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供电安全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供电安全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供电安全措施

篇1

关键词:煤矿 井下供电安全 技术措施

煤矿井下阴暗潮湿,常年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必须要通过供电系统保障井下施工得以正常进行。为了有效提升井下作业安全,解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存在的负荷分配不均、谐波污染加剧、设备不配套等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煤矿井下供电安全的重视程度,结合矿井开采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较为完备的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方案,有效保障采矿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1 提高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性的意义

在正式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将安全放在了煤矿生产工作的首位,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供电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井下开采空间有很大局限性,采掘不慎会引发瓦斯泄漏、煤尘污染等问题,一旦出现漏电现象,很容易引爆矿井中的易燃物质,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事故,对国家财产和人员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 当前我国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主变压器容量不足

当前,我国许多矿井由于改扩建导致许多矿井的总负荷量大大超出了供电系统实际可以承载的容量,使得变电站主变压器和井下个别变压器长期处在容量不足的状态中。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变压器出现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有可能出现电缆发热燃烧情况,万一引起瓦斯爆炸,将会对矿井下的工作人员带来致命伤害。

2.2 供电电能质量水平降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煤矿生产中使用的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先进。将这些大功率机电设备引进到煤矿井下开采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大大提高煤炭产量。但是,这些大功率机电设备同时运转时产生的谐波分量会直接通过低压供电线路反馈给供电系统,可能出现低质量电能情况,严重影响了煤矿开采设备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低质量电能还有可能影响检测系统和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2.3 国家明令淘汰设备还存有个别使用现象

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三令五申地强调各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分支线路空气开关。由于这些空气开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电弧较大,极易引爆狭窄矿井中充斥的易燃易爆气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根据走访调查,发现这些本该严令禁止的电源控制开关依旧在个别矿井,尤其是资源整合过程中的矿井中使用,严重影响了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

2.4 安全监测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较低

为了节省成本或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制约,部分矿井中并没有配备安全检测系统对供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这样一来,井下的工况信息难以及时传输到地面监测部门,使得电力调度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矿井中供电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3 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性的对策

3.1 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在煤矿供电的配备中,一个矿井至少要配备两个以上的电源进行日常供电工作。对于给较为重要的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传输系统等供电工作,可以通过井下配电所的备用电源进行直接供电,以随时确保生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不仅如此,井下双回电源回路必须要从不同的变电所中引入,为其安装上较为完备的自动切换装置。通过这种方式,预防因电源回路出现问题而引发的机械停摆情况,能够有效确保矿井供电的可靠性,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2 合理优化布设

由于威胁井下作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井下长距离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必须要进行供电系统的合理优化布设工作,采用分列分段供电、提高电压等级、增大电缆经济截面等方式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还能够通过增设专业的安全员、加大供电系统维护管理力度等方式确保煤矿井下供电安全。

3.3 完善继电保护系统

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在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不安定的因素从系统中移除,或直接对当班的管理人员预警,最大程度减轻因突然断电引发的设备受损情况,确保煤矿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煤矿企业要不断完善改进已有的继电保护装置,使其在出现系统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将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引发更严重的事故。除此之外,煤矿企业还应将所有高压动力设备或控制设备按照国家的标准设置保护功能,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井下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方案,与时俱进地采用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措施,最大程度提升我国煤矿井下供电安全系数,尽量降低因故障引发的事故概率,提升故障的排除速度,将安全隐患及时清除。

3.4 加大供电设施保养力度

供电设施一般都有一个使用年限,煤矿企业要随时关注各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时将超出使用年限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降低机械故障的频率。对于处于使用年限之内的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时刻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对需要修理的电力设施进行及时修复,以免发生更大的危险事故。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通过安全监测系统传输的数据资料进行故障判断,快速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整个煤矿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供电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若是矿井中出现了漏电情况,电火花一旦引起瓦斯爆炸,不仅会对矿井下的工作人员带来致命伤害。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同时在社会上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要想有效提高煤矿井下供电安全系数,就必须要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不断完善继电保护系统,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及时解除安全故障问题,加大供电设施保养力度,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养护工作,快速制定出应急对策,将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王秀颖.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可靠性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01).

[2]白宇.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漏电原因及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04).

[3]郝小绘.煤矿井下供电设计可视化软件系统理论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煤炭;供电;安全

众所周知,我国煤炭资源采掘大部分在地面以下进行,其特殊的开采条件、煤层地质变化情况使得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尤其采掘工作面及巷道、老空地点周围含有大量的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如果供用电设备、设施管理维护不及时、检查不全面,很容易因用电设备出现短路、漏电、失爆、越级跳闸等故障而发生电火花、触电、停电、设备误动等故障现象,进而发生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等严重事故。本文就煤矿基层供用电管理人员对如何提高煤矿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以便为接触供电业务的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状况解析

从事过煤炭行业的同行都知道,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设备,大多采用防爆型及增安型电器设备,建国以来,通过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在防爆理念的更新,防爆设备设计、工艺、加工等方面的不断加强提高,已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安全水平,但是由于许多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负荷分配不均、供电系统设计不合理、谐波污染严重、设备型号不匹配以及供电日常管理跟不上等问题,给井下安全用电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以下就常见存在问题简述如下。

1.1主变压器容量不足

井下负荷容量经常大于供电系统原设计容量,进而造成主变压器长期运行在效率低下工况条件下,不仅降低了供电系统可靠性和供电质量,也使得系统长期运行在过负荷条件下,很容易导致变压器出现过热温度升高、绝缘加速老化、供电电缆出现发热燃烧等情况,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给煤炭企业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给职工家庭带来心理阴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1.2供电质量水平较低

随着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信息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投入到煤矿中应用,拥有和使用大量水平先进的机电设备已成为衡量煤矿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同时也促进了煤矿不断的更新改造,以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但大量变频整流设备(如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软启动智能控制系统等)在井下供电网络系统中的投用,其工作时产生的谐波分量,会通过低压供电线路直接反馈入矿井低压供电系统中,使井下配电网有功和无功间不能保持原有的平衡,供电电压出现畸变,影响供电质量,影响井下采掘等设备的稳定运行,还会造成井下各种继电保护和在线监测系统出现“误动”或“拒动”情况,降低井下供电网络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1.3人为误操作

