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线精品课程建设

篇1

【关键词】 精品课程建设 现 状 问 题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旨在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质量工程”第一期的正式启动。2003年,教育部正式《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2011年,教育部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5,000 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由此拉开了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序幕。这是自2003 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之后,全面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2007年,教育部还联合财政部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重新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

迄今为止,教育部已评选出数千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内容覆盖理、工、农、医等33 个一级学科,并向所有高校乃至全社会免费开放,旨在“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历时之长、投入之大、立意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二、精品课程建设现存的问题

2003年以来,精品课程的申报、建设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品课程培育与申报规划缺失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合理规划――在精品课程建设规范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有计划地培育和申报建设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保障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优质性和竞争力。这也应该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反观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育和申报规划方面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学校教学研究和管理部门没有对这项工作做出必要的指引和合理规划,精品课程的申报仍处于原始的“自由申报”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削弱了高校课程在评审中的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导致课程建设出现很多的“无用功”,制约了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

2.精品课程建设保障机制不到位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合理、优质、高效的建设机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到位通常导致在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时,仓促上马,甚至形成整齐划一或配额式建设的局面,最终导致建设和应用不到位。精品课程建设缺乏政策支持,没有完善的长效机制不利于营造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良好氛围。

3.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管理不规范

贯彻实施项目管理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是有效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尤其在动态监测管理和评估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管理意识缺乏或项目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

4.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标准化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标准化建设,重用性差,不同平台之间数据交换困难,资源更新率较低,部分课程网站连通性差,不能保证高品质的教学服务。

5.精品课程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应用不够

精品课程隐性知识主要指师生和教学群体环境两方面,前者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风格、人格魅力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技能、创造能力等;后者是指师生的交往体验和学生的交互经验等。人们往往注重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系统化语言来加以表达和传递显性知识,而对于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诀窍等在内的隐性知识却比较忽视,结果导致学生难以从课程教学中获得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恰恰是课程隐性知识之所在。

6.精品课程共享和服务不到位

许多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评审环节,不惜一切代价拿到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评上以后,由于缺乏课程共享的意识和应用的机制,再加上相关的教学服务不到位,导致“精品课程”成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孤岛,使用几率极低。这种现象明显违背了国家建设3000门精品课程的初衷,成为当前高校精品课程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总之,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基于网络载体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除了要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和课程论的角度考虑如何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分析远程学习心理和学习者远程学习需求,溶入自由、开放、共享的参与式学习文化和社会性网络交流理念,从网络传播、网络远程教育、网络文化等层面去指导将来高校精品课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建设。

作者简介:赵伟,女,1986年出生,武警后勤学院训练部图书馆,馆员(资格);

孟庆勇,男,1978年出生,武警后勤学院训练部教务处,讲师;

篇2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不管是企业、学校或个人都在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有的管理或生活中的一些环节进行开发研究。步入21世纪起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开始跟不上学生入学的脚步,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网络教学成为了缓解这种现状的一个方法,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平台,网上的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来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登陆课程网站来进行有选择的自主学习。2000年开始,国家教育部连续批准了人民大学等26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这一系列举措,表明国家对网络远程教育事业的重视,因此,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也就格外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来关注和解决。

2、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重点抓好的第四大方面要求我们,要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少数高职院校,由于课时紧张,反映学科前沿和工程技术、经济、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引入与课程基础内容、经典理论的讲授出现了矛盾。由于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实验设备更新缓慢,现代化教学手段得不到广泛应用,实践教学受到削弱。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而先进的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精品课程网站的整体设计与构思

精品课程网站应具有很强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方位的网络体验,因此课程网站的整体设计与构思应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即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效率。完成这一设计目标首先要求课程负责人要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应根据精品课程建设通知和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的要求,组织申请材料、填制申报表,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平台向学校提出精品课程建设申请。申请完成后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搭建设课程支撑网站,无论是团队自行开发的课程支撑网站还是学校提供的课程支撑网站,都要具有申报功能和课程教学功能。这就需要课程支撑网站除了要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介绍、教学队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实训实习、作业习题、试卷答案、学习指南、在线答疑和教学视频等网站教学内容外,还需提供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以及现场教学录像等申报材料内容。

4、精品课程网站的页面布局和模块功能

篇3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网站建设教学资源

随着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日趋完善,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材、教学资料和教案等在内的精品教学内容资源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借助将课堂教学录像上网所建立的“网上课堂”,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涵;那些原本只能借助师生面对面的单一形式才能实现的教学服务与教学管理功能,如答疑、、测验、、教学调度、教学评价与反馈、实验室开放预约等,都可借助于网络,以一种更加便捷和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网上实验仿真系统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环境下的全天候实验室开放教学环境;同时,通过师资队伍、课程演变、教师赠言、教学观点等模块,间接而有效地传达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思想。

一、精品课程中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评述

1.重开发、轻维护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重开发,轻维护”的现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是为“评”而建,而非以“评”促建,成了“一评了之”的迎评工程。

2.资源建设投入力度不足

精品课程网站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但很多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不重视教学资源建设,除了课程基本教学课件外,缺乏其它丰富的多媒体教辅资源。

3.建设技术落后、后期维护技术门槛高

很多精品课程网站实现技术落后,仍采用诸如静态网页技术搭建网站平台,内容维护必须由开发者重新更新页面才能完成。对于缺乏网站开发经验和技术的课程建设者而言,网站后期的维护和更新技术门槛高,妨碍课程自身的建设。

