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盈利模式

篇1

[关键词] 建筑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障碍;供应商管理;风险管理

[DOI] 10.13939/ki.zgsc.2015.24.032

1 供应链管理模式概述

1.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描述了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产品生产、使用结束,整个过程中的供应管理流程。

1.2 建筑供应链的定义

建筑供应链是从业主方开始,根据其需求出发,以整个项目的管理为核心,通过对信息处理、工程建设、资金周转等各方面的控制,从中标到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售后服务等,将材料、设备等的供应商及业主、总承包商和各个分包商等连成一个整体的项目运作链。

2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2.1 建筑供应链项目管理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公司的架构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业主方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一般无法胜任这一角色,承包商方面也因为其企业性质不适合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而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可以凭借其全面的工程管理知识以及从项目总体进行协调控制的能力,以总承包的方式参与到整个项目周期中,成为该管理模式运行的核心企业。

2.1.1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了信息共享的系统平台,将T程项目信息进行内部共享化,各参与部门和企业都可以在项目建设期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解决物料供应不合理、施工与设计冲突等情况造成的工程延误、造价提高、质量下降等问题。

2.1.2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目标

基于建筑供应链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项目建设运营体系,减少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提高T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建筑供应链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2.1.3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主要业务

(1) 业主服务管理。业主服务要求项目管理公司能够定期向业主通报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工期等业主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2) 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为工程建设参与方提供了全面了解业主、竞争对手及招投标项目信息的渠道。

(3) 供应商、分包商管理。供应商、分包商关系的管理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分包商,以建立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机制。

(4) 设计、施T管理。

(5) 项目维护管理。工程维护管理就是工程竣工之后在一定的维护期内为业主提供项目运行技术、维护保养方法和服务等。

3 建筑供应链管理实施的障碍

3.1 业主与设计、咨询单位之间的问题

在项目开始时,业主会委托设计、咨询单位对项目进行评估、设计,然而设计、咨询单位不一定能够充分、准确地理解业主的需求。一旦项目设计方案不符合业主的需求,工程概预算不够合理,很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问题并造成损失。基于此,目前一些设计、咨询单位需要与业主签订相关的合同来降低风险,可是这样也极大限制了设计、咨询单位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2 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的问题

业主自身不可能掌握整个施T现场的情况,即使最详细的施工图纸和说明也没有办法涵盖所有的工程细节。而且,目前很多建筑物是以前从未建设过的,所以必然会有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通常会有些总承包商为了中标而提交不够实际的低报价,在工程开工之后再通过工作或是一些工程的变更等来提出额外的资金要求,形成一些不良的竞争,这显然不利于业主,也不利于整个建筑业供应链的合理发展。另外,总承包商与各分包商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类似的对抗性关系。

3.3 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传统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和需求方之间往往是能够达到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程度,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成为建筑行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重要工作。需求方为了从多个供应商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供方,一般不能透露出完全的项目信息以防供应商增加要价。而在供应商这边,为了能够拿到供应合同,也可能会虚夸自己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其结果是不仅提高了交易的成本,也带来了一定的交易风险。这增大了需求方对物品质量控制的难度。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商在遇到工程需求发展变化时,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无法长期提供完善的服务。

4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实施策略

4.1 供应商管理

良好的供应商选择可以保证供应建筑材料供应的顺畅,使生产不会因为库存紧缺而停工;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品质稳定,从而保证建筑产品品质的稳定;可以保证交货数量和交货期的准确性,从而保证施工的延续性。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所对应的供应商众多,首先应该能够很好地把握经常往来的供应商和潜在的供应商的基本信息,便于及时联络、建立巩固供应关系。由于建筑供应链是临时与永久相结合,固定与灵活多变相结合,在实际操作时,承包商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合作伙伴,既有战略性合作伙伴,又有普通合作伙伴,以满足不同需要。

供应商选择是从众多的备选供应商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合格的供应商,也是建筑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选择合格的供应商需要总承包商确定一个全面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标准,根据选择标准制定出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然后选取适当的评价方法(AHP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等),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供应商的最后确定。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产品的竞争力,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研发能力以及供应商的信誉状况。

4.2 风险管理

(1)自然风险。建筑施工一般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建筑行业是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大的行业之一,大风、地震、水灾、火灾等各种形式的自然灾害都会对建筑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

