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管理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绿色管理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绿色管理案例

篇1

[关键词]国际环保指令;生态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5-0029-03

[作者简介]高广阔,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环境经济学。

(上海 20009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不断推出的日益严格的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节能等环保指令,进一步提高了其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相关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约束性也日趋严重。欧盟已于2005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于2006年7月1日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2005年7月6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正式公布了关于制定能耗产品(“Energy-using Products”)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2005/32/EC(简称EuP指令),它作为集成产品策略框架的一部分,考虑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循环周期对资源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并规定会员国应在2007年8月11日前完成符合本指令所需的国内立法及行政规定[1]。EuP指令针对所有能耗产品设定生态化设计规定,将影响全球各地的能耗产品制造商及供应商,而其扩散效应将恶化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环境。2005年8月8日,美国国会颁布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EPACT2005》),该法对多种高能耗商用产品和消费产品制定了新的能效标准,扩大了促进高能效产品的“能源之星计划”。同年11月底,美国政府向WTO提交了关于耗能产品能源节约法规的G/TBT/N/USA/154通报[2]。美国对上述产品实施能源节约法规后,给我国制造业的相关产品带来限制。日本科技水平较高,在环保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不断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技术标准,譬如:家电回收法(HARL)、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LPEUR)、绿色采购法(GPL)[3],并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限制,对我国的耗能产品贸易发展也产生很大的冲击。

我国大型耗能产品企业大多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针对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际环保指令的生态设计,这些企业大多已步入正轨,并占整个产业链的30%。由于供应链的合理化,使面临边缘化的中小民营企业建立环保材料供应链难度更大,将面临生存危机。这已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际环保指令对耗能品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

欧盟EuP指令真正考验的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我国的商务部正积极与欧盟进行磋商,为我们的企业争取尽可能多的豁免产品名单。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75%都是由合资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来完成的,国内不少大型家电企业在国外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壁垒”面前也已经在下大力气进行自身生产线改造,这些企业由于研究起步早,抗风险能力强,应对EuP环保指令没有大问题,但中小企业尚处弱势。欧盟的WEEE指令涉及的产品回收率和回收成本问题跟生产商密切相关,如 WEEE指令指定的 10大类产品回收率均要求达到70%以上,而国内一些生产企业的回收率仅为40%左右。提高回收率的有效途径是改进产品设计。目前,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已经完成了相关的生产线改造。大企业自身具有很强的市场推进能力,通过向上游转移和下游压缩消化,完全可以渡过目前这一难关。相比之下,由于受国内外大企业应对欧盟法案整合上游供应链的影响,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中小型民营电子企业的订单大幅下降,并面临着很大的退货压力,将承担欧盟新环保法案带来的第一波杀伤力。而企业对ROHS指令的重视要远高于WEEE指令,原因是ROHS指令牵动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供应链危机。ROHS指令限制了6种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出路就是生产商要么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要么改变工艺,这将会带来包括成本采购、设计、生产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中国制造业一直走低端路线,大量环保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还没有形成相应产业;受到ROHS指令影响最大的彩电、碟机行业已开始尝试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无铅焊接技术,并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交的电容电阻也进行无铅化改造,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实施相应对策。

如何提高满足欧盟、美国及日本需求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满足于对这些国家的耗能产业作一个全面的评估。从技术的角度,绿色壁垒的措施往往是以高科技含量的绿色技术标准为基础,很多技术标准甚至还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涉及面广;单个企业受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和自身利益的局限,没有能力,也很难从全局的角度就新标准是否符合技术发展轨迹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绿色壁垒实质上是标准化的过程,因此,需参照国际行业绿色技术标准研究如何制定、通过和实施各项技术法规、监督及标准化问题。为此,对生产耗能产品的中小企业而言,应做到:1.加强同行业的沟通,尽快制定应变政策,整合行业环保技术力量,加快企业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2.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掌握国际技术标准化信息,设计打破绿色技术贸易壁垒的途径;同时,争取扶持、补贴政策。3.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积极申请专利;另一方面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更要善于维护自身的专利权利和合法利益。在此基础上,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有效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必由之路。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对国际环保指令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提出有20多年,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而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则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目前,公众已不仅要求企业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处理,更要求企业减少产生污染环境的废物,而且要求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最优化,从而实现所在供应链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考虑生命周期管理和工业生态学,即最大化利润和保证环境质量的管理,其焦点是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针对前述不同国家环保指令对生态设计规定以及ISO14000国际认证对环保要求,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耗能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四、生产耗能品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是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即将供货方纳入环境管理过程,企业实施环境友好实践(EFP,Environmentally―Friendly Practices)的三个方面,实现产品设计过程、产品材料的选择以及供应过程优化[4]。

(一)产品的设计过程。从产品设计初期,就导入生态设计概念,将材料的易回收、可循环考虑在内。具体而言,从自身优势出发,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产品,专攻这类产品的研发;加强对原材料的研究和制造设备的研究,在检测和材料替代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了解有害物质存在的机会,使用通过有害物质含量测试的材料,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构建物料控制系统,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产品设计中考虑环境问题,必须讨论所有材料的生命周期,加强设计者和材料专家之间的沟通,并使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如生命周期分析、质量性能分析(QFD,Quality Functions Deployment)和为了环境的设计(DFE,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等。

(二)产品材料的选择。DFE要求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同时包括购货企业的行为和供货方的行为。购货方为了环境的设计与供货方的环境管理密切相关,因为双方都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1993年,美国要求对释放臭氧物质(ODS,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或者生产过程中使用ODS的产品必须加以标注。而到本世纪初,美国已在环境保护(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中规定禁止使用ODS。福特汽车公司把环境概念纳入成本材料选用控制中,不仅带来了环境效益,为企业树立了声誉,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9年,福特公司资源再生利用的收益达到10亿美元[5]。福特公司汽车的外壳和其他很多部分,都是用易拉罐、塑料瓶等回收物做的。尽量减少使用材料的种类,也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许多企业在一种产品中使用多种成分组成的材料,这就给日益受到重视的循环使用带来了困难。并且,使用替代品来减少废物产生和降低原材料消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改变以往使用原材料的习惯,防止使用法令上已经或者即将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并且,不同行业应按照出口地区的具体环保指令选用材料,譬如,ROHS指令的关键在于采用替代性的原材料及工艺,如使用无铅焊接材料和无铅焊接设备;全面使用无机阻燃剂等,避免使用限定的6种有害物质。要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首先,应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上都需考虑环保的要求和回收的成本,尽量减少回收和再处理的费用,并在生产的电子产品上标注安全使用期限、产品回收信息等。其次,对明令禁止使用的有害物质应尽早开发出替代产品。

(三)供应过程的优化。国际环保指令对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因素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意识;2.供应商提供零件的材料情况(如是否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3.供应商产品和包装的设计(零部件采用生态设计、企业在设计中可由供应商参加);4.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如产品的再循环能力、是否申请绿色标志、是否符合ISO14000系列标准等);5.供应商的生产管理(如采用清洁生产等)。

