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大学生;消费价值观

一、影响大学生攀比现象的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学校环境等因素。随着计划生育的影响,当代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从小就得到家人的厚爱。同时,大学生经济压力小,具有自由的消费环境。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商品的类型都十分多元化。货币在的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富裕的象征,这也滋生了大量的拜金主义。2.文化教育环境。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的目标并不是教导学生学习守旧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创新的事情。脱离了高中学习压力,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经济支配权利都被家庭管控。而在上了大学之后,学生的经济权利和消费环境都十分开放,大学生也拥有了消费自主权。而就大学教学体系而言,没有针对学生消费理财开设针对性课程,仅仅是在道德教育教学方面有所提及。在此环境下,缺少对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且很多学校学生的消攀比费情况十分严重,一些女生盲目追求限量版鞋子、包包等,而男生也喜欢购买一些高价格的电子产品等,这些跨年龄和跨经济消费能力的行为愈加泛滥,扭曲了学生的消费心理。3.家庭消费观念。针对金钱消费,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一定影响。首先,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学生都是跨省读书,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过得好一点,因此都会过度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这种盲目地鼓励消费行为,导致了学生形成不正当的消费观和认知观。4.学生自我控制差。结合相关调查分析,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出生于富裕家庭,但是其花费能力和一些富家子弟不相上下。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的。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大学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风气影响。且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很多学生会存在从众心理,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消费观念。相关调研分析显示,很多大学生缺乏“财商”,没有自我理财意识,所有的资金都是来源于父母的供应,出现了月初富月末穷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弱控制影响下,学生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意识,造成了严重经济压力。5.大学生的求异心理。很多学生之所以购买一些高昂的消费品,并不是其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使用,重要的是这种产品能够彰显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够得到学生的关注。这种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是一种扭曲的社会消费心理。且这些消费都是要立足于经济实力基础上的,很多学生不得不借助网贷渠道来满足自己的购买欲。

二、针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优化策略

1.制订消费计划。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而言,其主要是缺乏一定的财商和规划意识。且前期处于一个枯燥的学习环境,唯一的休闲就是网络购物。对此,建议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要多涉猎一些理财、经济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财商和视野。一些学生还可以结合相关创业课程去优化自己的理财和知识,将消费变成盈利,深化自身的理财意识。同时,建议学生多阅读书籍,多出去走走,不要把自己约束在课堂环境中,应开拓视野,理性面对消费。2.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落实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观的前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优化学生的科学消费的行为,建议以校园环境为主体,引导学生采取争取的消费意识和发展观,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结合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将自己的金钱花费在有用的地方,且所有的消费金额都不应当超过自身的经济能力,以此做到实际消费,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进行理性消费。3.校园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大学阶段是影响学生消费观成型的重要时期,且大学环境是学生的主要社会社交场所,学校应当肩负起学习指导任务。首先,建议教师改善校园风气,引导学生将教学重心放在学习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培养好的学习心态。且鼓励学生树立一些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观念,借助公开课、座谈会等方式去要求一些成功人士来校指导。其次,学校应当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一些消费调查,让其了解消费价值观和消费经济能力的相关理念,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4.构建家庭教育桥梁。实际上,家庭教育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指导性影响。对此,建议家长结合自身家庭消费环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性消费意识。其次,家长应当结合学生的消费能力,不应当给过多的生活费,并让学生科学规划合理消费,实现有节制、有计划的消费。这样也能够制止子女的攀比行为,引导学生正确消费。

篇2

【关键词】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建议

一、永川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重庆永川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带,是重庆市政府公布的职教名城,拥有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等十余所高校,高校学生覆盖率占全区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特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特别对永川各高校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本次问卷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为97份,回收率为97%。经过分析,呈现出许多的特点:

1.生活费区间分析

生活费是指“以月均消费支出为计量单位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货币总量”,不包括学费、住宿费、往返家乡与学校间的交通费方面。目前大学生月消费在500元及以下的学生的比例为22%;月消费在500~1000元的比例为43%;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5%。可见,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水平呈上升态势,且以相对中等的500~1000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表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状况。

2.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生活必需品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根据对永川高校学生的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认识还不够,他们对生活必需品的认识仅仅表现在:只要自己有吃有住就行,而盲目的最求享乐主义。把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转移到享乐上,比如说恋爱、旅游、购物等等方面。他们认为精神消费才是最重要的,物质消费是次要的。可见,大学生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观呈现出一种认识缺陷的现象。

3.对品牌消费的意识度。21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趋于对潮流、时尚和品牌的向往。在调查中,有56%的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喜欢品牌商品,44%热衷于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品牌。与追求时尚消费产生的就是攀比消费,有些大学生虚荣心较强,同处在一个屋檐下的同学都不想自己“矮人一等”。但是由于家庭间经济实力不同,追求时尚和盲目攀比的消费理念使得有些大学生过度的高消费与实际经济现状矛盾深化,导致部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

4.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的影响。作为高校学生的我们,业余时间是相当多的。不少的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以此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据问卷统计资料来看,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分配是不合理的,表现在:盲目利用业余时间去消费、购物、旅游等方面。他们的盲目消费导致每月他们的生活费都超出基本的开支,这使得许多的家长认为大学生活没有真正的体现其价值意义。可见,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对消费观念呈现出趋向于盲目的认识。

