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经济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搞好经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篇1

过去,石油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是一个兼有政府职能和社会功能的组织。因此,与之相适应,石油企业报也和其他企业报一样,大都定位于党报,被称之为“小人民日报”。这个定位在过去是正确的,是符合企业要求的。企业报也的确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并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扶持,因而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一支生力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是,企业报如果因过去的成就而故步自封,不愿意随着企业的变革而变革,那么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最终被淘汰。这一点,石油企业报的同仁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企业报如何定位还受制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闻事业也必将走向企业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闻成为各媒体争夺的资源,这就有了一个新闻资源重新分配的问题。过去,由于大部分媒体是靠政府或企业拨经费养活的,因此,新闻资源的分配也是一种政府行为,不存在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资源重复使用率很高,往往出现看一张报纸就知其他报纸主要内容的现象。目前,这种状况已逐渐被改变,原因之一就是产生了许多靠市场生存的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新闻资源的分配方式。今后,新闻资源的分配主要靠媒体间的市场竞争来实现。这样,各媒体为了生存,必然要重新定位,掌控一块资源,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

企业报过去有一句口号,叫做“立足企业,走向社会”。这个提法在过去是对的,在今天和将来就不合时宜了。企业报只能立足于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走向社会。因为企业报的优势就在于可以独享企业经济这一块新闻资源,其他媒体不会也不屑于来争夺你的资源。如果企业报不满足于这一点,而参与企业外部新闻资源的竞争,其结果是,“荒了自家的地,肥了别人的田”。

企业报安心于企业,并没有削弱企业报的存在价值,反而会提高其价值。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是社会生活的主流,也必然成为新闻热点。而企业是经济行为的主体,也必然是产生新闻热点的发源地之一。每一个企业作为国家整体经济的一个细胞,它既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如行业特点),也有共性,蕴含着整体经济的信息。也就是说,企业报搞好企业经济报道,可以产生具有全局意义的新闻,同时又因独特的个性而立足于新闻界,这是其他媒体不能替代的。这就是企业报的价值体现,也是石油企业报的价值体现。

我们之所以说企业报没有必要走向社会,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社会是融为一体的,企业是开放式的,不存在走出去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这一点。在文化艺术领域有一句流行说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套用这一说法,能否说企业报“越是企业的,就越是社会的”呢?

企业报如何定位还受制于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对信息的需求。由于媒体的多样化和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企业内部的读者获取信息十分快捷方便。过去,企业报强调“全功能”,是因为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少,相对较封闭,现在这种状况已完全不存在,企业报也就没有必要为企业读者提供“全功能”服务,而应该走“特色”服务的路子。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有两个特点,一是多样化,二是实用化。多样化主要满足于受众的“欲知”心理,实用化则是满足于受众即时利益的需要。从目前来看,实用化越来越成为受众的主要需求。企业报的主要作用应该在于后者。因为与读者利益相关的新闻,才是读者最关注的新闻,这是永恒的规律。企业摆脱计划体制后,企业的经济活动显然与企业职工的命运紧密相连,所以,企业报专注于企业经济报道,就是满足了企业读者的最大需求。企业报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更好地、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需求。我们石油企业职工固然也有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但是,他们最关注的还是石油勘探、开发的状况,油田的经营管理状况;油田的各项改革,就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因此,石油企业报定位于石油经济报道,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是石油企业读者的需要,也是石油企业报生存发展的方向。

企业报定位经济类报纸后,企业报的党性原则不应被削弱,反而应突出。因为,经济建设本来就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而企业党委的中心工作,就是搞好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企业报定位于经济类报纸,就是把报道的重点定在了党的中心工作上了,有利于加强报纸的党性原则。

