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障碍的解决办法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沟通障碍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沟通障碍的解决办法

篇1

创办人需要和投资者、商业伙伴及团队的其他成员交流他们的想法以及产品,然后招揽客户和开拓销售渠道。沟通不仅仅是谈话,也包含听、写、肢体语言等。德里克.托林顿教授所著《成功管理:管理人才的基本指南》一书指出,倾听者决定了信息的接受程度,以及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他们自身的经验及背景。从企业家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理解障碍划分为以下几类:

参照体系不明确。每当讨论任何一个创业事迹时,倾听者都将会从他特定的参考框架去看,其中包括他们的价值观、优先顺序及他们的背景。作为企业家来说,你的责任是破解信息接受者的参考框架,以及为他们“翻译”你的信息。

固有印象及偏见。这是另一个极端,指的是企业家对倾听者参考基础的一种极端推断。固有印象涉及年龄约束、性别角色及文化修养的影响。有效的沟通需要减少语言障碍,去除固有印象,最重要的是关注于此时此刻的能力。

认识失调。心理学家用这个术语描述在理解力、记忆力方面真正存在困难的人,以及一个行为发生后,发现自己与现状不协调,或者与现存理念产生分歧。信息中传递的中心思想可能会被他们无意识地歪曲,你必须不断重复,或者重新措辞才能使信息变得有效。

不能很好地建立人际关系。当人们带着信心及信任去听一个人说话,就倾向于接收及认同这个信息。相反,如果消息来源是陌生或不可信的,这个消息也许就会被忽略或被轻视。解决方法是,在你试图进行说服沟通之前,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注意力不集中和遗忘。我们在投入注意力方面都有自己的偏好。注意力周期几乎是有规则地变短。另外,噪音、内在和外在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信息的接收情况。解决办法是,根据信息的类型,选择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去最大限度地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隐藏信息。有些时候,一个企业家或经理在沟通时试着保留一部分信息,也许是为了使影响最小化,或者源于公司的政策。但这很容易被人们发现,引发对信息的否定,损害信任的建立。在创业公司,最好的策略是在公司的各个阶层都透明、公开、真实、有效。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互适性探讨

建筑项目冲突的恶劣影响,引起了行业内部的关注与研究,虽然已经初步获得了产生冲突的基本因素以及五种解决的基本方法,但是因为建筑项目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这些就解决方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建筑项目冲突事件的调查

(一)冲突事件的调查与分拆

为了能对项目冲突事件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本文针对冲突事件进行了两次调查与分析,其中的首次调查针对的是建筑工程项目在每个阶段的冲突种类以及其相应的频率;二次调查针对的是项目冲突产生原因的看法与分析,两次调查的结果表明: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出现的冲突种类各不相同并且基本上都与当前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便是同一个阶段的内部也不会出现不同样的冲突事件;

不同项目阶段出现的冲突事件的数量各不相同,基本上在决策与结束的阶段均会出现四五种左右的冲突,而在准备与施工的阶段,经常会出现七八种的冲突事件;

同时建筑项目的冲突事件具有着多重的属性,单一属性因素引起的失衡现象基本上不会引起项目整体的冲突,也即是说冲突事件的属性是冲突解决方法的研究重点与关键。

(二)建筑项目冲突事件的属性关系

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冲突事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相互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与交流而引起的协调障碍问题,表现在建筑的具体过程中便是建筑资源的短缺以及建筑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进而在组织并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出现了冲突多属性并存的空间,也就会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引起不同性质与表现的冲突,所以冲突事件的多属性并存的特点以及随机的动态组合状态使得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冲突变现出了较高的随机性。

冲突事件的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冲突事件的六种属性中,协调、组织以及资源是造成冲突产生的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二、冲突事件的互适性及其管理机制

建筑项目冲突多属性的特点决定了其解决的方式不局限于一种,需要将协调的方法、健全的的组织以及资源配置的方式进行组合,进而建立起一种合理、高校以及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

项目冲突管理机制的基础是资源,协调是主要的手段,依靠的是组织的建立与运行,凭借其特有的能力与性质对项目冲突的各方进行约束与制约,进而提高项目冲突方之间的了解、配合以及合作的水平,这也就是项目冲突的互适性解决办法,是对项目的冲突事件进行有效解决的科学办法。

为了能够对项目的冲突进行互适性的调节,需要实现建立起一种机制,进而通过这种职能型、项目型以及矩阵型的组织形式来资源进行调度与配置,提高对于项目工程的公共管理水平,提高对于项目管理中不确定因素的控制能力,进而建立起网络的自平衡组织形式,提高对于项目冲突的管理水平。

同时也需要引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将和谐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基本主题,并在项目管理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氛围,将互惠合作作为处理的基本主题,进而减少单方面利益的实现而为整体造成的损失伤害,进而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通过协调与理解来实现所以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

互适性的调节机制的基础是对资源的分配与协调,所以资源的短缺是解决冲突的最根本的障碍,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冲突的解决,减少资源有限性的约束问题,需要对资源的基本状况进行掌握与了解,进而以项目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对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与哟花,发挥项目中无形资源的作用与价值,并且尽可能的将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的一部分,保证资源供给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互适性的作用与功能,还需要保证管理机制能够根据突发的状况采取灵活的权变方式,进而保证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促使冲突的顺利解决。

三、基于项目目标的互适性解

利益是项目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为了确保项目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在互适性调节的过程中将整体的目标与利益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避免单方面利益最大化带来的弊端与困境,这种将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的转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仅需要冲突的各方能够自觉的将整体的利益放在制高点,还要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外部的约束制度,进而通过内外部结合的方式来对项目进行管理。

冲突项目的互适性解决办法不仅需要能够对各个冲突方进行利益的协调以及资源的再分配,还需要能够促使各个冲突方实现彼此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会出现互适性的解决办法使得冲突的某一方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因此,这种互适性的解决办法与传统的利益的博弈方法之间是存在着差别的,这种方法着重强调的是冲突的各方向着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的转向过程,并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与规划,大体上可以分为:

明确冲突方的个数,并根据冲突的实际建立起冲突的决策矩阵X,在将冲突的各方进行了标准化的处理之后,得到了需要使用的标准矩阵R,同时R>0。

对归一化的矩阵R*进行计算,并同时计算出加权矩阵V,并计算出各个冲突属性的权系数。

对冲突各方对于整个冲突事件的解决的权重进行确定,虽然在整个发生与解决的过程中,冲突的各方的基本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与整体目标的实现之间具有着一定的偏差,但仍要将整体目标的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实现设定一个所希望的能够实现的最大的目标值S以及偏差的允许的最大差值α,之后对冲突各方的偏差进行计算。

如果冲突的各方的处理问题的一致性满足了基本的要求,则可以通过其相对应的S数值来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决策与分析;如果最后的S数值不够理想,则需要将分析与运算的过程重来一遍,直至得到符合要求的S数值。

结语:

建筑项目冲突的互适性解决为建筑的冲突事件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以及新的解决方法,进而为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与保障,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家财.建设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研究[M].城市建筑,2013(23)

[2]丁杰.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冲突的现状调研和分析[M].建筑经济,2012(02)

篇3

[关键词]写作能力;障碍;自主学习

一、从我做起,改变认识

教师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首先要对作文教学充满信心,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充分重视作文教学,把作文当作一门学科。下功夫研究作文教学方法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练习题目,全面了解新课标特点,确定好方向,正确引导学生。

二、平等对话,正确引导点拨

1.了解学生在写作中体现的心理品质特点,发现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与困惑,认清学生的写作心理障碍,制订实际可行的教学应对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写作心理障碍。

2.正确引导点拨,鼓励为主,帮助分析。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点拨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写作的不足,找出病因,摸索解决办法。

运用凝视法、冥想法、“舒尔特表”训练法,设计一些题目训练学生注意力,然后结合具体作文主题进行二级训练,以有效防治学生在审题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的立意失误,帮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准确地、始终不脱离立意地表达。

3.教师与在写作方面有疑惑的学生分别沟通,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既可个人面谈,也可群体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索解决方法。师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和谐轻松氛围,有助于被帮助的学生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特别是作文的特点,重新认识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分,对写作培养足够的耐心,冷静客观地面对不如意的作文评分。

三、讲究策略,追求创新

研究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满分作文的经验,介绍实用的写作技巧,点出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弊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语言表达、文体格式、材料运用、段落结构等方面追求有意义的创新,在情感抒发上追求真情实感。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作文命题多样化。教师在作文命题上要追求创新,变换题目形式。既有教师命题,也有学生命题;既有值日生命题,又有小组相互检测的命题。由过去的简单命题作文演化为多种形式命题,要不断创造新鲜感,刺激学生兴趣,使其对作文课由过去的随波逐流、望而生畏转变为充满期待、乐在其中。

2.轻松练习,放宽范围。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在命题与写作上都放宽要求,鼓励自由写作,鼓励有特色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

3.范文引导,病例修改。教师有必要讲解文章表达技巧、结构技巧与修辞技巧,从多角度认识文章的实用价值。个人认为的好文章,提交小组讨论,再经过全班鉴赏,选出真正的适合本班学生借鉴的好文章,张贴在教室内,以供长期参考体会。另外,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范文,不能机械使用。要找出范文的优缺点,从写作思想和技巧上去学习,而不是在字面上仿写。要能广泛涉猎名家作品和高考满分作文,吸取经验,化为己用。

针对学生作文出现问题较多较典型的文章,提交全班讨论,共同研究,找出其语言、结构、文体、材料等方面的缺点,并呈现在黑板上,以供借鉴。提出修改方案,集大家的智慧,开出治病良方。

篇4

Abstract: Study the mental disorde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alyze the causes and giv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o provide psychology aids for P.E teaching and training. Suggest that we should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and health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mental disorder

中图分类号:F270・7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63-01

0 前言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目前学校体育教育多集中在生理和身体素质方面,常常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其身心不能全面发展,以致出现各种原因的心理障碍。体育运动的特点是通过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生理的高负荷和动作的危险性两方面因素,这必然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分析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掌握心理障碍产生的规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排除,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大学生运动心理障碍产生原因分析

1.1 生理方面

1.1.1 一些地区体育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体育意识淡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不能系统地接受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使得这一部分学生体育基础薄弱、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出现“心不从力”的现象。有些学生也会出现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使得身体各部分脏器和运动器官协调性差,难以完成动作,产生心理障碍。

1.1.2 运动负荷过量是造成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教师要求过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一致,对于某些学生而言运动负荷过高,身体承受不了而产生心理障碍。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也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

1.1.3 运动损伤的产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状况,而且会使其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这种损伤造成的心理障碍很难消除。此外,女生经期的生理不适也是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因素之一。

1.2 心理方面

1.2.1 胆怯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意志力不坚定,缺乏冒险精神,对动作难度大且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易产生胆怯心理,逐渐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养成运动生理惰性。运动技能越来越差,胆怯心理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1.2.2 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认为自己技术水平低,常常不愿参与体育运动,存在消极的自我暗示,对运动产生抵触心理。另外,有些学生存在运动失败经历的影响,对于某一运动项目表现出来悲观失望、丧失自信,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1.2.3 不能正视自我 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过高――“完美主义”者,但是自己又难以做到完美无缺,所以常常自责、自怨,从而产生运动心理障碍。

1.2.4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一些学生过于强调自我,不考虑他人感受。由于不会处理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矛盾,不能与其他学生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易形成心理上的对抗行为。

1.3 客观条件因素

1.3.1 中学体育与大学体育脱节 一些中小学盲目追求高升学率,极力压缩体育教学课时,使得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从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学领导和老师为了避免体育事故的发生取消了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如单双杠、跳高等),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此类运动项目缺乏自信,产生抵触心理。

