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9月16日在北京“外交学院论坛”上指出,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并非一无是处,美国的启发式教育也非一好百好,两种教育方法应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点,才有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他是在作题为《归根的反思》演讲后回答现场听众提问时说这番话的。
杨振宁认为,美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顶尖人才,但据此下结论说美国的教育模式是最好的,这是基本的错误。他指出,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灌输式,美国教育注重启发式,这两种教育方法孰优孰劣,不应抽象地、而应具体地回答,也就是说,要看在现有的情形下,哪个更好。他认为,在中国现有状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中国式教育更好,因为它可以使50%%—80%%的人中规中矩地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而在美国则比较放任,50%%-80%%的年轻人常常念得乱七八糟,难以成才;但为什么美国式教育显得很成功呢?在于它对非常聪明的人,给予极大的自由度,而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经过美国社会制度的鼓励,经过风险投资的成功运转,给美国社会、给人类创造出很大财富。所以杨振宁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应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好处,把它坚持和发扬下去;同时又吸取美国教育的长处,在大学和研究院中,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规矩放松一些,不要限制得太死,以利于这些特别有才干的人在社会上尽早发挥才智。
同《归根的反思》主题演讲一样,杨振宁的答问也是“大跨度的”,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这一评价得到了现场数百名听众的认同。杨振宁在回答“生活中涉古猎今、博学多览对物理学研究有什么作用”的问题时,有趣地把他的博学称为“东看看、西看看”,他说,并不是所有的东看看、西看看都有助于专业研究,但“我在物理学领域也是东看看、西看看的”,因为今天物理学已经是一门很宽广的学问,包括很多不同方向。而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通常希望学生很快走到专的路上去,不大赞成让学生东看西看,这个办法有缺点。他举例说,一个演讲,和你的专业方向不一致,也应该去听;有人说,听了没用处,因为听不懂。“我说很多时候我也听不懂,但一次听不懂,过半年再听一个类似的演讲,再过半年又听一个类似的演讲,三次不完全懂的演讲加起来,我就懂了一些”,他把这叫做“渗透式教育”、“渗透式学习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他建议,在当今每一领域都非常宽广、跨学科研究非常普遍的情况下,每一个同学都宜于东看看、西看看,即使超出了专业范围之外,也有好处,对于人生的乐趣,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会多一些认识。
杨振宁还以自己年轻时选择了新兴的高能物理领域为例,谈到“一个正在开始的领域,一个年轻人走进去,是一件最幸运的事,因为你可以跟这个领域一起成长,可以说是遍地黄金”。他这样告诫后学: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是选择方向,应该是今后五年十年大有发展的,而不是已到强弩之末的。他庆幸自己当初“恰巧”碰到一个大发展的领域,对于以后的成就,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篇2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因此,成功素质教育必定注重创新教育。
当今的世界,风起云涌,竞争激烈。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的浪潮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就必须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又转化为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国民素质的竞争,这些竞争实际上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怎样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去发挥创造力,参与国际竞争,是教育战线必须解决的重大任务,创新教育必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创造学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教学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教学生去开拓进取、除旧创新。创新教育所培养造就的人才,不是“知识记忆型”的人才,也不是“能力标准型”人才,它是培养既具有广博知识,又具有突出能力,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干的新型创新型人才。
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和塑造创新人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教育管理、操作和绩效。创新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使成功素质教育具体化,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而新的思想观念、理论和方法需要从成功素质教育中产生和传递,所以创新教育是实现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具体体现与时展相适应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而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又是由创新教育所创造更新和普及的,所以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
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十个方面:
1 思维教育。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看其能否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开展创新思维教育,而创新思维教育又包括各种思维形式的培养已及各种思维技巧的训练,因此,创新思维教育就是多种思维教育在创新形式和创新高度上的有机结合。
2 发现教育。发现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领悟和发现了某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如果把“发现”作为一种能力,那么就可以通俗解释为“找到新的东西的能力”。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客观存在的规律,都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才干的提高。因此,要开展发现教育以树立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带着创造精神去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3 发明教育。发明是指人们采用科学原理和技术,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产品,如果把“发明”作为一种能力,那么就可以通俗解释为“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发明教育是将人们在发明创造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充分传授给学生,培养和训练他们从事发明创造所需的思路与方法、技能与技巧,使学生能在创新活动中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4 信息教育。发明创造必须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信息代表着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使人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信息教育着重培养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使人们形成敏感的信息知识。此外,信息教育还要教育学生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分析手段和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从而在信息社会中把握发明创造的有利信息转化为发明创造的成果。
5 学习教育。学习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传统教育的弊端往往在于“填鸭式”、“满堂灌”的知识继承型教育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从老师处获取知识。学校只注意老师如何教,不注意学生如何学,因而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都知之甚少,思维定势,头脑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学习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技巧,早日跨入创新领域。
