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点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点

篇1

1、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概念最早于2008年提出,它是在已有技术上进行的独创性的组合创新,其核心技术包括P2P网络技术、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特别适用于具备多方协作、节点共信、信用透明等特征的场景,天然具有降低信任成本、实现数据主权、提升运行效率等优势。产业界和学术界都不断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但当前区块链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场景以及顶层设计方面。

2、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现状

1)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的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政策

从2016年开始各国政府已经关注到区块链的价值,2017年亚洲各国加快布局,2018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国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涌现。美国、英国和中国在应用方面布局较早,并在金融、供应链等行业领域形成丰富的应用案例。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区块链应用方向上较为聚焦,政策上较为开放。在经费支持方面,美国政府直接给予研究人员和区块链公司科研经费,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主要以投资区块链项目为主。

2)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产业,推动技术与应用发展

国内外巨头企业于2015年便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更多关注于技术研究与概念验证,部分企业于2106年开始进军区块链行业,2017年国内外各巨头企业动作更加频繁,纷纷开始落地应用探索,2018年则涌现出了一大批区块链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非常关注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推出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并在供应链金融、溯源、数字版权、物流追踪等方向积极探索应用。百度基于区块链开展百度百科数据上链、图腾存证,腾讯开展供应链金融应用及BaaS服务,阿里推出食品溯源、跨境结算等应用。

3)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外社区活跃

开源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式,涌现了以太坊、超级账本、DFINITY、BCOS、安链云、DNA等一系列开源平台,开源社区、企业界、高校经过积极探索在智能合约、分片存储、网络优化、跨链交互等方向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但以太坊等平台也经历了多次拥堵事件、安全事件,所以性能、容量、安全的优化提升是各个平台的关注点。另外,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块链开源平台的关注度和活跃度,明显看出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活跃度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国内区块链开源平台的研发投入。

4)人才培养是区块链创新的关键,国内外高校积极布局

当前全球范围内共计29所高校已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和培训,大力培养区块链专业人才。我国总计10家高校开设了人才培养课程,位于全球之首,这表明中国在人才培养意识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上海地区已有4家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占中国高校总数的近一半,这四家高校中有三家位于杨浦区。

3、上海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概况

1)上海已形成完备的区块链产业生态,底层平台全国领先

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从理论技术研究到底层平台研发再到行业应用创新的完整生态体系,复旦、交大、同济、财大等高校都在开展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海拥有工信部认定的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矩阵元联合打造的BCOS,众安研发的安链(AnnChain)等区块链开源平台,分布科技的DNA也通过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的《区块链参考架构》符合性测试。在金融、供应链、航运物流等领域有一大批企业在开展应用研发,也成立了一些行业联盟、研究机构,在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2)上海出台了系列政策,高校、联盟协同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上海从2016年开始推动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探索,下图为上海市区块链相关政策出台时间,截止目前上海各政府部门已出台近10项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上海自2016年4月开始,各企业机构纷纷成立了一系列联盟机构推动区块链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应用,下图为相关联盟成立的时间,截止目前至少已有7家企业、机构和高校成立的联盟机构开展区块链的研究。

从2016年2月开始,上海高校已经开始推进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先后成立了研究机构、联合实验室等。

3)上海培育了一批技术创新企业,在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

根据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国有区块链企业456家,目前上海有区块链企业95家位列全国第二;从国内区块链融资事件地域分布来看,上海有73轮次,排名全国第二,上海区块链发展有一定基础优势。从上海区块链企业注册地域来看,浦东新区数量最多,为27家,杨浦、松江、奉贤、宝山、虹口、黄埔等地区也是块链企业注册较多的区域。上海的万向区块链、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技术公司位于虹口、杨浦等地;同时,杨浦、浦东等区都有着高科技园区和高校分布,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都位于杨浦五角场。通过杨浦区的配套政策,相信杨浦将成为后续推进区块链发展的重要创新区域和基地之一。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我国已公开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了2077件。上海申请数量为170项,与北京、广东、浙江有一定差距。目前,区块链的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技术、加密技术、共识技术、智能合约、区块链应用等方面,区块链应用的专利最多有700多项。上海区块链专利申请主要以企业为主,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区块链专利合计15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区块链的研发集中在企业,高校在中间的作用发挥还不明显,有必要鼓励高校在区块链理论技术方面做重点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上海已经在供应链金融、保险、电子存证等行业领域有了试点应用,并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通过对上海近百家区块链企业调研和深入分析,编写组收集掌握了一手素材和典型案例,其中有特色的案例包括:万向区块链打造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基于汽车产业核心企业数据,为中小企业供应商提供信用背书,开发供应链中的“长尾客户”,缓解多级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众安保险采用区块链存储处理健康险电子保单21.27万份,涉及保费收入3736.36万元;连陌科技利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打造的全球首个区块链科技养殖项目“步步鸡”,获得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组织的第二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特等奖;电子数据存证产品-法链已为法大大等合作伙伴的150万/日电子合同提供存证后端。

4)上海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优势,但后续发展还存在不足

上海在区块链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拥有万向区块链、众安、分布科技、金丘科技等一批区块链技术研发企业,底层平台技术国内领先;区块链天然适用于多方协作、多信任主体间建立信任机制,上海拥有金融、航运、供应链等众多潜在应用场景;上海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区块链研究机构,开展区块链教育与培训,具有一定人才储备。

但是上海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从前面分析可知,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国外,国内在核心技术方面还不完善,许多底层平台依赖于国外开源项目;在产业应用方面,联盟组织发挥的作用还有待于挖掘和进一步加强,需要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应用落地;上海区块链企业还是较为分散,产业各方很难形成合力,需要打造专门的集聚区,在顶层规划方便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4、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建议

上海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发展将紧密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总体战略,抓住“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发展升级的契机,培育具备全球规模和影响力的平台经济、全球规模和竞争力的行业巨头,不断创新应用新模式、探索产业新业态,服务上海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建设。

上海在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方面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优势,结合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建议从基础理论、技术平台、共性技术三方面进行投入和布局。基础理论方面:由于区块链是一项集成创新技术,目前的加密、共识算法等其核心技术,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若要推动上海区块链技术能级的提升需要从基础研究开始培育,我们重点考虑区块链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形式化验证、抗量子隐私保护、跨链交互等;技术平台方面:解决当前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重点考虑区块链技术平台的性能优化和安全管控;共性服务方面:我们建议重点推动行业应用过程中的区块链功能、性能、安全等测试、验证服务环境建设等,帮助企业降低应用难度和成本。

