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北黑公路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山地地区,林业资源丰富。黑河市森林覆盖率59.92%,有陆生野生动物4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3种。研究证明高速公路建设会分割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动物死亡、巢区转移、种群数量减少、基因交流受阻等。文章以北黑公路为例,分析了林区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提出了设置动物通道等动物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为公路设计和建造者提供参考。
1 公路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1.1 对鱼类的影响
跨河桥梁施工作业在一定时期内会导致被跨越河流水质和水流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在一定时段和一定程度上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如果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污水和废弃物排放导致水体中悬浮物、石油类等污染物增加,则对鱼类的生活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迁徙能力较弱、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公路沿线的两栖动物主要栖息于农田、溪流及附近的草丛中,受工程影响的主要是栖息于上述环境中的青蛙和蟾蜍等。工程施工,将破坏该区域动物的生境,使项目占地区及施工影响区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但对整个项目区两栖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有限。一方面两栖动物将迁徙它处,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两栖动物的种类数量将很快得以恢复。
1.3 对鸟类的影响
人为活动的增加以及路基的开挖、机械的振动、噪声,均会惊吓、干扰某些鸟类,尤其对一些山林鸟类如啄木鸟、乌鸦、山雀、野鸡等会产生干扰。上述鸟类将通过迁移和飞翔来避免工程对其栖息和觅食的影响。鉴于噪声可能影响鸟类的繁殖率,因此,在公路施工中应采取一定的降噪、减震措施。
1.4 对兽类的影响
在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物栖息觅食地所在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对施工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和林木的砍伐,弃渣场、采石取土点等作业,各种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的干扰等,使施工区及其周边环境发生改变,迁徙和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如松鼠、野兔等将迁移至附近受干扰小的区域。工程建成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好转,人为干扰逐渐减少,许多外迁的兽类会陆续回到原来的栖息地。
2 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相对原有公路,高速公路由于全封闭,对动物活动形成了一道屏障,使得动物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生境碎化,对其觅食、交偶等活动产生影响。
3 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3.1 设置野生动物通道
动物通道是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穿越高速公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是解决高速公路阻隔效应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3.1.1 动物通道类型
动物通道可根据使用的动物对象分类,也可以通道的尺度为依据进行分类,如适合大型动物的开放式单跨或连续跨桥梁,适合于小型动物的涵管式通道或涵箱式通道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路下式动物通道。道路在通过河流、沟壑时,顺势架桥,下部空间则保证陆地连通。生物可利用该连通空间进行交流。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通道形式。由于不同的生物物种对廊道空间有不同的尺度要求,作为路下式动物通道,其空间跨越的基本尺度是8m以上。小于该值则称为涵管式。路下式动物通道的布局与设置,要研究特定地域的生物物种的生活习性与规律。如狍只有在通道外透过桥下空间能明察另一侧情形时才会通行。
在北黑公路工程设计中已有的开放式单跨或连续跨桥梁是最好的路下式动物通道之一。它不仅符合动物通行廊道的尺度要求,还保证了视觉的开敞与贯通。这一点对于生性警觉的有蹄类动物尤为重要。
(2)涵洞式动物通道。该类通道实质上属路下式,因其跨度较小而采取造价较低的金属涵管或混凝土涵箱形式,其尺度上限一般为8m宽,下限则无严格标准。进出洞口应建成缓坡状。该类通道主要适合于一些小型爬行类或两栖类动物使用。在北黑公路设计中已有的涵洞净空高度一般在2.0~3.5m之间。
涵洞式动物通道一般还兼有过水功能,在雨水季节这势必会影响动物的通行。可在涵管侧壁的水位线以上安装一定宽度的挑板,作为洪水时期的动物应急通道。
(3)路上式动物通道
一般位于被道路切断的山体处,在道路上方设桥并将两侧山体连接为一体,桥面则模仿自然状况覆土种植,桥两侧密植灌木,在降低道路噪声干扰的同时还可避免动物受到视觉惊扰。
3.1.2 动物通道设置原则
(1)经济性原则:最有效的缓解措施是在花费最小前提下达到保护目标的最佳选择方案。(2)预先设计原则:公路工程的大量桥梁、涵洞建设是最经济有效的动物通过的通道。(3)通道尺寸因地制宜原则:设计要结合目标物种个体大小、生活习性等来考虑。(4)景观角度选址原则:动物通道的设置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基于总体景观格局和能够创造有效的景观连接的通道位置才是能发挥长期效应的最佳选择。(5)确保通道的可持续效应原则:动物通道要达到持续效应,物种的适应环境变化、数量特征、动物习性、栖息地条件和附近人类行为等都是对通道的可持续效应产生影响的因素。
3.1.3 通道具体细部设计
通道尺寸:下穿式通道宽度和高度以不小于2m为宜。
通道材料:国外研究显示混凝土材料较好,比金属的和其他材料的更适合动物通行。
通道内部设计:通道表层铺设土堆且种植与周边一致的植物品种,但是需要保持良好的透视效果,较好的通透视距使得动物有安全感,敢于通过。
通道配套设置:在通道两侧设置栅栏以诱导或引导动物到达通道入口;在通道位置前后设计减速、禁鸣警示牌等,提醒司机乘客注意。
3.2 其他保护措施
3.2.1 在公路施工前,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使其必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杀野生动物。
3.2.2 施工时加强管理。靠近林区地带应避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取土场等,严禁在森林植被完好的林区设置临时占地,尽量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栖息的影响。
3.2.3 建设单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和林业主管部门沟通和汇报,加强对沿线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
3.2.4 桥梁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平整土地,沿河裸地植树种草,恢复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废渣集中收集,不允许直接排放进入河流水体,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避免对河流水生生物影响。
4 结束语
篇2
许多曾经的常见野生动物,现在也被列入了重点保护名录,足见野生动物所受危胁之严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我国有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宪法》、《刑法》、《森林法》、《渔业法》等法律中也有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条款。我国建立了权属制度、规划制度、分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制度、保护区制度、档案制度、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等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制度,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
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2001年6月,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目标。目前,全国共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殖基地250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处,为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上千种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同时,开展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建立了67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建设项目对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铁路建设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2020年以前,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全面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线性工程,具有跨区域、跨地貌等特征。