三、永川高校学生消费构成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人际交往和购物费用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住宿和餐饮消费比较趋于稳定。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娱乐名目繁多,如上网、唱歌、看电影、茶楼休闲等。据统计,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调查中有48.5%的学生选的是娱乐。知识拓展费用、旅游成为大学生消费的新增长点。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向于考证或者考研,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月均支出为300元以上的学生占了54.6%。其次,旅游似乎成了当前大学生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修养身心的必修课,调查中发现每学期中进行旅游的大学生高达58%。

四、永川高校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据问卷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的消费动机大部分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消费,占总消费的65%,相对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所占比重大。这说明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出自于对生理需求的满足,既吃、住、行、游、购、娱。但是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也不能忽视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消费,我们应该将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从当代大学生的各方面消费动机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

五、合理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建议

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消费教育理念的缺位。因此应该把消费教育理念列入不同级别高校的教学计划,从幼儿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教育。本文以永川高校学生消费结构消费与消费行为为例展开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合乎平衡和规划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建议:(1)在各高校发放合理消费指南,寻找一些适合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周末参加社会实践、做兼职或在校勤工俭学,体验挣钱之艰辛,从而降低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高校健康消费的活动专题。(3)各校建立理财咨询服务,邀请高校知名教授讲授理财和消费意见。(4)高校举办各项体育运动比赛,既利于学生康体健身,还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学习。(5)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考研交流活动以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增加其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消费。(6)各景区实行永川景区通票制,开发适合学生消费水平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刺激学生旅游消费需求。(7)各校及景区内可增加适当的休闲娱乐功能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从而减少学生对网络和购物需求。(8)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总之,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是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讨论的一个话题。各高校的学生构成各不相同,其消费观念也有差异,但呈现出的特点却大致相同,即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认识到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的误区,致力于改变不合理消费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3]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4]赵祥禄.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4

[5]屠如冀,叶伯平.现代旅游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4)

篇3

【关键词】互联网信贷 大学生消费 影响

一、前言

自201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向金融领域的渗透,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发展。而其中网络借贷备受关注。近期,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而网络借贷因为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足不出户的在网络上完成贷款的各项申请步骤,所以具备便捷、高效、门槛低等特点,近年来的传播速度很快,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因此,互联网信贷及其相关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群体勇于接受新兴事物,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他们能更加快速地了解、掌握并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对互联网信贷的认识及使用会直接影响着未来网络信贷及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因此,通过研究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观念产生的影响,从而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如今的网络贷款领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日常消费的影响

(一)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如今互联网领域创新亮点频出,使得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大学生也十分重视时间价值,网络购物实现了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充分节约时间,因此备受他们推崇。再加上大学生购物具有冲动性、随意性等特点,使得网购支出增多,而他们自身没有资金来源,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信贷产品的产生就直接刺激了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最终选择了消费。而由表一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信贷,大学生更易接受互联网信贷产品,因为其具有便捷、门槛低的特点,大学生只要有账号、身份证号、学号就可以申请贷款,再加上有知名电商作为保障,如依托于淘宝和京东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通过使用这类产品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此外,互联网信贷产品的理念是告诉学生:花吧,下个月再还,并且没有利息。因此,互联网信贷a品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逐渐依赖于不用马上付现的网络消费,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超前消费行为,并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二)互联网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具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并且喜欢新鲜事物,他们对于网络有着天然的依赖感,尤其对于网购的信赖性更强。这使得他们的消费观念里,对于互联网消费有着很强的认同感。

同时,大学生身处于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步入大学以来,他们能接触到更加高端的消费领域,正值年少的他们难免会产生攀比心理,并且会盲目推崇当下的流行事物,而不考虑自身物质条件。尤其女生,作为网购爱好者,又正处于一个学会打扮自己的年龄,很容易被一些服饰、化妆品等吸引。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申请网络信贷的原因之中,用于购买衣着及化妆品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互联网信贷使得他们能暂时不用考虑资金问题,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一味地追捧奢侈品,变得麻木,从而不断借款,债台高筑。进而养成了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念,也会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由此看来,虽然互联网信贷给人们的消费带来很大便利,但若使用不当,很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

三、结论及建议

近年来,由于具备借贷自由,流程简单等优势,互联网信贷正处速发展阶段,但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相关法制监管的力度赶不上发展的步伐,必然会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而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被巨大的诱惑所吸引。因此,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大学生应该在消费时更加的理智和谨慎,从而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正确适度的利用互联网信贷。

(一)加强大学生消费理财的相关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日常消费支出,及时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额外消费。同时,学校在平时的教育中也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不盲目攀比,好高骛远,一味追求奢侈品,做到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在平时的网络消费过程中也应该谨防上当受骗,远离“裸贷”等一系列网络陷阱。

(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从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性质来看,可以将其归类为网络版的民间借贷中介。由于互联网借贷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该体系中的相关法律政策并不完善,网络借贷平台的活动一直处于法律边缘,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依据。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得网络借贷程序进一步规范化。此外,互联网信贷作为传统借贷与网络的结合体,必然是未来微型金融的发展趋势,将其纳入金融领域的监测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积极了解理财知识,谨慎理财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知识分子的代表,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自己的生活费等财产应该学会适度的消费,并且合理运用正确的理财方式,不应该盲目从众,被高收益诱惑,而应该理性地了解、分析过后进行多样的投资理财,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收益,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和思维。

