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核心竞争力;方法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F275.3 文献标识码A
1企业概况
山东天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于1998成立,公司技术资质为一级,注册资金5276万元,资产总额4.2亿元,资信等级为“AAA”级。拥有机电安装总承包、消防设施专业承包、钢结构工程等多个壹级资质;房屋建筑总承包、电力总承包、化工石油总承包等多个贰级资质;消防设施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同时还具有壹级锅炉安装许可证、A2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GB1、GB2、GC1、GD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C级起重机械安装许可证、C级电梯安装认可证等多项国家级资质并具有涉外经营资格。自1999年以来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贯彻实施有效运行。公司技术力量雄厚,工种配套齐全。承建了大批各类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锅炉热电、空调制冷、电气、电梯、消防、城市集中供热与燃气、市政给排水、造纸、化工、制药、环保、污水处理等大中型工程的安装与调试,具有完成年产值15亿元的安装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使企业持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如何保持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筑企业通过对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与发挥,而能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和技术一体化的优势能力。也就是建筑企业在所从事的行业中自身拥有的占优势地位的资源和能力。随着建筑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质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越来越体现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3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建筑业整体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建筑企业的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实力的竞争、建筑工程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工程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后果。
4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建筑施工是把设计蓝图转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也是最终形成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因而,施工质量控制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4.1利用质量管理原理,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管理
4.1.1 PDCA循环原理
PDCA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以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
4.1.2全面质量管理
对工程质量实行:全面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参与控制。从而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做好全员参与,全员控制、对工程全面管理是实现好的工程质量的有利保障。
4.1.3三阶段控制原理
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做到“预案在先、过程控制、一次达标”。将传统的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施工前做好施工方案,制定好预案,做到预案、方案在前,即为事前控制;从对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过程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工序或半成品、构配件)的检查,即为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实施在其他工程。三阶段控制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4.2人为因素的有效控制
作为工程质量的影响要素,“人、机、料、法、环、管”无一不以人为核心。人是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提高人的质量(素质)保证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施工质量,以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可见,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观念分四个层次:人的质量工作质量施工质量工程质量。即构成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是最基本的保证体系。
从质量的管理者到工程质量的创造者操作工人,还是材料的采购、验收控制、机械的选择使用保养到工艺方法的制定实施,都是以人为核心来实现的。所以搞好工程质量,必须做好有效控制人的因素。
4.2.1严格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及质量职责落实到人
从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到项目的管理人员,这作为工程质量的管理主题,作为管理团队,要做好质量工作,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明确各自职责,将强质量责任心。制定严格质量管理制度,使制度要做到制定完善、落实到位,各负其责。
4.2.2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管理即是控制,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通常归纳为人、机(设备)、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等五个方面。五因素同时作用,共同影响工序过程。质量管理的过程即是工序质量控制的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发现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创造一个稳定的施工生产过程。但是,无论管理还是控制,其做为一种功能和手段,最终都是要通过人去实现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落脚点;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4.2.3用好激励机制
由于人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其自身情绪、热情变化多,以致对我们的施工质量影响大。因此如何做好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好的激励机制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减少甚至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对于工作积极认真,取得成绩、表现突出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奖励方法可采取各种形式,如季度奖、年度奖、各种技术安全能手等单项奖励,可为实物或奖金。对于出现事故的责任人要认真检查、分析原因,分清责任,给予相应的处罚。处罚条例要详细具体,形式多样。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做好用人的激励机制是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4.2.4建立健全网络体系、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素质
激发全员来齐抓共管,也就是全员管理,工程质量人人有责,形成广泛网络层,从而保证每一个细小环节乃至各道工序、分项都严格过关。 企业应制订个人与部门质量目标,制定奖惩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自我结果评价,定时业务培训,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升业务水平,推进公开双向和各种观点交流,上下形成一个整体,能使各个过程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促进,有效利用自己的资源,这样一个管理网络阶层才更有效。由于人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其自身情绪、热情变化多,以致对我们的施工质量影响大。因此如何做好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好的激励机制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减少甚至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4.3推动技术与管理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需要技术创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企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持续改进、不断技术与管理创新,为质量管理提供有力依据。持续改进可以不断与客户需求相适应,持续改进是一个企业的永恒动力。改进的核心是提高有效性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更科学来实施质量目标、方针,逐渐增强质量管理素质。做好技术与管理创新才能更好的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必修课教材编写委员会.综合科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卢向南.项目计划与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机电工程编委会.机电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鉴于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切实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能力与素质,在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建筑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的同时,切实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从根本上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基于此,本文以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就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措施进行了探析。
1.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的重要意义
施工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施工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能保证其始终按照科学规范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这样不仅能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还能降低施工造价。二是通过对施工管理技术进行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能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确保能对问题有预见性的发现,并做到及时处理,进而把部分隐蔽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更好的确保施工质量。三是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技术的控制,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材料和设备的潜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1]。
2.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措施探析
2.1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
2.1.1明确职责范围,并持续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更好的谋求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应时刻遵循法律法规进行,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并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组织与责任机制,让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其的价值与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此外,企业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技术管理规范与施工质量验收制度等方面,并以此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施工工程项目中主要施工技术的规范、质量标准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熟悉且掌握,这能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最后,为了确保技术关注工作能有效进行,技术管理人员应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尽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并积累管理经验。
2.1.2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应积极贯彻并落实
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应必须持续有效地进行实施才会见到真正成效。所以,应做到有的放矢,并主动贯彻和谨慎落实各种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做好技术管理的主要环节就是对管理制度的落实,若是没有对管理与规范制度进行落实,就无法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企业开展的各项组织技术工作的动力始终需要管理制度的支持。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涵盖的内容较多,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工程技术变更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现场平面图的编制;施工图的全面会审与技术交底制度;工程质检和评定制度;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工程材料检验、试验制度;隐蔽工程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等等。应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并强化执行相关责任制度及技术管理组织几个的建设,以此展现管理人员的作用,从而为建设优质工程奠定基础,增加企业的名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2.1.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得以普遍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明确施工过程的逻辑关联,提高施工预见性,对提升工程施工管理具有显著成效。同时,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还能提升合同的管理效率,节约企业的人力、财力及物力。
2.2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更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从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主要有:一是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建筑工程中材料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其质量好坏能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而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选用的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采取严格的检验审核措施,保证材料质量达到标准,才能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若是发现材料质量不达标,应立即与材料供应商进行联系,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二是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实行全程动态的控制,对每一道工序实行三检制,尤其是应注重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和检查,保证其质量达标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在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达标后,应进行相关签证手续的办理,并记录在工程档案里,给完工后的检查验收工作提供方便[3]。
2.3建筑施工造价的控制措施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施工造价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其控制水平的高低能明显反映出企业施工质量的优劣。有效的对施工造价进行控制,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造价,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施工造价控制措施,其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造价控制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招投标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目标,从而使控制过程更具操作性与针对性。二是对施工中的各环节进行造价控制,并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降低施工造价,并对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等必要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降低施工造价。
2.4建筑施工安全的控制技术
工程质量的优劣,施工造价的高低都必须以施工安全为前提,并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筑工程施工作为高危行业之一,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根据不完整调查统计,其结果表明全国每年因施工安全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有数千人,血和泪的教训必须引起施工企业的高度关注。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究其根本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施工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安全规范实行安全管理工作及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为了避免发生重大的施工安全事故,作为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安全规范实行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的安全体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作为监管部门应加大施工安全监管力度,严格检验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与设备[4]。
3.结语
总之,对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控制措施进行探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施工企业,应加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造价,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能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施昶渝.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08):401-403.
