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弊端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暴力的弊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会帮助人并且更会害人。如果你利用正确,它会帮助你,如果利用不当,那后果可得自负。别人也许帮不到你。
那就先说说它的好处,而网络的好处多得数不胜数,比如:它可以帮你解决你不会的难题,也可以从网行走遍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也可以从网上看到世界各地的最新新闻,也可以从网上寻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网络的好处是多得数不胜数。
而网络的坏处是建立在网络的好处之上。刚开始的网络是帮助了许多人。而人们就开始想出利用网络去骗人,刚开始发展的网络是单纯的互联网,慢慢游戏便开始出现,开始由单机游戏发展为网络游戏,而暴力游戏也开始出现。而暴力游戏正是处于逆反心理的青少年的所爱,而这正是网络的弊端,也使许许多多的青少年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现在的高科技犯罪也大多数来字网络,比如最近出现的网络病毒“熊猫烧香”和“灰鸽子”侵害了许许多多的大公司的利益。
那些暴力游戏吸引了许多的青少年,而这些青少年整天沉溺在这暴力游戏中,自身被暴力游戏所感染,没有上网费而学暴力游戏中的情节去抢劫,去偷东西,去杀人……而这些杰作都是暴力游戏所创作的。
篇2
为贯彻落实在全国宣传思想上的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全国百家网络实施的“绿色网络,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年行动于9月16号正式启动,让绿色网络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好好地利用它,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而如果只是一味地沉迷,难以抵挡网络的诱惑,就会给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在现代的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在线交流等的娱乐平台,它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知识宝库,也有着许多令青少年落入无法自拔的深深陷阱。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得到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青少年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让他们上网,反而对其成长不利。那么青少年上网到底有什么益处和弊端呢?
网络的益处:
1、开阔视野
网络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2、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每个人可以超越空间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接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空间。其次,网络可以跨越时空、职业、性别和年龄的限制,并且节省了大量选择时间。
3、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网络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环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网络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浩瀚大海,这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收获到更多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网络的弊处:
1、黑色信息的漫布:在网络上有许多品性不良的人,他们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散布谣言与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信息。例如危害他人声誉的诽谤、侮辱性语言、出售假药、、窃取他人隐私信息等等。这些不法分子只会带来青少年内心的黑暗与纠结,社会的混乱。
2、网上暴力文化:网络上的人群与娱乐工具,据统计有70%都带有暴力以及攻击性语言、精神上的感受。由于青少年受骗经历太少、自我控制力的薄弱、是非观念不清,因而容易受到这些暴力文化的感染和自我意识的误导,受到一点生活中的挫折、失意而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犯罪。例如:2006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
3、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思想的倾斜,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的弊处和益处还有很多,造成的影响引人深思。
然而对于网络,正确的态度与责任心却可以减少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1、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与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网络的弊处。对于散播不良信息、散布不适合青少年的游戏、利用网络获取“黑色”利益的不法分子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打击各种各样的钓鱼网站,增加更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书刊、网页、影片,将青少年浪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减少,有限制性的网游。
2、在上网的同时,青少年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探究与自己无关的不良信息。有自控性,能有计划的安排自己上网的时间。能自主在网上寻找科普、学习知识,只有在闲暇时才安排一点时间娱乐,放松心情。
3、家长对于儿女的检查。在子女上网浏览网页时,多阅读他们所在浏览的信息;看到子女和陌生人交谈,应加强警惕性,谨防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财产的损失。能教导子女学习有趣、有益、有用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的上网方式。
篇3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兴起和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能够丰富心理教育的内容,创新心理教育的方法,符合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将成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向。随着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各种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网站也不断出现,这些网站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帮助,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过度的依赖和沉迷网络,网络安全问题等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想要构建完善的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就要科学的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性的网络环境。
1转变观念,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心理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摆脱心理障碍,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很多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服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青少年自身和工作人员对心理咨询的认知不准确,将心理健康认为是一种疾病,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这也使得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另外,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虽然为青少年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过于形式化,没有意识到学校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因此学校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尽量降低网络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还要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和家长一起开展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让青少年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降低网络心理问题形成的概率,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提高素质,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网络心理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工作者做好了科学的指导,青少年树立了健康的网络心理,那么,网络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才是成功的。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好角色扮演,以朋友的身份与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交流,不能给这类青少年过多的压力,还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网络知识和心理辅导的知识,引导青少年对自己产生信任,然后在为青少年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服务;第二,对存在网络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这类青少年存在的普遍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这类青少年普遍自闭,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工作者就可以建议青少年通过匿名咨询、网络平台咨询等,为青少年提供最贴心的网络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3利用健康的网络资源,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随着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网络心理健康网站层出不穷,这些网站都是具有一定网络心理健康研究经验的,对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健康的网络资源,为青少年普及网络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实际的案例引导青少年认识网络心理问题的弊端,树立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学校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网络信息来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通过健康的网络资源降低网络心理问题出现的几率。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不能只是形式化的提供服务,严格规范服务机构的人员水平,提高服务机构人员的素质,服务机构的人员要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结合相关的成功案例开展研究,并根据本学校青少年的网络心理健康普查,研究出最适合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4做好校园网络的规范,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209-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手机等可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2.1%。其中,20―29岁网民占30.4%,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占整体网民的25.1%[1]。网络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信息来源和更为便捷的沟通方式,同时也为其道德成长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亟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言语道德失范的定义
