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07:0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体育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课程体育教学

篇1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跑步、单车、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堂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相比以往事半功倍。

4、灵活运用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竞争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引入竞争体制,比一比谁学得快、谁一次性跳得多,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做出惊讶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一些学校往往安排部分无法胜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的老师任体育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师资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

2、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篇2

一、注重行为和仪表

行为是指各种活动和举止、作风、表情、手势、动作、言语等。作为体育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只有为人“师表”才能统领学生、取悦学生。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跟上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代并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二、师生是有机的统一体

“师生”是相对学生和老师而言的,两者是共存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教学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的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的更加显著。

三、教师对技术课教学应做到的几点

(一)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

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

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与人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反之,则表现出委靡不振、情绪底下、烦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为。

(三)动作、技术教学应做到:

1、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应用挂图、影象、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传统教法和尝试性教法。若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还跟不上的话,应采用传统教法以示范、领做为主;若学生的悟性和自学能力较强,应采用尝试性教学,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技术,而不应为学习技术而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随机应变(据内容、对象、项目特点等)。

(2)讲解要准而形象。由于体育课的形式比较特殊,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要少而精,同时讲解要抓住时机(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术语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动作讲,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动作的“含义”)。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纠正——巩固——提高动作。此时应根据内容的特点,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练习形式、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练习形式或分组练习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此时教师的示范要少而精,主要用语言提示学生在动作细节和质量上下功夫,并不时地纠正、指导学生的动作。

2、学生在学习新、难动作时应做到:

(1)看准、听清。在新动作学习时,学生要看清动作路线,看准动作细节,听清教师对动作细节和动作术语的讲解;最好能记住动作名称,这样有助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记忆,有助于对动作难点的化解。

(2)积极模仿。每个动作的学习,学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新、难动作的学习,学生一定要积极动手——跟做模仿,不光动眼、动脑,还要用肢体去体会动作,以便在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

(3)逐步完善动作。学生在逐步掌握动作以后,教师应根据动作质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练习,让动作好、能力强的学生来辅导其他同学,然后再进行各种组合练习,最后进行观摩表演和学生评价等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动作,提高技能,直至掌握动作。

四、教师对理论课教学应做到的几点

1、吃透教材,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熟悉教材、抓重点、提要领,再用各种方式进行旁敲侧击,将知识点融入到典故或小故事中让学生在比较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地准备: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收集新鲜的信息,那么如何巧妙把这些东西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这也有技巧。因此,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才能把体育课教学变成学生获得知识的“摇篮”,这也是体育教学者必修的一门艺术。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体育;新形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小学体育教学相对于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而言,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深入开展信心不足,许多学生认为体育课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锻炼课、游戏课,课堂教学呈现教学过程零散、内容老套、形式单调等现象。体育课整体教学质量水平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更加重视素质理念。阳光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使的各级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得到了更大的创新。

所谓阳光体育,指的是教师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

培养。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教学努力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进行体育运动锻炼,促进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时要充分依托体育乐园的建设模式,积极发展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等体育团体,不断开展如长跑、团体操等适合大众的体育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

所谓健康体育,指的是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建立适应学生身体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的身体指标,使学生都能通过体育教学得到身体的锻炼。

所谓快乐体育,指的是教师要在体育教学的形式中不断融入快乐的元素,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高。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和团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开展“齐心协力”这种教学内容,要求参赛的队员成一路纵队,前面的队员抱着后面队员的右腿,后面的队员左手要搭在前面队员的肩上。比赛开始,队员要单脚跳跃前进,以排尾跳过去的时间为计时间标准。哪一队用的时间少,哪一队获胜。这种教学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魄,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焕发了青春和活力,使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为体育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影响因素

一、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因素――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比较统一的。从上课开始的集合站队,然后到讲解课堂内容和老师进行示范,再到学生自己自由练习。这几乎是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老师重视体育基本内容的教学,把课堂上的每一个部分都牢牢地限制住。在体育课堂上老师只强调了体育基本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中学体育课程的其他部分对学生的影响。在这样单一固定的教学中,学生对中学体育学习的兴趣自然非常低。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单一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1.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要改变以往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能在无形中引导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把在体育课堂上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体育学习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让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学习、去锻炼,在体育课中尽情地释放自己。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2.使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在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中,课堂活动无疑是一些固定且枯燥的运动项目。老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每一节课的体育活动与以往有些许不同,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带好奇心去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学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体育小组,小组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竞赛,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上,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打造一个高效的中学体育课堂。

总的来说,提高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以下方式: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创新体育课堂活动,使体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篇5

【关键词】新课高中体育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高中体育课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体育课简单且枯燥。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内容一定要与生活、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前高中体育课程的内容仍然是以传统的篮球、田径、足球为主导。很少有游泳、健美操、街舞等具备新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并且受到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甚至是形成了上课的固定模式:开始、准备、基本、结束。且准备活动又是固定的慢跑或者是终身不变的徒手操,还有很多老师仍旧采用“放羊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让学生“受伤”。学生因此丧失兴趣,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最终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课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2.体育器材配备不齐。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地是体育老师开展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学校已经没有办法再增设体育场地。

3.教师资源不够,且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由于很多学校人员超编,而学校只注重文化教育,所以很少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特别是现在的模块教学,对师资的人数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每完成一个动作,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应该具备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一些比较困难的动作让学生接受考验,在克服困难的过程当中逐渐提高自身的信心和承受能力,引导学生在面临挫折的过程中将困难当作是一种锻炼,通过百折不挠的意志来实现目标。

