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08-0032-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3.008

1 引言

2004年1月国家教育部制定并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2004:7)。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与自主学习理论具有相通之处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学习主体的主观性、自我构建性。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教学的研究和调查,验证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有效性,从而探讨更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2 理论依据

2.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是在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基础上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研究的一次巨大飞跃(何克抗,1999:31)。建构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形成许多分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的创始人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他认为人类对外界的认识其实就是不断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寻求一种平衡(balance);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来实现的,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转引自范琳、张其云,2003:18)。后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ogtsky)、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Bruner)等又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建构主义理论,也为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Duffy&Jonassen,1991:31)。

与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然在这种场合里,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这种教学模式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2自主学习理论

Holec认为,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具备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也就意味着学习者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并对学习进行评估。Sinclair根据自主性的程度,将自主性分为完全自主性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他认为自主性可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不同的教学环境需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习者发展其自主性。如果学习的目标、任务、过程、评估等完全由学生决定,就是完全自主性;如果教师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本研究的自主学习应属于后者,这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生自主学习,或是简单的个人独立学习,必须在师一生、生一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学生与媒体虚拟交际者之间的互动中得以实现(张殿玉,2005)。

3 实证研究

3.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80名专科生。受试班级每周的英语课时为4学时,一个学期(18周)的总学时数为72学时。使用的教材为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把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80名本科生平均分为两个班即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18周的实证研究。实验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传统三步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试图多角度、全方位解析建构主义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有效性。定性研究采用探究性访谈,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关注的是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态度和效果。

3.3研究结果与讨论

3.3.1问卷调查

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的对比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实验前两个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接近;两个班的平均分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低,大部分学生仍习惯于被动学习;P=0.526>0.05,说明两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关于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显著性的差别。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经过半年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试验教学工作,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班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如相对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为积极,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也较善于使用学习策略。

为了解建构主义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笔者在期末对实验班进行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完成,没人缺席。调查内容包括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等的看法。问卷及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经过18周的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78%的同学满意网络辅助教学环境(题1);80%的同学赞同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题2);78%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题3);88%学生认为新模式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题4);8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使自己有一定程度的选择学习任务的自由,说明学生在采用该模式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可以有选择性地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吸收信息、重构信息含义并将之融入已知知识中(题5);68%的同学愿意在和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题6);7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说明该模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使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来学习英语(题7);认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己英语成绩的提高分别占60%和58%(题8和9),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是理想的,但专科生英语基础较差,提高英语成绩和综合能力还需要很长时间量的积累,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78%的学生认为对该模式应继续并加以推广(题10),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该模式持肯定的态度。

3.3.2访谈分析

教学第18周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生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以及对此教学模式的感受等几方面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较传统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构建其知识体系和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不断探究中,主动积极参与、独立思考、相互启发,其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服装消费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特征的探讨,可以了解从中折射出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导向,从而取得对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的效果。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在目前的消费情况,并且熟悉其消费结构,以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帮助现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力图寻找促进大学生消费健康发展的途径。

二、调查

对象是各高校的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邮件调查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观念

通过样本的分析得到如下的结果:51%的大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27%的学生会追求潮流的影响,10%的学生是无所谓的态度,另有12%的学生选择标新立异。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2.影响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因素

在研究大学生服装消费因素里,重点谈到有五个因素:款式美观、价格合理、质量好、产品品牌、其他原因。通过样本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在购买服装的适合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质量。

3.大学生购买服装的时间选择

通过样本的调查,200个人会选择换季打折的适合购买,这一比例是最高的,。由此可见,适应季节变化是大学生购衣的主要原因,另外,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往往会选择换季时候的打折产品。其次是促销打折,可以看出换季打折和促销打折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是很有诱惑力的促销手段。

4.大学生购买服装的场所

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偏向选择大型商场,表明大学生在购买服装的同时,同样追求商品的品质和购物环境,大学生消费观已向高层次发展。

5.大学生经济来源

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家庭,出自父母,而依靠打工消费等其他渠道支持的只是占有很少的比例。家庭供给一直都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

6.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同国民整体的消费水平呈现出同一变化规律,即是逐渐提升,差距也日益拉大。【1】大学生在服装上的消费主要集中在50-200元和200-500元之间,其比例分别为33%和37%,服装消费在说明了大学生服装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

7.性别与服装消费水平关系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女性的消费明显高于男性。这也符合现实生活中商家尤其是做服装这一行的为什么会抓住女性的购物心理,以及在服装的设计和服装的款式上更多的是考虑女性的需求,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四、调查结论总述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家庭情况不同,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的表现也不相同。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服装消费追逐名牌,且购买服装的周期很短,花费很高。大部分的学生消费观中感性和理性所占比重相当,对于流行于时尚的适度追求是公道的,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合适自己的服装。对品牌的追捧也并不那么热切,购衣时机也往往在换季之时,购买服装的周期较长,多为一个季度,且花费中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家庭贫困,服装消费的水平很低。但其中有部分同学的消费观念不是十分的理性,爱慕虚荣喜欢攀比,在服装上的消费颇高。除此之外,同学们多由于季节变化而带动对服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比较看重价格、款式,对那些打折的品牌服装比较青睐。

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层次差别较大,两极化现象也较为突出,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比较理性。

五、对服装消费以及生产的建议

1.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首先,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理念,立节约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避免和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主义的影响,不奢侈浪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每项开支做出预算和记录,经常反思自己的开支是否公道。

其次,定制一个公道的消费计划,尽大部分的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定制一个公道的消费计划,可以正确规划自己的支出,为以后建立一个良好的理财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规划习惯

