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经济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国际经济危机; 中国经济; 经济前景展望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
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约束和限制因素也在增加。如何看待世界经济走势和国际环境变化?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与转型阶段的历史使命? 如何应对国内外挑战,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世界经济走势及原因分析
( 一) 本轮国际经济危机的演变及现状
2008 年9 月,以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先是造成以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大地震,然后迅速席卷全球。2009 年末,希腊债务危机爆发,2010 年和2011 年,爱尔兰和葡萄牙、西班牙及意大利也先后陷入债务危机,并逐步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本轮国际经济危机冲击力极强,不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发展中国家也受到严重拖累。不仅金融领域伤痕累累,实体经济也遭受重创。其破坏程度之深,历史罕见。
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一波三折。2008 年四季度到2009 年上半年,发达国家进入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
2009 年下半年起,在规模空前的刺激政策作用下,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但很快被欧洲债务危机所阻断。
2012 年8、9 月份以来,美国和金砖国家等局部地区出现向好迹象,但世界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一过程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多轮宽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尽管是必要的,但代价巨大,导致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激增,央行资产负债急剧膨胀,国际流动性数度泛滥,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到目前为止,国际经济危机还远未过去,世界经济复苏仍步履维艰。
分国别和主要经济体看:
1. 美国经济复苏艰难缓慢。
经济增长波动乏力。2008 年GDP 下降0. 3%。
2009 年降幅扩大到3. 1%。2010 年,在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刺激性财政政策作用下,增速回升到2. 4%。受本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欧债危机和全球需求疲弱的影响,2011 年增速又回落至1. 8%。
2012 年8、9 月份以来,在房地产企稳回升和消费温和回暖带动下,美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增长动力仍然不足,预计2012 年的增速仅为2. 2%。
物价水平大起大落。2009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下降0. 4%。2010 年和2011 年,物价水平有所回升,CPI 分别上涨1. 6%和3. 2%。2012 年前11 个月,受能源价格有所回落影响,CPI 同比涨幅回落到2. 1%。
失业率先升后降,但总体居高不下。其中, 2009年10 月一度升至10% 的1984 年以来最高水平,2009 年全年达到9. 3%,比上年高3. 5 个百分点。
2010 年,虽然经济短期回暖,但就业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当年失业率达9. 6%。此后在波动中逐步回落, 2011 年达8. 9%,2012 年9 月份降至7. 8%,为2009 年以来首次回落到8% 以下,11 月份继续降至7. 7%。
对外贸易波动明显,贸易持续逆差。货物和服
务贸易进出口2009 年出现两位数的大幅下降, 2010年和2011 年均为10% 以上的较快增长。但受全球需求疲弱的影响,2012 年前10 个月同比增速回落至3. 9%。外贸持续逆差,占GDP 比重2008 年一度高达5. 3%。
2. 欧元区遭遇二次经济衰退。
GDP 从2008 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五个季度环比负增长。在各种刺激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作用下,从2009 年三季度开始微弱复苏。2010 年上半年,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但2010 年下半年以来,欧债危机深化蔓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2011 年第四季度再度出现环比下降。2012 年前三个季度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0. 2%和-0. 1%,已陷入二次衰退。
CPI 大幅波动后维持在2. 4% ~ 3% 的水平。
2009 年CPI 涨幅从上年的3. 3% 明显回落到0. 3%的低位,其中6 至10 月连续5 个月同比下降。此后,在波动中上升,并维持在2. 2% ~ 3% 的水平窄幅波动, 2012 年11 月同比上涨2. 2%。
失业率大幅上升。危机以来,欧元区失业率持
续攀升,2009 年达到9. 6%,比上年上升2 个百分点。2011 年进一步升至10. 1%。2012 年10 月份为11. 7%,是1998 年以来最高水平。
进出口贸易波动走弱。2009 年出现大幅下跌
后, 2010 年出现恢复性增长,近两年则持续走弱。
3. 日本经济屡遭重创。
2008 年,GDP 大幅下降3. 7%。2009 年再降
2. 1%。随着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就业、节能环保补贴等财政刺激政策开始发挥作用,2010 年GDP 增长3. 3%。但2011 年3 月份以来,日本地震系列灾害、泰国洪灾和日本政府“购岛”闹剧对日本经济造成多轮重创。除三季度环比正增长外,2011 年第一、二、四季度GDP 环比分别下降2. 1%、0. 5% 和0. 3%。2012 年第一季度虽出现1. 3% 的恢复性增长,但第二季度开始再度放缓,仅增长0. 1%,第三季度则下降0. 9%,是过去8 个季度中第5 次下降,很有可能出现二次衰退。
通货紧缩阴影挥之不去。2008 年CPI 上涨
1. 4%,2009 - 2011 年分别下降1. 4%、0. 7% 和0. 3%。2012 年6 至9 月连续5 个月同比下降。
就业市场复苏缓慢。2009 - 2010 年失业率均为5. 1% 的高位,比2008 年上升1. 1 个百分点。
2011 年回落至4. 5%。2012 年前10 个月为4. 4%。
对外贸易屡受重挫。2009 年,进、出口分别大幅下降34. 8% 和33. 1%。2010 年恢复性增长。
2011 年出口又下降2. 7%,2012 年前11 个月同比继续下降2. 5%。
4. 巴西经济在大幅波动后低速增长。
巴西经济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产品市场依
赖较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货币政策调整力度过猛,加上国际资本炒作,导致本币雷亚尔急升急贬,巴西经济起伏明显。2008 年GDP增长5. 1%,比上年放缓1 个百分点。2009 年经济下滑0. 2%。2010 年经济强力复苏,大幅增长
7. 5%。但2011 年大幅放缓至2. 8%,2012 年上半年再度放缓至0. 6%。
CPI 三落三起,波动明显。同比涨幅高点分别
是2008 年10 月份的6. 4%、2011 年10 月份的7. 4%以及2012 年10 月份的5. 5%。
失业率小幅升高后稳步下降。2009 年为
8. 1%,2010 年降至6. 7%, 2011 年降至6%, 2012 年前10 个月再降至5. 3%。
进出口贸易两度受挫,贸易顺差明显缩小。
2009 年,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24. 6%,而2010 年和2011 年则分别大幅增长40. 6%和25. 3%。2012 年前10 个月同比又下降4. 4%。2011 年贸易顺差192亿美元,还不及2007 年的一半。
5. 印度经济增长波动中明显放缓。
2008 财年( 当年4 月至次年3 月) GDP 增长
7. 1%,比上年度放缓1. 9 个百分点。2009 年度和2010 年度分别加快至7. 4%和8. 5%。但2012 年前三季度再度放缓至5. 4%。尽管如此,印度仍是金砖国家中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未出现经济下降的国家。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2009 - 2011 年,CPI 涨幅分别上涨10. 8%、12%和8. 9%, 2010 年1 月份同比涨幅一度高达16. 2%。2012 年前11 个月,同比仍然达到9. 2%的较高水平。
进出口贸易两度受挫,贸易逆差明显扩大。
2009 年进出口总额大幅下降19. 5%,2010 年和2011 年分别大幅增长39% 和36. 8%,2012 年前9个月同比下降9. 9%。2011 年贸易逆差为1463 亿美元,比2009 年扩大78%; 2012 年前9 个月已达到1365 亿美元,接近2011 年全年水平。
6. 俄罗斯经济在大幅下滑后转为低速增长。
2008 年GDP 增长5. 9%,2009 年下降7. 8%;
2010 - 2011 年分别增长4% 和4. 3%,仅相当于2007 年的一半左右。2012 年同比增幅从第一季度的4. 9%继续放缓至第三季度的2. 9%。
通货膨胀在高位波动中明显回落。2008 年CPI 达13. 3%, 2009 - 2011 年分别为11. 7%、8. 8% 和8. 5%。
2012 年前11 个月同比涨幅大幅回落至4. 9%。
失业率在短暂大幅升高后逐步回落。2009 年
为8. 4%,比上年大幅上升2. 1 个百分点; 2010 年和2011 年分别回落到7. 5%和6. 6%, 2012 年前10 个月进一步回落至5. 7%。
进出口贸易两度受挫,贸易顺差明显扩大。进
出口总额2009 年大幅下降37. 2%, 2010 年和2011年则分别大幅增长30. 2%和30. 3%, 2012 年前9 个月同比增速大幅放缓至3. 3%。贸易顺差2011 年达1988 亿美元,比2009 年扩大73%; 2012 年前9个月为1501 亿美元,同比继续扩大4. 2%。