篇2

由于经济的制约,电影院经营效益差,收不抵支,文化事业单位经济也十分困难,如何摆脱困境,发挥文化应有的功能,组织与开展好文化活动尤为重要。摆正位置,狠抓重点。在经济贫困地区,文化工作如何摆正位置,发挥部门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利用文艺特有的形式去启迪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脱贫致富的信心,进而达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抓好“节日文化活动”这个重点。每逢节日根据其特点动员有关单位,组织不同层次的群众,有针对性地搞好一些富有时代特点,富有情趣的群众性表演活动,吸引广大群众,激励他们为经济建设积极奉献的进取心。很多文化活动的爱好者既是文化活动的骨干,又是各单位经济工作的榜样。节日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增强了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参加活动单位的领导也尝到了甜头。例如:今年是纪念胜利66周年,为配合这一节庆活动,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县“红歌”大汇演,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都组成了代表队,最后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通过活动达到了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扩大文化外延和加深了文化服务的功能。

(2)抓主题文化活动,激励人们为经济建设出力。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过程中,我们注意把那些影响较大,群众喜爱,效果明显的文化活动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形成规律,坚持经常。元宵灯会是群众非常欢迎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我们抓住群众这一积极性,正式把春节灯会定为金秋艺术节,内容有业余歌手大奖赛、迪斯科表演赛、民间文艺调演和书画、篆刻、摄影展览等,群众参与之广泛、影响之大,对我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影响深远。我们还根据不同的欣赏水平、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层次等,组织了不同的文化活动。如和老干部局级、教育局、工会联合,根据老干部、职工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每年举办多次老干部门环赛、职工台球赛、棋类比赛和学生乒乓球比赛。

(3)抓部门文化宣传活动,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在贫困地区,文化部门开展文化活动往往因资金不足受到影响。我们采取了“借火点灯”的方法,就是文化部门发挥自身特点,主动和有关经济较宽裕部门紧密配合,利用他们的经费,宣传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宣传本身的业务和部门工作,宣传名优产品和投资环境。近年来,文化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税法宣传、交通安全宣传、计划生育宣传、人口普查宣传、保险条例宣传、土地法宣传和党展览等十多台文艺节目和展览。既增加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又促进了经济部门效益的提高。今年以来,我县开展“百日招商”活动,县城新区管委会主动找到县文化部门请求帮忙,文化局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新建“沿江公园”这一公共场所,积极组织展开广场文化。入夏以来,由文化部门牵头,县直各单位组织,每周都有文化艺演出。观众踊跃,不仅城市群众连城市周边群众也来观看,演出盛况空前。受到了外地客商和市委的好评。既活跃了城市群众文化生活,又为我市的招商引资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作者:王新兵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文艺创作研究室)

篇3

一、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少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队伍。基层的文物工作队伍,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存在着差别,这使得基层文物工作者对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存在着极大差别。加之长期缺乏必要的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缺乏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自觉性,造成目前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因此,要避免基层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和不完备性等情形的发生,就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不断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和知识的储备。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机构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由于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同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致使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所肩负的任务繁多,绝大多数肩负着“一揽子挑”的任务。由于各种事务繁多,基层的文物工作就更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恰恰是因为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是作为当地一个二级机构核定的,尽管国家在文物保护工作上制定了许多政策,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政府在执行文件的过程中大打折扣,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文物工作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四)宣传力度与重视程度不够。基层文物管理单位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往往导致在《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力度欠佳。正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是难以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难以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出现法人单位不经过文物保护和勘探调查的基本建设擅自开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被侵占和破坏;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混乱,难以把关;司法部门难以有效配合打击文物犯罪的行为和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

(五)开发与保护失调。应该说,文物保护单位的开发利用是体现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的热潮,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却造成了新的问题。在基层的文物管理工作中,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总体目标的影响和行政的干预,往往是文物保护为开发和经济建设让道,文物法规难以有效实施,文物保护难以有效落实,管理工作造成失控。

二、对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针对当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所面临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文物工作者应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在认真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原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搞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二是提高领导干部对文物工作的认识水平,加强领导是搞好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关键;三是加强对文物工作者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增强责任感,培养敬业精神,这是做好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保证。

