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口普查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人口普查 提高 准确性 建议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口普查工作是关系到我国人口政策制定,未来社会发展形势判断的关键性工作,通过人口普查所得到的数据能够为国家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改善民生提供参考,并且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形势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是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数据来源。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大发展时期,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式下,进行准确的人口普查,对我国完善就业、社保、计划生育政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所谓的数据准确性也就是指数据的质量,近年来,我国社会统计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对经济发展和人口普查方面的数据统计能力都有显著提高,目前已经基本能够形成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的统计方法。通过作者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经验来看,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技术因素
首先,要进行准确的普查对象定义,如果不同利用简单明了的形式来定义普查对象,就会给人口普查工作造成一些漏报和重报的现象,这对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是极为不利的。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普查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第一种是在进行普查工作时居住在本户的人;第二种是在进行普查工作时不在本户居住的人。这样的分类会降低人口普查工作的难度,但是因为我国人口流动数量较大,极易造成重报和漏报的现象。
其次,人口普查的技巧和方法也同样重要,对于执行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来说,如果普查方法或者具体的普查操作不规范,就很有可能造成人口普查数据的不准确。
除此之外,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采用了光电录入的数据处理方式,在进行光电录入时,如果具体操作人员不能准确的把握其他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普查文字,就可能会造成录入错误的发生。
(2)群众因素
人口普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获得具有高准确度的普查数据,是需要人们群众的大力配合的,如果群众能够积极配合普查工作,并为普查工作提供支持,就会保证普查工作的效率和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群众嫌麻烦,害怕隐私而不愿配合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普查的数据准确性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3)经费因素
我国进行人口普查工作的经费都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的。由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比较有限,因此使得这些地区在进行人口普查工作时的经费无法得到有效供给,影响到了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使得一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影响到了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2 提高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策略
由于人口普查数据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医疗、教育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来提高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根据作者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经验,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1)搞好入户登记工作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超十亿的大国,同时幅员辽阔,人口分散,因此在进行人口普查工作时,需要妥善处理好普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普查工作体系,而在这一体系中,入户登记工作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作者所在的江西省南昌县近些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县经济的发展也为人口普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制定了“不漏房,不漏户,不漏人”的九字方针,通过精心统计,实现了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采集。由此可见,搞好入户登记工作是实现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提高的有效手段。
(2)搞好群众中的宣传工作
人口普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人民群众的配合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要做好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使群众能够主动配合人口普查工作,减少人口普查中的阻力。在进行宣传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时,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的宣传作用,使所普查地区的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政策。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要广,另外,宣传的重点应该是以消除群众的顾虑为主要目的,向群众们讲解他们感兴趣的工作内容,这样就会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
(3)保证普查经费的供给
由于人口普查工作需要的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而参加人口普查工作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其他政府部门抽调的人员,因此如果不能保证经费充足,就会使得给与这些工作人员的补贴较低,导致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人口普查工作,在进行财政拨款时,能够增加拨款金额,保证人口普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结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进行人口普查,获得准确的普查数据对于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普查工作经验,总结了影响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并给出了一些提高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策略建议,希望能够为该项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东新乡人民政府统计站)
参考文献:
[1]杜小鹏,胡桂毕.对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调查工作的若干建议.《西北人口》2011,2.
篇2
一、开局良好,人口普查工作基础比较扎实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人口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落实工作条件和责任。各级政府均把人口普查写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时组建了各级工作机构,落实了办公场地和工作经费,多数市、县已对下签订了人口普查目标责任书。二是积极开展各项试点。除承担了国家级外来人口调查试点任务外,还组织开展了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调查、华侨人口调查、人户分离与外出人口调查、区域划分与地图绘制、户口整顿、住房普查表填写等六大专项试点,以及全过程综合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制定补充意见。
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我省实施人口普查的补充意见。四是组织大规模业务培训。全省分两批开展了划区绘图业务培训,分四批开展了普查综合业务培训,共培训市、县两级业务骨干近800人,普查方案不折不扣地在全省普查系统得到贯彻。五是扎实有序做好业务准备。完成了乡级地图绘制与边界核实、普查区清单确定工作;全面开展了户口整顿工作;建立了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户籍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等内容的基础台账;积极收集整理相关部门的人口行政资料。六是宣传工作不断升温。制订了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召开了宣传工作座谈会,全省县级以上都开通了人口普查网站,统一制作了宣传物品,利用开展试点、全国人口普查条例颁布等时机掀起宣传小,扩大宣传影响力。
5月底国务院人普督查组对我省进行督查时,国普办主任张为民同志对我省人口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上述成绩的取得,一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二是得益于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得益于严密的工作程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四是得益于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辛勤劳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口普查准备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各地人口普查准备工作进展不平衡,“两员”选调和劳动报酬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宣传动员还没有形成全省集中性声势等。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抓紧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因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影响普查登记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与紧迫感
一要认清人口普要意义,增强使命感。人口普查是一项大型的国情国力和省情省力调查,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这次普查,查清以来我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人口普查数据将为制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使关系民生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能够直接投身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机遇难得,使命光荣。
二要认清人口普查工作艰巨性,增强紧迫感。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这本身就意味着工程浩大而复杂,任务艰巨而繁重;意味着困难繁多而纷杂,挑战众多而严峻。主要表现在五方面:一是锁定对象难,确保数据质量的任务重;二是群众配合难,社会宣传动员的任务重;三是“两员”选调难,选好选强和培训人员的任务重;四是经费筹措难,落实“两员”劳动报酬的任务重;五是业务推进难,按时保质完成普查工作的任务重。解决好这些问题和困难十分重要,十分紧迫,也是对我们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普查机构组织领导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勇挑重担,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和困难,履行好在人口普查中的应尽之责。
三是认清人口普查工作的国际影响,增强责任感。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步伐加快,全球人口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国为应对挑战,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都对人口进行普查。据了解,全球进入新一轮人口普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主要集中在去年、今年和明年,其中今年有51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进行人口普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搞好中国的人口普查,既是对联合国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政府对人口问题高度重视的体现。我国有制度和体制上的优势,人口普查工作能否在世界领先,数据结果能否得到世界的认可,关系到国家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必须增强搞好人口普查工作的责任感。