煤矿矿井由于工作环境原因,操作空间较小,而且还存在多个工种多地点多人同时作业的特点,通讯联络及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齐等原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会发生事故或人员伤害,这就对井下煤炭生产安全用电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1.4电气防爆管理有待提高改进

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加强对用电设备的跟踪分析及监察,及时掌握情况采取措施;严防突发停电引发煤矿事故。保证井下作业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已经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工艺,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矿井由于改造资金缺乏或企业负责人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因此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些明令禁止使用的的电气设备或工艺依然在煤矿矿井中使用,直接影响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和生产、人员安全。

1.5煤矿供电系统在线监测水平较低

由于受矿井建设期技术能力和建设资金的制约,很多煤矿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建设初期均没有配置实时监测监控系统,随着矿井生产发展的需要,井下供电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不能实时反馈回指挥调度系统,导致地面调度管理人员不能实时掌握井下供电系统运行情况,难以及时指挥井下供电系统值班人员投切电气设备,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和发生的故障无法及时作出预测和调整补救措施,引发事故,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

2.提高煤矿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措施

2.1设计完善合理的井下供电网络

合理可靠的供配电网络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基础。任何分支线存在隐患或不合理的设计,都会引发事故,因此供电系统在安装前就要全面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安装,负荷出现变化或工作区域进行调整时,要及时调整供电系统,优化供电网络线路,调整开关及参数,减少配电冗余线路,提高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经济可靠性。

2.2选用安装动态功率补偿及消谐装置

通过对设备无功、有功负荷的调节,既可以提高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还能有效抑制低压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运行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分量,降低其对供电网络的冲击,提高其使用效能。

2.3完善井下供电继电保护系统

随着井下供电系统容量日益增大,网络越来越复杂,仅设置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还不能防止发生全矿井大面积停电事故。为此必须研究故障元件被相应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切除后,系统将呈现何种工况,系统失去稳定时将出现何种特征,如何尽快恢复其正常运行等问题。尽可能将其影响范围限制到最小,负荷停电时间减到最短。因此,不仅应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还应研究、推广故障预测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4配置先进供电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对于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高隐患非安全型或高耗能型设备应予淘汰并重新规划选型。同时对供电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在线监测水平,保证对供电网络全面及时掌握和控制。如SHZN电力线路运行在线监测系统,可安装在输配电线路上,用于在线监测线路运行、故障情况及线路参数,是一套可分布监控、集中管理、即时通知型的智能化电力线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检测终端分布挂装在电力传输网络上需要监测的位置(如:各分支处,各事故多发事段、电缆接头上等),可以实时监测线路运行情况,在线路出现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停电、送电、盗割等情况下,监控中心在数十秒内报警显示,并发信息给维护值班人员。可以显示线路负荷电流、温度变化情况。可以足不出户,全面掌握线路运行情况。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增加其他监测内容。

篇3

新《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修订历时两年,经历了10余次的大规模修改,较好地反映了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强化了有关法律、法规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新《规程》露天煤矿编是露天煤矿安全生产、职工人身安全和防止煤矿事故的有力保障,也是各级监察监管人员和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对规范煤矿安全生产、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变化

新《规程》对露天煤矿部分修改106条,删除53条,拆分、合并40条,新增19条,由原来的8章204条修订为9章127条,条款数降低37.7%,字数降低27.7%。具体内容由原来的“露天部分”改为“露天煤矿”,按工艺环节将“采剥”章节拆分为“钻孔爆破”和“采装”两章,丰富了设备检修的内容,压缩了铁道工艺相关的运输部分和电力牵引等内容。

根据露天煤矿生产工艺特点及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要求,以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边坡、防治水和防灭火、电气、设备检修为主要内容,围绕安全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第一章“一般规定”明确了多工种多设备联合作业、人员及设备安全、安全标识、采场建筑、特殊天气、高处作业等规定;第二章“钻孔爆破”明确了钻孔和爆破作业的设计、钻孔、装药、爆破等规定;第三章“采装”明确了单斗挖掘机采装、破碎、轮斗挖掘机采装和拉斗铲作业等规定;第四章“运输”明确了铁路、公路、带式输送机运输等规定;第五章“排土”明确了排土场的位置选择和各类设备排弃作业等规定;第六章“边坡”明确了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安全措施、排土场和最终边坡管理等规定;第七章“防治水和防灭火”明确了防治水的治理和安全措施、地面和采场内防灭火措施等规定;第八章“电气”明确了变电所(站)和配电设备,架空输电线和电缆,电气设备保护、操作、维护和调整,爆炸物品库和炸药加工区安全配电,照明与通信等规定;第九章“设备检修”明确了检修作业、吊装作业、高处作业等规定。其中主要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联合作业安全方面

露天煤矿生产现场多设备、多工种交叉作业较多,联合作业包括:采装设备在采装过程中与轮式推土机、履带推土机、平路机交叉作业,运输过程中与平路机、履带推土机的交叉作业,排土过程中与排土设备的交叉作业,采装运输过程中与破碎设备的交叉作业等,种类较多,但其发生的频率有所不同,要求程度也不同。针对联合作业,在一般规定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即“多工种、多设备联合作业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爆破安全方面

爆破作业危险性大,安全要求高,在钻孔、爆破前的工作程序规定为“露天煤矿钻孔、爆破作业必须编制钻孔、爆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钻孔、爆破作业必须按设计进行。爆破前应当绘制爆破警戒范围图,并实地标出警戒点的位置”。明确了钻孔、爆破作业前必须有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指定了审批责任人,强调了警戒范围绘制和实地标注。

同时,新增了关于爆破后检查的规定。

公路运输安全方面

公路运输中的交通安全是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道路上移动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随着采场的推进,道路经常变更,坡道、弯道、交叉路口多,尤其是大型卡车运输作业时,车体宽,操作盲区大,导致安全隐患多。新《规程》明确规定,“特殊路况(修路、弯道、单行道等)下,任何车辆都不得超车;除正在维护道路的设备和应急救援车辆外,各种车辆应为矿用卡车让行”。更为全面地说明了超车、让行的条件。

矿用卡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若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可能导致次生事故。新《规程》对此给予了明确规定,即“矿用卡车在运输道路上出现故障且无法行走时,必须开启全部制动和警示灯,并采取防止溜车的安全措施;同时必须在车体前后30 m外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

