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线上线下融合;改革探索

动物营养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动物的营养原理、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动物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1]。该课程是学生产、家禽生产、牛生产、羊生产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也对一些交叉学科,如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饲料的配制、动物营养与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学习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传统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并且课时有限,因此师生互动的时间受到了很大限制。学生也会由于听讲时间过长,不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学习效率受到影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针对目前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手机、电脑在学生中的高度普及,在动物营养学教学中融入线上资源,构建“线上资源+课堂讲授”的模式,最大化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融会贯通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同时弥补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和知识传授容量不足的现象。课程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2]。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课堂融入线上教学资源势在必行。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是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在众多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通是常用的平台之一,该平台页面简单,易于操作,教学模块包括通知、资料、作业、讨论、活动、统计、考试等,为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3]。因此,本文以动物营养学为例,通过超新星学习通平台构建网络学习资源,包括每节课的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考核方式、预习和复习重点、拓展阅读、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的讨论等,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深刻的理解。针对学生对预习以及课后作业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讲解,并且通过讨论的方式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与提升,为动物营养学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参考。

1课前预习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容易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学习通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预习资源。主要通过建立单元学习模块和任务点及学生预习讨论的方式进行开展。

1.1建立单元学习模块和任务点

在课程建设中,首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的总体框架,上传教案、教学进度表等,然后在课程的各个章节下上传导学方案、课件、微视频等参考资料,提炼每个章节的基础知识点,并在每个章节下设置任务点,可以通过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点,检验学生对预习资料的阅读情况。通过对教学相关资料的预习,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课程的总体安排、每个章节的学习重点及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在课堂中初次接触新知识的吃力感,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加高效。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课前预习也可以解决由于课堂学时有限,致使讨论无法扩展,教师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引导的情况。

1.2预习讨论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讨论进行的。在每个章节的讨论区,学生要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预习过程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描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听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预习讨论区的问题,及时调整授课的重难点,更加合理地分配每个知识点在课堂中占用的时间,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课中教学设计

课中教学是以课堂授课为主,结合学习通平台的辅助。上课前2min左右,任课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生发起签到,签到的方式有多重选择,包括自拍头像、位置、二维码等,通过线上签到可以大大节省上课后对学生逐一点名的时间[4]。上课后,由于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入专业的教学案例,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比如当讲解非蛋白氮及其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的作用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回顾2008年三聚氰胺的污染事件,饲养人员为什么在奶牛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添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将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联系到一起,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增加师生的交流讨论和学生的感性认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预习中的困惑进行重点讲解,并且教师可以在学习通平台抢答题或投票选择题,时时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在每个章节授课结束后,通过学习通课堂测验模块安排15min左右的限时考试,结合统计模块的监控功能,对学生错误率高的问题重新讲授。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模式,解决学生的疑问。对于平时成绩,教师借助学习通后台的分数统计功能,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准确率记录课堂成绩,这样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3课后知识巩固与拓展

为了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后练习平台建设主要针对习题解析、实际生产案例问题汇报、科学热点问题讨论等环节进行开展。

3.1课后习题解析

针对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通的作业板块给学生布置课后习题,习题类型包括选择、判断、填空、简答等多种形式,在规定答题时间后,系统设置显示正确答案,供学生查看。判分过程中,教师记录大家集中遇到的问题,在下节课进行集中复习讲解,确保大多数同学都能精准掌握书本的内容。

3.2实际生产案例问题汇报

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思考能力,建立学有所用的意识,在学习通讨论板块设置了实际生产案例问题分析。授课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畜牧业领域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乳业资讯网、荷斯坦、牛精英计划、饲料研究等,使学生了解畜牧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同时,每学期会邀请1~2位在畜牧业一线的工作人员,利用学习通的群聊功能进行专题讲座,与学生交流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某一牛场,有部分牛出现了异食癖;或是某一羊场,羊群毛的色泽和光泽度不佳,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考核形式以5人一个小组进行,要求每组把制定的方案上传至讨论区。通过了解问题、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真正做到学与思相结合。

3.3专业前沿的拓展

除了鼓励学生关注企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是重要环节。推荐学生通过畜牧科研领域相关公众号“科研圈”“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畜牧杂志”等了解科研工作者研究的专业方向,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点,为学生在科研路上深造提供指导方向。在学习通平台讨论区,每位同学以30d为周期进行总结自己掌握的科研动态及自己的兴趣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认真度进行评分。