言语道德,顾名思义就是“关于人类言语交际行为的道德”[2]。网络言语行为与现实的言语行为最大的区别是交际主体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是分离的,交际主体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但是,网络言语行为同现实言语行为有着共通性,它们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互相尊重、公平诚信、平等互助,这些普遍的道德规范,同样适用于“网络社会”。李一将网络行为失范界定为:网络行为主体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求,而在“虚拟的电子赛博空间”里出现行为偏差,以及因为不适当地接触和使用互联网络而导致行为偏差的情况[3]。那么,网络言语道德失范就可以定义为:网络行为主体违反了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网络中所出现的一些违公共道德言语行为及其表现,如网络谣言、言语低俗和言语暴力等。
二、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的突出表现
当前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状况整体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散播谣言
网络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条件和宽松环境。但是,由于信息者和传播者缺乏责任意识和过于关注时效性,信息的真实性往往被放到了次要位置,极易为虚假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打开后门。以讹传讹,利用网络散播谣言的情况在大学生中也比较常见。很多学生对于一些信息不加辨别就进行评论和转载,对自己所说的话完全不负责任,所折射出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的缺失令人担忧。
(二)言语暴力
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热点和敏感问题,往往都会在网络上引起一场又一场口水大战。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在网上聊天或发表看法时,曾经使用或遭受过言语暴力。这些言论攻击甚至还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人肉搜索”,将受害人的真实姓名、身份、照片等个人隐私公之于众。这不但会干扰当事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会引发暴力冲突。
(三)言语低俗
大学生已进入性发育的成熟期,关注性知识和渴望了解异性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共同特点。网络的出现,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但是,由于缺少引导和规范,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音频、视频、污言秽语充斥着各大小网站。这些不良信息,不但不能代替正规的性教育,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学生的道德意识模糊,影响学生的婚恋观。
三、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言语行为失范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大学生日常言语失范问题在网络环境中的延伸和凸显。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主观原因
大学生网络言语失范问题与当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直接相关。当前的在校大学生群体以80后和90后为主,这一代人对电脑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较高,个性也更加多元化,做事充满激情,但是多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冲动,缺乏理性。一旦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与人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矛盾,他们往往缺乏冷静思考,容易感情用事。在缺少约束力的网络环境中,直接导致问题愈演愈烈。
(二)网络自身的特点是客观原因
与传统话语环境相比,网络赋予了人更大的言论空间和自由。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加自由、透明、平等、便捷地发表见解和言论,而不用担心身份被“曝光”。网络发表言论具有低成本、传播速度快、低风险的特点,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提高了言论自由同时,也降低了言论的道德成本,极易导致言语行为失范。
(三)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是重要原因
传统以服从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对公民道德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德育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尊重他人和与人诚信的道德意识。网络社会对人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建立新型的网络道德体系,任重而道远。
(四)缺乏网络监管是制度因素
很多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事件都与网络传媒的责任意识缺失具有直接关系,缺乏网络监管是诱发大学生言语失范的制度因素。目前,我国很多大型网站一般采取的是商业化运营模式,注重利益和时效性,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为不实信息的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建设一个权责明晰、可操作性强的一套法制体系,是确保网络健康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五)当前我国的道德和民主环境是社会因素
网络是基于现实的虚拟,大学生网络言语行为失范是大学生群体日常言语失范问题在网络上的延伸。当前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大学生生活压力大,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会不同程度折射到网络上。现实生活中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能力比较强,公民自由表达言论渠道则相对比较封闭和单一,当舆论越来越开放而不能畅所欲言的时候,人们就找到了网络作为情绪疏导和表达意见的渠道。
四、多管齐下加强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建设
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还会间接地侵蚀社会基本道德标准,成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多管齐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言语道德水平刻不容缓。
(一)加强自律教育
人在网络上的言语行为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价值选择。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语行为,治本之道就是加强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大学生德育体系构建的重要职责。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把管理与教育、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自觉构建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防火墙。
(二)推进网络法制建设
遏制网络言语道德失范,还应该完善法律体制,为网络言语行为画一个道德底线。道德和法律二者相辅相成,网络社会的治理也必须通过这两种手段来进行。自1994年我国颁布第一部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了包括网络监管、保护、促进和行业自治规范在内的法制体系,近期针对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新型网络犯罪现象,我国已经进行了立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网络法律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从我国的网络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理清网络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权责关系,突出抓好网络治理的重点环节,切实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形成网络文化管理的新格局,继续推进网络法制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发展网络监控和隐私保护技术
技术手段是连接网络主题的中介,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阻断有害信息在公众之间的传播。网络监管技术有很多种,网络实名制是指网民在公开发表言论和进行网络活动时必须以个人的真实信息进行登录,才允许用户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和进行其他活动。把实名制作为网络基本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匿名在网上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和恶意侵害他人名誉等网络犯罪行为。目前,我国的网络实名制正在酝酿中,计划在2014年6月出台并实施后台实名制和公民隐私保护相配套的法律制度[4]。后台实名制是指在后台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在前台用户不必使用真实名字的一种信息方式。加强网络监管,采用后台实名制,还要兼顾公民的言论自由,加强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如果大规模出现隐私泄露的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同时,监管部门要控制监管的尺度,避免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四)确保信息公开渠道透明畅通,营造民主文明舆论环境
网络是社会舆论表达的重要窗口,赋予了人们平等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话语权,也是政府掌握社会情况和民意的便捷平台。政府部门和各大网络媒体要确保信息公开的渠道透明、畅通,与网络信息传播机制相匹配,对热点类事件及时回应,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营造民主文明的舆论环境。
五、结语
大学生网络言语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规范网络言语行为,构建理性、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需要政府、网络传媒和公众多方共同努力。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可操作的网络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13-01-15.
[2]陈汝东.论言语道德[J].北京大学学报, 1998,(1):120.
