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观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消费观的背景

篇1

【关键词】消费文化;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7-01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行为是经济发展中的永恒话题,是每一个居民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因此消费现象和消费过程必然表现为某一种文化趋势。从广义来看,消费文化是人们所消耗的生产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看,消费文化包含消费品、消费观、消费方式、消费体制以及消费伦理等。消费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者偏好、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西方学者自工业革命开始就已经关注消费文化,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掀起了探索消费文化属性及其社会影响的,上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后,我国的经济研究者结合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也兴起了消费文化研究的热潮。

二、我国消费文化的特点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大众开始享受消费生活带来的满足感,整个中国从“生产型社会”转型为“消费型社会”,消费文化开始悄然兴起。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消费文化在融入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基础上仍然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特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消费文化。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选择困境

在这种混沌性、多元性消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大学生的消费思想发生了诸多革新和嬗变,同时又面临着多重选择的矛盾、困惑和迷茫。

(一)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的彷徨

一般来说,在校大学生离开父母开始集体生活,开始有足够的生活费来支配自己的生活,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尚未成熟,物质消费对他们具有较大的新引力和刺激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衣食住行上追求时尚、名牌,利用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对物质有一定的追求理所当然,值得庆幸的是当代大学生仍然能够比较客观的看待物质享受,依然比较重视精神追求,主要表现在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热情,追求诚信,乐于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然而必须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文化的发展下,极力追求奢侈、炫耀、无节制的“消费主义”也应运而生,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一部分大学生在物质消费与精神需求中徘徊不定,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从而忽略了学习,信用卡消费所引发的“拆东墙补西墙”、“啃老”等现象在大学校园层出不穷。

(二)传统美德与现代时尚的游离

随着自我观念的不断加强,大学生不再像老一代人那样过分执着于传统,而是更加求新、求变、求异。从消费观念来看,“强本节用”、“禁奢昭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曾经是很多人的立身情操和持生规范,当代大学生仍然对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有维护消费道德的意识,但是同时他们也热烈拥抱时尚,崇尚一夜成名、一步登天的成功捷径;他们尊重社会秩序和发展规律,但是追求个性的张扬与自由,往往忽视了作为消费者所应承当的责任和义务。

(三)民族情结与开放意识盘桓

我国经济在加入WTO之后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各地都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的物质文化产品,作为时尚一族的大学生们面对“洋货”当然是青睐有加。然而近年来国际关系出现波澜,抵制洋货运动在大学生中时有苗头。由、问题、问题引发的中美、中法、中日争端,使大学生们开始抵制沃尔玛、家乐福、日本车等舶来品,大学生们用这种行为证明自己的民族情结,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长期以来,很多大学生既不能放弃发展民族经济的憧憬和理想,又对洋产品念念不忘,纠结于民族情结与开放意识的矛盾之中。这实际上反映了大学生们不能辩证的看待全球一体化下的消费文化,忽略了民族情结与开放仪式和平共处和相辅相成的关系。

四、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教育路径

在经济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大学生们面临着消费观的选择困境,为了避免他们进入消费误区,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消费观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建立健康合理、理性适度的消费观念,在满足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对资源、对环境、对他人的损害,促进可持续消费。

(一)加强大学生对当代消费文化的认知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任何消费观念都是产生于一定的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当前多种文化并存,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琳琅满目的商品,多种可供选择的购物形式,生存、享受、发展多种需求的思想斗争使大学生们看不清楚消费文化的特点。通过介绍西方消费文化兴起、发展、传播的历史,以及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确立、入世经济一体化不同时期消费文化的发展使大学生明确区分中西消费文化特点,传承我国的优良传统,取西方消费文化的精华,摒弃消费主义的糟粕,为平衡好物质与精神需求奠定认知基础。

(二)将科学消费观教育纳入学校正式教育体系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承担着科学消费观教育的主要职责。香港大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将科学消费的观念、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纳入到正式的教学大纲之中。内地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来拓展科学消费观的教育的广度,并制定其他相关的消费教育专业课程,延伸科学消费观教育深度。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家庭、高等院校多方面的合作。大学生的经济主要来源与父母的支持,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简朴的生活作风,还应当了解大学生的收支情况,提倡文明消费,鼓励他们掌握基本消费技能和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一定的报酬。大学生本就是社会的一名成员,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包含广播、电视、网络在内的大众传媒在引导时尚潮流时,不应当只考虑到商业利润,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用积极的、科学的消费观念进行宣传报道,降低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政府应当支持科学消费,摒弃社会不良消费的观念,推进科学消费观宣传,对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整顿,批判社会上奢侈、炫耀的消费风气,加强法律的约束力度,把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引入到法治的轨道上。只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最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贡献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王忠武.消费文化与中国现代化[J].学习与探索,2005(6):123-126.

