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州高度重视“爱鸟周”活动的开展期,庚即对各县(市)林草系统作出安排,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各县(市)林草部门第一时间抓好贯彻落实,成立工作专人专班,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了“爱鸟周”各项宣传活动。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林草紧紧围绕“爱鸟护鸟,万物和谐”宣传主题。在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中结合持续开展的林草防疫、森林防火、卡点排查、林区巡护工作,通过悬挂横幅、图版展示,向群众发放宣传单、宣传册、宣传画和讲解等方式。向游客和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禽流感的预防及爱鸟护鸟知识。
向群众倡议保护野生动植物从我做起,引导公众不购买,不滥食野生动植物,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不滥捕、不猎杀野生动物,不乱采挖、采摘野生植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破坏、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动者。此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及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5648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6780余人次。
篇2
关键词:芷江;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66
1 已取得进展
1.1 绿化提质方面
在村镇绿化提质建设上,采用经济林果型、乔木观赏型和花灌木观赏型3种模式对村庄周围进行绿化提质;在通道绿化提质建设上,大力推进沪昆高速、320国道以及县乡村道沿线景观整治工作。
1.2 资源保护方面
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简化采伐审批程序,规范木材运输加工;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抽调技术人员对芷江侗族自治县公益林面积作进一步核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收缴植被恢复费,处罚非法使用林地人员;加大野保工作力度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强对全县种苗进行产地检疫,保障造林的质量;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应急预案。
1.3 行政执法方面
各部门执法范围不重叠、不遗漏;在林政执法工作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执法人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并制定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
1.4 林业产业方面
推广科技经验,建立科技推广基地。建立野生甜茶―多穗石柯苗木快繁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业系统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赶不上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应有的功能和防护措施,影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速度;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能力有限。
3 发展目标
全面形成集体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到“十三五”末,芷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覆盖面积增加700hm2,使芷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达70%,活立木蓄积量达630万m3以上,林业总产值达108.53亿元。把芷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林区社会和谐的现代林业示范区。
4 提升之策
4.1 强化生态公益林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明确公益林管护责任区,合理配置管护人员,落实管护措施,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和考核奖惩办法,做到管护责任、人员、措施、制度“四落实”;切实搞好芷江公益林核查工作和“一张图”建设,确保公益林建设成效。
4.2 强化资源林政管理
执行限制采伐制度,继续加强林木采伐源头管理和木材运输管理力度,制止非法木材进入市场流通,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的年度审核和日常管理,促进加工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巩固平安林区建设成果。
4.3 强化林地保护利用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林地用途管制和征占用林地定额制度,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及用地,将有限的征占用林地定额优先用于县级以上重点项目、涉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工业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涉及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更加规范有序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完善制度,优化举措,切实加强林地管理和生态保护。
4.4 强化林业产业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林地流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着力培育扶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集群,提升林业产业整体水平,力争在工业原料林建设、发展木本油料、林产品精深加工、森林旅游、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4.5 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
认真抓好“爱鸟周”和“宣传月”等活动,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广大市民参与生态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建立联防联控联运机制,全面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保护鸟类和防范野生动物疫病的意识,正面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理性应对,提高全社会科学防治疫病水平。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行政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好芷江侗族自治县现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4.6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加强预警监测、检验检疫和防治工作,确保森林病虫害测报准确率、无公害防治率、成灾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上级要求。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按要求清理全部枯死松木,制定方案加大疑似松材线虫疫点周围松林改造力度,严防疑似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确保芷江侗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的生态安全。
篇3
世行项目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了环境保护计划,鹊岭隧道位于黄山风景区,绿树成荫溪水清澈生态水平相当好,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体施工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是加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使参与项目建设的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提高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其次从搞好自己生活卫生等细节做起,根据环境保护计划在工地生活区设置临时化粪池,收集生活垃圾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将隧道洞口、施工场地、生活区临时用地清理出来的表层30~40cm熟土层剥离堆放或收集存放,便于工程完成后土地复垦及绿化使用,使已破坏的植被尽快得到恢复。对于洞身开挖的洞渣做到合理利用,鹊岭隧道出渣量达11万立方米,路基填筑利用3万立方米,余8万立方米需要较大的场地堆放,该项目开工前制定的环境保护计划,将剩余8万立方米洞渣进行破碎加工利用,解决了筑路材料紧缺问题,施工单位降低了建设成本,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宣传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科普知识和相关法规、当地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简易识别及保护方法。控制爆破、重型机械等噪声和强灯光作业,保证施工机械和工程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原则上夜间23时至次日早晨6时不得施工作业,以免影响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和繁殖。在临近水体施工时,沿河溪一侧要设置临时挡墙,防止泥土和石块阻塞河流、水渠或灌溉排水系统,避免对水体、及水中的动植物造成影响。施工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车,对未铺筑的临时道路、施工便道和堆放场地进行洒水,以减轻扬尘污染。水泥、砂和石灰等散装物料的运输,要采取防风遮盖措施,减少扬尘。隧道工地及沿线对有可能被污染的空气、水体聘请有资质的环境检测单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及时检测报告,建立环境污染预警机制。
2施工管理理念
在建房过程中,当地政府统一划拨宅基地,安置费发给本人,自己根据需要建房,隧道施工受影响户移民安置后有了更好的居住条件,多余房屋提供给施工企业居住获得收入。土地征收后,为保证征迁居民能逐步致富,生活达到和超过原有水平,地方政府组织人员,对剩余土地资源分村民小组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剩余安置容量,提出几种不同的安置方案,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并经村两委、村民代表开会集体讨论,最终确定安置方案。健康和安全工作细致,为施工人员提供爱滋病的预防知识,给施工工人提供足够的劳防用品,在施工场地给公众提供安全防护知识。项目管理从施工期延伸至营运期,对建成项目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尤其关注。
3结语
篇4
1.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机构建设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护, 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森林管护机构
