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房屋风险普查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灾害房屋风险普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然灾害房屋风险普查

篇1

 

    2020年,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抗震防灾工作方针,切实履行本部门抗震防灾管理职能,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和工程建设领域的抗震防灾工作。现就2020年抗震防灾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0年抗震防灾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加强新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规章,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指导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对新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

二是加强超限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工作,严把超限工程审查关,有效提高了超限工程的抗震设计水平。同时加强监管,对在工程设计、审查、监管过程中存在漏报、瞒报、不报等违反超限工程申报规定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三是下发了《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抗震设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抗震设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抗震设防工作。

(二)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按照省政府普查工作方案安排,配合牵头单位做好普查试点工作。下发了《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技术网络培训的通知》,组织各地区参与住建部开展的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技术网上培训,为全面开展调查做准备。

(三)建立健全超限审批网上申报系统。下发了《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吉林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网上申报系统上线运行的通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网上申报系统依托施工图联审系统的技术手段,是全国第一个能够实现全部技术资料网上传输、网上审阅,全过程无实体图纸的超限审批系统。不但节约环保并且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审批效率。

(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吉林省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相关工作。下发了《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吉林省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抗震设防工作的紧迫感和政治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压实责任,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把工作抓紧抓实抓细,确保完成三年明显见效的任务目标。

二、2021年抗震防灾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抓好新建建筑工程抗震防灾管理工作。把抗震防灾管理工作落实到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将新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抓紧抓好抓实。通过对超限工程的严格审查,使超限建筑既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又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二是继续抓好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抗震防灾工作方针,做好职能范围内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督促各地进一步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

三是吉林省超限工程抗震专家委员换届工作。第四届专家委员会任期到2019年7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有关超限工程抗震设防的相关规定,做好我省超限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拟改选吉林省超限工程抗震专家委员。

四是配合牵头单位开展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指导督促各地区结合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有计划分步骤的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作。组织省内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五是按照建设部及省政府工作安排,协调各行业继续做好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3月10日    

篇2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

我旗共发生以下自然灾害:一是由于有效降雨过少,致使全旗旱灾严重。全旗245嘎查村中,有195个受灾,重灾农牧户已达3.06万户、涉及11.3万口人。全旗严重受灾农作物面积56.4万亩;全旗受灾草牧场1090万亩。受灾饲料地61.5万亩,有19.9万亩人工草场被旱死。受灾大小畜达到159.4万头只。二是进入汛期后全旗有8个乡镇、89个嘎查村遭受洪涝和冰雹灾害袭击。受灾18970户,65731人,受灾农作物107820.5亩,其中绝收15000亩;倒塌房屋155户,496间;损坏房屋158户、440间;死亡牲畜7078头(只);直接经济损失4402.32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452.97万元。

(二)事故灾难

我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1起,死亡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起,下降了2.4%,死亡人数上升4人,去年同期未发生伤亡事故。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4起,死亡4人。

(三)公共卫生事件

我旗未发生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全旗道路交通事故311起,死亡20人,伤201人,经济损失8.19万元,较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8%,死亡人数下降4.8%,受伤人数上升2%,经济损失下降7.2%。13起,分别为村务管理,土地、林地、草牧场使用权、边界纠纷,村委会选举遗留问题及水库移民资金使用等,较下降2.3%。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建设

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将其作为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了旗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旗政府办明确了一名副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抽调专(兼)职工作人员,协调办理应急管理日常事务。旗公安、民政、卫生、安监、国土、教育、水务、农牧业等部门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二是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旗政府建立了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熟悉预案内容和管理规程,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

(二)加强应急演练和队伍建设

建立了以公安、消防、抗洪抢险、民兵预备役为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加强地震、森林防火、卫生、交通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相关部门举办各类培训,增强了应急意识,提高了避险和应急自救能力。

(三)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一是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要求,及时上报信息。二是建立风险隐患排查责任制。定期组织力量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行政区域、本行业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

(四)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工作

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另一方面,充分依靠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和广大群众,提高科学决策、科学指挥的能力,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案体系还不够完善

预案体系尚不完备,一些部门尤其是工矿企业还没有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部分预案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存在着操作规程不完善等问题。

