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笔记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弊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61-01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随之加快发展的速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逐渐存在于各个商业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不断发展提高的标志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使用广泛度和技术高度,这是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其需求量和技术要求越来越大 、越来越高。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后天的缺陷,所以,为了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水平和技术,本论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其中的弊端,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水平。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速度也不断的提高,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不断地融合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两者的结合更加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工业和国防等方面的领域,更加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普及到广大群众,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在跟随其发展的同时,也突出了一些自身存在的弊端,接下来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举例分析:

电气工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对于电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节能和质量问题。在工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应用普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来,随着中国在工业化方面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生产能力越来越高,自动化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中国在引进电气工程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在进行广泛使用以及大量使用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导致资源浪费,最终不利于中国工业的发展。其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方面,质量在所有工程中都很重要,关心到工程的使用的安全性能和时间期限,即寿命。虽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并且普及到商业的各个领域,但是一些公司或有关单位为追求速度,还是忽视了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在进行监督检测中,同样的忽略质量检测,取而代之的是对产品结构的重视,最终影响到了质量的发展。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问题,即网络结构不统一,自动化的集成程度低。首先是关于网络结构不统一的问题,网络结构能够使电气工程自动科学、高效的发展,使系统更加快捷。但是由于中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网络结构不统一,导致自动化发展速度减缓且发展质量也明显降低。而对于自动化的集成程度,主要表现在技术方面。虽然中国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目前自动化的集成程度依然很低,而独立自动化所占的比例很高,最终造成了信息的不共享、功能的单一,减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影响自动化的作用。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对办法研究

为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其中的弊端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

(1)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节能减排技术

在进行电气工程设计时,不断对节能减排进行优化,降低能源的消耗,其次采用低耗能的电力变压器,尽量采用清洁、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设施,最终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2)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工程中的重中之重,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对于施工材料,要确保材料的质量,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最终达到提高质量管理的目的,保证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稳健发展。

(3)建设统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网络结构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对其网络结构进行改进和完善,建设统一的网络结构。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运行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各方面的完善,如,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管理技术,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最大程度上的达到信息网络的统一,最终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4)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集成化程度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技术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最终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集成化程度,使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各部分之间能够进行融洽的连接,减少其在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集成化程度,最终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水平。

5、结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所应用的范围很广,对于国家、社会以及广大群众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弊端,以及找到相应的措施,尽量的提高自动化的水平,以此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做更深入的研究,今后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人才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性能;开发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冯健朗.探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和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2] 程柳莹.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及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1(8).

篇2

“电力电子技术”是独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它不仅用于一般工业,而且广泛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新能源系统等,在照明、空调等家用电器及其他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现今,电力电子技术正以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改变着我国工业的整体面貌。同时,对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它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1]。

近几年金城学院发展迅速,建立了很多新的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同时学院的生源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促使学院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就是培育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力电子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课,原先的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直流变流电路、PWM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应用的共性问题。课程主要特点为:

1.理论性强、概念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先修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同时涉及“电子学”、“电力学”、“控制理论”,属于交叉学科,所以相关概念较多,内容复杂。

2.实践性强:“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的项目设计开发能力、制作与测试研究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三、仿真软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仿真软件介绍

Saber软件是美国Synopsys公司推出的一款系统仿真软件,可用于电子、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机械、光电、光学、控制等不同类型系统构成的混合系统仿真,为复杂的混合信号设计与验证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混合信号仿真器,兼容模拟、数字、控制量的混合仿真,可以解决从系统开发到详细设计验证等一系列问题[2]。该软件可以对电源的各个组成部分及整体运行状态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Saber软件仿真真实性强,网络学习实例较多,适用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学生电源开发设计验证。

Matlab软件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一款仿真软件。其中的Simulink提供了可视化开发环境,可以在基本模块库及电气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模块搭建电源系统进行电源整体或部分的运行状态仿真。

Labview软件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Labview开发环境集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快速构建各种应用所需的所有工具,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力和不断创新,是开发测量或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3]。

