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已从过去“闭关自守”的地域性封闭中走出,迈向了面向全球化开放的崭新轨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教育界。中学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对象也有了新的变化――不是从前的“墨守成规、逆来顺受”的书呆子式的学生,而是“有棱有角,有点霸气”的时尚儿。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用大喊三声,就镇住了”的简单粗暴的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了解尊重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采取“顺藤摸瓜”有理有节的愉悦式的方法进行教育。让学生在适意舒坦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益、启迪。简言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学习、行为等的规律去做工作,促其产生自觉、自律的潜在学习心理,方能事半功倍,持久生效。
二、应在尊重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进行素质教育
中学时期的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洋溢着开拓进取的气息,最厌恶老生常谈、干巴巴的说教及消磨时间的繁重课业负担。此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方面的承受能力问题。教学时,应该熟悉教材,尽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锤炼语言、说话艺术,尽量做到说文讲课解义释意之精当、事例切题生动可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严格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原则。教师的“原始职责”就是充分地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出上述学习“要素”,使他们乐意学习,情愿接受教育,如此,效果就会有显著的不同了。
三、应针对学生伙伴归属心理进行素质教育
中学时代的学生“伙伴归属意识”或朋友聚集意念很强,在一起时常常喜欢有较统一的举动,戴同样的服式鞋帽,做同样的游戏等,甚至出现类似于“小团伙、哥儿们义气”等现象,这都是他们伙伴归属心理的自然流露。若花点时间了解他们的心理特质就不会认为他们在一起就是搞“小团伙”与教师对抗或斥责为“哥儿们义气”作祟,要加强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交流,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障碍。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可请法制干部进行法制讲座,还可邀请与他们同龄的在押“少年犯”来“现身说法”。
四、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中常出现这样的“热”、那样的“族”,诸如迷恋网吧、玩游戏、看武打言情小说、集邮票、追星等行为。教师若一律简单地不加分析引导就斥责为不务正业,妨碍学习,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此期间的学生有喜欢收集纪念物品和崇尚偶像的热切愿望,是好奇、兴趣、欲望所涌动之时,不能一味责怪他们。只要不是“丧志”,便可放心。当然,为了朝“德智体美劳”兴趣方面引导,可举办名人伟人、文学名著、科普知识等讲座,参观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组织春游、秋游,领略祖国风光,收集动植物标本等,陶冶他们的情操,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这一系列的课外、户外活动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朝“素质教育”的要求方面发展,将减少低级趣味的萌发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应针对学生性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素质教育
篇2
关键词:新课程;电子线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6-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全面推广的阶段。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实践。在中等职业学校,虽然没有象普通中小学一样的新课程标准,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不仅适合中职文化课教学,而且在专业课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理论依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欲扎实科学地做好课改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首要任务。
1、少讲多学的理念
“少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自己能够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多学”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的活动多,即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读,动手写、摸、做,动情感受、领悟、体验的时间多, 机会多,也就是得到的锻炼多;二是学到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三是学生的收益多,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高,学习效益好,也就是学得更扎实更有效,相关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2、改变学习方式的理念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生动愉快的学习过程,也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等素质。研究性学习是指把学习对象当做研究对象来对待,自己动脑研究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规律,接受事实性知识,探索发现原理性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包括《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的探索性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改变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让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帮助下的意义构建过程。改变单一的向书本学习的现状,创造、设计更多的向生活学习的机会。
3、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
以评价促发展作为一个理念,其内容主要就是要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检查了解、反馈调整、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引导肯定、区别选拔等功能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更好地实现课改的目标,更有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发展性评价体系有五个最基本的特点:①评价主体多元化,尤其强调自我和同伴的评价;②把评价当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③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特别重视评价在过程中的激励与导向作用;④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中,更注重质性评价;⑤不仅评价学业,同时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下面结合中职学校中电子电工专业的电子线路课程谈谈教学尝试。
1、情境教学,案例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强调“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导入法”导入新课。