1.3.2 体育活动大多在户外进行,易受气候、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运动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情绪,提高运动成绩。反之,在场地湿滑、破损器材、烈日寒雨等较差环境中训练,容易引起学生埋怨、消极、烦躁不安,产生抑制运动情绪,造成运动心理障碍。

2 预防和消除运动心理障碍的措施

2.1 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教育 体育理论课是学生认识体育的基础。各高校应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律以及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和运动保健知识方面的教育,增强其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运动心态,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2.2 提高心理健康认识,树立全面的健康观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排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适应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和心理稳定性。

2.3 培养兴趣,有的放矢 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和目的的培养,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教师和运动项目去有目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即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运动技能,使得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由被动变为自觉,真正体现出“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

2.4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形式也会使某些学生产生运动心理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然后依据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训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减轻其心理负担,还可以使其在运动中建立自信。

2.5 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培养 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采取积极的态度,掌握新理论、新知识与新方法,深人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在充满感情激荡、意志磨砺和性格锻炼的气氛中进行体育教学。其次,提倡教师参与学生的训练。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对动作的讲解示范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运动情绪。教师参与课堂训练,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实现更好的交流,还可以激发学生表现欲,增强其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建雄.试论大学生心理障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作用[J].浙江体育科学,1997,(3):66-68.

[2]刘家生.浅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J].贵州体育科技,1997,(4):39-41.

[3]夏建华.体育运动心理障碍之研究[J].体育函授通讯,1997,(1):59-61.

[4]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5]卢红振.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成因及解决办法[J].体育世界,2007,(2):85-87.

篇5

[关键词]设计管理 设计沟通 障碍 对策

近几年来,设计管理是一门被越来越多的先进国家关注和重视的新兴学科,从设计管理的基本内容上来看,设计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宽,是一门多层次、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设计本身也是一种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群体性的创造性活动。设计过程中,设计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一、什么是设计沟通

沟通指的是可以被人理解的信息或者思想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者交换的过程。如今管理学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个行业,在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学――设计管理亦是如此。由此便不得不提到设计沟通这一概念,设计活动过程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群中的信息或者思想传递就叫做设计沟通。

二、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设计组织来说,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信息传递,设计师与客户的信息传递,设计师与设计师的信息传递,设计管理者与下属人员的情感联络,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的纠偏工作,计划者与组织内外部人员的业务联系等都离不开设计沟通,总体来说设计沟通在设计管理工作中有如下重要的意义。首先,设计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是设计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其次,设计沟通是解决设计组织内部矛盾,促使组织正常运转的剂;再次,设计沟通是设计组织中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第四,设计沟通是设计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架起的桥梁。可以这么说,没有设计沟通,设计便难以完成。因此研究设计管理之中设计沟通能否有效进行,对设计管理和高效进行设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设计沟通的主要因素

在设计沟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的因素,影响有效沟通。影响有效设计沟通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其中有个人方面的因素,也有组织结构方面的因素。由于设计组织在组织结构、组织特性、组成人员方面同其他的组织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沟通困难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笔者以人群来划分,认为影响设计沟通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

1. 设计群体与设计群体之间不能有效沟通沟通

一般设计通常需要各类设计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工业设计师之外,还有结构、机构、材料等各类设计师的参与。在设计师与设计师的合作过程当中,由于各类不同的设计师教育背景、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对同一件设计的不同意见,从而会导致不能有效沟通。例如,在设计的过程中,结构设计师会比较强调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机构设计师和材料设计师也会强调机构和材料,如果互相各持己见,互不让步的话,就必然会出现许多沟通障碍,导致设计群体与设计群体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总而言之,对各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整体设计理解的不同是导致设计群体与设计群体之间不能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

2. 设计群体与非设计群体之间的不能有效沟通

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设计群体的参与以外,还有许多的非设计群体参与进来。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一个设计中所涉及到得肥设计群体各不相同。例如在制作模具的时候,需要和模具商人打交道,在购置材料的时候,需要和材料商人打交道,在室内装修的工作当中,要和消费者打交道等。由于设计群体与非设计群体之间的共同专业背景少,当设计师或者非设计群体中的成员采取的沟通方法不当时,沟通障碍就难以避免。

3. 设计组织管理者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障碍

如果设计组织中的管理者具有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背景,那么在与设计师沟通的过程中问题会比较少。但是如果设计组织中的管理者不具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往往会出现“外行人领导内行人”的状况,造成比较多的沟通障碍,影响设计沟通的有效进行。例如,管理者往往会注重考虑产品生产的利润,而设计者往往会着重考虑产品的质量;管理者的工作往往重点针对人,而设计师则针对物;管理者习惯用数字方面的思路来思考问题,设计师则更多的用几何形态方面的视觉元素考虑。这样便会造成设计组织管理者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障碍。

4. 设计组织与客户之间不能有效沟通

设计组织与客户之间不能有效沟通是经常会出现,也是会直接影响设计组织营业利润,影响客户购买到的服务质量的一种障碍。设计组织往往与客户之间评价设计的标准不同,设计师往往倾向于自己对涉及的理解来要求客户接受设计,客户则按照自己的技术标准、生产标准或者主观愿望来要求设计师,这就直接导致了双方的沟通障碍,表现为客户不满意,认为设计组织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影响设计结案。

四、设计沟通中的困难的解决对策

由于设计沟通对设计和设计管理的进行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顺利的进行设计沟通,克服设计沟通中的障碍便是管理者的头等大事。再次结合周三多先生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笔者针对设计管理中影响的有效设计沟通的因素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1. 掌握共同的沟通语言