最后,对于服装品牌的题目,大部分同学并不是太注重服装的品牌,更注重的服装的舒适度与质量。而在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也往往是那些有名的品牌,一些批发市场上也确实买不到什么好质量的服装。但是,在同学们购买品牌服装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经济水平出发。

2.对服装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建议

建议服装生产厂家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产规模和营销策略:

第一,大学生无经济来源,多数是靠父母提供,基于此,厂家生产的服装定价不宜过高,要让大学生得以接受。诚然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厂家也可以对所要进进市场所在的地区进行调研,了解一下当地的消费水平,进而进行定价销售。

第二,大学生正值双十年华,内心本来就喜欢休闲时尚类型的服装,所以厂家可以在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做工等方面进手,进行一下更深层次的市场调研来了解大学生更喜欢的服装类型的特点。

第三,在换季之时,也正是大学生购衣高峰期,应加大营销力度,采取种种优惠活动,捉住大学生的购衣需求时机,进行打折、赠予等促销活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0-01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3000万,居全球第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具有独特的消费特性,如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等,不仅是我国最活跃的消费群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我国最具消费潜能的核心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消费能力、消费方式与渠道、品牌认知与偏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会影响到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国家振兴与民族富强的道路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将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其自身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而且是未来社会消费的重要主体,同时,其消费特征也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经营以及消费市场变动等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大学生能否理性消费,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大学生理性消费关系到我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决不能贪图享受,需要不断创造财富,坚持科学、理性消费,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大学生理性消费也可能影响社会的消费风尚。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消费模式,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会让同龄人学习和效仿而影响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健康和谐消费时尚。

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建议

和其他消费者相比,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明显,通常表现为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等;强烈的消费欲望、前卫的消费观念与脆弱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倾向。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的不理性无疑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也对家庭、社会不利。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关注大学生消费,特别是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消费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需全社会努力,而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同时家长也应当承担起足够的责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2): 38-40.

篇4

1.学习和生活上自我管理状况良好。

从调查可见,大多数学生上大学的期望合理,包括找一份好工作实现个人价值(66.6%)、让父母幸福生活(21.9%)、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6%)。对于目前的学习生活态度,59.3%的同学表示自己认真刻苦有钻研精神,29.9%的同学表示要把专业知识学好。至于参加课余活动的目的,46.2%的学生希望锻炼自身能力,32.9%的学生是发展个人兴趣,14.1%的是把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较高,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但仍有35.5%的同学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13.1%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大学生的消费状况除了受主流消费意识的影响,还与家庭、地域和自身消费能力有关。据调查,月消费在800元以下的占79.9%;在消费的对象上看,购买日常用品超过了50%,还有部分同学选择了上网、交话费、聚会。可见学生在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途径方面出现了新变化,不再局限于学习和生活消费,这和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相关。网络在当今社会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大学生使用网络已成为普遍现象,平均每周上网次数超过3次以上的学生占72.8%,电脑的用途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在课余玩游戏看电影(41.4%)、用于学习查阅资料(24.4%)、用于编程网页制作等个人爱好(13.5%)。所以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提高信息辨别力和认知力,将网络与学习和生活正确结合起来。在恋爱态度方面,大学生中63.3%的学生赞成恋爱,33.4%的无所谓,只有3.3%的学生不赞成谈恋爱。对于恋爱的动机,按选择比例高低排名,前五位分别是追求美好爱情(30.9%)、满足心理生理需要(19.6%)、选择人生伴侣(12.5%)、打发时光(11.2%)和缓解学习压力(10.4%)。可见,感情追求是大学生恋爱的主导动机,满足心理生理需要是重要动机,大学生恋爱的趋向非常明显,这不仅是他们生理成熟的标志,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结果,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这种需要,正确教育,正确引导。

2.人生价值观念总体上积极进取,但同时出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调查显示,72.7%的学生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55.4%的学生认为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41.7%的学生希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49.4%的学生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为了生存与发展;63.1%的学生认为通过生活的积累形成人生价值观;53.2%的学生认为实现人生价值要自己努力,也争取别人的帮助;还有60%以上的学生愿意向贫困的孩子捐款。可见,多数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同时也注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向保持一致,能自觉地根据社会价值取向规范自己的行为,对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普遍认同。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态势,一些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生价值观的偏斜和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关于诚信,高达90.4%的学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不同的价值导向中,对于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有17.2%的学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还有18.2%的学生难以判断;对于金钱是衡量人际关系的基本标准,11%的学生表示了同意,27.9%的同学难以判断;对于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29.4%的学生持反对意见,还有13.6%的学生认为竞争会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表明当前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需要引起注意。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1.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明确树立远大理想和长远目标,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专题报告,应采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演讲、辩论、观看教育视频及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学习老一辈英雄人物事迹和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拥有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灌输式、管理式的教育转变成引导式、交流式、启发式、帮助式的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避免采取简单的方式方法或以大道理压人。例如,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使他们敢讲心中所思,乐言心中所想;又如可以创造条件,通过与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尽量参与社会实践,利用社区问卷调查、承办各类会议、支教活动等与专业相关的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

3.健全完善工作体制,加强队伍建设。

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格局。我院已建立一支包括党政领导、学生处、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德育导师、班主任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丰富的综合知识和较强的能力方法,导致工作开展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学院需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增进内部交流、组织各类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渠道,形成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政工队伍。

4.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促进就业并提升就业质量。

针对部分学生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虚度大学时光的状况,学院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任意选修课列入全院必修课,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早地接触社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求职过程中,提高自我的综合就业能力,避免消极被动的等待。