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图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对照,可以看出自然保护区与铁路存在交叉区域。这意味着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将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境大规模的铁路工程建设,需对铁路线经过区域的地貌进行改造,例如植被的减少、自然生态系统因子的改变以及生态系统的割裂等,会逐步侵占、改变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尤其一些铁路逐渐延伸到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山区和无人区,随之而来的是路旁大规模的植被破坏等,严重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迁徙由于习性或觅食需要,动物通常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甚至有特定的活动路线。所谓“迁徙”就是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然后再返回来的活动,动物的迁徙往往有固定的线路。铁路建设中,由于工程的连续性和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可能阻断或者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迁徙路径,妨碍其繁育和觅食等活动,导致某些野生动物活动线路的改变,这些都会改变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其面临风险。改变野生动物生存的物理条件由于铁路建设,尤其是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的建设,大型施工设备的广泛使用,会造成铁路沿线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电磁辐射环境的变化。迄今,在环境保护领域,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电磁辐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所规范,但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这些物理条件是通过能量对生命体造成影响的,而野生动物作为生命体受到影响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其不能很快适应外部物理条件的变化,就会受到惊吓、迁移或发生病变。
青藏铁路建设中保护野生动物的实践青藏铁路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为其他铁路建设中的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经验。线路设计尽量躲避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段工程就绕避了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设置通道,方便动物活动和迁徙青藏铁路沿线共设置33处野生动物通道,沿线路方向累计宽度近60公里。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通道被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对于藏羚羊等中小型动物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大于3米。藏野驴、野牦牛等大型动物的通道,桥下通道部位净高大于4米。沿线还设有大量的桥梁、低路堤及家畜通道,也可供野生动物通行。并对野生动物通道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建立部门间的合作为掌握和检验通道设置的有效性,以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建设单位委托国内权威动物专家和单位展开了野生动物通道监测、野生动物通道有效性评价,并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多次召开野生动物通道专家研讨会。注重施工管理,减少人为干扰施工的噪声和扬尘会使动物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而野生动物对环境的污染比人更加敏感。青藏铁路对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都事先做了预测并设计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在动物繁殖和大迁移期间完全停工,尽可能加快工程的速度等,把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完善法律措施的建议尽管青藏铁路在动物保护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采取的措施需要进一步规范才具有普适性,才对我国铁路建设有指导意义。
完善铁路建设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铁路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把铁路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结合起来,需要建立和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部门间协调机制是指部门之间的各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以提高整体效率的运作过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从全局出发,重点规划设计政府部门协同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建立与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平台,科学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切实解决不同部门职能中缺位、错位、越位的问题,促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建立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的宏观调控机制或综合监督协调机制。
具体而言,建立铁路建设部门与沿途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协调机制。其一,加强在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活动规律、主要食物种类及分布、活动规律、繁殖地、避难所、栖息活动区、迁徙或洄游路线、饮用水源等检测、调查方面的信息交流机制;其二,建立铁路建设生态影响评价合作机制;其三,建立协商机制解决部门间的争议和利益平衡。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和完善其一,健全环境影响评价责任制。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铁路建设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审批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相关法律责任,保证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个人要为其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相应的责任。保障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应将分散的利益表达组织化,并通过组成临时性的参与组织和规范性的非政府环保组织来实现。对主动公开的信息应进一步增加内容和深度,其中包括,审批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确定的项目选址和建设方式、审批意见全文、审批时间等。其二,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野生动物保护环评体系。我国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目的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从立法保护角度出发,主要是保护野生动物对人的功能,具体可以分为直接的经济功能和间接的生态功能,仅仅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不能维护和加强野生动物对生态的功能,需要通过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确定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活动规律、主要食物种类及分布、活动规律、繁殖地、避难所、栖息活动区、迁徙或洄游路线、水源等,从生态系统稳定的角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不是仅仅对特定物种的环境影响评价。其三,完善跟踪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监测标准,使之规范化。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铁路建设保护野生动物的一项主要措施,由于其作出在铁路建设之前,不可能对建设过程涉及的所有情况都考虑在内,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跟踪评价制度,及时矫正措施以防止对野生动物的危害,保护其食源、水源、繁殖地、避难所、栖息地、保障其迁徙路线的畅通。
篇3
2、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
野生鸟类在人工驯养繁殖,易地保护情况下,繁殖大量个体,然后放归自然环境,使濒临灭绝的物种恢复种群数量。我们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鸟类,应该就地保护,恢复和改善原栖息地的环境,再加强其他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原有的鸟类,使它们延缓灭绝的时间。
3、对鸟类的救助 。
4、提高保护鸟类的意识,加强保护措施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障。
篇4
关键词:兰坪县;野生动植物;濒危保护
中图分类号:S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9002
1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基本情况
兰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国土面积437238 hm2,其中林地面积有337638.3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43%。兰坪县地质地貌复杂,自然地理环境特殊,地貌类型多样,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更是横断山区动植物南北区系交汇和分化地带,是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由于特殊的山地地貌,复杂的立体气候,多样的土壤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境内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须弥红豆杉、长蕊木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澜沧黄杉、油麦吊云杉、云南榧木、大叶木兰、西康玉兰、秃杉、金荞麦等。名贵野生中草药材有蝉花、虫草、天麻、五加、佛掌参、贝母、雪莲、地榆、草血竭等160多种。兰坪县的森林内还栖息了上百种的珍禽异兽,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云豹、金钱豹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2种,分别是猕猴、林麝、小熊猫、小灵猫、穿山甲、狼、毛冠鹿、鬣羚、豺、大灵猫、斑羚、黑熊等。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颈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14种,分别是血雉、红腹角雉、白鹇、勺鸡、燕隼、红隼、白腹锦鸡、鹊鹞、楔尾绿鸠、大紫胸鹦鹉、褐林^、班头V、白腹黑啄木鸟、普通\等保护鸟类。由于兰坪县复杂的地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为此,兰坪曾被生物多样性考察专家誉为天然公园和原始物种基因库。
