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餐饮经营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餐饮经营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餐饮经营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餐饮企业;绿色管理;清洁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餐饮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09年全社会餐饮业零售总额达到17998亿元,同比增长16c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目前,全国餐饮业营业网点接近500万个,主要包括酒楼、酒家、餐厅、餐馆、大小排档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属的职工餐厅。餐饮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消除它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压力和该行业特有的保障餐饮食品安全的压力。餐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并产生油烟、废水、地沟油、噪声和大量一次性消耗品和厨余垃圾。当前在低碳经济的国家大方向下,生态、绿色、节能、环保、安全等概念,已成为餐饮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主流和重点。餐饮企业在经营中实施绿色管理和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餐饮业产业转型,增强餐饮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餐饮企业生产流程与排污特点

(一)餐饮企业厨房、餐厅生产服务流程

餐饮企业按照经营面积或就餐座位数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大型餐饮业经营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就餐座位数在500座以上;中型餐饮业经营面积为300-1000平方米或就餐座位数为150-500座;小型餐饮业经营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或就餐座位数在150座以下。餐饮企业一般综合性的厨房和餐厅生产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

(二)餐饮企业排污种类

1 废气排放。餐饮企业的废气排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燃煤、燃气锅炉等所产生的煤烟废气,这些煤烟废气中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对环境危害极大;二是厨房烹饪产生的油烟废气,此类废气含苯并芘浓度高,刺激性强,有异味,易引发人类呼吸道疾病;三是餐厅内顾客吸烟产生的烟雾,烟雾中含有苯并芘、砷、镉、甲基肼、氨基酚等焦油物质。由于餐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废气排放量大,餐饮废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2 废水排放。餐饮企业废水排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清洗各类食物、餐具、毛巾、餐巾等织物所排放的废水,这类废水含有洗涤剂;第二类是日常洗漱、冲厕、拖地等产生的生活废水,这类废水富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各种合成洗涤剂等成分,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其COD平均浓度一般在600 mg/L~800mg/L之间,这些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易使江河产生富营养化现象,污染水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3 固体垃圾排放。餐饮企业产生的固体垃圾主要有餐饮垃圾、一次性餐具垃圾、清扫垃圾等。餐饮垃圾主要是餐饮企业在采购、储藏、预加工、菜品消费等环节产生的各种残余废弃物,这些垃圾分解腐烂快、常有腐蚀性并能产生恶臭;一次性餐具垃圾主要是使用过的一次性台布、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巾、一次性餐盒等,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如不按要求收集、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

4 噪声污染。餐饮企业产生的噪声主要有3种:一是厨房烹饪所用炉具、抽油烟机、排气扇等所产生的噪声;二是室内制冷设备和室外空调机所产生的噪声,对人的危害较大;三是顾客使用餐厅娱乐设备、喧哗产生的噪声。

二、餐饮企业实施绿色管理与清洁生产策略

(一)强化绿色管理理念

餐饮企业绿色管理是指餐饮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经营管理中,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全面绿化,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增效等目标,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的新型管理方式。

1 全过程实施绿色管理。根据生命周期理论,餐饮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从企业建设的规划开始,需经历设计、施工、营运、停止经营或拆除等阶段。目前我国餐饮企业能源费用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0%-30%,许多餐饮企业单位能耗过高,运行消耗大,就是由于当初设计不良造成的。因此餐饮企业从建设所用材料及经营所用设备等的采购开始,就应考虑绿色节能、减耗。不少餐饮企业能耗高、能源成本高,与企业建筑、相对位置、设备选用等有很大的关系。如:建筑外墙面积太大、外墙材料隔热、保温性能差;能源中心离主体建筑距离远;空调系统设计不合理;灯具过多、节能性差;水龙头出水量大等。餐饮企业在经营全过程中,要把绿色管理的理念、措施贯彻到整个生产循环中去,针对原料选购、原料储藏、预处理、食物加工、菜品消费等环节,做好节能、减耗、减排等工作。开展绿色营销,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提升企业绿色生产力。

2 全方位实施绿色管理。餐饮企业应建立绿色管理的组织机构,负责企业绿色管理工作。以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0)等为理论基础,建立适应本企业的综合管理体系,从企业绿色文化(法律法规、计划控制、员工参与、对客宣传)、绿色餐饮(设备设施、餐厅环境、采购储存、餐饮生产、餐饮服务)、绿色管理(节水管理、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垃圾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全方位确定绿色管理体系的评价指标和内容。餐饮企业应妥善处理经营、安全、环保三者的关系,加强对顾客的绿色环保宣传,逐步建立完善有效的全方位应急预案。

3 全员参与绿色管理。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执行者,绿色管理需企业员工全员参与,以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企业员工应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企业应形成绿色环保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不断地对员工进行绿色技术、技能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制定餐饮企业道德规范,以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充分调动员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以实现绿色经营战略和清洁生产目标。

转贴于

(二)实施清洁生产

1 清洁生产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给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

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2 清洁生产审核。餐饮企业的清洁生产应从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始。通过审核,确定生产过程中不符合清洁生产技术要求之处,分析高耗能、污染物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清洁生产方案,使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目标。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开发了我国的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包括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七个环节。针对餐饮企业经营中,资源浪费大、能源消耗高等问题,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应将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作为重点。

(三)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1 生产设备要求。生产设备要求主要指供配电系统、制冷设备、消防设备、照明系统、炉灶设备等五方面的要求。参照我国《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sB/T10356---2002)的要求,供配电系统要求变压器负载率要大于30%,功率大于0.9;制冷设备应采用环保型设备,如环保型冰箱、空调,大型餐饮企业使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消防器材必须使用清洁灭火剂,禁止使用哈龙灭火剂;照明系统要求使用绿色照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灯,照明标准值和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灶炉燃烧器节能、环保,重点控制干烟气氮氧化物浓度、干烟气一氧化碳浓度、热效率、噪声等。

2 能源与资源要求。主要是能源使用类别、原辅材料的选用、一次性餐具使用率、单位餐次能耗、单位餐次水耗等五方面。餐饮企业清洁生产必须使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原辅材料主要使用检疫合格的肉类、绿色、有机或无公害蔬菜等绿色食品,不用野生保护动物做原料;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使用无磷洗涤剂、使用无毒无害的烟道清洗剂;不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木制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台布、一次性餐巾;单位餐次的能耗量和单位餐次水耗量可根据菜系经营实际需求,制定标准化作业程序,以宣传教育向员工灌输环保、资源节约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予以落实。

3 环境管理要求。包括生产过程环境管理、污染控制、相关方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制度五方面。制定原辅料采购、储存、烹调和餐饮服务阶段有关节能、环保和降耗的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控制油烟排放是餐饮业废气处理的重点,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净化,有效去除油雾和VOCs,最大限度地减少油烟向空气中的排放,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污水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餐饮企业应力求从源头上减少餐饮垃圾的产生量,按相关环境标准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建立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监控体系,有针对相关方的污染控制程序并有效实施;按规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清洁生产,并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效果;针对餐饮业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及救援预案。

[参考文献]

[1],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绿色餐饮经营的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7(2):136-139

篇2

建设绿色基地 管控源头质量

2003 年,第一个 3000 亩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在汉源建立,通过逐年发展,现在五丰黎红公司绿色食品花椒基地达到 4.8 万亩规模。2014 年为实现产业升级,公司进行了 1000 亩有机花椒认证,取得花椒有机认证证书。

“发展绿色食品,源头是关键。我们每年对基地提供大量的资金,对花椒基地进行花椒苗的补种、发放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对基地内的椒农进行技术培训,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等,并派出专职人员对花椒基地进行管理,为椒农进行技术服务的跟踪指导,公司每年支付乡镇技术服务费近 10 万元,并在基地内寻找对花椒有研究的带头人作为基地管理人员,从源头保证绿色生产。”公司副总经理谷学权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公司花椒基地现有花椒树 650 万株,产量 800 万 千克, 带动当地农户 6000余户, 户均花椒产值达 2.8 万元。在收购环节对绿色食品花椒基地内的花椒进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高于市场价为 0.2 元,使椒农在公司的发展壮大中得到真正的实惠。通过有利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当地农民的种植花椒的积极性,增加了收入,让其享受到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了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社会增益的多赢目标。

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产品品质

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五丰黎红公司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按以“用心选料、精心制作、不断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为质量方针”, 开展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治理。

“我们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从组织层面确保各项管理举措得以强有力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目标,确保目标落地;同时,加强员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 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和 OHSAS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四合一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建立 《绿色食品花椒基地管理办法》、《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产品召回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对预案进行演练。建立健全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监督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实施绿色食品质量追溯系统,规范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工作。”谷学权说。

目前,公司已经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质量追溯目标,对原材料、过程、半成品、成品和流通等环节进行产品标识,对产品质量的形成全过程进行质量追溯,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可追溯控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产品。

积极开拓创新 增强发展后劲

以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发展结合方式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五丰黎红公司在品牌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上下功夫,把精益管理融入标准化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档次,2010 年进行技术改造迁入汉源县食品工业园区,自主研发了产品加工生产线,引进新工艺和设备,使花椒油系列产品年产规模达到了 2 万吨,基础环境、设备设施有了极大提高,花椒油生产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确保技术领先优势;同时,突出市场销售,按照“发现市场、挖掘需求,超越对手、差异制胜,整合创新、赢得忠诚”的销售思路,将经营产品转向经营客户,坚持“抓餐饮,进超市,保流通”的销售策略,以成都等中心城市建立销售中心和销售办事处,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完善扩大销售网络,努力拓展市场销售份额;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合作,与四川大学食品系合作,就“花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展开深入研究。组建“食品工业园区检测中心”,按实验室认证认可要求进行设计装饰,与合作单位共建产学研基地和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强强联合,依托中心人才、技术、设备优势,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节约了生产、研发成本,拓展了研发思路;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业升级,确保了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实施品牌强企 追求卓越绩效

