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3-28 18:2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语法翻译 交际教学法 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流派纷呈的科学。古今中外对于教学法的称法各异,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广义的教学法应该是一个理论体系,主要包含基本理论观点、基本原则,以及该教学法主张在课堂内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为了使外语教师能自觉主动地掌握基本的外语教学法,驾驭外语教学,文章选取外语教学中最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和国内比较倡导的交际教学法在其各自定义、理论基础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提高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1.关于两种教学法的定义比较:
1.1定义
1.1.1语法翻译法。英文译作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其最简单的定义为:用母语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是外语教学的原始方法。
1.1.2交际法。英文译作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将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教学方法。
1.2比较
1.2.1从二者的定义不难体会出语言翻译教学法中突出了教授的概念,而交际法则将交际作为目的,教授作为手段。也就是说翻译法侧重的是纯粹的“语言”能力,而交际法则是侧重利用语言进行的“交际”能力。
1.2.2从二者的英文翻译不难看出,语法翻译法对应的是method一词,而交际法则用了approach一词。根据外语教学专家弗里斯的观点,method和approach有着严格的区别,method指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而approach则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和理论。由此可见,交际教学法强调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获得交际能力,其终点是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用目的语进行得体的交际,而翻译法则是偏重教授,不一定考虑到交际任务。两种教学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2.两种教学发产生时间的比较
翻译教学法是外语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在历史上是欧洲人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所采用的方法,大致兴起于18、19世纪。在我国则始于19世纪中期的的外语教学。交际教学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并成为当前最为盛行的外语教学法。
3.关于两种教学法的特点比较
3.1特点
3.1.1语法翻译法特点。
a.将语法明确为学习的重点。
b.对文本中的语言,尤其是文本的语法结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c.词汇的学习是通过双语词汇表来实现的。
d.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翻译练习。
e.教学语言为母语。教学过程中母语与外语并用,侧重二者对译。
f.对听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1.2交际教学法特点。
a.遵循目的性教学原则。交际教学法的目的是满足实用性的需要,用什么学习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要求学习真实的语言,而不是加工后的虚拟语言。
b.从语言的功能或内容下手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c.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以外语进行交际的本领。
d.学习语言要靠反复使用,要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e.学生在使用外语时,有不妥之处是难免的,不必强调错误,以致使他们顾虑重重,不敢开口。
f.交际法的教学过程交际化,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视为一个综合的整体。
3.2比较
3.2.1总体比较。
由以上两种教学法的特点对比来看,两种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不同的,一个是为学习而学习,将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成教学目的。而另一个则是严格遵循目的性原则,以交际中的需求为第一目标。不需要专门地、系统地学习语法。
3.2.2教学形式。
两种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也有很大差异,语法翻译法主要从语法结构的研究和分析着手,侧重语法的灌输和严格的要求,交际教学法则不专门教授语法概念,而是让学生在交际的实际场景中通过反复实用的方式体会语言的规则。
再有,语法翻译法处处体现翻译的原则,主张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严格遵循语法成规,不得有任何疏漏,而交际法则对于学生的要求较为宽泛,以顺利完成交际任务为主线。
3.2.3教授语言。
在教授语言上,语法翻译法将母语和所学外语并用,即老师说出一个英文单词,学生马上要反应出其中文意思,而交际教学法则侧重外语的实际应用,侧重于外语环境和外语的综合运用。
4.两种教学法的优点和缺点比较
4.1两种教学法各自的优点
4.1.1语法翻译教学法的优点。
a.语法体系的完整性和整体性。语法翻译教学法借助于“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这一语法教学体系对于初学者及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习者较好、较快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
b.语法翻译法较好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功能,即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进而达到语际信息交流的实际目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学习语法和词汇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c.语法翻译法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巩固,打好语言基础。
d.方便实用。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起课本教授外语,不需要先进的教具和设备等。并且易于评估。
e.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有利于学习者对于目的语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4.1.2交际教学法的优点。
a.交际法以交际为目的,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
b.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由于多种教具的使用,多种场景的模拟,使学生在兴趣导引下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c.交际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语境意义和篇章话语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
d.交际法不专门系统教授语法,仅传授有关而且必需的语言,比那些试图教给学生整个语言体系的方法更节省时间和精力,讲究的是在使用中体会和提高。
e.从长远的观点看,交际法交给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应用语言的适当技巧,因为它是建立在与这些实际用法十分接近的基础上的。
4.2两种教学法的缺点比较
4.2.1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缺点。
a.忽视口语教学,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重文轻语。虽然学生能够具备比较好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扎实的语法体系,但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口语交流意识不强,语音语调较差,虽学了大量的语法规则,一旦用于实践、口头交谈,便会频频出现错误,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哑巴式外语”。
b.过分重视母语翻译,忽视了非翻译性训练外语手段的运用。容易养成学生在使用外语时依靠翻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c.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语言讲解和教学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习者的实践,不利于他们语言习惯的形成。使得学生过多地依赖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忽视了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d.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践环节比较单调,强调死记硬背,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4.2.2交际教学法的缺点。
a.语言的语法知识不好处理。以功能为主编写教材,打乱语法本身的系统,增加了学习语法的困难。不以语言形式作为系统来编排,而是着眼于功能、情景、角色、主题等语言内容为大纲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某种程序语言结构的混乱,许多结构不同的语句可能出现在同一单元内,而某一语法结构的主要例句,却又不能不打乱分散在几个单元中。
b.交际能力不好界定。在起始阶段,交际法使习惯于其他方法的学生感到困惑。交际法比提到的其他方法更难评估和测试。
c.交际法要求有配套的教具和完备的教学环境,同时要求学习者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兴趣。但其是否适合基础教育的外语学习,以及外语学习条件相对较简陋的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做实证性研究。
d.交际法还存在着潜在的问题。交际法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主导地位的减弱并不等于不再发挥作用。在备课方面和专业技能方面,对于如何把握时机和方法加以有效的干预,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教师还必须在外语方面具有极强的能力。另外,交际法不对教师提供使用教材的安全感。而用比较传统的方法,教师按照教材提供的规定进行讲就足够了。在交际法中教师有必要选择、改写和自编他们所用的教材。
5.结论
作为外语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方法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和当今收到普遍推崇的交际教学法,二者并不是完全冲突、互相排斥的。两种教学法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翻译教学法主张学生在翻译中学习语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的规则,培养学生利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句子的能力,但对于学生的听说能力造成疏漏。而交际教学法主张交际目的,侧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在交际中体会语法,然而这却打破了传统语法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语法。此时翻译法成为交际法的必要补充手段。所以,交际法和翻译法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Longman Inc.,2000.
