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设计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设计的原则

篇1

1城市设计导则的定义与分类

1.1城市设计导则的定义

“设计导则”一词由designguideline和designguidance翻译而来,也有学者将其译为“设计指南”、“指导纲要”、“设计指引”。本文将其翻译为“设计导则”,是因为在汉字的解释中“导”即引导、指导;“则”即规范、准则,两字的组合更能反映其本质,体现出城市设计对城市开发控制和引导的双重作用。城市设计导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从人的行为、心理诸如艺术性、可达性等出发,研究建筑空间布局与城市环境品质之间的关系。从工作的深度看,导则可以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精细化,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地段(如传统商业步行街)和特定要素(夜景、商业招牌等)的设计。导则是在定性、定量和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

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导则是实现城市设计目标和概念的具体操作手段,是对未来城市形体环境元素和元素组合方式的文字描述,是为城市设计实施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

1.2城市设计导则的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与表达应该有所区别。总体城市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总体规划级城市设计、分区规划级城市设计),目的在于从宏观层面把握有关城市发展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构想,设计原则抽象概括;而详细城市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级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级城市设计),目的在于为具体项目建设提供直接的管理依据,相应导则也表现为在对城市局部地段进行详细研究后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与规定。城市设计导则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关系上看:大体分为总则与通则。总则指开发设计项目的设计目标与用途,即一个总体思路,特别是城市开发建设中的价值理念和宏观要求;通则是在总则指导下的具体要求,两则的关系类似于文章的主题思想与具体内容。从设计导则管制的深度上看:大体可分为绩效性导则和规定性导则对城市加以管制。绩效性导则主要采用过程描述的形式,按照作用的方式刻画事物,提生具有希望特征的事物的方法。遵循这一思路,绩效性导则并不限定设计采用的手段,而只提供设计必须达到的特征与效果,并通过“为什么”、“怎样做”的原因与方法鼓励达到设计效果的多种可能途径。对于绩效性导则而言,其限定的最终设计效果而不制约设计方法和过程,为设计者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会过多的禁锢设计思路,相反还能提供设计思路。这就是导则中“导”的含义所在。相对于绩效性导则,规定性导则明细标准的管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创作和发挥。这种制约的目的不在于制约建筑师的思路,而在于更多的维护公众的利益,避免少数个体为了私人利益损害大众的利益。设计导则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城市环境提供一种有理性的弹性控制。

2城市设计导则的基本功能

城市设计导则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是一种保障,对整个城市空间也是一种整合;而且在城市设计的实施中,在城市整体和局部地段的改造与建设实践彰显出强大的功能。城市设计导则的本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承上启下

从城市设计的过程而言,设计导则为上一层次规划与设计的目标与原则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奠定基础;并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划拨土地等其他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照依据。

2.2保持城市特有风格、城市文脉的延续

文脉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城市设计重在特色,把握“源”与“流”的关系。城市设计应抓住“源”加以梳理、提炼,保持并发扬,形成特色。设计导则不仅保护城市现存的风貌,还要促使城市新的成长和发展的和谐。例如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改造,其设计导则的建立目的在于确定传统商业街区独特的风貌,并力图确保进行的改造有助于风格的保持。“改善的途径不应当是大拆大改,而是有机更新,即保存完好的,修缮半好半坏的,拆除最坏的加以重建。”

2.3保证公众的利益

城市设计导则重在以“人”的活动为中心,重在考虑人的行为人对空间的感知,一切都是为人服务的是为广大市民而设计。城市设计导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市民创建一个宜居的空间环境,而不是让城市设计师自己画着看的,设计导则不仅要研究建筑的高低和空间的大小,更应真正从市民的角度去考虑究竟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环境。例如不解决好市民依法所提出的日照间距问题,即使再好的空间设计理念也难以实现。通过制定设计导则还可以避免少数个体一味的去考虑经济因素,造成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破坏,从而达到保障公众的利益。

篇2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意义与原则

Abstract: The city color planning and design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omestic city construction concerns.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city in ultra high speed development, the lack of city color planning and design aspects of attention, resulting in lack of city individuality, and cut of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resulting in serious visual pollution, which influences the health of city inhabitant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city color planning to do a preliminary study.

Key words: city color;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2

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组成。城市中部分的土地、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生成的颜色属于自然色。城市中的建筑物、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属于人工色。如何根据城市本身特性,规划出适合自己特性的城市颜色,是现在城市设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色彩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1、色彩是城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同时也应该是一座城市内在美的真实体现。它是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心理学层面研究,城市色彩对于城市居民也有相关的暗示作用。并且已被许多鲜活案例所实证。几年前,日本东京的市民面对绚丽的灯光的、高彩度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五颜六色的广告,感到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遭到当地民众的严厉批评,迫使当地政府被迫设法纠正色彩的偏差,消除市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的情绪。

2、城市色彩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

城市色彩与城市文化是一起孕育并传承下来的,形成自己的特质。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并且伴随着城市色彩规划的无序,导致了老城区色彩鲜明的城市色彩与新城区五光十色的现状相分离的情况,致使城市总体上色彩分割明显,失去了和谐的色彩统一。

3、城市色彩也体现出了城市文明

由于近代城市经济的强有力发展,同时辅以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城市色彩的多样性就日益丰富,甚至产生了城市色彩的流行性。正式基于以上情况,摆在规划设计人员以及城市领导者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对本城市历史血脉的延续,还是追求光怪陆离的流行色。

4、色彩可以让城市具有人体感官认识

由于现代建筑的无序性,导致了无论从形状还是高度上,造就了各种各样的高大的甚至怪异的建筑物。压抑着人们的视觉。但是科学研究,形(形状)与色(色彩)对人们的影响相差很多,色彩占到了80%,而形状只占到20%,因此城市色彩可以弥补城市现状对人们感官的认识。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彰显城市自然之美和人类自身之美的原则

对人类来讲,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脱离大自然的美丽而单独存在,需要尽量保护城市中有突出特色的自然色,尤其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而自然之美,是简约的纯净之美,这也是人类基本认可的颜色基调,故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避免运用大面积张扬、艳丽的颜色,要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划定相应的色彩主色调。如:政府区域、商业区域、生活区域,要确定相应的色彩旋律。

传承历史,延续内涵的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整体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上,保持色调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

