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篇1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学生 就业困难 分析 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78-01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就业者有了更高的要求,两者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标准偏差。目前,招聘企业的招聘标准是看重就业者的学历和技能,同时设置不同的工资标准,提供不同的工作岗位,就业者的预想工资和现实中存在很大的差距,也会造成就业者逃避就业心理的产生。同时,就业者在找工作时,家庭因素影响也比较大,父母对孩子的就业期望过高,会形成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等等问题,都是目前中职就业困难的原因,因此,对班主任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一、目前中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就业目的的现实化

毕业生在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公司的工资、福利待遇、“五险一金”、带薪休假等因素,也会更加注重公司的规模、工作的稳定性,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目的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生只想找到一个完美的职业岗位,对公司的岗位设置有过多的要求,而忽略了个人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自己的实际能力,过分的追求高收入、优越的社会地位,对于技术类的学生来说,社会能提供的岗位都是条件比较艰苦、工资不高、待遇不太好的,这样就很难达到就业者与用人公司之间的协调,只会加重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

(二)学生的择业呈现矛盾化

中职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的干扰,有的毕业生家庭条件好,不愿意从事工资低、环境差的工作,而好的工作他们又不能胜任;有的毕业生会选择在大城市发展,但是大城市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不能满足那么多人的选择;还有的毕业生,想去高端的技术公司上班,但是他的能力达不到公司的要求,这就出现了择业上相互矛盾的情况。

(三)毕业生的就业要求高

中职毕业生多数都是“90后”,对公司的文化氛围和薪资待遇有更高的要求,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也有要求,一般技术类的公司和工厂都处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段,这样能减少公司的开支和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的压力,但也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导致就业困难。

二、班主任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辅导的措施

(一)改变学生落后的择业观念

学生和家长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大,毕业生认为去工厂车间工作,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数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够“坐办公室”工作,由于这些落后的择业观,导致学生就业难,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传述国家对一线工人而制定的福利政策和措施,加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对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二)将就业选择与公司发展结合

班主任在对中职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将对学生的引导与公司的用人制度、发展前景等结合起来,通过就业环境的变换来更正学生就业观念。目前,每个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标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有的公司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较高,有的公司则关注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潜力,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工资待遇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了解各个公司的招聘要求,对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文化、工作环境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并能及时的将有用信息反馈给学生。特别要关注的是公司的晋升制度,为毕业者在择业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咨询环境,方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传递创业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业

在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及时将有关创业的最新消息和创业扶持政策提供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同时,传达出创业需要能够吃苦和抗压精神,并告诉学生任何创业者的创业过程都是艰辛的,但是创业结果是值得高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班主任要学会使用自己的社会人脉关系,为学生的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渠道,班主任也要定期为中职毕业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情况,找寻就业的切入点,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三、结语

中职毕业生是我国基础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同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利益,一方面需要国家从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安排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毕业生就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另一方面需要班主任能为学生就业难提供直接的指导,能够明白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班主任要积极的开展就业指导、辅导工作,确保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班主任既要有新的就业指导理念,又要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就业目标,促进学生有效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峰.中职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3.

[2]谭霞.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

篇2

一、灌输化学学习正能量,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承认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并且一视同仁。同时,教师应当认同这个观点: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水平都属于正常范围,其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因素造成的,虽然目前在化学学习的成效上暂时落后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但从其智力水准上看,其化学学习的能力水准是可以提高的。因此,化学教师应当更为关心学生,把学习化学困难学生当成重点培养转化对象,不断给他们灌输化学学习的正能量,帮助学生克服化学学习困难,树立学习自信心。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时,任课教师应当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多增加课堂互动,培养学生与教师的亲近感,积极寻找学生的优点,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坚定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因材施教,对特殊群体进行特殊照顾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幼儿期简单的形象思维的培养,也不是少年时期的以经验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培养阶段,而是处于青年初期的以学习理论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高中化学课程,具有十分复杂的理论课程内容,学习该阶段的化学课程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和理论运用水平,而这往往是学生遇到的较为困难的问题。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生源地,个体之间存在着化学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与习惯和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由此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课堂接受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较好解决,往往会导致该类学生化学学习成效不明显,甚至容易丧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对所教授的班级学生学习基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熟悉学生大致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有差别地教学,引导基础不好的学生多复习多巩固,在课堂作业上布置些针对性的任务,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因势利导,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小的进步发展成大的进步。

三、超前辅导,课后补差

篇3

【关键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困难 成因 辅导对策 语言生活化 用英语做事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目前,英语学科存在的现状:学生不会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于情景交际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找出问题存在的成因,根据不同的成因,探索不同的辅导对策。

一、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找出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我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兴趣、学习动机是否强、是否愿意与同学协作学习、父母是否关心他们的学习、父母是否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及学习方法是否妥当等。

2.采用与学生访谈的形式。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家庭环境,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的方法。

3.采取观察法:通过课堂以及课后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语言方面存在的困难,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困难主要的原因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会学生学好英语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懂得更多的语言文化。通过调查、访谈、观察以及一些数据,学生学习语言困难的成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偏低,学习过的知识记忆不好。我班45位学生,这类学生有6位,约占13%。

2.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接受实物的能力也较好,只是学习动机不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应付式地完成作业或者干脆不完成作业。这类学生有6位,约占13%。

3.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智力正常,记忆力较好,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得法。表现为:学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用就难以应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这类学生有7位,占16%。

4.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但是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不当、家庭环境恶劣、缺乏家庭温暖等。这类学生有8人,占18%。

三、不同原因类型的辅导对策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教育对策时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对策。这类学生,接受能力较低,记忆力差、反应比较迟缓、思维不够活跃,连一些的简单词汇都掌握不了,更不用说能综合运用语言了。这类学生,他们对于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采取的方法为补缺补差,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1)不断温故知新、不断运用。根据遗忘的规律,短时记忆如果不及时温故,很容易会遗忘,只有不断温故,这些单词会终生难忘。课堂上要把语言知识不断温故,课后不断复习,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把复杂的知识形象化、真实化。学生由于智力比较迟钝的原因,接受新知识时有较大的困难,只有把知识形象化、接近生活本身,学生就容易接受。