基层林业局应成立森林管护站二级森林管护机构, 局属资源管护站及护林防火办负责森林管护的管理监督工作, 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和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对其相关业务实施监督指导。各森林管护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森林管护工作。林区内放牧, 采矿、挖药等活动较频繁, 存在盗伐林木、破坏植被的隐患, (不符合本地区实际)使得森林管护范围广、难度大, 森林管护站必须加大管护力度。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生态区位置及管护方式, 合理设置森林管护站。森林管护站应设在交通要道、人员活动频繁区以及火险、病虫害高发区, 同时应本着便于有效管理的设置原则。
2.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2.1 公益林保护管理按照《重点公益林管护办法》以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验收办法》的要求,完善森林资源管理档案,对确定的重点公益林完善现场界定书(包括图、文、表)、林权证、实施方案、管护责任书、合同、重点公益林的相关文件、法律规定、自查抽查资料、资源监测资料(设样地、图文表以及措施)、重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施情况登记簿、管理簿、管护人员的资料、管护授权书等各方面的资料。加强对管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巡护检查保障得力,每一个管护站坚持 24 小时值班,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出动人员到达现场。监管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各管护站和管护人员的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区分地类,采取设立固定样地,定期进行测定,用固定样地与相临林地进行对比,测算重点公益林资源消长变化。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为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管护站,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在公益林区域设立宣传牌、标志牌等。
2.2 征占用林地以及异地植被恢复情况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及相关文件,严格征占用林地申报使用程序,按照征占用林地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的使用精神,发挥区域优势,谋求经济效益,营造适生树种。
2.2.1 严格申报程序,加大征占用林地管理力度用地单位在占用林地申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行政许可审批手续,层层上报,在取得上级部门的林业用地许可后,方可进入林区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派出专人对用地单位进行监督,使其严格按照审批林地的内容确定地点、面积、用途等。禁止未申(批)先占,少申(批)多占,越界占用林地的问题。施工单位进入林区以后,派出护林站工作人员严格监督,并与施工单位,签订护林防火保证书,并交纳护林防火保证金,确保林区安全。施工方也必须严格遵守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应规定,不允许无证采伐等违规操作。
篇5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应急体系,在重大野生动物疫情发生时,能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维护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1.2工作原则
坚持“早、快、严”的指导思想,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依*科学、依法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分类指导、管理规范,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三是《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七是《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八是《江西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是指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造成巨大危害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口蹄疫、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炭疽、狂犬病、结核病、囊虫病、钩端螺旋体、旋毛虫病、弓形虫病、乙型脑膜炎病以及其他突发性的传染性疾病。
2组织机构与职责任务
2.1领导机构
江西省林业厅及各设区市林业局分别设立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
2.1.1省级领导机构设置及职责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下称“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由省林业厅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林厅办公室、林政处、计财处、省森林公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林业工作总站、木材检查管理总站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
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动物疫病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建立和完善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警机制;组织和制定全省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案;责成各设区市林业局制定和实施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案;负责全省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的决策、指挥;向国家林业局、省政府报告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应急和处置情况;部署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理的有关信息。
2.1.2市级领导机构设置及职责
市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下称“市级应急领导小组”)由各设区市林业局分管领导担任,其他组成人员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省领导小组组成形式确定。
市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动物疫病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建立本辖区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警机制;组织制定本辖区重大野生动物应急预案,并负责本辖区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决策、指挥和处理工作,向当地政府和省林业厅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领导小组报告事故的预警、应急和处置等情况。
2.2日常办事机构
省级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级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由该局局长担任主任,由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和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有关负责人任成员。
省级应急办公室作为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和执行机构,下设现场处置、信息联络、后勤保障等三个组,其主要职责是:接受省政府、国家林业局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命令、指示和各设区市林业局对有关疫源疫病报告、信息;传达省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协调系统内各有关应急单位的行动;拟定应急预案、记录应急过程、评价应急行动、起草应急工作总结;负责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络及信息交换,组织应急工作各种保障措施的落实;建立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预警系统和应急资料库;负责与省防治重大动物疫源疫病指挥部进行沟通;完成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日常管理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各市级应急领导小组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可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和执行机构。
2.2.1现场处置组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现场处置组由省级应急领导小组从省林业厅有关处(室)、厅直属单位和各有关监测站抽调人员组成,受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调度和派遣,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协调、调查、处置等工作。
各市级应急办公室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现场处置机构。
2.2.2信息联络组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信息联络组负责与现场建立通信联系,保证信息传递畅通,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给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
各市级应急办公室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联络机构。
2.2.3后勤保障组
省级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后勤保障组负责联系组织供应现场处置所需物资、设备的供给、调配和运输,确保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工作运转和现场处置的后勤保障。
各市级应急办公室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后勤保障机构。
2.3参与部门
根据有关规定,各级市政(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畜牧、卫生、工商、检验检疫、公安、财政、运输、宣传等部门有义务参与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预防、预警、应急和处置工作,请各部门予以支持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做好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物资供应、经费支持、责任处理、宣传报道等工作。
2.4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
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作为专业机构,应按照划分区域和监测重点,根据应急领导小组命令参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工作。
2.4.1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九江、南昌、上饶、景德镇、宜春、新余、萍乡、鹰潭7个设区市范围内野生鸟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重点是鄱阳湖区越冬候鸟。
