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乡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乡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知识教育。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乡政府统一领导全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本辖区内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工作和协同区、市应急委处置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工作、乡政府主要领导为本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乡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乡政府为主,实行地方领导负责制,有关单位及村组应当与当地政府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领导、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和预控等工作。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宪法》;省、市、区制定的相关法规、规章;《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
(四)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类别:
突发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突然发生,因违规组织生产、违章作业、安全管理混乱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灾难性事故。
突发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分为矿山安全事故、建筑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烟花安全事故、危化安全事故、电力安全事故和交通安全事故等。
1、地质灾害隐患安全事故:我乡属地质灾害多发段,泥石流、滑坡、坍塌等灾害性灾难经常发生,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指从事2米以上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正确佩带安全帽、安全带,设立安全防护网。在安全措施极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工作,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3、消防安全事故是指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中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规定,可能导致火灾或在火灾时产生一定危害后果的各种危害因数;
4、烟花安全事故是指在制造烟花炮竹时违规操作,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设备和专业从事人员,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燃放烟花炮竹时未在指定地点和安全措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5、危化安全事故是指石油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许多潜在危险因数造成的火灾、爆炸等灾害性事故;
6、电力安全事故是指电线老化等引起的线路自燃造成的火灾等事故;
7、交通安全事故是指路上行使的车辆和水中穿行的船只在行使时不遵循交通规则造成的事故;
(五)本预案适用于本辖区内可以预见或突然发生的各类突发安全生产事件。
二、组织管理与职责
(一)为确保各类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及发生后的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保证人的生命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乡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何后贵同志为组长,党委委员、副乡长吴同志为副组长,乡直有关单位负责人、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突发生产事故应急小分队,其职责如下:
1、突发安全生产事故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贯彻落实省、市、区人民政府的决定,负责指导本乡范围内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监测、预警、预防工作和定期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组织指挥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紧急时调动应急分队进行紧急性救援工作,解救事故现场的人员及财产;协调调集相关单位、村组,完成区人民政府和区安全生产监督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设在乡安全生产办公室,承办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常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乡突发安全生产事故领导小组的命令和决策;在第一时间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3、应急小分队;在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进入临战状态,实施紧急性救援工作,指挥事故现场人员安全转移,对伤员采取急救措施,尽量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化和严重化。
三、应急方案
(一)基本应急
1、先期处置
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乡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应急小分队等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置,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下列必要的应对措施:
(1)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2)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3)紧急调配辖区内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4)实施动态监测,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5)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6)及时向区专项应急机构、区应急委和区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和支持请求;波及或可能波及其他区、县的,要同进向相关区、县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篇2
一、预案编制的原则和目的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的危害。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镇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全镇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理工作,各村和镇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三)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建设、建筑施工领域发生的各类事故灾难
(2)道路交通运输事故灾难
(3)火灾事故灾难
(4)烟火爆竹物品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
(5)农业、林业和水利设施事故灾难
(6)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的事故灾难
(7)集镇市政公用运营的各类事故灾难
(8)其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或巨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四、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镇人民政府是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由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同志担任,副指挥由分管安全的副镇长同志担任,镇应急管理所、交管站、文化站、民政办、财政所、派出所、交警支队、卫生院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工作组、抢险救援组、通信信息组、医疗卫生组、治安交通组、资金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理组。
1、现场指挥工作组
总指挥:
成员:
职责:确定总体决策和救援行动方案,现场调集指挥各方面抢险救灾力量,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续报情况。
2、抢险救援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应急救援队及涉及事故村救援小分队
职责:及时掌握事故灾害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措施;受理指挥员的指示;根据事故变化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统筹调度与救灾有关的各方面人力、物力;遇有特殊情况及时请示有关上级部门,协调平衡企业外部的有关问题。
3、通信信息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员、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职责: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组织联系救援队员,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联系其他组织或部门参与救援工作。管理和协调信息和报道工作,及时、准确报道事故信息,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媒体及公众舆论,适时解答有关质询。
4、医疗卫生工作组
组长:
成员:卫生院急救中心人员
职责:负责现场伤员的运送、救治工作。
5、治安交通工作组
组长:
成员:派出所民警、交警队民警、事故地村委会主要干部
职责:负责控制进入事故现场救援人员数量,维护事故现场和事故单位秩序,保证执行任务的车辆畅通,保证救援工作正常进行;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内控企业相关人员,防止有关责任人员逃逸或者转移、隐匿财产。
6、资金物质保障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民政办、镇财政所、事故单位负责人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所需设备、材料的供应;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7、善后处理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民政办、镇司法所、事故单位
职责:负责处理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疏导、稳定工作:指导伤亡人员及家属的赔付工作:指导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五、分级响应程序
发生事故后,按照事故等级,及时上报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1)一般事故响应:由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所在村委会、事故单位主管部门组成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部,镇政府其他相关镇直部门配合。原则上不启动本预案,根据事故发展态势,逐级启动事故发生单位、单位主管部门、镇政府预案及相关部门的预案。
(2)较大事故响应:配合县政府、安全监管各部门、事故单位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和相关部门预案并直接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同时立即向县政府、县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并继续协助上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进行救援工作。
(3)重大事故响应:启动本预案及相关部门预案进行应急救援,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应急管理局报告事故的事态发展和救援情况,并保护现场,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4)特别重大事故响应:立即报告县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指挥部,同时启动本预案及相关部门预案,进行现场救援。
六、救援行动
(1)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负责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和救援队伍负责人及专业人员联席会议,通报事故初步情况,在专业人员协助下制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和现场救援需要,调集救援设备和器材,指派救援队伍深入事故区域,探明情况,抢救伤员,运送遇难者遗体到指定位置存放。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涉及的工程设施进行维护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3)卫生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设立现场急救站,开展现场医疗急救,对伤员简单处置后,送指定医院治疗,并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情况和采取的救治措施等情况;
(4)公安派出所、交通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迅速划定警戒区,及时通知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及时撤离,禁止与救灾无关的人员进入警戒区;
(5)应急指挥部通知有关部门和行业做好运输、通信、物资、供电等支援工作。
七、救援力量组成
事故单位应建立由专职的或者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援组织。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救援组织的企业,除应建立兼职的救援组织外,还应与临近的专业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或者与临近的企业联合建立专业救援组织。