篇2

“硅港区”被誉为都柏林的硅谷,谷歌和 Facebook等科技巨头公司驻扎在这个区域。1月,德勤将新实验室的地址选择在这里,开拓使用区块链的新项目和解决方案。

这并不是德勤第一次开设区块链实验室,此前一个月,德勤在华尔街同样开设了区块链实验室,而这样的实验室马上也要来到德勤中国位于上海的“勤创空间”。

在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业主管合伙人秦谊看来,这是将新科技与企业战略转型相结合的创意诞生地。区块链空间可以将德勤在数字身份、数字银行、跨境支付、贸易融资、奖励计划、投资管理和保险等领域开发30 多个相关原型,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在走向商业化运作之前进行模式检验。

这相当于一次技术“体检”,新技术往往意味着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而对企业而言,如果技术方向与自身的发展规划与设计脱轨,只为了技术而技术,并不是技术落地的正确姿势。因此,这类实验室的重要作用是可以为商社、金融机构、半监管机构等尝试使用区块链的组织提供“试错”环境。

落地试验

多种力量都在积极推动这项技术的落地。

从2015年开始便致力于推广区块链技术的万向实验室,在去年年中推出万云区块链云平台BaaS(Blockchain-as-a-Service,区块链即服务),让创业者们和开发者们可以利用其快速建立自己所需的开发环境,加快技术开发进度。

此前,万向还推出全球优秀项目赞助计划,鼓励开发者将技术之上的模式可能付诸实践。据万向介绍,赞助计划每隔两个月会举办一次(全年6次)。评审委员会根据本期项目的实际情况向一个或多个获奖项目分配赞助资金。每期赞助总金额可由评审委员会根据本期项目申请情况(项目数量、项目质量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获奖项目的款项会在一年内分三部分支付。第一部分赞助款在每期评选结果公布后支付,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赞助款在评审委员会审阅通过项目阶段性报告后支付。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赞助款项以美元及数字货币的形式进行支付。如50%用美元支付,50%用比特币或以太币支付。比如在第四期项目中,一个合规、钱包、多重签名、投票、验证及信誉系统“Proof-of-identity”就获得30000美元的赞助。

另外,为了推动区块链落地,万向还成立了创新聚能城,分三层打造:第一层是通过智能制造,生活,社区服务,构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互通的智能城市;第二层是从研发、孵化、转化、生产、运营各方面出发的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管理;第三层是@区,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双创平台”,面向全球,整合技术和商业创意,向全球开发应用场景。

未来,万向创新聚能城还将会发展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有,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居民身份与电动车设备ID登记在同一账本上的“共享经济”模式、追踪动力电池及二次回收用作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机机对话、智能家居与智能社区服务。

针对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容易落入“纸上谈兵”的状态,作为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创始人,肖风鼓励大家不要空对理论研究,而是真正落地实验。“创业者加入我们的平台后,我们会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开发者公布开发需求,供全球开发申请,组织评审委员会,开发自己的技术,实验成功之后,再复制推广到全球。”肖风说。

大公司的行动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区块链技术热在某种程度上神话了区块链,甚至出现了泡沫,还出现了打着区块链的名义进行非法活动和非法集资的现象。这类情况在热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

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秦谊认为,要客观看待区块链,不要一味地夸大它的优点,也不要因为新技术存在缺点与局限就消极观望,而是要在寄予厚望的同时脚踏实地地去做。应当理性对待区块链,这只是新技术中的一个选项。从技术名词走向商业应用,区块链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

大公司正在积极将区块链技术推向商业应用中。目前全球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巴克莱银行等许多金融巨头都积极进军区块链技术领域,或成立自己的技术团队,或与区块链初创企业合作,希望能抢得先机。

去年10月,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北京落成,IBM、沃尔玛和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宣布将在食品安全领域展开合作,从而改善中国的食品追溯、运输和销售方式。使用 IBM 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模型,实现食品跟踪、供应链透明化和可审计功能,此区块链技术基于开源的 Linux Foundation 超级账本项目架构。

篇3

关键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机遇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供应链金融也正如火如荼发展着,但其与物流业、电商平台等的融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区块链以其特点与优势在金融行业掀起一片热潮。虽然区块链的应用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简化操作流程、节约交易成本和提高行业效率等方面已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区块链技术有望突破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推动供应链金融继续向前发展。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利用密码学技术将各个区块数据连接起来,每个区块都拥有全网所有信息的副本,因此也可以认为区块链本质上是分布式总账技术。具体而言,区块链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去中心化。区块链没有中心节点和核心机构,每一个节点拥有所有的交易信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即使个别节点受到攻击,系统仍然可以稳定运行。去除了中心化的概念,既维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又降低了维护中心处理器的成本。

公开可查性。区块链的运行规则公开透明,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每个节点的交易信息公开可查,新记录也将迅速复制到整个网络中。因此,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的欺骗。

可追溯性。在区块链中,每一笔交易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交易的时间、交易对象及数量以及交易方等,因此只需回溯历史区块,就可以查找到当前记录的来龙去脉。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为核心,主要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有助于解决供应链上节点资金短缺问题,缓解供应链失衡状态,维持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稳固运行和供应链的平稳发展。但由于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制约。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特点和密码学原理,将为供应链金融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1.出台相关政策,打造良性发展环境

区块链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为促进和鼓励其发展,政府应尽早出台相关政策。第一,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发展高新区等引导区块链的发展,打造良性发展环境。第二,适时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特色产品、提升行业标准。第三,防范区块链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与风险,加强安全监管。

2.加强技术建设,促进区块链对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发展

目前,业界对于区块链的争论多是因为其技术尚不完善,因此,应当着重加强区块链技术建设,形成成熟的应用研发平台。针对区块链与金融产业的高度融合性,需要建设区块链对于供应链的应用系统及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合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3.重视和培育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领域复合性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复合性人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力,他们既要有深厚的互联网功底,又需要经济发展态势具有极度敏感性,擅长利用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性,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效应。学校可开设相关专业,开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性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经济时代。

三、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较为成熟,开始逐渐向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信息化协同合作,服务于金融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包含在线支付、融资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环节,是创新性金融产品。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将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推动其向线上供应链金融过渡和转型。

区块链技术在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在安全监管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不同,难以找到利益平衡点,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且,将区块链应用至供应链金融需要建设全新的应用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发成本高昂。最后,区块链技术复杂,涉及到密码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和技术前沿问题,开发难度大。

篇4

关键词:区块链;金融业;应用实践

一、金融区块链应用的意义

区别于传统互联网技术,区块链具有弱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区块链技术可能给金融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由区块链技术构建的金融生态,可以解决传统金融模式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另一方面,人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资产准确、快速地进行价值和信用转移。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对金融行业产生以下积极影响。

(一)降低金融机构运行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

目前,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而且还将引发操作风险。区块链可以改进传统的经营模式,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降低金融机构管理风险,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区块链利用特有的密码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确保交易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区块链还能省去各种中间环节,加快结算与清算速度,实现全天候、实时到账,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三)加大金融机构创新活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态

