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现状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消费现状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物质生产与消费造就了人类的当今社会,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活动体现。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截至2012年,我国普通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2308.5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支出均值为8435.7元。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巨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变迁进行深入地探析,对高校商家更好应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变迁所带来的冲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分析与调查
一般的从宏观方面讲起,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花费占其总消费的比重;要是从微观方面说,大学生消费结构指的是大学生在各类型消费中各自占总消费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数据划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生活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50%为小康,在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消费总体属于基础温饱水平。他们平均月消费800元,在食品方面月均消费450元。前期进行的调研活动进行了周密策划和展开。最后进行了活动的总结和数据资料的收集,我们凭借所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取的一手资料调查资料,我们以此得知,现在大学生的消费在食品消费比重占到总消费的一半还要多。但是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点,大学生现今毕竟还是在学校里头,日常开支、消费结构和消费种类相对于在社会上要有所不同。大学生在除去食品消费后,还有不小的比重用于其它消费。因此,我们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到现今大学生正在进行着消费方式的转变。就比如说网购:买衣服去凡客,买电子产品去亚马逊,买化妆品去聚美优品,他们甚至通过在校内局域网上进行午餐盒晚餐的订购(叫外卖)。大学生所受的文化教育、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
二、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变迁给高校商家带来冲击的思考
现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对比与他们以往有了很多不同。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变迁,他们在行为上和心理上的转变,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我们也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为什么大学生逐渐在网上订购东西,而不在亲临实体店?现今学校周边的实体店的销售业绩对比以往是什么样子?高校商家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种消费方式变迁,转弊为利?
带着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再次对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在校学生以及周边的商户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凭借着我们参加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所获取的一手资料,我们对高校商家平时经营采取的刺激学生消费行为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现存的实体店相比于网店都是规模比较小的,经营种类和价格范围都比较有限。在经营范围本身就比较小的基础上,可以用来做促销的商品种类和价格范围就更小了。一般消费者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优惠种类少,可选性就降低,涉及人群就少,优惠促销效果就会不明显。缺乏让利于学生的促销态度。很多时候,商家促销的让利手段都建立在虚抬价格的基础上。高校商家的观念还比较保守,虽然愿意做出一些促销活动,但缺乏真诚感。限于卖家自身实力有限,而消费者的需求确实千变万化的,卖家很多时候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当比较新奇的事物出现,大行其道之时,商家还在卖着传统的旧东西。当时机不能把握时,将会导致潜在的学生客户严重流失。
综合来说,高校商家对于现在的消费者(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优惠信息,或者是足够多商品种类优惠信息和足够大的优惠空间,那么高校商家所采取的促销很难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更愿意选择在寝室上网解决购买需求,毕竟价钱相差无几,但可选种类却相比现存实体店面的种类多出很多倍。这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在已经不是卖方市场的时代了,货真价实和优质的服务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三、对高校商家面对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变迁,高校商家要审时度势,面对现状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传统一层不变的经营模式,以应对消费模式的变迁。对此,我们项目小组在调研基础上进行深入探析,对高校商家面对现状提出了以下建议性解决方案以及建议:高校商家应与消费宣传平台合作,在降低自己宣传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宣传促销。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先从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高校商家应推出会员优惠的策略,但是,每个商铺都有各自不同的会员卡或者会员证,这样会在大学生使用时带来不便,所以建议高校商家采取商家联盟会员的模式,这些问题都高校兴起的高校消费联盟宣传平台服务性机构得到解决。聚集多家商铺实行联盟的方式,这样可以将多家的优惠政策和信息汇总到一起,这样在对于学生使用上会有很多优势。这样会减少“传单满天飞,卡片任逍遥”的场景。将商家消费联盟的信息聚集在一起,这样就是“1+1>2”的模型方式。另外这样一次性的派发多家商铺的优惠信息,这在人力、物力上都大大缩小开支,减少成本,进而商铺在对于商品的价格方面也会有优势。
高校商家在促销宣传时候应该拿出诚意,切实地落实到学生的优惠上面,经营都是先赚人气再赚钱,步步为利所图走得长远。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财”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当代大学生理财能力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其大学生活的质量,也将对其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行为趋于不合理,理财能力匮乏。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现状及对其理财能力培育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寻找科学的理财对策,笔者于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对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十几所湖南省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实地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8份,回收率为94%。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消费基本情况、消费观念及方式、理财观念及方式、如何有效理财等五部分,调查内容的前四部分采用客观题形式进行调查,每道题有3-7个选项,选项序号用A、B、C、D等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第五部分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调查。针对此次调查结果,本文将对理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理财方式。调查结果见表1:
二、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消费来源单一,个人消费差距较大 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所占比例大约为78%,剩余部分则来自个人投资收入所得、勤工俭学、奖助学金、兼职收入等;同时,学生之间的月消费额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高的超过1200元,低的不足500元,而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缺乏理性 当前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额大约在500-900元,其中饮食方面的消费为主要支出,大约占50%。在服饰、娱乐、学习、电子产品等方面支出比重存在一些差异,其中服饰支出大约为学习支出的2倍。调查发现:性别、年级、家庭条件对消费结构差异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如男生在电子产品方面的支出会明显高于女生,在学习、服饰方面的支出则较女生少;高年级的娱乐交际支出明显高于低年级;家境富裕的学生用于娱乐交际、电子产品的金额又明显高于家境贫困的同学;同时恋爱消费支出已成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受当今社会高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风气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消费时容易偏离理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在生活费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同学不惜以节衣缩食、减少其他必要的支出甚至向同学借钱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三)消费支出缺乏计划性,消费心理亚健康 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的消费支出计划,消费时主观随意性强,在月初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经常在月末感到手头非常拮据。在高校中,部分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消费时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盲目追求个性与特色。这导致了他们在消费时表现出超前消费、高消费、情绪化消费、攀比消费、人情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而另一部分学生消费心理较为成熟,这部分学生特别是特困生能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在满足基本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娱乐消费。
(四)缺乏良好的理财习惯,理财方式单一 近年来,虽然大学生的整体生活费有所提升,但每到月末查询银行账单或银行卡余额时,还是发现生活费不知所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缺乏良好的理财习惯。据调查统计,当前大约 18.79%的学生一直有记账的习惯,剩余80%左右的学生没有养成对支出进行记账的习惯;另外,除记账外绝大多数同学无其他理财习惯。
(五)理财知识匮乏,理财观念与能力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缺乏相关的理财知识,如未正确理解理财的含义、缺乏基础的理财知识、不清楚可以进行哪些理财活动等。因而谈及理财,大部分学生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虽然有少部分同学会利用结余进行一些理财活动,如买股票、集资开设小店铺等,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在投资活动中抱着随意的心态或是带着进股市玩一玩的想法,所以往往以亏损状态结束,进而失去再次进行理财活动的信心。
三、大学生理财问题成因分析
(一)宏观环境的影响 第一,社会因素对消费与理财环境的影响,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整个消费环境较为浮躁,如:互相攀比、好吃喝玩乐、办事好排场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得不少大学生以物质追求为生活目标,不切实际追求高消费。由于我国理财环境不够成熟有序、市场中投机现象严重、理财机制有待于完善,使得大学生不敢积极地参与理财活动。第二,文化因素对消费与理财环境的影响,受“学生应以掌握文化知识为首要任务,赚钱、理财还不是学生的事”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顾“埋头苦读”而很少从事理财活动,进而导致理财能力偏弱。
(二)学校缺乏适当的教育与引导 学校理财教育滞后,缺乏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目前在调查的十余所高校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以专业知识为主,而很少关注学生的理财教育”的现象。该现象主要表现为:除经管院学生,学校对大部分学生开设的课程仅局限于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在公共选修课程中,也很少出现有关于理财的课程;院校开展的活动中主要以学科知识竞赛、才艺比拼等活动为主,而很少举办与理财相关的活动;缺乏对学生进行理财引导,忽视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和理财观以及财商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理财知识溃乏,理财方式单一。
