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坏处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费主义的坏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消费主义的坏处

篇1

【关键词】消费品;投资品;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国际大鳄的“打工仔”;我国耕地的红线;新的三座大山

对于住房到底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的判断,从小处看将影响到中国房地产未来前景,从大处讲则是一个关系到当代中国未来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家的决策层应该有个清晰明确的决断。

在人类第一层次的基本需要中,无论是马克思说的“生存需要”,还是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都认为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当代的中国人如果连这些基本的生存需要都难以满足,何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见,衣食住行是人类消费的最基本方面,衣服、食品、住房、交通等理应成为当代中国人最基本的消费品,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消费品、投资品的特性

消费品,亦称“生活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按满足人们需要层次分,它有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高级营养品、华丽服饰、艺术珍藏品等)。

投资品是指购买后不需要追加新的使用价值,也不需要附加新价值,即可择机出售获利(也可能亏损)的商品。投资品包括两种类型:(1)纯投资品。这类投资品没有使用功能,只有投资功能,如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等。(2)复合投资品。这类投资品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投资功能,如金银首饰、收藏品、普洱茶等。

二、居民住房是投资品的利弊

在当今中国的现实中,住房属于投资品,而且属于复合投资品。居民住房是投资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①出现了一大批富豪。碧桂园的杨惠妍、世茂集团的许荣茂、大连万达的王健林,不论是胡润百富榜还是福布斯富豪榜单,不管是2007年还是2009年,排在榜单前10位的,从事房地产的富豪人数总是位列第一。②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出现了飞跃式的增长,以至于当今地方政府的财政被人们戏称为“土地财政”。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税收,随着改革的深化,税收在地方政府收入中的比重日趋下降。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央政府事权的下放,地方政府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块可以自由支配的经济资源,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保障,“土地财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运行模式在全国广泛开展。目前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总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所占49%。

居民住房是投资品给我们带来的坏处有:①近些年房价多轮快速上涨,形成房价畸高,北京等地一线城市的房价堪与发达国家大都市的房价相媲美,这造成大中城市的居民生存压力陡增,这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②中国式的大兴土木,让国际矿业等垄断集团(如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大铁矿石巨头)肆无忌惮、漫天要价、任意宰割我华夏人民,我中华全体国民成为国际大鳄的“打工仔”。以至于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中国卖什么,什么就跌!勤劳的中华民族成为任国际富豪随意摆布的棋子与贱民。③国际游资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场,通过各种合法与不合法的途径,推波助澜抬高我国房价,卷走我国大量宝贵的资产,这无异于“洗钱”。④国内的房地产商、地方政府、银行、国有大型企业和炒房团等构成了利益攸关的松散联盟,在房地产行业获得巨额暴利,把风险转嫁给全国普通百姓,制约了国内的消费,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影响了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埋下了“毒瘤”和隐患。金融危机往往与住房投资的炒作有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就是住房投资“过热”引起的,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与住房投资“虚火过旺”不无有关。⑤房地产过度投资,将挤占我国大量宝贵的耕地,我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面临严峻的考验。

三、居民住房是消费品的利弊

如果承认居民住房属于消费品,这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①避免高房价的出现,这将使全体国民把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业上。百姓“安居”才能“乐业”,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会得到极大的缓解,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②可以节约我国有限的耕地,确保我国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供给,确保我国高科技产业用地的需要。③避免全国集中大搞土木基建,降低对大宗资源的集中消耗,这将降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打击国际矿业等垄断集团对我国百姓的高价盘剥,打破国际垄断集团联盟,甚至能打垮国际垄断集团,争取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采购的话语权。④有利于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经济沿着健康、持久、稳健的轨道发展,避免我国经济大起大落,规避经济危机的发生。总之,益处多多,不胜枚举……

居民住房是消费品的坏处:①地方财政收入短期内会发生锐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百姓养老保险等福利短期内可能受到一些影响。②既得利益者可能极力反对等。

四、我国的国情

居民住房到底是投资品,还是消费品。对这一问题的判断,应当结合我国国情,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理解认识。我国是拥有13.37亿人口的大国,到2033年前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的最高峰。我国虽说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国土其实却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大约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荒漠化土地,青藏高原的冻土,这些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寒旱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70%。

2009年为保增长、扩内需提供用地保障,我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出现较快增长。全国建设用地供应3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2%。从供地类型来看,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其他用地供应量分别为11.9万公顷、2.6万公顷、7.7万公顷和9.7万公顷,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7.3%、8.2%、24.1%和30.4%。2010年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2010年全国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供应量高达18.5万公顷。从2009年12月的“国四条”到2010年4月的“国十条”,增加住宅用地供应成为此番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题。而在现实中,许多城市却存在大量的空置商品房。最近,羊城晚报历时两个月调查几大片区近3000套存量住宅发现并得出结论,广州住房空置率高达20.以上%,超出警戒线一倍,而据说北京住宅空置率更是超过四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人均GDP3678美元,居世界100位左右,美国为46381美元,澳大利亚45587美元,日本39731美元,加拿大39669美元,新加坡37293美元。即使按北京10298.30美元计算,北京的房价和收入比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是明显偏高好几倍。更何况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而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5。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贫困人口数按照国际标准测算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以当代中国如此低的人均收入,来购买接近于发达国家的高价住房,这几近于“天方夜谭”。无怪乎口无遮拦的房产老总任志强都“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中国大陆上最招人痛骂之人,享受“掷鞋的总统待遇”就不足为怪了。

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成为经济强国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要想提高每个国民的富裕指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比拼经济实力的主战场,向来不是总体规模,而是讲求经济的“软实力”。城市化、普及教育、医疗、就业、民生等各方面达到什么水平,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强弱。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中国还必须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才能取得与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相同成果,而不单单是GDP总量的比较,我们当代中国人的使命还任重而道远!这一切都决定我们必须把住房作为消费品,并且是基本生活必需品,而决不是投资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个搬到压在当代中国老百姓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

五、我国政府对居民住房的管理措施以及对民间资本的疏导

基于居民住房是基本生活必需品,中央政府就应该像对待基本生活必需品那样采取坚决的措施:①像管理粮食、猪肉一样,在当地居民住房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的情况下,要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价要实行备案制度。②坚决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两套住房制度,第三套住房不允许保有。可以采取渐进的步骤,首先对第三套住房课以重税,如按住房市价收取50%的税收,第四套住房收取80%的税收等等。③为疏导从房地产退出来的民间资本,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应筹建科技发展基金,高息揽资。④也可以采取优惠税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新兴实体产业或股市中。⑤还可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到百姓急需的医疗和教育领域。总之,要让物尽其用、民间资本合理升值。本人以为,这是短期利民长期利国之举。

参考文献

[1]封志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障[M].2007.

[2]丛亚平,李长久.中国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 收入分配失衡[N].经济参考报.

[3]国土资源部.2009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DB/OL].省略,2010-4-9.