(3)个别补缺补差。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弱,他们在课堂上往往跟不上,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他们进行课后的辅导工作。

2.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对策。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他们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学习动机,我主要采用的对策是:排除情感障碍、游戏激趣。在教学过程中,多想办法,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1)经常在班级里举行竞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狐狸会因为吃不到葡萄觉得葡萄是酸的,同样道理,学生不喜欢难度太大的学习活动。为了顾及学困生,老师设计一些难度适当的竞赛,让他们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才有兴趣参与。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次成功后,会产生无限的成就感,继而对学习英语产生更大的兴趣,而这种兴趣会促使他们向着下次成功迈进,学习动机自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2)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活而不散的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有可能推进第二次的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逐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为学好英语奠定了基础。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穿插一些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

(3)多赞扬、少批评。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教育中奖励和激励的效果远比惩罚和不信任要好得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喜欢“多送蜜,少送刺”。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这些表扬就像时不时给学生一份意外的礼物,可以使学生惊喜、自信心大增,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对策。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方法,使学生信息渠道畅通,不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学会“新旧贯通”、“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2)让学生协作学习,培养自主、协作学习的习惯。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协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发言机会大大增加,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后,教师把一部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分组去完成,让学生互相启发、互教互学、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对策。在我班里,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的家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不当、环境恶劣、缺乏家庭温暖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排除客观环境干扰,使各部门互相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局面。

(1)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些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心里一般缺乏温暖。作为教师,要给他们温暖,真心实意地关心,尊重、信任他们。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难题时及时指导,有困惑时悉心开导……。教师的举手投足间都能洋溢着对他们的爱,这种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膜,有利于交流的进行,这种爱使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的教育必然乐于接受,也就能起到效果。

(2)教师要宽容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多挖掘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在这些家庭成长的孩子,一般都会有不少的毛病,教师要宽容地以对待他们的缺点,相信他们会改正。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

(3)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教师要耐心与家长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多关心自己的子女,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四、平时课堂要注意的基本环节

在英语课堂上,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是同步发展的,我们在教授语言知识时,要使学生了解这些语言知识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能够自然地说英语。因此,教师常常创设一些功能话题让学生练习,让这些功能话题转变为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英语言语能力。

1.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边学习边操练,学练结合,既学会知识又学会运用,设计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和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情景和活动中学会运用语言,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和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使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生活化。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人、事和物,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并结合适当的表情,动作,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做到用英语做事。

五、收到的效果

篇4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和成因

学习困难学生也叫学习障碍学生,是指那些学习上相对落后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也有 人习惯上称其为“差生”。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特征千差万别,转化教育比较困难。 学习困难学生出现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智力障碍。调查发现,真正的 智力迟钝者占极少数,而智力介于正常与迟钝之间的学习困难学生则相对多一些,他们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较 弱,必须花更多的精力才能勉强完成规定的知识量,很难赶上正常的学习进度。二是学法障碍。我们常常接触 到这样的学生,对任何知识都靠死记硬背去掌握,这对学习较单一的知识虽有效果,但遇到必须运用综合知识 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往往事倍功半,成绩很难提高。三是思想障碍。主要是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漫无目的型,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少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另一种是贪图享乐型,学习中有很强的惰性,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因缺乏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成绩越来越差。四 是外因障碍。有的学生因受疾病、社会环境、家庭变故、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等影响,学习情绪受到干扰,潜 在能力发展受到压抑。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应针对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有的放矢,才 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学习困难学生不良心理特征分析

学习困难问题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不良心理进行梳理和特征分析,然后进行教育转化,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差距缩减的整体进步。学习困难学生的不良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

三、我校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

我们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弟,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城市学生较弱,整体主要便现在外语基础和语文的阅读方面,而学困生表现的较为突出,加之部分学困生的家长对于教育的投资(包括家庭智力投资和物力投资)较薄弱,以及外界例如“网吧”等外界的影响,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我校这样的学生占全部学生(526人)的20%的比例。至于智力障碍的学生确实不到1%。因此转换这部分学困难生的学习成绩上有很大的空间,更是必不或缺的的教育重点,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期待的。

四、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措施:

我校的学困生的原因和心理特征比较符合上述的特征,针对上述学困生的成因和心理特征的梳理和分析,我校的教研小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了专项的针对性的转化措施。

转换措施的主导思想是: 因势疏导,阐述“尊重、鼓励、帮助、引导、约束”的教育转换方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建“温暖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催化学习困难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勇气和动力。

1.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根据苏霍姆林斯的《给教师的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论断。我校提出了“今天你阅读了吗?”的口号。开展了各类的阅读教育导教:诗歌背诵、名著研读和赏析、科技读物的补给、朗诵、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等,涉及语文、地理、历史、英语等科目。通过阅读导教,我们发现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治理,学困生读书越多,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的那样:“他的思考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2.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5

[关键词] 学习困难;家庭环境;心理特点;干预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5(b)-013-03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特殊教育专家Kirk博士明确提出“学习障碍”(我国习惯称为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LD)的术语以来,学习困难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因为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数量可观的群体,无论是从个体发展,还是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进步的角度看,作为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他们应该得到理解和关注,由于在学业和社会化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这些学生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痛苦;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得到适当的教育,社会的进步也将大打折扣。这就突出了研究学习困难的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综合干预研究作一综述。

1 学习困难的定义

至今对学习困难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明确界定,这反映了学习困难这一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其本质理解的差异性,从所定义的内容来看,各有侧重,而确切界定学习困难的定义至今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分为4类:

1.1 根据学习困难形成原因定义

许多学习困难早期研究者往往从神经功能失调或脑损伤的角度,希望通过器质性病因来说明学习困难,如钟启泉等[1-2]认为学习困难是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1.2 根据学习困难结果定义