[3]宋丹丹,左洋等.武汉2万余大学生背债买“苹果”.武汉晚报[N].2013-3-18(06).

[4]付晓辉.西方价值观念对中国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呈多元化趋势。我国青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剧烈变化。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关注我国当代青年消费现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成因,并从大学生自我定位、消费文化和大众媒体三个方面探求引导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路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我国青年;不良消费观;高校大学生

青年是人类消费活动中最活跃、最有生气、消费量最大的消费生力军。青年消费观是指青年从小受家庭收入水平、学校理财教育以及社会各种消费思潮影响所形成的对金钱的支配理念与习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消费呈多元化趋势,青年的一些不良的消费观也随之产生,从而形成一个不求上进、追求个人利益、心理失衡、心态歪曲、缺乏社会、家庭、集体责任感的群体。

一、不良消费观表现

第一,从众与盲目消费。大学生们涉世不深,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消费时容易随大流走,追赶时尚,与他人攀比,因而盲目从众消费。

第二,情感消费支出过渡。当代大学生们为撑面子等花在请客上面的支出大大增加,消费越来越情感化。

第三,消费比例不均。当今青年物质消费大踏步向高档层次发展,精神消费则严重滞后;重娱乐消费又轻读书学习。这种消费结构的畸形状况,在当今青年图书报刊消费的疲软上表现尤为突出。同时物质追求至上,享乐主义至上,出现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二、不良消费观成因

(一)主观原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把人的欲望分为五个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表现在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他们希望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同时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同时这些偏颇的消费也导致大学生重物质消费,最终使消费走入误区。

(二)客观原因。

1.社会原因。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在这个开放已经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下,在吃麦当劳,饮可口可乐,看“美国大片”时,无形中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其次,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等不良风气也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家庭原因。家庭的消费观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错误的消费观,无形中也将助长了他们不良的消费行为。此外,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他们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大学生爱攀比、高消费。

3.媒体原因。在21世纪,传媒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那些无所不在的商业广告、电视、网络、报刊等侵入了人们的生活,教会了大学生根据商品的市场来定义自己的需要和生活风格。因此,大众传媒构成了大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分离并对其价值观有着重大影响的客观社会环境。2.2.4高校自身的原因。

首先,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增加。而高校在管理、后勤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却又跟不上,大学的文化、娱乐场所较少,活动单一,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也诱使大学生消费热。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这些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

三、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

(一)树立现代的消费观念。

正确的消费观对青年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而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力军,更应该时刻保存正确的消费观。具体而言:

第一,要运用的实事求是理论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要认清当前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一个消费标准,适度消费。

第二,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批判地继承传统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国当代青年应该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第三,要加强自身消费教育,提高消费技巧。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对超越消费说“不”;提高文化底蕴,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的影响;自觉学习一定的商业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二)引导。

我国当代青年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问题,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引导他们合理科学地消费。

1.社会方面。社会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环境,大力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进行消费道德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反对金钱崇拜和物质主义,积极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环境氛围,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和消费观。

2.家庭方面。家庭是青少年初始化的重要场所,家长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培养孩子合理的消费观中,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正确的消费观提供支持;其次还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消费状况,对于不良的消费行为进行纠正;最后父母还应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孩子坚持正面教育

3.学校方面。首先要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营造氛围。其次,学校要加强消费观教育,既要将合理的消费文化引入学校教育,又要将培育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还可开设于理财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理财能力;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

4.媒体方面。要加强对媒体的控制,弘扬主流价值观,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积极的舆论导向功能,加强大学消费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积极、正确的消费导向,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御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其次,党和政府需要借助于强烈的意识形态宣传,行政干预等手段促使媒体担负起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责任;最后,丰富消费教育的载体,充分考虑大学生消费教育的需要,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能够接受先进思想文化和正确消费观的熏陶。

四、展望

总体来说,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健康的,但大学生消费群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因而学校家庭社会应合理分工,紧密配合,共同引导青年理性消费,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当代大学生也要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这样,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合格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的形态、形式、内容变得日益广泛,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就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最终有效的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当前,我国在网络文化市场上正在快速的发展,加强网民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使得网络文化消费每年都在呈现迅猛的增长,且正从PC端逐步转移到移动终端。仅2016年上半年,网络文化市场的营业收入就高达1017.2亿元。