(二)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建设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救援与群众自救相结合的救援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有待强化,预案演练、应急培训、宣传教育等还没有走上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预案体系建设

继续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注重提高预案质量,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加强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应急管理建设,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人员培训、预案演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指挥水平和管理人员、应急救援的专业技能。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作,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让企业各方面人员尤其是岗位操作人员了解预案内容,懂得应急程序,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应急体系建设

从加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应急队伍和后勤保障系统建设入手,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一是从加强应急管理体制、人员、通讯、物资、装备、救援队伍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应急资源信息库,强化基础,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物资、装备保障;二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

篇3

1 现今对气象信息的了解和应用现状

1.1 广大群众已经意识到气象的意义所在

最近几年,由于科技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被用到农业工作之中,此时农业活动的机械化非常显著,产值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还是有着众多的影响要素,干扰到农业活动的开展。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由于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十分广阔,环境复杂,导致各个区域的农业活动不尽相同。不过不管是何种区域,农业收入依旧是广大农户的主要收入。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都认为气象要素对农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尤其是降雨较少的区域,气象要素的意义更为明显,它会直接的影响广大农户的收入。

1.2 农户无法获取大量的气象信息

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户来讲,要想获取气象信息主要还是依靠气象预报,其渠道较窄,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区域还有人只能通过听取广播或者是报纸来获取信息。有个别的农户使用自己的方法获取气温情况,比如在自己的温室棚内安放温度计,以此来获知温度情况,便于为大棚通风。上述的这些渠道都相对落后,渠道较窄,无法帮助农户更好的安排农业活动。

1.3 气象探测无法完全满足农民需求

不论是哪个地区的农户,都明白气象信息的重要性,都会参考气象信息安排活动。不过,在农忙的时候,本身的高强度劳动使得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关注气象信息,更别提去电?咨询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户都认可气象探测工作对其生产工作的帮助,普遍认为气象播报在短时间内的精准性在不断提升,不过较长时间的探测和具体情况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特别是对干旱气象的预报,它会直接的影响到缺水地区的农业活动,会对广大农户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相关机构就要切实依据气象信息,制定抗旱策略。

1.4 加强灾害预警的重要性

因为受到经济要素的影响,落后区域的群众更加重视灾害预警。由于其获取气象信息的方式不是很先进,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信息,就不能够尽快的开展预防活动,最终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有时候还会危及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避免问题出现,就要积极扩宽信息传播途径,确保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信息。

2 气象探测如何为农业生产服务

第一,要确保信息精准,提升预警力度,辅助广大农户开展好农业活动。第二,积极开展气象研究工作,做好技术服务活动,作为气象工作者还要深入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的开展农业工作。第三,要提升信息传递速度,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开展好信息的收取以及处理和播报等工作,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要细致记录和留存有关的气象资料,便于后续出现类似事情的时候加以参考。第四,积极使用高新技术,比如借助遥感科技探测空气中的水汽量,积极分析资源布局特征,划分好气候区域,确保广大群众能够了解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第五,积极预警,在灾害出现之前的时候,要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广大农户,此时群众就能够依据信息开展应对工作,最大化的降低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

3 气象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影响

(1)大风。通常,我们将风力超过8级,速度大于17m/s的都定义为大风。目前我们国家的大风类型有三类,分别是台风侵袭、雷雨大风、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在这三种中,以最后一种较为常见。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大风,一旦出现都会对植被以及房屋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庄稼的影响最为严重,个别情况下会导致绝收。

(2)连阴雨。所谓的连阴雨,指的是持续降雨超过5天,降雨总数超过30mm的气候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光照非常稀少,湿度大,很显然这对于庄稼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在庄稼成熟期出现了这种天气的话有可能会导致绝收。其中像是花生以及棉花等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假如这种气候出现在播种阶段,会导致播种时间推后,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明显的干扰。

(3)低温冷冻。低温冻害同样会作用于农业活动。具体来讲,因为冷空气以及寒潮的影响,温度会不断下降,给作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产量降低。

(4)干旱。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干旱是最为严重的。如果一段时间之内持续不降雨,就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散失过快,水域之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对广大群众的生活和作物生长都是非常不利的,会使得庄稼产量明显减少。