参考文献

[1]郭靖钰,杨浩浩,白玉,刘同君,陈晓荣.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理财观念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

篇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困生的教育与培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从大学生消费现状出发,指导他们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 贫困大学 消费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河海大学、常州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工学院等学校的1000名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收回有效问卷952份。

(二)研究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对贫困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运用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基本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中82.5%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非独生子女占到78.6%;其中男生的数量略高于女生占到55.7%;理工科专业高于其他专业;75%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22%的家庭年收入低于2千元;72%的贫困生认为无法承担读大学的沉重支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给他们的学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应给予这个群体更广泛的关注与引导。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76%多的贫困大学生还是需要父母的支持,其中,高校对学生奖助力度已经加大,接近9%的同学的消费主要来源为奖助学金,同时学生勤工助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还有24%的同学消费支出需要社会力量或者学生自己的勤工俭学获得。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也要鼓励贫困生自强、自信。

表1:贫困大学生消费来源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占到21%,300~500元的占到67%,500~800元的占到6%,800元以上的占到5%。从结果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在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当今社会,仍然有21%的同学月消费仍然不足300元,但是也有5%的同学消费超过800元,可能与奢侈消费有关系。因此,月消费在300元以下和超过800元的贫困生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应该保证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同时要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诱惑,减少奢侈品等不良消费。

(四)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部分用在基本生活消费上,52.42%的同学基本生活消费要消费250元以上;68.80%的同学学习消费在50元以下;78.36%的同学没有旅游娱乐消费;78.78%的同学的电话网络消费在50元以下,另外有18.59%的同学消费在50~100元;65.97%的同学感情消费在50元以下,另外有23.11%的同学消费在50~100元。从整体上看,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主要消费用在基本生活消费上,但是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消费大部分在50元以下偏少,用在电话网络上的消费有接近20的同学在50~100元,也有有23.11%的同学在感情上的消费在50~100元。这说明贫困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同学把精力投入到了电话、网络消费上,对感情的消费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反而在学习的消费投入显得不足。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进行网络消费,降低攀比和享乐主义带来的影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表2:贫困大学生消费结构统计表(%)

(五)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52%的贫困大学生有消费计划,而48%的同学没有消费计划,会随机消费,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消费行为是不理性的,没有稳定的消费观念,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随机消费。

调查发现,45%的贫困大学生有冲动购物的经历,这说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冲动消费。另外调查还发现,有52%的同学会经常有消费后悔的经历,这说明学生的消费行为还不是很合理,容易盲从,容易从众。

(六)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比较倾向穿名牌、会想尽办法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比较喜欢潮流时尚的东西,但是他们绝大部分还是认为要有勤俭节约的喜欢、花父母的钱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有良好的消费计划。不难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前沿、潮流,消费观念不是合理,但是还是比较崇尚勤俭节约,也会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赚取生活费,从而减轻家庭负担。

表3:贫困大学生消费观念统计表

三、结论与建议

1.高校贫困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者小城镇,非独生子女占有较高的比例,男生所占比例略高于女生,理工科专业高于其他专业,而且大部分贫困生家庭的收入比较低。因此,贫困大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应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2.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支持,随着高校奖、助学金力度的加大,能较好的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一部分学生也会通过勤工助学为家庭减轻负担。因此,社会和学校应给与贫困生更多的生活帮助,多给他们提供社会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

3.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贫困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消费,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消费支出较高,主要是不能正确的面对社会诱惑和对自己喜欢的奢侈品的消费较高。因此,要关注消费水平较低的贫困大学生,保证他们学业的顺利进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更要关心消费水平非常高的贫困大学生,以免他们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4.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较为合理,消费主要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但是贫困大学生的电话、网络消费和感情消费占据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学习消费的投入反而不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贫困大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网络上,反而影响了学业,应该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同时,受攀比虚荣心和享乐主义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娱乐和感情消费较高,应该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大学习消费的投入。

5.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较为盲从,没有消费计划,消费比较容易冲动,而且容易对消费行为后悔。因此,要引导他们有计划的科学消费。

6.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观念比较倾向于节俭消费和理性消费,但是他们也比较追求时尚、潮流消费,他们也比较赞同勤俭节约,能够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取生活费。因此,要引导他们合理的处理好时尚与潮流用品的消费,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参考文献]

[1]桂富强.高校贫困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2]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2007(4)

[3]余耀森.西部地市高校大学生消费的调查分析[J].经济师,2009(4)

篇5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28-01

一、“90后”大学生消费现状

通过对吉林省内6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有效率94%。做出数据统计后发现:从消费水平来看,“90后”大学生每月平均花费为703.8元,消费在300~900元之间的,占调查总人数的71%;300元以下的占6.1%;900元以上的占23.9%。从消费结构来看,主要包括:第一,必需品消费,其中包括吃饭和购买生活必需品等,占消费总额的67%;第二,发展型消费,其中包括购买学习资料,参加技能培训等,占消费总额的11%;第三,享受型消费,其中包括上网费、手机费、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消费,占消费总额的22%。

