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习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学习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学习流程

篇1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 学习 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流体力学”是动力类各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为该类专业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去过分追求数学上的严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实验研究, 得出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其研究对象为流体,考察流体中大量分子的宏观平均运动规律。所以,“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工程流体力学作为一门技术学科,研究方法也遵循“实践- 理论- 实践”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对它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学这门课,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不懂如何去学它,即没有找到适合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本文即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工程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的性态是不同的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态的,而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就其力学行为来讲, 流体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往往几乎不能承受拉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用工程力学的“静态”思维来研究工程流体力学的“动态”对象,要用“动的”和“相对静止”这些概念去阐述它。

本文在回顾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三十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文章提出,今后要继续以“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依托,结合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特别是以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达到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2注意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模型的含义及运用

从微观角度来看,流体和其它物体一样,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总是不停地、杂乱无章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因此,流体实际上并非是连续充满空间的物质。如果从分子运动入手来研究流体流动的规律,将十分困难,甚至难以进行。而流体力学是研究在外力( 如重力、压力、摩擦力等) 作用下流体平衡和运动的规律,所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平均行为,没有必要专注于每个分子。另外, 流体力学所研究的实际工程尺寸要比分子间距大得无法比拟。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流体自己的模型。《工程流体力学》中将实际的由分子组成的结构用一种假想的流体模型―“流体微元”来代替。“流体微元”由足够数量的分子组成,连续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彼此间无任何间隙。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另外, 流体是连续的。因此“工程流体力学”中,连续性方程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伯努利方程始终贯穿其中。

3抓住“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去学习

热能动力类《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大纲中规定, 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达到:(1)全面了解流体的主要性质和基本模型;(2)熟练掌握平衡流体的压强分布规律, 善于计算流体与壁面间的作用力;(3)深刻理解流体连续性、能量、动量方程,并能熟练应用于求解工程实际问题;(4)懂得流体运动阻力和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等。针对这些要求,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连续介质假说、流体的物理性质及参数、牛顿内摩擦定律、液体的相对静止、静止流体的压强分布、欧拉平衡方程、静止液体作用在平面壁和曲面壁上的总压力、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流线与迹线方程、动量方程、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圆管中的层流、圆管紊流的沿程损失系数K、局部水头损失、边界层的概念、粘性流体中的应力、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原理等知识点。学校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水电开发宏伟事业的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多查阅资料、多做习题以求掌握它们,并将这些知识点延伸至工程实践,力求找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或手段,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注重实验过程,加深知识理解

热能动力类“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安排了自己的实验教学大纲,针对课程知识点的要求,框定了几个常见的实验项目。如伯努利方程验证、流量系数的测量、雷诺实验、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 。其中伯努利方程验证为必做项目,因为伯努利方程的运用贯穿课程始终,需加深对它的理解。总之,“工程流体力学”不同于其它力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想学好它,必须搞清这门课自身的特点和针对它的研究规律, 并辅之以扎实的学习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卓如, 金朝铭, 王洪杰, 王成敏编. 工程流体力学 [M].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4,6.

篇2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自主设计

Discusses shallowly in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middle-school student ability raise

Xu Kanhua

【Abstract】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actice, on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course content,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so on has made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to further consummat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to have the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Electr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Independent design

《电工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从事工科类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在多年《电工学》教学过程中,深刻感悟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和探索,将实验部分分成三种模式来进行教学。

1 传统实验的教学模式

《电工学》课程一般为工科类专业首批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在《电工学》开始阶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底子薄,接触课程浅,大多数初次接触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对课程和仪器设备都很陌生,在实验时不知如何开始、如何动手,这时,我们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比较合适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电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着重掌握实验设备中各种仪器仪表和元件的正确使用方法,规范电工操作方法和流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

2 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育学》中对于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在教学中,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是很多教师颇下功夫的地方。《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掌握了电工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和要求后,对于部分灵活性强的实验,例如,分压器的设计、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等等,可采用自主设计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给学生留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开展实验,观察实验,总结实验,引导学生走自行解决问题的道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虚拟实验的教学模式

《电工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经常是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但有些知识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在一般的实验中予以解决,而且电工实验中分析的对象大都与电流电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验过程中,有时误操作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而失去实验的本来意义,或者使元器件损坏,特别是在强电实验中,操作不当甚至可以造成人员伤亡。虚拟实验是利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模拟实际中我们不能完成或者比较难完成的电工实验。例如,在《电磁感应》这一章的教学中,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过程是实际中看不到的,若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力线、磁力线的整体分布和动态变化过程。再例如,分析电路中的电容出现漏电、开路、短路时对电路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理论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但实际上比较难以用实验去实践,若采用虚拟实验室仿真软件来仿真实验,我们只要改变电容的参数就可以模拟出各种故障时的情况。可以说虚拟实验模式弥补了实际实验中的种种不足,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去认识并掌握更多的知识。

4 《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4.1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型教师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提高。我院现阶段电工实验的教学,都由任课老师独立担任,实训部的电工实验指导教师只参与电工实训,不参与电工实验,而任课教师大部分为理论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为此,应打破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的界限,安排多年从事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实验教师组成实力雄厚的实验指导教师阵营,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的理论课教师,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不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验教师都应积极学习,努力进取,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切实提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水平,打下夯实的基础。