区块链在重塑传统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商业业务模式。一方面,区块链促进金融机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如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区块链加大金融机构业务之间的协调合作深度,通过源代码的开放与协作,催生了更多的金融业态,推动了新兴金融业态的出现。

二、当前江苏金融业区块链应用进展

(一)规划布局迅速铺开

人总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稳妥推进分布式账本等技术的验证试点和研发运用,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区块链相关发展规划与统筹部署。统计数据显示,共30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制定了区块链发展战略与部署方案,占调研机构总数的40%。同时,科技投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机构2020年金融科技资金投入总额为135.1亿元,比2019年增长23.9%,占营收比例由1.6%增加至1.8%(见表1所列)。统计显示,各机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逐年上升,2021年1-10月金融科技人员占比中位数为3.2%,比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70%以上机构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有所提升(见表2所列)。

(二)应用实践有序推进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牵头组织建设了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反洗钱关注信息共享区块链系统、国库非现场监管联盟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业供应链产融服务平台等项目,在反洗钱、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票据业务、征信、函证等场景逐步开展应用,提升监管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基于联盟链方式,发挥区块链跨主体、低成本构建互信的技术优势,探索综合民生、融资授信、交易存证等区块链应用,如江苏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物流动产质押融资产品、招商银行搭建物流链普惠云平台、苏宁银行加入区块链信用证系统、东吴证券参与上交所区块链存证系统建设等。

(三)产用融合不断深入

江苏银行、东吴证券、国联人寿等11个金融机构联合高校、科技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区块链等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合作,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例如:江苏银行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落地区块链跨行票据贴现业务;东吴证券与北京大学实验室联合研究可信区块链,主要用于数据保护、态势感知等安全场景;苏宁银行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共享的问题,并构建小微商户底层数据融合体系;苏州银行与西安纸贵互联网科技公司共建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围绕区块链底层技术、场景化服务与应用等方向开展研究。从初步统计的科研成果看,专利申请方面,有9家机构共申请了119项金融科技相关专利;专利授权方面,有7家机构共拥有32项专利授权;软件著作权登记方面,有15家机构登记了软件著作权共计138项。

(四)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

积极发挥标准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区块链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促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化发展。一是组织辖内金融团体积极制定区块链相关的团体标准,包括《长三角征信链征信一体化服务规范》《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存证应用规范》等,并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二是鼓励金融企业积极制定区块链相关企业标准,通过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省内苏宁金融科技等共4家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企业入选《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2020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

三、存在不足

(一)技术仍处于探索期,应用尚未形成规模

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在可用性、可靠性、技术架构等方面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攻击通过新技术漏洞向消费者传递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分布式账本使用的密码技术本身可能被破解,给整个产品线带来巨大威胁;成熟的应用案列不多,场景挖掘有待提升,部分金融机构在项目建设中处于观望阶段。

(二)投入回报比还不高,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区块链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底层技术研发成本较高,回报难以保障;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地域和资金投入的限制,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较为困难,引进人才成本较高,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主要通过技术外包的模式开展项目建设。接近70%的机构反映缺乏既精通新技术又熟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超过30%的机构认为本单位科技人才难以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三)监管机制尚未健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速发展也正不断引发新的监管挑战,因涉及金融、工商、税务、司法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涉及层面广,统筹难度大,亟须建立一套适用于新兴科技发展的区块链治理模式与机制。此外,全国统一的标准供给不足,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形成,跨链互通难度较大。

四、应对策略

(一)统筹规划,务实推进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统筹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系统建设。二是加强组织保障和资源支持,推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升风险技防能力。三是指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在区块链技术探索、场景落地、产用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四是强化各类区块链金融标准的贯标落地,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区块链行业和团体标准编制。

(二)聚焦前沿,合力创新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智库等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搭建创新交流平台,加强区块链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参与信任机制、跨链技术、隐私保护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二是推进区块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力量搭建安全可信的区块链平台,通过共建联盟链等方式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三)服务实体,深度融合

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在参与主体多、验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长的金融场景应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继续做好长三角征信链项目,增加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促进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深挖应用场景,推动集成创新。

(四)管控风险,创新监管

一是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对现有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挑战,防止区块链技术风险与金融业务风险叠加产生风险扩散效应。二是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为契机,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区块链金融创新应用开展测试,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炼优秀实践和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区块链金融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20)[R].2020.

[2]周猛,高峰.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现状与前景探析[J].商业银行,2018(7):46-53.

篇5

关键词:区块链;应用前景;金融业;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167-2

1 区块链的产生及其运行机制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比特币由此诞生。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区块诞生,6天之后序号为1的区块也随之出现,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式结构,区块链正式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简单来说,区块链等同于一个大型数据库,将其视为一本账本,在一段时间内找到记账最好最快的人,由其进行记账,之后将账本信息发给系统内所有人,所有人维护同一个账本,也就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共享的记账方法。

2 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去中心化

在传统交易中,我们往往通过第三方中介作为信任中心实现交易,比如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易依赖于银行支付。区块链技术认为第三方信任中心的存在不仅使得交易双方缺乏信任,泄露交易双方信息,而且增加了交易费用,因而采用了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方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共识和互相信任会在交易双方进行数据交换时自动达成,不仅可以确保信息安全,与此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交易成本。

2.2 匿名化

由于采用计算机算法实现了去信任的点对点直接交易模式,各个节点之间没有必要公开自己的身份,交易双方传递信息都是通过公共地址来实现,尽管区块链上的全部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由所有人共享,但数据并没有具体绑定到每个个体,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匿名性,极大的保护了个人的隐私。

2.3 信息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下系统内部全部交易记录都自动储存在相应的数据区块当中,配合时间戳的技术,即每个区块上的记录都有发生时间和顺序,可以对每笔交易记录进行追踪查询,如果个人想要篡改,必须取得51%及以上的人认可才行,这在数据和用户量极大的现实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可以有效解决交易后的纷争等问题。

2.4 开放性

区块链的数据系统对所有人是开放的,除了每个交易方的私有信息是被加密处理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公共的接口查询寻找区块链数据,所以整个系统信息透明度极高,交易方获取信息更加便捷。

3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主要应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全世界范围内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改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其当前直销银行、互联网券商等的发展重点在于经营模式的改变,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则会使得金融业更接近其本质――信用。

3.1 数字货币

目前,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为广泛,也是最为成功的应用。在比特币的基础上,衍生了莱特币、狗狗币、瑞波币等一系列竞争币。世界上曾经先后出现数千种的数字货币,目前还存在的大概有七百多种。

数字化的货币凭借去中心化和交易相对频繁的特点,具有相对较高的交易流通价值并且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全球区块链信用体系今后一旦形成,数字货币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国际货币支付结算系统中,美元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人民币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和美元直接进行竞争,但之后人民币也许可以借助数字货币的发展实现国际化。在之前召开的中央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央行也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研究其多场景应用。