(2)市场风险。从项目的开发策划、建筑材料的采购,经过建筑施工阶段到最终建筑产品的销售,建筑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建筑供应链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只有在掌握了准确的市场预测的情况下,才能将市场风险给供应链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3) 工作分解结构法。WBS法是一种分层次定义项目范围内工作的方法,它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再分为工作和子工作,继而再细分为一系列更小的任务。通过这样的逐层细分,将项目划分为可以切实关注和具体操作的程度,这样既可以使每一步的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也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每项工作的完成程度。由于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对项目在现场的实施过程从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因此WBS法对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风险识别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4) 鱼骨图法。鱼骨图法,又叫因果图法,该方法是管理学中常用的图示T具,也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作用是将造成某个结果的可能原因列出并进行分类。许多潜在的原因可以归纳成原因类别,画出来以后形成的图案类似于鱼刺的样子。鱼骨图法适合于用于识别一些简单的或者目标单一的供应链风险,而且可以通过图示清晰地发现存在的风险。如果对供应链整体的风险进行识别,画出来的因果图必然非常复杂,这反而达不到一目了然的目的。比如对供应链中供应商的风险识别就可以运用鱼骨图对风险进行识别。

4.3 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对策

由上可知,基于建筑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实施对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和提高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企的涌入更是增加了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压力,我们必须积极面对现实,充分认识项目管理应用的重要性,通过各方面积极的努力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1) 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项目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理念等,同样也可以积极向国内领先的项目管理公司学习,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和国内建筑市场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使得企业能够得到更快更合理的发展。

(2) 培养和造就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为适应当前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招生数量逐年扩大,而且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项目管理市场需要。

(3) 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管理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同时政府部门要起到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手段,培养良好的建筑市场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活动都能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

篇2

关键词:创新模式;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概述

1.1 创新模式的含义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指的是利用新近的科学技术、管理体制来创新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的管理模式,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及成本等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以此来实现管理目标,保证工程质量。

1.2 创新模式的作用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建筑工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工程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采用先进的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发展方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五大任务,到“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政府规划和经济发展来看,2016 年建筑市场仍然是机遇与挑鸩⒋妗O秩缃窠ㄖ行业很多方面都在进行改革,来适应转瞬即逝、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和销售导向正在逐渐转变成更深层次的人文导向、成本导向和市场导向。

2.1 明确市场定位

建筑企业应做到统筹安排,坚持将大型公建、城市综合体、地下管廊、超高层等高端项目作为市场营销主攻目标,牢牢把握国家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等政策机遇,提升市场拓展质效。

2.2 整合营销资源

落实“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理念,切实增强换位思考和服务意识,坚持“以现场赢市场”,与合作良好的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试点分公司实施模拟实体化运作,根据模拟结果,今后将把其他分公司也进行实体化运作,大力给予资金等支持,切实提升分公司主动营销的积极性,加大外埠区域市场营销力度。

2.3 锤炼营销能力

建筑业要继续完善营销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特别是项目经理拓展市场的能动性,推动营销阵线前移,项目提前介入技术方案编制和组价,加强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学习培训与转化应用,强练内功,不断提高投标报价水平。我们要采取引进创新、模仿创新等创新方式,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不断改革创新。

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具体应用及发展趋势

3.1管理观念创新

改革创新,观念先行,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首先要对管理观念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应当积极树立并创新市场观念,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和评估建筑市场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以此为导向开展工程管理工作;(2)人本化观念。虽然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和环节众多,但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管理,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人本化管理观念,站在施工人员的角度去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落实,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3)绿色化观念。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扬尘等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应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树立绿色化观念,加强绿色施工管理,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4)精益化观念。传统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过于粗放,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在应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树立精益化管理观念,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精益化水平,以此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从而改善经济效益。

3.2管理体制创新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说,管理体制的建立就是“规矩”,通过管理体制的建立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效落实,因此在应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创新管理体制【3】。建筑企业应当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以建筑市场调节机制为基础,合理创新管理体制。例如,对于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来说,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印度刚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于一些小型的建筑项目来说,建筑企业则可以将管理任务分配给施工单位即可。除了总体的管理规划外,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还体现在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方面没需要明确内部责任体制,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制度、法人制度,明确相关责任,提升独立法人地位,以此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

3.3管理方法创新

管理方法的创新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的关键所在,不同的管理内容有着不同的特点,企业需要结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选择管理方法:(1)技术管理方法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灵活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这就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建立技术监督体系,制定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引入先进的施工设备,全面加强技术管理方法的创新;(2)成本管理方法创新。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各项工作息息相关,加强成本管理至关重要。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将成本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应当加强成本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促进信息流通,加强成本控制;(3)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创新。建筑企业应当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合理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能效。

3.4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理念的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要想做好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打破陋习,创立全新的管理思路,充分的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其创新的意识,真正的实现多劳多得;其次要强化品牌战略意识以及竞争意识,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做好内部管理的同时积极地开拓外部的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健全成本的管理理念,并加强质量管理的观念,不断的增加员工的创造性,建立以人为本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总之,建筑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连勇.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2:54-55.

