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经济概况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

篇1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征地困局;土地产权;私有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29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4-0016-0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不合理,加之欧美市场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导致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乏力,中国正在经历着长期高速增长之后的经济放缓格局。面对这一严酷现实,我国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扩大内需,其中,扩大城镇化范围就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引擎。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由于征地而导致的被征地农民和地方政府冲突事件,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更是对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侵害,也使政府公信力受到打击,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篇2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解译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197-01

国务院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覆盖全省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

当前,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为全球变化研究中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由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连续获取大范围的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宏观性,成为最为有效的对地观测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联合国环境署(UNEP)曾启动“土地覆被评价和模拟(LACM)”项目,旨在采用高分辨率影像探测亚全球尺度的土地利用与变化。

因此,本文旨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这将为推进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研究区和卫星影像概况

1.1TM影像概况

TM影像是指美国陆地卫星4~5号专题制图仪(thematic mapper)所获取的多波段扫描影像。有7个波段。影像空间分辨率除热红外波段为120米外,其余均为30米。因TM影像具较高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和较高定位精度,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地球资源与环境遥感数据源。能满足有关农、林、水、土、地质、地理、测绘、区域规划、环境监测等专题分析和编制1∶10万或更大比例尺专题图,修测中小比例尺地图的要求。本文研究区生态解译采用了14景Landsat TM影像,时相为秋季,波段合成采用432RGB彩色合成。

1.2研究区概况

本文研究区范围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见图2。

1.3技术方法

通过ARCGIS平台,根据地物影像特征,如色调、大小、阴影、纹理、位置和其他标志,以及技术人员先知经验,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译Landsat-TM卫星影像,绘出地物的闭合边界,并赋予属性编号,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1.4生态解译结果

本次遥感解译涉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2000年)一级分类中6个类型,三级分类中13个类型。

篇3

【题目】新经济下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问题探究

【第一章】新经济环境下科技型企业成长研究导论

【第二章】企业发展模式理论综述

【第三章】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4.1  4.2】山寨的说明及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概况

【4.3】手机厂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4.4 - 4.6】华强北手机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华强北模式的理论说明

【结论/参考文献】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方式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通过实施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实现了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一次经济高速增长,其具体表现是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胀水平的偏低、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财政的改善,《2001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将这种发展奇迹总结为新经济。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新经济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发展模式是与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紧密相连的,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不能照搬其他。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给出了本文对于企业发展模式的认识,接着对文章写作所运用到的各种理论进行梳理,并将虚拟企业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加以详细论述,然后以文献综述的方式选取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对比,说明企业发展模式主要受政府、教育、资本和文化四种因素的制约。

第二部分,作者在全面阐述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以深圳华强北手机产业以及三家典型手机厂商为案例,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对比,说明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对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第三部分,本文通过对华强北手机产业及典型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从组织模式、营销模式、创新模式和融资模式四方面进行分析,创新性的总结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华强北模式,并通过与其他现有典型模式的对比,说明此模式的优点与适用范围。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基于华强北模式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 中小科技企业 华强北模式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一)研究基本框架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核心理论综述

(一)虚拟企业理论

(二)坏性创新理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模式研究

(二)国内相关模式研究

(三)国内外相关模式研究总结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二)科技企业的定义

(三)本文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

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特点

三、我国中小科技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二)内部困境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强北手机厂商的案例分析

一、关于山寨的说明

(一)"山寨"的定义

(二)"山寨手机"的说明

二、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概况

(一)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华强北手机产业运行流程

三、手机厂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研究对象选取依据

(二)研究指标的选取

(三)三家企业的比较研究

四、华强北手机产业的特点

(一)产业分工明确

(二)产业集聚明显

(三)市场定位明确

(四)产品优势独特

五、华强北手机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法律的风险大

(二)持续创新能力弱小

(三)产品服务质量堪忧

(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强北模式的理论说明

一、华强北手机产业特点的理论分析

(一)组织模式分析

(二)营销模式分析

(三)创新模式分析

(四)融资模式分析

二、华强北模式的提炼与相关比较

(一)华强北模式的提炼

(二)与国内外相关模式的比较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产业分工,培养核心能力

(二)注重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三)注重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品牌