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和存在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五丰黎红公司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升公司形象和品牌价值。利用多种展会平台,如春糖会、绿色食品博览会、香港美食博览会,著名商标展会,品牌会等进行产品和品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网站、报纸、各高速立柱广告等媒体或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品牌宣传和影响力。

篇3

————服务公司强化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工程调研

 

服务公司一家集餐饮、住宿、会议、娱乐、团队接待为一体的国有餐饮企业,包括新风大酒店、新城服务楼、凯思大酒店、燕春饭店、阳春酒楼、长岭饭店和小螺号饭庄7家餐饮企业,现有职工600余名。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始终坚持“科教兴企”的方针,把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培养职工紧迫意识、竞争意识等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有效地贯穿在工作始终,促进了企业全面发展。

一、提高认识,在发展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公司始终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企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把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长抓不懈。为加快实施“十五”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以公司各级领导干部为核心,建立、制定了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文化、专业知识学习,给职工树立榜样,截止目前,公司已经有54名员工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职工80余名,占职工总数的13.3%。

公司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把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了企业重要议程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起人才意识。首先,成立了公司职工教育培训领导机构,确定由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逐步把培训工作做的深入具体,并充分重视培训工作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以自我为主,配备了兼职教员,由公司领导和技师组成,必要时外请教师,由此建立了一支业余教师队伍。在饭菜质量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公司领导和技师定期对饭菜质量进行品评,共同学习探索切磋。几年来,公司先后聘请了名师、技师十几人来传授技术,经过学习、实践、探索推出了百余种创新菜,受到了客户的喜爱。为了全面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还聘请市、县饮食服务行业的名师技能考评员为服务人员讲解服务知识、技能、技巧,进行实操演示,使服务人员在服务上追求现代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其三,加强智力投入,设立了教育培训资金专门用于教育培训工作,购置了教学设备、器材,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资金和物质保证。如公司依托党员电教播放站,有效开展电化教育,新风大酒店先后投资购买了VCD机、摄相机、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等多种现代化设备,同时购买了大量与烹饪、服务相关的书籍、光盘,来巩固并提高专业技能,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已投入教育经费10万多元,做到了专款专用,保证教育经费的必要投入。

二、按需施教,完善激励机制。

同时解决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职工反映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素质有待高,高级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的问题,重点解决企业人才问题取得明显效果:主要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方针,把提高职工素质,加快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请进来,派出去,组织开展岗位培训、技术练兵、技术考核已渐成制度。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术比赛,在近几年县市组织的技术大赛中,服务公司所属企业均取得优异成绩,在今年一月举办的全县中餐烹饪技能大赛中,代表我公司参赛的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新城服务楼、凯思大酒店全部获得金奖,充分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专业技术队伍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专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了高级师晋升技师的考评工作,近期公司有重点的组织11人晋升服务高级技师、6人晋升技师。目前服务公司已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68名,占职工总数的44% ,其中高级技师6人,技师35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5.3%,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根据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相对不足的情况,公司领导班子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市、县组织的中高级以上职业技术培训班,截止2003年底,累计参加500余人次,占职工总数的95%以上,对面点、烹饪、服务及锅炉、电梯等操作人员坚持行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全部实现持证上岗,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了新招职工岗前培训制度,使他们了解所有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岗位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促进职工技术水平提高。结合我国入世和首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势需要开展了岗位强化培训,2002年以来对一线100余名服务员开展了英语会话培训,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外语会话知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在公司技术大赛中,餐厅服务和客房服务岗位的技术比赛中加赛英语口语。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创新战略,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公司要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规范了公司员工教育条例,明确了职工教育方针、任务,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制定了每季一次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练兵、技术考核及年终考评制度。另外,对参加岗位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的员工,公司积极为其安排时间参加培训,并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为其报销50%的学习费用。

三、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管理和技术考核制度。一是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挡案,对专业技术人员清楚;二是制定了每季一次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练兵、技术考核及年终考评制度。如一年内实操分数低于80分(含80分)且理论考核不及格日常表现较差者给予降级使用直至调离本岗位,如次年考核成绩合格仍可恢复原技术职称,此举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

同时公司本着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以及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原则,建立了奖惩制度,在工资分配上突出向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倾斜,从而把技术职称、技能水平及贡献大小与个人紧密结合,对优秀者大胆提拔,这一举措大大稳定了职工的技术队伍。

四、抓创新、强素质、树形象。

1、管理创新。虚心学习借鉴同行先进管理经验,采用信息化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职工向节约要效益的思想,从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使用上从柴油、天燃气、水电等耗费上,实行量化管理,在职工中树立节约意识;其次,抓好以节造市、充分发挥节日效应,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各个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营销促销活动。

2、技术创新。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技术创新和在面点、烹饪技术人员中开展争创特色菜点活动,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今年专门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旨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由于公司领导班子重视开展职工素质提高工作,常抓不懈,加快了人才培养,稳定和壮大了了专业队伍,提高了职工素质,促进了企业发展,突出收到以下成果:

1、专业队伍迅速壮大,技术实力不断增强。截止到目前,公司共有高中级技术人员268名,已达到职工总数的44.7%,其中,高级技师6名,技师35名,占专业队伍总数的15.3%。几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近几年市县技术大赛上,公司共有30余名技术人员取得了团体和个人金、银、铜、优秀等奖项个,自2000年以来,公司内被评为市劳模1人、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6人、市经济技术创新班组2个、县经济技术创新标兵4人和公司技术能手10人。

2、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营结构调整。近几年公司在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大力组织开展了以争创名特、创新菜点为特色的技术创新活动,仅2003年就推出创新、特色菜点100多种,以质量上乘、风味独特受到了广大顾客好评。

3、有效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开展争创优质服务活动,在系统内全面推行了服务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亲情化,使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连续多年荣获首都文明单位、首都卫生红旗单位、县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新风大酒店成为政府采购用餐会议定点单位,新风大酒店餐饮部、燕春饭店服务组还荣获了市、县级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新风大酒店还被评为县级学习型先进企业称号。

4、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通过加强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新风大酒店率先在财务管理、客房管理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在服务公司系统基层单位内第一个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成为县级会计二级达标单位,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提高了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如2002年先后开展了创绿色餐饮企业活动、ISO9001质量认证工作,新风大酒店、燕春饭店、凯思大酒店被中国烹饪协会、全国绿色餐饮消费工程组委会授予“全国绿色餐饮企业”荣誉称号,2002年12月新风大酒店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我县第一家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国有餐饮企业,使企业经营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5、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2003年全公司完成营业收入6105万元,完成利润37万元,完成税金297.4万元,年人均收入11083.75元,比上年增长13.8%。

 

篇4

关键词:酒店服务业;绿色酒店;价值提升;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99-03

随着绿色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酒店业的发展也应同当地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相协调。创建绿色酒店成为酒店业的发展趋势和明智选择。在现有酒店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入绿色酒店的元素,发展为一个绿色高档酒店,提升酒店价值,是酒店获得持续不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

一、绿色酒店内涵

绿色酒店在国外称为“生态效益型酒店”或“环境友好型酒店”。绿色酒店是指运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酒店。

绿色酒店不同于传统酒店,有其自身特点。在酒店产品方面,绿色酒店提倡绿色消费,为顾客提供健康、环保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在酒店日常运营和管理方面,绿色酒店关注节能、降耗和垃圾处理,关注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强调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酒店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降低酒店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其核心内涵就是贯彻绿色理念,节能减排,增收节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创建绿色酒店与提升酒店价值的内在联系

1.酒店业的价值构成及价值实现。酒店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酒店通过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满足顾客住宿、饮食、购物、娱乐等需求,实现酒店价值,获取利润。顾客在酒店的消费是一种组合产品的消费,包括:(1)物质产品。酒店通过采购、生产加工提供给顾客进行消费,如食品、饮料;(2)感官享受。酒店通过硬件设施、装修布局、酒店员工服务等满足顾客住宿、娱乐等需求。(3)心理感受。酒店服务技术和服务态度、品牌文化等带给顾客心理上的感受,如顾客的地位感、舒适度、满意程度等。

酒店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衡量和评价。从酒店角度来看,酒店企业的价值产生于酒店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了生产环节中的服务劳动价值、营销环节中的市场价值、酒店提供的物业价值以及酒店管理、品牌、文化内涵等深层次价值,另外还包括酒店对社会产生的外部效应,即社会认同价值。酒店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酒店服务产品的过程,即酒店企业的生产和交换过程,其特殊性在于酒店生产的同时也完成产品交换,实现了酒店产品价值,获得收入。

从另一方面,酒店企业的价值可以通过顾客感知到的价值来衡量。顾客价值理论的诞生,为企业寻求更广阔的价值来源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范式。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购买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顾客价值和支付的总顾客成本之间的差额。总顾客价值就是顾客期望从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各种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总顾客成本是指顾客获得、使用产品和服务时的总支出,例如,花费的货币、消耗的时间以及精力等。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将价值和成本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价值最大,成本最低,即顾客让渡价值最大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购买。

当酒店企业通过实施服务创新,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产品,提高了顾客的效益或降低了顾客的成本之时,顾客感知到的价值得到提升,即提高酒店对顾客的吸引力与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水平,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回报和发展空间。

2.创建绿色酒店与提升酒店价值的内在联系。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中指出,顾客的满意度与顾客实际得到的总价值和消耗的总成本密切相关。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总希望花费最少的货币支出、时间和精力,得到最大的价值和效用。使顾客获得更大让渡价值的途径可以通过不断创新酒店服务、提升文化品牌形象来提高顾客感受价值。同时,酒店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通过节能降耗,合理利用资源,以降低酒店经营成本,减少顾客总支出成本。

