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

篇1

一、小组合作管理

小组合作管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人参与、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实现共同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我们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每四人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综合能力搭配相对均衡。班级的日常学习、工作和活动等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实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合作学习,合作管理,相互监督。

2.制定考评目标

为实现小组合作管理,我们利用考核这个杠杆来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我们设置了比较全面的考评项目。把学生常规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部纳入小组合作管理的考核范围。诸如道德品质、文化学习、体育、卫生、组织纪律劳动、生活等多方面。每一项都规定了详细内容和具体目标及奖惩细则,师生共同学习、掌握标准并运用。

3.实施过程

对每个学生每节课、每天所完成的学习及其它方面的目标情况,根据目标的奖惩细则,给予合理的计分,完成目标的记得分,出色完成的在得分基础上再加分,对班有贡献的奖励得分,没有完成目标或不符合目标要求的扣分。每周一次考评,周末累计个人得分,这便是个人周考评得分,累计小组成员得分,便是小组周考评得分。按照个人、小组得分排序,分为A、B、C、D四个等级,这样个人和小组周考评均有相应的等级。月底综合当月考评等级,便是小组成员个人月综合素质考核等级和小组月综合考核等级,结果仍为A、B、C、D四个等级。在周考评时,实行捆绑评价,若个人考评为A,小组考评为C或D,那么个人考评要下调至B。个人考评为B小组考评为D,那么个人考评下调至C。综合月考核结果可确定学期考核,综合学期考核,确定年考核,考核结果是评先选优的依据。

分组管理后的学生,各小组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互相制约。课上谁要开小差,小伙伴们会用眼神、手语来提醒他,使他迅速归队。下课说话不文明、疯闹,小伙伴就说服制止,吃饭浪费,乱花钱,小伙伴们就会劝阻,谁都想为集体争取荣誉,一组今天加分,另一组明天就会迎头赶上。

二、家校联合管理

家访、定期开家长会、定期印发给家长家教指南是我一贯坚持的一项制度。积极调动家长参与管理,做好管理学生的后盾。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居住分散,不少村庄离学校又远,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家访、定期开家长会基础上,我们又利用传递家校信息反馈单的方法,及时进行家校联系,相互沟通,家校联系信息反馈单如下:

家校联系信息反馈单

家校联系信息反馈单,周末放学前各科老师填写好,老师给的评语和建议都是用鼓励和期望语言填写,放学时由学生带回交给家长。下周一再由学生把家长填写好的信息反馈单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任课老师,根据家校反馈信息,综合分析,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家校信息反馈单能及时、持久地进行家校对话与沟通,实现了家校联合管理,共同教育、共同监督,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家校联合形成了强劲的家校合力,互助共管,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在健康成长。家校信息反馈单,切实可行,及时反馈家校信息,密切家校联系,促进了对话沟通,能及时地解决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和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既利于家长,又利于学校,更利于社会。

篇2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合作型 策略

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要在学校里度过,因此学校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而班级是一所学校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更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无数研究证明,一个优秀的、团结的、有良好风气的、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会对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的班主任更是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时代不同,班主任的教育观念也要有所转变。合作型班级管理的核心内涵就是在管理中非常注重班级的单位性与核心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与此同时,合作型班级管理在管理方法中非常主张学校、教师及家长三位一体的“合作教育”,从而有效激活了“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整体性。通过实践,我认为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是一个有效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为了能够更为清楚地解释班主任在合作型班级管理中的自我角色定位问题,我将从以几个方面对其逐一阐述。

首先,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班主任应是具有渊博知识与高尚情操的人。实践证明,班主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学能力水平及所拥有的知识储备量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班主任认可程度的高低。所以,我认为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班主任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量和渊博的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就要不断地去学习,有效地增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发自内心的佩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另外,班主任个人的情操程度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学生。换句话讲,班主任有高尚道德品质其会对班风、学风等带来正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更要突出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与培养。对于刚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日常的常规管理中,教师都要尽可能地给予指导,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记得新生第一次入校放学时,班级中的李继业同学突然走到我跟前说:“老师,班级没水了,我去抬一桶回来,否则明天同学们没有水喝。”我都没想到的事情,他想到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名热心的、爱帮助他人的学生。于是,我就让他当班长。工作一段时间后,学生都很拥戴他。这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我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定出严明的纪律,将班委、值日班长、小组长的职责在班规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为管理规范,我班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这样,既了解了学生,又无形中严格了纪律,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在之后的实践中,师生不断完善班规、遵守班规,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促进了班级各项工作的提高,加上班干部的积极组织、配合和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基本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可见,班主任的指导作用多么重要。