(三)家庭教育方法不合理 第一,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学生中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学生们已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们生怕自己孩子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因此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基本有求必应,宁可苦了自己也绝不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很少关心孩子的理财情况。这使得大学生对理财概念的淡薄,难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以及良好的理财习惯。第二,受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虽然现在的家长们已开始注重孩子各方面技能的培养,但对于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仍处于被绝大多数家长忽略的状态。第三,家长自身思想意识的局限性,当今大部分家长青年阶段均未受到相应的理财教育,他们理财技能大都是成人后通过自学与总结所得。因此,很多家长仅凭其自身的经历来教育孩子,认为孩子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在步入社会后再积累理财经验。由于家长自身意识的局限性导致当今大学生在理财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区域,进而导致他们的理财意识较为薄弱。
(四)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 第一,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处于青年阶段的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强,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其亚健康消费心理的出现,盲目消费且互相攀比。其次,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大学生在入大学前其衣食住行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包办,进入大学后,衣食住行都得靠自己打理,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易受社会风潮的影响,同时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下超前消费、从众消费、冲动消费。第三,大学生自身理财意识淡薄,理财知识与理财能力匮乏,所以很多大学生面对月初家长打到卡上的生活费时不知该如何合理使用它,于是就造成了乱消费、不合理理财现状的出现。
四、大学生理财完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与理财环境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和理财环境的活动中。首先,政府部门、消费者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应当适度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消费,逐步提升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观念,如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主要传播媒介将正确的消费理念、理财知识传授给社会大众,鼓励群众进行合理投资,反对投机行为,引导居民关注物质消费同时兼顾文化消费,形成正确的、多元化的消费观念。其次,广大消费者应当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建设社会良好的消费环境、理财环境与文化环境的活动中,身体力行,在提升自身理财能力的同时,为营造良好社会消费环境与理财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二)学校应重视理财教育,建立完善的理财教育体系 首先,学校应提高对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提升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列入教学培养目标中,引起全体师生对理财教育的重视。其次,学校应开设相关的理财课程,把理财课程列为本科教育的必修科目,把授课对象从经管类学生扩宽至全校学生。第三,以校园文化推广为载体,推进理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定期开展与理财相关的活动,如: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理财知识竞赛、企业模拟经营大赛、理财创意大赛、开办校园跳蚤市场等一系列活动,为培养学生理财能力和创业意识提供交流平台。第四,开设理财专栏,如成立大学生理财协会等社团组织,向学生征集优秀的理财模式,通过学校广播、论坛、校报、院刊等媒介宣传科学、合理、健康的理财知识。
(三)家庭需担起帮助孩子树立理财意识的责任 家庭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消费观与理财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消费观、理财观。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理财现状,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并将正确的消费理念传输给孩子,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理财经验;第二,适当关心孩子的消费情况与理财情况,多与孩子沟通,并针对孩子的消费情况与理财现状,对孩子的理财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他们摆脱理财困境;第三,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停止生活费“有求必应”的政策,做做孩子的“债主”;第四,不过分呵护,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懂得父母挣钱的不易;第五,培养子女理财的技能,让子女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这一点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即父母可鼓励子女从小就工作挣钱,教导孩子通过正当手段赚取金钱。
(四)提升大学生自我理财能力 理财是一个关乎终身的技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改善大学生当前的不合理理财现状,解决在理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自身应当做到:第一,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铺张浪费,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在原则内消费;第二,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学会在月末对账目进行汇总,总结当月的消费情况,找出适合解决自身不合理理财行为的方法,并尝试编制下个月的预算;第三,多参加学校开设的理财讲座、理财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与技能,在月有结余的情况下,适当地从事一些理财活动,如购买定期定额基金、购买债券等,培养自己的财商;第四,充分运用“开源节流”这一理财理念,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收入来源,如:积极参加一些兼职,家教活动,对于家境较为贫困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奖助学金制度,努力学习,凭优异的成绩获取奖学金,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既解决了生活费不足问题又减轻了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马晓丹:《关于大学生消费与理财行为的调查分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理财 现状 改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90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Capability
――Take Yanb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Sim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Nowadays Conduct financial transaction become a hot topic, which take more and more place in people's life. Undergraduat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the ability of conduct financial transaction is needed every time. Based on this current situation, we are going to do a research, after statistical the result, we made conclusion and give sugges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financial;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
大学时代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段,是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理财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掌握理财知识,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1 大学生理财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目标是使大学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使用金融工具拥有财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理性的消费行为。
(1)理财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财产管理和规划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财务的统筹与安排,还涉及到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不同知识,通过理财行为结合理论实践,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
(2)理财能力是大学生顺应社会就业形势的客观性要求。扩招与就业难向来是对立且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想在社会立足,培养理财能力不容小觑。因此,大学期间树立理财意识是顺应就业形势的客观要求。
(3)理财能力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拜金主义思潮侵袭导致理财观念扭曲,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益处繁多。
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延边大学学生的理财能力现状,本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延边大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8份,在有效样本中,男女比例分别占25.48%、74.52%。年级分布比例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8.65%、17.31%、52.88%、21.55%。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2.1 生活费来源较为单一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生活费在400~600元、600~1000元、1000~2000元、2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0.48%、12.5%、62.98%、24.04%。其中,由家人提供生活费来源的高达96.15%,由此可见大学生独立性较差,资金方面主要依赖家人。
2.2 消费支出无计划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大学生的日常支出主要用于吃饭、服饰、日常用品,奢侈品消费等。并且在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中,无计划随意消费、偶尔及经常超前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8.46%、22.6%以及3.85%(如图1所示),有计划消费者仅占35.1%。在记账习惯方面,每天记账的大学生仅有11.06%,有49.52%的大学生偶尔记账,从不记账的大学生群体比例高达39.42%。
图1 大学生消费习惯统计
2.3 理财观念极为淡薄
通过对月底余额处理的统计(如图2),7.69%的大学生选择马上花光,存入银行以及转入下月生活费的比例分别为36.06%以及51.44%,仅有4.81%的大学生选择投资。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理财并不在意。
在理财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理财能力一般,仅有14.42%的人认为理财是自己的强项。
图2 大学生理财能力统计
3 当代大学生消费及理财现状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现金规划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现金规划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追求时尚和品牌。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往往溺爱成性,随心所欲的购买心仪的潮牌,其他人也经常效仿。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2)消费需求多元化倾向。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由此导致的则是资金流出加快,浪费现象严重。如学习用具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游戏、聊天时间,旅行也成了一种流行趋势,耗费的资金不菲。
(3)为丰富大脑不吝惜财物支持。由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生会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专业或考取证书为自己就业积累资本。只要是对于未来发展有利的投资,父母都会给予全力支持。
3.2 当代大学生消费不合理原因分析
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现金使用和消费信贷不能合理规划,导致大多数同学在月初活的像土豪,月末活得像乞丐。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自控能力不够强。在父母的层面来看,一般都是有计划的给予生活费,然而钱到了大学生手中,该结余的钱不知不觉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总会导致入不敷出。所以,自身对理财观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2)对父母依赖过度。孩子在理财观建立、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钱财方面知识的教育。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有些父母对他们的消费要求尽量满足,但对花钱的用途却不多过问。