4.缺乏交互性、实际利用率低

很多精品课程网站缺乏在线交流、信息公告、习题答疑、博客等之类的在线交互模块,仅仅停留在为学习者提供基本资料的服务层面上,没有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无法达到网络课堂教学相长的目的,长此以往造成课程网站的实际利用率极低,不但无法实现相应的教辅功能,更谈不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5.后期内容管理不到位

很多精品课程网站缺乏对用户互动信息的内容管理功能,给不法用户利用开放的交互平台垃圾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甚至造成系统感染病毒、木马,严重危害信息安全。

二、加强和改进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措施

1.科学设计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功能强大、设计合理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这就要求在“系统化”、“以人为本”和“安全稳定”原则下进行设计与搭建。系统化原则是指由学校统筹规划,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整体设计,使其不仅与已有的信息应用系统实现数据耦合,同时保留各种通用接口,成为一个可扩展的开放系统,搭建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素材库管理和互动教学交流管理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的综合平台,从而有效整合和共享各类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以人为本原则是指,该平台应从教师、学生等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需求,一方面通过拓展和强化平台功能,使其涵盖课程展示、教学活动和课程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简化操作,提供清晰、友好的人机界面等,为他们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安全稳定原则是指,建立与平台系统配套的安全服务机制,通过分级管理、专人维护、用户安全注册、数据定期备份、设置防火墙和配备安全性能高的服务器等安全保密措施,保证平台的有序运行。

2.将网络建设贯穿精品课程建设始终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将网络建设常态化。首先要强化网络的媒介角色,即不仅要求课程的申报、评审通过网络进行,还要通过网络平台对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成果进行检查、评估和监控,将网络作为精品课程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其次要将网络建设本身明确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之一,作为申报评估、阶段评估和鉴定评估等各类检查评估的观测点和重要指标,从而在机制上为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提供动力,避免“重申报轻建设”、“重一时突击轻持续发展”等现象的发生。

3.加强宣传和专业化培训,深度利用网络平台

为使网络教学平台在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中得以充分利用,并将课程建设与网络建设相统一,应重视和加强宣传、培训环节。在教师范围内,首先要通过宣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网络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提高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熟知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使他们能够利用网络展示课程建设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培训开展得更加专业和深入,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加强对课程教学活动本身的研究,合理、充分地利用平台功能,从而使网络成为辅助与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

总之,加强优质教学成果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使然,而建设过程又能够使建设者与广大学科教师共同受益。精品课程建设者在对优质教学成果进行梳理、表征与组织的过程,也是对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得与失集中反思、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跃迁,这对于建设者而言,无疑是智慧的又一次升华。而对于广大课程教师而言,则能够增加其行动的理性成分。因为精品课程网站不再是由纯粹的“产品”(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构成,还包括了这些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比如,精品课程讲授内容的取舍原则、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作业和问题的设置意图、教学的基本策略、教学经验和体会等智慧型资源的明确说明。显然,对后者意义的清晰表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精品课程网站其他教学资源利用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科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能力,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也将真正得到体现和落实。

参考文献:

[1]成昆山,李广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7):7703-04.

[2]肖来胜,王郑霞.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6):133-134.

篇4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内容管理系统;网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092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截止2010年底,已累计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3700余门,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并带动起近10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1]。但随之而来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问题层出,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维护难”等,为了更好的规范精品课程网站,与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相一致,进行了精品课程网站栏目的统一规划,通过使用JTBC内容管理系统减少了开发成本及周期、简化了网站后期维护工作。

1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现状

目前,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现阶段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用独立开发模式,开发系统通用性、重用性低,资源的共享性也差[2]。这样的建设方式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造成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与新教学资源更新的严重脱节,精品课程网站也就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教学状况。对于精品课程负责人来说,只能浏览观看,不利于交互性网络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很难依靠精品课网站来进行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在线答疑辅导、即时交流、在线考核等师生交互活动,师生参与程度很低。

2 基于JTBC的CMS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的优势

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内容管理系统)采用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对网站的栏目、内容以及模板进行管理和维护[3]。利用CMS建设精品课程网站能实现静态页面的界面美观,并能提高网页的快速浏览性,同时动态页面的可维护性、可持续发展性又有很优秀的体现。JTBC是开源免费的CMS,这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节约了成本,降低了二次开发的难度,有利于设计实现更具精品课程特色的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投入使用后,后期维护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降低了后期维护的难度;采用JTBC建设的网站周期短,随着课程自身教学内容及结构的变化,网站也能快速变更系统结构和内容;JTBC针对系统安全性和性能方面也作了优化,这样使得精品课程网站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性能。

3 基于JTBC的精品课程网站的具体实施

JTBC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是一套可对现有模块进行扩充与克隆的网站系统核心,采用UTF-8编码,采取语言/代码/程序两两分离的技术模式,全面使用了模板包与语言包结构,为用户的修改提供方便,网站内容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在后台予以管理,是一套非常适合用作系统建站或者进行二次开发的程序核心[4]。下面就栏目规划设置、开发实践过程及相关技术介绍基于JTBC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3.1 精品课程网站栏目的统一规范。统一的栏目设置,使得精品课程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设某一个精品课程的任务就转换为向栏目添加合适的内容,而添加内容的操作完全可以由课程负责人独立完成。这样就提高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效率,降低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难度。