再次,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下的班主任要掌握与拓展和家长的沟通方式。班主任必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纽带。新的教育理念就是合作教育。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必要时要和家长交朋友,从细微处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如,多打电话或家访,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召开家长会,让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总上所述,抓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主导思想。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成一个和谐、积极、平等的班集体,在这个基础上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参与能力,这样的班集体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在教学中如果人际关系是以真实、互相尊重和理解为特征的,那么,学生个人或小组,就会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防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预定走向一种不能预料的创造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工作是最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和挑战力的教育工作之一。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班主任深入学生的实际,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协调好师生关系,创设好教育环境,经常性地和家长联系,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工作。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一个让学校、家长、学生放心的班集体,这样的班主任才能称之为合格班主任。

参考文献:

[1]刘莉莉.班主任班级管理之我见[J].新教育时代,2015(1).

[2]陈大伟.班级管理的理想境界[J].班主任之友:中学,2015(1).

[3]张君斋.提高班级管理实效的体会[J].甘肃教育,2015(1).

[4]冯柳.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班级管理工作探讨[J].成才之路,2015(2).

[5]辛成志,李树成.浅谈搞好班级管理的几点做法[J].读与写:上旬刊,2015(2).

[6]高峰.浅论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J].学周刊B版,2015(1).

篇3

在某班级的管理中制定的小组合作制如下:

(1)分组。全班49人,分成7组, 每组7个人,每个小组由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

(2)实施办法。小组管理办法:每个小组第一个学生为组长,组长一周轮换一次(一周换一次座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组长),组长主要负责作业收交和监督英语短文、语文课文的背诵。班干部任务划分:首先给各位班干部下发一个日常工作登记本,要求他们每天记录当天学生表现,并进行细致的任务划分。比如,课代表负责每天收交、发放作业并向组长统计具体情况;学习委员负责统计早上迟到情况,作业迟交、未交情况;副班长负责班费开支和班会的记录;生活委员负责每天卫生检查、午饭纪律;体育委员负责两操纪律;班长负责每节课纪律,并在放学之前将所有班干部的登记本收齐并统计。量化管理办法:制定《班级量化管理办法》,以小组为单位,扣分为主,加分为辅,除非表现特别突出,一般不加分只减分。每天放学前由班长统计公布得分和具体扣分情况。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本:把学生个人的表现记录在册,作为学生综合评定的依据。

二、基于小组合作制的奖惩制度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以下通过收交作业的案例来集中阐述如何依靠小组合作学习来推行奖惩制度。

(1)让宣传委员(班级的采购员)购买大量的便利贴,每个组长发一小份。

(2)要求所有学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要交的所有作业都交至组长处,由组长归类整理。

(3)早读后任何学生不能出教室,必须等班主任或班长指导大家交齐所有作业之后才能出门。

(4)早读后,课代表都上讲台,分组收交与清查,组长数一遍,课代表数一遍(每组都是7个学生,很容易查清楚)。

(5)组长将迟交或未交的学生名单写在便利贴上,将便利贴粘在作业本上。

(6)课代表将便利贴收齐(因为都在每组第一本子上,所以很容易找到)。先在作业登记本上登记并交至任课老师处,再将便利贴交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将便利贴粘在专用的日常工作本上,最后交到班主任手里(作业迟交、未交都会扣分,未带作业的家长将作业送至学校)。

(7)利用家校联系本,要求家长每天在检查作业并签字,并及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

三、班级管理成效

(1)不给任何学生有机会钻空子(未带作业的不仅扣分还会请家长送作业)。一般情况下,每天不交作业的学生不超过3个人(包括美术作业)。

(2)因为小组长是轮换的,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也更大程度地参与了班级管理,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3)充分利用家校练习本,要求家长检查作业,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4)作业上交情况与小组评比挂钩,得分最低的三组将会受到惩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把写作业慢慢变成一种习惯,跟早上起来洗脸刷牙一样的自然,回家不写作业就跟早上起来不刷牙一样的不自在。