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多信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电子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电子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同时也避免了电子线路教学总是围绕着课本转和机械操练,重复老内容,缺乏信息的新鲜感,以致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产生被动消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发散性思维训练,重视想象力的训练,在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联想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例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导入“二极管、三极管”时,演示各种实物和符号图片;讲授“JK触发器”一节时,拿出两张扑克牌“J”和“K”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但问其J和K代表什么含义却无人知晓,然后我在黑板上写“J-Jane(君主),K-King(国王)”即表示“JK触发器”是很好的意思,从而引入全功能JK触发器的学习;唱卡拉OK时,偶尔把话筒对着音响时出现的啸叫声现象就是一种通过反馈形成的“振荡”;由于操作不慎或雷电影响电网电压变化造成家用电器烧毁例子,导入“稳压电路”的新课等。这样的开头,能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求知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导入法,可以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作用。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够,缺乏灵活性,缺少实践能力的现象,应用任务驱动性的教学,把教学内容任务化,即在营造的模拟情境中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从而驱动学生开展学习、自主探究活动。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保证自主探究的时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电子线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的“任务”,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整合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让电子线路课“活”起来!例如,在做基本发光电路实验时,我们发现更换不同的电阻,可使灯泡的亮暗不同,那么此时辅导员可设问:a、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试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测。b、如何通过实验确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试设计实验电路等等问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进行思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媒体辅助,实验演示
电子线路的课程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强等特点。通过媒体辅助、实验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理论的内容实践化,使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及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常采用的基本手段如下:
(1)幻灯、动画演示教学。制作如电路图、工作波形及课堂练习等幻灯片演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自己利用FLASH软件制作或转载动画演示电路的工作原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如近年来,无线电杂志及所附光盘为电子线路提供很多教学资源。
(2)EWB电子仿真实验教学。仿真实验代替传统实物实验,让学生到微机房做电子实验,大大节省了时间,节约了财力、物力及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
(3)实物实验演示教学。在电子线路教学中,实物实验操作及演示仍不可缺少,了解并学会元件、仪表等的使用,可为技能电路制作及等级考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a图是同学们所熟知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并联电路,在此基础上能否判断出b图三个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该如何去判断?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串联、并联的连接方式,并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那么b图该是串联,并联,还是串并联呢?这只是一个假说,不防用电子百拼拼搭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测,它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建立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只要教师善于加以引导,学生是可以获得答案的。
4、合作讨论,总结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包括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充裕的时空、启发式的帮助以及适时适当的激励,使课堂成为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其次,注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总结评价,这一评价有助于学生梳理所获知识以及与原有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学习中使用的方法,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与自主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性。因而,这一环节,我们在注重知识整理的同时,应加强多学习状态与学习方法的总结,例如:探索发现的过程是否充,问题是否彻底、有效地解决,所得到的方法、结果有什么意义等等。总结的过程应让学生多说一点,教师起的是拾遗补漏和加强连贯性、系统性的作用。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的方式、方法、情意作出合理的调整,以利于进一步学习。
5、就业导向,综合实践
在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综合实践,培养市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电子线路作为信息电子等专业的基础专业课,要求专业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核心,通过综合实践,培养人人既有“以技之长”、“多证多能”的专业技能,又有较好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运用“行为导向法”进行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选择,如可控硅、555集成等高职考试不要求而实践中非常多的内容加强教学。组织兴趣小组,外出家电维修活动,开展电子制作、科技创新发明比赛,辅导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等实践,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过程的变化与发展也有利于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了焊接知识后,让学生组装收音机等,在制作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其方法、原理,提高其积极创造发明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
四、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各种教学实践,虽然能从很大的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其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一些以学为中心的教改实验中,容易出现了重视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不得要领。因此,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更不能忽视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篇3
因此和人教版不同,科教版教材采取了另外一种主线.
教材以“手电筒为什么不亮?”这个常见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出电源端电压与标称电压不同,由此引出电动势与内阻的概念.通过分析闭合电路中总的电势降落,而电池的作用就是将电势相应升高,这也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涵.最后又回归到一开始,利用新的电路规律去解释手电筒为何不亮、电源两端电压和标称电压不同等现象.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伏安法测电阻等,在高二阶段,又深入学习了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功能关系和外电路上能量转化,以及在静电力功基础上建立的电势和电势差,可以说研究的比较全面.而这些研究都是针对外电路的,针对电源内部电路的研究几乎为零.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学过的概念中,电势(差)很抽象,虽然经过学习,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电势的物理意义.