3.2 支付、转账与清算

当前发展条件下,商业贸易的支付与清算全都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体系,这种方式进行的转账清算要经过开户行、对手行、清算组织、境外银行等多个组织参与以及十分繁冗复杂的流程,花费时间长而且使用成本高。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双方之间创造直接的付款流程从而避开繁杂的流程,能够为用户提供跨境支付以及任意币种的实时支付结算,低价而且迅速,无需任何手续费。

在跨境支付领域,Ripple支付体系已经开始实验性应用,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国际网络支付公司,其利用通用的全球基础架构连接孤立的网络,为不同的成员银行提供软件接入Ripple网络,以分布式账本的方式做到实时结算,同时,银行的交易支付信息通过加密算法进行隐藏,只有银行自身的系统可以进行追踪查询,确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提高了金融的结算效率。

3.3 金融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独特的去中心化的方式能够使得传统的中心化为特征的金融基础设施产生较大的改变。首先,股票、债券、衍生品等资产传统方式下需要在相应的信任机构进行登记、保管,区块链技术可以以全新的分布式账户对数据进行记录、保存、管理,使其无法篡改并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其次,智能合约功能的发展使得货币可编程化,支付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执行。比如,央行发行一种特定的数字货币,制定某种政策,只有达到条件才可以以该种数字货币支付。

3.4 银行征信管理

目前,商业银行对所有信用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进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时,最基础的考量都是借款主体本身的金融信用。商业银行会把每个主体的信用信息全部上传到中央银行的征信系统,在需要的时候,先取得客户的授权然后再从征信中心下载参考。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避免的出现信息不完整、使用成本高以及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然而在区块链技术下,可以依靠相关算法自动进行信用信息的记录,然后存储在区块链系统的所有计算机上,进而客户在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可以在获得客户准许的情况下直接调取相应区块链上的信息完成征信工作。

4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主要困难

从目前实践的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大多处于测试与构想阶段,距离在社会的广泛应用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4.1 技术问题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其广泛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技术问题:

①没有成熟可用的直观产品。区块链应用尚处于开发状态,相比之下,互联网有浏览器和各种客户端实现信息的浏览、传递、应用。

②灵活性较差。区块链的信息在写入之后将无法更改,会使得交易不可以回退。

③区块链的容量问题。区块链的信息是一个不断积累增加的过程,下一个区块信息会大于前一个区块,长此以往,伴随着区块的信息量不断增大,对存储空间的占用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带来的信息验证、存储、容量问题有待解决。

④安全问题突出,难以保证其安全性。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是建立在有大量的可信的节点之上,确保可信节点不被攻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要确保用户的私钥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窃取信息。此外,还有交易时间延迟过长、确认流程等诸多问题。

4.2 监管问题

金融领域对监管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由其对于金融科技的前沿技术。区块链技术特有的去中心化以及自我管理和集体维护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对政府部门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冲击,也影响到法律制度的安排。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尚且处于初步阶段,缺少完善的体系,即使对于十分成熟的比特币,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态度,大多数国家仍然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以上问题使得在区块链发展的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可能缺乏相应的必要的规范和制约,增大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风险。

4.3 竞争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受到青睐,但如果出现更加高效合理的技术,人们会立刻选择另外的技术。比如,区块链技术在信息传递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只有个人才能通过私钥打开信息,而量子通信技术通过量子纠缠效应同样可以达到安全保障,并且量子技术也有了长久的发展。所以说,区块链技术也面临着来自竞争性技术的压力。

5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措施

5.1 关注技术发展动向,加强对技术的研究

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未来技术的发展如何需要不断研究探索。

为此,首先,国外技术的发展更快,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外银行和机构对于区块链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在区块链所面临的瓶颈上的突破,不断进行应用评估,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同时,积极参与区块链发展的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共同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取得主动权和话语权;

其次,充分利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支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以专业的研究团队确立研究方向,通过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不断测试分析,模拟建立若干区块链,探索全新技术标准;

再次,加大对民间区块链研究的政策支持,鼓励参与,建立区块链项目投资基金。

5.2 完善对技术的监管体系

国家监管机构对于区块链发展的态度以及规范力度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区块链的发展要求与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思路有一定的矛盾,务必要加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符合监管部门需要的同时努力获得认可与支持,同时,也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思路对监管手段和方式进行补充发展;

其次,成立专项研究小组,加强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立法研究,加强对新技术法律法规的国际交流,出台行业规范和标准,从而限制市场上的投资活动,保障参与主体的利益,降低金融创新的风险;

再次,明确新的监管体制的改革方向,可以适当借鉴混业监管模式,从区块链技术行业做起,由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逐步过渡。

6 结语

周小川行长在2016年2月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择的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区块链应用技术。”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世界各国对区块链的接受程度也有待观察,区块链的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区块链的优势已经凸显,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业发展的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相信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同时也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参 考 文 献

[1] 程华,杨云志.区块链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6(6):73-91.

[2] 谌麒艳.区块链:金融业即将面临的一场革命[J].银行家,2016(7).

篇6

进入2016年,当P2P网络借贷已冰冷到极点的时候,一种新兴的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发展势头迅猛,正成为投资的风口,今年区块链创业项目获得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4亿美元。业界分析,全球2015年区块链领域投融资总额约为4.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51%。2016年仅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投资额就将高达10亿美元。

区块链被称为继互联网和大数据之后的颠覆性技术,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关键底层基础设施,成为解决金融创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技术和工具。目前国内外许多资本、企业、政府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区块链技术拥有去中心化、方便快捷、高安全性、记账速度快、成本较低、互相监察验证和资料公开透明等优点,并表示在金融领域之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或将更为广泛。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雷・瓦尔德兹(Ray Valdes)表示,除金融业外,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行业将为区块链带来万亿美元级别的潜在市场。

然而,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更多的疑问却是: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如今的区块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未来怎么有效推进区块链?

区块链究竟是什么?