排土挡墙安全方面

在间断工艺中,运输卡车沿排土台阶边缘排弃时,容易发生卡车下陷、滑落坡面的事故,因此制作连续、标准的安全挡墙尤为重要。随着卡车的大型化,轮胎直径也大幅增大,但机械地执行轮胎直径的2/5高度的挡墙,造成成本大幅增加、效率低下等不合理现象。应当规定一个保证安全且符合生产实际的合理挡墙高度。因此,新《规程》明确了矿用卡车排土场及排弃作业应当遵守的规定:“排土场卸载区,必须有连续的安全挡墙,车型小于240 t时安全挡墙高度不得低于轮胎直径的0.4倍,车型大于240 t时安全挡墙高度不得低于轮胎直径的0.35倍。不同车型在同一地点排土时,必须按最大车型的要求修筑安全挡墙,特殊情况下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这个数据主要依据国内露天煤矿的经验数据得出,当车型240 t以上时,按照安全挡墙高度到达轮胎直径的0.35倍计算,挡墙高度最低1.56 m、挡墙底部宽度最窄3 m,卡车无法越过,故确定为0.35倍。

边坡安全方面

边坡安全是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为了及时掌握露天煤矿端帮、排土场边坡的稳定状态,新《规程》明确规定了需要定期对采场、排土场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一般随着采场和排土场的发展,应当每年至少进行1次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电气安全方面

露天煤矿采场停送电作业非常频繁,按照一般电气作业停送电工作票的要求,将造成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的结果。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完全能很好地实施停送电作业。因此,新增了采场内(变电站、所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停送电作业要求,并进行了各种情况的细化,即规定:一是计划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二是非计划停送电,应当经调度同意后执行,并双方做好停送电记录;三是事故停电,执行先停电,后履行停电手续,采取安全措施做好记录;四是严禁约时停送电。

同时,明确定义了计划停送电、非计划停送电、事故停电及约时停送电的具体内容,使停送电工作有据可依,在保证供电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对露天煤矿企业的影响

对安全生产起到保障作用

新《规程》对露天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权威的法制约束力,同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认真贯彻执行新《规程》,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广大煤矿管理人员、岗位员工都要认真学规程、用规程、守规程。

对降低成本增效起到促进作用

新《规程》中部分条款的规定,更趋科学、合理,符合露天煤矿生产实际。以主排水泵站电源设置为例,原《规程》规定“有淹没危险的主排水泵站的电源线路必须设两回路,当一回路停电时,另一回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承担最大排水负荷”。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双回路线路的利用率非常低,且增加移设工作量和成本负担。新《规程》将其修改为“采场内的主排水泵站必须设置备用电源,当供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备用电源必须能担负最大排水负荷”,通过设置单回路供电线路,配备“备用电源”的方法更趋合理,且能够大幅降低工作量,节约生产成本。

体现出新工艺技术的特点

随着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铁道工艺逐步退出工艺系统,单斗挖掘机―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和抛掷爆破技术已经在我国露天煤矿开采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具有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在《规程》修订时,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除铁道工艺仅保持较少篇幅外,增加了新工艺的相关安全规定,不仅体现了规程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也对露天煤矿工艺选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对标整改

煤矿企业要组织开展新《规程》的宣贯培训工作,要严格执行新《规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认真对照新《规程》的新规定、新要求,梳理完善本单位的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完善生产安全系统和设施,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保障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全面梳理煤矿自行制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新《规程》的相关规定及时修订、完善。

篇4

关键词 煤矿;供电系统;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T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72-02

0引言

由于煤矿生产中各种大功率的综采机电设备、运输提升设备的普及使用,对煤矿井下供电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煤矿电力管理部门必须总结分析煤矿井下供电安全隐患,并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避免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不仅是当前煤矿井下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避免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煤矿供电系统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电能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安全管理对于确保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生产作业对于供电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1)首先必须要确保煤矿供电的可靠性。可靠性的供电,即保证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供电的不间断。这是由于煤矿企业生产对于电力系统的依赖较大,如果供电系统出现供电故障的话,不仅会造成煤矿企业生产的中断,甚至还会造成瓦斯集聚、淹井等事故安全隐患,诱发严重的人员财产伤亡事故。因此,为了确保煤矿企业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供电系统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双电源,可以来自不同变电所或同一变电所不同母线上;

2) 煤矿企业供电要确保安全性。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生产作业环境,任何供电作业上的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触电,电气火灾以及电火花等事故源的发生,进而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所以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对供电系统进行完善的设置管理,确保供电安全;

3) 煤矿企业供电也应该具备经济性。煤矿供电的安全行是前提,技术经济性则是基础,因此在满足供电可靠与安全的前提下,还应保证供电质量,要求做到供电系统投资、运行维护成本低。

2煤矿供电系统事故防范技术措施研究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事故主要有人身触电事故、电气火灾事故、电气失爆、雷电、漏电引发的瓦斯爆炸事故以及电气设备损坏事故,为了避免各种供电系统事故的发生,在煤矿供电系统管理上,应该注意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措施:

1)应该保证煤矿企业的矿井具备两回路电源,如果矿井地面上的供电线路一路出现故障时,为了保证供电不间断,应该使用另一路电源供电,通过利用两路电源和供电线路避免生产过程中供电的中断,而且对于这两路供电电源应该保证每一路都可以担负全部负荷。此外为了确保煤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当一个供电回路处于使用状态时,另外一路应该处于带电热备用的状态,进而确保当已运行回路停电时,值班人员可以通过必要的操作,迅速恢复一个电源供电,进而确保矿井的全部电力负荷得到保障;

2)煤矿供电系统的供电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煤矿企业所在区域电力网中两个区域变电所和发电厂。如果煤矿企业的产能较低,而且无法采用双回路供电时,必须使用备用电源,并且应该确保备用电源的容量能够满足煤矿企业井下的各种通风、排水、提升等机电设备的使用要求;

3)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井下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以及煤矿的主要采区排水泵的供电线路属于重点控制的供电线路,必须确保供电线路不少于两回路,并且备用线路能够满足井下所有机电设备的供电符合要求;

4)对与煤矿企业井下配电电压以及各种机电设备额定电压等级,必须满足相应安全技术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高压不得高于10kv,低压则不应该超过,1140V,对于用于照明设备、手持式电气设备井下通话设备、信号装置则应该保证其额定供电电压都不应超过127V。各种用于远距离控制的供电线路,其电压则不应该超过36V。煤矿井下各种生产用的机械设备如果额定供电电压超过3300V,则需要另外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进行重点管理;