( 二) 此次国际经济危机的原因
引发危机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全球金融过度创
新与金融监管的缺失,但其背后有着深层的根源,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和矛盾的大爆发。
1. “( 科技) 大发展———大繁荣———大泡沫———大调整”危机形成机制的再现。
20 世纪90 年代,在以信息业为核心的高科技
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异乎寻常的大繁荣。但2001 年IT 产业泡沫的破灭以及“9. 11”
事件的发生,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美联储连续13 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直接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之相伴随的经济繁荣实际上是用新的、更大的房地产泡沫取代了原来的IT 泡沫。截至2006 年底,美国房价连续47 个季度上涨,累计涨幅达56. 1%。为防止经济过热,2
篇2
1.财经工作规划缺少完善性
我国财经工作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财经工作还有大部分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方案来改正,就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甚至会影响我国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经济体制中财经工作规划缺少完善性,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的财经工作会出现实质和形式上的不和谐,进而导致财经职责难以正常行使。
2.制度漏洞
财政有关转移的的制度和财经工作的联系很密切,但是,目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调整的力度不足,财政支付转移依旧存在着大量的漏洞,过多的支付使财政部门对一些问题彻查的精力不足、制度不健全,财政问题的出现给违法分子提供了机会,致使会出现一些私吞资金的现象,而对这些问题的监管不严,给财政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变。
3.阻碍经济的整体发展
目前,尽管政府对财经问题有所关注,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财政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财政问题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政府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对公共事业的服务效果和管理机制则采取忽视的态度,所以导致财政问题的大量出现,很多的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转需要的资金相对缺失,其投放力度也相对薄弱,导致经济难以维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公共服务与财经工作之间的失衡导致无人承担财政责任,也制约着公共服务的发展。由于财政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财政问题的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4.缺乏区域之间的互助
财经工作在某一阶段相对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区域保护现象,导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失衡,同时,还有大部分的地区把经济发展作为关键和核心,将经济发展摆在首位,对经济效益的过分重视更加加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失衡,同时,由于对经济的过分重视而轻视和其他地区的联系和互动,进而加大区域之间差距,使大部分地区处于严重封闭状态,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财经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案
1.建立健全财经工作计划,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财经工作的稳定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状况,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到现在经济的发展形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财经工作计划,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财经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财经领域的科学管理,也使其内容更加标准和客观,全面改善原来的混乱局面,通过对职能的合理规划使职能进行彻底的改变。只有建立健全财经工作计划才能使规划的内容与经济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让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此巩固我国积极的发展成果,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2.加强管理者财经管理意识
当前的社会形势一直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要想让工作人员更好地抵制各类诱惑,只有做好人员的思想建设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源杜绝由此造成的各种财经问题。首先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良好的财政风险意识,对税收筹划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与教学来强化其经济职业道德观。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加强教育力度,同时创新组织环境氛围,开展文化环境的有效建设,正确引导行风建设。其次要开展对相关人员的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是要企业全员清楚财经问题的重要性,制定出科学的财经计划,最终实现财经管理的科学性。
三、结语
篇3
1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策实施不到位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以及改变,旧的经济制度已不适合现在时展的需求,在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下,一定要在经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改善,用新的机制来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的调整不科学的要素,创建完善的经济管理法律机制,保证经济的管理能够有法可依。加强政策的全面实施强度,避免形式化,在实际过程中贯彻政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推动其发展。1.2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要想发展经济,社会想要前进,就一定要具备改革的思维,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增快,必须实时引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以往好的理念要保留,把新旧理念一起综合运用,开展改革这样才可以符合现在时展的需求,才可以更好的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前经济体制下,不仅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政策,同时还要对新的思想和理念进行重视,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理念进行重视,能够为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提供便利。1.3经济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缺乏经济管理中人才的需求很大,新时期的经济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技术支持,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能量,对人才的投资就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中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对经济管理的科学研究投入较低,直接影响了经济管理科学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提高,同时对人才的忽视也制约了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当前很多的技术人员知识不够全面,懂经济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的不足阻碍了经济管理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政策中,对于高科技人才收入并没有明确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尤其是对高科技人才的创新发明所获收入缺乏相应的激励,对高科技人才的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的个人所得税等问题也没有得力的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又降低了科技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得大量人才流向海外。
