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4 05:5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化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化学教学

篇1

关键词:生物化学;乳糖操纵子;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也是医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科学研究的工具学科。该学科对于培养农林医药院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学科非常抽象,主要是阐述体内蛋白质、DNA和RNA以及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导致学生很难理解,使得生物化学课程成为农林医药院校最难学、不及格比例最高的学科之一。尽管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以PBL为主导的理学教学方式[1]和以任务驱动型教学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2]对于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讲授法授课模式仍然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能够深入浅出的将复杂的机制通俗化,一直是生化教学老师不懈的追求。本文以较抽象的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乳糖操纵子为例,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阐述如何进行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乳糖操纵子内容非常枯燥,而且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讲述一个现象(给出一张细菌生长曲线图):当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的生长曲线不是大家熟悉的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而是出现了2个对数生长期,中间有一个迟缓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接着给出一张细菌培养基中糖消耗曲线图,学生就会分析发现第一个对数生长期主要是培养基中的葡萄糖被消耗了,而第二个对数期是乳糖被消耗了。那么为什么葡萄糖和乳糖分别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细菌生长对数期会被消耗呢?学生通过前面代谢部分的学习,一般都明白代谢葡萄糖和乳糖都需要酶,而且需要的酶不同,第一个对数期细菌体内有分解葡萄糖的酶,第二个对数期有分解乳糖的酶。也就是说培养基中同时含有葡萄糖和乳糖时,细菌优先利用葡萄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最后给出细菌生长过程中lacmRNA、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此时学生会发现乳糖代谢的基因——lacmRNA并没有表达,而且对应的基因表达产物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含量也很低,所以第一对数期不能分解乳糖,只有第二对数期才能分解乳糖。那么细菌体内如何实现这一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呢?通过4次层层设疑,抽丝剥茧,引出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大部分学生会好奇细菌是如何实现这一复杂调控过程的。

2始终围绕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现象进行授课

通过前面3张图片的讲解,学生发现当培养基中只含有乳糖时,乳糖代谢相关的2个酶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透性酶产生了,而且编码这2个酶的lacmRNA也表达了。由此就引入了诱导表达和操纵子这两个概念。诱导表达就是加入代谢物后基因才开始表达;而操纵子就是一个lacmRNA产生2个以上的蛋白质。接着详细讲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操纵子中每个元件的功能。而且指出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模型在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中具有普遍性,并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后讲述为什么培养基中含有乳糖时该操纵子才开始表达主要是由于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作用被乳糖诱导后解除。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结合蛋白质和酶的变构效应,讲解阻遏蛋白与乳糖结合后结构改变不能与操纵序列结合,这样学生与前面学习到的知识融汇贯通,方便学生理解。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的负调控机制只解释了只有在乳糖存在是乳糖代谢相关酶才开始表达,因而此时接着抛出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培养基培养基中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时,乳糖代谢的酶并没有被诱导呢?是不是还存在其他调控机制呢?由该疑问引出CAP蛋白的正调控机制,同样的CAP蛋白存在与cAMP结合后的变构效应导致功能改变的现象。最后总结过程中强调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蛋白的正调控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过程,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在培养基中不含葡萄糖、只含有乳糖时乳糖操纵子才开始表达”这一中心问题。

3侧重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应该注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加强调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在讲解完乳糖操纵子结构后,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可以从GenBank中查询下载到该序列,如何找到乳糖操纵子结构中的各个调控元件和结构基因。学生一看非常直观,而且会有许多新发现:调控序列实际上很短,只有几十个碱基,而结构基因很长,有几千个碱基;阻遏蛋白结合的操纵序列和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序列实际上是重叠的;lacZ、lacY和lacA基因之间实际上有间隔序列;阻遏蛋白基因不隶属于乳糖操纵子,是独立转录的。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使用GenBank查询下载序列,既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又可以“做中学”,有不少新发现,而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就会查找文献,更深入地了解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机制。同时在知识拓展时还要强调新进展,强调这个领域中目前的创新性的成果。如我们讲述了Bhogale等2014年发现在大肠杆菌中,乳糖操纵子有非诱导状态转化为诱导状态,不仅与阻遏蛋白在操纵序列的解聚相关,同时与阻遏蛋白与操纵序列解聚的周期相关。学生会发现这样一个经典的模型,直到今天都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有力于培养学生学无止境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4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大学的教学课堂要不要进行强化训练,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过去在高中阶段长期深受“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毒害。但是我们认为课堂上适当的强化训练还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校教师赴美国犹他大学访学后发现,国外的医学院考试是非常多的,生物化学部分内容每2周考试一次,学生学习基础医学部分内容一年后就参加类似于国内执业医师的全国性统一考试,2次机会,没考过直接退学了。因此,我们针对乳糖操纵子正负调控机制和历年来考试中学生多选题失分较多,安排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先让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在问卷网回答,然后教师现场直接在问卷网查询学生答题结果,查看学生掌握情况,与学生一起分析回答错误的原因。