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镇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按事故实际情况,调度全镇范围内救援力量,必要时由镇救援指挥部请求上级政府给予帮助。
八、紧急处置
针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在第一时间是处理事故的主体,要充分利用所属企业及邻近社会救援力量尽快实施抢救,遏制事故扩大;
(2)停止事故地点一切作业,迅速组织事故地点及邻近职工撤离危险区域;
(3)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制定事故的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4)立即搜救被困和失踪人员,调集相关的医疗人员、医疗设备现场救治伤员,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加强对事故抢救现场的物理、化学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6)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抢救过程中发生二次伤亡;
(7)应急救援结束后,各有关单位、救援队伍在撤离事故现场前,要认真做好现场清理,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经现场指挥部同意后,方可撤离事故现场。
九、事故调查、处理、检测与后果评估
协同有关部门适时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按照规程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现场检测、事故损失评估等工作。
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做出应急行动书面总结报告,要收集和整理所有的应急记录、方案、文件、报告等资料,总结和评价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应急救援保障情况等。
十、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镇人民政府及民政、财政等镇直有关部门负责协助企业认真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必要时报县级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救援队伍应认真核对参加抢险救灾人员,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整理抢险救灾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
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单位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强化安全管理,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企业应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企业自身的应急预案;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应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篇3
关键词 煤矿;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编制
中图分类号TD 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156-02
0 引言
在煤矿生产中,当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时,如何规范煤矿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做好煤矿停电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编制有针对性的煤矿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保证停电事故发生时及时、迅速、有效地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对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控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小停电事故的影响,提高处置突发停电事故的应变能力,以防停电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和减少停电时间,保障人员安全和矿井安全,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是煤矿安全管理和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1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调度运行规程》及《电气事故处理规程》有关规定,编制煤矿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
2 预案的适用范围
煤矿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是指全矿停电或某一区域停电后威及人员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导致全矿停产或局部停产的安全事故。预案包括下列停电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全矿停电,威及人员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
2)主通风机停电造成矿井通风中断;
3)井下主排水泵停电造成淹井危险;
4)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或矿井原煤提升运输系统停电导致全矿停产或局部停产;
5)锅炉系统停电,供水中断,导致发生锅炉缺水事故。
3 应急工作原则
1)停电应急预案是针对停电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威及矿井安全,导致煤矿停产,具有突发性的停电事故;
2) 停电应急预案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兼顾矿井安全,尽量减少停电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3)停电应急预案是发生紧急停电情况时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4)停电应急预案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具有现场可操作性;
5)停电应急预案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4 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煤矿停电事故应急组织机构:由煤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煤矿技术负责人和机电负责人任副组长、煤矿调度室人员和机电管理人员及机电技术人员为成员,组成停电事故应急小组,机构设在矿调度室。
4.2 分工及职责
为实现停电事故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组织到位和责任落实,尽快恢复正常供电,明确分工及职责。
组长:停电事故应急工作的总负责,全权负责停电安全应急工作。
副组长:协助组长抓好停电事故应急工作。
成员:在应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分工,进行停电事故处置的抢修工作。
5 专项停电应急预案
5.1 全矿双回路同时停电应急预案
当发生矿井双回路全部停电事故时,地面变电站(所)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应立即报告煤矿主要负责人和机电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和应急小组成员必须迅速赶赴现场查清停电原因,地面变电站(所)值班人员及时与供电部门电力调度联系,尽快弄清停电原因,待采取安全措施排除故障后,按操作规程进行送电,注意观察继电保护情况和仪器仪表显示情况。先恢复主通风机和井下主排水水泵等Ⅰ类负荷供电,再恢复其他生产系统供电和生活系统供电。
5.2 矿井单回路停电应急预案
当正在运行的供电回路受到雷电、刮风、下雨等外部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矿井停电事故时,地面变电站(所)值班人员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应立即报告煤矿主要负责人和机电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和应急小组成员必须迅速赶赴现场查清停电原因。地面变电站(所)值班人员及时与供电部门电力调度联系,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倒换备用回路恢复供电。
5.3 矿井主通风机停电应急预案
主通风机因双回路停电停运时:主通风机值班人员应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调度室应立即报告煤矿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机电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和应急小组成员必须迅速赶赴现场查清停电原因,抓紧排除故障,尽快恢复主通风机运转。当主通风机停运10min以上仍无法运行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煤矿主要负责人(或煤矿值班领导)启动井下撤人警报系统,及时通知井下人员停止工作,电气设备全部停电,所有人员全部撤出升井;2)由主通风机司机负责打开风井防爆门,采用自然通风。
当主通风机恢复供电,运转正常后:在煤矿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的指挥下,根据井下各地点瓦斯的检测情况,采取排放瓦斯措施,合理调整井下通风系统,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依此送电,恢复正常生产。
5.4 井下主排水泵停电应急预案
当井下主排水泵因双回路停电不能排水时:主水泵房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密切注意水仓水位情况,作好来电前开泵的各项准备工作。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应立即通知煤矿主要负责人和机电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当主排水泵双回路同时出现故障时,应集中力量抢修一路,抓紧排除故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主排水泵供电。
当水位上升较快又不能及时供电的情况下,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尽可能将水泵房内电气设备垫高,关闭水泵房与中央变电所之间的密闭门;2)用砂袋在密闭门之间设置一道挡水墙,防止水淹中央变电所造成事故扩大。
5.5 掘进工作面停电应急预案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现“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的供电方式。当双电源全部停电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因停电造成局部通风机停运时,必须将人员全部撤至全风压进风流的巷道中,并设置栅栏和警戒标示,严禁人员进入无风巷道,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2)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应立即通知煤矿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机电负责人,由机电负责人组织进行抢修,查明停电原因,尽快恢复供电;3)检修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时,必须检查周围瓦斯浓度,在瓦斯浓度低于1.0%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验电,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
故障排除后恢复通风前,必须制订排放瓦斯措施,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浓度,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由指定人员开启局部通风机。
5.6 锅炉系统停电应急预案
锅炉是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锅炉系统停电,导致锅炉供水中断,发生锅炉缺水事故,影响锅炉运行安全。当锅炉系统停电不能正常补水时,锅炉施炉工、水质化验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作好来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应立即汇报煤矿主要负责人和机电负责人,机电负责人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尽快查明停电原因,组织抢修排除故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在不能及时恢复供电的情况下,应启动蒸汽往复泵,依靠蒸汽压力实现锅炉补水,以保证锅炉处于安全状态。当蒸汽往复泵不能正常工作时,应紧急停炉,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关闭锅炉主汽阀,停止送风、引风,打开锅筒上安全阀释放蒸汽压力,开启主炉门、灰门和烟风道闸门,促使炉膛空气流通加速冷却;2)用炉渣实施压火降温。
供电正常后,启动锅炉补水水泵,根据锅炉缺水程度,向锅炉限流补水。当锅炉水位正常后,启动锅炉运行。
6 结论
由于煤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矿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编制一套完整的、切合实际的、具有针对性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的内容要求进行培训、演练,并在每次演练完成后,认真总结、评审,不断完善,确保停电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反应、从容应对、正确处置,保障人员安全和矿井安全,将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煤矿安全应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篇4
以下简要谈谈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包括安全风险辨识、安全作业确认、作业指导书、应急准备和安全监督。
1.安全风险辨识
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认识风险,开展辨识危害,从而降低风险,实现控制危险、预防事故。
例如国家要求电力、水利等等建设项目建设之前就要进行安全预评价,即在工程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可能带来的损害,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预先评估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定性评价、定量分析,预先分析对人员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让风险看得见,可以根据评估分析,制订预案和应急措施,防止风险造成的后果扩大化,减少伤亡,降低损失。