5.采纳学生合理的建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篇5

2013年9月,《中国教育报》发表的“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记者采访调查,引起了社会对于大学生“超钱消费”的关注,尤其是家长该给上大学的孩子每月多少生活费?随即成为开学季社会热议的话题。大学生的消费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教育问题,也是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2013年9月初,我国高校陆续开学,大学新生除去学费的各类消费以1万元作为起步价,对于普通家庭超过万元的消费着实有点“上不起”。相对于开学消费,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也成为学生家长“伤脑筋”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解析

2013年8月8日,《现代金报》报道,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发出的新生入学通知书附带的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中写道:“学校提倡勤俭节约,崇尚俭以养德的传统文化,建议您提供给孩子的月生活费一般为600元,最高为800元~1000元。”这一建议引发众多大学生的吐槽,有学生说600元生活费在食堂都不够用。该校有关老师告诉记者,这个标准是根据在校生的消费调查得出的,绝大多数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内,学校建议每月600元生活费是给家长一个参考,并不是一个硬性规定,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而定。此后,《中国教育报》对15个城市20多所高校479名大学生的采访调查发现,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结构呈橄榄形分布,大部分集中在800元~1200元,约占到总数的45%。其中,600元及以下的占10.38%,600元~800元的占20.76%,800元~1000元的占22.67%,1000元~1200元的占23.09%,1200元~1500元的占12.29%,1500元及以上的占10.81%。

人民网通过网络随机对全国15个省市地区的30个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学生表示月平均生活费水平为1000元左右。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月生活费在1000元~1500元区间的大学生占44.4%;500元~1000元区间占37.8%;1500元以上的占12.3%;500元以下的占5.5%。《中国教育报》调查发现,不同城市高校的学生生活费呈显著差异。北京、上海两直辖市的学生每月生活费支出超过1200元的占39.15%;而省会城市学生主要集中在800元至1200元,地级城市学生在800元以下的占44.45%。事实上,大多数大学生消费在1000元左右的区间内,消费结构以生存性消费为主,21.4%的学生月吃饭支出在400元以下,30.3%的在400元~600元,30.8%的在600元~800元,只有17.5%的超过800元。

由美国花旗集团和《十七岁》杂志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父母为孩子上大学支付的费用呈下降趋势,2010年到2011年父母为子女支付费用的比例由47%降至37%。22%的学生由父母支付学费,41%的学生依赖贷款,18%的学生自己承担学费,19%的学生依靠奖学金。近4/5的美国学生在校期间都在辛苦工作,这些兼职或全职的学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19小时。我国大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为:72.46%的学生来自家庭,4.42%的学生通过自己赚取,23.12%的学生二者兼有。有网友认为,近年大学生在生活消费上相互攀比的越来越多,存在“超钱消费”现象。但调查显示:73.0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及身边同学的消费适中,12.92%的人认为偏低,只有13.99%的人认为偏高。也就是说,少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超钱消费”现象。

二、对大学生“超钱消费”的一般看法

处于当今普遍崇拜“超钱消费”的社会,在思想、性格、兴趣尚未完全定型的少部分大学生,感染“超钱消费”的习气尽管在所难免,可是也实在令人担忧。大学生因为金钱发生的人生悲剧,在电影《金钱诱惑》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主人公因为别人异样的眼神,嫌弃自己家庭穷困,走上了犯罪道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最终堕落。实践也证明,“超钱消费”之风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会使一些学生追求生活享受、相互攀比、不求上进。

有网友表示,大学生主要是学习的,生活费应主要用在吃饭和生活用品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倡议,有利于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依靠自己的劳动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走勤工俭学道路的行为值得鼓励,这也是应对大学生“超钱消费”的最终落脚点。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就读大学的子女,父母没有承担学费、生活费的义务。欧美一些国家,子女一旦成年,父母都会理所当然地停止供应学费、生活费,大学生完全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也就是说,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不能盲目地“超钱消费”,要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在我国,一些家庭忽视了节俭教育,不少高校也没有注重节俭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不足,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消费观教育缺位是致使“超钱消费”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孩子在国外念书时,王永庆每个月给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刚刚好”,而且要求孩子必须写家书,家书里必须报告每天的开销,就连买一支牙膏也要写进去。其实,无论生活变得多么富裕,节俭的美德都不能丢。

三、引导大学生成为理性消费者

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的一份调查显示,“勤俭节约”已是当代大学生心目中最不被重视的社会人格类型。在南京大学,不少大学生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可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已经迫在眉睫。虽然,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扩大消费、合理消费,但如果大学生不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超钱消费”则是十分有害的。家庭、学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客观分析“超钱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心态与行为。大学生也要认识理性消费的价值,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今天我们该怎样做父母?家长要以言行回答好这一时代话题。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支持者,家长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及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管家庭收入高低,家长都应鼓励孩子在消费面前理性、节制、自立。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拒绝孩子提出的“超钱消费”要求,还要教育孩子继承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鼓励孩子参加勤工俭学,塑造孩子自立自强的道德品格。

高校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消费教育。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财富,提倡理性消费,反对“超钱消费”。其一,可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消费行为。例如,可以通过消费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能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认识消费的道德意义,自觉抵制挥霍浪费、炫耀攀比等不良消费行为,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在西方国家,很多大学生认为,年满18岁以后如果一味依赖父母的资助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大学生既要有独立、自由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自主与自我负责的义务或责任。

其二,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从消费细节着手,引导学生养成理性消费的行为习惯。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因此,学校要对一些大学生随意而缺乏计划的消费给予引导。在《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一书中,作者戴夫・埃利斯提出了一则简易而熟悉的理财方法――记录新生一个月内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只需要保证随身携带纸和笔,即便是不方便的时候也要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平时漏掉的财务细节管控起来。对自己的收入和花销越清楚,就越能作出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经济决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家长建议的学生“生活费标准”,就是对大学生消费的积极引导。

四、营造大学生理性消费的环境

雷泓霈在《伊顿公学为何不装空调》一文中介绍,英国的伊顿公学建在一座古堡里,学生生活条件相当差,宿舍里既无空调也无电话,甚至没有自来水,用水还要自己到井里去打,一切生活设施都尽量因陋就简。诸如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桌椅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一所培养了20位英国首相的名校,为何推行如此朴素的教育模式呢?他们就是想借助这种无比真实的艰苦,提高孩子接纳不如意及苦涩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忍耐力、调节力以及适应力,过滤掉更多的心浮气躁。我们不赞成苦行僧的校园生活,但高校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时候,是否可以学习伊顿公学的精神,多一些艰苦朴素、少一点豪华奢侈呢?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我们提倡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科学引导,但我们也要反思长期以来对学生的管制与强迫,是否可以还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多一些尊重与赏识、少一点干涉与指责呢?