(四)注重创新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篇4

论文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西部大开发,区位选择,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来,我国FDI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发展。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发展政策明显的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东部优先发展阶段,二是至今仍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一系列吸引FDI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努力对FDI区位选择向西部转变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呢,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10年间这类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就以政策前后FDI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为切入点,实证研究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变化对FDI向西部转移的影响,并期望在得到答案的基础上能给未来的政策制定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中国利用FDI的整体现状

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累计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为632348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了7907.47亿美元。从1996年到2007年中国利用FDI概况如表1。FDI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企业产值与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6年的15.14%上升到了30.91%,占到了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近三成。

表1中国利用FDI概况

项目数项目数

实际利用FDI

(亿美元)

FDI企业工业总产值(亿元)

FDI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比重

1996

24556

417.26

15077.53

15.14

1997

21001

452.57

10427.00

18.57

1998

19799

454.63

14162.00

24.00

1999

16918

403.19

17696.00

27.75

2000

22347

407.15

23145.59

22.51

2001

26140

468.78

26515.66

28.05

2002

34171

527.43

33771.09

33.37

2003

41081

535.05

46019.55

35.87

2004

43664

606.30

58847.08

31.43

2005

44019

724.06

78399.40

31.41

2006

41485

694.68

99420.83

31.50

2007

37892

835.21

篇5

跨国公司及其国际投资

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约占世界固定资本形成的12%;投资存量在2004年达到8万多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22%;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价值增值是全球GDP的11%;由跨国公司体系生产的产品总值约占世界GDP的四分之一;出口方面,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来自跨国公司内部贸易,2004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出口值占世界出口总量百分比33%;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为19万亿美元,几乎是2000年世界出口总值的三倍;跨国公司所进行的研发活动占全世界研发活动的75-80%;另外,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还创造了5400万个就业岗位(UNC-TAD,2004)。

由于FDI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吸引跨国公司及其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各国制定外资政策的主要目标。例如,1991-2003年,有165个国家对本国FDI法规进行了1885项修订,其中,1771项改革是以有利于吸引FDI作为政策目标的,占总量的94%(UNCTAD,2004)。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分布

一、500强跨国公司概况

全球跨国公司数量众多,为了便于研究其概况、特征和发展趋势,通常选择大型跨国公司加以分析。联合国贸发会议每年对发达国家最大100家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50家跨国公司和经济转型国家最大30家跨国公司进行研究。本文所指的500强跨国公司,即《财富》杂志每年公布的跨国公司。500强排名是依据公司年营业收入,既不代表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也不代表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500强跨国公司在实力方面超过许多国家。据统计,2004年,在前100个最大经济体中(国家GDP,公司销售额),47个是国家,53个是跨国公司。沃尔玛、英国石油、通用汽车、皇家壳牌、福特汽车、丰田汽车等公司超过或等同于许多中等国家,例如奥地利、土耳其、丹麦、波兰、南非、约旦和希腊。

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从500强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经营情况中能够反映许多经济信息。在国际层面上,能够看出全球经济状况、对外投资、跨境并构以及行业演变。在国家层面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与该国的500强跨国公司数量有密切关系。

500强跨国公司并非一成不变,每年《财富》公布的500强企业中,约有20%的企业发生改变。据统计,1995-2004年期间,《财富》出现过的500强跨国公司共有928家。其中,每年都列入500强的有214家,出现一次的有145家。

二、区域分布

500强跨国公司主要分布于少数发达国家(附表),2004年,美国189家,其次是日本83家,英国、法国均为37家,德国34家,中国14家。从变化趋势看,1995年,美国、日本数量基本相当,此后,美国稳定上升,日本趋于下降。英国、法国10年来没有多大变化,德国不断减少,中国的500强增长速度迅速。

三、行业分布

从500强的产业分布来看,银行、保险、电信、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批发零售、商业服务、航空运输等是主要分布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贸易等行业有所下降,信息技术、能源、特许零售、证券业则发展迅速。