三、坚持依法科学普查,确保普查数据全面准确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数据质量主要看四个方面。一是要查准人口总量。这是人口普查的首要目标。要通过逐户访问、如实登记,做到查准查实,杜绝漏报瞒报,防止虚报重报,彻底掌握人口总量,为制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真实可信的人口信息。二是要查清人口结构。这是人口普查的重要内容。要查清人口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城乡和区域分布等情况,为制定完善人口政策、提升人口素质、推进结构优化、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奠定信息基础;查清全社会就业、居住、养老等情况,为制定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提供信息支持。三是要查实人口迁移流动状况。这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采取切实措施,摸清流动人口的规模、构成和流向等情况,为推动城市化发展提供基础。四是搞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这是普查的最终目的。普查结果出来后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人口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人口信息共享,为提高宏观决策和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保证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是人口普查的核心要求,为此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依法普查。《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们组织人口普查的法律准绳和行动准则。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人口普查取得的个人资料,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广大普查对象要按时提供人口普查所需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得隐瞒相关情况,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拒绝或者阻碍人口普查工作。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违法行为。
二要坚持科学普查。必须认真执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组织开展普查,确保普查工作全国一盘棋。同时要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重点研究解决我省人口普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新普查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普查过程和普查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要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要建立起覆盖普查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普查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核。要加强对业务培训、户口整顿、清查摸底、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审核、汇总等全过程的检查、督查和质量抽查,特别要抓实登记这个核心环节,切实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人口普查任务圆满完成
当前,人口普查将转入实战阶段。任何地区、任何环节的工作迟缓和疏漏,都将影响整个普查大局。为此,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踏踏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具体要确保“七个到位”:
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人口普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做好人口普查,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人口普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全国统一的工作部署、统一的时间安排、统一的操作规范,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把人口普查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实履行责任承诺。各级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要切实担负起本地区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责任,及时了解普查进展情况,检查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确保普查经费到位。这是开展普查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必要条件。目前仍有少数地方普查工作经费存在缺口,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甚至出现“两员”补贴支出层层向下转嫁,给乡级财政造成巨大负担。这个问题各地要抓紧研究解决,否则将影响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各级普查机构要加强经费管理,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开支,确保专款专用。
三是确保人员选调和培训到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和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各地要因地制宜,广开渠道,真正把那些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和身体、素质能胜任工作的人选进“两员”队伍。各部门要积极动员本系统的基层力量担任“两员”。各级普查机构要认真组织普查培训,注重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强化依法普查意识,数据质量意识和准确执行普查方案的意识。
四是确保宣传动员到位。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参与,需要每个人的理解与配合,做好宣传动员十分重要。前阶段主要是动员阶段,下一步要开展集中性宣传,重点抓好10月份的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宣传月期间要做到上下联动,凸显气势,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掀起宣传工作。媒体力量和社会力量要结合起来,既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文,又要充分运用横幅标语、宣传画、板报墙报、流动宣传车、户外广告、手机短信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使人口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是确保协作配合到位。人口普查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协调任务重,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重点在以下四方面加强配合:一是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资料,包括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资料,人口计生部门的育龄妇女及生育情况资料、全员流动人口信息资料,民政部门的死亡人口遗体火化资料,卫生部门的新生儿信息资料,建设部门的房屋登记资料等等;二是抓紧下发部门联合文件,对相关政策性问题进行明确,如超生人口的登记政策,物业部门配合入户登记政策等,为普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积级动员本部门的基层人员,如计生联络员、民政助理员、基层劳动保障员等担任普查员;四是充分运用部门宣传网络,拓宽人普宣传领域。
六是确保业务措施到位。重中之重是抓好清查摸底与入户登记两个环节的工作。摸底重点要解决好“人头”问题,即抓住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流动人口四个重要指标。要坚决杜绝摸底阶段不上门,关起门来编造数据或者仅抄户籍资料,不逐户访查现象的发生。对于清查摸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早解决,杜绝可能影响现场调查和数据质量的每一个隐患,不留死角。入户登记是人口普查的中心环节,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地严格按照普查方案、各项工作细则、工作流程的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普查员要登门入户,访问每一户家庭,登记好每一个指标。各级普查机构都要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指导普查登记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普查登记有序进行。同时,各地要建立情况报告制度,确保指挥系统畅通无阻。
篇3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市第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突发事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市第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应急工作的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长:
副组长:
应急指挥预案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范结合。
应急指挥办公室的职责是:贯彻执行人口普查条例和人口普查方案,负责全市人口普查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统筹安排和组织全市人口普查的应急工作。
二、运行机制
1、突发事件的主要种类
第一类是指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如波及较大范围的雨雪、洪涝、地质灾害等;
第二类是指技术和物资类突发事件:如发生大面积设备故障,通讯和网络突然中断,普查表等物资大量受损等;
第三类是指安全生产类事件:如因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人身意外伤害和其他突发性伤害事故使普查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等;
第四类是指影响社会安定类事件:如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间矛盾激化,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造成一定的范围社会公众强烈反应或突发等。
2、预测与预警
市第次全国人口普查应急领导小组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科学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在人口普查工作中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基层人口普查办公室有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本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如实上报,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为本单位履行报告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级政府主管领导汇报情况,根据突发性事件类型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开展工作。同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上报至市人口普查办公室急领导小组。
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送,要高度重视,严密监测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急领导小组。
三、应急保障
根据事件危害程度,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及相关预案要求,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财力、物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等保障工作,保证第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报告上报的形式和要求
1、报告应采用文字形式(纸介质或电子版均可),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之后再采用文字报告。报告内容应包含“时间、地点、原因、事件详情、损失情况、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处置措施”等要素。对一时查不清楚的事件,要尽快说明情况,不能拖延隐瞒。
篇4
如今,在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开展前夕,也许有人会问:“大普查”(人口普查)与“小普查”(人口抽样调查)有哪些相似处和差异处?两者工作中的经验可否相互借鉴?怎样做好即将开始的人口抽样调查?笔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为您揭开谜底。
寻找“大”与“小”的相似处