(5)作业上交情况因为有详细登记,所以都有据可查,便于在与家长沟通时有充分的资料可查阅。

班主任应在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中尊重学生的生命特质,积极创设各种环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引领他们走向成功。通过在某班级基于小组合作的奖惩制度在班 级管理上的实践,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促进了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招远市道头镇第一初中 杨福祥 张敬华 王秀亭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就连学校教育也过多地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学生大都缺乏合作意识和同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可是,面对复杂、多变、多元、互赖的社会,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学会如何竞争,更应当掌握如何合作,因为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那么,作为学校班级的管理工作是否也应引入合作意识呢?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自着手合作学习实验以来,已清楚地意识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形成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态度需要实施合作学习的教法,而把全体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引导,促进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班级工作的开展,改变班级的面貌更需要合作的意识,当然也不能排除竞争。于是,实验开始,我们便把全班60个学生按照成绩水平、年龄等分成12个异质小组,不仅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手段,班里的各项活动都参与了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处于一种齐心合作,协力配合,不甘示弱的竞技状态中。然后又总体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一览表”,在这个表内可以明确地看出每个小组学习与提高的情况,又能发现各小组平日的各项活动情况,还可从“综合评定”栏内看出对学生小组既是奖励又是促进,这栏目成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这样有力地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几年的实验已经表明,将合作意识引入班级管理当中,可以活跃班级的群体活动。过去,我们也抓教学,正经八板的老传统丢下不,成绩上不去。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总居全镇首位,且高出平行班级一筹。这是合作产生的效应。以前班级也开展文体、卫生各项活动,大多数同学怕耽误学习而不愿参加,即使被迫参加,也多是为了应付差事。开展合作教学以来,班内大家都踊跃参加。

有了合作的意识,班里的什么工作都可作好。学校组织唱好歌比赛,文艺委员给小组定出目标,指定专人负责,小组成员之间互教互学,表现好的小组,在平日工作考核栏目加五分,这样大家劲头十足,比赛结果名列第一。这足以说明:班里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奖惩评定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小组。同样校级以上的比赛活动,则多是以班级为单位。那么,学生就会把自己的班级当成一个合作小组,去参与竞争。像运动会,班里的运动员是一个小组,当观众者又是一个小组。他们之间,各自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结果,赛者赛出了镇第一的好成绩;看者被大会组委评为“文明观众”。这一切都是合作所产生的效应。

篇5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工作 职业倦怠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74

素质教育理念推行的这些年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愈发彰显价值。然而,不少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仍然喜欢将班规班纪的教育放在首位,凌驾于德育工作之上,显然这是不理智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而言,其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忽视或者轻视了德育这一项的话,势必遇到很多不必要的困扰。本文就针对班主任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管理展开论述。

一、高效开展德育工作

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一生中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把握好这一时期于学生、于学校都是大有裨益的。那么,怎样开展德育工作才称得上是高效的呢。首先,教师应该在每周的班会上,有计划地组织德育教育工作。班会时间无疑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时间,班主任既可以总结上一阶段班上的德育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发言、交流域反思。其次,班主任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次互动其实本身都是德育的一部分,须知“德育无小事”。总之,当德育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种常态教育,班主任真正重视起德育工作,其德育工作才称得上是高效的。

二、努力克服职业倦怠

有人说过:“一个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的人,将会在工作中释放更多的潜能。”当前,很多班主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常常在班级管理工作感到有心无力、迷茫困惑,其本质就是职业倦怠感。不容否认,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日复一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产生职业倦怠实属正常。关键在于班主任自身要善于调整状态、克服倦怠。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把握好以下两点。第一,设置合理的班级管理目标。班主任自身首先要清楚一点,那就是“自己也不是万能的”,不能把班级管理目标预设得太高了,不能期待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完美地生活在班级中。否则,目标过高只会给自己更多的压力。第二,重视自身的身体状况。很多班主任的职业倦怠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身体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其工作发挥。所以,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心愉悦是极其必要的,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句话,班主任巧妙克服自身的职业倦怠感,化压力为动力,其班级管理工作的潜能才会更好地发挥出来,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优化班干组建制度

有人说,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的事,这种说法显然太片面了。其实,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我们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自己学着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组建起一个班干部队伍。每个班级都有班干部,但是问题是我们现有的班干部组建制度是否合理科学。优化班干组建制度,班主任应该重点关注两点,一是,班干的决定权要放归学生们。很多时候,班干部的任命都是由班主任老师决定的,其实学生们相处的时间远比师生更长,所以,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更为深刻,所以在任命班干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整个班干组建过程更加透明与高效。二是,监督班干部的制度应该随即完善。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我们偶尔会遇到学生投诉班上班干部不称职、违纪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形,与其教师花时间解决处理,不如及早建立起监督班委的制度,从而更好地提醒和约束班干部以身作则。实践证明,班干组建制度优化了以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成效明显提升了。