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业、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支持和帮助,形成稳定的交际圈,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个性非常鲜明,往往很不适应复杂的人际交往,很难处理人际关系。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当中,有很多人际交往活动,教师在此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通过体育项目中需要的团结来培养学生交际交往能力。

三、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哪些

1.首先要转变高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以校为本是新课程改革实践所需要的,在理论的指导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吸取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使自己一步步成为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树立起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把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这样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学生在民主并且生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批判精神,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创新改革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高中体育教学设置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如说把游泳课作为必修课程。在技术上如果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师生可以相互讨论,适当地加以修改教学内容。为了方便学生和教师的选择,更好地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互统一起来,在选修课程中可以适当地把教学内容进行分层。适当的分层次和分类型教学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积极振奋的语言、专业的技能、乐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学生,使学生产成一种想要参与其中的心理。并且体育教师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加以鼓励。学生感觉到自我价值能够得到肯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是高中体育课程的理念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选择一定的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教师要配合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使学生主观上认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会得到提高。体育教师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高中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更新知识结构。不仅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体育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成果,还要积极涉猎与体育相关的其他领域科学知识,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够开阔视野,从多层面、多维度认识和研究学校体育,深入认识“健康第一”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理念。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创新教育方式,不断改革旧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换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地学习研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主,不断地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和调整,使体育课程成为学生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个温馨港湾。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体育教学提供的全新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郑锦英.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之友,2010(18).

[2]陈祥清.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1(03).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笔者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以前我们的教学虽然有前辈的指导,有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但是与他人的切磋交流较少,因而教学方法也是较传统,保守。通过新课程培训我们认识到了新教学教法和设计的新理念。

首先,要创新。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知识点、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做到有效的创新,才能赋予教学充实而富有个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师的教法新颖,学生也才会更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厚。

其次,要清晰。教学思路、线索、过程清晰。这首先取决于老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了,教学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还要在备课时进行大量充分的准备,理清教学脉络。

第三,要贴近生活、社会、学生。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教学是课堂大忌,以致学生对课堂失望,教师对学生失望,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当我们俯下身来,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从中取材,与自己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篇7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要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 如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

1.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到首要地位。

1.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1.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

1.5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例如:我在一年级《投掷》一课教学中,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阶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

2 新课程改革的建议

2.1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

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一些学校往往安排部分无法胜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的老师任体育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师资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

2.2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2.3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2.4落实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套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学校和教师以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对特定场地和器材的依赖。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

2.5改变大班化的现象

篇8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2.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一年级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3.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讶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篇9

一、转变教学思想

长久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即便是在体育纳入中考项目的情况下,我们依旧选择的是“突击”锻炼的方式,这样是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也是不利于学生锻炼意识的形成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将“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落实到课堂活动当中,要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主锻炼的乐趣,进而在实现高效体育课堂的同时,也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更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确保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锻炼中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例如,在教“乒乓球”时,我选择了自主学习的模式,因为乒乓球是比较受学生喜欢的项目。在授课之前,我先了解了班里有多少学生会玩或者是玩过乒乓球,在了解清楚之后,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目的是让这些“会”的学生带动那些“不会”的学生进行练习,当每个小组都动起来之后,我再从旁进行指导,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高效体育课堂的顺利实现。

又如,在教“篮球”时,我选择的是小组学习模式,以基本的“运球”为例,为了能够减少课堂的枯燥,也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最后的考核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的练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技能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锻炼意识。

三、及时肯定性评价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希望从教师那里找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在课改下,教师要做好及时性的评价,要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体育课堂,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价值,以为学生全面的发展、健康的成长作出相应的贡献。

篇10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形成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以下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当前比较成熟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整理。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此模式也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这种模式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是以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以一定难度的到达标准来判断单元规模的,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内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易度为顺序。教学课的设计以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对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有人也称这种教学过程为“三段制”教学过程。

3.具体案例:如:A教师进行初一男生跨栏跑教学,单元由5课时组成,内容按课题难度依次排列;每次上课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专项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对跨栏技术要领的讲解。随后是练习与中间讲解,最后进行技能学习情况总结和放松活动后下课。

二、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 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3.具体案例:如B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三、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课课练教学模式”,是从八十年代初盛行起来的教学模式,是在重视通过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谋求学生的体质增强的教学思想下的教学模式,强调按人体活动和机能变化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也是以某一项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与前述的第一种模式相似,然后根据所教运动技术的特点组织相应的一套身体素质练习作为锻炼身体的内容;在每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加进一个“身体锻炼”的环节,时间在5—10分钟左右,要求锻炼的内容与运动学习的练习相对应,追求身体的全面锻炼,多采用循环练习法等。

3.具体案例:如D教师上初一的跨栏课,单元为5课时,在每堂课都安排了以上肢运动为主的一套练习(因理解跨栏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如俯卧撑、哑铃、引体向上、推小车等。有时还配成循环练习,练习后进行放松和总结、下课。

四、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 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情景教学模式”、“形象教学模式”等等,是一种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

2. 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内容多是一组身体练习,小单元较多,在课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一个“情景设定”,或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夏令营”、“猴子运动会”、“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景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采用讲故事、情景诱导、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3.具体案例:E教师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上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单元为5课时。该教师利用学校的场地条件,将一组过花桩、独木桥、爬杆、过软梯、跳轮胎群的运动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景,让学生边学边练,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五、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被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或“创造式教学模式”等,是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的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这种教学模式在设计时,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