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通俗一点说,区块链技术就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数据库看成是就是一个大账本。

瓦尔德兹介绍称,区块链的核心理念就是在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非信任的环境下增加信任,建立起资产或价值在整个网络体系内的传播,且这些资产或价值的转移或传递可以以一种编程的方式进行。这种技术能够带来一种永久的不可撤销的记录,形成一种信用体系。

区块链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比如支付行为,在过去任何一种转账,必须要有银行或者支付宝这样的机构存在。但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比特币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这是区块链的重大突破。

安信证券在《区块链:互联网的诗和远方》报告中指出,从比特币中涅而生的创新技术,正在颠覆金融行业和社会的变迁。

“区块链备受热捧的原因包括技术逐渐从白皮书走向落地;金融业亟须区块链对其底层系统进行重构;领头企业组成联盟打造区块链标准,加速技术推广;区块链技术持续演进,内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安信证券在报告中如是说。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等特性使其成为金融行业热捧的对象。与此同时,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到底有没有商业化的应用场景,在哪些领域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也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

安信证券在报告中认为,区块链的应用场景经历了从区块链1.0到3.0的阶段:区块链1.0实现了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改造。区块链最为成熟的应用就是支付,尤其在跨境支付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区块链技术将是跨境支付的最佳实践方案,能够让交易过程变得扁平化、清算变得更为便捷,同时跨境支付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更为宏伟的远景是改造国家货币体系。

区块链2.0实现了金融的改造。如果说区块链1.0是去中心化的“支付宝”,那区块链2.0则试图实现去中心化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去中心化的“支付宝”。区块链技术可以促进个人/公司实现便捷和低廉的资产交易。

区块链3.0的愿景将是改变一切,通过建立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COs),实现对去中心化体系的重构和颠覆。区块链3.0技术属于Meta Technology范畴,从底层协议入手,全方位改造整个互联网的中心化网络结构,基于全新的去中心化架构(DCOs――去中心化协作组织)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安信证券报告中称,现阶段最有希望落地的区块链应用领域是云计算、物联网。

机构和资本纷纷抢占先机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技术应用,均涉及标准、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和发展环境等领域的“占位”问题,构建先入为主的优势。

目前包括各国央行在内的国内外银行机构,正在探索这一未来金融底层技术,包括推出数字货币。世界经济论坛在银行业基础设施的最新报告中称,90多家央行正在讨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并预计2017年世界上80%的商业银行都会围绕区块链技术发起研发项目。

业内人士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正在被发现。一是证券、银行、股票等金融业。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是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关键底层基础设施。以证券市场为例,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的协调才能完成,效率低、成本高,且这一模式容易造就强势中介,而区块链系统可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

西班牙最大银行桑坦德的报告显示,如果2020年左右全世界银行内部都使用区块链技术,每年可节约近200亿美元成本。

二是需要信用证明的社会服务领域。未来,它能为各类社会活动提供登记服务,包括出生证明、所有权证明、结婚证、学历证明、保险权益证明、医疗程序和投票等。从本质上来说,但凡可以用代码表达的交易都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登记。

瓦尔德兹也表示,除了金融业之外,其他一些行业也开展了区块链应用的尝试。比如钻石行业使用的一种Everledger的记账系统,能够显示每颗钻石是否是正品,以及当前卖主是否是合法持有者等信息。洪都拉斯建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土地登记制度,一旦登记了房屋产权,除非做授权更改,否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直接更改。此外一些投票机构也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比现有级别更高的信任体系,用于总统选举等关键投票的记录和统计。

此外,高盛认为,区块链技术将在共享经济、电力、房地产产权保险、股票交易和防止洗钱这五个场景中率先得到应用。瑞银中国负责人钱于君认为,数据安全、反洗钱等是传统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在区块链框架下,这些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用区块链技术及其数字货币进行实验,积极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南非央行行长首次表示,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南非储备银行正在探索区块链技术,并希望从中发现创新技术。

俄罗斯最大金融机构之一Sberbank(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在考虑加入俄罗斯国内的银行联盟,参与区块链技术研究。日本央行行长提出,金融服务的模式会随着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发展而演变。日本央行已经成立致力于研究互联网金融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中心。

荷兰央行正在筹备一项大型实验项目,以探索金融市场是否可以完全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以区块链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在英国和新加坡已被列入政府工作计划。美国国土安全部对6家致力于政府区块链应用开发的公司给予补贴,让企业研究政府的数据分析、连接设备和区块链。

欧洲大型金融机构创设R3组织,正在加紧研究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德勤已经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企业审计。纳斯达克、纽交所、伦敦交易所等国际著名金融机构正投入巨大资源开发,比如纳斯达克市场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证券。同时,高盛、瑞士银行、花旗银行等都开始了相关金融创新应用研究。

瑞士联合银行(UBS)正引导世界四个最大银行开发一套金融系统,让金融市场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高效的支付和结算。UBS开发了一种新型数字货币USC,并且与央行发行的主要货币有同等价值,比如欧元或美元,而不同于比特币等去中心化数字货币。

纽约梅隆银行、德意志银行、桑坦德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希望在2018年前推出一个商业级的区块链系统――结算币解决方案,可以让金融机构在支付证券时,使用可以直接在央行进行兑换的数字货币,节省业务时间,削减交易后结算和清算成本。同时,这四家银行也是R3区块链联盟的成员,相信在R3的带领下区块链采用规模会越来越大。

企业界也在从应用端展开对区块链的研究。IBM为了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开发一个内部纠纷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致力于改变内部现有的交易过程追溯系统,详细地追踪产品从物料到出厂的完整过程,以消除系统不足造成的财务纠纷,从而释放相关资金,预计最早9月实施。

万向集团的主营业务分布在三大领域:制造业,农业和金融。作为持牌金融机构,自2012年投资通联数据起,万向控股开始了新的金融领域布局。从关注比特币开始,万向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区块链技术。短短1年间,成立了实验室和分布式资本,举办了首届峰会,上线了万云平台。截至2016年8月21日,已在全球投资29家区块链技术相关初创公司,共2500万美元。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

5月25日,“平安宣布加入全球区块链联盟R3,为首个来自中国的成员”。乐视金融区块链的应用实施方案正在积极推进,已经有初步落地的项目,像NBi路由跟踪节点1.0客户化开发与部署、NBi/MMB数字资产钱包、文化金融众筹区块链应用开发、搭建乐视金融区块链开放平台、乐视金融区块链交易平台1.0等。其中,乐视金融区块链交易平台1.0将重构交易模式,改良Ripple/Circle模式实现跨界跨境汇兑,降低外汇占款,基于分布式总账实现生态内虚拟结算服务,提高资金效率。

区块链在各国所处的地位

区块链目前已演化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类似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另一个是比特币背后的机制,即以区块链为其底层协议。从应用上来看,目前区块链最成熟的应用是在比特币交易领域。比特币在过去4年多中,价格上涨了400多倍。比特币现在已成为一个全球现象,它在支付上基本是成功的,但能不能作为未来的货币是有争议的。

德国:世界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

2013年8月,德国宣布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并已纳入国家监管体系。德国是世界上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

日本:定义比特币为资产

2014年6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表示,决定暂时不监管比特币。2015年8月,Mt.Gox首席执行官被捕,日本政府考虑比特币监管事宜。2016年5月,日本首次批准数字货币监管法案,并定义为财产。