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精品课程的一级栏目及二级栏目规范如表1所示: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效果、特色与政策、工学结合、习题试题、互动交流。在各个一级栏目中又包含若干子栏目。如课程设置栏目包含课程介绍、课程定位、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培养方案等;教学内容栏目包含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PPT课件、教学录像、教材选用、参考文献、材料标准、学习指南、考核方法等;实践教学栏目包括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环境、实验指导、实验录像、技能训练等;教学效果栏目包括校外专家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校内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有关声誉说明等;特色政策栏目包括课程特色与创新、政策支持等;工学结合栏目包括校企合作、兼职教师、企业简介、合作项目、现场教学、技能竞赛等。以下是笔者参与的基于JTBC的某高校精品课程开发中,规划好的一部分栏目示例,如图1所示。

图1 精品课程栏目规范

3.2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实践及关键技术。使用JTBC开发精品课程的一般步骤:开发人员与课程负责人进行有效沟通,确定开发所需的基本功能和界面要求,使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设计出首页及子页的页面图片,从而迅速做出设计方案,用这些设计方案再次与课程负责人沟通,课程负责人认同之后进行具体课程网站的开发。

JTBC的网页生成原理是,首先用户通过后台将文章、图片信息添加到规划好的不同栏目的分类中,然后通过页面模板中的调用函数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记录,得到文章、图片信息,最后通过调用模板生成对应的HTML结构代码,添加到最终显示的网页中。网页生成的鱼骨图如图2所示。

图2 网页生成过程鱼骨图

在生成网页的过程中,调用函数itransfer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结合指定调用模板的HTML语言形式完成格式化输出。itransfer的参数采用复合参数型字符串,如:{$=itransfer("genre=products;tpl=1;type=new;topx=10")},其作用是:调用产品(products)栏目下的前10条最新的记录,按照预设的调用模板为1的模板样式格式化输出。调用模板1为: {@} {$topic}{@}

其中{@}是循环标志,在循环标志之间的内容,将会根据itransfer函数从数据库中读取记录的数目而多次出现。模板中的curl函数用来构建url地址,{$topic}标签将会被文章的标题替换,{$id}将会被文章的id替换,{$time}将会被文章的发表时间替换。动态生成的HTML代码最终将会替换模板页中的{$=itransfer(…)}函数所出现的位置,从而实现网页的动态生成。

4 结束语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结合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本论文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栏目进行了统一规范设置,并利用基于JTBC的CMS技术设计实现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这为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2010年)[Z].广州城市职业学院,2012(08)

[2]郝莉萍,陈义辉.高等学校精品课网站网站现状的研究[J].网友世界.2012(14)

[3]耿璐,聂足.基于CMS的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02):351-357.

[4]JTBC官网[EO/OL].2014.http:///about/.

作者简介:李婷妤(1980-),女,慈利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篇5

【关键词】绩效技术;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一、研究背景

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带动全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出台,在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作出调整的同时,坚持和鼓励高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同年11月,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进一步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思路,提出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两大改革方向,即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上述一系列政策引领下,2003年以来,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成为众多高校教务部门、教师团队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涌现出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来说明课程建设在组织实施、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探索与收获。为此,笔者对CNKI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和计量分析,将“精品课程”作为关键词于2014年4月对CNKI中2003-2013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踢除数据库中的错误文献后得到38246篇精品课程相关文献,其中期刊文献28776篇和硕博论文3138篇,可见这10年来我国在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虽然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或获评的课程曾受到一些批评,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仍不失为2003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此外,在高校精品课程基础建设的操作层面上,如何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效益,建立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使广大师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则是精品课程时代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绩效技术的含义以及其对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意义

绩效技术是一种系统的程序,强调用系统论思想来分析、解决工作中绩效问题的方法。将绩效技术这一思想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上来,对提高现有精品课程建设的效益来说有一定的意义。

(一)绩效技术关注产出

产出即结果,绩效技术的重点是人类行为的效益和系统的价值,简单的来说就是低成本高价值,从而促进系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共享,促进各高校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只追求短期效果和评审通过,而失去精品课程建设最初的意义和价值,精品课程最终也只会是流于形式,没有实用价值。

(二)绩效技术采用系统观点

采用系统观点是重要的,因为组织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影响其他在组织内工作的个体的绩效。也就是说,最终的绩效是由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系统方法考虑影响过程和其工作的大环境,就是能够系统的考虑问题,客观的分析问题。精品课程建设是多个方面的结合,包括功能设计、内容呈现、技术实现、后续推广等,任何一个部分若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后的绩效。

(三)绩效技术强调增加价值标准

当绩效技术需要关注直接目的时(如提高质量、缩减开支、提高访问量、顾客保持等),是用期望的产出(如销售额、利润或市场份额等)的提高来衡量其是否成功。精品课程建设的产出是用其访问量、资源丰富程度、实际参考价值、对教学改革作出的贡献等来进行衡量的。

三、绩效现状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学生的问卷调查、文献调研和网站访问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因素:网站知晓情况、网站建设情况、网站应用情况、满意度、需求情况以及对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的建议等。问卷的取样对象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在校学生。在问卷发放上,在松江校区图书馆随机选取10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3份。调查访问的网站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精品课程网站,重点剖析17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在研究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1.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完整,具备一定的课程建设参考价值。

2. 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但质量有待提高。我校17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内容只要以教学课程的教案、音频、讲义为主,多为文字描述,质量良莠不齐;多媒体资源按年展有增长趋势,但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文件夹里是空的,没有任何内容。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使用多精品课程网站的学生中,有47.3%的学生认为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