依据城市整体功能来确定城市色彩的原则

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对于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来讲,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以意大利最早的金融中心米兰为例,其老城色调非常凝重,而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其老城色彩则活泼得多,这两者是不能颠倒的。相对说来,欧洲一些旅游小城,其建筑色彩都比较艳丽,给游客留下鲜活印象;而欧洲的大城市,其建筑色彩都比较淡雅,追求一种宁静的感觉,避免火爆的色彩。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泼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包括建筑色相、明度、饱和度在内的分区色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逐步解决城市色彩混乱的局面。

城市色彩整体和谐的原则

根据城市固有的自然色,我们应尽量扩大其范围从而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所谓对于青岛描述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一词中,只有“红瓦”是人工色,其余全是自然色。这些自然色并非某个城市所独有的,而是所有沿海城市共同拥有的自然财富。为什么青岛却能将这些自然色据为己有。原因就在于青岛旧城的规划中,巧妙地借用、利用了青岛的自然色,实现了人工色与自然色的和谐统一。

在没有或缺少自然主色调的大城市亦或城市新区中,并且又没有特定传统色的话,其城市色彩中的主色调应偏中性,然后按照功能区、依据建筑结构,围绕主色调搭配色彩。一般情况下,大面积建筑立面色彩应靠近主色调,留下色彩变化的空间,来渲染、变化建筑细节部分。

另外,无论城市色彩主色调如何确定,硬化的地面部分都必须接近自然色,如:石板、石砖的色彩,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彩色地砖,从而使城市色彩结构失重,破坏色彩的和谐统一。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要规避的主要问题

1、避免城市色彩过于商业化由于目前城市商业化气息的加重,造成了城市色彩上的混乱。过度使用面积过大并且颜色夸张的各类横幅、灯箱等各类广告形式,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应运用管理机制加以规范管理。

2、避免单独建筑物的色彩话语权一些有权势的单位或企业,纷纷在所属建筑色彩上大做文章。他们不估计城市色彩的协调,而是从显势露贵心理出发,选择与城市色彩相悖的色彩来标新立异,装饰建筑外表。由于这些建筑自身体积较大,它们所造成的色彩污染后果便特别严重,必须尽早立法加以干预。

3、避免各个城市对色彩流行性的追求经济的发达不等同于文化的发达,建筑物与城市都具有时代特性,但盲目追随效仿建筑色彩的流行,却是违反建筑美学及文化本性的。同样,建筑乃至整个城市色彩的流行倾向,也是违反城市色彩美学及文化本性的。随着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建筑色彩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中以新建开发区尤为典型,建筑形式以现代风格为主,立面细部装饰复杂,建筑符号运用丰富,材料选择具有多样行,颜色以中等明度黄、红、暖等色调为主,采用一些中等饱和度的颜色进行细部装饰,整体环境色彩较为和谐统一,体现了时代性和现代感。但是,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并不懂得这一点。如:国内流行的彩色地砖,基本都破坏了当地城市的色彩,并且在污染后很难清理,再比如:玻璃幕墙的运用,因为有色玻璃之间存在相应的误差,很难做到统一,并且这种颜色和自然色之间出入非常大,这些建筑物的色彩已经对全国很多大城市的主色调造成了很强的颜色污染,而且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的。

结束语

我们在城市色彩规划时,必须遵循自然、科学、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每个城市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感觉,从而树立城市文化自信,达到我们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赵萍 刘欣伟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探讨 龙源期刊网 2011

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包头市;防护绿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134-02

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防风固沙、降低噪音、改善小气候等重要作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还是自然的人工再造,由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构成。同时,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又是一种景观艺术,可以丰富城市建筑色彩、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包头位于中西部,总面积2.8万km2,市人口230万,包头市的园林绿化事业是伴随着机械制造、稀土等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包头市园林景观现状

就目前来说,包头市绿地面积为6123.54hm2,全市的公共绿地面积5909.85hm2,绿化覆盖率31.84%,绿地率32.05%。市内各类广场绿地34个,公园11个,街头景点135处。城市面貌和市容景观得到了市民和外来游客的普遍赞誉和好评,并先后荣获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相关案例简述

成吉思汗生态园:它是位于包头市南侧的一处总面积770hm2的自然景区。该园区内有开阔的绿草地,也有天然的草滩,生态状况极佳,是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景区主要细分为景点区: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门前风景区、民族体育竞技区、世界植物展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生态科普示范区、草原风光区,特有的自然风情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人民公园:说到包头市的公园,不得不谈的就是人民公园,它位于旧包头城西南处,是有史以来包头的第一个公园,对于包头市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园中设有温室花卉区、儿童游乐园、游泳池、动物区等游憩场所。近年来,人民公园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善,面积也有所扩展。

劳动公园:劳动公园位于呼得木林大街南端路西,钢铁大街东端以北,占地面积54.1hm2。园中主要有水上活动、儿童游乐场、旱冰场等娱乐设施,园区内花木交相呼应,亭、榭相错,很有江南风光。

(二)主要防护绿地

包头市的主要防护林带有建设路林带、包钢厂前林带、城郊经济林带、北郊林带等,各类绿地明细详见下表: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包头市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风光,所以一直致力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文化,努力打造出了一个蓝天碧水的现代化城市。

(一)规划原则

在进行城市景观建设时,包头市一直坚持着生态优先、系统性、地带性等原则。

城市绿地必须具有系统性,这样才可以使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益;在植物选择方面要尽量以本地树种为主,协调好植物配置的种类与数量构造稳定的生境,充分展现出自身独特的自然景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协调植物与景观的关系,努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打造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二)规划目标

包头市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设计的总目标是形成“羊城楼房羊城树,城市掩映森林中”的新型城市。以公园绿地为基础,普及居民区和庭院绿化,利用街头绿地作为点缀。以黄河湿地保护带为网络将文化广场、绿化广场等景点作为突出的亮点,构筑自然山水园与塞外粗旷、浑厚的草原相融合的城市景观。

到2013年,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40%以上,绿地率必须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2m2。

到2016年,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45%以上,绿地率必须达到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要达到13m2。

三、包头市整体规划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以大青山、城区、田地、黄河的自然风光为基础,以各个公园绿地为重要核心,以周边大型生态林地为主体,利用路、河、绿带等绿色网络连接,形成“南田北林、依山傍水、绿城居中”的绿地空间格局。