2.4.2遂川鸟道鸟类环志站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吉安、赣州、抚州3个设区市范围内野生鸟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重点是遂川、大余通道迁飞夏候鸟。
2.4.3抚州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全省野生兽类、爬行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重点是赣东地区华南虎、果子狸、獾等。
2.4.4宜春市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
在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挥和有关市级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下开展工作,参与全省野生昆虫和两栖类疫源疫病应急处理工作。
3预防预警
3.1预防措施
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对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们爱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性,提倡不滥食野生动物。积极倡导群众自发地学法、守法、用法,及时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违法运输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
加强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及寄生虫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疫源疫病传播的途径,降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发生率,维护野生动物种群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督促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单位和个人做好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场所的清理、消毒工作,减少疫源疫病依赖各种载体进行的传播。
3.2预警行动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广泛、准确地掌握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信息,当接到各级林业部门、群众举报和媒体报道的有关信息时,当地应急办公室应尽可能地了解疫源疫病发生的地点、种类、性质、造成的危害等情况,初步判定疫源疫病的真伪,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并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向事故发生地林业局预警信息,邀请相关检验检疫部门及时判定疫情真伪,部署有关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疫源疫病的扩大和蔓延。
4应急响应
4.1应急启动
疫源疫病发生后,立即启动当地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案,并向当地政府、当地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及省级应急办公室报告,同时省林业厅决定是否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是否上报国家林业局启动国家级应急预案。
4.2现场处置
疫源疫病应急预案启动后,现场处置组人员及有关监测站点人员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应尽快到达疫源疫病发生地点。在现场处置组人员到达之前,当地林业部门应立即责成有关责任人做好事故控制、现场保护、群众安全和对有关人员及野生动物的监控工作,防止疫源疫病的蔓延和传染。现场处置组人员到达后,应协同当地人民政府、林业局和动物防疫部门,迅速开展调查、清理、取样等工作,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现场处置工作迅速、快捷、有效。现场处置组应遵循统一领导、果断处置、积极稳妥、确保安全的原则,必要时应建议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采取相应的现场管制和强制性措施,包括现场封锁,未经批准检查,任何人不得进入现场,不得在现场进行录音、录像、拍照、采访、报道等活动;责令围观者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撤离。现场处置组应如实记录疫源疫病发生的地点、过程、鉴定情况。现场清理情况,及时上报应急办公室。
对感染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人和动物个体,当地林业部门要协助动物防疫部门进行严密的隔离,对疫源疫病发生现场要进行认真消毒,所取样品立即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验。对发病的个人、野生动物发病原因要予以深入研究,找出其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根据防疫部门制定的灭疫方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实施。
4.3通讯联络
在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与各有关方面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通讯联络畅通,各有关部门应以固定电话联系为主,其他无线联系方式为备用,现场处置组可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系。对于涉及面较大、影响较为广泛的疫源疫病,必要时采用保密电话联系。
4.4信息报送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时,都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及其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为责任报告单位,自预警信息和应急预案启动之日起,至应急处理正式结束为止,各责任报告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应急信息的报告工作。报告内容包括: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类型、发生地点、时间、覆盖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
应急工作结束后,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上级机关报告处理结果,报告疫源疫病的总体处理情况,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社会影响和有关遗留问题、参加应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及有关工作情况。
4.5应急结束
疫源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疫源疫病发生和蔓延的隐患、条件已经消除,应急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时,可视为应急状态结束。
应急结束应由疫源疫病现场处置组和疫源疫病发生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并说明解除应急状态的理由,报上级应急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后,由上级应急办公室宣布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对发生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地点进行监测、监控。同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会同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及时做好对疫情疫病发生、应急的全过程的分析、评价和总结。责成有关疫源疫病发生单位、人员认真查找原因,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各级应急机构要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应急工作的需要。
6.2装备保障
各级林业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疫源疫病发生时所需的一定的装备和物资,保证疫源疫病发生时能迅速赶赴现场,保证参加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源疫病的传染几率。
6.3科研保障
加快相关疫源疫病的防治科研工作,保证疫源疫病发生时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理。
6.4队伍保障
各级应急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有参加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责任和义务。疫源疫病发生后,各级应急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服从指挥机关的调遣,完成指定的任务。
6.5培训和演练
各级应急机构应加强对本机构工作人员及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处置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疫源疫病应急、处置、检验、检测等专门人才。同时,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6.6安全保障
建立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社会保险机制,对参加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的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应急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
7附则
7.1制定和解释部门
江西省林业厅。
篇6
三大目标,严格按照“保护公益林,经营商品林,发展经济林,推进退耕还林”的总体要求,继续实行“多栽、强管”的政策措施,深化林业主导产业,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推进生态__、美丽家园建设。
紧紧围绕“三大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顺利推进了林业产业、造林绿化、森林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并取得明显实效。
(一)巩固提升林业产业质量
坚持抓点示范,全面带动,进一步推进了核桃、油橄榄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1.核桃产业质量得到提升。指导农户对全县25.2万余亩核桃进行了刷干、垒盘、除草等日常管护,其中进行标准化管护3万亩。在姚渡、房石、前进等19个乡镇实施核桃新栽1.3万亩、丰产措施2500亩、品种改良5500亩。
2.油橄榄产业深入推进。按照“稳定面积、强化管护、改良品种、深化加工”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油橄榄产业发展。指导相关乡镇对全县已保存油橄榄进行了松土、施肥、浇水等日常管护。采取专合组织、公司、大户带农户的管护形式开展集约化经营管理3万亩;在木鱼文武村新建油橄榄采穗圃100亩;在沙州、木鱼等乡镇新栽600亩,实施丰产改造2500亩。
3.银杏富民工程推进有序。督促、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2000万株已栽银杏苗木的抚育管护力度,实施银杏丰产措施1000亩。指导乡镇逐步规范银杏叶采摘,进一步加大了__鼎盛、高氏药业2家银杏叶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培育。