大体模式相同。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在工作流程、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工作阶段上看,二者大致分为前期准备、摸底、登记、数据处理等阶段。从登记填报上看,采用入户面访的登记方式,统计表上主要指标的设置也基本一致。因此,二者的工作思路和经验做法可以相互借鉴。去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就充分运用了“人普”中积累的经验,少走了很多弯路。从组织实施上看,“人普”和人口抽样调查都具有高度集中和严格统一的特点,具备统一的普(调)查方案、实施步骤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登记时点相同。由于出生、死亡、迁移等原因,人口数也在随时变化,所以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人口抽样调查的登记都必须以某个特定时点为标准。因此,无论普查员是在哪一天进行实际入户的,其登记时间都应该以标准时点为准,这个过程就像用照相机把当时的人口状况拍摄下来一样,有效地避免了重登或漏登现象。人口抽样调查是为了保持人口普查数据的连续性,掌握完整的年度人口规模变动情况,将抽样结果运用科学方法推算出总体数据的过程。因此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的登记时点是一致的,均为当年的11月1日零时。
主要难点相同。“见面难、入户难”是人口普(调)查面临的难题之一,这与时展下老百姓保密意识和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居民本身对陌生人上门就有抵触心理,摸底和登记还需二次入户就更容易产生反感,给调查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外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的特点,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吃“闭门羹”的情况就很多。
明辨 “大”与“小”的不同点
范围差异。人口普查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常住的自然人,都应被列为普查对象。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未定居的中国公民。而人口抽样调查则是在调查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抽选部分调查区,在被抽选区域进行小范围“普查”。
周期差异。由于国情、国力、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人口普查的周期性参差不齐。人口普查被确定为十年一次,而从全国来看,1%人口抽样调查则需五年开展一次,从北京市来看,则为每年一次。
基于人口普查与人口抽样调查在范围、内容上的差异,二者的整体周期也不同。从人口普查来看,从前期准备到资料编印结束大约需要两年半的时间。而人口抽样调查周期约为半年,相当于“压缩版”的人口普查。
难度差异。由于人口普查具有“对象覆盖面广、需选聘人员多、组织实施难度大”等特点,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出现困难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人口抽样调查的难度在于它具有“时间紧迫、工作紧凑、要求高效”的特点,重要的阶段性工作又存在交叉进行的现象,因此稍有疏忽对后续工作也将造成重大影响,这对整体工作的组织领导、普查员的能力、政府工作的效能等都是重大考验。
扬长避短,推进“小普查”
通过对比人口普查与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并结合2011年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实践来看,人口普查经验在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口抽样调查的工作效率。
具体表现为:人员配置上,调查员大多为人口普查的指导员和普查员;地理状况上,调查小区图与人口普查情况相比变化不大,因此抽样调查时进行少量修改即可。但2012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经过调查样本轮换,抽中的调查小区距人口普查年份已有两年时间,无论是区域环境还是人口数量等情况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在对人口数据质量评估以及人口推算上,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六普”数据对评估结果的参考作用会逐步弱化。另外,“入户难”问题会随着居民警惕意识地提高、调查员表达能力差异等因素而不断加大。可以说,今后的人口抽样调查会随着与“六普”间隔的变大,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借鉴人口普查工作中积累下来的好做法,还需要开拓创新地借助上次人口抽样调查的好经验。
创新长效宣传机制
今后的人口抽样调查要建立长效宣传平台,将每年的统计宣传工作进行整合。比如,利用两次人口抽样调查的间隙,打破“点对点”的宣传限制,利用展板、横幅、网站等宣传媒体,宣传人口抽样调查成果服务区域发展、制定民生政策等内容。将人口抽样调查宣传“日常化”,引起社会共鸣,达到“关注调查、支持调查”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前和过程中需要对被抽中调查区域再做重点的“点对点”宣传,减少居民对入户调查的顾虑。
建立“调查人才库”
以人口抽样调查为契机,培养统计调查人才,建立人口抽样调查专用人才库,通过以干代训的形式从人口抽样调查的各项工作实践中锻炼和培养统计调查人才,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统计人才队伍(包括调查员队伍)。同时,也为今后开展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或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储备人才力量,这样就可以优先从该库中选取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同时,该人才库也将适时调整与更新,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每次调查可以将有经验的调查员选派到各抽中小区作为指导员,现场解决问题,提高调查质量。
探索长效工作体制
积极探索建立调查长效机制,避免出现由于时间紧而造成的工作被动的局面。例如,建立组织机构的常态化机制,与成员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充分发挥部门职责,加强配合协作;再如经费问题,可以将其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保证必需的财政开支,避免因经费问题影响工作进度。另外,每年调查过后都要认真总结,在吸取上年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早谋划下一年的工作,早动手早安排,根据当年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创新思路,在人、财、物上把目光放长远,统筹考虑。
篇5
为探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验,推动全区“六普”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组办公室将全市的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工作放在我区**办事处海楼路、南温泉、黑泥地三个社区进行。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动员全区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共同为“六普”工作探索和总结经验。今天,市“六普”领导组组长、市统计局王崇明局长及市试点领导组相关领导也应邀到会作指导,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及区人普领导小组向市“六普”领导小组组长、市统计局王局长及办公室所有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我区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市普查中心副主任***同志介绍了试点方案,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同志对试点宣传方案作了说明,我认为方案是可行的,措施是到位有力的。区级相关部门也作了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我很赞同。随后,王局长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按照王局长的指示,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综合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来、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规模在全市最大,人口信息最为复杂,在全市最具代表性。**办事处是**区政府所在地,辖22个社区居委会,截止到2009年末,有入住户数34382户,人口97849人。在全区20个乡(镇)、办事处中经济发达程度最高,交通便利、人户分离现象较为严重,流动人口规模较大,有利于取得人口普查所包含的各种复杂信息。**办事处所辖的社区具有城区、城郊结合部、村庄三种不同的城乡结构,在全区和全市都具有地域代表性。选取的海楼路、南温泉、黑泥地三个社区分别代表三种城乡结构,能充分反映人口普查的复杂性和代表性。综合试点工作将对三个社区居委会的25个普查小区,4414户人家,14467人进行试点,要求从普查的组织、宣传、“两员”选调培训、小区划分、户口整顿、摸底、入户登记、复查、事后质量抽查、快速汇总、质量控制及数据处理等环节都真实地模拟全过程演练。通过综合试点,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获取人口普查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经验,为我区及全市人口普查工作探索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为正式的普查登记奠定扎实的基础。综合试点在我区进行,是对我区人口普查组织协调工作、各部门分工协作、以及普查队伍业务素质的一次综合检验。试点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区“六普”的进展,而且关系到全市人普工作的全面推进。同时,本次试点是正式普查的一次预演,是为了探索经验,锻炼队伍,培训骨干,为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涉及到人口普查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它可以检验我区人普组织工作;搞准人口总量的各项措施和对普查方案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人普领导组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相关要求上来,进一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举全区之力搞好此次综合试点工作。
二、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好这次综合试点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这次试点的目的
一是演练人口普查流程,检验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试点是确保普查方案科学可行、普查组织保障有力的必要前提,是普查成功的必要保证。通过对试点方案的完整演练,认真研究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方案实施中的重点、难点,详细总结各环节工作过程,检验普查方案和各项细则是否科学可行,检验各项组织工作是否严密有效,为全市执行好国家的人口普查方案和细则、组织实施好人口普查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二是积累组织普查的经验。需要通过试点,模拟普查的全过程,查找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积累组织实施的经验。区普查办、**办事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和界定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切实担负起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职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在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中多发现问题,多提出建议,多研究措施,多总结经验,努力把综合试点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做出成效。三是锻炼普查队伍,提高“两员”选调和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口普查需要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热情高的普查队伍去执行,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关键。要将试点工作与培训结合起来,把试点的过程变成培训的过程,分阶段、抓重点搞好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入户登记的业务培训。通过试点参与普查全过程的演炼,充分吸取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下一步组织和指导全区、乃至全市大规模的业务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此次普查存在锁定调查对象难度加大、不可预见因素增多、提高数据质量压力增大、普查成本不断增加、普查员选任、入户登记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普查中如何解决,都要通过试点来回答。
(二)熟练掌握人口普查的各项业务要求,认真研究试点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综合试点一定要严格按照试点方案和市人普办制定的各项实施要求去执行。我区参与此次试点的人员要系统地掌握人口普查工作流程,认真研究和分析入户登记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特殊情况、特殊问题,结合实际组织好各地的业务技术工作和入户登记工作。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此次试点工作参与人员规模大,人数多,认真组织好参与人员的住宿、学习和观摩工作任务繁重。我们作为具体承办者,要当好东道主,为参会人员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和试点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氛围。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门职责的要求,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试点和正式普查登记工作。