二、“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

(一)合理性消费是主流

有71%的学生每月平均花费在300~900元之间,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与其自身家庭的经济能力相适应的。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大学生会略显生活拮据,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通过调查有8%的学生出现超越自身家庭经济能力的攀比性消费现象,甚至出现奢侈性消费,此群体不容忽视。

(二)消费结构中存在不合理现象,享受型消费比重较大

具体表现在享受型消费偏多,发展型消费偏少。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月平均花费中,除吃饭和生活必需品消费外,用于休闲娱乐、人际交往、通讯上网等方面的花费比重过高,远远高于购买学习资料和参加技能培训的支出。

(三)盲目消费,缺少规划

由于“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普遍缺乏理财能力,消费观念还不成熟,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月光族”和提前消费的现象,经常储蓄和进行理财的仅占受访学生的极少数。

三、“90 后”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结构严重失衡,呈现“重物质,轻精神”的走势。2.消费差距大。消费差距的拉大,消费两极分化明显。3.消费心理不健全。彰显个性、追求时尚、虚荣心强等因素导致了消费心理的扭曲,消费心理的不健全,引发了盲目攀比消费和从众现象。4.理财意识不强,缺乏理财知识和能力。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当前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社会,一些不良消费现象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欲望强烈,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涉世未深,难以抵制物质的诱惑和社会的不良影响。2.学校因素。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较少,对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没有相应的规范法则予以约束。缺少培养大学生理财的相关课程。3.家庭因素。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对于“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视如掌上明珠,有求必应,这样就助长了他们不良的消费行为。4.个人因素。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成熟的重要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上随心所欲,理财意识淡薄。

四、对策研究

总体上讲,“90后”大学生有其独特的消费特点,既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一面,又有不科学的一面,所以对待“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需要正确的教育与引导。

(一)社会

建立健全大众消费环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社会。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倡导健康、合理和文明的消费观念。针对大学生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号召大学生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以及盲目、攀比消费,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科学的消费观,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

(二)学校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主体,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消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高校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大学生把消费的时间用来学习。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锻炼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

(三)家庭

家长应正确引导子女消费,对于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应及时纠正;从小培养子女继承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提高自身理财能力,给予子女积极的影响。

篇6

关键词:校园网络借贷 大学生 消费行为 劳务经济 制度创新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金融也开始在校园里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从诸如“诺诺镑客”“人人贷”“零零花”等网络贷款机构贷款,贷款金额从1000到50000不等。2016年,河南郑州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郑以28名同学的名义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负债近58万元,最后不堪重负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园网络借贷的广泛关注。网络消费金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是否应该对校园网络金融进行封堵呢?这是一个极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当前,国内外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颇多,主要集中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习惯、大学消费约束等方面,而对于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十分鲜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校园网络借贷是一个新事物,还未充分纳入到学界的研究视野。因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随机收集了198名大学生“名校贷”的消费数据,并对大学生的贷款目的、贷款金额进行归类分析,重点探讨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特点,提出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的对策建议。

二、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随机发放了211份调查问卷(包括“问卷星”网络调查问卷),收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占比达94%,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梳理分类,得到大学生网络借贷意愿、金额、用途三类数据,并就此分析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意愿、金额及用途

1.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意愿普遍较强。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借贷的认可度比较高,在受访的学生中有51%的人愿意通过校园网络贷款获取资金,37%处于既不喜欢也不排斥的中性意愿,仅12%的受访学生不愿意通过校园网络借贷,其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商品、服务类别得到极大的拓展,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项目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消费需求日趋旺盛;第二,校园网络借贷放款快、额度低,极度的便捷性是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首要原因;第三,由于人情关系或者面子问题,缺钱的时候,不少大学生既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钱去消费,又碍于情面向同学开口借钱,于是校园网络借贷便成为他们的首选借贷平台。

2.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额度普遍较小。从表2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借款金额都比较低,其中:借贷金额在3000元以内的学生人数为145人,占比为73%;借贷金额在3000-6000元以内的学生人数为34,占比17%;借贷金额在6000-10000元的借贷人数仅为11人,占比6%左右;借贷金额超过10000元的学生仅为8个,占比4%。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额度普遍较小的原因在于:第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是类别多,但消费金额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借贷的数额相对较小;第二名大学生的偿还能力有限,因此其在借款时也会充分考虑其偿还能力。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学生中98%以上的学生都表示在向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上会充分考虑还款的可能性,这说明大学的信用观念较强,理性消费的理念还是客观存在的。

3.大学生运用校园网络借贷的借款用途主要是应急周转。从图1中可以看到,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借款的主要用途并非是去消费购物,占比最大的是应急周转,比例为42%,而通过借款消费购物的比例占比仅为19%,借款旅游的比例为最小,仅为6%,这些数据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消费观念还是健康的,并没有出现非常过度的超前消费。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培训学习与就业支出在大学生借贷用途中占有较大比例,这一方面说明现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正在积极的去适应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借款进行微创业的比例也达到10%的比例,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且敢于尝试借助金融工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在短期增加了大学生的支付能力,丰富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与规划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应该值得肯定。如前所述,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受到大学生的肯定,这说明他们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借来款项的用途比较多元,有创业、有培训、有就业、有旅游等等,这其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与目标,如过于创业方面的借款支出有利于培养其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培训与就业费用提升了大学生在残酷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是有利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的。

