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4
培养既有过硬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实际操作经验,可以创造较高的生产效率,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这种综合能力平衡发展的教育,是未来我国农村职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向。这种人才的培养策略是社会发展所需,是当前社会对于农村职校老师所设定的全新标准,对于农村职校教师而言是全新的挑战,需要全方位的重新整合自己充实自己以适应全新的教育要求。因此,农村职校教师不仅要有一般职校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要拥有与自己执教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所以农村职校计算机教育的开展需要一支能力全面的师资队伍,确保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平衡发展。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好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应该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 将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开展,是现代社会的需要,能够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背负着艰巨的社会责任。现如今,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实践技能,对于职校学生的定位是综合能力较高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于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新时期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性因素。
针对农村职校教育工作开展的特点,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并且也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求标准:(1)有超过两年的实践经验,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对于市场计算机相关岗位的行情以及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有一定的了解。(2)曾做过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创新型研讨,并被机构认可使用,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3)参与学校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担负指挥的职责,并实现计算机基地处在同等学校的先进地位。(4)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持有计算机专业从业资格证书。(5)参与学习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课程。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至少要满足以上标准的其中一条。才能真正担负起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一职。
由于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是在顺应社会的需求下开展的,因此常会根据社会所需而做出调整,农村职校计算机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要根据社会所需以及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不断的对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宜社会市场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农村职校范围内开展资格培训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激励老师到企业中实习
在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文规定:“职业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的企业实习体制,职教各个专业的教师每年必须有一定的时间用于相关企业的实践体验。”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毕业于普通高校,即使在校期间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不过学习环境的所限制造成日后职教工作的开展无法满足职业学校的教学所需,往往会遵循普通高校中以理论为主课本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时间,让教师真正的走进市场,走进计算机的岗位当中去,在企业内部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过去陈旧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激发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按照企业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及计算机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作出及时的调整,以确保学生今后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岗位发展。除了这些,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还要真正的参与到生产工作当中,取得充足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共用于之后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有利于自己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发展。只有农村职校教师真正的走进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才可以将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开展更好的适应行业所需,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做出及时的调整,有利于只是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让农村职校学生在未来的市场中能够更好的适应。
3 注重师资队伍中领导者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教师的学历有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多表现出的能力和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有了更加密切的关联。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研讨能力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的最直观的表现。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提升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师资队伍中领导者的培养,对于提升学校师资力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立专业化的学术队伍并不可能是一步就完成的,应该从年龄、职称、及学术水平等方面综合考量,作出相关改进,体现专业团队的合作精神。应该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中领导者的带头作用,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指导,支持年轻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辅助他们完成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研究任务。相关专业领域的研讨水准通常能够直接的显示出该校的在这一专业中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要建设并完善计算机学术队伍,提高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将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成为综合能力突出的实用型人才。
4 合理开发资源,大胆聘用兼职老师
聘请优秀社会兼职老师,反映了农村职校的办学特色。应力求保证兼职老师队伍的前瞻性,根据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规划和计算机行业的最新动态,有选择地聘请计算机企业优秀人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兼职老师。这些兼职老师大多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有着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但对教育工作不是很熟悉,缺少教学经验;这一特点与学校专职老师正好互补,应组织专兼职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适应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需要。
5 坚持朝着学研结合之路前进