(3)休闲消费过多。很多大学生们在经济宽裕的条件下,节假日期间乐于休闲消费。这种休闲消费大多限于室内,虚拟空间的交流较多,现实层面的人际沟通能力得不到实际加强。因此,高校应当帮大学生建立良好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3.3 当代大学理财渠道
大学生对理财投资等早已耳濡目染,但是限于资金有限、缺少经验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投资理财的起步期较为漫长。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大学生投资局限于股票行业,其实不尽如此,适当向其他投资方式拓展并无不可。适合大学生的理财投资渠道实际上有很多,只要把握机会、胆大心细,便可事半功倍。
4 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解决方案和设想
分析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延边大学学生的理财能力总体水平低,问题多。要解决这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应当从家庭、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 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以取得成效。
(1)家庭方面。个人理财意识最初的萌芽来自于家庭的熏陶,家长的言传身教有利于从小派样孩子良好的理财意识。
(2)社会方面。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与理财风气需要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的适度引导,同时运用媒体和舆论,将正确的理财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形成。具体可以在各大报刊中开办理财专栏和专版,播出一批理财指导与互动的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理财知识普及。
(3)高校方面。学生处于高校时间最长,在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中高校应该起到最核心的作用。首先应该在平时的专业课程中多加入一些有关理财方面的实践类课程,例如证券投资实战模拟等,以增加学生的理财实践经验,锻炼个人理财能力。其次就是要多开展一些基于理财能力的竞赛活动,例如 “模拟银行”等。培养学生对提高理财能力的兴趣,在竞争中形成爱好理财,善于理财的校园风气。
(4)学生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开源节流”。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地制定适应其自身的投资步骤以及具体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投资,从而获最大化的效益,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个人投资理财的合理化。
大学生规划现金建议、对策: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逐步形成记账的观念,渐渐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投资理财的精髓所在、充分进行理财计划的管理;定计划。结合个人消费的需求以及力所能及的消费能力,提前制定好预算,努力地按预期设想的计划用钱,防止头脑发热导致的不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信贷规划建议、对策:目前在校园中,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能够获得很大程度上的优惠;并且信用卡四十天左右的免息期,大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做兼职等其他正规的途径来筹集还款;另外若出现经济状况较宽裕的情况,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便利进行投资;再者,尽早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随着按时消费还款的记录增多,可用额度会逐渐提高,将会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很大便利,并且良好的信用积累有助于今后在金融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大学生投资规划建议、对策:在大学期间,提早培养投资理财习惯着实不容小觑,多种多样丰富化的理财投资方式日益趋多,我们应当尽快结合自身的消费特点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并加以实施。目前正处于学生时代,个人(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的资金十分有限,主要依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且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其他为辅,故而可以进行一些较为保守的投资。采用的组合式投资理财主要收益虽低,但是具有相对稳定性。
充分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指日可待。
5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解决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依赖于全社会各方的不懈努力。大学生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将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将有利于他们在未来走出校园后学会理性消费。全社会都应给予大学生理性的引导。大学生“财商”观念的培养与树立,定会成为一件终身受益的事。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对策
一、引言
体育消费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消费的研究不但涉及到实际的经济效应,而且还有利于体育市场的良性运行。它一方面可以使商家更深入地了解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广大消费者的成熟度,从而促使消费者进行健康、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体育消费的研究也有助于国家制定宏观的体育政策和法规,有利于国家政府机构对体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他们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大。从体育市场的角度讲,他们既是巨大的消费群体,又是体育市场的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脑力劳动繁重与兴趣爱好广泛并存,无论从减轻学习负担的角度还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他们都有可能诉诸于体育消费。中国高校比较多,有着巨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所以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恩格尔系数的相关原理可知,人们的消费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人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时实物型消费要占主体地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下面我们就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来论述一下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结构的问题。
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消费质量就是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设想结合所产生的质的规定性,它反映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消费质量越高,反映消费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实物消费水平高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购买水平多集中在100元~300元之间,而且是以耐用品为主;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同省份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近些年,随着一些体育项目的普及与开展,以及大学生体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对器材、服装、鞋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层次有所递增。
就目前检索到的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理论的文献而言,大多数论文仅仅从消费者支出的一项指标来反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体育消费水平不仅包括体育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包括体育消费的质量。我们要用许多不同的相关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这个问题。至此,本文认为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问题,还仍然有许多尚待研究的领域。
2.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我们在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只有具备了合理的体育消费结构,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才能得到蓬勃、健康的发展,这是大学生体育市场完善的一个前提条件。根据鲍明晓、左新荣等人的研究成果,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划分方法:第一种:直接性体育消费与间接性体育消费。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特征为经济上的投入。其中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袜的消费、去多功能场馆、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明星画像与体育书刊。间接性体育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为情感上的投入。其中包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和书刊、观赏班级比赛等[3]。第二种:概括起来基本上将体育消费结构分为下面两个方面,三个层次。第一类实物型体育消费。第二类,非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本文倾向于第二种分类标准,因为在体育产业研究中,体育消费种类主要是根据个人有支付能力的、可以从体育市场中购得的体育消费资料的不同来划分。而且这种划分方法界限比较明晰、通俗易懂。
众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劳务型体育消费。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务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呈现出消费倾向递增的规律。在何敏学对辽宁省大连市普通高校所做的调查中表明,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6.4%多。体育劳务消费占19.3%.这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在黄小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时,所选择主要内容为,体育服装、鞋类,观看比赛,体育器材,体育书籍、报刊,租用体育场地,旅游,运动保健。并且男女生在消费内容的比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男生在体育消费总额上高于女生。许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体育实物型消费与体育劳务型消费的比例明显存在失衡现象。这种结果主要受大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条件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目前经济状况下的体育消费选择与经济状况许可时的体育消费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异。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怎样提高体育劳务消费份额的问题,以及怎样开发女生体育市场的问题进行研究。尽管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实物型体育消费应该占主流,但是体育劳务消费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体育劳务消费的比例可以加大。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以及体育产业学理论,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体育消费环境,体育消费品价格,消费者的兴趣、闲暇时间和收入水平等几个方面。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环境
消费的环境包括消费自然环境、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的文化环境。下面我们就目前体育消费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现状分别探讨一下。(1)有利因素:首先,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关注高校的体育工作。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将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终身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其次,校内体育消费以福利体育为主,商业体育为辅。利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最后,体育消费对象的相对稳定性特征。(2)不利因素:首先,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馆设施比较差,完整的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体育设施不足。由于现在各个高校学生的人数的大量增加而学校场馆的数量增幅较小,场馆数量与人数的不协调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相对下降,特别是一些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而过于单纯的体育锻炼,不能满足学生各种体育项目的爱好,所以高校体育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其次,体育市场缺乏完整有效的体育法规政策体系,实施力度不够。再次,许多公共场馆管理机构臃肿,缺乏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专业人才,从而导致公共场馆的各项指标都很差,很难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再其次,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文化环境都很差,必要的体育消费氛围没有形成。另外,目前体育消费市场内的服务意识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市场主体的营销意识不薄弱,缺乏战略眼光。最后,信息不畅(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普遍反映,对体育旅游、体育比赛等都较有兴趣,但由于未能及时得到信息,从而抑制了消费欲望。
