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电针 康复训练 中风 吞咽言语障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46-01

有资料表明,大约有71%的中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以及语言障碍[1],如果比较严重就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选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69例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对其中的部分患者进行电针和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方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示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69例中风后出现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43岁;将所有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并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例数和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34患者进行单纯性康复训练治疗,给予观察组35例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同时进行治疗。

1.2.1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发生语言吞咽障碍的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例如:口腔肌肉锻炼,通过练习拼音字母锻炼口腔肌肉,指导患者使用镜子练习发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2];吞咽锻炼,促进恢复吞咽反射;摄食练习,逐渐恢复患者自我摄食的能力;使用冰冻的棉棒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刺激等康复训练[3]。

1.2.2 电针治疗。使用低频电刺激电针治疗仪,设定为连续疏波,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性选取强度,取内关、合谷、丰隆、通里、足三里以及照海等穴位电刺激治疗。每天一次,每次半个小时。

1.3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1.4 疗效评定标准[4]。

显效:吞咽和言语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按照神经康复学VFFS评分提高6到8分。

有效:吞咽和语言障碍有所提高,按照神经康复学VFFS评分提高3到5分。

无效:吞咽和语言障碍没有提高,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标准。

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2 结果

在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有效率94.29%。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有效率55.88%;两组在有效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35.77,P

3 讨论

电针是现代医学工作者对祖国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继承,通过现代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针灸的临床治疗作用,本文对于中风后吞咽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就很好的利用了电针疗法,达到了疏通经络,醒神开窍,益气活血的目的,通过穴位的电针治疗对主管吞咽言语功能的神经产生了刺激作用,激发了受损残余神经细胞的代偿功能,并且可以诱导患者咽部、口腔肌肉进行局部的肌肉收缩或者产生模仿吞咽、语言部位肌肉的自主运动,更好的配合了康复训练的治疗,使患者更好的改善了吞咽以及语言功能,在相同的治疗时间内本组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94.29%,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5.88%。由此可以,在治疗中风后患者出现的吞咽语言障碍,一定要进行多种治疗方法的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各种治疗方法可以互相配合,互补所短,更好的促进患者语言和吞咽能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丁德权,谭峰,张明霞,李广兴,陈景梅,林东雄,黎力生,电刺激加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60—61

[2] 吴振梅,潘秀莲,脑卒中语言障碍56例语言训练的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64—1365

篇2

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其中3例为门诊,6例为住院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41—68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4周。临床表现为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发音困难,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者。

2 治疗方法

取穴:天突。伴有半身不遂者,均加刺臂臑,曲池、手三里、 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三阴交、太冲等穴,常规针刺治疗。

操作方法:采用0.30㎜×40㎜毫针,天突穴针刺时令患者无枕平躺于床上,沿胸骨柄后方贴骨面刺入2-2.5寸,行呼吸补泻法之泻法1min后出针,余穴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日一次,7次一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痊愈(吞咽障碍完全消失)6例;有效(吞咽障碍消失,偶有呛咳)2例;无效(吞咽障碍症状存在,胃管不能拔除)1例。总有效率为80%。

4 典型病例

患者文某,男,56岁,工人,于2011年8月9日脑卒中住院。主症:吞咽时有梗阻感觉,间隙性的口及咽部疼痛,饮水呛咳,鼻饲营养。病史:7天前因脑干受损到急诊科医治,病情平稳后转到针灸科施治。现半身不遂,吞咽障碍,按上述方法每天针1次,针2次后感觉症状好转,仍有呛噎感,针5次后即可进食黏稠食物,针10次后能自行进食,遂解除胃管。

篇3

【关键词】 鼻咽癌; 吞咽困难; 系统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39.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042-02

doi:10.14033/ki.cfmr.2015.35.021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放射性治疗,此法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临床实践证明NPC患者经放射治疗易引起放射后并发症,例如张口困难、吞咽困难、颈部僵硬以及听力与味觉下降等。由于恶性肿瘤浸润蚀加之治疗的放射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NPC患者病患部位与吞咽咀嚼功能有关的肌群逐渐发生失用性退化,自主进食功能退化消失,并由吞咽困难进一步造成营养不良,由进食呛咳造成肺内感染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NPC患者的生存质量[1]。及早采取措施恢复NPC患者病患部位相关肌群运动功能,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功能,可以预防营养不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延缓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放射性治疗,且放疗后均有疑似或轻微吞咽困难表现。吞咽困难的判断:(1)NPC患者形体消瘦,主诉渐进性吞咽困难进食呛咳;(2)颞颌关节僵硬,舌头运动不灵或实体萎缩;(3)张口受限、口腔鳞片状白膜,舌面及软硬腭有黏稠痰液残存;(4)颈项僵硬,进食固体偶有梗阻留滞感[3]。将选取的

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2.3±11.6)岁,

平均病程(21.3±10.5)个月;对照组100例,男48例,

女52例,平均年龄(53.7±12.8)岁,平均病程(22.2±11.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NPC放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直线加速器6MV照射X线治疗,避开脑干脊髓,面颈联合野中心水平野分割照射常规36~40 Gy后缩野,鼻咽部追加剂量70~76 Gy,预防性照射颈部剂量50 Gy,颈部预防剂量66~70 Gy。照射频次5次/周,患者放疗1~4年[4]。