[2]Stern,H.H.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70.
[3]刘润清.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285-294.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郑声衡.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简介[J].外语教学,1995,(1).
[7]郑声衡.国内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述评[J].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一期.
[8]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4,Vol.25,No.1.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比较 优点
在我国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许多学校依然继承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传授。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记为主要形式,以学生完成学业、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但是,针对目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这种教学已逐渐显现不足。主要是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职业学校,其学生完成学业后将直接面临就业,仅靠理论知识的掌握完全不能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许多教学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也便随之诞生。到现在为止,项目教学法已在各不同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逐渐呈现出其较传统教学方法之优越性。笔者曾在基础会计记账凭证的教学中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比较,感受到项目教学法的优越性予以阐述。
一、教学过程的比较
1、传统教学法下的教学过程:复习上一节原始凭证的内容,按照会计核算操作顺序在取得原始凭证后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按照教材次序依次讲解记账凭证的概念、记账凭证的分类、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由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最后由教师作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这种教学方法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教学生记为主要形式的特点,对学生的要求重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强化,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
2、项目教学法下的教学过程: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记账凭证这一节内容,并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粗略讲解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然后向各小组下发资料(某企业若干经济业务的内容),要求各小组成员轮换扮演不同角色(出纳、会计等),共同完成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填制记账凭证的任务。填制凭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也可向教师提问解决,或记录下来后集中由教师解答。各小组完成任务后上交所做的记账凭证,教师根据各组上交的凭证结合学生的提问讲解记账凭证填制的规范和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对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包括完成速度、完成质量、学习态度等)。最后由教师作课堂小结及布置课后作业。
这种教学方法下,以项目任务为依托、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融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为一体,在强调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前提下,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摆脱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束缚,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性好。结合了讨论法、角色法等其他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教学效果的比较
现代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大部分比较差,学生之间程度不一,差异较大。而且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自己的要求也不高,不够严格。因此,在传统教学法下,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很少有机会进行动手操作演练。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感到学习专业知识非常乏味、吃力,导致越来越对所学课程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观察,一般在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时有20%左右的学生不注意做笔记,有20%的学生学习态度消极、上课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想睡觉,还有5%左右的学生不想上课,经常迟到、缺课。传统教学法下通常以考试形式来检验教学效果。从考试情况看,学生对理论情知识(如概念、分类等)还是能够掌握的,但对于操作性的知识用变通应用性的内容掌握得较差。毕业后学生在就业单位无法完成独立操作任务,不能适应工作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载体的,各个小组的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任务,而且教学设计时为项目任务的实施设置了工作情境,进行角色转换。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有事可做,不至于思想不集中、开小差等。而且,在角色转换中完成自己各自的任务,对自己完成的任务承担责任。这比较接近生活实际,能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有什么问题可随时进行相互讨论,也可请教老师,这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是许多学生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经观察在项目教学法下,几乎每位学生都忙于完成自己的任务,乐于为小组争先创优,积极性相当高。相关知识点由学生提问、教师总结等形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予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虽然,在考试中反映出来的成绩两种教学方法下不相上下,但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方面,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要好得多。而且接受项目教学的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教学项目的实践操作任务,毕业后对应就业单位同样的工作任务也能顺利操作,受到一些就业单位的欢迎。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注意问题
从上述比较可见,项目教学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但是,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是任何学科任何内容都可施行这种教学方法的。因此,在施行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项目教学内容的选择。1)项目教学的内容要与生活相联系,能将某一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项目任务的难度要适中,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对新知识技能的运用,经过努力后能够达到。3)项目结果要有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能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2、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不断学习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师要熟悉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技能,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和创设学习实践情境的能力。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加强引导作用。在项目教学法下,虽然以学生动手完成任务为主,但教师的正确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引导行为要做到“适时”、“适度”、“适法”,主要完成“督导”、“点化” 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当顾问和协调者,要通过行为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帮助学生按确定的计划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职业行为,提高全面能力。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施项目教学法要一改传统教学法下单一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立体评价方法。如项目任务完成后我们可以从项目成果的好坏、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完成的速度等多个角度,分为优、良、中等、合格等多个层次来进行评价。使学生各自的特点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都能在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宋亚明
篇3
关键词:声乐 比喻教学法 启发
一、气息
声音的连贯性对演绎音乐作品时非常重要的,持续乐音的能力是嗓音的一种独特特质,学生应特别学习连音歌唱。从一个音符过渡到另一个音符中去,需要清晰的、没有痕迹的过渡,否则第二个音就缺乏特点和色彩,音质就不统一,艺术表现力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采用放风筝的比喻法,引导学生采用放风筝时对线的控制。当我们放风筝时,手中的线总是直的有牵引力的,我们要拉住风筝手没有力量肯定不行,否则风筝会飞走。因此我把气息比为会飞的风筝,声音为线,气息一定要牵住声音的,慢慢的放线,不能放太快,否则风筝飞不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声音的连贯性,而且可保持气息对声音的控制力。
还有一些老师,对气息的控制采用吹气球的比喻手法。我们在吹气球的时候,不能把腹部的气全部放掉,这样既吃力又无法把气球吹起来。应当把气吸到丹田,然后慢慢的将气息释放出来,而且不能全部把气放完,要留一些等待吸下一口气来继续完成这项任务,这样就轻松多了。我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也应该,像吹气球一样,既要吸好气,又要放好气,才能完整而不费力地演唱好歌曲。