2.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经济来源
体育消费品价格也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体育消费价格高低的认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体育消费品本身的问题。质量好的价格高,价格便宜的质量又低劣,这使学生处于两难境地。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考虑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体育商品。此外,在健身领域和竞赛表演市场领域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兴趣较大的体育项目费用较高,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等。学生喜欢看的关键赛事,门票又十分昂贵。这非常不利于巨大潜在消费群体(大学生)兴趣的培养。经济来源少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障碍。针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在读书阶段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的资助,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收入和体育消费观念。学生在经济来源受限制时是很难进行体育消费的。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知,体育消费品价格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呈负相关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从体育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我们可知,目前大部分体育产品都打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价格定的较高(价格与成本并不成比例)。大部分体育市场具有某种程度的垄断的性质。这种状态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大学生体育兴趣与闲暇时间
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必须带有肯定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兴趣的产生和提高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劳务产生需要时便会对该商品或劳务产生兴趣。当人们对体育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具体表现在对体育信息较为敏感、喜欢收看体育节目等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体育兴趣浓的学生,其体育消费除购买体育磁带外,各项指标均挺高,在报刊杂志、体育彩票两项消费上体现尤为突出。调查中发现普通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这样两个极端:一方面,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超过平均水平;学生对喜欢的服装、运动项目,以及其他体育商品等,能够不考虑其他因素,而积极选择,有时还愿意花高价、甚至借钱进行体育消费。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偏好程度有较大弹性。另一方面,体育兴趣不高的学生人均消费额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体育消费时间少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另一因素。当学生进入高校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和考研上,这样学生真正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减少。有关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于上网看新闻、与朋友交流甚至逛街。这样造成真正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还不到10%。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要比其他一些社会群体多一些。然而,他们的体育消费时间却很少,这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非常薄弱的问题。我们要想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必须首先解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的问题。
四、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
目前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客体、环境三个方面。从主体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充分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第三,大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技术全面,而且要及时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后,充分利用高校宣传媒体传播体育信息和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等,激发起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客体与环境角度提出的对策。首先,细分体育市场,注重开发的层次性。其次,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设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健身场所。再其次,学校领导要把体育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切实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真正为大学生着想,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氛围。第四,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消费和体育消费投入。第五,加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课同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主要探讨了通过开展俱乐部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对发展学生的体育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以解决学生经济来源少与进行体育消费的矛盾。第六,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有关对策研究的理论很多,但是成体系的、实践性强的却很少。我们在提出一些对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国情与不同地区的具体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现实情况。适合于一切领域与时空的对策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对策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对策的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到对策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五、结语
目前有关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较多,大多数论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结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特尔斐法等几种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的涉及面较广,但一些文章研究深度不够,提出的对策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这一领域仍有许多尚待研究之处。
参考文献:
[1]尹世杰蔡德荣等:《消费经济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2]高玉敏:华北区高校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硕士论文
[3]鲍明晓著:《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1
[5]何敏学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 2004.3
[6]黄小波李一玉: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7.2
[7]每个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教育部[J].新华网
[8]胡军黄剑: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第24卷
[9]于平:高校体育市场的结构体系与基本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4
[10]郁俊: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有偿化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0.3
[11]李萍:浅析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2]李蕾:部分高校在读硕士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13]王芳:略论大学生体育消费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14]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15]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16]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7]李卫国等:广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18]项建民等:对江西省大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6
[19]马勇:开高校体育产业走向市场之先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篇5
关键词: 消费习惯 原因剖析 学生管理
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对大学生消费习惯和消费状况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探讨总结出形成原因,进而掌握引导消费的方法,使大学生由当前消费模式向绿色―理性消费模式转变。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习惯形成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存在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大学生之间消费差异逐渐扩大;第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转型,不再是传统的以衣食住行为主,享乐型消费比例不断增大;第三,大学生的消费计划性不强,规划不完善,波动性消费增多。
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大学生自身主体和客观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主观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青年群体,乐于迎合潮流,追求个性独立与张扬。人际交往中有攀比倾向,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某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加上易冲动的性格特点,导致一些不良消费观形成[1]。其次就是客观环境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影响方面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孩子身上可以反映这个家庭的方方面面,反之亦然。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生活环境等对孩子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当说到家长的问题,总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父母对孩子好是天经地义的,爱护和让他们专心学习是所有家长的天职。家长对孩子的爱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在爱的同时,让他们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则值得我们深思。
(1)家庭经济收入
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但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在生活消费方面趋于一致。孩子从小不会感受到家庭的经济压力,因为家长从不会把家庭的经济状况纳入到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即使收入一般的家庭,在子女步入大学之后,也会尽可能满足其在各方面的要求。但在娱乐消费方面,家庭收入一般的学生会更加严谨。
(2)家长文化水平
文化水平间接影响家长的就业情况,这也是造成各家庭收入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文化水平还与孩子的成长教育直接关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一旦受到理性消费的引导,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家庭人口规模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兄弟姐妹的缺少,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时尚,彰显个性体现。而有几个孩子的家庭,负担较重,在消费方面,每个孩子能得到的消费金额相对较少[2]。