[2]应芳.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的要点[J].科技传播.2011,(18):26.
篇3
关键词:房建工程 质量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建筑业也在进行着不小的变化。房建工程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整个房建工程的发展,还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切实提高房建工程的质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房建工程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为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已经成为各个施工企业所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
1、材料、机械设备因素
住房建设与材料是息息相关的,材料对于建筑而言就如同一个人的血液和肌肉对于人一样,缺失或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整体健康。所以房屋建筑的材料质量合格是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工程施工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钢材、砂和砾石骨料和其它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如果任何一个不合格,就会导致住房建设的发展质量不符合标准,然后影响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同样,建筑机械设备和相关工具和工人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选择好相关的运营商,以及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避免项目建设失败产生负面影响。
2、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因素
一旦有了存在的事实,你接触周围的环境,就会建立一些相关的关系。房建项目的建设立于大地上,因此,如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影响房建项目的主要环境因素。工程的质量往往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可能是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同的图纸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等因素下施工,也必定会有所差异。当气候条件改变,如风暴,寒冷的天气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当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不同,如平原、高原、山脉、湿地,也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结合具体区域地质条件将住房建设方案相应优化。所以,房建项目的质量控制应具体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差异化。
3、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建筑设计、组织、指挥、操作人员等。人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施工质量的好坏。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在于树立发展的理念,加强系统管理的过程。首先,要保证人员劳动报酬,加强教育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领先的技术知识。再次,激励员工,让员工树立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观念,要做一个有时代感、有责任感的员工,能充满激情的完成住房建设,以保证住宅项目的质量。
二、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1、建立完善质量预防机制
任何项目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住房建设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事先准备施工前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这需要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地质地貌特征对于建筑施工进行重点规划、预防和控制,特殊的计划针对一个特殊的情况,它是施工前的预防战略。具体来说,在施工之前,人员根据调查数据对于特殊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合适的施工程序,过程和技术方法,如控制建设施工工序,达到监管控制质量的目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紧急情况。
2、 加大项目施工的管理力度
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应该时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情况,比如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是否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是否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以及建设的过程中的隐患有没有排除等。质量管理人员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刻通知施工技术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让他们及时改正。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人员需要编制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严格处理发现有缺陷的分包单位。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应根据项目的需要,制定施工计划,并让所有参与建设的技术人员讨论,及时修改不合理的计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之前设置好的程序施工,遇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并解决。施工技术人员在项目结束时,预先对项目的质量进行验收和评估,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做出补救、修复、处理工作,以确保项目的质量满足图纸、规范的要求。
3、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好坏是与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息息相关的,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思想高度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的好坏程度,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求加强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其次需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因为他们直接参与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再次是提高作业工人的质量意识,因为他们是工程建设的直接从业人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定期组织技术和质量相关培训,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只有加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将“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才能创建优秀的项目。所以说全体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高度是保证整个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4、施工物资质量的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建设项目设计的标准和质量标准,正确的选取建设工程材料,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建筑材料采购人员应该具备材料采购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建设项目的质量的态度。采购人员应定期培训,包括专业技术以及意识形态和道德培训。采购人员应充分掌握建筑材料的质量,价格,以选择合理的价格、质量有保证、技术先进的建筑材料。对于采购回来的建筑材料,应及时检查和检测,及时排除和更换不合格的材料,将建筑材料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总之,需要对房屋建筑中所需要的物资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为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基础和条件。
三、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1、强化树立创新施工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这也就说明了存在于其中的企业之间竞争会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针对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施工技术才能够使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就有的,而是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开发商品和技术的综合能力。
2、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要完善自身创新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就需要搭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灵活性强的企业组织结构,在施工技术创新上有自己独特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建筑工程行业的从人员素质相对不高,有时无法满足创新性的组织专业化、技术化和正规化等要求,因此,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引进,更要对已在工作的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后期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的施行,加强他们专业性的培训和培养,重点放在灌输建筑工程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精髓,而绝不仅仅简单的检查监督工程质量,另外也要加强经济、法律和管理等其他相关方面知识的灌输,使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养有质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它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手段,施工质量可以说贯穿于整个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将严重影响着整个房建工程施工的水平。施工技术的创新可以提升一个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壮大,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是极为必要的,所以,要不断加强房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赛金. 简谈房建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45.
[2]程影. 关于房建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的探析[J]. 城市建筑,2013,22:138.
[3]罗骏. 房建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研究[J]. 门窗,2013,12:320.
