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普查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宣传工作是搞好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市委宣传部就做好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表态发言。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全市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人口普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按照市政府《关于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政发22号)文件精神和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把做好人口普查宣传工作纳入20__年宣传报道工作的重点,制定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宣传工作方案,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宣传发动,提高人口普查的社会知晓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保证这次人口普查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突出重点、抓好服务
一是要大力宣传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对人口普查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人民群众知道这项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理解、支持这项工作;二是要大力宣传人口普查的内容要求、工作特点、工作流程、方法步骤和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广泛宣传即将颁布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实施细则》。要针对干部群众可能产生的疑虑和模糊的认识,解疑释惑,消除误解,让普查对象知晓普查、配合普查;三是要大力宣传在本次人口普查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和典型事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及时报道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配合支持普查的典型事例,以典型的力量推动任务的完成。
三、抓好落实、注重实效
全市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人口普查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载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组织记者深入到人口普查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采取负责人访谈、专家学者撰稿等多种形式,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推出有份量、有影响的深度报道。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同时,要把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结合起来,配合、协助统计部门通过张贴标语、办墙报板报、编写小册子、树立公益广告牌等形式,推动人口普查宣传工作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进市场、进工地、进村组,扩大宣传覆盖面,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宣传效果。
四、遵守纪律、把握导向
篇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全国、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刚才,市人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局长郑莉英同志介绍了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市人普办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钱亚畅同志对有关情况作了说明。这些意见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与会有关单位也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市人普办认真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予以吸收利用。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人口情况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以人为对象的大型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人口普查资料是制定人口政策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市之一,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资源少的市情,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人口高密度向人力资本高水平转变的需求,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好我市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及变化等情况,为制定科学可行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的承前启后之年,同时还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中间年份。现在距离第五次人口普查已近10年,这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十年,是经济发展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十年,是城镇化急剧推进的十年,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十年,也是户籍人口自然变化零增长、机械迁移(外来人口)急剧增长的十年。我市户籍人口339.6万,仅比增加8.3万人;而全市常住人口达到430万,比“五普”时增加了72万人,同时还有大量的暂住人口和外出人口。因此,在2010年开展人口普查,对十年来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一个全面盘点,对于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生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视困难,积极应对人口普查面临的各项挑战
全国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之一,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挑战很多。
(一)如何锁定普查对象面临挑战。坚持地域登记是人口普查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普查时点时将活动的人锁定于某个确定的地点,才能准确对其进行登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但是当前城乡之间、城际之间、乡际之间,人口迁移流动数量十分巨大,频率也非常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口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户多处住房、承租户与房主互不了解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因素非常容易造成人口普查登记遗漏或重复。
(二)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普查登记数据面临挑战。现在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越来越不愿意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受教育状况、职业状况、婚姻状况、收入状况、住房情况等信息。人口普查的一些内容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一些普查对象担心一旦如实登记,这些信息可能会成为相关主管部门的惩罚依据,从而不愿意提供真实的情况。普查员在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时,可能遇到大量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人们对普查工作配合程度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普查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如何科学组织实施好普查面临挑战。现在,人均gdp增长情况和人口出生率等计划生育指标已成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依据,入学率、文盲率、火化率等指标也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评价密切相关,这使得在实施普查过程中确保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行使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权利的难度增大。这次普查参与部门有25个,需要协调制定大量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政策,需要从有关单位和镇、街道、居委会、村委会选调2万多名素质较高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组织协调工作的难度非常大。