(4)家庭教育观
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使得各家庭之间形成不同的消费观,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有的家长存在不良心理,逐渐使孩子形成不良心理。相比之下,农村家庭子女多,家庭负担重,教育孩子要量力消费,由此与别人的消费水平产生差距,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和仇富心理。
2.社会影响方面
(1)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消费水平的上升,因此在孩子身上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3]。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全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给消费提供了丰厚的经济基础。
(2)媒体信息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各大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1]。现在的商家在推广商品时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刺激消费的宣传方式,让青年大学生应接不暇。因为父母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所以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广受商家青睐。从产品设计、包装、推销到代言人的选择都紧跟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潮流。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不断刺激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3)科技发展
近两年淘宝、天猫等网络销售平台和支付宝等支付软件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消费的便捷性,交通的便利,公共服务的到位,让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消费。网络的普及和快速的信息沟通,使大学生在及时了解外界实时动态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产品宣传。有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在网络领域的消费额不断刷新。
(4)国外文化普及
随着国际间合作越来越紧密,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受国外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超前消费主义思想强化[4]。
3.校园影响方面
消费问题虽然一直广受外界关注,但大学校园的重视度依然不够。学校对大学生合理消费缺乏妥善引导,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消费弊端显现的重要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形成原因剖析
当代大学生理财意识淡薄和理财知识欠缺[5],从小不用考虑收支的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己掌握着消费支出,使很多学生陷入迷茫,此时跟风消费现象便会出现,再伴随攀比心理作祟,很多学生的消费便出现混乱现象。金钱管理意识的欠缺是造成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的主要原因。除了上述主观因素驱使,以下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觑。
1.各生源地区家庭收入不平衡
据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存在严重两极分化的趋势。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就经济来源而言,根据湖南工业大学对在校共359人进行的调查[6]和基于南京N所高校[7]的调查数据分别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高达90%的大学生的消费来自父母供给,亲友帮助和勤工助学等其他经济来源只占很少比例。所以当代大学生消费开支数目主要取决于家庭收入状况,直接表现家庭的贫富差距[1]。
2.大学时期的特殊性
大学一直被认为知识殿堂,但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总量不断攀升,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要求却在下降。同时限于目前教育现状,高中时期属于束缚式教育,一旦进入大学,很多学生释放了“天性”,不注重学习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5]。与之前高中阶段强大的学习压力不同的是,大学是全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学生会在自我放纵中迷失自我。所以,及时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尤为重要。
3.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趋于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明显趋于多样化,并且由以往学习型消费向人际交往和网络通讯消费倾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不少企业形成既注重高学历又重视技能的观念,因此,学历已不再是人才竞争中的唯一指标,使不少大学生更注重人际交往而忽视学习[3]。
三、绿色―理性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避免或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并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不仅包括购买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资源的有效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是一种兼具环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高层次理性消费[8]。绿色―理性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是建立在适度消费基础之上的环境友好型消费。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该群体的消费引导迫在眉睫,但仅向理性消费模式转变是不够的,在全球环境保护呼声中,绿色―消费模式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劳动资源,在大学期间进行合理的绿色消费引导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熔.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6):183-184.
[2]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纪小平,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5):44-49.
[3]杨春红,吴楚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84-87.
[4]陈霞,曾媛.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青年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5(4):51-56.
[5]滕雨汐,杨亮.我国大学生消费与理财现状及建议[J].对外经贸,2015(3):151-152.
[6]罗超良.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04-306.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购物;发展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购物模式。美国彭博资讯报道,美国新生代青少年不再痴迷于前往名牌服饰店购买衣物,而是透过智能手机购买全球品牌服饰[][1]。在我国,据CNNIC的《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占总数的28.9%。学生是一个重要群体,占总规模的25.5%,大学生网民占较高比例。研究大学生手机购物现状,了解影响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大学生手机购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概念定义:手机购物, 是指使用手机上网、在线选购商品并进行在线支付的过程。从手机购物的现状看,目前手机购物品类已经十分丰富,从服装日化、电影优惠、手机话费、酒店旅行等日常衣食住用行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购买。
二、研究方法
1.被试:本课题组以浙江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为例,向90后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3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7%。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35人,大一、大二各100人,大三140人,大四95人。
2.研究工具:本文根据自行编制15题手机购物问卷(含开放性试题2题),根据题目设置A、B、C、D四个选项,采用自选式方式回答,后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手机购物的现状
(1)手机购物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速。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学有网购经历,或自行网购,或让同学代购。在具有网购经历的同学中,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调查总数的18.9%,愿意在不久的将来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37.6%。由此可见,尽管目前大学生手机购物人数占网购总体人数份额不高,但是大学生手机购物的提升趋势明显,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2)大学生手机购物品类不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手机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购物品类大致集中在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集中在鞋子(92.11%),服装(86.84%),美食特产(60.53%),日用百货(52.63%)。而在学习用品比如书籍和电子数码产品不多。数码产品(31.74%)、学习用品比如书籍(36.16%)。
2.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
调查组对受访大学生就手机购物与电脑等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购物平台均受到商品质量、商家信用、大学生层级、购物频率等因素影响。此外大学生手机购物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网页浏览速度慢。近8成受访学生认为手机网页的浏览速度较慢,影响了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目前大学生只能手机使用基本为2G网络,手机浏览速度普遍较慢,据对多款手机浏览器测试数据显示,UC9.5.0 1606.48m/s,QQ 5.0为1378.6 m/s,傲游4.1.4为1270.36 m/s。
(2)网络流量消耗大。4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购物平台网络流量消耗大,不考虑经常使用”,33%的大学生认为“不考虑使用”。我们进一步对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前大学生手机业务中,包含的套餐流量基本在100M-500M之间,如需更多流量,则需要额外缴费。以浙江温州移动手机流量套餐为例,了解详情80M10元/月,了解详情 了解详情300M30元/月,500M50元/月,2G100元/月。而这类费用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月手机消费承受能力。与手机相比,电脑宽带套餐仅为68元/月(含手机最低消费48元),流量不限,因此75%的同学更倾向于电脑购物。
(3)浏览视觉效果差。69.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界面过小,浏览视觉效果差,影响其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目前智能手机主要的功能还在于通讯、社交,因此智能手机从携带的便利性角度出发,屏幕一般在3.5英寸-5.0英寸之间,对于购物商品,特别是服装类需要从全景角度审视的商品而言,浏览视觉效果不好。
(4)手机支付风险高等。调查中发现,71.3%的同学对手机支付平台的安全性风险高。除了受钓鱼网站的影响外,智能手机支付安全保证措施目前较少,仅密码输入和手机短信验证。而电脑平台中的网上银行支付仅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它的支付安全设置有网银盾、安全保护问题、数字证书、短信校验服务等多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大学生消费者既要看到手机购物的优势,但也应该树立理性消费意识[4],通过自我控制策略在优化购物环境,提高手机购物的幸福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合理界定手机购物的类型。手机购物更适合小物件选择,比如常用的微型电子产品、书籍、食品、鞋子等,以此来提升网页浏览速度和商品视觉效果。将衣服这类对阅读屏幕尺寸要求大的商品选择电脑平台购物; 第二,优化手机购物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普遍反映手机购物耗流量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在WIFI环境下进行购物选择,以回避流量限制,当前诸多高校校园WIFI全覆盖,也为优化环境提供了可能; 第三,提升手机支付安全保障等措施。一方面要选择较为安全的浏览器(比如UC浏览器),同时安装手机安保软件。另一方面要适时更新购物平台版本,优化支付平台,比如手机淘宝正式了 2014 年首个新版本——“手机淘宝 4.0 版”客户端,该版本的6位数字密码支付功能只能在支付宝认证的安全设备上使用。
参考文献:
[1]亚联.美国青少年偏爱手机购物[N].中国纺织报,2013-12-05(002)