四、高度重视家校合作

班主任工作并不只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工作,更是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工作。要知道,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换言之,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共工作上有更大的进步、更高的效率,就必须高度重视家校合作这一命题。一方面,班主任要定期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方式越来越便捷,面对面、电话、微信等都是非常方便易行的。另一方面,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坚持合理的方式和态度,秉承为“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宗旨,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成长、每个家长的期待。一句话,家校合作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势所趋,更是造福孩子一生的良策。

五、坚持进行交流探讨

孔子曾经讲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班主任工作技巧的获得、工作能力的提升,既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切磋交流的过程。每一名班主任的成长,都与周围的同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交流探讨的时候,需要坚持两点原则。首先,要定期进行虚心的交流,而不是等到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了,再去补救。“防患于未然”的前提就是定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其次,班主任要将交流中学到的经验和心得真正付诸于实践之中。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别班主任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在实践中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所以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琴.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商文敏.小W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3

篇6

一、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的现象透视

当前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信任危机,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对自身能力、对学生和对教育法规的不信任等方面。

1 班主任对自身管理能力不信任

当前,一些中小学的部分教师不信任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他们不敢当班主任,不愿当班主任。因班级管理问题酿成的师生冲突时有发生,使一部分班主任越来越对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不敢信任,甚至一些有多年班级管理经验的老班主任,也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产生了怀疑,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教、班级管理工作不好做。

2 班主任对学生不信任

在中小学,部分班主任不信任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信任学生的学业能力,即班主任不认可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不允许学生自主做出决策,不相信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班主任按照自己习得的学习方式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其次,不信任学生的个性,即班主任不相信学生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和发展性。部分班主任通过在班级内安排“小间谍”等手段监视学生,让学生始终处在他律之中。再次,不信任学生的道德品质。尽管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都很熟悉,但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它,以致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对某些学生的道德发展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他们的道德在总体上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发展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特点,进而简单地采取一种灌输思想。

3 班主任对教育法规不信任

虽然我国已在多部教育法律、法规中赋予班主任对学生的管教权,但班主任不敢管教学生的现象仍一直存在。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2009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就班主任的“批评权”进行了专门讨论,并在新浪网发起了相关调查,参与调查的有2000多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确实不敢批评学生”的比例仍然高达72,6%,这说明很多教师对教育法规并不信任。教师不信任教育法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中小学的班级管理甚至只剩下片面的“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班主任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

首先,中小学班主任不仅兼任学科教学,还有一些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工作任务繁重,很少有富余的时间进行家访,从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其次,当前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孩子的父母或在外打工,或忙于工作,疏于与班主任联系。学生父母与班主任交流的缺失,影响了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再次,班级学生数额较多,也使班主任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每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交流。基于以上原因,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易造成师生间的信任障碍。

2 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单一

长期以来,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主要依据其所授学科和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绩效。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追求学生的“高分”,使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一切向“分数”看齐,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信任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业能力,不信任中等生、差生的学业能力,整体上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道德品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每个学生的信任、尊重,阻碍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偏离了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3 师生暴力冲突被过度宣传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校园师生冲突的负面案例层出不穷,如四川攀枝花的女教师被学生家长罚跪逼疯,安徽长丰县一初中学生把教师手指砍掉,教师批评学生而致学生离家出走等。面对教师因信任学生、管教学生而付出巨大代价的案例,班主任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审思自己对学生的信任,继而采取不信任学生、不管教学生的规避风险策略。

4 教育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虽在多部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班主任有管教、批评学生的权利,然而,班主任管教权或批评权的范围、程序和方式均不太明确,依法操作性不高,尤其是关于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法律界限很不明确,甚至有人提出了“心罚”的概念,致使班主任对教育法规的信任度降低。一旦出现师生冲突,执法者多站在保护弱者――学生的立场,加之教育法规的歧义性,使教师往往成为师生冲突的利益受损方,更降低了教师对教育法规的信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缩手缩脚,不敢批评学生,不敢行使管理班级的权利。

5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中小学,部分班主任教育管理知识贫乏,教学实践智慧不足,又不虚心学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沿用“教育习俗”式的管教方法,实行粗暴管理、打骂策略。新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使持“棍棒教育”观念的老班主任面临严峻的班级管理能力考验。个别老班主任还因管教方式不当酿成了师生冲突的极端事故,这让班级管理能力不高的班主任们感到了恐惧,加剧了他们对自身班级管理能力的不信任,导致他们不愿当班主任,不敢管教学生,使班主任工作陷入无序状态。