5提纲挈领进行小结,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是对一堂课内容的简要概述,也是对一堂重难点内容的再次强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掌握。在进行乳糖操纵子讲述过程中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概述乳糖操纵子结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和CAP蛋白的正调控作用。这样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性的认识,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然后可以提出一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研究性学习:“人体中是否有乳糖代谢相关的酶?该基因在东亚人群和欧美人群中的表达调控特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不少同学喝牛奶后有轻微的腹泻呢?”这个问题既和本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后有什么用?”的疑惑。

6结语

上好一堂生物化学课,授课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查阅大量文献,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传统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维定式,一般课堂教学设计时以教材中的章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涵盖3~5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感觉非常凌乱、不系统,无法感受到那些内容是重点内容,往往老师在讲课时常常强调这里是重点啊,但是几分钟就讲完了,学生根本没有听明白。因而我们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节课作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从导课、授课、知识拓展、强化训练、小结5个环节进行“深雕细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层层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本节内容为例,我们先后设计了5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且问题一环扣一环。此外,要充分利用小结的机会,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认识。最后,再提出与本教学内容和大家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和大家的生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抽象的、无用的。

参考文献

[1]李崇奇,张晨岭.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5):22-25.

篇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校2014级中医八年制专业的138名学生作为PBL教学研究对象,授课教材使用中医药出版社《生物化学》第7版唐炳华主编教材,

1.2教学方法

目前我校针对中医专业特点,将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授课内容整体优化后划分为三大版块,即物质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物质代谢版块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四个部分。肝胆生化与疾病是第三版块。在有限的学时内,全程展开PBL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结合中医专业特点,精选适合PBL教学的物质代谢版块和肝胆生化与疾病版块内容,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在课堂中以微视频形式播放并讲解相关的具体临床病例情况并提供患者资料,要求学生针对此患者基本情况,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并比较不同临床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以促进学生从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学物质代谢和肝胆生化版块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采用微课小视频在课堂展示以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发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和黄疸等疾病相关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针对上述疾病从生物化学知识角度讨论疾病发生的机制及目前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案,促进中医八年制学生从物质代谢角度理解并讨论疾病发生的具体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差异,培养他们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评价和分析

PBL教学效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固定的时间内对课堂中提到的问题,每组出一名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电子版教材、网络精品课程视频、网络微课、慕课教学平台、手机移动百度搜索等搜集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课堂中抢答积极讨论。鉴于课时的关系,有些复杂问题留给学生放在课后讨论。授课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结合授课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把控课堂讨论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结合目前我校实施的形成性评价考核进行评价。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成分由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20%)和实验成绩(10%)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0分(由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情况构成)。在PBL教学模式中,每组学生在回答问题方面的表现是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对于回答问题较好的每组同学给予更高的平时成绩。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问题回答的正确性,问题回答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做出总结,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可让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以及本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定。当然,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作出及时而有效的调整,使教和学双方面同时得到提高。采用PBL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后,笔者对参加PBL教学的中医班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调查内容包括临床问题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能力,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思路开拓、知识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此问卷主要评测中医八年制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物质代谢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对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合适度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回收138份,应答率100%。调查的具体结果见表1。从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看出,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82.60%学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85.50%学生认为PBL教学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理解,80.43%学生认为PBL教学提高了他们对生物化学授课内容的记忆能力。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PBL教学活跃了中医班生物化学课堂气氛,在结合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基础上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PBL教学开拓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主观题时思路更广阔,能够引用其他学科知识,体现出较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方面。