2加强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2.1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发展建设改变经济管理中重企业产业发展轻农业产业的管理结构,加大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力度,提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加大推动农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对农业生产力的建设,将企业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业市场化服务建设,促进经济管理在农业中持续发展,增加经济基础的财力支持,完善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经济管理的均衡发展。2.2改善经济管理中不均衡的局面针对城乡区域之间,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改变以往落实的调整布局,制定相应的制度,沿海城市,较发达地区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优势来帮助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发展优势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来加以强化。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宣传力度,通过引进人力,招商引资等方式来对其进行管理与规划,进而从根本上加以改进不平衡发展的趋势。2.3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以科学的方法促发展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健全经济管理的相关条例法规,以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发展宗旨,采取有目标性的策略,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对以后经济的发展能够提供保障。经济管理标准化要对经济管理责任进行重视,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合理的开展经济管理工作。2.4提高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经济管理中不仅要重视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还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必须要提升对经济管理的改革思维,转变之前的落后思维。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的思维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按照不一样的状况进行不一样的调节,增强经济管理的改革思维,持续的累积经历,推动经济管理的发展。改革思维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方式,经济管理的持续健全以及发展建立在改革思维上,改革思维促进了社会发展的速度。2.5加强宏观调控和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经济建设要想获取均衡就一定要关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建设这三方面的均衡,不能因为要全力保证经济的发展就不顾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会因小失大,对此,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政府必须要参与其事,适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保证经济全面发展。
作者:任涛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篇4
关键词:煤矿;干扰问题;措施
1 引言
变频器驱动可以使电动机系统工作起来更便捷,让其操作变得简单、维护调节方便、达成效果明显,也让其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不过,因为变频器的工作形式是特殊的,其工作时所产生的弊端也不容小觑。具体来说来自变频器的干扰大致有两种情况:(1)使用了非线性整流器件的变频器,如用晶闸管或者整流二极管的变频器会产生谐波,进而干扰到电网,让电网电压产生不正常的变动,谐波所引起的THDv在10~40%左右,使得电网的供电质量下降;(2)因为变频器的输出部分通常使用的都是IGBT等开关器件,这样就使得能量在输出时会受到输出线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让周边电器无法正常运作。
2 谐波和电磁辐射对电网及其它系统的危害
谐波和电磁辐射对电网及其它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电网中的电器元件受到谐波干扰会产生附加的谐波损耗,从而使得输变电和电设备的工作效率有所降低。
(2)谐波还会通过电网影响到其它电器,让变压器产生机械振动,使得变压器绝缘老化,局部过热,缩短使用寿命,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甚至会导致其损坏。此外,谐波还会干扰电器设备内部软件或硬件,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
(3)谐波还会让电网中的局部串联或并联从而引起谐振,放大谐波。
(4)在谐波或电磁辐射的干扰下继电保护装置会出现故障,导致电气仪表所测量的计量产生误差,严重时会让其不能正常运作。
(5)受到电磁辐射干扰以后变频器所传出的控制信号和检测信号都会变弱,甚至紊乱控制系统,无法获取正确的检测信号。通常情况下变频器对于电网容量较大的系统影响并不大,所以谐波很容易被一些用户忽视。不过它对于电网容量较小的系统,会有较为强烈的干扰。
铁煤集团的晓明矿于2005年开始采用变频器,到2012年为止其使用总量已达到15台。因为煤矿的井下作业环境是非常恶劣的,所使用的变频器常常会影响到井下监控系统以及通讯系统的运作,出现监控中断或通讯失效的状况,这样又加大了矿井作业的不安全性。可见,解决变频器的干扰是保障矿井作业安全的重要举措,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几种抗干扰的有效措施,用以解决变频器的干扰问题。
电子产品在运作的时候需要在一个没有磁场环境中,如果在其工作时周围较为活跃的磁场变量,那么势必会对其产生不良的影响,构成回路可能出现感应电流,这样的感应电流很容易导致电子产品不能正常的工作。和输送电压和频率强弱有关的电磁辐射,也会极大的损害周边的电子设备。所以适当运用屏蔽能够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电磁的过度干扰通信、监控以及各个电子设备的传导。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电缆自身的电磁抗干扰能力,可以适当的增加屏蔽盒的外壳厚度,尽量的缩短屏蔽连接线,以此抑制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影响和作用。
3 抗干扰的主要措施
3.1 合理的安排变频器等易产生干扰的设备的位置
在矿井下1140V/660V电压都是利用动力变压器将6kv电压改变后得到的,所以在运用变频器的时候,要将电动机、变频器及动力变压器放在距离较近的地方。也可以将变频器放置在接近水源的地方,以便于谐波引入大地。
3.2 电缆的选择和敷设
3.2.1 动力电缆
电力电缆可以减小使用动力电缆所产生的一些辐射电磁干扰,可以将金属屏蔽橡套电缆放置在变频器和电动机之间,并尽可能的缩短电缆的长度,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动力电缆产生的谐波干扰。
3.2.2 控制和通讯电缆
在进行电缆的监控和通讯时屏蔽电缆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让变频系统电缆接行敷设,如果遇到无法将它们分开的情形,就一定要让它们保持一些距离,尽可能的减小控制和通讯电缆敷设的区域面积。
3.3 供电方式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如果变频器的电压为1140V/660V,那么其在供电线上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谐波,与此同时,同在1140V/660V供电线路的其它电源,像127V、36V等也会受到较大的谐波影响。不过,为1140V/660V电压提供电力的6kv供电线路上的电源却不会受变频器干扰。所以,通过独立的形式提供电力是能够避免变频器谐波干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4 正确选择接地点
接地的选择一般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安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抑制干扰的问题。从整体上看,相对比较完整的接地系统可以实现让监控或通讯系统有能力达到抵抗电磁干扰的目的,这也就是通过大地回流分散变频器谐波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仍然需要在接地系统上做较多的工作,比如说需要适当的加大变频器接地的面积、保持变频器接地面的湿润等都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此外,还需要要保持监控系统或通讯系统的接地极的独立性,不能让其和变频器接地极有所交叉。
3.5 其它的措施
此外,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还有屏蔽和滤波。虽然不同的抗干扰方法在其所属的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比如说有效的接地能够让设备降低对屏蔽和滤波的要求,而有效的屏蔽也能够让设备降低对于滤波的要求。滤波不但能够有效抑制设备受到传导的干扰,而且能够抑制外界设备的电磁干扰,具有双面抗干扰作用。需要适当的减少运用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的拟量,可以用光纤通讯,这样就能够让通讯系统有较强的抗干扰的能力,从而达到比较好的通讯效果。
4 结束语