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学生主体进行同化和顺应最后到达认知平衡的过程,学习是否有效,在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由于刺激而发生了合理的改.又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辅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认知结构的构建.
据此本节课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依次增加电路中小灯泡并联的个数,发现小灯泡变暗,创设与初中所学物理规律相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发现自己认知和实验现象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开放电池进行实验,班级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的结果分析,帮助学生构建出闭合电路中电势变化的物理情景,提出新的物理概念电动势;最后从能量转化等角度进行总结提升,深入理解电动势.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看到电源在供电时其两端电压的变化;让学生感受科学规律源于实验.通过观察、分析数据背后所隐藏的物理意义,帮助学生在认知结构上构建新的物理情景,让学生感受逻辑思维的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
1暴露学生原有认知,并创设和原有认知相矛盾的实验现象
实验1 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S后,依次闭合支路上的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能够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依次变暗.
问题1小灯泡为什么会依次变暗?减小的电压去了哪里了?
实验2如图2所示,依次闭合支路上的开关,观察此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和电压表的电压变化值.能够观察到此时小灯泡亮度依然依次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小.
问题2此时小灯泡两端减小的电压去了哪里了?
通过问题1让学生明确电流通过电阻后会产生电势降落,为后边的问题做铺垫;问题2将本节重要概念电源内阻引出.
2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展示实验室所用的开放化学电池,引导学生用此设计实验,对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3利用开放电池对电阻供电,电路图如图3所示,分别测量外电路电阻不同时原电池内部电阻引起的电势降落U2和外电阻引起的电势降落U1(路端电压).记录数据在
表1中.
表1
U1/V
U2/V
U1+U2/V
2.0
2.0
1.8
0.2
2.0
1.6
0.4
2.0
1.4
0.6
2.0
1.2
0.8
2.0
问题3观察并分析实验数据,回答能得出哪些实验结论?
a.电路未接通时,U1最大;
b.开关闭合后,U1比刚才小了,电源内部电势降落U2不为零;
c.U1与U2之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于一个定值,即电路未接通时电源两端电压.d.随着外电路电阻阻值的减小,U2逐渐增大,U1逐渐减小.
3针对核心问题,精讲点拨
(1)电源内阻
分析结论:
a.电路未接通时,U1最大;
b.开关闭合后,U1比刚才小了,电源内部电势降落U2不为零;
(2)电源电动势
分析结论:
c.U1与U2之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于一个定值,即电路未接通时电源两端电压.这个值是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的总和;
之所以内外一共就降落这么多(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粉笔被抬高和它所降落高度进行对比)是因为电源将电势抬高这么多!这个值就等于这个电源的电动势大小.
4结合理论,总结提升
闭合回路中的电势变化情况,电源将电势升高,然后由于电源内部有电阻,本身会引起一定的电势降落,电源提供给外电路的路端电压实际上是剩余的部分.
在外电路上,正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由正极运动到负极,电势能减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在电源内部,需要非静电力(化学作用)将正电荷由负极搬到正极,此时非静电力对正电荷做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不同电源的电动势越大,那么移动单位正电荷非静电力所需要做的功越多,能量的转化就越多.电源电动势等于移动单位正电荷由负极到正极,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电动势:电源将单位正电荷由电源负极移到电源正极非静电力所做的功.
单位:伏特
物理意义:表征电源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特性.
大小:电源不接入电路时其两端的电压,由电源本身决定.
举例:开放电池、手机电池
5应用新认知,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生活常见的电池,不同电池商标上的标识不同,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教学反思
(1)“电池在供电时,其两端电压是不变的”这是学生的前概念,从物理上来讲这个前概念是片面的,只有理想电池才满足这样的条件;而从心理角度来讲,这个前概念是学生学习本课的第一阻力.因此,本节课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真实看到电源供电时,其两端电压会随着外电路的变化而改变,创设和学生认知相矛盾的现象,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激发学生思考.
