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8 22:0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教案;动手实践;形体语言;黑板;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多媒体课件与教案
使用多媒体教学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但课件只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流程过于单调呆板,趣味性、启发性并不强,学生前半节还有一点兴趣,后半节就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精心设计好课件内容还要写好纸质教案,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写在教案上,即制定预案,把课件和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更佳。
二、多媒体演示与动手实践
在进行立体几何教学时还应该重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在实物中感知图形间的相互关系,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做一方面还原了数学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多媒体展示操作方便、可见度高,但它毕竟是人工化、科技化和理想化的产物,它有别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它只能起到使学生认识客观现象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媒介桥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己动手实践和探索的机会,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所学的知识才能得到升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
因此,多媒体课件投影不能代替动手实践。在应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理想的方案是动手实践与多媒体投影相结合,教学效果最佳。
三、教师与学生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要不定时地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讲述和提问学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做不但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有话敢说、有疑敢问、主动参与,使师生之间的言语和情感交流顺畅,动作寓意体会深刻,教学互动性增强。必要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动画演示,这样既能增强师生的亲近感,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多媒体与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它是在交际过程中用来表达感情、传播信息、表示态度的一个非言语的身体态势,特别是表达反映数学自然美的图形符号等,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形体语言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语言、手势和表情这些表达方式并不占有优势,因为鼠标是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工具,因此教师往往都忽视了自身的形体语言的表达与发挥。如果教师表情呆滞地直视电脑屏幕,手握鼠标就站在电脑前面操作,这样会让学生有种机械呆板的感觉,就好像是在看电影似的;另外,有的老师在教学讲课时,只想着坐在电脑前面点鼠标,按照屏幕讲,那么这整个教学的过程就像在作会议报告一样,没有乐趣,同时也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就会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
五、多媒体与黑板
虽然多媒体投影在文字图形上具有书写作图方便、文字图形清晰、设计美观大方、图示形象逼真等优点,但缺点是只能滚动展示不能多页同时显示,学生很容易遗忘前面的内容。而传统黑板板书的优点是:(1)用黑板板书可以控制教学时间,我高中的一位恩师常常是“黑板写满,时间到点”,教学时间控制相当准确;(2)黑板上的文字图形可以整板显示并且可以长时间连续保留;(3)黑板上能够呈现整节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脉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理清思路。当然,黑板板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把多媒体与传统黑板有机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彼此弥补其不足,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多媒体与教师年龄
多媒体在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多,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但在实际中,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慢,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害怕出问题,完不成教学任务,使用得较少;相反,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思想灵活,接受新知识快,多媒体的使用率较高,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没有教学基本功,只有知识基本功。因此,新老教师要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长处,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七、多媒体与学校
篇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深受广大老师们的喜爱,且摒弃了单一、呆板的形式,展示的内容形象、具体、丰富,让学生更轻松、更全面地接受信息……同样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且,如今教学上的盲目引用容易造成滥用,引发的问题也值得人们反思。
(一)流水式教学,效果差。
多媒体只是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现实中常常是计算机主导课堂,教师只是充当“电脑操作员”,将一节课按自己的意愿事先设计好,如:在什么时候讲什么内容,在什么时候学生应该做什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有活跃的思维,不是一潭死水;因此教师不能抹杀学生的思想,应该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这样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我们事先把要讲的内容按预设的程式放在电脑里,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一幅幅看过去,教师的作用主导就没有了,人教学生变成机器教学生,整节课没有一点活跃的气氛。
(二)“崇尚”多媒体教学,将其神化。
多媒体教学无疑有其他电教设备没有的优点,因此从全方位来看没有哪一样比得上计算机的优势。正基于此,有部分教师将此法神化,不管自己熟不熟悉电脑,总是认为多媒体教学好比灵丹妙药。在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浪潮中,各科教师都将其引入课堂,显示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可谓普及率之高,涉及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是否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呢?不论是省市公开课,还是职称评定,只要是上课的地方都得用到多媒体,不用的话则多半一票否决。设想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里的学校,连微机都没有,更别说上多媒体课了,难道他们上课就差吗?要是评比那不是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吗?因此,我建议上级部门领导走进农村学校来听一听、看一看没有多媒体教学的课堂,那些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也有它们的生命力。
(三)花百倍精力,事倍功半
一堂好课肯定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但如果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有些教师可以花上几十乃至百来个小时去准备课件,还要请其他教师帮忙,费时费力,上课的效果好不好不敢妄下定论。部分教师走了多媒体教学的极端,一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取悦于听课的老师;二是为了提升上课的档次(为了个人发展无可厚非)。但平时不可能每节课都这样上,而且有时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了课件,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我们不是为了用多媒体而上课,也不是为了上课而用多媒体。