一是区普查办:接受市普查办的业务和技术指导,负责与市普查办进行业务联系,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拟定试点区域具置;负责指定地域的实地勘察、划界、划分普查区与普查小区并绘图;负责组织抽调相关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进行人口情况摸底、填写住户摸底底册;负责组织相关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参加培训并开展入户普查登记;负责进行手工过录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等。
二是区公安分局:负责户口整顿及试点工作,摸清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应落未落户人口、应销未销户人口等情况,并将有关资料提交区普查办,供普查登记时参考。我区此次试点要求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同时进行。此项工作,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开展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要求在6月27日前完成。
三是计生局:负责查准出生人口方面的协调配合工作。提供搞准全区出生人口所需的育龄妇女及生育情况资料,流动人口资料。组织基层计生干部和群众参与、配合普查登记工作。每月7日以前提供各乡镇出生、死亡人口台帐。
四是区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宣传工作的组织实施。要求调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联系电视台在试点期间进行全市人口普查综合试点的新闻报导和宣传,营造普查氛围,使广大群众尤其是试点区域的群众理解和支持人口普查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对有关的领导宣传试点的意义,特别要讲清试点数据仅为总结经验、指导普查工作服务,不作为评价本地区相关工作的依据。同时,要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告知所有参与试点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为被调查户提供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保密,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如实反映情况。认真组织好有关单位和人员,精心排练,圆满完成7月1日的普查试点启动仪式的文艺演出任务。
五是**办事处:负责协助区普查办组织开展好普查综合试点工作,完成“两员”选调和搞好群众宣传工作。配合区人普办公室对选定的区域按社区划分普查区,并在普查区内25个普查小区中再按标准确定普查员和指导员,“两员”的选调工作必须在6月5日前完成。绘制试点普查区、普查小区地图,并标明普查区、普查小区的边界线、主要建筑物、道路和人员情况等,此项工作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负责试点区域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在适宜的地方悬挂和张贴普查标语和宣传资料并认真组织入户登记工作。
(二)严格纪律,依法普查
担任入户登记任务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人员要注意依法进行普查,合法取得普查资料,严禁使用非法手段,伪造普查数据。对弄虚作假或干扰人口普查工作的,要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三)积极探索,认真总结
参与试点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把试点中摸索出的一些好经验、方法及时总结出来,为正式开展普查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并逐项进行研究,向市、区人普办提出意见和建议。区人普办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过程,真实反映试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市普查办积累组织实施经验,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全市人口普查工作。
篇6
关键词: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人口统计信息化是政府部门推进信息化办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的对人口统计进行信息化建设于国于民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政府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对统计信息化寄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支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使得统计信息化得到极大的发展。同时,在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工作中,结合具体情况适当使用信息化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利用信息化进行人口普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三方面对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信息化手段为人口普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进行宣传
在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伊始,工作组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普查的意义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深入的宣传。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通报批评,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开展普查工作,均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众多的宣传方式中,互联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建立了人口普查工作网站,并开设多个栏目供网友浏览,在网页中及时与调查工作相关的信息,展示了普查的工作风采,帮助加强普查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强互信,从而更加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信息化增强了人口普查数据收集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
人口普查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普查中得到的大量基层信息及时在各个业务流程当中进行不断传递和转化、分析,并且最终得到合理的运用是影响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统计信息化建设贯穿于普查的整个工作流程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为调查表的填写、数据录入数据库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这三方面。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效率较低的环节,分析其受影响的原因,并通过讨论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对信息资源进行最为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这一目的。
3.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人口普查工作的规范化
建设统计信息化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持标准化,主要要求在进行人口普查工作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而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统计数据指标标准化、数据处理方式标准化。人口普查工作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及其规范的普查方案和相应的制度,对具体的普查对象、普查的范围、普查的时间、普查的内容以及数据的报送原则进行详细、严格的规定。通过对规定的严格遵守,才能使得工作具有标准化这一特性,且所使用的统计指标也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进行使用。
4.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人口普查相关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
人口普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实地采集、做出科学的分析最终合理的进行处理。人口普查数据的来源大多源自于普通居民和基层单位,所需要的由其他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要经过各部门积极的协调进行获取。人口普查工作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各个单位、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协调,贡献相关领域的资料、数据所完成的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收集。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广泛的合作达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化进行人口普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虽然我国已经开展过多次的人口普查工作,但在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中还是涌现出一些问题,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基层人口普查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收集工作存在部分缺陷,使得信息收集不够完整。信息不完整度较高的区域往往集中于偏远山区和偏远地区,通信不畅、人口分散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故而统计人员无法对死亡人员的户口全部进行注销,也无法精确完成新生儿户口申报工作。第二方面,要想尽快且高质量的完成人口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就需要政府部门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支持,资金主要用于调查人员的工资、电脑设备、网站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当中,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将无法顺利开展普查工作。
三、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对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
各基层部门要向统计人员普及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提高信息技术意识,加强人员对于信息化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规律性、以及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的充分认识。地区负责人要做好管理、领导工作,将统计过程中信息化的程度纳入工作成绩的考核当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同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从而有效激励、推进统计信息化的普及。在进行人口统计信息化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应有效建立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机制,确保信息和数据得到迅速的传递。
2.提高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人口普查工作范围广泛、工作人员数量巨大,且目前正在开展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支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迫在眉睫。人口普查、统计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争取政府部门的关于统计信息化的立项,并且在政府预算中增加该领域的支出,分出专项资金来支持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推广、设备维护管理、人员培训费等项目中。在资金的使用中,力求做到专款专用,增强信息化建设效率。
四、小结
全面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统计部门进行创新。统计信息化的实现可降低工作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统计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建设统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仍存在一系列困难,有效、合理的解决实际存在的障碍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提高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增强统计工作的可信度和公信度,这也是统计工作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威.浅谈发挥计生信息化建设在基层人口统计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3,6(5):12-13.