此外,按照《联合国2010年人口和住房普查的原则和建议》中提出的“将人口的国际迁移作为人口普查的核心问题之一”的建议,这次普查首次把常住大陆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对象。对这些普查对象实施调查,无论是年度人口变动调查,还是以往各次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这无疑也增加了本次普查的难度。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非常艰巨,但是,只要我们统筹规划、充分准备、稳步推进、扎实工作,视普查数据质量为生命,切实把普查的重要意义内化为每一位人口普查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就一定能获取真实、准确、完整的普查数据,人口普查工作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精心组织,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根据国务院规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准备的时间只有短短的9个月,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尽快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责任,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要抓紧落实普查条件。落实普查各项条件是确保普查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各级政府做好经费的落实工作,特别要确保镇(街道)两员补贴经费到位,绝不能因经费落实不到位而影响人口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要尽快落实普查办公室人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支持人普办的工作,抽调精干人员参与人普工作。第三,要协助各级人普机构落实办公场所,做好普查的物资准备。
(二)要深入开展宣传动员。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社会动员,必须有从上到下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各级人口普查机构要会同宣传部门切实加强普查宣传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切实把宣传工作贯穿到普查的每一个环节。要把人口普查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结合起来,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不间断的人口普查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根据普查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抓好普查各个阶段的宣传动员。在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讲求实效。在宣传力量上,要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宣传资源,形成合力。
(三)要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人口普查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建立起一支懂业务、懂政策、熟悉人口调查业务,精干、高效的人口普查队伍,才能顺利地完成人口普查各项工作。这支队伍包括承担人口普查组织实施工作的各级人普办的工作人员,以及处于工作第一线,直接承担人口普查调查登记任务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从以往的普查经验与现实情况看,“两员”的选调难度最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两员”选调和培训工作,千方百计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能胜任普查工作的“两员”队伍,确保普查登记工作按时完成。
(四)要确保普查质量。在普查中,要牢牢把握两点:一是坚持依法普查。《统计法》和《人口普查条例》,是人口普查的主要法律依据。各类普查对象要依法提供客观真实资料,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要依法查明客观真实情况,各级领导干部要依法制止人为行政干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查处普查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二是确保普查质量。人口普查的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是检验整个人口普查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普查的生命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增强责任感,强化质量意识,在普查的各个环节始终把确保数据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贯穿于人口普查的全过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严防弄虚作假,严防虚报瞒报,严防重报漏报,严防迟报乱报,千方百计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四、加强领导,努力形成抓好普查工作的合力
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涉及全市130多万个家庭,480多万人口。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规模更大、要求更高、内容更多、难度更大。人口普查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今年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要求,市里已经成立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市级各有关部门、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将人口普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分管领导要承担起普查组织领导责任,及时过问、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注意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市人普办要加强对地方普查工作的指导,帮助地方解决实际问题。要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抓好落实。
(二)强化协调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加强协调和沟通,建立渠道畅通、配合紧密、运作高效的联合协作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通知》(嘉政发〔〕80号)要求和这次会议上明确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各项普查措施,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全市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
篇3
人口普查是我国十年一次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为我国未来制定人口政策,经济政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将从人口普查的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两员”选调、业务培训、清查摸底、普查登记、宣传动员六个方面着力分析人口普查各阶段工作的难点,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