(四)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学中需要穿插的图片与播放的音乐,教师可以提前筛选、编码。教师自己要补充的学习辅导材料与需要布置的训练题,也可以预先编制。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备课、编写教案与制作课件都十分轻松和简便。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若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不加选择地展示各类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眼花缭乱的“狂轰滥炸”,势必造成学习材料的堆砌,导致学生穷于应付,被动接受,根本无暇思维,更谈不上知识的内化与能力培养。
(五)不求实效,不重效果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有的老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教学过程中画面变化频繁,结果喧宾夺主,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了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已明明白白展示出来了,学生不用动脑子,长此下去想象的翅膀会不会退化呢?尤其是在理科例题的讲解时,出示一个例题后,部分老师简单地读题和分析后就直接给出答案,接着读一遍答案,然后继续下一题。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不见得比传统的一支粉笔教学效果好。
(六)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少,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像。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法、思路甚至内容,其灵活性有目共睹,可多媒体一旦设计好了程序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师生的互动受到阻碍。
二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几点做法,愿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留足思维时间。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被重视。然而若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课件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不抢思维空间。
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意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就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课件仅仅是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一切都包办到底,到头来是害了下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三)机下留“情”。
这里的“情”,即是“师生情”,我们教学一贯注重“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应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板书、语言描绘、手势比划、模型展示、实物演示、师生情感交流等传统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师和多媒体两方面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四)机下留“板”。
企图用屏幕来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缺乏板书、演算的教法,将不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黑板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知识、经验和体会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一个考虑多么完善的课件,也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班集体的教学需要,黑板的作用仍是极其重要的。
(五)还真实感于课堂。
要尽可能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富有真实感,不能过于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如果我们的画面过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探索科学的能力。
(六)不替代学生动手实验。
篇3
正是因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学校常规检查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教学效果,实现了寓教于乐。但是我也发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
时有些教师进入了误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画蛇添足、喧宾夺主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一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乍看上去是“活跃的、热烈的课堂气氛”,但仔细一想,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是需要有一个静心思考的过程,而在“热闹”的课堂中,在听觉和视觉冲击下,结果可能是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晕头转向,不知这节课要学什么。这种画蛇添足、喧宾夺主的做法,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高科技的教育技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绝不是我们的灵魂。语文教学可以迎接挑战,但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成为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的奴隶。什么时候我们都应把实事求是作为最高标准,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努力提高素质,充实自我,使讲出来的课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二、固定程序,束缚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可有的多媒体课件,从组织教学到课堂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个环节都有与画面相匹配的解说与分析,程序设计好了就不能随便改变,教师成了“播映员”,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再加上有的教师常越俎代庖,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景物的照片,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最终结果是教师手脚被束缚,学生思维被框定。更有的教师因为初学,操作起来手忙脚乱,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早已设定好的教学步骤,教学效果就顾不上了。
要想摆脱多媒体对教学活动的“束缚”,就要发挥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如:简笔画、录音机、教学图片等,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
三、注重知识,忽视情感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想想自己对老师的记忆,我们是不是因为听着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看着老师那喜怒哀乐变化多端的表情,一挥而就的简笔画,走入了课文,理解了文章,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屏幕上,这样在无形之中就削弱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气氛,忽视了师生之间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真实情感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多媒体课件也许在很多方面都要优于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但是“人机教学”这种模式却忽视了老师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利的。
篇4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运用、误区、方法
Abstract:Alongwiththemoderneducationtechnologydevelopment,multimediamoreandmorereceivesthelanguageteacher''''sfavourbyitsowncharm,butalsohashadthenegativeeffect.Howgoesouttheerroneouszone,thetransfermedia,poursintothequestionforthelanguageclassroomwhichthesourcerunningwaterisworthusdiscussing.