篇6

张莉莉(1970-),女,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行政秘书。主要研究方向:高职行政管理。(广东广州/511483)摘要:作为特殊社会消费群体的高职大学生,既有着与大众消费群体相同的消费心理和方式,也有着表现独特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趋向。具体表现在――整体消费:趋理性、显单调、分化大;主要来源:靠家人、做兼职、借同学;钱去了哪:吃穿用、学习费、人情费。因此我们提出消费建议:重引导、勿攀比、会理财。

关键词:高职生;生活消费;消费趋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84-02作为特殊社会消费群体的高职大学生,既有着与社会趋同的消费心理和方式,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进而出现了有着相当落差的两极现象。位于消费高处生活费达1700元以上的一些学生,不到月底生活费就“告急”,而位于消费低端生活费仅500元左右的一些学生,甚至难以保证每餐有一份荤菜。大部分人则处于平稳消费状态。为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最终消费支出情况,最近,学校新闻中心组织了一次针对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趋向的调查研究。

一、整体消费:趋理性、显单调、分化大

说到高职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应先明白什么是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是指由购买者向出售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其考察标准是以货物和服务的最终购销行为的发生为原则。本次调查便是以大学生最终实际支出的费用为参照数的。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多种形式,参与调查的覆盖全校各学院的400名学生。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38.46%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为500~800元(包括800元),26.92%的学生为800~1200元(包括1200元),如此算来,月均生活费800元左右。前不久,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新闻中心对武汉部分高校200名本科大学生的生活费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月均生活费达1500元。2013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议家长给孩子每月提供600元生活费,最高不超过1000元。如此看来,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还是比较理性、实在的。这一方面说明岭南高职大学生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另一方面,也有学校相对处于城市边缘(非中心城区)的特殊地理原因,商业诱惑不太大,消费机会不太多。同时也可以窥见学校整体校风的淳朴和校园消费文化的被动、单调。

此外,据调查显示,11.54%的同学每月生活费是低于500元的,而23.08%的同学生活费则高达1200 ~1700元。出现如此落差大的数据,说明了学校也像社会一样,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一方面,学校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山区和渔村,贫困生还是占有相当比例。另一方面,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特别是家境比较好的学生,由于大手大脚惯了,充当着引领校园消费时尚的风向标。

二、主要来源:靠家人、做兼职、借同学

至于生活费的来源,88.46%的学生是靠家人定期给予,11.54%的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兼职所得。

关于“生活费不够用时怎么办”这个问题,34.62%的学生表示“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月底生活费不够的大部分学生,则是自己做兼职挣钱或向同学借。

其实,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生活费来源主要还是靠父母、家人。因为父母、家人资助的是“血汗钱”,因而大学生一定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当然,在调查中,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案例,许多学生还通过努力学习,获得各种助学金、专业竞技奖金、创业奖金等,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挖掘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桶金”。

・问题探讨・岭南高职大学生生活消费趋向调查三、钱去了哪:吃穿用、学习费、人情费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影响广泛,在影响自己的同时,甚至可以影响周围的同学、老师以及学校和社会。目前,大学生对自身的消费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难以认识到消费不但是物质生活过程,而且也是文化、交往和社会生活的过程,消费在客观实体层面上消解客体的同时,又再在社会层面上对主体进行了塑造,进而促使个体融入到社会系统中去。这说明,在经济化越来越明显的当今社会,消费日益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高职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去了哪?

根据调查分析,92.3%的学生消费主要是用在饮食和生活必需品上, 61.5%的学生消费主要用在服饰、鞋包上,46.2%的学生主要消费用在书籍和学习费用上。而偏重于旅行、娱乐、“人情”消费、护肤化妆品类的学生,所占的比重分别是:31.9%、28.8%、26.9%和21.9%。当然还有其它诸如娱乐、车费、手机费等开支。由此可见,丰富的消费方式对不同的人而言着重点也不一样,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抱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还是占多数的。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注重学习与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同学们对于交际、积累人脉这一类的字眼也比较关注,当然适当的人情消费被很多人看成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调查显示,80.77%的学生在“人情”方面的消费,控制在最终生活费消费支出的20%以下,15.38%学生则达到20%~30%。适当的人脉关系投资无可厚非,但过度的人情消费实属不该。因此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的方式,要明白比积累人脉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自身修养、开阔视野和完善自己性格。

四、消费建议:重引导、会理财、勿攀比

消费支出规划,主要是基于一定的财务资源下,对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规划,以达到适度消费、稳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合理安排消费资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节省成本,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心里做好了消费支出规划的,但许多人在具体执行方面有随意性。从图表1中可看出,女生比男生更有投资意识和理财观念,这源于女生精打细算、男生“不拘小节”的性格差异。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有这两方面习惯的人数也依次递增,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理财知识的丰富,工作收入的不断增多,使得自己的理财观念不断完善。值得一提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在投资方面都选择了低风险低收益的储蓄存款方式。