5)对于煤矿井下使用的电动机、变压器、馈电开关、启动器、检漏继电器等各种低压电器设备,如果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压有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要求时,必须明确的表示出其各种规定的电压额定值,以免由于额定电压不同接线错误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应该严格管理煤矿井下机电设备,避免电气设备超过额定值作业运行;

6)为了便于煤矿企业的技术以及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的了解煤矿井下的供电布置情况,应该保证每一矿井必须备有地面、井下配电系统整体以及局部的布置图,各种煤矿井下的下电气设备布置示意图和电力、电话、信号、电机车等线路平面敷设示意图,如果布置情况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以便于随时为技术以及作业人员提供最准确的井下供电系统布置情况;

7)为了确保煤矿井下供电安全,对于直接向井下供电的高压输电线上,不得安装各种形式的自动重合闸。 此外,由于地面雷电波有可能会造成矿井下的瓦斯、煤尘以及火灾等事故灾害,因此供电系统中的各种对架空入井线路、管路、通信线路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技术规程中的要求进行架设。对于采取多回路电源供电的煤矿井下供电系统,部分线路可采取共杆架设的方式,但是对于小型矿井,如果电压低于10 KV作为矿井架空电源进线时,两回路电源线路不得共杆架设。同时,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设计上,应该明确禁止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杜绝供电系统中出现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向井下供电现象的出现。

3 结论

煤矿井下供电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繁琐的管理工作,对于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机电设备种类复杂,因而对于进行供电的安全与稳定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煤矿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强化供电系统的硬件管理维护,并通过完善的供电系统管理制度,避免供电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供电系统安全,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煤矿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生,王建国.金属矿山供电系统安全性分析及事故预防对策[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8(6).

篇5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安康的概况,安康石煤资源开发存在的自然灾害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安康;石煤资源开发;灾害;预防措施

1. 概述

(1)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地处大巴山北坡、秦岭南侧,区内地质变化多变。区内广泛蕴含石煤资源,石煤产于早古生代寒武系、志留系等古老地层中,由菌类等低等生物在浅海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属腐泥成因的劣质煤炭,归无烟煤类,俗称石炭。按照探明的石煤资源,石煤资源零星分散,矿点储量小,煤层不连续,呈“鸡窝状”。受资源的制约,现有矿井生产系统简单,生产能力小(1~3万吨),达不到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对矿井规模的最低要求(陕西省单井规模为120万吨)。矿井服务时间短,石煤煤质差,售价低,企业效益低。但安康石煤资源开发和利用,能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燃料问题,对有效防止非法开采和对森林乱砍滥伐,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证国家南水北调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综合效益显著。近年来,省属重点企业——陕煤集团与安康市政府、省地质一队联合组建的陕南投资公司和金州矿产公司对石煤普含五氧化二钒特别关注,经过几年来的取样化验、地质勘查、煅烧实验、综合论证,计划立项建设安康石煤综合利用项目,以安康石煤作为原料,经过燃烧发电,余热供暖,炉渣提钒,提钒后的炉渣生产水泥、免烧砖等对石煤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石煤附加值。

(2)鉴于安康石煤的特殊性,省政府、省级各部门为安康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有别于煤矿的政策。如省政府委托省管局、陕西煤监局联合批准的《安康市无瓦斯石煤矿井安全标准》(陕煤安局发[2006]17号,简称18条)的规定,区别于其他煤矿执行的《煤矿安全规程》;《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延安等六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74号)也特批安康石煤矿不参与资源整合,按照煤矿管理,单独统计。省煤管局下放石煤矿设计审查,石煤矿筹建、技改竣工验收权限,省国土资源厅下放采矿许可证发放权等,对安康石煤矿接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安康煤炭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保障安全生产的新路子。经过分析总结,分述如下。

2. 安康石煤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

2.1 含煤地层为弱水层,井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周边老窑和裂隙水。大部分石煤矿井不含瓦斯,无瓦斯事故威胁。巷道和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国家淘汰的木支护,木支护在井下潮湿的环境下易腐烂,需要及时更换。运输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轨道矿斗运输,一种是无轨胶轮运输。

(1)排水方式:平峒开拓矿井采用自流排水,下山开采开拓采用机械排水。

(2)矿井供电:单回路、农网,备用柴油发电机组。

(3)人员结构:作业人员均为农民工,绝大部分石煤矿无技术人员,各县区煤炭主管部门专职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县区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2.2 综上所述,现阶段安康石煤开采面临的主要灾害是:(1)顶板事故灾害;(2)水灾事故;(3)运输事故灾害;(4)供电事故灾害;(5)断层以南的少数矿井瓦斯事故灾害。针对上述事故灾害,安康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积累的丰富的防治事故灾害的措施和经验,经过调研,需进一步推广和总结。

3. 石煤矿灾害预防措施

3.1 矿井生产系统建设防治措施。

(1)顶板事故防治:回采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技术及安全措施,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必须设置丛柱支护。掘进工作面遇到裂隙发育或破碎地段时,架设超前支架;破碎地段采用木支架支护,并用板皮或荆芭背顶、护帮,木棚的间距为1.0m。严禁空顶作业;矿井配置矿压测量仪器仪表,作好矿压观测工作;工作面回采前应制定作业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采掘工作面放炮后,及时处理伞檐、浮石、危石。主平硐采用裸巷,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平巷采用木架支护;合理确定掘进工作面的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根据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巷道用途及服务年限,合理确定掘进、支护方案,安排工艺,确保安全施工;当掘进工作面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要求,及时修改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补充安全措施。

(2)水灾事故预防:矿井在筹建和生产期间要加强水文勘查工作,建立完善的井下水文观测系统,加强水文地质研究,进一步摸清水文地质条件,切实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及其规律,做到有针对性的防治;井下留设防水石煤柱。对于矿体露头处留设隔水石煤柱,以防降水沿露头灌入井下;老空区在筹建投产前对其范围、含水量、水压进行测量。根据含水情况沿倾斜方向留设足够宽度的石煤柱;在分段之间沿倾斜方向留设足够宽度的隔水石煤柱;严禁开采留设的隔水石煤柱;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原则;在巷道掘进、采煤工作面生产实施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防治水措施。