(一)加强管理,强化管理职能。基层文物管理职能主要表现在行政执法管理和业务监督管理上。基层文物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及有关管理措施,将文物保护单位纳入科学、正规的管理体系,使业务管理、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二)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纯粹的保护是没有意义的,但片面地进行开发也是有危害性的。所以仍需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开发利用。但针对一个地区来说,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开发利用也不现实,而要结合实际,二者兼得,走出适合当地发展要求的路。因此,开发利用应有主次,要贯彻“重点开发,全面保护”的原则,先以一个或几个点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经验,循序渐进,促进整个地区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的开展。

(三)理顺基层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重视的差异,往往导致基层文物工作现状的差异和各种不平衡。所以对文物工作的垂直管理,进行上划管理,笔者认为是体制改革的良好出路。对文物工作进行上划管理,集中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权、物管理,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便于推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管理;二是便于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统一调配;三是便于财力的统一平衡调配使用;四是免受地区差异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地方政令的干扰。最大的益处是便于统一的行政领导和统一的业务指导及监督。如此,就会使基层文物工作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思路,打破小框框,放开手脚,统一思想,发展有序。这种机制的改革,将会解决许多基层文物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国家文物事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篇4

展工作,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总局要求的一项举措,同时也是在和谐社会中抓好工商系统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和个人对如何搞好行政指导工作,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创造性地抓好工作的落实思考不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因此,增强行政指导工作能力,创造性地抓好行政指导工作,引导个私商户和群众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开拓工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便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强化行政指导意识是适应新形势工商服务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个私商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个私商户。只有搞好行政指导工作,抓好个私商户良性发展,工商才能为社会经济更好地服务,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注重正确行政指导,不注重抓个私商户发展建设,便会出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会影响工商服务于群众,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进程。当前,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指导工作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行政指导是不是就不能进行行政执法了;也有的同志认为,行政指导带有一定的职能风险,搞不好会影响行政执法部门的权威性,削弱了依法行政的严肃性。这些片面的认识导致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抓工作习惯于按旧方法、老经验办事,缺乏创新的勇气和动力,严重地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市场监管工作中,要坚决克服“安于现状”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大胆创新”观念,要充分认清行政指导是促进工商事业发展、促进和谐工商的一条新路子、新举措,新手段,要努力增强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行政指导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行政指导作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行政指导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从中能看出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搞好行政指导工作,提高工作素质是关键。要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增强行政指导意识,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努力创造全新的工作方法,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难题,不断总结有益于提高工商服务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做法、新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正确指导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行政指导意识是提高工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

增强行政指导意识,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工商发展才会不断进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会不断提高。要在工作方法上适应创新的要求,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工作实效。行政指导工作的开展是坚持工商所能、法律所依、政府所想、企业所需、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坚持“立足职能、积极行政、因事制宜、和谐监管”的要求,搞好工作指导建议。行政指导工作要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监管服务工作水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要树立科学管理观念,大胆探索服务型管理、综合治理、跨越和谐发展的路子;要积极探索社会化改革的路子,在行政指导工作中,要建立起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行政指导工作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要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对行政指导工作方案反复论证,集思广益;要坚持计划制度,制定详细的、科学的计划,确保行政指导工作顺利进行;要坚持跟踪反馈制度,不断修正错误,改进工作。系统在激励机制上适应创新的要求,切实激发在实际工作中行政指导的热情。

行政指导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要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系统在对指导创新的个人,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这些个人指导创新的热情。要用政策激励,对勇于行政指导创新的单位在保障经费上实行重点倾斜;要用精神激励,对行政指导成绩突出的个人要在评选先进、宣传典型、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要用物质激励,对那些敢于创新,有突出指导成果,能不断给经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个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通过各种激励,营造人人在行政指导工作中谋求好做法、总结好经验、发挥新成效的良好氛围。

强化行政指导意识是克服市场监管中形式主义的有力保证。

能光出于口中,见于纸上,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二是利己性形式主义。名曰行政指导工作,实则隐藏浓厚的个人目的和小集体利益。

篇5

读罢《中国青年》第8期、9期刊登的《一个下岗团委书记的故事》和《铁力突围战中的共青团》这两篇报道,我很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建议团干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团干部抽空读一下。我相信大家会有所收益的。