[2]陈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5:240.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的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创新理念来增强企业实力,灵活创新思维,责任强,这样才能为建筑企业的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从理念入手,将创新理念贯彻于工程项目的每一个阶段,从而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1适应国内生产发展需要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健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越来越受重视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中国的建筑行业逐渐的成为了热门行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占有有利优势,从而自己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构建管理创新模式,提高工程中的科技和创新成分,保证自己的技术设备处于本行业的领先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与收益成正比,在保证工程的质量可靠地前提下,技术含量比例越大,运作成本越低,最终的收益才能最大。

1.2实践管理的科学需要

建筑工程施工方将逐渐完善和增强的科学管理理论逐渐运用到实践中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要求,实际的生产力提高的唯一途径是将科学的管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整个建筑行业各方面的竞争实力和增加行业内部的科技含量所占的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科学技术水平比例和理论水平的实际应用比例也不断提高,为了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实际生产力,就必须根据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要求来进行科学的管理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这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优势,才能保证自己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可观的收益。

1.3企业发展的科学需要

在当前建筑企业制度的如此要求和发展状况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建筑市场,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同时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单位应也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适应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市场和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建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创新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实现企业的利润收益的最大化,达到企业发展和经营的最终目的。

1.4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加强内部人员的审核

按工作性质分配施工人员,优化施工人力资源的方案,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互相学习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人员的审核,有序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人员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分明,管理有序的现象,使其施工使用效率高。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研究

2.1建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搭建创新型人才平台,增强创新能力

要努力创造一个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模式,建立创新型人才保护机制,关键和重点是在于是否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在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管理意识,实现推动企业整体系统的管理模式创新,以完善建筑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切实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和长期性,将创新工程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而对于搭建创新型人才平台,需要对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对创新型人才取得成就就要大力鼓励,对创新型人才暂时的失败要给予充分理解和宽容,鼓励他们不怕失败。知难而进,不断探索,坚持攻关,乐于奉献,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

2.2理念创新,适应新环境的管理体系

思维决定行动。创新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理念。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且不合适宜的现代企业发展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企业自我改造的实践过程。

2.3加强施工安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宣传报道,普及建筑施工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参与监督能力。加快建设建筑安全培训体系,对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作为建筑企业绝不能忽视安全,唯利是图,本末倒置。企业的利润等与人的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作为建筑企业政工工作人员应积极沟通、配合、协调和实施安全生产工作。

3.结尾

总之,建筑产品质量是建筑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这是建筑工程施工者对企业科学管理的前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全面落实施工管理制度,还需要广大施工人员的参与,并积极响应和配合,共同努力,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科]

【参考文献】

[1]谭雪峰,盖波.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J].城市建设,2010(32).

[2]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0(15).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工程项目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s of innovation and various management technology, fundamentally discusses current construction market should be how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industry, so as to realiz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固定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性进行的投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是通过投资完成具有使用功能的的建筑品的过程,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市场经济进步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共产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高建设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和完善共产项目管理,实现创新管理模式、技术的开发,真正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1、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施工效率的根本,也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我国建筑行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形成了集中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

(1)总分包模式,将工程项目整体分包给一个承包单位,承包单位再将各种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分包给其它的承包商,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应用得较多;

(2)平行承包模式,业主将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等任务发包给设计、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等单位,分别签订合同;

(3)联合体承包模式,几家施工企业组成联合承包体,并以联合体的名义与业主签订合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建筑行业竞争激烈,业主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要求更短,质量要求更高,这些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其中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尽管我国近些年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目前,主要的问题是:(1)招投标意义认识不清;(2)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3)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4)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5)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安全事故频发;(6)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7)信息化程度不高;(8)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2.1 BOT模式