创建绿色酒店,建立绿色价值创造模式,提高绿色顾客让渡价值,对于酒店价值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见下图)。

第一,提供绿色酒店产品。酒店向顾客提供保护环境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绿色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消费的发展新趋势,满足了顾客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

第二,塑造绿色酒店形象,提高酒店的绿色品牌价值。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通过倡导绿色消费,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树立酒店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顾客对绿色酒店的认知和认同感,提升顾客的感受价值。

第三,加强绿色管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加强酒店节能、节电、节水管理。在酒店内部大力实行节能降耗,合理、循环利用资源。另外,减少污染废弃物的排放,加大保护环境力度,降低酒店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危害程度,提升酒店的社会价值。通过绿色管理将大大降低酒店经营成本和日常消耗费用,进而降低酒店成本,提升酒店价值。

三、石家庄国际大厦创建绿色酒店实证研究

石家庄国际大厦作为一家四星级商务酒店,酒店遵循“以客为本”的服务理念,追求“为客人提供满意加惊喜的服务,为客人创造愉悦而难忘的经历”的服务目标。随着世界进入绿色环保时代,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的消费趋势。根据市场分析及国际大厦现有资源优势,加入绿色酒店的元素,发展为一个绿色高档商务酒店,在石家庄地区塑造绿色健康的酒店形象,是提升酒店品牌价值,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措施。

创建绿色酒店,就是要使酒店建设、运营、管理的过程前、过程中、过程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提高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提供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的产品与服务,并使酒店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引导绿色消费,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随着城市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环保、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石家庄地区酒店市场中推出“绿色酒店”的概念。通过提供一系列相关的绿色产品及绿色服务,并吸引其共同参与绿色价值的创造。在此过程中,实现顾客对绿色酒店的价值认同,提升酒店的品牌价值与市场价值,开辟出一片新的市场空间,有益于酒店增收节支。

1.推出酒店绿色产品,提升产品价值。(1)开辟绿色客房。客房是酒店的主体,也是酒店向客人提供的主要产品,创建绿色酒店就应该开辟绿色客房。严格意义上的绿色客房,要求酒店从设计开始到提品的全过程所涉及到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包括客房建筑装修材料使用绿色生态原材料;客房所有用品都是绿色产品;并摆放绿色植物花卉,使用节能照明施设;客房内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的资源消耗性材料。通过采取以上各种环保材料及绿色产品,国际大

厦可以为顾客提供名副其实的“绿色客房”,打造酒店的环保品牌及健康特色。(2)开设绿色餐厅。开设绿色餐厅的关键之一是推广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遵循生态经济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酒店餐饮部应该慎重选购绿色食品,在烧菜及制作点心时使用天然的色素,不用化学合成添加剂;尽量多使用具有“绿色标志”的原材料。国际大厦在推出“绿色餐厅”过程中,应坚持运用各种绿色原材料,保证采购、运输、贮存、烹饪及上菜各程序可控,进而提供给顾客有保证的“绿色餐点”,使酒店的环保品牌及健康特色更加明显,提升餐点价值。另外,服务人员在推荐菜品时,应尽量做到营养配置合理、资源不浪费,餐后主动为客人捉供“打包”服务,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3)提供酒店绿色服务。国际大厦的服务在石家庄酒店业中首屈一指,能够做到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不过也仅停留在“标准服务”水平上,与“绿色服务”有一定差距。绿色服务是指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宗旨,并能满足绿色消费者要求的服务。绿色服务的核心就是自然、环保。自然就是真诚的为客户着想,不做作;环保就是生态和环境保护。比如在前台服务时,真诚、自然的微笑,为客户考虑到一切细节;客人买一杯咖啡时,咖啡本身没有多大的差别,但客人是否能从服务员的服务中体验到尊重、微笑和认同等,才是差别所在,做到为客人提供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充满了尊重与微笑的。做到以上这些绿色服务其实并不难,在酒店中推行下去并不困难。其核心就是有服务创新的意识,有“绿色服务”的理念。对酒店服务创新是一项应坚持不懈的工作,需要酒店全体员工的参与来提升酒店的服务价值。

2.打造绿色酒店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良好的形象是酒店宝贵的无形资产。酒店业的竞争除了硬件的竞争,也取决于酒店形象带给公众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树立酒店绿色形象包括酒店绿色产品形象、绿色服务形象、绿色员工形象等。

首先,酒店应积极主动向酒店顾客宣传酒店的绿色环保理念,营造绿色消费时尚,培养顾客的绿色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的绿色消费行为。酒店应把环保、绿色理念纳入企业的广告推广活动,通过强调酒店在环保方面的贡献和主打绿色服务产品来改善和加强酒店绿色形象。积极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重大绿色活动,主动进行绿色赞助等,另外,酒店可以通过绿色认证等方式,树立酒店绿色形象,比如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者申请绿色酒店认证等等。

其次,酒店绿色营销除了要用推广绿色理念和树立绿色品牌形象来推广酒店产品,打造酒店品牌,提升酒店价值,还应加强绿色营销推广力度,创新营销方式。酒店的绿色营销是指酒店从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等角度出发,通过酒店产品开发、定价、销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来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这是一种新型营销观念。国际大厦实施绿色营销,是建立绿色酒店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内容。

酒店还须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营销方式,更加准确与快捷地向顾客传递酒店信息,促进酒店的市场推广。例如,通过创新“网络营销”方式,推销绿色环保的酒店产品。还可以通过市场营销人员拓展酒店营销网络,将各营销分支机构覆盖重点营销区域,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营销网络。

3.加强酒店绿色管理,降低酒店成本。目前,国际大厦在酒店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只重视对于酒店营销和酒店服务方面的管理,而相对忽略设备和物资管理。由于在物资管理中常常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常常导致酒店运营中浪费问题严重。这个与建立绿色酒店相距甚远。绿色酒店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消费,要求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坚持绿色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关注节能、降耗,降低酒店经营成本。

国际大厦酒店应借鉴其他酒店的绿色管理经验,设计出一整套符合自身特点并具有切实可行性的酒店绿色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专门的绿色酒店管理机制。规范的绿色管理体制是成功营造绿色酒店的前提和基础。包括成立酒店绿色管理小组,专门负责酒店各项相关的绿色管理工作,把创建绿色酒店和饭店经营管理有机结合。采用科学的物资消耗计量系统,例如用水、用电等。鼓励采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耗。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并进行定期检查。把创建绿色酒店工作纳入正式管理日程,紧紧围绕“实施绿色管理、创建绿色酒店、提升品牌价值”,实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在确保不降低酒店的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降低酒店物品一次性使用的情况,提倡循环使用。

其次,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优化日常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顾客投诉信息处理系统,建立酒店废弃物处理标准和环境评价系统。酒店对设备运行效率应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完善计量系统。以确保饭店绿色管理有效运行。同时,酒店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断反馈绿色酒店管理的信息和实施效果。通过对酒店管理薄弱环节一一加强,提高整个酒店的绿色管理水平。

再次,重视对酒店员工的绿色培训。绿色酒店强调节能环保,通过降低消耗、杜绝浪费,降低酒店的经营成本,使酒店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提高酒店价值。酒店节能降耗除了依靠科技外,需要有酒店每一个员工的积极配合。加强酒店绿色管理,需要从内部进行理念推广和绿色培训,提高酒店服务人员的环保和节约意识。在员工管理过程中,以饭店管理学、绿色和谐理论、环境管理学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在员工内部中推广饭店绿色管理的理念。加强对员工绿色环保的教育,培养员工的绿色服务意识。定期开展对员工的绿色培训,使员工掌握更多的环保、节能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酒店经营成本,进而提升酒店效益。在制度制定上,需要在日常员工激励管理方面强调对绿色节能方面的奖励。除了给予员工物质奖励,还可以进行定期评比给予相应精神奖励,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他们不仅从自身行为注重节能环保,也带动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绿色酒店的创建。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向人住顾客宣传节能降耗的理念,对顾客倡导绿色消费,减少顾客在酒店消费的浪费行为。这些都有利于绿色酒店的发展。

四、结语

绿色酒店为顾客提供有益于既环保又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酒店绿色服务l产品,满足顾客对绿色消费的需求。通过大力打造绿色酒店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不断提升顾客对酒店的感受和认同价值。同时,绿色酒店的核心就在于贯彻绿色理念,节能减排,酒店也同时实现增收节支。通过绿色管理将大大降低酒店经营成本和日常消耗费用,进而降低酒店成本,间接提升顾客让渡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的非.绿色酒店――中国酒店业永恒的选择[J].当代经理人,2006,(6):164.

[2]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0版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1-30.

[3]扬晓燕.周懿瑾.碌色价值:顾客感知价值的新维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6,(7):110-11 6.