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15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建筑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在激烈的建筑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研发施工新技术并在企业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加以推广,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增加建筑企业的效益、改变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施工现状,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一系列施工新技术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像防水技术、测量技术等,下面就将具体介绍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新技术。
1钢筋连接施工新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钢结构的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渐趋增多,这种结构韧性较强,使用寿命长。钢结构建筑的连接基本上都是采用的钢筋连接新技术,包括挤压套筒连接技术和螺纹咬合连接技术两种。所谓挤压套筒连接技术,就是指利用物理挤压作用和套筒的塑性变形将套筒与带肋钢筋连接起来,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变形钢筋的连接,挤轧套筒技术比传统的焊接连接技术更能节约建筑的成本,而且采用物理挤轧和塑性变形不会产生火星,建筑时的安全性较高。螺纹咬合连接技术就是指根据钢丝头承受力矩的大小,用带丝头的钢筋将加工成螺纹状的需要连接的地方连接在一起,直螺纹接头连接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连接技术。建筑行业使用的直螺纹的接头主要有Ⅰ型、Ⅱ型和“Ⅲ”型,在连接钢筋时只需要将套筒一端的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上即可;如果是加长的丝头,则需要将螺母和标准套筒一起拧在钢筋的一面,再把待连接钢筋的标准套筒与销紧螺母连接在一起即可。螺纹咬合技术由于是钢材提供者直接制作好的,相比于挤压套筒的连接技术来说施工的过程中更节省时间,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实践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2 施工测量新技术
测量是施工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测量设备应运而生。当前,施工单位采用较为常见的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全站仪坐标法测量技术、GPS施工测控技术、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等。全站仪坐标法是利用全站仪的设备对各测量点的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行放样,通过精准的确定测量的目标,可以对较复杂建筑物进行准确的测量;GPS测控技术则是一种非常方便、快捷、测量度较高的测量技术,通过对建筑物平面轴线的控制、高程传递和建筑构件的安装定位,利用计算机集成数据进行测量,其准确度较高,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对于测量结构复杂的建筑物也非常有效;测距仪也是利用专业的测量设备对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测量。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式,采用米尺、钢尺等测量工具来说,新式的建筑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的精准度,而且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物也能够顺利的达到测量的目的,建筑施工前的阶段广泛应用这些新式的测量技术,能确保建筑施工队伍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
3 防水施工新技术
防水施工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基础,做好建筑房屋的防水工作,避免建筑物中与水接触的部位不会渗漏,防止裂缝的出现,需要在施工时对防水材料的选择、防水工序的施工技艺以及防水原理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应用。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中,针对墙面防水的施工技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防水的施工技艺;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需要注意板缝、节点以及基层处理的问题,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在其表面完全涂抹防水涂膜,待第一遍涂抹的完全干燥之后,再涂抹另一层涂料,使涂料干燥后所结成的膜足够结实;两次涂料的涂抹方向应当垂直,而且第二次涂料涂抹的厚度应当不小于1mm,在施工的过程中,涂膜应遍布墙面全部涂抹,多次涂抹,涂抹时不要出现防水涂料流淌和堆积的现象。针对墙面防水的施工技术,多采用气砼砖墙施工技术,即通过在两种不同建筑材料之间拉钢丝网的办法,等钢丝网固定好之后,用20%的108胶水加15%的水泥配制而成浆体涂刷,等墙面干燥之后再重新刷漆。这两种办法都能够有效的减少屋面和墙面被水渗透的隐患。
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放热反应较为复杂,如果混凝土出现温度应力,而且远远超出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时,就会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因此,控制好混凝土建筑过程中水泥的水化热导致的温度升高、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以及处理好降温的速度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采用整体浇灌和局部浇灌的办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通过大型的混凝土输送泵配合振捣机械进行浇筑,从下往上逐步分层浇筑,选择室外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浇筑;而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凝结之前,还应进行振捣或者抹压,既是为了将混凝土内的泌水排尽,也是为了将混凝土进一步压紧压密,消除在加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如果是在温度非常低的季节施工,加注完混凝土后还应及时的在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者其它的保温材料,还可以再混凝土凝结后的短时间内在其周围筑堤,并注水二三十公分,定期测试温度,防止因温度过低导致浇筑体被冻裂。
5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工程施工逐渐增多,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会不断涌现,建筑工程师们要敢于大胆创新,不断试验新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时间,才能在建筑工程施工行业中取得优异成绩。此外,引进和适用施工新技术的同时,要不断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技术,将施工新技术不断推向成熟并大力推广。建筑业应有针对性的对建筑施工的新技术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新时期建筑施工的技术需要,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海林.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
[2]李强.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经济效益 创新
1、建筑工程低效益成因分析
1.1、项目成本
项目成本是工程项目的关键因素。项目成本包括建设和运用某项工程成本或者是技术项目生产所消耗的价值,这其中包括建筑项目初次投资所需要的费用、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费以及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维修费用,以及向国家交付的税金等。那么,选择最优化的建筑工程成本方案,从而能够促使项目成本最大化,这对于提升我国建筑工程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1.2、建筑材料监管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的根本,材料的质量水平和数量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成效。从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些投入较高的建筑工程材料,问题集中在材料的采购和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首先如果不能定制最佳的采购量将会导致材料的浪费,另外相关负责人对于材料监管没有做到位,在建筑工程的后期对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以及材料数量和种类的确定方面没有进行及时跟进。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节约材料的意识不强,对于一些材料适应的合理性也没有得到良好地保证,这将直接导致材料上的浪费,同时,工程竣工后也没有对材料进行及时回收和利用,建筑废料、垃圾污染环境。
1.3、建筑工程的管理方面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如果一项建筑工程没有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管理方面的规则要求和落实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原先的建筑工程硬性指标也就没有任何的借鉴意义。从这整个的建筑工程行业来看,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相对比较低,从而使得一些政策的落实上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近些年以来工程事故屡次发生,偷工减料的工程也都在反应了建筑工程管理层次上的重大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缺乏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引导和规划,这些都是成为建筑工程低效益的原因之一。
1.4、工程造价方面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造价审计工作是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资金预算、实施方案以及工程验收等方面都是属于这些方面的工作范畴。工程造价管理的审计工作一般都是局限于建筑行业的资金预算方面,并且针对审计人员的自身因素,他们有时会以消极的工作态度来面对,而对于一些建筑工程的前期工作没有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了前期的计划。另外,工程的造价审计方面存在的现象,建筑资金没有进行准确的记录,对于施工要求也是做作表面文章,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导致工程的经济效益降低。
1.5、我国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别
想要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如原材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然现在成本控制所关注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建筑最后阶段所能控制的内容。而对于工程建筑阶段的现场施工管理却关注的不多,这完全是舍本求末,放弃了建筑流程中应该追求的内容。而在国外成本节约开始由基础的成本末端控制转移到了建筑筹备阶段,国内的建筑系统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国际建筑系统学的发展,由此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水平无法与国际同类建筑行业相比,国内建筑行业缺乏相关核心竞争力,当国内的建筑公司遭遇到国外的建筑公司时难免会占下风。另外,我国的建筑行业因为长时间的处在一个封闭的竞争环境当中缺乏忧患意识,无竞争,就不会有更好的进步。
2、效益提升对策分析