篇5
一、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和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也是直线上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57亿,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2300万人。其中,18至24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5.2%,目前我国2300万在校大学生中网民所占比例约为51.8%。①其实,大多数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杂乱的信息时还是可以很好的分辨真假,把握自己;但还是有部分学生站在网络的“分岔路口”容易迷失自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有利有弊,如何减弱其弊端对人们的影响是互联网环境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有利的方面
互联网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1.学校除对学生开设了主修课程,还另外开设了网上公共任选课,这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学习,这使同学们在节省时间基础上更大程度的获取自己喜欢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2.互联网让当代大学生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是在无空间地域障碍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交流,了解全球性的事件,逐渐培养自己的开放性思维和全球意识;3.互联网可以给大家提供大量的各类信息、知识等,让学生利用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话题,通过不断的了解和思考,将所了解知识与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相结合,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知识储备和素养;4.互联网身份隐密性和信息开放性的双重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找到自身价值的平台。大学生是一个处于极度需要情感安慰的时期,在网络这个开放性平台上,大学生不用担心自己隐私泄露的问题,可以放松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二)互联网不利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有利的同时肯定会有弊端的存在。1.大学生现在对互联网终端的手机和电脑应用率较高,在手机上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APP提供给使用者,由于大学生在学习中有课量少,闲余时间多的特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下载游戏来打发业余时间,而游戏则是扰乱大学生的心智,影响德智?l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很多游戏软件都是以暴力类杀人游戏为主,使用者在互相挑战可以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容易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2.互联网传递给学生的海量信息,虽然可以让学生汲取更多有营养的知识,过多过复杂的信息则会增加学生本身面临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等等,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同时,网络上的信息有好有坏,学生在面对这些信息时需要把握自己的方向,拒绝许多不良诱惑,这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对互联网依赖的原因
(一)有结果必有其原因,从古至今一直如此。那么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又是因为什么呢?学生在现实世界经历到挫折没有继续进行的勇气时;学生在现实世界感到孤独没有人理解自己时;当学生在现实世界感到巨大的压力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沉迷在网络中,在这种虚拟的、便捷的、匿名的世界寻求安慰,寻找自我价值。
当学生在现实世界感觉不到关爱时,网上的某些平台提供给了学生一个有自己的地位可以发表自己言论,让别人都知道自己,关注自己的地方,同时可以释放压力。
(二)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发现与他人交往困难时,网络提供给他们一些谈论的话题,让他们寻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情感需求最为重要,所以便致力于寻找话题,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寻找认同感,不让自己与社会脱轨。
三、互联网弊端的弱化
(一)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带给学生的弊端方面,更多的是在学生心里形成的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观念。所以要抵御这些伤害,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自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做好了这些预防工作后,当学生在现实世界遭遇打击,遇到挫折时也能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和态度去解决问题。从家庭角度讲,家长应该将对学生的教育科学化、网络化,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会极大提高心理教育效率;从学校方面来讲,可以将教育网络相结合,形成“教育网络一体化”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加的直接、全面,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发现网络世界提供的“一片海洋”。
(二)净化网络环境
现实中经常会有学生在网上观看某类视频、小说等之后,幻想自己也拥有某种奇异能力,然后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危害到自己生命的行为;也会有某位同学在观看某类不良网站后,学习态度不积极,找不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等。
21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无处不在,这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大的挑战。总之,面对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我们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它、解决它。让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拥有健康成熟的心理,做新一代的大学生、做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篇6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教育荒废;学生;校园
一.日本中小学校教育荒废的体现
1.日本中心小学生逃学与退学人数日益增多
在中国,中小学生很少有逃学现象的发生,学生一旦出现逃学的现象,老师就会立即打电话给家长,问清楚学生逃学的状况与理由,严重的情况下,老师还会到逃学的学生家进行家访,所以中小学生逃学问题在中国并不常见。而在当今的日本中小学校中,学生逃学现象极为普遍,学生与老师们对此见怪不怪,教师们虽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遏制学生们的逃学,但收效甚微。这些学生有的是因为在学校被同学集体欺凌,被他人孤立,而没有交流沟通的伙伴,就选择以逃学的方式来避免受到同学们的欺凌,宅在家中,或者跟着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与不良少女一起做坏事,危害社会正常的秩序。
而不同于中国的家庭,由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较低迷的状态,人们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量的老员工依旧会被公司无情地裁员,而青年人就业也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青年人的就业率低,失业率骤升。所以孩子的父亲为了能够守住当前的安稳工作,便拼命地上班工作,而母亲也从原来的全职太太走向了工作岗位去打短工以补充家里的经济开销,所以他们不会腾出足够的时间来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多数日本逃学的中小学生的就生长在这样没有父母关心的家庭中,父母对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不顾,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曾想到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贫乏,性格越发孤僻,以至于最后难以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而被同学欺凌,走上了逃学的不归路。即便教师们联系家长,向家长反应孩子的逃学问题,很多家长也不会把孩子逃学当回事,依然忙于自己的工作。在一些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因不和而分居的家庭中,孩子们因不能得到双方家长的关心,往往会性格孤僻内向,无法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因此更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欺凌,而他们受到欺凌后,家长还会鼓励孩子暂时逃学,担心孩子的同学会因为他们的不良家庭环境而嘲讽他们,而这样错误的引导还孩子的方式更加助长了孩子们的逃学风气。相比于日本中小学生的逃学顽疾,日本中小学生的退学问题更加严重。很多中小学生因为大量的逃课后,最终选择了退学。逃学与退学都是日本中小学教育荒废的明显体现。
2.日本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
2.1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造成的不良影响
近几年来,日本的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屡屡频发,导致许多中小学生因为承受不住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欺凌而选择了自杀,或者亲手杀害实施欺凌的同学,这样的校园事件已经多次被日本的媒体所曝光,所以引起了日本社会与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与警惕。虽然学校与社会都已经意识到了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也为防止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做了周全的准备与预防措施,但是,日本中心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依旧逐年攀升,成为了日本中小学教育的顽疾,也是日本中小学教育荒废的体现。中小学校园欺凌会大大增强那些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学生的暴力倾向并引起他们的犯罪心理,同时也会使被欺凌的学生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从而走上自杀的极端道路。
2.2恶劣的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手段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手段日益增多,且对学生造成的危害越来越重。最常见的校园欺凌手段就是暴力,对其他同学进行肉体上的折磨,对其拳打脚踢,这样的手段对被打同学不仅在身体上造成了伤害,严重的还要住院治疗,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将会使校园暴力的风气延续,被打同学遭到暴力后,误认为对其他弱小的同学施暴是正确的行为,并将暴力的行为施加在其他同学身上,从而引发整个校园的暴力风气。其次,强迫型的校园欺凌也在蔓延,通过暴力手段或抓住了别人的把柄,从而强迫他人加入校园的不良少年或不良少女组织,有的则强迫被欺凌的学生定期给他们一定的费用,甚至有的女学生还强迫其他学生从事的不良社会行为。除此之外,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达,网络欺凌也成为了新的校园欺凌手段,有些同学对女同学的裙子撩开进行偷拍后,随即上传到网上,从而使女学生蒙羞。种种的这类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手段都深刻地反映出了日本中小学教育荒废的现状。