辛自强[3]认为,学业不良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比根据其智力潜能期望达到的水平显著落后的一种现象。

1.3 根据学习困难特征定义

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指出,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善于机械记忆,不善于语言逻辑思维等特征。

1.4综合性定义

既包括学习困难形成原因、学习困难结果的某些特征,又排除了其他一些概念,如1988年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把学习困难定义为理解或运用语言、读、写、推理和计算等方面能力的缺乏。这一概念包括知觉缺陷、脑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发展性失语症等,但不包括视觉、听觉或运动缺陷、智力落后、环境、文化及经济不利等因素造成的学业不良[4]。

2 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环境特点及心理特点研究

2.1 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环境特点研究

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基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水平、教养方式、教养态度、教养行为以及家庭环境、家庭成员气氛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孩子学习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不但给孩子以心理支持,也给孩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环境,这就给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功创造了必要条件;相反,紧张的家庭气氛使孩子丧失安全感,长时间处于无助和焦虑中,势必会使他们的精力分散过多,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导致学业上的失败[5-7]。

Capozzi等[7-9]的研究发现,学业不良儿童更多地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而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教育分歧大,对孩子的情感投入相对较少。郑希付等[10-11]对某些学业不良儿童的家庭因素进行探讨,发现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健全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导致学习上的不适应。Dyson等[12]的研究发现,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儿童认知能力和个性得到正常发展,错误的教育方式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的正常发展,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偏低,造成学业失败。

Carlin等[13-14]的研究表明,学业不良儿童的父母对其发展的期望明显要低,对孩子的态度更倾向于拒绝和否认,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干涉,对孩子严厉、惩罚多,而且发现父母期望、父母关系等与学业不良儿童的认知水平显著相关,父母关系和父母学业指导策略对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父母关系、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影响,Michaels等[15-16]的研究也指出,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情绪、认知、行为及人际交往密切相关。

2.2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点研究

2.2.1 认知能力研究学习不良学生记忆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短时记忆、记忆信息在转换成长时记忆的编码能力和记忆的提取、遗忘,学习不良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缺陷。徐芬等[17]的研究提示,学习不良学生知识存储的二级编码能力要比学习好的学生差。胡志海等[18]的研究结论是,学习不良学生在认知整体水平及各纬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其发展速度也慢,而且在方法性、计划性与总结性3个方面比较差。牛卫华等[19]通过对解题策略的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与优秀生的认知策略有本质区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解题策略对解决问题没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问题解决成绩的提高帮助不大。

2.2.2 学习不良学生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研究赵敏等[20]的研究显示,学习不良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于一般学生,存在某些情绪、社会适应或行为问题,有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自我贬低的倾向,学习不良学生有严重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有更多的焦虑和不合群,主观幸福感低等诸多问题。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学习不良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期望、学习方法、意志力等方面较一般儿童差[21-23]。Mckinney等[24]研究指出,与非学习困难儿童相比,学习困难儿童表现出较多的行为问题,如较低的社会熟练性,任务定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差,责任感低下,有更多的任务放弃行为,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更多的干扰课堂的行为。除问题行为外,学习困难儿童社会技能低下,在活动中表现出任务胜任能力差、活动技能缺乏、课余爱好少等特点;在社会交往方面,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多不协调。

2.2.3 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许多研究提出,学业不良学生几个明显的心理障碍是自卑、逆反、厌学、懒惰、依赖等问题,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目的和学习自觉性,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过度焦虑,自尊心过强,自卑感重,意志力薄弱。学业不良学生比其他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强迫症状,对人际关系较敏感,有严重的抑郁、苦闷心情,焦虑水平高,敌对倾向严重。而学习相对成功的学生没有表现出严重抑郁[25-26]。一些研究者认为抑郁是学习不良的一个潜在原因。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抑郁是学习不良的结果。总体来说,学业不良学生比一般学生更多地表现出抑郁、焦虑症状,李皓等[27-28]的研究指出,学业不良学生更易产生自杀观念,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自杀倾向高于男生,可能这些学生表现出某些不良的认知特征或个性特征,如冲动、自我概念缺乏、社会认知缺陷、非言语问题解决等,这些特征一般更容易导致自杀。Thompson等[29-30]的研究也提示学业不良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情绪的调整能力比较差。

3 学习困难学生干预研究

随着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研究的逐渐完善,近年来更多的人已经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上,已有人提出理论体系和进行实践研究。

3.1 干预系统的理论模板

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系统,众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干预体系与方法,一般有2个导向:第一,进行心理、教育干预;第二,进行医学、心理教育干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

3.1.1 心理教育干预在不断发展的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下,教育干预措施也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状态。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占有统治地位,在干预措施上,行为法得到了支持,行为法不强调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强调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每一个教学任务。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干预措施也在不断发展,并不断被行为主义者所接纳,教育干预的措施不断融合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两大取向:直接指导取向和策略取向,直接指导取向更多地秉承行为主义传统,更多地关注教师对教学的严格控制,更看重学生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策略取向更多地接纳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更多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更看重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所以直接指导模型把训练重点放在各种单独能力的训练上,而策略模型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整体规则的掌握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31]。

3.1.2 综合干预体系有研究者提出药物、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干预模式,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行为障碍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活动过多等症候给予中西药干预,针对儿童心理障碍给予心理干预,包括,①认知治疗:矫正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和理想,使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改变。②行为治疗:是针对儿童不当行为的矫正和好行为的养成而提出的,包括货币奖励、激励、行为塑造。③生物反馈治疗:在电子仪器的帮助下,学生了解自身的机体状态,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控制和矫正不正常的生理变化。④漂浮治疗:可以增强大脑右半球的能力,增强暗示性及视觉化的能力,故可以使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大为改善,思维更清晰。⑤感觉统合治疗:是主要针对脑功能障碍儿童的治疗。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心理干预办法、游戏疗法、音乐疗法等。教育干预(包括早期干预)的目的是防止学业不良的产生。制订与实际能力相适应的教育措施,目的是使儿童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促进学生自我认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积极学习,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包括榜样学习、选择学习、归因重塑、行为训练[32-33]。