危害因素识别(或称风险评价、隐患辨识)已经成为企业界安全管理的常规手段。
风险管理,即发现风险、减少风险、控制风险的管理行为。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首先是辨识危险源,重点查找设备和工艺的不安全因素、危害性物质、环境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缺失、人的不安全行为,确定哪些环节存在危险、危险程度、发生概率,发现高风险的危险源,预警信号,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和数量,编制预案,配置资源,进行实战演练。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防止危险源变成高风险的危险源。应及时补救,控制风险和进行风险转移,准备好快速、有序、有效的救援,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
危险源、暴露和后果是风险的“三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危险源”,危险的根源,一般是由于能量或有毒物质释放失去控制引起的。分析风险,要确定危险源的种类,如有毒物质释放、火灾爆炸等;要确定危险来自系统中的哪一部分,如容器管道、电力线路、机器设备、厂房地况。第二个要素是“暴露”,指人员、设备、建筑物在危险区域暴露的程度。第三个要素是“后果”,指危险一旦发生,对暴露目标的有害作用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三要素”前后相连,被称为风险链。分析风险时,对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具体分析和评价。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RAC)等。企业应结合实际,科学选用评价方法,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把风险降低最低程度。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在每项生产活动前,特别是设计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零风险一直是我们的理想目标。企业可根据影响风险的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方案,在符合法律规定和政府监管、社会认可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尽可能低”的风险可接受性标准。
2.安全作业确认
我国一些煤矿有“手指口述工作法”,电力行业有工作票、操作票、危险因素控制卡制度,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等行业有“安全确认制”。反复确认是一项很好的安全管理方法。
3.作业指导书
我国电力行业中,运行操作都有专职监护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防止发生意外。没有危害辨识不开工,没有安全交底不开工,没有安全监护不开工;执行工作(操作)票制度、监护制度,相互监督,及时提醒。这样做能够有效地预防违章,消除事故隐患。
编制作业指导书追求“最好、最实际”的原则,作业指导书编制必须因地制宜,要结合具体的作业安全风险、岗位重要程度等,讲求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能取得安全效果,尽量做到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
4.应急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制定应急预案,目的是为了规范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保证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企业要实施科学管理,实现本质化安全,就要编制各类综合或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只有做好这个准备,才能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首要的一条是预防。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预防的责任,要通过危害辨识,知道岗位上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应该采取什么对策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从最坏处打算,就是要预测到可能发生的伤害,可能会引发哪一类的事故,可能会造成怎样的损失,并且,这些损失是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如事故会涉及多少个岗位,波及多大的区域,会有多少人、多少设备、多少建筑等受到牵连。估计到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要有精确预测。
再者,对症下药,制定一整套的事故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办法。在事故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有针对性的措施,力求让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地缩小事故影响的范围,必要时还应为了照顾一个大的利益免受损失,而牺牲一部分小的利益。
第三个方面是抢险救援,要抢救生命,保护财产,这是编制安全管理预案的目的。
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 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提前制定预案,对预案规定的人员进行培训,做好各类物资、器材的准备,积极演练,开展事故模拟演习,并不断发现、改进现有预案,使之贴合实际。
5.安全监督
构建安全生产的事故防御体系,第一要培训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强化责任感,提高安全技能;第二要制定规章制度,生产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有条不紊;第三要执行落实,制度靠执行才能生效;第四要监督,有监督才能保证制度的执行,通过他律实现每个人的自律。
安全管理重在落实。提出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要制度化,写进操作规程、工作指导书中,成为刚性的原则,并和奖惩考核联系在一起。
篇5
一是突出重点,针对性强。《九条规定》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在归纳总结近些年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从企业落实责任、机构人员、队伍装备、预案演练、培训考核、情况告知、停产撤人、事故报告、总结评估等九个方面提出要求,明确了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定,突出了应急管理的关键要素。
二是依据充分,执行力强。《九条规定》中的每一个“必须”,都依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即将出台的《应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和部门规章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了《九条规定》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九条规定》以总局局长令形式,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三是简明扼要,便于熟记。《九条规定》的内容只有425个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虽然有的要求被多次提及,但散落在多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之中,许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不够熟悉。《九条规定》把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应该做、必须做的基本要求都规定得非常清楚,便于记忆和执行。
为深刻领会、准确理解《九条规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现逐条说明如下:
一、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18条有关要求。
解读: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保障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根本,强化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是关键,这已经被我国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实践所证明。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负责,而不是仅仅负责某些方面或者部分环节;必须对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全程负责,不能间断;必须对应急管理工作负最终责任,不能以任何借口规避、逃避。《安全生产法》及《九条规定》对此进一步明确重申和强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是明确本单位各岗位应急管理责任及其配置、分解和监督落实的工作体系,是保障本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制度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才能做到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才能更好地互相监督、层层落实责任,真正使应急管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因此,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最为重要的途径。
在实践中,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管理的状况不同,其应急管理责任制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在责任体系中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这是所有企业应急管理责任体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手段,最终达到层层落实应急管理责任的目的。
二、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4条、第21条、第22条、第79条,《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2条有关要求。
解读:《安全生产法》新增的第22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分项职责中有4项与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第79条对高危行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作出了明确规定,体现出应急管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落实企业应急管理主体责任,需要企业在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予以充分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管理人员,是企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在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危险性较大的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将设置应急救援机构作为一项强制要求。
应急管理机构的规模、人员结构、专业技能等,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为了保证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能够适应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应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演练,使其适应工作需要。对于企业规模较小,设置专职应急管理人员确实有困难的,《九条规定》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规模较小的,可以不设置专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但必须指定兼职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兼职应急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与专职应急管理人员相同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承担企业日常的应急管理工作,并在企业发生事故时具有相应的事故响应和处置能力。
《安全生产法》第4条新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内容,主要是考虑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法律中予以强调。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对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建立的应急管理工作制度,是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自身情况和安全生产特点制定的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要求,是保证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规范、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展工作最直接的制度依据。企业要强化并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三、必须依法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40条、第76条、第79条,《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6条、第27条有关要求。
解读:《安全生产法》第76条规定,“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6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重要基础设施运行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高风险油气田勘探与开采、核工业、森工、民航、铁路、水运、电力和电信等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有效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以上规定均对企业建立救援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