Keyword:Language,multimedia,utilization,erroneouszone,method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电化教学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现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审美愉悦,变要我学为我乐学,实现素质教育主体性;能减轻教师劳动负担,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效率等诸多优势,因而已越来越多受到老师的青睐。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为教学注入源头活水,是我一直探讨的问题,就此,我谈几点看法:
(一)巧用媒体,锦上添花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首先,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沁园春长沙》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再最短的时间里最深的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可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空中楼阁》一文,由于学生学生阅历少,对山中风景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作者笔下空中楼阁的的造型特征,无法领略空中楼阁的美妙。于是利用CAI课件,将眉黛似的远山,苍翠欲滴的山林,虚无缥缈的小屋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的美感。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空中楼阁的美景,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壮志凌云》一课,适时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去体会去感染,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再如教学《醉翁亭记》时,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诗文朗诵,让学生在图画中如同身临其境,观览醉翁亭四时之优美景色;在名家朗诵中体验欧阳修的荣辱忧乐。从而更深刻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伟大情怀。这样的效果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
(二)认识不足,走出误区
《语文课程表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事实证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个个问题。
1、本末倒置,滥用媒体。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许多教师纯粹是为“多媒体教学”而利用多媒体。如何把课件制作得精美考虑得多,如何合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料为语文教学服务考虑得少。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忙着播放预先制作好的课件或剪辑的资料,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点、难点的板书。把语文课上成了近似美术、音乐的欣赏课。使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学生所获多为“转瞬即逝”的影音杂烩,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
2、课堂结构呆板、模式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就是要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来看,语文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和课堂结构设计上,千遍一律,千人一面。无非是:展示音像资料、介绍知识——展示思考、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作答(或画图或填表)——展示参考答案。在课堂上“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教师上课就像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如果碰上不熟悉操作的教师,或中途机器有故障,或学生的提问、作答与原设计程序不同,而造成中途冷场等情况,令人兴趣大减。语文课完全缺失了原有的机动与灵活,生动与风趣。
3、师生交流、渠道不畅。目前,在语文多媒体课堂中,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要么是荧屏演示不断。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过分强调“人机对话”,忽视教学中师生心灵的沟通,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大削弱,甚至造成隔膜,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传媒,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但现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
(三)更新观念,讲求方法
上述不足的存在,使语文多媒体课堂少了语文课固有的生动、风趣与灵活,少了教师的激情与风采,少了学生的朝气与活跃,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也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服务,发挥其最佳效益,就必须使广大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必须从语文多媒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加以思变,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活”起来。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思想观念“活”。
现代教育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不要以为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手段,就算“教改”了。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及作用是使语文多媒体教学活起来的思想基础。
如前文所述,多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实现了许多原来在语文课堂上难于达到的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语文的全部,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它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借助的一个桥梁,一个中介,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主要起辅助作用。
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首先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必须贯彻“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用得“准、巧、活”。而不让人感到教师这节课就是为了应用多媒体。
其次,多媒体语文课堂上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二、多媒体语文课堂的结构设计“活”
1、突出学科特征,体现文体、课型特点。听、说、读、写,品味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这些特征在语文多媒体课堂的结构设计上要有很好的体现,决不能以视听代替朗读,以视听代替训练,以视听代替讲解。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型,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要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体现出各种文体、课型的特点。如诗歌、散文则要侧重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指导朗读、品味语言;小说、戏剧则要侧重于再现故事情节,再现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指导学生表演;说明文则要侧重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学生观察,展示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结构、功能、用途等方面说明事物。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灵活、容量大的特点,上好作文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等。