供应过程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供货方的评估和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

1.供货方的科学评估。欧盟EuP、WEEE、ROHS等指令对相关产品生态化设计规定,其中包括一般生态化规定和特定生态化规定。如果成品企业不从零部件供应进行监督,零部件厂商不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监管,最后的风险将很难控制。通过对上游厂家进行筛选等措施,找出相关零配件企业是否具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其他认证标准,其品质的检测需经过考核及达标后才考虑选定为供应商。中小企业也可采取直接购买成熟技术来应对。为了把供货方真正纳入环境友好的实践,必须在贸易伙伴中建立紧密的联系。如果供货方不合作,企业应当准备如何抵制障碍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材料经理认为谨慎开发供应评估标准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供应方环境评估中的十大重要标准是:(1)环境记录中的公众揭发;(2)第二层供货方的EFP评估;(3)危险物管理;(4)有毒废物污染管理;(5)在EPA中要求标注的17种危险材料;(6)是否通过ISO14000;(7)相反的物流计划;(8)产品包装中的EFP;(9)ODS管理;(10)危险气体排放管理。无论通过自己的观察还是消费者的监督,即使一个供货商自愿提高环境性能,如何成功实现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所以,采用上面提出的十大标准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的第一步。

2.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内部物流的变化可以明显地减少污染和降低成本。许多企业已致力于提高内部的物流过程。一些企业加强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对采购员进行培训,使员工关心采购,尤其是包装和内部物流中涉及的环境问题,使采购员摈弃采购严格基于单位价格的谬论,而认识到处理过程和材料浪费问题的严重性。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公司把每个员工在内部物流管理中对环境友好的表现作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指标,与每位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并占相当的比例。这一举措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声誉,获得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最终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供应商应该帮助企业改变内部物流过程,从而减少废物(如包装物),这也可以带来运营优势,如降低成本和方便运输。

综上所述,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有效的环境管理方法,采购员和供应链经理在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担任关键角色:通过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的开发以及购货程序的改进,他们对企业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起着主要作用。为了最终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学习发达国家企业或国内外资、合资企业的一些先进经验,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做起,逐步建立供应商的档案,实现对供应方的科学评估。同时,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尤其是材料选择中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另外,为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建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路径是各不相同的,必须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环保效益和企业声誉,最终增加利润并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欧盟能耗产品EuP指令将于明年实施[EB/OL].http://gdtbt.gov.

cn,2006-06-13.

[2]马静. HVAC/R能效检测进军美国市场的通行证[J].商务服务,2006,(3).

[3]蒋国瑞.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及发展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6,(1).

篇2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绿色农产品企业;应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2日

引言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被人们重视,当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被一再遭到质疑,绿色农产品正以迅猛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当前和未来的主导产品。经分析论证,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绿色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是合理、可操作、可执行的。但目前缺乏有关绿色农产品领域的物流成本核算及作业成本方面的应用研究。本文基于作业成本法,以江西赣金农业有限公司(简称G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绿色农产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及应用进行研究。

一、应用模式

绿色农产品企业在构建物流作业成本核算模式时,应首先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成本效益、简易可行、抓主抓重、真实准确、动态一致的原则,然后可以运用以下模式来进行物流作业成本核算:在建立好绿色农产品物流作业(中心)的基础上,首先从某一会计期间的账簿中找到该期间消耗的资源成本,将它进一步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各绿色农产品。间接成本需要通过合适的资源动因专属或分配计入各项作业(中心)。其次,归集好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再通过作业动因分配计入各绿色农产品。最后,汇总计算最终的各绿色农产品的总成本。(表1、表2)

1、资源的分配过程

某项作业(中心)应分配到的资源费用=资源动因分配率×该项作业(中心)的资源动因数值

2、将作业成本分配到绿色农产品的过程

某绿色农产品应分到的作业成本=作业动因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动因数值

某绿色农产品的物流作业总成本=∑该产品应分到的各项作业成本

某绿色农产品的总成本=该产品耗用的直接成本+该产品的物流作业总成本

二、G公司应用案例

(一)企业及其样本简介。本文选取一家经营金银花茶、食用菌和农副产品的产销一体化的绿色农产品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G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营的金银花茶被认证为绿色食品,香菇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本文选取高级袋装25×4g金银花茶(产销量最大的细分产品)作为样本来进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在研究资料和数据的选取上,考虑到金银花茶的生产流程跨度时间大,因此选取了2014整年度的会计资料和数据。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1、认定样本消耗的作业(中心)。综合对G公司的调查了解及与工作人员的访谈结果,将金银花茶所涉及的作业划分为16个:采购、仓储、耕地除草、施肥、灌溉排水、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采摘、杀青、烘干、制茶、包装、销售、质检、运输、管理作业。

按照同质性原则:将上述第3~8项作业归入田间作业中心;将第9~11项作业归入加工作业中心。共计设置9个作业中心:采购、仓储、田间、加工、包装、销售、质检、运输、管理作业中心。

2、确认资源。首先将G公司2014年度成本费用账户的明细整理出来,再与已确定的作业对照,将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去掉。确认出以下资源项目,最后通过对各成本费用明细账及会计凭证的分析,汇总出各项资源的价值。(表3)

3、分配资源

(1)将资源中的直接成本分配到样本产品中。样本产品高级袋装25×4g是金银花茶中一种具体规格和质量的产品。因此,可按产量和等级品系数直接分配到样本产品中去。直接或分配计入样本产品的原材料费和包装物费属于直接材料项目、职工薪酬属于直接人工项目、绿色食品费和折旧费属于专属成本项目。2014年度G公司样本产品直接成本分配汇总情况:直接材料665,738.16元、直接人工190,012.24元、专属成本149,510.24元,直接成本合计1,005,260.64元。

(2)将资源中的间接成本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中心)。有间接成本的资源及所选取的资源动因和待分配的金额见表3中有下划线的内容。分配结果见表4。(表4)

4、分配作业成本。根据每个作业中心汇集到的作业成本的性质和具体资源情况,综合考虑相关性、可计量性,确定出以下作业动因用以分配作业成本。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成本额采用作业动因在大类产品中分配,先计算出金银花茶类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再采用系数折算产量的作业动因分配到样本产品中去。(表5)

5、作业成本法下样本产品的成本。2014年共计生产了11,572公斤(115,720盒)高级袋装25×4g金银花茶。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其直接成本为1,005,260.64元,物流作业总成本为388,601.34元,合计产品总成本为1,393,861.98元。单位成本为120.5元/公斤(12.05元/盒)。

三、现行成本计算法与作业成本法比较

(一)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根据资料,现行成本计算法下计算的样本产品总成本为1,162,871.28元,单位成本为100.5元/公斤(10.05元/盒)。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高出其20元/公斤(2元/盒),差异率达到近20%。