篇5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作为特别程序上升为法律规定,从而结束了10年来刑事和解程序作为司法实践却缺乏法律依据的尴尬历史。在近10年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刑事和解程序也暴露出了诸如对加害人真诚悔过的判断缺乏操作性、在处理结果上容易出现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倾向、对刑事和解的监督手段和效果相对欠佳等问题。为确保刑事和解程序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需充分认识到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同时,逐步完善附条件不、刑事被害人救助、社区矫正等配套制度。
新刑诉法在新增设的特别程序一编中,用三个条文写入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本文中下称刑事和解制度)明确规定了刑事和解程序适用的条件、范围、程序和法律效力。该制度的规定结束了刑事和解制度作为司法实践却缺乏法律依据的尴尬历史,在这种 “由下至上,由实践到制度的反向改革模式”推动刑事和解制度出台的历史进程中,检察机关“一马当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必须正视的是,法律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实施效果的问题,由于法律在对刑事和解的认定上规定了抽象的真诚悔罪、谅解等抽象性判断标准。
刑事和解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于刑事和解程序是在广泛的实践基础上而出现的制度,因此,不同于其他法律规定,刑事和解程序在正式成为法律规定之前具有了可供参考的实践摹本,而在过去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给今后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敲响了警钟。
对于加害人真诚悔过的判断缺乏可实际操作性。悔过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和态度,其判断只能通过客观行为,而赔礼道歉等行为由于对加害人缺乏实际的制约,不能排除加害人为了获得法律上的轻缓处理而违心地作出上述意思表示,因此,在实践中,对于加害人是否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真诚的悔过,大多只能通过加害人是否对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予以积极赔偿,且赔偿情况是否执行到位来判断。至于对加害人有无进行赔礼道歉等内容或者赔礼道歉是否流于形式则缺乏明确的判断依据。由此直接导致了刑事和解的落脚点仅限于金钱赔偿上,也为社会上流传的钱能买刑的错误认识被动地提供了负面依据。而作为被害方而言,高于法律规定的赔偿额度往往吸引了其作出原谅加害人先前行为的意思表示,这也与我国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赔偿制度的缺失及执行制度的不到位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过失犯罪、非预谋的轻微刑事案件中,损害事实已经发生,对加害人作出何种刑事处罚实际意义并不高。
客观上容易出现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倾向。主要体现在刑事和解结案的案件中,对加害人依法定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相当少,甚至在大多数基层院不存在。一方面,在刑事和解案件的结案方式上看,撤案、不占据处理结果的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而撤案、不的法律后果即是在法律上否定了加害人犯罪,虽然并不等同于对于犯罪事实的否认,但是,在我国民众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的现阶段,非刑罚化处罚极其容易使大多数人产生该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念头,刑罚的一般性预防功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加害方的普遍观点认为是,自己之所以积极赔偿,并表达真诚悔过的意愿,即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在加害方和被害方达成的刑事和解协议的内容中,均包含有被害方请求司法机关(主要是检察机关)不予追究加害方刑事责任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追究加害方刑事责任,即使是依据加害人的悔罪表现已经对其作出了从轻、减轻处理,也容易使得加害方认为与被害方达成的和解协议没有取得实际效果,并可能因此而产生抵触情绪,对尚未赔偿到位的不再进行赔偿,已赔偿的可能千方百计想讨回赔偿款,并加剧加害方与被害方之间的矛盾纠纷,产生新的不和谐因素。
刑事和解过程中的监督手段相对较少。一是体现在对于适用刑事和解结案案件的审查上,目前仅限于是否达成刑事和解协议,而对于刑事和解协议的形成过程,双方的真实意识缺乏有效的了解途径。二是体现在对刑事和解协议的履行上。受制于目前刑事和解手段单一的影响,判断刑事和解协议是否得到实际履行的唯一标识就是被害方出具的写明收到加害方给付赔偿金的证明材料,而对于被害方的这一表述是否真实无法进行判断,只能寄希望于被害方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三是对于加害人的改造缺乏监督。对刑事和解案件开展案后回访制度,目的是了解加害人在和解后的现实表现及所受损的社会关系是否得到恢复,但不同于西方恢复性司法中社区的积极参与,我国的刑事和解过程中缺少社区(一定范围内的群体)意识,社区矫正工作也未将该类群体纳入矫正范围,即作出不捕、不诉决定后原封未动地将加害人重新融入社会,对其改造无从谈起。四是对于和解失败的补救措施不到位。从散见于各地的报道中,刑事和解案件鲜有和解失败的案例,由此,对于和解失败的表述仅简单的归结为:刑事和解失败的,重新启动刑事诉讼程序。特别对于不诉结案的案件(除极少数案件作附条件不外,绝大多数和解不诉案件均以情节轻微为由作出不决定),如何再行,缺乏明确的规定。
加强刑事和解的检察监督权的意义
根据刑诉法第279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程序中具有两项基本权力,一是刑事和解结案建议权,对于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但经审查,认为加害人仍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但在行使求刑权的过程中,应该向人民法院建议由法院确认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并提出对加害人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二是刑事和解结案决定权,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对该刑事案件作出不的决定。此外,“在刑事司法领域重视被害人的权益,使被害人能够更大限度地参与到纠纷的解决机制中来,并不意味着国家应该从纠纷的解决机制中退出,更不意味着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处理可以游离于法律之外”。因此,从刑事和解的性质及刑事和解的运行过程来看,加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加强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的监督职能是应有之义。
刑事和解案件中的检察监督是对侦查权力的约束。实践中,不少轻微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即达成了和解,虽然快速处理部分轻微案件,有利于尽快的修复社会关系,但是和解的前置条件是违法犯罪的客观存在,因此,即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加害方对加害行为供认不讳,仍不能免除公安机关查明犯罪事实、确定具体的犯罪行为人的义务,因此,检察机关应督察负有侦查职能的公安机关积极履行侦查职能,细致查实犯罪事实。
刑事和解案件中的检察监督是对私力救济的引导。刑事和
解案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案件当事人的主张。然而,刑事案件所侵害的不仅仅是被害人的个体利益,同时,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也是对法律的漠视和对秩序的挑战。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一是加害人为了得到法律上的轻缓处理,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或以种种手段要挟,迫使被害人作出谅解的虚假承诺,或抱着“以钱买刑”的思想,以金钱诱使被害人接受所谓的“和解”请求;二是被害人站在法律的制高点,手握决定加害方生杀予夺的裁决棒,向加害方漫天要价,实施合法的勒索行为,让加害方不得不吞下犯罪带来的经济后果。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双方达成的和解均只是表面上的和解,只是将双方的矛盾予以压制,而绝非消除,在一定的外力激化下,可能产生新的甚至是更严重的矛盾。如被害方在摆脱刑罚处罚的紧迫性威胁后,可能利用自身一方在某些领域的强势地位,对加害方进行压制等等,这些都与刑事和解的目的相左。而检察机关通过主持刑事和解程序,有利于及时、充分了解双方的思想动态和实际状况,并对和解数额予以适当引导,最大限度地确保双方在达成刑事和解的过程中的意思表示真实,保障和解的内容合法、有效。
刑事和解案件中的检察监督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首先,检察机关通过具体履行检察职能的方式对刑事和解是否有效及和解的适用结果进行监督,确保案件得到正确处理,并使得处理结果为社会所接受;其次,通过监督和解协议的履行,积极修复社会关系,有效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减少因涉法涉诉访而引发的社会不和谐因素;再次,在我国法治环境还有待提高,民众法律意识尚需增强的现实面前,正确处理刑事和解案件,不仅涉及加害方与被害方双方利益,同时,也是对社会群体意识的引导,避免在社会范围内陷入花钱可以买刑、花钱不用坐牢的误区,以确保刑事和解制度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的效力和效果。
完善刑事和解配套机制的思考