项目管理的BOT模式,这是一种要求在施工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管理的模式。在BOT模式的管理下,项目的融资、施工主要依靠死人资本,实际上是一种民营化的国有基础建设项目。我们在BOT模式的管理实践中,工程项目要对外开放,不断吸收、筹集国外资金,公开招标,并授予其项目的特别许可,这些企业负责实施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建设任务、融资活动。当项目公司的特许期限已满时,建筑项目归还于当地政府。我国现已有几个较大的内陆城市实行了这一管理莫斯,并将其实施到了项目的生产、经营中,而在房屋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这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如果在房屋工程项目建设中开展BOT模式,其优势在于:在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可积极吸纳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能扩大建设的规模与建设效率;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市场正在积极推行BOT管理模式,我国政府的信用等级较高,当建筑工程项目的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愿意为项目的潜在风险提供担保时,贷款银行会根据其政府的信用等级、社会形势的稳定性进行投资判断。我国经济水平增长快,年均增长率居于世界首位,在国际上的信用评级也是较高的。然而,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上一些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配套的法制、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善,BOT模式的应用受社会环境、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发展中还有局限性。目前,在BOT模式的探索阶段,这种模式应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得到推广与发展。

2.2 CM模式

CM模式是一种风险建设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就会聘请专业的、行业信誉良好、技术条件充足的CM企业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与CM管理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各界对项目施工的监督力度,同时还能在项目的设计阶段为设计师提供各种关于生产、操作的实质性建议,保证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基于CM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筑施工,CM企业直接参加到工程项目的生产与运营管理中,相当于负责项目的管理任务,而CM经理与项目各承包商之间有着直接的合同关系,同时负责监督施工、控制成本,保证鞠躬成本不高于最大限额成本,倘若竣工结算成本超过了最高成本限额,CM企业则需做出相应赔偿,而如果竣工结算成本低于成本,工程施工所剩资金则归项目的业主所有。由此可见,对于项目的成本管理,CM企业是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这种就是风险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应用CM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幅提前项目的施工、竣工时间,项目业主的业务活动、工作任务较少并无需承担过多风险。

3、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创新

3.1观念创新

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者需要从项目管理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合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建设与施工管理,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重新思考项目管理计划,就是要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点,深刻认识到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作为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当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将其放在管理的高度来重新认识,真正做好创新管理工作的实施。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创新方案要跟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与原则去设计。值得注意的是,要增强投标、合同的风险意识,增加施工过程的资金管理力度(避免劳动纠纷)。

3.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努力。但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行业中,还有很多把项目管理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中明确的范围才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了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却不是企业,在法则责任的承担上很模糊。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通常只会考虑到局部利益,很难将项目的管理与企业的未来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又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技术创新

企业通过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生产,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竞争能力,并占据市场,实现产品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根据市场先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必须在新技术、高效率的支持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占领市场先机,提高竞争力。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3、结语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要选择正确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建筑业的发展,在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各种模式的特殊性,还要依据工程项目自身和各参与方的特点综合考虑,如工程项目的范围、工程进度、项目复杂性以及合同计价方式等。不同的工程建设特点不同,应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工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经营模式

1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市场也日益扩大,为了达到新时期建筑行业的要求,相应的管理于经营模式就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若是在某个施工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则有可能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甚至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新时期下,建筑工程的经营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否则现存的经营风险则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选择管理模式,并对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排查并进行及时的处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推进。

2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实现科学合理的管控,就需要建筑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执行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将责任和权利层层细化到人。但是,现阶段,一些建筑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盲目的削减施工经费,管理体制也不够健全,例如,撤销或者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职权不明、一人多职、有权的不管事,管事的没有权,严重消减工程技术管理执行力的混乱管理等。这些状况均可能影响到施工管理的水平,使施工效率下降,影响工程工期或者影响工程整体施工质量。2.2缺乏完善的施工工程管理制度。随着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行业的日益扩大,我国正在加大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力度,并针对现存的问题,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讨,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但是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将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只是敷衍了事,这就使得施工工程管理空有其表,无法保障工程经营管理力度。2.3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以承包企业为龙头,施工企业为骨干、劳务作业为依托,这种经营模式在现实的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营管理模式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技术指导不到位,工作效率下降,存在一定的缺少指导性施工,蛮干浪费等。由于这些对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施工质量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第二,施工队伍专业素质较低,对施工中的人、财、物等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对施工资源不能有效的配置,往往会出现大量施工资源被闲置或者浪费的状况,这样会导致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增加工程成本。