3.2 干预方法的实践研究

3.2.1 教育干预研究Mishna等[34]通过小组团体干预来提高学习不良学生的认知、学习技能。Frolich等[35]通过培训教师然后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技能。戴育红等[36]以小组辅导的形式对三年级学业不良儿童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以演绎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行,分别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训练正确归因和提高自信等几个方面涉及10项活动进行为期半年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学业不良儿童成绩与一般儿童由此前的差异显著转变为不显著,学习适应性测验结果显示两组也不存在明显差异,运用教育干预的方法矫正学业不良儿童取得明显效果。方法是家庭干预:通过开展一系列讲座,实验儿童与父母统一时间参与,传授育儿知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学生自身干预:与矫治对象交谈,重新评价其学习和行为,使其对矫治充满信心,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采用正强化,对每一个微小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3.2.2 综合干预研究Fernandez等[37-38]通过神经反馈调节的方法来改善学习不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及认知、行为等问题,取得明显的效果。陈美娣等[39]运用综合干预的方法对43名学业不良儿童进行干预,通过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及班主任普及儿童心理知识、对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和对个别儿童进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模式进行了为期2年的干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学习成绩、心理健康问题、智力水平、家庭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Bramble等[40]通过对学习不良学生进行药物等综合干预,使学生注意力及情绪有了明显改善。

事实上,学习困难的形成是一个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困难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普遍落后于正常学生,然而,以往的研究发现,直接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技能的改善所做的努力往往收效不是最大的。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生态化,研究者开始将学习困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特征、环境因素)的探讨纳入研究视野。现在,学习困难心理特征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而且随着理论研究的逐步完善,学习困难的实证干预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53-76.

[2]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6-81.

[3]辛自强.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22-26.

[4]柯克,加拉赫.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汤盛钦,银春铭,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73-92.

[5]Dyson LL. The experience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parental stress,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ibling self-concept [J]. J Learn Disabil,1996,29(3):280-286.

[6]Johnson RF, O'Reilly M, Vostanis P.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ho present problem behaviors: a maternal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2006,10(3):188-198.

[7]Capozzi F, Casini MP, Romani M, et al. 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n learning disorder: analysis of family variables [J]. Child Psychiatry & Human Development,2008,39(1):101-105.

[8]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9,22(5):389-394.

[9]俞国良.学业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资源因果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4):341-346.

[10]郑希付.父母关系与子女行为异常[J].心理科学,1997,20(2):136-141.

[11]唐慧琴,忻仁娥,徐韬元.社会家庭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19(3):166-168.

[12]Dyson LL. The experience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parents stress, family functioning and sibling self-concept [J]. J Learn Disabil,1996,29(4):280-286.

[13]Carlin J, Scott R. Family and cognitive factors: modeling risk for aggression in children with ADHD [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6,45(3):355-363.

[14]朱冽烈,易晓明.学业不良儿童家庭因素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5):60-65.

[15]Michaels CR, Lewandowskii LJ.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family function of boy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 J Learn Disabil,1990,23(2):446-450.

[16]Broson MB. Self-regul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M].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2000:62-69.

[17]徐芬,蒋锋.学习成绩差与学习成绩好短时记忆特点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5):411-415.

[18]胡志海,粱宁建.学习不良儿童之认知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4):354-356.

[19]牛卫华,张梅玲.学困生与学优生解决应用题策略的对比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66-567.

[20]赵敏,洪新荣.学业不良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64(4):412-413.

[21]林国珍,金武官,徐旭东.儿童学习困难与家庭环境、儿童行为及学习适应性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2004,13(6):671-672.

[22]林国珍,金武官,徐旭东.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影响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2005,14(2):123-125.

[23]林国珍,金武官,徐旭东.青少年学习困难相关心理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杂志,2005,17(6):328-330.

[24]Mckinney JD, Mclure S. Classroom behavior of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 [J]. Learning Disabilities,1982,5(2):45-52.

[25]Ho YC, Gregg N, Wisenbaber J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wo group of adul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J].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1996,31(5):261-275.

[26]Maag JW, Reid R. Depression amo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sessing the risk [J]. J Learn Disabil,2006,39(1):3-10.

[27]李皓,金瑜,叶盛泉.中学生个性因素及其与学业成就关系的探讨[J].心理科学,2003,26(3):445-447.

[28]Bender WN, Rosenkransc CB, Crane MK. Stress, depression, and suicide amo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sessing the risk [J].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1999,22(3):143-156.

[29]Thompson RA. Emotion regulation: a theme in search of defin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 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spect [J].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94,59(2):25-52.

[30]Eisenberg N, Guthrie IK, Fabes RA. Predi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problem behaviors from attentional and behavioral regula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ality [J]. Child Development,2000,71(36):1367-1382.

[31]Gersten R, Baker S. Teaching expressive writing to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meta-analysis [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1,101(3):251-255.

[32]Trevor S. Assessment of developmental learning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J]. MJA,2005,183(3):43-48.

[33]岳筱雯.儿童学业不良的综合干预[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1,7(4):253-256.

[34]Mishna F, Muskat B. “I am not the only one” group therapy with olde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ho have learning disabilities [J]. Int J Group Psychother,2004,54(4):455-476.

[35]Frolich J, Dopfner M, Biegert H. General practice of pedagogic management by teachers of hyperkinetic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ed children in the classroom [J]. Prax Kinderpsychol Kinderpsychiatr,2002,51(6):494-506.

[36]戴育红,蔡达昌,陈汉祯.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小组辅导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1):228-230.

[37]Fernandez T, Harmony T, Fernandez-Bouzas A. Changes in EEG current sources induced by neuro feedback in 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 An exploratory study [J].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 Biofeedback,2007, 32(3-4):169-183.