3讨论

PBL教学法的特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病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以讨论这些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3-4]。在中医八年制生物化学PBL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微视频展示相关病例情况,介绍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提出问题,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资源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讨论。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和准确度,以给予平时成绩的形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结合PBL教学方式,在中医八年制班级中以讨论形式讲授物质代谢与疾病相关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中医班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生物化学学习氛围。调查报告结果还显示,PBL教学促进中医专业学生对物质代谢中复杂代谢途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性的卓越中医人才。例如:教师通过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出发点引导中医八年制学生对“不同类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中医临床治疗策略”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分析临床问题角度充分挖掘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潜能。尽管PBL教学提高了中医八年制学生临床思维和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但是在顺利开展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精选临床病例,学生应对物质代谢授课内容十分熟练,并配合老师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熟悉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才具备解决和分析临床问题能力。其次,在中医八年制班级生物化学中实施PBL教学,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中医中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备一定的中医中药知识背景,凭临床和教学经验来分析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病例。再次,教师还应掌握医学最新发展动态,密切关注临床疾病发病动态和各种临床治疗方案,将生物化学代谢知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中医临床疾病防治紧密结合,才能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作者:陶怀 张波 周赛男 宋岚 胡梅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宋岚,胡梅,张波,等.在中医学临床拔尖班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6(19):73-74.

[2]张丽娜,金国琴,张学礼,等.提高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探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2):8-10.

篇3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改革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实践课,是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但能够更好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点,而且还能够掌握研究生物化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方法、技能,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基本实验素质,是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课程团队在教学方面采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实行课程负责人制,聘任具有高级职称兼有科研课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课程负责人,同时配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担任主讲教师,进而形成了一支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主讲教师为骨干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团队。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2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强化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团队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架构更适于教学对象的内容结构体系,设置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相对简单或经典,易于操作,主要是验证性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主要有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活力测定、蛋白质性质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实验,涉及到了层析、分光光度法、样品处理及含量测定等一些常规的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也涉及到了如离心机、水浴锅、组织捣碎机、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在积极跟踪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实际需求,开发一些新的配套综合性训练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综合训练能力。例如:精氨酸激酶表达与纯化、酵母双杂交检验蓝藻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菠菜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组分离、蛋白质印迹等实验都是目前已经开设的综合性训练大实验,一般在每学期16-18周开展。由于这些实验所用设备比较多、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涉及生物化学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性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初步接触生物化学研究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研的训练机会,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我院开放性科研平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一线工作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师科研工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可进行校级、院级等级别科研立项,在相关老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按期结题。目前,许多学生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为以后进修和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随着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顺利进行,微课走进高校,逐渐引起各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程团队积极探索微课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将实验理论和操作制作成微课,学生就能以网络在线的方式自主学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带着疑问,独立设计或选择实验方案,去验证,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我们根据我院实际实验条件编制了电子版教材《生物化学实验指导》,将其放在网上供同学们下载使用,并利用相关视频资料、三维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原来枯燥、模糊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强化教学过程控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强化实验教学过程控制:a.加强和监督学生实验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预习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b.实验课时,教师要对关键仪器设备操作要进行示范性操作,并在学生做实验时进行及时指导,确保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c.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及时进行讨论总结,在完成实验报告中着重强调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与讨论部分,强化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实验。

5构建现代课程教学互动平台

我校重视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把课程网站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活动重要环节。我们积极借助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建设课程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课程qq群及网站进行老师与学生互动。随时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想法,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不但有效的增强了师生的感情,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6考核制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视,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实验过程和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的分值,具体成绩计算比例为: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平时上课情况、实验及报告等平时表现进行确定,比例为30%,实验操作考试为30%,实验理论考试为40%。课程建设是一条不断探索和发展之路,我们需要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和探索。教学内容需要我们紧密结合生物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在确保实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不断学习新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微课、动画等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并且要教学过程控制中探索发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不断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更新,使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作者:倪明 刘春辉 潘继承 侯建军 陈珍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也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作为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化学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课,起着联络基础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作用,而且生物化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很强的基础主干学科。生化实验技术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诊断、 治疗 、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学会运用常规实验技术探索生命现象及本质是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急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怎么样克服问题,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本人谈谈一些看法。

1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医学生从基础课程步入临床课程的过渡学科,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指导实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除了加强指导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发展进程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学习怎样认识自然,怎样认识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 主动交流,耐心指导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如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等,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则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巩固己获得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同时,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依赖,活跃和优化教学气氛。