在对消费对象的选择上,调查显示,53.85%的学生消费以经济实惠型为主,26.92%的学生则是兼顾实惠型与高标准,当然也有7.69%的学生追求高标准。那么,对于还处在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来说,以经济实惠型为主流消费,无疑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根据消费心理学原理,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而高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大致趋同。在与一些学生的访谈中,得知许多人都不同程度有以上心理。57.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正常,而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偏高的学生则占34.62%。对于如何处理本月生活费的余额问题, 53.85%学生表示会转入下月生活费,42.31%的学生则选择另存起来,当然也有3.85%学生会选择马上花光,做“月光族”。可见,大部分还是具有健康的消费心态和取向的。

消费本常事,但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钱财一样需要经营,需要我们规划着来用。我们应当明白钱乃来之不易,应当且花且珍惜。因此,还是建议大学生要会理财、会划算、趋理智、勿攀比。同时,建议社会、学校、父母家长们本着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趋向。特别是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适当控制他们的过高、过度的消费需要,真正还校园一个良好、健康、理性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汉琪.国民核算总量描述及图解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3).

篇7

【关键词】理财 大学生 记账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财商教育是指对金钱的了解和对金钱的应用驾驭方面的能力,是对钱财的理性认知与运用。如何更好的认识财富、获得财富和对财富的有效管理,它不仅仅有助于控制大学生的财务安全,还对大学校园的谐有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理财意识才能更好地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有很多大学生认为“我是穷学生,哪里有钱理财?”基于这点我想说:你花钱吗?如果花你们就是消费群体,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的。理财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情,理财教育是越早越好,进行理财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开源节流的理财意识,着重强调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节俭的美德,学会如何有计划的用钱,更要树立适合自己的理财意识。生活质量和金钱脱不了关系,财富能带来生活安定快乐和满足,所以我们就应当正视它的实际价值,我们要学会适度的创造财富。

那么我们如何应用我们手中的钱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给出一下建议:

一、勤俭节约,能省则省

目前大学生很多都谈不上财务独立,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的资金需求就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遵循的理财原则应为勤俭节约、稳健理财。在支出方面要进行严格管理,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形成节俭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积累净资产。在投资方面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有闲置资金可以适当学习投资,但一定要注意风险。进入大学后,父母们会按学期或按月给子女提供生活费,但由于没有独立生活和打理大笔生活费的经验,许多新生容易出现财务问题,从考入大学后大家就面临日常理财的问题。月初大手大脚,到月末就口袋空空。所以新生要学会量入为出,合理消费,最好的方式是制订预算和做好结算。每月做好开支预算,超出预算的消费要尽量控制,不可避免的意外支出可以建立一笔备用资金,用后注意补充。冲动消费欲望可以通过出门少带钱的方式控制。消费后就要做好记录,可保留账单、购物小票等收费凭据,还可用专门的小账本记下每一笔开支,到月底时就能准确做出结算。结算一是统计出本月的总花费,看是否超支或结余;二是算出各类花费占总花费的百分比,看消费是否合理,并根据结算的结果对下个月的花销计划做出调整。

生活费的管理是最关键的,这是占据最大一块消费的内容。制定每月支出计划,能省则省。每月向父母拿到钱都要有计划的花费:要列出清单、要学会记账;不贪便宜,只买适合自己的东西。非常喜欢确实是非常需要的就安慰自己等以后便宜的时候再来买;同时在日常出行中身上不宜带大面额的钞票为了避免大额消费,这个办法是非常好的,如果带了也不要轻易花大额的现钞,花掉十张十元钱比花掉一张一百元要慢得多。信用卡的使用问题其实颇受争议,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信用卡的问题在于其容易助长人们的消费,甚至是不良消费习惯。受还款能力所限,信用卡的债务一旦无法偿还,对学习生活一定会有所影响,甚至会造成学生家长的财务压力。在此,建议使用信用卡的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具体做法可从关注对账单开始。只要开始关注自己的对账单,就能够有所发现。对账单应集中管理,以便于分析,有时间的话应动手列出汇总表格。一方面可以观察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能否改进;另一方面可观察是否发生利息费用,即产生成本,同时学习了解信用卡的计息方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二、要掌握好的理财方法

现在的许多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投资理财愿望,虽然大学生理财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进行如何投资理财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个人小额投资理财产品知识也是似懂非懂,大学生应学会和银行打交道,了解最基本的金融常识,掌握日常开户、查询、存取款、转账及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业务。理财观念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建议大学生从了解理财知识开始,要认识和了解一些理财工具如储蓄、保险、基金等。相关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一些金融理财行业举办的相关知识培训讲座等获得。培养理财观念的书籍市场上也有很多。需要提醒的是,大学生理财起点不要过高,以免出现后续资金不足造成投资半途而废;另外,是要设定合理的预期目标,不要妄图“一夜暴富”。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急于尝试进行投资,希望早日积累投资经验,帮助自己日后能够投资获利。这个出发点是不错的,但是在投资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就是要认识和了解投资工具。如果是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是准备将来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学生,可结合学业课程进行系统学习,结合书本知识观察市场行情。其他专业的学生可在业余时间学习投资工具的基础知识,从图书馆入手,阅读相关书籍,然后再结合市场行情进行观察。另外,大学生可以参加一些金融理财行业内相关的知识讲座,多接触实践中的投资信息。建议大学生从股票、基金、债券等基本的投资理财工具入手,从基本的基础知识入手,熟悉其特点与方式后可利用自己的闲散资金进行实践体会,但最基本的原则是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坚持稳健策略,不能急功近利。