篇2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国经济

一、劳工成本的改变

中国不只是个巨大的生产地,也是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不同于亚洲早期崛起的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南韩。他们依靠进口加工与转口贸易崛起,所以一旦失去便宜的本地劳工资本,势必得产业转型,例如转型成高科技产业、金融中心、或是国家扶持大型企业。但中国完全不需要,人民币升值反而使得中国可以相对便宜地购买原物料,配合内需市场的增长,使得中国无须惧怕汇率变动所造成的外销萎缩,汇率变动只是将左手的钱换到右手去。亚洲四小龙所害怕的情况对中国经济体来讲完全不是威胁,中国经济并不会面临亚洲四小龙转型的阵痛期。生产商在中国面临汇率改变的情况如见表1。

生厂商会因人民币升值而以较便宜的价格进口原物料,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销售方面也可以因为市场大,求过于供,市场上的需求曲线比起供给曲线较不弹性,厂商可以轻易地将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成本上升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甚至因为需求曲线随着人民币升值右移,使得最后产出呈现略为增加的情况(见图1)。厂商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是相对小的,因为在需求曲线弹性小于供给曲线弹性的情况下,劳工资本价格上升的很大部分等于是消费者帮厂商支付的,现有厂商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就转移工厂的强烈理由(见图2)。简单来说,外商会在中国设厂本来就是考虑两点因素:一是劳力供给充足,二是可以就地销售。现在人民币升值并不抵销这两大因素,因为中国是个巨大的经济体,左手的钱换到右手去还是在自己身上。甚至厂商可以利用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哄抬货品价格,在短期赚取超额利润。

如图1所示,当生产曲线因为人民币升值由S1左移至S2时,Q1减少到Q2,但是因为消费能力也因为人民币升值由D1右移至D2,造成最后产出与价格是Q3和P3,而在中国这个生产便宜市场深厚,求大于供的情况下,生产曲线的弹性小于供给曲线,Q3毫无疑问的大于Q1。

如图2所示,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所负担的无谓损失三角形ACD小于消费市场所负担的无谓损失三角形ABC。而消费者负担的无谓损失的成本可以来由名目工资的上涨,也就是人民币升值的效果所抵销,这就是生产与销售的一体两面,一般人所担心的人民币升值的坏处,其实只是中国将钱从右边口袋放到左边而以,并不需要多虑。

二、东协诸国的取代能力

台湾方面早就鼓吹过南下政策,取代西进政策,从李登辉晚期到时期整整十年的时间,台湾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南下东协各国设厂,结果无一幸免,中国劳工的文化,才是造成中国生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劳工的勤奋与服从是东南亚那些劳工所不能比的,中国劳工所具备的沟通协调素质并不是一点点的工资提高就可以抵销的。另一方面来说,相对东南亚诸国的无能与贪污,中国地方官僚的能力是较令厂商信赖的。大型的跨国企业在选择生产基地时,通常都是风险趋避者,人民币缓慢升值,稳定了中国经济反而增加这些厂商在中国投资的诱因。

三、投机客货投资客的抉择

发展中的经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吸引热钱。吸引热钱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本国货币升值,热钱不可能涌入一个货币一直贬值的地区。行为经济学里面非常强调所谓的预期心理,人民币升值会隐设中国经济的前景良好,反之人民币贬值则会暗示投机客这地方无利可图,进而使中国步上日本经济崩溃的后尘。

有人也许会说热钱不好控制,英国被击败过,日本也被击败过,泰国也被击败过。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中国,全世界唯一在社会主义下实行计划经济成功的国家,中国政府的执行力,是强大的。如果热钱想要藉由人民币些微升值时炒作房市或股市,在中国政府的眼下是不可能的,中国政府随时可以订立新的游戏规则惩罚这些外国投机客,例如中国曾经直接限制银行的贷放资金,这个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完全不存在的方法,控制了通膨,中国是唯一有能力打破蒙代尔三元悖论的经济体,中国并无须具怕热钱与投机客。相反的可以与这些投机客各取所需。

四、过度干预经济市场

配合新的工资法,可以大幅改善国内生活水平,中国是个强大的经济体,但就如以往其他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一样,面临了贫富不均的差距逐渐扩大,而中国是个以社会主义――大家一起富起来的理念而建立的国家,如何解决这严峻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也许新的工资法或造成些微的无谓损失,但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生活环境为出发点,这些损失是可以承受的,新的工资法与人民币的略微升值,可以将金字塔顶端的财富部分的转移到底部,改善财富分配的结构。说到底人民币升值与新的工资法,就是为了修正资金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建立真的平等。

在经济学中,任何产品与服务都有价值,市场机制会随着群众的心理给予这些产品与服务他应得的价值,但市场的调节有可能崩坏、有可能僵固,国家应该在这时候取代市场自然的调节插手扶植,中国不像其他过度民主的国家,不会为了选票与短期利益做出妥协,在劳工薪资不够有所保障的情况下调节劳动市场的价值是完全合理的。至于有人会担心此举会逼走厂商造成产业外移,这是多虑的。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个庞大的市场,外移的厂商得面对到一些自然的贸易障碍,所以他们是走不了的。重新建立生产基地所区付出的成本也不是这些厂商所能付出的。

从图3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也许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现在要投入的变动成本从TVC1上移到TVC2,虽然厂商要承受C1到C2的差距,却还是小于去其他地方开设新工厂所需投入的C1到A的成本。因此些微的汇率变动,并不可能造成产业外移,在现实社回中没有人可以轻易放弃早就投入的固定成本。

篇3

同样,在欧洲耕耘多年的TCL则赶在华为之前了PC新品,这款二合一平板电脑新品名为Plus 10。TCL宣称是国内手机厂商中在海外销售手机最多的公司。另外,小米也传出,将在今年暑假期间推出两款笔记本电脑。

国内做手机的厂商纷纷涉足PC,讲述的是一种不算新的商业故事。

就华为来说,从2011年开始拓展智能手机业务,到2014年底以一款Mate7占据了中高端区间,成为国内手机市场中继苹果手机之后最重量级的玩家。华为公司2015年整体手机出货量超过1亿部,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在这里,它讲述的是中国制造走强、自主研发芯片不断自我超越的故事,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为之买单。

但是,推出Matebook却更像商业上手机积累的品牌急于变现之举,并未能摆脱模仿苹果的窠臼。

首先,华为加入的是Wintel阵营。Matebook处理器是英特尔酷睿M系列超低压版本,配备Windows 10操作系统。

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可以获得英特尔数额不少的利好支持,降低成本和商业的风险,坏处则是这种配置注定不能像华为Mate手机那样,在自主研发芯片之后获得以技术为根底的“情怀溢价”。

在Mate7手机成功之后,竞争对手跟风推出至少七八款产品,假如没有芯片上的差异性,华为后继的Mate8手机的份额会被蚕食更多。而Matebook实际上跟随的是Surface所创造的二合一产品形态,在产品设计上又模仿了iPad Pro的设计风格。其所定的价格,从最低699美元起最高到1599美元。由于Matebook在产品上与竞品并没有差异化,在强手如林的PC行业,定价就只是数字游戏。当价格战开打之后,小米的加入只会带来更大的混战。假如华为摆脱Wintel联盟,重回自主研发之路,那么研发投入会将华为拖入一个无底洞。

分析人士称,华为进军PC市场,可进一步完善智能手机、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构成的终端布局,对于巩固现有品牌效应及继续提升形象有一定帮助。这或许是华为、小米和TCL等公司加速进入PC行业的重要原因。

不过,根据数据公司IDC的预测,PC市场并没有多少好肉在等着国内手机厂家。目前全球TOP10 PC厂商中,联想、惠普、戴尔和苹果位居行业前四,宏基、华硕、东芝、三星电子、清华同方和富士通紧随其后。老大联想在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但据联想2015年12月底三季度财报,其21.6%的市场份额是创了新高,但销量同比却下降4%到1540万部,利润率为5%。

偏偏华为终端CEO余承东并不介意让其他PC厂商搓火,他在回答媒体记者专访时说,“希望华为进入这个领域能够给这个行业带入动力,说夕阳(产业)是因为做了很多垃圾的低成本的东西。我希望我们能够推动这个行业,相信我们进入对大家都会有触动。”

显然,以当前PC市场的格局和环境,假若一旦被华为、小米逼到绝境,对手们将会奋起抵抗,极可能出现“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流血”竞争。

其次,手机厂商兼做PC,在逻辑上无法自洽。在华为一以贯之的“云-管-端”战略(业务-云、接入网-管、终端-端)中,做PC比起做手机,是更加远离本业的一步冒险和跨越。

在华为Mate 7成功卖掉700万台之后,华为董事会进行了约两三个小时的讨论,决定将消费者终端纳入主航道业务。这是一件大事。以往,很多业内人士觉得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不太看重手机业务,原因是其起伏过大,很可能会像诺基亚等一样,瞬间倒掉。

华为的主航道是“管道”,以电信运营商业务为主。那么,管道的水龙头在哪里?数据流到哪里去了?任正非最终意识到,数据是通过智能手机流出的,如果智能手机体验好,消费者愿意消费更多数据流量,会有益于管道业务。为此,他把智能手机也纳入华为主航道,变成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但是,PC业务算什么?尽管华为Matebook强调便捷的连接性,可以一键打开手机个人热点快速接入互联网,可以实现与安卓手机之间文档无缝传输,但是这种使用场景毕竟较少。那么,PC业务与无线管道数据流之间关系如何正名?