二、喉头
教师总是要求学生放松喉头,使喉头处于低位,但是学生很难做到,因为,喉头的位置在演唱的时候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著名的捷克籍歌唱家库尔特.鲍姆说:“我拒绝谈论放低喉头的问题,不然它变得太机械化了。此外,我不太能感觉到喉头往下走动。它产生于柔和地呼吸和吞咽元音,要柔和的击唱是重要的。就像喷泉顶上有个球。如果喷泉开始喷得太猛,球就会掉下来。球必须有支持…喷泉喷水…平稳了…柔和地。但是最重要的是,当你唱的时候喉咙部位应该没有任何感觉。”采用这种比喻的手法,让学生记住喷泉顶上的球,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喉头的放低或平稳是与气息分不开的。如果一味的强调要学生放松喉头,把喉头放到低位,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学生更注意喉头,导致面部表情僵硬,找不到声音位置,更不知道如何放置喉头。
众所周知,琴弦振动与琴弓之间的密切关系,很多教师将嗓音振动与气息比喻为琴弦于琴弓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喉头。约阿希姆对他大名鼎鼎的学生莫德.鲍威尔大声地说:“你必须练习使用琴弓直到不再感觉到你的手臂。”气息就是琴弓,在“拉奏”喉咙这个振动体的之前,气息应该完全处于演唱者的控制之中。这个比喻,更形象的说明歌唱时,不要管你的喉头和嗓音,要更多的训练气息。还有的教师会叫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或是在上课时叫学生去喝口水,慢慢的吞下去,然后感觉喉头的位置。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喉头的位置,有助于在演唱中放松喉头。
三、声音
演唱歌曲时,歌手尽可能多的优美和舒展的感觉来歌唱,要极其小心的避免用蛮力。无论声音是强或弱,都应该具有同样的深度、特点和感觉,应该具有同样的气息支持和音质,即使最轻音也应和听到的强音一样远距离听到它。有些人唱低音区的声音很大,而到高音区时则变窄,像尖端朝上的鸡蛋;有些人则相反,低音区声音很细,高音区声音很大,这些都不是理想的声音。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用圆柱体来比喻声音,从上到下都是均匀的。用圆柱体做比喻,让学生知道声音不能忽大忽小,气息不能忽多忽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声音的圆润和嗓音的清新。不均匀的声音,只会损耗更多的嗓音和体力,这样的声音是不会长久的。
通常情况下,教师还需要用橡皮筋来比喻声音柔韧性。僵硬的声音不仅难听,而且缺乏感染力。声音就像橡皮筋,当你拉出去以后,还可以收回来。如果拉出去的声音,收不回来,就犹如橡皮筋失去了弹力,无法使用了。大歌唱家布拉契多.多明戈说:“从前方送出去,我总是让声音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想象声音是在前方的一个网球,当球打出去后,我必须感觉球要到达对面的墙上,那意味着是听众,然后再折回来,这就是我对声音位置的感觉。”其实两个比喻的道理是一样的,送出去的声音还能再折回,这样的声音才能与众不同,更具韵味和回想力。
有的教师还把声音比喻为抛物线,或是感觉手臂在水池里拨动,既有阻力又有推动力,这些都能形象地说明声音的感觉应该是富有弹力和柔韧性的。
以上这些比喻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非常行之有效。声乐教学需要更多比喻教学法,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变得更为生动,缩短声乐教学的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杰罗姆•汉涅斯,黄伯春译.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篇4
一、“学导练”教学法的阐释
教师不必多讲,而是致力于“导”,在学生认真自主学习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在感悟语言的魅力和语言运用之间架构起一种必然的联系,让学生从课文的范例中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和写作方法的妙处,使“学文”成为“练写”的前提,“会写”“练写”成为“学文”的有效产出,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学导练”包含“四环节”,即自学感知、小组交流、教师精导、巩固运用。在这四个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二、“学导练”教学法的实践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验,我体会到这种教学方法有两个特点,很适合小学语文教学。
1.自学为主,以学定教
朱熹说:“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这句话是说,阅读材料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除了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外,关键还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读、去悟。
在一节课40分钟里,让学生自学、质疑、解疑、巩固的时间不应少于25分钟,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师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2∶5,最多为3∶5。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带着疑惑,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和研究,认真记忆、想象,茅塞顿开。如我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为了更好地突破“和尚为了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人们是怎样把铁牛一只只捞上来的?”这一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学,完成这些内容的学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学成果,接着在班上交流。慢慢地,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学生模拟、观察、讲解,培养了观察、思考、探索、记忆、想象的能力,还发散了思维,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再如,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描写一种花,我先让学生完成学案(表格式的)。学案的要求有:你喜欢什么花?这些花的根、茎、叶,花的形状、颜色的特点是什么?你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写具体、写形象?从所学的课文中,你总结出什么方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通过小组交流,取长补短,独立作文。
这节课,教师讲授共用15分钟,学生的活动用了25分钟,充分体现了以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先学后导再练,“导”在学生的盲点
“先学”就是要学生先自学,自主预习教材,了解课文重难点,完成学案,带着疑难问题听讲。“后导”就是教师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在学生的盲点或疑惑的地方进行精心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如我教学说话课《海底世界》时,宣布课题后,让学生观察一幅珊瑚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和表达的习惯。我的教学程序是:第一步,鼓励学生观察图画,完成学案:(1)按什么顺序观察?(2)这是什么?(3)你看到的珊瑚的形状是什么?你发现它像什么?(说得越多越好)然后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说,自由说话。这样让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改变了“一人说,大家听”的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二步,生生互帮,互相指导,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适当的指导,表扬说得好的,鼓励说得差的。第三步,班上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说话,说一段有顺序的、通顺的、较完整的话。第四步鼓励学生说出方法。这个环节难度大,是学生的盲点,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完成,让学生体会到说话、写话的方法。我觉得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导练”教学法的要求,体现了先学后导接着练的原则,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认真参与,都能积极地调动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学习,富有趣味性和自主性。教师的活动主要是及时指导、因材施教,“导”在学生的疑惑点,“导”在学生的盲区,导之得当。
篇5
【关键词】足球专选教学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对比 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58-04
传统的足球专选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书本上的战术内容,以讲授的形式和黑板表达的形式来教授学生,这称之为传统教学法。而足球专选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则是对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和学生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说明,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为分清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优劣,本文拟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为研究对象,对足球专选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
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法。查阅足球案例教学法和其他体育项目案例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二是访谈法。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的部分教练员和队员进行访问。从访谈中了解到,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运与06运足球专选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07运、08运和05体足球专选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三是比较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组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5运、06运足球专选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运、08运、05体足球专选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四是问卷调查法。对常规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所需要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指标。调查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85%。五是数理统计法。应用IBM计算机和EXCEL应用程序,对案例教学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获得科学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足球专选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1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法下,教师通常是采用教科书上的足球战术内容,运用讲授法和黑板演示等形式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讲解和示范,然后给学生布置训练内容和训练任务,督促学生去完成。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听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按照教师所布置的训练内容和训练任务,依次完成。