三种仿真软件易于获得,可互相通信,网络学习实例较多,方便学生自学,对于后期电源实物研制或电源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2.结合仿真软件的实例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初始的授课方式就是基本理论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内容较分散,学生没有电源整体概念。在授课内容和方式上结合仿真软件,采取整体-分布-整体的讲解方式。

首先,以具体的应用实例(比如一个笔记本电脑用的电源适配器)说明一个完整的电源内部的组成,让学生有整体概念;其次,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的讲解,再回到整体,介绍如何进行整体电源的设计。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三种仿真软件,每讲解完一个部分,就用仿真软件搭建相应的模型,在仿真环境下演示此部分的特性或运行原理。最后,演示完整电源的仿真运行及结果。

运用这样的授课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了解,同时仿真软件的应用对学生后期的发展有较大帮助。学生可用仿真软件做电源前期的设计验证工作,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电源,此步骤不可缺少;在电源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在仿真环境中模拟,找到问题的所在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仿真软件可不用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学习软件,节省了相应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篇3

关键词:嵌入式教学;企业需求;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谭斐(1983-),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王伟然(1983-),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江苏 镇江 2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25-02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嵌入式系统定义为:用于控制、监视或者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的装置。[1]实质上嵌入式系统就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软硬件可裁剪,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都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2,3]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的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现代高新产业中。随着嵌入式系统在产业应用中比例的快速增长,企业需要大量同时能够掌握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嵌入式新型复合人才。由于高校课程设置的滞后,尽管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电气工程类高校毕业生,企业对嵌入式人才需求的缺口仍然达到每年80万左右。这个现象说明目前高校对于电气类课程的教学还是基于传统模式,没有跟上企业的需求,这种情况极大违反了课程设置的要求,同时也给在高校中开展嵌入式教学体系的设置和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设置电气专业嵌入式课程的教学和实验,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嵌入式实践型复合人才是当前最需要研究解决的目标。

一、嵌入式课程教学及其实验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是一个硬件平台和软件编程的结合体,当前国际各大电气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相关的嵌入式系统,比如TI公司的DSP系列、飞思卡尔的DSC系列、三星公司的ARM系列、Xilinx公司的FPGA系统等。目前嵌入式系统种类较为复杂,软件编译平台也有所不同,但是学习嵌入式系统的总体思路是不变的,只要熟练掌握了一种嵌入式平台的设计,举一反三地自学其他嵌入式系统也是相对较为简单的。[4,5]

嵌入式系统的教学涉及到一系列基础课程的学习,比如模电数电、计算机系统、单片机控制、C语言、操作系统甚至还有汇编语言等等。结合江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类专业课程建设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当前企业对于嵌入式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对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贴近企业需求,以培养符合复合型嵌入式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从整体上考虑嵌入式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契合点,研究符合本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嵌入式实验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尽快熟悉嵌入式平台的设计及其操作,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学习其他嵌入式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嵌入式教学体系设置的思路

以扎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嵌入式复合型人才为教学指导思想;以思考与动手相结合,授课与实验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修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创新相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目标与需求相结合为教学理念。将基础教学、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软件综合实验、嵌入式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设计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相结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图1)。[6-8]

1.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

学好嵌入式系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涉及到一系列的基础课程,需要熟悉硬件设计开发流程,掌握基本的接口设计及相关的程序编写方法,熟练规范地使用C语言,了解一部分的汇编函数,掌握一定的通信原理知识。这些需要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到学生前期铺垫的专业基础课程,所以一上来就直接开设嵌入式课程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快速上手,反而会混淆学生的思维,打击他们学习嵌入式课程的兴趣。教师应该循序渐进设置好相关基础课程,为学生进一步的嵌入式学习打下基础。当学生在嵌入式学习阶段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前面所学习到的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对前面基础知识的一个复习过程。

2.针对某一嵌入式芯片设计其数字控制系统

设计嵌入式数字控制系统首先最主要的是设计其核心控制模块。随着选择的嵌入式芯片的不同,核心控制模块也是有所区别的,设计时应查找芯片厂商所提供的资料,构建嵌入式自身独有的核心控制模块。一般来说,嵌入式芯片自身都带有一定的存储空间ROM/Flash ROM,但是如果在工程运用中容量不够的情况下,就需外扩存储器。外扩存储器、通用设备接口、I/O接口和特殊功能模块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添加。其设计时也需根据工程要求参考芯片厂商所提供的资料,确定芯片的型号及其硬件连接走线。