产学研合作办学,是农村职校计算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农村职校计算机教育只有扎根于计算机产业之中,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农村职校计算机教育比普通高校更需要产学研的合作,这是因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仅靠学校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将来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学生也只有通过到企业的实习,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在岗位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高职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老师们作为农村职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科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老师。所以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老师队伍是关系到本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建设好计算机师资队伍,一定要紧扣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建设一支符合高校改革与行业发展要求、数量相对稳定、质量优秀的老师队伍。要注意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鼓励学习与提高的用人制度。还要建立有利于老师资源重新配置优化,有利于优秀老师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竞争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为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储备强有力的师资。
6 总结
随着网络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社会中的各类学校都开始加强计算机的授课效率,但是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我们在进行学校师资力量扩充和加强时,采取的方式方法要有针对性。本文中针对农村职校的提点,提出了以上加强师资力量的方式,希望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其有所帮助,使农村职校的计算机课堂走上老师精良、课堂高效“精品”之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专业整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07-02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此前提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能够是学生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在今后的职业领域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
就目前的教学来看,在所有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与深度基本上相同,都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内容与深度为标准,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各个专业在讲授各部分内容时所使用的课时数以及案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随着近年来招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及用人单位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此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应坚持有用、够用、实用的原则,坚持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依据职业领域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加强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对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下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整合为例说明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1.教学计划根据专业进行整合
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获得某种职业所需的包括技能和知识等实际能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的社区管理知识和社区法律服务知识,掌握现代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与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前本专业开设此课程讲授的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基础知识,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职业需求,在原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上增加办公设备的使用、网站设计与维护的内容。建议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数从72增加到108。在第一个学期开设周学时为4的课程,主要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Office的内容。第二个学期开设周学时为2的课程,主要讲授办公设备的使用、网站的设计与维护。
2.教学项目根据专业进行整合
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在采用“项目式教学”时,教学项目应由课程教师、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分析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实际教学项目,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更多的求知欲望。同时结合专业设计的教学项目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专业课内容的学习。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抛弃原来一些繁、难、旧、杂的内容。一般教材上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一般通过理论讲授,而这部分知识多、杂,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这种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将这部分知识与操作系统的内容进行整合,变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训项目,以实训项目的形式通过讲解如何选购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等方式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Word部分的教学项目设计为社区现状调研报告排版、制作社区居民需求调查表、绘制社区网格化管理管理组织图、绘制社区民事调解服务站工作流程图、绘制控烟海报、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排版等。在Excel部分设计教学项目为社区居民情况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在PPT部分设计教学项目为制作智慧社区简介PPT、制作专业及所在社区简介PPT等。
3.课程标准根据专业进行整合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同教学大纲相比,教学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而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不区分专业,一般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模板进行统一编写。课程标准的制定根本没有考虑到各专业方向对该课程的差异化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应与专业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背景以及就业岗位,针对本专业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制定针对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要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进行内容整合,对授课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熟悉计算机技术,还要上课的专业有所了解,才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以实际工作为情境,搭建学习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训练,真正实现公共基础课程功能转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兰.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整合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