[2]李博.浅谈我国手机购物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外资,2013,13:47+49.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北京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消费是经济社会中所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点明了经济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而经济中自然离不开消费。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古老的社会行为。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我国国内需求正在逐年增长,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十后,国内经济改革全面深化,服务业为首的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较为感性,思想开放,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同时长期处于较为安逸的成长环境,一方面不能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却在各个方面花销颇多,而且其消费观念、消费特点并未完全形成,仍需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在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因素越来越多,除原先有的因素如家庭状况、性别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一些新兴因素,如电子商务、明星代言、同学朋友间交往花销等,这些因素都以不同比重在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与消费额度。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大学生消费方面一些不好的消费习惯,如餐饮购物方面的浪费与虚荣、对名牌的盲目追求和生活上所谓的“不拘小节”等。
北京理工大学是北京市优秀高校之一,作为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延续,北京理工大学有着其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学素养。本次调研报告是以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的统计调查,这些样本有着相似的学术背景与生活背景,我们可以通过探究个人方面的种种因素来有针对性的分析其自身与外界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概况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调查报告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整体表述与细节概括相结合等方式,主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消费概况与消费特点,在统计结果上进行深入分析,再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合理消费的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图表分析法。在数据的处理方面,主要使用了IBM SPSS 20.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本文采用的大学生消费态度的数据来源于大学生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在课堂上当场作答、填写完毕立即回收问卷的方式采集数据,然后及时对问卷进行整理、编号、统计,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真实性。
本次样本调查对象是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每个同学的家庭背景、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环境,以及上大学后的专业各不相同,因此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环境的学生均有涉及。采取全面发放试卷后做完立刻收集的方式,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保证时间的同时性。样本的选择是主观的,调查结果虽然不能根据随机原则对全国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参数推断,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本次调研共发放1,220份问卷,其中有效收集问卷为1,2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样本基本情况:填写问卷的同学中,文科学部占比18.9%,信息学部占比34.4%,机械学部23%,理材料学部23.8%。受调查者女生为240人,男生为980人。独生子女占比78%,非独生子女为21.1%。受访者中,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为110人,5,000元至1万元为489人,家庭月收入1万元到2万元为492人,2万元以上为129人,1人数据缺失。
三、问卷结构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
问卷采取单选与多选并行,基本情况与个人态度并行,对不同消费态度又有不同的进一步深挖其更明确的态度的多方面不同维度进行设计,同时选取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编制本次调查问卷。问卷采取自填式数据搜集方法,采取不记名方式,减少被调查者回答敏感问题的压力。问卷的设计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统计同学们基本情况,共5题;第二部分则是统计同学们消费态度,共15题。对于问题是经过反复揣摩推敲,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所统计的内容,从而更好地配合调查,对于问题答案则是以生活为基础抽取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答案,同时也保证每个同学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答案。
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辅助分析处理,将每个ABCD等选项使用123等阿拉伯数字替代以方便进行方差等项目统计。对于多选,则根据每个选项是否选择以0或1为替代,以探讨每个选项对同学们的接受程度和普及程度。分析类型主要为多变量描述统计,SPSS图形生成器的图形生成,分析报表的OLap立方等功能。
四、数据分析讨论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
1、大学生经济来源调查。大学生经济来源是指其在大学期间支付个人生活花销以及学习费用的来源,本次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家庭给予、校外工作兼职、学校提供兼职、奖学金、其他方式共5个选项,采取多选形式。其中,学校奖学金可以对自身经济有一定帮助,有奖学金的人数为284人,无奖学金为916人;有校内兼职的同学占比2.5%,有校外兼职的同学占比5.7%,校内兼职的学生明显小于校外兼职的学生;家庭给予生活花销的同学占比95.9%,仅有1.6%的同学家庭未给予生活费,统计时有21个数据缺失值。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给予。
2、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概况及其相关性
(1)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概况。大学生可支配费用是指大学生由各个方面渠道所取得的,用于日常基本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可以使用的费用,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受可支配费用和物价水平的制约。研究大学生可支配费用可以探究大学生日常生活水平与满足感,从而从侧面来反映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根据大学生可支配费用百分比统计表与描述量统计表,发现有36.1%和34.4%的大学生月可支配费用在1,000~1,500元和1,500~2,000元的区间上,整体占到了70.5%,同时有13.9%的大学生可支配费用在500~1,000元之间,生活较为拮据,另一方面有15.6%的学生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众数分布在1,000~1,500元这组数据上,被调查者每月可支配费用中位数为1,500元,平均数为1,508.5元,极差大约2,000元,标准差为101.6512元,离散系数为0.06738,样本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相近,样本可支配费用的数据近似正态分布。1为500元以下,2代表500~1,000元,3代表1,500~2,000元,4表示2,000元以上,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图1)
(2)可支配收入与家庭背景相关性。我们通过经济来源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来自家庭,因此来分析下大学生可支配收入与家庭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由表1列联表和表2Pearson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出,在置信水平为0.01时家庭月收入与可支配费用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8,为正相关,从表中我们得出其两者显著相关的结论,即家庭月收入越高,大学生每月可支配费用会越多。大学生的消费基本上是量入为出的,以适度消费为主,但也有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存在。(表1、表2)
3、可支配收入与能否满足需求相关度。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只能从侧面推测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对于不同的同学来说,重点关注其可支配收入能否满足需求。能否满足需求是指大学生能否满足对日常基本生活、娱乐、学习等方面所需费用,是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数据整理,有97.5%的同学处于“勉强满足”及以上,表明大部分同学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2.5%的同学并不满意目前的状况,32.5%为勉强满足,有64.8%的同学表示能且富裕。
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和能否满足需求的相关性是指是否可支配收入与满意度是否相关,根据普遍经验我们认为,可支配收入越多,生活水平质量也会越高,从而满意度会越高。(表3)但是,从表3可以看出,可支配费用与能否满足需求的Pearson’s Coefficient Correlation只有0.138,表明可支配费用与能否满足需求是正相关的,但是两者之间相关性并不大,这表示能否满足需求并不只在于可支配费用多少,还与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等其他个人主观方面有很大关系。
(二)大学生消费态度现状
1、大学生消费重点调查。大学生月消费重点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用主要花销方向,包含基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以及娱乐、休闲等各个方面。通过调查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目前费用的普遍花销重点。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学习与饮食支出为大学生消费重点,并且其离散状况非常集中,标准差只有0.267和0.130,另外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服装支出与交通支出和日常用品也占据很大比例,而对于奢侈品消费和旅游支出则各不相同,标准差达到了0.496和0.442相比较为离散。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目前仍旧以学习和饮食等基本需求为主,少数同学则会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2、大学生消费规划现状。大学生是否记账或预算是指大学生在每一笔花销上是否经过思考和有所记录,是否记账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自主性与规划性,研究是否记账或预算可以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是否有规划以及对消费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态度。
中学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财方面全权由父母代管,导致大学时代学生理财能力不足,大学时代每月可支配费用较中学相比陡然增加,易出现盲目性和无计划性消费,甚至奢侈性消费。
通过数据分析,有32.8%的同学有着记账或预算的习惯,证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对支出和收入有一个合理的预算和统计,而大部分,占到总数67.2%的同学则并没有这个习惯,证明大学生大部分对收入和支出没有一个合理消费的概念,这反映出大学生生活压力小、理财能力不足。
而对于是否记账和预算,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会对其有一定影响,当家庭收入偏低时家长很有可能有着记账和预算的习惯,这会使孩子很有可能会养成这样的习惯。(表4)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家庭月收入与是否记账和预算有着正相关性,同时表中得出其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因此这也反映出月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孩子可能更不会养成记账或预算的习惯。
五、结论及建议
(一)根据上述讨论分析反映的现状以及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得出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学生目前仍旧以日常基本支出为主,并没有太多攀比现象,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没有一个合理规划的习惯,因此学校需要加强舆论引导的作用,引导同学们建立一个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习惯。学校应成为消费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强化马克思消费理论和中华民族传统消费观教育,引导学生按照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个人发展的方向进行消费。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文学艺术导读课程,提高大学生欣赏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通过校园文化艺术沙龙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专题讲座,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开设与消费理财方面有关的全校性通识选修课,通过课堂学习进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联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科学的消费理念、正确的消费行为等通过动画、讨论争鸣、理论探索等形式搬到网上,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受到消费观的教育。这些既可以把大学生的闲暇消费引上正轨,又改进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提高了消费质量。