(二)两种方法的差异分析

1、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归集范围的差异。现行成本计算法的直接成本一般指直接材料、人工,间接成本即制造费用,不包括期间费用。

作业成本法的直接成本指可直接归属于产品的资源集合。包括可直接归属于产品的直接材料、人工和间接资源费用。如案例中金银花茶加工包装环节中只能用于金银花茶的机器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费,会计核算中是计入制造费用,但作业成本法中列入直接成本,这就提高了计算的精度。

作业成本法的间接成本指被作业消耗的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的间接资源费用。它的归集范围包括了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如,案例中金银花茶的成本中就包括管理、销售人员的薪酬、办公费、广告营销费等的分配额。

2、间接成本分配标准的差异。现行成本计算法的间接成本分配标准单一。此单一并不是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只有一种,而是指选定了某一种分配方法,就要按照该方法对应的那个分配标准进行制造费用分配,不能同时使用几种方法。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生产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产成品产量比例法、直接成本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比较而言,作业成本法的间接成本分配标准就多样化了。其间接成本确定后,需经两轮分配。第一轮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心),不同的资源可以有不同的资源动因。第二轮按作业动因分配到各最终产品,不同的作业(中心)也可以有不同的作业动因。多动因分配带来的结果即是核算过程的复杂化和分配结果的精度化。

3、核算过程的差异。现行成本计算法下有多种具体计算方法,以品种法为基础,还有分批法、分步法等。核算过程大致为从资源到产品。(图1)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更为复杂,大致为从资源到作业再到产品。(图2)

4、所需信息及核算结果准确性的差异。现行成本计算法下用于核算的信息来自于会计核算资料,计算结果提供的信息因分配标准单一相较于作业成本法来说准确性更低。

在所需信息方面,作业成本法对企业信息化要求明显提高。会计核算资料是所需信息的主要来源,除此它还需要更多来自生产、加工、管理方面的信息。所需信息广度和深度的拓宽,有助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并影响最终结果。比如,作业成本法要针对核算对象设置作业及作业中心,这就需要掌握核算对象全方位的信息。再如,成本动因的选择上主要考虑相关性、可量化性。但有些相关性强的成本动因却因信息不完善导致无法量化,只能选择其他相关性更弱的成本动因。或者成本动因选择后因信息不完善导致量化时不准确。这里边所需的很多信息是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来得到的,即是在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下可行的。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作业成本法扬弃了现行成本计算法中用单一标准去分配全部间接成本的不合理性,使成本核算结果更准确。通过适当且多元的成本动因,将作业和间接费用联系起来。这样的好处是:企业可以充分了解间接费用发生的环节,找出那些不合理或存在浪费资源或需要改进的作业;企业可以明确间接费用形成的原因,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成本的过程控制。

其核算的重心在作业上,动态地跟踪各作业的情况。这样有利于确定企业各层面的责任中心,将责任明确到人;有助于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便于企业进行绩效考核。

作业成本法还有助于企业进行决策,它为企业定价、生产、新产品开发决策等提供有效的信息。

通过案例的核算和应用,作业成本法在绿色农产品企业中是可行、可操作实施的,并能为企业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生产、管理、控制、决策信息。在具体实施应用中应首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可先从企业某种产品或企业某个部门、车间进行尝试,由点及面,逐步将作业成本法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要加强员工专业素质培训,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绿色农产品生产流程、加工工艺特点等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作业成本法可以作为不影响现行成本会计核算下的有效补充,为绿色农产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为降低和控制物流成本起到作用。作业成本法也有自身的不足和推广的困难,但这不影响它作为今后物流成本核算的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该文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绿色工程管理及其价值观的探讨。某城市综合于城区西侧,工程占地面积8500 m2,建筑面积为72324 m2,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8层。外墙装饰为铝板及玻璃幕墙。在该建筑施工中,绿色工程施工管理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节材技术管理的应用。对所使用的钢材、木材和混净土进行严格的精确预算,优化下料方案,使废料产生率大大降低。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实际库存进行采购,减少了库存积压率。另外通过料场设置、废料利用和新技术,降低了搬运量和材料使用率。其次,节水技术管理的应用。采用混凝土养护塑料薄膜包裹法,减少了用水量和养护难度、次数。将基坑井点降水的排水再次利用,进行绿化和降尘。同时办公区、生活区也均采用节水器具。再次,节能技术管理的应用。对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进行用电量控制,采用节能灯,生活区拉闸限电等方式进行节能。将90 kW的K50塔吊改为75 kW的F023B塔吊,不仅节能降耗,更节省了投资。最后,节地技术管理与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安排,尤其是施工区内的设置。严格进行扬尘控制、噪音控制、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控制,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建设环境。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出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主要依靠在实行绿色管理时所遵守的原则来体现。绿色工程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和遵循客观性,体现当地特色,系统性原则。想要了解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必须要了解此概念诞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首先,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是时代要求。有数据统计表明,工业造成的污染占到人类所有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的30%以上,工程建筑行业更是工业污染大户,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固体垃圾,给已经千疮百孔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假如我们再不对建筑工程实施绿色管理,整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不堪重负,到时将悔之晚矣。其次,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既得利益冲昏头脑,而是要清醒认识到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的储量按人均分配的话,实际上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贡献极大,特别是公路、铁路以及商用、民用建筑,改善了中国的交通环境和人民的工作和居住环境。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中95%以上的企业属于高能耗企业,完全达不到绿色工程的要求,对资源的利用率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单位资源的消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原因在于科技和管理水平的制约,以及整体思想的落后。而这正是国家倡导实行绿色工程管理的根本动力。最后,国家在倡导绿色工程的同时,还给予企业以一定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并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绿色管理。不但要让人民在头脑中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工程管理的概念,更让真正实行绿色工程管理的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国家深化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途径

首先,绿色工程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全面实施前,必须做好宣传工作。绿色工程管理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短期内必定会抬高经济发展的成本,对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影响。为面对这种局面,就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以及公众的广泛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公开讲座和举办公益活动的形式在社会上、校园中传递绿色工程建设的信息,让社会各界充分理解绿色工程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为绿色工程管理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次,由于实行绿色工程建设,必将会造成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成本大大增加,短期内阻碍行业发展,因此,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无论在政策上还是经济上,增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减免税等措施来帮助企业走上正轨。最后,任何管理都是有人来执行,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合格的人来执行。因此,在推进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不但要包括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将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社会责任和生态环保要并重。

3结语

篇4

一、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

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二、宣传形式

采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宣讲团巡讲、技术交流会、展览展示会、现场体验活动、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内容

(一)开展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展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行动

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责任部门:省教育厅、团省委

(三)开展节能低碳科普宣传行动

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部门:省科技厅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省属国有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企业建设。

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责任部门: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

(五)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行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责任部门:省环保厅

(六)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开展建筑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责任部门:省住建厅