2.1、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经济分析,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成本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仔细分析,对项目的经济效果和投资效益进行有效分析,可制定多个可行性方案,一个的方案的技术方法可以有多种,在对建筑行业的经济分析中便可以找出方案中可比条件和经济效果上的差别,从而能够选择较好的经济效益组织方案。具体说就是,在建筑施工阶段,能够结合施工图纸进行审定,并能够结合其他的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从而科学地编制出可行性强的施工计划。在施工阶段,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如劳动定额和费用支出标准等,能够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对比,在其他的工作程序上,在可行性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这些分析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案。
2.2、加强对建筑材料管理
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基本的费用支出,在对前期的材料采购过程中,工程负责人和采购人员要重视材料采购,对于供应商的材料质量和价格要全面考虑,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材料的管理。为此,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督管理体系,对采购部门进行重点监督,从而可确保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化,在降低采购成本管理上,要持续加强建筑施工后期的运输核准和库存管理等方面,在建筑原材料的管理上,要不断加强监管工作。同时还要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对现场施工人员普及节约意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后期的材料回收中,严格保证处理的科学化、合理性、时效性。在运输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大对建筑材料的保护力度,从而能够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损失,确保建筑工程经济的高效益。
2.3、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要充分重视收集建筑工程中的财务评价信息,任何工程项目的建设都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而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投资项目的风险,必须让工程项目的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未来预期收入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因此,要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结合对市场上同类工程的市场分析、竞争力调查以及不确定因素筛选,建立不同的价格选择方案,并对其展开财务评价,进而得出工程项目所具有的风险。除此之外,就是要针对工程项目的重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进行研究,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决定了工程建设的走向以及具体路线,所以要想真正让全过程造价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有必要在这一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阶段中要加强造价管理。加强工程经济效益性的认识,因此,做好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够最有效的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缓解乃至避免资金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合理选用工程材料,工程材料是建筑中花费的重点,因此加强控制首先要重视这一环节,在材料的选用上,要科学分析,选用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其次,要加强人员管理,采用各种措施加强员工的积极性,并对员工进行监督,避免“财务流向不明”问题的出现。最后,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程耗材,为工程成本的控制提供保障。
2.4、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 加强对建筑工程专业人员的培训
针对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低的情况,特别要加强处于一线的施工人员的管理,进行定期培训,施工人员将会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人员在工程项目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人事部门进行严格挑选人员,在管理的源头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其次加强考核培训,进一步提升现有人员的素质水平,最后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奖罚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的奖罚制度,针对一些对建筑工程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激发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其他方面,加强建筑企业文化的宣传,培养员工节约意识,以及踏实的工作态度。
要想加强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就必须要建立一整套的培训机制,在建筑行业中,任何理论知识的实施都离不开相关一线工作者的实践,加强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力度是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水平的基础。
2.5、拓展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我国很多的建筑工程的资金来源都比较单一,一种是委托者的预付资金,另一部分则是自身的资金储备,缺乏其他的资金来源途径,因此这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所面临的问题之一,还要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开发多样的资金来源途径。
另外加强行业间的资金合作,可以最大化的增加建设资本。一方面,我国各大建筑企业有一定合作基础,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利益,合作在推行上阻力较小。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企业有很多时候出现资金闲置的状况,而企业合作之后,有闲置资金的企业可以将资金投入到资金紧张的企业当中去,合作发展,既能保证工程的有序运行,又能使双方都获得经济效益。其次,我国正处在大发展的时期,对建筑的需求较大,而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其还有无限的潜力可以发掘,这是促成合作的资本。另外,建筑行业还可以加强与银行、大企业之间合作的,这种合作能使银行、大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也能解决我国建筑行业的资金问题,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
3、结语
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仅是单一的投入成本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关系到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要想努力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经济分析,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成本,并且加强对建筑材料管理制度创新。同时,加强对建筑工程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拓展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样才能促使我国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为建筑行业注入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住宅低碳住宅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住宅提出背景:
目前世界住宅建筑的发展潮流以低碳和智能为主流,国内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多为50年,因此在设计阶段,就需要通盘考虑住宅在半个世纪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住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载体,人们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住宅是为人们提供憩息的港湾,设计与建造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低碳住宅设计理念应该遵循节约能源,提供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注重人文属性、舒适度等方面。
二、低碳住宅发展趋势:
低碳住宅在设计阶段不是设计者单一、封闭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和政府、市场、客户的互相了解。在项目定位时,不把项目定位在适合所有群体,而是要突出针对性,定位于服务有针对性的少数群体,更利于住宅功能的运用,并考虑功能的多变性和技能的可行性。低碳住宅的设计建造,要尊重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特点,因势利导,和环境合理衔接,进行多学科视角的考虑。
低碳住宅的户型设计要注意,现各功能空间合理排序、科学利用,与各功能分区的使用空间的适度比例,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保证各功能的相对私密性。内部空间上采光充足、通风良好、面积使用率高,具有一定的艺术品味和住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外部空间上,做到公共空间利于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良好过渡。
合理进行住宅设计,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条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可以更好地保有住宅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态价值,使居住者更好地融入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
2011年12月住建部出台的《低碳住宅与社区应用技术导则》中指出建筑业的能耗,发生在建筑材料及构件的生产能耗、材料运输能耗、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建筑物运营阶段的能耗、建筑物拆除和部分构件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能耗。对于住宅和社区而言,不仅包含这5个阶段的能耗,还包含公共园林维护、社区内交通、社区照明以及部分市政设施运营所需要的能耗。传统上,建筑技术规范、标准、指南主要针对的是建筑本体,较少考虑建筑与人的关系以及建筑与社区的关系,《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可直接作为我国低碳住宅和社区建造的技术依据,在吸收建筑本体节能减排的经验之外,侧重关注到社区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服务的组织与安排,尤其关注到节能减排的主体——社区公民发挥的作用。《低碳住宅和社区应用技术导则》覆盖了住宅与社区从规划到社区运营、家庭使用的全部流程,包含了大量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技术、新型工艺、建材选择、社区管理等切合实际的创新思路和技术要点。
四、低碳住宅切实意义:
跟踪建筑界国际上的标准和发展趋势,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重住宅和传媒联动,积极普及低碳住宅知识,让从业者和公众以利用、掌握低碳环保技术为荣。业界在加大对外交流学习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外国新进经验的学习借鉴。在学习的过程中赶超,加强自主研发,形成我国自主的住宅设计与建造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国家对相关企业的扶植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区域布局能力的中型房地产企业。设立一批按地域、气候特点布局的住宅实验室,由国家政府扶植、高校智力扶植,企业实践扶植,同时避免地产龙头企业对住宅技术标准垄断,使住宅产业化进程健康、平稳推进。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型房地产公司和设计单位,可以优先考虑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做到精品化、产业化,在推出产品化尽量考虑可以形成产品系可以进行后续改进。
五、低碳住宅建设的几点建议
4.1发展洁净环保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首先,控制煤炭消费量,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加快洁净煤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其次,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石油气、液化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以促进能源产品换代升级;通过投资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以降低排放。积极大力发展清洁优质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最后,充分开发和利用较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从而使能源消费结构有一个大的改变。
4.2采取节能的理性设计,加快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
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要根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来确定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不盲目复制和理想化采用,让节能方案更为切合实际。建筑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当然,节能建筑也不必要一味贪图新技术,特别是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要多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本地材料,这些都是现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4.3加强低碳观念宣传引导,建立相应法规制度。
努力营造打造低碳建筑的浓厚氛围,整个社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另外低碳住宅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要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同时要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4.4完善各种税收制度,进行有效的经济刺激。
就国内目前的低碳建筑的发展而言,建议鼓励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地产开发提供发展资金。另外不断完善各种财政税收政策也已刻不容缓。对符合低碳住宅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应该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比如对投资者实行一定的营业税优惠,而对购买者实行一定的契税优惠。对于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如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的标准,配套实施超定额使用能源加价的有关政策;在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可实行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分摊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 2011(9).
[2] 余小荔、彭邦敏.绿色生态住宅及其设计理念[J].中国科技纵横. 2011(2).
篇7
齐悦
(天津华惠安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00020)
【摘要】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建筑装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之和即构成了建筑装饰装修
工程的成本。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的成本管理受工程设计方案、工程
量计算是否准确、施工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控制好建筑装饰装
修工程成本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修装饰行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
新的增长点。建筑装饰装修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
而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企业为了承揽工程而不惜牺牲压级压价,牺
牲行业利润换取生存,使得这一行业呈现秩序混乱的状态。作为装
饰装修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摆脱这一行业“高产值,低效
益”的怪圈,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控制好工程项目成本。
1. 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涵义
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师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指施工企业结
合本行业的特点,对项目从开始施工到竣工这一过程的各项收支进
行的全面系统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施工成本达到最优化。
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包括制定施工方案、制定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
制、进行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监督等过程。
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作为装饰施工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
争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给社会提供高质量、短工期、低价格的建
筑装饰产品,以谋取企业利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据近几年一些
装饰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总结的成功经验,控制装饰施工企业
成本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控制装饰施工成本应遵循应坚持目标
分解责任明确、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原则,同时要遵循领导者推动
原则、管理层次与管理内容相一致原则,坚持项目成本控制的及时
性、动态性、准确性,将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 影响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因素
2.1 工程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方案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首要因素,要想降低工程项目
的成本费用,首先要根据经费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经济投入决
定装饰装修工程“档次”,如果能投入的资金多,就可以将设计方
案的标准提高,用超前的眼光去设计,避免过几年后又要再次装修,
浪费重复改造的钱;当然,如果投入的资金有限,那么就只能根据
提供的经费,根据市场行情来作合适的设计,着眼于解决眼前实际
问题。不管是那种设计,都要根据投入的经费,在有限的经费投入
差额内,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的降低工程造价。
2.2 工程量的计算
在工程开展之前,还应根据工程大小、周期等围绕工程施工预
算划分工程成本核算,并建立成本核算明细账单。例如,在顶面装
饰工程中,如果采用面层石膏板、50# 轻钢龙骨架、面饰乳胶漆这
三个项目,针对其施工过程就应分别确定人工、机械、材料等分项
费用,确定定额套项、预算单价,分析预算分项费用,确定单项工
程的成本核算明细。工程量为计算建筑施工工程概预算以及办理工
程结算提供基本数据,其真实性对工程造价构成直接的影响。
2.3 工程主要材料价格
根据测算,在一般的工程项目中,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50%
以上,整体来说预算价要高出实际价格,水电安装材料就高出
20—30%。为了使建筑业市场趋向规范,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工程造价主管部门指导性地对一定时期内(一般5 年1 次)可能遇
到的一些主要建筑安装材料的价格以预算价的形式,在这一期
间,还会提供一部分材料的修正价格,用来作为建设工程编制概预
算、制定投标报价书、拨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但市场的变化莫测、
建筑安装材料的繁杂,致使建筑安装材料价格因时间、季节、地点、
市场供求关系而产生起伏,因此,工程造价部门公布的价格也就不
能适时地反应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
3. 控制装修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的方法
按工程施工程序,控制工程项目成本可分为三个步骤:施工前
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后控制。
3.1 工程施工前成本控制
工程成本施工前的控制,主要指成本预测。成本预测,是指根
据成本信息、装饰施工项目的相关情况,运用专门的方法,对未来
施工的成本水平以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其实质就是在建
筑装饰施工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因为,这一核算发生
在成本产生之前,因此需要预测多种情况的变化,测算成本的降低
程度,确定降低成本的目标。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就要分析、
研究各种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和手段。
通过施工前的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管理部门在满足业主及企
业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成本效益方案,并提高了建筑装饰施
工项目在成本生成过程中的预见性,克服其盲目性,有利于控制成
本。
3.2 工程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除了在施工前要做好成本预
测之外,在施工过程中也通过做好项目进度统计、材料消耗统计、
用工统计、机械台班使用统计、各项间接费用支出统计工作,定期
编写各种类费用报表,并对成本的形成、费用的偏离成本目标的差
额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及时纠正、控制。在项目工
程施工过程中对成本的控制应坚持经济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全面性原则,全面跟进工程进度,将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从招标阶
段至工程竣工验收完毕的全过程。
3.3 工程施工后的成本控制
在建筑工程全部完工以后,必须对竣工的工程进行决算,对工
程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全面
综合的分析及考核,其目的是为了找出改进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这一过程的成本控制手段主要有:工程成本分析、工程成本核算、
工程成本考核。工程成本分析。工程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经济活