在人口普查中,划分普查区域便于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是保证登记不重不漏的可靠基础,是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途径,并能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划分原则一般是普查区域尽可能与行政区划相吻合,逐级划分,地域覆盖不漏不重,特殊地区特殊对待。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普查区域的边界难以确定。一般普查区域范围大,人口密度集中,外来人口多、流动频繁,村(居)交叉混杂严重,并且存在“飞地”问题,普查区域的边界难以确定。二是特定区域划分难。我区私营经济发达,工业区较多,这些特定区域也给人口普查的区域划分增加了难度。三是普查员业务素质不高,地图绘制能力较弱。由于普查员都是从社会上临时抽调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业务知识,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地图绘制工作比较生疏,难度很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人口普查区域划分和地图绘制阶段中碰到的问题。一是按照地域原则划分普查区域。按照区域划分普查区,而不能按照户口或其他的部门管辖隶属进行普查区域划分,这是保证人口普查不重不漏、实现全面覆盖的前提。二是人口普查区域的边界要有明显的标志(街道、公路、铁路、河流等),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图的边界应该是一条首尾相接、连续不交叉的封闭曲线。以便保证普查有明确的分工,为实现登记的不重不漏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区域划分要便于操作、灵活处置。划分人口普查地理区域,特别是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应该要便于实际操作、便于普查工作进行,具体情况、灵活对待。行政管理体系健全的、居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可按行政区划来划分普查地理区域;行政管理不健全的(新建的居民区)、居民居住混乱无序(城乡结合部)的可地域切块来划分,也可二者兼顾,有主有次;对于一些学校、工厂、农场等单位,规模较大、完整独立的可单独划为普查区,让这些单位自己去组织普查;规模较小、职工居住地域上比较分散的单位可归入当地的普查区域由当地的普查机构进行普查。
二、“两员”选调阶段
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作为整个人口普查工作的链接点,担负着入户调查,填写普查表等具体工作,控制着普查数据质量的源头,主宰着普查数据质量,“两员”的重要性和地位由此可见非常重要。这次人口普查“两员”选调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是选调“两员”符合条件的人选少。“两员”应当由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统计专业知识,责任心强、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符合条件的人员少。二是“两员”数量庞大,配齐难。初步统计,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需要配齐“两员”数量达4000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基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三是居住人口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的地方,合适“两员”选调难。在外来人员众多的地方,因为人员流动频繁,治安情况较差,“两员”选调难。针对“两员”选调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努力选配高素质的“两员”队伍。各镇(街道)要切切实实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两员”队伍中应该既有镇(街道)的基层干部,也有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社会志愿者,还应该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广大教师、大学生村官等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二是切实提高“两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人口普查中的许多项目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增加了普查的难度。因此,“两员”要对人口普查的业务知识达到非常熟练精通的程度,才能在实践普查中发挥出色。三是保障“两员”的经费补贴及时到位。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必要的经费保障是确保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要落实好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这是提高“两员”工作积极性,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业务培训阶段
人口普查不像农业普查、经济普查,涉及的普查对象不是很多,它是关系到家家户户、是全民参与的一次普查行为。由于人口普查对象的广泛性,本次人口普查选调的“两员”也是为数最多的一次。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专业,有些甚至从未从事过相关方面的工作,缺乏统计、普查方面的业务知识,面对人口普查的一系列报表也往往是无从下手。因此,如何组织好为数众多的“两员”进行业务培训确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配足配强“两员”队伍的基础上,要对“两员”进行集中、规范、专业的业务培训。一是要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因材施教,保证业务培训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人口普查涉及面广,需要培训的内容很多,因此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日程安排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并要制定程式化流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有关指标、难点、普查表的正确填写,都要统一口径。对共性的问题要集中讲解,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解答。二是根据“两员”的业务能力,分层次进行培训。“两员”基数庞大,业务能力有高有低,对部分能力较弱的“两员”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培训,要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讲解理论知识,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对于素质较高,能力强的“两员”要起到带领作用,从而保障普查培训顺利进行。三是要新时期、新条件下创新培训的新方式。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培训内容更形象、具体、直观易懂,更能增加参训人员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渡。
四、清查摸底阶段
在对人口普查进行正式登记之前,要对人口做清查摸底,先掌握人口的基本情况,为正式普查登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人口普查的清查摸底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调查小区地图的绘制工作以及《户主姓名底册》的编制。在摸底过程中,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调查小区内的居民住房及其它建筑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调查小区内住户的住址、户主姓名,本年出生和死亡人数、本户户籍人口等多项指标,对普查员来说一是时间紧,二是工作量偏大。而且对于小区地图的绘制,因为普查员业务素质普遍不是很高,有些对简单的绘图知识都不了解,难度非常大。二是人户分离现象导致清查摸底过程中出现漏登情况,与公安、计划生育部门掌握的人口数量差距过大。漏报现象严重,导致人口普查的数据失真、不准,数据的可信度大幅度下降。三是流动人口、居无定所人群摸底难。人口普查清查的原则是“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这是对固定场所而言的,对于居无定所的人群,清查摸底往往无从下手。针对人口普查清查摸底阶段的一些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做好普查区划分和绘图工作。区域划分和绘图工作是普查登记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登记对象是否不重不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普查区、普查小区划分一定要实地调查摸底,不仅要考虑地理习惯,还要考虑普查员登记的工作量。只有做到了普查区的全面覆盖和无缝连接,绘制地图清晰准确,才能为寻找普查对象打下坚实基础,保证普查的登记质量。二是收集整理好现有的行政资料。在清查摸底前,县乡两级普查机构要收集相关的行政资料,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底册、外籍人员登记资料,计生部门的流动人口登记册、孩子出生登记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登记资料,房管部门的产权登记、物业登记等资料,并将相关行政资料整理好按普查区域分解反馈。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漏户漏人现象。
五、普查登记阶段