(3)运输事故预防:运输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放飞车、矿车挤人、撞人和掉道等。人力推车,一人只准推一辆车,推车人站在轨道中心线双手扶在矿车后帮中心推车;同向推车的间距不得小于10m;严禁放飞车;推车人应随时提高警惕,防止挤人、撞人的事故发生,坡度大于7‰的巷道禁止人力推车;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硐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及时发出警号;加强对电机车的维护,保证其牵引、制动性能良好;上、下山应在上下部车场安设阻车器,在巷道中设置挡车器;轨道上、下山在运输时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原则,防止跑车等事故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

(4)供电系统事故预防:井下采区低压电缆采用矿用屏蔽橡套电缆,煤电钻采用专用电缆;严禁电缆有“鸡爪子”、“羊尾巴”或明接头接线;对使用在易砸、易崩、易挤、易压环境中的电缆,设置安全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测绝缘电阻和损伤情况;防爆电器设备必须达到防爆性能要求,对失爆的设备必须停电检修,在防爆性能合格后方准送电运行;严格按照防爆标准进行接线,定期检测各项防爆指标;井下信号、照明、电话系统均选用阻燃的矿用橡套电缆。127v供电系统选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并有短路和漏电保护;井下选用无油的干式变压器。不许在井下存放油料等可燃物质;矿井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上装设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660v供电系统配有检漏继电器。127v煤电钻供电系统和照明、信号系统配用综合保护装置。磁力起动器内装设漏电闭锁继电器,以防漏电线路再次合闸送电。

(5)建设符合石煤矿实际的井下避险系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配备瓦斯检验器、综合气体检测仪、风表,实现对无瓦斯石煤矿井下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风速、风量检测;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保证技术可靠、性能稳定、定位准确,定期维护,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建设压风系统,保证在灾变情况下向采掘作业场所供风;鼓励有条件的石煤矿建设供水施救系统,各采掘工作面通过铺设的供水管道与地面连接;建设完善井上、井下,矿内、矿外通讯联络系统,保证通讯信号畅通。

3.2 安全监管措施。

(1)进一步强化煤矿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安全监管权责,细化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煤矿安全隐患整改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作业规程的“三违”现象发生。

(2)采取强力措施,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行为。由各产煤县区政府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发现应关未关、明停暗采、违法生产的煤矿,采取断然措施,封井闭坑,停止供电、供水、供应火工器材,拆除相关生产设施,填平场地,恢复地表植被或土地复垦,遣散从业人员,并追究非法生产者的法律责任和监管部门的行政管理责任,把打击非法生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防止非法生产死恢复燃。

(3)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煤矿企业要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煤矿企业下达超能力生产指标。严禁煤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要认真执行煤矿企业职工安全培训、安全费用提取、缴纳风险抵押金、领导下井带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

篇6

[关键词]煤矿机电 设备 安全运行

煤矿机电设备是实现煤矿开采一体化的重要设备,在为煤矿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起了诸多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故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煤矿的正常生产运行。本文重点分析了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高开采流程的安全性。

一、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

自社会科学技术广泛发展之后,煤矿开采业开始走自动化生产道路。机电设备是煤矿业一体化生产的前提条件,能够降低人工操作遇到的诸多困难。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矿开采业在使用机电设备时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产管理需要重视的机电管理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尽管各地方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对电气管理、电缆管理、小型电器管理、防爆检查、设备管理、配件管理、油脂管理等管理不到位或放弃管理。部分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机房硐室、机道、头面达标率低设备存在隐患较多。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托罐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备锈蚀严重,未能定期防腐。有的矿井为了赶产,不能保证主副井 2h 的停产检修时间,绞车的实际提升负荷超过设计提升能力。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电气设备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一些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管理不能指导生产,以政带技的现象时有发生。供电无设计或虽有设计但不规范,施工无措施或虽有措施但措施不具体,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资金不足。地方煤矿受资金制约,普遍存在设备数量不足,备品备件数量有限的现象。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二、完善设备的操作环节

1. 前期准备

在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前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准备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到达煤矿开采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资料信息来编制生产流程。对于机电设备操作可能出现的危险,制定生产方案时要提前设计应急方案。

2. 有效监管

要创新安全监察方式,采取自查和互查相结合,选派专家参加检查,发挥专家特长,做到“既看病、又开方”。建立分类分级安全监管监察机制,围绕机电设备安全运行作为安全监管重点,重点检查现场安全管理、风险预控、隐患排查治理,把标准和标准化落实到位。开展专题、专项研究式检查,针对不同的设备、各设备的运行特点,实行差别化、课题化检查,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员工自主安全管理。要强化安全考核,形成全过程、动态化、重预防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考核促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增强安全监管的有效性,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安监队伍,做到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监察有力。

3.强化安全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结合义鸣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较为复杂、涉及面广,充分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煤矿机电和运输系统进行安全分析、事故预测、安全评价,制定安全目标,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使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达到最佳安全运行状态。为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安全措施落实,从领导到工人,从设备的安装到调试、使用、维护、检修,都建立和健全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机电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头;同时,又建立了一套考核机制,实行重奖重罚,促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行业相关标准、规定开展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建设,确保机电设备的完好和安全运行。

4.加强设备管理,不断提高安全装备水平

合理选用、精心维护设备。并根据矿井类型、设备的工作地点和生产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配备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和数量。矿用机电设备应具备有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安全标志,防爆设备还须有防爆合格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对于安全性能差、缺乏安全保护装置的设备以及严重老化、安全性能差的设备坚决淘汰,严格机电设备采购制度,积极应用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对主要设备的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自动化操作。

三、结束语

矿井生产安全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优劣有着极大的关联,矿井能否正常发展和投入产出比例是否匹配有直接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现代煤矿机电管理水平,加大管理力度势在必行,只有搞好机电管理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进而推动煤矿企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文涛.煤矿开采安全理念在项目实施中的运用[J].煤矿技术,2010,27(4):40-42.

[2]高家君.我国煤矿开采走一体化道路的必然性[J].煤矿工程设计,2009,18(17):5-7.