当设计嵌入式数字系统硬件的时候,需要用到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来辅助进行相关设计。EDA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利用EDA工具,可以从概念、算法、协议等开始设计电子系统,大量的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并且可以将电子产品从电路设计、性能分析到设计出IC版图或PCB版图的整个过程在计算机上自动处理完成。现在一般常用的EDA工具有Protel、Altium Designer、PSPICE、multisim12、OrCAD、PCAD、LSIIogic、MicroSim、ISE、modelsim、Matlab等。这些工具都具有较强的功能,除了一般的电子设计之外,还可以实现计算机上的电路仿真、PCB自动布局排线、输出多种电子表格、多种实用的第三方软件接口。学生在学习嵌入式数字系统硬件设计时应选择其中一种或者多种进行熟练掌握。

3.嵌入式芯片平台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嵌入式芯片平台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嵌入式教学的重点。

首先,教师在教授嵌入式系统之前自身就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工程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嵌入式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量丰富,并且需要实际工程经验的课程,这不是只靠着一些教材或者课外辅导书可以教授好的。目前许多教授这一门课程的教师自身就有着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不断进行自身的充电。学校也应为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可以实际参加到工程生产的设计中去。

其次,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需要强化设计环节。嵌入式的学了书本和资料上面的内容外,最重要的是教授学生该如何使用,如何考虑相关问题。这需要除了在基本功能验证外,增加设计综合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资料的查找、方案的设计、硬件设计及其PCB制版、软件的编写、组装调试。通过针对嵌入式的设计环节,综合训练学生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开发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嵌入式学习之路打下基础。

最后,科学设置嵌入式教学的考查环节。由于嵌入式的特点,注定一般以考试为主体的考查环节是不适合嵌入式教学的。个人认为嵌入式系统的考查应以这几个方面的形式:

(1)专题演讲。要求学生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嵌入式方面的内容。比如,当前嵌入式的发展动态、一种嵌入式芯片的使用说明、一种主流的嵌入式软件的使用方法、一个针对实际问题的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现在嵌入式系统的一些不足或者不方便的地方及其可以对其进行改进的设想等等。

(2)设计报告。教师就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嵌入式解决方案,包括芯片选型、硬件设计、软件编写、总体调试。如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以允许各小组之间分工配合。

(3)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就学习嵌入式系统这一课程后的心得及对教材、资料、课外书籍的认识、总体概念写成读书笔记。

(4)科技竞赛。允许学生自由分组,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计一个嵌入式系统,并进行样品自主试制,最后相互之间进行评比。

4.嵌入式系统相关的助研实践和科技竞赛

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进行着纵向或者横向课题的研究,这里基本上都涉及到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课题的研究当中,针对这些课题进行相关方案设计及其硬件样品制作和软件编写。

现在国家、省市和相关电子企业都大力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举办了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德州仪器杯电子设计竞赛等。科技创新竞赛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维的意识,还培养了发散型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结语

嵌入式教学中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企业要求为目标的互动型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方案中需选择主流典型的嵌入式系统进行教学,主要讲解嵌入式系统学习中的共性。平时注意收集资料,除了所讲解的嵌入式系统外,也需分类介绍其他一些常用的嵌入式系统的特点。注意串联知识点,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当发现学生基础知识体系中有所不足的时候,需要及时给学生补充或者制订课余学习计划,并及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在实验教学方案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佑军.嵌入式系统综述[J].现代电子技术,2003,(6):41-44.

[2]舒展.嵌入式系统综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5):44-46.

[3]戴明华,李长云,曾志浩,等.嵌入式Linux驱动程序框架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12,(2).

[4]张晓东,孙丽君,鲁可.高校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35-36.

[5]李永壮.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嵌入式教学研究及订单培养的好处[J].计算机教育,2008,(22):20-22.

[6]张淑艳,马春龙,王金莉,等.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31-33.