1.2.2 处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处理和一般护理,若有黏液残留不能自主咳出,可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为期四周的系统康复吞咽训练指导,(1)功能恢复性训练:针对进食吞咽相关的功能器官做间接性训练,改善吞咽相关肌群运动协调性,防止废用性吞咽功能障碍。(2)头颈肌肉康复训练:为患者制定训练计划,着重训练低头后仰以及左旋右旋、左屈右屈等重复运动,放缓单个动作速度,20次/d。(3)进食训练:保持病室卫生清洁,营造安静舒适、和谐整洁的进食环境,使患者保持最佳吞咽;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选择食物软硬质地和适宜吞咽的口量。(4)下颌关节、舌功能训练:训练患者张口闭口,下颌关节尽量打开后,上下牙关闭合,如此多次节奏性叩击刺激唾液分泌;指导患者微张口,下颌分别向前后左右运动,至关节解剖极限,短暂停留再缓慢复至原位;将患者的舌体以纱布或吸舌器包裹住向外侧与左右方向缓慢牵拉,以舌刮划动舌面刺激并按摩舌体,2次/d,20 min/次;指导患者舌尖伸出门齿以压舌板压舌面以适当力度压住令患者用全力抵抗,3组/d,5次/组,15 s/次[5-6]。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4周后调查患者满意度,分值范围是1~1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观察比较患者的吞咽功能检查,以标准吞咽功能评分(the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电视透视下吞咽功能检查(the 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进行评价;生存质量以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进行评价。SSA评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意识、头及躯干的控制、唇的闭合、咽反射、软腭运动及自主咳嗽等的临床检查,观察患者在吞咽水的过程中重复吞咽、喘鸣、无喉运动及吞咽后运动的情况,分值为16~45分,分值越高表示吞咽功能越差。而VFSS是加入不同量米粉调成糊状的60%硫酸钡溶液,在治疗医师的指导下观察患者在正位、侧位下的进食情况。SWAL-QOL是由44个条目构成,从患者的食欲、进食时间、食物选择、心理负担等维度考察吞咽困难患者的生存质量,每个条目均为1~5分,总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各时点吞咽功能比较

两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前以及康复训练1、2周后,S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3、4周后,观察组SS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VFSS、SWAL-QOL、MBI比较

两组进行康复训练后VFSS、SWAL-QOL、MBI与训练前比较均有提高(P

3 讨论

目前放射性治疗是NPC的首选治疗方法,对抑制癌变扩张,延缓病情发展,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但经过放射治疗后癌变组织生长受到抑制的同时,正常肌肉组织的运动功能也受到破坏。同时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使放射治疗部位肌群纤维化,患者吞咽功能减退,造成患者进食困难和营养不良,可使癌症进一步恶化,若盲目经口进食,可能因舌咽运动功能低下或口腔咽喉部有残存痰液唾液而发生呛咳或误吸导致肺部感染,造成放疗并发症的发生[7]。

本研究在NPC患者放射治疗后对其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功能性恢复训练、头颈肌肉康复训练、进食训练、下颌关节、舌功能训练等。功能性恢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颈部肌肉康复训练可抑制放射所致的颈部组织纤维化,进食训练可使患者形成更优的进食习惯选择更适合的进食量,下颌关节、舌功能训练利于参与咀嚼肌群的功能恢复。通过以上训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鼻咽癌患者口咽部肌肉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吞咽能力,增大了患者张口幅度。结果显示,康复训练3、4周后,观察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尽早开始系统性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病变部位相关的关节、肌肉的运动功能,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8]。

系统性康复训练有利于预防因放疗引起的吞咽障碍,抑制颈部组织纤维化,改善患者进食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病患部位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骏.鼻咽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2):179-185.

[2]邓卓霞,唐小岚,周富玲,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放疗后遗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778-780.

[3]刘清涛,江晓聪,潘秀花,等.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13(8):94-96.

[4]谢光辉.鼻咽癌放疗后CT与MRI影像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0.

[5]邱慧玉,唐兰,陈小莉,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2):135-136.

[6]刘永娟,廖燕桃,刘云娟,等.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估与康复护理[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9):155-157.

[7]秦雷,杨林.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6):720-724.

篇4

关键词:低频穴位电刺激;童吞咽功能障碍;康复

对于正常孩子而言,每天吃东西、喝水是非常平常的事,只关心食物是否美味。嘴馋被认为是他们良好的食物认知或健康的吞咽功能的一个侧面反映。但有些儿童却因为神经肌肉功能或口腔结构的问题而导致食物经口进入胃的过程发生困难[1],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摄食一吞咽障碍的儿童患者非常重要。本临床观察加用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患儿23例,旨在探索有效改善儿童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在本院治疗吞咽障碍的儿童,多为脑瘫、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排除癫痫、血液病、治疗部位皮肤病。按年龄、性别、障碍类型、程度配对;再按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采用Vitastim吞咽治疗仪低频电刺激两侧人迎、廉泉穴位[2,3],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用饮水试验、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作康复评价。最后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2.1间接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感觉运动器官的功能训练,能改善这些器官的运动和协调性,可为直接摄食吞咽训练做准备,因不进食,故误咽、窒息的危险性小,适用范围广。常用方法如下。

1.2.1.1头颈部活动 因头颈部活动障碍,会妨碍口腔周围肌肉运动,降低吞咽及咳嗽控制能力,故此为一个必要的基础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转头、侧头训练。速度宜稍慢,身体条件允许可加上坐姿训练。