6 渗透教育。目前,科学技术高度交叉,高度渗透,各种横断性学科、交叉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要使自己在这种形势面前不落后,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整体性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间的渗透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不仅要注意科学和技术间的渗透,也要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间的渗透,还要注意它们与创造活动间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科学知识、社会发展和发明创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渗透原理。
7 艺术教育。艺术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力可分为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两种,它们都可导致伟大的创造。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并进一步转化为人们的全面创造才能。现代优秀的发明创造成果,不但要求社会价值高,经济价值高,还要求艺术价值高,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广泛开展艺术教育以弥补过去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学生知识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水平均达到一定程度。
8 参与教育。参与教育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用生动现实的生活素材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并在现实中找到发明创造的目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9 未来教育。未来教育是创新教育中适应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未来情况,并了解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创造志向和明确奋斗目标都大有好处。人类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必须让他们早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准备,以及知识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篇3
2013年,伴随各互联网巨头和线下传统教育机构相继进军在线教育领域,关于教育与互联网的话题开始升温。在线教育热度持续不减,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教育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对教育市场的争夺战也悄然升级。但是在这背后的竞争规则与行业规律注定没有那么简单,在线教育还面临诸多困境,竞争格局和胜负远未见分晓,但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并不新鲜的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又叫网络教育,是个外来词,但并不新鲜。在线教育的发源地在美国,1995年在线付费视频学习网站Lynda的成立可看作一个标志性事件。1998年以后,e-Learning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从北美、欧洲迅速扩展到亚洲地区。
中国市场方面,1999年成立的弘成教育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教育服务的机构,2000年之后,以黄冈中学网校、中华会计网校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学网校兴起。2012年,随着美国三大MOOC知名网站Coursera、edX、Udacity的风靡以及硅谷风险投资的推波助澜,中国再次掀起了在线教育创业的热潮。
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相较而言中国的教育环境相对复杂,线下教育培训业面临诚信危机,而在线教育独特的优势暂时没有发挥出来,目前仍处于教育市场和用户的阶段。需要时间来获得用户对在线教育理念的认可,培养用户对网络的信任感和付费习惯,否则在不被用户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市场难以规模化。纯粹利用免费来吸引用户的在线教育模式也非长久之计,必然走不远。
各方布局的动机所在
目前大力进军在线教育的企业(包括创业、收购及投资)主要有:一是互联网巨头企业,以百度教育、腾讯精品课、淘宝同学、YY教育、网易云课堂等为代表;二是大型传统教育集团,以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最为典型,而小的培训机构只占据线下区域市场,以线上为辅,多选择入住平台;三是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型公司,如多贝网、猿题库、51Talk、优米网等。
无论是线上互联网巨头还是线下传统教育集团,纷纷加入在线教育的初衷相当明显:在线教育具有广阔的愿景,市场规模极具潜力。
首先,中国传统教育被普遍认为存在诸多弊端,如灌输式的师生关系、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教育成本的高昂(时间、金钱甚至是关系)等。互联网化的教育优势在于学习时间地域不受限制、学习资源丰富多、学习工具智能化(数据分析)、学习费用低(部分免费)等。
其次,教育毋庸置疑是刚需,且已成为中国家庭的第二大开支。前瞻产业研究《2013-2017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2004年国内网络教育市场规模约为143亿元,到2012年已达到723亿元,实现了2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45亿元。
最后,因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教育类公司的认可,安博教育、学大教育、环球天下(已私有化)、学而思(现为好未来)成功赴美上市。至今,以美国硅谷为标杆的中国互联网资本依然无法摆脱模仿跟风的痕迹,2013年美国多家知名风投机构均投资了在线教育创业公司。据IT桔子的报告,截至2013年8月获得融资的在线教育企业已超过69家。
被割裂的互联网与教育
真正的在线教育是应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解决传统教育的弊端,它应当是互联网工具和教育内容的充分结合。但实际上,很多业内人士只是单纯地把两者对立起来,考虑在线教育如何获得用户,如何抢占传统教育的市场,而没有思考在线教育需要提供优质的内容,要符合什么样的教育规律,调研哪类用户的需求,怎么引导用户有效而持续地学习。
互联网企业对传统教育行业了解不够,更多地停留在自我认知和感性认识的层面上。有实力的巨头只做线上平台,不参与内容,对生产内容的老师和机构缺乏引导、监测及激励机制。而大部分的创业公司则比较盲目,跟随式地创业,项目大多集中在儿童/早教、语言学习、K12阶段三大领域。另一方面,线下的教育机构对互联网存有一定的恐慌情绪,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互联网的产品思维,想要转型难度不小。像新东方这样的大型教育集团,虽然可以快速上线产品,但内部对于改革转型的意见短期内难以统一,无法轻装上阵。而对于普通的小型培训机构而言,开发和运营网站会大量增加成本,很多企业无法承受,并且效果难以预期。
总体来看,目前互联网和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割裂:线上互联网企业过于相信技术,缺忽略了对内容本身的关注;而线下教育公司有资源,但由于缺乏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经营,它们的优势无法迅速直观地体现在网站上,线上线下需要优势互补和借鉴融合。
叫好不叫座的窘局
虽然在线教育来势汹汹,却颇有“叫好不叫座”之态。一是个体用户付费意愿低,以新东方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底新东方在线网站于个人注册用户已逾1000万,而据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介绍,2012年新东方付费用户为20万,占比仅为2%;二是用户愿意付费的额度不高,据2013年11月28日新浪教育联合尼尔森的《尼尔森-新浪2013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显示,76.8%的用户月花费在500元以下;三是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认可度低,新浪和尼尔森的报告显示,有61%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在线培训,实际情况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目前主流的在线教育产品只是将线下的课程录制好搬到线上,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线下学习方式的简单复制,这样不仅无法解决提高学习成效(成绩的提高或技能的掌握)的痛点,相反还衍生了传统教育里没有的一些问题,包括如何保证学习过程不会被中断、师生间如何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学习成果以何种方式被认定等。在线教育对学习者的要求,实际上要远远高于线下面授,只有学习主动性和控制力比较好的学习者才更容易通过在线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这些方面较弱的人将难以长期坚持。各网络教育产品也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一些附加的功能来弥补这些缺陷,但效果并不显著。