(二)消费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主要是以网络视频、音频、游戏和文学四大类,且大学生成为主力军,更加注重和喜爱网络文化消费[1]。

二、问题分析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虽然十分活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隐忧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消费内容质量低下

当前,很多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没能结合大学生提升文化的需要。虽然文化消费领域的产品数量较多,但是在独特力和创新力上则较为缺乏,尤其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文化市场利用网络环境而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逐利性较强。因而很多网络文化作品具有量多质少的特点,影响了文化消费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网络文化作品参差不齐

在网络文化市场中,很多作品的娱乐化较为严重,甚至存在低俗化的趋势,有的扭曲经典、有的调侃崇高,有的颠覆历史,有的善恶不变,有的追求奢华,有的炫富摆阔,虽然其多元化的形式,但是在发展优秀文化的同时还面临着糟粕文化并行的局面,这就会导致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认知下降。而在这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加上创作者的水平等,导致所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的价值观念缺乏情绪化和理性化的倾向。

(三)缺乏成熟的消费模式和理念

当前,网络文化消费模式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其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表现的各种消费行为,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感性意识,但是在理性思考上则较为缺乏,受到面子需求以及追求新鲜事物等影响下,导致其芒杜的从众消费和超前消费,并没能适度的把握和合理的消费。而大学生的经济基础不稳定,消费水平有限,所以盲目过度消费将导致其面临严重的影响[2]。

三、强化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引导的几点对策

(一)致力于结构的调整

这里调整结构,主要是将网络文化作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高网络文化精品的供给,切实注重网络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同时还能更好地符合大学生群体在精神需求上的多样化特点,所以必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嘴贫,促进文化产品供给改善,保证文化产业繁荣,既要多样多种全面发展,又要保重其质量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改进。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地将管理与服务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市场主体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导文化市场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精品,并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结构调整优化,方能实现转型与升级。

(二)致力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的完善,切实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其不断的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性的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消极文化产品的打击,纳入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站监督机制,加强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环境的净化。

(三)加强引导工作的开展

在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并在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和家庭全面加强对其的合理监督与协调,树立良好的消费信心,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其消费心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合理的消费和健康的成长。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消费引导和教育[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加上受到网络文化市场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导致其在消费行为上存在诸多弊端,所以为了促进其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对其的消费引导,调整文化作品结构和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强化对其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心雨.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教育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孙振权,杨剑英,何逢标.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及引导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5(06):85-87+98.

篇5

关键词:消费文化;高校德育;目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1202

1 当前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1 消费行为存在偏差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人情消费”。二是用于人际交往的通讯费用。三是恋爱消费。近些年来,渗透在人际关系中的“人情”,其档次在逐年提高,而且悄悄地发生了异化,已开始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种负担。诸如同乡聚会、朋友生日、教师节日贺卡礼物等“人情”消费较为普遍。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信纸邮票为传情达意的方式逐渐被电话与网络等所替代,电话费、手机费、上网费等现代通讯方式带来的开销节节上升。最后,恋爱消费也是大学生的一大负担,目前,除了传统的散步、周末舞会、看星星聊天之外,增加了许多新的方式,茶座、咖啡屋、卡拉ok厅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有调查显示,消费有明确计划的学生只有6.4%,极少数会每月攒一点钱,以备不时之需,30%左右的大学生完全没有理财概念,而是有多少花多少,约有74%的同学有超支情况,更有8%的同学总是出现财政赤字,每到月末都要靠借钱度日。

1.2 消费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出现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消费主义的特征就是由大众传媒推动和扩散、把越来越多的人都卷入其中的消费生活观念和消费方式,它创造、刺激和再生产着人们的消费需要和消费欲望,驱使人们不断地追求高档,无止境地向往名牌。这一倾向已经开始向学生群体扩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有两个失衡之处:一是物质消费大踏步向高档次发展,精神消费则严重滞后;二是精神消费中又是重娱乐消遣,轻读书学习,这种消费结构的畸形状况,在当今青年图书报刊消费的疲软上表现尤为突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增长很快,而购买书报、学习用品等消费额并没有随消费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就是很好的明证。

1.3 消费观不正确

由于对消费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在相应的价值观上,大学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有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不能以钱的多少来决定,但对于“没有钱万万不能”这个观点,大多数的大学生却持支持态度。消费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学生和个别中等或较低消费水平的学生认为“钱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可见,拜金主义已开始侵蚀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日益向重实惠、重功利的方向发展。

