论当下的网络环境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当下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当下的网络环境

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馆;服务创新;个性化

1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的特点

(一)便于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

馆藏数字档案网络化,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办公网、政务网等,将已数字化的档案提供上网服务,或逐步将数字化的档案上网。目前,有很多档案馆在网络上开通档案网站,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如北京市档案馆已将开放的民国时期至80

年代的档案资料上网,之后形成的档案资料也已陆续上网。只要保证网络畅通,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保障访问者在线使用档案信息资源。因此,

数字档案馆特有的资源共享的特点具有传统有形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使用便捷

网络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访问者可以在家里、办公室等所有能够提供网络服务的地方随时进入档案网站进行查阅、咨询、

下载等操作。利用数字档案馆查阅档案信息十分方面快捷,只要输入关键词等相关信息,相关档案信息就会立刻出现,节约查阅者的精力和时间。

(三)档案馆的网络服务呈现多功能的作用

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档案服务,可以以网络为依托向用户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包括网络传递档案信息、提供档案信息检索服务、向社会公开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宣传和业务指导、网络档案信息咨询服务、网上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等。

2 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服务创新的策略

(一)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观念的转变引导的行为转变。对用户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与用户利用者的关系上。档案馆要树立“一切为了用户”的信息服务观

念,以用户的信息需求来确定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越来越多的非档案馆组织、机构等介入到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形成了一种既充满生机又竞争激烈的格局,这对档案馆与用户的相互关系、档案馆用户服务的运作环境以及服务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用户已不再是信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信息内容和服务手段的主动选择者、设计者,以及信息服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也促进了档案馆为用户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服务效率的进一步增强。

(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网络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是指档案馆利用数据库、数据挖掘、信息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用户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服务。建立个性化服务系统可以帮助用户高效利用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地进行档案信息检索,从而有效地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档案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用户的需要而展开的,在服务过程中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科学预见用户的需求变化趋向,整合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功能,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让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成为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准则,使人性化服务渗透到每一项服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之处。

(三)提升档案服务技术

1、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室)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室),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2、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档案部门可以在网页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题、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让利用者与档案馆(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通讯,进行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四)拓展服务领域

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

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n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

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对于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开发,档案工作者应当

树立服务意识和产业意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出击。如在汇编专题信息方面:开发科技信息,帮助企业引进开发先进技术产品;开发经济信息,为企业结构调整服务;开发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营销机会;开发法律信息,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服务;开发房地产信息,为城市改造和建设服务等。

3 网络环境下档案管服务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管理是关键

在对传统介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扫描的档案原件完整齐全、排序正确,对有损坏和折损的原件要预先修整,对扫描后的图像要进行检查,使扫描后的图像保持档案原貌,字迹清晰,亮度适当,端正不倾斜,无错扫漏扫,对检查有问题的应重新扫描;对存储介质进行检查,数据存储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确认无病毒,无硬件损毁,检查是否有数据备份,存有档案信息的光盘要一式两份。

(二)注重人才的培养是后盾

档案馆服务内容要创新,服务质量要提升,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除要求他们具有现代化的信息意识、精通信息理论、熟练掌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技能外,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能力。档案馆要加

强对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探索新途径,使他们尽快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智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档案 图书 联系 管理模式

档案与图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档案与图书同宗同源,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至今天的信息社会,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二位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最大范围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这是档案、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档案与图书工作间的联系

由于档案与图书两学科间的密切联系,所以也就由此产生两者工作间的密切联系。档案工作一般包括8个环节,即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检索和提供利用;图书馆工作的4个环节是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两者虽然在工作环节上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都包括两个方面:即基础工作和提供利用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与图书工作的目的、意义,甚至在工作方式上也都有相同之处。

(1)档案和图书的收集和整理都是做好档案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基础。1)档案和图书都是做好档案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档案馆和图书馆之所以称其馆就是因为都收藏了丰富的档案和图书,作为开展档案馆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工作的需要对档案和图书的收藏都有明确的要求。档案馆工作要求把档案收集齐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图书馆工作要求建设一个科学的高质量的藏书体系,来满足读者的需求。2)档案和图书的整理和保管都是做好档案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关键。要想做好档案和图书的利用工作就必须对档案和图书进行有序地整理,科学地管理起来。档案和图书在分类、编目及保管等管理程序上基本相同。

(2)档案馆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档案和图书提供利用。档案馆和图书馆所收藏的档案和图书就是为了提供利用的,这是档案馆和图书馆的职能决定的。档案馆和图书馆在为利用者和读者服务的内容上有很多共同点。第一,可以利用档案和图书为领导层决策服务。领导要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定计划等,常常需要从档案中查考过去的记录,以避免决策的失误。第二,可以利用档案和图书为生产活动服务。档案中记载了丰富的科研生产成果,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四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图书可以为生产提供新技术、新工艺、科学管理等信息,促进生产发展。第三,可以利用档案(特别是技术档案)和图书为科学研究服务。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如果没有档案和图书资料,就没有办法进行。

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必然性

(1)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当今学科的发展趋向,是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其结果,引起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横断性、交叉性学科。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档案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显,为学科的“整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2)顺应管理改革的趋势。由于档案、图书专业内核的近似,将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不仅是改革综合化的趋向使然,本来图书、档案就源于一体,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将经历从一体走向独立,又从独立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分化独立的纵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封闭守旧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世界经济走向了一体的大趋势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推动着图书馆、信息和档案事业走出地域的限制,走向全球范围的一体化。因此,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也就成为必然。

(3)现实需要。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不仅是当前图书、档案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档案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创效益求生存的现实需要。实现图书、档案一体管理,探索出一条符合精简、效能、统一原则的新路子,使图书、档案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潜能,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图书、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档案、图书管理的新型模式――体化

(1)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概念。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建立一个集图书、档案等文档资料综合开发、利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图书、档案的资料共享,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服务。以改变过去分散的、小规模的信息处理和服务方式。