4.2 加强实验教学硬件建设,扩大实验教学范围。实验教学硬件是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石。根据电工学实验教学要求,应建设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多媒体应用实验室等。为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优越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

4.3 加强校外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联系起来。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电站、企事业等单位或部门进行实地教学参观,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和了解,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在毕业后真正称为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篇3

关键词:创新 推进 电工进网作业 续期注册

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15号令)、《河南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郑电监资质〔2006〕15号)和《关于印发〈河南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续期注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郑电监资质〔2010〕20号)等文件规定,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注册有效期为3年,注册有效期满,被许可人需要继续从事进网作业的,应当在注册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向许可机关提出续期注册申请。逾期未办理续期注册手续的,视为未注册,不得从事进网作业。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点2008年受理的1000多个进网作业许可证在2011年全部到有效期,需要进行续期注册。除此之外,按照河南省电力监管专员办公室和省公司的年度计划,考试点还需完成完成新取证任务。目标重,压力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双项任务的完成。且续期注册工作在全省是首次进行,无经验可供参考借鉴,考试点需根据信阳市企事业单位电工的实际情况摸索进行。

一、采取的措施:

(一)认真制定月度计划,统筹安排全年培训规划

2011年初,考试点首先对2008年取得进网作业许可证的电工信息进行了清理,汇总出即将届满电工的姓名、时间、单位、有效期、类别等,制定出《应续期注册人员信息表》,做到掌握信息准确,培训目标明确。其次,根据证件的有效期,制定出全年《续期注册培训班时间安排表》,按照上级文件规定,提前三个月向电工通报证件有效期,提醒电工在工作之余能及时参加续期注册培训学习。第三,认真制定月度续期注册计划,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合理安排每期续期注册培训班的时间、地点,及时通知到电工,方便电工安排学习。

(二)走访调研,解决续期注册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到各申请受理点和电工单位调研,传达续期注册文件精神、注册的方法、程序,与电工单位核对需注册人数、了解各单位生产工作情况,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培训时间。4月,考试点先后走访了罗山县电业局、光山县电业局、息县电业总公司、农电服务中心、华豫电厂,与培训负责人和主管领导进行座谈,摸清电工持证状况,探讨注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协调解决培训难题,收集对续期注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续期注册开展打下基础。根据电工需求,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开展教学。为了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解决电工生产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方便电工学习,确定一期培训班,考试点往往要与电工单位联系多次。

(三)加大宣传,使电工及时获得注册信息

为了使电工获得续期注册信息,及时参加培训,避免许可证到期失效,考试点采取了多种宣传措施。首先进行广告宣传,通过媒体对续期注册文件精神、注册的方式方法予以公告;其次制定宣传单,邮寄或委托公司抄表人员送达企事业单位,对注册的详细事宜加以说明;同时加强与公司营销部门的联系,每期培训班开始前,委托客户经理把有关情况通过短信发送到电工手机上。另外开通热线电话,随时接受咨询。

(四)借电工单位的场地,灵活开展续期注册

在培训地点选择上,考试点本着为电工节约生活和交通费用、方便电工学习的原则,把培训班办在市区、市郊或县电业局,针对不同地点的电工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续期注册。有培训基地的用人单位培训设施较为完备,培训经验较为丰富,可直接用于续期注册培训;培训设施不太健全的用人单位,帮助他们将会议室改为临时教室,送去培训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借用人单位之力在生产间隙灵活开展教学。

(五)科学组织教学,确保电工获得新知

电工的业务水平关系到电网和电工自身安全。在教学上,考试点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择优选择任课教师,结合教材和培训班学员的实际情况,聘请公司培训中心、县电业局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人员作为任课教师,把最好的食粮送给学员。续期注册内容注重融入电力新知识新技术、新规程和安全生产案例,增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和易于理解掌握。此外,考试点推荐教师外出学习或组织教案评比交流等形式,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二、取得的效果:

(一)圆满完成了2011年上级下达的续期注册目标

2011年,河南电监办和省公司下达的续期注册目标为:1000人,考试点实际完成1003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达到进网作业许可证有效期满应续必续的目的。考试点因成绩突出被河南省电力监管专员办公室评为“河南省2011年度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在全省18个地市仅有5个获此荣誉。

(二)积累了一套科学的续期注册流程,为推动今后续期注册工作垫定基础

考试点通过一年的实践摸索,形成了一套从下发计划、受理申请、审核资料等较为科学的续期注册流程,为推动今后续期注册工作,全面完成河南电监办和省公司下达的计划打下基础。

(三)节约费用,使电工得到实惠

将培训班办在电工家门口,为电工节约了一大笔生活和交通费用。考试点初略算了一笔帐,2011年,共有850名电工参加了续期注册培训班,除掉交通费用,每期培训班学习时间为3天,电工每人每天食宿费用按80元计算,3天为每位电工节约费用240元,850人共节约费用204000元。使电工得到实惠。