1.2.1.2寒冷刺激训练 冰棒刺激外部脸颊、唇部,再到内部的颊粘膜、唇齿沟、舌体、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每处刺激时间稍短,避免患者因不能表达而冻伤。每次刺激的强度以出现较理想的空吞咽动作为宜。

1.2.1.3 呼吸训练 以腹式呼吸为主,从平静呼吸到深呼吸;口鼻分离程度好的可深吸气后训练吹气。

1.2.1.4吞咽构音器官运动 下颌张开闭合、咀嚼;唇部可作噘嘴、咂唇、咧嘴;颊部可作鼓腮、、吸吮;舌部可做前伸、后缩、左右及上下摆动、轮转等。每次训练次数3~6次为宜,避免过度疲劳;根据患儿能力,运动充分到位即可。进一步可行肌力抗阻及协调性训练。模仿打哈欠、漱口、咳嗽也是非常好的练习项目。

1.2.1.5发音练习 常使用音a-i 、ba-pa、da-ka,其他音可参考选用。此练习利用发音带动吞咽器官充分运动并协调了与呼吸的关系。

1.2.1.6吞咽手法 包括声门上吞咽(supraglottic swallow)、超声门上吞咽(super-supraglottic swallow)、用力吞咽法(effortful swallow)、门德尔松手法(Mendelsohn maneuver)等。仅适合认识、体力尚可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暂时使用。

1.2.2直接摄食训练 是以安全管理和口腔卫生为基础一种综合性训练。清醒状态下进食;进食前后清洁口腔,结合患儿情况选取食物,食物不宜太硬太干;进食避免头部过度前倾后仰;可使用适当食具和代偿措施帮助进食;进食后避免立刻平卧。我们康复训练最终目标改善吞咽动作后能经口进食,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吞咽障碍改善情况详见表1。表中数据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在两种评分中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改善(P

两种评价方法均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儿童患儿如发育迟缓及脑瘫中有吞咽障碍的人数众多。良好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达到摄入营养的生理需求,还能够获得进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更有助于患儿不断参与社会活动。吞咽障碍治疗的延误会剥夺患儿的进食乐趣,加重其心理压力,使患儿没有机会发育进入较为成熟的吞咽功能,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发育迟缓,因此尽量促进患儿经口进食功能的发育,是治疗的目标。本文实验组低频穴位电刺激配合常规的康复训练,患儿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儿在日常进食速度加快、误咽减少。今后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童吞咽障碍发病、治疗机制,制定出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高效、低副作用、可操作性强、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9:1.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18

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在临床国较为常见[1],吞咽功能障碍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及心理障碍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的评估并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X线下吞咽功能造影的普及环咽肌失弛缓症才逐步被认识。球囊导管扩张术可降低环咽肌的肌张力,使环咽肌逐渐扩张,改善环咽肌痉挛的症状[2]。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脑外伤、脑肿瘤、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28例,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

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在临床国较为常见[1],吞咽功能障碍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及心理障碍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的评估并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X线下吞咽功能造影的普及环咽肌失弛缓症才逐步被认识。球囊导管扩张术可降低环咽肌的肌张力,使环咽肌逐渐扩张,改善环咽肌痉挛的症状[2]。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脑外伤、脑肿瘤、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28例,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脑外伤、脑肿瘤、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28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证实为环咽肌失迟缓症,其中男102例,女26例,年龄17~75岁,平均56.12±3.26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05年1月~2011年6月收治脑外伤、脑肿瘤、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128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证实为环咽肌失迟缓症,其中男102例,女26例,年龄17~75岁,平均56.12±3.26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2周(每周治疗6次)。⑴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按插鼻饲管操作常规,将12~14号乳胶导尿管经鼻孔插入食道中,确定进入食道并完全穿过环咽肌后(长度28~30cm),将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与导尿管相连接,向导尿管球囊内注生理盐水6~8ml,使球囊扩张,拔出注射器;将导尿管缓慢向外拉出,直到有阻力或拉不动时,提示失弛缓的环咽肌下缘所处位置即在此处,用记号笔在鼻孔处作出标记,以作为下次扩张时的参考点;抽出约3~5ml生理盐水,向外拉出1~2cm根据患者环咽肌紧张程度,再注入约1~3ml生理盐水,球囊恰好不能拉出,且有轻微阻力为适度,保持5~10秒;迅速抽出球囊中的生理盐水,避免窒息感,保证安全;休息30秒,再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重复上述操作8~10遍,自下而上的缓慢移动球囊,通过狭窄的环咽肌,充分扩张环咽肌,降低肌张力。治疗频度:l次/日,每周6次,每次操作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球囊内生理盐水每天增加0.5~1ml,最大不超过8ml。⑵常规吞咽康复治疗:①吞咽基础训练:采用口面肌群的训练、吸吮和喉头上抬训练、咽部冰刺激与空吞咽训练和促进吞咽反射手法。1次/日,每次20分钟。②摄食训练:根据患者病前饮食习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食物的质地、味道、温度、颜色、气味来设计治疗性饮食,采用最容易吞咽的食物,包括米糊、菜泥、蛋羹等,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选择90°坐位,身体稍前倾20°,颈稍前屈,进食一口量为原则,摄食训练具体安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③电针治疗:在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选取相关穴位,连接电针刺治疗仪,应用脉冲电流,连续疏密波,刺激量为患者可耐受量,每次20分钟,1次/日。④电刺激治疗:Vitalstmi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⑤吞咽行为治疗:口颜面功能训练、咽部冷刺激、门德尔松吞咽法:该法可以增加环咽肌开放的时间与宽度,改善整体吞咽的协调性。四唷⒌案龋鸾ス傻焦烫迨澄铩Q0°坐位,身体稍前倾20°,颈稍前屈,进食一口量为原则,摄食训练具体安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③电针治疗:在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选取相关穴位,连接电针刺治疗仪,应用脉冲电流,连续疏密波,刺激量为患者可耐受量,每次20分钟,1次/日。④电刺激治疗:Vitalstmi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⑤吞咽行为治疗:口颜面功能训练、咽部冷刺激、门德尔松吞咽法:该法可以增加环咽肌开放的时间与宽度,改善整体吞咽的协调性。