三、给大学生建议几点适合的投资

(一)银行定存,定存是个最简单的理财方法,只需每个月发了工资后去银行跑一趟。有一种期限3个月的定存,适合刚出社会的,因为刚开始理财,怕无法长期坚持,也怕中间急用扣件利息。

(二)购买基金,货币基金,也是年轻朋友投资理财不错的选择,一般在网站和股票软件上都可以买。货基买卖每月分红到账加上本金一起继续投资。投资每天的收益都可以从基金网站上查询。

(三)炒股,股票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个相对复杂的理财方法,现在很多专业炒股的人都总是在亏损。风险较大,建议初出社会的我们可以适当了解学习,但不要贸然行动。

(四)P2P网贷投资,网贷投资非常适合理财,只要能上网、满足投资人基本年龄,就能在平台进行投资。网贷投资门槛低,很多平台50元就能起投,利率高于银行定存,但不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投资期限灵活,只要注意选择正规平台。

四、搞好勤工俭学社会实践

大学生还可以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勤工俭学,培养经济独立意识,重点不在于挣多少钱,而是学会劳动自立、提早适应社会,更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大手大脚消费。大学生自身的理财实践,最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生活甚至是生活态度问题。我们要做时代大学生的理财先锋楷模。大学生们通过“理财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锻炼同学们自我控制力等诸多方面能力,所以“理财能力”可以被认为是同学们应有能力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希望所有在校的大学生们能够培养好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极学习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对当前大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但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不能忘记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业与课程,不能过度沉迷于理财与投资。另外,就是要做好理财的心理准备,理财并不像很多大学生所想的一样是一夜暴富或一劳永逸的,理财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人生本来就是要对未来有所规划,钱也是不例外的,合理的计划用钱,可以让你养成良好的理财观,但是大学生一定要记住资产最重要的是保值,其次基于保值我们再去追求增值。

参考文献

[1]刘艺红.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A].河南财政税务搞定呢过专科学校学报2009(2)

[2]管尹华,周雪原.青年家庭理财稳分析与建议[A].

篇8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050-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所以,体育消费日渐凸显。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体育消费已经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体育产品,高校的体育管理者,要时刻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合理地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了解到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消费结构主要以实物为主,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体育音响以及报刊等,这一类支出占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丰富课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这三者分别占据总数的43%、17.6%和12.4%。

对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时间支配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双休日中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今的大学校园,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但是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支配不合理,有26.5%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来上网打游戏,13.8%的学生选择逛街游玩,9.2%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寝室睡觉,而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只占据14.8%(见表1)的比例,这样的比例分配对体育消费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于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频率的调查,许多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薄弱,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调查显示,学生没每周参加1―2次的学生占29.1%,每周参加3―4次的学生占9.2%,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占46.9%,甚至还有14.8%的学生除了正常的体育课外从来不参加体育锻炼(见表2)。这种体育锻炼意识薄弱的现象,更加影响了体育消费水平。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主要有受到同学影响、爱好体育运动、消遣娱乐、锻炼身体、求新攀比等方面,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娱乐消遣,并不在意体育消费给自身带来的好处,没有把体育健身与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体育消费意识淡薄,这一部分人群可以说是体育消费的潜在力量,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调查中显示,会有29%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到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还有一部分同学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兴趣,这就需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许多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另外,体育消费也已经成为交际和学习的需求。在大学校园中,每个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其个性也大不相同。在大学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已经多样化,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是为了掌握运动技术,在促进学生体育消费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们运动技术的学习。在体育用品研发过程中也要考虑经济适用的原则,使更多的人群可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形成良性的体育消费观念。有许多学生不进行体育消费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学生的生活费大多是由父母承担,没有多余的费用来进行体育消费,以上诸多原因都直接制约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三、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用来描述人的内部活动,行为活动描述的是外部活动,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行为的发生来源于消费者的愿望,内心会体会到消费的需求,产生购买的兴趣,为了满足消费的需求,对产品进行了解,形成一定的购买欲望,消费行为比消费心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由于购买动机的差异性,每个体育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都表现不同,但是依然有规矩可循,有心理学家在研究之后,得到消费者消费的规律性,即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是由刺激产生的,包括外界的环境也包括消费者内心的刺激因素,经过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最终产生消费的行为。

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然性

我国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经历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趋势。就目前来看,大学生体育消费已经成为必然。

1.消费资金有所依附。现代的大学生,资金收入基本没有,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基本都是由父母承担,所以在体育消费方面无所顾忌。也存在一部分学生拥有独立意识,通过兼职、家教等工作赚取生活费用。他们在没有步入社会之前,对资金的运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对金钱意识也不强。所以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些,身边的消费环境也促进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2.个性化的一致性。大学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新一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的释放,学生每天都生活学习在一起,行为表现上存在着一致性。在消费方面,大学生希望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又希望得到周围群体的认同,所以学生们的消费选择比较统一,爱好相对来讲比较集中,年轻人比较热衷于体育锻炼,是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主要消费对象包括服装、球类、健身器材等。

3.消费观念意识强。大学生同时存在青春的激情与文化的理性,对于周围的新鲜事物关注得非常密切,对浪漫、新奇的事物好奇心比较强,愿意挑战新鲜的事物,能够跟上时尚的潮流,不乏功名利禄却又愿意付出。在大学生这个群体当中,一部分比较富裕,甚至有一定的收入可以独立完成学业甚至还会有一些积蓄,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完成学业,不论用什么方式,大学阶段就是支付财富、获取知识的阶段。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观念都比较前卫,其消费水平接近于社会上的职业群体,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层次的体育消费中去。大学生的梦想丰富多彩,视野比较开阔,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对新鲜事物的接触远超过同龄人,所以即使经济能力有限,也不能阻止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发生。