[38]Becerra J, Fernandez T, Harmony T. Follow-up study of learning-disabled children treated with neuro feedback or placebo [J]. Clinical EEG & Neuroscienc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EG & Clinical Neuroscience Society (ENCS),2006,37(3):198-203.

[39]陈美娣,瞿正万,顾立铭.小学学业不良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1):63-64.

篇6

一、学习心理障碍的产生

1、焦虑心理 表现为动机强度过高,急于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形成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冲突,常处于忧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造成精神压抑。

2、依赖心理 表现为依赖感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导或别人的帮助,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倾向。依赖心理使学生丧失主动性和独立性,心理承受力较差,经不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

3、闭锁心理 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学习中的烦恼常压在心里,从而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孤独感强,行为表现胆怯、退缩。另外,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同学之间互相戒备,学习情况彼此保密。闭锁心理阻断了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变态人格。

4、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

5、自安心理 表现为安于现状,心理上的惰性强,意志力薄弱,知难而退,随波逐流。

6、抗拒心理 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

7、嫉妒心理 表现为对成绩或学习能力高于自己的同学产生不满、憎恨情绪,极力排除他人的优点,以贬低和诽谤的手段寻求心理上的快慰。嫉妒心理不仅有损他人,而且也给自身带来烦恼和痛苦,“内伤”更大。

二、如何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呢?

(一)教师直接影响

1、建立交流 发现优点

要想对学生施加影响,就要走进学生们的天地,了解他们。那么,首先就要打开他们的心扉。老师微笑着把他们拉到身边和他谈一谈他们的家庭生活,个人爱好等,朋友式地和孩子交谈,这样既了解了孩子的生长环境、性格、思想,更能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知道老师、同学能公正地看待他们,使他们喜爱学校的生活,不因为学习上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

2、找出原因 提出希望

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心中找一个同班学生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要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为的是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短期内努力赶上“目标”。所以,落后没关系,做老师的一定要先帮学习困难学生找到落后原因才最重要。

3、调整状态,教授学法

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观察、记忆、自学等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自己平时学习的方法,供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在课堂上把一些基础知识的提问尽量多给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巩固他们的基础性知识,并及时肯定他们的正确回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培养兴趣。作业前加强辅导,让学习困难学生感觉到不困难,能顺利完成,要抓住作业上的点滴进步,定分不可太低。

(二)发挥集体力量,改变差生角色,唤起内驱力。

1、集体力量是无穷的。而儿童最容易学习的榜样是同班的好同学,因为同班同学及其年龄相近,心理相通。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不同的情况,同座的学生之间的学习情感是相互影响的。学习较为踏实,刻苦的学生,而且为人朴实,爱帮助人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刻苦学习的品质对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改变差生角色,唤起内驱力。变“差生”角色为“干部”角色。“竞选”班干部,如“一日班长”“班级卫生监督员”“文明礼貌宣传员”等等。这样,通过竞选、竞争、评议、奖励等方式,激励他们逐步投入学习和活动之中,改变差生动力系统的偏常状态,唤起其内驱力。

三、总体的教育策略

一是真心关爱 用真心换真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

二是榜样学习 在许多自我认定教学项目中,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以成年人作榜样。

三是选择机会 给学习困难者足够的机会,让他们有被尊重的感觉。

四是归因重塑 对学习困难学生归因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团体训练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三种。激发起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动机。

五是行为训练 在行为的强化训练中,要注意多强化学生积极的行为,而尽量少使用惩罚等负强化手段。

综上所述,唯有走进孩子的心里去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则应着重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辅导,以助排除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信心,以健康地心理促进学生快乐地学习。

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和孜孜以求的创新实验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能再多一些智慧,通过形象的说理,浅易的生活语言,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篇7

我校初中生源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怎样才能让差异跨度较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都能拥有一段幸福的经历就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我们认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超出学生能力之所及就有可能造成负担,只有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实现减负。所以,减负更要重视“差异”,“差异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是教师智慧的体现点。近三年来,我校主要以“小班背景下导师制实施途径研究”为依托,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群体干预问题。

导师制的“导”主要从“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四个维度展开,力求采用多种方法,突出主题与侧重点,形成系列性,从而形成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学校、家长”多层面的“全员育人,人人有责”的教育格局。

学校遵循“教师全员参与,师生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样的结对模式,根据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任课教师的带教学生。

具体做法:导师通过填写表格建立受导学生个人档案,在学生擅长点做文章,以“擅长点+情感”模式,确定每周固定及机动的谈心、辅导时间,认真做好交流工作,并将有关内容记载在《导师活动手册》中。导师根据学生特点给予具体的指导,并与原来的目标进行比较,进行全程跟踪;定期召开各个层面的分析会,力争把教育细节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同时,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使每一个学生在最近的发展区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实施个别化教育。

我校开展的侧重学业辅导的导师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辅导,解决学习困难学生“想学、愿学、能学、会学”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相对客观、科学的分析基础上,导师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原则上,我们根据受导学生的心智特点,遵循“自愿、双向选择”原则,采用“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结对模式。

侧重学业辅导的导师活动,在实施过程别强调成功教育法和个别化教学,对受导学生一定做到“实时跟踪辅导”,评价方式需多样化。

篇8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辅导;体系;实践

作者简介:贺晓丽(1977-),女,河南延津人,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翟晓飞(1983-),女,内蒙古多伦人,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天津 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任务项目(项目批准号:11JDSZ3010)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227-03

高校经济困难生(以下简称“困难生”)是一个特殊且敏感的群体,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为5%~15%。[1]国家对困难生资助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不断提高资助帮扶力度,力争做到应助尽助,困难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困难因此得到极大缓解和解决。在此基础上,困难生对自立、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高校学生工作应该顺应困难生需求,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对困难生的资助从经济资助逐渐转向发展资助,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对困难生的发展辅导和教育引导上来。发展性辅导是一种全新的学生工作理念,目标在于预防和及时排除发展障碍,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2]其对困难生开展发展性辅导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发展性辅导的理念