2 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传统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交易风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谚语即是明证。另一方面,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实行的都是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些与小生产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比方说,人们通常简单的将财富直接等同于消费资料,财富的增加直接表现为消费品的增加。还片面的将富裕程度直接等同于消费的水平,富裕仍然直接以消费品的拥有来表示,判断富有的价值标准就是消费品的多寡、优劣。这种价值观很容易形成个人对消费品的崇拜,而这种崇拜就导致了对豪华消费的推崇和向往。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消费文化也就很有可能走向豪华消费、炫耀财富的负面。

2.2 环境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其与社会联系愈来愈紧密,良荞不齐的大众传媒更是无孔不入的将一些西方文化价值观包括消费观念,大量输入校园。大学生思想敏捷,求知欲望强,涉世不深,很容易吸收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在开放已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之下,文化多元思潮激荡,势在必然,尤其在高校这块思想活跃的热土上,东西文化观的碰撞交锋,更是一种必然现象。更兼有同辈群体之间较强的心理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感一旦确立,就可以在相互依赖或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使其消费行为不自觉的趋于一致化。

2.3 家庭的原因

当青年一代脱离原有家庭独立生活时,必然带有原来家庭消费特征的烙印。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一定会受到其家庭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父辈们大多经历过以前极其困难的岁月,因而从心理上对贫穷有种恐惧感,为了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父母宁可省吃俭用,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大学生不健康消费的诱因。

2.4 心理的原因

如果说前三种是外因的话,那么心理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因,心理因素在人们的消费行为选择中,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人人都有社会价值补偿心理,即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总是要追求某种社会优越感,而每个人又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于是,往往用另一方面的优越感予以补偿,以求得社会心理的平衡。对于家庭条件优越但并无其它特长的学生而言,往往通过对金钱的挥霍和对奢侈消费品的占有其心理上的优越感。其次, 人人都有攀比和虚荣心理,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在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大学生进取的动力。再次,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认知度并不稳定,往往受到社会上所谓的消费时尚的影响,消费时尚一旦在某个消费者群体中出现,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强制,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其中,产生从众的消费行为。

3 高校德育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导向之对策

3.1 直接的消费教育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虽然大学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有金融学、证券投资、货币银行学等学科,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是空洞的说教、条条框框的死记硬背,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缺乏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差的局面。而指导大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看可养成大学生合理计划的消费习惯,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其次,消费品常识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与鉴赏、维修与保护等。特别要重视提高学生评价和选择消费品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更好的保护大学生消费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了解消费品的基础上进行消费可以更好的遵循消费伦理,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再次,消费文明教育。高校要大力倡导消费文明,要对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力和消费文明程度,净化校园环境,树立良好的校园风尚。

3.2 间接的消费文化引导

首先,作为大学生而言,必须对整个国家的国情有全面整体的把握,既包括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和美好前景等正面信息,也包括严峻的国际形势、人口、资源、环境等负面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摆脱西方现代消费主义的侵袭,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反映在消费上,自然不会沉溺于短视的娱乐享受,纠缠于虚假的人情,着迷于肤浅的奢侈浪费,而是会自觉地以自身发展为主导,合理安排消费结构,并主动注意到消费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形成理智文明的消费行为和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和社会历史责任感,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为我国农业、资源、人口等问题的解决贡献力量。

其次,加强人文修养的培育。在大学里,除了专业课之外,还应该开设包括书法、绘画、音乐、戏剧、曲艺等学科,从感情上、意志上培养和陶冶学生,使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充实的精神生活,自觉的去追求价值、树立理想、享受幸福、提升精神,追求有价值的人生,追求对自己灵魂的关注。

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文学、历史、政治、经济、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系列讲座。开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育人宗旨贯彻始终。同时,还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一方面,要鼓励并创造条件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使其成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创造力,扩大信息流通渠道,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焕发青春和热情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管理,对存在问题的社团及活动要及时发现和纠正。

4 结语

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趋向于多元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选择何种消费,持何种消费观念本可自由选择,但应该有自己的主流消费文化,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材负有重要责任,因此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引导也应该是高校德育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是高校德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升阳.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17.