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它依据降低
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对照原定的成本计划及各项消耗差额,检查
技术组织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分析降低成本的各项原因,从而找
到进一步减低生产成本的方法。
3.4 加强工程成本的核算、考核
3.4.1 工程成本核算
工程成本核算即根据原始资料及记录,汇总、计算工程项目的
费用支出,核算承包工程的原始资料。工程成本的核算一般以月为
单位,在月末进行核算。而核算的对象依照单位工程划分,并且和
施工项目管理责任目标成本的界定范围相同。在核算过程中,要严
格区分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开支情况、费用划分,对计入工程项目的
材料、人工、机械使用费、间接费等所有开支以实际产生情况为依据。
3.4.2 工程成本考核
工程成本考核,即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结束后,按照施工项目
成本目标责任制的相关规定,对建筑施工工程实际使用成本与计划、
预算进行对比、考核。其目的是为了对完成项目施工成本计划的责
任者进行奖励,对未达到计划标准的予以处罚。通过成本考核,实
现奖罚分明,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企业员工努力完成目标成本,为
降低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成本、增加企业利润贡献自己的力量[4]。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工程竞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在这一过程中可
以通过工程成本的预测、工程成本的分析、工程成本的考核等一系
列方法来控制,在这些过程中必须做好各种开支的计划和记录工作,
并及时分析,查找原因,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目标成本,从而为
企业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和
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俊. 浅谈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J]. 山西建
筑,2009,20 :263-264
[2] 袁新华. 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D]. 郑州大学,
2007
篇8
【关键词】隧道工程;质量管理;策略;项目管理
一、引言
崂山隧道工程,全称为青岛滨海公路北段仰口—崂山隧道,因位于青岛崂山区,故又称崂山隧道。隧道左右线分修,线间距为46~48m,设计里程为左线ZK57+650~ZK61+525,长3875m;右线YK57+654~YK61+542,长3888m,单洞宽14.6m、高8m,采用上下行设计,分左右两线实施,是目前胶东半岛建成最长的双向六车道公路隧道。本项目设计线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双向六车道,隧道左右线单向各三车道。
近年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面对人们对建筑性能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建筑质量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已成为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只有以质量为基础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业产业升级的步伐,才能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针对我国建筑业目前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质量意识较低、质量问题突出等不良现象,本文以崂山隧道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本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及原则,并据此深入分析了其应采取的质量管理策略,以为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崂山隧道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及原则
本项目的质量目标为“确保省部优,争创国家优质工程”。本工程全面执行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C版)相关标准,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并保证运行,以切实实现“创优质、争第一”的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质量管理目标,在崂山隧道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有利于企业品牌效应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基本原则。
三、崂山隧道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坚持创优的质量方针,为后续的项目质量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策略阐述如下:
(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部应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质检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及项目部各部室负责人、各工程队队长与质检员等共同参与,各工程队也应成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小组,工班设兼职质检员,形成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2)建立质量管理网络
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负总责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以技术负责人负专责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管理项目规划与措施,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建立项目部、工程队、工班三级质量管理网络,实行岗位责任制;项目部设试验室,配足测试人员,配备先进的测试仪器。
(3)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崂山隧道工程项目应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对全体参建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强化创精品意识,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的“四高”主导思想和精密组织、精细管理、精工细作、精湛工艺的“四精”措施组织施工,做到一次交验、一次合格。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崂山隧道工程项目在施工准备阶段,关键是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团队,并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通过发挥项目团队的潜能,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网络,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以加强项目的质量控制。
四、崂山隧道工程项目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在现场施工阶段,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对现场施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具体策略如下:
(1)加强施工技术指导
本项目应配足各专业工程师、技术员与测试、质检人员,定岗定责,认真做好设计图纸的自审与会审;各专业、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周密的施工技术方案,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技术人员应深入现场精心指导,测试与质检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工序质量控制,在隧道掘进、衬砌、挡墙浇筑等重点工序,设质量管理点,开展QC小组活动;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密切合作,尊重并服从他们的督导监控,“四位一体”联手保证施工质量;在一些重点工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专人负责,对关键性的重点工序开展TQC活动,组织技术攻关。
(2)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本项目应严格执行质量事故处罚制、质量否决制、标准试验室制、重要岗位易人审批制等规定,落实隐蔽工程签证、材料复检、设计变更、质量验评程序以及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和工班初检、工程队复检、项目部终检的“三检制”等制度。在积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鼓励进行管理创新。
(3)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
本项目应实行标准工法作业,坚持样板引路,每项工程都先试做样板,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施工工艺达标、质量达优后再展开施工;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活动,促进施工工艺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开发科技新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
(4)加强档案资料管理编制工作
项目部、施工队应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及时搜集、整理原始施工技术资料和工程照片、录像资料,分类归档,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并作为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评的主要内容。按规定要求做好竣工资料的编制和竣工移交工作。
(5)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1999]1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精神,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使各级指挥人员在实施组织指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方针,确保工程质量。
综上,在崂山隧道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阶段,关键在于有效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并创造性地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使技术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质量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开展创优竞赛活动,做到月有检查分析,季有质量评比,年有总结奖惩,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争创优质工程。
五、结语
本文将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崂山隧道工程项目实际密切结合,深入研究了本项目所应采取的一系列质量管理的策略,从而为加强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指导。然而,崂山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其质量管理尤其重要,需要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体系、策略。本文研究尚不够全面、深入,后续的研究还将深入分析项目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等,以为进一步加强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廷美,王伟伟.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向导,2012(08):210-211.