设计沟通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缺乏共同的沟通语言,这一因素往往会造成设计群体与设计群体、设计群体与非设计群体、设计组织中管理者与设计师、设计组织与客户之间不能有效沟通。由于设计管理过程中,设计活动过程中,大家不具有共同的沟通语言造成的不能有效设计沟通,这样的现状解决的对策为使他们具有尽可能一致的沟通语言。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从祖国的教育出发,使广大民众具有尽可能多的设计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的设计师具有设计管理的背景知识,教育设计管理者具有设计知识,是他们能够互相理解,具有尽可能多的知识的交集,便利他们之间的沟通,从而从根源上解决不能有效沟通的问题。

2. 使设计活动中的各方理解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前文中已经论述,设计沟通对于一个设计活动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对一个设计组织来说,设计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设计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沟通便利于设计组织解决内部矛盾,使设计组织正常运转;设计沟通可以被设计组织中的领导者用于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设计沟通沟通设计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可以这么说,没有设计沟通,设计便难以完成。要使设计活动中的各方互相理解和尊重,理解到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只有设计活动中的各方意识到设计活动中设计沟通的重要性,才会使各方互相理解尽可能的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

3. 在设计沟通中运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和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的设计活动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先进的沟通手段,比如说电脑、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图像仿真技术等。尤其是目前用的比较多的图像仿真技术,比如目前运用较多的Freeform技术就是这样,可以在产品为被设计出来之前,运用虚拟油泥呈现出比以往技术更加真实的仿真效果,是设计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客户可以在产品设计投产之前,就能够清晰的看到最接近真是产品的图像。运用这些技术,还可以改变地域对设计中各方在地理位置的限制,不需要各方再花费时间,聚集到一起才能看到设计的状况。互联网络的发达,只需一秒钟,一瞬间,利用邮件、文件传递,多方视频会议,就能够使各方看到设计的进度。利用现代化的沟通技术是提高设计沟通效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4. 设计各方注重把握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设计各方在沟通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使沟通得以更加顺利的进行。在管理学中,人们经常强调,同样的含义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会有不同的沟通效果。在设计管理中也是同样的,设计师把自己想法物化为图像、表格就往往比单纯的和设计组织管理者、客户用语言沟通来得更加高效,这符合人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潜意识观念。设计管理者和客户看到效果图,会更加容易接受设计师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培养设计师设计能力的时候,效果图和手绘能力非常重要的原因。

5. 强化设计过程中各方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

前面文中已经提到,影响设计沟通的因素主要是沟通环节中群体与群体之间沟通不畅。在寻找解决对策的时候,就要从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寻找。作为设计组织的管理者,应该注重强调以下沟通环节的沟通:设计群体与设计群体之间的沟通,设计群体与非设计群体之间的沟通,设计组织中管理者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设计组织与客户间的沟通。只有从每个环节上分析不能有效沟通的原因,才能从这些问题的根源上寻找解决的方法。设计组织的内部的沟通不畅的解决主要是从横向上来分析和解决,而设计组织与外部的沟通不畅则要从纵向上分析来解决问题。强化设计过程中各方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是解决不能有效沟通问题的关键举措。

6. 建立战略性设计管理沟通渠道

设计组织中管理沟通模式的的建立,首要的工作是要进行与设计组织管理目标相匹配、相适应的设计管理沟通渠道的设计。设计管理沟通渠道的设计又必须与设计组织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相配合,使其合二为一,构成一个完整、精练、全面、高效设计管理沟通系统。比如说在采用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的设计组织中,设计管理沟通的渠道也是直线型的自上而下的纵向的构架。而在管理结构为扁平型的设计组织中,渠道的构架也应该是扁平型的。虽然设计组织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构成了设计管理沟通渠道结构的主干部分,但没有别的更多的设计管理沟通渠道的设置,则设计管理沟通渠道体系也不完整,无法充分实现管理与管理沟通的目的。因此,设计管理沟通渠道的设计,一方面要与设计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相重叠;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企业基本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架构仍然无法全面覆盖企业管理所应该覆盖的管理沟通范围。要形成和达到完整的企业管理沟通渠道结构,必须在它们之中之外,适当加入某些新的沟通渠道才行。

7. 为设计活动中各方创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

要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一个有利于沟通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的元素。要达到构建有利于设计沟通有效进行的设计环境,这就需要在组织的内部创造出一种自由、互动、开放的组织氛围。能否有这样的一种有利于设计沟通的组织环境,设计组织中的管理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设计组织的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为设计群体、非设计群体和客户创造一个有利于设计沟通的组织环境。这要求设计组织的管理者认真的了解和尊重设计师的平时的工作习惯和特征,尽可能的配合设计使追求创新的思维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沟通的过程中注重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并积极鼓励每个群体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尤其是顾客。顾客积极地表达出自己对设计的要求,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设计师,设计师在这样一个自互动开放的环境中,能和客户、设计组织管理者更好的沟通,从而提高设计沟通的效率,有利于设计的顺利的进行。由此可见,为设计活动中各方创造一个有利于沟通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五、小结

设计是由所有的与设计相关的不同的部门和各个专业人士共同协作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设计管理是由诸多环节和组织起来的一个系统,设计沟通贯穿设计活动的全过程,设计组织设计管理的好坏与设计沟通能否有效进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的设计沟通是实现设计效能最大化的前提,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查明不能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提示,实现设计管理中的各个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作用,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客户满意的优良产品。

参考文献:

[1] 邓成连:设计管理[M].亚太图书出版社,1994

[2]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3] 李艳:设计管理[M].海洋出版社,2009

[4] 刘国余:设计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5] 程能林:工业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篇6

病例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除外角色因子与情感介入因子)、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家庭功能;关系