(5)洪涝。所谓的洪涝指的是因为持续的降雨导致地势较低的区域出现了存水或是淹没之类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来讲,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夏季,而每年的雨量是不一样的,时而发生洪灾。一旦出现的话就会导致作物生长受限,产量降低,干扰农业活动的开展。这类灾害的影响非常严重,会作用于广大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6)冰雹。除了上述的几种灾害之外,冰雹的影响也非常严重,发生几率较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其成因主要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积雨云,云中的上升气流相对一般雷雨云强的多,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撞增长起来的,当云中的上升气流不能支撑时就下降到地面造成灾害。通常它不是单独出现的,一般出现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中。它带来的影响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产量明显降低,个别情况下还会绝收。

4 减少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措施

4.1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农业气象服务要建立综合气象的监测站。气象站的监测要遍及农田、环境、交通、林业等多个方面,实行全天候的监测,提高综合监测的能力。根据农民以及农业生产的需求,构建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注重气象信息播放的时效,将短时播报与滚动播报相结合。努力开发气象服务的新产品,积极利用网络,构建专业化、可视化以及动态化的气象服务体系,帮助人们随时便捷的了解气象信息。构建长效的服务机制,加强镇、村的合作,保证气象信息准确、及时的传达到农民那里,用来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

4.2 建立完善的灾害防御机制

相关气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于灾害防御机制的探索力度,加强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力度,针对冰雹、低温冰冻、洪涝、干旱、台风等常见的农业灾害,加强评估、预警、预报和监测的力度,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完善灾害防御的信息系统,提高灾害防御能力,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季节性的灾害预报。不断的进行气象灾害的评估风险活动,加强灾情的普查力度,编制灾害风险规划,加强农村地区的雷电预警,对于灾害防御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还要加强人工对于天气的干预力度,完善相关的技术系统,比如,当旱情出现的时候,可人工降雨。

4.3 分析气象规律积极布控农业活动

通过分析可知,气象灾害的出现都是有特定原因的,比如自然条件改变等,因此,作为工作者一定要了解气象规律,要结合气象变化情况积极监测,认真开展灾害测报工作,以此为农业活动提供灾害预警,对于农业生产工作来讲,要经过科学的布局生产活动,切实提升抗灾水平,带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方面发展。

4.4 切实提升群众防灾认知水平

具体来讲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确保广大群众能够意识到气象灾害给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提升群众对灾害的认知能力,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的了解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造成的影响,掌握自我防御方法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在灾害出现的时候可以制定正确的策略来应对。第二,要提升气象工作者和防灾减灾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防灾意识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他们更好的开展灾害预测和应对工作,才能够降低因为气象灾害而给农业带来的损失,进而帮助广大农户提升经济效益,更好的增加农业收入。

4.5 完善灾害保险以及补贴体系

积极探索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基本情况的农业保险体系。该体系应该是以国家机构为主要领导力量,同时联合社会力量共同维护。作为政府,应该从政策条例方面予以扶助,做好协调工作,不断完善保险模式,合理应对气象灾害给农业活动造成的风险。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完善补贴模式,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农业发展稳定高效。

4.6 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

之所以会出现各种气象灾害,深入分析其原因可知环境变化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在农业活动中必须要按照自然规律开展工作,合理利用水以及土地等资源,并且做好保护活动,强化治理力度,统筹规划农业活动以及防灾工作,防止因为人类无序活动而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出现。

篇4

关键词:山洪灾害 环境影响 防治对策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溪河洪水泛滥造成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其特点是来势猛、毁灭性强,恢复难度大。山洪灾害的发生属于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受客观环境、气候、地质、天然植被等因素影响。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是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1、丹东市山洪灾害区域生态环境特点

丹东市山洪灾害易发区受自然地理、人类活动及历史综合因素影响,生态环境现状有较大差异,依据其特点,可划分为二个生态环境区。

1.1 丹东市北部地区山地丘陵生态环境区

丹东市宽甸县、凤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位处长白山余脉的延伸部分。地势较陡峻,最高海拔在1336.1m。区内大小河流800余条,属鸭绿江水系,集流快、流量丰富。