(四)提高电工队伍素质,维护信阳电网安全

电工通过续期注册培训考试,提升了业务素质和安全技能,纠正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取得了续期注册作业资格,促进了信阳电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维护了信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考试点作为中介组织通过电工培训树立了良好形象,达到了“用心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同样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学资源”随之变化。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许多课程教学改革都已开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而国内在电工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少。电工课程是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强调电工理论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习惯于运用繁琐的数学知识(包括学生没有学的知识,如向量、三角函数甚至微积分)进行推导。2.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目标。电工是一门实践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可当前教学单纯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致教学效果不佳。2.办学条件不足。近年来由于扩招,学生人数骤增,再加上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目标提高,课时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以致课时紧张,造成主观上重视电工基础教学,客观上却忽视课程教学的现状。3.学生方面,学生一味接受理论灌输式学习,缺少相关实际经验和实际技术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以上问题,受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启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任务寻找相关学习资源解决问题,学习目标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现状

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

许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任务,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且也要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还要使任务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和生活性。

2、对自己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

有些教师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应尽可能独立地去完成任务,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去干预学生,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所有的学生未必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与帮助者。

3、任务跨度过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注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多教师贪多求快,企图让学生在瞬间掌握课本知识,因此,在任务中加大课本知识点的量,造成学生难以消化的现象。

4、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关系理解过于模糊

“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合成的一个小组,学生不仅通过协作解决问题,还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

5、任务只局限于课本实例。

电工类课程中的任务,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外活动,而且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例如:下节课要学习“单相异步电动机”,教师可在学生身边的小家电的获得实例,由于实例采用的是学生生活中常见到的实物,学生对此有着丰富的感性体验,所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电工学》教材的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一)具体改革内容1.编写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任务驱动特征,适合我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使用。2.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教材与实践教学的教材是独立的,打破原有模式,以理论教学教材内容为基础,将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与其进行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循序渐进。3.教材中应明确学习目标,对任务准备、实施步骤描述清晰,为实施任务做铺垫的相关理论知识准备充分。

(二)具体案例本文以教材中的“交流正弦量的认识”为例。我校普通电气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劳动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该节内容在第五章,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分别给学生讲解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正弦量中的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学生对这些相位关系看不到、摸不到,只能单纯靠想象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感觉内容枯燥,没有目标,从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一知半解。可是,当讲到第五章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时,需要使用前面学到的知识,但是由于前面学习时一知半解,这样就给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学习带来困难。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电工学》教材中,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实施以“任务”为线索,以“学生”为主题,以“老师”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1.提出任务。情景一: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知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及操作,认识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及操作。情景二:正弦波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形,了解正弦量的特点及基本要素。情景三:相位差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观察正弦波的相位差。2.教学流程。情景一:(1)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结构;(2)学生分组,认识示波器各种按钮的作用,了解其原理,将示波器校准;(3)检查校准结果,师生讨论、小结。情景二:(1)布置学习任务,先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识读正弦波的参数,了解正弦波特性。(3)查看显示情况,师生讨论、总结。情景三:(1)布置学习任务,按图9-1正确连线;(2)将信号发生器作为源信号,调节输出信号为正弦波。通过示波器同时显示两个同频正弦量的波形,了解同频正弦量的相位差。(3)画出两个正弦波形,计算其相位差;(4)师生讨论、总结。3.情景讨论。正弦量的三个要素是什么?每个要素的含义是什么?超前、滞后的概念?相位及相位差的范围?4.教学效果与反思。本次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全体学生都能正确完成作业,取得圆满的成功。本次课的成功在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示波器学生看到交流电的实际工作波形,不再是纸上谈兵,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以此为线索,将重点知识隐含其中,内容紧凑,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趁热打铁进行课堂练习、讨论与答疑,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篇5

【摘 要】随着电工实验教学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占据重要作用,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了许多实用型人才。所以强化电工教学的实验性模块,对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就针对中职院校电工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思考和探讨中职电工课程实验性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中职教育;电工实验教学;问题;改革策略

随着社会时代改革对中职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教育服务社会为宗旨,加强教学对学生未来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电工课程正是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现状而开设的,是对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一种适应,学生也普遍具有较高的就业率。

但是,电工的教学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计算机、电子、机电等诸多课程,所以在真正的实验教学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需要进行改革的地方。

一、中职电工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如今,许多学生为了谋求一门技术性专业的学习,在初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中职院校进行学习深造,中职生人数不断增加。而电工课程在中职院校中又属于一个较为热门的专业,所以,学校的电工实验室、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等都远远不能满足电工课程发展壮大的需求。并且就在仅有的设备器材中,还存有一批质量无法达标的,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发生对学生造成伤害的触电事故。

2.教学内容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一般来说,对电工的培训课程应该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中,而不是对知识的理论讲解中,但许多中职院校并未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实验教学的所占得课时数十分稀少,甚至根本不开设实验课程。再加之中职院校电工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低下,导致对学生的教学不能跟上时代的多元化发展步伐,沿袭多年前的教学模式——学生针对教师的知识讲解,按照教师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的电工实验便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有许多的学生即使在实验顺利完成的情况下依旧不明白其中的操作原理,而有的学生则会出现应付性的心态,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乐学性”。