2.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并逐渐改变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这是其负面影响。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1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来消费购物,还有6%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出去旅游,两者的比例达到25%,总体比例并不小,这说明在支付能力变强的时候,部分大学生还是去用于消费,这不是一种理性的消费理念与习惯。并且,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大,大学生网络借贷后期偿还款项来源主要还是父母或者自身未来的生活费与其他收入(如奖学金),因此这是对未来消费的透支,一旦过度,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

三、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的对策建议

基于校园网络借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双重影响,并结合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特点,文章提出三条完善校园网络借贷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避免校园网贷野蛮扩张

政府加强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避免校园网贷野蛮扩张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基础前提。首先,政府要对校园网贷平台设定有效化、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要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并要对齐金融产品进行审核分类,尽量引导校园网络平台多帮助大学生去做学习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工作;其次,政府要加快推进网贷行业协会的成立,完善网贷行业自律规章,防止校园网贷平台毫无节制的发展,杜绝不当竞争带来的虚假繁荣,尽快让校园网贷有法可依。

(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预防学生过度超前消费

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预防学生过度超前消费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重中之重。第一,作为校方,要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在消费上要鼓励大学生做到“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过度奢侈消费,不在同学之间搞攀摆阔;第二,多给学生开诚信教育课程,强调信用的重要性,引导大学正常使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这一金融工具;第三,对于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借贷支出,在风险可控与个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鼓励其尝试与创新。

(三)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消费习惯培养,减少子女过度奢侈消费

家庭加强对子女的消费习惯培养,减少子女过度奢侈消费是完善校园网络借贷的重要补充。家长应该从小教育子女规避风险、勇于担责、恪守诚信、自食其力等思想观念,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最大限度的避免子女的过度奢侈消费,最终帮助子女理性的对待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确保大学生消费的可持续。与此同时,家庭应该多关注子女的消费需求,要对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李东进著.消费者行为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05).

[3]闫缨,任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2004(01).

[4]潘从武,武运波.校园网贷流行易纵容不理性消费[N].法制日报,2015-02-27.

[5]北青.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J].小康,2016(08).

[6]刘飞燕.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08).

[7]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05).

[8]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5(16).

[9]林晓健.西方消费理论及其制度约束对我国的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10]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分期消费;网络平台

1.结论与分析

为了帮助大学生合理进行分期消费,对他们的消费心态进行积极的引导,我们需要从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包括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平台选择因素、价格区间选择、主要消费商品种类进行分析;为了帮助平台构建安全公正、良性竞争的消费环境,我们需要从大学生消费者对平台的期待包括期望授信额度、大学生消费者对网络平台消费产品的期望改进因素进行分析。

1.1(一)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平台选择因素

如图1,大学生选择分期消费平台的因素各不相同,63.28%的大学生更为看重分期费率,分期产品及服务种类、平台的知名度分别以42.85%、42.82%的比重紧随其后。也即说明,大学生消费者更容易被较低的分期费率所吸引,其次他们的选择也很大程度上会受自身的需要以及他人使用情况的影响。所以,各分期消费平台应当以此为启发,规范分期费率标准,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实现平台与消费者利益的共存;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平台时也应避免盲从,应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选择。

(二)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价格区间选择

如图2,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者的分期消费价格区间为3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选择人数很少,但考虑到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水平,3000-5000元的消费价格可能会为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还款压力,影响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根据自身的生活条件理智选择消费水平才是正理,切勿盲目跟风消费。

(三)大学生网络分期主要消费商品种类

如图3,占比最高的是电子数码类产品,高达67.70%,而其他产品相对少得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度高端电子设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然而他们的生活费无力支付子产品的高昂费用,便选择了分期消费这种方式以解一时之需。其次旅游和餐饮娱乐方面的消费也占有较大比重,日益丰富的消费项目,大大推动了网络分期消费的发展。

(四)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期望授信额度

大学生在进行分期消费时,对平台的服务质量的改进也比较关心。大部分大学生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2000-5000之间的授信额度;1000-2000的区间选择次之,占28.35%;而小于1000的选择人数最少,可见大学生进行分期消费时数额选择总体较大,超出他们的实际经济水平。

(五)大学生消费者对网络平台消费产品的期望改进因素

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还是分期费率问题占比66.12%,其次关注比较多的是分期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优惠活动,分别占比56.48%和46.35%。

1.2网络分期消费过程中的风险

网络平台基础上的分期消费有着贷款额度小、审核迅速以及手续简单便捷的特点,大学学生消费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立即获得他们难以支付的大金额商品。而这种消费模式则存在着一下几种消费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安全风险等,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即是违约风险,是最主要的一种金融风险。一般来说,形成大学生分期消费信用风险的原意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个人信征制度的缺失。目前,国家对于网络分期消费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以及奖惩机制,从而造成了侥幸心理促使大学生失信,继而造成了较高的违约成本,也造成了分期消费市场秩序的混乱。

②各大分期平台提供的商品多为电子产品以及奢侈品等快速消费品,贬值速度快,易使消费者中断还款,使平台蒙受损失。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庞大且在不断延伸,故而便存在各种潜在的信用风险。