区内山地多,耕地少,主要分布在坡麓和山谷。由于开发与保护失衡,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该区域是主要林木分布区和木材生产基地。由于管理和保护意识缺乏,森林破坏较为严重。

由于过度采伐,树种单一、结构失调,使天然次生林质量不断下降,外加毁林开荒,矿山开采和不利自然因素的作用,使生态环境功能不断下降。

1.2 丹东市东部生态环境区

本区地势由南向北呈下降趋势,直至鸭绿江沿岸。区内土地面积较大,地势低洼,海拔高度仅为5―7米,本区山植被覆盖少,涵养水源和生态调节功能很低,每遇降水便迅速从地表流失,地下水资源补给功能差。该区内岛屿及临江土地面积较大,由于近几年过度开发加之保护力度不够,导致河道及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水土流失较重。

2、山洪灾害影响分析

由于各区生态环境的不同特点,在山洪灾害的影响上也呈现出程度上和后果上的不同。

从丹东北部山地丘陵生态环境区看,山体相对坡度较大,该区又是省内大到暴雨中心,几乎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坡度大,重力加大,加之水流短促,加重了水土流失,极易造成泥石流和山体崩塌。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约60%发生在该区。

丹东东部地区临鸭绿江,地势低洼,植被条件较差,现有的防洪体系年久失修,侵占河道大搞开发之风预演欲烈,加之挖沙和取土等人为破坏活动日益加剧,使得洪涝灾害越发突出。

客观分析,出现持续性特大暴雨、短时降雨强度过大,是造成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深入分析,这些灾害还受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森林植被结构不尽合理,水土流失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防灾减灾能力,从而使特大暴雨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近年来,我市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虽然保持着增长势头,但森林质量却没有达到防灾减灾要求。一是天然混交林逐渐减少。据有关资料分析,结构较好的原生森林树冠能截承降雨量的15%~40%,能够降低降雨强度,削弱雨滴对土壤的侵蚀,而天然林地表枯枝落叶形成的腐殖质丰富,土壤疏松、孔隙多,降雨容易被吸收和渗透,使地表径流大部分转变为地下径流。但由于滥砍乱伐阔叶树木,破坏了林层结构,使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化。二是人工林增加。这类林绝大部分是单纯的针叶树种,针阔混交林少。这种单层林,林冠下少有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物,截滞降雨能力低。再则未成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一般较弱,保持水土的能力不强。三是薪炭林破坏严重。人们过量砍伐薪炭林,把草本植物都割去当燃料,这加剧了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降低了森林蓄水保土能力。

现阶段人们在进行各类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是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暴发。由于水土流失区域没有林冠承雨功能,没有水保工程措施拦蓄降雨,雨滴直接击溅地表,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松散,随降雨迅速形成坡面泥沙径流。因而每遇特大暴雨,就出现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等灾害,甚至形成泥石流。二是破坏水利,妨碍航运。由于上游泥沙冲击下来,淤积河道,河床逐年抬高,洪水水位也相应涨高,使岁修任务逐年加重,同时使航运受到影响。三是危及到农业乃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的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也随之流失,植物的立地条件将随之恶化。

综上分析,山洪灾害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冲压植被,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和生存条件;影响工农业生产;淤塞河流,毁坏桥梁,中断交通和通讯;威胁人畜生命安全,引发疫病流行;破坏基础设施和原有地貌,引起自然景观变化。

山洪灾害的发生,由于其强度不同,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影响也不同。程度较轻的山洪仅对草本植被及灌木影响较大,洪水及泥石流会冲刷和淤覆原有草木,造成植被的冲移和掩埋。而较大的山洪灾害则对所有植被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山洪引发山啸、山体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情况下,灌木、乔木等山地植被均会荡然无存,造成野生动物的死亡,严重时可能改变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环境。

山洪灾害一般会致使农田被淹被毁,淤塞沟渠,改变河道,破坏农业生产等基础措施,影响农业生产,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灾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治安构成威胁。严重的山洪会彻底改变原有地貌,改变土地的生产质量和利用条件甚至改变其使用性质,也会带来人畜死亡,特别是由于房屋倒塌,水源被毁,食物来源中断,生活条件急剧改变,会引发疫病流行,影响人群健康。