三、班级管理中增强班主任信任的策略探讨

1 改进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

家访是实现沟通,促进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对学生深入、全面的了解离不开家访,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管教离不开与家长的合作。班主任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对每一个学生家访,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家校合作管理的信任机制。对不能出席家长会的家长,班主任最好能单独家访,如果无法上门家访,至少应该电话访问。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2 积极发展多元评价

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不能仅仅以升学率、学生成绩为标准,而应进行多元评价。不但要评价班主任的教学能力,更要评价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家长也应参与到评价中来,促使班主任定期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增进家校合作。另外,还应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对班主任深入班级程度、民主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对班主任的全方位评价,促使班主任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

3 健全教育法规,进行积极宣传

目前,有关班主任批评权的规定虽然出台,但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班主任难以把握操作的尺度。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教育法规。如美国对学生的管教措施分为一般管教和重大违规事件惩戒,前者包括口头训诫、剥夺权利、课后留校、学业制裁等,后者包括短期停学、长期停学、惩罚性转学、体罚等。有了完善的操作细则,班主任就知道哪些可以管、采取什么方式管。另外,媒体对有争议的师生冲突案例,应采取积极的、正确的报道方式,还事件的本真面目,并追踪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使班主任不至于对师生冲突的后果产生恐惧感。

4 加强师德建设,奖励优秀班主任,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79-01

九月初,校园中总有新面孔与我们相识,在学校工作自然离不开学生的陪伴,新班级的成立当然也是师生关系的开始。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的重要环节,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而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又取决于领导及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方式和重视程度等。班主任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扮演组织者、管理者、领路人的角色。一个班级的风气和学习状态往往与班主任的性格与管理方式有关,这个举足轻重的领路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班级管理的内涵

所谓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

1、明确班级目标――众人划桨开大船

作为集体,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前进方向。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个符合班级现状的目标,为班级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目标是集体建设前进的方向与核心,正确的目标是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新班主任对学生是陌生的,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规班训,拟定执行细则及奖惩办法。统一标准与要求,让全班同学懂得只有团结合作,班级才能积极向上,不断进步。

2、形成班级凝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1) 师生间相互理解,优化与学生的关系

在以新课程为背景的教学目标下,班主任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该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随时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教师是一视同仁的领导者,是为学生指明方向的领路人,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存在缺点和不足而歧视他们。班主任是良师益友,当学生情绪产生波动时,要主动找他们谈心,建立友谊与信任,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当学生生病需要照顾时,班主任应随时关注学生日常,细微之处见真情。人是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只有设身处地、真心实意为学生着想的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受学生尊敬,此时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2)管理讲方法,协调与班干部的关系

班主任既是班级的带头人,也是班级的灵魂。一个班级管理得好不好,能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和班干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想要管理好班集体需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合理分工授权,管大放小,逐级管理,在锻炼和培养班干部组织管理班集体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规划班级发展、发现学生个性的时间,这对日后促进班级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

(3)沟通讲方式,保持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班级管理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参与支持。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同属教育学生的主体,学校提倡家校对学生的共同教育。班主任是和学生家长打交道最多的人,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自然是重点。作为合格班主任,需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尤其面对问题学生。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能准确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家校双方合力采取相应措施,一同帮助孩子走出问题包围圈,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4)大局为重,努力建立与学校各部门间的友好关系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部门是合作共赢的关系,关系处理得好,对班级管理和学生教学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上课期间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状态,更会成为班主任的智囊团成员,帮其出谋划策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班级进步。班主任需要定期将班中情况上报学校,特殊情况必须备案,必要时学校可以出面帮忙处理解决。当班级工作与学校工作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以学校大局为重,带领学生服从学校安排,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增强班级信心――乘风破浪会有时

(1)为人师,树榜样,创和谐,懂宽容

班主任是搞好班级建设的领头雁,所以必须德才兼备,严于律已,处处起示范作用,使自己的知识技能、人格魅力都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很多人发现学生成长后往往会有班主任的影子,班主任的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这些品质学生看在眼里,他们不自觉就会模仿。待人接物礼貌客气,学生听到看到,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意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更是如此。学生是单独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生活习惯,班主任要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个性。虽然他们不能按照我们预设的轨道前进,我们也应怀着一颗博爱的心去宽容他们,包容那些不一样的孩子们。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身为教师尚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懵懂少年。面对学生的小毛病,及时提点,随时纠正,他们尽力改之,我们宽容以待,这样才能创建和谐班级与校园。

