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职业定位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工程职业定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工程职业定位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工程;技能型;职业能力

网络工程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专业方向),在一些学院甚至作为单独的专业开设,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加速建设孕育而生的新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建设服务。

我院从2000年开始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先后结合了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高职重点专业等建设项目,进行了近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和实践,在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上有了很扎实的研究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就结合这十年来的建设经验谈点研究感悟。

1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随着全球网络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猛增。据IDC预计,到2009年,高级网络专业人才的总短缺量约为39.6万人,比2006年的21万人有大幅度的上升。随着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类人才短缺最终将会制约地区的经济发展[1]。

在这种需求趋势的推动下,多数理工类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都加大了该专业建设的力度,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网络人才可分成三种类型[2],如图1所示。

1.1研究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对研究型人才,主要培养针对网络技术标准、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研究的创新人才。而网络工程注重实践应用,所以研究型大学不适合开设本专业。

1.2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及高职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这类岗位人才的培养任务就落到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头上。

应用型本科一般开设网络工程专业,而不是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分方向,他们培养的是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者或网络技术新标准的应用先锋,是在整体上指导或设计网络工程实际项目的领导者,一般从事网络架构师、网络规划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项目经理或技术主管等IT管理类和高级工程技术类工作[3]。

因此,应用型本科学院开设的网络工程专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很高,一方面要具有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的人才应该是信息化建设队伍中的绝对领军人物,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转型过渡时期(从研究型转为应用型),培养出的毕业生研究水平往往不如研究型大学,工程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院校,处于两难的境地,正所谓“前有伏兵,后有追兵”。

1.3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虽然在理论研究上远不如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本科,但是由于高职学院体制灵活、定位准确,往往围绕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正是社会发展或缺的人才,因此成为信息化建设大军的主力,其中也不乏领军人物。

高职院校一般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设立网络工程岗位方向,培养的是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者,一般从事网络安装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服务器管理员等初、中级工程技术类工作。

我们对这类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并不高,一方面只需要他们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培养他们在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一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与网络有关的中级职业岗位,如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安装与调试师等;一部分毕业生能够胜任普通的网络管理员等初级职业岗位;少部分优秀毕业生甚至能够胜任网络规划师、网络设计师、技术主管等高级职业岗位,或继续深造。

2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在上述初、中、高级职业岗位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据了绝对地位,是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主力军。在培养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凭借这个优势,为我国网络基础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下面我将从三个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2],如图2所示:

2.1功能维度

从功能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网络工程施工、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测试及工程项目管理五个层面。

在这五个层面上,我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在网络工程施工和网络工程设计两个职业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持续发展,其他层面可以适当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如某些专业课程内容作为了解层次讲授或以选修课等形式体现。

2.2技能维度

从技能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及创新技能三个技能层次。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层次应当以基本技能为主,并结合岗位特点、技能拓展、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进行一定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在课程学习中倡导创新技能的自我培养意识。

2.3技术维度

从技术维度分析,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结构(不分高低)由LAN/MAN/WAN、交换、路由、安全、无线等多方面技术能力组成。

对于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熟练掌握甚至精通这些技术能力。而对于高职网络工程专业或岗位方向的学生而言,在各种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上应有所侧重,有些技术能力需要熟练掌握,而有些只要基本掌握或了解就可以了。

3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我院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十年中,始终贯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的原则(即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确定岗位职业能力,然后将能力分解到各课程),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要培养的能力。

根据前面职业能力结构的分析,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我们将网络工程岗位方向的功能维度定位为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技能维度定位为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综合技能;技术维度定位为掌握LAN、路由、交换及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工程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如下。

3.1将职业能力培养引入课程体系

3.1.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在专业教指委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面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等工作岗位的要求,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其中网络工程岗位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如下所示:

(1) 分析用户需求。

(2) 制订用户需求方案。

(3) 选择组网技术。

(4) 选择网络设备。

(5) 制定网络工程实施方案。

(6) 阅读网络施工图。

(7) 选择、测算布线材料。

(8) 准备施工工具。

(9) 布置线缆。

(10) 安装、测试模块。

(11) 安装、配置网络设备。

(12) 联调网络。

(13) 编写施工文档。

我们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将原有课程整合为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内容的项目课程。为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在企业设置顶岗实习活动,学生在企业独立完成。为了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增设了多业务网络解决方案等综合性课程,按照网络工程技术的认知过程,将所有课程顺序化,构建实践主导型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我们利用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开展以典型任务和案例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活动。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3.1.2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建设核心课程

(1)制订课程标准。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设计课程,参照Cisco、华为等业内龙头企业的IT认证中级标准,建立起项目化的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确定各门课程的评估标准。

(2) 设计教学模块。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要求为指导,重新序化所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块,将技能和相关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按照认知过程对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模块设计。

(3) 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技能培养目标和特征,探索适合于各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4]、任务驱动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等,以任务方式组织实施。

3.1.3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进行教材建设

以核心课程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其他课程的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体现工作任务为主线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3.2将实验实训基地构建成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3.2.1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以“校企共建,职业环境,服务社会”为指导思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能进行网络工程技能培训,拥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设备,具有真实职业环境,能应用网络最新技术、能整体承接网络工程服务项目,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基地。

为了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拟整合校内实训基地资源,在专业教研室的统一规划管理下,通过筑巢引凤、自创实体、承接工程项目扩大校内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功能,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提供保障。

3.2.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巩固与网络工程企业的合作,同时依托行业,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规模,新建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毕业生全部参加半年顶岗实习,形成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

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和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制订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评价和重新选择制度,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实习指导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等。