积极探索附条件不制度。需知,在人性的弱点之下,为了获得法律上的轻缓处理,在进行利害权衡之后,加害人很可能做出虚假的表示,因此判断加害人是否真正认识到自身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并对犯罪行为有真诚的悔过,仅仅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其之后的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虽然,不少地方在关于刑事和解案件办理的有关规定中,对刑事和解结案的当事人规定了案后回访帮教制度,以期对加害人在获得轻缓处理之后是否遵纪守法,是否与被害方真正化解了矛盾,是否重新融入社会等一系列的表现有总体掌握。但是,对于刑事和解后,加害人重新犯罪或与被害人矛盾依然激烈,社会评价度不高等刑事和解不当的情况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使得和解案件实际即是案件的终结,回访制度也未必能取得真正的实效。一旦加害人重新走上犯罪道路,之前因刑事和解而免受或从轻处理的部分失去了刑法上的意义,也违背了刑事和解的目的和初衷。对此,可以尝试在刑事和解案件中探索附条件不机制的探索,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加害方违反了和解协议,或出现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可以撤销不决定,对原案件重新进入公诉程序,从而避免因缺乏对于主观认识的判断标准而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篇6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问题;解决
1 引言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对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因此,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之一,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施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将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减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费用开支等加以控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保证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可见,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立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权力下放了,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而项目小组呢,有的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因为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的,而由此可能带来的质量问题是要由自己承担的。有的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直接将其作为任务交给财务人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的控制。
2.2 缺少对施工过程中人、材、机等各要素的有效管理
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2.3 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的人所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这种认识造成的后果是,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从决策上来说,每个职能部门工作达到最优,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4 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保证质量往往会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由于在人们的意识里,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所以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理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致使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2.5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2.6 缺少索赔的意识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项目很多,就很容易产生违约行为。施工企业如果缺乏索赔的意识,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工作。
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3.1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3.2 要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科学和有效控制
3.2.1 有效控制人工费
人工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10%~20%,并且随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要根据有关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及经验,认真、科学地进行劳动力安排,这样既可提高劳动效率,又可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现象。还要对生产工人的工时利用加以控制,使实际消耗的工时总数不超过规定的工时数。此外,对职工的工资和奖金也要加以控制,工资和奖金的发放,必须按照工人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认真计算,要做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
3.2.2 科学控制材料费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项目成本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费控制包括材料订购、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的控制三个方面内容。
在材料订购方面,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比如可按照价值工程理论采用ABC分析法将公司的所有材料成本按金额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分为ABC三大类,不同类型材料采用不同的采购原则、领料制度。A类进行重点控制,B类实行一般控制,而C类只需采取简单的控制方法即可。
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运费控制。作为施工方,为了控制工程成本,应主动走向市场,了解市场,比较多家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筛选出几家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供应商,并与这些供应商建立长期的联系,及时了解材料、设备的价格变化情况;同时也应适时掌握周边商家的材料、设备价格情况。从而能较好的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和价格,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要合理组织运输,尽可能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降低运输成本。
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杜绝没有收入的支出,把返工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
3.2.3 合理控制机械费
机械使用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5%~8%,机械费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计算出各类机械的使用台班数。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同时,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机械费的高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每天的工作日记录,采用了什么机械,用了多长时间,在此期间是否存在维修等。如存在现场停电超过合同规定的时间,最好当天同业主作好现场签证记录,月初依据计划量进行控制,月末应把实际使用台班数同控制台班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对策,以降低各项费用。
3.3 要提高认识,遵循齐抓共管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与每个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需要各个部门及人员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全员 参与,各工种之间相互配合,落实到实际施工控制中去。
3.4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与产品质量水平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呈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呈反比关系。应该以工程成本承包合同为标准,确定适宜的质量目标。一次性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当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必须严格按工程质量要求作业,努力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损失。