企业建立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有效地投入救援与处置工作,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考虑到不同行业面临的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差异,大中小各类企业的规模不同,《安全生产法》中并没有把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强制性义务,除了有关法律法规做出强制要求的高危行业企业,对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只作政策性引导。在无法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情况下,应与邻近的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确保事故状态下能够有专业救援队伍到场开展应急处置。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是开展应急救援不可或缺的保障,既可以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又可以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必须在平时就予以储备,确保事故发生时可立即投入使用。企业要根据生产规模、经营活动性质、安全生产风险等客观条件,以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原则,有针对性、有选择地配备相应数量、种类的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同时,要注意装备、物资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安全生产法》第40条明确了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总局的《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设立监护人员、加强监护措施等要求。安排专人监护,对于保证危险作业的现场安全特别是作业人员的安全十分重要。所谓专人,是指具有一定安全知识、熟悉风险作业特点和操作规程,并具有救援能力的人员。监护人员要严格履行现场安全管理的职责,包括监督操作人员遵守操作规程,检查各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处理现场紧急事件,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救援,确保危险作业的安全。
四、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37条、第41条、第78条有关要求。
解读:原《安全生产法》仅对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做了规定,没有规定企业的这项职责。新《安全生产法》增加的第78条对企业制定应急预案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由于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作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潜在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作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也容易对其他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要对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危险性较大、事故易发多发区域和环节和重大危险源开展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掌握其危险程度,针对危险因素特点和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事故发生或者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风险评估的结论,对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演练、装备物资储备和救援指挥程序等全环节的应急管理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按照《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应急预案体系”的规定,企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一部分,各预案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其整体作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综合性的,适用于本地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制定的本单位事故应急预案应与综合性应急预案相衔接,确保协调一致,互相配套,一旦启动能够顺畅运行,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企业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的要求,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使企业主要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都能够身临其境积累“实战”经验,熟悉、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相互协作、配合。同时,通过组织演练,也能够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若企业关键、重点岗位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发生变动时,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演练活动,并考虑增加演练频次,使相关人员尽快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应急知识,提高处置能力。
《安全生产法》中将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明确规定为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督促企业定期组织开展演练。要坚决纠正重演轻练的错误倾向,真正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企业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26条关于演练次数的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者专项应急演练。
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是加强应急知识普及、面向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应急技能培训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手段。应急处置卡是在编制企业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车间、岗位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及可能引发的事故,按照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的原则,做到关键、重点岗位的应急程序简明化、牌板化、图表化,制定出的简明扼要现场处置方案,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可以简便快捷地予以实施。这一方面有利于使从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另一方面方便企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五、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25条、第55条有关要求。
解读:新《安全生产法》第25条中明确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应当包括的内容,增加规定了“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以及熟悉从业人员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两方面的内容。事故应急知识是应急培训的重要内容,从业人员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有效应对,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
应急处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岗位从业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对于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岗位从业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首要响应者。加强岗位从业人员的应急培训,特别是加强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就、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既是全面提高企业应急处置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效防止因应急知识缺乏导致事故扩大的迫切需要。
企业要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以全面提升岗位从业人员应急能力为目标,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内容、严格培训考核、抓好培训落实。要牢牢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牢固树立培训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理念,全面落实应急培训主体责任。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有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确保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切实突出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不断提升岗位从业人员应急能力。
针对实践中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落实、不规范甚至流于形式等问题,《安全生产法》第25条在修改中专门增加规定,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企业要将应急知识培训作为岗位从业人员的必修课并进行考核,建立健全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应急培训与考核制度,确保应急培训和考核效果。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实行企业与员工在应急培训考核上双向盖章、签字管理,严禁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切实做到企业每发展一步,应急培训就跟进一课,考核就进行一次,始终保持应急培训和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
六、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32条、第39条、第41条、第50条,《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4条有关要求。
解读:企业的生产行为多种多样,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从业人员来说,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企业有义务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险情处置要点等。这一方面有利于从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应急处置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另一方面也是从业人员知情权的体现。因此,本条规定了对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企业应当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如实告知是指按实际情况告知,不得隐瞒、保留,更不能欺骗从业人员。
在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场所或者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可以提醒、警告作业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时刻清醒认识所处环境的危险,提高注意力,加强自身安全保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在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设立明显标识,是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也是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执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安全警示标识的标准,如《安全标示》、《安全标示使用导则》、《安全色》、《矿山安全标示图》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等,国家安监总局还建立了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和制度都是企业切实履行本条规定义务的重要依据。
关于逃生通道畅通,这是实践中血的教训总结出的结论。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建设不符合安全要求,不设紧急出口或出口不规范;有的虽然设了紧急出口,但没有疏散标志或标志不明显;有的疏散通道乱堆乱放,不能保证畅通,发生事故时从业人员无法紧急疏散。也有一些企业出于各种目的,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致使发生事故时从业人员逃生无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为了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安全生产法》第39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在建设时就要考虑好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出口应当有明显标志,即标志应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并保证标志清晰、规范、易于识别。出口应随时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有碍通行的物品。更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七、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52条、第55条有关要求。