3.教学考核不合理,充满虚假和不公平现象

大部分中职院校对课程的考核仍是以书面作业或考试成绩为主,对电工的实验教学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由于现如今科技网络发展迅速,所以网络上关于电工的实验报告铺天盖地,许多学生就会选择“捷径”,直接抄袭或者对报告的数据进行购买,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现象,对许多学生存在考核上的不公平。考核的只是任课教师个人,其中的喜好问题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中职电工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策略

1.加强对实验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针对中职院校电工实验室数量的限制和设备仪器的老化问题,为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实验的管理,包括对实验硬件的管理和教师学生的素质管理。定期对实验室和设备仪器进行质量普查、不定期进行抽查,从根本上保证实验课程的安全性。加强对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主要是指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避免不规范和违背安全注意事项的行为。从内心为学生建立起责任心意识和安全意识。在电工实验前,教师要对实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实验中,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步骤,杜绝违规行为;在实验后,要严格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责任到人。

2.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提高电工实验效果

以往中职院校对电工的教学模式只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上,而现如今则要求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在强化电工最基本的实验实践上,还要设计更多类型的实验设计,这是对电工基本技能的强化认识和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也进行到电工实验设计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开拓。教师可以针对实验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利用视频的播放做到对学生的同步指导。对学生电工实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实验的指导,即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3.改善实验考核手段,注重公平合理原则

教师以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作为对学生电工学习的最终考核方式,具有相当大的主观随意性。而中职院校对于电工的实验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对电工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所以,相比较而言去注重学生的考核成绩还不如增强对他们实验过程中的考察。将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在最终的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降低,一方面有助于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

4.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早已是所有人公认的一个事实。中职院校的电工实验操作课程本就是一个以训练学生自身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对课程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相互作用促使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国兴.浅论中职电工电子课程的实验教学[J].时代教育.2012(06)

[2]刘杏红.中职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3]吕玉光.中职电工实践课程教学探索[J].电源技术应用.2014(02)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双语教学;可行性

作者简介:宋璐(1987-),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王红霞(1961-),女,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2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15-02

David Crystal在《英语即全球通用语言》一书中说:“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们对此是无可奈何的。”[1]只有具有较好外语能力的人才,才能及时有效地掌握发达国家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我国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都很重视英语教学,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双语教学是针对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它是外语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外语手段获取学科相关信息,进而融入到今后的学科国际交流中去。

随着国际间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国家急需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2]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高校都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以改善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的现象。在实验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进而训练学生使用双语进行思考和交流,便于学生接触国外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此外,相较于理论课程开展双语教学面临教材缺乏、课时少、学生多等问题,实验课的特点使其更易于采用双语教学。

电工电子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开设的专业广,参与的学生多,改革受益面大。目前,关于在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已经在一些高校中广泛开展,并从教材选择、教育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3-6]但是在电工电子实验课方面开展双语教学的并不多见。为了更好地开展电工电子实验改革以及推进双语教学研究,笔者在此对电工电子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电工电子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目的)

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是面向非电专业开设的平台课,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门课程与其专业培养和职业规划没有联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学探讨的关键议题。开展电工电子实验双语教学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直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是苦于没有办法进行实践。实验双语教学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教会学生如何将英语这门语言与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并能在这个实践环节得到充分的运用。

2.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河南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承担全校20多个专业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在电工电子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受益面广,有利于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以改善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预习实验教材,查阅相关外文资料,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课堂教学与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能力;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上参与互动,课后进行总结,都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

3.为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做准备

河南科技大学地处中原,虽然面向全国招生,但大部分生源来自河南本地,再加上长期的应试教育,招收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英语应用能力差,特别是听力和口语,因此直接决定了理论课的双语教学有一定困难。从较为简单的电工电子实验出发,进行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接受并进入双语教学的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推动基础外语的学习,为进一步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做准备。

4.易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便于吸纳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

电工电子技术源于西方国家,许多专业术语来自音译,简写符号来自英文首字母,不便于理解记忆,例如用D表示二极管(Diode),用T表示三极管(Transistor)等。通过实验的双语教学,联系国内外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这些理解,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了解国际前沿科技。此外,便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国外公开课,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国内外教学的不同,从而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二、电工电子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设计)

电工电子实验一般开设在本科的第二学年,编排次序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紧密配合。通过大学英语和大学物理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为该实验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力的前提条件,而且其电工部分是高中物理电路的延伸,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之于双语教学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实验课采用小班教学

每个实验班级30人左右,授课时间短(25min左右),学生自主空间大,与老师交流及自主讨论的机会多。

2.实验课采用自编教材

理论课双语教材的选取一直是高校教师探讨的问题。电工电子实验教材电路公式所占比例较大,且有固定的模式,易于组织教师自编。

3.实验课对语言的依赖性不大[7]

学生在做实验前,已经在理论课上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且通过预习实验教材,了解了实验目的与流程。实验教学的术语单一,环节固定,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手段以及肢体语言,这样学生对教师的英语讲解就容易接受多了。

4.实验课双语教学有助于理解实验内容

实验课使用的仪器本身就是英文标识,比如常用的示波器,以及在实验课中较多选用的英文版本的仿真软件multisim等。

5.实验课可以进行英语综合训练

从预习教材、课堂听讲、课间讨论,到课后撰写实验报告,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的英语听、说、读、写练习,使学生逐渐培养双语思维能力。