4.林业科技得到大力推广。大力推广核桃、银杏、油橄榄栽培管理等林业实用技术,以“林业科技推广行动”、“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载体,牵头组织各县核桃产业重点乡镇、专业合作社、大户等前往朝天考察学习。开展技术人员下乡1500人次,培训林农2万人次,技术能手210人,发放核桃、油橄榄嫁接工具1300余(件)套;发放宣传资料1.1万份,巩固林业专业合作社9个。采购丰产措施肥料等物资213吨,建科技示范村2个,科技示范户10户,新建科技示范基地4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__1号”核桃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通过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林业厅成果鉴定,为__本地优良核桃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造林绿化快速推进
1.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培育。以国营三锅苗圃为中心,加大了常规育苗基地建设,育苗273亩,培育桤木、杉木、山桐子、核桃等各类苗木120万株,通过政府采购苗木数量109万株,核桃、杉木等林木种子8100公斤,为林业产业发展和造林绿化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种苗保障。
2.巩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督促指导中标单位成都华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对县城区近44万余平方米公共绿地进行了浇水、施肥、防病、刷干、除草等常态化养护,完成了县城区及周边绿化提升的规划设计,指导协助各乡镇加大了集镇绿化养护,有力推进了生态县建设。
3.加快推进绿化造林。在大坝、茶坝等4乡镇实施__年度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0.5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0.3万亩。扎实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100%,登记建卡率达到98%,在三锅镇新建50亩义务植树示范基地一个。深入开展了古树名木野外调查登记工作,共调查古树名木232株,建档挂牌率100%。按要求完成东河口村生态修复项目地质公园苗木栽植、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安置点绿化、林下经济间作项目的前期绿化设计、预算及方案编制等工作以及木鱼镇吴家湾采穗圃柳叶马鞭草成品苗采购及栽植工作。
4.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进一步巩固了21.9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完成木鱼、乔庄等22个乡镇退耕还林政策兑现1700万元。对2013年度常规专项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验收及资金兑付,顺利迎接并通过了省上对我县2013年常规专项、2013年新增专项的省级复查。按要求完成了 __年度5000亩二轮退耕还林任务的规划设计。
(三)天保二期工程稳步推进
加强了40.11万亩国有林管护;指导并协助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加强了林权纠纷调解,进一步完善了132万亩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机制,有序推进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兑现,截至目前,共审核兑现17个乡镇66万亩,兑现补偿资金980万元。
(四)森林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
继续实行“多栽、强管”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森林采伐限额,扎实开展好森林资源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毁坏林木、侵占林地、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了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1.加大涉林案件查处力度。扎实开展了打击整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办理林业行政案件56件,信息化破案10件,刑事案件32件,其中29件已移送,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人员88人。查获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扭角羚毛皮1张、林麝1头,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猕猴头两个、斑羚角两对、鬣羚(四不像)制品1件,收缴各类涉案枪支8支、子弹3000余发、电捕猎工具一套。通过对涉林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2.林政管理再上新台阶。坚持凭证采伐制度,办理人工林采伐许可证113份,采伐蓄积1785立方米、发放运输证104份1751立方米。认真做好省森林资源清查工作,森林资源
二类调查稳步推进,林地小班调查区划工作已经完成85%。进一步加强了占用征收林地清理整治,共清理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 12 起3.1022公顷,林业处罚41.5万元。主动介入,配合用地单位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10宗59.9276公顷,征收植被恢复费320.7万元。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受理办结林地流转登记1.8万亩、办理林权抵押登记1790亩。配合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对全县森林政策性保险工作进行了分解,完成了国有林续保等工作。3.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力推进。对全县森林病虫害越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复)查,2015年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1.18万亩,主要涉及沙州、姚渡等21个乡镇,现已完成防治作业面积7.5万亩。其中松褐天牛飞机防治1.5万亩,大粒横沟象、银杏大蚕蛾人工防治6万亩;统一采购3%噻虫啉1500公斤、50%毒死蜱农药40000瓶、核桃虫害诱捕器10套,无公害防治率98.6%,超过省市规定的80%。发放检疫证20份,其中树苗2份、木材18份。未发现国家及省规定的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苗木产地检疫率100%。全面启动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4.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了森林扑火队伍建设,森林火灾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组织森林防火宣传车在重点地段、重点林区持续不间断宣传50余台次、书写标语1200余幅、印发森林防火宣传手册2.5万册、宣传单2万余份,受教育21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上半年共发生一般森林火灾5起,过火面积1.933公顷,受害森林面积0.92公顷,案件查处率100%。
5.进一步加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城区LED平台、手机短信、悬挂标语等方式,扎实开展好 “湿地日”、“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力争做到野生动植物保护家喻户晓。
(五)项目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共争取项目资金4688万元,其中退耕还林政策兑现2741万元、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947万元;固定资产投入927万元,主要为东河口村生态修复项目和青溪林麝养殖二期项目;成功引进了浙江怡景林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到位资金800万元。
(六)其他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了、维稳工作,受理群众来信29件,回复率95%。二是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将安全生产贯穿于林业和园林各项工作,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三是抓好了人大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四是抓好了组织、人才、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五是进一步做好了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工作;六是进行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七是抓好了计划生育和爱国卫生工作;八是完成了县志编纂和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做好了网络舆情、党政信息报送、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以及机关防邪和保密等工作。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扎实开展了党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了廉洁从政良好氛围,推进了各项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狠抓组织人才工作,提升林业服务水平。林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切实解决了林业干部职工关心多年的切身利益问题。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无违规选人用人现象。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教育、森林资源管理、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培训共3次,邀请省、市林业专家进行了授课,进一步提升了林业干部职工专业技术水平、业务技能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为提升林业形象,推进__生态县建设和今后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保障。
(二)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廉洁从政氛围。坚持把班子的廉洁从政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在抓学习、抓组织、抓落实、抓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创新党建工作管理,立足林业和园林工作实际,建立完善了党政联席会议、党组会议、局务会议及中心组学习等各项制度,将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党组年度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将每周四定为中心组学习日,把党风廉政法规和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观看《贪欲之害》、《国资之蠹》等警示片,坚持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大堤,强化源头治腐。进一步“抓早抓小”,进一步深化“三早”预警机制、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继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及时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班子成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批评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坚持正风肃纪,提升服务效能。认真落实县委“八条要求”和“十不准”规定,深入开展作风效能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治庸、治懒、治慢、治散,作风有了明显好转,服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县委、省委、省政府“十条要求”、市委“六个带头”以及县委“八条要求”等规定,加大了明察暗访力度;厉行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