3 理论课内容和临床医学知识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反映学习生化究竟与学医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要学它,对以后的临床究竟有没有帮助?这些问题其他基础学科同样会遇到。生物化学书本上的许多理论可以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理论和实验分离的感觉,自己动手验证某个重要的结论,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也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得知底物浓度、酶的浓度、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我们开设了“酶作用的特异性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这一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的实验中,在实验课堂上引导学生复习血糖的调节,同时联系临床,阐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本实验联系了临床上检验血糖的方法,增强了实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4 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实验的规范化操作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写明实验方案、实验所需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实验器材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准备。虽然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了实验设置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基本熟悉了实验准备的全过程,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5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实验指导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动手能力,他们是实验教学的主力军。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按照人才培养对实验教学师资的要求进行,鼓励和帮助实验指导教师的进修与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6 加强实验建设,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实验

一个学校实验教学的好坏,取决于这个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当然就是条件,就要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备、药品的种类和质量、药品和仪器是否齐全,实验室的设备,能不能满足开展学生试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的需要。

篇5

【关键词】教学反思 生物化学 高职药学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生物化学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1]。

1. 反思内容

1.1 教学对象的反思。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扩招,药学专业学生有:文、理科学生、普通高中、三校生等,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都有个自不同的特点。面对多层次的学生情况,这给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了棘手的问题。现如今药学专业是岗位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是在药品生产、调配处方、等业务工作。这就要求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找到课程在专业设定上的作用及意义。

1.2 教材的反思。目前,高职药学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用的是潘文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生物化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在用这本教材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和药学相关的章节知识点联系的比较少,或者是没有,这就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备课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编撰一套高职药学专业的特色生物化学教材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问题。

1.3 教学目标的反思。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如对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它们特定的结构关系生物化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对于高职类药学专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及教育背景的限制,给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的很大困难。对于一位生物化学老师来说,积极的课后教学反思将对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1.4 教学内容的反思。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设定的章节共有13章,但是作为高职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和熟悉的章节统计共为9个章节,故而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章节知识的筛选、重难点的选择、章节课时设定都要考虑到学生在日后药学专业课程的作用。

1.5 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多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多采用的是多媒体和板书综合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更多的老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用多媒体,板书和多媒体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恰当的协调两种教学方式之间的转换,让学生在熟悉更多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

2.生物化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多层次的教学反思能让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学习、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使枯燥单调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篇6

我们授课的对象都是农学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又分为对口生和统招生两类。对口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而统招生的英语基础要好一些。因此,在授课对象是对口生时,我们采用术语引导型为主、交叉渗透型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对象为统招生时,我们采用交叉渗透型为主、完全渗透型为辅的教学模式。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为了避免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现象,即不考虑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别,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一刀切只能使差者更差,达不到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发现,90%的学生认为最影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是生物化学专业词汇的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讲每一章前,都提前将这一章有关的专业词汇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对英文专业词汇进行掌握,在授课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发音,我们还要专门对每一个词汇进行领读,能给出音标的英文尽量进行标注,并分析专业词汇的构词方式,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掌握每一章的英文专业词汇,我们还以提问的方式定期进行抽查,并将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评定依据。在课堂讲授时,对简单易懂的重点内容,我们采取纯英文授课;对难懂的重点内容,我们则采取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策略,以学生能够听懂为最终目的。

2.教学手段

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核酸结构与功能”和“核酸的生物合成”两章的双语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和反馈式教学等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一5〕。对于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来说,应用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于双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将单一的语音传播转换为图文音并重的传播方式,能使学生增加学习生物化学双语课程的兴趣。例如,在讲授“DNA的半保留复制”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播放带有英文解说的DNA复制的动画,这种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听到标准的英文解说,在增强语感和熟悉英文表达习惯方面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决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32互动式教学教学过程从表面上看,教师起到的是主要作用,学生则是被动的在学。其实不然,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网,因此,采用互动式教学更有利于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进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做活动和独立说课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乌趣和动力。33反馈式教学由于学生对英语缺乏较好的接受能力,双语教学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从而很容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如果教师不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状况的话,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讲完一章之后,就会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及对老师授课方式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我们在讲下一章时会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我校农学类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篇7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反思

1教学对象的反思

生物化学课程是为我校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生物化学的学生中既有医学专业,也有非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学生因高考招生分数高,基础较好,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而非医学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本人认识到不管面对怎么样的学生,都始终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交流、知识共享的探究过程。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做到有的放矢。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先明确生物化学的教学目标,即为什么学习生物化学,进而思考学什么、怎样学。