[4]包永宏.刘晓伟.呼和浩特市绿色酒店创建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9):72-73.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届四次人大会议确定的“建设食品药品产业强省和食品药品安全大省”目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建设活动,以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根本,树立科学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理念,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推进全市食品药品产业经济科学发展。

二、创建目标

(一)打造南水北调库区移民(内安)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

(二)培植壮大一批食品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建立一批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工程,为食品药品安全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建设一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着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四)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粮油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

蔬菜、水果、茶叶中农药残留检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8%、99%、99%以上;

畜产品、水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乳制品三聚氰胺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豆制品、熟食、糕点、饮品中添加剂和卫生指标检验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

餐饮食品、餐饮具卫生检验指标合格率达到98%以上;

药品评价性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保健品、化妆品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

(五)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规范,辖区内无无证经营行为,无制售假药行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覆盖面达到100%,举报投诉查处率达到100%。

(六)食品药品广告市场规范,无严重违法药品广告。

(七)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逐年下降,事故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八)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对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知晓率达到80%以上;公众对食品药品举报投诉渠道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九)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80%以上,药品安全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三、创建任务

(一)建立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制

1、管理体制。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市市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分工明确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委员会,形成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2、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财政、税收、金融、国土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3、考核机制。建立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考核机制,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

4、技术支撑。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立食用农产品基地检验检测网络,建立健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和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县(市)、乡(镇)两级检验检测网络,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预警应急机制。建立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食品药品舆情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应急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信息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制定《市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沟通报送网络,规范信息的收集、报送、披露和行为,及时、客观、准确地向社会权威信息。

7、中介机构管理。规范中介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食品医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依法生产、经营食品药品,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供科学的食品药品信息和咨询等服务。

(二)培植一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市场主体

1、规划引导,形成十百千亿产业布局。要将食品医药经济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制定食品医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

2、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政策和技术帮扶力度,发挥园区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支持以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整合医药资源。

3、大力发展食品药品现代物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打造食品药品现代物流体系,引进2家以上省级食品药品物流连锁配送企业。

4、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责任,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强化产品质量责任,及时准确公开食品药品质量信息,自觉规范食品药品广告行为,严格推行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切实履行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建立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危机办法,营造食品药品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

5、建立安全诚信制度。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公开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推行中介评价制度,全面发挥诚信体系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规范、引导和整合功能,营造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环境。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注重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重点打造以主业为核心并得到消费者长期认可的企业品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内部形成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一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民生示范工程

1、食用农产品示范基地工程。因地制宜地,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全市重点建设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2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2个。

2、市场示范工程。制定万村千乡工程、农改超工程建设规划,建成100家以上的标准化农家店、2家以上生鲜超市。

3、肉品双百工程。全市各超市、农贸市场上架猪肉100%来自生猪定点屠宰场,城区屠宰场100%实现机械化。

4、餐饮服务十百千工程。制定餐饮服务十百千工程规划,创建有1条餐饮服务示范街,建有1家学校食堂主要原材料配送中心,创建10家餐饮服务示范单位,10家规范化“农家乐”。

5、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制定《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以全市左岸老城区为主分步实施餐厨垃圾统一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

6、无公害饲料工程。制定无公害饲料工程建设规划,建设1家无公害饲料生产企业。

7、道地药材建设工程。按照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道地化要求,按GAP认证标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道地药材建设,建设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

8、技术检验检测工程。制定监测检验技术支撑发展规划,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配置相关技术装备,全面开展评价和监督抽验。同时,整合发挥现有食品药品检测机构的作用。

9、示范药店规范药房工程。按照《湖北省示范药店创建标准》和《湖北省规范药房建设标准》,创建5家示范药店,80%以上医疗机构药房达到规范标准。

10、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工程。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药品对外信息查询系统、办公自动化和电子监管系统。构建全市行政、技术监管业务协同办公和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平台。

11、食品药品精品名牌工程。制定品牌创建规划,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认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1个以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1个。

12、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教育工程。制定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充分利用相关网络平台,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加强中小学生食品药品安全教育,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社会与科学》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传播功能,在全社会普及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四)建设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高素质队伍

1、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培养、引进、交流等形式,打造一支保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所需人才队伍。

2、培养企业各类人才队伍。培育造就一批具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成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3、培养行政执法和技术监督人才队伍。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和技术监督队伍。

(五)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标准与安全评估制度。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地方标准或过渡、分级标准。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制度,有针对性对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药物不良反应等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2、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规范化管理。严格实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餐饮服务准入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饲料、添加剂等使用管理,对禁用农药、激素、添加剂等经营使用实行实名登记备案制,建立完善的可溯源体系。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GMP、GSP管理,认真开展跟踪检查工作。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落实部门依法监管责任,开展食品药品监管联合执法试点,食品药品日常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加强对高风险重点企业的实时监管,重点检查涉及面广、影响大、公众反应强烈的食品药品品种。

4、加大食品药品打假治劣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对制售假冒伪劣、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食品和生产、经营、使用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100%。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件移送率达到100%。

5、加快食品药品电子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库管理,建立企业监管电子档案,全面推行电子监管。对重点企业和高风险品种实行电子实时监控。建立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与行政监督信息数据交换系统,实施技术监督与行政监督互联互通。逐步推行行政许可受理、传递、审批的网上办理。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提高对企业和公众服务水平。

6、认真开展食品药品抽样检验工作。严格抽样检验工作程序。积极引导和督促食品药品经营者建立食品药品自检体系,严格防范不合格食品药品进入市场。强化对抽样检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运用,依法报告和抽样检验信息。认真开展快速检测工作,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7、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行动。重点进行校园周边环境、建筑工地食堂、加工小作坊和大排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种植养殖业农兽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检查。重点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疫苗类生物制品、终止妊娠药品、注射剂类高风险药品、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专项整治活动。

8、加强食品药品广告监管。建立食品药品广告审查备案制度,按照标准审查广告内容。建立广告监测网络,加大监测力度,重点打击食品药品严重虚假广告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实施步骤

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工作时间为2012年。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4月—5月)。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工作动员会,部署创建工作并制定实施方案。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各乡镇办要结合本实际,召开专题会议,并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6月—10月)。全面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创建。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要做好创建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进行指导和督查。各乡镇办要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创建方案,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将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阶段性创建工作计划,把责任落实到人。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向上申请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考核验收,总结创建的成功经验。

五、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创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县(市)工作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成员单位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水产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农办、市经济开发区、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监察局等部门组成。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吴高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乡镇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工作专班,迅速召开辖区和监管行业创建工作会议,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任务明确,措施到位,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篇6

1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西部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巴州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自治区建设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基地的战略机遇,依托区位优势,将酿酒葡萄的种植与加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增收的新兴产业强力推进,逐步发展成为焉耆盆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为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1.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012年,全州葡萄面积1.6万hm2,其中焉耆县0.67万hm2,和硕县0.8万hm2;结果面积0.4万hm2,葡萄产量3.35万t,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发展。相继引进了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鹿辄、霞多丽、雷司令等20多个优良栽培品种,实现了良种化栽培。昔日荒凉的戈壁滩,现已建成充满生机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现代化葡萄庄园。近年来,多位国内知名葡萄酒研究专家经过对焉耆盆地实地进行论证,达成一致共识,认为焉耆盆地将成为未来全世界最优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基地之一。

1.2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

葡萄酒加工能力达到5.4万t,加工能力大于葡萄生产能力,“乡都酒业”“芳香科技”“冠龙果汁”“瑞峰”等10余家葡萄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及自治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乡都”“瑞峰葡萄酒庄”“芳香庄园”等品牌系列葡萄酒先后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和“中国知名品牌”“新疆名牌产品”“最具知名度商品奖”等多项奖项。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等10余个省市(区),其中乡都系列葡萄酒在疆内葡萄酒高端市场的占有份额达70%。随着焉耆盆地各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相应优惠政策的出台,天津王朝酒业集团、烟台张裕葡萄酒集团有限公司、澳洲百利达酒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来焉耆盆地投资建厂。

1.3葡萄酒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全州葡萄酒产业产值达到3.8亿元(含种植与加工)。每年季节性转移富余劳动力6 000多人,劳务收入达5 000余万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巴州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在2013-2020年期间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2万hm2,年产4万t巴州地理标志葡萄酒、3万t有机葡萄酒和5万t优质佐餐葡萄酒,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20亿元,年税金约80亿元,带动旅游、餐饮、住宿及葡萄种植管理、葡萄专用肥、农药、葡萄皮渣综合利用、运输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可实现年增加值约50亿元,安排农村劳动力35 000余人。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2巴州葡萄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巴州葡萄酒产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5)

了巨大成就,但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仍然不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种植技术尚不成熟,基地发展滞后

由于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的差异,戈壁酿酒葡萄种植技术与内地有很大不同,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加上起步较晚,在葡萄园区建设上还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稳定的经营管理技术体系,种植技术尚不成熟。同时,受冻害、寒害、风害等灾害性气象因子及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漏水漏肥严重、土温变幅大、抗寒抗旱能力弱等影响,酿酒葡萄栽培存在着成活(保存)率低、园相不整齐、植株长势弱、单位面积产量低等问题,是当前制约巴州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因素。

2.2园区建设前期投入多,经营风险大

在园区建设方面,内地葡萄园建立在耕地上,立地条件好,水电、交通等农业生产基础也比较完善,园区建设和建园后的经营管理都非常容易。巴州的葡萄园是建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在土地开发和水资源开发供应等方面的申请和获准要受到一定制约;在酒堡建设、土地整理、滴灌系统设置、苗木栽培及冬季埋土防寒等环节上,需要大量投入。内地每667 m2建园投资不足1 000元,而戈壁滩建园需要4 000多元,前期投入很大。同时滴灌系统维护、苗木防寒和冻死后的补植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费用。园区建设对企业或大户的资金持续投入能力要求高。资金的短缺,加剧了葡萄管理上的粗放经营,有的园区因防冻措施不到位,导致整个园区建园失败;也有一些园区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半途而废,园区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2.3产地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特色酿酒葡萄品种缺乏,尤其是适合当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品种缺乏。产区和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葡萄酒产品种类少,尤其缺少高端产品和特色产品,“优质优价”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企业生产的葡萄酒,基本上处在地区餐酒和日常餐酒的水平上。现有的葡萄酒加工企业之间没有达成共识,企业产品的分级和产地划分不清晰,产区划分过大,没有细分亚产区、村庄级产区等,也没有严格的评级,市场监管不到位。焉耆盆地作为酿酒葡萄优质产区在业内已经得到专家的认可,但还未取得焉耆盆地地理标志认证,加之缺少必要的宣传推介,产区品牌还没叫响,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小,竞争能力弱,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2.4政策支撑和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与管理不到位