4教学效果

通过“线上资源+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解除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8级动科3班28位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得到了学生较好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通平台的应用反馈,其中不满意为1人,基本满意为6人,非常满意为21人。将超新星学习通应用到理论教学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本讲授的内容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但融入线上教学后,把该学科领域相关拓展素材及时上传到系统中,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行业中前言知识以及市场需求的认知。同时,课程的考核更加多元化,期末成绩的设定由多个环节综合给定,线上和线下考核指标及分数比例设定如下:线上占50%,线下占50%。线上分别为在线教学资料阅读(20%)、线上讨论(50%)和课后作业(30%);线下为课堂考勤(5%)、课堂表现(15%)和期末考试(30%),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到整个学期的学习中。并且,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结语

利用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从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换为学生带着问题与老师共同讨论的模式。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上课发言踊跃,也改变了考试临时突击的习惯。在2020年疫情特殊的时期,通过超新星学习通平台在线教学完成了动物营养学的教学任务,发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全体教师将继续在2021实践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增加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的数量,不断完善线上平台的建设,将线上资源与课堂教学更好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日后的继续深造、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代文.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杨蕾,李蔚,段远源.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6):105-108,118.

[3]王雪晴,王艳,杜豪杰.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信息化教学改革[J].办公自动化,2020,25(8):26-29.

篇2

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规模制约

行业的发展至2013年底,宁波有十三所中职学校、八所高等院校,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其实每年向宁波本地电子商务行业输送的人才只有不到1500人,而宁波市的电子商务行业中仅企业网店有4万多家,有四分之一的电商企业缺人严重,所以宁波职业院校现有的人才输送无法满足电商行业的发展需求。

2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制约

行业的发展宁波职业院校现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虽然也有部分的院校组织相关的学生创业指导、校企合作等项目。但无论从参与人员的规模上来看,还是从项目的专业性方面来看,与电子商务企业员工要求的实战性、专业性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大部分电商专业刚毕业的学生难以直接和企业对接,而宁波电子商务企业主要缺少的市场运作与营销类人才。其次缺少信息系统建设,数据挖掘方面人才,是宁波职业院校现有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来的。

3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团队的缺乏

制约行业的发展宁波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专职师资配备人数每个院校从2个到10个不等,电子商务专业现有师资大多是从计算机、营销或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其知识储备单一,缺乏电子商务要求的综合性,对相关学科的了解不够系统深入,在授课和科研的时候很难做到把商务和技术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此外,大多数教师一毕业就走上讲台,没有从事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对很多东西的理解只是纸上谈兵。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训机构中,师资的配备更向考证方向倾斜,在实践方面的指导留于表面,不够深入。从行业特点出发,从事电商行业经验丰富者,更倾向于企业运作,好的电商老师都下海了,而海里的成功者却很少上岸来当专职老师。

4校企合作模式制约行业发展

宁波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企入校,把企业的产品或工作室引进到院校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其产品进行代运营或协运营。另一种是企业部分工作服务外包到学校,利用学校的学生资源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前一种合作模式,因为受规模和特性限制,能参与到里面的学生人数有限,难以进行成规模定标准的复制。后一种合作模式,企业往往把一些简单的工作环节外包到学校,对学生全面的技能提升及就业辅导缺乏长期规划。

二加快宁波职业院校

电子商务教育转型升级的策略电商换市、人才为先,宁波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急需人才支撑,宁波职业院校需加快电子商务教育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电商人才就业及创业机会,更多电商专业人才供应,更多在职员工再培训机会,更好地降低人才招聘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并予以实施。

1建设电子商务教育服务平台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电子商务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来统筹宁波电商教育资源,为行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应用O2O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互动统一为策略,以线上一网、线下多点、线上集聚、线下分布、联动呼应、兼容共生为创新理念模式,构建宁波电子商务教育平台。线上一网是聚集师资资源库、培训机构库、企业需求库、培训课程库、就业人才库、联盟在线服务等,随时随地开放共享资源平台;线下多点是分布式整合多个培训网点、实训网点、电商企业,为课程学习、个、实习实训、人才对接等服务提供场所。线上线下资讯共享、课程共享、需求共享、会员共享、服务共享满足学员碎片化学习、娱乐化学习及数据留存和分析,统一管理后端的内容管理、客户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分析等体系,真正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用线上快集聚、快反应、随时、随地、多样化课程手段弥补线下名师资源、时间、空间、方式和环境的缺点,同时用线下真实化、个性化的体验弥补线上用户体验的不足。