(七)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营造绿色交通氛围。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

(八)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责任部门:省农委

(九)开展商务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责任部门:省商务厅

(十)开展媒体宣传专项行动

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责任部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行动

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省管局

(十二)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

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吉林。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责任部门:省妇联

(十三)开展低碳发展宣传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吉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同配合

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涉及部门较多,宣传覆盖面较广,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好本地区、本领域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篇5

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刚刚席卷过全球,更多的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又接踵而来。在未来高速变化的世界中,工业时代的装甲船将会在破坏之风中沉没,而锻炼出可持续竞争力的企业将会得到生存所需的浮力。绿色公司就是那些能够未雨绸缪、在风暴当中乘风破浪的组织。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具备持续竞争力?如何打造良性生态而赢得可持续竞争力?坚持四年的“中国绿色公司百强报告”启发企业思考这些重要问题,帮助企业家预测并且引领新的变革与发展。

2011年“中国绿色公司百强报告”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通过发现上榜企业演变规律,反映企业绿色价值体系的发展特征。连续四年的研究揭示了企业兴衰浮沉。其背后有发人深思的规律,会帮助我们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二,从生态绩效与经济绩效综合的视角,选择和测度评价的指标。评价从“社会中的企业”和“自然中的企业”的认识出发,从多个维度选择指标,用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结合的方式评价企业。

第三,充分考虑行业和所有制因素,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比国际其他相关排名,这一方式更贴近在体制约束下的中国企业的现实,能够相对清晰地透视绿色公司绩效的外生和内生因素。

第四,强调了对评价过程的检视。研究团队坚持在研究方法、评价流程,信息获得等方面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让评价研究经得起推敲。当然,这项评价研究值得进一步提升改进。在吸收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可以对指标的科学含义、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获得性、主观评价的公平性等问题给出更清楚合理的解释。评价本身是研究手段而不是目标,只要坚持集思广益的研究,排行榜推陈出新的同时,思想也会越来越清晰。

通过长期地对中国企业实践的观察和研究,对照排行企业变化和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绿色价值体系基于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主张。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有明确价值判断。绿色公司必须将其价值主张建立在尊重自然世界、尊重精神世界的基础上,任何时候不以牺牲其价值主张为盈利手段,因而其发展一直走在“正道”之上。

第二,坚持卓越的绩效管理。企业能够不但清晰界定其绩效目标,而且能够科学地组合各种稀缺资源,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实现其价值目标。

第三,发展持续竞争能力。企业应对未来挑战需要不断地获得创新力。绿色公司将提升人力资本和获得创新能力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地变革管理思维,创新适应环境的商业模式,创造持久的客户价值。

绿色公司百强的研究让我们反思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在亿万社会公民的推动下,变革正在进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为了更持续的发展,已经开始将管理的视角从财务年报拓展到整个组织生命周期。

蔡剑

篇6

关键词:绿色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价;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9.2;F205

一、绿色竞争力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关于绿色竞争力概念的产生及定义,具体内容如下。

(一)绿色竞争力概念提出的背景

首先,绿色竞争力概念的产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1972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国际性环境宣言—— 《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关注环境问题的必要性。自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来,许多国家和政府出台改变资源利用方式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以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使企业在生产决策中开始考虑环境因素。1992年《21世纪议程》后,世界各国纷纷认识到,只有改变传统工业模式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共同参与和促进下,经济发展的“绿色化”逐渐渗透到各国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全球绿色意识不断高涨。

其次,绿色竞争力概念的产生是竞争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到20世纪80年代波特提出“竞争优势”理论,竞争力理论的相关研究还在不断发展演变。随着环境、资源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消费需求的不断高涨以及对外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学术界和企业界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竞争力的范畴之内。Porter[1](1991)首次提出“绿色竞争力”对于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基于环保、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绿色经济模式能够有利于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绿色竞争力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绿色竞争力的定义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绿色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如洪小瑛[2](2002)认为绿色竞争力是由绿色资源、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等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概念。孟晓飞,刘洪[3] (2003)认为,绿色竞争力是企业整合了企业、消费者、环境三方利益而形成的价值创造系统。另一种观点与波特的观点相类似,认为绿色竞争力是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如王建明[4](2004)、杨代友[5](2004)等学者认为绿色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创新以改变资源利用模式,以满足保护环境的需求,并且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能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符合绿色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实现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二、国外绿色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绿色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从环境管制是否能促进相关行业或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绿色竞争力这一问题入手,主要形成了两个派别:乐观派和悲观派。

乐观派以波特为代表,认为企业把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在长期意义上将有助于形成绿色竞争力。波特(1991)提出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恰当设计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发被规制企业创新,产生效率收益,相对于不受规制的企业,会导致绝对竞争优势。”一些赞成“波特假说”的学者以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这一观点。如乔恩·普罗特[6](1998)认为企业采取超越现有环境标准和法规的管理方法能够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艾默里·洛文斯[7](1999)等提出企业提高绿色竞争力的“自然资本主义”之路,即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采用“封闭环式”的生产流程,转变经营模式,进而增强竞争力。

悲观派认为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会增加成本,也就不会取得绿色竞争力。如泰尔瑞[8](2005)等人认为,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将显著地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率及竞争力。以钢铁企业为例,环境保护带来可见成本上升1美元的同时,还会引起9到10美元的隐藏成本上升。

三、国内绿色竞争力的研究现状

对于国内绿色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一)环境管制与绿色竞争力关系

国内学者对于环境管制与绿色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大多采用省级面板数据,以行业或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思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环境管制技术创新竞争力”的思路,即如果环境管制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就证明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如黄德春和刘志彪[9]发现环境管制在给一些企业增加直接费用的同时也会激发一定的创新,并促使相关专利数量的增加,因此中长期内加强环境管制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种是“环境管制企业生产率企业竞争力”的思路,即如果环境管制可以促进企业的生产率,就证明其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如白雪洁和宋莹[10]对2004年环境管制对火电行业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环境管制可以提升我国火电行业整体的效率水平,进而对我国火电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二)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国内的研究大都从企业的层面探索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绿色竞争力的内部重要因素包括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绿色技术、绿色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等,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企业的绿色核心能力。赵领娣(2005)从外部规制因素、市场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三个方面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并分析指出外部规制因素和市场因素是企业的不可控因素,内部因素才属于可控因素。袁泉(2007)认为外部环境因素除了公众压力、技术发展、市场力量外,还应包括政府法规、权利要求者集团;内部环境因素除了企业领导的意识和观念、组织文化外,亦应包括组织结构与管理。袁瑜等人(2007)认为影响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发展模式、政府制度安排等;内部因素包括内部资源(绿色管理、绿色文化等软资源和资本、人力、设施等硬资源)和内部能力(绿色价值创造、绿色创新、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能力)两个方面。陈红喜基于低碳价值链的角度得出影响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五个重要因素:绿色技术开发能力、绿色供应能力、绿色生产能力、绿色营销能力、绿色处理能力[11]。