二.日本中小学教育荒废的成因分析
(1)严格的日本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日本中小学教育实行的是全国统一制,全国的中小学生有统一的校服,统一的规矩与严明的学校制度守则。日本的中小学教师的地位非常高,其薪水也高于日本公务员的平均薪水,所以教师的权威性在中小学中不容忽视。当中小学生一旦触犯了学校严明的校纪校规时,教师们就会采取惩罚的措施让他们悔改。与日本中小学严明的校纪校规相比,日本的青少年漫画、动画片与影视作品越来越轻浮,充斥着各种不良少男与不良少女的形象。这样一来,只要老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后,他们就有可能学动画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对老师或弱小的同学进行暴力的心情宣泄,或者通过逃学与退学的方式逃脱学校的严格管理模式。
(2)日本中小学生的感情世界日益贫乏
由于当今日本的经济不景气,从而导致日本的家长只顾在外面拼命的工作来维系家庭的生活开销,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又由于日本的家庭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们“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可以更好地锻炼孩子们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但是也造成了孩子们一旦遇到困难就闷声不响,把心事闷在肚子里,造成了情绪的极端压抑,于是只能借助于电子游戏、漫画、动画片等来消遣解闷,而日本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往往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场景,教坏了孩子,使孩子性格越发孤僻,丧失与现实中的人沟通交流情感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并错误地选择了逃学与退学的方式。
篇7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2)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3)到图书馆、书吧或者上网查阅、搜集关于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资料,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4)撰写〈〈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报告。
(5)把这次活动的优秀调查报告在学校宣传橱窗内展出。(6)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
目前关于此项研究内容的了解:
社会各界对高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反映不一,众说纷纭。各地曾经展开过辩论,许多媒体也都设过有关讨论的论坛。但是,无论是辩词,还是论坛上的留言,大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并没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当然也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上网”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人不分种族,地不分南北,无论男女老幼,俊丑与否,很多人议论上网,自己亲自上网触电。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高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今天你E了没有?”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面对势不可挡的中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已经成为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想通过这次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当前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分析探讨上网对我们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利与弊,探讨如何对高中学生上网这股浪潮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把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期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学校、家长以及广大的高中学生朋友借鉴,并给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一点可资参考的意见。
研究方法:
在调查与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座谈讨论、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查阅的文献资料包括网上、书报杂志中的有关资料等等。
研究时间:
主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寒假时间进行调查和研究。问卷调查情况: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校高三、高二、高一年级共8个班级的学生,被调查的班级是随抽的,所在班级的全体同学都参与了答卷。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0分。收回问卷中有380位同学上过网,其中,男生306名,女生74名。统计结果显示——
(1)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在公共网吧,占63%(以寄宿生为主,少数走读生);其次、家里占30%(以城区走读生为主,占95%;绝大多数寄宿生家里没有上网条件);第三、学校网吧占7%(学校开设微机课上)。这说明现在上网的地点仍还是在公共网吧里,很多中学生上网并不被家长或者学校老师所知道的。
(2)上网目的:被调查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还是聊天(42%)、玩游戏(38%)和看电影新闻(12%)。只有8%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找资料,而查找资料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查找影视明星和歌星的相关资料。在座谈会调查讨论中得知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QQ号码。
(3)上网时间:在调查每周平均花多少时间上网时,我们发现380位同学中有160多位同学超过了2个小时以上。个别同学甚至超过了5小时。
(4)上不良网站:调查没有发现同学经常接触到同学登陆不良网站,如黄色或者暴力等网站。
(5)上网计划:座谈讨论发现,除了少数同学是为了学习查找一些学习资料而上网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无计划,随意性大,任意作为,盲目上网。相当多的同学随大流,有人邀请就盲目随从。
(6)上网对身体和学习的影响:在身体方面,380位同学当中有126位同学反映自己曾经上网导致眼睛视力下降、体力差、心情郁闷、反应迟钝、恶心头晕等症状;在学习方面,59%的同学反映上网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下降,26%的同学认为上网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影响,只有15%的同学认为上网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7)了解计算机技术知识与信息网络技术知识:调查对象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上过网,但是80%以上的同学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网络知识都了解得微乎其微,知之甚少。甚至有45%的同学对网络知识不感兴趣,只是对上网的聊天、玩游戏感兴趣。我校高二年级580多位同学参加信息技术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不到60%,竟然有260多位同学考核不合格。就是很好的例证。
(8)家长和学校对待高中学生上网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有380位同学除了部分班主任和微机老师给同学介绍过一点上网的注意事项之外,几乎没有受过其他人的什么正确引导——没有受过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引。60%以上的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持否定态度,学校教师也认为高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所以相当多的老师是明令禁止学生上网。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已经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巨大作用,影响了了高中学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方式。但是,我们这些高中学生没有明确上网目的,上网缺乏计划,很少人把网络作为吸取学习手段和工具。一些教师、家长对高中学生上网持否定与反对的态度,而事实是有的中学生对上网入迷上瘾。无奈的事实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无法逃避的。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上网存在的弊端、弊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弊端做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造成高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通过调查和了解,目前形成中小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住诱惑。目前,中小学生需学习的课程较多,作业较多,因而面临的压力也较大。如果不认真听讲,就很难适应紧张的环境。面对大量的作业,又感到压力巨大,因而畏难、畏学情绪加大,同时造成心理压力加大。而网吧内的电子游戏正好为他们释放压抑的情感提供了“适合”的场所。中小学生好玩的天性,使他们很快在网吧内找到了乐趣,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就连上课时间也沉浸在刺激的场面中。因而放学不回家平常不想学习的现象就在情理之中,同时,为上网要钱的招数变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2、家长的管理不严。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学会学不会与老师有关。还有的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存上一笔钱,就算对得起孩子,学好学不好无关紧要,因而家长拼命挣钱,而对学生疏于管理。有的家长自己整日在麻将场、扑克场、酒场上转,哪管孩子的学业和业余生活。对孩子放任自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3、网吧老板的利益驱动。尽管目前针对网吧,政府有各种各样的规定,但网吧老板经济效益的驱使,对各种规定不屑一顾。如“不准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上网”,可是,你随便到网吧去看看,上网的大都是十八岁以下的中小学生;“不准十二点以后再营业”,可通宵营业的网吧比比皆是。有的老板甚至鼓励中小学生从家中偷钱娱乐,有的老板看见学生上黄站也不闻不问。要知道,每多上网一分钟,老板就可多获得一分的利益。
4、社会的约束力不强。执法单位不能严格按国家的法令办事,对网吧管理不严。有时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只是罚点款完事。还有的只要网吧缴上管理费,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肆意经营了。
由此看来,要治理好这个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高中学生上网的益处
网络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促进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网络使中学生不断接触大量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著名心理学家杨中芳教授认为:互联网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远要比负面的多得多。并且,对当代中学生而言,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注定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禁止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益处呢?