再回到行业的本质上来说,互联网表面上打破了教育资源地域的不平衡性,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内容的来源,承载内容的核心依然是老师;同时,在垂直性上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因为线下面授是以具有同等学力学生组成的班级为单位,而线上用户的资质、学识千差万别,不是简单地以年龄段划分就可以解决的。
线上教育不是革命
篇4
关键字:参与式教学;现状;问题分析;注意问题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号:JG2012010017
参与式教学是当前各大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改革方式之一,参与式教学的推进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双向激励与提升。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参与式教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参与式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是什么,以及参与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分析,这些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将在本文中得以解答。
一、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简介。参与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育之中去。科学地讲,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友好、热烈的教学氛围,为了让每一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发展教学教育的一种协作式教学方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需要和愿望,具体采取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所在和与老师、同伴一起讨论问题的价值,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师生友好关系,从而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充实学习的教育目的,并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参与式教学的特征形式和教学方式
1.参与式教学的特征形式。由参与式教学的概念简介我们大概就可以明白,参与式教学主体是学生,所以其教学特征就是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提出和制定,学生自己可以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主动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后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监督和调整。参与式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正规的参与式教育模式和传统教育模式与正规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融合模式。但是在实际教育生活中,由于正规的参与式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之间存在着加大的差距,因此实施起来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所以在我国一般采用后者,即传统教育模式和正规的参与式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
2.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参与式教学,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对此作出了大量的实验并总结出以下的教育方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三位一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功能意念法,针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以下具体的引导方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方法。这些参与式教学模式方法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二、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参与式教学的适应
高校开展的参与式教学针对的当然就是大学生,而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已经趋近于成熟,大学生具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见解,据笔者做的不完全统计,发现有一半的大学生对灌输式课堂持烦躁和茫然感,还有40%多的学生对灌输式课堂感到极度压抑,相反对于参与式课堂,大学生普遍感到兴奋、感到民主平等以及环境宽松和谐,同时大学生对于课堂主体的选择,大约82%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61%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具备参与教学的能力,因此在高校中对大学生进行参与式教育存在以下的好处:
1.大学生情感的成熟和智力的完善,使得大学生对于课堂教育的教育模式极为敏感,由上文笔者的统计,灌输式的教育课堂还是迎合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招生的需求,但是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大学生的情感发展,因此大学生产生的烦躁、迷茫、不满和压抑的情感是很正常的,但是正如另外的统计,参与式课堂的效果统计就表明,大学生对于该教育模式的欢迎和认可程度还是很乐观的。大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完善,使得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见解,对自己情感的负面发展有着敏感的发觉,于是对完全传统的教育模式就会产生抵触心理。相反,融合了参与式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向上的正面情感则有助于学生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2.同样由于大学生自身对事物发展认识的全面性的成熟,使得大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渴求气氛活跃、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此时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对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新鲜感和认可感就会帮助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三、高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的教育发展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中参与式教育的加入——的实施状况和效果反应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一)、参与式教学在课堂上的不完美效果。在高校的实际课堂中,参与式教学并没有收到想象中完美的效果,并没有出现大学生活跃讨论、自主合作的现象,并未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朋友般谈论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和谐画面。
(二)、参与式教育课堂上的参与方法并没有多样化。经济管理专业的课堂,因为其概念理论的繁杂本就导致其课堂氛围沉闷、没有生气,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引进后,本应该出现课堂气氛活跃、讨论积极的现象,但是在实际课堂上,依旧有沉闷、教师讲解学生不配合的现象存在。
(三)、考核方式依旧落后,不能同参与式教学模式相匹配。传统教育是以笔试为主进行考核的,不利于大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扩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然参与式教育已经进入高校的教育模式之中,那么对于考核方式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实际教育中,落后的考核方式依旧存在,就滞后了参与式教育模式的先进性发展。
(四)、参与式教育中教学进度的不能把握性。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加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定的发言参与权利,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育教学进度不能加以保证的现象,导致基本的教学进度滞缓,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