三、电工电子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

1.基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材施教

在实验分班时,按不同的专业背景、英语水平进行划分。授课教师切实根据学生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授课标准,注意英语渗透力度。对英语水平高的班级,突出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对英语水平低的班级,则突出专业英语的理解能力锻炼。[6]注意不同水平的班级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授课教师要把握好,切不能使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语言的学习脱节,要让学生明白英语只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2.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电工电子实验一般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或分为电工、电子两个部分进行教学,可逐渐过渡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一是维持型,侧重母语讲解,渗透英语专业词汇,即上半学期或开始几个实验可制订英汉双语的教材,教学中也注重中英文交替,复杂的地方用中文讲解,以便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二是过渡型,逐渐过渡到纯英语的教材,加重英语讲解的比例,最终,学生逐步适应后采用沉浸型实现全英文授课。

3.实验考核形式多样化

造成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考核形式单一。欧美国家的实验教学对前期的预习要求很高,而且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得到老师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增加考核环节,改革考核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对实验预习(英语及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考核,激发学生进行前期预习的兴趣;实验报告按照科技论文的模式,不局限于data analyses,而注重于discussion,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增加加分项目,选择设计性实验拔高训练,分小组讨论,自行设计方案,验证操作,撰写报告,全程要求使用英语。

4.打造高质量的实验教师队伍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也要有良好的英语授课能力。一是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语言及专业培训,二是吸引具有双语语言能力的专业老师进入实验教师队伍,可以像外语专业一样聘请外籍教师来华授课。

四、结束语

目前,实验教学相对于课堂教学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希望采用双语教学能逐步提高教师的重视。而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实验的双语教学,就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总结,寻找恰当的双语切入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预见,高效实用且适应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必将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国际化的开放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慕君.地方高校工科电类专业双语教学实施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30-333.

[2]雷瑞庭,宋跃,李仪,等.电工实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51-152.

[3]熊兰,吕厚余,韩力,等.《电工学》双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1):50-52.

[4]葛红娟,刘海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51-53.

[5]张俊梅,高林, 撒潮,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87-89.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农电工 劳动关系

农电服务公司(以下简称农服公司)作为农电业务支撑机构管理,按年度与属地供电公司签订业务委托合同,开展包括业扩报装受理、低压供电方案制定、抄表催费收费、配电设施故障抢修、客户服务等业务。农服公司管理千余名农电员工,员工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任务、薪酬分配、教育培训等问题前,摸清家底、盘活现有人力资源,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

1.农服公司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员工素质偏低,老龄化情况严重

目前农服公司员工老龄化问题突出。农电入口关闭前几年招收的大中专学历的农电工,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走上各农服公司和农村电力服务所管理和技术岗位,一线技能人员少有补充,逐年减少。电力服务所一线配电运维、抢修和抄核收员工因为退休、离职减员等因素,数量连续多年负增长。经统计,农服公司45岁以上的农电工人数占总人数的42%,学历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4.2%,大专及以上学历只占35.8%,且水分较大、素质较低。受文化素质和农村环境的影响,部分农电工思想保守,安全意识匮乏,是各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1.2历史政策遗留问题难以解决

人员机构复杂,管理困难。目前,农服公司农村电力服务所的核心力量仍然是1990年前后招收的农电工,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所限,招聘对文化水平、业务技能没有特殊要求,相当一部分为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文化水平员工,业务技能是在干中学,更谈不上熟练。加上当时部分供电企业有子女顶班或者亲朋关系直接安排,致使员工素质整体低下。再有就是当时各供电企业管理粗放,员工在工作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工作习惯,给现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障碍,“眼里有活、手里没货”、“眼高手低”人员众多,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安全风险持续增高。

缺少外部养老政策支持。由于历史政策原因,电管站时期工作的人员和村电工工龄(即视为缴费年限的工龄)不被社保局认可,农电员工退休后待遇较低,有不少农电工到了退休年龄却不愿意办理退休手续,他们在等社保能够解决工龄问题,也希望企业能提供部分生活补助。这部分员工群体已经成为影响农服公司和谐稳定的隐患。

1.3农电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

一人多岗情况普遍,业务提升力不从心。目前农村电力服务所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生产人员一人多岗,既做配网检修,又做抄核收工作;要负责台区线损,有负责安全生产;配网施工、故障排查、抢修,农村电力服务所80%以上的员工从事过两个以上工种。近年来,由于农电安装环境日益复杂,加上各种利益纠葛,农电员工的特殊身份在与农民群众面对面打交道中,是老乡、亲朋,关系错综复杂,给协调工作凭空增加大量难度;同时,部分农电员工从中尝到甜头,不安心工作,提高技能,工作重心没有放在提高业务能力上,人浮于事,电力服务所整体环境成恶化状态。