在Matebook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有“大嘴”之称的华为终端CEO余承东语出谨慎,对产品的销售目标并没有定得很高:几十万至百万台量级。

最后,对于渠道建设而言,多卖一种电子消费品,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收入。

1月13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市场工作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出,华为终端要敢于在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这次华为推出Matebook笔记本,很多人理解为是为此目标储备弹药,毕竟,终端完全靠日趋饱和的手机市场拉升,压力巨大。

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2015年第四季度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4.4亿部,环比增长2.1%。造成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趋于饱和。

该机构认为,像小米那样的以电子商务作为销售渠道的模式已经见顶并更具周期性,这意味着线下布局的厂商会有较好的增长,比如OPPO和vivo等扩大其分销范围的厂商排名已经有所上升。

华为从去年底开始推行“千县计划”,要在全国一千个县级市场建立专卖店或者专柜,学习OPPO,实现地面拦截。

根据《财经天下》周刊采访的华为专卖店主简单计算,这些最小的专卖店的投入,从装修统一标识、人员培训到备货支持,华为至少对每个店要有一二十万元的支持性投入。既然成本已下,在卖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同时,多卖一个PC,应该有助于摊销成本,分担风险,提升专卖店主的积极性。

但是当前,只有苹果专卖店里可以毫无违和感地既卖手机又卖笔记本,其他模仿的公司,比如联想,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失败。华为能否成功,尚需时间证明。

篇4

曹虎

技术的变化,未来资本主义商业模式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的长期低迷,构成了一个大的环境,企业如何通过改变商业模式,来重获增长?

科特勒博士的这本书是企业塑造未来商业模式和创造可持续价值的重要指导书,他提出的方法和框架将引导企业在未来长期低增长环境中获得增长机遇。正如菲利普・科特勒博士所说:“我们要选择性地忘记过去,经营好现在,创造未来。”

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首先,2000年之后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史无前例地跟社区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沟通与互动空前增加,好处是企业可以跟消费者建立直接的沟通联系,坏处是企业随时会面临大众的质疑,这给企业带来增加透明度的需求。

第二个变化是技术发展带来人们对未来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再思考。之前,人们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经济价值,满足股东的利益,这是经典资本主义的说法。现在出了很多问题,金融风暴、大企业舞弊、环境污染,大众都认识到按传统定义的那些很成功的企业,在这些领域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企业作为一个资源的载体,社会公民与价值创造的载体,如何在未来人类发展中创造更多经济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第三个变化是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大多数国家,40-60岁人口已经成为社会主体,这与以前的时代的人口结构有很大差异。按照马斯洛的理论解读,到了40岁之后,人们就到了追求自我实现的层次,开始关注如何让自己周边的人生活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好。这决定了企业将面临的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

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关注社会价值、可持续发展的负责任的消费者,他们会优先选择购买有社会价值且环保的品牌,愿意为之付出溢价。

第四个变化是全球需求萎靡。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长周期的经济繁荣的尾声,新的经济周期尚未开始,长期的大萧条和低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上一轮经济繁荣的核心驱动力是:放松的政府管制,科技创新,新的营销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而现今,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蔓延,重大科技创新的匮乏,商业模式创新的停滞,过度的营销炒作和社会财富分布的极度不均使我们已经透支了我们的需求。有人惊呼“需求已死”!我们正在成为我们自己成功的牺牲品。

技术的变化,未来资本主义商业模式的变化,以及消费者的变化和需求的长期低迷,构成了一个大的环境,企业必须通过改变商业模式创造新的价值来重获增长。在众多被忽视的价值中,“善”的价值,也就是为利益相关者创造“共享价值”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路径。

《正营销: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方法》

[美]菲利普・科特勒 大卫・赫斯基尔

南希R.李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1月版版

《中国服装市场拓展第一书》

孙强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本书从理念、流程到方法,三位一体,全面提升你的服装市场拓展功力。本书教授的方法来自作者10多年从做仓库保管员,到做单店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省总代和品牌厂家的完整行业经历。

《乳业营销第1书》

侯军伟 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3年4月第一版

在以区域型乳品企业为主的中国市场,究竟该怎么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稳健的发展?作者通过多年对乳品行业尤其是区域型乳品企业的悉心研究与营销实践,在书中给您答案。

《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

[美]William Poundstone 著

2013年3月

浙江人民出版社版

本书展现了: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世界500强公司人才战略如何屡出奇招。棘手的面试题看似穿着俏皮的外衣,但其背后却蕴藏了深刻的招聘哲学。

零售之恒道与变术

倪敏

除了理论和案例的阐述,书中融入了非常多作者自身的经历、感悟与观察所得。

看过不少其他零售类的书籍,就我的阅读感受来说,《零售之道与术》一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除了理论和案例的阐述,融入了非常多作者自身的经历、感悟与观察所得,书中所说,亦是作者自己在真正践行的。

此书分为道篇与术篇,就我的理解,道为人道,稳定不变,是根基;术为工具和方法,应势而变,是创新发展之利器。人道,就像稻盛和夫所贯彻的“何为正确的做人准则”这一基于人原本拥有的良心的原则,秉持的是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慈爱相待,仁者无敌;平等相待,心中无敌则天下无敌。

稻盛和夫说,经营者必备的三种力量是自力(自身具备的能力和力量)、第一种他力(得力的副手和全体员工的力量)、第二种他力(宇宙、自然之力)。自力,打造成功的自我,要坚定,要保持学习,提高境界,无论企业制度和机制再完善,一定程度上,人尤其是老板的境界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边际。员工之力,打造成功的团队,培训员工,激励员工。步步高、兴隆大家庭、海底捞、胖东来、大润发等,都是在薪酬福利、人际氛围、员工成长等多个方面做到了一定的用心,比如像本书中提到的兴隆大家庭,安排员工的娱乐休息、家人旅行,其掌舵人李维龙后来每年的重要工作就是设计更合理有效的薪酬和人力体系,激发员工,力求人尽其智。自然之力,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讲的因果。

术篇中,胡老师主要讲了精细化管理和精确营销,这应该是很符合当下零售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胡老师为精细化管理下了一个定义: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由目前现状通往更精确、更细微、更协同,从而更有竞争力的一个持续优化的管理推进过程。此外,还阐述了怎样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点,并强调了信息化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我理解,精细化犹如匠人的技艺,需要一点实心眼,需要一针一线,需要一些科学,把事情做到极致。在这一点上,虽然大润发早期“出身于纺织企业”,一开始零售经验不足,但除了直接学习他人优点之外,工业基因的导入反而有利于做好精细化。

无论精细化管理,还是其他经营之术,可能还是要注重灵活性。比如,以企业组织形式来说,海星式组织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如果能成功建立这种模式,企业就能像海星一样,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胡老师也提到,精细化管理追求数字化、精致、细微、协同的最基本理念则是一样的,但具体也因企业而异,因企业的发展阶段而异,他同时强调,抓细节并不等于精细化,有效的细节才决定成败,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关键落脚点在门店。