3提升建筑工程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深化施工企业管理机构改革。建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是进行工程经营管理的基础,所以,施工企业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加强对相关施工人员的管理,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第二,根据市场的需求,有的放矢的进行管理机构改革,使其适应新时期建筑市场的需求;第三,要对引入先进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2建立施工经营管理责任制。因为建筑施工工程一般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所包含的分部和分项工程较多,这就要求各子工程之间能密切配合,协同施工,往往给施工的管理过程带来困难。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对工程各部分的分工进行明确,并对相应人员的责任进行分配,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这样可以使施工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4建筑工程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目前,建筑行业在一定时期还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而随着建筑市场的逐渐扩大并日趋成熟及国际化、标准化需求,市场竞争压力也随着变大,所以,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在进行建筑施工中,只有施工双方签订合同,才能够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通过合同管理,也合理有效的避免合同中出现的不合理条款,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2)理性进行施工决策分析,为了有效的降低施工中发生风险的概率,需要在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充分分析施工工程的可行性,并在项目的投标决策阶段将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降至最低;(3)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企业的管理层应充分的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为员工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不仅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还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养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金整理,进行资金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境,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合理的统筹,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和配置,降低建筑工程的经营风险。

5结语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功能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要求建筑单位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的关键环节进行认真管控,对管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补救,降低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风险,充分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从益.试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3(2).

[2]李一鸣.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J].门窗,2013(8).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经营;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经营的联系

建筑企业的管理及发展都不能缺少经营的参与,新形势下企业已经将经营作为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同时,在管理过程中,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有效提高建筑施工阶段的工作效率。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现代建筑企业必须具有科学经营的管理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建筑市场的需求进行良好掌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中企业必须建立起企业信誉,加大新建筑产品的研发力度,以此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越来越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各种管理方式及经营模式的应用,使得企业管理阶层与经营阶层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实现建筑企业管理及经营的完美结合,企业管理者必须将管理与经营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地处理,认真划分两者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协调好两者之间的人员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建筑工程企业的高速发展。

2、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2.1、建立新型管理思路体系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始终难以全面确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问题,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来组织实施,才能最终实现。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还要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并对各方面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以实现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只有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强化施工准备管理

对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勘察,其内容主要包括有对地形、水文、气象等内容,还包括道路、砂石场、相关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现状等等。要特别的保证其内容的全面性,建立全面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测算出建筑施工的劳力、财力等等。对具体的施工场地要进行平整并保证其通水、通电,做好施工场地的测量钉桩工作,及时的修建办公、生活用房、施工围墙,与此同时要定制施工安全标志牌、施工公告牌等标志牌,做好防火、防盗等措施,还要组织相关单位会审施工图纸并论证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等。

2.3、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安全是做万事的首要注重的问题,建筑工程也不例外,作为安全问题频发的行业也就应更加的被关注。首先各个施工单位的领导首先要重视起来,完善安全施工体系,做好一定的防范工作,从减少到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纠正和处理违章作法,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保障施工者的人身安全。

2.4、强化成本管理

土木工程的成本管理是所有建筑企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是贯穿于工程全过程,这要求我们在施工中要对建筑的每一工序进行核算。包括工程的材料成本、机械设备成本、安全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以此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降低工程的现场成本。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2.5、强化环境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既是重塑环境的过程,也是污染环境的过程。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在布置施工现场的平面总图的时候,并根据工程的进度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首先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分级确定重大污染源以及轻微污染源。相关人员要严格根据污染源性质轻重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严格执行,造就舒适安全的施工环境。

3、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措施

3.1、树立市场化的经营理念

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管理理念,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经营管理提供战略基础。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全新的市场意识,对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做出科学全面的调查研究,正确评估企业的现实状况,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市场作为导向,牢牢把握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针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市场定位,扬长避短、科学合理的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同时要坚持组织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原则,能够审时度势、精心谋划,按照市场的需求对企业的经营策略、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3.2、加强工程质量建设

一要强化过程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的构成情况、难易程度、施工合同要求,确定创优目标,明确创优标准,编制创优计划,分解好岗位创优和工序创优责任。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增强项目创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提升质量意识。逢会必讲工程质量,使力创精品形成所有员工的共识;三要强化质量督查。坚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和一案三工序制度。并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抽验;四要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公司同基层签订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施工单位同本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把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五要按设计和技术规范施工,预防和克服工程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违规施工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工程坚决返工。在材料进场上严格检测把关,对不合格的材料决不准使用;六要坚持工程创优与技术攻关相结合。适时组织技术攻关确保重点工程、特殊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提高企业基础工作水平