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对一些真实、典型的案例和学生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说明,从中积累吸取经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刻板反复地将理论告诉学生,也不是单一孤立地将理论传授给学生。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是,能力的获得在于学生自身吸取的经验,而不是学生用记忆和背诵的方式去获得教师讲授的内容知识。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往往是对案例进行解析和引导;学生则对一些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再经过教师的解析和引导,从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3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强调系统的理论阐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显现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没有机会表现的个性特征,如胆量、反应能力、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力等。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与教学,完全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常见的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利用案例给出的各种条件,主动去识别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大量战术知识和战术基本概念来解释案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学生也可将这些知识作为回答问题的支撑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促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前沿信息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无形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自觉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以下特点;其一,案例教学引用的都是真实、生动、鲜活的例子,这使得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学生的思想和注意力会被课堂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此往往会主动开动脑筋,引发思路。其二,案例教学是对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这些事件中感悟出不同的道理,吸取经验,从而激发出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三,案例教学法不只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还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设计或是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去分析讨论,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是互动的。其四,案例教学的形式不是让学生独立学习,而是在老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与教师集体参与合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五,案例教学是从学生自身或身边发生的案例中进行思考,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探索,并从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二)足球专选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情况
1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方式的对比情况。具体见表1。
从表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对比中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教法注重的是以教师为核心,一切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学生是遵从者,且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用引导的方式去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摸索和实践以及自我评价。
2 实验班级在实验之前与实验之后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级(05运、06运足球专选班)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之后学习兴趣、专业技术运用、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践、战术意识、团队意识、球队的凝聚力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见表2。
从表2实验班级实验之前跟实验之后的对比可以看出,05运与06运足球专选班在学习兴趣、专业技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战术意识以及学生相互交流和球队凝聚力方面,在实验之后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表明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个人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意识和凝聚精神。案例教学法比起传统教学法,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3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技术课上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级的学生以及对照班级的学生在技术课上交流、呼应、讨论、观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调查,并对此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3。
从表3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首先,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多地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呼应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善于观察到比赛的发展趋势和发现己方与对方出现的问题。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阅读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实验班级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比对照班级更能快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练的意图以及教练布置的技战术内容。这说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
4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理论课上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实验班级的学生以及对照班级的学生在理论课上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4。
从表4中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理论课上的对比情况来看,在理论课上,实验班级的学生要比对照班级的学生更善于进行讨论和分析,更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回答老师的提问。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理论课上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学生和老师互动性更强。
5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足球联赛所取得的成绩的对比情况。本人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历年来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5。
从表5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足球联赛中所取得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班级05运取得过2次冠军,1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好成绩,而06运也取得了1次冠军、1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成绩。与对照班级相比,从体育学院取得的成绩上看,实验班级很明显地高于对照班级。这表明,案例教学法比起传统教学法成效更显著,是可行的。
6 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人选校队及参加全国比赛人数的对比情况。笔者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历年来人选过校队的人数,以及参加过全国比赛的人数进行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具体见表6。
从表6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入选校队及参加全国比赛人数对比的情况来看,实验班级入选过校队及参加过全国比赛的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级。这表明,案例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个人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上,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三)足球专选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比结果分析