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NLP;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34-03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高度融合,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计算机基础教育无疑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通才教育和精英教育,高职教育应更注重操作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特别强调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通过对我院及兄弟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和走访,笔者了解到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入学前大都具备一定的上网和简单文字处理能力,但是其实际操作水平与其职业技能要求差距较大;(2)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挫败感严重;(3)学生学风不浓,纪律观念不强,课堂专注力较差;(4)课堂教学内容多,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网络教学资源不够丰富;(5)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需求有差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及项目组成员在我院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运用NLP等心理学知识,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一、针对专业差异,不同类别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和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市场需求。因此,对高职学生除了开设各专业必修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使其具备熟练的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技能之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开设不同的后续计算机课程,以满足其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职业技能要求。为此,我院的服装设计专业增开了《Photoshop图像处理》和《AutoCAD》课程;数控专业开设了《AutoCAD》和《3D Max》课程;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了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学生完全模拟酒店运营,运用酒店管理软件实现教师公寓的酒店化管理。
此外,针对不同的专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减,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上机实践均应与专业特点相关,以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例如,面向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删减Excel软件的教学内容,而AutoCAD的教学案例和上机实践则必须与服装设计相关。
二、运用NLP等心理学知识,提升教师亲和力
教师要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具有很高的威信。一般而言,教师的威信来源于三个方面:学识威信、人格威信和情感威信,而情感威信主要来自于由教师亲和力带来的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和尊敬。因此,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为后续教学过程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的EMBA法则认为:人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可总结为Emotion―情绪、Mind―思想、Body―身体、Attitude―态度;思想和身体属于同一系统;思想和身体是互动的;我们的思想会经由我们的身体反映出来;我们的姿态(身体语言)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和身体受情绪影响;改变思想和姿态(身体语言)都可以改变情绪。
因此,教师想要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改变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用积极、平和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学生。与其认为他们差,不如相信他们可以学好;与其放弃希望,不如追求光明。
2.上课时,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面带微笑、身姿挺拔,声音柔和有韵律感。当保持这样的身体姿态时,教师的正面情绪会比较高,更有亲和力。
3.用轻拍肩膀、俯身、微笑、注视对方等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
高职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常对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自视甚高;但同时,他们以往的学习经历却往往导致他们的学习挫败感比较严重,自我效能感低下。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得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潜能。
教育心理学的成就动机理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简单重复学过的东西或让学生学习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们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此外,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学生的浮躁和畏难心理。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自己先动手进行上机操作等方法,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或上机操作的情况再进行统一讲解或个别指导。对于操作熟练、完成过程有创意或完成结果有设计感的学生,教师可重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表扬应真诚具体,要表扬他们付出的努力、思考的创意和作品的优点,避免夸大和空洞,并对他们指出特别注意事项,然后再让这几位学生协助教师对其他学生展开个别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NLP多重隐喻四重奏演讲法和讲台位置心锚,结合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的两位始创者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约翰・格林德(John Grinder)在合作研究了顶尖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的催眠疗法、心理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和弗瑞兹・皮尔斯(Fritz Perls)的惯用语言技巧后,总结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语言沟通模式,从而开创了NLP的历史。时至今日,NLP已经发展为关于大脑运作、语言模式、人类认知程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意识与行为的一整套学问。由于NLP的语言沟通技巧可以绕过人类的意识防卫而直达潜意识,从而使得自己的观点被对方接受,因而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心理辅导、儿童教育、人际沟通、市场销售、人事管理、团队运作等各领域,并被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
NLP多层隐喻四重奏演讲法是NLP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演讲法。如图1所示,首先,演讲者通过隐喻故事,层层嵌套(嵌套的层数自定),打开听众的潜意识之门。每一个故事都给出结果,但却在引发结果发生的原因上留下悬念,而这个原因正是演讲者接下来要向听众讲述的观点和内容。在一个或几个故事开启之后,此时,演讲者才讲出希望听众接收到的内容。演讲者此时讲述的内容,要覆盖到四种不同学习模式的听众(Why型、What型、How型和What If型),以便使得这四种不同学习模式的听众都能够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最后,再按照刚才开启隐喻故事的相反顺序逐一结束每一个隐喻故事的悬念。这样,整个演讲过程就构成了一种催眠。由于这个过程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得听众逐渐放下意识防卫,从而逐渐专注于演讲内容,因而演讲者的讲述最终可以很容易被听众的潜意识接收,从而接纳演讲者的观点。因此,演讲者恰当运用这个技巧,可以极大地提升演讲效果。
心锚是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吃到或触摸到它们时,就会油然兴起各种不同的心情。像这种能刺激产生特别感觉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心锚。心锚的特点在于: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取用心锚设置时的心理状态。例如:一个人在内心平静的时候,刻意闭目、双手合十,并维持一段时间。此时,就在他的内心建立了一个心锚。以后,当他情绪紧张时,只要闭目、双手合十,就可以立即让他平静、放松下来。
教师授课时,就可以利用讲台位置建立心锚。建立的方法是:教师站在讲台或教室里的任一特定位置,然后在这个位置给同学们讲一个令他们感兴趣的故事,但不揭示该故事结果发生的原因,从而留下强烈的悬念。此时,讲台上的这个位置就成为了学生的心锚。一旦教师再次从别处走到这个位置时,学生就会联想到教师在这个位置讲述的故事。此时,教师就可以解除这个故事遗留的悬念。
如图2所示,运用NLP多层隐喻四重奏演讲法和讲台位置心锚,再结合案例教学法,就可对学生实施催眠式教学,直达学生的潜意识,因而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极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五、采用微博和微信,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微博和微信,教师可以在课外练习时提供任务主题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和学生按约定的时间组织并发起群聊,让学生围绕提出的任务准时参加讨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引导,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主题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将心理学技巧及微博微信等网络应用与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专注度,并初步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增加,成绩相比以往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中莹.重塑心灵[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编写组.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美]波・布朗森,[美]阿什利・梅里曼.斯坦福实验:“表扬”与“鼓励”的差别有多大?[DB/OL].http:///info/16115/.