③平台管理体系的缺失,导致部分平台为抢占市场,进行违规操作。各大平台无法监测大学生消费者在其他平台的消费情况以及信用状况,从而不能及时做出判断,加大了风险系数。

2.以江苏大学为例,调查大学生分期消费现状,并基于以上调查结论的分析为大学生消费者以及分期消费平台提出建议

2.1大学生分期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网络分期产品认知度调查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同学中,60%的学生表示了解过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而其他的表示未了解过,不了解的同学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在不了解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同学中,有70%的学生表示如果条件满足,自己会选择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二)当前大学生借用网络平台分期消费的原因分析

①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无固定收入。而且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对于高档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大学生的钱是父母给的生活费和打工所组成的,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P2P网贷平台出现的分期消费模式、趣分期、分期乐等提供的免息分期服务,传达了提前消费的购物理念,缓解当时的经济负担。

②高校学生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当代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全面的发展,除了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更很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创业来增长自己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向大学生这类无固定收入人群办理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因此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基本创业条件。而基于网络平台的分期消费模式扩展高校学生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

③临时用钱需求。除了高端电子产品让大学生趋之若鹜之外,大学生们还有一些临时消费需求。为了今后更好地走向社会,很多学生也非常重视人际交往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他们求学期间需要着重拓展的一片天地,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热衷于旅游或者游学,利用寒暑假期间或者访学机会选择出国进修和深造,这其中也有着庞大的消费需求。

2.2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建议与对策

对于网络分期消费,大学生需要规范自身行为。同时,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监管,否则将导致市场混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更好保证大学生网络分期安全消费,我们根据调研的结果,给出一些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来说:

作为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理财观念,切忌因消费诱惑增长攀比心里,给家庭增加负担;而且大学生是以身份证和学生证作为抵押和网站签订协议,为了自身的信用,也为了以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避免盲目乱消费,以免进入无休止的还款模式。

(二)对于那些分期消费平台来说:

①网络消费分期相关产品信息透明化。平台需详细提品的申请条件、需提交的材料、额度、期数、费率和违约处罚。不能在隐瞒学生的前提下收取高额的手续费或费率。加强对学生审核的力度,不能以通过降低标准的方式来吸引学生。防止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网站有多次借贷、购物的机会,使得学生自身越陷越深。

②加大网络分期消费知识普及力度。许多大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是没有社会经验,也没有完全成熟的心智和明确的分辨能力,容易被广告吸引,陷入无休止的还款。

同时,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学校应该从教育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关心关注学生消费心理,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

3.结语

我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最开始接触分期消费是因为不方便向家里开口,解决临时的资金问题;到后来,慢慢演变为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再到后来隐隐的攀比心,使得网络分期消费发展迅速,逐渐向一种常态发展。许多高校明令禁止这些网络平台来校宣传,在学校招,而我们学生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参考文献:

[1]莫易娴.P2P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2): 89-100,56-78.

[2]Samuel R. Garman,Robert C.Hampshire,Ramayya Krishnan. Person-to-Person Lending: The Pursuit of (More) Competitive Credit Markets[C]. Proeeedings,2008:371-375.

[3]Lin M. Peer-to-Peer Lending:An Empirical Study[J]. Doctoral Consortium,2009(12):147-179.

[4]F.M,Prabhala.N.R. Social networks as signalin mechan- isms: Evidence fromonline peer-to-peerlending. [D]. University of Mayland, 2009.

[5]吴晓光.论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54-57.

[6]钮明.“草根”金融 P2P 信贷模式探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2:58-61.

[7]吴晓光,曹一.论加强 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4):74-78.

[8]王艳,陈小辉,邢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24):162-165.

[9]毕沛然.普惠金融下 P2P 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及发展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06:73-74.

[10]陈建华,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107

篇8

 

独立学院大学生是“绿色消费的传播者和践行者”[1],他们的消费行为将直接引领未来绿色消费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消费对推动我国国民的绿色消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消费教育问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的指导作用,试图为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的现状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明智之举。这种新的人类发展模式革命性地改变着人类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2]。人们日益在追求注重环保,节约资源之际,应该重视绿色消费问题。绿色消费这种新的理性消费模式,虽然已经在我国高校得到部分大学生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其绿色消费观念依然薄弱。塑造与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是既影响他们品德行为的形成,又影响到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发展与提高的重要问题。

 

然而,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绿色消费教育课程的缺失,导致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的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严重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推行绿色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因而无法成为真正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绿色消费。独立学院绿色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只注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得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成为纸上谈兵。学生进入大学后,一般都是住校,导致家庭教育缺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脱离,使得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文化的引导势孤力薄,难以引导大学生绿色消费走上和谐健康的发展道路。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是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重视加强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发展我国绿色消费经济,促进生态环境教育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有利于适应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环保责任感和对绿色消费的认同感。但是,从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整体来看,他们无法将绿色消费观念自动内化为日常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容易出现偏差,极易受到外界干扰。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消费的主体,对其进行绿色消费教育对我国将来推动和普及绿色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者,理应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主要建设者。加强对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绿色消费习惯,积极倡导校园绿色消费观,走低碳环保之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开展大学生绿色消费教育,把绿色消费的观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在绿色消费中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能够促使大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把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的意识转化为大学生的日常自觉行动,并在低碳经济社会建设中起表率与示范作用,这对于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极其重要。