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情况

根据2004年《财富》公布的500强跨国公司名单统计,目前,约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9期有261家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设立了分支机构(不包括14家中国500强跨国公司),合计设立各种分支机构约3000家。从500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情况看,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的500强企业对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1200家企业样本分析,在我国吸引的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中,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占74%。在服务业领域,社会服务业占11%、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占4%、批发零售业占4%。在制造业中,500强跨国公司主要投资于石油化工、电气机械、电子通讯、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冶炼与加工等行业。

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以合资为主,占54%,独资33%,合作7%,其他6%。在进入方式上,以新建投资为主,占85%,采取并购方式仅占6%,其他方式9%。

关注中小跨国公司

吸引500强跨国公司投资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但不仅要看500强的投资数量,更要重视其在本地区的投资规模、增加值、投资动机、税收、出口、就业、环境保护、与当地企业关联数量、所在产业等,后者是评价500强跨国公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度的重要指标。

篇6

【关键词】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传播

一、中国留学生概况

于中国而言,留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官派留学生。1872年至1875年间,由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倡议,在和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了四批总计120名留学生赴美留学。

时至今日,中国留学生群体不断的发展壮大。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截止2013年,中国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305.86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留学生人数除了在2004年有小幅度下滑外,一直呈上升趋势,每年的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长。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较2012年增加约14300人。

二、中国留学生在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总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外交活动和战争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形式。留学生究其本质属于一种文化交流的传统形式,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他们对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留学生远赴他国求学,作为某个留学生个体来说,他停留在他国的时间有限,造成影响的范围较小。但放大到整个留学生群体来看,他们在文化交流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留学生所赴的区域范围很广,可谓遍布世界各地。“如此数量庞大的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传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置身于与自身成长环境不同的异国他乡,学习生活中频繁地与同学及教师的交流使得跨文化传播活动不可回避。”一代又一代留学生在海外生活求学,加之他们在此过程中自身对当地文化的不断适应,促使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大大地延长了其影响的时间跨度及深度,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推动双方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三、中国留学生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巩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成果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已有一段时间,但处于当下文化多元的社会,新文化不断衍生并冲击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不断对其成果加以巩固。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作为一个留学生,他们自身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他们在无形之中展现着母国的文化内涵,并将其向世界传播。留学生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

(二)有利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遭到大肆渲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是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相互了解和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需求。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学习,他们需要学会融入所处国家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践行是对此价值观最好的无声传递。文明、和谐、友善……外国友人在与中国留学生的接触中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认识到中华民族并不是一个激进的民族,而是一个有责任,追求和平的民族。

(三)有利于我国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验。“近代中国留学生在国外,不仅刻苦求学,努力促进中外人民的友谊,同时还充当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留学生群体在传递我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将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优秀学说引入国内,这大大促进了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

(四)加强公共外交

我国的公共外交主要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标,以“尊重、理解、共融”为理念,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文化交流、艺术交流、公益慈善、民间对话等公共外交方式,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互动共融,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一个爱好和平、推动繁荣的中国。在公共外交活动中,留学生群体是一股不可取代的力量。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在他们留学的国度,常有国人组织联谊活动、庆祝中国传统节日,吸引他国民众参与进来。无形中逐步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留学生群体深刻影响着国家形象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留学关乎一国文化的大局,中国留学生群体既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在宣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亦大有可为。

在全球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留学生群体是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可忽略的、强有力的助推力量。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此之下蕴藏的巨大力量。周棉在《留学生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一文中概括说:“虽然这期间也有许多迷茫和教训值得加以研讨和总结,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告诉人们,他们在近代以来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的贡献和特殊的地位,已经产生了并且还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文化交流与繁荣之路艰苦而漫长,但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梁志明.当代留学大潮与中外文化交流[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

[2] 兴越.基于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的中国留学生跨文化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12.

[3] 叶昌纲.近代中国留学生与中外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1).