[4][美]罗伯特・迪尔茨.语言的魔力――谈笑间转变信念之NLP技巧[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5]心锚.百度百科[DB/OL].http:///link?url=FB9uQVJOmBCmzHdpnTuqMp_kFODNaPctXmzRFm-
igOQKpbv6iuNM-T1ydUaWEaosg5ip8jm25Wz8lwqP5XkLeq.
[6]韦懿霖.微博和微信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0):154-155.
篇4
关键词:中职教育;技能大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我计算机专业课题小组展开了“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项目研究与实施。围绕各级技能大赛,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我校近几年来参加的技能大赛计算机专业项目的内容、辅导过程、竞赛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教改资源,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1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生产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重要责任。目前,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观念落后。(2)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3)教学模式单一。(4)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5)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有待提升。(6)实训环境落伍、不完善。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将引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 教学改革的实施
2.1 教学观念的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技能,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职业技能大赛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
本课题小组在多次研讨会中强调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在我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已经深入人心。
2.2 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中职教育课程内容普遍比较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较为严重,这些教学内容常常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找不到特别对口的工作岗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实用性人才。
技能大赛用企业的标准引领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充分反映了相关行业、企业中当前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一方面适应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使技能大赛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技能大赛方案又有一定的难度,比赛项目内容紧扣企业实际需求,贴近行业先进的发展技术,使技能大赛具有较强的选优功能。技能大赛的这些特点对于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提出较高的要求。以技能大赛计算机专业比赛项目为导向标,可以保持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按社会需要设置课程。只有加快推进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向教学领域转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内容、计算机职业教育才能密切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我课题小组以此为契机,课程设置以计算机专业竞赛内容为引领,并不断更新,力求准确了解行业需求,把企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到能够直接上岗的知识,促进学生就业。
2.3 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跟随老师的思想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依葫芦画瓢,将老师教过的东西重现即可,忽视了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使得很多学生按部就班,懒于思考,教学效果不理想。
技能大赛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职业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需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组织教学,教学做合一。技能大赛中计算机的比赛要求和赛场规程贴近企业实操岗位规范,对于计算机专业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只有加快推进技能赛场规程、比赛要求向教学领域转化,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操作能力强、可以直接上岗的技术精英。
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通过讨论分析技能大赛中计算机专业项目的比赛要求和赛场规程,总结技能大赛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我课题小组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法、创新教学法、观摩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2.4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
计算机技能大赛中的题目不是虚拟的,一些数据来自真实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操练,技能会有很大提高,这既让学生熟悉用人岗位的需要,也给老师指明了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职业技能大赛竞赛命题与企业实际需求比较贴近,能够充分体现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2.5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技能大赛的举办,正是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强大推动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首先大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不然就不能指导学生,也不能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要培养出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必然要求其指导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包括理论水平都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不仅是参加竞赛学生的技能大比武,同时也是参加竞赛学生的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大比拼。技能大赛正是各位指导教师力求通过所教的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以展示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从而提高大家对自己教学能力看法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3 举办校级技能大赛
为深化教学改革,我课题小组在计算机专业拟建立技能大赛制度,将技能竞赛纳入教学常规工作。(1)结合学生就业,计算机专业每学年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个赛项。(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设计、确定技能大赛项目。把技能大赛与教学考试、实训考核及学生技能考级等结合起来,并不断充实、更新比赛内容与比赛标准。(3)加大技能大赛的表彰奖励力度。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教师学校予以表彰。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优先推荐就业。(4)加强对技能大赛的宣传。宣传参加技能大赛的教师和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拼搏争先的精神。大力营造全校关心支持技能大赛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学校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专业设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促进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实训环境,从而将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比赛方案.
[2]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比赛方案.
[3]吴晓东.技能大赛促进了我校实践教学的发展.马鞍山工业学校.
[4]朱爱军.浅析技能大赛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当阳市职教中心.