[2]王旭.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9):171-172.
[3]马建.浅谈化工工程建设中各方建设主体的质量管理[J].新疆化工,2010(3):59-61.
[4]李飞,陈俊红.论建设施工质量管理[J].陕西建筑,2009(9):73-74.
[5]席文斌.对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认识[J].山西建筑,2004(2):80-81.
篇9
关键词: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重要纽带,反映了社会对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十分紧密。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不仅决定高职专业设置的分布结构和调整频度,而且决定高职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和区域性[1]。因此,如何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是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的发展和变化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社会需求应用性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市场对各类人才供求的涨落、长短线的转换都会很快地在高职教育上有十分灵敏的反映。因此,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来综合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要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以取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于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立足地方,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基地和就业市场以本地为主,因此,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根据地方特色经济开设特色专业,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考虑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导致的劳动力多样性和多层次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设置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以小批量、高频率、快节奏为特点为社会培养一些特殊行业的急需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但要考虑当前市场需求,更应考虑若干年内持续的市场需求,对于“朝阳专业”应积极发展,对于“夕阳专业”应及时调整,而对于“昙花专业”以不办为好。
2.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的原则。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就是或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或针对一些社会公有岗位来设置专业,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圈。在专业圈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确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通过品牌专业促进其他专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结构。
3.以技术含量为参数的原则。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来设置专业,既可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也可针对某个技术领域(包括管理技术)来设置专业,从而形成应用型的主干专业、相关专业、配套专业的专业群,如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以技术含量为参数,还应考虑专业设置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于技术含量较少的专业应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去开设,或通过短期培训来解决,而不必放在全日制的高职院校。
4.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的原则。通过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设置专业,是由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往往是综合性的,常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生产和技术中综合化趋势不断增强,技术岗位的知能内涵不断丰富,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经常要根据生产第一线要求跨学科的特点,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型专业。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将不同学科专业复合起来,如商务英语、涉外旅游与饭店管理、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等;二是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起来,如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三是“先合后分”,即将一些技术成分较复杂的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待时机成熟时,再将某些专业方向设置为独立的专业。
二、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企业设专业
近年来,我院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设置专业地方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院是一所市属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企业设专业,提高了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与整体实力,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度、跨越式发展。多年来,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的现代制造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能策划、敢开拓、会协调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创业者和工作者,走出了一条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新路子。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泰州是长三角地区16个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长江北岸的重要门户,是“锡常泰”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泰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建筑业、医药化工业等有较好的基础。“十五”期间,“沿江开发”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一批超亿美元项目建成投产,使泰州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十一五”期间,泰州的发展目标是坚持以工业经济为“第一方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医药、机电、化工、船舶四大产业基地和以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为主的海陵数控机床、泰兴减速机、靖江微特电机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这一发展目标急需高职教育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力支撑,特别是技术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就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平台和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院立足地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数量,逐步形成了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筑等领域多专业协调发展,20多个专业方向相互支撑的格局。如机电工程系为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和专业方向。
2.面向现代服务业,构建服务类专业群。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软硬技术相互集成的特殊商品,由此形成的现代服务正在向经济、技术、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任何需求都可形成服务市场。目前,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经济中最活跃、吸收就业和技术人员最多的行业群,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培养一大批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
泰州是一个新兴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十一五”期间,泰州将以发展大物流、大市场、大商贸和大旅游为重点,以打造服务业“30强”规模企业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把泰州建设成“两中心一基地”,即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长三角新兴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近年来,我院在培养现代服务业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我院电子工程系设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对接信息服务业;管理工程系和社会科学系设置的“会计”、“法律”、“法律事务/英语”(双专科)等专业对接中介服务业;管理工程系设置的“会计/金融保险”(双专科)等专业对接金融服务业;“酒店管理”等专业对接休闲服务业,等等,形成了基本涵盖服务业大部分领域的专业群,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和效能。多年来,学校为泰州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服务业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为泰州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3,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泰州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目标定位在建设以规模经济和自主创新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沟通江苏南北、服务长江流域的区域物流中心,水城一体、古今交融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在“十一五”期间,泰州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等生产业;大力发展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论证、技术交易、评估策划、经纪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农业的支撑能力和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泰州“十一五”强劲的发展态势,给我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根据泰州“十一五”期间制造业发展形成的新的产业结构,我院在继续做大做强原有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筑等主体专业群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发“现代生化制药”、“制药工程”、“船舶制造技术”、“焊接技术应用”等专业,并作为学校的主体专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与泰州“中国医药城”和船舶产业基地发展相适应的医药和船舶制造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基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要进一步开发“广告设计”、“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汽车维修”、“电器维修”、“办公设备维护”等面向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并把培养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才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动的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将专业设置的重点转向生机勃勃、前景广阔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三、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业,强调稳定性主要是由于高职教育对各专业资源配置有着特殊的要求。专业教师的培养、实验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也难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知名度,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贴近市场,强调灵活性就是要使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解决灵活性和稳定性这对矛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适应性为主导,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变化,坚持在灵活性中追求相对稳定性,变中求稳,“以少变应多变”、“以自变应他变”[2]。