崔木岚同志是天津市装饰布总厂原团委书记。由于企业不景气,他成为该厂第一个被裁撤的中层干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艰辛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沦,反而激发起他前所未有的斗志和决心。当他个人境况好转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安置下岗职工,为企业分忧。他还打算在新企业中建立团组织,让鲜艳的团旗继续飘扬。铁力林业局是一个典型的特困企业,近年来近两万名职工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在困难面前,团组织始终坚守阵地,方寸不乱。局党委作出“减人增效,分散突围”的改革决定后,团组织教育青年不等不靠不要,带领数千名青年率先“突围”奔向市场,为企业解困作出了贡献。崔木岚同志和铁力林业局的团干部有胆有谋,不辱使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共青团乐章奉献出一个悲壮雄浑的音符。

我们这代人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所有这些都是空前的实践和伟大的变革。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奋斗,我们的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朝着既定目标昂首阔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伴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这些都必须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在这方面,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怎样搞好国有企业,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步履艰难。国有企业能否真正搞好,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命运,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打破旧的不合时宜的体制的束缚,加大改革力度,充分解放生产力,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财富的泉源;如何发挥我们的改革优势,尽可能减轻变革带来的震荡,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执政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党的助手共青团,也是一次新的严肃的考试。

在这次考试中,崔木岚同志和铁力林业局的团干部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首先,他们能以大局为重。什么是大局,改革、发展、稳定就是大局。对于一个企业,能够解困,能够振兴就是大局。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服从这个大局,推动了这个大局。其次,他们的精神状态很好,敢向潮头立。企业不景气,精神不能不景气。下岗志不坠,下海闯市场。没有这股拼搏精神,不要说拯救企业,为党分忧,连自己都救不了。另外,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铁力林业局搞“分散突围”,团干部们没有扔下青年自奔前程,而是千方百计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树立信心,自谋生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向青年伸出帮助之手尤为珍贵,这才是团干部应有的本色!

我还想谈谈团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我时常听到有的团干部抱怨,现在的工作不好开展,这也是困难,那也是困难,特别是一些身在困难企业的同志。的确,他们说的都是实情。可是,一切都鲜花铺路,一切都顺顺当当,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服务,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的团干部怎么会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呢?对一个团干部来讲,困难才是他真正的舞台。只有锐意进取,克服困难,才能演出一幕幕精彩的活剧。

篇6

今年暑期,祖国和人民期待的又一届高等学校毕业生,将要告别大学生活,奔赴四化建设的不同岗位。如何选择自己的工作志愿?怎样正确对待国家分配?这是每个毕业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之需要,今年毕业生分配的主要去向是:面向基层,加强生产第一线。农、林、医、师和有关专业的毕业生,多数要分配到县以下的基层单位,为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服务。对关系国民经济建设全局的薄弱部门以及能源、交通、建材等行业,要给以必要的保证。对有关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消费水平的轻纺、粮食、食品等工业要适当加强。对科研和教学需要的人员要相应的补充,特别是对新建院校和新型学科的需要要切实保证。

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数量和分布区域与四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许多国家关键性的新建项目和关系国民经济建设全局的薄弱部门迫切需要充实和加强。例如煤炭工业,首先要搞好我国十大煤炭基地的建设,尤其要迅速开发内蒙、山西的五大露天煤矿。可是,煤炭工业系统的技术力量很薄弱,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2%多一点,急需配备一大批各类科技人员。边远省区的科技人才也很紧缺,已建起了三个电站,而所需的科技人员大部分还没有配备。农村人才短缺的情况更为严重。据了解,陕西省的农业科技人员只占农业人口的0.06%,而在农村的,平均一个公社还到不了一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责任制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农村社队把科技人员当成“活财神”来抢,许多基层单位和边远地区把科技人员当成“宝贝疙瘩”去求。可见,这些地方对人才的需要是何等地迫切。今年毕业生的分配去向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来的。