加拿大: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

2013年12月,世界上首个比特币ATM机在温哥华投入使用。很多美国本土的比特币创业者,由于美国国内不同州的法律监管问题,选择搬迁到加拿大创业。

泰国:首个封杀比特币的国家

在泰国外汇管理和政策部看来,以下活动均视为违法:买卖比特币、用比特币买卖任何商品或服务、与泰国境外的任何人存在比特币的往来。

中国:不具有货币属性,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

2013年12月5日,中国央行等五部委《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同时禁止金融机构提供比特币交易服务。此通知一经,比特币价格应声下跌,跌幅近50%。

俄罗斯对比特币持强硬态度,韩国拒绝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荷兰警告比特币风险。如今中国、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原本不看好比特币的国家,因为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慢慢改观。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其特点是分布式簿记、不基于账户,而且无法篡改。如果数字货币重点强调保护个人隐私,可选用区块链技术,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

积极理性对待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仍属于“新生事物”,一方面要“布道”普及,形成社会上下,特别是金融全行业的共识,引起各方关注并加大投入固然很重要,另一方面关注行业实际,通过应用发现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取得实质突破更重要。

在8月21日的中国区块链产业大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高卢麟指出,区块链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金融。“今年在华盛顿召开了90个国家的行长会议,很多国家都要在数字货币方面采取行动,区块链技术将占金融体系的核心定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出‘货币改革的方向就是数字货币’。区块链产业的首要研究方向就是金融政策、嵌入区块链技术。”

乐视金融CEO王永利表示,区块链技术对中国金融行业带来重大“启蒙式”冲击,未来如何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线上的身份验证、交易确认等一系列领域才是重点。我们自己的实验室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主要用于线上线下的对接,包括脸谱识别、虹膜识别等都界定为线下识别的方法,到了线上之后,再转化成区块链唯一的一个线上身份;二是它可能更多地运用于交易,所以会有商圈币或者模拟币的概念。“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在跨境频繁的交易和资金清算领域,区块链技术一定会有广泛的运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潜在风险开始暴露,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风险管控越来越受到重视。

李礼辉说:“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发展的起步阶段,发生一些风险的事件未必是坏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第一,新技术开启新的应用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必须构建预防道德风险的技术防火墙,在不同场景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必须对智能合约、时间戳等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做深入的分析和权威的论证。第二,新技术有新特征,风险的管控要适应新的结构,必须针对新的技术结构研发新的风险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强调,发展区块链技术不能触碰金融底线:第一不能搞资金池,因为解决不了错配的风险;第二,不能做担保,因为区块链金融没有资本金,无法吸收信贷损失;第三,不能搞非法集资;第四,不能涉及洗钱,因为人人都可以做区块链,这方面容易被忽视。

王永利也称,要积极而理性地看待区块链技术,比如作为区块链最早期的运用,比特币在2009年问世以后没有被广泛接受。“我自己认为,它不是法定货币,其是否合法合规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未来商圈币的发行不能像比特币那样通过挖矿就能挖出来,一定要有价值对应,且发币规则必须公开透明,受到严格监控,不能被少数人随意调整。如果没有价值支撑,全部是虚拟资产,其实是很危险的。”

区块链技术应用中,要避免“贪大求洋”,特别是在初期,应关注并选择相对独立和小的链条、领域和场景,以便实现“全流程”应用,确保可控和效果。“联盟链”可能成为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对选择,“同业”和“产业链”是基本方向。

篇7

区块链作为一种价值技术的平台,其去中心化信任的特征被寄予了深刻变革产业发展的期望,但回归当前发展阶段,区块链的应用距离实现这一愿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布比)创始人兼CEO蒋海看来,这一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一个“应用场景”。

锁定区块链应用服务

区块链技术使我们第一次能够从技术层面建立去中心化的信任,提高效率,拓展业务边界,被认为是当前金融科技领域最具颠覆潜力的核心技术,因而备受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的追捧。在蒋海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构建可信任的多中心w系,有潜力使得当今互联网从信息传递上升到价值传递的新高度,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这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博士,自2014年开始,就带领着十几人的团队,在接下来的3年左右时间里,用几乎全部的精力集中攻克区块链底层技术,并获得数十项核心专利技术。

蒋海认为,区块链技术最终是为金融服务生态的建设服务:“区块链技术主要解决的痛点是提高金融服务中的信任传递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因为,利用区块链,能将分散独立的各自单中心,提升为多方参与的统一多中心,打通金融服务上下游各个环节,促进金融服务的良性生态建设。”

因此,在底层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蒋海和他的团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区块链的改造、优化/创新应用上,即从区块链的上层应用着手提供服务,开发高可扩展高性能的区块链平台。2015年3月,布比在北京成立,正式向探索区块链的商业应用进发。2015年12月,布比在其区块链平台上启动了国内首个区块链商业应用案例。

将区块链技术“落到实处”

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并非一项全新技术,早在2000年前后就有人开始研究,但这一技术为何在近一两年才被普遍关注?蒋海认为,“从技术体系上看,区块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当时在密码学界掀起过数字货币的研究浪潮,eCash是典型代表,但是,在技术路线上走了弯路。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它的技术也有赖于2009年之前的业界探索成果。比特币的成功运行,让业界对区块链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并得到了例证。”蒋海表示。

然而,在蒋海看来,区块链未来的成功一定是种不同于传统的新模式,需要深入探索出技术与产业融合在服务模式变革上的路径。

毕马威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投资人对区块链领域将回归理性,整个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停止概念验证测试,认识区块链目前能达到的能力,开发可以部署到生产环境的方案,提高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成熟度。

“就发展前景而言,区块链将有潜力深刻影响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布比将秉持脚踏实地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通过深入产业,与合作伙伴一道,打造新一代价值流通网络。”蒋海表示。在后续发展中,布比还考虑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也融合进来。“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区块链应用中的大规模数据存储及分析,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区块链应用中的部署及运维。”蒋海说。

万事俱备,重在场景

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存在不小的实际难度。“客观上讲,区块链本身仅仅是一项新技术,本身并不构成产业,这项技术能否驱动产业发展,或者能否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完全取决于应用场景。”蒋海指出,“金融机构在应用区块链的态度上是积极的,但说到他们使用这些区块链技术的动力,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业务场景。”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区块链应用研究的企业,布比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据蒋海介绍,布比区块链已经被应用于数字资产、贸易金融、股权债券、供应链溯源、联合征信、公示公证、数据安全等领域。“布比一直致力于提升区块链技术产品化程度。2016年,布比推出了开放的区块链服务――布萌数字资产网络,这是区块链应用模式的一大创新。”蒋海说。据悉,在布萌数字资产网络上,企业机构可通过服务接口将自己的应用接入布萌,并发行/登记资产,诸如保单、黄金、理财产品、游戏装备、卡卷、商业积分等多种资产,这些资产在布萌网络自由流通,最大地发挥它们的价值。