篇7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刑法规制

一、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当前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问题存在两种相异的观点。支持者认为,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粮食短缺以及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受到转基因食品的侵害。如新西兰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就得出转基因食品确实会产生潜在的风险,国际社会知晓后纷纷强烈抵制转基因食品。

(一)转基因食品威胁人类的健康。不可否认的是,转基因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健康有益,如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匮乏。但大量的科学证据也证实了其对人体的有害影响。该调查委员会分析了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后给其健康带来风险的所有可能性,包括转基因食品中的脱氧核糖核酸是否会侵害人们的基因结构。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对一些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审查,这些成果证明了DNA可能通过食物消化从转基因生物中转移到人体内的染色体中。与此同时,委员会还对转基因食品致癌的可能性和食品营养价值的降低进行了评估。

(二)转基因食品威胁生态环境。由于在转基因过程中引入了外源基因,改变了原作物原有的基因构造,而这种稳定的基因组成是千百年来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与自然环境可以说是高度适应的,一旦被人为改变,则不排除存在破坏生态平衡的可能①。该委员会调查的一些证据表明,如果转基因生物被释放到大气或土壤中,没有转变的动植物和昆虫的很容易受到污染。

二、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立法情况

世界各国在转基因品立法的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派别:第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宽松派。以美国为例,尽管美国认为没必要对转基因食品实行更为严格的规制②,但基因食品若想进入消费市场仍然要经过FDA的批准。第二,以欧盟为代表的严格派。其转基因食品的研发环节到生产环节再到流通环节以及最后到销售环节都对其严格实施监管。

总的看来,在应对转基因食品之安全问题上,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地区)还是很少使用刑法手段,主要还是采用经济法规以及行政法规对其进行规制。但是有一些国家(地区)已经制定了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刑事法律法规。比如,芬兰刑法典中规定的“基因技术罪”就是一例。虽然此规定不是直接针对转基因食品,但是对规制转基因食品技术的研究和滥用仍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立法现状以及完善

世界各国目前都高度关注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作为世界粮食大国的中国也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制。

针对转基因食品问题,首先,我国目前规制的手段立法层级不高,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的综合性法律,这也反映出我国立法机关对于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的认识程度不够。其次,法律责任过轻。目前我国对其最严厉的制裁措施不过是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5倍的罚款。这种处罚力度,与转基因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相比,很明显是过轻了。从这点来看,也有必要将转基因产品纳入到刑法的规制当中,用严厉的刑罚手段制裁这种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的行为。

本文认为,根据刑法的必要性原则,针对转基因食品的各个环节(包括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和监管环节)的法律规定应当尽快出台。转基因食品进出口、研发、生产、流通和销售等行为在违反上述安全标准和规则的前提下,才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并进行处罚。

目前,针对转基因食品之行为我国仍未设定与之相对应的罪名。在应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问题上,我国仅仅依靠于基因科技法的引导和保障,而刑法在转基因食品上的规制具有重大的缺陷与不足。一是目标定位不足,也就是没有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技术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没有认识到转基因食品技术给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带来的重大危害,故很难见到在刑事立法中设置相应的禁止性规范。二是具体制度的不足,也就是说在刑法规制方面,对于在我国境内已发生多次故意向环境中释放转基因生物体的行为的规制还存在严重不足。此种行为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而刑法中目前没有一个罪名完全符合这种行为特征③。

然而,也有论者认为没必要将转基因食品犯罪单独立法新设罪名。比如,利用转基因食品技术进行伤害、杀人的,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杀人罪或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罪;如将转基因食品传染病病原体、转基因食品废物排放到水体当中的,则可能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又如走私转基因动植物行为可以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④。

本文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转基因食品犯罪都能为我国现行刑法关于食品犯罪的规定所囊括。转基因食品犯罪与一般食品犯罪相比较,其导致的危害程度远远高于一般食品犯罪。所以,如果把转基因食品的犯罪和一般食品犯罪同等看待,就违背了罪责刑相一致的原则,也不利于对转基因食品犯罪的打击。