篇7
一、我区外籍人口的现状
我区是__高教园区驻地,__市的高校主要分布在我区,同时我区又是浙南著名的侨乡,外籍人口相对较多。根据区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科、有关公安派出所、部分高校等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20__年末,常住在我区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约450人,其中外籍留学生360人、外籍教师20人、外籍华人及其小孩40人,经商、务工等其他外籍人员约30人;20__年度住宿登记接待外籍人员约5000人。我区外籍人员来自世界各个地区,但主要来源是南亚、中东、非洲等地,信奉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我区有8个镇(街道)涉及到港澳台及外籍人员的调查,主要集中在茶山街道。
二、外籍人员调查的难点
1、港澳台和外籍人口的行政资料更新不及时。公安部门都对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进行登记管理,但一般只在出入境时登记和掌握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信息,在境内的流动居住没有更新。社区登记的资料信息也存在更新不及时、资料信息不准确等情况,许多已搬迁或居住人员更换的户没有及时更新,登记的电话等资料不准确,给调查带来一定困难。
2、外籍人员配合程度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一是我们人口普查宣传主要是以中文形式开展的,外籍人员知晓率不高;二是大部分外籍人员可能还没有在国外接受人口普查的先例,不以为自(来源:文秘站 )己属于普查对象;三是部分外籍人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较强,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四是语言不通,送表上门的普查员与外籍人员沟通不畅,可能以听不懂为由拒绝配合;五是商业调查多带来了影响,各种各样的商业调查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政府调查的认可,往往将人口普查与其他商业调查相混淆,影响配合调查程度等。
3、外籍人员入户更难。入户难是当前人口普查面临的普遍困难,而港澳台和外籍人口调查的入户难问题更为明显。一是外籍人员入境时,虽然均在公安机关进行登记,但居住地点仍较难掌握;二是大多数外籍人员,作息时间不一,回家晚,白天很难见到人;三是部分外籍人员流动频繁、居无定所,相对国内人员更难找到人。
4、对华侨、华人外籍小孩的界定容易出错。在侨乡地区,华侨、华人在国外出生已入外国籍的小孩,带回中国寄养或读书的较多,这些孩子容易误登记为中国人,给普查对象的界定增加了难度。
5、翻译力量欠缺。目前我区没有专业的翻译队伍,而外籍人员居住分散,涉及到我区大部分乡镇,有些乡镇外籍人员虽然不多,但也需要有翻译人员配备。
三、搞好搞准外籍人口调查的对策建议
1、强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人口普查工程浩大,不是统计系统一个部门能够独自承担的。因此,人口普查要强调政府行为,要把人口普查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各级政府当前的一项突出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做好人口普查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不仅要做好政策的协调工作,而且还要做好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工作,抓好薄弱环节,帮助解决人口普查中存在的困难,将人口普查这一政府行为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积极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在港澳台及外籍人口调查工作中,更要充分发挥公安、宣传、外侨办、台办、外经贸、宗教、高校、村居、物业、涉外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作用。
2、收集整理行政资料,确保外籍人员调查不重不漏。目前,掌握外籍人口最全面、最及时资料的是公安部门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的出入境时登记资料和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信息资料。收集并及时更新外籍人员出入境时登记资料和境外人员住宿登记信息等行政资料,是确保外籍人员调查不重不漏的关键。同时,收集整理出准确的外籍人员的出入境时登记资料,可有效解决在中国寄养或读书的华侨、华人外籍小孩界定错误。此外,要加强与相邻地区行政资料的相互反馈。因外籍人员流动性较大,多数是流动到相邻的地区。一些入境时登记居住在本区,而普查时查无此人。如__医学院的外籍留学生,入境前三年在医学院读书居住在我区,第四、五年在其附属医院实习居住在__区,而行政登记资料显示仍在我区,我们要做好行政资料的反馈。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外籍人员普查登记配合程度。人口普查与其他任何调查不同,它涉及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公众的积极配合是确保数据质量和调查有效性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人口普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特别对外籍人员集中区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 外语形式宣传,并以县级以上政府名义(盖人民政府公章)向外籍人员发放英语版的《致人口普查对象的一封信》,使外籍人员也认识到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配合人口普查也是他们的应尽义务,帮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4、精心做好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是每次普查的关键环节。由于港澳台及外籍人口调查工作要求高、难度大,要选配责任心强、素质高、熟悉当地情况、业务能力好的调查员。对外籍人员较多的普查区,配备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普查员,或配备懂外语的志愿者协助普查员调查。同时,在对涉及外籍人员调查的普查员进行培训时,除了按对一般普查员培训要求做好培训外,还要特别关注各主要环节的注意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外事礼仪、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内容的培训。
5、根据摸底时外籍人员的分布,按需配备翻译。由于我区外籍人员涉及范围比较广,部分乡镇外籍人数又很少,不必单独配备翻译。因此,普查员在摸底遇到外籍人员的普查对象时,摸底表上要记录好外籍人员数、居住地址、会使用的语言等详细信息。在详细了解外籍人员总量、分布、使用语言的基础上,建议由区普查办牵头与在我区的高校进行联系,动员高校翻译志愿者队伍,组建翻译机动组,并根据外籍人员分布状况按需配备到(文秘站:)各普查区。
篇8
广东常住人口1.04亿 全国第一
根据普查数据,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加上港澳台的人口总数为13.7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从四大区域人口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的37.98%,与五普相比,上升2.41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看,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广东已经超过河南,常住人口达到1.04亿,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省份。而在2000年,河南常住人口排名第一。此外,全国有6个省份常住人口减少。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5个地区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常住人口减少的6个省份为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安徽、甘肃,其中湖北人口减少最多,10年间减少了304万。增长方面,公布数据的21个地区中,共有13个地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为3.8%、3.24%、2.6%、1.9%,都远远超过了国家0.57%的平均增长率。
宁夏城镇化率上升15% 高出全国1.56个百分点
根据普查结果,全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6亿人,城镇化率为49.68%,城镇化率10年上升13.46个百分点,净增2亿人,不论是年净增量还是城镇人口总量,都已经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这说明近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地区情况看,共有浙江、北京等7个地区公布了城乡人口分布情况。城镇化率方面,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城镇化水平较高,北京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32个百分点。广东66.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5%。甘肃、青海、贵州等西部地区较低。城镇化率变化方面,宁夏城镇人口增长较快,较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15.0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13.46%的上升幅度1.56个百分点。
上海外来人口比重39% 全国最高
此次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流动人口总数为2.6亿,比2000年增长81.03%。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公布了本地区流动人口情况。从流动人口数量来看,广东流动人口数量最为庞大,为31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2%。流动人口数量之庞大,是广东省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主要原因。外来人口比重方面,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为897.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9%,是外来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十年共增长159.08%。其次是北京外来人口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
篇9
一、构建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准备工作
(一)组建领导和实施机构