葡萄酒产业是一种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发展政策,也是一个直面“三农”的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葡萄酒产业是一个涉及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产业链长,前期发展难度大,涉及管理的相关政府部门多,需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目前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自治州级的特殊政策不多,驱动力和引导力不足。全州葡萄酒生产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专门管理部门,地理标志认证的申请申报工作还没完成,适合地方特点的葡萄酒的分级体系、评价方法、市场准入和监督管理体系还没形成,服务与管理不到位。

3巴州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对策

以生产中高端葡萄酒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环境优势,按照“一湖四县百庄”(即在焉耆、硕县、和静、博湖环博斯腾湖四县建立百个酒庄)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布局,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综合开发、市场拓展同步协调发展,促进葡萄酒庄园林化、生态化、集群化发展,打造“沙漠原生态葡萄酒”产地品牌,做大做强巴州特色葡萄酒产业。近阶段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扩、壮、扶、创、带、推、提、管”八个方面。

3.1“扩”――适度扩大基地规模

以“一湖四县”为依托,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完成路、渠、水、电、防护林带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技术标准,以公司或大户为经营主体,进一步扩大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基地建设的规模、集约化程度和酒庄分布密度要充分考虑当地地下水资源的限制条件,尽量做到以水定地,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5)

科学规划,适度集约,适当规模发展。按照《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在2013-2020年期间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2万hm2,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3.2“壮”――壮大产业龙头

按照“引进培育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发展思路,各县重点培养一批酿酒葡萄“种养加一体化”龙头企业。鼓励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在自治州范围内重点培养一两家像张裕、长城等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家级龙头企业,打造巴州葡萄酒产业旗舰,树立区域产业形象,提升巴州葡萄酒产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引领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3.3“创”――强化科技创新

以政府为纽带,以校、企、科研单位为主体,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技术合作平台,推动高校、酒庄和技术研究机构的多方融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形成合力,加快在品种引进和自有特色品种培育、戈壁葡萄标准化栽培、个性酒品研究设计与生产、葡萄酒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构建、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3.4“带”――搞好示范带动

整合国家林业科技示范项目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每县建立一个葡萄种植示范园区,做好在新品种引进、酿酒葡萄嫁接苗栽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节水灌溉、冬季防寒等方面的示范工作。每年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和现场技术培训会,现场示范,现身说法。同时,每年组织企业、科研技术人员、大户到内地参观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经验,“做给林农看,拉着林农转,引导林农干”。

3.5“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在统一规划范围内,优先保证企业基地的用地、用水、用电审批。二是将葡萄庄园建设与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利用国家林业投资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地方政府对新建园区每667 m2给予适当财政补助资金,鼓励企业和农民投资葡萄基地建设。四是探索建立林果业发展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林果业政策性保险。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林业贴息贷款资金,减轻企业还贷负担。六是对标准化基地、有机果园、生态果园建设、有机葡萄酒加工给予政策性补贴,鼓励优质生产。

3.6“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特定产区的葡萄酒拥有区别于其他产区同品种葡萄酒的独特品质风格和文化内涵。巴州文化底蕴丰厚,承载着西域三十六国、多民族融合、古丝绸之路等文化特质;地理位置特殊,包括西域边陲、雪山脚下、沙漠边缘等特殊地理元素;气候条件独特,具有茫茫戈壁、日照充足、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优越,有天山雪水地下渗透灌溉、原生态、无污染的良好生产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对外宣传推介的基础要素。充分利用国家林产品交易会、葡萄酒年会、高峰论坛、葡萄酒展销会、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广州)交易会等进行宣传推介,利用国家对西部的特殊政策,争取在央视频道上进行专题宣传,积极组织参加各品种评比活动。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推介,努力打造自己特有的葡萄酒产区和特色葡萄酒文化,树立巴州葡萄酒整体形象,在全国乃至世界葡萄酒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

3.7“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牵头,组建葡萄酒产业协会,吸引酒庄、大户进入组织,组成葡萄酒联盟,密切各酒庄之间的关系,在产品质量、市场定位上加强酒庄之间的合作,搞好行业服务和行业自律。二是以巴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为依托,成立巴州酿酒葡萄研究所或研发中心,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引进、研发方面形成主要力量,强化技术研究与行业服务。三是组织制定州级酿酒葡萄栽培技术标准、葡萄酒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葡萄酒品评技术体系、酒庄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尽快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和产品商标注册的申报申请,做好产业发展基础性工作,推进巴州葡萄酒产业正规化。四是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

继续做好合作平台搭建、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示范推广、网络服务、贸促会展、宣传推介等社会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做好有机食品认证、ISO质量认证、龙头企业认证等工作。

3.8“管”――加强组织管理

篇7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及准则等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目前理论界对核心竞争力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不同的理论观念都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累积并具备的能够帮助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绝对优势的独特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四个基本特征:用户价值、独特性、延伸性和难以模仿性,这四个特性是判别企业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标准。

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有重要影响:第一,企业文化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独特性,有助于形成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提供核心价值体系。第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三,企业文化的竞争力最终决定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老娘舅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老娘舅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现状

1、物质文化。2000年11月老娘舅公司在浙江湖州成立,目前除湖州外,老娘舅已覆盖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城市,如上海、苏州、杭州、嘉兴、无锡、常州、宁波、金华等地,自2000年成立第一家店面直至2011年底,在长三角地区拥有近90家直营连锁餐厅,每个门店占地近400平米。老娘舅的企业标识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头,和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店一样以吸引顾客眼球、加深顾客对企业的印象为目的。

2、精神文化。老娘舅以“做健康品牌,创民族品牌”为经营宗旨,不断学习西式快餐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力争创造“老娘舅快餐商业模式”,坚持“打造健康快餐第一品牌”及“成为全球十大餐饮企业”的远景目标,同绿色原材料供应基地进行合作,规范原材料进货渠道,坚持从原材料抓起。老娘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低热量、无公害、合理营养”,并在发展中不断创新饮食文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老娘舅已经在江浙等地二三线城市较为成功的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空间不断扩大。而调查发现老娘舅存在知名度低、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解度和配合度较低、制度体系不完善、制度更新慢等问题。

1、品牌形象薄弱。据调查,有28%的被调查者根本不了解老娘舅快餐,59%的被调查者只是一般了解,而非常了解的仅有13%,这表明老娘舅快餐的知名度较低,其品牌建设存在不足。另外,消费者对老娘舅品牌形象的整体评价也不乐观,其中7%的消费者认为满意,54%的消费者认为一般,不满意的高达39%,充分显示了老娘舅的品牌形象薄弱。

2、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竞争实际上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人才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有效地进行人才管理。老娘舅快餐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但据对员工的调查发现,老娘舅用人机制仍存在“盲点”,晋升机制、薪酬管理体系等存在缺陷。

3、企业文化缺乏创新意识。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可持续发展。老娘舅现有的企业文化出现对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不适用的地方,缺乏创新性。

通过对员工调查得出:仅10%的员工认为公司现在的文化和目标提供了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18%的员工认为还算满意,而认为公司现在的文化和目标并没有为自己提供明确发展方向的占72%,大多数在老娘舅工作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三、提升老娘舅快餐店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一)树立品牌意识并加强品牌建设

老娘舅快餐店要实现“打造健康快餐第一品牌”及“成为全球十大餐饮企业”的企业目标,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品牌,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在社会公众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并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提高其知名度。

1、理念识别系统。老娘舅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应该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从市场定位、规范化服务到产品促销都应该有自己的经营理念。

老娘舅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目标消费者,应该营造一种全家一起用餐的快乐气氛,强调这种附加价值。对于服务质量来说,老娘舅可以参考肯德基全球推广的“CHAMPS”(“冠军计划”),将服务标准化。老娘舅餐厅的每一位员工都严格执行统一规范的操作,不仅作为行为规范,而且作为老娘舅的企业发展战略。另外,老娘舅应该重视促销的作用,不断推出优惠新产品进行促销活动等。

2、行为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包括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共包括制度行为、企业家行为、员工行为、企业群体行为、对外公共关系、广告规划等方面。

(1)采取特许经营的扩张手段。老娘舅目前在中国内地开设的分店全部是直营店,没有一家特许店。老娘舅可以特许经营作为一种有效方式在全世界拓展业务,在进行特许加盟操作时,坚持自己的标准与规范,从而保证老娘舅的品牌形象。参考肯德基对加盟商候选人做培训项目,包括以下内容:“餐厅襄理”、“餐厅副理”、“餐厅经理”、“如何管理加盟经营餐厅”、“对总部的专门介绍”、“小型公司管理课程”等。

(2)供应商管理秉承利益一致、共同进步的原则。老娘舅应对供应商传授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引进先进技术,主动培训和积极扶持供应商,与供应商结成关系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企业形象的传播要遵循“全员PR”原则。全员PR管理就是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和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相互作用及融合,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在企业形象的传播过程中,老娘舅快餐店应当充分发挥全员的作用,做好企业形象的传播,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进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管理者提升自身企业文化理念素养,加强人才管理

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

1现代物流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过程中不仅有物质循环利用、能源转化,而且有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因此,物流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而且,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开发的系统,既产生经济效益,也产生社会效益,当然,其效益有正也有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资源浪费、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

首先,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和规划,时下又有许多企业正热衷于建各类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这无疑会加大物流资本存量,与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整个社会效益的目的背道而弛。

其次,物流活动的诸多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在其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②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③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从环境角度看,即时配送(JIT)要远程实施就必须大量利用公路网,使货运从铁路转到公路,增加了燃油消耗,带来空气污染、噪声等,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仓储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品仓储中心必须对之进行养护,一些化学方法,对周边生态环境会造成污染。二是一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爆炸或泄漏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和便于销售等进行的加工处理。它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①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②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加工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都对环境和人体构成危害。③由于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4)包装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一次性难降解包装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益于生态经济效益。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5)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装卸过程中的非绿色因素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则污染大气。