【中图分类号】R749.2

【文献标识码】A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些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medically unexplained symptoms,MUS),或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医学检查不符。青少年中躯体形式障碍的患病率为2.7%,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呕吐、腹痛、疲劳、眩晕等。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可能与情感调节的混乱、人格功能障碍与童年不幸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家庭功能缺陷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功能低分化、过度保护、僵硬死板、缺乏解决办法等。以McMaster家庭过程模式理论为代表的过程取向家庭功能理论,重视家庭功能发挥的具体环节,如沟通、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其理论框架与临床家庭治疗实践操作紧密衔接。针对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目前国内外缺乏此方面系统化的研究,本研究比较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与对照组的家庭功能差异,并且对家庭功能与临床症状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有效开展家庭治疗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组纳入方法 病例组来源于2010年4月-2011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科及各病房会诊患者;年龄为13~17周岁;按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四版(DSM-IV)中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由两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共同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的青少年;其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及接受各种量表测试。排除重症精神疾病、物质依赖及器质性躯体疾病者。

1.1.2 对照组纳入方法 对照组来源于同一时间段沈阳市第二十中学、沈阳市第九十九中学以及新民市第一中学的中学生。经学校同意并告知其父母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及接受各种量表测试。所有被试者年龄为13~17周岁;采用方便取样方法,抽取初一至高三每年级各一个班进行患者健康问卷中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问卷的筛查。排除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问卷被试报告中大于或等于3个“经常”,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医学证据来解释这些症状者;剩余学生由两名精神科医生进行精神检查排除符合DSM-IV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者。同时排除重症精神疾病及物质依赖者。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年级。

1.2.2 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问卷(somatoform screening ques-tions,SSQ) SSQ是患者健康问卷中用来筛查躯体症状的问卷。该问卷包含13个常见的躯体症状,被试根据4周以来躯体症状对自身的干扰程度情况进行自我报告,程度依次为“根本没有”、“有时候”和“经常”。如果被试报告中大于或等于3个“经常”,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医学证据来解释这些症状,那么就会考虑其可能患有躯体形式障碍。

1.2.3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 依据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编制的一个测定家庭系统各方面功能的量表。翻译后的问卷也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该问卷共有6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个选项:很像我家、像我家、不像我家、完全不像我家,分别计为1、2、3、4分(部分条目为反向计分4、3、2、1分)。FAD包含7个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6个维度和一个总的功能评定。

1.2.4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一90) 本量表共包含90个项目,采用0-4级评分,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用于被试者自评最近一周的心理情况。我国中学生的SCL一90常模相关研究表明此量表可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

1.3 质量控制方法 所有的调查员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精神科医生担当;病例组的一般资料调查表、FAD及SCL-90的评估在心理评估室完成;对照组的评估由所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时间,统一培训的两名精神科医生到所在班级发放问卷,共同协助完成。量表评定结果由专人负责,去除无效问卷,所有量表数据经另一专业人员核实后最终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FAD因子分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rson法对病例组FAD评分与SCL-90评分关系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 入组情况 病例组完成各量表评估共143例,去除无效问卷7例,最终136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经过躯体形式障碍筛查问卷筛查,精神检查排除符合临床诊断躯体形式障碍者,去除无效问卷最终共122例参加统计学分析。

2.2 一般资料描述 病例组男82例,女54例,平均年龄为(15.54±1.81)岁;其中初中生51名,高中生85名。对照组男77人,女45人,平均年龄为(15.74±1.86)岁;其中46人来自初中,76人来自高中。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具有可比性。

2.3 两组FAD和SCL一90评定结果对比 除了角色和情感介入两个因子外,病例组FAD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病例组FAD与SCL-90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除角色因子以外,病例组FAD其他各因子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P

3、讨论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点的神经症。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更为隐匿,家长和临床医生往往更为关注患儿躯体不适的主诉,而忽视隐藏在背后的精神症状。SCL-90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测量工具,对于各种心理问题和症状评估较为全面。本研究的SCL-90结果提示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症状不仅局限于躯体化方面,精神症状同样与对照组存在着差异,这与国内外青少年及成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躯体症状与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存在着重叠和相互作用。

无论从现实还是人格发展层面,青少年作为尚未独立的个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家庭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与家庭功能关系密切;同时,情绪障碍也会对现实的家庭功能造成损害。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在各个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并且患者家庭成员的情感体验及彼此间的情感介入、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步骤、家庭社会的行为规则等与其临床症状,包括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存在着交互作用。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躯体症状充当了防御不良情绪的功能,用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所谓的躯体化。从临床家庭治疗的案例分析,患者“躯体化”的症状对于家庭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症状可以使家庭的注意力发生转移,父母往往采取过度保护的方式,由此家庭内部的冲突得到了化解,此时症状起到了平衡家庭功能的作用,但又因为缓解了家庭的冲突而得到强化。躯体化症状具有了交流功能,或者相当于求助的信号,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家庭内部的情感表达及沟通不畅。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控制因子与临床症状广泛相关,不良的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模式及来源于教育环境的外部压力可能是现实的原因;躯体化的症状被诊断为“疾病”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或者回避这些现实因素,起到了疾病获益的效应。

篇7

论文摘要:在体育课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浦极的,消极的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阵碍。运用跟球调查法,分析了中小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出珑心理阵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旨在为提高教学服务。

心理障碍是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主要体现为:胆怯、慌乱、困惑、恐俱等现状,特别是女同学表现的更为突出。中小学生出现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如何消除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障碍,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1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

对柳州市6所中小学100多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要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必须从多方面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1 .1教师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

对学生基本情况了解不充分。教师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质状况、体育基础和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违背了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只按教学大纲来确定上课内容,方法不灵活,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特别是对某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没有区别对待,导致学生降低了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教法模式陈旧,不适宜中小学生兴趣。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采用三段论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多是采用慢跑、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都是如此,没有针对教学的内容来制定准备活动的内容。

存在偏心的行为、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不妥当。大多数学生反映,部分教师对体育尖子、肯听话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偏爱,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冷眼相待。与学习成绩差、学习风气和组织纪律散漫以及不按教师要求去学习的学生沟通时,言行过于严厉或教育的方法不妥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怕老师,甚至躲避老师的,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学习热情下降。