《一页纸项目管理》

[美]克拉克・A・坎贝尔 著

东方出版社

2013年1月第6次印刷

只需一页纸就可以做好任何项目,世界上最简单的项目管理自动手册,庞大复杂的项目在一页纸上的完美体现,不管你是谁,你都需要你一页文件,十二个步骤。

《现在,发挥你的优势》

[美]马库斯・白金汉 著

中信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全世界只有20%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绝大部分的上班族将自己的优势埋没在了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中。如何了解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本书给出了更加明确详尽的回答。

《巧克力之战》

[美]劳伦斯・艾伦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 竞争理论 经济学

前言

   当竞争概念经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及其前辈而进入经济学时,它未被明确定义,但一般是指厂商进入可获利的产业(或退出不获利的产业),以及现存厂商根据市场状况提高或降低价格。对于在这些或其他一些竞争形式中可能反映出来的企业素质,人们很少承认,事实上也未加分析。不过他们承认,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对市场价格确有某种程度的控制,控制程度与该产业中厂商的数量成反比。这些基本思想经过不断发展与补充,与绝大多数现代奥地利学派分析,总的说来并不抵触。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所反对的,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学派的完全竞争概念。完全竞争概念的发展始于古诺(Cournof,1838 年),他竭力要说明竞争的作用:在竞争过程后到达极限。被他所概念化的完全竞争状态是一个市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可以把任何一个厂商的产量从整个产业的产量中抽走而不会对价格产生可见的影响。杰文斯(Jevons)、埃奇沃思(Edgewworth)、老克拉克(J.B.Clark)和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尔后作出的贡献,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完全竞争模式(施蒂格勒(Stigler),1957年;麦克纳尔蒂(McNulty).1967 年)。

根据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如 F·A·哈耶克(F.A.Hayek)所强调的,完全竞争概念的毛病在于它描述了一个均衡的状态,却缄口不谈导致均衡的竞争过程。事实上,这个概念夺走了厂商与动词“竞争”理所当然地结合在一起的一切业务活动(哈耶克,1948年)。于是,在完全竞争模式中,厂商不提高或降低价格,不区分产品,不做广告宣传,也不试图针对其竞争者而改变成本结构,或者做一些在动态经济体制中厂商所做的任何其他事情。熊彼特坚持认为,完全竞争概念不适用于理解资本主义过程,其道理盖出于此。

在熊彼特看来,任何合乎事实的竞争分析,需要将分析的焦点从经济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转向经济如何创造又破坏资源的问题上去。在古典和新古典学派经济学中,企业家是个受忽视的形象,但在熊彼特的分析结构中,它占据着中心位置。通过打断经济生活的“循环流程”,即在现有的技术和生产与组织方式下正在进行的现有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企业家起着一种打破均衡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即引入新产品、新市场、新技术、新原料与其他要素投入、新工业组织形式等等来实现的。其结果是以成本与质量优势为基础的竞争概念,熊彼特认为这比传统理论的价格竞争更为重要,并且是资本主义经济过程的“创造性破坏”的基础。熊彼特认为,这种竞争在企业中产生了一种内部效率,它对经济福利的重要性远胜于传统理论的配置效率(熊彼特,1942年)。

对企业内部效率优势的强调,使熊彼特比同时代许多更为传统的理论家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甚至享有一定程度垄断权力的企业,持更加宽容的态度。这也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共有特征。例如哈耶克,他对划地为牢的垄断与以高效率为基础的垄断加以区别,认为前者的代价超过了必要,但后者并无坏处,因为十分可能的是,一旦一个提供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的企业具有了更高的效率,垄断会消失或者被迫调整,以适应市场条件(哈耶克,1948年)。这正是熊彼特的观点。由于来自新企业、新管理或新思维的竞争威胁,即便是大规模的企业,其立足点也是不断地在动摇的。熊彼特的竞争分析,倒不是为垄断力量辩护,而是为某些企业活动正名;这些活动只是根据完全竞争模式的比较观点,才被判定为垄断性的。他坚持认为,一个企业的素质远比它的规模来得重要。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越轨行为 归因 控制

一、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界定与类型划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现实社会思想多元化、行为多样化中常常导致一些道德标准失范,价值评判失衡,违法犯罪上升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样式的道德行为规范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影响着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常常使他们出现各种越轨行为。因此,增强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认识和控制,帮助当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高校乃至社会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越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教育大辞典》将其界定为“违反一定社会的行业准则、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的行为。”在社会学中,越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犯罪、违法及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所有思想和行为,它存在于不同时空和制度的国家或社会,在一般情况下均受当时社会主导价值评判体系的否定性评价。

大学生越轨行为主要指作为其特殊身份,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中违反学校的纪律、规章制度和社会规范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完全属于消极的、被社会否定的行为,主要包括违公德、违反校纪校规、违法犯罪,以及自杀等行为。

从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常见的大学生越轨行为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违公德的越轨行为、违反校纪校规的越轨行为、违法犯罪的越轨行为和伤害自我的越轨行为。违公德的越轨行为包括“买饭插队”、“在教学区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课桌上乱画”、“两性关系不检点”等行为;违反校纪校规的越轨行为包括“逃课”、“迟到”、“考试作弊”、“留宿异性”、“酗酒”、“赌博”等行为;违法犯罪的越轨行为包括“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网络违法”等行为;伤害自我的越轨行为包括“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二、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归因分析

大学生越轨行为既有家庭不正确的教养、学校教育方式的失当、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外部因素,也有无知、侥幸、私欲、逆反心理、人生理想丧失、个性缺陷和偏差等内部因素。具体来看主要包括:

1.社会变革带来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急剧变迁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改革开放作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种具体的社会变革形式,它给大学生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价值观念的急剧变迁。在价值观的碰撞和冲突过程中,大学生一方面要适应新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还要对新的价值体系进行整合,增强其开放性和应变能力。由于大学生处于一个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价值选择和判断仍缺乏稳定和统一的发展阶段,他们在处理价值冲突问题上就会显得紧张甚至困惑。特别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容易被东方青少年所欣赏、悦纳,而一旦接受了这些思想,就会像吸食鸦片一样明知其毒,欲罢不能。

比如,盗窃行为在当前大学生违法违纪行为中日益突出,根据大学生盗窃行为不同的动机和目的看,许多大学生是因为贪图虚荣享乐,缺乏健康的消费观、生活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远大的人生理想。其特点是行为人盗窃目的和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行为人在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盲目攀比,虚荣过度,当强烈的主观欲望不能成为现实时,便采取盗窃他人财物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物质需求,导致行为越轨。

2.大学生心理发展失衡导致诸多心理矛盾的产生

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时刚满18岁,刚属成年人,并且是第一次真正离开父母和亲人的怀抱。大学时期是其“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建立自己独立的心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诸多的心理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比如:生理的成熟与心理断乳的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独立自主要求与依附关系的矛盾;性的要求与道德、法制限制的矛盾;充沛的活动能量与不成熟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的矛盾,等等。

比如,现在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的了解社会,客观的面对现实,往往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当这些想法不能实现时,又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没有正确的挫折观,就会在其心理弥漫一种忧虑的心理状态。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曾言:“忧虑最大的坏处就是摧毁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忧虑产生,我们的思想就会处于混乱状态,从而丧失做出决定的能力。”有的大学生陷入忧虑状态时产生的痛苦往往引起不满和愤怒,当这些不满与愤怒以“能量”的形式聚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宣泄的需要,遇到有刺激或是聚积过满的时候就会以侵犯越轨行为的形式发泄出来。

3.学校管理的缺陷是大学生越轨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

现在,许多大学盲目地考虑自身招生和设施规模的扩大,而未真正深入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实际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去努力,大学管理上的漏洞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诱发一些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情境因素。同时,开放的大学受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也玷污了曾经的神圣殿堂及其天子娇子。