[5]李国华,钱逸秋.浅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
篇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基础;精品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50-02
1 引言
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觉主动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它作为自己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高职阶段,计算机基础承担着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任务,这是关系到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高职高专物流类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必须针对其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
为了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的整体建设,我们提出了以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重点,带动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以此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整体水平。2构建精练的教学内容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
我们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改革后的内容既满足了学生初步具备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又考虑了物流专业特色,做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将来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精品课建设的实现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沿袭的是按照理论体系,以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而高职计算机基础注重实践,重在应用。因此,只有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由于其实践性强的学科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更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分析”的以任务为驱动的三部曲模式。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情景交流、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解决相关的问题。最后通过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3.2 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技术和硬件方面已经不是瓶颈。几乎所有学校都为该课程提供了多媒体的教学环境,部分学校已经可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环境从视觉、听觉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广播教学、监视遥控、学生演示、文件分发等功能,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小组学习或讨论、协作学习等多种模式,利用媒体的作用活跃教学气氛。
4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是精品课建设的关键
计算机课程不可能只靠听课就能掌握,必须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来巩固、拓展知识。我们以课程大纲为依据,对实验进行过程监控和管理,强化实验过程。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修改了实验大纲,明确了高职计算机基础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将实验设置为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式实验等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这种探究式实验突出应用背景、体现真实环境,创设了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环节,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因而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 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精品课建设的重要手段
考核评价环节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评价体系。我们改变了只注重考试结果的传统理念,将计算机基础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思想,通过全程性、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全面、丰富的考试内容,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考查,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6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建设的重要依据
教材是学生的第一参考,教材建设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职高专物流类计算机基础教材应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线,紧密结合实际,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体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①结合教学体会、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自编讲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修订完善。②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为了方便学生课外学习,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开发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的网上学习课程。④正确的教材使用观。教学中教师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
篇6
【关键词】西部地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创新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都在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也随之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而对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计算机基础教育表现出教学管理和实施方面的不成熟,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切实提高西部地区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分析教学现实情况,力求不断创新,改革和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弊端
(一)教育层次不分明,教学缺乏人性化
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中,有80%以上在中学阶段学过信息基础课程,另一方面现在入学的大学生家庭的计算机拥有率也较高,接近半数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由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属于辅修科目,计算机水平也不作为考核和升学的依据,加上东西部生源地的经济条件的师资力量的差距,都造成了西部院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较大的现状。据广西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调查数据显示,入学时已达到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占8%;已学过一些,但不达标的占39%;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占31%,这种局面给高校的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受计算机基础整体水平的影响,西部地区高校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校的教学仅停留在传授即填鸭阶段,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加大、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大部分学生乃至一部分专业教师急功近利,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将重心偏重到各自的专业知识上;而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均采用通用教材和统一的教学内容、举例或实验都与专业知识相脱节,使学生感觉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无关,更无法很好地应用到专业领域,更加重了这种偏移和脱节。其实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的知识和应用也已深入到方方面面,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及以后在专业行业发展的好坏。
(三)学生应试心理严重,知识和技能拓展不够
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是西部地区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统一要求,这使教师对教学有了量化标准和可掌控尺度,但由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题目相对固定不变,促使学生投机取巧的应试心理十分严重,只对等级考试考的内容有学习兴趣,不考的概不理会,甚至有的学生在未上完或未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就已经靠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强行通过了等级考试。由此导致计算机基础教学趋向学习目标单一、教学范围狭窄、教学内容固定的态势;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知识拓展能力更是欠佳,这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学生偏重上网娱乐,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