评定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评定。主要采用吞咽功能评价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①吞咽功能评价:治疗后用4种性状食物:水、浓流质、糊状食物及固体食物让患者经口进食,观察其进食功能,记录可进食每种性状食物的患者数。②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应用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进行吞咽造影检查,将造影剂76%的泛影葡胺溶液15~20ml,在X线透视下,坐位下观察患者吞咽的动态过程,观察造影剂经过口腔至食管过程中咽部顺应性及协调性,会厌谷和梨状窝有无滞留、残留、反流、误吸,环咽肌开放等情况。患者一旦发生误吸即终止造影。

评定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评定。主要采用吞咽功能评价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①吞咽功能评价:治疗后用4种性状食物:水、浓流质、糊状食物及固体食物让患者经口进食,观察其进食功能,记录可进食每种性状食物的患者数。②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应用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进行吞咽造影检查,将造影剂76%的泛影葡胺溶液15~20ml,在X线透视下,坐位下观察患者吞咽的动态过程,观察造影剂经过口腔至食管过程中咽部顺应性及协调性,会厌谷和梨状窝有无滞留、残留、反流、误吸,环咽肌开放等情况。患者一旦发生误吸即终止造影。

结 果

结 果

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球囊扩张术治疗后,65例患者中有26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水和固体食物,31例可进食糊状食物,57例可经口进食;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恢复进食普通食物,36例进食糊状食物,共42例可经口进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球囊扩张术治疗后,65例患者中有26例恢复经口进食普通饮食,包括水和固体食物,31例可进食糊状食物,57例可经口进食;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恢复进食普通食物,36例进食糊状食物,共42例可经口进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

两组治疗前后VF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

讨 论

讨 论

环咽肌失迟缓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疾病[3],在正常人群中的出现率可达5%左右,吞咽障碍人群中出现率6%~61%。其病因尚不明确,通常包括环咽肌松弛/开放不能、环咽肌松弛/开放不完全或松弛/开放时间不当,通过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环咽肌失迟缓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疾病[3],在正常人群中的出现率可达5%左右,吞咽障碍人群中出现率6%~61%。其病因尚不明确,通常包括环咽肌松弛/开放不能、环咽肌松弛/开放不完全或松弛/开放时间不当,通过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本研究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并辅以电针、电刺激治疗,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不良反应。

本研究采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结合常规吞咽训练,并辅以电针、电刺激治疗,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法方便、无创、易操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引起的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该治疗方法方便、无创、易操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宋志香.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9):548-550.

1 宋志香.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9):548-550.

2 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30.

篇6

【关键词】脑卒中 针刺 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性、高病死率、高残障性的特点,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食物从口、咽、食管至胃的过程中出现异常,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摄取、疾病康复及生存质量。患者常因误吸而致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或因进食不足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各种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和生活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脑卒中的康复。笔者采取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6~72岁,平均61.5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63.8岁。

1.2 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患者;②全部病例经头颅MRI/CT检查确诊;③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④全部病例诊断明确,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⑤全部病例吞咽障碍诊断明确。

1.3 排除标准:①昏迷;②严重认知及视听功能障碍者; ③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者;④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⑤对针刺有严重晕针者。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项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

1.4.1 项针疗法:取穴:选取风府、风池、翳明、廉泉、外金津、玉液。操作:患者取坐位,选用40mm×50mm毫针,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项部双侧风池、翳明,刺入约1~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100转/分钟捻转手法各约15s,留针30min,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60mm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1.5寸;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行针15s后出针,出针后压迫针孔。每日1次,6次后休息1天,两周为1疗程。

1.4.2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①口腔、咽喉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手指轻按患者口唇、颊部,将压舌板缠纱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浸泡片刻刺激咽腭弓处并做空吞咽动作,每天2次,每次约10min;②舌体操:让患者将舌伸出,然后做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上下唇,最后舌向上按压硬腭,每天2次,每次约10min;③摄食训练:进食为30~60°仰卧位+颈前屈位,调整食物为半糊状食糜团一口吞咽,患者神智清楚时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约10min。

1.5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让患者喝下两三口一茶匙水,如无问题,以药杯盛30ml温水递给坐着的患者,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观察患者的饮水经过。

Ⅰ级 一次喝完,无噎呛。

Ⅱ级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

Ⅲ级 一次喝完,但有噎呛。

Ⅳ级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Ⅴ级 常常噎呛,难以全部喝完。

Ⅰ级,5s内为正常,Ⅰ级5s以上和Ⅱ级为可疑,Ⅲ级、Ⅳ级、Ⅴ级为异常。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造成吞咽功能障碍的首要病因,脑卒中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主要由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导致真性延髓麻痹和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假性延髓麻痹,临床上以假性延髓麻痹更为常见。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针刺疗法可解除脑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神经细胞活化,增强病损组织周边细胞的代偿功能,对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而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或抑制异常的反射,协调吞咽肌肉的运动功能,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加强舌肌、咀嚼肌的按摩与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有利于吞咽功能障碍的好转。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参 考 文 献

[1]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2.