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结构设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主体性教学是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境,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
3、体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语文多媒体课堂不能“以机代人”。因为,在课堂上学生需要真实,自然的情感交流。在学生心中,机器永远是机器,机器的赞美与老师的一句表扬在学生心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已所长,如善于朗读还是善于写作;善于激情抒发还是善于理性分析,并与多媒体紧密结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不同的教师展示出不同的教学特色来。
4、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语文课中各种电教媒体的使用如何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使整个课的教学环节流畅、自然、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进行巧妙的设计。
三、多媒体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活”。
篇5
如今,多媒体已走进千家万户,也走进了课堂当中。这种新形式的多媒体的出现,好比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又好比是无边黑夜中的一颗明珠,更像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因为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
“情境”是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共同创设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学习场景和氛围。以往语文课上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解、提问、阅读等手段来进行,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它可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其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
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思想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中,于坚在文中写到:“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从高处向我合拢过来,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这些描写对于我们这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瀑布,对它也没有什么感想认识。学生们读这些文字好像在读天书似的,对它也没有什么兴趣。如果我单凭一张嘴对本文“千呼万唤”,也无法让学生想象瀑布那雄伟的景象。而借助多媒体我们就可以把瀑布图片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行情景教学。同学们置身于作者描写的美景之中,学习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也很快能够理解作者为什么说“黄果树大瀑布作为一直统治着我的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眼前复活了。”多媒体的使用,让同学们在这节课中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乐于观赏和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意境,以景动情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同学们读到朱自清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时,并不会十分感动,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被父母捧在手心中,很少劳动,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所以在朗读这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视频。准确生动的描写,声情并茂的朗读,再加上栩栩如生的视频,学生一下子被感动了,体会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也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了深深地感激。这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懂得了应该感恩父母,思想上也受到了洗礼。
三、创设情境以情促想
篇6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
1 前言
教学的过程就是向学生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图、文、音、像等媒介用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然而,目前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师不能很好的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在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误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指导,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教学的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参与教学过程的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依靠教师站在讲台前用语言媒介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仅仅注重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
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通过声、光、形、色等媒介,以图文、视频、音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运用听觉、视觉器官对学生大脑皮层细胞的活动进行充分的刺激,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图片、动画、音乐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形式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得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2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实验证明人们对语言信息的接受能力约为4.4比特/秒,对图像信息的接受能力约为46比特/秒。从传输容量看,传统教学的最佳通道容量为25%比特,而视听媒体的最佳通道容量为70%比特[1],由以上数据可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一些较抽象、生涩的理论概念和图纸模型,用较为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从而促进知识的长时记忆。
以往遇到抽象生僻、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问题,教师费尽口舌,学生往往还是一知半解。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发展过程、组织结构、时空变化等以图片、视频、声音等手段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全方位的认识、便于学生对难点、重点的理解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将场景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在没有条件或机会参与现场教学时,可利用利用多媒体将场景教学的照片或视频展开课堂场景教学的讲解。例如:课外写生,我们可以利用写生视频和写生图片对学生进行实物和场景的对照讲解。
2.3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
课件的使用有效地省略了上课板书、作图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图片、表格、视频、声音等手段表达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既不需要教师长篇累牍的解释,又便于学生的快速地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的展示除了文本信息以外的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可以让学生从全方位、多层次获取一个知识点的信息。同样的授课节奏要比传统教学在信息量的传递、表达方法的优化等方面提高很多,大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丰富了单位时间内教学的内容[2]。例如:在讲解Photoshop操作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在黑板上画多个图形和多个窗口,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上课时间,而且很多操作步骤和效果需要动态影像演示,仅靠语言讲解学生没有办法理解,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于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方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相同教学内容的耗时会减少,规定的课堂时间内所传授的信息量会增加。