计算机网络对于大学生应该是一个用来武装自己的重要有利的工具,而据在西部地区多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上网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主要用于玩游戏者占28%,主要用于查资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来,62%的大学生沉迷网络娱乐,在网上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西部地区学校开设的计算机教育的弊端有很大干系,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运用技能的培训,又与网络的万千景象相脱离,使学生一度缺乏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新鲜感。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亟待创新
(一)提供分层次的、不断丰富细化的全方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层次需求
基于西部地区学生计算机水平层次化的现状,很多学校提出并应用了分级教学的方式,其实,无论是否分级教学,学生需要的都是分层次的、丰富细化的全方位教学资源。这除了包含讲义、网络课程外,还应该包含各层次学生需要的细化的实验指导书、素材库、试题库,以及考试系统、BBS问题讨论区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各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用以指导和引导学生各取所需、逐级提高。比如在学习计算机硬件构成时,初学者可以通过对各个硬件功能特性的详细介绍这一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而已经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同学则可以跳过这一环节,直接从配置一台电脑这样的实验出发,以更实际的层面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
(二)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使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得益彰
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不应该是两个分开的个体,计算机知识是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石。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视专业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专业知识和行业实际。比如在学习Word综合应用时,对饭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介绍星级饭店的文档,对导游专业学生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旅游行程介绍……这样不但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拓展专业认知度。
(三)运用灵活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计算机基础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入门,要善于运用灵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现在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和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上来。如讲授Excel时,让学生对自己本周收支情况做一个统计,并在一些关键操作处设置疑问,这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和掌握Excel表格文字输入编辑和公式计算等操作技能,同时还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情况了解和教育他们怎样生活和学习。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经常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我校曾在教师节期间举办过“我是老师”PPT幻灯片课件制作大赛,要求学生制作某门课程的一节幻灯片,并讲解演示给大家。这次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又巩固了某门课程的部分知识,同时使学生获得了表演、表达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还体会了到做老师的艰辛,学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可谓一举多得。
(四)积极疏通引导,培养与提高学生网络应用能力,实现永续型学习
有关人士认为:“大学生是一个国家中接受过良好教育并将对国家未来走向产生巨大影响的群体,他们的网络素质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整个国家也很难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成为强国。”由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如何避免学生沉迷网络娱乐,除了社会、家庭的教育外,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之视为己任,用丰富有趣的计算机知识有效地疏通引导,将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利用网络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专业当中,实现永续型学习。比如,学生在练习鼠标和键盘时,可以允许学生玩一些有益的短小的Flash游戏,学生常用的试题库和考试系统也可以做成游戏闯关式软件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体验成功和游戏的;在介绍多媒体方面知识时,可给学生展示优秀的网页或Flash作品,促使学生对学习这些后续知识产生兴趣和动力。
总之,西部地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士敏,夏定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许见友.计算机教学要擅“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9).
[3]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4]李春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新尝试[J].计算机教育,2004,(7).
[5]郭善渡.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J]. 网络科技时代,2004,(3).
[6]宋瑶,赵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2).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学科特点
0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 时效性强 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 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 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 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 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 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篇8
1.1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的计算机学习中,缺少实际操作,单纯理论知识的学习造成学生计算机的综合水平比较低,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城市的学生接触计算机也多是玩游戏、聊天。
1.2在中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在每一个专业中都要设有计算机课程,但这时的学生对本专业只是初步接触,还没有完全了解,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教学和专业应用的脱节,无法有机结合。
1.3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的特点和专业需求之间不相符,教学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分散,导致难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建议
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一定问题,为了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真正目标,就必须要采取新的方法、新思路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该如何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完善课程体系。
现在的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并不重视,首先就是转变中职学生的错误观念,开始重视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作为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老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安排要合理安排,教师本身要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重视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把计算机考试分成两部分进行:上机、笔试。中职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知识在计算机操作中的应用能力,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想法。完善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体系,首先以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目标为依据,可以适当增开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科目,设置更为多样、灵活的课程体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计算机选修课。