(五)、参与式教育模式下学生不能全面参与。在各大高校中,公共基础课、公共理论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基本上都采用了大班授课的教学方式,一次课基本上有二三百学生听讲,因此参与式教育方式下教师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就会有一部分学生被遗漏,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参与。
(六)、参与式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在高校的课堂中,根据学生最后的成绩考核发现,参与式教学并没有帮助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成绩,并没有帮助所有学生都提高自己的基本知识技能,这直接影响着参与式教育是否可以继续在高校课堂上进行实施。
四、高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现状的问题分析
针对于目前高校课堂上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各种现状问题,笔者经过一段时间对课堂教育环境的观察和研究,做出以下的问题分析。
(一)、针对于课堂效果的不理想的问题分析。参与式教学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教育模式,主要采用各种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实施,但正是因为发展的时间较短,还没有经历一定时间考验和学生以及老师的亲身体会,一些存在的弊端并没有被完全发现,而上文中笔者所讨论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各种有利方面只是在期望状态下指出来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参与式教育模式的最新提出和实施,确是会有出其不意的问题存在,导致课堂教学不能收到理想中的效果。
(二)、参与式教育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教师的真正观念上的认可。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的,而参与式教学模式要求的是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对于工作时间久,思想相对于落后的某些教师来讲,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他们一时是不能转变过来的,所以某些教师仍旧不能从观念上认可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会觉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不放心将课堂交给学生。
(三)、一些教师不能及时跟上参与式教学课堂的转变步伐。传统课堂的规矩性和严谨性与参与式教学的灵活多样性教学是相反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些观念固执的老教师或者教学稍微过于古板的教师来讲,灵活的教学课堂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短暂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参与式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灵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同样对于考核模式,教师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有全面的改变,不能及时作出与参与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法,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作为改变考核方式的基础,短时间内是不太能做到与参与式教育模式相匹配的全面教育方式。
(四)、参与式教育的最新发展使得教师对课程进度不能有熟练的把握。上文笔者也指出,参与式教育的发展模式是在最近几年才在我国教育界发展开来的,但是由于历届老师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进度的把握,使得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进度没有熟练的准备和把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们还是在摸索中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整的。
(五)、高校学生人数较多,课堂规模较大,导致课堂参与式教育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在高校中,对于公共课大多都是好几个班级在一块上课,大班授课对于课堂互动是有一定的一影响的,不能使教师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参与状态,另外对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了解,使得教师的教学进度不能把握,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讲解的重点性不能掌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能得到全面及时的掌握和帮助。
五、高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注意问题
(一)、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于参与式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最新实施需要经过一定的实践和考验,而教师对于课堂和学生的把握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所以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对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解。首先要让教师明确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课堂的自我控制,让教师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完全的袖手旁观,还需要教师在旁边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节;然后,高校需要给教师一定时间进行参与式教学模式适应,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和知识的更新,让教师可以在备课方面、讲课进度方面、课后作业布置以及考核方式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适应和调整,从而真正做到参与式教育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
(二)、教师的课前备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参与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讲解,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进行高质量的课前备案,考虑到整个课堂进行的参与式及教学方法,考虑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保证教案的准备适应课堂的进程,保证课堂安排的高质量性。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参与式教学确实强调了学生做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教学放松精力,相反,更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参与,需要教师时时刻刻同学生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纠正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参与时所犯的错误,纠正学生之间存在的分歧观点,同时帮助把握课堂讨论的深度、范围和时间,从而保证参与式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四)、教师要坚持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并根据实施情况调整教学方式。上文中笔者多次提到,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根据兴致偶尔采取该教学模式,而在之后依旧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这样根本不能体现参与式教学的优点和待改进的地方,不能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进行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对自己对学生的信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一定会有良好效果的出现的。
六、结束语。参与式教学作为教育发展的最新教育模式,其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生活教育中,还是需要教师认真理解和实施参与式教育的教学方式,需要一定时间的检验和学生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教育中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建兵.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2,(45):58—59.