五、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建议

1.加强健康引导。学校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使学生们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领悟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产生。

2.建设训练场地。高校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修建体育运动场馆,学生的消费观念与学校是存在紧密关系的,高校的体育管理者要大胆改革和创新高校体育相关制度,对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合理运用,创建良好的训练氛围,通过多方面对社会进行筹资,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到高校体育消费。

3.实施促销合作策略。高校与体育生产厂商有效合作,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校园内进行体育用品促销活动,积极传播产品信息,真正地把体育产品带到同学们眼前,结合体育产品的个性特点挖掘其独特的魅力,通过有效的促销形式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

4.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与自身获得的保健、健身、恢复等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校园以及日常的教学中,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高校要重视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技能培养,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播,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度,对大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可以增加学生们未来走向社会后的体育消费。

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高消费的群体,大学生摆脱家庭的束缚,离开了高中时代繁重的学习任务,有许多闲暇的时间供其分配。目前,许多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运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许多学生把课余时间用来睡觉、打游戏、逛街,很少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逐渐形成了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潜在的危机。所以在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之前,要正确地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无论从时间还是金钱方面,都应该合理运用,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性消费 调查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消费市场,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了能够真实体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对石家庄市某大学十余个学院不同年级的200名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和对部分个案进行深入访谈的方式展开了调查,样本构成基本合理。由于学费与住宿费对于所有学生大致相当,本次调查不含上述两项费用。本调查采用了惯用的“月消费额”来测量消费水平,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有以下趋势和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但在部分学生中仍存在一定消费误区。

1.消费收入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家庭供给仍是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每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不尽相同,最多者每年可达到2万多元,但也有2%的同学不能从家庭获取任何资助,主要依靠贷款。考察学生的家庭背景后发现,城乡大学生消费来源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学生的消费来源更多样化,其依靠父母供养的程度低于城市学生,在经济上更自立。除家庭供给外,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和奖学金等途径来获取部分收入,补贴日常开销,比例分别为5.5%、17%和10%。通过对大学生兼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兼职比例小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城市大学生兼职比例小于农村大学生。引入“年级”进行交互分析,发现不同年级曾经兼职或正在兼职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该比例随年级递增呈增长趋势。

2.消费水平

中低消费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月消费额集中在300元~800元之间,占调查总体的77.8%,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消费水平出现了分层趋势。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家乡所在地、家庭收入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完全依靠家庭供给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娱乐、旅游、烟酒等享用品,上网、通讯等高消费,迪厅、歌舞厅、桑拿等灰色消费支出均占较大比例。那些完全不能从家庭获取支出来源的学生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而在学习上基本名列前茅,获得奖学金的占75%。

3.消费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学习支出仍占很大比重,为总消费支出的48.3%;其他方面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通讯、娱乐等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学生中均占一定比例,为总消费支出的36.8%,尤其是电脑、手机、MP3 等消费品已经占据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第二位,达到31.1%。而学习第二技能和继续深造的支出虽然绝对量不少,但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已有所下降。另外,大学生消费结构中一些非固定消费项目也不容忽视,如宴请消费、爱情消费等。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虽然消费水平在男女生中没有显著差异,但消费结构存在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的不良消费现象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中存在多种不良消费现象,可以概括为成熟与冲动共在、热情和冷静并存、人情消费渐增、攀比之风日盛。主要表现为以下个几方面:

1.追求时尚

大学生喜欢追求新潮,时尚和品牌消费趋势强。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宁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日常的必要开支。部分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名牌T恤、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件名牌衣服,借贷消费、超前消费,甚至向家里骗钱消费。

2.盲目从众

部分学生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导致无计划盲目消费。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喜欢追求“新、奇、特、美”,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注意。商家就抓住大学生这一心理大做文章,很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如配备手机、电脑、网易通,买高档化妆品、时装,旅游、上网聊天等。调查中,拥有手机的人数占总体的64%,他们的通讯消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集中在50元~100元间。其中只有少数学生拥有手机是为了兼顾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多的学生是为了显示阔气和随大流。

3.人情消费

调查中,举办过生日或奖学金宴请消费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4.3%,每场宴会平均消费在200元~350元,足够一个普通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且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对宴请消费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方式是增进交流,维持同学友情的有效途径。从中不难发现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较强而产生的攀比消费心理。

4.情感消费

恋爱现象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维持这道风景线需要必要的财力支持,调查中有32.5%的学生谈恋爱,恋爱成本日趋高涨,每月情感消费大约支出100元~200元,最少的也有几十元。

总体来看,大学生虽然属于纯粹消费者,但依然具有强烈物质消费偏爱,其消费模式受社会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在上网、移动电话等消费上呈现出刚性特点,表现为畸形结构非理性消费行为,对时尚高档高价商品有较强偏好,而用于考试培训所占比例较小,重视短期消费效应,轻视长期消费效应,收入利用效率偏低。

三、不良消费产生原因探析

1.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是产生不良消费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由于其心理、行为模式尚未完全定型,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还不能很好地驾驭和把握自己,好模仿,易受暗示,易从众,加之缺少父母的引导与监督,经不起不正确消费观的诱惑,往往出现无计划消费、高消费、畸形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虚荣心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有的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

2.教育引导不足为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助力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日常生活消费原则上是有求必应,家庭消费观念本身存在误区。学生不懂得挣钱的辛苦,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为他们的高消费奠定了不应有的思想基础。同时,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重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校纪校规等教育,而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的教育没有针对性,缺乏实效。

3.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良消费行为的滋生土壤

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需求和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特点,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很大冲击。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很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等不成熟的消费行为。