首先组建了由省、市、区、街道办事处四级政府组成的综合试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各级政府试点工作责任,强化了试点工作的政府推进和协调力。其次,从各级人口普查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充实综合试点办公室,选定的中和社区居委会也指定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落实社区的各项普查任务。
(二)制定工作进度,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综合试点动员会议后,试点办公室及时制定了《综合试点工作进度》、《关于选调人口普查综合试点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通知》,成立了综合组、区划组、宣传组、调查业务组四个组,从人员选调、资料收集、区域划分、培训安排、物资准备、宣传策划实施到摸底、入户调查、质量控制、编码汇总等工作内容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组职能和任务,为试点工作提供了人员和制度保证。
二、宣传发动
首先拟订工作计划,制作宣传品。宣传组拟定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省级)综合试点宣传工作计划》,协调公安、城管、环卫等部门以及驻地单位,形成通力协作工作局面,广泛开展了试点社会宣传动员。先后悬挂宣传口号条幅10条,设计、制作下发卡通宣传画850张、福字帖5000张、公开信宣传画360张、《致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被调查户的一封信》6000张。
其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试点区域主要路口设置宣传桁架、主要道路悬挂条幅、张贴宣传画、统一布置宣传橱窗、在居民小区和楼道出入口张贴卡通宣传画。摸底过程中还通过普查员发放《致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粘贴福字帖的等方式实施点对点宣传。部分宣传品采取了卡通画等群众易于接受、容易理解的方式,宣传内容简洁、明了、寓意深刻,使得普查对象一目了然。
第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坚持户外宣传与报刊、网络宣传联动,切实增强人口普查宣传活动的权威性和视觉冲击力。根据试点工作进程及时编发简报、信息开展面上宣传;试点动员、试点观摩、试点总结几次较大的活动请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在整个试点过程中,宣传组编写简报3期、统计内外网上信息3条。
三、政府动员,选调“两员”
区政府、区统计局和街道办事处联合协调,强力动员,严把调查人员选调关,从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抽调了试点所需37名普查员和20名普查指导员,另外为检验选聘大学生参与人口普查能力,试点办公室还从师范大学选聘了49名大学生担任普查员,充实到各普查小区,保证了普查人员的迅速到位。普查指导员由业务能力、责任心较强的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担任,普查员均由辖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指定工作人员和选聘大学生担任,为配合普查还选定了20名协助普查人员,专门负责带路、引导等工作。在选调的普查员和指导员中,除去选聘的大学生外,全部具有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7人,大多数人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素质较高。
四、精心组织培训,确保登记质量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调完成后,4月26-27日,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培训会议在华天 酒店召开。综合试点办公室、市4个区人口普查办公室业务骨干、街道办事处以及选调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共130人左右参加了培训会议。省统计局巡视员冯月花、市统计局局长郑峰、区副区长李会文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根据试点方案要求,省综合试点办公室组织授课人员认真准备,事先小范围试讲,提出改进意见。正式培训中,分别从小区划分、绘制普查小区地图、摸底、填写户主姓名底册、普查试点长表、短表、死亡表、境外人员表填写方法、登记日报实施细则、手工汇总、复查、编码、宣传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在此基础上,试点办公室对20名普查指导员以业务指导、工作流程为重点进行了专门讲解。通过两天的培训,为摸底和入户登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认真核查,准确划分普查区域
试点办公室成立后即按规范要求收集试点社区人口基本资料,提前完成了普查区域划分、普查区地图绘制等基础工作。培训工作结束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全部分配至具体小区,从5月1日开始到5月7日,根据完整地域原则,各普查员在普查指导员指导下,在普查区地图范围内划分出各普查小区并绘制小区地图,同时开展普查摸底工作,编制户主姓名底册。
六、认真组织摸底和长表抽样工作
在摸底绘图过程中,试点办公室要求普查员对普查小区名称进行整理,对小区辖区内建筑物分布、道路走向、房屋结构、具体地址等进行实地详细的核查,明确各小区普查对象、具体范围等工作任务。强调要注意对全户外出、空户、流动人口等特殊户人口的核查,要注意收集户籍人口资料,核查是否遗漏登记对象。要求各指导员要及时收集反馈摸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普查员在工作中要统筹安排,做好正式登记的预约工作。填好的户主姓名底册要及时汇总上报给指导员。各普查指导员利用5月7日一天时间,将收集整理的户主姓名底册进行编码并上报试点办公室,由办公室业务指导组组织进行长表抽样工作,并将抽样后的底册在5月10日正式登记前下发指导员,由指导员组织进行长表普查户的登记工作。
七、积极组织协调,保障普查所需物资及时到位
根据试点方案要求,试点办公室迅速组织人员完成了户主姓名底册、试点普查长、短表、境外人员表、死亡表、手工汇总表、培训教材以及《致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综合试点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等各种宣传资料印制,制作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证件、宣传横幅,购置了全套普查员用具,保障了试点物资的按时到位。同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落实培训、观摩会议场地、交通工具等后勤保障工作。
八、强化指导,抓好入户登记
入户登记是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所有试点准备工作都是围绕入户登记来开展。为此,试点办公室从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强化指导等方面入手,确保试点登记顺利进行。
1、落实任务,强化指导。为了做好试点入户登记工作,试点办公室业务指导组对所有普查小区地图进行逐一审核后才分发给每一个普查员,建立了普查员、指导员管理系统,明确各指导员、普查员工作区域,同时建立了试点办公室、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三级联络制度,落实了登记过程中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即登记过程中试点办公室业务指导组加强对普查指导员的业务指导,指导员加强对普查员的业务指导,及时解决登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区人口普查办公室还将所有工作人员分片派往各普查小区,强化对普查员的业务指导。
2、实施登记日报制度,合理安排登记进度,确保试点登记顺利开展。一是在试点方案中,把登记工作的时间、要求以文件形式进行了布署和安排,确保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掌握登记进度和出现的问题,从5月13日正式登记第三天开始到登记结束,全程实行每日报告制度,每个普查员每天早上将前一天登记情况、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表格、传真、电话或短信形式上报指导员,指导员汇总后报到社区,社区指定人员收集整理出普查区前一天登记进度情况表后报试点办公室。三是实行试点办和街道办事处每天联系制度,确保各类问题的及时协调解决。
3、全力保证试点登记质量。为保证试点登记质量,试点办公室从三个层次对摸底表、普查表进行了全方位人工审核:一是初审:由普查员在填表时进行面对面的审核;二是专审:由普查指导员对基本收齐的普查表集中进行审核,力求将差错消灭在基层;三是试点办公室集中所有普查指导员进行交叉互审。主要审核普查表的完整性与数据的准确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询,及时调整不实数据。努力做到小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保证登记对象清楚、数据实在、效果达标。
九、试点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动员不到位
首先,宣传方式单调。试点局部区域以粘贴宣传画、发放公开信等传统而单调方式为主的宣传造势,缺乏全市整体的普查宣传气势,难于形成家喻户晓的人口普查氛围,显得震撼力和深度不够。群众对普查员入户还有很大的猜忌和警惕心理,拒绝入户、不给予配合等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针对性不强。对不同的受众群,如居民区、物业管理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宿舍区以及不同区域的人口聚集群体、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素质等人口没有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开展相应的宣传工作。
第三,宣传内容单薄。随着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被登记对象的配合程度日益下降,人口普查宣传工作从广而告知、消除猜忌向打消顾虑、积极配合申报等广泛深入宣传相关人口政策转变不及时,没能在短时间内使被登记对象明白,如实申报人口普查资料是与其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道理,达不到解决入户难、数据收集取得到、取得全、取得真的宣传目的。
(二)普查员选调难,业务培训效果较差