2建设电子商务教育

产业园区通过外引内联,内外结合,把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引进到宁波,结合本地教育资源,共同建设电子商务教育产业园区。以教育平台为一心,承担培训教育园区整体管控任务,负责平台整体运营的行政审核、管理、监控,负责平台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等;以职业院校、成教体系、培训机构为多个分布式培训网点、实训网点。整合各类服务机构、教育相关企业入驻,为学员创业、企业用人提供支撑;整合电商企业或者电商服务企业提供就业实习、实践实训场所;整合宁波本地特色商品、特色资源,为学员创业提供货品资源。

3推广新模式下的紧密型

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一种人才培养、企业实践、市场检验、产业链整合相结合的教育服务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教育服务平台与电子商务教育园区的建设,积极与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企业对接,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为主要任务,加强校企间紧密合作,构建多元合作机制。如建立“专业工作室”,任命专业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的骨干人员担任工作室导师,仿照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组织项目化教学,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项目实施对接。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选派教师参与企业运作流程,与电商企业员工共同完成项目开发,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具体工作方案和专业教材,开发和建设精品课程,开展技术服务于交流等。开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定向培训班,根据企业个性要求进行课程设置,按需培养专业人才。

4优化电子商务教育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与教学;精品课程建设;授课录像的录制及后期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4.043

Shooting and Processing of the Video in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LU Mei-ling

(De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ezhou 253034,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affecting many industries in today’s societ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video teaching plays a big ro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hooting skills of taking the teaching video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Quality Course, describes three methods of shooting and the Premieres used for post-processing process. Practice shows that high-quality instructional videos can display the teaching process more intuitively, construct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y to explore and learn collaboratively.

【Key words】applied Computer technology;Course and teaching;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recording and Post-processing of the teaching Video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而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是关键点和落脚点。

课程资源建设中,课程的录像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课程录像主要包括前期录像和后期处理两大部分。前期要准备专业的设备进行录制,录制可有以下几个方案:

授课视频录制方案一:摄像机的后位拍摄。录制整个课堂场景,此方案画面包括教师授课和学生听课。不用频繁转换机位,但画面效果单一。

授课视频录制方案二:摄像机的左侧和右侧拍摄。主要是一侧拍摄教师授课情况,另一侧拍摄学生听课和练习情况。画面效果丰富,但对设备数量多。

授课视频录制方案三:方案一和二的结合使用。拍摄的时候根据授课的过程选择两种方案的结合录制。能根据上课情况随时变化机位,授课过程连贯性较好。

授课视频录制完毕后,就开始后期的编辑工作了。Adobe Premiere是目前影视制作中最常用的软件之一,它是一款优秀的非线性后期编辑软件。利用它可以添加切换效果、视频特效、运动效果、视频合成、添加字幕等多种制作后期,达到丰富的视频画面效果。授课录像的后期编辑大体流程为:

(1)首先新建项目,双击软件名称,打开软件,选择新建项目按钮,打开新建项目对话框,选择一种电视制式格式或自定义桌面编辑模式,命名为相应的课程或任务名称。

(2)制作简单文字片头:在Premiere中文字的制作通过字幕窗口来完成。单击字幕/新建字幕, Premiere共提供了三种字幕类型:静态字幕、滚动字幕和游动字幕。选择相应字幕类型,出现新建字幕的对话框,键入名称就可以进入字幕窗口了。键入字幕内容后,在右侧的字母属性区设置字幕的位置、阴影等属性,或者直接在字幕样式区选择一个样式后单击,我们的字幕就应用了这种样式。创建完毕后,关掉字幕窗口,在项目面板中会出现字幕素材。下面就可以像处理其他素材一样,将其拖到时间线中的视频轨道,对其进行位置的调整或添加视频切换和视频特效,添加关键帧以形成运动效果。

(3)将录制的视频素材导入项目面板中,将其拖到视频轨道上进行编辑处理:如果需要去掉多余的视频,则将时间线指针定位到多余视频的开始位置,添加入点,再定位到多余视频的结束位置,添加出点;若想删除后时间线不留空白,则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波纹删除命令;若删除后需要在此位置添加别的素材,则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清除命令。

(4)添加切换特效:视频切换效果是指两个视频素材之间的过渡效果。在Premiere的效果面板中包含3D运动、GPU转场切换、划像、卷页等70多种视频切换效果,运用各种切换效果可使画面过渡平和,并制作出丰富的画面效果。添加方法:在效果面板中选择合适的视频切换特效,按下鼠标左键将其拖拽至视频轨道上的两段素材之间的位置松开,即添加了视频切换特效。单击选中视频线上的切换效果,展开效果控制面板,可以调整切换的控制参数。