2.2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要选择质量高、内容丰富的,有关于计算机前言知识的,也有涵盖特色知识内容的教材以及一些辅助教材。中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教学内容自己编写一些理论教材、实践教材。计算机的课程设计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结合每个专业的自身特点,设计能够与学生本专业的实际应用相符合的课程。如一些会计专业的学生,其专业就会用到会计电算化这类计算机课程,一些文秘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翻译工具和看图工具等计算机内容。更好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实际结合,把计算机运用到一些专业领域中去,提高中职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专业问题的能力。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选择具有其专业特质的课程案例,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学生体验到了计算机对于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思路。丰富计算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实现教师有重点的教学,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现在的中职院校存在着地区差异,学生计算机的起步水平高低不等。针对这样的情况,对入学的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不同的计算机水平进行分班,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基础弱的新生需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计算机的应用教学,锻炼上机操作能力,这类的学生要采用自学的方式,教师适当讲解,起到引导的作用,主要还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自主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可能也会遇到更广领域的一些计算机问题,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对与计算机相关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增加了解,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及时解决学生们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2.4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
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最终是进行实践、应用,所以中职院校应该注重计算机学习的环境,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实践为导向。传统教学是以单一学习知识为主,忽视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中职学生开始学习都是带着浓厚兴趣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于枯燥,真正上机操作十分生疏。而且计算机基础教学缺少硬件条件,难以更好的掌握、应用计算机。所以首先要完善计算机的教学环境,提高中职院校进行计算机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
2.5积极开展计算机实践活动。
大多数的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时有限,难以满足对计算机学习十分热爱的同学的需要,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更好的教学引导这些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计算机实践活动,引导、培养计算机爱好者更好学习计算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开展关于计算机的兴趣小组,举行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等类型的比赛。中职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了思维,而且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素质。实践活动应该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跟从、仿照。例如文科生、理科生就应该开展不同的计算机实践活动。文科生思维性强,制作网页更有优势,而理科生分析理解能力强,可以开展一些难度比较高的程序设计类的实际活动。
3结束语
篇9
计算机英语通常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或者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选修课开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英语词汇,培养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但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学生方面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本来就不高。加上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中多用说明文、议论文,文章中长句多、难句多,专业词汇和英文缩写多。这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花大量时间查找词典,分析句子结构,缺乏趣味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1.2教师方面
由于计算机英语的跨学科性,使得计算机英语教学面临巨大挑战: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又要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通常,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教学能力,但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任教该课程无法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深入讲解;计算机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计算机专业理论,但英语水平未必很好,同时也缺乏英语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以研究者所在学院为例,计算机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为英语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未经过系统培训,只能通过自学掌握。
1.3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
1.3.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大都采用传统方式,单纯讲授课本内容。精力主要集中在课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上,而不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这就脱离了语言课程的本质,没有达到培养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的。
1.3.2计算机英语和基础英语缺少衔接
计算机英语教师,要么由英语教师担任,要么由计算机教师担任。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计算机教师,就教授计算机英语而言,知识都不够全面。因为计算机英语是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拓展,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应该在充分衡量课程的共同点和差异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
1.3.3计算机英语教材滞后性严重,且缺乏层次和深度
首先,计算机英语教材内容滞后。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软件新技术出现,而计算机英语教材跟不上计算机技术进步的速度。比如,目前微软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已经发展到Office2010,而研究者所使用的一本教材中仍在介绍Office2003。其次,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各式各样,有的是本科教材,有的是高职高专教材。研究者在计算机英语教学过程中,先后使用过四本难度不同的教材。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某些教材多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往往内容的难度深度不足。而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教材可能包含了太多专业术语,难度太大,影响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组织教师编写不同程度的教材,形成差异化,并根据学生英语程度的不同,实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2改善计算机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