坚持以“突出预防为主,注重行为规范”为指导思想,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注重完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基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合同管理,严格审批程序,杜绝无效合同或无违约责任条款的合同,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强化预结算管理,加大工程预结算工作的考核力度,有效遏制项目成本的“出血点”。同时加大对预算人员的考核力度,杜绝自编自审现象。强化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切实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成本核算及各项考核工作。认真做好经济活动分析,使项目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浪费,提高效益。强化资金计划管理,统一平衡调度各单位、各部门资金支出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支出的数量和时间,杜绝“无预算、无合同、无有效凭证、无完备审批程序”的资金使用行为。转变物资设备采购方式,严把供货商和供应物资的准入资格,大型物资设备采购,采取招标方式,货比三家,择优采购,不仅避免了暗箱操作,降低了成本,而且还提高了设备质量。强化施工设备和周转材料管理,建立健全完整的责任奖罚考核体系,提高设备和周转材料的综合效能,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强化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增强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营,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结合。坚持进行“成本一体化考核”、“绩效考核”等,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核算。积极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减少浪费、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4、强化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构成,综观中外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在不断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展现出勃勃的生机。对于企业文化创新要把握二点:一是注意企业价值观的创新,这是总的方向;二是确立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当今社会,通讯发达,各种资源丰富方便,要进行文化的创新可借鉴国内外的优秀实例,积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同时在创新模式下,应注重企业内外的有机协同,注重创新阶段的实时转换。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创新体系提供的创新资源,朝着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言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方式,必须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分析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以此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旺.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3:136-137.

[2]孙小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型模式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4,21:76-77.

[3]马少佳,王晶晶.试论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及经营模式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4,19:262-263.

篇7

我国近些年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基础建设,随之有很多大型公共建筑,这些项目一般投资巨大,设计和建设周期较长,需要设计单位经过不断调整优化设计图纸甚至中途改变方案的复杂过程,最后是否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能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减少造价,并且提高建筑速度是建筑设计管理的重要课题,而BIM技术在这方面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对在设计阶段运用BIM技术进行设计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优化方面相对于传统制图模式的技术优势的总结:

1对各设计专业的综合管理

BIM模型将所有专业绘制的图纸放在同一模型中,对专业协调的结果进行全面检验,专业之间的冲突、高度方向上的碰撞是考量的重点。这一点与传统制图各个专业独立出图,靠人工对图的模式完全不同,避免了人为疏忽造成的遗漏或错误。模型均按真实尺度建模,传统表达予以省略的部分(如管道保温层等)均得以展现,从而将一些看上去没问题,而实际上却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 特别是建筑的剖面图纸,以外的图纸每一个剖面均是在平面画完后人为的选择局部主要位置剖切然后检查,而BIM模型一旦建立之后可以随意选取任意特殊的细部进行各专业的综合表达,图纸深度和准确度迅速提高。

2对设计过程中的随时检验

建筑、结构、水暖、电气专业建模并协调优化,全方位的三维模型可在任意位置剖切大样及轴测图大样,在设计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调整该处管线的标高关系,及时反馈给需要调整的设计人员,避免了等全套施工图纸完成后发现专业碰车现象然后又花费很长时间调整方案。这样可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和综合管理,提高的设计单位的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人员和设计周期的浪费。

3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管线综合设计管理

BIM模型可全面反映土建与土建之间、管线与土建之间、检测管线之间的所有碰撞问题,反提给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调整,理论上可消除所有碰撞问题。这一点在普通小型的功能简单的建筑上体现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大型复杂项目,比如大底盘商业的地下空间,各种管线在此汇集交叉,很多施工现场都遇到现场没有空间给管线安装的情况,如果运用BIM技术提前绘制管线综合图纸,就能轻松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4对建筑重点空间内装效果的控制

一些大型公共项目投资巨大,实际工程中常遇到某些重点部位如进门大厅、共享中庭,多功能厅等空间出现影响美观的管线或者净高不够的情况,这种问题一般出现后很难解决或者需要花费很大代价和时间重新施工,对整个施工进度影响很大,终其原因就是在设计阶段的图纸没有将每一个细节的管线进行精准定位和综合排布,造成了施工中的误差和随意浪费空间,甚至在一些重点的视觉空间里出现一个影响美观的排水立管,对整个项目的质量造成很不好的影响。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每一个水暖管线以及电气桥架的标高进行全面精确的定位,互相避让实现优化的排放方式,同时以技术手段直观反映楼层净高的分布状态,直观发现影响净高的瓶颈位置,检查任何暴露在重要空间的不应该出现的管线,从而优化设计,精确有效控制净高、吊顶高度及大厅的内装效果。