[2]张红静.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

篇6

本文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结构等基本特点和外部视角下的消费行为,探讨了消费现状影响下的就业期望以及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影响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消费现状;外部视角;就业期望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我国经济的巨大增长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其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而且其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乃至全面发展与否将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分析影响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多种因素,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学生的千元生活费现象已十分普遍,但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学生比率与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的学生比率相当,说明大学生生活水平在客观层面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消费经济来源上除了父母给予外,44%的同学无其他经济来源,绝大多数大学生主要依赖父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此外,大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对淡薄,很少记账与从不记账的比例达到60%,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消费时比较缺乏计划。

消费结构上,很多大学生对于学习费用则是能省则省。相反,为了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需求,却不惜花掉消费总额的一大半。因此,对于求知成才为目的的大学生这种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

2.2 外部性视角下的大学生消费行为

2.2.1 人情消费成为必然

调查中超过70%的学生每月都会参加各种聚会,虽然适当的人情消费有助于大学生增加个人社交圈、增进友谊,但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消费限度,避免由于过于注重“脸面”,使自己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2.2.2 大学生的符号消费特征凸显

大学生的消费逐渐实现了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跨越。在本次调查中,对于“消费水平显示身份和地位”63%的大学生认同。大学生们正通过符号消费的“从众”和“立异”,体现着“自我价值”。

2.2.3 电子产品成为必备品

各种电子设备带来的费用如手机话费、上网费等,也成为学生一项较大的支出。只是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高通话量,收发短信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要业务。这是由于受课堂要求限制,短信息的“无声交流”优势就被大学生格外青睐。

2.3 大学生消费差异与就业期望的逻辑联系

大学生的消费与就业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就业期望值大小呈正比关系,即消费水平高的学生,其就业期望值也相对较大。调查中,72%的低消费大学生在就业行业期望上选择相对比较冷门的传统制造业、服务行业,而高消费的学生中76%学生选择是金融业、行政管理等热门行业。相对低消费学生的求稳心理,高消费学生职位满足感较强,对管理型职位有较高的期望。

2.4 大学生消费对周边地区(北门、高村以及骆家塘)经济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的消费范围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另外,大学生在校外兼职,一部分大学生短期工满足了部分商家对短期工的需求,另一部分则推动了金华市的家教市场的发展,间接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宾馆住宿业、餐饮食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就业门槛比较低,因此,为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及转移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具有的知识及特有的专业需求,也使城市文化市场、培训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论低碳经济下大学生消费观的重塑

3.1 提升自我价值认识,坚持人文性低碳消费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注重提高识别能力,在消费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改变不合理的的消极消费观念,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

因此,大学生要采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消费模式,在平时的消费行为中,提高自己判断消费品价值能力和消费的自主能力,能根据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消费决策,健康文明消费。

3.2 借鉴西方教育理念,转变家庭的教育模式

中国的父母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理财教育的经验,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其节俭的好习惯,然后转变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岗位,自立自强。同时,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另外,父母应在平时的生活中以身作则,及时纠正自身不良消费行为。既要要根据坚持理性消费,又要抛弃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消费心理,转变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重的新的消费理念。

3.3 坚持实践教育多元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

高校可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

1.增加勤工助学的渠道。促使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现,提高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消费素质和理性观念。

2.适当开展金融理财类技能实践活动。通过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增强独立意识和理性理财能力。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体验,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整体的消费道德建设。

3.4 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加强社会引导作用

高校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来内化大学生的消费道德。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各种节约能源的活动、组织资源互换的再使用等。同时,开展健康消费专题教育活动,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外兼职等有偿服务,加强学生的机会教育和感恩教育。

社会应该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其树立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政府应规范整治高校周边的消费环境,使商家应采取健康、积极的宣传手段。而学校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周边营业环境的整治和清理力度,将高校打造成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理想环境。

参考文献:

[1]茶利强,杨学等.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

[2]吴磊,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5(5):10.

[3]于慧芳.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J].工作研究,2010,(19):72-73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符号消费 负面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符号消费概述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提出。鲍德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这种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被激发的欲望的满足,人们消费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了消费商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商品所象征的意义,例如心情、美感、档次、格调和气氛等。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位和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象征系统。

当代的大学生喜欢用特立独行的形式,力求使自己的个性、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与众不同。按照自己的审美方式和感觉,着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突出消费的个性化点。从消费形式上,凸显个性化消费;从消费动机上看,体现展示性消费;从消费内容上看,追求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CMMS(新生代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5的调查显示:57.3%的大学生宣称“我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大学生选择的商品大多体现自我的个性,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商品及其符号价值作为年轻人时尚的载体,充当了区别身份地位的最佳工具。