近年来,随着二期天保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在县人民政府、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林业及相关部门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作为保护资源、建设兰坪林业强县的重要内容来抓,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200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野保办),配备了专职人员,负责全县野生动植物调查、建档、保护和管理工作。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成立了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面积为73426 hm2,201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整为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理局,加大了保护区管理力度,为该县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2兰坪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存在
的问题虽然天然的屏障为大量的珍稀物种提供了栖息地,然而,兰坪县境内林村交错,为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经济建设,在林^内开展道路建设、民用材的采伐等经济活动,不同程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还出现了部分人猎杀野生动物、盗伐野生植物的破坏活动,不利于兰坪珍稀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很多珍稀物种开始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当前,兰坪境内的物种和数量尚不明确,对于濒危物种的调查数据也不确定。由于在服装、医药等行业中开始越来越需求野生动植物,所以,一些以野生生物贸易的经济活动开始对兰坪县的珍稀动植物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摧残和破坏。
2.1认识不足
人们对野生动物存在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是当前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人们远没有把保护野生动物提高到保护人类自己的高度。就林业部门而言,重森林法,轻保护法;重林木,轻动物;对野生动物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对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
2.2重保护,轻管理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在我国已提到一定的高度,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具体管理跟不上,例如在猎捕、乱采滥挖、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局部地方铁夹子、气钉枪捕杀野生动物事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无证经营野生动物,超范围经营野生动物的人和事仍然存在。从而影响了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2.3产业规模小
目前,兰坪县有4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户,他们的经营规模小,加工技术手段落后,单一生产初级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工的效益非常低,发展前景堪忧。
2.4缺乏资金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由于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经费未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基本建设投资和管理经费没有资金来源,直接影响了该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3兰坪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对策
和思路野保工作是相当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本文就做好兰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3.1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到严格规范的管理,对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查处,通过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具体可以通过结合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活动,灵活开展野保宣传教育工作。此外,县人民政府还应该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通告来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定期开展专项打击查处行动,提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最后,县级政府可以通过构建野生动植物管理体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专门对森林区域的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如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林区巡护、抢救性保护、拍摄珍稀野生动物等保护措施,还可以通过划片区将野生动植物落实到专人养护,并通过签订养护责任来加强保护。
3.2做好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对于兰坪县境内的古树名木,有关部门或管理机构应该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将境内的所有古树名木都调查清楚,并挂上保护牌,划分给专人保护,提醒广大群众要有保护意识,并通过媒体进行多样化宣传,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
3.3加强资源保护工作
按照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以森林公安执法为主体,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对于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措施,采取拯救行动和放生等行动举措来保护好濒危物种。
3.4加强指导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增强财政支持
各级政府要因势利导,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促进兴林富民和森林兰坪建设做出新贡献。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是国家林业建设工程之一,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关心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应将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野保事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鼓励企业或个体进行人工繁育野猪、石蛙、七彩山鸡、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物种。促进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4结语
兰坪县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是如果不规范当前的利用方式,不加强保护工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珍贵的物种将会永远消失。这将对世界种质基因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保护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做到不吃野味,杜绝使用与野生动物相关的产品,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印双红,张俊波,罗静,等.铜仁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建设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6(6).
篇5
也许只有到过羌塘的人,才会理解为什么古代的象雄王国会以“夏琼”——大鹏金翅鸟为图腾。“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这是一些取自《庄子·逍遥游》中的词句,似乎远古的人们只有骑上这只大鸟,羌塘那广袤苍凉的深沟险壑才会尽是通途。
阿里大北线,西起阿里狮泉河镇,向东经革吉﹑改则﹑尼玛,而后有三条线与青藏公路交会,分别到安多,也可经班戈到那曲或当雄。到当雄的这条线还可以途经圣湖纳木错返回拉萨。所以说,阿里大北线正是欣赏羌塘野生动物、藏北自然风光,以及了解羌塘草原文化和象雄古国历史的绝好路线。
对于旅行者来说,这一路线因为它的荒凉孤寂,人烟稀少,风光壮阔旖旎,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当然更有那极差的路况,从而成为终生铭刻的旅行记忆。而对当地居民来讲,随着保护措施(保护区的建立、宣教、反偷猎等)开展,野生动物受到良好的保护,在局部区域,野生动物的数量已得到恢复,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又成了动物保护组织新的课题。
篇6
水利水电工程对水资源的调控,可实现防洪、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的刚性需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河流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工程建设难免带来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切实保护生态和环境,维系良好水生态环境,建立与生态相和谐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体系是必然趋势[1-2]。本文以拟建的四方井水库为例,分析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并结合工程布置、区域特点和生态恢复及景观要求,提出技术经济适宜的生态保护措施,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低或转化为有利影响,使工程经济效益得到发挥的同时,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也可为同类工程生态保护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2项目及项目区生态环境概况