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积极预防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对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域时刻监控,减少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使全体员工树立起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安全工作越好,处理安全事故支出费用就越少,施工所受的干扰也就越少,因而费用支出也就越少。否则,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也会影响工人 的情绪,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影响各项施工进度,从而加大施工成本。
3.5 成本控制要做到奖罚分明
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加强员工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做出明确的规定,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落实到位。
3.6 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索赔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索赔内容有:①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导致费用损失加大或工期延误引起的索赔;②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③业主和工程师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④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⑤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带来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的不断增长,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上升引起的索赔;⑥其它方面的索赔:如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拖欠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停电、停水的索赔等。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有关部门签字,然后存档。
4 结束语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施工企业应克服这些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常见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控制项目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陈志江,陈静,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四川建材,2006(2),119-120.
[3]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4]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5]建筑技术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黄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科技资讯,2006(31),51.
篇7
关键词:企业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
一、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问题
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一些企业存在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许多原因,但首先是或者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含、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其基本对策有两点,一是强化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意义、目标、地位、作用的宣传教育,认清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企业的基本职责和重要任务,又是办好企业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二是分层次、多方而排除思想障碍,切实增强员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问题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标至关重要,带有根本性、决定性和指导性。确定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科学、实际、可行,应把握四个要点 :一是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要符合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二是目标要清楚准确。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具体目标,使之建立在科学、规范、利于操作的基础之上。三是目标要走群众路线.要得到公认、形成共识。四是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目标考评机制,切忌出现“有 目标无考评”的盲 目自流状况,确保目标的实施与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
重点是要害、是主要矛盾。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是多方面的,搞建设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抓突破口。选定重点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环境原则。二是需要原则。三是职业原则。按照上述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1)进行职业性质 、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2)反复进行宗旨教育;牢回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3)征集、贯彻职业道德;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4)建立 、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5)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6)严肃法纪,坚决依法经营,强化法律观念,惩处违法违纪行为。(7)、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8)归纳并贯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整体文明程度。怎样抓重点,要领是把握正确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从解决突出问题人手,注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得力措施重点问题重点突破。二是要把教育、制度、规范、典型、奖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成功率,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动作用。
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问题
开展活动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企业要在开展活动上作文章下功夫,在这块阵地、这个舞台上展示业绩风采。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实际、可行、有效。一是要认真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要实事求是,强调符合企业实际、强调针对性、目的性。脱离企业实际的活动是没有生机和活力的,注定是无效的、短命的。主题活动既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抓住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又能反映和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力争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在“三改一加强”中;在提高队伍素质中,在员工普遍关心的厂风、店风、行风、党风,社会风气中来确定。确定这样的主题内容,活动就会有吸引力、感召力、定能促使活动切实开展起来,进行下去 ,并能深入发展,使员:C从中受益、达到预期效果。二是要选择最佳的形式和载体、活动需要形式和载体。选择形式和载体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群众性 ,能适合各方面需求,看得见、摸得着 、做得到,能促使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切忌搞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企业应该把这些活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三是要讲究活动的效率。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是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它象物质产品生产一样,是要讲投入产出的,要讲成本讲效益,要注意把握三个环节。首先在筹划准备阶段,要作可行性研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防止以往存在的只满足于开展什么活动,不讲活动收效如何的倾向;其次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投人相应的人力、物力 、财力、智力 ,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再次活动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否则将无功而返或者事倍功半,不仅影响本项活动,而且影响今后的活动,乃至整个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篇8