一、拓宽视野因特网是一部信息极其丰富的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学生通过因特网以最快的速度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等等,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网络号称“虚拟世界”“虚拟天地”。首先,在虚拟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自由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面对面直接交流时可能产生的摩擦与伤害,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其次,现代家庭都是“四二一”结构(祖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四人,父母二人、孙辈一人),独生子女为多,生活经历不同,孩子与长辈往往存在着“代沟”,不易沟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网络则给了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因特网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产生高中学生上网弊端的根源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四、社会原因
高中学生上网应该注意的事项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中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十分必要。然而,网络又是个繁杂的“社会”,中小学生上网要防止不良倾向的侵害。
(一)防止上网综合症
(二)警惕“黄色”污染
(三)加强道德自律
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国家应正确对待高中生上网
一、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二、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篇8
互联网上网实名制主要措施上网实名制是指在网吧安装一种新的软件系统,主要是为了清洁网络环境,给大家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网民需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一张上网卡,在上网时用扫描器扫描此卡,在确定持卡者身份后,网页才会打开。新的软件系统还能够自动过滤掉黄色网页和不良网址。实施这一制度的原因就在于要净化网络环境,尤其是要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
互联网上网实名制弊病实行网络实名制,确实能起到打击网络犯罪,维护互联网的清洁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是对于仍处于互联网发展期的中国市场而言,重要的仍是推广和普及,如果一下子监管过严,很容易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其一,在现阶段实行网络实名制有悖于互联网的初衷与精神,因为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却要现实的人以真实身份出现,则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比如有些人会因为没有注册而无法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或者利用互联网宣泄情绪等。毕竟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也是很大的,实行实名制必然缩小了互联网发挥作用的受众范围,也就限制了互联网改变社会的能力。
其二,互联网发明之初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面向全世界、面向全层次、面向全领域的平台,如果利用实名制加以限制,则有失公平。
其三,中国的人口众多,国情复杂,数字鸿沟现象明显,这样的现状也不适合实行实名制,或者说时机不成熟。还有,一旦实行了实名制,也肯定会产生其他的后果,比如账号盗用等安全问题。
其四,实名制登记比较麻烦,而且网民可能因为担心泄露个人隐私而不愿意参加实名制登记,或即使登记了实名制也不再像以前在互联网上那么随意和活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上网实名制意义推行网络实名制其实对于规范互联网世界,防止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非常必要,越早、越快、越广泛的实行越有利,
第一、网络实名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网络道德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匿名,互联网很流行一句话在网络世界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网络的匿名性。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匿名的弊端逐渐显现。由于匿名让假银行网站骗取帐号密码、黑客木马盗取虚拟财、入侵电脑肆意破坏等报道时见报端。由于匿名让垃圾邮件满天飞舞,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垃圾邮件中寻找重要工作邮件。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无疑可以让这样的这些人在想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时候有所顾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第二、网络实名制对于保护青少年将起到重大作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是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的交互性让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互联网中的事物,同时这些虚拟世界的影响必然也会被青少年用于现实世界。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游戏中这一点体现的更加明确。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青少年沉迷在一款充满欺诈,崇尚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网络游戏,长此以后对这个青少年会产生何种的影响。因为网络而犯罪的青少年的报道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媒体上,这也不得不为我们敲响警钟。
篇9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284-03
从网络诞生伊始到现在成为连接地球村的纽带,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历了崎岖的发展历程正处在一个稳定但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从一片空白,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间接拥有几百亿元的新兴的产业,不但拯救了中国的.com的经济泡沫时代,还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第一次以“从下至上”的方式,通过惊人的市场业绩,成功扭转了电子游戏产业在中国经济框架中的不公平待遇。可以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就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改变了中国网络世界的命运,并在现阶段逐渐呈现出统一性、协调性和探索性的特征,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处于产业链上的既有渠道销售商、点卡销售商、上网服务业(网吧等)和媒体等得到国家认可的网络经济载体,同时还制造出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外挂研发公司、代练团队、虚拟财产兑换商等等网络经济角色。伴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脉搏,飞速发展起来。而占据产业整体链条上最关键地位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智。同时,网络游戏公司与主要电信和网络厂商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2001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就已接近3.1亿元人民币,短短五年后《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65.4亿元人民币,预计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44.3亿元人民币。显而易见,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是一个利润惊人、潜力巨大的“神秘地带”,正如前美林投资银行分析师汤姆・特索(Tom Tsao)所认为:“在线游戏市场前途一片光明。”较而思之,面对前文所提到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市场的初期不成熟性所导致的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犹如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所导致的治安环境恶化、自由思潮泛滥、世界工业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紊乱一样,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这一朝阳产业所必须面对“腋臭”尴尬。
面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与尴尬困境,采取学院派专家一律取缔的强势态度,不论在经济发展角度思考还是在文化多元化视角探究,都显然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应当从推动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政府力量、加强市场约束力、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效应。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配套“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
对于现阶段中国相当部分的“染网”大学生而言,在线游戏的娱乐方式就好比电视对于美国出生在婴儿潮时代的中年人那样不可或缺。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民众娱乐形态的非传统性转移,大可不必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敌对、恐惧态度,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可协调性的利弊调控工程。
欲在中国网络游戏的朝阳产业发展中趋利避害,可持续性的构建和谐网络游戏产业,政府就必须承担、发挥游戏规则制定者、宏观政策调控者的作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的确正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英在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就公开表示,信息产业部在“十一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专项规划中,要将网络游戏纳入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规划,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支持。以政府为裁判,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以健全产业链条为出发点,以经济收益带动社会效应并最终推动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不可动摇的立足点的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
在这一理念中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从市场出发,兼顾社会和谐,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绿色网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在吃厌了韩国泡菜后,在国人的科技水平支撑下,中国自己原创的网络游戏开始以武侠为主体,按照中国特色登陆网游市场,并带动网游市场向产业的方向发展。现如今网络市场所呈现的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以龙头企业的卡通路线,全民游戏路线,免费路线,变向收费路线,游戏周遍路线开始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前沿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绿色网游”、“健康网游”已经成为政府与游戏开发商之间的共识。中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就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和第二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表达了这样的一致态度:规范指引中国网络游戏健康发展,大力支持绿色阳光网游。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出台了《绿色游戏评测标准(草案)》,并同时了绿色网吧标准,得到了一部分游戏厂商的鼎力支持。