(三)绿色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现有的关于绿色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主要从行业层面展开。陈红喜教授等人以相关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如选取34家建材行业[4]、25家长三角地区石化行业[12]及纺织行业[13]的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绿色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建材行业的出口增长在短期内难以弥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商品减量化增长产生的差额,可能会导致出口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石化行业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绿色竞争力、增强绿色竞争优势方面还有待加强;纺织行业应从发展观念、绿色创新能力、清洁生产技术等切入点提升其绿色竞争力。

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按性质和内容对相关学者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归纳梳理。按性质划分是指反映绿色竞争力的指标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多为显性,可通过财务报表、统计资料、抽样调查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定性指标则可以分析绿色竞争力的具体成因与决定因素。按内容划分是指将构成绿色竞争力的不同内容作为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对一级指标作进一步细分,如将“经济绩效”作为一级指标,其下设置“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绿色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等二级指标。

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某个指标体系将 “资源综合利用情况”设置为一级指标,而在另一个指标体系中将其设置为“环境绩效”的次级指标;又如一个指标体系中同时出现 “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再利用率”和“工厂废弃物处理能力利用率”等关联性较大的指标,降低了新指标带来的边际信息,进而影响指标独立性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在构建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保证指标的设定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绿色竞争力,又要充分考虑分系统间的相互关系,避免相关指标的重复设置。

指标的权重体现了单项指标在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见表1):

第一,主观赋权法可以应用于数据材料不全面的情况下,目标值难于定量描述的决策。陈瑶(2006)基于材料行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数据收集困难的情况,在对我国材料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时,先采用德尔菲法集成专家的经验设计出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排序判断,确立多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修正了专家的学识、兴趣和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对绿色竞争力的评价结果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客观赋权法的应用方面,陈红喜等人考虑到数据包络法可以通过数学规划确定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无人为主观性造成的偏差,并且样本数据可以是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不需要对其做归一化处理,因此采用DEA法以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为案例进行绿色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但是,DEA法的局限在于,各指标间不能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否则会降低结果的准确性。王建明(2008)等人利用熵值法对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差别大的指标数据十分敏感的特点,采用该方法对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同类型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另外,有学者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减少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其缺点是只能科学的求得组合后的综合指标的权重,而不能给出单个指标的权重,决策人仍然不能得到影响绿色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主客观赋权法的应用方面,邢新朋 (2011)在评价我国发电行业的绿色竞争力时,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所搜集数据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进行有效处理,以减少评价绿色竞争力时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准确性。曹伟(2012)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我国石化行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该方法对样本的数量要求不高,但却要求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并且不能解决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因此他还同时结合熵值法进行评价。

(四)绿色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我国学者从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绿色贸易壁垒、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等不同角度对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途径进行探索。归结起来,大部分学者认为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途径主要有五个方面: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营销、绿色管理、绿色文化。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是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第一步。开发绿色产品包括三个环节: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同时,绿色技术是生产绿色产品的关键。通过绿色技术可以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持续与高效率利用,并在最大程度上回收利用废旧物质和副产品;另外,企业要积极开展绿色营销,大力宣传企业的绿色管理理念,实施绿色认证等活动,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将“绿色”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创造并树立绿色品牌,把绿色环保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自己的绿色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观目前我国有关绿色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理论界对于绿色竞争力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界定;对环境管制和绿色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部分采用省级面板数据,针对具体行业或企业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绿色竞争力的各个评价指标体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所涵盖的指标不够全面或某些具体指标关联性较强,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另外,虽然用于评价绿色竞争力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但各方法处理问题的侧重点不尽相同,采用多种方法对同一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差异,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企业积极提高绿色竞争力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政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竞争力的研究也会随之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 Porter M.Green Competitiveness[J].New York Times,1991(4).

[2]洪小瑛.关于绿色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2(3).

[3]孟晓飞,刘洪.绿色管理塑造企业绿色竞争优势[J].华东经济管理,2003(4).

[4]王建明,袁瑜,陈红喜. 基于DEA法的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为案例[J].生态经济,2007(1).

[5]杨代友.企业绿色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6] Bonifant B.C, ArnoldM.B, LongF.J.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s[J].Business Horizons,1995,38(4):37-47.

[7] LovinsA.B, Lovins L.H.A Road Map for Natural Capitalism [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99.

[8]Tewari M, PillaiP. Global Standards and the Dynamics of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in India’s Leather Industry[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5,33(2):245-267.

[9]黄德春,刘志彪.环境规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波特假设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 [J].中国工业经济,2006(3):100 -106.

[10]白雪洁,宋莹.环境管制、技术创新与中国火电行业的效率提升[J].中国工业经济,2009(8): 68-77.

[11]陈红喜,刘东,袁瑜.基于低碳价值链视角的企业绿色竞争力识别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9).

篇7

实现改革红利必须依靠民主与法制。离开了企业良性发展的民主与法制环境,仅靠强化政府责任和监督,将越来越多的环境指标列入政绩考核体系,不但不会解决环境发展问题,而且会产生出新的权力寻租与腐败问题。网络时代,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在落后的封闭体制中,企业就会失去创造的活力与灵活性。在自由的创新生态中,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生长与发展空间。

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创新与协同。不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依靠单一指标与行政计划的管理方式难以创造真正的价值。要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实现基业长青,企业需要观察现实,也需要内省自身。“中国绿公司百强”项目,从理论模型,评价方法,实践案例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通过连续多年的研究与调查,明确了商业文明的内涵与绿色公司的概念,将“文化、经济、社会、环境和创新”五个方面作为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划定了清晰的企业伦理边界。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理解新商业文明与绿色发展,“中国绿公司百强”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成效。

什么会让改革失败?哈耶克说过:“使一个国家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努力。”改革道路上人们理性的自负与感性的包容时时影响决策,创造的动力与占有的动力常常结伴而行。要化正能量为绿动力,必须将我们的发展建立在民主,法制,与科学的基石之上。

篇8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交流会上表示,目前的建筑节能工程,政府强制推动多于市场动力。具体而言,建筑节能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推进:第一,政府应该从更大范围内来强制推进建筑节能;第二,明确能效水平的标准;第三,积极建设能耗监管、管理以及节能平台;第四,使得政府引导和市场动力并行发挥作用;第五,通过推动建筑节能来促进相关产业水平的提升;第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满足发展的需要,更是改善民生的需要。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称,绿色建筑未来路线图从2016年开始,并分三个五年的阶段,是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将绿色建筑的节奏和国家每个五年一规划的步调统一起来;其次,研究结果升级到正式文件要有一个准备期,这个准备包括了宣传扩散,让社会知悉的准备,也包括技术、标准的准备;最后,未来城镇化的高速增长窗口期也将与绿色建筑的发展相结合。