1 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它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实践,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强调,单一地进行理论讲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比起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不再是纯粹讲授基本原理,而是用实证性的教学给予学生说服力,让学生信服。学生在这种真实、直观的教学方式刺激下,往往能够充分动员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与此相关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案例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平时的一些真实案例进行剖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在训练和比赛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特殊、典型的案例和事件,而这些案例和事件在发生之后,学生对其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于是学生会具有不同的启发,积累不同的经验,从而可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选班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技术课、理论课上的情况以及人选校队人数和参加全国比赛人数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足球专选教学中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而且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得更灵活更全面。但我们也应注意,案例教学法在拥有自己优势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完善。
1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一是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案例教学法都是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是真实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能让学生信服。二是更具有直册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情景教学,所以学生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和体会到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问题。三是更具有互动性。案例教学主要的参与者是学生,而教师是组织者,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形式,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与同学、教师相互之间达成互动。四是更具有实践性。案例教学大多都是利用真实典型的案例,以及发生在学生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能更好地将之运用到实践中。五是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既有实战观摩、多媒体观摩又有模拟、讨论等教学模式,这使得教学生动。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其一,由于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一些经典的案例、学生自身的案例来说明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教学方式比较多样化,而且要求灵活多用,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比较容易忽视主题,滥用一些缺乏针对性的案例。其二,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大量地收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介绍给学生,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收集和整理案例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探讨、介绍案例、引导学生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课程。其三,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和设计问题的难度较大。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不能凭空想象或者随意捏造和杜撰,而且还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一定根据,确保案例的真实和严肃,因此难度较大。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没有比较固定的形式,但是案例教学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所选择的案例有着很重要的联系,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所教授的知识和内容相结合。二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同时,还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三是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来设计案例教学模式。四是在选择案例或讨论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和严肃性,避免滥用案例,脱离学生学习实际,背离实际理论。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
因为高度地契合我国现阶段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很多高校在专业教学中都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教学法最早由于1918年美国学者Kilpatrick提出,于上世纪70年代风靡德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逐渐形成应用浪潮,先后在奔驰、西门子和大众公司进行实践。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进入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广受欢迎,在很多高校都有实践。此外,项目教学法被很多知名企业和工科大学看作是培养包括关键能力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作为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加以推广。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很多,但广为接受的是下面这个:“在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如装置、仪器、文件、演出等)。在项目教学法中,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习者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可见,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要素: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行动的有计划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及相应的社会情境。显然,它是一种在专业教学中将普适功能教育目标,如合作交往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责任意识等突出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中具有具体对象的学习安排。学习对象可以是有形的物体,如装甲车、坦克;也可以是抽象的事件,如设计并实施一个问卷调查。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中心,即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上传授知识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和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鉴于以上描述,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是项目教学法的内在要素,在理想状态下,项目从创意、日标、计划、实施、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项目教学法基于完整性教学思想,通过完整完成一个项目,开发学习者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必须在项目教学中给予学习者自主进行计划和实施工作的空间。2)跨学科性。通过项目主题所包容的跨学科的综合内容来达到教学完整性,这在传统的单个学科或专业指向的学习中不能实现。3)社会关联性。通过项目教学的社会关联性质,展示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正确应对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并经常规避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矛盾问题。因此,在面向工作世界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并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结果产生的社会关联作用和应用于今后职业工作的意义,发展更高的责任感。项目的目标和内容不只是获得专业知识,还有发展学习者人格的作用。
2 项目教学法的缺陷
任何教学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项目教学法也不例外。根据笔者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经验,该教学法在下面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调整。1)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整体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因此它不太适合零起点者。2)对于组织班级教学来讲,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很难直接进行项目教学法,需要有其他的方法来弥补。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而项目教学法的情景创设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实例来搭建。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以案例作引导,即通过典型案例来创设情境,再根据案例的提出、分析、讨论和评价与项目教学法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零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并通过参照案例来参与项目学习,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项目教学法,使其教学效果有进一步的提高。
3 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1+1>2