蒋海告诉记者,未来,布比将从6大方面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

第一,快速应用构建,多模式的账本结构及业务模型,方便快速构建应用。

第二,海量用户支撑,高效交易验证和同步,支撑大规模应用场景。

第三,可视化运维管理,从网络、系统、业务层面提供可视化的运营管理。

第四,隐私权限策略,丰富的权限策略配置,依据应用需求进行隐私保护。

篇8

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阐述都比较生涩。直观地说,区块链技术是使用密码学并通过不同算法产生新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过去约定时间内所有交易信息,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在信息层面,区块链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分布式结构公开账本;在网络架构层面,是去中心化协议,能安全地存储各类交易数据,信息不能篡改。

假如把邮票视为区块链,那么每一枚邮票就是一个数据区块,如此,区块链技术可以做以下五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去中心化,即没有中心化的邮政局来发行,在网络上也没有中心化的域名。每个参与并持有邮票的持有者视为各个节点,相互之间信息畅通。二是开放匿名性,即邮票持有者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匿名外,每一枚邮票的数据信息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公开查询每一枚邮票的信息内容。三是契约性,每一枚邮票的产生并不由邮政局发行,而是采用不同的算法形成。交换邮票在所有的邮票持有者之间点对点形成持有者之间的经济契约关系。四是安全性,每一枚邮票连号,但这个连号却是依靠不同算法形成链接密码,使得任何持有者对每一枚邮票内容的修改无效,可以确保邮票信息安全可靠。五是效率性,借助算法,通过分布式模式,每个持有者之间点对点进行邮票交换无需任何信任的程序中心和行政中心的许可,交易效率高。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探索

自2009年区块链技术出现以来,其已经从区块链1.0的加密数字货币应用,到区块链2.0即股票、债券的非货币应用,逐步扩展到区块链3.0即在健康、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在技术架构上,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已经超越了类比特币的单位区块系统。Tendermint建立起第二代区块链的架构。微软建立Aure区块链服务平台(BaaS)。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公司加入这个平台,如以太坊、Lisk、Bitpay等等,形成全球区块链集合平台。

国外金融机构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前布局,纷纷探索优化金融交易过程的契约要素,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银行、证券等行业的应用,包括支付结算、智能债券、财务审计等方面。2015年12月末,包括富国银行、花旗金融集团、法国巴黎银行、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在内的全球42家大型商业银行(金融集团)加入金融技术公司R3区块链计划,致力于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开发应用以及全球清算一体化行业标准的制定。2015年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批准了在线零售商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发行股票的计划。纳斯达克将在纳斯达克私人市场开启区块链技术在股票市场的应用测试。Smart Token Chain(STC)公司推出智能合约结算交易所(Smart Contract Settlement Exchange),通过使用智能令牌和区块链技术将全球所有的银行和其他支付系统连接起来。一些银行也在开展独立探索:花旗银行试水“花旗币(Citicoin)”的加密货币;瑞银集团在伦敦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发实验室,探索区块链在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应用。

国内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2016年1月,中国区块链企业BITSE了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真假校验平台(VeChain)。2016年3月,阳光保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架构推出“阳光贝”积分,成为国内第一家区块链积分的发行方、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企业。

针对区块链技术变革银行业的举措

对于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创新,我们不仅仅只在表面上分析银行经营活动中新型经济契约关系如何构建,如何优化银行现有的要素组合,更应该追根溯源,深入研究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体系给银行业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探索银行业的升级方向。

形成新的混合型数字货币体系

哈耶克一直坚持货币非国家化的理想。区块链技术在事实上验证了数字货币跨国界运用的可行性,带来信息共享和透明化,让理想照进现实。但从国家的视角,国际化的货币仍然难以构建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比特币的认可度看,德国在2013年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其他国家比特币却都被诉诸法律。在国内,2013年12月,五部委联合发文防范比特币风险,明确比特币不具有货币属性,是一种虚拟的商品,不具有法偿性。

数字货币虽然难以国际化,但区块链技术却受到各国央行的重视。英国央行推出类比特币的加密货币RSCoin,荷兰央行正在开发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持的DNBCoin,中国央行计划推进数字货币。这种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更可能是混合型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混合型数字货币。有中心,即由中央银行发行,其发行规模和汇率都将由中央银行掌控,形成一个以法币为基础、以数字货币为补充的多元化货币体系;其核心是数字货币的国家。二是形成不同金融场景的虚拟货币,催生虚拟金融的交易规则和流程,进一步繁荣实体经济。当然,具有国家信誉的商业银行参与到场景创造虚拟货币更能够让不同的消费者接受这些金融创新产品。三是混合型数字货币。其产生的规则可变,并不以挖矿为基础的形式产生,比如Peercoin(PPC)采用权益证明取代工作量证明,来维护网络安全。

篇9

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已引起了金融业的高度重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巴克莱银行、瑞银(UBS)、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均与区块链公司进行了合作,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市场的应用。世界经济论坛更是大胆预测,到2027年,全球GDP的10%将被存储在区块链网络上。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曾撰文指出:“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下一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技术。”

通俗地说,区块链技术就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这个数据库看成一个大账本。那么,谁来记这本账就变得很重要。目前,谁的系统就由谁来记账,微信的账本是腾讯在记,淘宝的账本是阿里在记。但在区块链系统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记账。在一定时间段内,有任何数据变化,系统中每个人都可以记账,系统会评判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上,并将这段时间内的账本内容发给系统内所有其他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有了一本完整的账本。这种全民记账技术有什么好处,以至于人们对其可能给产业界带来的巨大变革寄予了极大期望?

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区块链最核心、最重要的出发点,是解决中介信用问题。在过去,两个互不认识和信任的人要达成协作是困难的,必须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为,传统的支付方式下,任何一种转账都必须有银行或者支付宝这样的机构存在。而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储存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上都会包含一整条区块链的信息。这也就决定其可以在没有可信第三方作担保的条件下,自证其罪,抑或自证其信,从而解决两个陌生人之间如何建立信任机制的问题。因此,通过区块链技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互信的转账行为,比特币就是典型的例证。这是区块链的重大突破。

除了解决中介信用问题,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备受关注,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项技术可以在牺牲较少效率的情况下,获得极大的安全性。

区块链依赖加密验证交易,会验证涉及交易的各方身份。这确保如果没有涉及各方的同意,一个“错误的”交易不能被加到区块链上。因为现有区块链依赖于先前区块链,每次向区块链加入一笔新的交易就需要进行一次复杂的数学计算――哈希计算。(这取决于交易数据、涉及交易的各方身份和之前交易的结果。)如果改变之前的交易数据,现有的哈希值将受到影响,不能与其他备份账本匹配,这就确保了恶意参与者不能篡改交易历史记录。加上整个网络没有中心统治者,系统依靠的是网络上多个参与者的公平约束,所以任意每几个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而且每一个节点都会储存这个区块链上所有数据,即使该节点被损坏或遭受攻击,也不会对账簿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另外,如果账簿在某个人或某几人手上,造假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但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同样的账簿,除非你说服了整个游戏里超过51%的人都更改某一笔账目,否则你的篡改将是无效的。显然,这样的造假成本极其高昂。