在此契机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介入对网络游戏产业在开发阶段的科学规范和良性引导,从而逐渐加大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引导力度,为健康网络游戏产品的开发不断提供利好政策。因此,如何剔除暴力不良网络游戏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和众多厂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时,网络游戏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
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网络游戏已经过了只要有产品就能赚钱的粗放型增长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到了需要比拼服务、内容、品质等多角度全方位竞争的阶段。需要看清的是,政府及主流开发商的“健康网游”概念虽好,但游戏的质量究竟如何?能否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这仍然是个未知数。同样,虽然已经有一些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产品为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真正要避免网络带来的一些弊端,则不是一款两款游戏能做到的。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纵观整个中国网游市场的操作、运营模式。
现今中国大陆市面公测、正式运营的网络游戏多以武侠、战略、魔幻、卡通为主题,其中绝大部分网游的卖点在于“杀怪”累计经验、完成任务获得积分、联网PK以期升级,这其中都需要以游戏时间、点券换购装备来换取等级的提升,同一账号的在线时间越长,游戏运营商的利润增值几率就越高。
因此抵制暴利的“绿色网游”的全面推行首先要面临巨大阻力的就是游戏开发商在更换游戏主题中所面临的的利润缺失。除此之外,当“绿色网游”摒弃暴力厮杀、帮派逐鹿、迷幻时,也就堵住了相当部分网民体验梦想的机会,必然造成部分网民流失。同时,即便是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跑跑卡丁车、泡泡堂在标榜绿色健康上网、家庭娱乐、全民健“心”的准“绿色网游”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玩家的等级上升、虚拟财产的增加都同在线时间直接挂钩。因此限时游戏的“绿色网络”也会给这些走在前列的龙头企业带来相当的经济损失。所以“绿色网游”单纯依靠企业自觉开发,其时间周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要扭转整个网络游戏市场的现状,营造公平积极的竞争氛围,需要有关部门和多数运营商的不懈努力。
政府在“绿色网游”的推广过程中面对来自游戏开发商、渠道运营商、终端点卡销售商、普通网民的地下阻力与心理排斥,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切实引导网游向科学方向发展呢?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与规则制定者,对网络游戏实施政策性强制转轨,是不符合经济规律更是超出政府职能范围的行为。因此配套“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予以向导性指令是相权衡之下的一条蹊径。
“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牵头,组建全国绿色网游协会,鼓励已经成功转轨的绿色网游开发商运营商加入其中,对于依旧从事以暴力、迷幻、帮派、单纯依靠在线时间为卖点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征收“网络文明建设附加税”,将这一税种科学划分比例,一部分以政府为主体补贴绿色网游企业的产品研发,并予以公益宣传,另一部分用于全国绿色网游协会运作,从而以经济为杠杆,指导网游发展方向,而政府亦不必增加自身财政支出。
在这一运作模式下,实际上是政府帮助绿色网游企业分担市场风险,减少绿色网游推广的市场阻力,消除带头企业担心其他网游公司依靠传统路线趁绿色网游市场不健全时,抢占市场份额的顾虑。同时以附加税的形式,导引传统网游企业尽快转型。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在不增加财政支出负担的前提下,依靠剥离传统网游企业在绿色网游推出之初所抢占的市场份额为基金,避免“抢滩”尴尬。
综上所述,通过国家财政法规性政策补贴,是分担开发商市场风险,增强健康网游市场竞争力、营造广泛的社会认可环境的前提,也是是当前政府职能部门所应当直面的现实问题。
二、完善校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主体性”休闲娱乐场所
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延伸。游戏是人们借助各种游戏道具(或者方式、规则)对生活、生产和战斗的模仿, 是人们对真实生活的虚拟再现。美国学者安・杜西尔认为, 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玩偶, 也负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 因为“玩具和游戏绝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 它们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 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网络游戏借助于数字、电子、网络、创意、编剧、美工、音乐制作等高科技手段, 对现实生活的虚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成为网络时代的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存在和情境, 或者是一种社会建构。游戏者通过虚拟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尝试、体验、张扬一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角色和个性。网络游戏成为“一种完全有意置身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不当真的’、但同时又强烈吸引游戏者的自由活动”
因此网络游戏的迅速普及,就其现象本身而言,是一种迎合青少年好奇探知、体验欲的一种游戏宣泄方式,而网游成瘾的关键则在于其他休闲方式的制衡消失。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网瘾”大学生的业余娱乐生活单调,仅仅依靠网络打发时间,这其中包括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尚未普及、独生子女缺少游戏伙伴、青少年自发组织的健康娱乐团队数量有限等等原因。那么到底是娱乐生活单调导致网络成瘾,还是网络成瘾导致排斥其他娱乐方式,这是无需讨论的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其最终结果却是娱乐方式的“独生性”。
同时在娱乐设施建设及高校文娱活动开展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现在众多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均以玩家主体,最终的游戏结果取决于竞技水平、判断能力、指挥水平、团队意识等等。对比而言,高校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个性与参与热情。既然大学校园生活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完整的精神世界,他们就会自己去寻找另一个世界。客观地说,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电脑游戏就是为了从乏味的现实中解脱,并从游戏的刺激中找到补偿。所以现阶段的高校问题娱乐活动的开展更应到考虑到学生的群体性、主体性因素,为条件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各样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性,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高等院校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集体性、廉价性的健康休闲娱乐场所,加强娱乐方式多样性、群体性、主体性,分散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
三、高校加强引导,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调查,迷恋网络游戏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弱势群从网络诞生伊始到现在成为连接地球村的纽带,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历了崎岖的发展历程正处在一个稳定但不成熟的发展阶段。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从一片空白,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间接拥有几百亿元的新兴的产业,不但拯救了中国的.com的经济泡沫时代,还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第一次以“从下至上”的方式,通过惊人的市场业绩,成功扭转了电子游戏产业在中国经济框架中的不公平待遇。可以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就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改变了中国网络世界的命运,并在现阶段逐渐呈现出统一性、协调性和探索性的特征,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处于产业链上的既有渠道销售商、点卡销售商、上网服务业(网吧等)和媒体等得到国家认可的网络经济载体,同时还制造出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的外挂研发公司、代练团队、虚拟财产兑换商等等网络经济角色。伴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脉搏,飞速发展起来。而占据产业整体链条上最关键地位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也开始变得更加理智。同时,网络游戏公司与主要电信和网络厂商也建立了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2001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就已接近3.1亿元人民币,短短五年后《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65.4亿元人民币,预计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销售收入将达到244.3亿元人民币。显而易见,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是一个利润惊人、潜力巨大的“神秘地带”,正如前美林投资银行分析师汤姆・特索(Tom Tsao)所认为:“在线游戏市场前途一片光明。”较而思之,面对前文所提到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市场的初期不成熟性所导致的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犹如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外交流所导致的治安环境恶化、自由思潮泛滥、世界工业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紊乱一样,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是这一朝阳产业所必须面对“腋臭”尴尬。
面对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与尴尬困境,采取学院派专家一律取缔的强势态度,不论在经济发展角度思考还是在文化多元化视角探究,都显然是不具有科学性的,应当从推动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政府力量、加强市场约束力、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的降低其负面效应。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配套“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
对于现阶段中国相当部分的“染网”大学生而言,在线游戏的娱乐方式就好比电视对于美国出生在婴儿潮时代的中年人那样不可或缺。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民众娱乐形态的非传统性转移,大可不必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敌对、恐惧态度,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可协调性的利弊调控工程。