篇7

[关键词] 吞咽障碍;脑卒中;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治疗;吞咽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after cerebral apoplexy rate,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electroacupuncture on dysphagia after stroke effect. Methods: 45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in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B, C three groups, each group of cases were 15 cases; A group for deglutition training group, group B as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 group, C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The three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drug therapy an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group B, group C on this foundation were given NMES and electro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for three week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he depression cropland water test and swallowing X-ray television fluoroscopy examination (VFSS).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after three weeks treatment in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cropland water test and VFSS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B, C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A group (P0.05).Conclusion: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can obviously improve dysphagia in stroke patients, in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effect without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Key words] stroke; dysphagia;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Electroacupuncture; swallowing training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营养不良、脱水、抵抗力下降,吞咽困难所致的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发生窒息而危机生命[1]。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其吞咽相关的神经损伤有很大关系,因此,早期治疗,早期锻炼,早期康复成为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基本途径。随着国内外对其康复方法的不断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与电针治疗均为两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两者疗效对比研究较少。我科运用吞咽功能训练分别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或电针治疗45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结果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联合电针治疗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在康复治疗中两者疗效对比无差异,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脑血管病康复病区45例因脑卒中住院的患者,诊断明确且均经头颅MRI/CT检查确诊。入选标准:①具有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测试,符合吞咽功能Ⅳ级、Ⅴ级;②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意识清晰且可配合检查和治疗、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③首次发病且病程小于三周。剔除标准:①伴有肺、心、肾等严重并发症;②并发失语或真性延髓麻痹③咽喉部有其他严重原发病,如食道癌等;④认知障碍。

本研究开始前病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按入院前后随机分为三组:吞咽训练组(A组,n=15)、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 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组(B组,n=15)和电针治疗组(C组,n=15)。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双盲法:三组吞咽功能训练为同一治疗师执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为同一治疗师实施,电针治疗为同一医生实施,分组及数据采集分析为同一医生执行。一共由四位不同的人员来完成,且各自熟练所负责的项目。

1.2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NMES或电针治疗干预,干预三周。

1.2.1吞咽功能训练方法:①基础训练:口面肌群训练,让患者反复练习紧闭口唇,亦可嘱患者口含压舌板,治疗师适当用力外拉,患者努力不被拨出。舌部运动训练,舌体不能充分伸展时,治疗师用无菌纱布轻轻包住舌尖适当用力往口外牵拉,嘱患者同时缩舌对抗牵拉,使舌体在口腔内前后反复运动。当舌体可自由伸展后,嘱患者行上下左右前后的舌肌训练。反复训练10次即可。吞咽训练法,用冰过的棉签对腭弓、软腭、舌根部及咽后壁进行冷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反复训练5次即可。②摄食训练: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由少到多的方式渐进喂食,选择有适当黏性不宜松散食物。每次最大量不能超过20ml,咽下食物后嘱患者空吞咽数次,喝一口水。摄食训练完后行口腔护理。③其他训练:咳嗽训练,呼吸训练等。吞咽功能训练每次30min,每日2次。

1.2.2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美国产VitalStim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刺激强度为:5~11mA(以病人出现麻木感和吞咽动作为度),输出脉冲频率为30~80Hz,输出双相方波。根据VFSS检查结果评估吞咽障碍发生的部位及程度,电极贴于不同的解剖部位。对舌骨及舌骨下肌肉异常者采用垂直电极排列,即第1电极沿正中线置于舌骨上方,第2电极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上方,第3、4电极等距垂直排列,第4电极不要放置于环状软骨之下。对原发性会厌谷滞留和喉部转移功能障碍者,第1、2电极紧位于舌骨上方水平排列,第3、4电极沿正中线排列,3电极置于甲状上切迹的上方,4电极置于甲状软骨上切迹下方。有效治疗刺激时患者喉部有被捏起感,治疗时最好在刺激的同时让患者进食或做吞咽动作,有效刺激维持时间不少于30min。治疗时间为每次30min每天1次。

1.2.3电针治疗:取廉泉、风府、风池、翳风、合谷、内关、足三里、照海等穴,得气后连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选取疏密波,刺激量为患者可耐受量,每次20min,每日1次。

1.3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在治疗三周前后均采取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均由同一医生不知分组情况下评定。

1.3.1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让研究对象饮下2~3匙水,观察有无问题,如无问题,继续喝下30mL温水,观察饮水情况并记录其时间和呛咳等细节情况。评价标准:1分:能1次(5s内)饮完,无呛咳、停顿;2分:1次饮完,但超过5s,或分2次饮完,但无呛咳、停顿;3分:能1次饮完,但有呛咳;4分:尽管分2次饮完,但有呛咳;5分:有呛咳,全部饮完有困难。判定标准:1分为正常、2分为可疑、3分以上为异常[2]。