5对业主进行多方位的表达和沟通 传统的图纸表现一般就是各专业的蓝图图纸,BIM模型可以辅以大量的局部剖面及局部三维轴测图,管线关系一目了然。三维的BIM模型还可浏览、漫游,以多种手段进行直观的表现,比如演示动画和视屏讲解。将BIM管线综合图纸及漫游文件整合到IPD等移动设备终端可以方便、有效、直观的在甲方汇报会议、施工现场进行项目设计表达和沟通,提升整体设计团队的质量和效率。

篇8

关键词 主动参与 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施教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呢?其有效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其目的是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其宗旨是要变传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式和探索式学习,变重结果的学习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

(1)导入要奇――兴趣性。课一开始,教师要满怀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当好主持人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 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人问题状态,而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点火――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学习“物质的溶解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

一个小女孩说:“妈妈,我要喝糖水。” 妈妈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入凉开水,然后向其中加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女孩喝了一口,然后她说:“妈妈,不甜,再加点糖。”妈妈又加了一勺糖,搅拌,糖有剩余。小女孩又喝了一口,然后她又说:“妈妈,不甜,再加点糖。”妈妈说:“傻孩子,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小女孩问:“为什么?”。我把这个“为什么”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去解释,还让他们想办法如何得到更甜一点的糖水。学生在讨论中兴趣盎然。

同学们带着一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一下,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2)精讲点拨――科学性。教师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

(3)巧设疑问――思维性。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这一过程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4)小结精简――逻辑性。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化学课的小结,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有以下特点:

(1)探索性。传统的化学实验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先教给实验结果,然后再通过演示实验进行验证,这样使化学实验缺乏思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把验证性化学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正、反两种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从而得出正、反两种不同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结果。

(2)参与性。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不应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及其方法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和理解过程,创设学生主体参与情境。

(3)开放性与创新性。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充分体现出“开放性”。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提出猜想,学生猜想出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猜想分别给予点评、总结,逐步引导出正确结论。这样能充分激发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能进一步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4)化学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化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化学课堂实验是否成功地应用关系密切。“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能通过课堂实验,进行知识的导入,问题的探索与推理、结论的归纳,培养了学生重视科学实验,不怕失败,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养成认真对待科学、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意志品质,使化学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也有利于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总之,注重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证明:化学课应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各种素质都有较明显的提高,相信通过今后实践中的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一定会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在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不仅重视建筑的实用性以及质量,对于建筑的舒适度以及美观程度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受到了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单位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影响因素,才能选择出适合的管理模式。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传统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包括DBB模式、DB模式、CM模式、PM模式这四种,本文主要对DBB模式、CM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DBB模式。DBB模式作为一种由业主与设计单位(工程师或建筑师)签订的专业服务合同,主要是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前期策划与研究等相关工作的管理模式,对于工程的进度以及质量都必须要根据合同中规定的原则以及要求进行,整体形势较为简单。DBB模式具有以下的优势:第一,工程项目的实施要按照先设计在进行建设的流程一次开展,技术手段以及管理方法都相对成熟;第二,施工方、设计方都是独立完成工程的施工与设计任务,各方职责与分工明确,互不影响;第三,在招投标之前实际施工图纸就已经完成,业主明确项目所需的费用。DBB模式的缺点在于:第一,设计与施工相分离,对工程事故责任的划分造成影响,难以实现设计、施工的优化以及整合;第二,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花费的管理费用较高。

2、CM模式。CM项目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分为两个步骤,就是设计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而且CM模式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是由两个不同的企业同时完成。建筑工程的设计企业和工程的施工企业一起来完成工程前期的设计规划,实现在工程设计的同时开始施工。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大大减少工程的建筑施工时间;二是在设计的同时也同样满足了具体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要求,减少了在施工过程中更改设计的麻烦,提高工程的质量。而CM管理模式的缺陷是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企业要求比较高,而且还没有很好的降低建筑风险的办法。

(二)现代模式

现代管理模式主要包括EPC模式与PMC模式。

1、EPC管理模式。EPC模式是将项目工程分解为设计环节、采购环节、建设环节三个部分。在这个模式中,业主将项目的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委托给总的建设单位,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设计以及施工都由建设单位来负责。这个模式的优点具有:第一,业主承担的职责以及风险较小;第二,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短;第三,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降低成本。这个模式的缺点在于业主要想找到一个有实力且负责人的建设单位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建设单位在其中担负的风险较大。