2教学目标的反思

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好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师通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分别为掌握、熟悉与了解。虽然教学要求相同,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该有所区别,目标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会情绪低落;而目标过低,学生会感到缺少成就感,出现厌学情绪。得益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笔者也认识到只重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技能领域和情感的目标,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医学伦理观等问题。为了弥补原来教学目标中的不足,教师需要在实施教学目标中及时进行反思,从而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重塑学生的人格。

3教学内容的反思

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相关的专题知识。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其中的章节开展教学,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讲授,并联系临床案例开展教学。由于专业不同,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与采用的案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讲授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往往以肝性脑病为例介绍氨基酸代谢紊乱的危害,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既要讲授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及各自的特点,还应增加讲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尤其是新的治疗手段,比如肝移植手术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应用和进展等。而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因其将来大多会从事与药品使用、研发和销售相关的工作,在讲授肝性脑病相关内容时,应重点讲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血氨药的种类和特点,并介绍一些新的治疗肝性脑病药品的研发进展等。通过课后反思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确定好授课内容,以教案的形式明确哪些内容在今后的授课中需要讲解更详细,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思考或自学,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或方式的反思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内在知识结构系统性强、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性,高深难懂,这是导致生物化学难于教学的原因。笔者在前期的教学中,多采用的是传统、单一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经不断反思,在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或者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4.1设计课程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内容前,可以从一些科学小故事、科普知识或者临床案例等导入开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4.2完善传统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除使用课程教材外,通过制作条理清晰的PPT,并包括临床案例及生动清晰的图片,这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尤其是一些重点的知识点;在教学结束前,还可以设计几道题目让学生解答,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明确哪些是重要知识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学内容等,不断调整以确定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合理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近年来,已经出现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方式,比如PBL、CBL教学法、雨课堂、微课等[1-3]。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用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重要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4.4利用网络平台,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出现了微信群、QQ群、学习通等网络平台。教师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上传相关章节课件,进行课堂点名,开展线上授课;学生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将不懂的知识与教师及时沟通,既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生物化学;多媒体技术;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史

生物化学是一门探讨生命本质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快速地与其它学科进行交叉、渗透。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念抽象晦涩、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因此大多数学生感觉生物化学不易掌握和理解,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生物化学的课题教学效果。

1、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对媒体教学技术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比较难以观察,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进行丰富的课堂展现,不仅对生物化学的微观过程进行模拟,而且可以对一些抽象的生物现象进行直接表现。生物化学的一些概念较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通过语言或文字真而正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或视频,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直观展示。此外,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型学科,结合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好地直观理解。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时间较长,操作较为复杂,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结合实验教学。通过多媒体动画或视频展现实验效果,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互动。多媒体课件以其协同性、交互性、动态性,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2、将生物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教学不仅要以教材为基础,还应将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例如,在讲解基因重组技术时,介绍一些化妆品具有抗衰老作用,是由于加入了从大肠杆菌获得的表皮生长因子。利用大肠杆菌获得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操作方法是:通过PCR技术人基因组中获得表皮生长子基因,将表皮生长子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的质粒载体,基因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诱导大肠杆菌表达生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讲解过脂代谢时,将脂代谢与减肥联系起来。强调脂肪是在线粒体中进行β-氧化分解,由于线粒体膜的屏障作用,脂肪是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肉碱在脂肪代谢过程中作为搬运工,搬运脂肪穿过线粒体膜屏障,让脂肪在线粒体中“燃烧”。一些公司由此将肉碱开发成具有减肥作用的保健品。在讲解DNA时,介绍转基因植物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例如转基因西红柿是通过基因过程技术敲除了能够引起自身腐烂的聚半乳糖醛酸酶,因此转基因西红柿不易腐烂,能够保存较长时间。通过一些实例介绍,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交汇起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由此可以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3、通过介绍最新科研成果来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是研究自然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多疾病的发生机制的解释,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措施,都是基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在讲授蛋白质功能结构时,向学生介绍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该病患者血液中出现许多长而薄,看起来像镰刀的新月形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仅及正常人的一半,患者主要靠输血维持,多在成年前死亡。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是由于异常血红蛋白β链的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遗传性变化导致了病变。过去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可以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治疗性的基因被导入非致病的病毒载体并转化入造血干细胞,输入人体后,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正常的血红蛋白,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课堂教学中引入最近的科研成果,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篇9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师素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46-02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均深入到分子水平,并应用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技术解决各学科的问题。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在分子水平探讨病因、研究发病机理、诊断疾病、寻求防治方法奠定基础[1]。加强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生物化学教学氛围,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多途径、全方位的生物化学教学格局,对搞好生物化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自身近几年的生物化学教学经历,谈谈本人的几点教学体会,期望对搞好生物化学教学有所帮助。