2 符号消费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加强。符号消费传播了社会流行和时尚的因素,已然成为了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助长物质享乐主义情绪。符号消费的用意就是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即追求商品所代表的社会象征意义。人们希望通过自身购买的商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 炫耀性消费”一旦被社会所认可接受,那么所处社会中的人们的符号消费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就会无限膨胀,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的时期,价值观容易波动,发生偏颇。其次,迷失了理性自我。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个性化,他们希望通过符号之间的差异,来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为了顺应这个社会催生了各种限量版商品、纪念版商品等,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表现自我独特的个性,但实际上在大众传媒宣传和操纵之下,消费不再是自主选择活动。第三,造成审美标准混乱。当代大学生将“符号“作为其消费的主导因素,作为一种集体崇拜的“图腾”,耐克、李宁、阿迪达斯名牌服装在校园随处可见。一些品牌的价格超出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于是“高仿名牌”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由于它们价格低廉,又都打着名牌的标记,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欢。这种不良的消费行为和审美标准如果蔓延下去,必然会引起大学生审美标准的混乱。

3 对策建议

3.1 家庭引导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充当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榜样。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刻,良好的生活消费环境对大学生过度消费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在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应在孩子产生不良消费行为之前就进行合理的教育和指引,教会孩子如何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应采取适度的控制。现在的许多就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宠爱日趋严重。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家长在满足子女正常的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应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长不能无原则牵就溺爱;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要提醒子女体谅家里的困难,勤俭节约。

3.2 学校引导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为符号消费祛魅。随着符号消费与使用价值消费脱节,消费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学校应引导大学生为符号消费祛魅,还原消费的本来意义,回归“物本身”的意义。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让大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再到学会创造,这些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更新。 其次,培养绿色低碳消费意识。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应帮助大学生完成从物质幸福向精神幸福、从消费型幸福向创造型幸福的转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非物质性的一面,依据实际需要消费而非虚荣和攀比。强调低碳绿色消费,督促大学生承担起低碳发展的消费者责任,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消费观,逐步树立适应社会需要的绿色消费观。

3.3 大众传媒引导

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都是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众传媒必须具备社会责任心,将大学生甚至是整个社会群体视为责任,应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消费信息,宣传科学的消费理念,要对一些消费的歪风邪气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社会有责任为大学生营造理性的消费氛围,克服消费主义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3.4 大学生自身

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作为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已经日趋成熟,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意识到过度符号消费的弊端,不但不利于大学生自身长久发展,也会给家庭增添很大负担。大学生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和角度,本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理念进行合理的消费,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和约束不正当的消费习惯。其次,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习惯。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不应为了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而购买一些不符合大学生自身现状的商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2] 曹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其教育引导[J].科协论坛(下),2008(11).

[3] 毛燕武,陶水木.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J].柳州师专学报,2003(4).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 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结构也日益多元化,消费结构由原来以生存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为构成要素发展成为现在以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发展消费、旅游娱乐消费、信息消费、社交消费、恋爱消费、体育消费等为构成要素的多元结构。

由于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家庭,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得其消费状况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的误区

1.超前消费,不思节俭。由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阶段,其旺盛的消费欲望和超前的消费观念与非经济独立之间存在着矛盾,盲目追逐潮流,使大学生中高消费群体呈现出增多之势,催生了一批大学生“负翁”。超前型消费的学生大抵有以下几类:

(1)享乐型。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娇生惯养,而且这类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人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自身现状和家庭负担,贪图享受,与此相伴的往往是学业上不思进取,违反校规校纪。

(2)被迫型。这类学生缺乏生活的主动性,随波逐流,不能正确对待校园的不良风气,面对同学生日、迎新送旧、同学聚会等活动,虽然囊中羞涩,也只能硬着头皮硬撑,增加了消费支出。

(3)发泄型。这类学生的特点是随意性强,缺乏独立性生活应有的理性和冷静,生活毫无计划性,结果是有钱时狂花滥用,没钱时苦不堪言。

2.盲目消费日重,浪费现象严重。由于所处的年龄特点,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强,任何事情不甘人后,但又经验不足,因此体现在消费行为上盲目消费、互相攀比,“别人有的,我一定要有”,而且要更好,他们“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周围同学的所谓一致性,并不是实际需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危害,更多的是心理发生畸形。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使学生误人歧途。

3.追求个性与时尚消费。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而且崇尚自由。他们的消费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他们的口号是“引领时尚,超越时尚”。大学生把自己当作社会的前卫群体,在消费过程中,追求品牌、新颖、时尚和潮流。许多商家趁机抓住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各式各样的品牌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把大学生卷入了梦幻消费。

4.经济独立意识较差,理财观念淡薄。绝大多数学生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进入大学,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大部分学生对一个学期的花费没有具体预算,生活上的开支比较随意。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的就买,毫无计划性,经常是前松后紧,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5.诚信意识淡薄。在国家实行助学贷款之后,部分受益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毕业后不主动还贷,还与学校、银行切断联系,社会影响极坏,致使银行放贷更加谨慎,并有意缩小贷款规模,不利于贫困大学生人学。