篇7

中图分类号:TD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73-01

一、露天煤矿电气安全管理的原则

露天煤矿发生电气事故,对人和物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会对人身、造成伤害,也会给露天煤矿生产造成极大的成本损失。据统计,露天煤矿主要存在的电气安全事故种类主要有:触电、短路、漏电、雷电和静电危害等。因此,若解决露天煤矿的安全问题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产必须安全

在露天矿企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和“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在考虑生产的时候,首先要把安全作为前提之一考虑进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使得生产能够持续安全的进行下去。对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来讲,要严格遵循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监督践行安全管理理念,对隐患进行排查,从最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人员必须安全

煤矿企业中每个工作人员都与安全息息相关关,人员的安全也是整体安全工作的主体。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充分利用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大力宣传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让所有人员互相监督,建立一套有用的“举报激励”制度,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隐患。

3.必须做到提前预防

在露天矿山电气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关系上,以预防为主,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基本方针,就是不断的发现隐患、消灭隐患,增加有代表性的应急演练,以演代练,实现人、机、环境、管理的全面的本质安全化,方能从根本上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4.管理必须规范

由于电气事故、火灾爆炸等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对煤矿企业经济利益损失以及对环境危害程度也是相当大的,因此,需要对露天煤矿的电气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化。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严格地执行各项电业安全规定,必须做到有票作业,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其次要求电气设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煤炭企业所制定的关于露天矿山电气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遵循一般的用电规范;再次要加强露天矿山各类职工电气安全方面的教育及培训;最后,要确保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绝缘用具的配备和正确使用。

二、露天煤矿电气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露天煤矿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电气安全方面的隐患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露天煤矿的电气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困难性

我们知道,露天煤矿安全用电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十分重大,对于露天煤矿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大多数的露天煤矿都是隶属于集团和企业,这就导致一系列管理上难题,即露天煤矿的电气安全管理不像地方供电部门那么系统、统一、规范。同时,露天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状况,同时露天煤矿电气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所有矿企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说,露天煤矿在运行过程中,其电气安全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及困难性。

2.露天煤矿电气设备存在雷击、水淹、设备刮碰等意外安全隐患

露天煤矿电力线路、设备是矿山电力系统防雷的主要保护部位,时常因发生雷击事故而造成了整个露天煤矿的整体断电,这将直接影响到露天煤矿整体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到露天煤矿工作人员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这与露天煤矿电力设备的特殊环境及雷击的来源是十分相关的,雷击的主要来源是首先雷直接击打在变电站、线路等设备设施上,其次由于雷电时产生的高压会击穿周围环境的空气,进而会产生感应雷过电压和直接击打的雷电压而形成的高电压,众所周知,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现在已经产生了如此高的电压,那么电流也必然会很大,因此,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可知,会烧毁露天煤矿的电力设备。

三、露天煤矿电气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1.使用电力负荷分级管理

由于露天煤矿在挖掘以及照明、加工、生产等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电气设备,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势必对煤矿企业产生多种损失,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场合的用电形式,进行适当的电力负荷的分级管理。根据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同,将煤矿电力负荷分为以下三级:一级负荷,凡因突然中断供电会危及人员生命安全,重要设备损坏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均属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凡因突然停电会严重减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为二级负荷;三级负荷,凡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为三级负荷。

2.采取全面的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1)、针对人的露天矿山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1)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绝缘用具、屏护、间距、安全电压、电气动作连锁、漏电保护器等防护措施;

(2)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

(3)电气作业安全措施:人们在各类电气作业时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4)电气安全装置和用具等;

(5)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6)电气火灾消防技术;

(7)触电事故急救工作:指及时处理电气事故,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等;

(8)电气安全档案管理。

2)、针对电力系统的露天煤矿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1)触电预防: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地面电气设备接零;加强电动工具的绝缘,电缆连接用接线盒或用有冷补工艺,悬挂警示标志牌,采用安全隔离等;对接触机会多的电气设备降低电压;把带电体安装在一定高度,避免人身触电。

(2)保护接地:就是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和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构成保护接地网。《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筋)、铅皮或屏蔽护套用导体与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总接地网。

(3)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时,为了将故障部分切除,或者防止故障范围扩大,减少故障损失,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需要利用一些电气自动装置来保护露天矿山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自动装置的主要器件就是继电 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在大量的使用微机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即综保仪。

(4)漏电保护:当电路或电气装置绝缘不良,使带电部分与地接触,引起人身触电伤害(安全值为30ma.s)、漏电流烧毁电气设备以及漏电火花引爆瓦斯和煤尘火灾危险时,可将电源切断的保护称漏电保护。

(5)过电流保护:是指电气设备实际的工作电流大于额定电流值,并且超过了允许的过流时间。

(6)防雷电保护:雷是自然环境中一种放电现象,且是不可预见的。雷电具有极为强大的破坏性,可在瞬间使人畜毙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并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甚至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危害矿企持续安全稳定运行。防雷电包括电力系统的防雷和建筑系统的防雷,主要措施是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器。

四、总结

露天煤矿电气安全管理与电气安全技术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也是辩证统一的。所有企业必须在遵守新《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的基础上,把电气安全管理与电气安全技术放到到露天煤矿的具体工作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预防为主,方能减少露天矿山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大限度的保障整个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安全运行。

篇8

【关键词】综合防雷;安全生产;综合自动化

由于各类矿产资源的特性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矿山工程建设、生产的地点往往是雷暴活动较多的地区,时常有雷击事故发生。超化煤矿位于雷电灾害的多发区域,根据国家现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及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超化煤矿应划为二类以上防雷建筑物;近年来,频发的雷击事故多次对我矿安全生产和机电设备安全运行带来重大隐患。超化煤矿四周无高大建筑,易遭受直击雷侵袭,且随着矿井综合自动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我矿引进了大量的精密机电设备和仪器,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复杂的电源及信号系统,其控制线路、视频线路、网络线路众多。为了保护煤矿的人员安全和正常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较好的雷电保护措施,避免各类雷电事故的发生。

一、防雷措施

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各类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应采取综合防雷的形式。而现代综合防雷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外部防雷、内部防雷。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里,对这两个方面已有明确的规定,外部防雷就是防直击雷;内部防雷包括防闪电感应、防反击以及防闪电电涌侵入和防生命危险。

二、外部防雷

外部防雷装置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其目的是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的破坏,给建筑物内的人或设备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2.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线)以及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为接闪器。位于防雷装置的顶部,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承接直击雷放电。所用材料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性。

控制室建筑物接闪器采用避雷网防直击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应符合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防护设计规范》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的要求。