在选择工作志愿的时候,毕业生将会遇到许多问题。譬如,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与毕业生来源地区的实际分布存在较大距离。这届毕业生中,来源于城市、文化经济发达地区的多,而这些地区正是向外输送人才的地方;农村和边远省区的毕业生较少,那里又正是科技人员短缺的地方。必须从毕业生较多的地方调剂一部分到毕业生较少的地方去工作,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需要。而科技人员奇缺的部门和地区,又大都是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的地方。毕业生到那里去,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要有为事业而献身的奋斗精神。

当然,从个人角度讲,一些毕业生想分到离家近的地方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说起来,谁家没有点实际困难呢?学校在分配的时候,也会尽可能地照顾到毕业生的工作志愿和家庭的实际困难。但在实际分配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有国家多方面的需要,有用人单位的要求条件,等等。因此,完全照顾到每个毕业生的工作志愿和实际困难,是很难做到的。希望毕业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地服从分配。据我们所知,这届毕业生年龄虽小,但大都有一腔报国的热血,很多同学表示:“服从国家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的还向学校递交了去边疆的申请书。然而,也有少数同学因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家长的阻挠,贪恋城市,害怕艰苦,“不管专业对口不对口,一心想留家门口”,甚至把党和人民培养自己取得的知识当成向祖国和人民讨价还价的资本。这是不对的。所学非所用,对国家是个浪费,对个人也将会带来痛苦和悔恨。中国有句古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今中外干大事业者,没有一个是守在家门口,轻轻松松取得成功的。达尔文不考察五洲就没有《物种起源》;李时珍不尝遍百草就没有《本草纲目》;李四光不踏遍万山千水,东方难以升起地质之光。去年辽宁省将一批毕业生分到技术力量极为薄弱的中小、集体企业,被看成“金凤凰”,很受欢迎。他们在业务上倍受重用,政治上、生活上均得到关心照顾,政策上还明确按全民所有制对待。多数学生去了安心,涌现出一些改变企业面貌和艰苦创业的好典型。在82届毕业生中,还有数百名自愿参加、新疆等边远省区的建设,受到当地组织的重用。我们相信,历史将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正象历史证明许多老革命家抛弃优厚生活,冲破重重封锁,奔赴延安是正确的一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这将要分配的时刻,愿你们以自己的行动,交出一份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在经济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创造出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篇7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资本市场 股票市场

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百年不动摇,他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阶段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要脚踏实地的搞好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就是头等大事。一句话: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有希望,只有科学的经济发展与建设才能成功,才能坚实地站在世界的前列。

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光靠主义不行,要靠经济实力,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就需要科学地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体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揭示了资本的“剩余价值”,实际上给我们也给资本家上了生动的一课。近百年来,欧洲老牌帝国主义,不仅没有末落,而且还发展至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创立了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命运。它把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对立矛盾缓解了,从对立走向伙伴,又走向合作,白领与打工者都有机会成为股东,也都有机会发展成为老板。这样一来,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鸿沟被淡化了,人类的社会分工与活动趋向和谐。上世纪八十年代未,当时任上海市长的同志,根据小平同志的要求,在九十年代,将上海外滩和浦东新区建起了上海的金融街和证券市场,从此,中国的金融业和证券市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浦东的开发与开放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下笔者就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体系谈些个人想法,供大家探讨。

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早日实现资本的“四化”,即:资本的证券化,资本的市场化,资本的社会化和资本的国际化。

1.1资本的证券化就是通过把各类投资人的资本金;各类房地产权、有偿土地产权;各种公共交通、体育设施如(公路、铁路、隧道、桥梁、机场、码头、运动场馆等)产权;各类生产资料如(设备、原材料、工艺、技术、专利等)产权以股权、债券的形式进行量化。如:企业发行的股票,国家发行的国债,银行与企业发行的债券等,解决了资本的量化问题。

1.2资本的市场化就是将这些股票、债券通过国家建立的证券公司,经过法定程序证券化后,再由证券交易所面向市场全流通,让股票、债券走向市场,解决了资本的流通问题。

1.3资本的社会化就是通过证券公司和股票市场这个平台,让所有合法公民有机会参与到证券市场的股票和债券的交易中去,人人在法律的监督下,成为一个股民,一个享有一定资本的合法股东,解决了资本的人人参与问题。