大学专业课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既涉及到专业知识,也涉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既有点性的知识,也有面上的知识。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创造性、能动性、表演才能和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将教学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建议尝试通过典型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感受到知识的实际用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寻找与之相类似的案例来进行参照、改进继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目的是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深入剖析相关课程知识体系的具体内容,用案例贯穿知识点的讲述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分享教师所积累的科研成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适当了解一些行业知识,体会课堂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以案例为引导的项目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知识主动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该教学法弥补了单纯的项目教学法的缺陷,为学生创建了一种学习的情境,使其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还学会了相关的操作流程。项目实践升华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案例内化了知识的建构。事实证明:该教学法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实践知识的能力,实现了1+1>2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9(12)
[2]陈庆,赵志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3)
篇7
【关键词】税法课程 案例教学法 教学效果
引言
《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该课程以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为中心内容,以流转类税法、资源税类税法、所得和收益类税法、财产和行为税类税法特定目的税类税法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由于税收在国民经济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普遍影响以及在财税工作中的重要性,税法课程在国内外财经类专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都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甚至定位为核心课程。
一、 案例教学法在《税法》课中的运用现状
现在,全国财经类大学有厦门大学、上海商学院中有国家级的税法精品课,高职院校中有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广州番禹职业技术学院、蒲田学院等省级税法精品课程。案例教学法在这些学院税法精品课的教学与实践均已普及运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的税务(企业税务会计)专业是2008年辽宁省教育厅批准的辽宁省普通高校高职品牌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税法》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予辽宁省精品课程,本课程授课教师先后都不同程度的采用和推广案例教学法,均受到学生好评。
二、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 案例教学法与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阶段
(1)选编案例阶段。在给税法学生选编案例时要选取篇幅较短的中小型案例,因为今后的实践工作要求他们有基本的纳税申报常识,根据学时,一般选取30至40个左右案例为宜。(2)分析案例阶段。在系统全面讲解有关概念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运用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思考案例,并提高自学能力。(3)讨论、总结案例阶段。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更多的要求他们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全部面前,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讨论结束后,对各种方案逐一点评,指出不足和需要补充的地方,并适当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法中最关键的是案例的真实性及典型性
教学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而且能被学生理解。传统的案例有可能来自于参考资料,缺乏可信度。任何过于理想而脱离实际的案例都将给学生以误导,从而失去教学的意义,而在我院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所采用案例很多来自真实的案例。这是由于我院已与国瑞(连锁)税务师事务所、阜新啤酒集团和福棉纺织有限公司、阜新双汇集团、大连方圆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验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合作,这些企业或中介机构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就被运用到学校的课堂中, 校内的“假项目假做”逐渐被校外企业的“真项目假做”所取代。
三、特色与创新点:案例教学法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取企业纳税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在课堂还原和重现经济业务流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完成各税种的计算申报的任务,实现学生熟悉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因为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真的工作,正如用木制刺刀练习过刺杀的士兵最终还是必须用钢铁的刺刀进行练习一样的道理,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真刀实枪地进行操练。为此,我们通过案例教学法,设计以完成真实工作项目为目的的“纳税项目中心”,通过这个按照“教学企业”理念设置的项目中心给企业记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真实的工作项目。由于真实的工作项目有限,在项目中心就会有一些项目小组完成的是复制的工作项目,但是操作的要求与真实的完全一样。我们把这种在项目中心完成复制项目的实践教学称之为“真项目假做”。
四、结语
篇8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和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默默无闻地“听”和“记”,老师只管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有没有理解消化这些理论知识在所不问,更遑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刑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彻底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角色,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而学生则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课前围绕案例材料认真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形成对案例中蕴含的法律关系的初步认识,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发言、提问、质疑、辩论等诸多环节充分展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2、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刑法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展开均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只是引导者,负责精选案例和设计相关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而学生则需要在课前围绕案例和这些问题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收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并独自思考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模拟辩论等环节将自己对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表达出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争论、辩论加深对案件法律关系和相关法学理论的理解,最终解决案件中呈现的法律问题。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刑法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不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教与学的一种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的任务是精选教学案例,在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负责引导课堂讨论,回答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对课堂讨论做出评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思考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围绕案件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讨论、辩论,最后要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平等的状态下交流、讨论,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以便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学的效果”。[1]
二、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实施和运用
一般而言,刑法案例教学包括案例选择、课前准备、组织讨论、教师总结评价等四个阶段。1、选择案例。选择案例是刑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一堂有效的案例教学课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刑法理论前沿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针对性。案例的选择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尤其是能反映出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案例的展示和讨论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正当防卫成立的几个条件,可以选择“的哥开车撞死劫匪”一案作为教学案例。因为这个案例中蕴含了正当防卫成立的几个难点问题,比如说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让学生置身于这一真实案例情景中进行讨论分析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什么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2)典型性。典型性要求选取的刑事案例应具有代表性,能突出反映相关法律关系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法律原理等。[2]比如案、案就是贪污罪和的典型,蒲连升案就是探讨“安乐死”问题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活生生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掌握其中蕴含的法理知识。(3)启发性。刑法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案例有一定的疑难性,涉及到的刑法理论有较大的争议。