1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

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品德高尚[2]。医学教师更需要如此。教师应立足自身专业,刻苦钻研,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3]。利用教师广博的知识传道授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治学严谨,对教学工作应一丝不苟;坚持原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好学生。

2 精读教材,认真备课

教材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专业知识和重要进展均囊括在教材中。生物化学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知识点多且范围广、教师授课前必须熟悉教材,吃透内容,分析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框架,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具[4]。另外,由于教学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将教材中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要求教师应明确各章节的教学目的,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剖析难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期使课堂教学紧密而富有节奏和条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必须有赖于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3 强化认识,明确目的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各学科乃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以及推动其它学科的发展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其它学科方面的深入发展。强化学生对生物化学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生物化学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绪论中注重介绍一些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成果,尤其是我国科学家取得的成绩,以及生物化学在其他学科如临床医学的疾病病因、诊断、治疗中的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定教学参考书,明确教学纪律和考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

4 灵活授课,激发兴趣

4.1 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信息传授与接受的相互过程。信息输出量的多少,是否准确、新颖,重点是否突出,层次是否分明,决定了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5]。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理解生物化学的内容,难以提高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并易于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感。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各种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从而简化课堂教学程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同时缩短了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并可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4.2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指导,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想、比较、归纳、回忆、讨论等,从而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7]。生物化学课程讲述的是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以及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问题,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的知识出发提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从而使学生能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如煮鸡蛋和煎鸡蛋哪个更营养,人较长期不进食为什么会死,高糖膳食为什么会使人长胖等,通过生活中的生物化学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3]。

4.3 讲授法教学生物化学的内容抽象,知识点多,代谢途径复杂,研究进展快,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多。教师的中心地位仍不可忽略。教师应围绕教科书,按章节内容重点介绍。讲课时内容要熟练,语言要流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将专业知识以通俗的方式表达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另外,生物化学是一门注重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对学生来讲,死记硬背是最头痛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习惯,将一些较难记忆的东西编成顺口溜来让学生记忆。如讲述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时,可以用这样一句话“假(甲硫氨酸)设(色氨酸)来(赖氨酸)借(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来记。同时,生物化学各章节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许多内容前后贯穿、上下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授课时应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并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内容的联系性,必要时应予以总结和复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7]。

5 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验证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繁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变得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效率。通过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操作技能,为临床实际应用和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实验教学让重视学会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学会实验分析方法,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和兴趣。

6 复习与答疑

篇10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策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升,参与国际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这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而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就是要不断地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英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体到课程建设上,就是广泛地开展双语教学,促进学生的国际化。《食品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主干或基础课程,对此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课程内容难度大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命课程中的重要课程,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是对生物生命现象的化学性研究。因此,较之于其他的生命科学课程,《食品生物化学》课具有较高的难度,理论性比较强烈,且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食品生物化学》也历经了巨大变化,真正比较前沿地掌握这门课程是比较有难度的。课程内容的难度,使即便是全中文的教学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授是一种挑战[1],而使用双语教学则更增加了课程的难度。

(二)专业词汇多且冗长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专业术语非常的多,且常常可见大量的专业性短语[2]。双语教学中仅掌握相关术语的翻译就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要想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就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并对相关的专业术语有较好的熟悉程度。专业术语多,且采取短语形式,是课程教学中的难题,对于外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是一大挑战,如何较为迅速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就需要掌握并熟悉这些专业术语。此外,在专业学术中,《食品生物化学》课的双语课程还会有很多生命科学中的缩略语,也是该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三)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食品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开展双语教育,将对整个生命科学相关课程的中英学习具有较好的铺垫作用[3]。学生如果掌握了《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术语,就能对其他生命学科产生辐射效应,也能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章。因此,《食品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之重要性就是显而易见。这就表明《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所肩负的任务之重,其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对生命科学专业的学习以及国际接轨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二、《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要求