2.1项目简介。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境内,坝址地处赣江流域袁河一级支流温汤河下游,距宜春市中心城约7.0km处的湖田镇坪田村,坝址距温汤河入袁河河口约9.0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约173km2,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51.30m,水库正常蓄水位152.00m(黄海高程,下同),相应回水长度8.02km,总库容为1.19×108m3,属多年调节水库;水库向宜春市日均供水量30.90×104t,电站总装机容量1500kW;水库淹没总面积约6.14km2,其中陆地面积5.51km2,水域面积0.63km2[3]。2.2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2.2.1植被及植物资源现状项目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成分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厚皮香科、金缕梅科、冬青科、桑科和杜英科等常绿阔叶树组成。现状植被主要是处于不同逆行演替阶段的次生群落,分布面积最广的植被类型有以木荷、冬青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的暖性针叶林,以杉木、木荷、枫香混交林为主的暖性针阔混交林,以及以檵木、盐肤木为主的次生群落。项目涉及区(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其影响区内)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樟树1种;有省级保护植物5种,分别为省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紫薇,省三级保护野生植物枸骨、赤楠、黄檀、杨桐,数量极少,且为江西省广泛分布种。水库淹没区涉及古树(胸径≥80cm)33株、后续古树(胸径60.0~79.9cm)34株,涉及3个树种:樟树、枫香、苦槠;有胸径≥5cm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樟树587株(不含古树和后续古树)、幼树96株、幼苗99株,未发现有名木[4-5]。2.2.2陆生动物资源现状。项目区有陆生脊椎动物75种,隶属4纲17目35科,其中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均为江西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中华蟾蜍、黑斑侧褶蛙、乌梢蛇、尖吻蝮、牛背鹭、白鹭、池鹭、灰胸竹鸡、山斑鸠、黄鼬和鼬獾等,这些动物分布相对广泛[6]。2.2.3水生动植物及鱼类资源现状。项目区浮游动物共有17种,其中轮虫类11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2种;底栖动物有23种,其中软体动物门种类最多,计13种,其次为节肢动物门6种;浮游植物有6门39属67种,以硅藻门为主,其次是绿藻门,在生物量上以硅藻门占优势;区内具有池塘、水沟、水渠、溪流、河流等水体中大部分都生长有水生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但面积一般都较小、盖度不一,水生植物经鉴定共计14科27种[6]。项目所处袁河流域及其支流调查到的鱼类全部为纯淡水鱼类,共计48种,分别隶属于3目12科,本项目所在温汤河有24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约占总种数的70%,其次是鲶形目占23%,鲈形目最少,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种类。在生长和繁殖习性上以溪流性鱼类占优势,摄食类型以杂食性为主,产卵类型以粘性卵为主。总体上温汤河鱼类资源较少,生物量低。现场调查及走访未发现集中四大家鱼等洄游性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重要洄游通道[6]。
3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主要从水库蓄水淹没、大坝阻隔及上下游河道径流变化等方面,分析水库建设和运行对陆生生态、水生生态的主要影响。3.1陆生动植物的影响。(1)陆生动物的影响建库后,岸边、河谷地带现有的野生动物生境将被淹没,将使得陆生动物的栖息地相对缩小。对于在低海拔分布的蜥蜴类及蛇类等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而言,由于原分布区被部分破坏,导致这些动物的生活区向上迁移;对于部分低海拔灌丛、草丛中栖息的鸟、兽,其栖息地将会被小部分破坏,但它们都具有一定迁移能力,食物来源也呈多样化趋势,所以水库建设不会对它们的栖息造成较大的影响。水库蓄水后觅食范围有所缩小,但不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水库蓄水对陆生动物的不利影响较小。(2)陆生植物的影响水库淹没的林地主要为马尾松林、衫木林、枫杨林、毛竹林等,灌草丛主要为檵木灌丛、盐肤木灌丛、牡荆灌丛、乌桕灌丛、芒萁灌草丛、水蓼灌草丛、白茅灌草丛、野艾蒿灌草丛等,多为当地常见植被,水库淹没损失不会对植物的种类、区系成分性质、分布方式造成大的影响,更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和消亡。虽然淹没区总生物量会产生一定量的减少,但总体上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改变整个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同时,水库蓄水后,水域面积增加,促使水汽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沿岸小环境的空气湿度,有利于两岸植被的自然恢复。3.2重点保护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影响。(1)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项目建设和运行对24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压或破坏一定面积的原有植被,从而占用部分动物的原有生境。另外,施工活动产生的噪音和灯光也会对施工区域的动物产生一定的趋避作用。水库蓄水后,对原生活在水库淹没区的陆生野生动物一般会促使它们转移、迁徙到水库周边相似生境中;原有的干湿交错带变成了水位相对稳定的水域,会使一些涉禽的觅食地有所减小,但水库及周边消落带提供较大面积的栖息地,即使工程运行使其适宜生境有所缩减,但不会威胁其物种生存。总体而言,工程建设和运行不会对整个区域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2)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项目区内有胸径≥5cm的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樟树587株(不含古树和后续古树)、樟树幼树96株、樟树幼苗99株,并有少量省级保护野生植物紫薇、枸骨、赤楠、黄檀、杨桐分布,其根颈高程均在正常蓄水位以下,水库蓄水将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如不采取措施将导致树木死亡。(3)古树名木项目区有二级保护古树7株、有三级保护古树26株、后续古树34株,共计67株。根颈高程在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古树和后续古树有63株,这些古树受蓄水影响,使得根部缺氧而引起呼吸困难,如不采取措施将导致树木死亡。根颈高程在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古树和后续古树有4株,全为樟树,主要根系分布在正常蓄水位附近,蓄水将对树木根系呼吸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寿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予以保护。3.3水生动植物的影响。随着水库蓄水和库区河道水位的提高、水面扩大、流速减慢等,原有的河流生态系统变成为水库生态系统,库区内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在总量上会大于建库前天然河流水体中的含量,为水生植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总体变化趋势是种类组成趋于复杂,数量上将有所增加。浮游植物作为初级生产者,其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必然会使得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和种类也增加,库湾和库周区域的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种类和数量将会明显增加;群落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如原生动物中的波豆虫、太阳虫、变形虫等湖泊常见种数量将会出现,固着型的种类如钟虫、大型的种类如游仆虫等也将出现,轮虫中在湖泊常见的龟甲轮虫、多肢轮虫、臂尾轮虫等也将出现并逐渐成为优势类群;以原生动物为饵料的甲壳类种类也会随之出现,如一些适宜于静水环境和嗜温的甲壳类如剑水蚤、镖水蚤,象鼻虫、秀体溞、僧帽溞等数量和生物量也都会明显增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将为库内的底栖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从而导致底栖动物在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等方面都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3.4鱼类资源的影响。水库蓄水将使水域面积增大、水深增加、水流变缓,从一个流动水体变为静止或半静止水体,水体的营养物质和饵料将会逐渐地丰富,同时,浮游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为鱼类觅食、栖息、繁衍创造条件,将使库区鱼类在种类和数量上产生积极变化。水库建成运行后,下游鱼类则无法上溯进入坝上水域,原河段的生境将被分割阻断,坝上、坝下鱼类资源被分隔为两个群体,但上游鱼类种类与下游鱼类种类的相似性较高,差异性不大,大多数鱼类在整个温汤河水域都有分布,无特殊的洄游或迁徙习性要求。从整个河流水域生境分析,大坝阻隔将不利于大坝上下游鱼类资源的交流,但区域内分布的鱼类均为广布种鱼类,且绝大多数属定居性鱼类,无洄游或往上游迁徙的特殊习性要求,大坝阻隔不会导致区内鱼类种类的消失。根据水库调度要求,汛期泄洪时,洪水通过4孔岸边溢洪道泄流。水流冲泻过程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带入部分空气,使坝下一定河段内水体呈气体过饱和状态,对该河段下游鱼类栖息生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水库每年泄洪时段相对较短,另外洪水通过表孔下泄时水体产生气体过饱和的强度也较低,其对水生生境的总体影响较小。综上,本项目实施对坝址上下游水体鱼类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对区域范围内鱼类种群和资源量产生较大影响。3.5坝下减水河段生态流量的影响。水库的拦蓄、调度和供水将不同程度减少坝下河段径流量,对下游河道水生态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工程坝址距离温汤河与袁河交汇口约9km,建库前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为5.35m3/s,袁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87m3/s,温汤河平均流量占袁河的2.8%,建坝后对袁河的流量影响很小。但通过水库调节后,丰水期和枯水期下泄流量都有所减少,对温汤河与袁河交汇口之间约9km河道流量影响较为明显,必须确保一定的生态流量,以维持下游河道基本的水生态稳定。由于坝址下游无重要敏感水生态保护目标,结合工程供水规模、发电机组选择等因素,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对比计算,采用坝址90%保证率最枯月均流量0.74m3/s作为枯水期和平水期的生态流量;采用多年平均流量30%即1.60m3/s作为汛期生态流量,以维系下游减水河段水生生物生境条件,将下游河段的生态影响尽可能的减轻。