2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致影响到未来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绿色流通尤其是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清洁生产和合理消费共同组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清洁生产——绿色流通——合理消费”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这就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全新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实质是物流管理与环境科学交叉的一门分支。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与此同时,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要成功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环境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功能发挥的整体过程,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是把高效的物流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纳入企业和社会的战略规划之中,确立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企业层面上来看,绿色供应链和绿色物流管理要求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输入和废物的产生,减轻环境压力和物流负载。

3实施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地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要实施和发展绿色物流,要求政府、企业联合起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3.1政府方面

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制订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①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②限制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③控制交通流。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效率。

其次,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体制的整合,使得分散于交通、航空、水运、铁路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集中起来,由一个统一的机构集中规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并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3.2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对于推进绿色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物流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由于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造成的污染,而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杂货为对象,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②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进行配送。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实现“零”库存,降低物流成本。③要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比如建立绿色零售专柜或公司,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对零售柜台进行绿色包装,以吸引消费者。

3.3消费者的作用

消费者可以通过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行为迫使企业自律绿色物流管理、通过绿色消费舆论要求政府规制绿色物流管理。如消费者可以尽量消费简易包装的产品,同时,消费者也可以尽力使用“菜篮子”来替代塑料袋等不易处理、不易腐蚀的包装物。

3.4开展绿色物流作业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如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改变运输方式,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或海上运输;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降低废气排放量等。

(2)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加强绿色包装宣传等。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

3.5建立废弃物循环物流

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废弃物,废弃物处理困难,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21世纪的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这是21世纪的绿色物流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总之,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物流体系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政府、企业、消费者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努力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国平,谢庆红.绿色物流:未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主流[J].经济师,2001(11)

2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

3宋华.绿色物流——21世纪物流管理的方向[J].物流技术,2001(1)

4曹佩文.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1997(2)

篇9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销售策划;招商策略;品牌;沟通

一、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项目简介

2013年诺睿德开发集团全资投入23.6亿元打造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成为年度主打产品。项目位于长春市EBD商核――净月西部新城中心区域,新城大街与飞虹路交汇处,占地面积约8.46万平方米,是集团继环球贸易中心、明宇广场、凯旋国际公馆后的又一大型现代高端城市综合体力作。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以人文为项目规划核心出发点,以国际领先的城市规划形式――城市综合体,为净月商务区与净月高端住宅区的有机结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项目集合5A级写字间、川渝美食风情步行街、高端配套住宅、小微企业孵化器、精品酒店五大业态,互为补充和配套。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聚合城市优质资源的同时,矢志将项目打造成真正的一站式生活城,满足现代都市人群对居住以及物质生活的高端需求。

二、开发商街类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销售策划的四个阶段

持续、有计划的营销活动是商业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在具体经营实践中,商家应制订年月周的营销推广活动计划,并对活动开展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使计划更好地执行和完善。

(一)第一个阶段是定位策略

一个项目要想引起关注和青睐,关键要占领市场的空白点。正如同人没有一模一样的人,项目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项目。一个楼盘在很多地方是可以塑造的,比如外立面、景观、内部格局、功能设定、软性配套服务等都可以塑造,但塑造出来的形象必须是活生生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所以要在踏踏实实的基础上针对客户群逐步完善这些可塑造的内容,不空口承诺,这样就能使产品真正具有市场魅力,而不是玩概念。

首先会考虑到综合体商城在本身区域的发展是怎样的情况,比方说在不同的城市综合体商城的发展会有快有慢,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跟在二三线的城市都会有区别,这样定位策略都会不一样。另外该项目在这个区域的竞争环境等等在定位之前都要做分析。看项目本身也要看交通覆盖的区域、人群是多少,消费力任何等。

做好SWOT分析,强项是什么、有什么弱点、有什么危机。这之后可以定义这个中心的目标消费群是什么,推广主题是什么。这是第一个阶段的销售策划。下面对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项目进行SWOT分析:

1、优势

本案商业定位有特色,休闲、餐饮、娱乐、生活配套功能更全面,可以经营

不同规模的经营业态,有较强的满足力。

2、交通优势

项目位于该项目位于新城大街以东,天富路(原飞虹路)以北,丁三街以东,丙六路以南,交通便利,车流人流量大。

3、物业管理优势

发展商自持有物业,标准化管理,高效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同步世界先进

经营理念,展现新型商业气象。

4、发展优势

本项目位于长春市EBD商核――净月西部新城中心区域,这里集聚了人流优势、资源优势、商圈品牌优势。

5、弱势

处于非成熟商圈位置,停车场交通不便。本案商圈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尚未成熟,必然面对激烈竞争。

6、经营优势

足够的广告预算支持广告及公关活动。政府政策的有利倾斜,今年开始该区域商业经济的大力发展计划。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项目商圈,消费需求量大。周边强大的中高档固定消费群体。可以充分利用项目周边的酒店经济、会展经济与商务经济的资源优势。

(二)第二个阶段是项目定位和品牌建立

这一阶段要为项目做一个很好的命名,同时配合业态规划的定位和品牌识别、视觉效果等推广活动把新的购物概念带给消费者,同时在消费者心目中奠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立意点。另外有很好的口号把品牌的DNA带给消费者,另外也会做一些定位陈述,店招及室内设计。综合体商城的成功首先要有很好的品牌建立,特别是在招商期中这是吸引租户、给租户信心很重要的环节。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的项目定位和品牌建立如下:

1、风格特色

以休闲、娱乐、餐饮、品味生活的概念体现出时尚主题,项目立面炫彩为外观的装修品位体现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的硬件---精神品位,从而打造出净月西部新城中心区域全新的消费风格、意境!因此更加重视经营业态的组合搭配及商业推广策划。

2、品牌特点

鉴于本商圈潜在消费层面广,本次招商对象应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利用系统的商业地产品牌传播策略,打造成汇聚本市娱乐生活、餐饮人生的大舞台。以服务品牌化,个性化模式为先导,以迅速的宣传手段传播在殿定本商圈内的行业标志与先驱的形象地位。

所有的商家品牌及业态组合,必须体现出都市消费群体对时尚生活的渴望与高雅,更要突出立体的组合和品牌的比例。

(三)第三个阶段是开业推广期

包括开业前后不同阶段的推广,也包括针对不同目标群所设计的广告。比如综合体商城的定位是家庭消费、年轻男女消费还是高端人群消费的,都要根据这些来设计不同的推广手段。同时要针对开业主题活动来进行设计。

另外还有一系列的开业推广活动、策略销售、促销活动等等,所有这些创新性的手段都是为了综合体商城造势引发公关和媒体关注。

从传统的价格战到文化营销为主线,这是国内价格战以后人们的普遍共识,由于现代MALL购物中心的定位与传统超市和百货的单一业态相比,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占有相当比例,因此也不适合单纯采用价格促销手段。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MALL购物中心,餐饮娱乐休闲面积较大,自身有大型广场,可以分别开展儿童娱乐表演活动和化艺术表演节目,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的社区文化部可以制定全年的文化、体育、艺术表演活动方案,并征求消费者意见,让动感之城充满欢乐与温馨,将商业文化与特区移民文化、海洋文化相结合,反映特区文化特点,不仅满足本市居民需要,而且让来商业广场旅游的外地顾客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

(四)第四个阶段是未来商业运营管理

并不是说推广使命已经完成了,在这个阶段反而要有系统地进行中期、短期的营销计划,思考如何很好地管理综合体商城的品牌,把一些新的品牌营销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继续保持对这个综合体商城的喜爱度。

(五)城市综合体运营管理大部分是以促销和文化创意活动为主,日常主要是租赁管理,管理体系相对简单。综合体商城一般都会缺乏成熟的商户资源,往往有部分自营面积,整个管理体系是物业租赁+经营。

(六)例如万达购物广场早期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以物业出租和物业管理为主,在运营管理方面也是比较薄弱,万达购物广场开业后重点加强了运营管理、建筑设计和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注重业态搭配和零售行业基本管理知识培训。

在营运管理方面,万达购物广场重视以商业营运为中心,注重支持次主力店,建立了以商业营运为中心的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将招商、营运、信息化管理、营销推广、物业管理融合在一起。

可以自信的讲,将百货店的经验和综合体商城的特色结合起来,摸索到了综合体商城的一条运营成功道路。这在诺瑞德国际商务广场的销售策划中是极其宝贵的经验。

三、商业综合体招商中的常见误区

(一)盲目定位,不切合实际

为了在销售推广中宣传项目的价值,开发商往往对项目的定位人为拔高,即导致商铺的价格定得比较高,而理智的做法是根据周围的消费群体以及居民的收入来决定如何定位,定位过高或过低都会和周围的消费环境不协调,定位过低会损害开发商的利益,而定位过高,则会造成商家今后的经营成本过高,不敢问津。

(二)缺乏整体招商规划

商业项目的招商必须是符合项目定位的,而不是简单地以“满租”为原则。在项目开始招商前必须明确招商目标,包括招商业态的组合、主力店、品牌店等等;形成清晰的招商规划指导招商工作的进行,而不至于只要想进来经营就直接“招”进来,形成一个“大杂烩”。

(三)单纯依靠广告招商

招商针对的是特定的经营者,而单纯广告是具有普遍性的没有特定的针对性。很多开发商认为广告是唯一的手段,只有通过广告才能完成项目的招商。招商的关键是沟通,是不能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的。把广告作为招商的唯一手段,导致接触招商的客户面少,自然招商就成问题了。