(一)师资要求

《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首先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授课教授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该课程讲授的深度以及应有的学术视野;第二是具有较高的专业英语能力,这不仅是良好的词汇基础,还必须能够传授如何运用英语进行学术性的对话或讨论,培养学术国际交流对话的能力。因此,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对讲好双语课课程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具体地传达出某些表达,加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加师生互动等等,这都是对教师课堂技巧能力的更高要求。

(二)教材要求

适当的教材也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我国在双语课的教材建设上存在着不足。就《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结构上看,很多的学校教材选择具有盲目性,缺乏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交流,因此存在重复或与专业课内容斜街不好的现象,在双语教学中就是老师找一些英文的文献来进行课堂学习,虽然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成果,但这无疑还是不够的。目前而言,美国费城大学生命科学院TrudeMcKee和JamesR.McKee主编的《生物化学》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王淼教授等主编的《食品生物化学》可以作为比较好的教材参考。当然,随着课程研究的推进,我国相关部门需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教材的编写,从而形成较为统一性的课程教材参考也将成为重要的改进方向。

三、《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施

(一)秉持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中英对照授课。作为专业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根本主旨还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能够参与到国际学术前沿领域,了解国际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能够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双语教学不可演变为基础英语教学,即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变成英语学习。专业教育才是主线或目的,英语仅是媒介。因此,双语教学之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4]。因此,《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要重视对知识技能讲授、学习,而不是刻意注重英语语法或句意结构分析。这是在《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所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掌握双语教学的语言应用

如何驾驭双语课堂的语言英语标准,是授课教师的一大挑战。有《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将其教学过程称为三大阶段:一是中文为主,英文为辅;二是中英文各半;三是英文为主,中文为辅。这种模式是循序渐进地加强英文比例。对于像甘肃农业大学这样地处西部的普通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才处于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这种有计划的不断推进,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也不可一概而论。授课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解其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外语水平状况。在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决定外语运用的程度,对于总体上外语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应该有比较高的起点和要求,而对于外语水平比较差的,则需要从低阶段开始慢慢提升。

(三)双语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涉及到诸多的环节和部分。总体上看,授课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因为它对于双语教学效果是极为必要的。具体上看,首先教师应该备好课,对课程的充分准备,是课堂讲授得心应手的重要保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细化课堂的各个环节,重点讲授的问题或难点,选择恰适的专业文献资料;其次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英语思维,用生动活泼的英语准确到位地表达,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双语教学不是翻译课程,不是英语语法学习课程,而是一种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双语课程学习课堂上,授课教师应该是教授学生如何将课程的专业知识通过外语表达出来;第三是在教授的方式或手段上要采取辅助工具,如多媒体设备,增加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如图画、图标、音频、视频等资料,增加知识讲授的丰富性。

四、《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的教学,就需要对课程开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策思考。从目前《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看,教师、学生、学校等,如师生的英语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都直接地影响了课程的效果。

(一)教师方面

教师不能用英文驾驭外文教材,是甘肃农业大学这样的普通高校授课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课程的主干教师应该主动赴国外或国内该课程开展成熟的高校进修学习[5],通过促进教师的国际学术互动、交流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英语能力,通过直接感受国外的教学风格,学习的氛围,从而更好地锻炼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主动与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南京大学等高校对接,通过线上线下为从事该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对该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完善和改进作出了许多重要的举措和大胆的尝试。另外,国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留学基金委平台向西部地区高校倾斜,扩大对双语教学教师的国外访学。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的储备等方面,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直接性的影响,像甘肃农业大学这样的西部高校由于学生本身英语的整体水平就较欠缺,再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就更加困难。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该校的学生应该首先学习一门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英语,能够对该专业领域的通常英语表达有更为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双语教学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课程的学习,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

(三)学校方面

西部地区高校本身教学资源就较东部地区匮乏,各高校更应增加该方面的硬件软件投入,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和条件。如加强对双语教学意义的宣传,吸引学生到双语课堂,培养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氛围;学习可以结合英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再如,学校应该为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课程开设的硬件设施的环境,对开设双语教学教师的课程任务评估进行相应的提升,从而激发教师教授双语课程的积极性。综上所述,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课程有利于受教育者“双语、双文、双能”的素质提升。这对缩小东、西部教育教学水平差距,食品类相关专业后期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意义。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食品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必须继续坚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地推进,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庆益等.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学,2015,35(4):601-604.

[2]姚闽娜.《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8):108-109.

[3]张庭廷.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杂志,2014,21(4):48-49,57.

[4]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12,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