比如,当前大学生旷课行为和考试作弊作为一种常见越轨现象,甚至时下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考试作弊现象也是屡禁不止。面对这些情况,一些高校没有拿出更多的管理措施,个别老师对上课自由、漫散的学生是不闻不问,我讲我的,你愿来就来,不来随便。甚至曾有报道个别高校为了学校面子,在学生英语三、四级考试中公然支持学生作弊。这些情况加剧了学生的越轨行为。

4.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重要起因

家庭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单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最初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主要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然而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各个不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重要起因。

有的条件好的家庭将孩子当成上帝,成天围着孩子转,有呼必应,有求必给,对孩子由关爱变为溺爱。在物质消费上一味地、无原则地迁就孩子,予以满足,久而久之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的“惯性”。正如有的学生在忏悔中说道:“在家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东西,父母就给买,都能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形成了习惯。在学校看到其他同学的东西好,自己也想要,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钱买就禁不住想拿,也知道这样做是违纪违法的,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有的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人,为了支撑家庭众多人口的生计和日益上涨的学费,父母只得外出打工,使得这些年龄段的孩子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代留守少年(儿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祖辈因忙于农活或年事过高,当然也就无暇顾及或有能力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三、预防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有效措施思考

面对当前大学生种种越轨行为及其原因分析,我们认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越轨行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大学时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是期,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人、塑造人,教育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认识到金钱和财富的获得必须符合社会和道德规范,用钱有度,取之有道,在学生中倡导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腐朽的人生目的。

任何社会要向前发展,都依赖于社会财富的增长。每个人每天也在为自己财富的增长不停地努力着。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明白更多财富的取得需要靠今天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合法劳动创造。其次,对财富本身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财富可以在一切场合下打通关节,救人出于危难。事实上,过多的财富是无用的。因为一个人的需要是有限的,超过这种需要的钱财,便是多余之物。第三,大学生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大学生是同龄人占少数的有机会接受社会高等教育资源的群体,是时代的娇子,更应有强烈的事业心,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加强大学生心理引导,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

学校和社会在注重对大学生生理成长和智力发展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通过活动和进行集体心理辅导等渠道,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氛围,使大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消除自我心理防护,互相倾诉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消除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从而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正在学习过程中的大学生,可能在专业选择、学习考试、友谊、恋爱、择业、身体健康等问题上遇到挫折。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在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痛苦,但它也具有两重性,正如培根所说:“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并非没有希望。”英国科学家弗里奇曾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乃至肉体的痉挛,都可以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挫折有利的一面,就能使坏为好事。

3.强化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大学生纪律教育和行为引导

针对当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归因以及学校应承担的责任,我们认为高校在管理上应多从大学生越轨行为时空影响因素去思考、去控制,从纪律要求和行为约束去帮助。因为,从大学生越轨行为时间上看,更多的越轨行为是发生在课堂外,因此,高校管理者应更多关注学生课余时间的表现;从越轨的空间看,更多的越轨行为是发生在大学生社会化活动中,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从生活细节抓起。

在具体管理中,高校在纠正越轨行为学生的不良习惯,应多加强其纪律教育和行为引导。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是一个不懂礼法,常常惹恼师傅的代表。为了能在纪律上对孙悟空进行约束,观世音菩萨施一条计谋,将一只紧箍套在孙悟空的头上,并把紧箍咒儿教与唐僧。孙悟空在取经途中若不服管教,再惹是生非,就让唐僧念动紧箍咒儿,对其进行惩罚。有了紧箍咒儿这样硬性的约束,对孙悟空的管教也就有了纪律的保障。比如,对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旷课、不当的恋爱行为,甚至违法就应有一个严格的纪律惩罚规定。当然,惩罚不是学校的职能,我们对不良行为应该更多是教育、引导。

4.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平时受到的一些娇惯,容易进入误区,走上邪道,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增强父母的社会责任感。父母对孩子从小的教育,除家庭和谐、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得当外,应更多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和健康的人格。

康德说:“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在学习中的千变万变,最为重要的一变,则是教育使人从他律变为自律。孩子能自律的学习、自律的塑造健康人格、自律的遵守法律和道德,这是成功教育的标志之一,健康人格对教育至关重要。孩子有了健康人格,必然就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就为其今后的人生引向了光明之道。

参考文献:

[1]李丰春.青少年的越轨行为及其矫正[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5).

[2吕冰.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与成因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

[3][英]弗.培根,何新译.人生论[M].华夏出版社,2002.

篇7

尽管凯恩斯爵士本人并不主张大政府,也不鼓励通货膨胀,但其信徒忘记了财政政策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目的是向经济注入额外流动性从而抵御通货紧缩。罗斯福总统的财政刺激,尤其是二战军费开支将经济拉出大萧条,辅以战时的价格管制,让凯恩斯主义走向巅峰。之后肯尼迪总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认为政府应该推行“充分就业”的预算政策,打开了赤字之门。

对于里根时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解释为货币现象,即货币总量太大易导致通胀,但是他解释不了经济增长的棘手问题。罗伯特・蒙代尔弥补这一缺憾,他主张在紧缩银根的同时减税,减税可以刺激生产,并且同时减少失业和通胀。但是在减税之前,必须制服通货膨胀,重树国际社会和民众对财政的信心。这个重担落在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肩上。威廉・西尔伯在《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里讲述了这些。

沃尔克力控通胀

沃尔克年轻时期就研读哈耶克,在脑海里打下了这样的烙印――通胀就是欺诈!破坏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就是通胀最大的坏处。

1965年3月,约翰逊总统签署了取消银行储备与黄金挂钩的法案,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是之前十年的两倍,整个70年代,美国的基础货币年均增长7.12%,M2年均增速10.2%,赤字的货币化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实际上,美联储使用自己凭空创造的货币买入国债,在某种程度上很奏效,但最终,过多的货币将导致物价水平上升,一旦物价上涨成为普遍现象,市场利率会自动上升,因为货币持有者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以覆盖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此时,美联储只能用大幅降低货币供给量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然而,70年代出现了货币投放速度赶不上名义GDP增长的需要的现象,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继而利率升高。1971年至1982年美国的货币乘数从7.7提高到11,表明流通速度不断加快,国债收益率也随之上升。

沃尔克将供给学派和预期学派等理论融合,灵活运用,准确拿捏。他相信,控制住货币总量有助于抑制长期通胀和对央行信誉产生积极影响。在1979至1982年间设定了三年的货币数量目标,严控货币发行量,基础货币年均增速降到5.24%,M2增速降到8.5%。在紧缩银根和高通胀并存的同时出现了高于寻常的利率水平。1981年,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20%,银行优惠贷款利率上升到21.5%。推高真实利率必然损害实体经济,其间的私人投资波动非常大,这是抗击通胀的代价。以货币政策为武器也迫使财政政策走到负责任的轨道上来,随后沃尔克相机抉择,在适当的时机放松一下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崩溃。

沃尔克革命性的创新重建美国的财政责任,随着美国婴儿潮一代进入年富力强的阶段,美国开始的史上最繁荣的大稳定和财富创造时期。然而,信用货币的大潮不可阻挡的到来之后,最高当权者很难再容忍一个坚持对银行行为严加监管,维护财政和货币信用的正直而倔强的老头。美联储理事会的7位理事均由总统任命。各位理事的任期是相互错开的,一旦出现空缺,总统一次最多只需新任命2位理事即可。在里根的第二任期,沃尔克实际被架空,于1987年卸任。此后,美国更多用外来投资和外债来刺激美国经济,美元撒向全球。