1.4资本的国际化就是一方面,通过证券公司敞开大门,让国内的和国外外资企业,分批进入中国证券市场,融资和上市;同时,容许外资进入中国股票与债券市场进行买卖业务。另一方面,是鼓励和推荐中国企业到国外证券市场去上市;同时,也容许和鼓励中国公民去境外股票市场去买卖股票,解决了资本的全球通问题。

笔者认为国家应该鼓励百姓投资,要向百姓宣传好投资股票和债券和为国争当义务兵一样,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是对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有力地行动,当股民数量占到国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更多时,民富国强就会变成现实,社会将更加和谐安定,贫富的对立可以缓和,贫富的差距可以缩小。为此,建立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体系,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小平同志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大胆地去努力实现。

为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让资本的流通走向世界,变成资本的全球化、全球通,这对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开放也是大有益处的。我们不要人为的去刻意追求人民币早日成为硬通货币,我们要逐步放开汇率的波动管制,让汇率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我们要敢于放开外贸上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只要两国或两地贸易自愿),现在人民币外部环境要求升值,说明了人民币开始值钱,不要怕升值,这是一个时代的机遇,我们要好好把握住,顺其自然,那时候,不知不觉人民币就成了全世界人民喜欢的货币,就会成为全世界人民认可的硬通货币,我们要将资本的全球化与汇率的市场化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若实现了资本市场的证券化、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后,会给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好处。

2. 以股票市场为列,它有如下功能:

2.1股票市场具有融资功能。在我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高科技企业,他们都需要融资。基本融资的途径有两条路径,第一条,向各大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第二条,将企业打包或重组后,通过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目的是:前者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流动资金,后者在前者基础上,还可以快速得到资本金积累,很显然后者好于前者,是一个用低成本进行资本扩张与积累的途径,所以,很多企业都想找机会或创造机会发行股票,并想方设法上市挤进股票市场。

2.2股票市场具有蓄水功能。股票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合法资本金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设帐户,在证券交易平台上买卖股票,这样一来,给普通老百姓多提供了一个投资平台,多余的闲资可以投资股市,分享股市的风险与快乐;也给企业多提供了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有计划的资本金可以选投某只股票,同样是分享股市的风险与快乐。一句话:可以让有钱的人或企业参与股票市场,吸纳社会上部分的或多余的流动资金,储蓄到股票市场来,以稳定货币流通。

2.3股票市场具有泻洪功能。当经济发展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流通性就会加大和加快,老百姓就会担心人民币贬值,就要选择能使人民币保值、增值的货物,如:购买黄金、房产、古玩、字画;或购买外币、国债、存银行、买股票等措施。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现在的行情,房地产市场有泡沫,买房要学会选址(即好的地段)才能保值,一般百姓没这个水平,也没那么些钱买房;买古玩、字画,一般百姓更没这个水平,另外,还碰到一个如何收藏的问题,所以大部分人不能买;选择买外币,现在遭遇人民币升值,不可取;选择买国债或存银行,虽然安全,在通胀时期,很难保值;最后,就剩买卖黄金和股票了,当然买黄金是最保值增值的,但不怎么方便,而买卖股票方便,但有风险,不过选择一些好的股票存上三年、五年,收获是相当不错的,切记!不是去炒股票,而是拥有股票。经过这么一分析后,不难看出,很多老百姓还是选择进入股市的,一是,寻找快乐,二是,为了保值升值,赚点钱。所以,开户的股民越来越多,流入股市的资金越来越多,老百姓想通了,通胀时期,钱存银行,不如投入股市。

近来,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汇率有所波动,大量热钱涌进中国,对房价,黄金,各类商品正常消费带来影响,唯独股票市场不怕热钱,它可以容纳更多的热钱,表现形式就是推高指数,股票市值增加,股民帐户数字增加,形成虚拟经济,虽然,存在泡沫,但不影响大局,反而能让热钱通过股池泄洪,分流热钱,缓解过剩资金对市场的流动性冲击,为此,创建和发展好稳定的股票市场,对稳定国家经济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篇8