1.3.2VFSS评定:应用珠海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在患者正位和侧位下进行透视检查。检查时让患者吞咽含有76%泛影葡胺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米粉或酸奶。在X线透视下观察吞咽的动态过程,保存观察录像,以便反复观察,准确了解患者吞咽的情况。根据能否将食物顺利送入咽喉、有无咽喉期滞留、环咽肌开放是否正常及吞咽过程有无误咽等情况进行评定,其中口腔期及咽喉期分为4个等级,评分为0~3分,误咽分5个等级,评分为0~4分。判定标准:总分10分为正常,9~7分为轻度,2~3分为中度,0分为重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集后录入电脑,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用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

2 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疗效比较分别见表2、表3

由上可知,三组之间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三周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2、表3三组之间平均数两两比较结果如表4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点改善目标之一,越是早期治疗,其康复效果越好[3-4]。吞咽功能训练是建立在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或被动训练口唇、面颊部、舌部的肌群,促进咽部器官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咽部肌群的灵活性,提高其相互协调性[5]。

本研究将神经肌肉电刺激、电针治疗分别与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观察其对45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影响。三组患者治疗前通过洼田饮水试验测评和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三周后,根据判定标准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三组患者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吞咽功能均有改善,且B、C组效果比A组疗效更明显(P<0.01),B组与C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时,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或电针治疗的疗效比单纯吞咽训练要好;在临床选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还是联合电针治疗其结果对疗效影响不大,可根据临床条件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目前已作为治疗吞咽障碍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6]。主要通过电刺激完整的外周运动神经来激活肌肉的活动,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咀嚼肌与舌肌的运动功能,加强与吞咽有关肌肉的协调性,提高吞咽反射的敏感性,达到改善或恢复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从而有效改善吞咽功能。电针治疗在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较多,疗效也得到普遍肯定[7],可直接刺激咽喉部局部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能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吞咽反射弧,促进新的中枢与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使吞咽功能恢复[8]。

综上所述,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或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以随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其一治疗,均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为近期、单中心、小样本分析,关于两种疗法更深层的影响因素及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玉春,库洪安,赵玉香,等.老年人误吸的危险因素及对误吸认知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139(1):26.

[2]刘敏,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3.

[3]高晓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J].护理研究,2011,25(3):809-810.

[4]赵涛.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2):73-74.

[5]潘洁.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30-231.

[6] Kitayama T. Eating disorders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J]. Nihon Shinkei Yakurigaku Zassh,2009,29(5-6):165-169.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⑴入选标准:①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③临床上均有吞咽障碍,如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④筛选符合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诊断标准;⑤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停止进展>48小时;⑥神志清醒,可配合检查和治疗;⑦病程30天内。⑵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中重度认知和智能障碍、失语症,不能进行吞咽评估及治疗;②并发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非脑梗死如帕金森病及神经肌肉疾病等所致吞咽障碍。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8~80岁,平均68.56±11.67岁;病程3~27天,平均9.44±2.26天。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4~80岁,平均62.11±13.54岁;病程2~30天,平均7.76±2.23天。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脑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调整血压等治疗,同时进行吞咽训练:包括口轮匝肌、舌肌运动训练、咀嚼、声带训练。每天训练1小时,共28天。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取穴:翳风(双)、百会、印堂、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内关(双)、合谷(双)、太冲(双),金津、玉液。针刺方法:选用直径0.3mm毫针(翳风用3寸针),向喉结方向进针2.0~2.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风池、百会、印堂、太冲用1寸针,施捻转补法,点刺金津、玉液2~3次。1次/日,治疗14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

评定方法: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测试吞咽功能评级,分为5级。1级:能顺利1次5秒以内咽下,计0分;2级:能1次咽下,但超过5秒,或分2次以上能不呛咽下,计2分;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计6分: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屡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计8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结果

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有不同程度改善(P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37%~7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时甚至需要鼻饲维持营养。故解决吞咽困难是综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理论基础:①中枢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重组能力和可塑性,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建立起新的运动投射区,并逐渐具备发放运动神经的功能,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未完全凋亡的脑组织重组或代偿,加速吞咽相关肌力的恢复。②针灸刺激通过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进行刺激,缓解神经元麻痹,促进麻痹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缓解肌废用性萎缩,加强其功能,改善咽喉部血流,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

本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肯定,易操作,对患者的配合程度要求较低,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吞咽障碍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 on poststroke dysphasia.Methods 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disorder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 67 cases and study group with 133 cases.All received pharmacotherapy and swallow function training study group received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n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after 40 days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eval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water tests in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oststroke; Dysphasia

吞咽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0%~45%[1],关注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减少吸入性肺炎,改善构音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减少治疗费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科对2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NMES)配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04~200909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2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和脑出血,经吞咽障碍评级≤5级。其中男119例,女81例;年龄43~82岁,平均63.3岁。脑梗死142例,脑出血58例;单侧卒中129例,双侧卒中71例。吞咽障碍评级在5级以上、无训练动机及非卒中导致吞咽障碍者排除在外。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止血降颅压或扩血管及神经细胞活化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吞咽功能训练,包括改善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感觉刺激,促进舌的运动训练,声带训练、咀嚼训练、治疗性进食。1次/d,共20 d。每疗程中间休息2 d,患者平均治疗2个疗程。表1 吞咽障碍患者障碍程度评级标准[2]