篇4

1.1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机械制造、电工电子、信息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等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范围广,且难以理解.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容易枯燥乏味,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体验,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高等院校相当课程的教学学时一再压缩、严重不足是造成一些专业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压缩实践教学课时,学生缺少应有的动手实践,无法理解消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

传统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数控机床的机械本体、数控加工编程基础、数控装置及其轨迹插补原理、伺服系统和检测装置等功能模块展开,主要介绍各功能模块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但课程突出理论知识的介绍,缺少相应的实验验证,学生只了解表层基础知识,对专业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无法理解,理论教学枯燥乏味,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甚至缺失

数控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中很多内容的教学,如果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减轻教师教学压力.比如,在进行机床机械结构的教学,若辅以现场教学,则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效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进行数控装置轨迹插补原理和机床伺服系统与检测装置等理论教学时,若增加相应的实验教学,则可以及时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激起学习的兴趣;而在进行数控加工编程教学时,若辅以数控加工仿真教学,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控代码的理解并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但是众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存在学生多设备少、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现象,所开设的实验主要是基础性和简单验证性实验,无法开展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2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2.1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为了满足智能制造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工科类高等院校应及时调整制造类专业培养工程型人才的目标,重新确定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2],着力培养基于技术员级别和工程师级别的两类数控人才.其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课程最终考核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达到技术员级别应有的能力,而对于既有较强动手能力又有一定工程创新意识的学生则以工程师级别的标准来培养。

2.2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我们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组合,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和任务式网络自学三种形式,其教学内容均包括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加工程序编制基础知识、数控装置、轨迹控制原理和伺服系统等教学模块,但侧重点不同。

3数控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3.1理论实践并重,建设网络课程

在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坚持理论实践并重的原则[3],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及时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针对数控技术课程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特点,本课题组承担了该课程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网络自学内容,为工程师级别的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3.2实施因人施教,培养各类人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按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学,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实施因材施教的模式,培养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工程师级别的数控技术人才.比如,对熟悉三维数字软件的学生,按数控机床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要求进行培养;对数控加工编程感兴趣且熟悉编程软件的学生,按数控加工编程工程师要求进行培养;而对机床结构和电子电路感兴趣的学生则按机床电气工程师要求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培养适应现代智能制造所需要的各类具有工程意识的创新型人才.

3.3转变考核方式,合理评价教学效果

由于对教学模式作了较大调整,数控技术课程不能再以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80%和平时成绩占20%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因此,在强调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应及时对实践教学效果作出评价,突出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课程考核方式调整为期末考试成绩占50%和平时成绩占50%两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由基础性实验15%、创新性综合实验5%、课外读书笔记10%、作业5%和考勤5%五部分组成.这种考核方式加大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不仅反映了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反映了学生的课外自我学习的能力,既体现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又突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结束语

篇5

摘要本文从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实训课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阐述了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主要途径是课堂听讲, 集中注意是听好课堂讲授的心理保证,预习有助注意的集中,可提高学习兴趣。实践实训,是真正学到知识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课堂 大学生 知识 实践创新 学习方法

1 基础理论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大学期间,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特别强调基础课和实践课的重要性。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调了理解,鼓励创新思维的构建,特别要注意深入理解概念。如果说大学是一个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建立之本就在于基础课。

1.1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理论的核心,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反映对该理论的深入程度,所以必须重点花工夫对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如高等数学中的极限、连续、可导之间的关系。大学理论学习和中学理论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概念需要重点进行探索研究。

1.2 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我们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看都‘懂’,用无门”的现象,咎其原因便是学习未深入。如果学过以后没有问题可提,说明我们还没有学懂。会学的学生,每次学过后都会提出问题,有一些问题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则是经过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研究或请教老师解决的(鼓励自问自答和互相讨论)。要使学习深入,主要的方法是勤于思考,发掘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怀疑)——解决问题(肯定)——提高认识”的途径,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3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

思路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可以配合看些科学发展史、哲学史,经常请教老师,借鉴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个客观认识的过程,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任何理论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有思路可以借鉴,并进行思路训练,经过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加强思路训练的直接法、筛选法、特殊值法、验证法、图象法、试探法等。学则变,变则通,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4 理论的系统理解——总结的重要性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也就是说,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总结:

(1)养成总结习惯。每次复习后都应归纳一下,每学一章都应有小结,学期最后总复习时要有总结;(2)总结应简明扼要,尽量采用列表等形象的方式表达,便于看清事物间的联系;(3)要有重点与难点,从而突出事物间的联系;(4)特别要总结理论的总体思路;(5)最好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6)把每次考试当作是一次课程总结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极好机会。

1.5 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求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从思想上认识实践在认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中的重要地位。故应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注重第一课堂(特别是专业课)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与实验结合,与科研结合。实践不能与理论割裂,注意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

配合课堂教学做适量的习题。注意做习题应有复习——做题——复习的过程,通过做题,锻炼能力,发现未懂之处,可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做题切不可取中学的题海战术,解题鼓励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活跃思维,发掘创新思路。

学好基础课不但是学习后续课程所必需,也是今后考研之必要,更为成就主体形人才打好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必学的,专业课则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目标有所侧重和有所选择。大学课程和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学习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有利于根据大学理论课特点学好本课程,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首先大致了解一下全局有利于听课时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最好能先预习5~10分钟,大致了解一下下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学习内容预先有一个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

(2)上课用心听讲,必须使自己的思路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解思路,特别对有些着重理解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等,绝不可有一点点走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将会造成今后复习的很大困难(特别对新生来说),所以课堂纪律十分重要(不可迟到,迟到会打断大家的思路)。

(3)上课必须学会记好笔记,这点特别重要。这是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处。笔记要记提纲、重点和讲课新颖的地方。

(4)课后必须认真复习,并结合着做题,两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着重于理解(特别是概念)和探索问题。

在中学里,习惯于题海战术,但对课的内容不求甚解,在大学里绝对要不得,要重点予以纠正。当然,光看书不做题也是学不好的,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

(5)学完每章内容要有小结,学完整个课程要有总结。

由于大学的学习和中学的学习有本质的不同,需要在建立信心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摸索大学的学习规律,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结每次的失败和成功,总结每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必然会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取得学习的成功。

2.2 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1)重视基础课的学习,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2)抓紧时间多实践,极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个人特长,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较强的实践能力;(3)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 实践、实训课特点及学习方法

由于中国大学培养目标不同,中学注重学习知识,而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需要我们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实践方面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偏重于技术,所以更应重视实践学习。

3.1 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的是《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等。《大学物理实验》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着重在实验技能、基本观念和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观察和误差、结果的分析。它不但是一切实验课的基础,而且能使学生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够得到最基本、最充分的训练。《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专业基础课。

3.1.1 对实验课学习的基本要求分为:

四个充分:充分认识实验课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地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动手时不动脑子的偏向;充分发扬探索精神,即使是验证性实验,也要多进行一些实验探索,提高自己的创新(包括设计)能力。

两要掌握: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树立误差观念,努力减小在实验过程中的测量误差;掌握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树立定量观念,培养综合定量分析、科学推理,做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一种态度: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1.2 为做好实验,要做到:

(1)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了解实验原理,理清实验操作的整体思路,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以避免在实验中完全被动地按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照搬照抄。(2)熟悉实验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仪器的调整必须思路清楚,操作规范、严格,对于一些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3)重视原始数据的记录,要有对自己的测量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极端负责的态度。(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维护实验室整洁,爱护实验仪器。(5)写实验报告字体要端正,文字要简练,数据要齐全,图表要规范,计算要正确,分析要充分、具体、定量。

3.2 实训学习和技术水平

为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今后实际工作和拓宽毕业后就业面的一系列技术考证的要求,应特别重视大学阶段的技术培训的学习。尤其是受大多数学生的青睐,说明大学生已开始重视实用技术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人而异,但也有一般规律和通常做法。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尽快更新学习习惯和观念,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特点及方法,着重创新意识和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孙昌龄.大学生学习方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7.

[2]维克托.P.梅厄拉纳,理查德.C.约克.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文汇出版社,1987.12.

[3]熊文斌.大学生学习与谋职指南[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