(2)在探究阶段,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学生共同参与实验过程、数据读取和处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体会科研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4
博仁考研辅导老师根据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结合心理学考试大纲,以及历年真题命题特点,向广大考生推荐以下心理学考研教材:
一、心理学导论: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章节基本上都能与考试大纲相吻合,是主要参考书;
(2)《社会心理学》章志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绍社会心理学,包括大纲所有的知识点。
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教育心理学:
(1)《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实验心理学:
(1)《实验心理学》 杨治良 浙江教育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最新心理学考研考试大纲编写。
五、心理统计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心理测量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这些教材和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吻合度高,基本上包括了心理学考研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考试范围,这是一套最权威的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职业中专;教学思路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它在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的一些特殊性,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不够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当前不断前行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对当前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探索一些新的思路。而要找到新的思路,首先就要具体地分析一下目前职业中专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第二版。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当前,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并不多,而这本教材从总体上来讲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完整,因此被多数中职学校用作主要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1)理论性强,表述较难理解。由于大多数中职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所以在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时存在困难。有一些章节理论知识点比较多,但缺乏实例说明,让学生产生困惑,难于理解。
(2)内容繁杂,易混淆。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材将幼儿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渗透于各个章节当中,人们比较热点关注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等也编排在特定的章节中,这些内容虽然丰富,但也比较繁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大学现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多数因为喜欢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能力,在趣味性十足的这些领域当中,学生很容易收获成就感,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对此学科的掌心兴趣不高。
3.教师自身的原因
由于教师自身存的一些问题,造成教育教学理论不够强大,不能够合理管理教学课堂,做不到幽默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不高等等问题。
二、教学新思路
1.根据职校特点,适当调整幼儿教育心理学教W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比例
(1)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间断性。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在不同时期存在着间断性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用人单位提前招聘、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但使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受到冲击,而且教学总时数相对缩短,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因此,必须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
(2)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技能课较为感兴趣并加以重视,普遍存在着对幼儿教育心理学重视不够的倾向。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把专业技能与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职业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对于未来职业素质的各项要求,根据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及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理论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和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联系幼儿园实际进行拓展性训练,教会学生写教案,并分组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
(2)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新旧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课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仅从培养特点上看,职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因此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如平.学前教育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原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教育学原理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基础,占分比重达到1/3,要想在考研中夺得高分,必须要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那么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呢?对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把握是理解教育学的基础。同时,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应的联系,涉及到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教育学的前提,因此,对教育学原理的把握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原理整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以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起源说、教育的发展历程等。第二部分,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文化、科学、人口等的相互关系;教育变革的相关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个体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学制、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课程和教学。这一部分是教育学原理的重头戏。主要包括课程的相关定义和类型学说;课程计划、目标以及实施、评价等;还包括教学的相关定义和各种理论流派;教学过程、模式、原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师生关系。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过程、原则、方法和德育途径和各种德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以及劳动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针对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同时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
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2.理清知识的层次: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比较和联系:由于是教育史,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学概述 2、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4、学习动机 5、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 6学习策略理论。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是重点章节。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其来说明和解释有关的教育现象,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算是教育学大综合中较为抽象和难懂的一个部分,在复习时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一些教学案例来体会和理解各种原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树形图法”。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较的是北师大出版的由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通读全书后,理出主要线索。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作一步的充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彼此独立的特点;2、注重程序性和操作性;3、应用性,强调与实践问题的联系;4、教材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差异性的特点。因此学习教育科研方法,需要基本概念有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的来学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亲自分析评价,将概念放到一个具体情景中体会。