四、对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智和消费过高等现象的确存在,但过分指责也是不恰当的。对于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友好地关注,同时给予平等的分析和建议,及时引导,加强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随着学生消费的“成人化”趋势,消费教育也应相应“年轻化”。

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花钱是融入社会的方式之一”,没有足够的消费行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家庭教育应发挥对大学生个人理财和消费教育应有的教育职能,家长要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教他们花钱的方法。学校应借鉴国外的理财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有经济头脑的高素质消费者。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把理财教育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借鉴外国的理财教育理念,尽快在各级学校中开展理财教育,高校更应该把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高素质消费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任务和目标来抓,建议考虑以下途径:

一是通过开设一些与投资、消费、理财有关的课程和讲座,对大学生进行经济学基础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使其真正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消费行为理论,从而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通过普及基本消费知识、消费者权益与保护等使大学生在消费时做到消费有计划,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科学,消费心理健康,消费行为文明,消费素质提高。

篇10

1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特点

1.1 大学生消费心理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4个:(1)低价有助于省钱,这种虽说是一种原因,但是这也是学生的一种借口。(2)时尚是跟上社会脚步的方法之一。许多大学生为了能和别人有着共同的话题,努力的跟随着时尚的进程,变为一种自己的生活元素。(3)攀比炫耀是和同学沟通的一种方式。学生的经济条件都各不相同,为了能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一起得到共鸣,找到共同的谈资,总是大家在一起攀比,以这样的方式作为他们认为的良好的沟通方式。(4)认为浪费不违背内心的需求。当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没有吃过苦,娇气的一代总认为自己有的如果现在不合适了就要去寻求其他的产品来弥补。

1.2 大学生消费特点

具有上述的心理,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又可分为5种:(1)合理消费是主流――虽然大学生乱花钱的情况变多,但是大学生每月的支出还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的。(2)消费的不衡性――多用于享受消费,少用于自身发展。(3)消费缺少计划――独生子的一代消费观念不成熟,不会理财,大多都是“月光族”。(4)从众消费和个性消费并存――虽然大学生最求自己的个性释放,但是在大多选择上不同的大学生人群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5)情绪消费――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消费者选择购物作为消费的对象。

2 大学生消费心理影响下的营销建议

2.1 营销场景与大学生消费心理

营销场景可以分为三种: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与微环境。好的营销场景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1.1 营销外部环境

首先,外部环境中商铺选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离大学宿舍近的,且靠近学校路口的地方能成为非常好的旺铺,会引起“马太效应”(比如大学生在购买吃食的时候会到周边的超市或者电子产品店购买产品);学生也会根据学校周边的环境去定义店铺应该在那个档次,以及定位他们的信誉和是否适应他们的心里要求;商店类型上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与周遭店铺的商品大同小异,要懂得良好的运用周围的环境,去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不同。

其次,商铺建筑与购买心理,一样的店铺建筑风格下,适用、坚固、经济和美观是必须符合的。大学生也许会对店铺内陈设更关注,但是不符合这四点的外观也会使得大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影响消费。

再次,是门面装潢就像一张脸,美丽的东西总是会被学生喜欢的。大学生喜欢名字简洁有特色的,具有谐音特质的,好记的店铺作为他们常去购买的地方。

最后,是橱窗设计,商家应该用心在灯光,摆设,加上玻璃,这样可以将简单的橱窗变得更加夺目了,同时可以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引发消费者的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2.1.2 营销内部环境

商品陈列必须适应消费者的心理,特别是习惯心理,摆放的特色和美感可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注意,通过大的储蓄量和错落有致的摆放可体现出干净,简洁,丰满的感觉,再就是摆放时要凸显出货号,产地,规格,质量,保质期等说明,让人一目了然。

2.1.3 营销微环境

比如音响,音量要适当,会让人身心舒畅,音乐要优美,音乐的播放频率和播放时长要适度等;还有照明,基本照明有助于是的产品获得一个宁静,整洁,光线宜人的环境,特殊照明可以使用聚光灯,来打造金碧辉煌的室内效果。

2.2 营销服务与大学生消费心理

营销人员的一般特点为服务性,短暂性,主导性和不对等性。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营销人员的仪表,气质,动作,表情容易让他们先入为主,如果影响是积极的,会使得大学生们犹如至宝,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后,大学生一般心里都会有评价,之后判断是否光顾此店第二次;最后就是晕轮效应,由于大学生感性居多,营销服务单方面的好坏会对其产品做出同样的评价。

2.3 营销广告策划与大学生消费心理

营销广告策划多要注意创意素材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方面的表象,因为构成表象的材料来自于过去知觉的内容,所以会让人有很大的感触;其次是信息的再造想象,产品本身是原型,再跳跃的的设计都有其原理可循,而想像空间和艺术感会让大学生觉得有品位和档次;在感情诉求上,大学生一般将事物都建立在感性和经验之上,人情味的广告和海报更能打动大学生的购买欲。

3 大学生消费者投诉心理及商家建议

从大学生的角度,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只想尽快解决问题,商家要知道这表示着顾客心里没达到信任危机的状态,只是希望商家可以配合解决。因此,商家需要把握住顾客的期待解决的心理,然后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如果是可以控制的问题,商家可以给一个期限,做出一个承诺,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期限起到安抚的效果。

然而,任何顾客的自我尊重的心理都非常强,所以当他们提出质疑的时候商家必须婉转解答,表示说的有道理。消费者最希望的是同情,尊重和重视,处理投诉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表示道歉然后承诺进一步查下去,并感谢顾客的支持。当大学生提出希望得到补偿时,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特别是在消费者权益方面,商家必须给出相应的答复让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当顾客带着怨气和怒气投诉时,有可能只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只想心情得到放松和缓解,这时,接待人员的耐心就尤为重要了,要分清责任,给与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