解读:《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如果继续作业很有可能会发生重大事故时(如矿井内瓦斯浓度严重超标),有权停止作业;或者事故马上就要发生,不撤离作业场所就会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由于企业活动具有不可完全预测的风险,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有可能会突然遇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此时,如果不停止作业或者撤离作业场所,就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因此,必须赋予从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停止作业以及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这是从业人员可以自行做出的一项保证生命安全的重要决定,企业必须无条件落实。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从业人员如何判断“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采取什么“可能的应急措施”,需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来判断。从业人员应正确判断险情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行使这一权利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因此,应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使从业人员掌握本岗位所需要的应急管理知识,提高第一时间应急处置技能,不断增强事故防范能力。
八、必须在险情或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并按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80条,《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6条有关要求。
解读:《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对应急处置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企业负责人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本企业事故的抢险救援。企业负责人是最有条件开展第一时间处置的,在第一时间组织抢救,又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事故的特点,其迅速组织救援,避免事故扩大,意义重大。在开展先期处置的过程中,企业要充分发挥现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救援队伍指挥员的作用,根据需要及时划定警戒区域,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同时,企业要立即报告驻地政府并及时通知周边群众撤离,对现场周边及有关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确保救援安全、顺利开展。
《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中明确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如实报告。这里的“规定”是指《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对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的时限、程序、内容等做了明确规定。按照要求,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接到事故报告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企业概况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企业负责人应当将这些情况全面、如实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以免影响及时组织更有力的应急救援工作。
九、必须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依据:《安全生产法》第20条,《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2条有关要求。
解读:落实应急处置总结评估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的一个重要体现,《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处置总结和评估制度,并对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对应急处置作出评估结论。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应急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关于财力及物资保障方面的要求对企业开展应急投入和应急准备具有指导作用。企业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主体,必须强化并落实《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关于安全投入、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各方面要求。企业应当确保应急管理所需的资金、技术、装备、人员等方面投入,应急投入必须满足日常应急管理工作需要,且必须保障紧急情况下特别是事故处置和救援过程中的应急投入,确保投入到位。企业要针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季节性特点,进一步强化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加强汛期等重点时段的应急准备,强化应急值守、加强巡视检查、做好物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在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情况,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印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评估暂行办法》的要求,详细总结相关情况,并按照要求向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报告。
以上工作内容,企业需按年度进行总结评估,并通过总结评估不断改进、提升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篇6
近年来,我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仍大量存在且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我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__办[2015]8号文件精神,现就我乡2015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订如下计划:
以“十”、“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着力落实安全责任,整治安全隐患,创新监管手段,强化安全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通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及部门的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整治,有效防范、遏止事故发生,全面完成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的对象和范围主要是矿山、建筑施工、电力等工矿企业;道路交通等交通运输企业;渔业、农机、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等单位;医院、学校、人员密集场所、地质灾害点以及烟花爆竹、食品药品等其他有关行业和领域。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乡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站所办事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实施“安全隐患整治”活动。
1、矿山、危化品相关单位、烟花爆竹、食品药品等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乡安办牵头组织实施。
2、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地段排查整治工作由乡交管站牵头组织实施。
3、建筑施工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村镇建设办牵头组织实施。
4、地质灾害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国土所牵头组织实施。
5、企业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供电所牵头组织实施。
6、农机和渔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乡农技牵头组织实施。
7、学校和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实施。
8、人员密集场所由派出所牵头组织实施。
1、动员部署阶段(3月20日前):结合本乡实际,制订“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具体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将“安全隐患整治”活动的时间安排、隐患整治要求等向社会,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整改隐患的自觉性。
2、全面排查阶段(全年):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安全投入和风险抵押金缴纳情况、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应急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等。要根据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4月底前,重点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电力、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5月至9月,围绕汛期安全,做好矿山、水库、地质灾害点、学校、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夏季事故易发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四季度,针对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恶劣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建筑工作、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通过排查,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台帐,并对安全隐患进行认定、分类梳理、建档,建立事故隐患库。
3、隐患整治阶段(全年):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各乡级有关部门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边查边改,对能立即整改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治理的要排出计划,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制订应急预案,加强监控,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经济、行政
和法律手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隐患排查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对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要逐级上报,及时上报市安委办和有关主管部门,实行分级挂牌督办,加大整改力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政府成立由乡长鲜军为组长,人大主席杜鹏程、副乡长于先钧为副组长,张国尧、秦天禹、冯长春、严云抒、王国洪、文成、邱志洪、吴泽迁、派出所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安办,杜鹏程同志兼办公室主任,张国尧同志为工作人员,联系电话:8764055。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发挥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积极主动地参加隐患治理。
3、突出重点,强化督导。要结合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切实消除事故隐患。要强化安全生产执法,创新监管机制,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要把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与落实安全生产治本之策结合起来,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为契机,既要治标,着力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注重治本,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
篇7
关键词 风载荷;全矿停电;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D 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093-02
0 引言
2009年12月24日下午14时08分,陕北地区一煤矿发生了一起全矿停电事故,导致全矿停电6小时32分。该煤矿设计能力1.50Mt/a,为低瓦斯矿井,位于陕西神木县的最北部,处在陕蒙边界附近。属西北Ⅲ区气象条件,地面沙丘连绵,波状起伏,相对高差较小,秋冬季干旱风沙大。
1 煤矿供电系统概况
该矿地面35kV变电站,位于地面工业广场北部,变电站分上下两层,全户内布置。二台S9-6300kVA/35/10kV主变、10kV系统KYN28-12开关柜及主控室设在一层,35kV系统KYN60A-40.5开关柜设在二层。变电站担负全矿井上下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总用电负荷6090.48kW。其中井下负荷包括4台主排水泵、1个综采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和大巷运输皮带等,地面负荷包括2台185kW/10kV主通风机、4台采暖蒸汽锅炉、主斜井运输皮带、地面生产系统、污水处理站、行政生活区用电等。变电站采用综合自动化监测控制,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6。变电站进线35kV电源采用双回路钢芯铝绞线LGJ-95架空线路供电,一路引自前石畔110kV变电站,线路长度6.276km,另一路引自石圪台35KV变电站,线路长度5.123km。全部采用铁塔架设,线路经过地区地形复杂,沟壑较多。两路35kV架空进线通过穿墙套管引入变电站二层户内的两台高压进线柜,35k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供电方式,供电系统见图1。两路进线北邻沙坡,南邻变电站,处于工业广场的风道位置。