高校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学科的交叉性比较强,往往需要不同的学科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相关的学科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理论和实例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等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的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学习和回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更深更透彻地理解、记忆和知识面的拓宽[3]。
2.4 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
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紧缺、教学设施贫乏的情况,尤其对于近几年新兴的专业技术课更是如此。在配套的设施没有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将班级人数扩大或者将相同的专业班级合在一起来上大课。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楚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作图和需要展示的图片、挂图、表格等的文字和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不受地点、人数的限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对相同的内容反复板书和作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实践上。
3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具备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目前的多媒体教学在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3.1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理论、技能,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条理清晰的板书。多媒体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能力,还要求教师熟悉掌握计算机运行界面和基础操作以及多媒体工具软件Word、PPT、Excel等的使用方法,并且具备页面排版、动画制作、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很多不懂计算机的老师需要从头学起,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3.2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差
使用多媒体教学就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的质量,有些教师因为图省事或者因为对软件操作的不熟悉而简单的把教案搬到课件中,上课照本宣科。这样多媒体只是取代了“原始黑板”成为“电子黑板”,授课仍然不会生动形象。
课件内容的设计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课件内容要简洁、重点突出
课件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构清晰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出现过多冗余信息。简明扼要的内容和一目了然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抓住章节的重点,环环相扣的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过于冗余的信息,使同学忽略主体信息,找不到重点内容;超量的信息,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不要只注重形式,忽略效果
有的课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使用效果。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课件页面设计应考虑美学因素,注重形式美原则,页面设计应美观大方,字体大小要适宜、清晰,色彩过渡要柔和,颜色搭配要合理,尤其要注意背景色和文字的颜色应该有较大反差,以免给学生带来视觉疲劳以及心理压抑。
3.3设备、环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的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多媒体教学的理想效果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由计算机、投影机、音响系统和网络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设备组合起来实现的,如果因为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环境的使用不当或保养不到位,就会造成教学工作的中断和无法继续,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4.对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4.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教学的能力
高等院校应加强在职教师对现代教育媒体使用技能的培训,转换教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定期召开教师教学技能经验交流活动,开展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4]。
4.2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辅助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或所有的内容都适宜多媒体教学的,对教师而言,有时候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教学,这时,教师应该考虑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起来。比如,需要演示定理推导、公式证明、方程求解的过程的用板书的解析讲解更便于学生明白逻辑推理环环相扣的过程。
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吕永芳,古丽马兰.论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与应用前景[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3:107-108.
[2] 刘伟.浅谈高职院校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山西青年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4:107-108.
篇7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利 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的功能进行教学的活动,它对传统的教学技术起着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它以其直观的教学特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为我们所运用。
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我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的灵活性,它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的利
1.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个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制作带有动画图片的幻灯片,学生看着大大的“?”一闪一闪,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回答之后再把正确答案显示出来,回答正确与否都配以相应的音响回应,如“回答正确,你真棒(配上鼓掌声)!”同时,显示一幅动画图片表示“我赢了!”或“很遗憾,下次继续努力!”这样,就可以把原本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也会争相回答问题。而且,为了在以后的练习课上能得到更多肯定的回应,学生上课时也会更认真听讲。