1 .2教材、场地等问题引起的心理障碍

教学内容产生的心理障碍。中小学生,尤其是女生,大多只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感兴趣,对自己不喜欢的某项教学内容感到厌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情绪低落,练习积极性不高,产生了心理障碍。比如:在投掷、跳远的教学课中,大多学生产生了反感心理,在练习过程中躲避练习或敷衍了事,只出工不出力,练习效果很差,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场地器材较差引起的心理障碍。部分城镇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不齐全,教学场地较差,地面坑坑洼洼,又脏又乱,练习中所需的器材没有放置好,器材不足等原因都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一见上课场地就感到烦躁、害怕、抑制,适宜的兴奋就很难出现。

1 .3学生个人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

对体育课认识不足。当前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多数比较肤浅,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也很有限,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不深,所以容易产生误解,认为体育就是跑跑步、打打球。在上体育课时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情绪消极,由此产生心理障碍。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术、能力等不同,有些素质差、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上课时某些动作不能够顺利完成.甚至不敢去尝试,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在精神卜有很大的压力,感到自卑,产生了心理障碍。

性格差异。对于体育而言,性格内向不等于意志品质差,但很多意志品质差的学生性格上较为怯濡,愿静不愿动,喜欢和同性格的人处在一块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勉强去练习时到稍有一点难度的动作就胆怯,产生躲避念头,缺乏克服的勇气和信心,体育意志薄弱,在心理上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障碍。

1 .4外界因素引起的心理障碍

大多学生在外界因素包括天气气候和一些突然情况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如夏季烈日当头,气温很高,学生由于怕热、怕晒而产生心理障碍,特别是女学生;而冬季的寒冷、干燥,春季的大雾、风沙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另外,上课中突然有学生受伤,这也将造成其他学生产生恐俱心理,害怕自己在练习中也受伤,就不敢去做,或者做起来很拘束。

2解决和预防措施

1)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认真备好教材,同时,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结合实际制定课堂内容,使整个教学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在教学组织上,要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师要制定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方法上,要把以前注入式的模仿教学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要把“要我学习”的观念改变成“我要学习”。启发式的教学既摆脱了按部就班的机械做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都能感受思索的乐趣。

2)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点燃学生体育兴趣、克服心理障碍的产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消除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评语言一定要得体、适度,教育方法要妥当,不要直接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批评,要容人之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激起了学习情绪,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措施。

3)提高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本课教学内容的价值和作用,如对人体某部位的影响,目的、意义等,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驱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4)重视个性学生的培养,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纠正错误不能忽视优秀生和差生两个边缘。对于学优生不可放任自流,要指出其不足,提高学习标准;对于差生更要给予保护,不能急躁,用点滴的成功来培养自信心。

5)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在安排教学进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来确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要按照素质教育的内涵和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学生化、趣味强、健康价值更突出的运动项目,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8

[关键词]员工 上级领导 语言沟通 技巧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64-01

在任何一家单位,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接受上级主观部门的领导,自然也就经常与这些领导之间产生口语交际行为。一些新入职的员工,由于不能采取得体合适的方式与上级领导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工作中屡屡出现误差。很多年轻员工将其归咎为“人事关系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而辞职离去,但在新的单位和部门又会遇上同样的障碍。因此,员工掌握与领导之间的谈话规律和谈话艺术,对于尽快适应环境、顺利开展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考虑细致周全,选择时机场合

员工向领导请示或汇报工作之前,要对问题考虑周全,仔细斟酌,掂量出问题的轻重,判断是否必须经过“请示”环节。如果是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就不必去麻烦领导。如果此事已超出了员工的管理权限,执行前必须请示,否则会犯“越权”“越位”的错误。在请示汇报之前,对准备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草拟出多种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备上级领导问到“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时,能说出比较成熟的意见或妥当的解决办法。

另外,员工在向领导请示或汇报时,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时机选择得当,有利于员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时机选择不当,会给请示的工作造成一定障碍,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上级领导工作繁忙,且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工作风格。一般情况下,重要问题最好在领导精力最充沛时提出。当员工对领导的决策持有异议时,应该通过正常渠道和恰当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向领导提出。

二、摆正心理位置,言辞谦逊恭敬

员工是单位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者,相对于领导来说,员工是处于被领导、被指挥的地位。员工应该以健康的心态,为领导当好帮手、做好助手、打好下手。因此,员工在接触领导时,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服从分管不同工作领导的管理与安排。

与领导谈话时,要态度谦虚,注意措辞,体现上下级之间应有的礼节,充分表现出对领导的尊重。如谈话中多使用“您”而不用“你”,多用“请”而不用“该”,不能张口闭口“你们这些人”“你们当头的”等。在句式的选择上多用含有商量、征询意味的陈述句和疑问句,少用带强迫命令意味的祈使句。

下面是较为得体的措辞:

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会议室的空调正在检修,下午的会调到明天开可以吗?

您布置的材料都已经打印出来了,您还有需要添加补充的地方吗?

以上几句话都使用了敬语和商量问询的句式,如果换成下面的言辞,效果可想而知:

你必须得给我答复!我等着呢!

空调坏了,下午的会议得改到明天!

你要的材料打印完了!你看吧!