[2] 崔艳娟,徐晓飞.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75—76
[3] 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J].教学与管理,2010(9):7—10.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体育融合有“声”有“色”
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把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融合为一体,改革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东西变为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间和空间放大或缩小,使体育教学也变得同其它学科一样有“声”有“色”。
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是一种极好的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少一些点枯燥无味,又可以达到快乐体育的教育目的。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也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小学体育教育,谈谈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一、动画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Powerpoint、Flash等,利用Authorware流程软件把文字、声音、图片,还有我们精心制作的3D动画联系在一块,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蹲锯式跳远的空中动作,短跑、中长跑的途中跑动作,以及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练习的方法,等等,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每个情况,每个动作瞬间,学生也喜欢看,也很好掌握。
像上述这些具体的操作,对于体育教学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看不到真正理想中正确的动作,只是根据教师讲,以及不太正规的示范,一个动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好,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动作定型,终生遗憾,其实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值得我们教师去注意,去学习的,想一想我们教师的动作再正确也不如全国、奥运会上运动员所做的动作准确、美,我们的目的是利用可能的条件使学生看到相对正确的动作技术,让学生在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学到正确、新的东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数字摄像机来获取学生的动作,把这个动作加到我们制作的课件中去,让学生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动作的美与不美的比较,使学生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这样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掌握正确的东西,力求达到事半功倍
二、分层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运动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或基本原理通过巧妙的方式体现出来,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使讲解和示范更直观、生动、形象、准确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两大要素。讲解,就是对动作技术的概念、原理和方式进行解释、分析和论证,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最经常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
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而且还要能够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以达到确切地表达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的印象,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
四、练习设计
篇6
关键词: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怎样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探究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创新型教育适时地与传统语文教学相结合,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开展创新教育
对学生而言,首先要从小就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引导下培养创新,结果可想而知。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是让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过程,在以后的运用中也会起到很大作用。最后要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逆境中渴求知识,创新才会被激发出来。
对老师而言,教师也要有创新意识,对科学知识充满热爱,对缺乏的或不可确定的结论始终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不能坐井观天,要把自己的思维空间拓展开。另外,教师还应该创新地去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使之更好地接受知识。
二、开展创新教育就要改进教育手段
相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位传道授业者,他们还是引导、组织学生的领导者,在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要多给帮助和鼓励,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好处,为让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学生去挖掘语文课本中复杂难懂的知识,保持课堂的活跃性,营造氛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和过去教学手段相比,现代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接受,它不但能让学生把形象和抽象思维联系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抽象事物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展开,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要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对于教师就要熟练操控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和创新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
谁,要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为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孔义.语文教育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
[3]白芸,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
篇7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形态,是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下重新定义教学,重新整合、合理分配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模式。“互联网+”与现当代的教育模式融合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互通,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重新打造教育教学环境,重设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为我国高校教育提供更多的保证[1][2]。
当前,高等教育形势趋于全球化, 在国内和国际上,高校的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育的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越来越市场化,不同的教育模式也在逐渐兴起。同时,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能力素质的全新要求,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发展需求,因此,进行相关改革已迫在眉睫。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将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3]。
一是学校仍然是主体,关键的教育环境、主要的教学空间仍然是课堂,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依旧为班级,这是千百年的传统,也是传统的教育体制。
二是教师依旧在教学环节充当主要角色,教学内容依旧以教师的个人备课为主体,教学过程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依旧采取统一的“格式化”学习方式。
三是现有的网络课程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形式相对单一,如采取“教师问、学生回答”或“学生问、教师解疑”的方式,这样就将学生局限于“回忆、理解和应用”的低级认知阶段,从而缺乏“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认知过程。