3.3引入行业标准,衡量职业能力培养尺度

参照Cisco认证、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标准、Fluke认证标准等,建立本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使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技能培训过程相互融合,课程过程考核与最终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学生参与技能鉴定可取代对应课程考核的制度。我校毕业生获得中等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100%,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40%以上。

3.4将职业能力培养引入教学团队建设计划

依托行业,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建立起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职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顶岗实践、技能培训和企业在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出一支教学能力强、职业素质高、技艺精湛的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

学校重点培养网络工程方向的院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使本岗位方向“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90%以上;建立一支“稳定+动态”的兼职教师库,确保专业教师中的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

4结语

上述四方面的建设充分提高了学生在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水平,培养的学生能够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上岗,并具备拓展学习和深造的能力。

当然,由于网络工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不断变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一个发展与长期实践的过程,因此就更加需要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提高职业能力水平,为国家网络基础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网络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思科资助IDC研究表明计算机网络人才短缺. (2006-11-07)[2009-08-30]. .cn/article/article. asp?id=52030&bid=4278.

[2]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育,2008(12):35-37.

[3]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 2009(12):88-89.

[4] 杜颖.虚拟项目教学法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17-119.

Research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Skill Talent

in Higher Professional Colleges

HUANG Han-wen1,2

(1.Schoo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6, China; 2.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208, China)

篇2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 中职与本科 “3 + 4”分段培养 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9-02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别称为断头教育,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职业技能学习后,就进入到工作岗位,很少进入本科进行继续学习,完成硕博研究生教育的专职学生更是微乎其微,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向终生教育迈进的进程[1]。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相脱节是造成职业教育成为断头教育的主要原因,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一、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三年的中职教育,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中职中专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倾向于让学生掌握网络应用型知识以及职场技能,成为社会中高素质的劳动型人才。而本科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术精神,成为高、精、尖科研人员或者高级工程师。不同的人才的培养目标致使中职教育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专业课教学内容以及企业实训不匹配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上割裂了网络工程专业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的联系,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向终生教育迈进的进程。

1.网络工程专业中职基础教学内容和本科教育相脱节

不论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是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因此中职和本科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都应当重视基础理论教学,但目前我国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中职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和本科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例如中职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大部分中职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进入本科进行学习时,往往因为无法跟上学习进度,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情绪,最终导致厌学与弃学问题的产生。

2.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专业课设置与本科教育相冲突

目前教育部已经出台了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的模式,并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定位,提出了纵向中职和本科课程一体化的课程设置要求以及横向中职专业技能标准和本科专业学位认证标准一体化的认证机制[2]。这种双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专职教育与本科教育难以衔接的现状,但在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专业课程设置一体化的模式没有建立起来,中职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工程中,专业课过于偏向应用化,在学生没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强行推进专业技能培养,这种过于偏向应用化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势必会与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教育相冲突。

3.网路工程专业本科实训环节效果不佳

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是为了让学生经过七年的学习成为高级工程呢技术人员,因此在网络工程“3 + 4”分段培养过程中,本科的教学也应当注重教学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训环节中提升专业应用技能。而现行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育依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致使本科教学成为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鸡肋。

二、加强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策略

1.加强中职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教学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中职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的不畅是导致目前我国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难以衔接的重要原因。加强网络工程专业中职基础知识教学,中职学院校方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加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时间不被占用,提升基础知识教学的课程地位,同时还应当调动基础知识课程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基础基础知识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的开展效果,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为中职学生的本科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落实专业课程一体化

教育部已经提出了中职教学与本科教育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职教育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到位,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讲究理论和应用知识教学并用,增强学生的理论专业素养。

3.本科教育重视实训环节

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课程体系中,本科教学存在实训环节形式主义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本科实训监督措施,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促进本科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三、结束语

网络工程专业中职与本科“3 + 4”分段培养中,课程的一体化设置极为重要,相关部门应当从“3 + 4”分段培养目标出发,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中职与本科课程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网络

技能人才培养

岗位群

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46-02

1网络专业的社会需求与能力分析

1,1岗位需求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情况,总结出适合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就业率高的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群,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依据。网络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群)基本可确定为网络工程和网站建设两大类。网络工程重在网络构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工程设计与施工等。网站建设重在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络数据库、网络编程等。

1,2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企业网络应用的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各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如对网络工程岗位(群)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分解,以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及具体要求。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通过分析,网络专业就业不应是单一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群。就目前专业情况和社会的需求看,技工院校网络专业定位要准确,以培养具备网络及相关行业基本从业素质、较强动手能力,适应综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即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级网络管理员和网络管理师。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开发要研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网络课程体系开发的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企业、专业调研-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拟定-课程大纲编写-专家论证-修订-组织教学资料。

3,1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的整体培养方案

以中职/高中毕业生为起点的网络管理师的培养,共4年,分高级工和预备技师两个阶段。高级工要完成的课程模块: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取证:高级网络管理员、初级维修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安装、维修电工》。预备技师要完成的课程模块: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取证:高级网络管理预备技师、企业认证CCNA。

3,2高级工阶段课程结构

高级工阶段,以培养高技能网络人才为目标,主要依靠学校重点实施基础文化素质教育、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考虑到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课程仍然沿用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具有电工技能,能完成一般网络项目实施中的强弱电设备、通信线路的安装维护;具有制图技能,能使用Visio和Auto CAD软件绘制系统图及施工图;具备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服务器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能力。

3,3预备技师阶段课程结构

预备技师阶段,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网络人才为目标。力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能熟练调试网络设备组建企业网络,具备一定的网络工程设计、现场管理能力:能熟练安装管理Windows和Linux平台及各种应用服务;能独立完成企业网络的日常运行维护及网络安全防范;能快速排除网络运行的一般性故障;能规范地完成日常各种专业文档的编写,具备网络软件的阅读和初步开发能力;具备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能进行工艺指导和技能指导。