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正在严重阻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正常发展,造成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失落和人格缺失。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1.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大学生在其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对其成年以后的行为方式有一定影响。同时,大学生从家庭主要成员(主要是父母)那里学到了消费行为,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消费行为。

2.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既是一种社会历史,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成为改变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1)传统消费。传统消费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是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特殊产物。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抑制自身的消费行为,在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能会趋于活跃。(2)流行消费。流行消费是社会生活水平常规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由于它具有新潮、现代等特点,能让大学生产生对流行消费趋势的追求。(3)媒体舆论。媒体舆论的宣传效应无疑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又一文化因素,它无可否认地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媒体舆论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指向新商品和新服务。

3.校园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对人是一座强大的磁场,其影响无所不在。校园周边环境主要指大学校园周边的风气以及各类设施、场所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群体都有着强烈的社会化影响。

4.个性的影响。气质反映着大学生的活动方式,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并在其购买行为中充分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购买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现阶段,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合理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从理性的高度解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要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体现文明生活的消费行为规范,特别是要把提高文化素质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作为消费重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实现可持续消费。要结合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以下消费原则:

(1)有度。大学生应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自己的经济实际。(2)有计划。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际,将消费额度细分化,生活上用多少,学习上用多少,文化娱乐上用多少,大概确定一个限度,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3)有目标。在花钱上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成长发展的需要安排合适的消费构成,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自信、自强,具有社会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养成优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2.普及信用知识,加强诚信教育。而今,负债消费已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负债消费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信用消费,它不仅引导人们树立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也可以使非贫困生的经济独立,减轻家庭负担。然而,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信用期望与现实中的大学生信用不佳形成明显反差。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尤为重要。要普及信用知识,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也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种个人和企业可以用来融资、理财和资源配置的无形资产。因此,要确立若干行为规范和准则,从消费行为和观念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活动。学校社团和大学生的爱好、兴趣、生活更加贴近,利用这些社团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功能,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学生会以及学术团体对大学生消费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应鼓励他们组织各种各样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学校也可广开勤工助学渠道,提供更多的助教助研、助工岗位,让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4.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理财主要有两方而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高校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引导学生花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校院为依托,以形成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根本,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条件,以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为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群体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建构以“朴实、严谨、勤奋、和谐、团结”为内涵的校园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并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6.调动家庭、学校及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消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环。造成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个人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风俗等,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他们形成“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观念和艰苦朴素、可持续性消费的作风。对于父母而言,一方面应当对子女的正常消费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及时纠正那些不应有的消费。同时,对子女在每一个学期的花费数量,家长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费用方而进行一下“预算”,来点“总量控制”。学校教育部门要把消费教育列为日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同时,可以根据情况设立各种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学生的日常消费提供咨询和指导,培养他们的科学理财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消费。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其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福远:浅谈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3期(总第51期)

[2]叶 蓓: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思考.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3]张玉奇:论大学生消费与消费观的培养.西南科技大学搞教研究,2006年第1期(总第78期)

篇9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产生的新的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新的消费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1.在消费结构中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据网上调查显示,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如: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我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元~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一是用来支付伙食费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二是用来购买学习资料(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有时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受到大学生的亲睐

青年始终是大学校园中的主体,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大学生消费中最突出的消费项目就是使用手机。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的目标。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体育健康消费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前提,对体育与健康两者相关程度的认识,取决于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否全面,体育健康意识的需求必然转化为消费行为的桥梁,也必然是通过市场得以实现。据调查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中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选择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去进行体育锻炼的。这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消费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也逐渐提高了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等社会性各方面功能的了解,形成了一定的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在消费问题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

与成年消费者不同,大学生一般没有从众的心理特征,这一特征与追新求奇、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有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心智、生理已经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但生活、经济上却仍然有很大的依赖性,必须依靠家庭的资助才能良好的生活下去,并能在自由支配金钱的情况下,随行所欲地进行消费,追求、展示自我,如:吃讲究情调,穿追求时尚和名牌;谈恋爱追求情感,大量进行物质投入;交朋友不惜重金;网费、话费节节升高,追求“舒适、时尚、流行”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持续增长,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有钱,也不断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