1、人员选调难。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作为基层部门,承担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此次试点抽调的20名指导员全部来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干部,部分普查员也由社区干部承担,两员几乎集中了社区全部人力,导致社区很多日常工作处于停滞状态。辖区内主要企事业单位由于减员增效、体制改革以及机构改革等原因,几乎没有人员可抽,部分省级单位、特殊单位配合程度较差。而且,本次综合试点,规模小,工作时间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主体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可以暂时放弃日常工作,全力投入到试点中。但正式普查规模大,时间跨度长,街道、居委会日常工作压力大,仅从社区居委会选调人员难于满足普查需要,必需要扩大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和高校中选调普查员比例。正式普查时人员如何抽调,是各级普查办公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政府推动不力。由于试点准备时间仓促,在两员选调过程中,政府推动作用没有发挥根本作用。本次试点中,社区的普查员基本上由社区干部和部分社会人员担任,机关单位、企业基本没有派人参与,普查员情况不熟悉、单位配合 程度低对摸底和登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后,不论从下岗人员、无业人员、离退休人员、还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调两员,行政推动是缺一不可的,特别是政府及条条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要强力推动,如教育部门对各学校的动员,建设部门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动员等。从高校中选聘也是普查员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年轻有干劲、文化素质高,不足的是对环境、居民不熟悉,开展入户登记遇到不配合情况较多,工作时间上,由于入户基本上在傍晚进行,要求大学生晚上入户,从安全、生活、引导协调等方面的保障上也有一定难度。
3、两员选调要突出责任心。指标的理解程度固然重要,但责任心才是关键。年轻有文化与文化程度不高但熟悉当地情况,是选调两员不可或缺的因素。但通过试点我们认为两员素质和责任心才是确保普查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试点中我们感到,不熟悉当地情况是相对的,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解决,如城中村、物业小区、单位宿舍,应选调一部分当地住户熟悉的人作为陪调人员。而责任心和素质达不到要求,将会制约普查登记的数据质量。
4、人员固定难保证。选调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员因种种原因不能到位等因素,留有余地。从这次试点工作情况看,“两员”按照普查小区数量选调,街道、社区工作任务繁重,富余人员很少,几乎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开展后经常出现人员不到位、补充不及时等情况。另外,试点从培训、摸底到填表结束三周时间,正式普查从培训、摸底到入户登记结束需要1个半月的时间,人员的变动也很难避免。因此,今后两员选调中,应要求每个区、每个街道办事处最好有5-10%的人员储备,以防止实际普查工作量与之前掌握的人口基础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以及人员因各种原因变动,从而导致普查员不足被动局面的出现。
5、普查指导员的选调要求一定要高于普查员。普查指导员要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能独立处理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情况和问题,能进行长表抽样和登记、能承担日报制度的实施。同时应先于普查员选调,在培训前就应明确哪些人是普查指导员,不能在培训后再行区分。这样有利于普查指导员在今后人口普查工作中指导、组织普查员工作,增强普查指导员对普查员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6、培训效果较差。本次试点中,由于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合在一起培训,时间不足,教材统一,培训内容既交叉又重复,普查员与指导员工作职责模糊不清。培训过程过于注重理论解读,实际案例讲解少,可操作性内容不多,没有对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入户调查的技巧、普查表填表规则等方面的讲解过于简单,培训既不到位,效果也差强人意。今后,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应分开培训,培训教材要有针对性,区别各自职责和工作内容,教材内容要简单明了,侧重于应知应会,如何操作,同时要增加普查员观察力、判断能力、调查技巧、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三)普查区域划分不清晰,小区地图绘制不规范
由于试点准备时间仓促,区域划分在未经培训、人口原始资料收集不全、遥感影像资料未取得等情况下即着手组织普查员进行划分和绘图。在绘图过程中,许多普查员对辖区建筑物、人口分布、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界限等基本情况掌握不清楚,从而出现绘图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界限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
(四)登记入户难
篇10
关键词:婚姻;家庭;和谐
作者简介:丁立(1968-),女,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计学,人口学。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150-04
广东省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故名江门,又称“五邑”。面积9504平方千米,约占珠三角的1/4,辖蓬江、江海、新会3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开平、恩平、鹤山4个县级市。现总人口444万,其中市区人口约180万。为了更好的了解江门市的婚姻家庭状况,促进幸福和谐家庭的创建,现对江门市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一、江门市婚姻基本状况和特征
江门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抽样资料显示,本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25.57%,比2000年上升1.71 个百分点,未婚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57.95%,女性人口比重42.05%,男女比重相差15.9个百分点,比2000年增加 1.28 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占67.68%,比2000年下降1.83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49.51%,女性人口比重50.49%,男女比重基本相当,比2000年减少1.84个百分点;离婚人口占0.976%,比2000年上升 0.45个百分点,离婚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52.82%,女性人口比重47.18%,男女比重相差5.64个百分点,比 2000年缩小28.1个百分点;丧偶人口占5.77%,比2000年下降 0.34 个百分点,丧偶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22.09%,女性人口比重77.91%,男女比重相差55.82个百分点,比2000年减少3.14个百分点。(见表1、表2)。由此可见,江门市有配偶者占了绝大多数,离婚率较低,婚姻状况总体相对稳定 。
(一) 未婚人口性别比状况,大龄未婚人口性别比状况
未婚人口性别比总体上在下降,但大龄未婚人口性别比仍然严重失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长表抽样资料显示,江门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随年龄增长,其中大龄(30-49岁)未婚人口性别比为207.62,大龄未婚男性人口依然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例仍然严重失调(见表3)。尽管大龄未婚人口男性多于女性,但大龄未婚女性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的比例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显著下降。虽然当前晚婚在青年男女中已形成风尚,但大龄未婚人口比重上升,尤其是男性远多于女性的社会现象需引起高度关注。未婚男青年的增多.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人口的活力,扩大社会生产主力军的规模,但另一方面,由于年青人处于婚姻的择偶阶段,随时都会因结婚而改变居住和工作地,从而使其流动性更大,加上远离父母,没有家庭的约束,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
(二) 结婚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婚姻状况
初婚年龄推迟,大龄未婚女性增加。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抽样资料测算,江门市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4.47岁,其中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3.07 岁,男性平均初婚年龄26.02岁,从按文化程度分组看,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其平均初婚年龄不一样,总体上表现为平均初婚年龄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口,平均初婚年龄越大,尤其是女性,其平均初婚年龄与文化程度呈完全正相关关系(见表4)。江门市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就已经超过了23周岁的晚婚标准。经验证明,经济市场化和现代化会提高平均初婚年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婚姻观念不断改变,因此,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也逐渐提高。另外,国家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的政策已深得人心,那种“早婚早育早享福”的传统思想已被绝大多数女性所抛弃,这客观上也促进了女性晚婚现象的增加。
(三) 离婚人口比重状况