(二)根据上述讨论分析,大部分希望兼职的同学会选择去校外打工,一方面这表明学生期望提前进入社会,提前了解社会,但是也反映出学校内部兼职机制并不健全,不能吸引同学在校内打工,因此学校也应完善兼职机制,使同学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参加校内兼职,宣传并提供校内兼职工作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消费思想教育,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安全,减少校外兼职被骗等不良隐患的发生。同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父母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让子女了解家庭经济状况,有利于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消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父母不应无限制的满足子女要求。
(三)大学生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花销,不盲目消费,从众消费。弘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理财能力的缺乏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积极自学理财基础知识,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活井然有序,而且对大学生毕业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材坤.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消费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4.8.
[2]贾俊平等.统计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篇8
[关键词]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二、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01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01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三、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篇9
关键词:三元互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138-02
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是国外的学者基于他们国家国情而提出的,如何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这些观点进行吸收创新,是值得我国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在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而且操作性较强的措施或建议。在笔者《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一文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结果阐述比较详细,本文只是希望在原来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1]。因此,本文对原来的调查结果不做过多重复,只借助于主要调查结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的研究综述
刘佳调查了上海大学生对媒介的基本认知情况、媒介消费行为、对媒介的理解领会、参与媒介传播能力等方面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2]。覃川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媒体接触的基本情态、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特点、对媒介素养的认识等问题[3]。赵虹调查了南京和徐州两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包括大学生在媒介常识、媒体建构特征、客观性、媒体类型及语言、大众传播过程及大众文化、媒介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媒介认知能力的调查[4]。韩燕等对杭州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研究,主要调查了大学生接触媒介基本状态(大学生课余时间接触媒介情况、大学生媒介拥有情况、大学生媒介消费情况等);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及对媒介的认识;大学生媒介创作能力及接受媒介教育的态度等几个方面[5]。李天姣对几所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媒介接触行为、媒介消费动机、对媒介的解读能力、媒介道德规范认知和自律意识、参与媒介传播能力;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等[6]。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包括大学生对媒介的消费水平、消费时间、消费动机和媒介的拥有以及利用情况等几个方面);2.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能力(包括媒介知识水平、媒介意识水平等方面);3.大学生的媒介分析和批判能力(包括媒介解读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媒介判断和反馈能力等几个方面);4.大学生的媒介道德水平;5.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包括对媒介素养的理解、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等方面)。
本文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仅大学生自身去加强提高和完善,也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主体共同参与。因此,本文不仅就上述6个方面对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调查了大学生对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看法与认知情况。通过这样一系列完善的调查,我们才能够了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成因,才能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途径和整体方案。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江西省高校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定量调查为主。定量调查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0.67%。本文数据处理全部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三、调查主要结论
(一)被调查者对“媒介素养”概念了解较少
被调查者中听说过“媒介素养”这个词语的仅占7.88%,认为媒介素养教育“一般重要”和“不太重要”的合计占68.98%。由此看来,“媒介素养”概念并没有深入大学生心中,从而导致大学生未能正确认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二)被调查者媒体选择和媒介信息判断能力较为缺乏
对于“选择媒体和收集信息能力的判断”,“一般”占61.77%,“较好”和“很好”合计仅占28.44%。对于“能够对媒介提供信息进行判断或批判”,“基本没有”占77.03%。这既反映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和利用媒介能力较为欠缺,又反映许多被调查者对媒介提供的信息缺乏一定的判断和反馈能力。
(三)被调查者未能很好地使用网络媒介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是被调查者接触最多的媒介,占90.07%。尽管大学生经常接触网络媒介,但是,许多大学生并不能够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网络媒介。“休闲娱乐”和“消磨时间”占据被调查者接触媒介的大部分时间,分别占68.53%和47.92%,“获取学习资料”仅占44.39%;如果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不能给予大学生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将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和耽误大学生的正常学业。
(四)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在被访者回答“您是否参与过社区、社会团体等部门组织的媒介宣传或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时,“没有参与过”占91.14%。问及“您是否经常看到过电视或者网络等媒体关于媒介素养信息的宣传报道”时,回答“从没看到”占94.35%。以上两个超过90%的比率说明政府和社会团体都没有积极介入媒介素养教育,未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家庭对子女的媒介素养教育十分缺乏
家长对子女“完全没有给予媒介素养知识的灌输或者引导”占84.41%。父母也很少意识到在家庭内应该营造一个讨论和分析媒体信息的氛围。这不仅反映父母责任的缺失,也部分反映父母对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不能给予子女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
(六)媒体在自律方面需要加强和提高
对于“您对我国媒体自律的看法”,被调查者认为“媒体自律不够好”占62.43%,“媒体基本能自律”占21.98%。被调查者对于“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和“媒体提供的广告信息”,“完全相信”所占比例都不高,分别占32.15%和25.11%,多数被调查选择“大部分相信”。这反映大学生对媒体提供新闻和广告等信息的真实性程度表示一定质疑。这可能与现实社会中经常出现的关于媒体提供一些真实性不够或者误导受众信息的负面报道有关。因此,媒体首先应该自律,为大学生和公众媒介素养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模型构建及建议
我们可以将社会、家庭和学校视为一个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社会、家庭和学校是网络系统中的结点,视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服务的行动主体。因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元互动的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模型(见图1)。下面具体阐述图1所示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模型。在社会这一层次中,要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政府应当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参与。在没有社会团体参与的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引导,从政策等方面支持筹办媒介素养教育有关的社会团体。有社会团体的地方,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比如传播协会、互联网协会、影视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父母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两者相互支持;最后,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社会和公众联系最紧密,社区开展媒介素养的知识宣传,可以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能力,父母媒介素养能力相应也得到提高,父母媒介素养能力提高反过来影响子女的媒介素养,这样社区和家庭也形成了互动机制。
对于学校这一层次,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高校要加强对媒介素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借鉴已有的比较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其次,在课程建设方面,既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各个学校在媒介素养方面现有条件,针对性地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再次,高校可以开展媒介素养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媒介信息和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和政府、社团团体以及媒体形成互动,让政府、社会团体和媒体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后,高校需要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
对于家庭这一层次,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首先,家长要对子女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当然,家长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知识。这需要社会层次中的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媒体和家庭互动,先为家长媒介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其次,在家长媒介素养提高的基础上,家长要率先垂范,在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利用媒介等方面做出表率,因为家长媒介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子女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再次,家长要加强对子女媒介素养方面的引导,在子女的成长及大学期间,要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最后,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子女媒介素养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家庭内经常讨论媒体提供的信息,及时指出子女在媒介素养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刘建荣,李兴蓉.基于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J].南方论刊,2010(3).