人口普查入户登记阶段是调查员直接向被调查者了解和登记有关普查信息的统计调查方式,是普查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从历次人口普查来看,入户登记阶段存在着以下难点:一是人户分离现在严重。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新建住宅的增加,加上工作、生活条件和某些政策的制约,居民迁新居的不愿或不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也有一些人常住地实际未搬迁,为了子女入学迁移了户口,造成这些人的常住地与户口登记地的不一致,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存在。二是外来人口流动频繁,加大入户登记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乡镇、个体企业的崛起,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外来人口自身的特点就是来源广、规模大、流动频繁,在人口普查登记中,如何查准、查清流动人口一直是工作的重点、难点。三是无户口人员导致人口普查数据容易漏登。在农村中,还存在相当部分的人口,有的因没有出生医疗证明不能申报户口,更多的是计划外生育害怕处罚不敢申报户口,还有一些地方的抱养收养孩子现象突出,孩子没有任何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收养的家庭没有也不可能办理合法的收养手续,最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份一旦被证实就可能离开。这些不能报、不敢报、不想报户口的现象,成为人口普查登记的一大突出难点。针对人口普查登记存在的各个难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人口普查是一种政府行为,要紧密加强与公安、计生、民政等重要部门的合作。针对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公安部门要协助做好登记工作。计生部门要做好出生人口的登记工作。支持和鼓励群众及时向公安部门申报户口,申报不需要计生部门任何证明,对超计划生育、早生早育、未办独生子女证等原因未办理常住户口的要准予登记。二是人口普查登记前的户口整顿,为人口普查打下较好的基础。户口整顿澄清了各类人口数,解决了一批人户分离、应落未落户口和应销未销户口以及户口重登、项目登记差错等户籍管理中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公安部门也进行了登记,待日后陆续解决。户口整顿的有关资料,为人口普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篇4
一、农村人口普查存在的难点
难点一:居住分散,普查费时。农村幅员辽阔,人口居住分散,要在短时间内挨家挨户地上门普查登记,十分耗时耗力。
难点二:流动性强,联系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在有的村达到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在家留守的多是些老人和小孩,对于外出人员情况知之甚少,给普查工作增加难度。
难点三:“两员”难找,素质需提高。近几年,部分乡镇政府年轻的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在农村,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因而要选调熟悉业务、精力充沛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存在一定难度。
难点四:重视不够,支持需加强。乡镇政府和村社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精力、工作经费有限,加上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因而在人口普查的组织领导、宣传动员、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点。部分农村居民由于戒备心理、保密意识和抵触情绪增强,对普查工作及其详细问题的回答不予支持,或是不如实回答,也影响普查工作质量。
二、破除农村人口普查难点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人口工作的重要性,在机构组建、人员安排、经费保障、宣传动员、实施普查等各个环节给予重视,满足普查所需的人、财、物。
二是加强宣传。要利用农村赶场日、村民会议、中小学课堂等阵地,以散发宣传单、悬挂标语横幅、用宣传车放音像制品、办墙报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z1101314”为你整理了这篇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 noextractcontent="true">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登记标准时点的钟声已经敲响,为进一步加强正式普查业务水平,有效保障正式普查工作顺利完成,11月2日上午,龙颈镇召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会议。龙颈镇委副书记李水泉、副镇长何伟雄、镇人普办成员及全镇41个村(社区)的信息处理员等人员参加会议。
" noextractcontent="true">会议第一个阶段先由镇人普办陈谦同志列出并分析了龙颈镇人口普查底册录入阶段所发现的问题,再由何伟雄同志对龙颈镇底册录入情况进行通报,最后由李水泉同志作底册阶段录入的总结并进行了正式录入阶段的动员,李水泉同志对正式录入阶段提出了三点工作要求:
" noextractcontent="true">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各有关部门、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切实强化领导,统筹部署,精准施策,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和任务,集中力量和资源从严从实从细按部署落实短表登记工作任务。
" noextractcontent="true">二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分工合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村(社区)驻村工作组要对本村(居)底册录入情况做到“底数清、分配明”。镇干部与村干部合作,按照镇统一部署完成进度任务,不断提高保质保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意识。
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户口整顿要以稳定大局、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指导思想。通过户口整顿,查清本辖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的底数和流动人口的情况和数据资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和有关户口政策解决一些应报未报、应销未销的户口问题,纠正户口登记中重户重口、漏户漏口和登记项目差错,为人口普查提供翔实的户籍资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户籍管理工作。
二、工作重点
户口整顿工作的重点是清理和掌握各户籍管理区域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情况和数据资料。对出生、死亡、迁出、迁入等未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办理申报户口、注销户口等登记手续;对没有申报户口的超计划生育的出生人口,要准予登记。
在农村地区,要按照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的进程,健全户籍管理制度。对无户口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落户或恢复户口。
在城镇地区,要尽快落实新建房屋和新开发居民小区户口管理的归属。对常住地与常住户口登记不一致的,要逐人逐户核对清楚,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必须登记造册,掌握情况。
三、方法和步骤
(一)户口整顿工作方法
户口整顿工作采取入户核对常住户口和清理登记暂住人口的办法进行。常住户口核对要按照户口登记项目,逐人逐户逐项核对,要清理、登记和掌握本调查小区内暂住人口的住宿地点、人数等情况,配合人口普查办公室进行普查登记。已建立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派出所,还要与计算机存储内容对照,努力做到调查小区内不遗漏一人一户,登记项目无差错。户口整顿的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复查验收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是制定整顿工作方案,编写宣传提纲,组织好专门工作力量和划分调查小区等工作。
2、实施阶段。一是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户籍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统一认识,使参加户口整顿的工作人员明确户口整顿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二是宣传发动。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影视、报纸、书信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口普查和户口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清除群众的思想疑虑,使广大群众理解、重视、支持和配合户口整顿工作。三是调查摸底。按照普查区图,落实工作责任制,摸清人户分离人口和暂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访查当地医院、接生员、计生员、查看妇女怀孕、生育登记簿,个别走访老住房、老居民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干部等,切实掌握各户出生和死亡人数。四是入户核对。充分发挥现有户籍资料和访查资料的作用,逐人逐项核对无误,填好《户口整顿调查登记表》。
3、复查验收。通过召开老邻居、老住户、老居民等“三老”座谈会,切实弄清入户核对尚未弄清的疑难问题。户口整顿的验收,采取抽样检查,逐级验收的办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把好质量关。凡是走过场的要重新返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补课。