2 事故情况介绍
当天下午,突然刮起一阵强风,正在运行的35kV架空线路(前石畔线)三相A、B、C和备用回路的石圪台架空线路C相突然断线,地面35kV变电站全站失压,造成全矿停电。经全力抢修,到当晚20时40分全矿恢复正常供电。事故造成全矿井停电6小时32分。
3 事故经过
2009年12月24日14时左右,天气突变,该煤矿地面工业广场突然刮起一阵强风。此时35kV变电站值班员从控制室终端显示屏上发现35kV高压系统突然失压,便立即汇报矿调度室,与此同时另一值班员迅速到35kV高压室检查,发现处于备用状态的35kV石圪台线进线柜是同一问题,便随即对35kV架空进线检查,发现两回架空线路均在入户穿墙套管处断裂,断裂部位见图2。值班员向供电局调度进行了电话汇报。矿长立即启动《煤矿大面积停电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发生紧急停电情况时的处理程序和措施,组织所有井下人员迅速升井,机电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抢修。两回35kV架空线路停电后,抢修人员作完安全措施(验电、放电、挂接地线、悬挂安全警示牌)后,经过更换穿墙套管瓷瓶和穿芯母排,重新固定线端,进行电气试验合格后,于20时40分全矿恢复正常供电。此次突发性的停电事故造成全矿井停电6小时32分。
4 事故原因分析
经对现场情况及所损坏的穿墙套管和穿芯母排检查,穿芯母排与架空线螺栓连接处均紧固可靠,未有松动现象,断裂处均为穿芯母排同一部位,见图2。事故分析认为:35kV架空线路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强风情况下的风载荷对架空线路的影响,穿墙套管穿芯母排的选择机械强度不够。事发当日刮起的强风引起35kV进户线来回摆动,导致穿墙套管的穿芯母排(铜排40×4)在与架空线螺栓连接处反复弯曲,疲劳断裂,造成全矿井停电。
5 防范措施
1)设计单位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2)将双回路35KV架空线路现用穿墙套管内的穿芯铜排(40×4)更换为加强型的穿芯铜排(40×8),以增强其机械强度和抗弯曲性能,提高线路抗风载荷的能力;
3)增强人为的防风意识,如变电站应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考虑设置防风屏障等。
6 结论
由于煤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外界强风、暴雨、雷电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煤矿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在煤矿生产中,如何应对煤矿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做好停电事故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编制有针对性的煤矿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保证停电事故发生时及时、迅速、有效地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对大面积停电事故的控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小停电事故的影响,提高处置突发停电事故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和减少停电时间,保障人员安全和矿井安全,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是煤矿安全管理和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篇8
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全力确保全国“两会”期间我市的安全稳定,按照2月15日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市政府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市范围内认真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乡镇办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重要意义,把其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乡镇办和有关部门要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亲自研究部署本辖区、本部门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并组织力量深入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针对薄弱环节严密制定防范措施,严防事故的发生。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及时消除隐患。对本单位、本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要安排专人24小时严密监控。
二、全面排查,认真整治
各乡镇办、有关部门和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针对这一时期安全生产特点,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检查的重点是本辖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制度、责任和措施是否落实,历次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目前存在的隐患,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预案是否完善等。煤矿,由煤炭局牵头,对保留的30家煤矿,继续实施全天候驻矿监管,并结合市公安局、监察局和4个产煤乡镇进行不间断巡查,确保煤矿停产到位和安全稳定。非煤矿山,安监局要严格驻矿监管,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所有非煤矿山企业停产治理整顿到位。要继续深化对尾矿库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并实行领导分片、包点监控,严防各类溃坝事故。危险化学品,由安监局牵头,全面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依法取缔各类非法经营的企业和网点。烟花爆竹,安监局、公安局要着力强化储运、销售、使用(燃放)全过程监管,严禁超范围经营等违规行为,坚决依法取缔家庭作坊和非法制售窝点。民爆器材,由公安局牵头,严厉打击私藏、私卖、私买、私运民用爆炸品等违法犯罪行为,严禁非法民用爆炸品流入社会。道路交通,交通局、交警队要切实加强人、车、路综合治理,加大危险路段治理力度,严厉打击超载、超速和疲劳、酒后驾驶、非法营运、非法载人行为,严防危险品上车。建筑施工,由住建局牵头,重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严肃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特种设备,由质监局牵头,要严把行政许可准入关,强化检验检测,开展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梯和游乐设施的集中整治,督导相关单位落实年检、日常自检和维护制度。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由消防队牵头,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和重点消防单位的安全检查,对重大火灾隐患实行挂牌督办,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一律停产停业整顿,坚决防止重大火灾和群死群伤事故发生。森林防火,由林业局牵头,安排充足的人员和车辆加强对重点林区、林场的巡逻,落实森林防火的各项措施,完善防火预案,发现隐患和险情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早排除和化解。无证照生产经营和无证开采,分别由工商局和国土局牵头组织,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各种无证照生产经营、无证开采和私挖滥采行为。旅游安全,由旅游局牵头,加强对旅游景区、旅游景点、游乐设施的安全监管,督促旅游服务企业强化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完善旅游安全警示标志,
制止游客不安全行为。学校安全,由教育局牵头,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校车安全管理和学校设施的安全检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电力、供水、供气等公共事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和居民生活设施的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节日期间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除此之外,其他行业也必须对本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四定”措施,即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定责任,认真予以解决,使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各乡镇办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确保全国“两会”期间辖区内安全稳定。
篇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intrinsic safet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 Through careful safety management, th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harmony of people, machine,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re pursued, so that the dangerous elements are always in a controlled state, and ultimately the safety of the entir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ensured and the zero accident is achieved.
P键词: 本质安全;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
Key words: intrinsic safety;traffic construction project;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931;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35-04
0 引言
本质安全的原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风险控制方法,广泛适用于矿产开采、工程建设、企业生产、旅游管理等各个行业。在交通建设工程施工中,引入本质安全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即通过认真仔细的安全管理,追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机、料、工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危险要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最终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确保实现安全零事故。本质安全对于交通交通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是通过六大要素来体现的,在工程建设中可以细化为管理体系建设、人员教育培训、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机械设备管理、安全费用的投入和实施情况。
1 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按照事故致因系统涉及的四个因素,通常称“4M”要素,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四大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健全健全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并规范运作,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闭环运行,是建设工程达到本质安全的基础。
1.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部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在项目开工之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体系,系统地把项目部、各部门、作业层等各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一一明确,要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确保体系的全覆盖;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首要负责人,应安排项目部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国家法律、行业规范的要求,项目部应针对安全工作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且制度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具备基本的三要素即人、时间、内容,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1.2 制定安全工作目标和安全工作计划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应根据工程进度开展情况编制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依据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细化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目标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要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引导和风向标的作用。安全计划应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编写,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要按照总的安全目标按月进行分解,要与安全活动、方案编制、机械设备、经费使用计划与台账相对应。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是引导本质安全工作推进的指导性文件,是保证项目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石。
1.3 安全活动的有效开展