(2)组织管理。建立一个由图书馆和档案馆组成的联合体,保留原有职能和内部机构,但要统一建库格式和服务模式,将原馆内实施的封闭管理和独立体系转变为开放性的网络结构,面对信息服务用户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资源的合理支配。联合体领导负责制定检索、分编、建库及服务规则,统一访问标识和索引。此外,还要负责协调馆际关系,合理调配技术力量,科学管理综合信息资源。这样,既增强了图书、档案工作的互补性,又不会影响各部门内部的规范管理。

(3)结构形式及服务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组建联合信息网络,把分散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联成一个集成信息网。该信息网由信息资源采集、信息产品库、用户服务器及用户终端等部分组成,用户可通过与网络终端相连的综合信息目录浏览器查找所需的信息。其服务方式,首先,图书馆和档案馆要在联合体的组织协调下,根据部门特点,制作出自己的网页,为用户提供浓缩信息服务。其次,建立用户信息使用档案,实行追踪服务。

四、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1)先进的管理理念。档案、图书一体化的管理方法不是简单的行业增加,而是在强调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行业资源要素全方位优化,提高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益,实现要素间的互补匹配,使集成后的整体发挥更大的作用。系统论里有一条著名定律,即整体(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大于孤立部分(小系统)的总和。图书、档案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并不等于图书、档案这两者所组成的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必然大于图书、档案两个子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因为图书、档案融为一体后,减少了重复检索的环节,缩短了信息生产周期。尤其是建立了统一的现代化的图书、档案网络之后,信息数据库可相互检索利用,便于图书、档案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服务与管理提升到新的层面。在一体化管理中,图书、档案工作应为了确保建库质量,我们应从基础抓起,兢兢业业,不懈努力,遵守基本原则,保质保量把特色数据库建设好。

档案、图书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应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的明显特点是速度快、成果多、知识产量大,随之而来的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加快了。科研人员在进行一项科学技术研究,开展新产品试制时都必须利用大量的科技档案、科技图书、科技情报资料。因此,对档案、图书等在提供利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综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为白山市档案局)

参考文献

[l] 降莎.建设特色数据库是知识时代图书馆谋求发展的对策之一[J].图书馆论坛, 2001(6).

[2] 试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图书馆,2002(3).

[3] 徐守志.关于CAI.IS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1(1).

[4] 邓晓辉.谈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1(1).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

创新是当下的必谈话题,无论从科学技术、设计艺术,还是从建筑房产等均避免不了创新话题,也就是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不断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创新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面对当下网络环境的瞬息万变,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充沛着人们的头脑,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将时代与信息导入学生的头脑,让青年一代在良好的图书馆环境下享受网络环境所带来的优质服务,这是一种服务工作的创新,也是网络环境的新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思想观念势必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无非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的实施,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以及服务至上的管理思路。这些思想观念的转变应该体现在每一个高校学生的身上,让他们能够在优质的网络环境下享受信息所带来的高效服务。高校图书馆的思想观念转变势必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优质服务,同时也能够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探索服务方式

当下网络环境的产生,促使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综合考虑各个方面要素,不断强化信息服务模式,随时应对千变万化的网络环境,并在网络环境下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保证服务质量第一的同时,将创新作为新起点,力求服务与创新的双向结合。此外,要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以高效化、人性化以及网络化的标准赢得高校读者的喜爱。

(三)创新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创新,一是要求仔细读懂读者的阅读心理,了解读者的所需,将对于不同读者的调查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完整性的调查报告,及时将为读者的服务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将文件、电子类检索工作做好,保证信息服务与人性化服务的一体化,时刻处于读者的位置进行问题的考虑,由此形成全面、全新的图书馆新格局,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二是将读者的导读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是一项积极主动的工作,通过导读,可以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发挥馆藏资源,尤其在高科技手段的前提下,不断积累,实行网络咨询导读,按照不同读者的需求,积极开展专项导读工作,真正做到服务的优质高效化。三是积极有效利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高校图书馆要进行服务工作的创新,必须依赖于现代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本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和拓宽新服务渠道,本着创新理念,做到网络环境的最优化。保证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影响

(一)是高校图书馆的新的衡量标准

对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其社会的定位是根据图书馆规模以及藏书种类进行的,而当下的图书馆则是根据其信息环境进行定位的,比如信息手段的自动化、服务质量的高效化以及网络检索功能的一体化等等。

(二)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因为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行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起初读者只是注重信息功能的不一样,而现在读者开始注重信息服务的高效化。处于网络环境下,读者所希望的就是能够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无论多么复杂的条件下均能够实现图书资源的检索,这才是高校图书馆的优质网络环境,也是高校图书馆的优质服务理念。

(三)提出了新的信息服务要求

目前,高校图书馆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转而向网络环境发展,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有着新的创新目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信息服务要求,以求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检索的方便性、快速性以及高效性等,将现有图书馆进行改革,实现网络环境的覆盖化,保证创新机构有利于高校读者。

(四)提出了新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

为达到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模式的完整、充足以及系统化,避免冗杂以及浪费现象的存在,在客观方面提出了必须将自身信息资源保障模式摒弃,将图书馆纳入到区域、全国甚至是全球化的信息网络中。按照读者以及网络的需求,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整理,进而使得不同图书馆具有不同的特色,使得新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得以建立。

三、结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处于网络环境下,因而高校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工作理念,将传统模式进行摒弃,转而利用高效的网络环境,并保证网络环境的及时更新化。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的实施不难看出只有将创新工作服务理念搞好,不断摄入新型的网络环境,才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芳玲.关于高校图书馆创新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6).

[2]陈绮.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36)

[3]姚冀越.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19-21.