(四)过分强调市场环境的影响

现在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很多地产开发商在感慨市场是越来越难做了,于是在招商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招商人员过分强调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有效的招商策略。竞争激烈确实是目前整个行业的行情,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越来越难做也表明着机遇越来越多。

(五)缺乏持续经营的商业管理观念

很多开发商认为客户进来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客户进来只是商场开始的第一步,如何持续的经营商场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开发商招来了客户,还要注意协助客户经营,客户生存得越久,商场就越旺,以后招商就越容易,升值也就越快,不然客户做了一段后纷纷流失,再招商就非常的困难了。

四、开发商街类商业综合体项目的招商策略

(一)发商街类商业综合体项目的招商的总体策略

1、不求全面开花,只求重点突破

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有限的,招商不可能对所有的商家进行优惠,故选取几种影响力强、实力雄厚的一家或几家重点商家进行条件上的优惠,促使其快速进入,以影响其它品牌、实力、知名度不及重点商家的一般商户的进入,这样可以用较小的代价换回整体的收益,所以突破重点商家是整个招商的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商家突破后一般商家也即跟随进入,在重点商家上损失的收益会在众多的一般商家那里补回。重点商家的进驻同时使观望的一般商家不再迷茫,信心十足的进入。

2、不求最高点,只求制高点

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是净月西部新城区最精致的商业广场,这里的商家业态众多、配套较齐、服务最优、管理最好、效益最强,我们的目标是做到在净月西部新城区“惊艳”,商业街区综合业态最多的商业形态。只要占领商业业态中的制高点,领先竞争对手一步,而不是很多,是以特色吸引、特色组合,而不是价格见长、档次见长。商业街内消费顾客主体是个人行为。如定位过于超前或过高,而不被顾客和商家接受,付出更大代价,项目投入期过长,牺牲更多资源却很难获得正常的效益。

3、不求一步到位,只求小步快走

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是按照现在净月西部新城区的市场去定位,以求能够保证顺利开业,随着商圈的旺点变更,新商圈的形成都会影响到商场定位,所以本项目是在动态变化中,根据现有市场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及现有人口数来定位,我们不能也不可能直接把项目定位到一个饱和状态,要不断去修正战略,慢慢做到兴旺发展该商圈。

4、“返租式经营”策略

近年来,“返租式经营”一直是商业地产开发盛行的模式。其实返租回报其实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商向购买商铺的小业主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由开发商以固定的回报率包租。按现时大多数商家的做法,期限一般定为三至五年甚至更长,回报率通常按预期租金反向推算。售铺时,按比例将楼价提高一定成数。开发商迅速回笼资金(当然这样要求购买者主要是投资客,而非经营者),然后再逐年返还给小业主租金。如果开发商能顺利地将铺位租出去,可以获得更高的溢价,亦可以在租赁市场不景气的时候用提高的溢价部分作平衡。由于这种方式迎合了部分小业主的投资心理,使投资者对目前尚不十分成熟商业市场有足够的投资信心,所以,如果开发商看好项目市场前景,可以用此销售策略在整个销售期内不断推高商铺价位。

(二)商业综合体项目招商的总体思路

1、第一步:招商与住宅紧密粘合

商业地产首先是商业,然后才是地产;商业综合体的开发难度大,开发风险要比单一住宅项目大很多,建议在运作本项目时与国际知名商业招商运营公司合作,通过与这些专业、知名的招商公司合作,完成签约一、二个主力店并同时进行炒作与形象推广积聚人气,促进招商,因为主力店是一个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海神针”,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知名度较高、有良好业绩记录的主力店可使一个城市综合体的后期经营更加稳定,且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知名的主力店群的入驻能够吸引投资客和去化住宅部分的销售,住宅的正式销售与主力店群的招商应该同步进行。因为住宅相对来说容易回现,且能够积聚人气;而主力店群的招商对于人气的提升及项目整体氛围的拔高很有益处,尤其是对后期的写字楼销售及商业本身的销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二步:推广写字楼与酒店

在完成第一步后,项目的市场影响力应该初步具备,此时推出写字楼较为适合,因为写字楼的购买客户比较在乎周边的成熟度情况;写字楼的推广建议租售结合,先期可以推出部分优惠单元吸引一些品牌企业进来,以“羊群效应”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酒店的招商可以与写字楼同步,因为这两类业态之间有互补性。

3、第三步:商业放在最后推

商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招商及商业氛围的形成。因而商业应该在其他物业都取得较好业绩,项目知名度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顺势推出。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需要在前期健全项目体系,住宅、写字楼、商业、酒店的业态互补,并在内部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对项目整体价值提升的影响能够使城市综合体的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得能均匀去化,提升宗地价值完善功能。

4、确定项目的招商工作程序

(1)全国招商工作程序

此程序在招商工作时间排序上定为第一程序,第二招商工作程序也可同时启动,该程序兼顾向国内知名商家宣传介绍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的特色吸引力。利用全国有影响力的专业媒介行业信息,并有隆重招商宣传作用。该工作程序能为以下招商工作程序顺利开展做好前期铺垫作用。

(2)长春本市招商工作程序

此程序在招商工作时间排序上定为第二程序,也是正式开始进入实质性招商阶段,利用省、市有影响的媒介行业信息,并有隆重招商的宣传作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策略地吸纳更多适合本项目需求的候选商家。在住宅售房部旁边建立招商办公室,在招商工作里也是重要和关键的招商工作程序,本地商家黄金比例数量份额应占招商总量的大半数,在保证合适特色商家数量的同时,招商人员应兼顾开发引导的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适合预选商家选定,对理想商家洽谈。

策划工作,应以主力店超市的强势入住本商务广场,为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带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内涵,制造轰动性前奏和神秘氛围,为下一环节的实质工作做好铺垫。

(三)选择合理的招商时机

1、商业地产招商与销售

对于商业地产来说,销售在先还是招商在先,并不仅与运作顺序有关,它甚至决定了项目的生死。项目产权发售之际,也应该是主力招商完成之时。

2、商业地产招商与整个项目建设

由于商业地产的招商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一般来说,招商要分主力店群和中小店群二个招商阶段。而确定这二个招商阶段与整个项目建设的时间关系至关重要。

(1)主力店招商时间的确定

由于主力店群决定项目产品的形式,在产品形成之前,发展商需确定主力店群,并按其要求设计、建造相适应的产品――商业设施;所以主力店群的招商集中在项目业态组合之后、规划之前。

(2)中小店群招商时间的确定

中小店群则对形成后的商业设施改造要求不大,因而中小店群的招商可在主力店群确定之后才正式进行,当然项目建设期间可进行各类中小店的招商咨询登记工作。所以中小店群的招商则分散于整个项目的建设期间。

(3)制定招商工作进程

(1)第一阶段:(筹备预备期)

①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项目总体经营计划预案拟定,招商工作原则方案制定;

②制定业态定位标准;

③拟定初步各业态布局方案;

④拟定与商家合作方式及条件标准。

(2)第二阶段:(初选储备供应商期)

①进入全国招商工作程序;

②进入本市招商工作程序,组织实施初选商家资源储备;

③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项目招商团队组建,培养团队协调性磨合;

④招商团队针对当地商业市场环境、商品经营状况及供应商资源普查备案;深入准确地对当地市场各商品类的分析汇总,编制各业态经营指导方案;

⑤针对本市,将长春市场开发、寻找下级地区的商家资源普查备案;并协调协助开发工作。

⑥本地招商工作程序开展,组织实施初选供应商资源储备;

⑦制定完备的商家储备品牌资讯,对适合的预选商家资源评定分类。

(3)第三阶段:(审定确认供应商期)

①确定正式的各业态定位标准和布局执行方案以及招商合作方式、合作条件标准等公司经营原则方案;

②确定各业态最终执行的经营工作方案,重点标志性经营商家认定,以及针对性特殊招商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③辅商家洽谈合作条件,结果对比择优;

④评审确认合格商家,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收取合作预约订金。

(4)第四阶段:(合同申报签订期)

根据各项诺睿德国际商务广场项目筹备工作完成进度情况,对已经完成的筹备工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审和合理微调,确保开业正常可行之后,与商家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书。

(5)第五阶段:(商户入场装修期)

①店铺设计基本标准设定,规定贯彻;

②与商家协调装修规范,符合双方装修规定要求;

③办理相关入场装修手续,进场实施装修店铺;

④做到及时合理,人员积极跟进,协调配合各管理环节,控制按规划方案实施,高效圆满完成阶段工作目标。

(6)第六阶段:(招商持续期)

本阶段大部分商户已经落定,同时将完成一部分商家的后续进场,如该部分商家在开场前未能及时完成装修,则将由商业管理公司监督;根据实际的招商情况,确定部分物业的流向;举行开场庆典活动的准备。

(四)做好前期规划,建立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

商业综合体的招商必须以准确的项目定位和规划为基础。项目规划应包括主题定位、商业建筑物情景营造(外部环境艺术处理、内部气氛艺术塑造、环境艺术特色设计)、商业业态组合布局、主力店、品牌店、特色商铺区域设计等,并形成清晰的招商规划系统。大多商业地产运营商很难做到招商“一步到位”,原因就是前期商业地产开发商规划不到位。

另外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能够更有利于吸引大的商家和客户群体的入驻,完善的商业服务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大客户服务

大客户占有50%以上的销售额,因此,大客户管理与服务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

将传统商场总服务台在MALL中定位为客户服务中心,下面设有大客户小组,重点跟踪服务大客户,同时与营销部配合,推出有针对性大客户促销活动。大客户档案管理系统隶属公司CRM系统,单独建立科目,大客户档案重点管理,作为个性化文化促销服务的依据。