篇7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1.引言
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双语教学”的意见以来,双语课改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在取得了重要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学动机有待商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所以双语学校应运而生。与传统学校相比,双语学校最突出的标志就是高昂的学费,在一分价钱一分货观念引导下,双语俨然已经成为优质教学资源的代名词。由此及彼,大学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延伸,自然也免除不了与之“同流合污”的命运。教育部提出双语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外语应用水平,为新时代中国的崛起做出贡献[1]。但不少高校在开展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的动机却各有不同,有的为了创收,有的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有的高校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这些动机都与双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商榷。(2)双语教师力不从心,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在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中的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和教育水平的不同,我国高校的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部在双语教学中明确规定,外语授课课时占总课时比例最低控制线为50%。在一项研究[2]中,受调查学校此项指标平均值仅为39%-44%。在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互动和教学外语四个满意度的测试中,教学外语满意度只有67%,处于倒数第一位次。这说明双语教师队伍的英语水平亟待加强和提高。(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统一授课困难重重因材施教自古以来都是教育者所共同遵循的原则,但在双语教学刚刚起步的阶段,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今天,为每位学生定制教育心理学双语课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造成了外语程度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外语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上课出现困难。如何恰当的安排教学任务,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专业外语能力,让外语困难同学迎头赶上。这是教育心理学双语教育中所要思考的问题。(4)双语教学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授课方式单一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教材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双语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切入点。《教育心理学》中外教材在亚马逊线上交易平台的检索引擎中,搜索结果多达20余种。但是,一些双语教材翻译水平有限,适用性不强,甚至有些原版教材费用较为昂贵,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教育心理学双语教材的质量水平。同时,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的单一也是制约双语课程效果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中,有些老师仅仅是改变了授课的语言,将课本上的内容以外语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与学生形成应有的互动,帮助学生了解双语教学的真正意义。传统的双语作业也仅仅采用对错的固定评价形式,而不考虑学生对于课程相关文化的理解和专业语法词汇的使用,良好的反馈机制没有形成,使师生与双语渐行渐远。
3.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对策
(1)端正双语教学动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要坚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此作为双语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高校要尽量克服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加强内容而不是形式上的双语教学改革。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强监督和考评,使双语真正落到实处。(2)着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升教育心理学的双语教学无论是在英语口语的用词与表达方面,还是在对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高校集中有限的资源,有针对性培养教育心理学双语教学人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到国外高校进行学习深造。而且,双语教师应当与外语课老师增多交流紧密合作,将专业词汇和语言融入到双语教学当中。(3)加强学生外语能力塑造,提高其双语课程理解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课程之间存在诸多问题,未能很好地衔接,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课与双语专业课之间不相适应造成的。换句话说,传统应试教育应用于双语实践当中力不从心,未能良好的塑造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英语基础课应该转变授课形式以及考核方式,有条件的可以与教育心理学双语课程联动,共同完成对学生学业状况的考核。同时,要加强对双语课程的宣传,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双语学习带来的优势和竞争力,从被迫学习到主动学习,提高双语课程理解力,努力学好教育心理学双语课程。(4)选择优质且适宜的双语教材,转变教学方式有研究者提出,选择一本该领域权威的原版教材往往是最方便省事的,因为这样的教材既涵盖了授课时所要讲授的关键知识点,又原汁原味不破坏它所处于的社会文化背景[3]。但是,原版教材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不一定被广大师生认可和接受。因此选择与外国学者合作编写适合中国学生的优秀双语教材是很重要的。教育心理学双语教材既要做到体系完整和内容丰富,又要突出实践价值和丰富表达形式。同时,面对英语水平的高低不一,不能采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方式,应尽可能在教育资源配置足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转变教学方式,采用交互型、双向式沉浸、探索式等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教育心理学双语学习中都普遍受益。
作者:张锋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7-01
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辅的课程使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余能够得到一定的缓冲余地,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保障,是一门很有意义而且必不可少的课程。但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心理学课程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相关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正确的教育改革方案。
一、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充分发现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是解决其问题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陈旧。在全国范围内,不少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单纯依靠一本材料来开展整堂课甚至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整个心理学教学的局面呈现出教师死讲教材,学生死学教材,考试死考教材的恶性循环。较好一些的教师会在讲课的过程中添加一些例子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但却没有教导学生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导致学生虽然理解了心理学知识,但在碰到现实问题时却无从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方法过于死板,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性不够,没有强调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更无从谈及学生能力的提高。
2.理论性过强。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教师大多将心理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同对待,专注将理论性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心理学课程仅仅是一门知识性的课程。但实际上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学课程的最初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健康心理素质,并保障学生在遇到生活难题时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化解压力。而现阶段的心理学课程却成为了学生们的考试负担,不但没有达到降低学生心理负担的目标,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改革建议