3. 缺少动态管理,未进行实时更新。在17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中,只有一门的更新日期在2014年,其它有的是2012年、2011年,甚至35%的精品课程的更新日期还在2008年,课件基本上自从建成之后就再无更新了。

4. 网站的总体访问度不高,整体呈现不均衡状态。截止2014年4月,我校市级以上精品课程的总访问量1,128,643 次,每门课程的平均访问量应达 66,390次,但根据课程网站点击排行显示,在17门精品课程中,访问量最高的达到238281次,访问量最低达到1717次,相差13倍之多。

5. 网站整体互动性不足,交互平台使用度不高。我校17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都设置的有互动功能,但100%课程都处于关闭状态,基本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

四、绩效差距的原因分析

绩效技术将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与人相关的因素,包括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外部因素指的是人力之外的因素,即有形的资源和外部的环境两部分。而绩效技术就是改善外部因素。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中的“影响我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可能因素”这一问题的答案选择,并结合网站访问率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原因包括以下几项:

(一)网站宣传力度不够

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精品课程网站的宣传力度不够,有超过50%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我校有精品课程网站。很多精品课程成为了学校的门面工程,在学生中宣传过少,导致学生不知道精品课程网站,更提不上主动使用。

(二)网站内容较空洞,对学习没有实质性帮助

问卷调查中有40.8%的学生认为精品课程网站对学习的帮助不大。一方面,精品课程被学校和教师团队作为一种门面工程,在建设初期就是为了应对评审,所以在制作方面就与学科以及师生造成脱节;另一方面,基于这种评审目的,在评审之后,网站不能实时更新,缺乏一定的网络维护和管理,导致了现在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的更新日期还在2011、2012年。

(三)资源不够丰富,多媒体资源缺乏,质量有待提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使用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同学中,有48.3%的学生认为现有精品课程资源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究其原因,是网站建设中大部分资料是以文本的形式出现,而作为语言类课程,是需要大量的音频和视频作为辅助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普遍认为参考价值不高。

(四)网站缺乏互动性

从本质上来说,精品课程属于远程课程的一种,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延伸,自身对环境、资源、交互等就有一定的要求。在17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中,能达到交互目的暂时没有,在这方面网站自身的学习支持功能有待提高。

五、绩效思考和建议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教材。所以精品课程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在管理体制上,要明确目的,端正思想,加强宣传,加强监督;在资源内容建设上,要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成果展示,包括数字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在网站功能建设上,要着重以辅助师生有效交流和有效教学为目的的学习环境创建。

(一)完善网站管理体制和维护体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和生命力

高校教务部门和广大教师队伍要充分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注重构建一个促进精品课程健康发展的体制,鼓励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支持高校精品课程服务社会。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后,课程建设团队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维护和定时更新,使课程内容能随着教学的发展及时补充,保证网站的生机活力。

(二)加强精品课程优质教学成果建设,提高示范作用

优质教学成果是指产生于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管理等资源的集中。要认识到,精品课程不是讲义、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的堆砌,还应该包括教学各环节安排的依据、教学设计依据、问题和作业安排的意图、教学反思等。

(三)提高网站交互功能的应用,优化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必须具备良好的交互功能,发挥新媒体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的优势,除了传统常见的在线留言、在线答疑、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还可以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博客、微信等方式融入进来,为精品课程服务,使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得以提高,提高学习效率。

(四)保障技术方面的支持,降低制作、更新的难度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团队的建设,出了教师团队外,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作用,为精品课程网站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要对教师团队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制作和使用技能,减少在制作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六、结语

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也是与时俱进的。精品课程建设红红火火开展了10年,它的出现对那些使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来说必然是个喜讯。高等院校不仅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更应为大众的终身学习提供便利,精品课程不只是“五个一流”的示范性课程,而且也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应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评审和评后工作的检查,完善精品课程评审体系,简化精品课程评审等级,建立多层次多种类型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优质的、高水平的教学平台,实现真正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佑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2] 教高[2011] 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

[3] 马丽娟,冯秀琪.绩效技术基于系统化模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3(8).

[4] 王盛峰.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1(7).

[5] 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篇6

关键词:精品课程;高等院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39-03

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 Resourse,OER)是近年来各国高校资源建设的一种趋势,是指不受版权限制的或者是在知识产权协议下,可供他人免费使用或者复制的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它包括整门课程、课程资料、模块、课本、视频、测试、软件,以及其他任何用于获取知识的工具、材料或者技术。各国高校中最有代表性的OER是开放课程(Open CourseWare,OCW),是指在网上可以免费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描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在线测试、网络课堂、教学录像等。中国的精品课程是一种开放课程,它是由国家发起,覆盖面广,对中国高校课程建设影响面大,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可以推动高校树立品牌战略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通过精品课建设的示范效应,逐步提高学校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完善和发展作为永恒主题贯穿整个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为此,探讨如何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精品课程建设对于高等院校的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一所高等学校而言,是否拥有一系列反映学科前沿的高水平的精品课程,是衡量高等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同时精品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学校办学支撑条件中最重要的竞争要素。

1.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办学的生命线,而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创新发展,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各高等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活动,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好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理念发展、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到按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精品课程建设满足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得毕业生更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各大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秀的人才。