结合包头市一市、二城、三组团的城市格局,可以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公园棋布、分布均衡,森林围城、绿网连接,点面结合、多点渗透。也就是以公园为主,大量拓展公园绿地。在城区四周建设大规模的生态防护林,最终将城市掩映在森林中。由于包头市有新旧两城区,两城区以大面积的风景林地相隔,城区内园林路构成一张覆盖整个城区的绿网,形成了一个以氧源林地、防护林带、道路绿地、公园绿地相互交织的绿地格局。

(二)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在进行树种规划时我们主要是遵循以下原则:乡土树种为主原则、抗性优先原则、地带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

正常情况下,在植物配置比例方面是有一定要求的,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一般是6.5:3.5,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为8:2,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控制在7:3左右。

以下重点分析几种有代表性的树种:

1.樟子松。樟子松长势健壮、树型雄伟,对干旱风沙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主要可以用于庭院绿化和大坏境绿化造林以及城区公路两侧的绿化,建设路的绿化就是采用了樟子松。

2.新疆杨。新疆杨在包头市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它是一种十分具有北方特色的树种,适应性强、枝干粗旷豪放,主要可以用于道路和防护林的绿化。

3.河北杨。与新疆杨相似,河北杨也是包头园林独具特色的一个树种,独特的树形,耐干旱的特性使得河北杨在包头街头绿化中广为运用。

(三)城市分期建设规划

本着“开敞空间优先”、“城区优先”的原则,按规划要求,建设包头市各项绿地。确立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分为中期和远期。

中期:即2011~2013年,包头市城区绿地建设以完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为主,而市域绿地建设以城区氧源绿地为主。

远期:即2014~2016年,必须全面实现本规划所提出的绿色空间体系,重点以大青山南麓绿色屏障和城市农田生态保护区林网建设为主。

(四)投资估算

经大致测算,道路绿地每公顷造价大约为25万元,公园绿地每公顷造价大约为100万元,防护绿地每公顷造价大约为10万元。完成规划总投资概算为233485万元。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景观绿化带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景观绿化带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它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带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我们必须运用植物生态功能使城市环境面貌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绿地生态建设研究――以上海、伦敦为例[J].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2(2).

[2] 苏俏云.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6(11).

[3] 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4).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发展趋势

1.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1.1影响施工进度

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情况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后期的使用时间。在前期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整个工程的成本,工程设计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工期的进度,所以加强水利工程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不仅受到施工资金的下况、施工队伍的管理等一些客观性的因素,而且最主要受到是水利工程设计的影响。在做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全面,既要考虑工程的任务、施工周期,又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工地的地质情况、工程施工条件等。如果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考虑不周到,就会出现一些漏洞,结果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因此,为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合格,需要用合理的方法制定设计方案来加强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原则进行。

1.2影响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水利工程设计中控制费用的关键在其设计和决策,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利工程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这关系到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情况。每个单项工程设计的方案以及施工所用的材料都对工程造价有着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工程费用的增加或减少。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不仅影响着运行费用,也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投资情况。比如说水利工程设计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行保养和维修所花的费用,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利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1.3影响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设计中各个步骤既影响工程的整体建设,也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在做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未知的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会影响到水利工程后期的使用效果。所以水利工程设计质量对水利工程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2.水利工程设计的要求

在旧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的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上新形势下对水利工程设计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的水利工程需要遵循以下五大要求。一、基本要求: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符合水利工程的设计规模;安全要求是水利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需要考虑可能发生的严重地质灾害。二、特殊要求: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工程设计;布置施工场地时需要选择安全性高、污染小、环境影响小的施工场地。三、科学性要求:水利工程设计的方案不仅需要科学的的进行分析,还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算工程设计方案当中的建筑物布置及其尺寸大小也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四、专业性要求:工程后期设计的深度相比前期要高,对水利工程设计的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要求,需要精心设计各个施工步骤的资金投入。五、环保和美观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在确保不影响施工周围环境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考虑到环保的因素,还要具有美观性。

3.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

3.1遵循节约原则

现在水资源是有限的,地下水也是有限的资源,因此在做水利工程设计的方案时,应该科学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既要保证生活用水量和供电的实际需要,又要防止水资源使用过度,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3.2人本原则

在新形势下设计的水利工程方案,不仅要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而且要避免给施工周围的居民带来安全隐患,为群众提供高效的服务,此外还要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泄洪、供电的实际要求。保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性,满足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要求。

3.3经济合理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比较强的工程,不仅要满足泄洪、供电、发电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投资的合理性。做水利工程设计的方案时首先要按相关的要求进行设计,再根据实际情况,最后制定出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案。

4.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4.1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标准化

目前,大力推动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标准化进程,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水利工程设计软件很少。推动水利行业的标准化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效率,节约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这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设计时,应该通过以前的设计实例和有关科研部门做好衔接和沟通工作,一起讨论水利工程设计的规范标准和设计方式,进而使水利设计行业实现标准化。

4.2水利工程设计行业的程序化

如今的市场发展变化太快,为了能够适应其变化,要推动水利行业的程序化,在选择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时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择最优秀的方案,给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其具有危机意识,调动其积极性,进而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实施投标制度,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有着很大的帮助,水利工程设计行业如果变得程序化,不仅能控制水利工程造价,还能提高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和设计员的水平。

4.3水利工程设计的多功能、生态化

科技不断地发展,水利工程设计日益完善,水利工程设计所要符合的要求变得更高,不仅要保护环境、生态,还要多功能等。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在新形势下变得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将会是顺应时展的一种新趋势。在设计时,要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为前提,既要具有防洪、发电、供电的功能,又要具有生态、环保等功能。

4.4水利工程设计要具有美学性

除此之外,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关要求,设计单位需要树立新的设计理念,遵循节约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合理化的原则,构建一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具有多功能、美学价值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水利工程设计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有一些功能和作用,还要求达到一种精神愉悦的境界。美学性是水利工程设计发展的趋势,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把美学原理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来突出水利工程建设的美学价值。水利工程设计需要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周围的一些地理上优势,再与艺术相结合,做出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用水利工程来优化环境。美学知识主要是运用在水利工程图纸的设计上,使得水利工程与周围环境相匹配,这样设计的水利工程不但有水利工程本身的功能和作用,而且还要有观赏价值,达到一种美的效果。从而实现以水利工程带动景观建设、以景观建设促进水利工程发展的良好循环。

5.结束语

结合上面所说的,新形势下的水利工程设计非常的重要,仔细勘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工程设计制定相关条例并完善水利工程设计的有关机制,推动水利工程设计的标准化、程序化进程,提高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覃后亮.探析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2].贾明,王彦武.初探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4).