农村电力服务所工作繁多、负担较重。农电生产方面,农电配网运维任务繁重,抢修人员不足,加之超业务范围工作,生产用车配置不足且老化严重,疲于应付;安全管理方面,由于线路设备老化,安全运行风险大,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致使电力设施保护任务繁重;营销管理方面,资料信息记录繁复,窗口服务人员紧缺,智能电表故障率高;综合管理方面,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繁多,操作流程复杂,各类会议繁多,陪会情况突出,同时管理标准不统一,多头重复安排工作以及临时性重点工作任务繁重等,农村电力服务所大多数时间拆东补西,疲于应付,难以将工作做好做细。

1.4教育培训缺乏长远规划,内容流于形式

农电培训项目未能充分考虑农电生产特点尤其是对固定的抄表收费时间、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保电等工作安排考虑不周,致使部分农服公司和电力服务所长对送培工作积极性不高。农电培训普遍存在培训内容更新慢、不系统,与业务调整不吻合等问题;农电员工培训不分年龄、文化、意识,同样的一套培训体系,“通吃”的做法完全达不到“通吃”的效果。致使农电培训形式大于内容,重过程、轻质量,培训效果差。

1.5考核激励机制仍然不够完善

考核标准过于笼统,绩效指标与实际考核不一致,考核主要和农村电力服务所效益、员工岗位等因素有关,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难于量化因素考虑较少,造成只要是岗位、岗级相同,收入差别很小。由于激励方式主要是薪酬激励,短期效果明显,表面矛盾化解很快,但从某种意义上助长了农电工对薪酬调整的期望周期和期望值。“奖少罚多”的粗放管理模式下,农电员工对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分配机制提出了很高的期望。

2.新模式下农电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1建立健全依法治理管理机制

制度既要适合集体企业,同时也要兼顾农服公司的性质。推动依法治企工作向纵深开展,提高各级人员风险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是建立法治企业的核心。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是依法治企的根本所在;同时作为受托属地供电公司农电业务使用“农网运行维护费”的集体企业,建立健全适合农电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与属地供电公司各种关系是企业合法开展业务的重中之重,必须将业务委托工作做实,严格区分甲乙双方的责权利。

2.2完善规章制度,做到管人管事有章可循

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农电工合法权益、促进农电用工和谐稳定两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农服公司的管理行为。农服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是劳动合同再延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对农电工行为规范以文件形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告知农电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底线,对农电工的闯红线行为进行程序规范的认定,同时必须将法定流程完善,以规范的形式出台。

3.有关农电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3.1积极有效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积极向政府部门争取支持。积极向劳动保障部门争取政策,按照农电工实际从事工作年限,对员工视为缴费年限工龄予以认可;企业若能在系统内部出台相应办法,增加农电退休人员收入补贴,建立农电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以解决农电员工的后顾之忧。

探索实施劳务分包,减轻用工压力和安全风险。在有条件的农服公司探索工程施工、线路迁改、运行维护、客户服务等领域实行劳务分包,减轻用工压力和安全风险。积极研究相关的法律条款,学习外部成熟经验,明确可以分包的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农电工积极主动性。推行工作积分制绩效考评。以岗位工作标准为依据,制定涵盖重点、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和周期进行考评,并以此作为依据确定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的标准和调整系数,也作为员工职位调整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出工不出力、混日子同样不少拿钱的恶性循环。绩效兑现的方式方案要有差异性,在做到及时、有效的基础上,使员工真正认同农服公司的发展目标,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全身心投入农村电力服务所的各项工作。

3.2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电力服务所减负

进一步归并农村电力服务所,盘活现有人员。尝试以“人员最精化、效益最大化、服务最优化”为目标,在有条件的农服公司开展“大所制”改革,将有效解决人员老龄化和结构性缺员等问题。将农村电力服务所营销电工中具备技术条件人员编入农村电力服务所抢修值班表,参与抢修值班,缓解抢修人员紧张的情况;针对营业大厅业务人员紧缺情况,建议根据农村电力服务所实际业务工作量,灵活配置适当人员或实行早九晚五工作制。

清理精简报表,做到科学填报。针对农村电力服务所资料信息记录繁多的情况,进一步规范各项资料、报表的报送层级和范围。依托现有各类信息系统,对现有农村电力服务所各类报表进行清理,凡各专业系统能提供的数据,不要再安排农村电力服务所收集上报。同时针对农村电力服务所农电员工信息系统操作能力普遍较低情况,建议结合农村电力服务所实际工作需要应用各类信息系统,简化、整合系统应用流程。

3.3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建立动态机制,提升业务技能。有针对性地编制农电工培训大纲,开展岗位动态培训,因势利导对农电工的技能缺陷进行培训;尝试建立农电年度标准化考核机制,考试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考试(核)内容可设置为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安全风险意识防范等三个方面,按照考试的结果及年度积分,最终确定员工绩效工资系数,以此激发农电工学习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积极主动性。

差异化开展培训工作。素质类培训要向年龄偏大的人倾斜,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要持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年轻员工要更加注重技能水平的提高,他们要在更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各基层农服公司的中坚力量,不仅基础技能要扎实,还要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为农电的再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剑锋.劳动关系管理[S].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程延园.劳动关系(第3版)[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秦中忠,闫晓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八件事[S].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职高;数控专业;数学教学;改革