3.促进特色办学的实现。特色办学可使高等院校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要,是提升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各大高等院校都在努力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特色、教学模式、实践模式以及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利于各大高等院校挖掘自身的办学特色。为此,精品课程的建设能充分利用各自的教学资源优势,促进专业发展和专业调整,建成特色专业,实现特色办学的目标,为办学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特色的形成,对于高等院校而言不仅可以彰显院校存在的必要价值,而且也为院校的长远发展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

4.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优化。精品课程建设着眼于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的创新建设过程中开发、调动、优化已有的教学资源,可以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利用。已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是开放的精品教学资源,供各校学习借鉴,发挥了很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利于开展精品课程的院系进行师资配备、教学内容优化整合、课程设计、课程定位、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适应精品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原有的其他教学资源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与精品课程相重复内容的删减,改变了课程之间互不交流的现象,客观上也打破了课程间森严的壁垒,增强了教学资源的竞争力,优化了教学资源。

二、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笔者通过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情况的实践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体会,在看到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暴露了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深思。当前在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中存在以下几个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1.精品课程内容选取多而不精,重形式变化,轻内涵建设。有的学校精品课建设就是对原有课程换汤不换药的工作过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课程内容的确定往往是对原有书本知识的简单组合,没有对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定位、内容组织选取等过程进行深入挖掘,仅仅是注重表现形式变化,而轻视了内涵建设,精品课程内容多而不精。有的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甚至误以为精品课建设就是建网站,精品课建设面面俱到、泛而不精。

2.重申报,轻建设、维护,建设和实施两张皮,缺少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评价和激励机制。有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仅仅在申报的几个月时间里得到高度关注,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类似于教学奖项的申报,只要申报成功了就认为工作结束了,没有把精品课程的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循序渐渐的工作来开展,更没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作用。精品课程一旦审批成功,后期的管理和完善就会停滞不前,缺少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评价和激励机制,出现了“有人播种,无人灌溉,无人施肥”的现象。精品课程是教师不用,学生也不关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精品课程建设形同虚设。

3.区域或行业合作少,难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不强。精品课程建设尽可能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利用一切教育资源,诸如将企业人员请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等,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同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对外影响,让更多的学生、教师、企业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这种资源学习,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然而根据笔者对各大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调查发现,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是以一校之力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与开发,很难实现高等院校精品课程互补与共享,企业人员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有的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没有形成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局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不强。

4.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缺失。精品课程教材是精品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是教材建设的新方向,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精品教材建设,它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高校精品教材建设十分必要。通过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情况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精品课教材建设缺失现象严重,原有的教材跟不上时展的节奏,这将会严重影响精品课程的实施效果。

三、精品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确保精品课程内容的“精品”性。精品课程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精品课程示范作用和辐射作业的体现,要突出精品课程的精品性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建设:对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定位等过程进行深入挖掘;内容选取、内容具体表现形式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精品课程内容与模块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内容组织安排要层次分明、科学合理;要深入挖掘课程的特色,对课程建设进行创新,从而保证精品课程的“精品”性。

2.引导教师和学生持续关注精品课程,建立精品课程激励和过程性评价体系。广大学习者和教育者对精品课程持续地关注是精品课程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可从三方面入手让精品课程走进学习者的学习研究活动和教育者的教学活动:授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精品课程资源,做好校内精品课程乃至全国精品课程的推荐工作;对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老师在职务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学校和政府从宏观层面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宣传,让精品课程资源深入人心,从而让精品课程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终身学习。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过程性评价机制,通过制定实施激励和过程性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与维护经费补给的重要依据,鼓励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与到精品课程建设中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实践运用质量。对运行和使用较好的精品课程给予奖励,课程网站要体现师生互动痕迹,如布置作业、上交作业以及批改作业等;对未能及时解答学生提问,内容长期不进行更新,甚至精品课程网页无法正常访问的课程给予通报或取缔。

3.整合全国范围内同类课程中的部分资源。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要涉及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为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耗费,提高精品课程的利用率,将同类精品课程的部分资源进行整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尝试。具体来说,可借助学校优良的网络资源,建立广泛的链接,扩展本课程沟通与交流的渠道;集中管理和监测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的同一类课程;整合同一类课程的BBS讨论区、留言板、blog等模块;开发同一类课程范围内的资源检索功能;提高精品课程的辐射共享能力。

4.积极配套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精品课程的院系要积极组织教师编写精品课自编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应该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是一体化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并在各高校倡导所有精品课程建立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同时列入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应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学过程与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相结合,保证了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真正的精品课程将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具有发展性和动态性的课程。当精品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成为了教育者组织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重要资源;当精品课程的激励、评价与管理制度走向完善之时,精品课程也真正走上了精品之路。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应把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把课程建设深入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从整体上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从而为提高各大高校的办学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Z].

[2]钱晓耀,曾其勇,王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指导下的核心课程群改革与实践[J].技术教育监督学刊,2010,(1).

[3]刘亚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J].物流科技,2010,33(10).