(2)爱岗敬业,传递正能量

学生最善察言观色,老师的态度通常能被他们体会的非常仔细。身为班主任常常听学生议论任课教师,只要你们关系不错,他们定能给你细细分析一番。所以教师的言行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中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班主任的工作琐碎而复杂,需要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和突况,难免抱怨。但我们应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当下培育的是祖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我们灌输给他们的一定是养料而非污染的水源。我们希望这些小花能茁壮成长,用自己的美丽去装扮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是正能量的传递者,我们言传身教的是学生需要的正能量,让一切污染源在我们这截流,还孩子们一片清澈的海洋,供他们自在徜徉,让班级管理充满快乐与活力。

篇8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架构;班级文化;家校沟通

一个班级有几十位学生,存在性情、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师生之间学习、生活和交流也可能出现一些偏差,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学会抓主要矛盾,能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梳理,形成一套有条不紊的管理系统。鉴于此,结合班级管理经验,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师生平等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他们往往更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大家的夸赞和表扬。班主任应该基于这种情况,发扬民主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做班级管理的主人,责任感更强,精神和法规贯彻更到位。比如,如果我们总是板着面孔三令五申班规班纪,那学生可能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可能会有抵触,收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班会上以讨论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应该怎样构建文明班级。这样大家见仁见智,一条条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积极参与班规班纪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班规班纪对文明班级约束作用的过程,通过他们自己思考和讨论产生的班规班纪,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遵守班规,从而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建立架构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班主任面对几十位学生管理起来也是左支右绌,这就需要我们选取班级有管理组织能力、有服务心的学生做班干部,协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管理问题,从而及时改变管理策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班干部是连接班主任和学生的桥梁,他们不但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及班内其他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还要以合适的方式将管理理念和精神及时传达给同学,在增强师生沟通的同时完成对班级的管理。具体操作中,我们要对班干部进行具体的分工,只有各司其职才能明确责任,才能产生系统的管理方案。比如可以设置班长全局统筹工作,设置学习委员统辖各科代表主要抓学习方面的工作……这样设置职权分明又有条不紊,在民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让班级管理变得灵动、自然。比如,我们可以学习两套班级竞选制,让学生在竞争中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对班级优化管理,让班干部也有管理的压力,如果管理不善,会有落选或换掉的可能。如此一来,班风好、学风正,原本思想落后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调动起来,要求全班人人进步,形成一个蓬勃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

三、班级文化

班级是一个团队,团队就不能是一盘散沙,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培养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可以从打造班级文化入手。第一,召开竞赛类班会。通过竞赛活动来明确教育内容,侧面转化学生思想。例如,利用班团会的时间召开“文明礼仪知识竞猜”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其次,我们还要定期举办一些班级活动,比如拔河比赛、小组越野赛、小组调查等,让学生通过切实的合作,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从而产生更强的凝聚力。总之,班级管理中我们要通过多种手段传播健康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健全班级文化内涵。

四、家校沟通

学校一般每学期都要举办家长会,告知学校的相关事物并宣传学校的相关政策,传达学校和班级的工作计划,汇报班级管理工作;向家长提出共同搞好班级管理的建议和要求,同时针对家庭教育的某些倾向和普遍问题,共同研究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要求,组织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等。在家长会上,家长能够具体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以激励家长关心、支持班主任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开展班级小型家长会,把同类型孩子的家长聚到一起,人数不超过10人,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探讨的问题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会更加有效。

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等活动,让家长对学校和班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让家长了解班级教师的教学风采,亲身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氛围以及教师的工作情况,体会孩子在校学习的不容易,提高家长对教师、孩子的共情能力。

总之,班级管理不能再沿袭传统的说教加皮鞭的方式对学生一味打压。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扬民主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和管理,然后通过选举打造干部团队,细化管理,从各方面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纪律意识等进行积极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心服口服地参与进来,为构建和谐班级奠定基础。

篇9

作为班主任,通过理论结合班级管理的实践,本人对如何有效科学的班级管理积累些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一、学生角度