2.2引下线。控制室建筑物避雷网设置多根专用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避雷网引下线设置在控制室建筑物的外墙四角。围绕建筑物设置环形接地装置,避雷网的引下线就近直接接入接地装置。材料参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节第3.3.3条、3.3.4条的要求。

避雷网防雷接地点(引下线到地网的接入点)与其它功能性接地点(保护地、交流地、直流地、屏蔽地等)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米。各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联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2.3接地装置。避雷针的接地系统和其他接地系统独立,保持15m的安全距离。除避雷针以外的其他接地可采用共用接地,在大楼外地面设置共用接地,提供给大楼直击雷防护接地、机房各种接地使用;各种接地线在地网上的连接点距离大于5米;独立避雷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其他各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Ω。防雷接地装置与其它接地装置共用时,接地电阻以接入系统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人工接地体按安装方式不同分为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接地体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采用镀铜接地棒,规格为直径17.2*2500mm,铜层厚度≥0.25mm,抗拉强度≥600N/mm;

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采用镀铜绞线,规格为50mm2,多芯线,不少于7芯。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电阻不易达到本规范要求时,可选用新型接地产品降阻。

三、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通过采取各种积极的防护措施,堵塞闪电电涌损坏设备的各种途径,给人员和设备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3.1等电位连接系统

1、各机房内设等电位连接网络,设置等电位接地汇流排。

2、进出机房的所有线路、金属管道等必须在机房与外界分界处做等电位处理,与机房内等电位连接网络就近电气连接。

3、在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内,在防静电地板的下面敷设局部接地汇流排,所有保护性接地线和功能性接地线均与汇流排就近连接构成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在没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内,直接在地面绝缘橡胶垫下敷设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

4、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金属线槽、金属门窗、屏蔽线缆外层、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等电位连接导体应采用绝缘多股铜芯导线,其截面积最小不应小于6mm2。

3.2屏蔽系统。主要通信机房内部放置有多台服务器及大型交换机,还需加装屏蔽系统。机房侧面和顶面屏蔽层应选用金属面夹芯墙板屏蔽材料。机房屏蔽工程还应与机房防静电工程相互配合,要求机房地面屏蔽网格应铺设在防静电地板之下且与防静电地板的金属支架可靠电气连接,没有设置防静电地板的机房,要求地面屏蔽层上必须铺设不小于5mm厚度的绝缘橡胶垫。屏蔽层必须与接地汇流排可靠连接,最终经汇流排接入共用接地网,使机房屏蔽做到可靠接地。

3.3浪涌保护器(SPD)。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煤矿机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正确选择的电涌保护器无论用于防护交流供电系统、信号数据系统,都不应影响和改变应用系统的特性和可靠性。

四、外部线缆防护

电缆与防雷引下线交叉敷设的间距大于2m;平行敷设的间距大于3m。当无法满足敷设间距时,对电缆进行穿钢管屏蔽,屏蔽钢管应在两端接地。当电缆穿钢管或在封闭金属电缆槽内敷设时,上述距离可以减半。

所有入井通信电缆(包括电话线、同轴线、多芯屏蔽线、现场总线等)在入井口处装设防雷器装置。防雷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型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同时在接入防雷器后,不得影响原有线路的正常运行。

五、效益评价

通过对我矿各类建筑物和机电设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各类可能产生的雷击因素进行排除,兼顾内、外部防雷设计,形成综合的防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由于雷电活动造成的建筑物倒塌、起火,人员伤亡,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失灵或损坏,通信中断,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人身及财产安全;煤矿综合防雷系统是确保煤矿生产本质安全重要的一环。

篇9

[关键词]矿井;供电系统;节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33-01

目前多数煤矿企业为了倾斜工作面采煤,造成矿井整体的耗能比较大,再加上地下煤炭赋存条件的差异、开采开拓方法的差异,导致企业能耗的差异也比较大。随着煤层开采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用电能耗的增加也就更明显。煤炭企业在生产时,使用的机器多是高能耗、大功率的大型机电设备,其中,排水、通风、提升、运输等设备的能耗所占的比重较大,占据了煤矿生产总成本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随着煤炭规模化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矿井逐步迈向大型化、大功率的发展阶段,能耗也就随之增加,这对煤炭行业的节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1.供电系统的优化

1.1 井下供电系统的优化

(1)采区变电所为了增加供电能力,缩短所供负荷的停电时间,应采用环形或双回路供电,这不仅有助于矿井采区的安全生产,也增强了供电的灵活性。(2)为了规范采区变电所的供电,降低矿井掘、采、辅助运输等生产环节之间供电的交叉影响,应该将掘、采供电分开,辅助设施、综采、综掘等设备负荷应该配备专用的配电开关、移动变电站或者专用变压器等,从源头解决供电混乱的问题,使主要负荷互不影响、相互独立,避免“井下停电,影响一片”的现象发生[1]。

1.2 地面供电系统的优化

(1)暖通空调、矿石运输系统及地面原煤储装运输系统等负荷都输地面生产系统的二级负荷,如果二级负荷停电故障的话,将会中断矿井的正常生产,影响矿井的秩序,甚至会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所以要对二级负荷实施双回路供电措施,增强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为了减少非生产用电和生产用电的交叉影响,办公用电和生产用电必须分开,生活区和办公区采用变压器和专用电路来保证办公用电的质量,同时减少它对生产用电的影响和冲击,降低停电的概率,延长电器设备的工作寿命[2]。

2.变压器和系统供电线路的节能

应该更具用电设备的特点、供电的距离、负荷分布及容量等因素,科学合理的选择供电电压和设计供配电系统,井下电压等级0.127kV、0.66kV、1.2kV、3.3kV、10kV;系统地面电压等级0.22kV、0.38kV、0.66kV、10kV.按照线路电压降、经济电流密度等科学合理的选择导线的截面,为了缩短配电所和变电所的线路供电距离,尽量减少线路的损失,应该尽量将配电所和变电所的位置靠近负荷的中心。同时线路尽可能少走弯线,走直线,尽量减少导线的长度和回头输送电能的支线。其次,为了减少在来回线路上损失电能,低压线路应少走或不走回头线[3]。