2、客户投诉处理流程

由营运部门通知招商部门,招商部门按照上门种类负责协调供应商服务水平投诉由楼层经理负责处理,严重投诉上报公司总经理。

涉及客户向新闻部门投诉由营销部门主管副总经理负责。

3、商业物业管理服务

经营期间的物业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承租商的优化管理、促销推广活动、服务管理。日常物业管理包括装修、清洁、消毒、保安、设备维护以及商业知识服务。现代购物中心对物业管理提出了特殊要求:

(1)高标准卫生管理

对现代购物中心要进行高标准卫生管理,公共设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公共电话等一切人接触的地方要采取灭菌处理措施。

(2)绿色装修的统一管理

对整个商场的整体装修以及商户的局部装修实行统一的绿色装修管理,首先公布装修整体规划方案,重点提供服务,举办绿色装修讲座,宣传绿色装修知识,为商户提供便捷,从整体上把握装修风格,确保格调高雅。修工作还需要由物业管理公司和运营部门进行协调,减少对其他营业区域的干扰,确保正常营业。

(3)高标准管理各个停车场

鉴于新的物业管理条例对车辆丢失作出规定,物业管理公司责任重大,要确保正中商业广场各个停车场车辆不丢失,需要采用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和录像系统对车辆实施严格的管理。

(四)成功招商的关键在于成功的沟通

商业地产开发与住宅地产开发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对象不同:住宅开发主要面对终端用户群体;而商业地产开发面对的不仅是商铺投资者、主要的是个人和机构经营者,最重要的是关系商业地产项目持续经营的数以万计的消费者。运营商与招商针对的是特定的经营者,换位思维、良好沟通成为招商的关键。商业地产项目的招商不应是单纯租赁的交易关系,而是需要从经营者的角度为出发点,从商业规划、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经营者信心。

(五)合理把握赢利模式

选择商业地产赢利模式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握好项目的市场背景,认真做好市场调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不要同质化,不要跟风,也不要想当然。许多烂尾楼并不都是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主要还是开发商或合作伙伴对项目的市场研究不够,市场定位不准。

二是要考虑自己的投资实力,根据实力决定到底是卖,还是租,还是采用其他方式,自己实力达不到的赢利模式是无法驾驭的。

三是有无运作商业地产的人才团队,如果自己没有现代商业地产的理念,缺乏商业地产的操盘经验,而是用住宅开发的习惯性思维搞商业地产,不仅赚不到钱,甚至会把老本都赔了。

四是投资回报的期望值要设定好,是只赚开发投资的钱,还是把经营管理的钱一起赚,是赚最大化利润,还是赚平均利润,是赚短期利润还是谋求长远利润,据此设定科学合理的赢利模式。

结语

总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招商必须以准确的项目定位和规划为基础。项目销售策划应包括主题定位、商业建筑物情景营造、商业业态组合布局、主力店、品牌店、特色商铺区域计划等,并形成清晰的招商规划系统;在建筑规划设计上,满足商家要求,与商家充分沟通,满足商家对建筑的种种特殊要求,比如层高、承重、出入口、机电等硬件配置,可以借鉴万达的“商业订单模式”,这样可以降低项目的开发和招商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建,周明华,魏建萍.浅论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发展及其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

[2]周刚华,钱放,王卉.城市社区商业综合体开发和运营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2.22.

篇10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线,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自主、社会参与,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走创新引领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大质量工作机制和科学、高效、可靠的质量监管体制基本健全,“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主流质量文化基本形成,全民质量意识明显提升,全市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等全面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努力把建成国内一流的质量强市。

(二)分类目标

1.产品质量目标。提升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高于全省水平1~2个百分点,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出口商品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食品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建成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1~2个。

(2)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努力实现国际标准化新突破,新增采用国际标准150项,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和全国标准化活动,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项,实施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专项4项,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居全省前列。

(3)省级以上品牌数量占全省总数的比例高于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80个,新增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5件,新增著名商标10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320个。

(4)市级以上品牌企业普遍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企业数达到2家以上,培育4家地标型企业。

(5)建立完善覆盖全市重点农产品的标准体系,新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6)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达到100%。

(7)建成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和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

2.服务质量目标。建立适应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促进服务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服务业的用户满意度逐年上升并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省级以上服务品牌企业数达到4家,省服务质量奖企业数达到2家,新增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2家。

3.工程质量目标。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率达到100%,杜绝重特大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国家、省干线公路项目优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项目合格率和重点水运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水利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争创各级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数量达到25项。

4.环境质量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显著好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4%,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58天,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单位GDP能耗符合上级下达指标要求,水耗控制在25立方米以下,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3,高水平达到环保模范城市复评验收要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5.经济运行质量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为主,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5个,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加快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质量和创新高地

1.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经营者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广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自觉运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零缺陷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开展市长质量奖评比,通过建立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在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树立一批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引领全行业质量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标准、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质量理论和政策研究,定期编制全市宏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按照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力度。品牌培育以新经济、集聚区和规模型为着力点,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升级计划和新兴产业壮大计划,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加大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扩张和多元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打响区域产业质量品牌。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创国际化品牌,扩大具有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加快推动由出口大市向出口强市的转变。加大自主品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地标型企业。

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跨越标准障碍,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增强标准话语权。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力争在光电显示、小核酸技术、民生用品、工程机械等领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构筑面向企业、服务一流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准信息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国内外标准、技术法规信息。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为出口企业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整体的标准化水平。

(二)围绕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服务业质量跃升

1.着力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促进生产业发展,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功能和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拓展功能服务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引导重点企业、现代服务业走管理规范化、服务品牌化、运营国际化之路,以服务质量提升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业态。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创品牌、优品牌、强品牌”的良好氛围,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的服务品牌。支持品牌服务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竞争力。

2.着力推进服务标准化。逐步建立一个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体,以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服务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商贸、餐饮等多领域标准化示范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以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素质和金融服务外包服务质量为目标,扩大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覆盖领域,完善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建设,重点完成省服务业地方标准编制、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示范单位建设,按计划完成验收工作。

3.着力净化消费环境。加强民生计量监督,对餐饮饭店、农贸市场和超市进行专项计量监督检查,规范消费市场计量秩序,全面实施农贸市场“四统一”管理,创建省市两级计量诚信单位。做好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衡器以及民用四表的强制检定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各级大中型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多部门协作的质量投诉举报咨询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提供24小时服务,解决消费者质量难题。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不断营造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打造品质生活城市。

(三)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动民生质量改善

1.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全面落实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层级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全市安全生产的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特大事故,控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强化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确保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不引发重特大质量事故。加强三级安全监察队伍建设,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动态监管,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消除事故隐患。

2.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优化中心城区绿化,增加绿化用地,提高绿地景观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初步建成自然景观与人工文化相融合、生态功能优化、健康舒适的城市绿地空间。通过加快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区域内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率及集中处理率。继续推进阳澄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突出湖泊、河流休养生息的理念,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逐步解决城市黑臭河道问题。继续强化总量控制,降低污染负荷,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无害化处理工作,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全面实施推行机动车尾气控制,轻型汽车尾气排放开始执行国Ⅳ标准。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面防范环境风险,不断提高市民满意度。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3.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水平。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主体的质量责任,切实保障轻轨、交通枢纽等重大市政工程的质量。加大对工程监理、施工现场管理等监管力度,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把质量安全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创建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行样板引路、标准化施工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市民出行和环境的影响。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加强工程抗震设防,增强学校、医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等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切实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创优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品味。

4.进一步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标准提升、能源审计、严格生产许可等手段,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能源测量评估技术体系,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严格限制高能耗产业无序发展,严令禁止使用、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和产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能,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低碳产业结构。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原则,积极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低碳认证,鼓励扶持节能产品开发,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四)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增强城市质量竞争力

1.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依法落实企业质量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储运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对涉及健康安全的产品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食品、药品和重要工农业产品的环节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对法定检验进出口商品的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强化法定检验目录外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有效防范和打击逃避监管行为,防止不合格商品出入境。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管体系,推动建立产商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切实防范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完善质量投诉举报机制。

2.切实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遵循合理布局、开放共享的原则,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大力促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为社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信用评价、工程和设备监理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方位服务,为打造“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以省级以上技术机构为主体,新建一批高水平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和实验室评价制度,在重点领域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效保障。

3.切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征集服务系统的作用,促进社会信用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部门公信力的显著提高,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努力构建包括金融、质量、注册、履约、债务、纳税、守法等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不断营造更放心的投资环境、消费环境和市场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和产品的信用水平。完善质量诚信档案,建立和完善市民查询企业质量信息的机制。扩大质量信用等级评价范围,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整合质量安全监管信息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质量档案、质量信用等级指标体系和质量信用管理信息化系统。发挥信用中介机构的作用,重点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和信息机制,实施对企业财务失信、质量失信、债务失信等行为的通报和惩罚机制。

4.切实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加快建设新城市、集聚新人才、发展新产业的要求,关心和重视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具有质量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企业家队伍,组织企业家参加各类高级管理培训班学习,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加强紧缺质量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同国内外著名机构、高校合作,抓紧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质量工程师、自评师、审核员、检验员和设备监理师。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和考核,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适应企业管理创新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教育、考核检查等,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园林绿化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食药监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质监局,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各区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区镇、本部门的具体工作。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各级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总体目标,并在总体目标的框架内提出分年度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制定相应的定量或定性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的职能部门、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各有关部门要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切实抓好本系统的质量工作,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确保活动目标得到全面落实。

(三)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新闻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质量强市活动的一些重要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质量强市活动,形成“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要结合“质量月”、“安全生产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等主题活动,积极开展质量服务进社区、质量宣传进学校等活动,使质量工作贴近民生扎根基层。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质量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商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要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机制,引导企业强化质量信用;咨询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社会性的质量宣传、教育培训和技术咨询等各项服务,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全力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重视质量、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