项目部应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提高项目部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项目部应每个月举办一次以上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前一个月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本月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布置以及对上月遗留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对下月安全工作提出相关的计划,对于重大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特殊恶劣天气等要及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布置落实;要按照安全检查制度组织定期的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活动,要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通报和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立即整改,跟踪检查落实整改情况并附整改回单,根据奖罚制度进行奖优罚劣,专职安全员的安全日志要详实记录安全巡查情况,要和项目的安全活动相对应;要根据隐患排查登记和防控制度,对现场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一般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对于暂时难以消除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跟踪计划的落实情况,直至隐患消失;要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举行定期的安全生产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
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各项安全专项活动,项目部应按照要求开展本项目的专项活动,如“平安工地”、“打非治违”、“四项排查”、“安全月”、“防坍塌事故”、“安康杯”等。
2 人员的培训教育
“4M”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因素,所以将本质安全的概念引入到交通工程建设活动中,有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最终达到消除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2.1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项目部管理人员应按照三类人员管理要求参加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培训及延期教育,交通运输部1号令规定,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当持B证上岗,并且每5000万合同额需要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并适当增加一些现场管理经验。
2.2 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项目应按照项目部、各作业对,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包括姓名、身份证、工种、进出场时间、身体状况等内容,并将身份证复印件附后,按照新进场、转岗、复工三个阶段分别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教育方式可采用课堂式教育、平安夜校、民工业余学校等,通过放映电视教育片、发放安全教育卡、创建安全教育长廊,提高施工一线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民工学校发挥“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照,技术上帮助,文化上提高”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安全生产的一些普通知识、安全管理行为的要求、四不放过原则、“三违”现象的处罚、安全事故案例等。
2.3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交通建设工程行业的特种作业主要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登高架设作业、压力容器作业、潜水作业等作业。特种工作人员所承担的风险较大,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安全生产单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特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强化安全培训,确保特种作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了解常识性的安全生产知识,也要掌握安全的工作技能获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2.4 全员开展三级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应按照人员实名登记的花名册,建立三级教育卡,对所有参建人员开展三级教育活动,主要由公司级、项目部级和班组级三个层面的安全教育,公司级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本单位安全生产形势级发生过的重大事故教训、发生事故后如何救援等内容;项目部一级的教育培训主要是现场规章制度和合规性教育,包括项目特点和现场主要危害分布情况,项目制度安全性和安全常识注意事项、技术规范、应急处理措施,使用保护设备的标准和使用保护设备的基本知识;作业班组一级的教育培训主要针对工作安全运行和团队安全体系、制度以及本班M的施工特点和安全程序,团队安全活动和纪律,关心和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和个人劳动保险产品,安全事件的安全事件和预防措施,工作环境和使用设备安全要求。
根据不同的工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临时用电、机械操作规程、工种作业规程等方面,交底人和被交底人都应该签字确认,和进出场记录相对应。
3 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
“4M”因素中机械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因素,设备的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涉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誉,涉及到建筑企业的兴衰,所以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予以控制或消灭,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3.1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台账
施工标段应根据机械设备的大小进行分类,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完善设备台账,并具有齐全的设备操作规程。大型的设备应建立一机一档,有设备的进场验收记录、设备的型号、合格证书、操作手及证书、维修保养记录、进出场纪录等,对于中型设备如场内机动车辆,需要进行登记或者编号,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无编号视为放弃管理,小型设备如手动机具或者小型机具,需要登记,租赁设备也必须按照上述要求建立相应的台账。
3.2 加强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
交通建设项目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和载人设备组装、轮胎起重机、压力容器、龙门、塔式起重机等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工作与个人健康和财产安全是密切相关的。在生产过程中,特种设备比一般生产设备有更大的潜在风险,更容易造成的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财产损失。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验检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应当建立设备安全技术文件包括: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证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安装技术文件和信息、设备、定期检查和自检记录、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相关设备安全附件及辅助设备、日常维护记录、设备故障和事故记录。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也要持证上岗,并和机械设备进出场时间相对应。
3.3 大型设备安装和拆除须编制专项方案
对在工程中使用的大型设备,比如塔吊、钢闸门制作和安装、挂蓝的制作安装、脚手架施工、大型移动模板、大型龙门的安装拆除、架桥机的拆除安装等,不仅要建立设备台账,特种设备还须经过检验检测,还必须编制相对应的安全专项方案并经总监办审批,安排专职人员或队伍进行定期检验检测,确保运行安全。
3.4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本质安全
通过采用新安全生产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设备意味着什么样的安全形势,这是我们在长期的安全管理中达成的共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先进施工设备安全、减少使用手册和人类工具来提高自动控制水平,以确保安全系数增加。对所有的设备实施”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对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安装、使用、储存、维修、报废等生命过程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并建立设备管理档案,严格落实设备入场审查和定期安全检验制度。
4 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核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增加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提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从经验型、探索型的安全管理转向科学型、规范型之路。交通运输部1号令规定,项目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一些更危险的子项目的项目准备的特殊的施工程序,必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才能实施,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以确保安全技术。
4.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部应该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应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识别、方案编制计划、编制要求、报批流程、过程管理要求等;安全专项方案应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编制,项目经理部应在工程开工前识别本标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清单报总监办审批;安全专项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项目部应按照施工组织安排,及时准备的安全专家的论证计划,不需要论证特殊项目,应报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为了对特殊项目进行专家论证,应及时组织项目经理进行专家论证。在演示环节3天之前,这个特殊的程序应该被发送给专家组成员和相关人员。专家论证人员包括:专家组(5个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专家);现场管理机构有关人员;办公室主任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项目经理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其他相关人员。可以邀请施工单位的相关单位参加。项目经理应根据专家的书面审查意见,修改和改进安全专项计划,并由技术负责人确认。提交总工程师的批准后,现龉芾砘构应当提交审批后,和安全特别程序,应该重新准备程序并再次执行审计、专家论证、审批和报告程序。未经批准的安全专项计划,不得组织实施。项目经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特殊安全计划组织施工,不得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如有需要修改的,项目经理应当重新办理审批手续。专职安全人员应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的实施计划,应在更危险的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风险告知牌,明确安全风险。
4.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应当制定临时安全管理制度。该系统的内容应包括:临时电力建设组织的设计批准、安装、验收、检查和维护以及相关的强制性规定。项目经理部门应当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JGJ46-2005)在建筑工地,组织电气工程和技术人员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予以实施。施工现场临时电应由全职电气工人进行认证,实施安装,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协助和工作中做好工作。安装完成后,应根据总布局和局部布局要求,对分配箱和开关箱进行编号。现场临时安装的电力,应该准备的项目,审计人员,相关人员的项目经理,办公室主任委员和有关人员共同验收,合格投入使用之前。临时电力项目的项目经理应按照部门划分,项目每月组织一次检查,安全风险必须及时处理,并应执行审查和验收程序。电力工人应该是一个临时检查临时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检查将被记录在“电气检查维修记录”,每周由项目经理批准。非专业电工、无证人员不得从事临时用电的安装和检查工作。
4.3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项目经理部门应当编制综合应急救援计划和专项应急救援计划。如果有多种类型的风险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各种类型的事故,应该为该项目制定一个综合的应急计划。综合计划应包括的基本要素:①一般:包括准备的目的、基础准备,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系统,紧急工作原理;②项目风险分析:包括项目概况、危害和风险分析;③预防和早期警告:包括风险监测、预警行动,信息报告和处理;④应急响应:包括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应急响应;⑤组织和职责:包括应急组织体系、指挥组织和责任;⑥保障措施:包括通信和信息安全,应急小组保护、应急物资和设备保护、资金保护,其他安全;⑦培训和培训:培训、锻炼;⑧奖惩。