据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发展处副研究员马欣伯的报告,目前全国绿色建筑达到1.627亿平方米,2015年要完成的目标为10亿平方米,也就意味着2015年新建建筑中30%需为绿色建筑,完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马欣伯总结绿色建筑在推进中存在困难有如下三个原因:

首先,绿色建筑政策措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国家和部分地方的激励政策尚未兑现,对企业开展绿色建筑时间积极性有一定影响;不同激励措施的事实效果还有待检验;如何协调各部门关系是确保绿色建筑要求得到落实的关键;强制与标识评价的关系及对接方式还有待探讨。

篇9

成立至今,霆峰不仅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客户资源。2008年,霆峰承建了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机房、世博轴中心机房、世博村中心机房、主题馆机房、世博演艺中心机房。2014年承建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超高压控制中心数据机房。

目前,霆峰主营业务包含数据机房建设、智慧城市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机房“云能效”远程能源托管、智慧园区建设等。

霆峰主要以承接机房一体化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为主,包括机房选址、机房平面规划设计、机房装修工程、供配电工程、UPS不间断电源工程、防雷接地工程、弱电布线工程、空调新风工程、安防监控工程、动力环境监控工程、消防工程 、KVM管理工程、楼宇自控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等。

智慧城市的环保需求

随着数据机房的普及,用户需要使数据机房中的IT系统、机械、照明和各种电气设备实现能源利用最大化,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数据机房是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大家可以从建筑节能、运营管理、能源效率等方面来衡量一个数据中心是否为绿色。

绿色机房需要在原有机房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体现在以下几点:节能环保,高可靠、可用性和合理性。

节能环保体现在环保材料的选择,节能设备的应用,IT运维系统优化和避免过度的规划。如UPS效率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对电力的需要,达到节能的目的。

高可靠、可用性体现在基础装饰装修、供配电系统、UPS系统、制冷与气流组织、新风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KVM、消防系统、弱点系统和IT设备等。

合理性体现在系统的可用性,各系统的均衡性,结果体系标准化,可扩展性和智能人性化管理。绿色数据机房节能措施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建设时机房基础建设的基本条件。想要达到绿色数据机房,可以采取一些节能方案,如引进刀片式架构,选择节能服务器,精确计算供电功率,通过虚拟化合并物理服务器提高服务器使用效率,用水冷方式,同时还可以采用服务器节能技术、CPU节能技术等提高机房设施整体能源效率。

DCIM系统实现融合管理

依托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通信技术、计量控制技术等信息化技术,霆峰可以实现能源管理、能源调度、能源计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能力,完善能源基础数据体系。这为重点能耗企业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能源利用监督、管理、评价体系。作为创新能源管理模式,霆峰DCIM系统将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工业DCS智能控制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该系统可以将智能传感器感知在内的多种能耗排放数据进行汇聚,通过前端DCS系统的数据处理联网上传,最后从海量能耗排放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并提供有指导意义的能效控制策略,以达到对生产过程各环节中众多用能设备的能耗排放监测、能效动态优化控制、对海量能耗等KPI数据的存储和挖掘分析的目的。该系统能为政府能耗监管部门提供实时设备能耗数据监控管理和能耗分析信息化节能服务。平台目前正在试验最新的工业企业远程能源云托管模式。它可以实现工业企业能源数据就地采集、能源数据展示、能源数据云存储、远程能源集中管理、分析等服务,可以不间断提供能源咨询。该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工业企业的能源支出成本分析报告,提高企业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

智慧服务体贴入微

智慧园区是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类资源的整合,充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类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产业园区智慧化建设服务的重点在于通过咨询规划、定制开发与实施、培训与运营三个环节将“智慧”融入产城社区之中。

一方面,它在现实的园区环境之外,综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通过网上虚拟园区等方式,加强园区内部的互动,提高园区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它能增强园区管委会政府、园区企业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园区内各方的资源加以整合推广,为科技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强势品牌。以物联网、云平台、全面的IT建设为基础,进行园区资源集约化管理,打造绿色园区。

此外,园区可以依据该软件系统做出数据分析,制定公共设备季节性和昼夜运行模式,提高了各环节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科学调度。

该系统还可通过无线传感网等多项信息技术应用,解决海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与运算,强化了辅助决策能力。该系统可以更准确、直观地记录显示园区能源运行基础数据、能源负载情况、用电使用情况,与园区的客户管理、电子支付、智能停车、电子商务等其它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发掘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利用智能分析、主动防御的先进技g,园区管理者可以对园区实行分层布防、重点突出的部署策略,消防、安全联动紧急情况快速响应,打造安全和谐的园区。通过对园区各运行节点的传感、采集、收发,将各个设备设施运行效率和异常情况自动传输到后台,提高园区资产运行质量,实现智能化的故障报警和运行效能监测,提高处理故障的反应速度。

基于云平台的桌面云、云呼叫中心、统一通信等服务,园区为入驻园区的商户和企业提供云服务和可拎包入住的办公环境,实现随时随地轻松办公。企业信息化应用将实现物业智能化的管理、高效的运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此外,霆峰还提供园区一卡通、智能停车管理、园区交流、信息等服务为园区打造轻松、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霆峰经过大量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程设计、咨询、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及培训的各个环节都能为用户带来最新、最快、最好的服务。

篇10

关键词:绿色管理动因与机制绿色管理的框架

1绿色管理的概念

绿色管理就是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为根本目标,以企业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多种多样的方法为手段,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的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外部经济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动员企业内各部门、全体职工及有效地影响供应商和销售商,通过对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至消费后的废物处理这一全过程的废弃物、毒物的产生与排放的数量及质量的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削减人类的生产消费对人类自身及环境的不利影响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全部活动。

2绿色管理的动因及内在机制

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大致经历了自然净化阶段(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以前)、末端控制阶段(20—60年代)、清洁生产阶段(60—90年代)及绿色管理阶段(90年代以后)四个阶段,这些阶段的逐次更替,是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高度联系在一起的。在自然净化阶段,纺织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能源、钢铁、化工刚刚起步,此时的污染还比较轻;到了末端控制阶段,汽车、钢铁、电力等能源工业、化工、通用机械等产业逐渐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并成为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三废急剧增加,迫使人们对三废的排放量进行控制;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末端控制丝毫不能遏制环境的急剧恶化,于是,人们便转而在企业内从源头、从整个生产过程来控制三废的产生与排放,且将其逐渐渗透到消费领域,这便是清洁生产阶段;当消费与生产在环保方面实行联动,环境保护已进入全员、全过程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多种多样的手段共同作用的新阶段,这便是绿色管理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洁生产就是绿色管理的初级阶段。绿色管理也被称之为全面绿色管理(TotalGreenManagement)。