3、山洪灾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山洪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通过切实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3.1 提高全社会对山洪灾害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从稳定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山洪灾害,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对群众进行防御山洪灾害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3.2 加强防御山洪的工程建设

全面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强化水土保持和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河道管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并按河道管理要求,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并对河道内的各类行洪障碍物坚决清除;加大防御山洪灾害的工程建设力度,加固堤防、疏浚河道,增强防洪能力,集中对影响防洪安全各类水库的枢纽进行除险保安。

3.3 重视落实防御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

建立强有力的防御山洪灾害指挥体系。提高防治山洪灾害的整体水平;要对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普查,确定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危险区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的重点地段,调整这些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完善各项避灾措施;建立灾害易发区科学的防灾、减灾预案,并要严格执行预案。

3.4 加大对山洪灾害防治的研究

一是要建立比较完备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防和减灾措施的研究系统。山洪灾害的防治涉及多学科、多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作为一项专门的防灾减灾科学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我市市情的防治对策,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篇5

现在,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与《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旗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旗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开放兴旗”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招商”理念,按照打基础和促发展并举的原则,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4倍,年均增长2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200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五”期末的32:28:40调整为16:52:32。财政总收入完成3.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5倍,年均增长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1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6.6倍,年均增长40.6%。

(二)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初步确立。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2%。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大板电厂项目完成投资49亿元,两台60万千瓦机组具备发电条件。德日苏宝冷水库竣工蓄水。煤基甲醇项目开工建设,煤制烯烃项目取得积极进展。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通过自治区发改委备案。翁根山风电场一期5万千瓦机组竣工。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试车生产。大板煤电化基地顺利通过市级工业园区认定。矿业经济发展迅速。投入探矿资金4.5亿元。先后建成巨源、永安、敖尔盖、塔本沟、金鑫等有色金属采选企业,全旗矿石日采选能力达到6050吨,是“十五”期末的6倍。扶持和推动工业企业发展。4000万瓶大输液、塔布花30万吨原煤扩建、金三环羊绒分梳、华宇和宏昇轨枕等项目陆续竣工或投产。工业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巴林石被授权为第二北京奥运会特许经销产品,作为全区首家地理标志矿业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保护。“巴林石”和“套马杆”分别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和自治区著名商标。

(三)生态与农牧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得到提升。紧密结合我旗实际,制定了指导全旗生态和畜牧业生产的纲领性文件—《旗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并认真予以贯彻执行。集中实施了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德援造林、公益林补偿等一批重点项目。累计投资2.18亿元,完成林业建设145万亩,草原建设408万亩,小流域治理20万亩,公益林保护2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63%。我旗荣获自治区“生态建设先进集体”和“绿化杯”奖,连续五年获全市林业第一责任人奖励。坚定不移地推行依法禁牧,生态持续退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探索出了“优质肉牛整村推进模式”,并在全市推广。投资3000万元,发展肉牛专业村74个,引进优质肉牛2.15万头。昭乌达肉羊育种专业村达到6个,核心群稳定在1.2万只。育肥出栏肉牛15.2万头、肉羊156万只。加强牲畜改良工作,完成牛冷配35.6万头,羊改良265万只。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粮食作物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粮食年产稳定在1亿公斤左右。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000亩。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520万元,新增农机动力9.5万千瓦。全旗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07家,农牧民经纪人发展到1563人。开办了三级农牧民学校,培训农牧民近2万人(次)。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除险加固水库9座。新打配机电井443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新建饮水安全工程82处,解决了4.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土地整理项目9.2万亩,土地复垦1900亩。新建能源户用沼气池3500处,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一处。

(四)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全旗村镇体系规划、大板镇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和7个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巴林路南北出口、大板街东西段、查干沐沦街西段等城市主要街路改造,改造总面积12.8万平方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板镇区供水普及率达到80%,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51万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6%,绿地覆盖率达到35%。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竣工面积82.4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全旗城镇化率达到45.8%。强化交通和电力枢纽优势。全旗铁路总里程达到385公里。赤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投资6.11亿元,建设油路(水泥路)409公里,通村砂石路924公里。大板新汽车站主体工程完工,新建农村牧区客运站7处,通达线路99条991公里。巴林500KV变电站投入运营,至大板、林东、天山、热水等4条220KV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资1.8亿元,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农网完善和“户户通电”工程,全旗自然村(组)全部通电。