除此之外,对于研发型的转基因食品犯罪,我国现行刑法并也没有与之相应的规则进行规制。如,作为转基因食品泉源的转基因动植物恐怕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但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关于生物多样性犯罪的规范,对研发、生产转基因动植物而破坏生物多样在破坏环境资源罪中无相应的罪名予以惩处。

因此,在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产生的危害达成共识的背景下,我国立法机关急需制定一部全面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监管的综合性法律,以明确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和强化对研发、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规制。笔者建议,针对转基因犯罪,有必要在刑法典中专门设置一章,并将转基因食品罪列为其中的一类罪名,并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将转基因食品罪细分到具体的罪名,并根据其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设置与之相应的法定刑。(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 杨慧:“我国转基因立法现状及完善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7期。

② 张忠民:“美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法律剖析”,《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6期。

③ 刘长秋:“论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之刑法规制缺陷与矫治”,《新疆警官高等专利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

④ 杨帆:“基因犯罪初探:以风险社会为视角”,《犯罪研究》2009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 曾北危:《转基因生物安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 唐德强等:“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概况及其安全性”,《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年第1期。

[3] 王岩东:《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1年。

篇8

关键词:重载运输;重载列车

一、铁路重载运输的概述

(一)、铁路重载运输的含义铁路重载运输是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轴重大的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运输。

(二)、铁路重载运输的标准

1994年6月国际重载运输年会上,对铁路重载运输作了最新定义。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二者,可视为铁路重载运输线路:

1、经常、定期或准备开行总重最少为5000t的单元或组合列车;

2、在长度至少为150km的铁路区段上,年计费货运量最少达到2000万t及其以上;

3、经常、定期或准备开行轴重25t及以上的列车。

(三)、重载列车的组织形式

目前,国内外铁路开行的重载列车组织形式主要有单元式、整列式和组合式重载列车三种。

1、单元式重载列车。单元式重载列车是以固定的机车车辆(大功率机车+一定编成辆数的同一类型的专用货车)组合成为一个运输单元,并以此作为运营计费单位,在装卸车站间循环直达运行的货物列车。这种重载运输方式运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显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均采用此方式,我国大秦重载运煤专线上也有重载单元列车的开行。

2、整列式重载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是采用普通列车的组织方法,由挂于列车头部的大功率单机或多机牵引,由不同型式和载重的货车车辆混合编组,达到规定载重量标准的列车。在我国繁忙干线上开行的重载列车主要为这种模式,其它国家应用较少。

3、组合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是由两列及以上同方向运行的普通货物列车首尾相接、合并组成的列车。这种重载运输方式始于1964年前苏联。我国大秦线进行的20000t重载列车采用该形式。世界范围内应用不太广泛。

二、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

(一)、国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以开行长大列车为主要特征的重载运输开始出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重载运输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国铁路相继在运输大宗散装货物的主要方向上开创了固定车底单元列车循环运输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铁路上的广泛应用,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及装备水平又有了很大提高。

列车重量的提高是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发展总体水平的体现。重载运输发展40多年来,一些国家列车牵引试验牵引重量的记录不断被刷新突破:

1、1967年10月,美国诺克福西方铁路公司(N&W)在韦尔什-朴次茅斯间开行重载列车(编组500辆、6台内燃机车、全长6500m、总重44066t)。

2、1989年8月,南非铁路在锡申-萨尔达尼亚间开行重载列车(编组660辆、16台内燃机车、总长7200m、总重71600t)。

3、1996年5月28日,澳大利亚在纽曼山-海德兰港间开行重载列车(编组540辆、10台Dash-8内燃机车)。

4、2001年6月21日,澳大利亚BHP公司开行重载列车(编组682辆、8台机车、总重99734t、总长7300m),全列只有1名司机,另外7台机车由GE公司生产的哈里斯机车遥控系统控制。

(二)、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

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铁路重载运输起步较晚,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北京局管辖的丰沙大和京秦电气化铁路试验开行重载列车,从此开始了我国的铁路重载运输。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走两个途径:一是对既有干线铁路进行配套改造,在既有主要繁忙干线上开行5000t级整列式重载列车;二是新建能力大、标准高的重载运输专线,如大同-秦皇岛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