2•1顾客需求的变化是跨国公司绿色管理的基础

工业化的加速,全球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已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国际机构的大力推动,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股强大的“绿色消费”热潮兴起,从土布时装、野菜、绿色包装、绿色食品到绿色建材、乡村别墅,从绿色家电、生态玩具到绿色汽车,如此等等,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都正在逐步被“绿色化”。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顾客处于支配地位,顾客需求的转变,对厂商而言,就是一道道“圣旨”,厂商唯有趋而奉之,才可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2法律及方针政策是强制性和诱导性因素

环境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强制性动力: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了一条以法治理环境的道路,即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规来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环境管理观念发生了根本变革,多种环境管理手段并存,其组成是“革命+控制+市场调节+观念更新”。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各国环境法规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1992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一些国家都在努力研究如何使环境法更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如何使环境法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工具。

政府的方针政策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诱导性作用:自90年代以来,各国技术政策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选择和确定国家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制定相应的计划,并组织、协调产业界进行研究开发和相应的转化。美日提出了“大型项目研究开发计划”,欧盟制定了“科技发展总规划”。美国政府在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支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美国从1993年开始制定“国家环境技术战略”,1994年“面向可持续未来的技术”。美国的国家环境技术战略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首先展望未来,说明环境技术与环保产业在未来将起关键的作用;其次确定政府、企业、各种组织的角色:最后为实现这些战略提出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2•3跨国公司的市场地位决定其必须率先推行绿色管理

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成为绿色管理的领先者。一般而言,跨国公司都是那些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者或挑战者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这种特殊的市场地位决定了跨国公司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动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中寻找其他公司尚未曾意识到或即便意识到也无力把握的巨大商业机会。那么,上述消费者需求的巨大变化,对跨国公司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巨大的商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绿色需求带给跨国公司的将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谁能率先成功推行绿色管理,那么谁就将在日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并依托绿色管理标准的制定来驾驭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从而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2•4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是跨国公司推行绿色管理的现实基础

当前,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绿色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而且日益明显地成为继“反倾销条款”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现在,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利用国际公约尚未出台的有利时机,抢先树起一道道“绿色壁垒”,使其或者成为既成事实,或者成为谈判筹码。这不仅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庞大消费市场的认可,而且可以使广大发展中国家跌入“绿色陷阱”。

“绿色壁垒”的种类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等。这样,跨国公司推行绿色管理既为自己带来了绿色屏障,又为对手设置了进入壁垒。

3绿色管理的内容

根据前面所下的定义,绿色管理是一种追求环境影响最小化,以企业全员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为特征,多种多样方法为手段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因此,它必须涵盖企业的一切活动,而且还意味着企业必须将其活动的触角伸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具体说来包括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绿色审计、绿色沟通等八个方面。

3•1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

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就是在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中,以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原则而作的一系列战略抉择。不断上升的废物处置成本、对填埋场使用的严格限制、对未来产品可靠性的关注及优选的可能性都迫使R&D机构考虑废物最少化战略。有效的计划程序能帮助R&D机构制定令人满意的方案:不仅能遵守环保法规,而且有助于减少事故和增进雇员安全,鉴于废物产生的不规则性,故必须设置一套持续的而非周期性的环境评估程序。

一般而言,研究开发的绿色战略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绿色行动计划中。美国3M公司在这方面的实践是很有说服力的。该公司从1975年开始实施3P(PollutionPreventionPays),该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从源头预防污染,它是通过产品再设计、程序修改、装备再设计及资源恢复(再利用)等办法来实现;从1987—2000年,该公司又进一步实施新的计划即3P+计划(PollutionPreventionPlus),这是一个更加组织化的计划,企业的所有机构和成员都被动员起来投入环境管理;而今,该公司又允诺将实施“后3P”计划(Beyond3P),这一计划的焦点将集中于环境友好问题,该公司确信,它将因环境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而带来产品在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充分的竞争力。

3•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将环境影响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参量的那一类设计,具体说来就是在生产地点、原材料、工艺、产品性能和构造及后处理等诸方面,以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最小为准则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

从输入、生产、使用到处理的任何绿色营销行动都应从绿色设计开始。源头削减和废物管理是减少废物的两个大的设计战略,由于源头削减强调预防而不是事后治理,所以它优于废物管理战略。源头削减包括三方面:减少重量;进行材料替代;延长产品寿命。废物管理包括:为便于拆卸而设计;为可再制造而设计;为可堆肥和焚化而设计。为环境而设计是柯达公司的设计准则之一。该公司的做法是找到削减用于制造产品的材料量的途径,确保新产品对环境有尽可能低的影响,并保证这些产品能尽可能安全和廉价地制造出来及被使用。通过为环境而设计计划,柯达公司指导供应商设计环境上更友好的零部件。

3•3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就是以实现废物排放最小化为目的而在生产环节积极推行各种措施以降低废物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源头削减,即通过材料管理(存货控制和原辅材料控制)和生产管理(改进房屋管理,改变材料,改进工艺流程,使用新装备,产品再配方)来实现;二是再循环和再使用,包括厂内和厂外两部分;三是其它方法,包括减少体积容量、焚化、废物处理等。

戴尔计算机公司通过革新装配和制造方法而取代了胶水和胶粘剂的使用,这种做法既使得配件和附件可以更有效地循环利用,又大大地减少了装配时间。

3•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而进行的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包装后处理等的一系列选择决策。

包装在产品的分销和使用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尽管包装对城市固体废物有重大影响,但包装设计者还得考虑在环境影响之外的其它几个因素。作为绿色包装设计者要牢记的最重要因素不是为了绿色的缘故而对包装效果妥协。鼓励研发部门开发新的包装形式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整体性的、综合的而非局部的减少城市固体废物的途径才可以取得减少废物的最大化。在包装中使用再循环材料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固体废物。此外,再循环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对绿色包装的推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988年,宝洁公司首次向市场推出可100%再循环利用的塑料包装容器。在1989年,汰渍、丹妮等的包装容器均已包含了20—30%的可再循环的内容,这标志着大规模塑料再循环的时代的开始。

3•5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就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在生产、消费及废物处理各阶段中对环境基本无破坏作用的产品,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绿色营销的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营销,绿色营销所涉及的是高性能、低成本、高便利和对环境无害的产品。此外,产品还应衬托出公司的绿色形象。制约绿色营销的因素有:公众的不信任、各种各样观念的干扰、环保规则条款过多、有关绿色的声明极其混乱、对消费者的教育滞后、萎缩的销售、消费者对生活方式改变的意愿、市场份额及销售市场定位等。

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要素有:经验、价格、质量、广告、环境记录、绿色证书保证人的地位等。绿色消费者的群体特征:在美国,25—40%的人口是积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绿色消费者主要集中于35岁以上人口群体,同时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也表明,人们只有在基本生活水平得以实现以后,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

必须采取一种更加积极进取的、目标明确的行动,才可能赢得绿色消费者,不断增加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如今,绿色产品已挤入传统产品市场。企业必须设置一套系统以利消费者识别,同时提升绿色产品的形象。公司还应实施产品管理计划以降低环境风险和避免环境恶化。