首先根据不同的岗位层次逐步开发达到相应岗位的能力,其次根据不同的能力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分解细化职业功能模块,确定课程。然后把课程分解成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项目,再把教学项目分解成为若干任务,同时要求在教学项目实施的每一教学环节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4教学后续支撑

4,1加强教材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安排专业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编写教学讲义和教材,包括任务驱动式的系列教学步骤及素材文件,从而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灵活的模块化、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职业能力模块要求教师全部具备双师型资格,采用一体化教学。对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下企业积累工程经验为主,了解企业实际网络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流程,掌握更多实际技能。能按照企业网络工作的相关环节来设计课堂教学,使课程内容能与网络相关工作的实际流程紧密结合。

4,3建立过程化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项目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任务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即在完成每个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同步进行评价,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实习中的同行、顾客。

4,4建设贴近企业的网络专业实训平台

培养合格的网络高技能人才,微机组装与维护、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实训室必不可少。要让学生在一个条件完善的工作环境下和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训练,不仅掌握网络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4,5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

技工院校要因地制宜多元化合作,加大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力度,拓展更多的合作企业,学生通过到企业工作岗位实践提升岗位技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前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工作:

(1)学期中定期去企业参观学习;

(2)假期工作的工学交替是关键,可以到系统集成、智能化公司参与项目实施与测试,也可到IT制造企业一线当操作员;

(3)最后一学期去企业顶岗实习:

(4)以承接项目的方式参与中小软件企业的网站或软件开发;

(5)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参与学校校园网、机房的建设和维护,与校外实习形成互补。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essence of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analyses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of students majored in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suggests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mployability in job hunting 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awareness, inventorying advantages and building career awareness and employment capacity.

0 引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提升大学生就业实现、破解就业难问题的策略之一,然而,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对学科、专业的差异、培养计划以及职业发展的内在结构与要素关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与行动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对于近几年刚刚起步的新专业如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仅注重自我认知、环境认知上的职业目标定位,而在实现方式上结合专业特点、职业组织供给、职业发展内在要求关注不足,导致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从而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获取与职业实现。因此,关注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利于该专业学生职业实现,而且有利于高校职业生涯指导向纵深转向。

1 职业生涯管理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职业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决策等生涯管理理论,已逐步成为系统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在现实的职业实践活动中,职业生涯管理既是组织引导成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指导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寻求职业成功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1.1 组织角度的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管理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是组织为获得自己的发展,需要对成员从事的职业和职业发展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的是组织职业生涯,着眼的是个人要服务于组织发展的需要。如果个人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所在组织中所从事的工作无关的话,个人就不会为组织绩效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为使成员更好地服务组织的职业发展,使成员不断实现职业生涯期望,在有效的双向互动中,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双赢。

1.2 个体角度的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的生涯,源于自己的生命历程。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Super)以年龄为标准,将一个人可能经历的主要职业阶段大体划分为“成长期(出生-14)、探索期(15-24)、确立期(25-44)、维持期(45-64)和衰退期阶段。”[1]从总体上看,舒伯的理论既考虑到个体的年龄阶段,也注意到了分析自身与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很好的结合起来,并以自我认知为主,凸显职业价值观、能力、兴趣等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基于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现实状况,客观评估并形成合理的职业发展道路规划。包括选择什么行业、从事何种职业,职业组织的地理分布和职位,职业组织中的晋升阶梯路线等等。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以“探索期”为起点,在充分评估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的前提下,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目标,以及选择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相应的学习、培训等计划,并按照生命历程规律而设计的近期、中期、长期规划方案,以期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帮助自己进入职业组织后如何面对挑战及发展为归属的方案预期设计。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 严格意义上说,个体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是基于个体进入职业组织,也称之为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早期”前的准备阶段,不仅要在自我认知、专业认知、环境认知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体现职业发展的预期规划与设计,更要在大学阶段建构与职业目标相匹配的相关能力要素。其重点应放在“相关要素”的建构上,这种要素也称之为雇佣能力。所谓雇佣能力,“指的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需要的能力。”[2]可以说,雇佣力已成为大学生职业实现的关键要素,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把握“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过渡这个特定环节,进行雇用能力塑造。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质就是立足于大学阶段,提升就业竞争力,并为职业实现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包括专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组织需求要素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目标定位而采取的行动步骤。

2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失的归因分析

网络工程专业相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该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与该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缺失不无关系。

2.1 对培养计划认识不清 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培养计划认识不到位,课程设置之间的相关联系认识模糊,导致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学什么”,学了的课程不知道“怎么用”,被动学习明显。尽管入校期间进行了专业教育,但是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来说,不可能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导致其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程学习,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不到位,严重影响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合理建构。

2.2 专业学习计划缺位 从观察与了解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明晰的学习计划,而是按照课程表按部就班。虽然学生管理机构在要求学生做人、塑造与发展自己的个人品格以及培养自己的服务社会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要求,但是基于管理者受自身专业制约,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指导力不从心,因此,专业教研室与学生管理机构未达成有效的合力,导致学生学习计划形同虚设。

2.3 工程实践平台不到位 职业技能是职业获取与实现的主要通道,但大部分该专业的职业技能主要通过教学组织过程中的实验课完成。而实验课教学所完成的深度与广度的实际收效与培养计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差距制约了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向纵深度发展。

2.4 职业生涯指导失位 首先是指导教师参差不齐,没有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是未将专业特点、个体特点与职业环境结合起来,结合职业组织供给的现实状况制定出属于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机械地采用不分专业的学模式组织教学;最后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定性为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的形势和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了解社会人才需求、了解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没有把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建构就业竞争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作为该课程的目标。