学生辅导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障碍性辅导指为有心理、学习、职业选择等问题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和治疗,以消除各种障碍,促进其健康发展。障碍性辅导是面向少数问题学生,目标是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发展性辅导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引导和辅导,主动提供给学生与其阶段性有关的学习、社会、情感、人格等各种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解决冲突和困惑的方法,避免或预防学生出现各种困难和障碍。[3]

二、对困难生开展发展性辅导的意义

1.开展发展性辅导有利于提高困难生经济资助质量

高校应调整困难生经济资助政策,兼顾帮助困难和支持发展,变单纯的资助经济困难生为资助学习态度端正、肯于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以实现自立自强的经济困难生,将资助导向转移到鼓励学习、鼓励拼搏上来。具体操作中应在困难生享受资助政策和取消受助资格上形成闭环,提前告知学生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但若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学校有权取消其受助资格。若困难生学习态度转变、刻苦程度提高,仍然可以获得经济资助。使资助学生的过程同时成为困难生受到警示、受到教育的过程,有利于困难生克服依赖、惰性心理。态度端正、刻苦努力、成绩优良的困难生享受国家的资助会在全体学生当中发挥积极正面的示范作用,同时能实现国家资助政策帮助学生困难和支持学生发展的目的。

2.开展发展性辅导有利于促进困难生学业、人格和能力发展

发展性辅导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业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涯辅导。辅导的基本目的是:预防潜在的学业、心理和成长问题;帮助学生达成相应阶段的发展任务;健全学生人格结构;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生涯规划,开发潜能。

发展性辅导注重从早开始、注重全体性和预防性。从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及入学绿色通道开始,学校就可以识别一部分困难生,加上随后的新生班会、学生班主任了解、学生会走访等环节,新生入学一两周内学校基本可以锁定困难生范围。从入学第二个月开始,各学院即可开始对困难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调研内容基本分为学习方面、心理方面、自我管理方面和职业方面。学习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如英语听力口语基础差、化学基础差等;心理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性格特点、有无人格障碍或交际困难等;自我管理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高中阶段的自我管理情况以及效果、大学的自我管理设想等;职业方面主要了解困难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对未来职业的设想以及职业困惑等。通过摸底调研工作,基本可以将困难生按照容易出现问题的类型分类,如易出现学习困难类、易出现心理问题类、易出现自我失控类、易出现目标缺失类等等,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生分别采取侧重点不同的引导、辅导和管理方法,提前预防各类问题的出现。

三、发展性辅导的体系构建

1.组建“多方参与”的辅导队伍

“成立一个中心”,即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发展辅导中心,中心的任务是:负责经济困难学生的识别、认定、管理、资助、教育、辅导、服务等。“组建两支队伍”,即一支涉及多个层面、来自不同工作领域、具有不同辅导特长的发展性辅导教师队伍和学生自我管理社团队伍。辅导教师队伍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学籍和课程管理的老师、分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辅导员、负责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教师、负责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教师和学生本专业的指导教师(班导师)。学生自我管理社团队伍包括大学生诚信自律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和大学生勤工助学社团。发展性辅导的组织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2.搭建“多元化”的辅导平台

发展性辅导区别于障碍性辅导的形式在于不仅仅采用单向灌输的教育引导方式,更多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双向的交流和活动的表现中起到辅导的作用。多元化的辅导平台包括学业互助平台、课程引导平台、个性辅导平台、实践锻炼平台和监督服务平台。[4-5]辅导平台的具体内容如表1。

表1 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辅导平台设计

学业互助平台 课程引导平台 个性辅导平台 实践锻炼

平台 监督服务平台

一、二学期 班级学习小组 《职业生涯规划》 团体辅导

专题报告 社会实践 经济困难生数据库

三、四学期 本科生导师制 《心理健康教育》 个体辅导

团体辅导 勤工助学

社会实践 学习困难学生数据库

五、六学期 本科生导师制 《创业实训》 生涯规划比赛、职业测评 勤工助学 职业测评服务系统

七、八学期 本科生导师制 《就业指导》 就业服务、应聘技巧 生产实习

就业实习 职业测评服务系统

3.设计“科学合理”的辅导内容

发展性辅导主要体现预防性,时间以一、二年级为辅导重点,以经济资助、学业辅导、人格完善、自我管理、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对困难生实施适合其成长阶段的辅导内容,目的是使困难生掌握避免问题、解决困难的方法。具体的辅导内容见表2。

4.构建“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

为了总结发展性辅导开展的效果,积累辅导的经验,在研究和具体辅导过程中,要及时建立困难生发展性辅导反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包括纵向评价体系和横向评价体系。纵向评价体系是指每名困难生在不同年级所接受的辅导内容、学习成绩、学籍状态、心理状况、学习规划、学业能力成就、就业及发展等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横向评价体系是指同年级接受同样内容辅导的不同困难生之间的对照比较情况。评价体系在辅导的过程中起到密切关注困难生并及时反馈的作用,当困难生毕业后,汇总后的辅导规律起到指导以后辅导工作并调整辅导策略的作用。

四、辅导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多方参与”的辅导队伍是发展性辅导的实施者,“多元化”辅导平台是实施辅导内容的载体,辅导教师依托辅导平台实施辅导内容,通过“立体交叉”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和反馈辅导的效果。

对全体经济困难学生,分管资助的辅导老师应该从入学起就让他们了解相关资助政策、识别困难生的原则、各项奖助学金的设置和评定、取消受助资格的条件等。在整个资助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取消受助资格制度,凡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混学分、旷课严重、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成绩达到预警线的,学校一律取消其当年受助资格,使学生承担自我松懈带来严重后果的责任。困难生除了享受奖助学金外,要积极参与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锻炼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经济困难的能力。