高中文化基础教育以及初级职业教育是职高教育的重点,而职高数学课程改革也是以此为基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普及和发展,数控专业数学教学应该既立足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又要让他们在发展中受益于数学知识学习。因此,职高数学教学应该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强化专业学科和数学间的有机联系,以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更加特色化。本文将从职高数控专业角度出发来探讨数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根据职教特色定位数学课程

数学学习可以让学生计算、逻辑、画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职高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专业学习中会大量运用数学计算、符号或者公式。比如,在机械制图学习中会运用到几何知识,在电工学的交流电学习中会运用到正弦函数图像性质。职高的数学课程有着很明显的职业特征,这和一般的高中数学课程有很大不同。因此,数学教学改革应该善于整合学科,将数学教学体系构建和专业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便于为以后的数控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以满足学生在岗位技能学习中所需要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最终让学生强化职业技能,构建科学的职教课程体系。

二、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职高教育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综合性的技术管理者以及中初级专业人才为目标。数学在素质教育课程中作用重大,因此改革数学教学不是仅仅将数学教学定位于服务专业的课程,还要利用其育人作用,整合数学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在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价值,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现代教育教学本质上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要统一,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职高数控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课程思想,结合数控专业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学习实情出发,根据职高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结合他们的数学知识基础来改革数学教学,让他们的专业发展形成更加深厚的功底。

三、根据专业整合教学内容

1.有效复习初中知识

数学知识学习是前后有密切联系的,如果一开始没有稳固基础,后面的知识学习也很费劲。职高学生普遍数学基础都不好,就算专业中的数学知识涉及的是初中或者小学数学知识,部分人还是似懂非懂,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理复习以前的知识,并注意和以后的知识进行联系,重视初中和职高学校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让学生不因为基础不牢固而在学习上出现脱节问题。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数学知识衔接学习,这部分内容关系到数控专业学习或者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通过知识模块增设与衔接让职高新生能够巩固旧知识;其次是如果在知识衔接中有的没有复习,那么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通过初中甚至小学知识的衔接来循序渐进地让职高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学好数学。例如,在直线方程知识学习中,应该将直线定义、方程组解答补充给学生。

2.情境教学设计以典型工作流程为导向

过去,数学教学工作就是进行独立的数学知识技能学习,然后将这些知识技能当作教学内容的设计根据,这只是对个别环节的重视,没有考虑到别的环节也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当前,职高数控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需要通盘考虑学生以后的职业问题,然后以此为重点,优化整合数学学习与专业工作过程。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其导向应该是典型的工作过程,参照工作过程中的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典型服务及产品让数学知识和数控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然后设置有着高真实度的工作环境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进行初步思考,最后把专业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以便于学生记忆、迁移数学知识,让他们了解应该怎样去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虚拟环境中获得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3.科学训练学生数学作图能力

在数控加工中,数学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它涵盖了坐标计算、数值换算、辅助计算,其中坐标计算最为重要,数值换算和辅助计算是数控加工的准备与完善。作为数学处理的方法之一的作图计算主要是通过准确绘图的方式,利用简单的加减运算来进行处理,这就是作图法。强化数学作图训练,让学生注意用尺规作图,才会让他们对数控编程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对以后的CAD、CAXA软件知识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零件基点、节点坐标的知识时,通过数学作图可以将复杂的数值计算过程省略掉,简化题目难度;引导学生进行五点作图法,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学习电工基础中的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以及机械震动波形知识。

四、结语

职高数控专业中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训练,帮助他们在今后的职业道路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职高数控专业的数学教师来说,必须以新课程思想,围绕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强化数学教学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数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丽.数控专业背景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7):36.

篇9

【关键词】食品工厂设计;CDIO教育模式;教学改革

《食品工厂设计》这门课程综合性很强,涉及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机械制图、食品工程原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建筑学、电工学、物理学、CAD制图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如果学生偏科,或者知识面不够宽,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就会觉得吃力[1]。另外,目前课程采用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加之课时数的限制,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仍然以教师讲授、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2]。而仅依据期末的理论考试作为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和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英文简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种经典工程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培养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为目标,以科技为基础,将教育过程置身于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的具体情境中[3],强调实践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形成一个有机的闭合整体。在我国一些大学的工程类专业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因此,教学团队以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引入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针对“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理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融会贯通

CDIO教育模式中的构思阶段(Conceive)和设计阶段(Design)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高度和视野[4]。教学团队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抓住核心内容并以此为主线,融会前期课程,例如讲授“食品工艺流程的选择”章节时,回顾相关的食品工艺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链接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同时更深刻地理解食品工艺学的相关原理。再如讲授“食品设备选型”章节时,将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中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懂得前期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产,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之间的架构体系。

二、改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对分课堂

教学团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任课教师赴当地有代表性食品企业、工厂进行考察和调研,提高业务素质,向学生展示与时俱进的、来源于食品工厂设计实践的案例,使课程素材更生动。为调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团队参考复旦大学张学新老师的提出的“对分课堂”方法,在理论学时的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同时考虑到《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如果学生预先不做准备,在学习新知识点后当堂发言,难以取得较高的发言质量,故而调整为本周下半学时教师讲授新课,次周上半学时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留出一周的材料准备时间,在这一周中,学生可分为3~5人一组,针对教师已授的确定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物料衡算等知识点,选取家乡特色产品或者超市常见品牌进行分析,在次周的分组讨论中进行ppt展示。学生的分组讨论实现了构思阶段(Conceive)和设计阶段(Design),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讨论后进行点评和总结,及时检验教学效果,还能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较好。