2.正确处理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专业设置的内容口径要有适当的宽度和深度,因为学生从开始学习到毕业就业,其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学生学习内容和就业岗位完全一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职业岗位之间的迁移和错位就在所难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面,选择以岗位群作为专业设置的目标,使专业内容具有一定的涵盖面,可以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有更多的岗位选择机会,并且使毕业生增强了转岗深造的适应性。但这并不是说,专业对应的岗位越多越好,横跨岗位过多,势必造成时间精力分散,任何一种能力和技能都不能学精学透,造成上岗后“顶岗”适应性差、“后熟期”长,这将大大影响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专业口径大小应根据实际岗位需求来决定。有些情况下,可在同一专业中设置几个不同的专门化方向,以“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模式来应对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还可通过推行“双证书”,即通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来调节专业口径的宽窄。
3.正确处理适时性与前瞻性的关系。高职教育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反映在专业设置上,就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根据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走向对人才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以求得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需求变化过程的动态吻合。前瞻性就是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认真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周期性规律,正确预测今后几年的走向,然后预先设置新专业,“以明天的技术,培育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使专业设置更具有动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4.正确处理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关系。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既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为了使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协调统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专业设置既要注重适应性和应用性,也要体现一定的技术含量,使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较好职业经济地位和较高的职业声望,以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二是要加强生源需求与企业需要之间的信息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专业选择,使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职教育真正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企业;降本增效;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企业降本增效的意义和作用
降本增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眼睛向内、苦练内功,狠抓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对于应对国内建筑业萎缩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加强管理、降本增效放在生产经营战略的突出位置,树立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抓好成本核算与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成本管理与控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
2.企业降本增效存在的问题
2.1采取最大限度的降本来实现增效的目的。近几年来,中国上海发生“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上海轨道交通董家渡透水坍塌”、“浦东临港一在建厂房发生坍塌”等重大事件。其所涉及的公司和企业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也证明了公司不可以简单以为降低成本就能增加公司效益,这是不正确的降本增效管理方法。所以,公司要是过分地重视产品成本的降低,就会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甚至对需方造成财产或生命的损失。如果采取这种管理方式企业最终就会触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会受到法律严厉的审判。企业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企业要认识到降本增效的关键在于形成长期的降本优势,而企业降本的真正价值也是体现在其长久性上,就是指降低成本而不影响质量。
2.2以不变的标准评价企业降本增效的作用。很多的公司对于自身降本增效的效果评价仅仅停在表面上,根本不关注市场的环境情况以及公司内部的运营状况。例如,在接下来几年房地产业迎来萧条期,工程住宅建设逐渐萎缩时,我们作为工程监理企业的各方面的投资成本降低就会使企业产品的成本减少,但如果降低成本同时降低了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市场份额及市场竞争力相对减少,这样的降本我们不可以理解成降本增效。因此,公司在对其成本进行评估时,还要顾及到公司所有活动的相对成本,且要加入时间对相对成本影响的因素。公司应该建立动态的成本分析制度,根据市场环境以及公司内部经营状况,来正确地评估自身产品的成本变化情况,并找出相应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公司的产品拥有长期的成本优势。
2.3过度的控制投入以最大化的降本效果。很多的公司只是片面地追求降低成本,为了降低成本而过度地控制对产品的必要投入,极大地束缚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进程,这种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管理方式,最终必然会让公司失去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要想长期地确保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不被竞争对手所超越,关键就是要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且能够持续保持。公司实力的扩充、生产技术的改革、产品工艺的改进、市场营销网络的拓展以及企业接纳新思想的态度等管理理念较任何其他的降本方式都更拥有长期性。所以,公司要想长期地占据成本优势,就要保证其在技术革新工作中的资金投入,实现技术专长,生产企业的特有产品,这样才可以促使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企业降本增效的途径
3.1靠现代化的管理降本增效。要降本增效,必须抓住管理这个纲。各部门要将实行成本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强化成本核算,在采购、合同评估签订、人事管理(招聘、培训、使用、辞退)、服务质量、财务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把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的行政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每一项费用细化到部门(项目)、公司成本中,使成本核算进经营部、事业部(项目部)、到人头。对影响成本的各种消耗进行系统控制和目标管理,防止各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达到合理储存、使用物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之既保证生产的合理需要,又减少资金占用;变成本的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使降低成本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具体行动中。在这方面要根据承担的工作性质不同,核算每个人头的费用基数进行控制考核,每只铅笔、每张稿纸都必须从具体费用中列支。要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支出节约费用。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建立企业“内部银行”,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来降低成本,控制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用款无计划、开支无标准,多头批条和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从而造成在资金使用上不计成本的做法,严格加强对资金的控制,使全体职工感受到目前市场竞争的压力,变由几个人算帐为人人当家理财。
3.2靠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降本增效。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入,是大部分企业的常见问题,也是造成经济损失的多发事件,要做好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加强分类指导,梳理应收账款基本情况,摸清实质存在的问题,分析应收账款成因及合理性,明确回收目标,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其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应收账款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初步建立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
3.3靠加强合同管理降本增效。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要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效果,加强合同管理是先决条件,首先,应明确经营管理部为合同管理牵头部门,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合同台账,对正在进行的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补充梳理总结。其次,加强合同评审,发挥合同评审的实质性作用,对项目参与度设定安全等级划分,对建设方提出的不合理条款及时予以洽商,不为中标而中标,规避合同潜在经营风险。其三,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责任,职责清晰,加大对已签订合同的服务费用的收回力度。其四、对于所属分公司及业务中心签订的合同进行深化管理,制定所属分公司、板块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同时要求其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予以检查审核。
3.4靠深化改革降本增效。深化企业改革,不断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提高职工素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环。各部门要把深化改革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工作。首先,要改革人事制度,打破干部和工人的界限,体现“肯干、能干、干好”的用人原则,实行招聘与聘任制相结合的人事制度,优化劳动组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做到“能者上、庸者让、差者下”,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倡一专多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降本增效的工作中去。其次,在科学测定确保最佳成本目标所必须的劳动量的基础上,相应改善劳动组织,核定劳动定员,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减少因非生产性人员过多和窝工、怠工、劳动量不足造成的消耗,做到向苦、脏、累、险和高技能岗位倾斜,进而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增加有效劳动时间,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量和工资成本,按生产经营实体需要,对职能科室进行精简合并,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配备管理人员,改变人浮于事的局面,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3.5靠优化结构降本增效。一个企业的产品是否受市场欢迎,能否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是降低成本的基础前提。只有产品品种多,产品结构合理,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才有稳定的市场,只有产品结构合理,才能加速产品扩散,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快市场渗透,提高市场的相对占有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所以公司各部门在生产经营中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真分析、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生产经营战略,同时公司还必须不断创新、优化产品结构,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多、你多我精、你精我转”的策略,增加服务项目,追踪世界发展潮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形成不同的产品结构,使产品市场逐步扩大,最终成为行业龙头。
结束语:综上,企业在降本增效过程中要确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确保企业稳定、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