对易出现学习困难类学生,分管教学管理的辅导老师在第一学期内组织开展大学学习特点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组建高低年级困难生之间学习互助小组,定期和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困难生课堂学校效果,及时帮助困难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制定适合困难生学习阶段的辅导目标。第一学期的辅导目标是课程不挂科,让困难生能够持续保持高考时期的自信。第二学期开始实行学业规划辅导,由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所学学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和存在的差距,引导学生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第二学期的辅导目标是不预警,使困难生顺利度过一年级这个最关键适应期。[6]学有余力的困难生在三四学期基本能适应和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可以独立开展学习,此时将学习互助小组升级为科研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可以进入同一课题组开展科研工作,保证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按照本科生导师制的要求,科研合作小组由本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困难生直到其本科毕业。根据调研以及实际工作的总结,工科学生在大学第四学期学籍预警率和异动率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在度过紧张的适应期后思想上出现了放松。因此针对这一时期学生思想上的松懈我们将二年级确定为加油期,旨在为学生加油鼓劲。第三学期的辅导目标最低确定为不预警,第四学期的最低目标确定为不异动。最低目标以上有多层次目标,由低到高分别是围绕英语四六级开展的辅导、模拟、交流学习活动,围绕学科竞赛、科技竞赛进行的组织、组队、研讨活动,围绕早进课题组、加入专业社团、参与实验、申报创新项目进行的招募、选拔、展示活动等等。总体目标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困难生在一二年级出现降级或退学等严重后果。经过前两年的适应和探索,进入三年级的困难生大部分会对毕业后的去向有明确的认识和自主的选择,我们称三年级为自主期。困难生由于经济的原因选择出国留学的很少,基本在考研和工作两者之间选择。由于学生自主性高,学习动力足,这一时期是辅导最轻松的时期。只要多进行高年级考研学生的考研心得和学校选择的展示,再做好考研学生的服务工作就可以了。即使在前两年中出现了不及格课程的困难生,由于程度较轻,加上三四年级课程量减少,难度下降,困难生逐渐会补齐不及格课程,仍然可以按时正常毕业。

对易出现心理问题类困难生,负责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辅导教师依托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积极心理学知识普及活动,介绍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开展专题团体辅导活动,如“信任之旅”、“我是家长”、“戴高帽”、“面对诱惑”、“无家可归”。[7]举办心理剧展演。开展宿舍文化节和以宿舍为单位的趣味活动,增进困难生的人际关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依托新生入学心理筛查、心理预约咨询等手段锁定重点关注对象,对重点关注对象要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合理安排宿舍、巧妙设计集体活动,让其担任教师助手、参与社会工作、定期心理咨询和测试等,使他们在实际参与的体验当中体会信任、懂得感恩、增长自信、改善交流沟通技巧、实现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

对易出现自我失控类困难生,重点是帮助他们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以前生活环境相对简单,并且高中学校管得过多过严,学生很少自主学习和生活。到大学后,同学之间生活条件之间的差距加大,学生素质也有很大差异,生活环境也更丰富多彩。有的困难生因为自卑而逃避现实,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满足在虚拟世界的成就感;有的困难生面对宽松的学校管理不会学习、不知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辅导老师应该尽早了解困难生高中生活情况,在一年级使用类似高中的管理方法,严格纪律约束,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和“学习困难学生数据库”,及时监控困难生学习情况,让困难生顺利度过从习惯被管理到自主管理的过渡期。到二年级辅导老师应该帮助困难生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制定自我管理、实现目标的计划,定期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让困难生体会到自我管理带来的成就和满足。如果困难生能够顺利度过一、二年级,基本上就可以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对之前学习不到位的地方会主动补漏,对新的学习内容会认真对待。困难生本人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可以形成自我管—取得成绩—自信—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

对易出现目标缺失类困难生,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和与之相关的职业情况。专业教师要在前两年不间断介绍专业发展情况和相关职业情况,让学生热爱专业,坚定从事该专业工作的决心。负责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教师通过课堂理论学习、职业测评服务系统和自我探索等专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我性格、兴趣与职业特征的匹配程度,鼓励个别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尽量适合个人爱好和特点;在坚定专业理想职业理想基础上,努力提高职业能力;在三四年级增加学生接触工作现实环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职业想法,有助于端正困难生就业观念。

参考文献:

[1]王雄.做好高校经济困难生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9):80-81.

[2]王秀彦,晋媛媛,王立勇.探究以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业发展辅导[J].北京教育(高教),2011,(2):53-56.

[3]曾昭皓.大学生发展辅导模式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53-154.

[4]冯霞.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体系模式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4):45-47.

[5]暴占光,姜恩桥.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体系建构及实施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0,(l2):67-70.

篇9

[关键字]学生 职业学校 心理 教育

学生学习困难是现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心理学家、生理学家还是教育学家,都对此类问题进行过深刻而全面的研究。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外部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等内在原因。学习困难一般是由于内外两个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缘故。那么笔者以为做好教育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应建立在对他们心理整体把握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理想目标。

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怎么样抓住他们的心理,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整体表象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并不低下,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佳,教师会对他们产生偏见,甚至讨厌、疏远和歧视他们。学习困难学生的做法得不到承认和鼓励,甚至是排斥,使之消灭在萌芽中,再不想有创造的想法。一些教师不尊重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总是用静止的眼光看他们。由于成绩不好,许多正常的爱好也常受限制和干涉。他们的长处被误认为是弱点,这就更增加了他们的苦闷和压抑。于是他们在感情上往往和教师或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也不轻易向别人表露自己的思想,产生心理封闭。

二、职校学生的状态分析

那么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接收的学生决大多数是高三没有能够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而且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进入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那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升学大的环境下,往往自身的特点被忽视掉了,显露的也许只是相对于考入本科院校学生来说成绩不好这一个方面,长期背上自卑的思想包袱,为了不失面子或防止他人讥笑、奚落,他们常常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也不大喜欢请教别人。一旦因人格得不到尊重,自尊心受到伤害,常会破罐子破摔。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训斥,会产生一种对立情绪,对同学的歧视也会产生和集体对立的情绪。 这些学生从内心深处十分希望得到集体的温暖、师长的关爱和同学的帮助。