项目经理部门对于各种风险,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特殊应急救援计划的基本要素应包括: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程度,应急处理基本原则,组织责任,预防和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响应,应急用品和设备安全。项目经理应按照计划要求组织运动,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紧急救援演习程序应包括运动准备、运动实施、三个阶段的练结以及训练材料的分类。应急救援计划的具体要求应参照《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实施。
5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4M”因素中不良的生产环境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起重、钢筋、模板、支架、脚手架、焊接等作业中的主要危险点,对高空、临边、洞口、水上、水下、拆除等工程危险作业场所及边通车边施工、边通航边施工等施工危险区域应当设置符合相关要求的安全防护设施。项目部应当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的规则和标准提供劳动保护产品的状态以及有关规定,为员工提供劳动保护产品。安全防护设施应当符合投资计划的安全、实际情况的建设、先进管理的实施。项目经理部门必须在相应的施工和操作之前,建立起相应的防护设施。由于施工需求,临时取消或变更安全防护设施,必须由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应立即恢复。项目部应加强对安全防护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对检查中发现已损坏或缺失的防护设施必须及时更新和完善,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施工现场需设置警戒区时,警戒线距作业区须保持安全距离。警戒区应采用移动式防护栏杆、拉警戒带等方式,并设置警示警告标志。
6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项目经理部门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成本管理制度。该系统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成本的使用计划、使用范围、资金管理。项目经理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开始之前准备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总体规划,作为开始的一部分报告,连同办公室主任批准,根据总体规划的每月25日前向总监办报告下个月安全费用的使用计划,项目经理应按照现场管理机构或上级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安全审计费由专职安全人员签署,项目经理应当进行审核,安全监督工程师应当签署批准。报告附件包括:安全生产成本使用记录表、发票的细节、转让订单、照片等。
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指定和协调,项目经理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项目经理部门的实际生产费用超过合同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的,项目经理部门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办理。项目经理应当依法分包工程,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约定安全生产成本的使用和支付的规定。
7 结语
建设“本质安全型”工地是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一项政治任务,是每一个工程建设人不懈的追求目标。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坚持不懈地加强设备管理,完善优化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核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经费的管理,推行本质安全管理,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创建“本质安全型”工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易勇.本质安全在项目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10).
篇10
(一)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变电站的安全生产为安全可靠的供电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一些变电站对安全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的权责矛盾问题,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同时,虽然也有一些变电站对安全生产管理加以重视,并认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规范,但是这些规范往往从管理者的角度入手,无法顺利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导致制度规范流于形式,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对变电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忽视
在变电站的常规性生产运行活动中,对安全生产产生严重影响的违章操作现象与职工的不良心理倾向紧密相关。通过对大量安全事故产生原因的剖析可以看出,职工自身的不良心理主要包括蛮干、侥幸、散漫、从众和自负心理等,是影响变电站安全生产的重要人为因素,需要企业对其保持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思想教育措施消除职工不良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变电站的实际生产管理中,往往对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忽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职工职业素质培训效果较差
职工的职业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对其工作状态的好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职工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完备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在生产运行管理活动中规避潜在风险,实施安全管理。所以变电站必须加强对职工综合素质培养,应该通过定期培训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然而在变电站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职工开展的职业素质培训往往缺乏针对性,形式功能远远大于其实用功能,培训效果不理想,最终会对变电站的整体管理水平产生影响。
二、推进变电站安全生产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从变电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的性质可以看出,变电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日常工作管理以及变电站实际操作安全生产管理,只有兼顾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解决安全生产运行管理问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一)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安全管理措施
1.深化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
变电站要想实现安全生产,就应该根据变电站实际情况以及不同职工的不同岗位需求,全面落实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明确落实各个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度,从管理根本上规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变电站还应该高度重视各级职工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强化现场管理,规范现场管控,不断完善和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变电站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此外,变电站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管理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应该注意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通过基层职工监督职能的发挥,鞭策高层管理者的行为,实现管理层与基层的良性配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性。
2.加深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积极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培训
变电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与职工的自身素质息息相关,所以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对职工专业素质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根据岗位特色和职工的自身职业素质发展情况设置具有针对性的科学人才培养训练模式,按照“超前性、周期性、系统性”的原则。立足现场,贴近实际,开展实用化“现场”培训,分专业编制月度、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实施岗位动态考核,激发职工学习的主动新的积极性。通过正确导向作用,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强化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帮助职工养成安全生产习惯,储备技术骨干。
3.加强对职工心理问题的辅导
从上述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职工的不良心理对安全生产运行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变电站要想提高管理水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就应该高度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5]。同时,变电站管理层应该设置相应的机构持续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当发现职工存在一定的焦虑、消极等不良心理问题时及时进行疏导,让职工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状态,从人力资源管理层面提升变电站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水平。
(二)变电站生产实务操作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1.倒闸操作管理
对变电站倒闸操作方面的管理主要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值班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业务水平和倒闸操作技术熟练度,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在紧急时刻完成对变电站设备的良性控制和管理;其二,变电站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岗位责任感,在各项指令之前应该确保指令的准确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的发生;其三,职工的生产操作行为必须严格遵照操作制度规范执行;其四,对于涉及操作人员和电网、设备安全的操作指令,值班人员应该慎重执行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其五,发生紧急事故时,应按应急预案或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并将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
2.变电站安全生产设备管理
变电站日常值班人员应该按照既定的巡视周期做好巡视工作,及时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设备损坏情况上报,针对设备运行工况及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开展运行分析。结合重点工作及季节性特点,综合分析安全生产趋势,及时总结事故教训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采取预防事故的控制措施,进行全面的安全工作部署,在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细致分析,深查根源,并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并在检修过程中准确的做好上报工作的实时记录,对已经获得检修处理的设备进行跟踪监测处理,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效率。
3.变电站安全生产活动管理
对变电站安全生产活动的管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注意事项:首先是风险预控,应该注意加强对应急事件的管理和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根据变电站的实际发展情况对预案进行检修和演练,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现场人员能够从容应对,把停电范围和时间减少到最小,损失降到最低,规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其次,加强生产运行管理中的防误管理,对维修人员的维护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准确的记录,最大限度的减小装置误差。第三,对于必须注意对生产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小动物进行封堵,最大限度的防止小动物进入变电站对安全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第四是到岗到位,按照到岗到位制度,事先对现场把关人员进行职责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做到现场每个环节都有专人把关。第五是“两票”审核、“三措”把关。严把两票审核和作业三措审查关,严格作业现场安全措施布设关,确保现场安全措施完善,安全交底详细,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