“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四)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坚持中心学习每月2至4次,组织职工学政策、学理论、学
技术、学法规。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了《__县林业和园林局内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班子会议、碰头会议、单项会议,研究工作,交流思想,坚持全局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集体决策,做到了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杜绝了一言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了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顺利推进各项林业和园林工作开展。(一)林农认识不足,产业基地管护措施不到位。部分农户将木本油料林种植与日常荒山绿化造林等同对待,没有按照产业培植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种植和经营管理,加之大多农村青壮工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产业基地种植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产量不高,效益不突出。
(二)项目实施难度大。今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共下达我县常规项目资金争取9000万元,我局经多方努力,预计能够完成争取项目资金7000万元,仅占目标任务78%,后期任务完成困难。招商引资因土地不能落实导致招引企业难以落户。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难度大。经预测,今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18万亩,较往年偏重,目前我局虽已通过飞机防治、无公害药物防治森林病虫害7.5万亩,但仍有近4万亩还需防治,由于相关村社无专业防治队伍,防治技术力量薄弱,防治难度较大。
下一步,我局将以抓项目、促发展为突破口,力争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核桃基地标准化管护3万亩,产量实现1.6万吨;油橄榄集约化管护3万亩,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2000吨;全力推进核桃、油橄榄新栽、丰产措施、品种改良等工作;进一步加强2000万株已栽银杏苗木管护。
(二)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及天保工程。进一步巩固21.93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努力实施好5000亩第二轮退耕还林;进一步加强132万亩集体公益林管护,按要求完成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兑现。
(三)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新发展油橄榄套种油牡丹2000亩,连片发展林下种花、种药示范片3000亩。
篇7
一、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县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中心,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百里绿色长廊和低产林改造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营林生产、资源林政管理、林业产业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生态建设富有成效。一是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全县各地抢抓季节、抢抓墒情,当年共栽植各类苗木300万株,任务基本完成。同时,严肃执行退耕还林政策,加强了工程档案管理,今年5月份顺利通过省级检查,并获得好评。二是扎实开展低产林改造。今年全县1.5万亩低产林改造项目,共涉及省道沿线6个乡镇和8个国有林场、90个小班,主要改造对象是低产残次林和灌丛地,目的树种为桦木、椿树、杨树、核桃、板栗等,通过实施改造,新建速生丰产林5787.1亩,高效经济林9212.9亩。三是认真开展百里长廊造林补植。主体绿化基本完成,共栽植各类苗木600多万株。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仅今年3月份,全县就完成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225万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以上。国有林场道路绿化,今年以来,全县8个林场共栽植各类绿化大苗8000株,为全县农村道路绿化作出了示范。
(二)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坚持“严管林”方针不动摇,突出森林、林木、林地、林权等四个重点,切实抓好森林采伐、木材流通、加工经营和林地征占用管理,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林木采伐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伐前公示、伐中监督、伐后验收”制度,从采伐源头抓起,扎实做好人工商品林和非商品材采伐管理工作。木材流通和加工经营管理,对商品材实行准调许可制度,货主凭县林政稽查队开具的准调证到指定的商品材采伐点调运木材,沿途检查站对其调运的木材查验无误后登记放行,再由稽查队检查签字后方可办理出境证和检疫证。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纠正执法不到位、程序不合法、重罚款轻处罚等违规违纪行为,效果较好。重点工程征占用林地管理,以服务潘口水电站和县内重点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为重点,扎实开展林地征占用清理整顿工作,完成了林业区划和重点矿区森林植被恢复规划编制工作。森林防火,从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入手,强化责任意识、防控措施、应急处置、分工协作和责任追究,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危害,实现了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的目标。执法队伍建设,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总体要求,在系统内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执行能力,进一步明确森林公安、林业站、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的职能职责,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依法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形成了“林业站负责基础执法、森林公安为主要强制手段、林政稽查队负责重点监管、木材检查站负责道路运输检查的林业执法”新格局。天保工程认真落实各项工程措施,全面加强巡山管护、公益林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县300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受到省级年度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目前,全县累计完成集体山林确权面积233.3万亩,发证面积216.8万亩,分别占全县集体山林面积339.4万亩的68.7%和63.88%。出现的各类林权纠纷得到了较好调处。
(四)林场建设步伐加快。稳定粮油生产,调整了林农种植结构。发展以烤烟、核桃、药材、魔芋为主的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源茂林场今年发展烤烟1500亩,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700亩。源茂、标湖、双竹、天池垭、望府座等林场计划发展优质核桃1万亩,目前已完成整地5000亩。各林场认真抓好低产林改造,培植速生丰产林基地,并积极引导林农种植药材、魔芋;在鼓励林农发展猪、牛、羊、鸡等传统畜禽养殖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岱王沟林场投资繁殖大鲵,目前已投放鱼苗40多尾,双竹、九里岗林场发展茶园养鸡1万多只;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8个林场在完成通达场部道路硬化、改变场部办公用房面貌的同时,今年82公里通村水泥路面硬化任务扎实推进,人畜安全饮水项目相继实施。
(五)项目兴林势头强劲。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兴林工作,采取超常的思维抓项目,瞄准国家政策选项目,顽强拼搏跑项目,以加强项目建设带动林业事业发展。目前,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年内有望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即将实施,岱王沟水库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双竹林场楠木繁育基地项目已报送国家林业局,有望下达计划。省财政年度涉林项目已经过两次衔接,贫困林场、林产品加工等项目纳入了重点考虑。今年上半年共向省和国家上报项目20多个。
(六)物种保护成效明显。我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已查明植物187科738属1544种,野生动物24目73科276种,分布有珙桐、红豆杉等27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树木,有大灵猫、大鲵、棕熊等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和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珍稀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成功申报了岱王沟猕猴和八卦山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切实加强偏头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以生态公益林项目为主,重点扶持了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我县珍稀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中心,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统筹兼顾,平衡推进,实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县林业工作面临的许多困难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林业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不够,综合经营效率低,尤其是退耕还林面积和人工林收益较低。林产品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经营品种原始单一,经营方式简单粗放。二是部分地方对林业工作重视不够,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生态建设认识不高,不能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乱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案件时有发生,同时造林绿化和管护的积极性不高。全民义务植树,发动群众不够。三是林场社会负担过重,林农生产生活十分艰苦。我县林场是通过以场带村扩场建设而成的,均带有村和农户。目前,全县8个国营林场,农业人口达到8000余人。林场除要完成营造林任务外,还负担有乡级政府管理职能,如农业生产、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民政救灾救济、民兵预备役、工、青、妇等各项事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由于林场职能已经由过去的以经营为主转变成了现在的以保护和建设为主,自身的经济来源大幅度减少,而经济来源渠道仍然保持不变,因而出现了沉重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负担,同时由于体制和地理区位的限制,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还是在生产生活条件上,林场都远远落后于乡镇,林农在种养、交易、打工等经济活动中,都处于劣势地位。