2.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熏陶情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模拟或创设各类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那就等于构建了一座情感的桥梁,能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登高》这首诗时,以电视片《杜甫》片段导入,背景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伤感的音乐,播音员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的讲述,使得课堂气氛立即凝重起来,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体会到杜甫一生坎坷,穷困潦倒,远离家乡孤独寂寞的百感千愁。
3.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千方百计地将形式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老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更为方便,我们可以采用加大或变化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省时、明了,事半功倍。
4.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填补认识空白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存在许多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比如,演示说明性文字中比较难懂的原理与程序,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些内容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描述,便可以透析抽象,变得现象直观,较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由于学生记忆中这类知识的缺乏,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地突破这些难题。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
1.制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多媒体走进课堂,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一件大事,它在某些方面确实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地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等等毛病浮出了水面,多媒体俨然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成了束缚师生思维、限制师生互动的桎梏。
多媒体教学课件由教师事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及答案都早已设计安排好,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课前设计的流程谨慎的操作鼠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的思想走下去,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使得许多本可以上得很精彩的课本在如此“功利”的引导中黯然失色。
2.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语文课件在这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调用多种媒体,实现配乐朗诵、图像显示、录象播放等多种功能,声情并茂、形象可感。但是,如果对媒体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通过文字,可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图像,至少在外形上“一千个读者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3.妨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师生的双边活动成了教师指挥课件运作,这必将影响师生真实的情感交流。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
4.忽视视听形象所表现的教学内容,干扰正常的学习
篇8
一、多媒体教学让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传统教学中,我的教学成绩总是一般,学生学习没多大的兴趣。盯着图片学政治,学生难接受,觉得抽象难懂,不易理解,记不住,考不好。利用央馆的Flas、视频教学积件与PPT课件有效结合,利用控件加载动画、视频,激活了教学情景,学生兴趣浓、气氛活跃,很容易理解政治。用多媒教学,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考试成绩好了。本人每学期的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任教班的成绩分别是一、二名(全校同年级10个班)。教学效果好了,评优晋级也就容易了。每年综合考评都是总分第一名,评为“优”,阳光工资多了,个人获益,名利双丰收。学生对政治课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主动学习政治,喜欢上政治课,喜欢我这个老师,这是多媒体教学让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如何制作出更好的课件
光下载引用资源,不掌握制作课件的好软件,还不足,应自己动手制作好课件;光用幻灯片制加载动画,引用视频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自己开始了学习用Flash软件制作动态、互动课件。在网上下载Flash教程,天天坚持学习,边听边做,向同行请教,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学会了用Flash制作动画。如:补间动画、变形动画、遮罩动画,影片剪辑的编辑与控制,声音的录制与导入,声音与文本、动画的同步设置,可以把静态的图片制成动态的动画。把课本上的图片用数码像机拍照下来,进行加工处理,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加工成动画,拍照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生活中的图片加工成动画,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新鲜感。结合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设计动画引入情境,设计问题导入探究,动画引探激活探究过程,快乐探究,乐探乐学,引导发现,建模应用,解决问题,这就是蓝清元老师的“引探发现法”课题。他利用多媒体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了两个课题,受央馆、省馆、地区电教馆的表扬;制作了1500多个课件,节节课都是用多媒体上课,他教的班是全校8个初二班中的第一名,班平均分超年级平均分15分多,比最低的班高26分多;上交8个课件就有6个课件被央馆征用,五个学期的系列资源通过专家评审,被省电教馆录用。他今年59岁,是宜春市名师、最美高安教师,他的事迹在高安电视台宣传。年老的老师能做好电教工作,相信每一个青年教师也一定能做得更好。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我才学习了flash软件,用flash制作课件。
学习脚本,做一些脚本动画,如手拖动画、旋转动画、填图、上色动画、选择题、连线题、计算机测试题等,给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课件中还应带有工具箱,便于画图、写字。
学习加载动画,把一些优秀资源加载到课件中来,可节约制作课件的时间,所以我又学习了加载SWF、FIV格式的动画、视频,使课件制作得很好,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再次提升。电化教学发展的今天,我校多媒体教学实现“班班通”,我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好学热情高,如何引趣乐学是我研究的主题。
篇9
课题:《海燕》(高尔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情况:
1. 作者及背景简介。
2. 配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朗读指导。
3. 设计文章内容分析表格(包括正面描写海燕、侧面描写海燕和海燕的象征意义三大格),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然后显示答案。
4. 放映配画朗诵录像,放映名家朗诵录像。
整个课堂多媒体可谓全程参与,色、光、声、像俱全。教师完全丢掉了粉笔,离开了黑板,站在计算机演示平台前,点击鼠标,把教材的文字图像化了,让学生眼见海燕、耳闻其声,遥远的海域拉到了眼前。置身其中,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乐趣。师生们似乎都那么的入神。
然而,醒过来之后,却觉得自己只是当了一回观众。表演者除了教师还多了一部机器,因而显得更为纷繁多彩。
如果对照语文新课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的要求,我们便会发现这样的课,跟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相比,只是多了一件华丽外衣而已。不客气的说,如果“我讲你听”的教学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话,那么如此地使用多媒体,则使这些现象显得更为惨烈。