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0年)为改造旧线、开行组合式重载列车模式阶段。1984年11月在大同-沙城-丰台-秦皇岛间首次开行了由两列普通货物列车合并的重载列车,随后又在沈山线、石德线和平顶山-江岸西间开行了7000~7600t的组合列车。

第二阶段(1990~1992年)为新建大秦铁路,开行单元式重载列车模式阶段。1992年我国建成了全长653.2km的大同-秦皇岛铁路,它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单元列车的运煤专线,单元列车的重量达到了10000t。它是中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为逐步改造既有繁忙干线,开行整列式重载列车模式阶段。为在全国既有路网推行重载列车技术,铁道部有计划、分步骤地在一些主要干线(包括京广线、京沪线、京哈线等)繁忙区段组织开行了5000t级的整列式重载列车,这种扩能效果显著的重载运输方式,已成为中国发展重载运输的主要方式。

三、重载运输对铁路技术装备的要求

铁路技术装备是发展重载运输的物质技术基础。世界各国铁路都在发展重载运输过程中,积极研究开发重载运输技术装备。

(一)、重载运输对铁路工电设备的要求

1、重载运输对铁路工务设备的要求。为保证重载列车的安全运行,减少维修成本,必须强化重载线路和桥梁的承载能力,使其具有高度的耐久性、可靠性和平顺性。

2、重载运输对铁路供电设备的要求。根据重载运输的特点,重载运输要求发展完善电气化铁路。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由“外网”(国家电力供电系统)和“内网”(牵引供电系统)两网组成。在外网供电能力充足的情况下,铁路部门要加强内网的改造,大幅度提高铁路供电设备供电能力。根据重载列车牵引重量标准、列车追踪间隔时分等对牵引供电的需求来设计变电所容量和供电臂长度,保持供电区间长度和行车区间大小的适配关系,便于运营和检修作业的配合。

(二)、重载运输对铁路机务设备的要求

开行重载列车必须采用大功率的电力或内燃机车,牵引机车应采用电空制动方式、无线遥控同步运转的“locotrol”系统等技术方法及技术设备;同时还应具有能牵引或顶送重载列车的调车机车。

(三)、重载运输对铁路车辆设备的要求

重载货车通常采用载重量大、强度高、自重系数小的大型四轴货车。货车车体大量采用耐腐蚀的钢结构和铝合金材料,高强度、低自重、浴盆式车体,低动力作用的转向架或径向转向架,装备新型的空气制动装置、高强度车钩和大容量高性能缓冲器。

1、提高车辆轴重。国际重载协会于1994年把重载货车的轴重标准从21t提高到了25t,有的国家已将货车轴重提高到25t,有的高达35t。更大轴重的货车经济性和适用性也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2、降低车辆自重。这是提高货车净载重的有效措施,主要是通过采用耐候钢、低合金钢及铝合金等轻型高强度的车体结构材料,以及采取改进车体承载型式和优化结构设计的手段来实现。

3、降低货车动力作用。可通过车辆结构合理优化来实现。如采用铰接式转向架、自导向径向转向架、无间隙牵引杆新型结构设计、车体外形采用流线形设计、缩短车长等。

4、提高车钩强度和缓冲器容量。加强货车车钩强度,从车钩材质的选取、结构的优化等方面提高车钩强度,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改善车钩纵向力,提高缓冲器的容量。

(四)、重载运输对列车制动系统的要求

铁路重载货物列车要求其制动系统更高,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随着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都研制了用于货物列车的电空制动装置。我国重载铁路目前已引进ECP重载列车电控空气制动系统并进行试验,动车组(客车)就采用电空制动装置。