分级临床表现1 级唾液误咽唾液即可引起误咽,应做长期营养管理,吞咽训练。2 级食物误咽有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需积极进行吞咽训练。3 级水的误咽可发生水的误咽,吞咽训练是必需的。4 级机会误咽一般的摄食方法可发生误咽,需要吞咽训练。5 级口腔问题主要是准备期和口腔期的中度或重度障碍,需要吞咽训练。6 级轻度障碍摄食、吞咽障碍,咀嚼能力不充分,不一定发生误咽。7 级正常范围没有摄食、吞咽问题,不需要康复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NMES,使用VitalStim电刺激治疗仪。在刺激的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并根据患者表现逐步改进食物的质地和增加数量。参数为:双向方波、波宽700 ms、1 kΩ电荷、波幅0~25 mA(±10%)、小电极、连续性收缩。治疗疗程同对照组。

1.3 评估方法 见表1。

1.4 统计方法 对入选病例的可比性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对治疗结果采用两组频数分布的多分类情况2×C列联表χ2检验。应用SPSS 13.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入选病例的可比性 见表2。表2 入选病例的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χ20.005(1)=3.84,α=0.05;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疗效评价 用治疗后吞咽障碍改变的程度代表临床治疗效果。痊愈:提高到7级,摄食咽下没有困难。显效:吞咽障碍提高3~5级,但未到7级。有效:吞咽障碍提高1~2级,但未到7级。无效:吞咽障碍无变化[23]。

2.3 治疗结果

2.3.1 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比较:对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见表3)。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

2.3.2 NMES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有效率的比较:对研究组卒中性质不同分组比较后发现:NM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比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好,2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3.3 NMES对单侧卒中和双侧卒中有效率的比较:对研究组卒中半球的侧向性不同分组比较后发现:NMES治疗的单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比双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疗效好,2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国外用于吞咽障碍的治疗有40多年的历史,国内近几年也加以临床研究和应用。但尚缺乏大样本分析统计其对于卒中性吞咽障碍疗效的报道。本研究对200例PSD分组治疗,且创新性地将PSD按照卒中的类型和侧向性不同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NMES治疗PSD有积极显著的效果。同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PSD,单侧大脑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大脑卒中;脑梗死组疗效优于脑出血组。

NMES治疗PSD比常规治疗更有效(P

NMES治疗脑梗死PSD效果显著(P

同时,NMES对单侧大脑卒中PSD的疗效较双侧卒中疗效好(P

综上所述,NMES治疗卒中性吞咽障碍,尤其是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后伴发的吞咽障碍疗效较好,在疗程中鼓励患者充分配合治疗,给予积极人文医学关怀,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卒中后脑功能的恢复在前3个月,特别是最初的1个月最快[13],因此NMES作为重要的康复治疗方法,宜尽早使用。本临床试验随访时间较短,对于疗效持久性尚需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柴永宏,张敬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4):426429.

[2] 胡瑞萍,蔡德亨,胡永善,等.吞咽困难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 (22):31153117.

[3] 高怀民,于增志,翁长水. 改善吞咽动作的训练方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J]. 现代康复, 2001, 5 (11) : 3031.

[4] 张翠梅,曾进胜. 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与神经可塑性[J].国外医学与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4(12):271272.

[5] Burnett TA, Mann EA, Stoklosa JB, et al. Selftriggere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uring swallowing[J]. Neurophysiol, 2005, 94:40114018.

[6] Kim EH,Kim YJ,Lee HL,et al.Regulat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by electroacupuncture after transientfocal cerebral ischemia[J]. Acupunct Electrother Res,2000,25(2):8190.

[7] Wei G, Huang Y,Wu G, et al.Regulat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by electroacupuncture after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J]. 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2000, 25(2):8190.

[8] 马艳平,张俊玲,宋慧,等. 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 (6) :492.

[9] 谢静红. 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84 例[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 ,12 (8) :671672.

[10] 杨叶珠,顾旭东,时美芳,等.Vital Stim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47148.

[11] Hamdy S, Rothwell JC, Aziz Q,et al.Organ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human swalling motor cortex:implication for recovery after stroke[J]. Clin Sci (Lond),2000,99:151157.

[12] Teasell R,Foley N,Doherty T,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brain stem strokes admitted to a rehabilitation unit[J]. Arch Phvs Med Rehabil,2002,83:10131016.

篇10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训练;中药;补肾解语汤;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功能评定

作者单位: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晓霞);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山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孔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由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脑干部位受损所致,有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两种表现[2]。本症最大的危险是将应咽入食管的水、食物等误吸入气管,导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同时患者常因呛咳拒服水、食物会引起严重营养不良, 影响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训练吞咽和协调功能、吞咽代偿。目前主要的治疗是吞咽康复、吞咽治疗仪、针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吞咽障碍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设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予以常规康复、吞咽障碍治疗仪、中药+康复及中药+吞咽障碍治疗仪等不同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9例患者均为2005.07.01~2010.07.01之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 经头颅CT或MIR明确诊断, 均为自愿受试,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中药治疗组;吞咽障碍治疗仪组、吞咽障碍治疗仪+中药四组,四组治疗比较见表1四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IR证实;神志清楚,有吞咽障碍。

1.3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中风后重度认知障碍者;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不能耐受中药者。

1.4方法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常规康复;中药补肾解语汤+康复;吞咽障碍治疗仪;中药补肾解语汤+吞咽障碍治疗仪等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1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均依据病情轻重选择基础治疗:包括①及时插管,使用鼻饲或胃造瘘术等,待意识恢复进行吞咽康复,尽快撤消鼻饲或胃造瘘。②控制感染,平衡膳食、营养支持;控制好血糖。③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病情稳定,神志清楚,能理解、执行命令即开始吞咽康复、补肾解语汤或吞咽治疗仪等治疗。原则早期介入,强化刺激,循序渐进。