四是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并用来使用的学习资源依旧是课本,要想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还得依靠老师的及时讲授,互联网上海量的数据信息并不会为单独学习的学生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是在数字媒体时代和网络信息化共同作用下诞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微课的设计内容更加广泛,不只局限于其自身的设计和开发,其更多是提供一个平台,为移动端和在线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基于微视频短片,采用文字、声音、动画等后处理媒体技术,短视频的长度为5~10分钟,向观察学习者提供特定知识或讲解某个道理的学习方式。
三、微课的研究与调查
本次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查阅、视频制作、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相关研究。调查前期,我们制作了名为“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调查问卷,旨在了解现在高校学生对新词汇“互联网+”的了解程度。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最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5][6]。
第一,大多数学生对“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仅限于听说过,对“互联网+”教育这一全新教育模式不甚了解。同时,70%的学生给现代教育模式的评分介于3~7分之间(10分制),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第二, 在传统课堂中,即便是老师反复讲解过的专业性重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仍感到认知困难,在课堂不能完全消化。而且对于这些专业性重难点知识,仅有不到20%的学生选择继续询问老师,更多的人选择去上网查询,以自行解决难题。
第三,对于传统教育模式评分不高,并且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一些网络自学课程的精简视频讲解,有效补充传统课堂的不足。根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偏理工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类型课程由于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学生更希望有实验操作类型的视频对课堂繁冗的理论内容进行补充,以更加直观地学习。
由于我校是典型理工科院校,尤其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更是学校优势专业,灵活正确使用工程测量仪器是每位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我们决定以两个经典仪器――水准仪与经纬仪的使用方法为基础,制作教学微视频。
视频成型之后,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得出如下结论。
(1)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制作的微课短视频每一集的时间只有5~8分钟,课程内容清晰,每集所涉及的知 识点明确,针对性更强,学习重点更明确。
(2)内容具体,表达信息明确。主题明确,每一集微课围绕知识点、理论观点等而展开,使学生可以重点记忆和学习。
(3)趣味性更强,可提高学习兴趣。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更高效地学习知识点,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于大家提出改革意见,由教师完善微课内容。
(4)有利于知R的传播与学习。短小的视频可以在手机端、PC端等一系列移动设备上演示与存储,方便学生之间传阅与查看,方便信息的交流与讨论。
以上为我们的研究结果,通过这次调查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微课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意义。其实,微课模式已在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并取得显著效果。“互联网+”的到来,对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产生冲击,同时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发展契机。
四、放眼全国,微课教育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的好处
2008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提出微课概念。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2014年1月,在教育部举办的高职院校“微教学设计与制作”中,深圳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课的发展与推广[7]。
随着微课在国际上关注度的上升,其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无论将来微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将微课提上改革日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微课概念的提出在我国高校会产生哪些影响?
(1)可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以大学为例,每节课具有固定的教室,但每节课的上课地点又不同。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教室之间学习,费时费力;同时大学课堂存在着教条化、统一化、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主体不够尊重等现象,因此必须加以改革。随着网络终端的普及,只要时间和网络条件允许,学习者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在视频下方留言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主体意识。而且,采用微视频教学方式,可以解决传统课堂知识繁多、冗杂等问题。
(2)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现在许多教育机构也开始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视频资料制作,这种教学视频无外乎就是直接录制教师上课的情景,虽然在学习方面可避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仍然没有解决传统课堂中的弊端;加之其本身存在画面缺乏感染力、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并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应整合资源,提高微课效率。
(3)微视频课堂适用人群广。微视频模式适应人群广,除了在校大学生,社会在职人员也适合采取微视频课堂这一模式学习。社会在职人员的显著特点是比在校生更有自主性,学习时间少,学习注意力更加分散,持续性学习时间短,而传统的视频课堂或者函授形式难以满足其学习要求,而微视频这一途径可以很好地满足想要进修的社会人员的学习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教育这一模式内涵是将教育资源数据化、在线化、互联化,使更多人可以便捷地获得知识,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微视频这一优势更加契合“互联网+”教育的内涵――让更多人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发展。
(4)远程教育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之下已发生改变,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在传统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以互联网为基A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作为这种新兴教育模式的载体,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制作优质的微课视频使全国各地的高校大学生都可以接触学习。
(5)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微课,这一在线教育新奇模式能够及时、高效、快速、全面地记录、收集、存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方式等一系列数据,不会像传统教学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同时还可以反映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感受,了解他们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除此之外,微课还会记录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的各项数据,如观看时间,做题时的正确率,在整个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反复观看的知识点等。
五、总结
高校教育理念一定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互联网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方便。微课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提供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对微课的学习,要与实际教育情况相结合,并加以改善,以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同时要掌握微课教学的技术特点和课件形式等,真正理解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为我国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周 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
[2]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3]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26-32.