三、进一步推动林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林业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护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推动林业生产,发展林业经济,努力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县目前面临的艰巨任务。为进一步推动林业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要求,根据我县实际,除开认真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以外,视察组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
(一)切实推进生态建设与保护。要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和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完成好造林任务。要全力搞好历年工程补植补造,切实巩固绿化成果。要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兑现,切实保护退耕农民的经济利益。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推进荒山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和田园绿化。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能力,加强林政管理,保护好林业资源。
(二)进一步重视国营林场建设。国营林场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林业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更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排头兵,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巨大的优势和作用,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建设好林场是林业工作的一个重点和主要方向。一是逐步扩大管护面积,把高、远、边等不便于乡村管理的天然林纳入林场管理,使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以此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二是注意研究解决林场主要干部管理与交流问题,要防止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三是将林场管理经费给予适当的预算安排,以减轻林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负担。四是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政策及项目应向林场倾斜,同时不能忽视对林农提供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
(三)加快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要紧紧依托国家项目和采取非常举措招商引资,积极扶持和支持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创办原料林、特色林果基地,狠抓林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要积极推进林下种植和荒山种植。要通过旅游观光等方式,积极推进生态林业资源开发。对已经建成的经济林、人工用材林要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努力发挥效益。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陆生生态保护;环境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21
水利水电工程是为适应人类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需要而修建的工程,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的破坏,打破生态平衡等环境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又是生态环境破坏与影响比较复杂的行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的陆生生态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监理重点工作。
1 陆生生态保护环境监理目标与原则
陆生生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分成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陆生生态系统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包括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等。
工程项目施工期陆生生态环境监理目标是,全面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整体性结构和生态过程,重点保护工程建设所涉及或影响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与其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保护工程影响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滩地和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区域和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保护、补偿、改善、提高。
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按照预防、恢复、减缓、补偿过程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相结合,一般性常规措施与特殊性重点措施相结合,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可持续维持。
2 陆生植被与植物保护环境监理要点
植被与植物对维系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生态濒危物种是指生活在特殊生境中、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极易受到自然因素或人类干扰等原因,导致其生境消失而形成的濒危物种。
2.1 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保护
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措施。受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植物,地方特有植物,名树木,都要实施有效的就地保护。在无法实行就地保护时,应进行异地移植。在植物迁地保护时,要根据工程区受保护植物的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及植物生长现状、地点以及受工程影响的面积、数量等,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保证移植成活和可以长久地生存、生长。
根据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水库蓄水前要进行清库,以保证库区水质。同时,在清库过程中关注对珍稀野生植物的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不易迁移栽培的,可采取就地保护措施,主要有避绕、围栏保护、挂牌保护等措施。
建立专门的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或树木园。这类具有特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一般是残存的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加强对残存的珍稀和特有植物的保护,也是一种补偿措施。
对因特殊的工程建设需要而必须进行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必须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调整及更改名称管规定》等有关法规执行。
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保护的管理措施,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划定管理范围,制定生态建设规划,制定本工程陆生植物管理实施细则。
严格工程施工环保监理和移民安置区环保管理,如严禁砍伐、损坏植被和保护珍稀、濒危和特有陆生植物等。
2.2 森林、草原植被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是保护植被。根据森林、草原主要种类、群落、覆盖率现状,明确影响因素、面积、数量和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工程区现有的森林、草原植被保护。任何工程建设都要侵占和破坏一定范围内的植被,造成生态功能的的损失,因而需要改善其余植被的质量以补偿这类损失。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规划及草原保护规划,合理调整评价区的植被结构,提高植被盖度和改生态功能。
库区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坡度在25°以上的地段要种草、植树,实现全覆盖。坝址附近的山坡要作为重点,恢复和重建植被,不仅实现高覆盖盖率,而且要注意景观美化,四季有花有绿。
在工程施工期间,采用巡山和O卡方式进行森林管护。严格管理管护禁伐区内的森林、灌木林和限伐区的森林、部分灌木林和商品林区的部分林地和禁牧区草原。根据森林草原资源的分布、林草布分结构、生态地理位置等因素,划分管护片、责任区(或地块),使资源保护落到实处。
对可能恢复为耕地的施工迹地,必须恢复为耕地,大力造耕地以发展种植业,对工程建设施工中形成的次生裸地要及时覆土,还林还草。
2.3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期,进行生态影响全过程环境监理和监测,环境监理区包括主体工程建设区、移民安置区等及施工有关的区域和涉及敏感保护目标的地区。施工期主要监测水环境河流水质变化及噪声和空气污染影响。监测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变化,区域植被动态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整体变化,敏感环境区情况和重要敏感保护对象的生存发展状态,采取的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
3 陆生动物及其生境保护措施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受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特有陆生野生动物,都是环境监理重点保护对象。
3.1 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
施工期间的野生动物保护的就地保护,是根据拟保护动物的特殊性、典型性、代表性及重要性,按分布现状分析确定保护动物与工程相距位置及影响程度,按其生态习性,尤其是繁殖的习行环境要求和食物来源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无法实施就地保护而受影响野生动物又具有异地生存能力的,可采取迁地保护措施。迁地保护措施方案还要在试点或科学试验基础上确定。应选择在动物迁徙时期进行个体捕获、运输、栖息地安置,在新的栖息地要配备饮用水供给,修建防护栏,进行食物供给、疾病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