1.4.2吞咽康复包括:①基础训练。②吞咽训练。③摄食训练。④食物的形态。⑤心理指导。具体步骤详见(4]。

1.4.3中药+康复在上述康复的基础上服用补肾解语汤。

1.4.4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VitalStim, Chattnooga集团公司制造)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治疗仪。首先进行吞咽评估,确定治疗计划,然后告知治疗的知觉、进程和预期后果;根据发生误吸的部位,食物滞留和残留,偏重于神经肌肉无力、同步等确定放置电极的部位;每次持续1 h,配合吞咽动作;1次/d,强度以轻度的灼热感为度,吞咽康复按程序进行,及时食物的质和量。

1.4.5中药+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同时服补肾解语汤

1.5吞咽障碍程度及疗效的评定方法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3];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吞咽困难[3];参照藤岛一郎等所述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3]。

1.6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前后得分以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对比采用用χ2检验。

2结果

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吞咽困难程度见表2:

按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3],吞咽功能康复后效果见表3。

3讨论

3.1中医对吞咽障碍的认识本病中医称为中风舌本病、舌(蹇)謇、喑痱、喉痹。笔者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肾气不足,标为风痰阻络,致咽喉失用,脏腑功能失调。《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因此在治疗吞咽障碍时,首先要补肾,补先天之本,其次要兼顾化痰、祛风、行气,这样才能收到全面较好的疗效。

3.2补肾解语汤方义分析组成:巴戟天9 g,肉苁蓉15 g,枸杞子20 g,黄精20 g,石菖蒲24 g,南星9 g,远志12 g,僵蚕9 g,全蝎9 g,羌活12 g,天麻15 g,川芎15 g,木香12 g。方义:君药: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黄精,滋肾阴、补肾阳,补益先天。臣药:石菖蒲、南星,配合远志,开窍醒神、祛痰通络。佐使药:僵蚕、全蝎、羌活、天麻、川芎、木香,促使心、脾、肾之脉上络舌本,恢复吞咽功能。诸药合用,使中风诸虚得补,诸邪得去,补肾通络、祛风化痰、醒神利咽,经脉通利。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主张要从肾论治,调整脏腑气血失衡,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3.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药物治疗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康复、吞咽障碍治疗仪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3.4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是通过刺激外周运动神经来激活肌肉的电刺激,强化无力肌肉,帮助恢复运动控制。使运动和传感系统的脑细胞再生、重组,防止萎缩,防止杓状肌关节的朔状的纤维化,使声音和肌肉动力领域敏感性得到保养和改善等[5]。同时也能改善咽喉部血流,实现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

3.5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可有一定的自然恢复[4],合理治疗可以显著提到恢复进度,会缩短胃管滞留时间,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而且可以提高恢复水平,减轻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有作者[6]认为病后2周恢复最快,6周以后减慢。早期康复可以更多获益。

吞咽康复训练要求经过基础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能理解和执行命令才可开始进行。中药则可以在早期即使用鼻饲口服补肾解语汤治疗,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吞咽康复更早的介入,能及时调整脏腑气血失衡,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吞咽障碍治疗仪在发病早期没有主动吞咽动作时,能进行被动刺激,让患者在电流的刺激作用下进行空吞咽动作,配合水或食物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效度,提高摄食吞咽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治疗。一般治疗1个疗程后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早期康复打下良好基础,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脑卒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并显著缩短住院日等[7],值得推荐。

3.6研究结果显示四组中疗效比较:中药+吞咽障碍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和中药+吞咽康复>吞咽康复。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中药作用不容小嘘,可以明显提高康复的效果,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仪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减少吞咽障碍的并发症方面也显示明显的效果。对提高康复水平有积极的意义。

吞咽造影录像(video fluorography,VF)被称为吞咽评定的金标准[8]我们对临床恢复的5例患者做过改良钡餐检查,3例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渗透、误吸和食物滞留,考虑钡剂对肺脏的影响,未再用此方法评定吞咽恢复。未使用金标准进行评估是我们研究的不足之处。但是这几例检查还是提示我们,尽管临床所见吞咽恢复不错,还存在隐性吞咽障碍,需要不断的吞咽康复。脑卒中后3年吞咽障碍仍有部分症状逐渐恢复[9]。推荐出院后继续康复以期达到持久的吞咽恢复。

参考文献

[1]申鹏飞,石学敏.针刺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水平的临床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66268.

[2]FraserC, PowerM, Hamdy S, et al. Driving plasticity in humanmotor cortex is associatedwith improvedmotor function afterbrain injury.Neuron, 2002, 34:831840.

[3]藤岛一郎,大熊るリほか.假性球麻痹による咽下障害とリハヒリテツョソ.神经内科, 1997, 47(1):3239.

[4]大西幸子,孙启良编著.赵峻译.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18,43.

[5]陈少贞,黄冬风,兰月.应用Rood技术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3):180.

[6]Ogrezeanu V, Voinescu I, Mihailescu L, et al. Spontaneous recovery in aphasics after single ischaemic stroke.Rom J Neurol Psychiatry,1994,32(2):7790.

[7]卢展宏,柯绪林,历三明,石显婷.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40例临床研究.吉林医学,2009,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