比如“许霆一案”就有较大的理论争议,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等方面能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考空间。2、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刑法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案例教学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两个方面。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是主体而是主导者和引导者,案例教学能否成功,教师的正确引导很关键,因此在案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要精选教学案例之外教师自己先要吃透案情,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及涉及到的法理问题,在将案例材料交给学生的同时要罗列出若干个供学生思考的法律和事实问题,以便于学生能有的放矢地查阅相关资料和思考问题,此外还要准备好其后课堂讨论的焦点问题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的基本思路。学生在接受老师下发的案例材料之后,应围绕案例材料和老师提供的若干问题收集查阅资料,读懂案情,了解基本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并就其中蕴含的法理问题做深入思考,为后面的讨论和辩论做好充分准备。3、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刑法案例教学的第三阶段是组织学生讨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阶段。组织学生讨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一个刑事案例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有定罪方面的事实,也有量刑方面的事实;有实体法律问题,也有程序法律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事实和法律问题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分成若干讨论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由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表达本组观点。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之后有可能达成部分共识,达成共识的部分就是结论。除了采用分组和集中讨论的方式之外还可通过“模拟审判”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分成法官组、公诉人组、辩护人组、被告组、证人组、鉴定人组、法警组等若干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分工,真实情景下的模拟演练对抗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职业技能和技巧。4、教师总结评价。刑法案例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教师总结评价,这是案例教学效果的固定和提升阶段。通过分组讨论、辩论和模拟演练对抗之后学生对案情、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及相关法学理论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但仍有可能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和认识不一致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的答疑解惑。一方面教师要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做出总体评价,肯定成绩和长处,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刑事案例涉及到的法律关系、法学理论做出系统梳理并给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供学生参考,此外还应认真细致地回应学生的质疑和发问。
三、刑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刑法案例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刑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课堂地位,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选用都应围绕学生进行。无论是课前准备阶段的查阅收集资料还是讨论阶段的分组讨论、辩论,抑或是模拟审判演练均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其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法律职业技能技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需起引导作用,比如选择合适的案例,提前给学生布置思考的问题,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在讨论辩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和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2、厘清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授某一理论知识点时举一例子加以说明,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缺乏学生的思考、讨论、辩论过程,起不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这种案例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举例教学”,正如学者所言“这种举例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案件介绍、问题提出、分析展开、结论得出还是以老师为主动。而刑事案例教学则不同,它是以案例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来自主发言、讨论、辩论、提问、质疑,最后逐步形成并成熟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其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3]因此,在刑法教学中应将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区别开来。3、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刑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法律职业技能训练。但案例教学法不是唯一的教学法,也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法,正如学者所言,“不管是法律诊所教育,还是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等模式和方法,由于成本和经费、师资、管理人员等因素的限制,都不可能替代现有的课堂教学成为法学教育的主导模式,而只能是对课堂教学的修正、弥补和补充”。[4]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法有其固有的弊端,即缺乏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案例教学法一般耗时较长,往往会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此外案例教学的进行需以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原则为前提,这些都是案例教学法无法给予的。因此,刑法教学不能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应和其他教学法,如讲授法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孔令仙.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刑法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3)182.
[2]冯江菊.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9)224.
[3]苏彩霞.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60.
篇9
【关键词】视唱教学 手势教学
一、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及特色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倡导和建立的教学法。该体系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教材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者以本民族风格创作的多声部合唱,以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支柱,采用首调唱名法及柯尔文手势等教学法,有着高度谨慎的结构和系统性。
在柯达伊教学法中,许多手段并不是柯达伊发明的,但柯达伊将它们都组织到一个教学法中,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它的目标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使匈牙利的孩子们获得初步音乐知识,懂得音乐语言,掌握读谱、书写并运用音乐语汇进行创造的能力,通过学习本名族的民间音乐传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世界优秀音乐作品,使世界优秀的文化艺术变成学生的财富,认知并运用一些曲式,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师很少用语音讲解表述,往往是他先唱一首歌的第一个乐句,然后伴随着指挥动作,孩子们也就知道什么时候进入。他只交代学生们该做什么,只要可以由学生推理而得的东西,教师就不讲,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些知识能讲解的,才用简单的语言直接告诉他们,其出发点是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法要点
(一)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
柯达伊认为,“乐器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文化”,而歌唱却是一个人人都能进行的活动,它既切实可行又容易奏效,它给予人的音乐知识是深入内心的,尤其是集体歌唱。他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够毁掉一切。”他并且断言,一直唱单声部音乐的人永远不会把音唱准,而在两声部中则可以相互制约与平衡。因此,柯达伊创作了大量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民族风格的多声部复调合唱,并选用世界优秀音乐艺术作品作为唱歌教学的教材。在合唱教学中,柯达伊很重视无伴奏合唱训练,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位的耳朵”。他认为只有用好的声音范例才是最好的训练稳定音准和准确音程的途径,所以,他们在合唱还未巩固以前是不采用钢琴伴奏的。当然,执行柯达伊教学法的教师自己的音高观念应是相当好的,他是学生们主要的典范和榜样。
(二)以五声音阶和四分、八分音符节奏为视唱教学的基础
柯达伊发现:幼儿最早、最自然的发音是小三度;对自然大音阶和半音很难唱准;在旋律中,跳进比级进更容易唱准;音域不宜超一个八度。这些特点,不仅在匈牙利,几乎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家都同时认识到了。因此,这是全世界幼儿音乐发展的普遍规律。柯达伊经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认为五声音阶具有上述特点,五声音阶是匈牙利的民歌音调,也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民间音乐的基本音阶之一。因此,他认为:对于孩子,五声音阶就像母乳那样重要。五声音阶的教学顺序是:先从下行小三度“sol-mi”开始,第三个音是小三度上方的上行大二度“la”,然后是“do、re”,即:“sol-mi-la-do-re”。在这五个音以后,增加低八度的“la”“sol”和高八度的“do”,最后是“fa、si”,学习自然大、小调,并逐步增加常用变化音。