(五)服务业发展迅速。大板物流园区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10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大板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巴林石文化产业园一、二期工程。新巴林宾馆投入使用。建成了大板商贸中心、珠峰商业广场等大型商业网点。启动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建成农家店112家。稳步推进家电下乡工作。编制完成了《旗旅游总体规划》和赛罕乌拉、德日苏宝冷湖旅游区总体规划。巴林石矿山公园晋升为国家级矿山公园,巴林奇石馆、荟福寺晋升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六)改革开放成效显著。赴蒙西、辽宁、北京、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活动,与浙江省临安市、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缔结为友好城市。中电投、京能国际、山东山水、辽宁春城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入驻我旗,共引进项目73项,到位资金139亿元。成功举办了全旗第二十二届那达慕大会、五届中国巴林石节、第三届全国名石雕艺展、荟福寺建寺300周年庆典等活动。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乡镇和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等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实现惠农惠牧资金“一卡通”发放。投资1355万元,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6个。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126宗、73.6万平方米。完成政府采购规模1.97亿元,节约资金1576万元。完成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年,全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1774元和4938元,比2005年增长98.3%和7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6.07亿元。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1.16万人,巩固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2.34万人。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100%。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板镇荣获自治区级“七星级文明城关镇”和“卫生镇”称号。赛罕街道和十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迁入新址办公。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案件67件,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176个。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创建平安右旗”活动和“五五”普法工作,我旗被评为“全区平安稳定创建先进旗”。巩固“双拥模范旗”成果,我旗实现“自治区双拥工作模范旗”七连冠。

(九)民生状况持续改善。投资3.6亿元办惠民实事,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社会保障、就医、教育、出行、饮水安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旗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员达到11.2万人,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55亿元。连续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就业人员35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8%以内。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8.3万平方米,为2562户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实施了1200户农村牧区危旧房屋改造项目。积极开展救灾救济工作,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和救灾资金7624万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十)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新建了大板蒙古族中学和大板四中,实现了“初中集中到大板镇区”的目标,全旗校安工程开工率达到90%。“两基”达标巩固提高工作达到自治区良好等级。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了旗妇幼保健院、蒙医院整体搬迁,旗医院病房楼和急救综合楼工程,扩建和改造12所基层卫生院。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累计报销医疗费4156万元。深入推进文化大旗建设。我旗被命名为“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中国好来宝之乡”和自治区“射箭之乡”。巴林格斯尔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自治区目录,旗乌兰牧骑连续保持自治区“十佳乌兰牧骑”荣誉。旗文体广电办公楼投入使用。建成了全市青少年摔跤基地。旗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荟福寺等三处古迹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巴林婚礼》等三部文学作品获全区“五个一”工程奖,五部作品获全区第九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我旗连续保持国家级“科技进步旗”荣誉,被评为“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旗”、“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人防工作“自治区十佳旗县”。《旗志(1987—2006年)》编写完成。旗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完成了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土地调查工作,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三星级达标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金融、税务、工商、质监、气象等部门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这五年里,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增长和保障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五年里,我们齐心协力抵御和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抗灾自救,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这五年里,我们努力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对全局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主动稳妥地化解前进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保障了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整个“十一五”时期,是我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阶段,也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旗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旗人大、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旗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旗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为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五年,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非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和精品,城市功能需进一步完善;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年主要工作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旗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旗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1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9:64:27;财政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2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年均增长15%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年均增长14%左右;累计引进利用国内(区外)资金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6%左右。到“十二五”期末,全旗生态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二组团。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旗委十三届十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开放兴旗”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突出抓好城市建设,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亿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达到4.25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0元,分别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亿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亿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扩张总量为核心,加速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抓好大板电厂投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尽快并网发电。推动煤制烯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实施翁根山风电场二期、达兰花风电场项目,年内风电装机总规模力争达到10万千瓦。确保130万平方米新型板材、3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60万立方米粉煤灰空心砌块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着力做好大板电厂二期、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1500吨多晶硅等一批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搞好项目谋划,确保持续拥有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过硬的重大项目后备梯队。