区块链的本质决定它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被多个节点维护和同步。(比如多个频繁互相交易的对手方。)此外,交易数据必须在各方之间保持一致,才有可能被加入区块链。这种多方能访问同样数据(某些情况下机构内部的本地数据)的设计极大地增加了透明度,而传统系统依赖于多个躲在防火墙后面的“私藏”数据库,从外部是不可见的。另外,区块链的系统是开源的,整个系统都公开透明,因此某笔交易被全网广播以后,达到规定个数确认以上就成功记录在案了,且不可逆转、不可撤销。用户可以经过信息提取来判定一笔记录是真实的还是伪造的,而这个判定很容易实现,且成本较低。

篇10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著作权;网络影视;法律规制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影视的技术特征和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数字作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追溯网络影视侵权行为的难度要比传统数字作品的更大。如今,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通过改革和新技术来打破这种困境。2018年,区块链技术被正式引入到著作权保护运用中的司法领域,为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的问题解决思路。但是作为技术手段,区块链技术还需要政策和制度的辅助,以及更完善的法律规制,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一、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作用

在理论层面上,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保护中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登记确认著作权。网络影视作品产生之后,便拥有了著作权,但是传统的著作权主体确认流程比较繁琐,时间周期较长,效率低下,而且由于作品的数量以及质量,并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能够进行注册。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进行哈希运算,得出带有影视制作者信息、作品内容以及时间戳的哈希值,为网络影视制作人提供了保障。提高数字资产存储的安全性。传统数字资产存储在数据库中,虽然具有检索使用的优势,但是安全性不足。区块链技术采用P2P数据存储模式,采用不同节点存储的方法,即便其中一个节点被黑客攻击,也不会改变存储内容的真实性,提高了数字资产存储的安全性。有利于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交易行为。首先,区块链技术允许作品交易只需要加密数字,减少了数据信息的大量传输和存储,节约了交易的时间成本;其次,网络影视作品被上传到互联网之后,只要作品带有哈希值并参与了交易,影视制作者都能够获得收益和反馈,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作品的实际价值,包括短时效益、长期回报、IP价值等等,避免作品价格虚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出现,为购买者和制作人提供保障。区块链技术能够为每一个网络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加上身份信息以及对应的时间戳,分布式的存储也有利于对侵权人的身份追踪,有利于著作权的维护。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维权领域中,还缺少大量的实践和相关的法律规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区块链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保护运用中的问题

(一)区块链的规范标准不足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网络影视著作权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著作权保护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证明。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手段,本身就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问题,比如美国的高盛投资银行、花旗银行等都申请了区块链技术的专利,各个银行机构纷纷效仿银行巨头的做法,抢注专业注册,实际上这种行为并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1]。在我国,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网络影视的出版,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并不成熟,技术专利方面远远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由于巨大的差距,我国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初级实验的阶段,技术的运用过程实际上都是自我设计,本身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区块链技术的标准规范成了重要的问题。

(二)区块链无法完全遏制网络影视的侵权行为

由于当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运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和初级实验阶段,因此其智能合约、数字资产存储以及资产的证明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完善。首先,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作品稍加修改之后可能就不会被系统认可,节点化的记录方式很容易导致著作权的限定过于严格,限制自我发挥。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追溯侵权行为,但是却无法确定侵权人的真实身份。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属于技术弊端,为那些熟悉区块链技术的盗版者提供了技术漏洞,使盗版者能够对别人的网络影视作品稍微修改之后进行上传,获取不当利益。比如盗版者可以在某段视频平台上下载视频,然后通过简单的剪辑和配音,重新加密之后匿名上传,由于视频内容是重新编辑过的加密内容,而盗版者又采取了匿名方式,导致侵权行为并不会被轻易发现。

(三)限制自由表达

技术本身就具有僵硬化、程式化的特点,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实现对网络影视著作权的保护,但也会限制作者的思想表达。区块链技术通过重点时间戳以及数据节点实现网络影视作品的即时保护,但也会造成作品的思想在构思阶段就因为技术的限制而发生固化,网络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就被重点时间戳确定了著作权。这就会导致其他公众无法表达类似的题材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影视作品的自由创作。当采用这种节点性的著作权保护时,如果无法科学合理地控制节点范围,就会扼杀一部分人的灵感,限制思想的传播。而且不合理的节点限制还会使人们无法正常接触公共领域的网络影视作品,造成技术垄断或者思想僵化的问题,阻碍著作权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网络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建议

区块链技术下的著作权保护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网络影视的制作者享有对应的著作权;二是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以及运算的参与者能够在没有国家职权部门的帮助下自主制定规则。但是,区块链技术不能脱离公共政策和法律规制的规定,否则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程序和技术的漏洞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2]。针对目前规范标准无法有效遏制侵权行为以及自由表达的问题,除了继续研究区块链技术之外,还需要从法律政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完善。

(一)国家政府部门制定规范标准

政府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部门在建设区块链技术规范标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家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推动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应用推广,完善政策环境并构建区块链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政策的驱动,实现区块链技术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并完善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河南省政府就和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研发出更多有价值和规模的区块链应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履行智能合约

作为技术手段,只有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才能切实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网络影视盗版行为泛滥主要是因为数字作品的易复制性和易传播性,技术手段可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漏洞完成盗版。因此,将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纳入法律政策规定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自己的网络影视作品,仍需要在健全的法律规定和政府职能的帮助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区块链技术的自由化设计虽然给予了更多发展空间,但是漏洞过于明显,因此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干预,进行确定和实施。政府部门和法院应该具备超越技术的权力,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人为更改区块链技术的内部程序,避免技术绑架社会正义的情况出现。

(三)完善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模式

在网络影视著作权市场中采用区块链技术,需要应用智能监管模式,技术的限制使区块链技术无法治理化,只能在其中加入更有效的监管逻辑,加强监管力度。为了解决匿名盗版现象,网络监管部门可以要求网络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实名认证,比如网络影视的制作者、小说家等等,匿名的参与者也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网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网络影视作品的交易数据库,有效减少那些匿名侵权的行为发生[3]。除此之外,其他行政监管部门以及著作权保护管理组织等也需要加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完善中,若有人举报或者是发现了侵权作品,及时采取行动,形成合力监管模式。综上所述,任何新技术的使用都会同时存在着利与弊,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技术,还有许多有待研究和完善的地方。在理论层面上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保护网络影视的著作权,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和开发人员积极实践,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的法律规制。

参考文献

[1]陈郭祯.试论区块链在影视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1):23-27.

[2]王清,陈潇婷.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著作权保护中的运用与法律规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3):1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