欲在中国网络游戏的朝阳产业发展中趋利避害,可持续性的构建和谐网络游戏产业,政府就必须承担、发挥游戏规则制定者、宏观政策调控者的作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的确正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陈英在2006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就公开表示,信息产业部在“十一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专项规划中,要将网络游戏纳入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规划,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支持。以政府为裁判,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以健全产业链条为出发点,以经济收益带动社会效应并最终推动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不可动摇的立足点的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
在这一理念中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从市场出发,兼顾社会和谐,按角色做事,按特色定位,“绿色网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在吃厌了韩国泡菜后,在国人的科技水平支撑下,中国自己原创的网络游戏开始以武侠为主体,按照中国特色登陆网游市场,并带动网游市场向产业的方向发展。现如今网络市场所呈现的是百花齐放的局面,以龙头企业的卡通路线,全民游戏路线,免费路线,变向收费路线,游戏周遍路线开始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前沿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绿色网游”、“健康网游”已经成为政府与游戏开发商之间的共识。中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就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和第二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上,表达了这样的一致态度:规范指引中国网络游戏健康发展,大力支持绿色阳光网游。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游戏专业委员会出台了《绿色游戏评测标准(草案)》,并同时了绿色网吧标准,得到了一部分游戏厂商的鼎力支持。
在此契机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介入对网络游戏产业在开发阶段的科学规范和良性引导,从而逐渐加大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引导力度,为健康网络游戏产品的开发不断提供利好政策。因此,如何剔除暴力不良网络游戏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和众多厂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时,网络游戏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
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网络游戏已经过了只要有产品就能赚钱的粗放型增长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到了需要比拼服务、内容、品质等多角度全方位竞争的阶段。需要看清的是,政府及主流开发商的“健康网游”概念虽好,但游戏的质量究竟如何?能否经得起消费者的检验?这仍然是个未知数。同样,虽然已经有一些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产品为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真正要避免网络带来的一些弊端,则不是一款两款游戏能做到的。要解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纵观整个中国网游市场的操作、运营模式。
现今中国大陆市面公测、正式运营的网络游戏多以武侠、战略、魔幻、卡通为主题,其中绝大部分网游的卖点在于“杀怪”累计经验、完成任务获得积分、联网PK以期升级,这其中都需要以游戏时间、点券换购装备来换取等级的提升,同一账号的在线时间越长,游戏运营商的利润增值几率就越高。
因此抵制暴利的“绿色网游”的全面推行首先要面临巨大阻力的就是游戏开发商在更换游戏主题中所面临的的利润缺失。除此之外,当“绿色网游”摒弃暴力厮杀、帮派逐鹿、迷幻时,也就堵住了相当部分网民体验梦想的机会,必然造成部分网民流失。同时,即便是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跑跑卡丁车、泡泡堂在标榜绿色健康上网、家庭娱乐、全民健“心”的准“绿色网游”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玩家的等级上升、虚拟财产的增加都同在线时间直接挂钩。因此限时游戏的“绿色网络”也会给这些走在前列的龙头企业带来相当的经济损失。所以“绿色网游”单纯依靠企业自觉开发,其时间周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要扭转整个网络游戏市场的现状,营造公平积极的竞争氛围,需要有关部门和多数运营商的不懈努力。
政府在“绿色网游”的推广过程中面对来自游戏开发商、渠道运营商、终端点卡销售商、普通网民的地下阻力与心理排斥,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切实引导网游向科学方向发展呢?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与规则制定者,对网络游戏实施政策性强制转轨,是不符合经济规律更是超出政府职能范围的行为。因此配套“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予以向导性指令是相权衡之下的一条蹊径。
“绿色网游”政策性财政补贴,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牵头,组建全国绿色网游协会,鼓励已经成功转轨的绿色网游开发商运营商加入其中,对于依旧从事以暴力、迷幻、帮派、单纯依靠在线时间为卖点的网络游戏开发商、运营商征收“网络文明建设附加税”,将这一税种科学划分比例,一部分以政府为主体补贴绿色网游企业的产品研发,并予以公益宣传,另一部分用于全国绿色网游协会运作,从而以经济为杠杆,指导网游发展方向,而政府亦不必增加自身财政支出。
在这一运作模式下,实际上是政府帮助绿色网游企业分担市场风险,减少绿色网游推广的市场阻力,消除带头企业担心其他网游公司依靠传统路线趁绿色网游市场不健全时,抢占市场份额的顾虑。同时以附加税的形式,导引传统网游企业尽快转型。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在不增加财政支出负担的前提下,依靠剥离传统网游企业在绿色网游推出之初所抢占的市场份额为基金,避免“抢滩”尴尬。
综上所述,通过国家财政法规性政策补贴,是分担开发商市场风险,增强健康网游市场竞争力、营造广泛的社会认可环境的前提,也是是当前政府职能部门所应当直面的现实问题。
二、完善校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主体性”休闲娱乐场所
网络游戏本身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延伸。游戏是人们借助各种游戏道具(或者方式、规则)对生活、生产和战斗的模仿, 是人们对真实生活的虚拟再现。美国学者安・杜西尔认为, 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玩偶, 也负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 因为“玩具和游戏绝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 它们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 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网络游戏借助于数字、电子、网络、创意、编剧、美工、音乐制作等高科技手段, 对现实生活的虚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成为网络时代的人们身份认同的一种存在和情境, 或者是一种社会建构。游戏者通过虚拟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尝试、体验、张扬一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角色和个性。网络游戏成为“一种完全有意置身于‘日常’生活之外的、‘不当真的’、但同时又强烈吸引游戏者的自由活动”
因此网络游戏的迅速普及,就其现象本身而言,是一种迎合青少年好奇探知、体验欲的一种游戏宣泄方式,而网游成瘾的关键则在于其他休闲方式的制衡消失。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网瘾”大学生的业余娱乐生活单调,仅仅依靠网络打发时间,这其中包括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尚未普及、独生子女缺少游戏伙伴、青少年自发组织的健康娱乐团队数量有限等等原因。那么到底是娱乐生活单调导致网络成瘾,还是网络成瘾导致排斥其他娱乐方式,这是无需讨论的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其最终结果却是娱乐方式的“独生性”。
同时在娱乐设施建设及高校文娱活动开展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现在众多网络游戏的虚拟环境均以玩家主体,最终的游戏结果取决于竞技水平、判断能力、指挥水平、团队意识等等。对比而言,高校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很难表现自己的个性与参与热情。既然大学校园生活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完整的精神世界,他们就会自己去寻找另一个世界。客观地说,很多大学生沉溺于电脑游戏就是为了从乏味的现实中解脱,并从游戏的刺激中找到补偿。所以现阶段的高校问题娱乐活动的开展更应到考虑到学生的群体性、主体性因素,为条件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各样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性,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高等院校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集体性、廉价性的健康休闲娱乐场所,加强娱乐方式多样性、群体性、主体性,分散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
三、高校加强引导,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调查,迷恋网络游戏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弱势群体”: 成绩不好、受过挫折和打击、不受重视、自信心不足、无成功感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教育, 使大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如意和挫折, 选择网络逃避现实只是消极的做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重要的是要增强信心, 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遇到的挫折,从而引导其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 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应当为网络游戏上瘾的大学生开设心理咨询热线, 聘请专业心理工作者进行咨询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调节等方式进行一般性网络性心理障碍治疗, 对于网络成瘾重症的学生要主动及时干预, 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以避免极端事件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大学生上网游戏的动态和趋势, 掌握学生上网游戏的心理特点, 及时深入学生的课余和网络生活中, 适度介入网络游戏, 在游戏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和导致学生上网游戏的主要原因, 在游戏中和学生拉近距离, 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是想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需要厂商努力、政府引导以及玩家自律三管齐下,形成由政府导演、高校搭台、厂商扮角、学生参与的“绿色网游”发展趋向,使“健康网游”成为引领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向前发展的“救市主”。
参考文献:
[1]邓旭阳,姜宪明,戴兆骏.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团体教育辅导成效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4 .