[4]陈 琳,王运武.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教育研究,2015(3):127-130.
[5]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篇8
(一)借电教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探究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形象的导入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教学第一册中的“8的加法和8减几”的内容时,我用动画导入,放映夏天时小朋友在游泳池快乐的游泳嬉戏,说说谁的胆子大,谁胆子小,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二)运用电教媒体体现直观,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培养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释身边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采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会新知识。由于制作的灯片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容易理解,记忆牢固。
(三)用电教充分调动情感。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趣闻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例如:动画出示场景天快下雨了,小蚂蚁很着急回家,但他们必须算出包袱上的数才能找到家。蚂蚁问“大家能帮助我们吗?”既复习了内容,又培养了助人为了的精神。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计算机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全国许多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改进教学环境,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仅仅从外部条件重视,表面理解,而忽视了内部的具体操作,无法真正领会其作用,将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一)学习不积极,不能熟练掌握技术
很多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门技术,许多设备形同摆设,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达到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人才。表1现代教育掌握情况调查取样分布表
(二)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教学不能优势互补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很多人在观念上存在着误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是一种时髦,有的老师甚至将误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全能的,每节课最好都用.其实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育技术相互协作。随机听了多节课以后,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如下:
(三)不能根据目标选用,确定方法
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说:“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只有最恰当的媒体而没有最好的媒体。”可好多教师却不管需不需要,恰不恰当,都用多媒体上课。粉笔扔了,秀美的板书没了,朗读也被多媒体替代了,有的老师甚至将开场导入都录成制成幻灯片,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说几句可有可无的废话。造成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却走进了另一个教育技术的单一化。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结合教学工作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标准:精心、恰当、互补。提高课件使用实用性、针对性;
(二)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更好的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避免本末倒置;
篇9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但这几年搞素质教育总感到有点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着手。先是多搞活动,再是多搞点音、体、美,但总感到光停留在这个层次上也不行。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一系列问题上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如果不创新,还是沿袭旧的那一套,素质教育就很难实施。创新教育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可以成为“抓手”,况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于细化,可以操作,用它可以带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创新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创新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时代人才素质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的实施有助于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同时也使素质教育具体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第二、创新教育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而新的思想观念、理论和方法需要从素质教育中产生和传递,所以创新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第三、创新教育要求教学内容具体体现与时展相适应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而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又是由创新教育所创造更新和普及的,所以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创新教育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去。
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
一、“五创教育”:创新教育的含义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创造学的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所培养造就的人才,不是“知识记忆型”的人才,也不是“能力标准型”人才,它是培养既具有广博的知识,又具有突出的能力,还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才干的新型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要教学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学生去开拓进取、除旧创新。
二、十大方面:创新教育的内容
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思维教育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看其能否进行创新思维。所以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开展创新思维教育。而创新思维教育又包括各种思维形式的培养以及各种思维技巧的训练,因此创新思维教育就是多种思维教育在创新形式和创新高度上的有机结合。
(二)发现教育
发现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领悟和发现了某些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如果把“发现”作为一种能力,那么就可以通俗地解释为“找到新的东西的能力”。发现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客观存在的规律,都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才干的提高。因此,要开展发现教育以树立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带着创造问题去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三)发明教育
所谓发明是指人们采用科学原理和技术,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流程,如果把“发明”作为一种能力,那么就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创造新东西的能力”。发明教育是将人们在发明创造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充分传授给学生,培养和训练他们从事发明创造所需的思路与方法、技能与技巧,使学生能在创新活动中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四)信息教育
发明创造必须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信息代表着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能够使人站得高,看得远。信息教育着重培养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并使他们形成敏感的信息知识。此外,信息教育还要教育学生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分析手段和高效率的信息处理方式,从而在信息社会中,把握发明创造的有利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发明创造的成果。
(五)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传统教育的弊端往往在于“填鸭式”、“满堂灌”的知识继承型教育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学校只注意老师如何教,不注意学生如何学,因而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都知之甚少,思维定势,头脑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学习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技巧,早日跨入创新领域。
(六)渗透教育
目前,科学技术高度交叉,高度渗透,各种横断性学科、交叉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要使自己在这种形式面前不落后,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整体性教育和现代科学技术间的渗透教育。在这种教育中,不仅要注意科学和技术间的渗透,也要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间的渗透,还要注意它们与创造活动间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科学知识、社会发展和发明创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渗透原理。
(七)艺术教育