建立“生物通道”, 陆生动物采用就地保护措施确定其保护范围,建造专门通道、护栏、警示牌等工程。野生动物种群普遍衰退和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生境“岛屿化”。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就必须打破阻隔,使野生动物“岛屿”式生境相互联系起来,建立“生物通道”。
3.2 工程施工和移民安置区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施工期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库汉进行有效的管护,严禁捕杀水生经济动物。严禁任何人对鸟类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3.3 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
水库蓄水期,库区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疫源疾病的传播者(部分鼠形兽),将向非淹投区转移,在库周其密度将有所增加。此时,既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又要重视对非淹没区的人、畜和工程施工人员的自然疫源疾病防治和防疫工作。
3.4 减少施工爆破对动物的惊扰
要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优化。在鸟类繁殖期,尤其须防止爆破惊扰,对爆破施工应规定避开动物繁殖期。
参考文献
[1]张保利,杨林.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100问[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张保利,杨林.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要点[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3]王伯铎,刘旗龙.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规范[M].北京:《陕西环境优秀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4]邓彦,葛鸿,康海涛.输变电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要点[M].北京:《陕西环境优秀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篇9
一、坚持规划引领,促进林业科学发展
全力抓好各项规划的推进。树立规划优先、规划为重的理念,以“全省科学规划年”为契机,加快完成《“绿化宝岛”工程总体规划》的编制,积极指导各区编制工程规划的年度实施方案。提请市政府尽快批准通过《加快花卉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爱鸟护鸟先进单位评选规定》以及各区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一批事关林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尽早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
二、大力开展“绿化宝岛”行动,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
(一)制定“绿化宝岛”实施方案和2013年任务计划。尽快报批全市“绿化宝岛”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指导各区编制“绿化宝岛”行动年度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明确土地落实、造林补助、资金筹措等方面的政策规定,落实责任要求。
(二)加大造林绿化力度。落实各区和相关部门“绿化宝岛”行动的目标、任务、责任,全面推进“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加大苗木培育力度,优化造林绿化方式,增加混交林、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造林比重,完成造林面积3.12万亩。
(三)抓好良种良苗和林业植物新品种基地建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步伐。加强珍贵树种苗木繁育,优化种苗供应结构。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开展林木种苗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违法行为,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四)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全面实施生态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强化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措施,调整管护站点布局,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重点公益林管理办法》依据有关规定,,2013年公益林管护补偿标准将达到每亩每年20元。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检查管理,健全和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水平。
三、着力深化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争取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的政策性文件,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积极开展“稳定一大政策,深化改革,构建三大体系”的配套改革。尽快成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交易市场,推进林权规范有序流转。完善林业金融服务,加大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扶持的力度,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林业信贷投入,争取当年林权抵押贷款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进一步落实政策性林木保险政策,鼓励和引导林农、中小林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政策性林木保险,提高林农参保率和林木保险覆盖率。按照专业化、合作化、企业化的思路,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林业的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探索农民通过林下种植、养殖、旅游以及其他方式提高收入的新机制、新途径,实现不砍树更快富的目标。
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切实巩固建设成果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展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考核评价工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审核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整治打击力度,重点开展打击非法毁坏海防林占地、非法经营和运输野生动物、非法采石采矿、盗伐偷运风景树以及清理历年毁林占地积案等五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行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二)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林地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的自我修复。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宣传教育,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
(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编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相关规划。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和保护,扩大回归自然范围。
五、强化林业应急管理,提升灾害防控能力
(一)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防火责任,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防火工作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二)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椰心叶甲、桉树枝樱姬小蜂、薇甘菊等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预测率和防治水平。
(三)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继续推进主动预警试点,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防控,强化重点时节、重点区域监测,推进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大林区治安防范力度。建立跨区域林区治安防范协作机制,深入实施林区警务战略,加大林区治安源头管理力度,防止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六、加快发展林业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一)加快发展花卉和林木种苗产业。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的栽培,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基地,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今年新增花卉种植面积0.4万亩,全市花卉累计种植面积5.8万亩以上。
(二)稳步发展木材加工业。做好全市木材经营加工产业发展,整合现有资源,筹建木材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做优木材加工业,强化木材经营市场管理。
(三)加大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广成熟的繁育利用技术和规范管理模式,鼓励资源利用企业建立资源繁育基地,建立野生动物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确保合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
(四)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和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力培育珍贵树种种苗资源,重点发展珍贵树种用材林和橡胶、椰子、热带木本水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扩大种植比例,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扩广林草、林药、林禽、林菌、林蜂等复合经营模式,实现林业以短养长和农民快速致富。
七、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强林惠林政策体系。继续实施造林、林木良种、中幼林抚育等补贴补偿补助政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和税收扶持政策。
(二)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加大关键生态技术、碳汇计量监测、生态功能评估、新兴产业技术等科技攻关力度。把科技创新服务作为兴林富民的根本保障工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基地、标准化示范区等示范样板。
(三)重视林业科技新兴领域。加强林业知识产权工作和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林业生物安全和遗传资源管理,建立林业认证制度,力争在森林论证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上取得新突破。