这些学生在进入职校学习以前,在学习目的方面,学习困难学生一般都呈现出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无可奈何的,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坚定的学习目的,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没有统一,所以这些学生很难有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在学习情绪方面,学习困难学生,因为是被动的很难呈现一种良好的学习情绪。无论学习什么,他们都不很有兴趣。即使有兴趣,也是对直观的、新鲜多变的刺激容易感兴趣。他们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性,有意注意很不稳定,容易转移。那呆板、单调的课堂气氛尤其容易使这些学生缺乏情绪。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没有很强的升学压力,并且班主任在工作中注重和学生的思想沟通,这样也减轻了原本对教师的敌对情绪,同时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尽量避免呆板的教育形式。

三、培养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学生重新走进学习生活,就需要对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

注重心理补偿教育和知识缺陷补充教学,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端正思想.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生活在温暖的大集体之中。

2.了解学生。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作认真的调查分析,建立个人的操行评定手册,制订教学辅导计划,要善于观察他们的举止行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教育。

3.给学生成功机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哪怕是细小的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4.注意因材施教。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教学的深度、难度、进度要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要各因其材地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使他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达到共同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四、采取直观性教育,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这些学生对直观性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所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多媒体它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这样做的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找回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大量的图形信息,多姿多彩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它所展示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成为求知欲,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观察力,他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课要多得多,并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也是使学生从以前的题海中走出来,再次对学习产生兴趣。

2.使教学更有目的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只是教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照顾到学生学的情绪。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难易程度也需要随学生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帮助,配有个体化的学习设备,让学生根据自己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也可进行个别指导。

3.交互式功能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交互式,便于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根据需要来选择学习。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

4.提高专业水平

实验室是职业学校的特征,通过专业性的培养,使学生在动手中掌握专业技术,比起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被接受。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上方法,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指派任务,避免了一些学生不知道自己做什么的现象,并适时加以指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成果,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另外就是让学生意识到所学内容的必要性,这点职校给予了很大支持,主要是通过学生实习,看到学生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实习完回来后,明显看出来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还带动了其他同学,形成了学习氛围,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职校教育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直观性教育也是职业学校的优势。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利用职校教育优势,结合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使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京海,葛起裕主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 [M].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1996 年。

[2]雷雳.学习困难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49-53.

篇10

很多人把学习困难等同于学习障碍、学习落后等概念,然而这是一种误解,这几个概念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学习障碍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学习困难的一种特殊现象。学习落后则是一个比学习障碍更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三种情形:(1)因智力落后而导致成绩落后;(2)因不良家庭环境和情绪障碍及人格障碍所导致的成绩不佳;(3)因学习障碍导致的学习成绩不良。而对于学习困难的概念,至今还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将学习困难学生概念沿用王建平《变态心理学》(2005)中所述“没有明显智力缺陷,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远没能达到预期的学业成就目标的学龄儿童青少年”。

2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分类

2.1 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常常会产生自卑情绪。学习自卑主要是指一个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的自认为不如他人、轻视自己的心理。有些学生自我期望较高,但学习成绩与期望的差距又恨大,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失去信心,处处感到自己笨,没有别人聪明,常常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而烦恼不堪,压抑感越来越重。这样就渐渐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长此以往,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差,遇到问题表现为恐惧和退缩,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逆反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常常对教师的教导表现出不服从,他们有意与教师的教导作对,故意做出一些与自己主观意识相违背的行为。教师明明是善意的、正确的教导,却遭到了他们的抵抗。越是希望他们这样,他们偏偏越是那样。他们违反校规校纪,不遵守课堂纪律,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他人的学习。这些逆反行为使他们无法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当中去。

2.3 懒惰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懒于动手动脑,写作业不独立思考,常有抄袭现象出现,或者寻求他人替代完成作业。对于他人和教参书的依赖会促使学习困难学生的懒惰心态逐步发展,这种懒惰的心态又会促使学困生产生依赖心理,如此往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则会使这类型的学生成绩下降,不思进取,主动学习能力越来越差。

2.4 孤僻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课堂上,他们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参加小组讨论。长期的封闭使他们变得消极、迟钝,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由于无法与这些学生沟通,不知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对他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2.5 骄傲心理

骄傲是由于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常常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闪光点,总是自以为是,过高的估计自己所产生的不良心理。有这种心里的学生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得到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受到一点表扬就洋洋得意,自满狂妄。他们无视校规校纪,无视老师的教导,对于同学的劝告也心不在焉,学习不思进取,整天盲目攀比,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危害极大。

2.6 暴躁心理

教育活动中,一些学生易怒、易躁,情绪波动很大,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动干戈。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不允许他人对自己有任何过激言行。对于长辈的教导不能够善意的去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行为不仅对他们自身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们的精力很少能够集中到学习上,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比较差。

3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应对方法要根据学习困难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转化和教育。处于不同环境下的学困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也随之不同,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根据学困生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做到有针对性地采用正确的和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改进。

3.1 分析并掌握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想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就要调查和了解每一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环境进行正确有效的分析,有助于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施。对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开展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出更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进行辅导和教育。

3.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于学困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是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内在动力。如果学困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和重视,那么,对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建构可以促使学生接受教育和改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品德,要尊重理解学困生,与学困生进行更深入的思想上的交流,从而对学困生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以此来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和抵触情绪。

3.3 给予正确评价,树立自信

教师在评价学困生时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学生是很注重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的,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做到客观,有针对性,对于学生的缺点要进行委婉的评价,注意语言艺术性的运用。教师应时刻让学生对自己有充分客观的、正确的认识,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要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维护,克服自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再根据不同学困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学生的特别指出,再根据不同学生的这种特殊性,选择相应的教育策略,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由于每个学生在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多多少少的差异性,这种先天与后天的差异促使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动机各不相同,因而我们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关注,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变态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樱花.遭遇学困生—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