(五)、重载运输对铁路站场改造的要求

篇9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推进了生产力的繁荣与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保持在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人均gdp也在不断提升,2012年有望达到4700美元以上。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2012年可能超过3.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前列的进出口大国。自中国加入wto组织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同发展、同繁荣。由于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的国际化参与率愈来愈高,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间的人流、物流、商流的运动和加速,需要我们全面思考中国文化繁荣和发展与世界经济互动的大课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现象表明:我国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大于文化的国际化程度,经济的国际推广力远远大于文化的国际推广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特别是推进中国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国门,强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理解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意义和价值

1.哲学社会科学的经济支持属性决定了其“走出去”的意义和价值

从哲学社会科学角度看,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经济制度、体系和发展道路,充满了好奇,期待了解改革和开放的中国,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和机制,这要求我们给出正面的回答,用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予以解释和说明,提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在国际交往中满足各国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了解的需求、对了解中国发展之谜的需求和对哲学社会科学交流和合作了解的需求。社会需求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广泛而深入的需求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基本缘由。巨大的需求表明了国际社会对发展中的中国充满合作与交流的经济动机,经济动机是发动机,只要大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兴趣,就一定会有力地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2.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互动属性说明了国际间对文化交流的渴望和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意义

语言和文化、经济与文化、科技与文化、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化等,都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文化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水平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是潜在的、隐形的国家发展软实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需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文化载体,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交流和传播。近年来,中国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的国际需求不断加大,大学问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这说明各国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充满了兴趣。不可否认,在国际交往中,国际和本土文化的充分交融和流动,才是先进的文化形态。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推进中西文化的理解和融合,加强中国文化自信,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

3.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属性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是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提供咨询和决策方案的理论支撑,在服务国家战略的时候,必须提供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成果。在服务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需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框架放大到国际化大系统下,研究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外交等多系统的变化。要从意识形态、经济安全、国家利益保护、文化软实力以及世界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出研究课题。由此可知,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寻求合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发展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

4.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价值与意义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资源配置以及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角度看,汉语的国际推广涉及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的工作。从国际语言推广的一般性规律看,今天的汉语教育与推广,就是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从国际多元化文化传播和跨文化沟通、交流需求的角度看,汉语的国际推广涉及国际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今天的汉语教育与推广,就是明天的中国国际文化交流能力;从符合生产力规律的国际间科技成果和创新发展的交流需要的角度,汉语的国际推广涉及高新科技国别间的流动,今天的汉语教育与推广,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软实力;从国际间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国际友好交往的角度看,汉语教育与推广可以推进国别间人员的流动和文化认同,有利于和平外交与睦邻友好,今天的汉语教育与推广,就是未来中国人的国际亲和力;从国家安全和全球共同利益保护的角度看,汉语教育与推广有利于人员交流和理解,有利于国家间的安全利益,有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象、环境等项目的国际合作,今天的汉语教育与推广,就是未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积极推进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

二是全面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三是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水平,实施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

四是创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完善科研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

五是大力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学术自律,推进学风制度建设。从国际化发展的角度,要加大力度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推进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中国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出一批有价值、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提升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进一步强化我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转贴于

发挥大学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作积极贡献

1.建立一批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中心和“智库”,提升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话语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特别是我国国际化分工程度不断提升,我们必须提出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法律等多种学术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不能随波逐流,听任别人的学术霸权。例如,在wto组织中,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冲突的解决机制,有独立的观点和立场,促进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在国际企业和国家的信用评级、评价方面,同样要有自己的研究与评价,不能在别国的研究结论中进行决策。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在国际资本直接在我国投资的问题上,都需要提出高水平的国际问题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提升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能力。当前,亟需加强已处于减弱状态的国际化问题研究机构的建立,组织一批高层次、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者队伍,支持追踪国际问题的长期研究,加大国际信息资料建设的力度,真正建立一批水平高、反应快、有能力参与和影响决策的国际问题智囊团。