4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4.1古树名木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古树名木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两种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保护对象为正常蓄水位以上受影响的4株古樟树,在其陡坎下坡面通过实施切根、做砌石挡土墙、覆土、施肥、整枝等保护措施,回缩树木地表根系,抬高主要根系分布位置至正常蓄水位以上,有效抵挡蓄水对根部土壤造成的冲刷和侵蚀。(2)迁地保护:古树移植选址不宜太远距离,一是运输易导致损耗,二是水土气候基本相同。根据工程布置,枢纽工程2#弃渣场位于大坝下游,在工程管理区范围内,对植被恢复级别和景观要求较高,且弃渣场占地面积较大(5.67hm2),需要栽种树木数量较大,可容纳1200株以上。本工程需要移植古树及重点保护植物数量为845株,拟将其移栽至2#弃渣场,既可对施工结束后的2#弃渣场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也解决了古树移栽新征占地的问题,还节省了弃渣场植被恢复购买苗木的费用,且移栽的树木为乡土树种,生命健壮,树形美观,观赏价值高,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另外,工程管理区也需要部分乔木进行绿化,可选择樟树、枫香等移植至工程管理区。4.2鱼类资源保护措施。主要采取鱼类栖息地保护和增殖放流补偿措施。(1)栖息地保护鱼类生境保护主要包括栖息条件和繁殖条件保护,主要通过限制对未开发区的破坏、保留与影响区连通的自然栖息与繁殖条件实现。四方井水库蓄水后,库尾以上干流、沿线支流流水生境将逐渐发展成为多种适应流水生境鱼类种群仅存的重要栖息地,随着流水生境的减少和鱼类的选择适应,这部分仅存的流水生境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多种流水中产卵的鱼类的替代产卵场,因此,应切实加强对流域范围内剩余流水生境的保护,严格限制开发破坏。(2)鱼类人工增殖放流近期放流对象为草鱼、鳙鱼、鲢鱼、鲤鱼,投放时间为每年的3月、6月,放流位置包括库尾干流水域,库区支流仙巩水、江源河、石溪水河下游缓流水区,以及其坝下温汤河。放流规模为5万尾/a,放流鱼种和规格详见表1。4.3生态流量保障措施。大坝引水发电系统采用供水、发电三管合一,单机引用流量1.7m3/s,供水引用流量3.25m3/s,共8.35m3/s。工程选定3台HLA551-WJ-50型水轮机,配套3台SFW500-6/990型发电机方案。在单机发电状态下,即可满足非汛期0.74m3/s生态流量要求;在汛期,水量丰沛,三台机组同时运行,完全可以满足1.6m3/s的生态流量。当3台机组不同时检修的情况下,都能保持生态流量的下泄;但为确保三台同时检修的特殊情况,即在不发电的情况下,确保下游生态用水需要(0.74、1.6m3/s),工程设计从总供水管上埋设一根DN500的支管向下游供水,为了控制生态供水管出口压力,在管路上设置一个多功能活塞式流量调节阀,同时为了检修多功能活塞式流量调节阀,在其前设置一个电动蝶阀。这些设施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均可使工程各个阶段和各种工况下的生态流量得到保障。
5结论
(1)水库蓄水影响古树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9株,对其采取原址保护和就近移植于工程永久征地区域,既可达到保护的目的,又能满足工程管理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和绿化美化的景观要求。(2)从流域鱼类生境分析,大坝阻隔将不利于大坝上下游鱼类资源的交流,采取鱼类栖息地保护和增殖放流措施,对鱼类资源进行生境保护和合理补偿。(3)水库的调蓄和供水将不同程度减少坝下河段径流量,对下游河道水生态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在大坝引水发电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非汛期0.74m3/s和汛期1.6m3/s生态流量下泄保障措施,确保各阶段和非正常工况下满足下泄生态流量。
参考文献
[1]朱党生.河流开发与流域生态安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朱党生,周奕梅,邹家祥.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宜春市温汤河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6.
[4]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宜春市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古树名木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影响评价专题报告[R].2014.
[5]陶少军,易小龙,饶高平等.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古树名木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技,2014,42(35):12561-12563,12574.
篇7
关键词:输电线路 自然保护区 生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03-02
1 工程概况
某输电线路全线位于锡林浩特市境内,线路路径长度21 km,电压等级500 kV,全线同塔双回架设。新建塔基53基:直线塔41基、耐张塔12基。沿线地形全线为平地。
2 输电线路穿越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情况
输电线路经设计优化后仍无法避让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8月5日,1997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该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境内,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保护区总面积5 800 km2,控制范围以锡林河流域自然分水岭为界,地理坐标为:北纬43°26′~44°33′,东经115°32′~117°12′。
根据路径方案,线路穿越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9.9 km,穿越保护区段均为双回路,此段共立26基塔,避让了缓冲区和核心区。
3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现状调查
保护区天然牧草地的优势度值最高,为75.06%,其次为灌木林地,为16.51%,然后是交通运输地和耕地中的旱地,分别为11.52%和10.03%,保护区的景观构成现状中,天然牧草地构成了保护区的景观背景。
保护区境内共有种子植物654种,分属296属、74科;苔鲜植物76种,常见大型真菌47种,常见地衣29种。保护区的天然植被类型以森林、草原、湿地为主体,并有沙地疏林、灌丛、河漫滩草甸、沼泽,形成有规律结合格局。
保护区内共发现有脊椎动物5纲27目65科164属280种。其中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共分布有鸟类17目42科105属198 种,其中留鸟37种,夏候鸟126种,旅鸟35种,冬候鸟1种。留鸟种类较少,占总物种数的近20%,夏候鸟(主要是水鸟)种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0%以上,旅鸟种类和留鸟种类相当。
4 环境影响分析
线路在保护区实验区内工程永久征地0.68 hm2,为塔基永久占地。工程临时占地为输电线路施工临时占地,总占地面积为1.53 hm2,包括塔基施工场地、牵张场地、人抬便道,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工程在保护区内永久占地面积较小,对草原保护区土地利用影响很小。
工程对植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及施工场地恢复期。输电线路的施工建设都会产生一定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植被。输电线路永久占地0.68 hm2。除塔基桩脚外,占地均可恢复当前植被类型或其他植被;施工场地、人抬便道及牵张场道等临时占地1.53 hm2,这些临时占地经过一段时间自然人工恢复,可恢复现状植被。根据资料收集及样方调查结果,保护区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植被。永久占用施工也会降低植物的多度、丰富度和多样性,损失的植物种主要为羊草、针茅、克氏针茅、糙隐子草、洽草、苔草、冷蒿、冰草等。但是这种影响是局部的,只会在塔基附近产生影响,使种群数量有所减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恢复需3~5年,在人工种植情况下植被恢复需要1~3年。为了减少对保护区地表植被的影响,在保护区段除了设置必要的塔基施工区、牵张场、临时施工道路外,禁止设置弃土弃渣场,因工程需要必须设置的材料场、施工营地租用当地的民房,在施工过程中应将表土单独堆放,妥善保管。施工期对植物及制备的影响很小,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产生的开挖面进行覆土恢复植被,在恢复植被时要使用乡土植物种,运营期对保护区内地表植被的影响极小。
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1 植被保护措施