2、PMC模式。PMC模式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全权负责,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一些大型项目,组织复杂、技术和管理的难度较大,需协调的工作较多,业主通常会选择PMC承包商进行项目管理承包。PMC承包商一般根据自身经验,对项目进行系统化、有组织的、多方面的计划管理,效率较高。PMC模式的优点:第一,承包商可以利用管理公司的专业水平对项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满足系统化和集成化的要求,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第二,便于进行设计优化,降低项目的周期成本;第三,有利于协助业主取得高额的非公司负债型融资,降低投资的风险。PMC模式存在的缺陷:第一,只适用于合作的大型项目管理的大型企业,范围小;第二,PMC项目复杂度和困难度大。

二、影响业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

(一)业主能力影响因素

业主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工程经验等方面。对于业主来说,他们不仅是建筑项目的主要投资者,还是项目竣工之后的运营者,因而,业主能力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影响因素

建筑单位的管理能力指的是广义上的管理能力,不仅包括项目的管理,还包括建设单位的工程经验以及技术能力。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建设单位管理能力的强弱将会对建筑管理模式的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是指工程规模、工程技术要求、建筑工程中不确定因素等。工程规模的具体情况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技术要求和工程风险,而这些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往往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利润和模式选择。

(四)外部影响因素

对建筑工程项目来讲,除了一些自身的因素之外,还要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法律对合同条款的要求、环境测评过关与否、政府的政策文件等,都会对工程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其所运用到的项目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对传统管理模式的DBB模式、CM模式以及现代管理模式中的PMC模式与EPC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有影响的因素,及可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发展

在目前,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出现各种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技术已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好存在着多种需要加强和面对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中效益的关键。本文通过论述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些管理措施和方法,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贡献。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

建筑工程项目是指在一个限定资源,限定时间的条件下,一次性完成基本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整体管理对象。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如下:

①目的性;②特殊性;③要求指标;④投资额;⑤工期限定。

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2.1 管理模式的改进方向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我国建筑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违背了建筑产品的特点和生产活动规律而造成的,所以必须通过建立符合其产品及其生产经营特性的组织体系对我国建筑业进行综合治理,使我国建筑业的生产力组织方式符合其自身的活动规律。

2.2 组织机构的调整①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总承包人的施工管理与作业职能分离,用工制度有弹性。②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总公司可以跨地区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③贴近市场的要求。由于总承包是可以跨地区经营的,如采取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必然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因此,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贴进市场的要求,权利要适当下放到项目部,以此建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④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企业办社会”一直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设计组织机构时必须符合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可以将义务福利型机构剥离出去,交给社会,使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2.3 观念的调整要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首先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因为只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才是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最终承担者。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就必然极大地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项目管理者必须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确定目标值时,不可能达到三个目标都是最优,也不能使每个目标都绝对满意。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让用户、社会满意,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2.4 用PERT法制定工程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是项目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项目管理和进度控制的基本依据,是其它各项计划的基础。编制进度计划最科学的方法是网络计划技术,它的优点是把项目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出发,把系统中各相关要素用网络图的形式形象的表达出来,通过图形分析和时间参数的计算,可预先预料到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因素,统筹安排优化目标,使项目按原定的目标推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不断变化的情况的需要调整计划,使工程优质、快速、经济。

2.5 工程项目的有效控制控制作为建筑项目管理的最重要职能,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得以实现,根据事先确定或因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订的标准对各项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今后再度发生。它包三个阶段: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这三个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

2.6 建筑工程管理在企业技术上的创新施工管理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项目施工管理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占据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步伐,为科技人员技术的提高提供保证。根据市场确定产品和工艺,确定采用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要改善自身的组织结构,提高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比重,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素质和科技含量。解决好科技人员的组成结构问题,培养和选拔青年科技人员,让他们参与重大工程课题的研究和开发,让他们到重大工程一线锻炼成长。

2.7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企业文化上的创新综观中外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从小到大发展,在不断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出现勃勃生机。企业文化创新要把握二点:一是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确立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创新机制主要有企业文化的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传播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的不断创新。积极利用国内和国外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在创新模式下,应注重企业内外的有机协同,注重创新阶段的实时转换。在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创新体系提供的创新资源,朝着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