3 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

3.1 加强专业培养计划认知 高校内的专业设置都有其严格和慎密培养计划架构,彰显其专业优势与培养目标价值,并为专业学习者提供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素。尽管专业不等于职业,但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以一定的专业学习为先决条件,并为学生个体获得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技能提供职业发展的基本事实不容置疑,因此,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回归对专业培养计划的认知。

3.1.1 重视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之间的逻辑联系 从学生入校始,发挥各教研室的主导作用,变专业教育为培养计划认知,力求将专业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中的课程设计与一定的合理知识结构的收益关系,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克服以专业教育代替培养计划认知教育。

3.3.2 务实行动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专业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做事、做人、做学问“三位一体”质量的高低。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既要切实关注职业组织共有需求要素,还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合作能力、人际能力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步骤中,并在行动中满足职业定位所需要能力要素。

3.3.3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 促使该专业学生认识到网络工程专业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它是网络、软件、硬件知识结构的合理组合与应用。因此,激励学生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的同时,架构工程应用训练、竞赛、立项等平台,促使其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其他职业能力。

4 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既要立足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还要根据专业特点与个体优劣势与职业组织供给,达成与职业需要的要素相适应的雇用能力。“规划”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职业获取与实现,而是要将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在具体的行动步骤上,尤其是落实到雇用能力的培养与建构上来,凸显“做事、做人、做学问”的能力,这样的“规划”才有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网络技术 专业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的网络化,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动力,推动了经济建设迅猛的发展?全球信息网络化,必然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网络软件开发?测试,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人才?

1.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确立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人才量化到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市场定位是各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操作人员和初级技术及管理人员?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市场定位就是与网络技术相关的操作人员?施工人员?维护员?推广员等,具体到工作岗位主要有:网络施工员?网络管理与维护员?网站维护与推广员?网络方案及产品营销员等?要求较高的一些岗位群如:网站设计?网络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方案设计?网络产品设计?网络技术培训等岗位,虽然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但中职生的能力达不到要求,不能成为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

2.围绕岗位群确定专业方向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在就业岗位群确定后,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可以围绕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办学方向?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市场定位情况可以确定其专业办学方向主要为: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方向?网站维护与推广?其中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方向主要定位于培养网络公司的网络施工员?网络方案业务员(售前经理)以及网络维护与管理员(或售后工程师);网站维护与设计方向主要定位于网站数据维护人员?网站方案推广人员以及网站广告营销与制作人员等?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与维护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办学的主要方向,该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管理及应用能力?具有搭建和配置小型局域网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规划?安装施工与连接?维护的能力及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配置与维护的能力?具有网络工程图纸绘制与读取能力等?

网站维护与推广方向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最具成长性的专业方向,该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网站的规划能力?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制作能力?网页动画制作能力?网站推广与数据更新能力?网站图片与文字的处理能力等?

3.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核心课程体系

现在的中职办学是2+1模式,2年的学校学习,1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在校2年的时间里学生既要完成一定量的文化课的学习,又要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还要参与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既有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有人文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内容,重新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计算机大类专业的分支,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是中职生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包括Office 办公软件的应用?工具软件的应用?必要的数据库知识与程序设计的知识(可使用自编教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知识,相应的这些技能对应的课程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作为两个专业方向的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中职生的就业岗位群分布情况来看,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专业方向核心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基础(含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工程图(Auto CAD)?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搭建(综合布线与局域网组建)?局域网管理与安全技术(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网络配置与管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

网站维护与推广方向的核心课程有美术基础?网页美工(将Photoshop的知识应用于网页设计中)?网页设计(以静态为主,含数据库与动态技术)?网页动画设计?网站维护与推广等?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

双师型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认可的“双师型”教师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具备与本专业同系列的技术职称或岗位资格(技能)证书;第二种是虽没有取得实际工作领域专业技术职称,但具有了丰富实践工作经验专业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且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第一种是属于证书型,第二种属于实践型?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更欢迎实践型双师型教师?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职业学校中这种类型的专业教师中非常少,很多的企业优秀人才不能正常调入学校,职业学校纷纷通过两种渠道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聘请企业人员到校认教?将专业教师派到企业参与企业的技术工作?从长远角度来看,第二种方式是解决学校双师型师资不足问题的好的方法?

5.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广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付出极大的热情与精力?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还需要教育行政与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师资的培养?设备的更新?实训空间的完善?价值取向的改变?教学理念的调整等等都需要有很好的支撑?我们相信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定能为社会培训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一线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富荣.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 袁杰.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思路[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篇6

关键词:网络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专业方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审定并设置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专业与通信专业交叉的一门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院(系)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之一。

但应用型网络工程人培养目标如何定位,专业知识体系如何建立却一直是被受困扰的问题。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交叉的一门学科。由于计算机类各本科专业也需要开设计算机网络方向的课程,最普遍的现象是许多高校计算机院(系)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网络方向,二者之间的培养目标相似,知识体系仅是几门课之间的差别。另一种现象就是部份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成为通信工程专业,沿用通信工程的知识体系再加设几门计算机专业类的课程。应该说这两种现象都没有形成网络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色知识体系。

本文作者依据近年来从事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建设和教学的经验,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进行如下探讨。

2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必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作为网络工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定位于应用型的网络工程人才。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其实是其核心培养目标是具有程与网络应用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管理以及销售工作,这些内容在时间关系上反映了网络工程的全过程,在业界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角色能力的人才。

从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可以将该专业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由于目前应用软件开发基本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应用开发,从而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也属于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必备的能力,而且许多高校将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能力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来看待。就专业特色而言,网络设计规划部署能力、网络管理能力才真正是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它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之处。