(二)户口整顿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5月至7月底,在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中设立户口整顿工作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户口整顿工作方案,选调和培训户口整顿工作人员。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定于5月初进行户口整顿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摸索和总结我县户口整顿的工作经验,培训我县户口整顿骨干。各乡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在自治区试点工作结束后,要结合实际开展户口整顿试点工作,培训基层户口整顿骨干,为全面开展户口整顿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8月至10月中旬,全面开展户口整顿工作。
第三阶段,10月中旬至10月底。各地在全面检查验收后,将调查小区的现有人口资料报送当地人口普查办公室,填写《户口整顿情况统计表》逐级上报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户口整顿工作任务。
四、政策和原则
为严密户口管理制度,确保户口整顿质量,防止漏报瞒报,在户口整顿中应严格遵循以下政策和原则:
(一)对未申报户口的新生婴儿和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等原因未落户的子女,要按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准许他们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和常住户口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立政策,限制落户。对曾经瞒报、漏报人口出生情况的单位,只要在这次普查中如实登记,均不再追究;对继续瞒报的,一经查实,要依法加以处理。
(二)对无户口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给予落户或恢复户口。对暂时无法解决落户或恢复户口的无户口人员,不论其居住何处,现住地户口登记机关均应造册登记,作为暂住人口管理,待人口普查登记结束后,再研究其落户问题。
(三)对常住地与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要逐人逐户核对清楚,区别不同情况加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必须造册登记,掌握情况。对新建房屋和新开发居民小区,要尽快落实户口管理归属,切实加强户口管理工作。
(四)对于重户重口、漏户漏口和各种登记项目差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实解决。属于死亡、迁出、参军、出国、逮捕等未注销户口的以及出生、迁入、复员、回国、劳改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未登记户口的,均要核对清楚,该注销的注销,该登记的登记。
(五)关于户口整顿工作涉及的门(楼)牌清理装订工作,由公安机关认真组织实施。
五、组织和经费保证
户口整顿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普查质量的必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将户口整顿纳入当地人口普查办公室的重要工作日程。
篇7
一、任务目标
通过开展户口整顿工作,全面调查掌握本辖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境外人员的情况和数据资料,清理解决户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户口登记项目更加齐全、准确,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确保人口资料准确翔实,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方法步骤
户口整顿工作自2012年5月15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分为前期准备、入户核对、问题整改和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根据本方案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户口整顿工作方案,逐级动员部署。选调和培训户口整顿工作人员,落实专项经费,配备必要的装备。以居(村)委为基本单位,做好户口整顿区域的划分,核对清理门牌,全面掌握人口居住地的基本情况,绘制辖区平面图。做好户籍资料的清理核对,利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公安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打印辖区全部实有人口基本资料供上门核对。印制有关表格和宣传资料,做好宣传发动。
(二)入户核对阶段(2012年6月16日至7月31日)。工作人员携带实有人口资料和相关登记表格逐户、逐人、逐项核对,重点查清登记常住人口中重户重口、人户分离和户口待定人员,因参军、死亡等原因应销未销户口人员以及未登记的暂住人口和境外人员,注意发现和登记项目差错。通过入户核对,全面掌握辖区常住人口、户口待定人员、暂住人口、境外人员的底数和基本情况。
(三)问题整改阶段(2012年8月1日至8月31日)。对入户核对阶段发现的问题,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及时解决、纠正。对常住人口中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未及时办理登记手续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办理户口登记。对工作中发现公民有两个以上常住户口的,应当在认真调查核实后,依照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保留其中一个常住户口,注销其他重复户口;对采取非法手段***办理虚假户口的,要依法注销其户口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对户口待定人员,要依据相关规定经调查核实后给予落户或恢复户口,对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要及时登记落户;对户口登记项目内容与居民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存在差错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变更、更正。做到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身份证、计算机存储的人口信息和居民本人实际情况相一致。在8月31日前,要力争全面完成问题的整改,确需进一步调查的,也应在年底前完成整改。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户口整顿是保证人口普查登记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我国人口普查工作的特色,对加强和促进户籍登记和人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对户口整顿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加强组织领导,公安部成立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级公安机关也都要把户口整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每项工作要求都能落到实处。要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示,争取重视和支持,落实经费保障。
(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户口整顿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策性很强。各级公安机关户口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要在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与参与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的人口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卫生、教育、司法、财政、发展改革、宣传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并及时向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汇报,妥善加以解决。
(三)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户口整顿工作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
篇8
关键词:婚姻;家庭;和谐
作者简介:丁立(1968-),女,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计学,人口学。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150-04
广东省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故名江门,又称“五邑”。面积9504平方千米,约占珠三角的1/4,辖蓬江、江海、新会3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开平、恩平、鹤山4个县级市。现总人口444万,其中市区人口约180万。为了更好的了解江门市的婚姻家庭状况,促进幸福和谐家庭的创建,现对江门市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一、江门市婚姻基本状况和特征