(1)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修建施工便道,从而减少对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影响。减少开挖面即是对草原最大的保护,塔基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面,禁止占用长势良好的草地,多占用裸地等生态价值较低的土地。同时,施工开始前,必须要先修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应减少大填大挖,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施工运输车辆必须按照规定的施工便道行驶,不得随意开设施工运输便道。(2)在保护区段除了设置必要的塔基施工场地、牵张场和人抬便道外,禁止设置弃土弃渣场、汽车施工便道和施工生活区;在自然保护区段不得设置混凝土拌合设备,均购买成品混凝土,从而减少临时占地和植被破坏。(3)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保护区范围内夜间禁止施工和强光照射;加强施工期鸟类的观测,施工期间发现工程区域有成群的鸟类栖息、迁徙或发现重点保护珍稀鸟类,临时停止施工,调整施工时间,并在施工时注意保护,禁止滥捕乱杀。(4)自然保护区内不得堆放生活垃圾;施工机械维修在保护区外进行。(5)工程施工必须限制在划定范围内,施工边界两侧全部设置防护网,并且在工程施工区设置警示牌和公告栏,禁止施工人员和车辆进入到施工范围以外的区域,避免施工人员的非施工活动惊扰影响野生动物。(6)秋季施工时,必须注意生产和生活用火的安全,避免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对一定区域内的天然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5.2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5~7月是鸨、蓑羽鹤、草原雕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繁殖期,因此建议在5~7月施工需增加保护鸟卵等措施避免对鸟类的影响,在输电线路走廊周围适当位置加装人工鸟巢,严禁捕鸟、掏蛋等影响鸟类繁殖的行为。(2)开工后工作量抓紧时间完成,迅速撤离,减少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工程尽量选用低噪音的设备,尽量避免晨昏和正午进行高噪音的施工活动。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3)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与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协商最佳施工时间和施工方案,在可能的情况下聘请当地、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环保部门和林业部门管理人员对施工进行监督,整个施工过程要加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汇报施工进度,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减少破坏施工路线及周围生态环境。
6 结语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短暂的、可逆的。同时,设计及施工阶段均将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将消失,并且部分被影响的植被环境也将随之逐步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文猛,晏婷.高压输电线路穿越敏感区情况初探[J].江西化工,2016(1):102-104.
篇8
【关键词】 生态系统完整性 环境影响评价 水电建设 保护措施
1 工程简介
小龙河水电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地理位置东经110°26’~110°27’,北纬31°12’~31°14’,系坪阳河梯级开发的骨干项目。该流域位于巴东县东北部,属沿渡河一级支流。坪阳河发源于巴东溪丘湾乡仙女山(高程2088m),自北向南流经小龙乡、东沟口、狮子口、小龙河口、水峡、坪阳坝,在叶子坝注入沿渡河,河口高程119.9m。河流全长25.3km,流域面积199.7km2,多年平均流量6.99m3/s,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10亿m3。坪阳河水能理论蕴藏量1.31万kW,相应年水能1.15亿kW·h,具有较好的水能开发条件。
工程一级坝址位于坪阳河上游的东沟口,二级坝址位于坪阳河上游的狮子口,距溪丘湾乡20km,距巴东县城50km;电站厂房位于庙沟,距溪丘湾8km,距巴东县城38km,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挡水和泄水建筑物分为:一级水库大坝为细石砼砌块石重力坝,坝顶长112.0m,右岸非溢流坝段长69.13m,河床溢流坝段长7.0m,左岸非溢流坝段长35.87m。河床建基面高程986.50m,河床段坝基宽37.8m,坝顶高程1034.56m,防浪墙顶高程1035.66m,坝高48.06m,正常蓄水位1032.00m,校核洪水位1034.36m。坝体上游坝坡1:0.15,下游坝坡1:0.8;二级取水拱坝坝顶高程585m,河床最低建基面高程为563m,最大坝高22m。大坝上游面底部弧长10.47m;顶部弧长(拱坝轴线长)41.89m,其中左半拱20.94m,右半拱20.94m。最大坝厚5.3m。冲砂及放空涵洞布置在右岸,由施工导流涵洞改建而成,孔口尺寸2m×2m。
巴东县立体的气候和多类的土壤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生物资源尤为丰富。水电建设将当地生态系统物理分割,故小水电站环评如何进行影响分析与预测评价、涉及生态影响因子范围、掌握公众参与尺度,应控制适度的评价内容[1-2]。现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现状评价及预测,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2 生态系统完整性调查与评价
在全面、深入开展坪阳河流域环境现状、发展规划、公众参与等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巴东县环境保护目标与标准,结合本次水电规划目标、任务和范围等基本情况,对坪阳河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对于各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识别分析,小龙河水电枢纽环评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是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水文情势、水质、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其中具有积累性、长期性和区域性的环境因子有水文情势、水生生物、社会经济[3]。
小龙河水电枢纽环评所采取的调查和评价方法主要有: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数学评价法以及应用卫星图片进行景观生态学分析等。在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的收集,最终对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作了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并对评价区动植物的生态环境、种群分布特点、演替趋势以及生物量情况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评价。
2.1 自然系统生产力现状定量估测与评价
植被既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也是生态现状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在本工程的生态评价区自然系统生产力定量估测数据主要来源于实地勘察、收集的现状资料,并采用了国内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植被生物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生态评价区植被调查是通过实地勘察、卫片解译、室内分析并结合收集的资料经综合分析而完成。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评价区地表植被覆盖现状和植被立地情况,可将评价区植被类型划分为以下8类,依次分别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和灌草丛,农作物,河流水域,现将本工程生态评价区面积和占评价区比例及平均净生产力列出表1。
从表1中可看出本工程生态评价区的平均净生产力为1042.97gC/ (m2·a),在全球陆地平均水平(700~1200gC/(m2·a))中处于较高层次。评价区内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植被类型,说明该地区植被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变化起重要作用。
2.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工程生态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在卫片解译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资料,运用景观法即以植被作为主导因素,并结合土壤、地貌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对土地进行分类[4],将土地格局的拼块类型分为林地、灌草地、耕地和河流水域4种类型,统计情况见表2。
评价区内林地面积达到79.80km2,占整个生态评价区的面积高达83.71%,是该评价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地区山势险峻,人口较少,林地保护非常好,人为活动区域小,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轻微。
2.3 景观生态稳定性调查与评价
在自然体系等级划分中,本区属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主要由森林生态系统、农田(旱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相间组成。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属于大山区,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少,植被状况比较好。
景观的质量[5]现状由生态评价区域内自然环境,各种生物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从景观生态学结构[6]与功能相匹配的理论来说,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景观功能的优劣,在组成景观的各类组分中,模地是景观的背景区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本评价区模地主要采用传统的生态学方法[7]来确定,即计算组成景观的各类拼块的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大的就是模地,优势度值通过计算评价区内各拼块的重要值的方法判定某拼块在景观中的优势,由以下3种参数计算出:密度(Rd)、频度(Rf)、和景观比例(Lp)。
密度Rd=嵌块I的数目/嵌块总数×100%
频度Rf=嵌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景观比例(Lp)=嵌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
并通过以上三个参数计算出优势度值(Do):
优势度值(Do)={(Rd+Rf)/2+Lp}/2×100%
运用上述参数计算本工程生态评价区[8]各类拼块优势度值,上表分析表明:在本工程生态评价区景观各拼块的优势度值中,林地的优势度值、密度、频率、景观比例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拼块类型;评价区内农田主要分布在评价河段中部两侧山坡上,此段评价区内的生态系统与人们的活动密切相关,其生产能力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抗干扰能力和系统调控能能力都比较差。
上述研究表明,本工程评价区景观中的模地为林地,它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命周期长的物种和种群,是生态系统中高亚稳定性元素;并且景观具有林地、灌草地、耕地、河流水域等多种拼块,组分的异质化程度也较高。这些都证明评价区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稳定性和抗阻稳定性。