结合高职院校设立心理学课程的最初目标,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心理学课程对于学生和学校的重要性,积极制定和采取相关的改革措施,笔者提供了以下几个可供参考的教学改革建议。
1.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将理论讲述当做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灵活变更或者添加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不同于其他院校,其更加强调的是心理学教学成果能够为现实所用,学生们在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之后能够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在自己的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年纪,这也是容易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的年纪,例如很多高职学生被自信心问题所困扰,还有的学生被以后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困扰。教师要积极捕捉学生群体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有意识地从这些心理问题出发,先将学生们从心理问题中释放出来,再教授学生们心理学知识。这样在他们日后遇到心理问题时就可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因此,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教导学生运用分析心理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民主,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2.注重教导学生使用应用心理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虽然十分重要,是学生们学习心理学课程的开端,但如果课程一直绑定在理论教学方面则丧失了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所以,在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在保证理论知识教授完整,学生学习掌握良好的情况下,开展丰富的理论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借用丰富的实践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案例分析和人物访谈等等,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运用心理学知识应对现实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3.改革考试制度。过去的心理学课程考试以单一的试卷考试方式为考核唯一标准,这样的考试方式简便易行,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因此,在心理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多种评价标准为一体。例如将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情况、试卷考试成绩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一定的比例来组成最终的成绩,这样更加能够体现公平。在课堂表现中,教师应该完整记录下学生们的回答问题和课堂参与程度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分数评价。在试卷考试方面,多设置开放性和创新性题型,不设置唯一规定的标准答案。对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采取面试的方式,给予学生心理医生的身份,自己则充当有心理问题的病人来向学生提问,考查学生对于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关注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界也必然将改革的目光聚焦在问题重重的高职院校心理学课程上。我相信,在经过科学合理的改革之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在未来的人才市场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宝峰,王翠萍.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发展演变及构建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
[2]王翠萍,李宝峰,赵慧.我国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构建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9)
篇9
【关键词】 高校公共教育;心理学;感悟式教学;策略分析
公共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没有较高的重视度和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率较低。根据这一现象,有关教育学者对教学现状、不足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为教学心理学教学提供方便。
一、以多样化发展为教学目标
如果从个体发展角度分析,教学中包含几种不同的状态关系,第一种:每个人对于世界的了解和能力状态,具有统一性、掌握性,也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种:每个人认知世界的方法和精神层面的掌控,具有独特性,也是个体发展的象征性标志,是个体前进发展的动力。心理学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清楚的认知,包含:情感态度、理论知识、能力提升三个方面,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也需要借助不同的方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学知识理论。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需要注重基础心理、以及相关概念知识内容,学生自己感悟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论是怎样的教学形式都需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实现自主发展。
感悟式教学是心理学内容的纽带,贯穿情感态度、知识学习、观念等内容。感悟式教学涉及学生学习形式的选择、原有知识能力、情感观念的基础。感悟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对问题进行假设、提出、探索等。例如:在学习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因素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事例,并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方法策略。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能够分析出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因素,并发表感悟;然后教师进行人格与心理健康内涵标准教学,丰富学生知识内容,同时达到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效果。
在进行感悟式教学中,还需要充分体现观念形成、情感态度等。例如:在学生生活事例中,不仅需要了解事例自身,也需要探索事例中存在消极影响,充分认识到人格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在感悟式教学中表现出两种体制:第一,通过感悟实现自我精神经验创新;第二,将文化内容、情感为落脚点,掌握价值、文本情感的影响,在改变中渗透精神体验。
感悟式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同时能够推动教学过程性质的反思,以及学习方法应用的合理性,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方法。感悟式学习也要与其他学习方法进行融合、分析、研究学习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要求,将自主学习以一种学习方法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认知理解上,注重学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而自主学习是理性和非理性方法的兼并。
二、感物为前提,设计教学环节
感物教学包含几个环节,即:感物――生情――立象――得意。教师在设计 教学环节时包含四个环节。其中感物是前提。在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心理学理论知识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现实案例,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学习心理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画视频,从学生从心灵上得到震撼个感悟,例如: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断,让学生体验到各类型人格特征,及《爱德华大夫》电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意志的影响。
借助以上不同的感物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感悟经验的积累,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展开经验的分享,这样一来学生的感悟经验就会更为丰富。例如:在《爱德华大夫》电影中,学生通过讨论掌握理解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幼年经验的影响,进而了解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以及防御机制理论。通过这样的感悟体会,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感悟快乐。
三、培养学生自主性,实现经验的融合
公共教育心理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感悟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自主性提升。例如: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与同学进行分享、探究,将分散的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创建情境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4―6人;而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形成统一意见后各组派代表禅述意见全班交流。最后,教师通过层层引导,在无形中渗透轴对称知识点,并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一举两得。