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技术资料,它在城市建设中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城建档案是城市高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依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六十年代火柴盒式、非单元式的建筑已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这就要求对旧城进行改造、扩建。如没有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就必须作相应的工作,这不断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又使建设周期拖长,影响城市发展速度。第二,城建档案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城市管理是对城市建设成果的维护、维修和保障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工作。城建档案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它完整、准确地反映着城市面貌,不论是新建、扩建还是维修的工程项目,都必须以城建档案为依据,才能定出最佳施工方案,排除各种事故隐患,使工程顺利进行。

在处理土地、房地产纠纷中,城建档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凭证。城建档案它真实地记载着工程从筹建到验收的整个过程,它的这种原始记录性使之成为某些纠纷强有力的法律凭证,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国家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显而易见的服务功效。第三,城建档案是重要的城建信息资源。通过城建档案,可以迅速了解城市发展状况,是城市编史修志的资料来源;!通过城建档案,可以规划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建设施的宏伟蓝图;通过城建档案,有关科技人员可以借鉴、完善有关成果,使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城建档案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发挥出它的作用呢?我认为,只有搞好利用工作,城建档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建档案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有重要的价值,这种表现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使用价值,只有通过利用才能发挥出来。利用城建档案是城建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城建档案只保存不利用或者不能充分利用,是会给城市建设带来损失的。

例如,一九九五年四月,我市威格大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事先未查询有关地下资料,盲目开挖,致使一条煤气主干管破裂,煤气迅速向四周渗透,工程被迫停工达三个月之久,全市十万户居民停气三天,造成经济损失二百余万元。相反如果重视利用工作,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去年三月,我市某建筑公司与建设单位因经济问题发生纠纷,诉讼至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调阅我馆保存的有关合同及施工材料之后,法院做出了公正的判决,为该公司追回37万元。由此可见,城建档案的利用工作已成为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如何去搞好利用工作?我认为起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搞好编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建档案也在日益壮大,正在向五个中心的发展方向过渡,即城建档案的存储利用中心;城市建设情报、资料、文献、图书的交流处理中心;城市建设决策的参谋咨询中心;城市建设专业人员的服务中心;城市建设成就的宣传展览中心。库存档案数量日益增多,它包揽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形成的行政、技术、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如果利用工作仍停留在过去你查我找的单一利用模式,就发挥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是社会财富的一种浪费,将给整个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做好城建档案的编研工作,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做编研工作,就是要开发那些潜在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去挖掘、去发现,熟悉档案内容,精心积累,作好摘记,用著书立说的办法为提供利用创造条件。将过去单一地只为档案保管单位提供服务,变成广泛地为社会各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的信息功能。

经过对城建档案的编研,其成果具有系统性、集中性,对于工作繁忙,不可能长时间泡在档案馆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利用起来方便省时,内容全面。同时,把这些具有使用和指导价值的编研成果,提供给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工作决策和参考之用,可以迅速地把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发挥出城建档案馆的参谋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功能。

2、掌握专业知识,主动搞好服务

城建档案馆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性比较强的单位,它所存储的档案涉及到几十个专业如:工程地质、测绘、城市规划、工民建、给排水、燃气、道路、桥梁、公共设施、公共 交通、园林绿化、环卫等。其间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特别是对搞利用工作的同志,具有开阔的城建知识,是提供优良服务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熟悉档案,通过对各类城建政策、法规、城市发展动态等情况的了解,才可能成为利用者有问必答的信息服务员。只有对馆藏了如指掌,才能在接待时为利用者提供准确、系统、高效的服务。

篇9

作为一名文化管理者,学习科学发展观,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庄严使命。我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当前的文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要提升我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文化素质,为搞好文化管理工作贡献我自己的力量,为此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我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艺术知识,用专业艺术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文化管理者,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搞好文化管理工作的本领

新形势下我要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树立热情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在这里,我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管理的政策、方针,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文化管理工作,如何让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何让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出力,如何让文化去活跃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操,一句话,我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搞好文化管理工作的本领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要使文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结合文化管理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文化工作新局面,就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文化管理的工作和事业上。

篇10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