[4]张家生.王立东.浅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48-49

篇4

关键词:流言传播;新媒体语境;媒体态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030-02

一、新媒体事件中的流言传播

1.新媒体事件的概念解读

在新媒体诞生的初期或之前,新闻事件大多依靠传统媒体来完成传播与共享,在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通过设置议程、把关新闻内容等传统的传播过程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的二次生产,并随后将信息传播于受众,受众在接受信息后产生意识反馈,从而完成整个传播过程。但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设备与时空方面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受众获取信息大多还是以被动接收为主。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已不再是单一的传播主体,网民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新闻门户网站等方式来获取新闻信息,一些新闻事件甚至可以完全通过新媒体传播生成,如“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西安地铁三号线事件”等。对于这些由在新媒体环境下生发的、或在新媒体中得到大规模传播的新闻事件,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新媒体事件”。这些新媒体事件一般有着较快的传播速度和极高的关注度,会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不断被曝光和再传播的状态,在传播的过程中呈现着曝光程度高、传播频率快、舆论迅速发酵等特点,因此在当下的新媒体语境中,新媒体事件也具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2.新媒体语境下的流言传播

(1)流言传播的概念

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学者就已经作出了定义,他们认为流言产生于一些模糊的情境当中,其传播形式一般为口头传播,其在传播过程中缺乏可靠的证据与公信力,后中国学者蔡静提出流言应当是“未经正式渠道所传播的未加证实的信息”。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归纳,我们可以也基本可以得出流言传播的三大要素,即:未加证实的信息、有一定范围的传播交流群体、以口头传播为主的传播形式。在当下的新媒体语境中,互联网的信源广、高速化的传播特征逐渐加剧了流言的传播与影响,流言也因此不仅局限于口头上的传播,网络这个开放与自由的平台也为流言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

(2)新媒体语境下的网民心理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网民的活跃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对“网络我”的自我身份建立也在不断清晰。互联网下的互动环境给予了普罗大众更为宽松与自由的信息共享环境,在网络社区中,任何网民都是以“网络我”这一新的身份进行社交与互动,而“网络我”又是通过网民的书写符号、措辞方式等新的能指意象而得以展现的新的所指形态,可以说,“网络我”也是网民心理的真实展现。在现实社会中,网民的自我意识的外化表达难免会受到例如社会地位、物质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难以得到相对真实的表达,但在网络社区中,由于网络身份的虚拟化与模糊化,网民拥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与发声机会,因此W络也成为了网民们张扬个性,减压宣泄的一个情绪归口。同时,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传播也满足了网民们渴望求知、娱乐猎奇的心理,平等且交互强的新媒体语境使得网民拥有了受者与传者的两个双重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民受众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诉求。

(3)新媒体语境下的流言传播

当下,新媒体事件在互联网络的传播中呈现着以下四个特征:即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源泛化且不易监控。这些特点也为当下对网络流言传播的监控带来新的挑战。交互性强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都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的信息共享与传播,每个网民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传播者,正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网民传播信息的热情。例如2016年发生的“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正是由当事人“弯弯_2016”通过新浪微博在网络发声,又如同年被曝光的“山东疫苗事件”,也曾在网络中大肆传播,但是在这些热点新闻事件的背后,又总是有来源不明的流言信息伴随,如山东问题疫苗被曝光后,网络上随后就流出了一些将国内疫苗“妖魔化”的不实消息和报道,瞬间引起了网民对疫苗注射的恐慌。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网民等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增加了新闻信息的不确定性,使议题周边的一些信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扩大了新媒体新闻的杂音,也正由此使得流言得以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传播。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体态度

篇5

关键词:非本土 偶像剧 传播渠道 互联网络

“偶像剧”,在日本称作“趋势剧”。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借鉴西方国家肥皂剧和情景喜剧的运作技巧,加以日本意象包装,产生“趋势剧”。随后,台湾引进日本“趋势剧”,为吸引年轻族群,将其更名为“偶像剧”。

近年来,非本土偶像剧,在中国内地愈加盛行,引起学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对这些偶像剧于当下青年的价值观影响,更是引发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从文化和渊源角度,基于研究之便,本文将主要针对亚洲派别的日韩国家和港台地区偶像剧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对于非本土偶像剧在中国内地的流行,众多学者多从体制、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而忽略了传播渠道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渠道对传播效果有很关键的作用。

传播渠道的作用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媒介本身的差异,也会对传播的信息带来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在麦克卢汉看来,传播的信息并非是主导要素,媒介才是决定传播效果的核心要素。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偏颇,却第一次指导人们关注渠道对传播的影响效应。

尤其对网络等新媒介而言,单从受众特征来讲,就体现了渠道本身的信息传播作用。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独立、自主,赋予受众更多能动选择权、更大选择空间的新媒介,自然成为其最大的媒介接触选择。而偶像剧的主要消费者,正是这群新媒介消费者。

受众对偶像剧接触渠道的选择原因

非本土偶像剧在当代青年中的影响力,与其以网络为主的传播渠道选择有密切关系。那么,缘何网络成为偶像剧受众的渠道选择?

其一,非本土偶像剧由于引进手续等造成传播时效性降低,通过网络,则可第一时间观看最新的偶像剧。

其二,由于经费、引进限额等各种限制,导致一部分偶像剧无法进入本地电视放映平台。但在网络渠道中,偶像剧传播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其三,网络上可获得非本土偶像剧的原版,能够满足许多偶像剧爱好者对配音、音乐等的“原汁原味”的追求。

其四,从渠道本身特性而言,网络,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使信息获取具有更大的便利性、更低的成本性,它正成为越来越多当下青年人的媒介接触首选。

其五,非本土偶像剧的情节中,涉及诸多当下中国社会青年人的情感死角。这些感性的细节,往往在国产偶像剧中难觅踪影。在传播自由度更大的网络中,有更多的生存空间留给宣扬这些非传统精神的非本土偶像剧。

在一部创造全国收视记录和80后关注热点的青春偶像剧《奋斗》的成功中,本土偶像剧在情感刻画方面的突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奋斗》是本土偶像剧第一次真正深入关注80后的精神生活的有益尝试,四角恋、敢爱敢恨、似真似假的感情、过度膨胀的自我等,以往不被传统电视剧正视但却客观普遍存在的当代青年现状,都得到了真实反映。

正是相对于本土偶像剧滥觞的教化色彩的差异化定位,使非本土偶像剧的核心竞争力非常显著,与当下青年的情感需要形成共鸣和呼应。

传播渠道影响传播效果

受众对传播渠道的选择,有各种社会原因、个人原因,但事实上,传播渠道的选择,对信息的传播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非本土偶像剧的流行中,网络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情感参与度。信息选择或然率决定了情感参与度。根据传播学家施拉姆的信息选择公式:信息选择或然率=获得报偿的保证/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网络的技术优势,使得信息传播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等,多种形式融合,使网络环境下的传播,相比传统渠道的传播对象,对受众更具吸引力,对信息的传达更加全面、具体、生动、深入和准确,降低了受众的信息接收难度。因此,受众对网络渠道的选择或然率,相比传统媒体渠道更多。