江门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抽样资料显示,本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25.57%,比2000年上升1.71 个百分点,未婚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57.95%,女性人口比重42.05%,男女比重相差15.9个百分点,比2000年增加 1.28 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占67.68%,比2000年下降1.83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49.51%,女性人口比重50.49%,男女比重基本相当,比2000年减少1.84个百分点;离婚人口占0.976%,比2000年上升 0.45个百分点,离婚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52.82%,女性人口比重47.18%,男女比重相差5.64个百分点,比 2000年缩小28.1个百分点;丧偶人口占5.77%,比2000年下降 0.34 个百分点,丧偶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22.09%,女性人口比重77.91%,男女比重相差55.82个百分点,比2000年减少3.14个百分点。(见表1、表2)。由此可见,江门市有配偶者占了绝大多数,离婚率较低,婚姻状况总体相对稳定 。
(一) 未婚人口性别比状况,大龄未婚人口性别比状况
未婚人口性别比总体上在下降,但大龄未婚人口性别比仍然严重失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长表抽样资料显示,江门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随年龄增长,其中大龄(30-49岁)未婚人口性别比为207.62,大龄未婚男性人口依然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例仍然严重失调(见表3)。尽管大龄未婚人口男性多于女性,但大龄未婚女性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的比例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显著下降。虽然当前晚婚在青年男女中已形成风尚,但大龄未婚人口比重上升,尤其是男性远多于女性的社会现象需引起高度关注。未婚男青年的增多.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人口的活力,扩大社会生产主力军的规模,但另一方面,由于年青人处于婚姻的择偶阶段,随时都会因结婚而改变居住和工作地,从而使其流动性更大,加上远离父母,没有家庭的约束,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
(二) 结婚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婚姻状况
初婚年龄推迟,大龄未婚女性增加。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抽样资料测算,江门市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4.47岁,其中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3.07 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6.02岁,从按文化程度分组看,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其平均初婚年龄不一样,总体上表现为平均初婚年龄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口,平均初婚年龄越大,尤其是女性,其平均初婚年龄与文化程度呈完全正相关关系(见表4)。江门市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就已经超过了23周岁的晚婚标准。经验证明,经济市场化和现代化会提高平均初婚年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婚姻观念不断改变,因此,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也逐渐提高。另外,国家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的政策已深得人心,那种“早婚早育早享福”的传统思想已被绝大多数女性所抛弃,这客观上也促进了女性晚婚现象的增加。
(三) 离婚人口比重状况
离婚人口比重有所上升,但男女两性有差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抽样资料显示,江门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比重为0.9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 0.45个百分点,其中男性离婚人口比例为1.03%、女性为0.92%,分别比2000年上升0.33个百分点和0.58个百分点。从按文化程度分组看,各文化层次的人口离婚比重均比2000年有所上升。男女两性离婚率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女性以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的离婚人口比重较大,尤其女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离婚人口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男性的比重。而男性离婚人口的比重,目前在相对升高的基础上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男性离婚人口的比重以低学历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口,离婚比重越低;而女性离婚比重与文化程度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在总体趋势上,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基本保持一致(见表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婚姻观也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多的中青年人,特别是青年一代不仅对婚姻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离婚人口比重的逐步增多。离婚比重的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视。如子女的抚养,被遗弃子女给社会造成负担、青少年犯罪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例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四) 丧偶人口比重状况
总体丧偶人口比重有所下降,大部分年龄段丧偶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女性丧偶人口比重依然高于男性。从2010年全国10%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在江门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丧偶人口占5.7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丧偶人口比重为2.55%,女性为9.02%,与2000年基本持平。?从表6中可以看出,江门市各年龄段的丧偶人口比重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老年人口丧偶比重下降趋势明显,即65岁及以上人口的丧偶比重由2000年的39.09%下降到2010年的37.57% ,降幅1.52 个百分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在相应增加,伴随着这种变化过程,必然出现老年人口丧偶比重的不断下降。女性丧偶比重在各年龄段都高于男性,如果从年龄上来看,40岁以下的丧偶比重都极低,不到1%,男女差距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到中、老年,丧偶比重开始提高,而且女性提高早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丧偶比重提高的速度越来越快,男女丧偶比重的差距也越拉越大,特别是进入老年阶段以后,女性丧偶比重明显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老年阶段的男性人口死亡率高于同龄女性。
(五)异地婚姻状况
从2010年全国10%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数字显示,江门市有1110568人因各种原因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占总人口比例的24.98%。和第五次人口统计数据5130人相比,婚姻迁入人口大大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因婚姻嫁娶原因迁移人口为37671人占迁移人口的3.39%,其中男性为4072人占迁移人口的0.69%,女性为33599人占迁移人口的6.41%,女性嫁入本地人数是男性的8倍多。嫁娶迁移最多的年龄段集中在20-40岁之间,“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家庭现象增多,伴随着珠中江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与外省市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心理鸿沟”已不甚明显。江门市近年来的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了外地人“留邑”门槛,客观上促进异地婚恋的可能。而现代青年的自我意识增强,体现在择偶观上就是感情、兴趣、人品认同这样的主观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增大。