中国货币政策重演

中国2009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变化堪称是美国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浓缩。2009-2010两年间中国的基础货币增加4.24万亿元,M2增加22.97万亿元,虽然2011年下半年开始收紧,但到2013年底基础货币和M2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1倍和1.32倍。这实际是通货再膨胀政策,为了避免通货紧缩给经济体注入超额货币,经济强复苏导致政府和企业都高估了实际需求,盲目扩张造成产能过剩。低利率又引起资产泡沫,甚至从房地产溢出的流动性在农产品、奢侈品、白酒甚至艺术品市场泛起浪花。随着通胀泛起,央行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已经开工的项目不能烂尾,银行信贷供给能力受限,导致“影子银行”兴起。一切货币可视作负债,基础货币是央行的负债,而广义货币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中国间接融资占绝大多数份额,而间接融资创造货币,造成M2/GDP高企。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是货币的换手,加上计算方式不同,因此这一比例只有70%。美国在那个历史时期也出现存款搬家和“金融脱媒”,这在中国是存款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出现,部分理财产品又对接了信托、券商自管等通道的信贷产品,期间以同业拆借的形式维持流动性,实际还是放贷行为,过多的贷款资金又以同业存款形式回流银行体系,创造了货币。

随着对“影子银行”、“非标资产”进行了温和的循序渐进的规范,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减缓,M2增速亦然,可以说抹掉了很多重复计算的水分。然而,整个经济体的信贷规模已经很庞大,新增的融资额约有一半用于偿还利息。可以说维持经济增长所需的信贷实际上变得更多,然而表外转表内的压力下,信贷供给难以满足需求。

回看美国,保罗・沃尔克在1983年以后也适当放松了货币供给,他赋予真实利率比过去更大的浮动区间,像减震器一样平滑经济波动。当通胀势头起来时,较高的真实利率水平会抑制消费开支;而当衰降临时,较低的真实利率又能刺激消费开支。2013年下半年,中国央行也采取碎步式流动性投放,缓解规范非标过程中的波动。2014年以来,银行放贷额度吃紧。尤其是中小银行,它们在传统信贷业务上缺乏获取低价存款和优质贷款客户的能力,同业业务尤其是对“非标资产”进行第三方增信买入返售成为最佳创利途径。限制“非标资产”在切断资金短借长投操作的路径之余,也切断了中小银行一个稳定的存款来源。加上货币基金分流存款,银行为了应对就要发行更多理财产品,这又不创造存款,造成企业能够使用的货币数量降低,供需矛盾突出,货币流动速度加快,于是出现今年短端利率下跌,长期利率依然居高不下的局面。

中国当下面临的是低通胀和高国债收益率的组合,即实际利率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低下,银行惜贷,投资减速。如果只用货币主义也解释不清,然而从供给学派的角度看,低通胀表明货币存量已经没有那么可怕,货币供给少;高国债收益率则表示是货币供给满足不了实体经济需求,货币流通速度快。2012-2013年中国采取了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遏制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但加权贷款利率居高不下。近期央行打出“微刺激”的组合拳,用以释放银行的信贷额度,满足基建、保障房的融资需求,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于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对利率不敏感,尤其是政府投资将挤占更多的银行信用供给,这将导致其他部门贷款额度减少。2014年前五月工业企业主营收入增长减缓至8.1%,而财务费用支出已经增长17%,全年突破1.3万亿元几无悬念。目前,房地产已经从癌症式发展进入到冰冻期,银行处于自身利益控制按揭贷,窗口指导后6月新增贷款明显提升,然而住户中长期贷款却没有改善。正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宏观数据和微观绩效的裂口在加大。归根结底是货币供给偏低,货币当局针对前几年超发货币施行了矫枉过正的货币政策。2013年的基础货币增速已经与名义GDP增速相当,在生产过剩的年代,容易造成物价下跌。尽管宏观经济数据没有出现通缩,但微观层面价格下降的现象比比皆是。长远看,还是要增加货币供给,中国持续两年的紧缩货币政策应该转向。

篇8

1.吹牛

营销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经历丰富,客观上给营销人提供了吹牛皮的先天条件。喜欢吹牛的营销人本质上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自认为自己很厉害,希望别人能觉得自己了不起,满足自己膨胀的虚荣心。其实这是低估了别人的智商,你想想每个人对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的尺度,也许你吹的东西,别人一时不是很清楚,可是过后当别人弄明白事情的真假之后,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将是一落千丈,他会觉得“你把我当傻子啊,还忽悠我,我才不信呢!”。“牛多必失”,如果营销人总爱吹牛,别人会对他失去信任,当他真正办事时,别人也不会相信他,这是得不偿失啊!

2.滑头

平时经常听人说:某某是个油条,某某是个老滑头,某某很不实在,可见人们对滑头的人还是非常憎恨的。滑头另一个代名词就是“奸诈”,犯这种错误的人,办事情左躲右闪,说话闪烁其词,有好处争先恐后,有坏处与他无关,事事盘算,时时算计。营销人作为“商人”,本来就容易让人怀疑“无商不奸”,营销人就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谈,通过与别人的接触,打消顾虑,建立信任,完成销售,这一滑头不要紧,正好印证了人们心中对奸商的怀疑,有谁还相信你?怎么来实现销售?

3.图利

虚报,凡是业绩往高了报,凡是损失往低了报,赚表扬;多报员工人数贪补贴;多报差旅、促销等费用捞外快;大单化小,小单并大,赚奖金;截留赠品、费用、广宣品等贪钱。榨油,让商、客户、下属请客;逼商、客户、下属送礼;办一点事情,就向商、客户、下属索贿。投机,利用政策优势,利用信息不透明,投机取巧,谋取私利,比如不顾商、公司利益,窜货赚钱,涨价赚钱……一线坑害客户,中间坑害商和下属,上面坑害公司,一句话就是图利,是利益至上!这个错误营销人很容易犯,往小的说,是犯错误,属于纪律范畴,往大了说,属于法律问题,就可能引起犯罪,营销人,切忌啊!

4.拖拉

快答应,慢行动,工作没有数字化的目标,行动没有时间性的约束,操作缺乏技巧性,工作没有计划性,或者计划流于形式,只做表面的样子,无法引导现实工作。说他不做事,可是现实是他正在做事,似乎还很努力,看看成绩一穷二白,这类人工作下手晚速度慢,执行力很差,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营销人犯这种错误,耽搁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毁坏自己的营销前程。

5.抱怨

一肚子怨气,走到哪发泄到哪,例如工作太累、工资太少、职位太低、经理关心不够、别人不会办事等,领导、同事、下属、客户等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既然别人都不对、都不如他,让他作吧,也是做得一塌糊涂,转过来还是说别人不行,为什么会这样?心态使然,抱怨是种心态,这种人无论在哪里、在哪个岗位,都会牢骚满腹。有不满就跟领导提出来啊,可是又不是什么大事,全都是些鸡毛蒜皮之类。营销人犯上这种错误,就会产生对抗情绪,郁郁寡欢,消极怠工,业绩不增长,脾气却不小,贻害无穷!

6.乱许诺

有些营销人在业务之中,为了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经常随便对外许诺。这种许诺,多数发生在这些时间:新接手市场时、签订新商时、为完成目标压货时、打击竞争对手时、谋取个人利益时、招聘新人时、激励下属完成任务时、酒醉耳酣之时、称兄道弟之时……至于如何兑现承诺,他才不管呢,有些许诺根本不是他的权力范围,有些许诺本来就是天方夜谭,他随便给别人看似很好吃的甜枣,只是为了及时收获利益,或是保住既得利益,这才叫“营销一方,哄骗一方”!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乱”许诺,都是失信、失实、失时,都是一种很大的伤害,伤害的不仅是下属、同事、合作伙伴,更伤害的是自己,使自己信誉扫地,失信于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是营销人追求的境界!

7.好作秀  上司一开会要求什么,就来个积极响应、坚决贯彻领导指示精神,一听口号彷佛轰轰烈烈,实际上无动于衷;上司一检查,就来个鞍前马后、迎来送往、笑脸相迎、热情无比,专门领上司挑选标杆市场检查,检查之处自然表现良好,而没有检查之处则是差劲得一塌糊涂……犯这种错误的营销人官僚主义重,好表现,重形式,面子功夫做得足,说的多做的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蒙蔽性很强,破坏性很强,所以必须根除!