4.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我们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大学生在消费调查,其结果有近16%的同学在350元以下在比较困难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近29%的同学在360元~520元之间,这属于中等水平,还算过得去。有近35%的同学在530元~850元之间,这是属于中上等水平了,手头稍为宽泛一点。有近15%的同学在860元~1350元之间,这就比较自由了。还有5%的同学月消费1360元以上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数额的增加,结构的变化,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样一支群体是如何花钱,消费结构又是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级之间,男女同学之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越高,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时尚化、个性化,使消费标准不断增长,大学生个性化消费的增多已成为趋势与潮流。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的追求。

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研究在先

在思想理论教学中,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倡导责任意识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具有独立的意识与理智消费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财商观念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

4.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体育健康水平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将随着其家庭收入的增加和个人的经济能力的增加而提高。当大学生的基本物质的到满足和满意的时候,他们才会把钱花在体育上,因此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消费观。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培养节约行为

面对大学生的花费问题,社会、家长、学校应该怎样看待?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合理健康地消费,我认为,应结合‘消费教育”开节约课,甚至不仅是大学生,中小学生都应该配备从小节约的相关课程,不定期地给学生灌输节约理念。”同时,也向大学生提出倡议:“节约不是‘丢面子’,并希望更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节约上大学’,不仅节约自己私人财物,更要节约社会公物、社会能源。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消费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修养,还要努力营造节俭的社会氛围。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参考文献:

[1]网络互联:

[2]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2002(5)

篇10

【关键词】消费行为 教育讲座 医学生 消费观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状况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消费现象,如恋爱花费过多,出现消费攀比,勤俭节约意识不强烈等。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力,应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1]。我校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对大学生展开了消费行为教育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告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同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生72名,女生428名,一年级学生为224人,二年级学生179人,三年级学生有97人,城市学生246人,农村学生254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7.2±1.4)岁。研究组,男生63名,女生437名,一年级学生为204人,二年级学生183人,三年级学生有113人,城市学生263人,农村学生237人,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6.2±1.9)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级、家庭住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研究组学生开展以下关于消费行为的讲座:(1)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讲座中应对学生进行“个人的收入”教育,即让学生计算自己学期消费总数及学期消费总数在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消费中所占的比值,通过明确的数字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上学对家庭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明白父母是怎样勤俭节约供自己上学的,从而自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消费,减免不必要的花费。同时在班级组织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讲座,围绕感恩父母、勤俭节约的优点等让学生多方面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真正树立勤俭消费的观念。(2)培养学生记账习惯和理财观念。讲座中应把教会学生学会记账方法作为重要教育内容,指导学生把开支按照生活开支、学习开支、娱乐开支、其他开支等划分为四个部分,然后根据生活费总数进行合理分解,以帮助学生从总量上控制消费并进行合理分配,从长远意义看,可以培养学生理财理念的形成。(3)引导学生科学投资理财。我校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青春期学生本身有爱美需求,加上社会一些“读得好不如嫁得好”观念的影响,把打扮视为重要事项,花费较多。男生则容易产生吸烟、购买电子游戏设备等不良消费。因此在讲座中应对学生展开“投资理财三锦囊”教育,指导学生当前哪一“锦囊”更适合自己的消费投资,使学生摒弃不合理投资,将其转移到对优秀医生或护士的标准培养上,最终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4)鼓励学生收集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资料。为避免教育讲座沦为空谈,难以发挥实践作用。讲座开展前让学生上网搜集一些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资料,大学生都有追求时尚、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这种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并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1.3影响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同学的总体消费水平、记账习惯、勤俭节约观念以及消费结构。

1.4资料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实施教育讲座4个月后,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组同学的总体消费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00~150元;研究组有记账习惯的学生占到81.7%,认为勤俭节约观念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占到67.8%,对照组则分别为32.1%和45.3%;研究组同学的消费结构中生活开支、学习开支和娱乐开支的比例平均为1.5∶1.3∶0.8,对照组则为1.4∶0.9∶1.3,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组的学习开支较大,消费结构也更趋于合理。

3讨论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使得大学生在个人性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等认知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变化的一个突出反应。高等教育承担着大学生教育和培养的主要任务,因此应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从而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本组研究中,研究组同学在经过消费行为讲座后,认识到了勤俭节约观念的重要性,并在平常生活中减去了不必要的开销,使总体消费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00~150元。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养成了科学的投资理财观念,对于医学生来说,如何加大对自己专业学习的投资,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或护士是最为关键的,研究组同学在学习投资上的明显上升说明了他们已经开始养成了正确的投资意识,在消费结构方面也更趋于合理。

综上所述,开展消费行为教育讲座可以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提高理财意识和经济独立能力,可以在医学院校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社发. 一个大学生年花费15000元[N].石家庄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