篇5

关键词:屋顶花园 设计原则 早期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城市日趋恶化的生存环境的工作成为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难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就是开拓城市绿化空间、提高城市绿化率。因而除开发、利用边角露地外,在新建或改建的旧有建筑物、构筑物上开拓园林绿化也是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法。

本文主要通过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六楼屋顶花园的例子,探讨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原则及手法,从设计原则、设计手法、注意事项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目的是在大城市中普及更多类似的屋顶花园。

1、 概念

屋顶花园(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它与露地造园和植物种植的最大区别在于屋顶花园(绿化)是把露地造园和种植等园林工程搬到建筑物或构筑物上。[1]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附楼6层,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东临珠江大道,西靠华夏路,南接华就路,北望花城大道,其独特的区域高度及功能组合成为广州城市一个最具魅力、最具商务能量的标志性建筑。6-28层是全球顶级公寓雅诗阁服务公寓,而本项目是附楼6楼中连接餐厅和室内泳池的高级园林会所,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同时配备CBD内罕有高尔夫推杆练习场。本案荣获“2014年度广州市园林绿化优良样板工程”金奖。

3、 西塔屋顶花园设计原则

本案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安全第一,功能为主的设计原,并充分考虑花园的精致性和经济值。

3.1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

屋顶花园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人和建筑安全因素,只有安全了才能有美观可言。

3.11荷载:荷载是屋顶花园设计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广州西塔屋顶花园在建筑设计时前期很好地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在景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设计,荷载与种植设计相对应,使顶板的荷载变得更加合理和经济。

3.12防水:确保屋顶不漏水是屋顶花园设计乃至施工所必须考虑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案使用的排水板结合无纺布既有排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蓄水的功能。从而使顶板的排水更畅通。

3.13抗风:为了抗风,屋顶花园的设计中,各种较大的设施如棚架等应进行抗风设计验算,以免倾覆。较大规格的乔灌木应选择风力较小的位置种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问题。[2] 为了避免植物被风吹倒,或者影响植物的美观性,西塔项目在植物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特性,如散尾葵、旅人蕉等植物都会慎重地选择风力较小的位置种植。

3.2功能性优先的原则

屋顶花园的建设除了提高城市绿地率、改善小气候环境作用外,更重要的是满足周边住户以及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在屋顶花园设计的前期工作中,了解并调查周边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状况以及当地的民俗是做好屋顶花园的第一步。

3.3经济适用性原则

由于垂直运输、种植土的特殊要求、防水层的布置等因素,屋顶花园的造价相对较高,建设前期必须做好概预算。根据不同的地段及客户需求,适地而建,尽量使用合适的材料,减低建设成本,节约资金。[3]

4、 园林景观总体布局与设计手法

4.1设计总体布局

地块的中央是采光井,东北面是各式各样的设备及管道,而南面是地势又高出一层的“七楼平台”。按照功能及空间的围合将庭园划分为3个景观区域:餐厅区、漫步区、高尔夫练习场区等。

4.11餐厅区

结合餐厅及建筑,在餐厅门口设置了休息廊架,简洁而秀气的木廊架彰显了现代简约风格,与大厦的风格互相呼应。廊架既是人们平时散步闲逛时休息的地方,也是用餐时间的最佳去处。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餐厅区掩映在青翠而优雅的竹林中,青翠欲滴的草坪连接着各个廊架,使人们在用餐之余可以一饱眼福。餐厅入口与采光井之间,则通过古代货币雕塑和植物遮挡,既是餐厅入口的一大景观,又与金融中心的大厦文化定位相呼应。

4.12漫步区

屋顶花园通过蜿蜒曲折的园路连接餐厅区、泳池区和高尔夫球练习场区,通过花池和植物的巧妙设计,使园路景观有开有合,步移景换,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漫步之道。

4.13高尔夫练习场区

该区与其他区存在一层楼的高差,木栅栏结合钢结构的楼梯完美地消除了高差,并巧妙地装饰了高差而产生的墙面。由于楼板荷载的局限,七楼设置为高尔夫练习场。结合周边荷载及梁柱,基于安全考虑,周边设置了花池。而练习场的两端各设置了休息平台及廊架,满足人们打球间隙休息的需要。通过地形的营造,适当地搭配灌木植物及白色卵石,营造舒适丰富的高尔夫特色景观效果。

4.2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早期结合的重要性

由于屋顶花园存在荷载的局限性,在景观设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设计的前期与建筑设计的沟通与配合,既能满足业主理想的景观效果,又能合理地节约因荷载的增加而增加的费用。本项目在前期设计中结合景观设计的需要,把顶板的荷载分成了不同的等级,如种植乔木的位置荷载达到了1590MM的覆土,而其它地方则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了800MM、750MM、550MM的覆土,从而消除了屋顶花园的荷载隐患。

4.3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

屋顶花园的环境条件恶劣,限制了植物种类的选择。本案在植物选择上以小乔、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乔木为辅,通过自然种植的配置手法,结合植物的花、叶、干等植物特性丰富景观效果。由于屋顶花园的荷载局限,阳光猛烈,为便于管理和养护,七楼高尔夫练习场则采用仿生植物与真植物结合的配置手法。同时为满足仿生植物与真植物对土壤要求不同,在植物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假草公司密切配合,规划好仿真植物的位置,以保证排水的畅通及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本生理要求,从而营造出自然而丰富的景观效果。(如图1)该项目主要选用的植物有:细叶榄仁、鸡蛋花、青皮刚竹、蒲葵、美丽针葵、苏铁、大叶伞、棕竹、海芋、七彩马尾铁、大花栀子、毛杜鹃、星花等,形成了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

图1屋顶花园全貌

5结语

屋顶花园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包装”建筑的有效方法,是建筑与绿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融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完美结合和充分发挥的产物。如何完善屋顶花园的建设,更准确地营造出适合各个层次和不同需要的的人们的要求,需要业主、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建造出更精致、更合适、更经济的屋顶花园。

[1]黄金琦. 屋顶花匿酗寸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04

[2]毛学农.试论屋顶花园的设计[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6):13

[3]罗霄.浅谈屋顶花园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lO.38

(13):7061―7052,7067

[4][8]张阳.武六元.建筑寺体绿化的相关问题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303,35(2):166―169.