 

2.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独立学院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消费理念具有复杂性,消费呈现多元化、现代化与超前化等特点[3]。多元化的消费理念正弱化着大学生对绿色产品的热衷度,社会上的不良消费容易导致大学生盲目地攀比消费、过度地消费等错误消费方式。复杂的消费理念导致大学生感性消费超越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行动往往落后于绿色消费观念。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要带头做一个绿色环保主义者,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倡导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种行为方式,又是一种道德素养的体现。提升大学生绿色消费意识,倡导科学理性消费行为,加强绿色消费道德教育是关键。独立学院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良好的绿色消费行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综合发展视阈中实施大学生绿色消费道德教育的路径

 

促使独立学院大学生绿色健康消费,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独立学院大学生要自我教育,树立科学绿色消费观。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正确引导、积极营造家庭科学消费氛围。社会要加强对大众消费教育引导,构建和谐的社会消费环境。高校要坚持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消费教育力度。

 

1.独立学院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构建绿色消费理念。首先,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科学的绿色消费观的培养,是其自身“三观”的养成和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前提。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高,很容易养成不良消费习惯。故独立学院大学生应不断学习绿色新产品与消费的新知识,深刻掌握绿色消费内涵,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的主旨是绿色的消费行为和绿色的消费方式,自觉保护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

 

其次,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两型产品,研究低碳节能新型技术。积极加入绿色环保志愿者队伍,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学习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督举报各类环境污染问题。

 

最后,要构建适度的消费方式。限定在正常需要范围内的适度消费,应该成为独立学院每名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勤俭节约意识充分内化,大力促使绿色消费成为校园消费时尚。

 

2.家庭绿色消费教育要加强监管,积极营造家庭绿色消费氛围,形成日常绿色消费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绿色消费教育应该与家庭绿色消费教育相结合。家庭绿色消费教育指引子弟绿色消费行为,传播绿色消费文化,承担着对大学生最初的基本绿色消费观的培养。大学生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行为,需要氛围的熏陶。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子女消费行为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家庭成员绿色消费观的形成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该以科学绿色消费的行为和理念,对子女言传身教,教育其养成自觉绿色消费思维方式和绿色消费行为习惯。

 

学校与家庭双管齐下灌输绿色消费的思想,双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其绿色消费技能,让绿色消费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点滴之中,让绿色消费行为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消费时尚。使大学生认识其在与自然环保关系中应负的责任,增强资源忧患、环境保护与节约的意识和责任感。

 

3.学校要加强科学绿色消费教育引导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教育。(1)高等学校应加强我国高校绿色消费教育课程的建设。学校除了开设专业课程外,将绿色消费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系统之中,在课程设置中把健康消费观的培养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坚决拚弃各种不良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从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2)加强以倡导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大力建设人性化、生态化、科学化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4]。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让教育管理者如班主任、辅导员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中润物无声地实施科学消费引导,使勤俭节约意识内化为学生的品质特征,成为独立学院赖以传承与骄傲的文化底蕴。(3)加强绿色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引导大学生构建绿色健康消费模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绿色消费走上和谐健康发展之路。

 

4.社会要积极创建和谐健康消费环境,增强绿色消费技能,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一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全方位多渠道地传递健康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信息。绿色消费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与学校,而是一个从政府到全社会都参与的过程。政府和社会团体也应该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与学校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二是要加强消费市场的调研和监管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对社会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旗帜鲜明地反对奢侈风气、拜金主义。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肆意夸张宣传绿色商品,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程度、加强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推出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的适宜绿色产品。

篇9

一、 摘要: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大学

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很重要。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二 、问卷方案概况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情况、消费倾向多样化、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调查对象:城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

1.明确城院大学生用于消费方式状况

2.明确城院大学生用于消费地点的选择状况

3.明确城院大学生主要消费方向状况

调查范围: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调查时间:2011/11/12

三、问卷调查概况

1 问卷的发放

本次问卷共发放10份,有效问卷 10份,占所有问卷的100%。 发放时,我们以城院经济管理系、建工系、公共服务系、国际商务系、物流管理系,随机发放。

2 问卷的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向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

四、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

五、现状分析

1 图像分析与描述

从图表上看,一个月购物次数1-3次占比例最大,其次是3-5次。 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购物方面还是趋向于频繁的.

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娱乐和购买衣服方面.

结果表明:专卖店占比例最大.大学生的消费观趋向于专卖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物美价廉,更愿意追求高质量。

结果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名牌,注重高质量。

结果表明: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因素,在追求品味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也是在关注的内容范围里,所以网购也成了最佳的选择。

2存在的问题

① 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想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

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媒体宣传的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即消费,冲动消费。

②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③ 追求名牌,存在攀比现象

为了拥有一部流行的手机或电脑,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为了自己喜欢的某些名牌东西,不惜向别人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根据自己的时间经济情况去衡量,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六 、大学生消费状况原因分析

1家庭熏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 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所以家庭是培养自己孩子的第一环境,要重视家庭的熏陶。

2 社会影响

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3 学校风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 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七、结论及建议