2.把中国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翻译和传播出去,推进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与思想传播是薄弱环节,与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我们必须站在世界文化和学术平等交流的立场上,积极并有准备地推动中国文化和学术精品走向世界。一方面,我们的态度要积极、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实施,从文化的融通性上,提出学术精品,组织翻译,向世界推广。对大学中一些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计划,要提出国际推广的任务要求。在国内高水平大学建立一批翻译中心,运用各种语言,多方位介绍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有条件的高校要组织构建外文期刊和网站,及时有效地推进优秀学术成果的传播,增加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我们必须一方面产出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大优秀文化成果的推广力度,增强中华文明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3.全力打造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国际学术平台就是国际学术交流和沟通的载体。通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和利用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全面介绍中国的社会、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概况,系统分析和阐述中国成功的发展之路。在学习他国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地、有力地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交流。目前,国外学者有兴趣与我们交流,需求也很大。例如,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汉语基地精心的筹划和推动下,“商务中国”巡讲团赴俄罗斯、美国、日本、巴西、韩国、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家进行中国发展问题的专题演讲并与当地高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演讲团所到之处反响热烈。巡讲团运用中国发展的翔实数据和有内涵、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使各国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发展中的中国,进一步认识了与中国扩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外国学生学习商务汉语和来华工作的热情,为各国人民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巩固友谊贡献了力量。商务汉语基地把重点放在了商务汉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方面,与希腊雅典商业大学联合召开“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的国际商务研讨会,这是全球第一次将中国、希腊古典哲学思想应用到现代经济管理之中。此会议的学术国际影响力不同凡响,希腊总统出席了开幕式,在世界各国引起了东西方古典哲学思想的研究热潮,对运用东方智慧解决西方部分国家的债务危机提出了新的对策和建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4.运用高校资源,组织师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演出等活动,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亲和力和友谊

篇10

关键词:家族企业 发展状况 发展展望

1.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概况

家族企业经过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其发展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点,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决定了整个民营经济发展的快慢,也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据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公布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内地私营企业数量达到了359.6万家,其中,家族企业大约占到整个企业数量的85.4%。若按照工商联的2011年末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到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最初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加上服务业投资小、见效快,于是餐饮和住宿业是家族企业创立之初进入比较多的行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延伸,企业实力也不断地壮大,紧接着就有家族企业逐渐涉及投资规模较大的商业连锁、高科技、生物制药等行业。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家族企业的规模也是逐年增长,具体表现在:平均投资资金额、年销售收入、净利润、企业员工总数等指标都出现显著的增长。

报告还表明,家族企业在扩展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刺激投资、增加财政收入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共有30210万人次,公司制和私营制企业就业人口分别为5124万人次和3034万人次,而家族企业的就业人口占据了这两种类型企业的大半部分。在200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中私营企业贡献了10%,个体户贡献了3%,其他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贡献了45%,家族企业对国家整个税收收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

2.家族企业上市情况

我国学者黄传达,认为家族上市公司指的是,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是某个家族或者个人,其在家族持股比例达20%及以上,或者说家族或个人是企业最大控股股东,即使股份不足20%,但是其能够对家族上市公司的整个经营管理产生非常重要影响的企业。[2]

根据福布斯中国2011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根据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民营上市公司中,按照家族企业的经营情况、股权结构、股东与高管人员间的家族关系、聘用职业经理人情况以及企业传承的相关情况等各方面信息。统计分析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2272家,1268家为民营上市企业,这其中460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2.68%。特别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走上了上市之路,2006到2011年这几年间曾出现过家族企业爆发式上市情况,据统计共有大约270家家族企业在这5年中进入中国A股市场。最近这几年家族企业上市进程也在逐步加快,见图1。[3]

3.家族企业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在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发展时,在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家长式管理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就会逐渐显现,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家族企业进行职业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克服企业各种弊端,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职业经理人是作为高素质人才登上家族企业的舞台的,是家族企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企业形象的维护者,又是企业内部之间的组织协调者;既是企业与外界环境的联络者,又是企业高层决策的参与者,所以,实行职业化管理是势在必行。[4]

另外,由于家族企业内部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系统比较薄弱,家族企业的关键岗位都是由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家族内部成员所担任的,即使发生了违法违纪的行为也会相互隐瞒,从而造成更大的后果。因此家族企业必须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只有这样企业治理结构才会不断完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M].中信出版社,2011.

[2]黄传达.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