篇10
【摘 要】目前,电脑网络走进了平常百姓家,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对于我们的影响。
关键词 高中生;网络;关系
21世纪以来,电脑网络走进了平常百姓家,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上网也慢慢凸显出其利弊。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一次又一次地警示大家,一旦我们痴迷网络,不但影响学业,而且将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先进的学习工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新闻,知道国内国外最新的资讯。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适当地进行休闲娱乐,做到劳逸结合。老师们也可以通过网络,通过PPT教学,在网上布置批阅作业等提高教学效率。但在中国目前,由于网络监管还不那么健全,网络上不免充斥一些带有暴力,黄色元素的不良信息,我们心智发育尚不健全,我们容易受到外部的诱惑,他们又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些都可能导致我们痴迷网络,受到这些不良事物的残害。
在当代,电脑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无论是什么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世界上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最新、最热点的人与事都能立刻在网络出现,并且通过互联网的全球联通,迅续传遍全球,让更多人可以及时接受新鲜资讯;我们可能会有那么一些亲人朋友在很远的地方,以前我们需要花昂贵的电话费才能同他们讲话,但是现在通过网络视频,我们可以很轻松省钱地同他们视频聊天;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我们能够很方便又全面的找到我们所需要资料,在百度或者谷歌上面,我们仅仅只需要输入几个
关键词 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比起传统的查阅方法,“网络”确帮我们提高了获得知识的效率。现在的网络联通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都能够在网上“大融合”,大家各种不同的看法、观点都能够互相讨论交流。网络以其独特的功能帮助大家,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对我们而言,网络的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是一个先进的学习工具
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涵盖量广。网络依靠着它的这些特点,无疑可以给我们对知识经验的获取提供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想象到学习经验的获取与保存是何等不容易。而网络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网络通过其庞大的联系能力,将我们所需的知识经验三维化,立体化,使理性的东西感性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并且在网络视听的双重冲击下,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联合国教科文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常规教育让人掌握所学知识的10%~20%,而网络多媒体教育具有的视听冲击功能,可以使我们至少掌握所学知识的50%以上。我们具有其特殊性,我们是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监督的。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我们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是我们的一个特点。而恰恰是我们受到家庭和学校的监督,才使得这一个特殊的群体使用网络更多的是帮助我们学习。所谓网络学习,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
2.网络可以让我们适当休闲,劳逸结合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看各种剧集,无论是美剧,英剧还是日韩剧国产剧,对于整天忙于学习的我们而言,适当的放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看各种国外剧集,一方面可以锻炼外国语言的听说读写,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听歌,无论是高雅的古典音乐还是嘻哈摇滚的音乐或者是流行金曲,通过音乐的熏陶,我们不仅仅是放松了身心,更是加深了对音乐的感悟与理解。对于我们而言,虽然在校学习成绩是最关键的,但是如何全方位培养过硬的综合素质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音乐的熏陶,以及在网络上在线看一些书籍,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二、我们过度使用网络的弊端分析:
1.我们痴迷网络将会影响学习
对于我们而言,学习显然是最最重要的,我们毕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而且高中美好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我们过度痴迷网络,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面,必然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曾经有新闻报道过,有一些我们因为痴迷网络游戏,每天晚上玩网络游戏到凌晨,白天上课提不起精神,老是想睡觉,久而久之成绩慢慢下滑。但他们每天心中所念所想的仍是游戏,没有把自己的心思花在学习上,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
2.我们痴迷网络将会影响身心健康
沉迷于网络的我们群体大都长期出入网吧等不良场所,很多黑心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没有依法阻止未成年人上网。这些网吧出入人员混杂,空气不干净,而且网吧内没有卫生保障,其环境也十分脏乱。痴迷网络的我们需要长时间紧盯电脑屏幕,他们缺乏睡眠,饮食不规律,长此以往,沉迷网络自然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使这些沉迷网络的我们各种急性病症数不胜数,甚至因为长时间持续上网而导致猝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沉迷网络带来的影响其次是心理方面的:高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他们有的会受到网络上面带有黄色暴力色彩的不良信息影响,我们心智不成熟,容易模仿这些行为。反应到现实生活上面,他们容易性格暴躁跟家长同学产生冲突。带有黄色的网络不良信息更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他们有的可能沉迷于网络中虚拟的情感,网恋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单纯的我们因为约会网友导致悲剧发生的案例也时有出现。我们们有的常常会因为虚拟的感情而心神不宁,他们可能会忽略现实生活中与家人朋友老师的沟通,他们长期是与电脑在进行交往,他们在虚拟环境中享受着虚拟的感情,有的沉溺于此,造成严重后果。这些沉迷于网恋的我们将会慢慢失去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和积极参与意识,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与真实人类,真实社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将会慢慢与现实生活的脱节,这些都是十分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3.我们沉迷网络将会带来社会问题
我们是未来社会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沉迷网络将严重影响学业。当我们沉迷网络不再关注学习时,我们国家的未来也将堪忧。同时,我们经常出入网吧等不良场所,网吧人员混杂,一旦发生冲突或者紧急事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要维持上网必须要一定的金钱,家长们肯定是不会掏钱让自己的孩子整天出入网吧,因此沉迷网络的我们将会想方设法地筹钱上网,新闻也常常有报道一些过度沉迷网络的高中学生常常通过敲诈勒索同学来获得上网的钱,这样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学校周边的安全,也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生活学习。
参考文献
[1]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0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