二、江门市家庭基本状况和特征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近十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江门市家庭类型和家庭规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家庭结构的变动又对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主要状况和特点如下:
(一) 家庭户规模状况:家庭户数量增加,规模以三人户和四人户为主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门市家庭户为1303988户,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25.63万户,增长19.66%,家庭户人口为 407.81 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1.72%,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13人,比2000年的减少了0.33人。从家庭户规模看,3人户比例最高,占家庭户总数的25.79%,其余依次为4人户为20.37%、2人户19.65%、1人户16.83%、5人户10.54%及以上户,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人户、2人户和3人户比重分别提高4.51个百分点、3.92个百分点和2.22个百分点,4人及以上户家庭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4人户和5人户降幅较大,分别为4.96个百分点和3.34个百分点。2000年江门市4人户比例最高,2人户和三人户只占家庭户的39.30%。经过十年的变化,2010年比例最高的变成了3人户,2人户和3人户已占到家庭户的45.44%,比2000年增加了6.14个百分点,反映出十年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江门市的家庭户正逐渐向小规模方向转变。本市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江门计划生育工作和城市住宅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总之,家庭户规模下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不仅是生育水平下降和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更是全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质性提高的结果(见表8)。
(二)家庭户类别状况:二代户家庭仍占主导,“一代户”的比重上升很快
家庭户类别与户规模密切相关,户规模的缩小,必然带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户类别也会随着代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门市一代户为412515户,占家庭户总数的31.64%,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7.35个百分点;二代户为652188户,占家庭户总数的50.02%,比2000年下降了 5.69个百分点;三代户为233940户,占家庭户总数的17.94%,比2000年下降了1.54个百分点;四代及以上户仅占0.41%,与2000年基本持平(见表9)。可见,两代户家庭仍是江门市家庭户的主体,其中又以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主要形式。同时,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家庭生育观念的转变,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大家庭“裂变”为小家庭,越来越多的夫妻不要孩子或晚生孩子,一代户正日益成为家庭户的重要形式。十年来,随着江门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居住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传统的大家庭观念也随之淡漠,祖孙几代共同生活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少,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和无子女的二人世界以及单身生活已经成为家庭居住方式的主流。
(三)老年人口家庭户状况: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比重上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数据显示,江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5782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个百分点。在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一对老夫妇独立生活的占18.22%;单身老人独自生活的占9.13%;三代户老人所占比重最大为42.67%。由此可见,目前我市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还是与子女、亲属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对单身老人的照顾和赡养,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对五普、六普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加大和谐家庭的创建,江门市政府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如推进“困难妇女儿童帮扶项目” 和深化“爱心父母大联盟”活动,推动农村妇女、困难妇女和外来女工的医疗资助。为单亲特困母亲实施生产自救提供资金帮助;开展 “家庭教育大讲堂”、“大家庭亲子日活动”,扶持培植市级巾帼农业示范基地和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妇联维权网络建设,继续开展“阳光情”就业服务项目,规范巾帼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推进“金百合”家庭服务项目,探索在社区建立家庭服务中心试点和儿童友好示范社区,为有需求人员免费提供婚姻家庭咨询服务,重点帮助解决大龄青年、单亲家庭的婚姻问题。
参考文献:
[1] 江门六成婚姻家庭有问题 26-45岁妇女声音最大[EB/OL]. 南方网,2011-10-18.
[2] 江门市妇联.突出工作重点 抓好民生实事 认真贯彻落实省妇联十一届二次执委会精神[EB/OL].2011.03.25
[3] 周海旺.长三角区域婚姻家庭现状分析[R].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05.
[4] 湖南省统计局.长沙市人口婚姻及家庭状况分析[EB/OL].2003-11-07.
篇9
普查试点,试什么
普查试点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着重处理好“普查试点试什么”的问题,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
普查方案。普查方案是开展普查工作的依据,每次开展普查工作前,国家统计局都会拿出很长的时间来制定普查方案,以确保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在方案制定后,就需要对普查方案进行检验。
一是检查方案的科学性,看其能否达到摸清情况的目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试点要研究“三上”企业的组织结构情况,在正式开展经济普查工作前,需要确定是由产业活动单位单独填报普查表还是由法人单位代替产业活动单位填报普查表;二是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即普查对象能否如实申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试点,就是研究对人户分离的人口能否利用有关行政部门的行政记录替代居民申报,人户分离的人口在居住地申报还是在户口登记地申报。
普查登记表。普查登记表是实现普查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普查指标可以了解需要普查的情况。而普查登记表的指标含义能否被正确理解,普查的期限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普查时点是否合适,都需要对其进行实际填报检验,才能正式确定。
数据处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普查数据处理更加快捷,而数据处理的程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是需要进行实际检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光电录入的数据处理方式,由于数据处理程序对数字识别过于敏感,要求编码员填写数据要尽量规范,否则编码格内指标项中的数据显示会将“7”识别为“1”,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这在以后的普查工作中都是需要注意的。
普查试点,如何试
每次普查除国家统计局安排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外,各省市统计局都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试点工作,普查试点涉及大多数地区的统计部门,更好地把握“普查试点怎么试”,需要关注以下三个环节。