[4]李佑珍,陈艳.“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

篇7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CM;教学平台

0 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中所讨论的计算机基础类精品课程主要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经历了六年的时间,共评出2151门国家精品课程。虽然国家精品课程数量众多,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其建设也有持续性,但计算机基础类国家精品课程数量并不多,一共只有14门,其影响面却很大,取得的成果不容忽视,值得回顾总结。纵览2003开始国内已评选出的计算机基础类国家精品课程,比如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王移芝教授曾提出了数字教学资源,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制了c语言编程题自动评分系统,杭州师范大学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所开发了信息技术开放式考试评价系统等等,可以看出,每个课程团队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 综合分析

教学资源研发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教学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精品课程建设对教学资源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优质课程资源体系

计算机基础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给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帮助,各个课程团队都竭力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手段,研究成果各有千秋。那么,精品课程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资源体系呢?考虑到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专业特点,我们将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基于教室的教学资源体系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我们将网络教学系统归为自主学习系统、答疑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在线练习与测试系统、虚拟实验系统五大类。在这五大类别当中,每一类均可再进行细致分类,比如自主学习系统可包括课程信息与课程资源。课程信息包括电子教材、电子教案、课程大纲、电子课件、配套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知识要点演示、实验模拟视频、应用讲座、教学视频、参考文献、课外虚拟实践活动等内容。另外,网络教学资源还包括精品课程网站上的优质课程资源、各高校间的资源交流平台、国外优质课程资源等。

(3)考试与评价。

开放式考试平台。开放式考试评价系统是一个集命题、测试、监控、阅卷于一体的计算机技能评价平台,拥有独特的自主命题、智能阅卷技术,其强大的安全机制,灵活多样的评测模式可以满足各层次计算机教学、测评的需求,解决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评过程中出题难、评价难的问题。

面向无纸考试的评分系统。面向无纸考试的评分系统突破了传统评分模式,可根据程序的结构和语义,衡量实现编程任务的正确程度,实现学生主观编程题的自动评分,为程序设计语言的考试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它不仅可以提高阅卷效率,减轻教师负担,还避免了人工评分时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评分的客观公正。

(4)实验。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目前所有高校各个专业都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许多知识只有通过上机实验才能掌握。目前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实验类型主要分为四类,如图3所示。

1.2 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加强实验教学CAI的研究

目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并不多,特别适合教学使用的更少,因此,学校在工作量、教学科研立项等方

面,鼓励有经验的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编写与教学配套的高质量实验教材,学生上机就选用老师自编的实验讲义。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优点,但缺点也很显然。学生缺少了创造性的练习、教师参与控制性不强。由于一个教师往往是指导十几个学生同时上机,学生遇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及实验内容都要不断更新,但实验教材内容更新往往滞后。在现代教学体系中CAI教学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也可以应用CAI教学系统,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来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由教师自己增加或删减实验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关联帮助,较快地获得指导,提高实验效果。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紧密结合,减轻教师指导实验的劳动强度。

1.3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资源建设的整合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中,资源建设是核心,尤其是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更加显得重要。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课件、参考资料、疑难问题的视频、重点难点解答、自我试题自测等学习和帮助信息等多种资源,还要为任课教师提供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力支撑环境。网络教学平台依靠教学资源的充实实现网络教学,进而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基于Web的网络教育资源库是实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

(1)构建资源库系统主结构及媒体类型――明确体系结构,构建在线课堂、教师平台、学生平台、资源平台和支撑五大平台。在线课堂主要分为教学信息库、课程信息库和前沿信息库;教师平台主要提供教师备课的个性需要、提供教学需要;学生平台主要提供专业知识共享学习及重组,可以选取资源、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线测试、交互讨论、查询、上传、下载等;资源平台就是微教学单元库;支撑平台包括搜索引擎、资源管理及CMI系统、支持在线测试、评价策略等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方式的资源检索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整合网络教学和资源管理平台,确保网络教学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协调一致。针对目前网络教学和资源管理平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互不兼容的现状,国家教育机构应该组织力量进行整合,把那些优秀平台比较成功的设计思想和成熟的技术吸收进来。参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推荐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可以明确看出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之间互相依托的关系。课程需要素材资源作为支撑,而素材与学科知识点相关联。所有的设计开发模式最终还是要靠技术手段去实现,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支持,就不能保证网络课程与素材资源协调一致。

(3)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要有开放性。技术的开放指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课程设计要留有必要的技术接口以备以后的技术升级。内容的开放主要是针对教师的,一方面由于学科内容和相关知识在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对象的特征也是一个常变的量(不同时期的学生有其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也要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这些都要求网络课程对教师一方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1.4 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是完善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精品课程网络共享发展较快,但是资源浪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在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校际之间仅限于成果的交流,或者说是成果的宣传,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精品课程的开发和提高阶段的合作较少;精品课程建设阶段校际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教学硬件和经验等资源的共享,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借鉴和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也不够,不能达到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体系的目的。对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后续应加强系统建设。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篇8

Abstract: Guided by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we have developed and designed a website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the excellent course of our college.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NET Framework and B/S architecture, supported by the Acces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open platform, the styl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website can be customized freely and it is applicable to any excellent course website construction. The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Shijiazhuang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Technical College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设计

Key words: fine curriculum;website construction;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11-02

0 引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热潮。据统计,2003~2010年教育部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门,共有746所高校的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由于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三层架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被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绝大部分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同时,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课程资源,因此需要课程网站支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要求,精品课程网站应提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设计

1.1 设计思想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个精品课程展示平台,应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进行开发设计。同时作为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平台,其应适用于学院所有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样式、功能项等可以由教师自定义,可以通过文档方式、视频方式、三分屏方式等展示精品课程,满足精品课程的申报和网络教学的工作。