另外,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有别于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能适应通信技术与工程领域网络、系统、设备以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系统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尽管网络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都涉及到网络系统知识,但二者之间确有着区别,通信工程着重于信号和通信类知识,网络工程着重于网络应用和协议类知识。换言之,通信工程着重于电信企业大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网络工程着重于用户端网络应用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可采用“平台+方向”方式建设。整个知识体系可划分为两个平台和三个基本方向。

3.1两个平台

本着“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知识体系建设原则,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本专业搭建可两个平台:公共基础课平台,包括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以及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课程;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网络设计规划部署类课程、网络管理类课程、网络应用开发类课程和专业特色类课程。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3.2三个基本方向

三个基本方向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其教学应在强调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发展。通过基本方向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某一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网络设计规划部署方向主要包括组网工程、网络互联技术、通信网技术、网络性能测试等课程。组网工程主要介绍网络需求分析、工程设计、综合布线、设备选型知识。网络互联技术主要介绍路由和交换技术的配置与管理知识。通信网技术主要介绍无线网、移动网、宽带综合业务网、接入网等知识。网络性能测试主要介绍网络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的有关知识。

网络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等课程。网站建设与管理主要介绍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网络管理协议与应用知识。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介绍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与技术、防火墙技术与配置等知识,入侵检测技术主要介绍黑客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等知识。网络协议分析主要介绍网络协议分析方法与协议实现的知识。

网络编程与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WEB编程技术、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介绍基于套接字的编程方法、进程(线程)间的通信知识。WEB编程技术主要介绍基于Java、JSP、Servlet和JDBC的编程知识。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主要介绍基于Servlet、Struts和Hibermate即SSH框架的编程技术,以及应用软件的部署方法。网络数据库技术主要介绍网络数据库基础知识、Oracle数据库知识。

特色类专业课程主要以新的网络应用技术为主,可选择网络并行计算技术、网格计算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网络存储技术、高性能网络等方面的课程。

从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可分析出这三个基本方向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网络工程三个基本方向与其它专业知识的关系

其中人文和社科基础课程主要指政治、思想道德、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理工科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离散数学、数字电路等课程。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主要指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

3.3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分析,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鉴于在专业教学学时、教学人员和教学设施的不同,各高校在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时,可选择三个专业方向之一并加以一定特色的专业课程来进行人才培养,以达到不同特色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也可以分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各方面人才的需求。

4结束语

本科教育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本论文中所讨论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是对近几年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分析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探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也应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Wu Zhenli

(1.Wuhan Urban Construction Workers Specialized Secondary Schools,Wuhan 430016,China;

2.Wuhan City Construction Committe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Wuhan 430016,China)

Abstract:What’s the network major role of vocational college play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technology,if without clear location,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rained students to be qualified for the request of society.So we must make it clear what’s the demand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be employed,in that case we can make module courses which are targeted for the job demand.We als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and then we can train network technology workers which not only are qualified for theory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have practical ability,so our students will have advantage in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Major;Practical teaching

一、中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无须多说,网络专业岗位分布的广泛性众所周知,社会上需要大量的网络工作人员也是无容置疑的事实。为此,一些中职学校也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但现实中有多少中职生能“适应”社会用人的需求,真的很难说,学生走向社会时理论水平欠缺,动手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不能独立开展工作,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就本人所了解,中职网络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技能含量都不高,原因在于目前现有的培养模式很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网络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

中职网络专业到底在网络技术领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至今定位不够清晰。学生步入社会,对网络技术只知道大概,真正在实践中又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中职学校未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结果可想而知。

(二)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定位不清,课程设置当然也就是全面而非“具体”,很难充分把握“适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就业岗位定位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视乎是全懂各方面的皮毛,但不能深入,再加上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严重不足,且缺乏适合中职网络技术应用教学的有很强针对性的相关教材。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职校现有的师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直接从高校毕业到中专任教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教师不了解社会需求,如何实现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虽说在教学中,也尽量通过案例教学,将一些网络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工作过程传授给学生,但“说”和“做”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职业化、专业化的素养。

二、中职网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着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此,笔者认为,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网络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应该将中职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造就网络工程、管理与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具体体现在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调试、网络集成以及网络技术管理支撑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专业建设根本,构建和实施围绕服务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瞄准就业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并指导教学、参与教学,教师团队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学生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相融合。

三、网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中职网络技能人才是具备一定的网络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只有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才能造就符合现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一)专业定位能力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对应的能力要求来确定设置对应的课程体系,按照实际岗位对网络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构建形成诸如网络基础、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等多门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要求为核心,加强建设专业课程,来促进网络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较高水平的发展, 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技能要求,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对专业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素质需求等进行详细分析论证,按职业岗位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结构。(见下图)

采用模块化教学,使每一个教学模块对接一个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作为培养目标,以培养核心能力为主线,核心课程要围绕目标设置,加强专业骨干课程建设,并要体现鲜明的中职特色,达到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的一致性,拉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高水平建设。

(二)教学过程灵活化,能力培养自主化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体系分解,分解后按照要达到的目标将内容整合成几个小模块,小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分解成“网络概论、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局域网与广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与应用层”等五大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优化整合成若干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重构核心知识框架。设计多个实验项目,结合能力目标分成几类,每个实验项目设置较详细的背景描述和配套的思考题,在不同的环节中融入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和实用价值,力求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组建局域网和接入Internet的关键技术,初步具备局域网组网的技能,逐渐达到“组网”“建网”“管网”的教学目标,完成从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所需的实训实验。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为学生能胜任网络的设备运行、安装、调试和维护这些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组织沟通能力、网络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解决问题又具备创新精神。