艺术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力可分为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两种,他们都可导致伟大的创造。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并进一步转化为人们的全面创造才能。现代优秀的发明创造成果,不但要求社会价值高,经济价值高,还要求艺术价值高,这就迫切需要学校广泛开展艺术教育以弥补过去在这方面的不足,使学生知识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水平均达到一定程度。
(八)参与教育
参与教育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用生动现实的生活素材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并在现实中找到发明创造的目标。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人民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
(九)未来教育
未来教育是创新教育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未来情况,并了解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创造志向和明确奋斗目标都大有好处。人类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必须让他们早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准备以及知识和理论上的准备。
(十)个性教育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这就需要我们在一切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懂得爱护、尊重和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独立性。过去的教育模式,要求培养目标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型人才”,因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教育的个性教育要改变以前在个性问题上的陈腐偏见,把培养积极进取、各具特色的创造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认识。
三、全力以赴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教育的目标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造价;教学方法
1前言
2012年教育部开始要求高校把握住互联网的浪潮,让互联网走进课堂,形成有信息化特点的新教育模式,特别是要积极推动职业高校中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职业高校的本职工作是向社会输入大量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而教学信息化则是有利于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发展。在社会信息化和我国政策引导的背景下,职业高校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将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期得到更高的教学质量、更有成效的教学效果、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紧密合作的校企关系。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所学知识多、实践性强的专业,而社会上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该专业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对该专业的要求,那么工程造价专业中的信息化教学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此专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将会碰到哪些问题?本文将给予一定的答案。
2信息化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2.1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开始要求工程造价领域的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件来辅助工作的开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这提高了我们培养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那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知道怎样通过软件的操作进行实现。体现这种要求的授课方式就是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授课,让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进行具体操作,老师在重要的操作步骤前适当讲解用到的理论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不仅对相关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老师应该对行业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选取那些最新而且适合学生当前水平的案例来训练学生,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为之后的工作铺路。
2.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工程造价的信息化授课不能只单纯认为授课时用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就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摒弃以前那种“老师讲他们的,不管学生是否在听”的灌输式授课模式,让学生们参与到教学环节中:①老师可以创造有趣新颖的情景来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情景的展开中不断地抛给学生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讨论或者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②在教学平台上进行随时测验的方式,增强与学生的联系交流,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更加高校;③老师完善以往的评分模式,增加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彻底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来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2.3以多种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工程造价专业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可以有比赛,实地考察等。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相关的公司、工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习报告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习过程中的总结,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工程造价信息化后带来的巨大好处。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多种环节的综合应用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3信息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3.1内容枯燥,缺少互动
工程造价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生要学习的内容有很多,具体如表1所示。如果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那么老师想要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但是网络平台的教学很容易造成理论知识枯燥,缺少和学生互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备课时多多下功夫,将课件内容设计的有趣一点;还要辨别知识的重要程度,将重要的知识放在课堂上讲;最后就是严格控制网络平台的授课时间。
3.2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职业高校的传统教育下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主要原因有下面三点:①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而导致的基础不牢固;②专业课程的难度很大,再加上老师赶进度,一堂课讲大量的内容,让学生没有时间去理解和掌握;③专业的实践性极强,有的东西如果让学生去工地实践,就能很好的理解掌握,然而让学生靠想象去理解实践性强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学生由于长期都理解不了知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那就更不用说网络平台上的教学效果。因为网络平台自身的弊端,想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管是不可能的。如果监管环节不完善,平台学习就可能成为学生的放松时间,起不到学习的目的。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实名认证的方式组织签到。落实学生的实名签到,确保学生教学平台的学习效果。老师还要将学生的平台学习和最后的考核结合,比如网络学习进度不超过多少的直接不让他参加考试等,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老师一定不要让网络平台的教学成为学生偷懒的平台,要让他们利用好网络平台,从教学平台上学习老师不曾讲的新知识,从而使得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专业,未来有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
3.3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现在老师在进行信息化讲课的过程中,有以下三个问题比较突出:①课件制作的很不用心,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原文不动的粘贴到PPT上,这样学生看到那大段大段的文字,学习兴趣怎么会高;②老师的计算机技术不过关,只会最常使用的word、PPT、excel。没有掌握其他的多媒体工具,有的连专业要求的三维建模软件都不熟练;③老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有点片面,认为信息化教学开展的前提是必须有很好的硬件设备,从而将信息化教学的难以开展推给学校的硬件不够好,而不是反省自己是否将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老师应该从自身出发,正确理解信息化的概念,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不管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还是在信息化教育模式下,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他们从心底开始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就会顺利很多。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知识树的构建,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际生活中活用书本上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主观性,切实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 上一篇: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
-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