大力发展矿业经济。推动塔本沟铜多金属矿重组,开工5000吨选厂建设。实施卓正矿业500吨、景宏矿业500吨选厂项目。年内新增有色金属矿石日采选能力6000吨以上。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投入探矿资金1.5亿元,加快昂格图、沙布台北山、衙门营子铅锌矿、要尔吐铜矿、白音汉铁矿等探矿区的探矿工作,争取尽快进入采选阶段。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矿山企业生产能力。

加强对重点企业服务和调控。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把缓解企业融资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银企合作。按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要求,重点培育煤化工、矿山采选、巴林石等产业,支持企业搞好技术研发,积极引导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拓展市场,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倾力打造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双超”企业,以点带面,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推进大板煤电化基地建设。争取大板煤电化基地进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成为自治区循环产业示范区。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打通基地南、北出口,贯通基地西区与物流园区的道路连线。开工建设中电投煤炭物流中心项目,建成铁路货物专用线和仓储装卸站台一处。启动基地3万吨污水处理厂工程。规划建设综合服务区,为基地内企业提供配套的加工产业和便民服务。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京蒙对口帮扶为契机,创新招商举措,提高招商实效。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做好煤制气、多晶硅、甲醇下游产品开发、有色金属深加工、新型建材等项目的招商工作。针对京津冀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调整发展战略,实施“二次创业”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机械加工及组装、纺织、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规范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严厉查处一切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和事件。全年力争引进资金50亿元。

(二)加大农村牧区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调整与优化农牧业结构。继续坚持“小畜向大畜上调整、大畜向优质牛上调整”的思路,毫不动摇地发展肉牛产业。抓好现有肉牛专业村巩固提高工作,大力推广普及科学饲养技术,促进饲养管理的模式化、标准化。引进优质基础母牛1万头。狠抓牲畜改良工作,完成牛冷配7.5万头。鼓励牛羊短期育肥。完成育肥肉牛3.5万头,出栏肉羊60万只。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为牧而农、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扩大饲用作物种植面积,年内青贮饲料地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推广种植紫花苜蓿2.7万亩。加强旱作基本田建设,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实施5.45万亩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推广使用配方肥50万亩,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在大板镇周边发展设施农业7000亩。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发展肉、绒、乳、林四大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肉类、木材、皮革、绒毛、马铃薯、胡萝卜等精深加工,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整合现有木材加工企业,谋划建设木材加工产业集中区。开展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达标工作,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壮大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生态和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林业建设37万亩,草原建设15万亩,争取将311万亩林地列入第四批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项目。围绕西拉沐沦河流域百万亩杨树用材林建设工程,新增杨树用材林7万亩,基地面积达到73万亩;实施环大板地区生态体系建设保护工程,完成治理9.7万亩;开展境内公路、铁路沿线绿化工程,治理绿化长度53公里、1596亩。建设德日苏宝冷水库拦沙堰工程。继续抓好达林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小流域治理6000亩、节水工程20处。做好病险水闸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审批工作。科学规划重点水利项目完成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搞好水资源评价。建设棚圈4万平方米,青贮窖7万立方米,购置加工机械450台(套),配套草库伦建设6000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2个。建设户用沼气池1500处。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扩大优质耕地面积。

切实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旗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编制并组织实施《查干沐沦河流域及水源地生态保护规划》。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封育禁牧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封育草牧场发放禁牧补助,对山羊实行全年禁牧。加强禁牧队伍建设与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坚决做到禁得住、不反弹。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引导和鼓励农牧民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相和谐。严厉惩治各种破坏生态行为,加大野外火源管理力度,力争做到无重大火警火灾发生。