(三)教材自主化,创新化

教师须在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既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教材即知识”的观点,树立“教材是范例”的教材观,自主化编写教材。针对中职学生除文化课基础课的学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到两年,专业课和实践课时间不足的学习特点,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编写教材。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有机的融合;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企业相关的用人需求,根据本学科相关的动态,有选择性的编写本教材的内容。

(四)突出学生学习的实战化、趣味化

中职学校要加大实训场所和设备的投入,尽量满足课程的实际性需求,当然不是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有条件开设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但教学过程中实践部分必须实战,可以创造性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教学。可将淘汰的计算机组建网络实验室,并配置二手路由器、交换机来完成局域网组建的实验,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机房组建学校网吧,让学生自主建立,自己维护管理,老师可以在网络中制造各类“故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能起到很好的实战作用。如果实训条件好,加大设备投入,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建立,从网络设计,到布线施工,安装、检测 调试 维护管理等一系的实战中获得收益,学生必定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样才能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走向社会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证明,生动、活跃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散难点,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五)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力度,全面开展“务实”的校企合作方式

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网络工程建设和培训,同时通过“务实”的校企合作方式,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共同编制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开办企业岗位“订单”班,将课堂转入企业一线,使学生更能感受社会的需求,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能缩短就业适应磨的合期。

参考文献:

[1]周艳.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创新探析[J].职业教育,2010第4期

[2]蒋俊.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3]刘善庭.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初探[J].管理观察,2009第12期

[4]黄伟敏.加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篇8

关键词:校企共建 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

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真正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

一、实践教学教学特色设计

1.定位要准确,以就业为导向

1.1课程内容侧重于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模型。

1.2不仅能设计网络工程,强化网络安全工程等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2.突出实用,以解决实际岗位问题为核心

2.1集中学习通过解决企业实际岗位问题,获取相当于获取工作经验。

2.2明确提供网络问题,验证学习效果及总结。

3.目标教学法,符合网络工作特点和学习规律

3.1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沟通表达能力为职业素质核心。

3.2训练主线:理论讲解、实验练习、解决问题、学习讨论、综合项目、实践活动

4.科学完善的职业素质训练体系

4.1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课和活动课,用于提升学员的职业素质

4.2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习信心,营造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来训练职业素质,完成学员实际工作经验在学习中得到积累。

5.实践课程全新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训练原理理解、实验练习、复习巩固、 学习讨论、综合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这 6 个方面提升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从以上述5个支持可知,实训平台需要实现的关键目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管理、项目管理、教学资源四部分。根据关键目标确定实训平台组成,实训平台由1个库、2个系统、3个环境、1个工作台组成。?对实训平台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①资源库,存储由教学设计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实践案例、教学策略、试题测验、工具素材和文献资料等。②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务支持和教学组织两部分。教务支持包括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和学生的档案管理等;教学组织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导入、教学实施、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③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包括 对网络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对专题的管理。④教学环境,完成教学具备的条件,包括白板、投影、电子教室等。⑤实践环境,完成项目实践具备的条件。⑥设计环境,完成教学设计具备的条件,包括多媒体制作的软硬件。⑦实训工作台,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和实践时的主要工作界面,该界面可个性化定制,包括门户、页面、 部件、内容和资源等层次的管理和定制;另外教师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作台对整个实训平台的系统进行设置。

二、实验室建设思路

因网络设备技术含量较高、参数配置繁杂、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实验室建设应由企业工程师、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共同论证,并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全面考虑。树立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同时兼顾职业认证培训功能、高校师资培训、高校技能大赛社会服务功能等,引进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网络设备,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教材建设,切实发挥实训室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合作共建实验室,达成多赢局面

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其效果如下:

1.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2.校企共建实验室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实验室建设,校方与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共建实验室,达到双赢。合理有效的规划建设共享实验室,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局面。有效助推了学校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

3.校企共建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补充,校企共建实验室是解决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校企共建实验室基本内容

实验室建设内容:“5+1”网络工程教育合作方案,即5个主要方面 + 1个论坛,具体如下:

①教学平台合作、②高校师资培训、③校园科技推展、④职业资格认证、⑤就业促进工程 和网络工程论坛。

①教学平台合作

1)共建网络人才培养基地。企业结合学科情况及教学现状,向学校提供教学、所需要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核心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校则提供实训场地,购置了附属设备。

2)教学(生产)实习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3)网络教学平台。企业应搭建了远程教育平台,为高校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②、高校师资培训

1)高校教师培训班。

合作企业每年定期举办高校教师现场培训班,为高校网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专业师资认证。

通过专业认证的考核,对高校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进行师资认证,对通过考核的老师颁发师资资格证书。

3)高级研讨班、研修班。

邀请高校老师积极参加研讨班、研修班。推动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和学做一体化,并不断创新提高水平。

{3} 校园科技推展

1)校园宣讲会。

合作企业定期组织高级讲师和资深技术专家

到高校做系列技术讲座,讲座内容涉及专业相关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

2)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

为了激发高校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热情、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实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网络优秀人才。企业和院校合作每年举办一届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

④专业技术认证

为了满足社会对实用型、应用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合作基地推动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业技术认证项目。

⑤就业通道建立

合作共建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联合了行业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另外,合作共建企业为人才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专业的人才交流平台,每年向行业推荐毕业生。 再次,对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中发现的具有独创造性及市场前景的网络项目提供一定支持。