说服心理学中,有一个精致或然模型,关注受者个人对所关心的产品的参与程度:如果消费者在情感上高度参与某一产品,就会对广告中包含的信息付出更多的思考。同样地,对网络渠道更为青睐的偶像剧受众,在渠道上有明显的情感关注和参与,对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非本土偶像剧,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移情,同时也会付出更多的思考。

此外,互联网传播相比其他渠道传播,调动了更多的人类感官,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更能激发受众的情感参与和认知体验,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传播效果。

相对主要通过电视等主流传统媒体传播的本土偶像剧,非本土作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情感参与。

“体验”程度。有学者认为,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中的传播的最大区别,即“体验”。《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二世认为,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是客户“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对个人感受的关注,与网络的渠道本质不谋而合,因而是网络传播中的新核心竞争力。

根据约瑟夫等的《体验经济》,体验王国包括四部分的消费者传播(见图1)。非本土偶像剧的网络传播,也可用“体验王国”的模式来解释:

体验,往往能从多个角度吸引受众,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传播受众的参与程度(横轴)和联系的相关性(纵轴,即环境的相关性)。①四象限中的体验类别,是体验创造的四种可能性。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具备四种类项的体验,换言之,体验可能不止单种特质。

从“体验王国”一图中可见,娱乐的体验是最基础的,但受众的体验感受是被动的,只是接触式而非浸入式的渗透,对偶像剧的普遍深刻影响来说,显然也无法仅仅用剧情的娱乐消遣功能来简单作解。和娱乐体验相同,教育体验对受众而言也只是表面的接触,但对以愉悦精神为基础的体验而言,是更进一步的有受众参与的传播。审美和娱乐一样,都是体验中的消极部分。

逃避现实的体验,根据“体验王国”象限区隔,是受众参与传播互动最深入、积极性最大的一种体验。从此意义上来说,网络是创造和发展“体验”的最佳场所。网络的虚拟空间,是许多受众逃避现实压力、现实各种不便利的新渠道,受众对网络的媒介接触,本身就预存了一种愉悦的体验或者潜意识期待。网络的技术优势,也确实帮助受众规避了诸如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货币成本等方面(顾客总成本的四要素)的不便、浪费。

非本土偶像剧的网络传播,给予受众最高级别的体验,受众对其的接受因而具有更多的情感参与和体验深度。

群体压力和规模效应。非本土偶像剧的传播先行渠道和主要渠道是网络,在这个受众主体更加青睐的渠道中,同龄人的聚集密度更大,偶像剧爱好者更多,成为群体谈资的可能性也更大。无论是和同龄陌生人交流偶像剧的论坛、BBS、社区等群体传播,还是和朋友间交流的MSN、QQ的即时人际沟通,都是使非本土偶像剧的传播渠道成为优势的重要方面。

首先,从网络本身的性质来看,其虚拟特性加大了受众的不安全感,群体归属感由此成为相对受众接触网络的审美需要、求知需要等基本的需求,这也完全符合“需要层次理论”的逻辑层次。

依照社会认同理论,群体成员对群体影响的接收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即通过对“我是谁”的回答来获得归属感,这种判断侧重认知并非情感因素,个体对群体的爱恨喜恶并不重要。换言之,群体压力――个体受到群体显性或隐性规范的影响――其产生源于成员的认知而非情感。同龄人的主要接触媒介是网络,在行为上对青少年群体的成员产生了压力,为了获得至少是表面上的归属和认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网络受众的群体,对网络同龄人热衷的偶像剧类型,自然也就更多了一份关注,从而不断加大传播的规模效应。

其次,有学者认为,受众在与他人的网络互动中投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越不可能在现实中再去营造这样的关系。由群体压力和规模效应造成的偶像剧受众对网络的青睐,使得传统传播渠道中的偶像剧――主要是本土偶像剧,逐渐脱离其目标受众的关注中心和兴趣范围。在传统和网络传播渠道的区隔化中,偶像剧来源地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后续参与效率。网络传播具有时滞性,同时,不像现实中的口耳传播那样,要受到语气、神情甚至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网络论坛等后续的偶像剧受众参与,因其以文字为主的传播形式,规范性和统一性使误解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并给受众提供了足够的思路和情绪整理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

非本土偶像剧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网络,因而相对来说,在网络上进行后续讨论会更加便利和实效,这种更加具有逻辑辨析性、理性透析表现力的整合传播,更能将偶像剧传播推向一个新的影响力。主要借助传统渠道传播的本土偶像剧,则有较大一部分受众参与分散到现实的口耳交流中,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扩散。

网络给非本土偶像剧传播带来的其他便利

偶像剧热潮,是一种社会狂迷,讲究舆论环境、传播规模和营销力度。

一方面,非本土偶像剧在其来源国或来源地的营销力度十分强劲,这种营销通过网络实现了在中国的渗透式传播,其影响力远远超过许多几无宣传和营销的本土偶像剧。借助网络,非本土的偶像剧实现了几乎零成本的中国营销传播。

另一方面,相对传统营销和传播的“二八规律”,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倒二八”,反映了一种“长尾效应”:传播的效益和重点从以往的集社会主流人群,转向关注非核心市场部分,因为这一部分的数量完全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在强调个性化和草根性的网络中,其潜在效益远远超过受众市场的核心人群。

在电视剧的传统媒介渠道中,受到其主要收视人群的影响,武侠片、反腐片、历史剧等各种作品,都是影响力和播映份额远远超过偶像剧的电视剧类型和题材。而在以青少年为主要接触群体的网络媒介中,偶像剧在网络电视剧中的影响力和注意力价值,相对而言更加显著。这种显著性,给非本土偶像剧的传播造成了光环效应,对“迷”的升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非本土偶像剧的流行中,网络的作用不可忽视。基于传播维度,对当下青少年的文化热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分析新一代媒体受众的社会学、心理学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在中国文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对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精髓如何借助网络实现高效率传播,尤其是跨文化传播,有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夏业良、鲁炜译:《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葛文军、王雁雁:《台湾偶像剧的本土化实践》,《视听界》,2007(5)。