1、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

现在的小学生他们好动、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探索欲,他们向往长大后过上好日子,喜欢交友,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渴望爱,大多数学生有搞好学习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并不强烈。自主管理可以实现学生的探索欲,可以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的有效方式。建立班长值日制,要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打破由老师指定班干部的常规,让愿意当的学生上台竞选演讲,说说自己如何当好班干部,有哪些具体管理的措施。通过选举产生5位班长,每天一位负责班级具体事务,再由5位班长讨论出管理班级的具体方案来。在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班主任适当给予帮助,并对当天的"值日班长"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指出不足,希望下次改正。通过"班长值日制"的实践,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也渐渐自觉起来。我在班里利用每天中午的安静时间设立"每日一练",让他们读报、演讲、讲故事、练字等,完全由"值日班长"负责。在与学生工作交流中,他们都反映自己能当班长很光荣,别人当班长,自己守纪律服从管理也光荣。因为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这样所有的学生的行为都有了约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2、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指人们在学习、生活或社会关系中,为追求共同的点目标,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而表现出的经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合作精神要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培养行成的。有研究表明,学生合作的经验愈多,则集体的表现愈佳。在合作学习中,同学彼此之间变得比较友善,比较乐于帮助他人,有责任感、能够彼此信任与坦白。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个人文化与集体交融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主阵地。有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比如,课外作业分组做个小型的调研活动,学生通过亲自调研,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写作文,做演讲,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分享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通过合作和分享让学生在学生中不自主的建立起合作精神。

家长角度

二、老师角度

班主任以身作责真心关怀。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奠基教育,班主任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心灵。班主任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做好"三个第一",讲好第一句话,开好第一次班会,处理好第一个意外事件和纪律问题。作为班主任不能"说话不算数",更不能"朝令夕改"。举例来说,如制订一些班规,给班干部一些具体的分工,让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行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开展主题班会,形成团结氛围。抓班级工作,关键在于抓凝聚力,努力加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情感,威信、榜样等来影响学生,定期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康、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没有目标,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就没有动力源泉。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性格有时富于"叛逆",一些违反校纪班规的现象时有出现,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育人,以情管理,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来处理,只能导致师生对抗的尴尬局面,这样不利于班级管理。情深出良言,良言一顺三冬暖,就极易产生一种鞭策力,一种追求完美超越自我的动力。班主任还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学生既要在思想上加以指导,又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还要在学习中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

三、家长角度

为保证教育效果,建立经常的家庭联系十分重要。建立家庭联络薄,开家长会。家长会后我们要求每一名同学都写一些他们对这次家长会的感想,并请家长也写出自己对这次家长会的看法,全班同学都认真完成了这个任务,下面部分附上同学家长的会后感言。家长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督导作用。一是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会做人,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学习、活动、休息。家长不要以长辈高居,不独断,与孩子要有平等之心,设法与孩子做朋友,相互沟通,开展谈心活动,在轻松愉悦之中沟通情感与思想。

现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给班级管理提供了更高的平台,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要更新观念,建立起班级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动态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的人才。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只有不断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我们应更多的去学习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班级管理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36-02

高校班级是由一群各自人格特性基本定型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其成员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的扩招及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教育环境的改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致使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新形势下,研究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班级缺乏凝聚力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独生子女,大学基本是首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开始,他们思维活跃,个性独特,很多学生不明白如何与班级同学相处,不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团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班级认同及归属感不高,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

(二)班级小团体现象严重

当前,很多大学生为班级服务意识较弱,考虑更多的是自我利益的得失。我们常常看到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或是以几个人为组织的小团体一起办活动,对班级活动置之不理,集体意识缺失,造成班级四分五裂,班级工作很难开展。

(三)班级内部缺乏沟通

现行高校的班级管理还是固定死板的传统模式,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向主要班干部传达某些通知,沟通存在普遍单向性,不注意学生意见的反馈。班级内部同样如此,班干部既要传达老师的安排,又要保证班内成员按时完成,同学之间总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互相不理解。

(四)班级学习氛围不浓

当前大学生视野、思想相对开放,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自控力逐渐弱化,加之大学管理相对开放自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慢慢减弱、学习兴趣逐渐淡化,学习失去方向,大学期间未踏入图书馆大门的学生比比皆是,他们宅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所事事。

(五)班级缺乏良性竞争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奖助学金评比方面。近年来,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力度提高,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学生之间不去比较学习好坏,经常对比家庭贫困程度,致使学生氛围陷入一种恶性状态之中。还有,多数学生不关心班级同学学习,只关注自己,这种非良性竞争不仅会影响学生个人情绪,而且给班内成员间带来摩擦。