8.找借口  有些营销人无论做什么,只要做得不好,或者出了问题,总是有无数条理由,反正一句话,做不好不关他的事,是有原因的。说来就怪了,别人和他一样,同样的条件同一时间做同样的工作,别人怎么能做得好,就唯独他做得不好,怎么每次都是他做得不好,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借口,就是推卸责任!找出那么多的理由,无非是为自己找的借口而已。工作做得不好,或者出了问题,不好好检讨,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工作意愿不足?还是自己能力不足?反而主观不努力客观找理由,如此永远也不可能够做好工作。

9.踢皮球  有些营销人很喜欢推卸责任,有时候产品出了问题,人家客户找过来,他不紧不慢:“奥,是产品问题啊,那你找售后吧!”,这简直欺人太甚!客户带着期望而来,他叫人家气愤的失望而归,客户要是知道找售后还用得着找你吗?有时候商营销政策搞不清楚,很客气地请教他,他冷冰冰地说:“这个政策是营销总监和总经理制定的,你问他们吧!”,简直是没教养!哪有这样踢皮球的!要是什么事情都是商跟企业上层联系,还用你来干什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营销人在市场一线,代表的就是企业,就是负责与企业营销相关的一切事务,这没有分内分外之分,有些事情如果自己不清楚,就请教企业里的相关人员,有些事情如果自己办不到,就请企业里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助,但是绝对不能把皮球踢出去。

篇9

【关键词】外部性;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旅游生态伦理

一、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

所谓外部性,按照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思的解释是“当某个人的行动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1]从旅游业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某种旅游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一定在其自身的成本或收益上表现出来,但却会给其他个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好处或坏处。当旅游活动的结果能给他人或社会带来好处时,被称为旅游业的外部经济性(如改善旅游区的交通,受益者不仅仅是旅游业,也是整个旅游地区);反之,则被称为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如旅游业造成的旅游资源损坏)。

二、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的表现及危害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包括旅游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和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旅游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旅游供给者(开发建设者和旅游经营者)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可称为旅游生产的外部费用。具体表现及危害是:(1)由于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旅游地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旅游地的水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滥砍滥伐行为导致山区森林植被破坏;城市景点和市郊景点空气污染严重;旅游地垃圾污染已成为各风景旅游区的极大公害;它直接影响旅游地的旅游质量,影响旅游地的声誉,对旅游地环境造成极大危害。(2)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者盲目建设,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旅游而搞旅游,不注意综合治理,无视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造成了景观污染和文物古迹的破坏等。

旅游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又可称为旅游消费的外部费用。具体表现及危害是:(1)旅游者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产生损坏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如在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乱攀乱爬、乱涂乱刻乱画、随意采摘等。这类不文明行为会导致旅游景区(点)环境污染,景观质量下降并最终造成旅游景区整体吸引力下降,旅游价值降低。(2)当旅游地接待的旅游流量长期达到或超过其合理容量值(即旅游饱和或旅游超载)时,其最直接和直观的后果就是旅游污染(如我国著名旅游风景区黄山、桂林等地,每逢旅游旺季,因旅游饱和与旅游超载所导致的水体污染现象就会趋于严重)或拥挤(旅游地到处充斥着游人,旅游者会感觉拥挤不堪,不能获得应有的旅游气氛,旅游的体验质量大打折扣).所以说,长期的旅游饱和与超载,将对旅游业造成致命的消极影响,因此西方有人称之为“旅游摧毁旅游”。[2]

三、用旅游伦理的眼光来看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

旅游业发展到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抉择:是立即采取行动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未来,还是坐等观望,任环境和经济的衰退毁灭其赖以生存的资源。”[3]为了使旅游对环境和文化传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同时使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利益最大化,1999年世界旅游组织制定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4]。进入21世纪,旅游伦理的研究又伴随着生态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旅游新思维的推进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旅游伦理研究是21世纪旅游学和伦理学共同面临的一个前沿课题,正日益成为各国政府、旅游组织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我国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爱尔维修曾说过:“利益支配着我们对各种行为所下的判断,使我们根据这些行为对于公众有利、有害或无所谓,把他们看成是道德的、罪恶的或可以容许的;这个利益也同样支配着我们对于各种观念所下的判断。”[5]我们知道,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同样,旅游利益和旅游道德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为旅游伦理的基本问题。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这既是18、19世纪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派反复论证的一个命题,也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在旅游利益结构中,共同利益和个别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多的表现为矛盾运动,特别是在旅游日益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利益冲突以及环境利益冲突和社会文化利益冲突,充分反映出了旅游利益矛盾运动的客观性。解决这一系列旅游利益冲突,单凭政治、经济乃至法律手段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发挥旅游伦理的调节功能,尤其需要旅游伦理正确的价值导向。旅游伦理意识要求旅游企业及其相关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若要充分发挥旅游的积极作用,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旅游的外部不经济性予以改善和克服。但在实际旅游经济活动中,受经济利益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等价值目标的影响,旅游生产者和消费者极力追求自身的最大满足,而不管自己的利己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外部影响。因此,对所有与旅游有关的人员,即旅游业、公共部门、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进行相关行为准则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伦理观念,特别是树立旅游生态伦理观念,是内化旅游业外部不经济性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经。

旅游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通过旅游行为,把伦理目光投向大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完整、美丽、亲善、和谐的伦理关系。它倡导人类──旅游主体与旅游媒体(包括旅游开发、经营者)不再破坏旅游客体和旅游客体赖以存在的自由整体环境,进而保护这个生态共同体。

孔子赞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孟子说“仁民而爱物”,把“爱物”看成是“仁民”仁义之行和美德.在那个时代美与善几乎是同义的,古代哲人更是赋予自然事物—山川﹑溪谷﹑草木﹑禽兽以伦理美的色彩,并将爱护大自然﹑爱山爱水视作是“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修养过程。[6]今天,如果旅游者能以这种生态伦理的眼光去旅游;去感知旅游中的“美”与“善”;去领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就自然会兴起一种崇高的情怀:关心他人,怜悯万物,爱护生命,感谢大自然。忘情于山水之中,旅游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道德的升华,自然之美与人伦之善才能真正达到和谐与统一。

《可持续旅游发展》中还指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道德规范,使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扼制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

参考文献

[1]贞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WTO,WTTC,EarthCouncil,1997,张广瑞译.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日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1998,(5).

[4]张广瑞译.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旅游学刊,2000,(3).

篇10

关键词:外贸顺差;功过及原因;认识与展望

作者简介:邱国鑫(1963-),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主任,副教授,中国价格学会高校价格理论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5―0040―03

收稿日期:2008―06―26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年外贸总额为207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1978年至2007年的29年间对外贸易增长105倍(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一、外贸顺差的积极意义

与多数“起飞”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外贸经历了一个“由逆转顺”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前以逆为主,90年代后持续顺差。2005年以来,我国顺差迅速攀升,该年达到1020亿美元,2006年达到1774.6亿美元,2007年已超过2600亿美元(杨正位,2007)。如何看待近些年来外贸顺差的节节攀升?笔者认为,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防止大规模资金流出对本币币值稳定的威胁;二是有利于保证外债还本付息和支付外资分红、股本收益;三是有利于增强出口部门吸收就业能力;四是有利于推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国内产业升级。总之,在一定发展时期中,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主义和出口优先政策,追求外贸顺差,这些都是工业化大国曾经经历的历史。否则就不会完成资本积累,不会形成巨大的产业规模。中国外贸能有今天的顺差局面,是多少年奋斗的结果。

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顺差越大越好。对于顺差的意义和客观必然性,必须辨证地看,正确认识功和过。