如果从结构上分析,个人经验可以分为精神经验、知识经验、处事经验等、处事经验是人解决事情的能力、态度;精神经验是人在物质世界中的自我引导作用的情境观念机制,是一种动态的形象和形成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经验、处事经验、精神经验的一种提炼;在理性、非理性思想认知下形成的精神经验体系过程。学生将非理性生活事例与理性经验融合认识到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将实践活动融入感悟式教学
感悟式教学的着重点在于学生认知的培养、教学任务的实现,在高校公共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第一,感悟式教学实践是一种课堂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感悟也是人们精神世界产生的关键因素;第二,在心理学感悟式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自身教学经验起到重要作用,作用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客观态度转向精神世界的纽带,是感悟式教学体验;第三,在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也会得到经验的积累,并且人们善于利用自身经验进行创新、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由此可见,感悟式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例如:查找人格障碍造成的悲剧新闻,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并进行教学设计、气质、性格测验等活动,进而使学生通^教学活动能获得感悟心理学有关内容。
公共教学心理学中,感悟式教学是其最佳教学途径;也是学生经验积累、获得思想认知的过程,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在心理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探索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自己思想意识的变化、因素等,进而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篇10
1注重心理训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不仅有自尊的需要,而且更具有激发自身潜能的需要。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意识里,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有点,从而充分激发自身的潜能[2]。如果教育者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教育决策。因此,作为外科手术学基础课教师,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对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强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格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便要求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进行备课,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稳重的举止,坚持穿着整洁,用语恰当,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把控每一个操作步骤。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力、严格谨慎的性格和协调的意识。
2促进成就感与竞争意识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外科操作练习知识点之后,便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动物犬的手术操作练习。其中,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轮流安排不同角色,每个学生都可以扮演手术主刀医生、医生助手、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的角色[3]。在手术模拟教学过程中,基于手术的不同类型,重点示范和考核学生结扎、缝合、止血、切开等基本操作技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在模拟手术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成员;对于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通过采取褒扬的方式,能够较好的完成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3注重教学语言艺术
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适应艺术,以此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从而保障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秩序,有效提升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通常情况下,教师个人素养、为人处世、专业技能等均是通过使用语言表现出来,这便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应用规范化的语言,而且还需要准确把握语言的使用时机[4]。现阶段,培养学生医德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医德语言。只有教师注重语言艺术的使用,才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讲者与听者形成一个统一体,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总之,教员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接触较为密切,其言语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激发学生情绪中正性积极力量
在人的日常情绪中,存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5]。这两种因素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时,便可以转化成为人日常思维及行为活动的重要力量,以此来干预人的实际行为。其中,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中,主要强调的是人们情绪中的积极因素,能够充分激发人们思想意识中的正能力,从而帮助人们能够更好的克服困难。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手术动作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导致一部分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还会造成学习动力的缺失。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老师在严厉批评学生所犯下的错误,或者冷嘲热讽的挖苦学生,便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阴影,从而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6]。因此,在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便需要老师尽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耐心辅导学习动作较慢的学生,一旦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及时进行纠正,以便削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决心。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外科手术学者们在以往艰苦环境中勤学苦练的事迹,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热情。
5师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分析,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大幅度提高老师与学生的学习成就感[7]。其中,在以往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老师对学生技术动作的要求较高,但是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细节的完美,从而造成整个外科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紧张,让学生感觉自己不论做什么都是错,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将教育心理学适当引入到外科手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尽量采取赏识性教育和启发性教学方法,尽量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效,全面观察学生在每次操作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学生,帮助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自信性。通过启发性教学方法代替老师直接指出学生错误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教育心理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和问题。本文通过合理的将教育心理学引入到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为医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坚持的基础。
作者:魏锦来
参考文献:
[1]董薪,杨喜珍,吕宪玉.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实践[J].医学教育,2012(1):52,21.
[2]刘洪,曹萍,明英姿,等.积极心理学在外科手术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411-412.
[3]赵静.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87-88.
[4]秦竹,马定松.高等中医院校医学心理学综合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4):90-92.
[5]刘琳琳.教育心理学在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2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