篇6

【关键词】 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

引言:

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的汇集点,在交叉口处交通流最为密集。所以,交叉口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在交叉口路段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现有空间和地形特点,针对交通路段的地理特征和交通流向特征,做出相应的改善计划,使车流和人流安全,顺畅通过交叉口,保证交通运行的顺畅。另外,在交叉口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它要同时满足道路景观的要求。符合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的标准,为城市增添亮点。本文总结了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对道路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作用。

1交叉口车道数的确定

常见的交叉口形式有:十字形、X形、T形、Y形、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等几种。在确定交叉口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时,必须考虑到我国城市目前自行车交通量大的客观需要,尽可能组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行驶,以保证交通安全和畅通。交叉口车道数确定方法如下:

1.1 选定交叉口的形式,根据设计年限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和不同行驶方向的交通组成,进行交通组织设计,由此初步定出车道数。按照所确定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对初定的车道数进行通行能力的验算,如车道通行能力的总和小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则必须增加车道数后重新验算,直到满通量的要求为止。

1.2 交叉口的车道数不应少于路段上的车道数。为了充分发挥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要和路段上的通行能力相适应,同时也为远期的道路改建控制好道路用地,便于交通组织和提高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车道数最好比路段上多1~2条。

2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当交叉口车行道的宽度不足时,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常采用向道路的一侧或两侧拓宽的办法,来增加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拓宽的车道数主要取决于进口车道各向的交通量、交通组织方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一般是比路段的车道数多设一条车道。

2.2 拓宽位置的选择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向进口车道的左侧拓宽,如利用中间的分隔带或越过中心线部分占用对向的车道宽度。②向进口车道的右侧拓宽,如利用行车道右侧的绿化带和拆迁部分房屋。

3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3.1渠化的概念

渠化的基本概念是将导流岛和路面标线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分隔车流或者控制车流冲突的目标,使车流进入特定的路线内,能够达到平面交叉的各种要求,方便来往的行人及车辆根据渠化设计的指引行进,避免交通拥堵,保障路面畅通。

3.2渠化设计的作用

渠化设计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降低冲突的发生率或者将冲突分开,并加以引导,有效的控制交通流,调整冲突出现的位置,使得路面铺装更少。道路交叉在实施渠化设计以后,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使得交叉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更多,并提高了安全性。该类道路交叉相较面积相等的一般交叉口,车辆行驶的路线更加合理,有效降低了冲突出现的概率,具有更强的通行能力及较为良好的安全性。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1]。

3.3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的交通能力,保障道路的畅通,交叉口渠化设计需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应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分离冲突原则 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车流之间的冲突,在设计的过程中,重点任务是充分利用道路的标志线或者标志物,引导出行者根据渠化的道路合理行进,将人流与车流分开,使之均能够在处于正确的道路中,有效减少或者控制车流之间的冲突;②交通疏导原则 先全面调查各种车流及人流行进路线,在设置专用道、便向道、禁止通道等不同类型的特殊通道,逐步疏导车流及人流,使交通更加有序,更加通畅。

4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4.1 交叉口的设计原则。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主要根据相交道路的技术等级、交通量、道路纵坡和横断面以及当地地形、自然水流向和相邻道路的高程等资料,使主要道路交通方便、排水畅通、方便车辆行人。同时要满足次要道路纵、横断面的设计合理性,交叉口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是:①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维持不变。②相同等级的道路相交,交通量差别不大,各自纵坡不同,则在交叉口为维持各自纵坡,通过改变横坡,使交叉口有一个平顺的共同面;不同等级的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着主干路的横断面变化,同时次要道路的横断面也应随着主干路的变化而变化,即次要道路的双向倾斜的横断面,应逐渐过渡到与主干路的纵坡一致的单向倾斜横断面,以保证主干路的交通便利。③交叉口为了保证排水,至少应使一条道路的纵坡自交叉口中心向交叉口外倾斜。④交叉口范围内横坡应力求平缓,一般不应大于路段设计横断面的坡度,对角线上横坡宜控制在1%以内,平坦地形最好做成中心高程微高而向四周倾斜的伞状地面,以利排水和行车需要。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人到另一条道路上,也不应使地面水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一般采用截水的办法,多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前或路缘转角曲线的切点上布置雨水口。⑤交叉口设计高程要与周围建筑物及相邻道路设计高程相协调。

4.2 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等三种方法。①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的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方格网线一般采用5m×5m或l0m×l0m平行于路中线,斜交道路应选便于施工放线测量的方向,测出方格点上的地面高程并求出其设计高程,从而计算出施工高度;②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的范围内,选定路脊线和划分高程计算线网,算出路脊线和高程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最后勾画出设计等高线,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③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是方格网法和设计等高线法的结合,主要用于大型的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立面设计。

总结

道路交叉口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交叉口的合理设计,可以保证交通流畅,保证人身的安全与车辆安全的行驶,通过渠化设计,理顺各种交通流向,并且配合信号控制,将交叉口设计成果运用到交叉口渠化设计工作中,发挥其最高效应,建设出完美的道路工程。

参考文献:

[1] 陈朵朵,李世慧.连接线T形平面交叉口设计缺陷与交通控制分析[J].广东科技.2009(10):271-272

[2] 梁伟红,叶维达,张水潮.城市道路不规则交叉口渠化设计[J].现代交通技术.2009,6(04):86-89.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寒地城市色彩;原则;意义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

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层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够不成城市色彩)。完整的城市色彩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规划,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基准色、辅助色和点缀色,包括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车辆等交通工具,也包括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物等的颜色。

气候带给寒地城市的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寒地城市气候特殊,赋予了寒地城市色彩设计不同于其它城市色彩设计的内涵和意义。 寒地城市的色彩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寒地城市的气候特点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峻,寒地城市都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城市都会面临严寒的侵袭,气候条件对其发展来说无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看进行寒地城市色彩设计时可以选择暖色来进行温度平衡。如哈尔滨,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4月,多被笼罩在皑皑白雪下,因此哈尔滨确定米黄色作为自己的城市色彩。像欧洲一些旅游小城也是如此,如茵斯布鲁克、萨尔斯堡等,其建筑色彩鲜亮,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调查显示在许多气候寒冷的城市中暖色都是受居民喜爱的颜色。

寒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必须充分尊重气候条件,考虑冬季城市的气候特点对城市色彩的影响。