3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水电站建成后,应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发展项目和规模,按有关标准控制排污量,合理规划、优化方案[9],使其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大力发展林业,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提出具体以下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1)加强各梯级水电站库区上游的植被保护工作,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上游地区植被保护工作有利于延长电站的使用寿命和下游的植被保护。
(2)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范围的划定,严禁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对于被占用的林地和耕地,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并进行补偿,施工结束后必须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在施工期严防施工人员破坏工程区域以外的植被,特别严禁砍伐森林。
(3)恢复植被需要选择本地土著植物,而且应该在雨季来临之前确保植物的存活。
(4)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所用燃料尽量不使用木柴,而应使用液化气、煤或电。
(5)严格管理,禁止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对规划区域内存在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认真做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认识。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地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严格执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条列,明确奖惩政策,奖励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功人员,惩罚捕杀野生动物的罪犯。
4 结语
根据以上评价分析,比较完整的阐述了水电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并且最后得到是否可行的结论。
水利水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受自然资源、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同时目前我国正处于水电的高速发展时期,难免会存在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故水电站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环保、交通等有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机制[10],处理好水利发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房春生,王菊,李伟峰,于连生.水利工程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2,(1):5-10.
[2]陈国阶.水利环境工程影响评价研究若干问题探讨[J]. 环境科学,1992,3(6):61-65.
[3]孟浪.怎样编写中小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北京:中国环境出科学出版社,1986.42-75.
[4]冯宗炜,王效科,吴刚.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6]张娜,于贵瑞,赵士洞,于振良.基于遥感和地面数据的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模拟.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643-652.
[7]李晓文,胡远满,肖笃宁.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报,1999,19(3):399-407.
[8]许燕华.涉及野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环境地理学,2010.
篇9
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
2006年6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祝兴祥在对外通报青藏铁路环保工作情况时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青藏铁路的环境保护工作。
他说,中国政府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采取了大量措施,努力减轻和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第一个在建设施工期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并建立了工程环境监理制度的项目。
环境始终放首位
事实上,青藏铁路生态环境保护对设计、建设及现在的铁路使用者来说,的确面临一系列难题。人们知道,青藏铁路(格拉段)从青藏高原腹地穿过,沿线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保护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
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而修建铁路所影响的范围最多仅在线路两侧各500米内,青藏铁路全线也不过1000平方公里,而且呈线状分布,可以说修建青藏铁路,不会对整个青藏高原的大环境产生影响;从小环境来说,修建这样的大型工程, 肯定会在工地范围内,对当地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负责青藏铁路设计的铁一院从设计之初,就把维护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青藏铁路大部分是沿青藏公路走行,基本上没有新开辟通道,而且设计方案中还采取了一系列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这就把对高原生态的扰动降到了最低程度。中国的环保专家们认为,从长远看,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但不会破坏环境,反而对青藏高原大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缺乏煤炭资源,人均产煤量只有6公斤,通过青藏公路运进区内的煤炭成本非常高,每吨达600多元。而在西宁,这一价格仅为160―200元。昂贵的煤价,造成了能源结构的极度不合理。目前农、牧区的主要生活能源为木材和畜粪,在线路所经的藏北地区,居民主要靠砍伐坡地生长的爬地松作燃料,而低矮的爬地松往往需要几十年的生长期,这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铁路的建设,可以将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通过经济、便捷的通道运进,满足对能源的需求,从而为改变能源结构、制止盲目砍伐森林草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同时,青藏铁路投入运营后,必然会成为旅游及进出藏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分流目前青藏公路庞大的运输车队,从而起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大气质量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铁路的修建将直接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的发展,加速城镇化和产业化的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将使很大一部分牧民转变为工业、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人群,从而大大降低草原和植被的负荷,既保护了生态,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对保护区影响早有防范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自然保护区,但线路通过地区是两大保护区的边缘交界地带,并没有从其中任何一个区内穿越,因此对保护区的生态和野生动物基本上没有影响。同时,在设计中还专门预留了供野生动物迁徙的专用通道,这在我国的铁路建设史上还是很少见的。具体采取了以下有利于环保的工程措施:
高原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线路所经多为高原草甸地区,由于严酷的气候条件制约,植被生长非常缓慢。施工中因取土、弃土、路基占压,不可避免地要破坏部分高原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采用分段施工,逐段移植的方法,将每段路基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将本段取土坑及路基基底草皮铲下后,及时移植到已先期施工完毕的路基边坡与取土完成后的取土场地表,使地表植被的破坏减少到最小程度。
对昆仑山以南,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进行人工培植草皮的试验,精选适合高原生长的草种,辅以喷播、复膜等技术,恢复地表植被,将铁路沿线建成绿色长廊。
冻土环境的保护 :多年冻土,特别是高含冰量冻土对地表的扰动十分敏感。地表一些不大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多年冻土不可逆转的变化,因此在冻土地区筑路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从工程的角度看,保护环境对保护冻土、保护路基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合理选择取、弃土位置,取土点应选择离开线路的低矮丘包,取土深度应不大于上限。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 :对线路所经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应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列车采用密闭设计,既克服了高原缺氧,又防止了废弃物污染沿线环境。对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可使用燃油锅炉、电暖炉或利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垃圾在指 定车站定点排放,集中处理。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在施工及运营中对职工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制教育,严禁捕杀并严格禁止参与任何有关野生动物及标本的买卖行为。
精心设计,严格施工管理 :鉴于青藏铁路所经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为把破坏范围减到最小程度,此次设计中除规定了专门的取、弃土地点外,还详细设计、指定了施工便道及从公路通往工地的道口等,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
环保评估要求最高