二、外贸顺差的负面影响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其过亦有四个方面。

1、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于欧美,导致贸易摩擦频发。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对欧洲和美国两大贸易伙伴顺差的持续扩大,成为美欧等国对中国商品设限的主要口实之一。目前对我国纺织、服装、家电等反倾销调查此起彼伏,对外摩擦还呈现从贸易领域向投资、金融、汇率等领域延伸的趋势。针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发达国家采取了许多违反世贸组织和自由贸易精神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制造和滥用多种形式的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的不断蔓延和升级,不仅会加大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失去部分世界市场,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还给我国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日益紧张,不利于和谐世界的建立。

2、拉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净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力逐年上升,2002年―2005年的4年间,从1.3%增长到23.7%,2006年更是增长到37%,2007年仍然在高位运行,与2006年基本持平,我国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目前,世界各国平均的进出口依存度约为40%,经济大国,如美国稳定在25%左右,日本稳定在20%左右。而人口最多的中国的进出口依存度高达65%(温耀庆,2005)。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型特征。外贸依存度过高,市场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地区和日本,过度依赖外部需求这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使国际市场、国际经济贸易波动的风险对我国经济的负传递影响日益增大,从而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隐忧。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国内消费应该占经济发展促进因素的主导地位,达到70%左右。我国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偏低。消费占GDP的比重,从1981年的68%下降到2002年的58%,降低了lO个百分点。从国际比较看,1980年―2002年,世界各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约为78%,而我国才60%左右,低了18个百分点(于广洲,2004)。因此,我们不能仅为“世界离不开中国”而喜悦,更应该为“中国更离不开世界”的隐忧而担心。

3、增加了流动性过剩,埋下了金融隐患。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直接加剧了境内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带来的巨额资金流入既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隐患。由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实行管制,中国央行必须通过发行更多人民币来购买由贸易顺差带来的所有外汇,这样便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继而促使银行不得不想办法将这些资金利用起来,如此一来,在收窄境内商业银行盈利空间的同时,亦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上过度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和利率,不仅加大了利率风险,还为未来不良资产的上升埋下了隐患,也使政府所倡导的控制信贷的措施难以执行。

4、引发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增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顺差的大幅度增加引发了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5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的持续攀升导致央行通过外汇投放的基础货币大量增加,使得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又对国内的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同时,在国际外汇、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情况下,也加大了储备资产的管理难度。

贸易顺差还直接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已较2005年7月汇改前升值18%以上,而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三、外贸顺差的成因分析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与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国内需求、国际环境、产业状况、外贸结构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拓宽了出口市场

近年来,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造成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固然有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依赖低廉的出口价格。这种低廉的出口价格是由于部分牺牲劳动者和社会利益,或让渡政府利益而造成的。

首先,劳动力价格较低。近两年我国劳动力价格虽有一

定提升,但仍然十分有限。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方面降低了产品成本,推动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国内的消费需求(佟家栋,2007)。

其次,社会承担了环境成本。庞大的制造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却将本应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了社会。

再次,产生诸多隐性出口优惠。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以各种政策优惠作为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先供给、出口补贴、出口奖励、认证补贴、展(洽)会摊位费补贴、出口产品研发贷款贴息、出口信用保险补贴,等等。这些优惠政策大大刺激了企业的出口欲望。

(二)国内需求长期相对不足增加了出口压力

与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速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市场却一直平淡,缺乏充分活力和持续热点。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收入偏低,居高不下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费用,广大农民及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缺失等都制约着居民消费欲望,造成结构性的内需不足,从而不仅抑制了进口增长,也迫使企业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海外市场,这是造成顺差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佟家栋,2007)。

(三)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出口增长

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开始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人世不仅使我国的商业和法律规则与WTO规则更快接轨,而且使世界对我国未来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有了明确的预期,进一步提升了向我国投资和进行产业转移的信心。这种信心与我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相契合,大大加快了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逐渐巩固了我国作为部分重要工业品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这种“世界工厂”角色的确立和巩固,一方面替代了部分进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有限,也增强了企业的出口诉求。

(四)特殊的外贸结构带来了高额顺差

我国外贸结构比较特殊,加工贸易几乎占了外贸总额的一半。加工贸易作为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带来大量的贸易顺差。此外,美欧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国内产品对进口的替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和快速增长。

四、“减顺差”的思路和建议

从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看,“减顺差”首要目标应当是,减人民币升值预期,缓解外汇大量流人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压力。

怎样才能减预期?由于顺差的产生和存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单靠哪一个部门,单用压抑出口或调整汇率办法都不可能牵住顺差“牛鼻子”。在目前情况下,各有关部门必须协同行动,将增加劳动收入、强化社会保障、促进居民消费、活跃国内市场,积极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和限制热钱流入等各种招数一齐出手,才能显现政府坚定的决心,给企业、消费者、投资者和热钱以明确信号。

对商务部门而言,目前调控出口的招数比较硬,出口增长已经受到一定抑制,但是扩大进口的招数显然还不硬。

为什么进口增长速度仍远远落后于出口?因为目前我们的思路实际不是一个全面开放市场,积极扩大进口的思路,而是一个有选择开放,消极扩大进口的思路。我们希望进口的商品,例如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设备,要么受到国际市场供给约束,要么受到出口方某些限制,所以进口不可能有大的增长。

过去我们长期实行奖出限入和进口替代政策,主要原因一是外汇紧缺,希望多创外汇;二是保护和发展幼稚产业;三是要增加国内就业;四是担心过分依赖国外供给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现在外汇不再是紧缺资源。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出口竞争力迅速增强。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加大。在此形势下,过去的那些担心、政策上过分强调保护和进口替代已经没有必要。为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最重要的原则应当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造更中性、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压出口空间已经不大的情况下,“减顺差”的关键是促进口。就中长期而言,实现外贸大体平衡增长必须更加重视进口。扩大进口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调控投资增长,保持投资品进口持续增长。从我国近年来进口结构看,进口需求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增长快慢。国内消费增长短期内不可能取资增长对国民经济和进口的拉动。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对投资增长的调控力度,防止投资增长过快回落。否则外贸顺差还将急剧扩大。

2、认真清理和废止各种歧视进口的做法。对进出口的管理应实行更加“中性化”政策。除少数确需一定保护的产业外,大部分工业品,包括消费品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应逐步调低。必须更加重视考核外贸增长的综合效益,树立发挥比较优势观念,破除增加进口会挤压国内相关产业和影响就业的观念。

3、正确认识汇率改革给外经贸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支持央行在坚持自主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适当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引导进出口企业适应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下运作发展。

4、适当减免先进技术装备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其他税费。对国内产业进步所需的先进设备、市场紧缺资源和能源产品进口,除降低关税外,还应参考国内同类产品实际税负,在一段时间内适当减免增值税和其他附加税费。鼓励引进、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进步,应是始终坚持的方针。

5、在不影响粮食安全前提下适当扩大农产品进口规模。为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形势,减少对国内不具优势且对农民收入影响不大的部分农产品的进口限制,适当降低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进一步扩大中高档农、林、牧、渔业产品进口。逐步开放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向集约利用土地、节水节能、高效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真正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如果转变思路,笔者认为,我国工业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中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土地和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进口等都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每年至少能多进口800―1000亿美元。这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正如顺差的累积有一个过程一样,顺差的减少也将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那么顺差的未来将如何呢?

五、外贸顺差未来走势

从近期贸易顺差情况来看,我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差距有所缩小,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还将会持续下去,主要原因有:

1、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我国从2005年7月实行汇率改革,当月人民币即升值2%,之后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超过18%。预计今后,我国人民币还将会保持小幅升值态势。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其抑制出口、扩大进口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2、从长期看,我国进口价格涨幅将高于出口价格涨幅。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大多数商品我国并无国际话语权,因而价格上升的空间极为有限;我国进口的主要是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此类商品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左右,而且价格将呈不断上涨趋势。我国出口企业受上游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同时下游出口价格却难以提升,利润空间明显收窄,我国贸易顺差规模扩张会受到一定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