离婚人口比重有所上升,但男女两性有差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抽样资料显示,江门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比重为0.9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 0.45个百分点,其中男性离婚人口比例为1.03%、女性为0.92%,分别比2000年上升0.33个百分点和0.58个百分点。从按文化程度分组看,各文化层次的人口离婚比重均比2000年有所上升。男女两性离婚率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女性以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上的离婚人口比重较大,尤其女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离婚人口所占的比重远远大于男性的比重。而男性离婚人口的比重,目前在相对升高的基础上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男性离婚人口的比重以低学历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口,离婚比重越低;而女性离婚比重与文化程度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在总体趋势上,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基本保持一致(见表5)。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婚姻观也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多的中青年人,特别是青年一代不仅对婚姻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对婚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离婚人口比重的逐步增多。离婚比重的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视。如子女的抚养,被遗弃子女给社会造成负担、青少年犯罪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比例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四) 丧偶人口比重状况
总体丧偶人口比重有所下降,大部分年龄段丧偶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女性丧偶人口比重依然高于男性。从2010年全国10%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在江门市15岁及以上人口中,丧偶人口占5.7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丧偶人口比重为2.55%,女性为9.02%,与2000年基本持平。?从表6中可以看出,江门市各年龄段的丧偶人口比重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老年人口丧偶比重下降趋势明显,即65岁及以上人口的丧偶比重由2000年的39.09%下降到2010年的37.57% ,降幅1.52 个百分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在相应增加,伴随着这种变化过程,必然出现老年人口丧偶比重的不断下降。女性丧偶比重在各年龄段都高于男性,如果从年龄上来看,40岁以下的丧偶比重都极低,不到1%,男女差距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到中、老年,丧偶比重开始提高,而且女性提高早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丧偶比重提高的速度越来越快,男女丧偶比重的差距也越拉越大,特别是进入老年阶段以后,女性丧偶比重明显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老年阶段的男性人口死亡率高于同龄女性。
(五)异地婚姻状况
从2010年全国10%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数字显示,江门市有1110568人因各种原因户口在外乡镇街道,占总人口比例的24.98%。和第五次人口统计数据5130人相比,婚姻迁入人口大大增加。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因婚姻嫁娶原因迁移人口为37671人占迁移人口的3.39%,其中男性为4072人占迁移人口的0.69%,女性为33599人占迁移人口的6.41%,女性嫁入本地人数是男性的8倍多。嫁娶迁移最多的年龄段集中在20-40岁之间,“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家庭现象增多,伴随着珠中江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与外省市经济文化差距的缩小,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心理鸿沟”已不甚明显。江门市近年来的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了外地人“留邑”门槛,客观上促进异地婚恋的可能。而现代青年的自我意识增强,体现在择偶观上就是感情、兴趣、人品认同这样的主观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增大。
二、江门市家庭基本状况和特征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近十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江门市家庭类型和家庭规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家庭结构的变动又对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主要状况和特点如下:
(一) 家庭户规模状况:家庭户数量增加,规模以三人户和四人户为主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门市家庭户为1303988户,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25.63万户,增长19.66%,家庭户人口为 407.81 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1.72%,家庭户平均规模为3.13人,比2000年的减少了0.33人。从家庭户规模看,3人户比例最高,占家庭户总数的25.79%,其余依次为4人户为20.37%、2人户19.65%、1人户16.83%、5人户10.54%及以上户,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人户、2人户和3人户比重分别提高4.51个百分点、3.92个百分点和2.22个百分点,4人及以上户家庭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4人户和5人户降幅较大,分别为4.96个百分点和3.34个百分点。2000年江门市4人户比例最高,2人户和三人户只占家庭户的39.30%。经过十年的变化,2010年比例最高的变成了3人户,2人户和3人户已占到家庭户的45.44%,比2000年增加了6.14个百分点,反映出十年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江门市的家庭户正逐渐向小规模方向转变。本市家庭户规模趋向小型化,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江门计划生育工作和城市住宅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总之,家庭户规模下降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不仅是生育水平下降和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更是全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实质性提高的结果(见表8)。
(二)家庭户类别状况:二代户家庭仍占主导,“一代户”的比重上升很快
家庭户类别与户规模密切相关,户规模的缩小,必然带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户类别也会随着代际关系的变化而变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门市一代户为412515户,占家庭户总数的31.64%,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7.35个百分点;二代户为652188户,占家庭户总数的50.02%,比2000年下降了 5.69个百分点;三代户为233940户,占家庭户总数的17.94%,比2000年下降了1.54个百分点;四代及以上户仅占0.41%,与2000年基本持平(见表9)。可见,两代户家庭仍是江门市家庭户的主体,其中又以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主要形式。同时,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家庭生育观念的转变,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大家庭“裂变”为小家庭,越来越多的夫妻不要孩子或晚生孩子,一代户正日益成为家庭户的重要形式。十年来,随着江门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居住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传统的大家庭观念也随之淡漠,祖孙几代共同生活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少,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和无子女的二人世界以及单身生活已经成为家庭居住方式的主流。
(三)老年人口家庭户状况: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比重上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0%人口数据显示,江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5782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0%,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个百分点。在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一对老夫妇独立生活的占18.22%;单身老人独自生活的占9.13%;三代户老人所占比重最大为42.67%。由此可见,目前我市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还是与子女、亲属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但对单身老人的照顾和赡养,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对五普、六普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加大和谐家庭的创建,江门市政府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如推进“困难妇女儿童帮扶项目” 和深化“爱心父母大联盟”活动,推动农村妇女、困难妇女和外来女工的医疗资助。为单亲特困母亲实施生产自救提供资金帮助;开展 “家庭教育大讲堂”、“大家庭亲子日活动”,扶持培植市级巾帼农业示范基地和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妇联维权网络建设,继续开展“阳光情”就业服务项目,规范巾帼家政服务业的发展,推进“金百合”家庭服务项目,探索在社区建立家庭服务中心试点和儿童友好示范社区,为有需求人员免费提供婚姻家庭咨询服务,重点帮助解决大龄青年、单亲家庭的婚姻问题。
参考文献:
[1] 江门六成婚姻家庭有问题 26-45岁妇女声音最大[EB/OL]. 南方网,2011-10-18.
[2] 江门市妇联.突出工作重点 抓好民生实事 认真贯彻落实省妇联十一届二次执委会精神[EB/OL].2011.03.25
[3] 周海旺.长三角区域婚姻家庭现状分析[R].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2005.
[4] 湖南省统计局.长沙市人口婚姻及家庭状况分析[EB/OL].2003-11-07.
- 上一篇:中西方教育理念差异
- 下一篇:谈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