另据国家环保局官员介绍,青藏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是中国铁路史上最特殊、要求最高、工作内容最复杂的一次环境影响评价。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现了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及环评指导设计、施工、环境管理的原则。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对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索加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区段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尽量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在桥隧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的需要,共设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为保证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顺利通过青藏铁路,环保总局加强与青藏铁路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铁道部等部门的联系,加强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可可西里野生动物通道的跟踪管理,及时研究完善和改进的措施。为保护湿地,要求选线、取弃土(渣)场的选择尽量避开湿地,必须通过湖泊、湿地时,首选以桥代路方案;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线路对地表径流的切割影响,采用桥涵措施保证地表径流对湿地水资源的补充。
另外,青藏铁路环评还分析了工程的环境风险和次生环境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分析了异地生物入侵的风险及其入侵原因,从生物安全角度提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的综合防治对策;分析了施工期和运营期危险品等事故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风险,从设计、施工、运营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分析了工程建设、运营后,因交通环境的改变,沿线人口布局、工农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城乡分布等的变化情况,以及上述变化对当地环境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了避免或减少次生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国家环保总局将做好青藏铁路运营后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铁路运营后可能带来的新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青藏铁路通车后的旅游开发规划开展规划环评,严禁在沿线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开展旅游。在青藏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三到五年后,还将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进一步完善、改进生态保护措施。
篇10
[关键词] 玉林狗肉节;动物保护;立法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151-1
一、事件背景
近几年一到夏至,广西玉林狗肉节总会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平面媒体还是在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媒体都会引发一片骂战。大批爱狗者与卖狗者、吃狗肉的人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不惜发生流血事件。狗肉节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就从玉林狗肉节的起源探讨下究竟是什么让狗肉节变得如此疯狂。
玉林狗肉节,其实全名叫荔枝狗肉节,是玉林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当地的说法是,在夏至这天,狗肉和荔枝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的说法,而“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意思是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故每年夏至,玉林人都要吃荔枝,吃狗肉火锅就成了当地独特的风俗。但是后来由于政府的宣传,人与人之间的广告效应,使得玉林狗肉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终于引起了爱狗人士的关注,导致了矛盾的爆发。
二、支持者观点
狗肉节支持者主要有一下几个观点:1.玉林狗肉节是当地的风俗,是广西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传承下去。2.人类作为食物链的统治者,既然鸡鸭牛羊都可以被食用,狗也当然不例外。3.中国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来对非珍惜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杀狗,吃狗,既然不违法,那么就不应该受到抵制。
三、反对者的观点
反对者主要有如下观点:1.狗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不同于其他动物,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对自己的朋友都能下手,那岂不是天理难容。2.狗肉节屠杀狗的行为虽然不违法,但是从人道主义来讲是不可取的。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的动物保护立法的,向中国这样大规模屠杀狗的行为在发达国家是不会发生的。
四、中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现状
要说中国的动物保护立法,不得不先谈谈西方发达国家在动物保护立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动物立法的法律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程,大部分欧美国家早在19世纪就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动物的立法工作。1822年,世界上第一个反虐待动物的法律在英国诞生。美国的《动物福利法案》具体的规定了人们应该给动物何种正常生存环境。德国议会于2002年7月通过了赋予动物宪法权利的《动物保护法》。瑞典将立法规范饲养宠物猫。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都在20 世纪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目前欧盟不仅有专门毫不动物福利的法令法规,欧盟委员会食品安全署还专门设有负责动物福利的部门。
其实我国从古代开始,儒家思想已经为后世的动物保护立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春秋时古人就意识到了正确处理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性。一方面为了获得足够的衣食来源,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他们主张保护幼小动物,不允许杀害幼虫、小兽及有孕的母兽;不许捕捉小鸟,捣毁鸟巢。从我国当代立法来看,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有体现动物福利内容。2005年,《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也提到了动物福利这四个字。我国现行有关动物保护的立法主要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但是我国尚无专门的动物福利保护法,这也是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严重短板。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动物保护的现状让人堪忧,我国的动物保护法所涵盖的对象仅为珍稀野生动物,而对于非珍惜野生动物的保护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现实中对动物的伤害行为及手段,简直令人发指。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了解到许多屠杀动物残忍的行径,例如,皮草交易市场养殖户存在活剥动物取得毛皮;政府为了防止狂犬病蔓延而进行全城屠狗;某些地区珍贵菜肴的做法对动物进行活体煮沸,玉林狗肉节的屠狗事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对于我这个曾经学习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的来讲,在做实验时,动物未经麻醉或麻醉剂量不足的情况下就开始手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动物立法有以下几点不足:1.动物保护法的法律体系不完整。2.保护动物的范围狭窄。3.不能接轨世界,远落后于世界动物保护立法的潮流。
五、对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几点建议
以玉林狗肉节事件为例,试提出以下建议:
1.我国立法部门应转变立法目的,尽快把除珍稀动物外的其他动物福利保护纳入立法日程,我们不反对人们食用除珍稀野生动物外的家畜等动物,但是必须保证他们的福利,杜绝像诸如活体取胆,活体解剖,用残忍手段屠杀狗等现象的发生。
2.立法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尊重特殊地区的风土人情,比如狗肉节是玉林的独特风俗,食用狗肉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国家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人们进行动物福利的保护,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手段。
3.把立法建设与道理建设结合起来。只有公民道德水平进步了,认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以实际行动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立法是约束公民的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准,所以二者相辅相成。
4.立法可授予政府一定的权限,我国的动物保护工作主要是靠整政府来完成的。政府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应加强监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既要对民风民俗进行正确引导,又要维持社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偏激有违社会安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给予惩罚。
- 上一篇:大学生消费原因分析
- 下一篇: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