(四)强化依法治林。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做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订工作。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做好林业行政复议工作,提升各级林业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五)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要求,加大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积极拓展林业信息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推进应急通讯和先进成熟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
八、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一)加强林业宣传。积极策划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林业的地位和影响力,深入开展关注森林系列活动。
(二)推进生态文明基地建设。组织以“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森林生态系列宣传活动,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等生态教育功能。
(三)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国际湿地日、爱鸟周等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全面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九、全面抓好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一)加强各级林业领导班子建设。高举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团结干事的旗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依法履职的能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团结干事、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
(二)强化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深化“五化”建设,充实警力,强化保障,提升执法打击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林区治安维稳工作,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避免发生重大涉林。
(三)加强干部培训管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上岗、挂职锻炼力度,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和任期目标管理,优化机关干部配置。抓好基层林业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篇10
根据我国最新水能资源复查成果及远景规划,到2020年,水电装机将达到3.28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0%以上,水能资源开发程度达到60%,我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水电大国。近年,我国已进入水利水电建设的高峰期。
水利水电工程最显著的负面生态影响是阻隔作用。大坝或脱水河道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破碎化,直接影响到某些鱼类(主要是洄游性鱼类)生活史(如产卵、发育等)的完成。
另外,修筑大坝、引水发电等工程行为影响了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导致河流水文情势发生较大变化,适应原河道自然条件的土著鱼类的适宜生境(通常认为,“三场”,即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是鱼类生存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生境)被大幅度压缩,进而对鱼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造成明显影响。
针对上述不利影响,主要可采取以下减缓措施:
目前通常采取疏导(过鱼)措施和增殖措施来缓解阻隔作用。
过鱼措施可以疏通洄游通道,帮助洄游性鱼类完成其生活史,或增强非洄游性鱼类上下游的种源交流。
过鱼设施可以分为上行过鱼设施和下行过鱼设施两大类。上行过鱼设施(或鱼道)的一般原理是,通过开通一条水路或将鱼诱捕在一个水箱里然后运送到上游去(升鱼机或卡车运输),使集中在下游某一位点的洄游鱼类进入上游。为溯河产卵鱼类及河川洄游鱼类通过大坝而设计的上行过鱼措施主要有:池型鱼道、Denil(丹尼尔式)鱼道、水渠式鱼道、升鱼机或鱼闸、集运鱼船。上行鱼道设计的关键是鱼道入口及其引流的位置,这必须考虑到洄游期间河道的下泄水流和目标鱼类在大坝附近的活动,有些位点可能需要几个入口和鱼道。
只有在欧洲、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降河产卵鱼类(如鳗鲡)设计了特殊鱼道,普遍采用的下行过鱼设施有栅栏、三角形支架以及与表层过道相连接的天窗。
某些鱼类因水利水电工程造成的阻隔作用而难以完成其生活史,直接导致了种群数量的下降。为了减缓这种影响,可以采取人工增殖的措施。即采用人工手段,向某一鱼类栖息水域补充投放一定数量的该种鱼类,以保护和恢复其种群数量。
鱼类增殖放流需要系统地了解放流水域自然状况和鱼类资源现状,深入进行放流对象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苗种繁育技术、放流和效果评价技术等研究工作,对增殖放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并制定出科学的方案。
增殖放流方案主要包括:选择增殖放流的对象,确定增殖放流的数量、规格和质量,选择增殖放流的适宜地点等。
减缓适宜生境被压缩的措施
通过适宜生境的人工再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鱼类的生存空间。
鱼类适宜生境的人工再造必须在“知已知彼”的情况下才能做好。所谓“知已”是指对规划或建设项目进行详尽的分析;所谓“知彼”是指对鱼类现状及其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详尽的调查。
规划的分析主要应考虑与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密切相关的梯级开发方案中的梯级数量、坝址位置(涉及保护区问题)、开发时序(涉及河段、水温、鱼类保护措施的种类和规模)、坝高(涉及低温水问题)、开发方式(涉及脱水和生态流量问题)、回水长度(涉及天然河道的保存比例)、梯级联合调度方式(通常认为,日调节运行方式的电站越多,对鱼类生境的影响越大)等。
鉴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对鱼类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运营期,因此,在工程分析中应重点关注调度运行方式的分析。运行方式不同,产生的环境影响亦不同。例如,不同调节方式下电站的下泄过程(主要是时间和流量)不同,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下游河道的水位和流速,而水位、流速频繁的、剧烈的变化,会对河流中的鱼类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现状调查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必须了解规划或工程影响流域的自然条件现状,特别是与鱼类生存密切相关的水质,水温,流速,河道形态,污染物种类和源强等的状况。二是必须了解鱼类,特别是保护鱼类的现状,主要包括种类、数量、分布和它们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走访主管部门和专家,野外实测和室内实验等方式获得。
只有在充分做好了规划(工程)分析及相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准确预测规划或工程对鱼类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保护方案。
鱼类适宜生境的人工再造
“人工”构建的鱼类适宜生境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构建的人工适宜生境,是指水利水电规划或项目实施后,因水文条件改变而新产生的适宜生境;第二种是“有意”
构建的人工适宜生境,是指依照保护对象的适宜生境要求,有意识地进行的人工再造。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有意的”人工生境再造。
有意识地人工再造生境又可以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种方式。所谓“河道内”方式主要是指依据鱼类保护的要求,在河道内采取优化规划方案、工程构建或优化调度等方式来再造适宜生境;所谓“河道外”方式主要是指建立人工鱼类增殖站。本文讨论的是“河道内”人工生境的再造。无论是“河道内”还是“河道外”人工生境再造,都需要依赖生态水文学(生态水文学可定义为将保护生物的适宜生境条件,转化为可量化的水文学参数的方法)的方法。
实现河道内鱼类适宜生境人工再造的第一步是构建规划或工程影响河段的三维河道水文模型,具体方法是通过实测大断面和水面线数据,搜集流量、流量一水位资料等,借助计算机还原,得到所测河道的三维模型。实测线测量间隔越小,所得到的河道模型越精确。在这方面,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所做的尝试堪称范本。
在构建了河道三维模型后,第二步是对鱼类,特别是保护鱼类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不同鱼类对适宜生境的要求不同,具体地表现在不同的鱼类,其繁殖,觅食和活动的场所(或时间)存在着差异。
在适宜生境保护和人工再造时,首先需要明确是针对哪种鱼类的。就我国目前自然保护的力度而言,现阶段还只能重点考虑各级保护鱼类和重要的经济鱼类。在确定了保护对象后,应进一步详细调查其种群数量,分布,繁殖,迁栖,食物构成等。在鱼类分布的调查中,应重点关注“三场”的自然环境,如水质、水温、水深、流速、水面宽度、底质等,并尽可能通过实测进行量化。
在完成了上述工作后,就可以根据鱼类适宜生境调查中所得的实测数据,将保护目标的适宜生境“定位”在河道模型之中。依据规划和工程拟定的建设、运行方案,并结合鱼类适宜生境保护的要求,设定不同的模型初始条件,预测在不同的规划、建设方案和保护力度下,相应鱼类适宜生境的数量、位置等的变化情况,为天然生境保护和人工再造适宜生境提供量化依据。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结合保护鱼类的生理生态学特征,通过生态水文学计算就可以得到保护对象适宜生境的量化数值。根据特定的保护要求,通过优化规划方案、调整设计参数和(或)运行方式等手段,做到在同一流域保存部分天然生境或在人工条件下设计适宜生境,以达到保护鱼类的目的。例如,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影响到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可能对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产生显著影响。为此,评价单位委托了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展了工程建设对中华鲟影响专题研究。通过征求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和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及相关专家的意见,确认了中华鲟产卵区的基本条件(形成一个反坡,坡比为1.5%~1.8%;要求10月份、11月份保持水深9m~13m;水流为紊流;河床质为砂卵石河床,地形较稳定等)。其后,依据这些基本条件,工程的设计单位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作了进一步的优化,提出了工程优化设计的推荐方案。在再次征求了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和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等主管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后,最终提出了包括人工再造中华鲟产卵场在内的综合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