2.方建移、张芹:《传媒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6

【关键词】网络;播音主持;现状;特点

1、引言

随着近些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播音主持人作为媒体与观众的直接纽带,早已经称为了媒体竞争的主要力量之一,其对于媒体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诚如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徐光春在一次学术年会上所言:“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在广播电视大发展的形势下是大有可为的,责任重大。从某种程度上,广播电视工作水平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水平[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媒体在当下的传媒环境中已经成长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核心仍然与播音主持人息息相关,网络播音主持很大程度上依赖播音人员的专业能力、文化能力、采编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对于网络传媒设备的认知和网络本身的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传媒的质量。

2、目前网络播音主持的主要人群

2.1依托网络平台的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

目前无论是地方广播电视台亦或是中央广播媒体,都充分认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网络平台作为自身的必要补充与支撑,这也导致媒体传播途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但这类播音主持人并不能单纯的归纳为网络播音主持,因为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只是被动的换了一个传播平台,其风格与内容并未与传统传媒有明显区别,中国很少有网络电视台拥有自身的专职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网络平台与电视台的简单关系。目前我国网络电视节目绝大多数数字资源都是来自中央电视台,或是少数地方电视台的链接,除开数字资源,因为网络传媒的多样性,也有很多节目逐渐采取微博、短信等作为互动的平台,以期提高节目质量并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这些都是网络传媒的衍生,但其主要作用仍然只是辅助或者是补充,极少有传媒集团以此为传播的主要途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2]

2.2利用网络进行有声语言创作的个体及专业群体

当下的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为了抢占传媒市场,积极扩大自身在国内的影响力,大多数都有开设播客平台。这种新颖的传媒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普通受众参与其中,他们或利用自身的摄像设备及录音设备,或采取与媒体集团合作的方式,进行音频视频素材的创作或再创作。客观来讲,这些作品肯定会与专业制作有质量上的差距,但通过网络媒体的放大作用,其播音主持人已经彰显了自足够的个人魅力。这个群体中也可以细分为专业群体和业余爱好者两个部分,专业群体主要来自一些企业或门户网站设置的播音或主持人员,例如在广大网民中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大鹏及罗振宇等等,业余爱好者则是这个群体的生力军,虽然无法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有所作为,但在某些领域有着不菲的声望,例如众多知名游戏解说及语音平台的主播。

3、网络播音主持的特点与要求

3.1现场即时性

网络播音主持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现场即时性,因为对于节目的拍摄制作质量要求没那么高,故而允许播音主持人或者素材采集人员利用随身便携设备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即时播报,并且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便携设备正在朝着高质量、高普及性的方面发展。甚至目前已经出现播音主持人与观众群体联合采集素材的网络传媒形式,观众的数量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保证突发事件的可直播性,例如在最近的几次地震灾情中,广大群众及志愿者愿意积极配合网络媒体随时对救灾援助进行第一时间的播报,使得很多第一手信息并不是通过传统的电视广播才被全国人民所了解,这就是网络传媒力量的初步体现。

3.2恒久的不确定性

固然网络传媒有现场即时性,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导致网络传媒有其恒久的不确定性,这就对于网络播音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带来极大的考验。网络作为一个对全世界人民开放的公共场合,容纳着各种思想、心态与价值观,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引起一定的共鸣,一旦这种共鸣为更多的受众传播渲染,很容易变成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一些容易爆发群众情绪的问题,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重大的影响,这就对网络播音人员的政治素养和思辨能力有更高的实践要求。

3.3交际能力和亲和力

网络传播与传统传媒形式的另一个巨大的区别体现在传播方式上。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大众平台,所有观众都有在网络上表达观点的自由,也都有传播语音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对于媒介的选择,网络上的观众更有自,故而想要在网络传媒上做好播音主持工作,交际能力和亲和力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说网络播音主持的传播方式就是人际传播。但也有一些网络播音主持人错误的认为亲和力即是无底线的和观众打成一片,甚至为了迎合一部分观众而做出不合符公众人物形象的举止言行,这显然不是网络播音主持的正确理解,如何在做到亲和平易又不失播音主持人的素质涵养,是值得每一个网络播音主持人员深思的问题。

3.4舆论引导者兼顾制造者

播音主持人在传统媒体节目中只能在局限的环境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参与节目的观众进行沟通交流,而现场观众或者嘉宾必然无法代表所有观看节目的人的看法和思想,甚至都并不是所有参与节目录制人员都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导致节目的大多数话语权在播音主持人手里,更多执行的是引导舆论。网络传媒更重要的是全民的参与,也正因为前文所言观众的多样性、思潮及价值观的多样性,导致网络播音主持人除了为社会国家的大局观来引导舆论,还可以在开放式的网络上面把握舆论的制造权,尤其在社会热点问题即将成为焦点时,可以积极利用舆论制造的优势进行适当的、符合大局观的干预,分散参与者的注意力,这些都需要网络播音主持人对于自身的定位有明确的认知。

4、总结

网络媒体的兴起严格将讲来也就十年不到的时间,很多网络传媒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全,对于网络传媒的理论研究甚至还很缺乏,网络播音主持专业学习更是只能凭借工作者自身的理解和钻研来进行,这既是对相关从业者的挑战,也是给及这些挑战者的机遇,君不见网络上几人兴起几人浮沉。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充实自身的涵养素质,培养自身播音主持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当今网络平台上游刃有余,推动网络传媒积极发展的同时推动自身播音主持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2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1

1 网络环境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影响

网络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思路,但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

1.1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势

网络技术带给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报表的制作和信息的统计。通过网络可以节省工作人员很多的时间,并且可以将公司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模式及时、准确地展现在网络页面中,可以让公司管理者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本公司的资金流通和管理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做到了真正地掌握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经过精确、高效的数据分析,可以到达财务、货物供应、市场、公司管理及库存上的协同管理。