柯达伊认为四分音符近似儿童行进的速度,八分音近似儿童跑步的速度,因此,教学中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作为节奏训练的起点,易于为儿童掌握。但在柯达伊的教学中,节奏训练往往是结合旋律进行的,如用拍手的固定节奏型配合歌唱,唱与拍手的节奏卡农等。在识谱教学中,该教学法非常重视内心听觉及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这样的指导:用内心听觉默唱第一乐句;默唱歌曲中的所有八分音符。再如黑板上写着乐谱,要求学生反复唱几遍,唱会后,每重唱一遍时,教师就擦去一小节,学生仍需连续地完整唱全曲,直至黑板上全部擦去,学生能背唱全曲。
(三)采用首调唱名、柯尔文手势及节奏读法
首调唱名法是柯达伊教学法中视唱教学的基本工具和手段。由于首调唱名法调性感强,而幼儿歌曲和唱游、民间音乐和大量西方艺术音乐都是有调性的,因此,很明显地适用首调唱名法。如小三度“sol—mi”,在任何一个调中都是一样的唱名。但唱名法在柯达伊教学法中并不是孤立地运用一种,当学生掌握了首调唱名法后,就开始学习用音名唱曲调并与首调唱名法交替地并用,直至掌握固定唱名法,这样就解决了唱无调性音乐的困难。
篇10
关键词:主题词;教学法;直观感觉;理性认识。
中文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heme Teaching Method
――Exploring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Mathematics Through Teaching the Structure of Non Homogeneous Linear Equations Solution*
ZHANG Xiao-jun,YANG Shu-she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tao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 Linhe 015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studying concrete cases unde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text, elaborates “the Theme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 inquiry and summary. It is an optimized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 suitable for classroom teaching at all levels and for various types of programs.
[Key words]theme; teaching method; visual sense; rational knowledge
一、“主题词”教学法的提出
大学专科数学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在探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化的要求及人类对需求标准的提高,使得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究的课题,也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在进行“河套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经过探究、总结经验,提出“主题词”教学法。
“主题词”教学法区别于其它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使学生在接受新内容之前对将要探究的问题有一个线索性的直观感觉,当完成新内容的学习以后,再回顾“主题词”,使学生能以系统性的观点,对所学内容在更高层次上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主题词”既不同于“关键词”,也不同于教学“重点内容”,它包括了“重点概念、知识点、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二、案例
以《线性代数》[1]§3.7“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为例说明“主题词”教学法。
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数学感悟(关于数学的名人名言)――教学内容(章、节、名称)――回顾相关内容――主题词――新课――小结――思考题――思考题提示与参考答案――练习与作业――练习与作业提示与参考答案――结束语(修身、励志、读书等名人名言)。
每节课,在引入本节课的讲授题目之后,先回顾、复习相关的内容,然后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本节课的主题词。(图1)
先让学生对本节课要求掌握的重点(以主题词的形式出现)有一个直观的感知认识,要求学生做暂时速记,然后再进入师生探讨状态,即引入新课。主题词的范围包括:主要本节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概念、内容体现的思想与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如§3.7的主题词中,“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2.特解;3.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4.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既包含了概念,又蕴含了求法(解决问题的办法――由齐次线性方程组解决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而“5.特殊到一般;6.有限到无限;7.转化与化归”却包含了一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主题词”是按照内容与思维的循序递进顺序进行排列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使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如,§3.7中,要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要经过以下步骤:(图2),即,通过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首先要得到“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特解”(特殊),再得到“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特殊),从而得到“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一般),即所谓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当新课结束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与学生从“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及思想、方法与解决问题的办法等”方面共同对本节的教学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图3)
回顾本节课的“主题词”,一个体现本节课“重点概念、方法、思想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的简洁、明了、系统的框图(图1)又重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此时,学生对“主题词”的感受与理解已经完全不同于新课之前,对之已经有更深刻、更高层次的与理性认识。
三、“主题词教学法”的成效
人的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人们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直观感觉,即直觉。直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所以,利用这一认知的特点,“主题词”教学法使学生在接受新课之前对新课内容从整体与脉络方面(包括重点)有一个直观感知,然后以“主题词”为线索对新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思维和想象等,获得对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认识。经过“回顾主题词”,使学生对“知识、思想、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学生“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到提升。
如,§3.7通过“主题词教学法”,学生实现了如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了线性方程组、矩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转化;
2.更深刻地理解了阶梯形方程组(最简形方程组)的特征及作用;
3.理解了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4.会求线性方程组的特解与通解。
(二)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学生掌握了“无限的、未知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事物可由有限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特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已知的事物(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来表示, 从而实现了从无限到有限的转化、复杂到简单的转化;实现了通过有限讨论(推理到)无限、由简单代替(推理到)复杂,培养了学生“无限与有限”、“转化与化归(复杂转化为简单、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无限转化为有限等)”的辨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用增广矩阵(分离系数的思想)代替线性方程组,将求解方程组问题转化为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所追求的“简单美”;
2.通过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求矩阵的秩等的算法,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意志品格;
3.由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中的任一解向量都可由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线性表示,体会数学中无限的问题可由有限的事物来表示的“简单美”与解决问题的 “转化与化归”的重要思想与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主题词”教学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对教学目标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检测[2],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主题词”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大学数学课,也适用于其它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杨树生、张晓军.《线性代数》[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2] 王跃恒、李应求.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 [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8期59―61.
[3] 郭华明.浅析德国大学特色教学法 [J].中国地质教育,2006年,第3期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