1.2 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网站采用的是.NET开发技术,基于.NET Framework 2.0框架,B/S架构。之所以采用.NET开发技术是因为其具有开发周期短、可调试性强、安全性较高、稳定性高、与IE浏览器完美兼容的优点。整个系统基于B/S构架,可以使用户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可以访问互联网,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管理精品课程网站,而不用安装客户端。

网站整体页面设计风格采用流行的DIV+CSS模式,此模式的优势:缩减代码,提高页面浏览速度;结构清晰;支持各种浏览器,兼容性好;更好的扩展性。

为了将来进行省级、全国精品课程申报,精品课程网站应根据精品课程评审的主要指标及课程特色进行栏目设计,包括申报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工学结合、网上课堂等内容。网站具有动态更新功能,通过账号可以很便捷地信息、修改资源,而没有采用静态的或通过FTP上传更新资料的建设方式,这确保了该课程的精品课网站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并能随时体现最新教学、教改内容。

基于该系统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移动通信基础》网站截图见图1、图2,访问网址为:jpk2.sjzpc.省略/dxx/ydtxjc/index_1.aspx?courseid={2D2D3954-4B7E-41f8-8469-9DA3BD27CD9D}。

1.3 精品课程网站后台 精品课程网站后台是由课程平台和课程管理平台组成的一套强大的系统,能针对不同的精品课程进行不同的管理和设置,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对于教师自己的精品课程非常方便。

后台采用的是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是Visual Studio 2005。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了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和图形用户界面两项特点,具有操作灵活、转移方便、运行环境简单的优点。

后台管理分为:后台登录、文档管理、作业系统、在线调查、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七个模块,具体描述见表1。后台只有教师和管理员可以登录。

2 小结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网上则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于2011年4月在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际应用,系统运行期间,教师和学生反映良好。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也会不断通过网站来实现其网络化和集成化,通用精品课网站建设系统可以使课程教师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尝试中去,使精品课程建设真正体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婷婷,邓广彪.通用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时代,2009(6).

篇9

关键词 精品课程 资源共享 课程建设。

一、前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提高人才质量,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国家十分支持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二、精品课程建设条件

(1)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形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技术已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这种进步也引领了教育的深刻改革。为了更好的共享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各大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数字化校园,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随着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形成,各高校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资源共享的趋势更为明显。

(2)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出现

以美国麻省理工、耶鲁、哈佛等各大名校为代表推出的网络公开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扩大了知识的影响范围,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学习方法,节约了大量学习成本。这种全新而优点众多的教学方式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MOOC、Coursera、中文MOOC网站、学堂在线等网站的出现,推动了高校优质课程的公开化,普及化,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

近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学院梅丽霞老师《经济地理与企业兴衰》的课程一经公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追捧。 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如何从中学习共享经验,值得深思。

三、已有研究

总体上讲,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精品课程的建设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精品课程的现状研究方面,已有精品课程的评选机制尚不完善。学者苗苗、沈玉顺(2009)在《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评述》中谈到精品课程评价的行政化需求较为浓重,评价手段和方法突出量化功能,忽视过程管理和价值判断。在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上,学者邵华(2014)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指出,许多学校在获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后,后续的建设就搁置了下来,缺乏后期的维护和完善。部分精品课程严重偏离了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的初衷,"开放、共享"理念没能真正得到体现。

在精品课程的未来发展方面,针对现有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在评选机制方面,北京师范大学葛岳静认为,评选精品课程有相当难度,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科要建设符合自己发展目标定位的精品课程。在传播形式方面,比较公认,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便是网络精品课程。但郭英剑(2014)在《"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中提出,不必要求所有的"精品课程"都生搬硬套的转化为"网络公开课"。北京大学王义遒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李佳芩(2014)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其带来的启示》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相比之下,对于英语专业精品课程的现状和发展研究不算太多。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并不完善。鉴于专门针对于英语专业精品课程的研究较少的这一情况,决定在对精品课程的已有研究上加以学习和总结,展开相关的实际调研,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英语精品课程的发展现状提出我们的建议。

四、英语精品课程发展现状

目前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共同发展的体系。对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借助英语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很多高校外国语学院采取了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教学改革和建设力度,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可喜进步。

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标准化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参考标准,版权意识也很淡薄,有些高校使用了别人的建设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此外,英语精品课程应用不广,缺乏更新,致使将使原本处于领先地位的精品课程变得落后。

所研究的样本高校英语精品课程如表1:

五、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深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对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状况及发展对策,进行定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英语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积极性不高,高校共享意识淡薄。调研高校及相关教育机构不愿共享自己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专业的、优质的资源并不愿意提供给其他高校使用。这导致资源只能实现"部分"共享。

(2)教育资源共享的制度不全,政策扶持不够,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教育资源非常分散,缺乏科学有效的同一管理。因此,英语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情况很难沟通,沟通问题做不好就会造成很多的重复建设。目前我国还没有科学有效的机构去协调,统一这些利益,需求。仅仅知识依靠高校自发地去沟通和交流。这显然是不够的。

(3)英语精品课程共享层次低、范围窄。学生作为受众群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教育资源共享还处于一个比较粗浅的层次,或内容不够丰富,获共享的层次低,共享的载体、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导致了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给学生带来的利益远不及预期。所以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也不高。

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英语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缺乏,不能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高校发展受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高校之间缺乏资源共享的传统,对于精品课程共享的意识普遍缺乏,支持力度不够,不能给予英语精品课程一个良好的共享环境。