1.2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网络安全隐患,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我国出台了很多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也颁布了很多法律来保障中小企业的财物安全问题。但是网络安全这一块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那么中小企业就有可能出现财务损失,甚至可能出现破产的可能。其次,中小企业在新的环境下,缺少一些专业型的财务管理人才。由于财务管理人才不能紧跟社会的潮流,不能及时获取和学习一些新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模式,专业素质达不到现阶段的财务管理要求,这也是当前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并且中小企业也不能及时对该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培训。最后,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基础和硬件设施不达标,也是当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和周转不灵活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中硬件设施的选用方面,就大大缩减了预算开支。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有关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不先进,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以及硬盘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出现。

2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1 重视法律对网络财务管理的作用

我国正在建设一个法治国家,法治当然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不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要制定和出台相应的网络财务管理的法律,来对一些通过网络盗取其他公司财务信息,攻击其他公司财务网站的不法之徒予以严厉惩罚,并且可以规范在网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销售、购买、支付等涉及财务安全的行为。有法可依可以让中小企业根据相应的网络财务安全管理法律,对自己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能营造一个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让中小企业更能有信心地使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使工作能更加透明、安全和高效。

2.2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技能和素养

人才是一个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网络环境下,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光要有高超的财务专业素养,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操作知识。这样可以让计算机网络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其最大作用。所以公司要招聘更多的具有先进的管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要对本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创新技术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公司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维护,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2.3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硬件的安全性能

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所以中小企业在公司财务管理硬件设计上有存在质量安全不过关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清楚一些财务管理软件和计算机硬件对本公司财务管理安全性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加大对于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打造自己公司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对信息做好保密工作。此外,对于一些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上也应加大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黑客和病毒的入侵。这样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3 结 语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避免自身财务管理的弊端,就必须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后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安全高效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彤缨,陈广兵.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3(5).

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师生关系;时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网络不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巨大,也对教育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而的今天,为了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高职院校必须落实思想教育有效路径,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教育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特征

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进行网络社交的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事,而作为网络重度使用群体的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进行社交的情况尤为明显,而其中大部分的学生是经常性使用到聊天软件进行在线聊天交。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最常使用到网络社交软件有QQ、微信、微博等等。尤其是在现在许多不良违法犯罪行为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实施的情况下,让学生们正确认识网络,形成正确思想意识,对于在网络时代下成长的所有学生都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切实提高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高职思想教育教师应该善于创新思想教育途径,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思想教育内容

在几乎所有高职学生都在使用网络的今天,我们应该改变过去传统且单一的思想教育方式,善于利于网络中丰富的思想教育案例,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教育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在网络上查找一些学生熟知的热点新闻作为思想教育的实际案例,通过对这样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比如,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职场事件作为案例,这既迎合了学生对于未来职场生活的兴趣,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在职场生活中的为人处事,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2、创新网络途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

思想教育不只是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它存在于文明工作学习中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该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加大现代化网络教学管理手段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思想教育中的应用力度。比如,我们可以建设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让学生能够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进行心理咨询,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了面对面难以启齿的情况,也可以起到非常大思想教育作用。也可以开设专门的思想教育论坛,就一些当下时事进行讨论,教师针对时事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网络方向思想教育内容宣传

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互网络,是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我们可以将一些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时事加入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互联网当中,利用互联网的途径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比如,我们将可以将主席出访西方国家的活动等时事融入到学生经常浏览的视频网站或者搜索网站当中,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问题和社会局势,也帮助了学生形成更加开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然也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加入到学生的QQ空间当中,让学生积极讨论思考,正确认识当下的一些热点话题,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4、通过社交软件帮助师生间的交流

当下,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流,主动融入到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更深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经常与学生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生活的遇到的问题。比如,加入学生简历的班级QQ群等,在学生QQ群里面一下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思想教育话题。也可以加学生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发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热点话题。还可以申请专门教师官方微博,让学生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总之,在网络时代,教师也应该融合到网络当中,正确运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真正提高高中院校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在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一些负面的东西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环境下,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网络的一大使用群体,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因此,当前我们必须落实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网络途径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加强网络方向思想教育内容宣传,通过社交软件帮助师生间的交流,提高高职思想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大学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作者:林雯 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娟.关于网络时代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的路径思考[J].学园,2014(17).

[2]田庆爱,高远,何晓晴.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具体方法[J].山东青年,2015(08).

[3]钱晓蓉.论网络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师生间关系的变化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4).

篇9

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互联网通讯手段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当下较为普及的通讯软件中出现网络安全事故的案例屡屡发生,微信外链诈骗,微博链接植入病毒等等,都是在互联网通讯过程中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对于当前通讯网络而言,数据安全以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护网络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互联网环境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是涉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曾经的“勒索病毒”让诸多企业在一瞬间瘫痪,所有中毒的电脑及局域网络中的文件皆不能打开,需要有勒索病毒开发者提供的秘钥才能进行访问,因此多家中毒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商业损失。

2数据通讯网络维护及网络安全维护的几项措施

2.1数据通讯网络的维护

数据通讯网络的的维护基本在手机及pc端,发生在通讯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基本是由于在使用通讯软件过程中操作不当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当前人们常用的网络通讯方式有微信、QQ、微博及邮件等。在做数据通讯网络维护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做好以下维护措施:(1)通讯设备的定期维护。在通讯设备上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通讯设备有时候因为内存、网络安全、机器老化等问题出现反应迟钝、操作反馈慢以及死机等设备故障,那么为了保证数据通讯网络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对通讯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如电脑内存清理、手机文件清理、手机及电脑等设备的定期检测及物理维护,设备网络安全检测、病毒检测等维护操作。(2)通讯数据的定期备份及整理。数据通讯不同于其他通讯方式,其基于互联网操作,当前很多通讯软件都带有软件内存清理的功能,在我们不知道通讯数据是否重要或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要定期对软件当中接收到的信息及文件进行备份操作,通常备份为2~3份,一份可放置在一块超大容量的硬盘之中,一份可备份在网络云盘之中,尤其是网络云盘,目前各大云盘产品的开发者都会对云盘数据进行维护,这个维护并非是个人,而是团队对于云盘整体的服务器及相关数据的维护,其安全指数十分高,可以作为稳定的备份工具来使用。这个操作是为了预防网络完全问题出现的时候数据丢失或损坏。(3)对通讯设备的网络环境定期检测,查杀病毒。该操作可以通过网络安全软件进行操作,对通讯设备中的软件、文件、网络环境等进行定期检测、查杀病毒。在安全软件监测全面开启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实时对通讯设备进行监控。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他们首先会向安全操作者进行安全预警,当收到预警的时候,需要对预警进行判定,如果是未知安全性文件,就需要启动安全软件对其进行及时的病毒查杀或安全隔离,这样可以有效的将危险控制在掌握之中。