3.生产过程的节能

3.1 电动机以及电气节能

首先要使用高效率的电动机,对于大型电机的运行,要选择变频调速系统来使电机在负载下降的时候,可以自动调节转速,适应负载的变化,即通过提高电机在轻载时的效率,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次,使用软启动器设备,对于井下运、掘、采系统及其附属系统中负荷较大的设备都使用软启动器,目的是按照起动时间、通过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来控制电压。因为电压可以连续性的调节,所以起动很平稳,起动完毕后,就以全压的状态投入运行来节能。再次,还应该使用节能效果好的新系列低压电器,如:交流接触器装有节电装置、仪表使用液晶显示、高低压开关柜的柜面显示都使用发光二极管。大、中容量的交流接触器配置节电设备后,原来是交流的电磁操作线圈电流转化为直流,不仅可以省去短路环和铁芯中的大部分功能消耗,还可以降低线圈的噪声和温度来增加节电效益[4]。

3.2 变电所集控自动化

目前矿井供电系统的高低压开关设备都实现了电气保护智能化,保护装置和设备的形式完全数字化,高压开关集控完全自动化,供电变压器防爆化。现代矿井必须加大供电系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力度,及时更新高低压防爆开关、变压器等重要部件,对供电系统采取安全措施、无功补偿自动化、电器保护智能化改造、升级保护的安装等,大幅度提升供电系统的安全水平。

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将节能落实到实处(1)排水方面:可以使用新型的水泵,采用先进的启动装置、降低水管的阻力、加强设备的维护等方法来达到节能的目的。(2)通风方面:通过提高通风的能力、减少通风的阻力来达到节能的目的。(3)提升系统方面:通过拖动设备和提升机的使用来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4)运输方面:尽量简化煤炭运输的环节,集中生产,减少运输系统的折返、转载以及机电设备的占用量,使用皮带输送,节约电能。

3.3 功率因数补偿

自动补偿和固定相结合,经常变动的负荷使用自动补偿方式,无功功率使用固定补偿;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对距离供电点较远、负荷比较平稳、无功容量较大的用电设施,单独就地的补偿;对用电设施集中的地方成组补偿;其他无功功率在变电所内低压侧集中自动的补偿[5]。

近年来能源使用急剧增加,电力能源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从而大大增加了电力成本,煤炭企业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我国能源非常急缺,所以非常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而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节能低耗管理非常重要,必须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做好煤矿的改造挖潜,不断创新、探索、改进、强化,积极探索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降低和控制用电的成本,建设绿色节能的现代化高效、高产矿井。

参考文献

[1] 孙秉亮.矿井供电系统节能与优化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2,31(34):67-68.

[2] 石永凯.矿井供电系统的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 2014(5):66-67.

[3] 林雪礼.王振林.郭守华.矿井供电系统优化研究与实践[J].金属矿山, 2009(1):505-506.

篇10

[关键词]高瓦斯隧道 安全施工

一、基本要求

1.瓦斯隧道施工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有效实施。2.瓦斯隧道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编制相应预案。3.瓦斯隧道施工前应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并签字备查。4.瓦斯隧道的施工应建立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5.瓦斯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瓦斯隧道洞口必须设置经专业培训的专职瓦检员负责检测记录。②检测瓦斯用的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校验。凡经大修的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③易产生局部瓦斯积聚的地点,必须重点检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④进入隧道的所有金属管线必须在洞外设置有效的接地装置,其电阻值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二、瓦斯隧道施工安全要求

瓦斯隧道施工作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①当开挖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相关规定参数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工作人员,切断电源,研究预防和消除措施进行处理。②由于临时停电或检修,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通风系统遭到损伤的,在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段,必须经过检测人员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恢复生产。③高瓦斯隧道掘进工作面应安设隔(抑)爆设施。

三、爆破作业

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①严格执行“三人连锁爆破制”(指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班组长派人警戒准备下达放炮命令,然后将自己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检查员,经检查瓦斯浓度符合要求后,再将放炮牌交给放炮员)。②瓦斯作业面必须采用电力起爆,严禁使用半秒、秒级电雷管。③瓦斯作业面爆破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④洞内爆破时,人员应撤至洞外。⑤炮孔的装药及填塞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指标参数要求。装药前应清除炮孔内的煤(岩)粉。⑥爆破母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严禁使用裸线和铝芯线爆破,爆破母线、连接线和电雷管脚线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与轨道、金属管、钢丝绳、刮板运输机等导电体接触。

四、通风、防尘

通风机必须装设在洞外或洞内新风流中,避免污风循环。瓦斯工区的通风机应设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电源能够及时保证风机正常运转。瓦斯突出隧道掘进工作面附近的局部通风机,均应实行专用变压器、开关、线路及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供电。排放高浓度瓦斯时,必须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瓦斯隧道通风设施应保持完好,调节、迁移、拆除通风设施时应由专人进行。临时停工地段不宜停风;停风时应切断电源,设置栅栏与警告牌,人员不得进入。

五、隧道照明

1.照明与电气信号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低瓦斯隧道不应大于220V,高瓦斯隧道和瓦斯突出隧道不应大于110V。②输电线路必须使用密闭电缆,不得使用裸线和绝缘不良的导线。③瓦斯突出隧道内的照明电器应使用防爆型。2.矿灯充电房应离洞口50m以外。使用矿灯之类照明时,如有不良情况,不得使用。3.在瓦斯隧道内严禁使用有火焰的灯火照明。任何人员进入隧道前必须接受安全检查,严禁将可能产生火花和自燃的物品带入洞内。4.严禁在洞内已敷设电缆上临时接装电灯或其他设备。5.电缆在洞内接头时,应在特制的防爆接线盒内或有防爆接线盒的电气设备内进行连接。

六、防火

瓦斯隧道的防火工作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制订防火措施,洞内严禁产生高温和发生火花的作业。洞内不得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等作业,确需用焊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七、救护

瓦斯隧道应备有急救和抢救设备,保持其良好性能并指派专人保管。高瓦斯和瓦斯突出工区应配备救护队。救护队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

八、揭煤防突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施工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②掘进工作面中煤层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到洞外。③应加强通风管理,开挖面应有足够新鲜空气。④加强地勘与调查收集邻近隧道、矿山等相关资料工作。⑤对于不知道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的煤层,必须进行予探,并进行瓦斯考查,检验其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予探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具体操作按《发耳隧道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⑥当经予测具有突出危险性时,必须按照突出煤层进行施工管理,并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及《防突实施细则》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