1 家庭成员树立正确消费观,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所以我们应重视家庭的熏陶作用。因此家庭成员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身体力行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父母每月应给予大学生适当的生活费,让大学生学会花钱、学会理财,使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合理消费。

2社会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 , 确立公正的市场环境

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合理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3学校加强学生对消费观念的培养,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 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4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不盲目攀比

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缺少消费的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计,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大学生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乏理财方面的知识。 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实践中学会花钱,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 另外我们认为大学可以在合适的课程中加入一些理财的内容,以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使在校大学生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引导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等。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 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

5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八、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部分城院在校大学生基本生活费状况、衣食住行、学习及娱乐方面的消费状况。这部分大学生的基本消费大体上是合理的,多样化的。但差异化明显,当前大学生每月花费的零花钱的金额进一步拉大,两极化现象加大,存在攀比心理,既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关,也与自身思想认识、缺乏学校正确引导有关。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受到很多新的文明和观念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们还要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大学生们要从自身努力做起下大决心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等。学校也要加强引导学生积极消费观念的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再次,社会应提供更多机会,让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能参加社会锻炼,为培养自立的经济意识提供环境,为更多贫困的大学生提供更优惠,更符合实际的贷款政策,各方面因素都需要不断加强、磨合,尚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但我们相信现代大学生们都会朝着培养健康、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发展,随着学生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努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我们对身边生活情况的观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我们发现: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研究。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96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发放以我们各地的同学为主,有广东省的,有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同学,大部分是在成都本地的同学当中所做的调查,且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600~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比较合理。600以下和1000以上的人数较少,其中600以下的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1000以上的主要来自城市。调查中发现,消费额受最大影响的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学生的消费额基本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同时,消费额又与学校所在地有一定的联系,同等家庭条件的学生在城市的消费普遍要比在郊区的学生的消费要高出100~200元。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400~5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

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4 .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中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我们的独立程度远不如国外大学生,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出去打工了,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5.课外兼职打工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打工挣钱的意向,但其中只有大约六成的学生有真正去打工的经历。其打工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以挣钱为目的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打工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由上边的问题中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都基本靠父母供给甚至是完全由父母承担。

6.恋爱支出方面

现在大学生恋爱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由于我们在理工科学校,男女比例差距较大, 所以恋爱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在其他综合性大学等男女比例较均衡的同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双方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男方在这一方面更加突出。同时,无论男女双方都表示恋爱后的消费明显增加,而且男方的消费增加额一般比女方多。

7.消费心理方面

我们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的消费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63%的人消费都首先看质量,其次是价格,只看重品牌和潮流的人数只有不到10%,且10%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富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太大的偏颇,在消费中还是很理性的。

8.理财意识和能力方面

结果显示, 71% 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消费情况不合理,但是大家又一直让这种不合理存在下去,可见现在大学生对理财能力尚有相当的欠缺。

四. 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 1000 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

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五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45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36 名女生中, 66 % 饮食费用在 40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60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6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 .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调查中发现,有 近四成的人根本没有作过兼职,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或是为了挣零花钱,真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想在经济方面独立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 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

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七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

1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

篇10

[关键词] 民办学院 大学生 消费情况

民办学院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对于民办学院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民办学院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他们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理财本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民办学院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1.调查方法。笔者对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等民办学院的多个年级及专业的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45份,回收率 94%。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费主要来源、月消费数量、生活费(除吃饭)主要用途、消费观念等19个方面,并进行了分等级细化。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个案调查,并根据问卷内容进行了个别访谈。

2.调查结果。第一,经济不独立,储蓄观念淡薄。调查结果显示91%的被调查者生活费来源于父母,“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的仅为6%。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民办学院大学生的经济能够独立的非常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而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被调查者表示陌生。当被问及学期末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略有剩余的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的有储蓄的意识。

第二,消费差距大,出现两极分化。被调查者中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占88%,“富有”和“非常富有”仅占12%。但民办大学生中月消费最高达到60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200元,两极分化分明。

第三,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冲动。调查中发现民办学院大学生真正用于饮食、日常用品等传统必需品的支出还不到总支出的30%,用于购买书籍的费用占总消费10%以下,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购买的是漫画、时尚杂志等方面书籍。他们的主要消费在同学间的请客应酬、买名牌服装、买电脑、付手机话费、上网游戏、谈恋爱等方面。

第四,追求有误区,互相攀比露“富”。民办学院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样数码产品,50%的同学拥有2至3样的数码产品,甚至有11%的人拥有4件以上的数码产品,年级越高普及率也越高。

3.现状分析。

(1)从众心理,互相攀比作祟。青年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反映到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影响校园文化消费的潮流。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质是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人有我亦应有”的从众心理。二是独辟蹊径的求异心理。喜欢变化花样,寻求更时兴、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的满足。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所变化和创新。

(2)父母溺爱,不能正确引导。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是大学生消费误区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把智力教育看得很重,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教育。

(3)心理不稳,环境影响严重。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民办学院学生中许多家庭是典型的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他们的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4)引导不力,学校有待重视。一是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二是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三是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烈。

二、促进民办学院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1.教育为主,培养良好消费风气。基于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专题活动,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如开设“消费道德”、“消费常识”等课程,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

2.加强引导,增强科学理财本领。理财需要长期的理性积淀,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家情”的教育,对孩子的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孩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