新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然而,在这节多媒体参与的课堂上,屏幕上先是作者介绍,接着是时代背景介绍,最后在填表分析时,海燕的“象征意义”的格子里出示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这几个字特别用红色加粗,让学生毋庸置疑。这,怎么能说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呢?其实不要说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就是成人,由于国籍不同、身份不同、阅历不同,都不可能对海燕这一形象有相同的体验:一致认为象征“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因为经典的也就是世界的,如果是某一个民族、阶级或某一个团体独有的东西,它就不可能成为经典。在“世界在多元化的前提下和平发展”成为全人类共识的21世纪,我们不但没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反而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惨烈地“摧残”学生。
再则,假如没有多媒体,就没有后面配画朗诵的画面,那么一千个学生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海燕,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也正是这个再创造使文学作品充满了魅力。曾记得一个文学家说过,小时候听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他把孙悟空想象成一个英俊无比、威猛高大的英雄。后来看了连环画,见孙悟空原来是一个瘦骨嶙嶙的猴子,实在扫兴。
一般来说,不喜爱文学作品的人,都是缺乏想象能力,不善于把文字变为画面,即缺乏再创造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一半是天生,一半靠培养和锻炼。配画朗诵,固然十分精彩、十分动人,令人大开眼界,但它说到底是机器的精彩,是别人的精彩,并不是学生自己的精彩。它的副作用可能会使善于想象的学生觉得扫兴,使不善于想象的学生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而养成严重的依赖性。
课堂突出了朗诵指导,并以《命运交响曲》作为基调,对于理解《海燕》的主旨来说无疑是有益的。新课标也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问题是“言为心声”,既然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又怎么能把全班的学生都定在一个调子上呢?即使是“流利”,也有“大江东去”“湘江北去”“门前流水尚能西”。哪一方“水”不是“流利”的呢?如此划一的朗诵指导,对照新课标的“自主”,的确有扼杀个性之嫌。
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使它在落实新课标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十分值得商榷。
我以为,多媒体必须为学生阅读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比如海燕的象征意义,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自由写,然后通过投影,把学生所写显示出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评判,教师参与其中,最后再展示作者和时代背景简介以及传统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海燕的形象也要让学生根据文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口头描述,然后再展示有关画面,让学生比较优劣。读也是如此,可准备几首音乐曲,让学生挑选配乐个别朗读。看哪首曲子喜欢的学生最多,然后以这首曲进行配乐齐读。最后欣赏名家的朗读作品,师生共同比较评判。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物理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面临人类史上的又一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高科技的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被作为新型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对实现我国政府的科教兴国战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多媒体)当作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一、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既可连续演示,又可分布演示,化抽象为形象,扩大学生感知量,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可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2.可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其中不足,现在我们可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3.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避免浪费许多时间在黑板上抄抄写写,使教师花更多精力用在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上,做到时间安排恰当,内容分布合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
在讲到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时,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一般是用教学挂图,或者结合模型讲解,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无法看到汽油机的动态工作过程。而用多媒体教学,却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用一个Flas,形象地把汽油机整个工作过程显示出来,在每一个冲程中,飞轮如何运动、活塞的运动方向、进气阀、排气筏的关闭等全部清楚的显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视学生理解程度,即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楚,这样就化难而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象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在电压、电流这一部分,电压、电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电压、电流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单从课本中的介绍,同学们没有感官的认识,相对抽象,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在这节课里,我利用多媒体分别制作了水路,电路模型。在水路模型中,当我打开阀门后,同学们会发现水轮机先转动,过了一会水轮机又会慢慢停下来。我就提出问题:水轮机为什么会转动呢?过一会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会说出原来水管两边的水面高度不一样,水管中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转动,后来两边水面高度又变为一样,水管中没有水流,所以水轮机会停下来。我接着又提了个问题:那我们怎样才能使水轮机持续转动呢?同学们一定很容易得出结论。
我在水路上方加一个水泵,当水泵工作时,我们可以看到水泵两边的水面始终不在同一高度,水轮机也就持续转动。那我们就可以看到水泵是用来产生水压的。
这时我就在水路模型旁边显示一个电路,电路中有开关,导线,电源,灯泡。然后我就提问:与水路类似,为什么合上开关,小灯泡会持续发光呢?同学们就很容易得出:灯泡能持续发光,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源,灯泡中有电流通过。在这里电源相当于水泵,开关相当于阀门,导线相当于水管,灯泡相当于水轮机。
通过两个简单的模型比较,我们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压,电流与实际生活中的水压,水流结合在一起,也就很容易掌握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了。
四、在实验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
“一个容器里盛有质量为m的水,能否使一个质量为M(M>m)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水里?”这个问题对不注重物理本质,只会死记硬背公式的学生来说,肯定会认为是不可能的。
有的同学一提到浮力就联想到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浮= 液V排。这个公式是计算物体在液体里所受浮力大小的公式。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的本质原因却往往被忽视。这种使用套公式的方法解题当然容易出错。
物体浸在液体里所受浮力的本质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以只要木块的侧面和底面有液体必然木块的底面受水对它的向上压力,当这个向上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和木块所受向下的大气压力之和,木块就能漂浮在水面上,而与容器里水的质量大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