2.2网络安全维护的措施

网络环境的安全维护需要网络使用者共同维护和创建,这也是为了我们能够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工作和学习。网络安全的维护措施共分为以下几点:(1)使用正版软件植入电脑或手机等网络通讯设备。使用正版软件是为了防止非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让带有病毒的软件植入电脑或其他网络设备,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盗版软件不仅可能带有病毒,还有可能因为软件开发漏洞或服务器容量等问题出现软件崩溃的情况出现,这时对于操作者来说既费时,又费力。(2)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网址。有时候发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于网络环境出现问题,而是在于操作者点击了一些带有网络病毒的网址造成的,因此,无论是网络弹框出现的网址,还是通讯好友推荐的网址,如果不确定其安全性,都建议不要直接点击进去,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3)操作系统维护。对于操作系统维护问题,在通讯网络维护中谈到了一些,在这里我们说一下关于网络安全的自身系统维护的措施。首先需要定期检查系统更新情况,如果有系统更新问题,就需要对操作系统进行评估,是否系统后台出现漏洞,更新的指令是否是官方发出,当更新需求被评定为是安全操作,就需要及时对操作系统进行更新。这是系统开发者对系统出现的漏洞或部分功能的更新,因此,该更新操作也是对系统安全的一种维护性操作。(4)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当前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操作都有可能引发网络安全问题,因此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手机或电脑上的软件权限问题,对于互联网上的每个操作个体而言,有些社交或通讯软件已经侵犯了你的安全权限,可能你的一个操作,就会开启软件自动读取手机通讯的验证码或者读取你在手机上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操作。在前段时间爆出的国外facebook软件侵犯使用者权限出卖情报的新闻,就是因为通讯软件权限开启后读取了操作者在设备上的操作方式,从而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公司,最终走向违法之路。在当前网络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我们在通讯设备上绑定的银行卡、通讯软件、以及金融、商业、休闲、娱乐等软件,可能一个权限开放就会让我们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我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在开放权限之前请仔细阅读权限功能,保护好我们的指纹、虹膜等密码信息。

3结语

综上所述,当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的时候,提高安全意识,做好网络安全维护措施,就可以让我们的网络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让我们一起通过努力,共同维护数据通讯网络及网络安全,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麻晓春.试论数据通信网络维护与网络安全的问题[J].中国新通信,2018(4):165.

篇10

信息社会中,公关实践身处全新动态的传媒环境下,左手是组织,右手是公众,起着、沟通和对话的作用,其最终追求当落在“公共”二字之上,以为善之心重塑公共关系之美。

一、传媒新环境与新闻伦理观下的公关实践

在印刷媒介时代,由于信息的稀缺性和传播渠道的垄断性,公共关系实践大多是为了实现经济寡头和政治精英的诉求。但随着媒介技术和传媒环境的演进,普通公众的声音愈发响亮,公众在用户身份的确立、参与感的需求和话语权的取得等方面已然开始变迁。

首先是用户身份的确立,公众选择性的增加是用户身份确立的前提和保障。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开放性打破了信息渠道的垄断,解决了信息资源的匮乏。同时,技术赋予了公众选择权和话语权。在这种语境下,传统公关实践中的公众正在向用户的身份过渡。生产过剩使得用户的选择性大大增加,不必依赖某一家媒体或某一种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在组织与公众对话过程中,“组织本位”正逐渐被“公众本位”所取代。

其次是公众对参与感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移动端的普及,在传统媒体的时代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的公众需求正在被逐渐的释放。同时,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公众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对组织所提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仅仅停留于功能的层面,更想借此表达自身的情感,对话意愿空前强烈。

最后是公众话语权的取得。技术的开放性和媒介环境的变迁使话语权开始从组织的公关人员、精英记者让渡于普通公众,公众发声的权利和渠道有了越来越多的保障。从公众的层面上说,真正颠覆了公共关系建构方式的并不是互联网,而是社交网络。它彻底解构了大众传播中“媒介―受众”的二元关系,在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是受众,同时每个人也是媒介,二者不分彼此,这就将传统意义上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公众重构成了互联网时代受传结合的新公众。

当下国内公关实践的新闻伦理观假定,公关从业者与新闻记者的工作是类似的,他们都是一种信源的提供者,都是以“事实”为基础,以“说真话”为原则,享有相似的价值观,并以各自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公共关系和新闻应该遵照相似的行业规则,他们应该用一套同样的标准来评价彼此。[2]在这种伦理观下,社会与公众更加强调新闻行业的规则,公关实践被纳入了新闻实践的范畴,以新闻实践的伦理作为公关实践的评价标准。

正如艾维・李在《原则宣言》中所言:“我们的计划是诚实和开放地代表企业和公共机构关切的利益,及时和准确的像美国人民和新闻界提供关乎公益、对公众有价值的信息。”随着公关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公关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虽然单纯的新闻伦理观已经不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关实践,但组织公关实践的“真实性”原则仍需坚持,基于新闻伦理观的“求真”理念始终应当是新媒体环境下组织公共关系实践的坚守。