高等院校网络人才论坛

论坛是学科教育、网络人才培养方面层次进行交流。是院校和企业深入开展交流重要平台。

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设备的采购,只要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使企业看到深入合作潜在的经济利益,企业就会愿意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就可以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网络工程专业;应用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114-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企业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契合度,现在我国开展的专业国际认证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这两者都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与具有基础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技能。除了一些985高校和军校外,其他院校的网络专业实验室建设都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足够的设备、设备更新慢、教师缺乏工程项目经验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提高应用能力。于是,许多高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海理工大学于2007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一直探索如何培养符合长三角区域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上海的企业一般希望新员工在一周或最长一个月的时间内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这就意味着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受学校各种条件的限制,走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必然渠道。

1 企业调研反馈

上海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从2008-2011年,专业负责人对5家央企、5家世界500强外企、50家中型企业(每年更换20家)、50家小型企业(每年更换25家)进行调研,主要内容是网络设备厂商、员工工作性质和新进员工技能要求。调研结果如下。

(1)调研对象采用的网络设备厂商:思科的比重为72%~75%,占比下降;华为的比重为13%M8%。占比上升。

(2)网络日常管理工作比重为83%,该比重数据基本稳定;网络建设与升级比重为8%~10%,该比重逐年下降;网络测试比重为7%~9%,需求有些许增加。

(3)新进员工网络管理技能缺陷是不知如何进行网络故障定位和新加设备配置(特别是服务器与原有设备的兼容)。

(4)新进员工网络建设与升级技能缺陷是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不够。

(5)新进员工网络测试技能缺陷是对专用测试设备不熟悉和不会设计测试方案。

(6)一个没有经验的学生从进入企业实习到可以胜任网络管理工作,大约需要4个月左右时间。

(7)一个没有经验的学生从进入企业实习到可以胜任网络测试工作,大约需要40天。

2 典型校企合作方式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局限性

由于上海产业结构的特殊性,上海企业主要由大型国企、外企、公司总部、精密电子类和软件类企业构成。目前上海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方式。

(1)学生到生产实习基地学习。地点主要在大型国企,覆盖的专业比较多,学生以专业大班为基本单位到基地进行技能和工艺学习,由企业工程师进行专业技能讲授,时间通常为1~2个月。

(2)校企共建联合基地。主要由中型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目前主要以机械类、电子和软件类专业为主。学生以专业小班为基本单位到基地学习,主要以动手为主,企业主要介绍专业制作工艺和规范,时间为4~6周。

(3)分散型培养方式。一个或多个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以企业安排的工作为主。企业根据需要对实习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以新人企业员工的培养模式为主,时间一般为4个月。

(4)工程师授课方式。企业工程师到高校进行专业技能和案例等内容的授课,一般是每学期8次左右。

这些校企合作方式的有机组合可以大幅度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其进入企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企业也有充分的时间评估学生的工作能力,可以从中挑选新员工,是一个共赢方式。网络工程专业借助上海理工大学的生产实习基地和工程师授课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经过一轮校企合作后,我们发现学生应用能力提高有限,特别是在网络运维能力方面。

我们通过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观察,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即网络工程具有特殊性。实习基地的网络系统都是企业的真实系统,各种生产数据都在网络上运行,因此学生只是观看工程师对网络系统的操作,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如果在实习期间,网络系统运行正常,学生看到的就与课堂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对其帮助有限,这样学生在大型国企的网络实习就变成了网络机房和设备的参观。此外,考虑到安全性问题,我们无法安排大量学生到综合布线现场实习;同时受仪器数量和合作企业项目数量与施工地域的限制,我们也无法安排所有学生进行网络性能测试现场实习,而是每年仅能有10多名学生进行网络性能测试现场实习。要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技能,我们需要尝试一些新的模式。

3 多模式校企合作方式的建立

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情况,我们通过分析与研究采取以下几种培养模式,同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3.1 压缩理论教学时间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实际技能的时间,我们将专业课程往前压缩,学生基本用3年时间就可以修完规定的学分,然后用一年时间进行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我们从2010级新生的培养计划开始,将第7学期设定为专业实习,学生必须有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而毕业设计一般都在企业完成(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这样就基本可以保证学生有10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同时,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的理论教学学分与其他学院相同,也基本与国际认证所需要的学分相当,符合国际认证标准。

3.2 按学生兴趣分流

学生选取专业有一定的盲目性,虽然上海理工大学提供两次选专业的机会,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发生兴趣的变化。对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希望今后从事网络管理技术工作的学生占45%左右;希望从事网络建设与测试的占5%左右;希望从事网络软件编程的占45%左右;其他占5%左右。这几个数据表明2013年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情况与2011年和2012年的情况基本吻合。按照学生兴趣,我们从学生大三开始将学生分成3个大组,采取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

3.3 聘请相关企业人员进行专题授课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些特定的工作规范,而教师接触的企业有限,导致教师对规范了解和研究不够;而企业经理级的员工对工作规范则很了解。于是,我们聘请工作10年以上的企业经理向学生讲解职业规范与责任专题,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为进入企业实习作好准备。这种专题授课主要安排在大三上学期,针对网络工程专业所有学生。

在上海,思科公司和华为公司在帮助高校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上有很高的积极性,公司都设有高校专职授课工程师职位。这些工程师对自己公司的产品非常熟悉,而且知晓正在研发的新产品特性和采用的技术。我们会不定期地请这些工程师进行一些技术专题的授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消化这些知识并保持学习兴趣,我们一般会限制专题的范围,保证工程师在3个小时内可以讲完,并且留1个小时的交流时间。这种专题授课主要安排在大三下学期,针对准备从事网络管理和网络建设与测试工作的学生。