二、高校班级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班级成员个性化凸显,集体意识不强

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青年的初步定型期,是一个人自我意识从少年向成年的典型过渡期。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冲击,受多元文化影响较大,当前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我设计、自我张扬的愿望,具有突出的自我个性,在思想上比较独立,行动上也喜欢独自相处,集体意识不强。

(二)家庭对班级建设的影响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的教育中,很多学生父母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读书,考上重点大学,除了学习方面的事情,其他事务很少触及,这些学生缺少与人相处的经验,不知道如何过集体生活,如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

(三)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顺利进入苦苦奋斗的大学之后,在学习上便没有了目标,感觉已经实现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最高追求。家长及学生本人都认为已经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从此丧失进取心,挥霍生活随意而为,在班级里形同散沙一般,不利于管理。

(四)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辅导员通常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规范学生各种行为及思想,矫正各种不合要求的不良行为,班干部只从事督促的活动以满足老师,班级其他成员只关心关系到自己的那部分事情。这种管理制度和方式不利于个体发展,致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减弱。

(五)集体生活之外的“吸引力”生活繁多

如今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团、运动等传统单一的集体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现在有电脑、网购、旅游、KTV,有宅生活、“两个人的世界”、打工生活、小团体生活等。这些“吸引力”生活方式繁多且杂乱,很多学生不能辨别哪些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班级的归属感渐行渐远。

三、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的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制度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班规、民主参与制度、班干部守则等。制度一经建立,必须强制执行,使其成为班级成员的行动指南,要引导大家把被动的遵规守纪变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良好行为习惯。班级制度的落实需要所有成员参与,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这就需要班级建立监督考核小组,监督大家遵规守纪情况,及时考核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在用制度约束学生行为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第一,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简单精练可行;第二,制度是为管理服务的,要做到全面公平,使班级管理目标规范化。

(二)组建班级成员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级的整体建设,必须依靠一支班级成员满意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组织保证,能促进班级管理的高效运行。一方面班级内部设立各种干部角色,使每个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管理任务,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另一方面,将心理委员正式纳入班委会中来。心理委员作为基层心理工作者,以班集体为单位开展心理活动,使同学们在集体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观念,进行人生探索、自我成长探讨、学会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等,同学们的积极表现必然会支撑班级的进步发展。同时,建立班级成员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家庭情况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社会实践档案,汇总每个人的信息,来辅助实施班级和个人绩效的管理及动态评价。

(三)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具有较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其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无形的。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激发班级成员的进取精神,利于班级凝聚,便于班级管理。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学习效果明显。为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通过设立班徽、班歌、班训等具有特征符号的概念强化学生记忆,使学生产生班级认同感;也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页、微博、QQ群等方式加强班级同学交流,动员学生积极构筑网上精神家园,每周或者每日定期开展网络交流,畅所欲言;亦可采取轮流班委的方法,强化班级每位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不同职责所要求的不同素质概念,使其自觉投身班级建设的队伍中。班级文化的建设方式多样,需要班级成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四)狠抓学风建设

为把班级建设成为团结向上、学习优秀的良性集体,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广泛提高教育教学服务水平,狠抓学风建设,建立良好奖评激励机制及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措施,多角度、多手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广泛依靠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成长进步。对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如沉迷网络游戏,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他们对班集体的消极的辐射作用会很大,班级应高度重视,积极联系班主任单独教育帮扶。

(五)开展班级特色活动

在学校举办各种活动之余,各班级应该开展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活动,积极动员所有学生参与进来,这对提高班级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整体精神风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活动应该做到形式多样,覆盖范围广泛,要有班级联欢、素质拓展、团体郊游等文体活动,也要有心理主题班会、专业研讨学习沙龙等学习活动,从多个方面广泛培养学生兴趣,提高相关技能水平,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及集体意识。久而久之,班级所有成员就会自觉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

(六)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有效指导

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干部队伍的带领以及班级所有成员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有效指导。班主任或辅导员是班级学生接触最多的学校老师,他们掌握着学生的个人信息,指导着学生的大学发展方向,对他们的人生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做好指导、调控工作,给学生更多的自,充分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提供尽情表达自己意愿的氛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之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总之,班级建设在高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一个和谐、高效、团结的班集体在班级成员的成长成才、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加大学生活动投入力度,适时有效指导各班级建设,制订相应激励措施,使班级建设真正为我所用,在学校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给予正向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蒲绿荷.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