二、传媒新环境与公关实践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起源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横扫美国的经济萧条使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大放异彩,他提出了传统自由主义语义的转向:20世纪30年代的自由,不再是对企业的自由放任,也不再等同于个人与政府的对立。[4]美国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总统发表的一系列炉边谈话不但鼓舞了美国人民对抗大萧条的勇气,更成为了公共关系史上危机公关的典范。公共关系学之父爱德华・伯纳斯强调了公共关系“倡导”的职能,倡导理论支持者认为公关实践者像客户的辩护人,为组织提供倡导服务。比如倡导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倡导组织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倡导对公共利益的贡献等等。[5]在当今传媒环境下,务实的公关实践也被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

公共关系作为有效贤ㄗ橹、公众和环境的第三方,应当力求平衡组织-公众-环境的三方利益,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公关生态。[6]在当下以互联网为传媒背景的公关实践中,用户至上、简约极致、织网引流和社群占位等互联网思维已经与公关实践密不可分。

第一是用户至上。简单来说即组织在公关实践的每个环节都“以用户为中心”,这是新媒体语境下组织建构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互联网作为一个网状结构,它没有传统观意义上的中心节点,也不是一个层级结构。虽然不同的点有不同的权重,但并没有一个点绝对权威。互联网的技术结构决定了它内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互联网思维也必然体现着平等、开放的特征。[7]直接连接降低了实时反馈和公众参与对话的成本,这意味着民主和人性化,所以,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关系实践必然是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之上,

第二是简约极致。从公众的行为来看,新媒体语境下公众的选择越来越多,选择的时间越来越短,耐心越来越不足,转移的成本越来越低。简约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逻辑,简约意味着人性化,组织想要建立、维持和发展良性的组织-公众关系,唯有进入公众的内心世界,并与公众感同身受,而简约思维的三个要素是看起来简洁、用起来简化、说起来简单。

第三是社群占位。是指组织利用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优化,重塑与公众的沟通关系以及商业运作模式的思维。社会化媒体的内涵是“用户即媒介、用户创造内容和用户积极参与”,社会化网络的核心是连接与沟通。在社会化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影响下,公众的网络使用,甚至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组织在公共关系实践中通过大众媒介对公众进行信息轰炸的方式正在被快速、密集的用户直接接触所挑战。

第四是织网引流。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吸引流量是组织在公关实践中的重要追求。对于组织而言,高关注度意味着高知名度,也意味着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大的选择倾向,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唯有先将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考虑后面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公关思维的转变会深刻影响组织的公关实践,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公关这个职业甚至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镶嵌入组织整个肌理之中的公关思维,以转变思维为基础的务实理念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组织公关实践的重要原则。尽管人们往往将公关的实用主义与劝服理论于“粉饰太平”、“制造同意”、“虚假宣传”等词语相联系,但囿于巨大的生存压力,公关实践在保持公共性、坚持讲真话的基础上,也要伏下身子接地气、增效益,适当从组织本位进行思考,此谓之组织在公关实践中的第二层坚守:务实。

三、传媒新环境与公关实践的社会责任

当下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动态、开放、平等为特征的传媒新环境正在深刻影响公共关系实践的环境,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公关实践环境的生态复杂和数据驱动两方面。

一方面是公关实践环境愈发复杂。从传统公共关系理论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将目光放在了组织或公众这个二元变量的研究上,对于公关实践的环境通常仅仅作为一种背景而出现,这就难以用宏大的眼光检视公共关系理论的战略研究。当下传媒的总体发展趋势是自由、开放、平等和共享,这种理念正深刻影响着当下的媒体环境,也使得组织的公关实践越来越多的受到传媒环境的影响。在“WE众”媒体环境下的公关实践中,公众与组织之间连接的广度与深度、对话的频率与流量、交互与场景、转发及分享,实质上都是一种投票和意见表达,并形成一种新的动态表Q机制,这种动态的媒体环境使得组织公共关系的实践更加复杂。例如从组织公关实践的角度来讲,经济性、信任度和参与感都是促使公众与组织进行高质量对话的积极因素。

另一方面,公关实践的环境越来越数据驱动,技术和数据对组织的公关实践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关键的影响。随着算法、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云引擎及深度机器学习及群体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公众之间的连接被重构,信息的不对称正在被打破,而终端设备边际成本的日趋减小也使得接入网络的人越来越多,数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组织的公关实践开始以数据为导向,通过对公众海量数据的积累,分析出他们普遍或独特的偏好,对公众进行“画像”。此外,组织通过对数据的运用还能够使对话渠道更加畅通,大数据时代,一切可以数据化也就意味着组织能够依托数据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公众数据作为有效的公关实践工具,组织在对其使用的同时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社群主义者在召唤传统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善的回归的同时,也赞成新自由主义“人非手段”的观点,[8]公关学者格鲁尼格在20世纪末提出的“卓越公关理论”直接反映了这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的观念。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先红认为,公共关系的社会责任伦理是基于“利益共享”的基本假设,公众被认为是利益的共享者,她主张组织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实现多方共赢。[9]

在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之下,组织的公关实践要想实现组织、公众和环境的三方共赢,其必然要落脚于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即公共性之上。因此,组织在公共关系实践中除了坚守求真、务实的理念之外,基于公共性的为善理念应当成为组织在公关实践中最高层次的目标,这也是组织在媒体环境日趋复杂的生态社会中获取公众认同,进而得以安身立命、不断焕发新活力的保障。

四、结语

媒体环境的改变和传媒技术的红利带来了公众属性的变迁,而公众属性的变迁又迫使组织在公关实践过程中不断注入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理念,这就使得组织-公众-环境三方一直处于持续对抗与不断和解的动态变化之中,三方力量交织博弈,但最终会趋于一种生态平衡。因此,组织的公关实践不仅仅是单一环节,而是要将其融入到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反馈的全过程中去,融入到组织整个的价值链和品牌内涵中去。

在这种语境下,组织在公共关系的实践中既要坚守公众本位的求真原则,也要站在组织本位对公关实践进行务实思考,更要以公共本位的胸怀在公关实践中致力于为善之举,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3][6]陈先红.以生态学范式建构公共关系学理论[J].新闻大学,2009,04:116-125.

[2][5][9]陈先红.中国公共关系伦理的理论流派与实践类型[J].国际新闻界,2009,1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