[2] 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6(3).
[3] 覃川,王磊静,张篙印,刘浩宇.当代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实证研究[J].当代传播,2007(4).
[4] 赵虹.南京和徐州两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翻译 淘宝店
一、淘宝网发展现状
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 年5 月创立淘宝网,2006年淘宝网占据了中国70%的电子商务市场,自成立至今的13 年间它逐步击败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成为亚太地区位居前列的网络零售平台淘宝网和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龙头老大。从2006年成为电子商务领跑者以来至今,淘宝网一直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头羊并在保持这种领先地位的同时不断地成长,通过新产品、新活动、新业务来巩固其市场霸主的地位,引领中国的消费市场。
据调查显示,阿里巴巴公司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0000亿元。对比国家统计局此前的数据,30000亿元人民币成交额,相当于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大约10%。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经济体”,更有望2017财年内超越沃尔玛,成为全世界最大零售平台。
由此可见,淘宝网拥有广大的顾客群,其消费市场得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作为富有创业激情大学生选择在淘宝这一电商平台创业无疑是明智之举。
二、大学生淘宝创业优势分析
1.资金成本相对较低
众所周知,创业所需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资金,而对大部分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他们拥有的资金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资金的来源问题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难关。而在淘宝前期开店所需资金较少: 缴纳淘宝 1000 元的诚信保证金、店铺装修、推广费用 2000 - 3000 元。总共 4000 元就可以创建一个淘宝店铺。省去了实体店铺的高昂租赁、装修费用,为大学生创业前期扫除障碍,铺平道路。
2.经营方式灵活
大学生受到课业及学校规定的限制,一些需要外出联系业务的创业项目难以开展,而淘宝店铺恰好弥补了这一限制。由于淘宝店铺的网上经营的特点,使店铺经营不受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使大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是实现自身理想价值的有效途径。
3.平台知名度高,市场广阔
阿里巴巴集团的数据显示,其2016年度营业额高达30000亿元,相当于一个国内中大型省的GDP。如此高的销售额表明了淘宝网这一电商平台的实力与其用户的消费潜力。因此建立淘宝店铺也是顺应电商潮流,迎合市场的明智之举。
4.虚拟店铺,无需存货
淘宝开店是创建虚拟网店,因此无需租用仓库,没有压货的负担,风险小。
三、我团队在“易如翻掌”淘宝店开设期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店铺信誉低,市场难打开
这一问题是淘宝店建立初期都会遇到的,翻译店铺新开张信誉低,所以很多顾客不能从评价中了解我们的翻译服务,无法信任,最终导致下单量少。这一情况周而复始,将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方法:
1.加大网店的宣传力度,争取学校支持,在校内大力机会宣传,除此之外利用博客、超级卖霸、校内网、淘宝论坛等网络平台全方位推广宣传我们的翻译店铺,扩大知名度。
2.低价促销,开店初期,为吸引第一批客户,建立初步的信誉,这段时间我们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建立了信誉、扩大了客源。
(二)与顾客的沟通不及时
我们这一创业团队都是在校大学生所组成的,所以要兼顾学业,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翻译淘宝店中,导致不能及时地恢复顾客消息,沟通不及时。
解决方法:
1.尽量保持旺旺在线,并设置自动回复,自动回复里包括:主要经营范围,最近优惠活动,我们的联系方式,QQ,邮箱等等。
2.尽量在客流量大的时候保持在线,客户流量大说明此时段买家最活跃,成交的几率也最大。据统计淘宝上客户流量最大的时段是14:00至17:00和19:00至22:00,所以我们在这两个时间段保证在线。
3.把比^常遇到的客户的问题和答案整理成文档,设置客服自动回复,提高了回复速度。
(三)新店开张,竞争激烈
近些年,电商发展迅速,淘宝网上现有的翻译类店铺就多达10437家,可见竞争非常激烈。作为淘宝新店,面对店铺信誉等级低,排名靠后等问题,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
解决方法:
1.利用淘宝指数来查看翻译宝贝的热门搜索关键词来编辑翻译宝贝基本信息,提高被搜索到的几率,增加点击率和流量。
2.做好店铺内部优化,提升顾客购物体验,抓住每一位潜在客户,顾客口口相传更具有说服力。
(四)店铺点击转化率低
从淘宝买家后台可以看到店铺日流量,点击率等相关数据。我们发现顾客停留网店时间短、跳出率高,转化率低。
解决方法:
1.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需要翻译服务的人群、翻译产品价格、店铺装修风格、翻译店铺文化内涵等等都要针对调研进行精确的定位。
2.价格方面利用促销手段,提高店铺翻译宝贝的曝光率,吸引更多顾客下单。
3.客服方面提高服务质量。
四、总结
通过实践,我发现大学生淘宝创业项目是可实践性很高的实用型创业项目。本文以我团队“易如翻掌”淘宝翻译店创建以及经营为例,分析总结了大学生淘宝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经过实践验证且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创业并非易事,我们虽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学习。希望以自己的有关经验给更多有淘宝创业热情的大学生一些参考,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到这一创业热潮中去。
参考文献:
[1]刘莉琼. 大学生网店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J].中国市场, 2009,550(39):6-7.
[2]李敏.大学生网店创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2012.
[3]文继权:基于淘宝网的电子商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
[4]陈雯霞,林淑贤,舒畅,刘军: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淘宝创业现状的调研报告[J].(南方论刊・2016 年第4期)
[5]夏青松:基于淘宝网C2C平台的大学生网店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0).
作者简介:
[1]陈志海 男 1978年06月15日出生 吉林人 工作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2]耿天琪 女 1995年09月24日出生 黑龙江人 学习院校:春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方向:英语专业经贸方向
-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 下一篇:区块链技术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