规范流程。普查试点不是为了展示工作成绩,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真实工作的情况。要严格执行试点工作方案,不能回避矛盾,不能擅自处理问题,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要放在全面开展的普查工作的环境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点的成果在正式普查中得到应用。
认真组织。由于试点工作距离正式普查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试点普查代替不了正式普查,容易产生到正式普查时才认真组织的错误认识。个别试点地区存在着普查方案已经确定,试点的情况就不会影响普查方案的意识,从而出现应付的倾向。鉴于试点工作的重要性,承担试点工作的地区必须要高度重视,组建强有力的试点机构,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地区,强化宣传动员,让试点对象了解试点的意义,以便积极配合。
做好总结。将试点工作成果转化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的有效措施,需要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地总结和研讨,找出问题、制定对策。各级部门在听取试点工作情况时,一定要让参加试点工作的一线人员参加,让其仔细介绍工作情况,畅所欲言地讲工作体会,不要怕琐碎,不要怕“事小”,只有这样才能去伪存真。不要层层汇报、层层加工,以免信息递减或忽视细节,从而导致无法将正确的意见吸纳到普查工作方案中。
破解普查试点的瓶颈
普查试点是一个严密的工作过程,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确保普查试点的工作质量。
克服仓促草率。试点时间一定要安排得宽裕,对于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必须安排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坚持一边开展试点工作,一边发现问题,以便于试点工作成果的积累和转化。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认真做好试点工作,为正式普查提供帮助。试点工作一定要踏实、细致、深入,不能浮于表面。普查试点一定要在上级部门直接指导下开展,从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到后期研讨,上级部门都必须亲自参加,要了解每一个环节,才能发现问题,对方案进行完善。
篇10
如今,2012年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即将开始,笔者回顾并总结了2011年北京市昌平统计局队在数据处理上实施创新性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希望对2012年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有所借鉴和参考。
前期:提前做足硬功夫
笔者认为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工作中有三个关键性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即参加此次调查的人员、常用工具电脑和数据处理软件。昌平统计局队在意识到这三大关键性因素的重要性后,积极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这为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也为后期工作的顺利衔接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为:首先,在人员的选择上要求各个镇街道抽调的数据处理人员都必须保证是计算机基础较好、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很强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的人员,以保证数据处理的灵活性;其次,在电脑的配置上完全按照北京市人调办数据处理组要求的标准进行配置,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再次,考虑到2011年初次使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处理软件,可能会存在程序补丁和审核升级包下发的问题,昌平统计局队要求每个镇街确定一名数据处理业务骨干人员和一个“即时通”电脑联络软件来保持畅通,确保每台用于数据处理的电脑能够及时更新软件,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中期一:实时进行技术指导
昌平区人口较多,外来人口比例过半,统筹城乡规划、交通、生态以及公共资源的压力较大,控制人口势在必行。为了增强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和精确性,此次调查昌平区在北京市2%抽样样本的基础上将样本量扩大到了3%,这使得数据处理量较大、处理周期较短、处理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进行本次调查的难点之一。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昌平区人调办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一是,通过设置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即时通”电脑软件及时与三种答疑方式联系,实时回答处理镇街数据处理人员提出的各种疑问,并作出相应的技术指导。比如:如何安装并优化数据处理软件、如何更新软件和审核升级包、如何进行录入复录和审核数据、如何备份数据等等,以规范数据处理流程和纠正发生错误的处理方法,增强镇街人调办组织管理数据能力,提高数据技术处理水平。二是,紧扣培训环节,增强处理能力。按照昌平区人调办“统一组织,分级处理”的原则,采取“分镇街”数据处理方式,做好“四注重”的数据处理培训工作,即注重细致组织、注重难点及重点的讲解、注重实战演习培训以及注重点面结合的培训方式。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培训数据处理工作任务、职责要求以及相关软件的安装部署和使用等,极大地增强了培训人员实际操作数据处理软件的能力。
中期二:集中精力,提高效率
昌平区人调办作为枢纽部门,为提高本次调查工作的效率,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设置了专门人员,将北京市人调办的最新指示和系统软件更新包及时下发到各个镇街,以指导他们正确执行指示和安装系统升级包;实时将各个镇街数据处理过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反馈,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第二,数据处理期间,昌平区人调办分组对各个镇街数据处理工作进行了督导巡查,先是查看调查表中的数据编码是否统一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是否达到了“书写规范、整洁居中、笔迹清晰、上下一致”的要求,以便有效地降低录入人员在录入过程中因数字不易识别或编码错误而导致的录入错误,以提高数据录入效率。然后查看是否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否符合标准,电脑是否断网,是否做到录入数据、复录数据和报表数据的“三一致”。最后查看数据处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是否做到了“专机专用、专盘专用”。由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所以,用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不仅要做到专机专用,还要建立“数据日备份”制度,备份设备也要专盘专用,避免因突况造成数据丢失等现象,以提高调查数据的安全性。
后期:严格审核评估,确保质量
做好数据审核和评估工作,对于数据处理工作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昌平区人调办不仅按照系统内的审核公式严格审核数据,还尽量做到不出现“强制性”的审核错误,“强制性”审核错误主要是指数据处理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错误,一旦出现则说明数据有错误,而错误的数据会使现象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势必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必须认真核实每一条“提示性”错误,并对错误原因进行标注,还要按照调查方案的审核规则对已录入的报表数据进行严格的人工审核和经验审核,纠正不必要的错误,最后将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部门数据作认真细致地比对、分析和评估,确保数据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口抽样调查的其它阶段,例如前期准备、填表上报、数据推算以及成果等阶段,也有一些数据和资料需要转化为电子格式,并进行相应处理。这种政务资料数据处理与前面提到的调查数据处理是有区别的,处理内容不同,处理量差别较大,但同样也应该做到处理内容清晰、处理步骤规范、资料保存完整、日志记录齐全、数据存放安全以及保密措施得当。
链 接
人口抽样调查方法简介
概念:人口统计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指按随机原则从所研究的人口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根据所得的数据,推断总体相应各项指标值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的特点是:人口抽样调查只调查被抽取的一部分单位;调查目的是为了推断人口总体,必须抽选足够的单位数以达到一定的可靠性和精确度;抽取的方式必须是随机的,总体各单位都有被抽取的相同机会。
优点:节省人力、财力和缩短调查时间,减少调查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