三、加强实践环节——链接毕业实习环节,突破课时限制

《食品工厂设计》的理论教学为32学时,已经非常饱和,为符合CDIO的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两阶段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将《食品工厂设计》的理论教学安排在第六学期,正好连接学生第七学期开学前两个月的食品企业定岗实习,使得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在食品工厂内实地观察工厂的工艺、设备,以及自动化程度等。同时还有企业的工程师作为经验丰富的“第二导师”为学生传授经验。该环节成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多层面的结合,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和保障[5]。目前我校已建立实习合作的企业有“深圳面点王”“大连亚惠”“四川新希望”等。由此,教学团队以食品产业人才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强实践、重设计”的工程原则,构建起了三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基础实践阶段、综合毕业设计)的教学体系[6],闭合了CDIO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办法

科学设计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对教学改革有良好的促进作用[7]。“对分课堂”的教学评价贯穿理论教学,真实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40%。学生在实习后完成的食品工厂设计说明书及图纸成绩占30%,答辩成绩占30%。综合考查设计过程、图纸的质量、说明书质量、平时考勤和答辩等各环节,使给出的成绩尽量符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8]。整个评价体系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体现了CDIO教育模式中运作(operate)阶段的重要地位。

五、结语

教学团队在《食品工厂设计》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评价体系还不能做到对学生能力的立体呈现,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学中更多的改革与探索。

作者:周宇 吴华 辛松林 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永霞,赵洪雷,朱文慧等.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6,3:68-70.

[2]王韧,王莉,罗小虎等.“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6(1):72-73.

[3]周爱梅,刘欣,赵力超等.基于CDIO理念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食品与机械,2015(2):277-280.

[4]曹少谦,陈伟,刘合生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食品安全实验教学体系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1):102-108.

篇10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人才培养;机电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57-01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直接面向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人才的重要职责。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文化课程,中职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孤立教学理念,将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本文以中职机电专业为例,研究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整合低效现象及具体的改进策略。

低效现象一:运用知识不具体

不得不承认,一些中职数学教师已经在研究将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整合的教学策略。然而,“整合”毕竟是个新词,再加上内容丰富的数学本身牵扯的范围广泛,因而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有些教师只是将整合的目标投向电教类课程的教学。但是,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基础知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于哪部分数学知识可以更为合适地整合到各自的专业教学中,有些教师知之甚少,而缺乏各自专业特殊性的突出,容易导致整合中运用知识的不具体性。

改进策略: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

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树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理念,善于挖掘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运用知识具体化。因此,教师可以从专业课教材中恰当选择与机电专业密切相关的具体实例,这样,既不影响数学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机电专业为例,在教学正弦型函数图像y=Asin(ωx+φ)这一数学知识时,虽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单调性不作为学习重点,但可以联系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和机械振动波形图,重点学习五点法作图和正弦型函数的性质。比如讲解三维坐标系时,可结合与之相关的车床、铣床的结构图。再比如,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师也能够借助机械制图中的模型来进行辅助教学,这既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直观教学,又能帮助学生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低效现象二:过分强调体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中职数学教学一直沿用模仿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以学科体系为规范标准,认为中职数学体系应该具备其“完整性”。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中职数学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特殊的专业特性,忽视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的“实用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前进脚步。

改进策略:以专业需要构建数学教学体系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使中职数学能够真正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形成中职数学自己的特色。以机电专业为例,立体几何、复数及三角函数应用最为广泛,可以有效地辅助机电专业课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专业课程的侧重点,制定符合该专业需求的数学教学体系,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满足专业需要,突出中职数学的服务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只有树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为中职数学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体系。

低效现象三:安排次序不合理

职业技术学校的数学课程有作为公共课程的必修课和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部分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先上必修课,在完成公共课程的基础上再考虑选修课。然而,当我们了解机电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分布后发现,各中职学校在第一学期都会安排机械制图这门专业课程,因为它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而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流程,作为机电专业选修的数学课程中的立体几何和复数等知识此时学生还未接触到,中职数学课程不是按照所学专业实际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显然不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基础支持,数学课为专业服务的理念也因为安排次序的不合理而无法得到具体有效的落实,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改进策略: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教学次序

要使数学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就必须让中职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开课时间,将数学知识分割成模块,根据专业需要制订详细的专业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次序,尤其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次序之分。要根据专业需要选择模块,明确模块目标和课时计划,协调好数学课与专业课的教学进度。例如,我校的机电专业的专业课次序是机械制图――电工学――数控,在安排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专业课的开课计划,以立体几何――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其他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这样的模块为教学次序。这样的次序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运用性,又能将数学课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穿插在一起教学,增加两者互动性,突出数学的服务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为机电专业课程服务的目标。

总之,随着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中职数学教师也应强化整合意识,积极探索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以适应新时期职业学校的教学需要,推进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陈坤.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