2、保持寒地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城市的色彩积淀着城市的历史,具有自身特色,这是不该被泯灭的。例如:哈尔滨市的城市色彩受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继承历史建筑原有的黄、淡黄、乳白的暖色基调,哈尔滨代表色彩为米黄色和黄白色,在此基础上,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作为辅助色和点缀色,形成色彩丰富又统一和谐的城市色调,打造了一个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彩哈尔滨。

保持自身特色有助于寒地居民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提升寒地城市的知名度,对于寒地城市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盲目照搬和一味模仿气候温暖地区城市的建设经验只能导致寒地城市自身特色的丧失。寒地地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特点和文化历史沿革为城市色彩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寒地城市只有将地域特色继承和发扬光大,才能在当前全球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城市色彩构成和谐的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因为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白雪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区别于热带城市。如果是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所以,像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寒地城市冬季环境色彩单调沉闷,草木枯萎、城市笼罩在一片没有色彩的灰蒙蒙之中,应尽量采用使人感到温暖舒服的色系,建立丰富而又协调的城市色彩系统。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选择暖色调为主的色彩体系,可以使寒地城市亮丽起来,但在采用浓郁艳丽的色彩时,必须使它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且注意色彩面积应用原理。

国际设计协会研究表明:在城市形象上投入1美元,可为城市带来277美元的效益。如何创造一个更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空间和文化氛围,扩大城市的对外影响和美誉度,这一切都取决于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进行寒地城市色彩设计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它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由于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寒地城市居民理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以补偿不利的气候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寒冷会引发各种疾病,如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由于冬季日照时间短,居民户外运动又较少,导致人体对阳光的摄取量减少,对健康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健康不利。冬季寒冷、阴暗的天气使人心理压抑,情绪低沉,还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导致酗酒、自杀、事故和暴力等。因此减少气候的负面影响,使寒地城市更加适居,成为地处严寒地域的许多国家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在加拿大许多城市在规划设计中都对寒地特点作了充分的考虑,如黄刀城(Yellow knife)制定的2002年城区规划,提出了适宜的城市颜色等内容,体现了尊重人、关注人、服务人的理念。

2、能够改善城市建设的不足,有助于美化城市

关注城市空间环境在较为温暖季节情况下的状态而忽视或轻视冬季的季节因素,是目前我国一些寒地城市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通病,导致许多在图纸上看来令人振奋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后却由于漫长冬季的影响而与预先期望的结果相差甚远。应积极开展针对寒冷气候条件的各项城市建设新技术的研究,以利于提升寒地城市环境品质,创造四季适居的城市空间环境。

3、有助于塑造积极的寒地城市形象,体现城市色彩的标志

寒地城市冬季气侯寒冷,万物萧疏,景观单调,令人心里感觉沉重而压抑,因此寒地城市积极塑造冬季城市色彩形象,增强城市冬季的吸引力和活力。城市色彩是城市的重要因素,采用有个性的色彩有利于城市的识别与认同。城市色彩对于寒地城市形象塑造是十分重要的。为丰富生活在漫长冬季里的寒地居民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一些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如俄罗斯、芬兰、挪威,丹麦、冰岛等,都将城市的色彩设计得极为丰富,加拿大魁北克的一些小村庄也以明快的色彩而闻名。日本札幌是世界上冬季降雪最多的寒地城市之一,除了采取一系列包括提出适宜的城市颜色的城市规划,还设立冬季节日,建设札幌艺术公园等也以增加寒地城市冬季的活力,改变城市冬季萧条的面貌。哈尔滨,一个走过了百年现代建设的城市,一个以冰雪文化著称的城市,随着城市色彩的确定有着“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等等的美誉。

一个城市会因为他独特拥有的色彩而迷人和闻名,因为城市色彩也是城市性格的一种符号、一个标志。标识作用是城市色彩的另一个作用。色彩在城市中不仅能表达抽象的意念,还能用来表达人类生活环境的彼此差异和具体建筑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标志性作用。例如:色彩能够帮助陌生人找到他要去的地方,因为标志性建筑能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而色彩是关键要素。所以人们经常能够凭借色彩印象记忆起某个城市或某个建筑,这独特的色彩已经是他们的标志,就如同绿色的邮局、看到红十字就想到医疗单位一样。

对于特殊气候条件的寒地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出宜人舒适、富有个性特色的城市色彩。

参考文献:

[1] 冷红,《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

篇8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水利工程在权衡社会经济需求与生态系统健康需求这二者关系方面,似应强调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生态水利工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现在的水利工程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应吸收生态学理论及方法,促进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用以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及设计理论,形成水利工程学新的学科分支——生态水利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学作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的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工程学。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治河、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3.1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工程设施必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3.2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进行生物调查、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建立河流地貌数据库和生物资源数据库。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河流地貌和生物调查的有力工具。关键的工作步骤是在以上两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必要时建立某种数学模型。河流环境因子包括河流河势、蜿蜒度、横断面形状及材料、流速、水位、水质、水温、泥沙、营养盐的迁移转化、水文周期变化等。研究的内容包括:调查单个生物因子的基本需求,评估各种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和制约条件,对于“关键种”或标志性生物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和评估。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识别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4.生态防洪护坡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从政策上支持。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于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二)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思维溶于一体。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重视科技创新。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四)材料的创新是关键。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耗废大量的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材料,其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大。因此,一定要重视护坡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配套升级,制定既开放竞争、又保证规模生产的产业政策,将护坡工程技术发展的切入点定在半成品生产创新上。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1、重视可行性研究,减少硬化河道护坡。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不如尽量少建或非工程措施解决,有些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河岸凸凹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土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当然,硬化混凝土护坡对防洪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综合权衡利弊。对河道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2、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思想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尽量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考虑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1)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化采用天然石材,天然石材从经济及性能上看都具有优势。(2)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提高了,可以阻止环境水的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的抗侵蚀性,增加了使用年限,使护坡的分摊成本小。

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

6.结束语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设计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是按照“设计—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篇9

关键词: 综合体、商业规划、差异、特征、原则方法

正 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建筑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商业业态或简单的组合业态形式,逐渐演化发展,产生许多商业业态综合程度高、功能齐备、组合结构复杂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而且随着目前国家城镇化趋势的加强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倾斜,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地标。

然而,细究这些城市综合体项目实际操作状况,我们发现有许多项目存在半途搁浅、后续经营运作不利等现象。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开发商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操作的高度专业化认识不够,常常凭借以往住宅开发经验及常规操作模式来进行商业地产的操作,结果导致项目整体开发运作的困难。初步分析一下两者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4个方面:

1、销售产品的不同:住宅销售的是居住产品,而综合体项目销售的是经营渠道。

2、销售对象的不同:住宅销售对象是有居住需求的广大老百姓,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以合理地满足居住需要为基础。而综合体项目的销售对象是商业经营办公服务机构。而商家评估一个产品是否有经营前途,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区位、市场支撑与业态定位;二是项目设施的规划设计是否满足商家的专业需求;三是从回报的角度看,是否具备商家资源整合的专业化管理水准。

3、操作模式的不同:住宅产品的开发模式基本上是:商业策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销售招商。综合体项目开发模式:商业策划 招商、商业规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商家入住/持续招商,该种模式以万达订单式操作为典型。

4、产品构成及设计特点的不同:住宅产品以住宅为主,适当设置公建设施、沿街商铺等辅助配套产品。设计内容、深度、各专业衔接协调工作均相对较为简单。而综合体项目产品构成:包括大型shoppingmall、商业街、写字楼、酒店、公寓住宅等多种产品,而某类产品内部涉及业态又较多:如大型shoppingmall,可能有超市、百货、餐饮、影视院线、休闲健身以及大型KTV等,产品类型丰富、功能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其内部业态布局、动线设计、主力店设置、地下车库设计、视线装修设计等内容繁复。整个产品设计内容、深度要求、专业协调等工作要求相当高、工作量也要大得多。

由此可见,综合体项目与住宅项目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在开发的过程中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综合体本身而言,它是城市进化的结果,是体现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多种业态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集约。各类业态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和实际生活中的互动性,使各业态互为配套,互为支持,最大程度地形成资源共享,从而使各产业类型有可能在综合体自身一体化价值平台上,实现自身价值链的全面超越。

通过我们对一系列综合体项目的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综合体项目具备如下特征:

1、 功能复合性:可实现自身完整的工作、生活、商业经营配套运营体系,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 高密度、集约性:高楼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大,昼夜人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时间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

3、 整体统一性:建筑群整体建筑风格统一,且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协调。

4、 土地使用均衡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且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可避免土地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功能。

5、 空间连续性:鉴于都市综合体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其在平面、立面、空间以及交通流线均表现为连续性、一致性,形成互补、流动、连续的空间体系。

6、 高可达性: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

7、 内外部联系完整性: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各功能建筑体有机结合。

8、 巨大的社会效应及升值潜力:因所处的城市位置和庞大的规模,注定其必将成为城市的名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同时作为地产物业的HOPSCA,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物业自身也具有升值潜力。

通过对综合体项目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充分认识到前期正确的规划定位对于综合体项目的顺利开发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这里的规划定位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硬件设施的规划和软件设施的规划。所谓硬件设施规划是指建筑格局规划,而软件设施规划是指商业经营规划。“商业经营规划应先于建筑格局规划”——这一科学的现代商业地产开发思路,正逐渐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届的主流思想。这种观念强调的是整体开发战略,强调现代商业的硬件与软件规划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在一定程度上,商业经营规划比建筑格局规划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根据需要做好城市综合体的商业规划呢?我们分析许多综合体项目业态分布特征,结合万达、万象城等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先进运作模式,总结出如下规划设计原则、方法,以期对后续综合体商业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1、 定位主题:成功的商业需要明确的主题定位,具备主题特色且定位明确的商业空间会加强消费者的印象及来访的动机,并提升消费购物的附加价值。

2、 业态组合及规模:可原引万达的业态定位的若干条理论,

1)、根据所属区位以及项目定位的不同,确定项目的开发模式:以商业零售业为核心或以办公业为核心或以酒店业为核心等进行业态规划;

2)、综合体销售部分可以定位为占项目整体比列40~60%的公寓住宅、写字楼和社区/小型独立商铺等产品,避免对持有商业的整体经营部分产生冲击;

3)、购物中心70%商家定位应适合当地70%的消费人群;其中商业:娱乐:餐饮=52:30:18,满足商业黄金分割定律…

3、 公寓类住宅产品:是最接近住宅的商业性质物业,也是城市综合体平衡现金流的

挡箭牌;其配置总量以其总销售额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达到或超过整个综合体

的总投资额为宜;高端公寓(住宅)同商业零售属于天敌关系,交通设计中须充

分分区。

4、 办公类产品:性价比较高的抗通货膨胀资产;可实现局部回款,但在二、三线城

市中属于高风险性物业;在非产业区域应严格控制放量比例;写字楼的四大直观产品指标 —— 电梯、大堂、空调、玻璃幕墙需重点设计。

5、 酒店:成本投入最高,回收难度极大,一般以持有为主;优质酒店对于运营管理要求很高;除下述四种状况,不建议开发或持有:(1)、已上市公司;(2)、待上市公司;(3)、政府强制要求;(4)、体量实在过剩。不同区域不同档次的酒店设置不同。高档酒店设置应有标志性、彰显力。

6、商业零售业:

(1)大型shoppingmall:操作难度最高,经济效益实现最慢;2万平米以上单体

必须多业态操作;主力店设置需谨慎,只能出现局部散售,且存在销售比例风险;

在不存在其他回款物业的前提下,大型商业单体的开发现金流很难支持。

(2)商业街:对用地强度要求最高,适合低密度商业用地;有效渠道的前提下,

套现能力最强;常规单位铺面不高于400平米;在无法保证充足消费人流的基础

上,原则上不要出现内街。

(3)住宅及办公楼底商:受到一定程度的业态限制;较好操作,易于套现;尽量

通过转换结构将商业部分处理为框架模式,剪力墙对商业价值影响很大;原则上

设计层数不要高于两层。

(4)裙房:由于建筑格局及单元面积,造成风险系数最高,销售困难,最难套现;

受上方附着建筑核心筒下落位置的影响很大;即便租赁,通常也为大面积低租金

业态(同样受底商业态限制)。

7、主力店选择与设置:主力店是商业招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高知名度的主力店

有助于渠道的建立、商业形象的提升,并增加商场的辨识度。所以在商业规划阶

段,要充分了解主力店对于卖场面积、交通组织、货架陈列、停车需求的一系列

要求,可以向万达学习其订单式开发模式,以便减低风险、缓解资金压力、促进

开业之际满铺开张。

8、平面布局与竖向功能设计:根据不同产品业态的需要,进行总体平面的商业布局、

竖向功能联系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商业业态各自经营的特点,形成整体合理统一、

各经营单位相对独立且符合自身经营需求的商业布置格局。以万达广场为例:

1)、百货或超市楼的摆位,一般情况下建在项目两条主干道的交叉显眼位置;

2)、娱乐业态以及餐饮业态一般会建在相对比较偏的地方;

3)、步行街作为“灵魂的纽带”,可以把几种业态串接起来;

4)、主力店一般选择交通流线末端或偏僻之处,拉动其余店铺的商业氛围…

9、动线的设计:区分人流、车流与货流,妥善配置各类业态之间及各类业态内部的动线,避免动线冲突。规划流畅的人流动线,强调水平与垂直动线的连续性,应规划简易辨识的动线系统,尽量让水平动线形成回路,并加强垂直动线的可见度,避免产生死角空间……

结 语:

城市综合体的建立将大大提升城市区域的价值,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其发展是适应区域开发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先商业经营规划,再建筑格局规划,将有利于形成综合体最合理的商业布局,这也是成熟地产运营商的基本开发原则之一。采用该开发原则及方法,将有利于实现商业低成本的运营,缩短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构成整体效益对散件效益的优势,提高商业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体》 ,香港理工国际出版社,2011-3-1

2、《商业综合体设计解读》 ,奚亮,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9-1

篇10

一 国内外城市色彩的概况

一个地域的色彩环境会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亦自然、人文因素会共同影响其整体的色彩风貌。因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会因其历史文化的影响缔造出不同的色彩。一定程度上讲,一座城市的色彩就展示着这座城市成长的精神面貌。

1.国内概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赤县神州”之称,资料记载我国对色彩的研究起源较早,在许多经典传说中有色彩印记,迄今为止最早的色彩体系是汉代的"五色体系”。当前,我国对城市色彩的研究还属于较新的领域,国内很多城市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地域特色,城市与城市之间十分繁杂,整体呈现“千城一面”的趋势。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城市色彩的研究与规划,凸显大国的城市特色,缩短与发达国家城市间的差距。

2.国外概况

国际上对城市色彩的探讨与研究相对较早,资料记载始于20世纪70年代。法国是最早意识到城市色彩规划的国家,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率先提出“色彩地理学”概念: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建筑的色彩。日本根据其各城市的不同情况,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1992年颁布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其色彩规划相对较好。

二 我国灯光色彩的发展现状

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白天耕作夜晚休息,当时光对人们仅是功能满足,对于色彩就无辞可表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们夜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灯光色彩对于陶冶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它已经超越了基本的功能,发展成为一个集现代城市人群心理需求、促进商业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综合的功用学科。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城市意识到了城市夜间景观的重要性,开始实际的灯光色彩布置。比如,向高大建筑物设置投射灯光,各种音乐喷泉、特色路灯等。然而,一些灯光设计中并没有考虑到灯光的环境,特别是灯光色彩环境的科学化和艺术化。只是盲目的模仿,缺乏必要的规划与管理,使得很多城市呈现出杂乱花哨没有特色的结果。最常见的案例就是住宅区内耀眼的霓虹灯,在科学性上这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休息,从而导致了城市夜间的色彩污染,严重的甚至影响交通安全。因此,城市灯光并非越亮越好,色彩越鲜艳就越好,而要讲究艺术性和科学性。

三 城市灯光色彩的设计原则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光的世界里,光线创造了丰富的色彩,有些色彩给人华丽炫彩的感觉、有些给人优雅秀美的感觉、有些给人压抑紧张的感觉、有些给人神秘好奇的感觉等等,不一样是光效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一般说起某个城市的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无外乎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夜晚的照明色彩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可以利用灯光色彩给都市中的人一种轻松舒适更宜人的感官,同时展示出这个城市的文化,使得环境更优美,社会、环境效益更好,这是设计师应考虑的色彩规划问题。

从现实来看,中国的每个城市都很雷同,关键的问题所在就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城市的色彩。以泉城济南西部新城为例,其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主要分为济南西站片区、济南大学科技园和济西湿地公园三个部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三大功能板块组成,是中国规模最大、投资最高的城市新区建设项目之一。将成为北中国最有代表性与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城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经济发展的大引擎。目前,济南市规划局初步拟定了建筑色彩管理指导意见,对城市色彩进行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仅灯光色彩而言,应该综合考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要结合区域发展、综合考虑城市历史文化特点,制订相应的色彩规划方案。以泉城济南西部新城为例,西部区域景观照明设计规划应服从泉城的总体规划,不管是济南西站、还是大剧院、还是齐鲁之门或者国际金融中心等建筑物的景观照明设计,其灯光色彩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其本身的特征、功能、材料、风格等因素,同时综合考虑其在济南这个总体色彩规划部分确定最终的方案,照明色彩设计应突出济南的城市特色。根据城市定位确定其灯光色彩的定位,形成一个整体与局部相互和谐的规划,这是一个城市灯光环境规划设计的前提。

2.灯光色彩设计规划首先应该满足功能性照明的需求,保障市民正常的生活、交通、夜景活动的安全和方便;然后在此基础上规划灯光色彩与周边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区域功能的和谐统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载体要有不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实现方法。

3.除此之外,还应该有重点的突出区域特征。比如,把握建筑形象的内涵突出建筑物的形状特点及使用功能,处理好与相邻色彩的变化,充分体现建筑物的完整性、立体感,同时又不与整体格格不入。把照明艺术运用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载体上,重点塑造照明对象,尽可能的使其成为地标性或精品性的景观照明设计,呈现其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内涵。

总结

黑夜,使人们告别了城市的喧嚣;灯光照明,使得城市显现出与白天的不同的景象。一个成功的夜景照明系统能够将一幢普通的建筑变得不简单,它可以把其装点成为吸引路人视线的兴趣点。全国各地方都在进行有计划夜间色彩照明规划,地塑造城市夜生活的商业区来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济南西部新城在建设中可以借鉴相对成功的案例,尽可能的避免缺少全局把握,总体规划滞后;彩色光应用不当,存在一定光污染;忽视照明节能理念,缺少分时控制手段等问题,综合考虑、全面规划,结合泉城特色将西部新城打造成更具区域特色、时代特色的国际性都市。

参考文献:

[1]王国勇.尚娜.公共设施设计[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5

[2]康晓芳.现代城市灯光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