2.1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教师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各种课件,并加入电影、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元素,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利用网络教学。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和千家万户。网络上使用的语言90%以上为英语,更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知识资源,比如:wikipedia,mi-crosoft等网站,是了解计算机英语知识的好场所。其次,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校园里也可随处接入无线网络,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建立英语聊天室,既方便学生随时练习英语口语,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3)创设课堂环境。计算机本身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用英语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时候,在实验室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计算机的组装维修时,用英语讲解;还可以在学生学习操作系统时,把系统语言设置为英语等,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4)分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可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然后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易于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从事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应加强培训,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计算机教师的英语水平及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英语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加强教材建设,带动学科体系建设
首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的分层教学,应该编写不同程度的教材,以适应其学习能力。其次,基础英语和计算机英语的教学是连续的教学链条,教材编写也应体现其连续性。第三,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内容的时效性。选择一些较新的、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第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以教学需求指导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带动学科体系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英语水平。
篇10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低
就高职院校而言,学生普遍入学分数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其英语学习更是难上加难。通过教学统计,平均每班的“大学英语能力A、B级考试”过级率仅为一半左右,甚至更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并不牢固,加之计算机专业英语专业性、针对性较强,不少学生在主观思想上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不够重视,抵触心理强。
(2)教师专业教学存在弊端
目前,高职院校多数选择英语专业教师讲授这门课程,由于缺乏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这些教师无法灵活地整合授课内容,不能流畅、全面地讲授专业知识点,所以大都按教授语言点的公英讲授模式来讲解,不能全面体现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如果换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授课,对于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教师的确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传授和指导,但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成为他们的绊脚石。所以,目前教师专业教学素质水平不高,存在一定弊端。
二、相应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孔子曾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叶圣陶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作为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积极影响、作用于学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从兴趣出发,自觉摆脱恐惧和畏难情绪,主动学习。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鼓励每位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自信心,加强学生自身学习的正能量。积极的个人魅力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基础,教师要宽容对待每位学生,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用个人魅力感染身边的每位学生。
(2)加强教师的专业职业素质
教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师要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教授之间的差异,采取相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素质的过程中,不断营造英语环境氛围,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进而提高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1)从教师自身专业技术角度来说,计算机英语教学需要有一支高水平、跨学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具备过硬的计算机英语专业知识和应用整合能力,又拥有较强的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综合能力。对于高职计算机英语专业教育来说,培养、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来适应社会需要是其最终目的,教师就要从这一点出发,夯实毕业生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此高职学院在长假期间应给这部分授课教师提供相应进修的机会,如聘请名校教授或学科带头人为这部分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课堂经验相关方面的现场传授,课后再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的研讨会,相互答疑,交流思想与经验,从而提高专业认识。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授课中轻车熟路,用易于理解和简练的语言将看似高深的理论简单化,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2)从教师教授方式、方法角度来说,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将课堂中本来抽象、枯燥、平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转变得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
首先,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了解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正确地给予所授课程中包含的专业英语名词、对话及英文信息的解释与说明。课上准确把握教材,课下随时补充课外阅读材料,紧跟时代前沿。教材只能满足该课程最基本的需要,收集最新的计算机相关实事资料来做英文阅读技巧训练,才能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热情和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提倡学生除了课上集中时间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相关知识以外,课下还要尽量多地接触、使用计算机英语,可先从身边的英文入手,如把学生自己的手机、电脑调制成全英模式,加深对常用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不断强化学生对英文指令的熟悉程度,进而牢记一些必备、常用的科技英文单词,边用边学,活学活用,夯实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
其次,教师应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对于底层——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来说,应把他们的学习重点放在掌握专业词汇和术语上,牢记计算机英语的一些规范译法与习惯用法;对于中高层——有一定计算机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重点则应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上,并逐渐习惯性地让他们把英语应用到具体操作当中。计算机大量专业术语转意词、衍生词等偏多,例如单词“bu(s公共汽车)”译为“总线”,“mous(e老鼠)”译为“鼠标”,“drive(r驾驶员)”译为“驱动器”,“memor(y记忆)”译为“存储器”等,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方便学生记忆,例如,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句式来描述客观事物,课上,教师应解析翻译中学生常见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专业英语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讲解中也可穿插学生相互答疑、个人阅读技能比赛、小组翻译比赛等,自主学习,激发学习斗志,进而巩固、加深专业知识点。
最后,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设备。利用网络信息变更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资源共享性高等特点,完善多媒体课件。在计算机英语教学过程中,最难讲解的便是计算机应用程序或与之系统相关的问题,若把课堂填充进动态文字、变幻图形、多种图像、特殊声音、动感动画等多种信息色彩,形成信息化氛围,便可更好地辅助英语教学,刺激学生感官学习,避免了单靠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理解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知识偏差,例如教师在讲授的同时连同课程内容用计算机动画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便可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此外,教师可提供留言板或者E-mail邮箱,供学生课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一些好的建议,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与交流。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