关键词:电力经济;运行;电价
一、电力经济运行的特征
随着发、输变电等电力技术的突破及充分运用,使得电力行业生产效率和投资收益大大提高。相关企业的发展史充分证明:在政府宏观指导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业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
现阶段电力经济典型的规模经济。从价格弹性角度看,电力已成为必需资源,其价格必然负有弹性。电力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将减少对耗电量大的电器需求及其使用时间;电力价格下降时,耗电量大的电器的需求及其使用时间将减少。但是,日常用电不论电力价格怎么变动,相关生产线不会因价格的变动而改变,日常用电的需求量都会相对固定。
新阶段我国电力经营的垄断明显。如省级的区域内,市场上只有唯一一个企业,只有该公司覆盖省域的销售;由于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企业进入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政府特许下省电力公司专营该区域内电力是形成电力经营垄断的原因,同时规模经济运作和资金密集也是形成垄断的条件。
二、电力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供电紧张,供需矛盾出现。当前,电力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时代化,供电紧张,耗用电量大以成为时代的标签,供需矛盾出现这种局面能否改变?应当怎样改变?如何合理的调度?一些地区特别是华中和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拉闸限电的情况,超负荷高峰期的出现,引起了供电的紧张,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出现了限电的情况。
2.地区用电不平衡。长江以下地区增长水平一般在两位数以下,比如宁夏13.4%、海南14.1%、广东12.1%、江苏11.3%、福建11.1%。而我国的东北三省,用电增长量持续保持低迷的状态,如辽宁下降0.1%、黑龙江地区增长幅度为1.2%、吉林等地下降2.2%,因为地区供电需求的不足,发电水平没有很好的利用,利用效率不高,产生部分电力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较低,导致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相关电力企业不完善的企业制度导致电力资源不合理的配置,目前我国省级电网企业仍政企不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职责范围不清,导致资源的浪费,企业效率的低下。
3.电价上涨幅度较大,供电压力较大。我国在电力发展建设资金的投资约为3000亿元,新建电力项目资金压力较大,导致一些地区调整电价,缓解用电矛盾,电价机制不健全,合理的调节电价是市场运作的重要手段。
4.电力经济运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缺少相关准则规章制度。相关市场监管不够健全,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相关法律法规,如合理的价格管理办法、相关运行的政策、市场行为规则、监管法律法规、竞争规则等条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当前电力经济运行问题的解决措施
1.高度重视重点地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强化电力运行的效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地区间电力资源的调剂,积极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避免用电的高峰期,缓解用电压力。妥善解决跨区域调电,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跨地区调电使得调入地的发电量减少,导致相关交易减少,使得增值税及相关税收减少,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对电力经济进行合理的行政干预,因此政府之间或者中央和地方之间应该合理进行协商实行跨地区调电产生的补偿办法,积极支持电力经济的运行。
2.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保持电价的稳定。现阶段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处于关键时期,电价的改革也需要积极适应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新的电价机制的形成,及时调整电价资源结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配合电力的经济运行。政府可以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高度重视电价的形成,发挥电价的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影响电价的因素如:成本因素合理规划电力发展成本,电力销售、生产环节的成本。合理界定电力价格,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季节性、相关电力产品的需求弹性,还应该充分考虑政策因素如税收政策、政府定价,进行分段电价水平,贯彻执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控制和优化发展成本,减少和杜绝电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充分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3.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分明和科学管理等,企业应该做好电力资源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充分合理的布局,结构化调整,满足电力技术的要求,对电力资源的规划应该做到经济性、适用性、合理性、充分预见,做到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得损失减少到最小,加强预测的作用。
4.电力资源电网网架,作为电力资源的优势,合理的网架规划和管理,必须使得电力资源得到优化、布局网络资源尽量的合理、结构也要尽量的优化,使其能够符合电网优化运行的要求。可以定期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其中电力经济领导小组的作用不容忽视;从电力行业协会的角度来讲,电力经济领导小组可以发挥其自律作用,避免无序的竞争出现,以及可以通过它来搞好公共关系。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电力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突破,电力经济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提高和高投资回报率,电力行业企业的发展也充分改变经济的发展模式,现阶段电力企业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规模经济,电力是基础能源,能够充分带动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改善。合理优化的电力资源配置,可以使电力经济发展到达顶峰。(作者单位:湖北源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黄超,达庆利.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电力,2005.(3):9-12.
篇9
关键词: 教师计算机水平 提高途径 培训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备的不断普及,很多教师认识到除了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外,还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教师迫切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计算机培训,提高计算机操作和运用水平。如何使教师通过培训尽快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必须研究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的途径和培训方式。
一、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的瓶颈
1.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基于相当一部分学校硬件条件跟不上等诸多原因,导致教师计算机水平整体不高。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计算机教学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2.计算机教学硬件跟不上时代要求。由于各地财政条件及对计算机教学重视程度的差异较大,因而对学校计算机教学硬件的资金投入差距也很大。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硬件普遍较低,这成为制约教师计算机水平提高的一大瓶颈。
3.教师计算机培训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目前,教师的计算机应用培训仍停留在初级应用阶段,有人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并存。相当一部分应用培训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者是机械地套用国外的某一个课程设计模式,真正把计算机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的培训甚少,培训缺乏创新,这就造成计算机应用始终停留在初级层次。