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同样情况下,如果采用合适的词句与句式,不仅让对方乐于接受,而且能体现出员工个人的修养和对领导的敬重,使交流双方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创造出愉快、和谐的沟通气氛。

三、根据问题性质,讲求谈话方式

员工与上级领导谈话时,要针对谈话目的和谈话内容,运用适当的语言方式。如果是上级部门已有明确的处理原则,现在只须主管领导口头表态的事项,就可直截了当地提出,请求上级领导批准;当上级领导对具体细节记不清楚时,员工可在一旁做简单提示;如果出现本部门难以处理需上级机关帮助解决的困难,可详细陈述所面临的困境和得不到援助的后果,然后耐心等待上级领导考虑解决措施,不能急切地“逼”着上级领导立刻说出“行”或者“不行”;如果对上级指示或某些规定中的个别条文理解不清,要认真倾听领导的讲解和说明。

四、根据领导个性,选择谈话风格

员工与领导谈话时,要根据领导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语言策略。对于那些主观意志较强、办事果断利索的上级领导,员工可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简明扼要地介绍情况,然后认真听取指示意见即可;对于那些做事谨慎、考虑问题周全的领导,员工应尽可能详尽地向其介绍事情的全貌,并给领导留出足够的时间考虑对策,同时让其为一些容易被误解的细节问题拟定出具体处理意见,员工执行时便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对于那些性情直爽、作风民主的上级领导,员工可向其多提供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并与之探讨最佳解决方案,最后由领导“拍板”决定。

五、仪态自然大方,保持不卑不亢

员工与领导交谈时,保持良好的仪态,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说服力,还会给领导留下精力充沛、成熟干练的印象。员工面对领导既不能点头哈腰、唯唯诺诺,也不能目中无人、态度傲慢。应该尊重上级领导,以不卑不亢、谦逊诚恳的仪态与领导平等对话。采用站姿时,要挺拔舒展,落落大方;领导让座要表示感谢,然后平稳落座,坐姿端庄;与领导边走边谈时,要保持相近的步幅与速度,既不可过快超越也不可落在后面。听领导讲话时,要目光平视领导,神情专注。员工本人讲话时,面部表情不能过于夸张,手势动作幅度不能过大。

【参考文献】

篇9

 

前言:

 

现如今,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化作为国际化会计审计学术界最前沿与热门的话题,同一时间引起国内理论与实务界广泛重视。在这,作者简要谈一下对于国际趋同的看法,还有我们应当采取的策略与对待与克服国际趋同化下各种问题的对策,并浅谈一些我们国家会计审计准则在国际趋同化下的启示。

 

一、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概要与发展趋势

 

趋同一般是指将差异尽最大限度的进行收敛与缩小,即使现在不一样,那么未来也会逐渐走上相同的发展轨道,最后将差异彻底弱化[1]。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指的是各个国家的会计审计准则,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由不同逐渐发展成相同的一系列收敛的过程。国际化会计审计学术界趋同概念提出由来已久,在此之前一直处于国际协调状态。随着近几年缓步发展前行,趋同已经由最初的简单概念发展成一种行动与共识,并且在部分国家与地区已经走到现实当中来。由原本的国际协调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趋同,从根本上看它的表述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表述转变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类思维与理念的转变,比如像是市场与计划经济等概念演变,由计划型经济到计划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调节做铺垫,再到计划型商品经济时代,最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下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系列的演变表现了我们国家经济体制转变认识的过程。打个比方IASC发展初期阶段只简单制定出了利于提升跨国公司在财务报表可比性和质量方面的基础准则,这一系列的准则不代表各个国家财务报表的规范[2]。一九九二年IASC《章程》中有提到目标表述是实现相似交易事项全世界范围内相似会计处理的指定。IASC确立目标为制定可理解、可实施与质量高的国际化会计准则,并且驱使该部分准则有一套严明的执行标准,促使各个国家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财务报告相关准则趋同,并且用高质量解决办法予以解决。该观念转变的过程,国内的会计审计针对实务当中也会有很鲜明的表现。改革开放初期,国际会计出现较明显差异,我们对于国际准则持借鉴态度,按照国际惯例坚持以中为主的发展策略;二十世纪九十年展至今,我们主要强调协调理念,通过和外国沟通交流达到去同存异,尤其在最近几年业界人士倡导标准化这个概念,意识到会计审计准则走国际趋同化道路的必要性。

 

二、我们国家对于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发展的应持态度

 

积极推进我们国家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发展,不单是对我们国家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信息的透明度提升的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我们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满足现实要求的一种表现。我国经济对于国际市场在内需拉动上明显处于弱势,对出口有比较高的依赖性;集约型递增方式拉动明显缺乏,现今使用的仍然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对外国投资依赖性也较高。我国经济对于国际市场与国际资本依赖性也较高,从本质上奠定我们国家把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视为准则制定核心内容的基础,避免语言障碍,为我们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前提[3]。实际上,我们国家会计审计准则相关建设一直的服务对象都是改革开放与引进外资,制定过程一直向国际准则的发展靠拢,建设中国特色会计审计准则一系列过程就是和国际化会计准则趋同与融合的过程。到现今为止我们颁布的诸多会计准则和国际的会计准则都是相似的,在必要程序与基本原则上,也和国际上是步调一致的。面临国际趋同化的到来,我们国家首先应当进入到国际趋同队伍中。我们应当是国际趋同的忠实拥护者,积极推动、参与、实践于其中,不要单纯只做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并以此作为理念始终沿着这个理念行事,拒绝举棋不定、模凌两可的作风。其次,让我们国家相关准则体系尽快成熟起来,尽量不要和国际准则拉开差距,不要把本国特色表现的过于明显。再次,密切掌握国际的会计准则发展动向,结合本国现有国情,创造有利环境,积极加入到国际会计相关审计准则制定的队伍当中来,形成优良互动模式,加速和国际准则趋同的步伐。

 

三、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障碍和克服策略

 

(1)监管障碍。表面上看,会计审计准则制定目的是给监管者提供服务,究其本质是给投资者提供服务。但是我们国家现如今会计审计相关监管模式绝大多数情况是给监管者提供服务的,这和国际惯例极为不符。假使这种观念与监管模式如此持续下去,很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趋同合力就很难形成,严重阻碍了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发展的脚步。

 