柯达公司一次性相机的营销成功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解。在八十年代,柯达的一次性相机的营销远落后于富士的同类产品,但在90年,柯达开始实施绿色营销计划以后,柯达的一次性相机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柯达公司通过发起绿色营销活动、实施绿色标签与绿色标志、还有有效的产品管理、再循环计划等收复了大片河山。特别是再循环胶卷盒、胶卷轴和胶卷仓等,既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又由于再循环计划是与洗印部联手实施的,后者负责收集和回运,从而有利于公司与洗印部等中间商一道扩大市场占有率。

p;3•6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物和残次品加以充分有效地再利用,以最小化环境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绿色再循环有很多益处:一是通过减少初级材料的加工处理,可节省能源;二是再循环能减少污染;三是通过消除处理或处置废物的需要,可降低成本;四是废物材料的收集、分类、加工处理,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

绿色再循环的管理:再循环的目的是从用过的、刮擦损伤的产品、部件和材料中回收尽可能多的价值。如此,公司能增加收入和使废物最少化。再循环可被用于回收消费前或消费后的废物。消费前产生的废物,是在生产期间在制造过程之外所产生的废物。消费后的废物即消费者扔掉的废物。再循环既可以是闭环的也可以是开环的。闭环是指材料被重复利用以生产同样的部件或产品,此可显著减少初始原材料的需求,但污染和毁损是一重要制约因素。生产期间的废物可用于闭环。在开环再循环中,再循环材料被用于生产不同产品,例如,食品包装材料被用于生产凳子和梳子,但开环不减少对初始原材料的需求。要成功地实现再循环,就必须捕捉和挖掘对再循环产品的需求,保证再循环材料的稳定供给,有使用再循环材料生产产品的强烈愿望。

在绿色再循环方面,柯达的一次性相机再循环计划自然是一个经典案例。不过,杜邦公司在这方面的作为也颇值得玩味。1989年,杜邦公司在取得了工业的再循环利用以后,通过与废物管理有限公司合资建立塑料再循环联盟而迈入消费后的塑料再循环,该联盟在随后的10年内每年有望再循环大约九万吨消费后的塑料。

3•7绿色审计

绿色审计是用于评估绿色行为表现的工具。根据美国环保机构(EPA)的定义:环境审计是一种系统的、文件记载的、周期的和客观的审查,也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既定的设备操作规范及那些满足环境需求的实践标准进行对照,以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审计目的:改进管理控制,确保遵守环境法规和公司规则,寻求成本改进的路径,作客观的、系统的自我评估。

审计程序:一准备: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队伍的形成,场地选择,制订审计计划;二审计:研究控制系统、测试控制系统、评价控制系统;三后续活动:准备审计报告,准备修正不足的行动计划。沃尔沃汽车公司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一举措是一极好的例证。在沃尔沃的任何环境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就是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沃尔沃公司在其内部设置了独立的环境技术开发部门,它是一个内部咨询公司,职责之一是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对生产部门采用矩阵来评估环境影响,对产品开发部门来说,通常使用的工具就是生命周期评价(LCA)。

3•8绿色沟通

绿色沟通就是企业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公关活动的总称。企业进行绿色沟通是为了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以便更有效地推行绿色管理,保持竞争优势。

在环境运作方面,企业已取得显著的改进,然而,公众仍然觉得企业在环境方面是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主要在于有效的沟通,绿色沟通实质上涉及识别利益相关者,分析他们的需求。而后评估一个公司的行为表现,并确定在需求与表现之间的差距,采取行动以弥合这种差距,并向利益相关者报告公司的行为表现。认真地进行沟通的公司将受到回报: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超级秘书网

沟通的群体:顾客、社区、雇员、媒体、投资者、民间环保组织、执法部门等。

可持续沟通的四个步骤:一绿色思想的培养;二观察成功的公司的所作所为:环保作为首要目标、源头削减、公开对话;三授权下属职员;四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在绿色沟通方面,庄臣公司颇具特色。该公司通过下列举措积极营造企业环保形象:一是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开展气雾罐的回收活动,“大家来关心”的宣传活动,“视为己任”活动;二是积极参与环境教育活动;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教育青少年三是积极与工业界的环境伙伴合作以促进环保活动:与供应商合作及与客户们合作;四是积极获取政府与环境活动的理解支持:参与持续发展的商务研讨,和政府对话,建立持续发展委员会。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总结: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环境管理由生产阶段———消费阶段———环境承受阶段的逐步深入,环境管理的领域也逐步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领域逐步拓展,环境管理的内容逐步增添,环境管理的参与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而这与环境管理的三个基本阶段特征又是大致吻合的,只是绿色管理阶段的研发、设计、生产及包装等的基本内容较之于末端控制阶段和清洁生产阶段的相应部分都要大大的丰富和深入罢了。由此可见,绿色管理就是企业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监督、涉及产品和企业生命的全过程、使用多种多样管理方法的综合性环境管理。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四五十年代以前,世界的市场基本是处于不饱和状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围绕“谁能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为核心展开的,最典型的是三四十年代的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到了六七十年代,产品的量已渐渐饱和,消费者转向了对质的追求,于是,在七八十年代以产品质量著称于世的日本产品风糜世界;但到了八九十年代,消费者又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质”,他们格外钟情于能给他们带来“意外惊喜”的质,即创新,此时,竞争的焦点转向了创新的竞争、变化速度的竞争,美国产品出尽了风头;到了二十一世纪,创新的竞争仍将是主角,但很显然,他会将顾客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让位于环境,即绿色管理将会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又一焦点。

二十一世纪将是跨国公司的世纪,也将是中国的跨国公司上演一幕幕“中国剧”的世纪,此话不假。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因条块分割而造成国企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同时,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将走过其幼儿期,进长期和成熟期,这样,国企间的相互兼并、国企与其他所有制企业间的相互兼并以及其他类型所有制企业间的相互兼并,必将会使中国的跨国公司既大又强。可是,中国目前尚没有一家制造类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甚至离五百强的最后一名尚有很大差距。规模上的差距如此,在经营管理上的差距也更是巨大,这些巨型跨国公司大都已进入以创新和绿色管理来构造企业主要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而我们的企业大多尚处在以质量、成本、模仿性创新及清洁生产来构造企业核心能力的旧的阶段,这样,我们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有二三十年,我们能赶上去吗?

中国加入WTO在即,我们将与比我们强大得多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优胜劣汰是铁的法则,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走过旧的核心能力构造阶段,加快进入以创新和绿色管理来构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VasanthakumarN.Bhat.TheGreenCorporation-TheNextCompetitiveAdvantage.QuorumBooksWestport,ConnecticutLondon,1999

2SanirB.Billators,NadiaA.Basaly.GreenTechnologyandDesignFortheEnvironment.UniversityofConnecticutSrorrs,CTTaylor&Francis,1997

3薛求知•无国界经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沈根荣•绿色营销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