二、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的途径
1.消除焦虑,树立信心。信心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对学习计算机学习产生了焦虑心理,他们认为:“计算机这么高深、这么难,我们能学会吗?”这种焦虑心理无疑给学习计算机增加了心理障碍。因此,消除焦虑心理,增强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对提高教师计算机培训的质量尤为重要。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只要有信心,勤于操作,就一定能够学会。例如:我校有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女教师,她在参加培训前完全不会操作计算机,因此参加培训时,十分焦虑,担心不能通过培训。老师们用鼓励的话语帮助她消除了焦虑心理,坚定了她学好的信心。由于她学习努力、勤于操作,很快就熟练操作了计算机和一些常用软件。
2.勤于学习,大胆实践。首先,多上机、勤操作。计算机教学操作性强,多上机、勤操作,有利于快速掌握计算机知识。俗话说:熟能生巧。仅仅听课或看书是不够的,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若自己不动手,往往就无法达到熟练的水平。其次,用中学、学中用。在计算机学习中,提倡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用计算机解决自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可以用计算机编写教案或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学贵有疑”。由于学员的个体差异大,有时一个环节没有听懂或操作没有跟上,若不及时排除问题,势必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在培训中,教师对学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教师释疑的过程,正是学员再学习、掌握技能的过程。学员也应大胆发问,只有多问,才能多学。
3.用活网络,不断积累。网络是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库,它蕴含着大量的计算机学习资源。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信息和资源。在使用计算机浏览网页和学习、工作,甚至休闲娱乐的过程中,各种有关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就积累了起来,计算机操作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
三、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方式
1.培训应密切联系实际,避免抽象空洞。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而不是成为计算机理论专家。因此,教师计算机培训方式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使学员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大小的时候,学员对存储信息量的大小缺少具体概念,这时可作形象化的说明。例如,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就占一个字节,一个汉字占两个字节。在讲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结合学员实际,讲解如何制作具有交互作用,并且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课件,使原来很深奥的课件制作立即变得既容易又简单。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另外,还要为学员营造一个构建知识、寓学于实践的良好环境。在培训中,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员学得扎实,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由于学员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培训中,应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其培训内容、进度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对年纪较大的教师,只要能使用现成的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对年轻教师可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要求会制作较复杂的教学课件。对已达到计算机中高级水平的学员,可开设更高层次的课程,以适应学员的学习需求。
篇10
关键词:煤矿井下;安全爆破;问题解决
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掌握安全爆破技术,熟悉安全爆破知识,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规程》规定,对确保煤矿爆破作业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爆破事故率,尤其是减少或杜绝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因爆破引起的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一炮三检制和联锁爆破制
瓦斯矿井中的爆破作业,必须在现场执行“一炮三检制”。“一炮三检制”就是指在采掘工作面装药前、爆破前和爆破后必须在现场检查瓦斯,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装药、爆破。爆破后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立即处理,严禁用电钻打眼。执行“一炮三检制”是为了加强爆破前瓦斯检查,防止漏检,避免在瓦斯超限情况下爆破的主要措施。
联锁爆破制即爆破员进入爆破工作面时先将发爆器交给现场班(组)长,由班(组)长将发爆器锁入存放发爆器的箱子内,箱子的钥匙必须由班(组)长随身携带,发爆器的钥匙则必须由爆破员随身携带。爆破前,检查瓦斯,班(组)长负责派人警戒、并检查警戒人员到位情况,检查顶板支护、工作面人员撤离情况并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将发爆器取出交给爆破员,爆破员发出爆破口哨后进行爆破。此过程由现场安全员或瓦斯检查员监督执行。“联锁爆破制”的执行人员,在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低瓦斯区域为班组长,安全员和爆破员;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和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则为班组长、瓦斯检查员和爆破员。执行“联锁爆破制”,能够防止爆破作业混乱、警戒不严和警戒不落实造成爆破崩人事故。爆破前认真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可以避免因爆破而引起冒顶事故。
二、反向爆破作业
在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的采掘工作面采用毫秒爆破时,若采用反向起爆,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装药结构对爆破效果和爆破安全影响很大,从传爆方向来看,反向装药爆破传爆方向指向炮眼口,易从炮眼口喷火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认为正向装药爆破比反向装药爆破安全。但只要充填足够长度的炮泥,反向装药爆破的安全性会有较大的提高。从爆破效果来看,反向装药爆破传爆方向和岩石移动方向一致,反向装药比正向装药爆破效果好。采用毫秒爆破时,从引起“带炮”现象来看,反向装药爆破比正向装药爆破安全。
采用反向起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严禁使用硬化到不能用手揉松的硝酸铵类炸药,也严禁使用破乳和硬化到不能用手揉松的乳化炸药;潮湿或有水的炮眼应用抗水炸药;严禁装“垫药”;必须使药卷聚能穴方向一致,都朝向眼口的传爆方向;不得装错电雷管的段数;坍塌,变形、有裂缝或用过的炮眼严禁装药;大力推广使用高安全度的“含水炸药”。
三、采煤、掘进工作面的分次起爆作业
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掘进工作面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组装药,但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采煤工作面的分次起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因受爆破后瓦斯涌出量、顶板管理和出煤设备能力的制约,有些采煤工作面实行一组装药一次起爆确有困难时,可采用一次打眼,间隔分组一次装药,分组起爆。分组装药的间隔距离不得小于2m。为防止间隔区间的未装药炮眼在爆破时受挤压变形,可在炮眼中插上炮棍,最后视分组情况,再把间隔区间内的炮眼装上药卷进行爆破。炮采工作面采用平行作业时,装药距钻眼的距离不得少于5m,装药距割煤的距离不得少于5m,工作面回柱放顶期间不得装药、爆破。掘进工作面的分次起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严禁全断面一次装药分次起爆;任何情况下都严禁边。钻眼边装药;炮眼深脚线不够长(脚线露不出眼外),必须接长脚线,两根脚线错开联接,并用胶布包好;每次爆破,最小抵抗线必须符合规程的规定。瓦斯涌出量大的采掘工作面要严格控制一次爆破作业的数量,防止爆破作业后瓦斯大量涌出,造成瓦斯聚积超限而引起事故。
四、水炮泥的使用
水炮泥是将水注入筒状聚乙烯塑料袋并封口而制成的充填材料。当炮眼内的炸药爆炸时,水炮泥内的水吸收大量的热量,起到降低爆温、缩短爆炸火焰延续时间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引爆瓦斯或煤尘的可能性,有利于煤矿生产安全。水炮泥形成的水幕,能降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有利于井下作业环境的改善。井下爆破作业使用水炮泥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炮眼深度
五、浅眼爆破作业
炮眼深度
六、爆破警戒和爆破安全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