(2)实践障碍。会计反映的应当是经济基于国家法律规定下的活动。我们国家法律制度当中诸多规定和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相关体制、经济的发展战略还有历史文化等背景相统一的,国际的会计审计相关准则则不会有该类特殊经济的业务涉入,这在国际交流中也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3)人员障碍。准则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也就代表着相关人员也应当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趋同化下应当充分考虑相关从业人员在理解、诠释与运用上是否具备相应能力。但是我们国家会计审计的相关人员素质与能力水平不一,相关人员队伍过于多样化与多元化,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不符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发展要求。

 

面对上述障碍我们应当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克服策略:第一,尽量避开特色国情等一系列内容,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我们应当意识到,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不单指的是单纯效仿国际的会计准则,而是各个国家和国际准则间的交流互动,是立法和标准间的交流互动。第二,对相关教育培训一定要进行强化,这是会计审计准则向国际化趋同方向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必然要求。要从法律协调,组织保证与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宏观上做到对制度进行创新,做好相关资源整合的工作,相关人员素质与能力就会明显加强与提高。我国已经针对该内容颁布了《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条令,该条令对培养与造就相关人才提出了明确方向,这为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发展输送了大量有用之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国际趋同当中来,并争取处在遥遥领先地位。对于实际情况下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应当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总之,我们对国际趋同化下的会计审计准则发展一直持很乐观的态度。

篇10

故事的开始,是史蒂文的妈妈带男孩来我们全科医学中心来看病。妈妈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她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史蒂文突然不想睡觉,也睡不着觉。深更半夜的时候,夫妻俩经常被吓一跳,看见眼神怪异的史蒂文站在他们床头,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有的夜里,父母发现床上没有史蒂文,于是满处寻找,最后发现他躲在壁橱里面。

初步诊断和治疗

我进一步了解男孩的其他情况,发现除了失眠症外,他的情况很正常。不过史蒂文的小学老师告诉我,男孩的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还经常趴在课桌上睡着了。看病的时候,我询问史蒂文一些问题,发现这个男孩比较害羞;他好像不想直接回答我的问题,总是闪烁其词,回避我的直接提问。他说没有担心害怕什么事情。

我认为这个孩子是短暂性的行为异常,建议采用保守性的治疗方法,比如在上床睡觉前喝热饮料、淋浴,或做一些锻炼活动。结果我建议的方法根本不奏效。

我只好采取另外的措施,让史蒂文服用安眠药。开始的时候服用很小的剂量,发现效果不好,结果就加大药量,最后发现安眠药对史蒂文的病毫无帮助。

到这个时候,我只好对史蒂文的父母说,你的孩子心理上有问题,我要把史蒂文转到心理学专家那里去,让专家来诊断和治疗他的失眠症。

不过心理学专家也很尴尬,因为他也没能发现史蒂文失眠的原因。专家提出的治疗方法,是让史蒂文在深夜的时候做长距离的慢走活动。于是,史蒂文家的邻居们开始悄悄议论一个奇怪的事情,他们发现一个瘦小的“夜行动物”在午夜时分绕着社区慢慢地跑着,身边还跟着一辆慢慢行驶的汽车,开车的是可怜的、哈欠连天的父亲。

结果呢?专家的这个高招也以失败告终。onash大学的托马斯教授最近和深圳的全科医生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他说全科医生是在两所大学里学习的,一所是大学或医学培训机构,另一所是社会这所大学。在社会大学学到的,与在正规培训里学到的同样重要,而且有些技能只能从社会中获取。这种从社会中学习的思想,与莫塔教授这个案例里折射出来的思想如出一辙。

具体这个案例,社区里的中小学老师可以是我们全科医生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在人际沟通、教育技能、心理学观察方面,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和经验也是我们全科医生所欠缺的。

老师的技巧

最后还是史蒂文的老师想出了极妙的主意。她让所有的学生交一幅图画作业,画出自己最担心或最害怕的事情。老师规定这幅图画作业是学生“幻想里面的”的画面。

请看史蒂文交的图画作业。画面上的史蒂文在床上睡觉,两个窃贼正在偷走他的钱盒子。老师很巧妙地询问史蒂文图画作业里面的意思,史蒂文说一个同学告诉过他,窃贼可能在晚上潜入家里偷东西,拿走钱盒子,还会“爆揍”他。

那么老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史蒂文抱着他的钱盒子来到银行,交给服务人员,然后不错眼珠地看着服务人员郑重其事地数着他的钱,并把钱存在一个特别安全的账户里面。从此史蒂文相信他宝贵的钱得到了安全的保护,而且可以像以前一样安心地睡觉了。

从案例中学到什么

1 儿童患者看病的原因中,可能包括失眠症和做恶梦(睡眠焦虑症)。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儿童会因情绪或情感的干扰,而发生失眠或做恶梦的情况。儿童患者来看病时,往往表现为不典型的主诉或症状,全科医生不要轻易地忽略这些儿童的特征。2和儿童患者谈论情绪骚扰问题,这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过可以通过“画梦”的方式来和儿童进行沟通,发现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画梦”是Bruce Tonge教授建议的一种实用沟通技术,他认为这种技术是揭示儿童心理过程的一条捷径,而且最适合应用在全科医学服务过程中。

延伸知识:儿童睡眠障碍

1 儿童睡眠障碍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非常常见。

2 如果发现儿童半夜醒来,家长应该想办法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做好儿童的保护工作,最好能够在夜里陪伴儿童睡觉。不过,家长给儿童这些帮助的时候,要小心谨慎。

3 虽然心理压力可以导致睡眠问题,但我们要知道儿童睡眠问题的原因中,很少是由于严重的心理学问题造成的。4异常睡眠(夜惊、梦游、说梦话)不能算是真正的睡眠障碍。异常睡眠主要发生在深层非快动眼期。夜惊主要发生在睡眠2个小时内和醒前1~2分钟内,儿童常常很难安慰,而且也记不清梦到了什么。儿童异常睡眠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段,即2~4岁和6~9岁。往往过几个月后,异常睡眠可组行消失,不需要主动的治疗措施。

特别提示

Bruce Tonge教授:Monash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专长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