教育资源共享的内动力不足。

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难以跨越的客观矛盾,例如学校之间在办学类型,学生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给高校直接爱你的相互共享带来重重困难,也将直接影响高校对共享教育资源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也及时的资源共享失去了动力。

七、建议

转化传统教育观念,培养英语精品课程共享意识。

首先,要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高校需要打破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思维定势,实现精品课程资源互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办学水平。其次,因为高校之间不论在办学类型,学生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要解决这一矛盾,不可能把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都扯平到同一个水平上,需要逐步理清教育资源产权利益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资源共享进行总体规划,分步骤实施,深化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程度。

发挥政府主导,制定促进英语精品课程共享的政策措施。

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鼓励高校间的资源共享,为高校资源共享提供法律保障。还应该平衡各方面利益,加大资源共享的扶持力度建议能够播出专项资金来奖励对资源共享做得好,对社会贡献的大的部门与单位。丰富共享内容,提升共享质量师资方面,不断完善教师考核制度,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健康发展和长期存在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择优选师,及时补缺,保证课堂质量,从而更好地建设精品课程。

八、结语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校大学生都想通过巩固和增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提升自身实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外语资源的重视和学习。英语精品课程共享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优秀的英语教育资源,满足其求知需要;帮助高校的优秀资源更好的传播,进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其竞争力;最终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数据来源各高校外国语学院官网)

参考文献:

[1]丁兴富.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及主要结论[J].中国大学教育,2006(5).

[2]冯博琴.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8.

[3]黎玉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

[4]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5):81-87.

[5]刘芝.地方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以《CAI可见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8.

[6]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评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9.

[7]邵华.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8]余卫华.国际化、全球化与外语教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篇10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

精品课程建设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重评审、轻使用、资源建设滞后、共享性较差等各种现状,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低,精品资源共享课就应时而生了。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教育部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而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受益面更广。受益对象由单一服务教师转变为同时可服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三个层面。二是课程开放度更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各种新媒体应用实现精品资源的充分开放,网络无限共享。三是课程目标更广泛。课程建设目标要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四是课程建设资源更丰富。不仅对基本资源建设项目进行增加,同时还增加了拓展资源,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实验实训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五是课程建设技术要求更高。教育部专门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对课程建设的各项指标、数据和资源等做出了更高更具体的技术要求。总的来说,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关键旨在内容精品、资源丰富、全员共享。

二、《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思路

《纳税会计实务》是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基于会计工作中税费计算与申报核心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其前身是《税法》,后更名为《纳税会计实务》。该课程不仅介绍了我国相关的税收法律制度,同时也融入了各税种的税费计算、纳税申报和会计处理内容,2013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内容共分为纳税工作流程认知、流转税纳税实务、所得税纳税实务、资源税纳税实务、财产行为税纳税实务五个学习项目,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后续课程为财务管理实务、专业综合实训等。

《纳税会计实务》刚被学院评为精品课程并准备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时,就遇到了按照教育部要求由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课程转型与升级的课改大环境。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基于精品课程转型和升级的过程,需要对原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地整合。课程建设需要突出精品、资源、共享的内涵。鉴于此,课程组成员积极组织对教育部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相关文件的学习,积极构建新要求下的课程设计理念。对课程服务对象进行准确定位,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实施有效的管理机制,使课程首先成为精品;同时持续更新基本资源,丰富拓展资源,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传播与共享。

三、《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1、优化课程设计理念,合理设置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对象从单一服务教师扩大到可同时服务教师、学生甚至社会学习者。这种服务对象的转型不仅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表现出了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我们及时更新课程设计理念,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校企合作,以实践中的具体任务为驱动,基于工作过程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内容,合作开发课程,形成“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

具体来说,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方面根据“谁纳税、对什么纳税、纳多少税、怎么纳税”的实际工作流程,将企业会计在处理纳税业务时的工作分解为:识税(各税种构成要素)、算税(税率、公式、税额计算)、报税(申报程序、表格等)、缴纳(过程)、账务处理(会计核算)等五项主要学习性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为了处理好不同税种工作业务特殊性的学习,并确保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又将企业实际进行纳税时的工作分解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财产行为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印花税等)等四类主要学习性工作领域,并将算税、报税、缴税、账务处理四项工作分为嵌入到上述工作领域之中,形成18个学习任务,从而构建了“任务序列、领域嵌入”的课程内容结构,并突出重点(流转税、所得税),消化难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既符合学习认知逻辑,又应对了实际工作过程的逻辑。

2、优化课程建设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及实施的关键,直接决定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在人员结构上,我们除了吸收具有多年相关课程研究及教学经验的课程负责人外,还引进了来自企业的具有多年财务、税收工作经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负责分析岗位需求及开发课程项目;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负责各种教学素材的制作以及学习平台和课程网站的建设。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外,课程组成员应经常开展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

3、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持续丰富更新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分为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要能充分反映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或PPT、重难点指导、习题作业、政策法规、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资源。拓展资源要能够体现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要能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是比较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素材资源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试题库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作业系统、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纳税会计实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全面配置和应用了基本资源,反映课程改革成果,支撑专业教学,展现课程团队风采;为兼顾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还设计了在线自主学习系统、在线仿真实训系统、在线作业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和在线交流问答系统拓展资源,帮助学习者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并检验学习效果,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同时,课程组严格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建立课程每学期定期更新以及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变动不定期更新管理机制,并将课程调整、资源更新、学习平台维护等形成制度文件,从而保证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以及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