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坚持试点先行,采取以奖、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等多种措施,广泛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每个嘎查村的现状,明确具体的发展项目和建设重点,力求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整治、文明新风创建、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推进嘎查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涉农资金“一卡通”和嘎查村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抓好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努力使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非牧产业转移,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三)加速推进城镇化,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把城市建设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促进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大板镇城市总体规划,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编制实施城市给排水、供暖、供电、供气等专业规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街路改造、大板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中控系统安装和城市饮用水水质水文勘查项目。建设巴林路北出口景观带、旗医院街心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处绿化工程。完成城北集中供水及高低压线路整改工程。大力推进房地产开发。重点实施巴林路北出口、巴林石文化产业园三期等开发项目,年内新开工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成立拆迁管理工作机构,依法开展城市拆迁工作。狠抓规划监察管理,对城市规划区内的私搭乱建行为进行严厉整治,坚决遏制违法建设行为,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加大城市建设融资力度,积极争取开行、农发行贷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城镇服务功能,增加产业和人口聚集,使全旗小城镇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

狠抓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占道经营、交通拥堵、垃圾污染、噪声扰民等问题。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工程,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加强城市保洁、垃圾转运工作,逐步推行环卫工作市场化运行管理。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完善交通电力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巴新铁路、集通铁路复线建设地方性工作,积极推进大板铁路枢纽站工程,确保列入自治区路网规划。完成塔西村至天河梁段28公里三级水泥路、大板至良种场段7公里三级油路工程,实施县道西大线杨家营子桥、303线十家子公铁立交桥、敖日布江桥工程;确保大板二级汽车客运站投入运营。投资4800万元,完成66KV胡日哈送变电、宝日勿苏变电所增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66KV益和诺尔送变电等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大板至阜新4回500KV输变电工程。

大力发展服务业。完成宏大市场改造、大板国家粮食储备库续建工程,开工建设10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选址筹建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煤炭建材批发市场和大中型出租车辆停放场。抓好巴林石文化产业园运营工作。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做好“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规范管理工作。完成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抓好放心粮油店创建工作。加快赛罕乌拉、德日苏宝冷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引进开发建设资金,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拓宽旅游客源市场。力争索博日嘎镇进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行列。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重点做好教育园区、大板三中、索博日嘎和宝日勿苏中心小学等建设项目。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以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全旗初升高升学率达到88%以上,高考本科录取率达到74%以上。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全旗学前三年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65%以上。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努力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完善120急救中心设施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旗传染病房(医院)。加强医院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逐步提升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筹建一处大型综合性文体活动场馆,新建基层文化站7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辽庆陵、怀陵及奉陵邑、康熙行宫、荟福寺、巴林王府等历史遗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积极争取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推进全国格斯尔文化研究基地项目顺利实施。发挥巴林石品牌优势,做好格斯尔动漫、画册等文化产品制作前期工作,使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带动我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民族体育、竞技体育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范围,提高社会保险参保率。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发挥残联、红十字会、民政救助站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救助活动,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城乡劳动者技能和创业培训,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等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维护社会稳定形势。推进平安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施“平安信息化社区工程”,提升广大市民安全指数。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落实第一责任人、重大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和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领域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实施“六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治理、社区矫正、法律援助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做好科技普及、人防、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惠民实事

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今年,旗政府将筹资4.39亿元,继续集中力量办一批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1、完成大板城区东环路(煤电化基地-省际大通道段)建设工程,对索博日嘎街路面进行翻新,对教育园区东侧、罕山路北段等街路进行改造,建设罕山路至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

2、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投资2亿元,使全旗中小学校舍均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80%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

3、对普通高中蒙语授课学生,职业高中学生及普通高中汉语授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

4、实施全民健康服务工程,为每位城乡居民提供20元以上公共卫生服务。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13500人,乳腺癌免费检查1500人。继续实行农村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牧区生育妇女免费服用叶酸政策,开展免费婚前、孕前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5、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基层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自治区增补的非目录药品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

6、旗级财政为每位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农牧民增加10元参合资金,使人均筹资水平达160元,高于全区150元标准,报销封顶线由4万元提高到5万元。为所有低保户、五保户、优扶对象每人提供新农合个人参合资金55元。

7、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设廉租住房2.7万平方米,对1000户以上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4.9万平方米、农村牧区危房500户以上。

8、完成26个自然村通自来水或供水点建设工程,解决11770人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饮水困难问题。

9、改善农村牧区交通条件。修建通村油路30公里、砂石路50公里。

10、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500个,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

11、按政策要求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

12、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000万元,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年内完成20个嘎查村整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