3.4 引进专业培训机构

经过我们的分析与研究,网络管理可以拆分成各种经典案例和标准操作程序,而这个内容对高校教师而言,明显无法胜任。厂商工程师的强项是熟悉设备性能和相关应用;企业工程师接触到的网络情况则不同,由于网络故障和运维要求不同,企业工程师对一些状态的认识不同,导致案例分析得不够全面。专业培训机构的强项是具有丰富的案例,总结的技术方法实用性强,学生可以与专业培训机构保持较长期的联系,获得技术帮助;但是培训机构的一些商业手段与高校政策相违背。高校对专业培训机构的评价褒贬不一,一些高校限制其进入。上海的特殊点在于涉及网络工程专业的培训机构有100多家,他们需要广告效应和口碑效应,因此我们可以吸引其到学校授课,但同时限制它们的某些商业操作行为。

通过对机构的考察与交流沟通,我们选择两家机构深度参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训。腾科IT教育集团讲师负责网络设备设置、组网、网络运维、从CCNA到CCIE理论课程的免费培训,每周4~8个课时;部分实验安排在公司机房进行。从腾科公司聘请的企业工程师负责网络系统安全内容授课和案例分析。上海联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讲师负责服务器相关内容的免费培训,采取每天8课时、集中一周进行培训的方式;然后集中4周进行课程设计,将培训内容在学校实验室或公司机房进行模拟,这样学生的网络运维能力将得到很大提升,基本符合中小企业对学生网络运维能力的需求。学生经过这个过程后,通过学校介绍、自己寻找和培训机构推荐,到企业进行为期16周的实习。这些学生基本都受企业欢迎,70%左右的学生会留在企业工作,其余的则去了更心仪的企业。

3.5 开展企业项目制实习

网络软件编程对应的软件平台很多,企业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无法采用与准备从事网络管理工作的学生培训与实习模式相同的模式。在大三上学期,我们与签约企业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用人计划、准备开展的项目以及采用的软件平台,然后为准备从事网络软件编程学生提供企业项目需要的平台软件和今后可能开发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技术储备;同时企业会与学生面谈,选择认为合适的学生,为其安排技术学习进度和今后带教工程师。学生一般每3周左右与带教工程师面谈一次,沟通学习情况以及遇到的技术难题并请工程师进行解答。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大三学习结束后,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培训,然后参与企业的开发项目,并将这个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完成。学生在企业的时间约为11个月,经过实际项目开发的锻炼后,学生极大地提高了编程能力,并且相当一大部分的学生会留在实习企业工作。

3.6 成立学生技术兴趣小组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我们鼓励学生成立几个技术兴趣小组,包括网络攻防小组、网络运维小组、网络测试小组、Java小组和数据库小组。该技术兴趣小组采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由一个或几个专业教师负责一个小组,并且有多个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参与小组辅导。小组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内容,主要是局部技术问题,其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负责讲解,实际应用由企业工程师负责。

在学校信息化中心的帮助下,网络攻防小组和网络运维小组平时参与校园网的管理。网络攻防小组主要负责寻找不安全的主机和服务器,并于找到后通知信息化中心教师。学生通过这个寻找漏洞的方式,了解到网络安全设置和一些防攻击技术。网络运维小组主要参与FTP服务器管理以及网络故障查找和修复,学生可以得到网络故障定位技能训练。

网络测试小组首先学习福禄克仪器的使用,然后分析实际测试方案,最后设计测试方案。我们与3家网络测试公司签订了协议,学校提供测试仪器,企业提供学生基本费用。学生一般在大三阶段可以参与2个实际项目的测试工作,并达到普通测试工程师的水平;在大四阶段到签约企业实习。

学生兴趣小组成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较快,接收其实习的企业相对较好,就业情况比其他同学好很多,这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4 结语

针对学生的不同志向,我们采用针对性强的多模式校企合作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生技术兴趣小组,提升了学生关注新技术的注意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各项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要求,截止2013年6月15日,本专业仅有一名学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的云存储技术对网络工程专业提出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还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静,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研究[J],高等教育管理,2012(1):7-14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本科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使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能将最新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人才,已成为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高等教育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突出实践实训环节,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从事该行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广东科技学院是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多学科性全日制普通院校。2014年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被学校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支持专业提升教学实力,在改善教学硬件环境的同时,也突出专业内涵发展,注重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高质量实施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二、基地建设思路

广东科技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的特征和背景,服务地方是其基本的办法定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必须“立足地方,依托行业”,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前提,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互利共赢”合作机制,确保校外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系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不影响校外企业正常工作前提下,派遣学生到该公司实习,该公司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项目和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派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习指导,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任务,为毕业后服务于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三、基地建设内容

(1)建立网络应用和维护的实践基地学习平台

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与企业合作建立该课程的实训平台,实现对计算机系现有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基地,逐步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到真实产品产出的一个转换,使其获得成就感。

(2)规范基地管理,构建高效的管理机构

构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决策层由学校和校外企业领导组成,负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宏观决策;管理层由学院计算机系主任以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实践基地指挥与协调工作;执行层由学院计算机系网络教研室老师和企业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事务的管理。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在制定网络工程培养方案的时候,特意增加了许多实践性的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效果,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通过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保障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4)加强基地校企双方师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队伍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发挥作用的必备条件,是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学校方面采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规划,采用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与指导能力。从企业聘请了多名经验丰富、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他们这些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欠缺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打造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真正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四、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最有话语权的是企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定专业技术考核标准是必须的、可行的。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熟悉职业工作岗位职责及各项具体任务完成要求,了解行业内广泛认可的技术标准,有丰富的行业人脉资源。这此优势能帮助他们与学校专任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参照龙头企业的国际IT认证标准,挑选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岗位工作任务,建立网络专业的课程评估体系,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五、结束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表明,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对接当地IT行业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综合素质,拓宽了专业知识面,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参与实践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与普遍赞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