(5)添加视频特效:视频特效是指对视频画面本身所加的特殊效果。在Premiere的效果面板中包含GPU特效、变换、调节、风格化等多种视频效果。其中色彩校正里 的各项特效可以调整录像的色彩偏差和亮度、对比度的值。添加方法:在效果面板中选择合适的视频特效,按下鼠标左键将其拖拽至视频轨道上的素材上松开,即为素材添加了视频特效。单击添加了特效的素材,展开效果控制面板,可以调整视频特效的控制参数。

(6)添加关键帧运动:在时间线面板中的视频轨道上选择一个素材后,可以打开效果控制面板,为其添加关键帧形成运动效果。例如:要想实现位置的变化,首先时间指针定位到运动的开始处,调整效果控制面板中位置的参数值,单击前面的切换动画按钮,添加第一个关键帧。然后,时间指针定位到运动结束处,再次调整位置的参数值,则自动添加第二个关键帧。此时,在两个关键帧之间就会形成运动效果。

(7)处理声音:在步骤三中将视频放置轨道上时,因为录制时也有采集声音,所以音频轨道上也有声音素材。此时,声音和视频是链接在一起的,若要单独处理音频或视频,可在轨道素材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解除视音频链接命令,将两者分离,即可进行单独处理。声音素材的处理和视频的处理类似,可以为其添加音频切换效果和音频特效;也可以在效果控制面板中调整声音大小。

(8)录制声音:若需要补充一段声音,也可以在Premiere中直接录制。确保麦克风已经与电脑连接好,打开Windows的音量控制面板,选择【选项】下的【属性】命令,打开【属性】对话框,选择【混音器】为Creative Sound Bluster PCI(此处会因使用的声卡不同而呈现不同名称),选中【录音】单选按钮,确认【麦克风】为选中状态,单击【确定】,选择【麦克风音量】,即可在调音台面板中进行声音录制。

(9)输出影片:在时间线面板上完成影片的编辑后,就要进行正式的影片输出了,此时主要应用到两个命令:1、执行文件噴导出噴影片,打开导出影片对话框,单击保存按钮即可进行渲染输出默认的AVI文件;单击对话框中的设置按钮可修改导出选项。2、执行文件噴导出噴Adobe Media Encoder,可以使用Adobe Media Encoder工具导出影片,在弹出的输出设置对话框里,可以选择多种文件格式的输出方式,也可以进行影片其他参数的设置。导出影片后,Premiere项目文件最好要保留一段时间,以备修改之用。

将精品课程录像导出后,可以有两方面的作用:1、将录像刻录成盘,作为精品课教材的配套资源来使用。2、将其传到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网站的共享学习资源。导出的录像格式,如果不符合要求的话,可以利用格式转换工厂软件将格式转换。

参考文献

[1] 袁淑敏.Premiere 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

篇4

关键词: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一、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建设工程法规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课程体系构架中处于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未来职业操守的形成、职业发展的取向、专业能力的塑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理论性强,高职学生厌学情绪大,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改革上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不完善

建设工程法规调整的对象是纵向的行政管理关系和横向的经济协作关系。从调整的对象来看,建设工程法规既有行政法内容,也有民法内容。因此,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内容选取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为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监理法规、民法行政法基础知识、诉讼法等为辅。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土建行业规范、技术规范的修订,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已跟不上新的变化。同时,现行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缺乏建筑行业专业的法律实务内容。

2.教学方法单一

纵观土建类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互动少,课堂气氛单调沉闷,无法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土建类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需要,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教学资源贫乏

建设工程法规虽然是一门土建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土建类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各专业主干课程逐步实现了网络化、视频化,而建设工程法规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主要是教材、课程标准、教案等,更谈不上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改革的思路

1.优化教学内容

(1)修订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建设工程法规是土建类专业均开设的一门课程。土建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交通工程等。各专业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及专业标准,修订建设工程法规的课程标准,确定适合各专业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

(2)关注最新行业法规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改及废止成为常态。教师应多关注国家最新行业法律法规的调整,将调整的内容及时纳入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的规定与修改前的规定是不一致的,教师在教学中讲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时就应更新教学内容。

(3)引入专业法律实务,新增教学内容。建设工程法规以往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法律知识的讲解,基本上是法条的堆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土建类专业的法律实务引入课堂,设计项目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就建设工程项目中发生的法律纠纷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构建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

(1)主线――案例教学法。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将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首先,教师在讲解法律理论知识之前,可以将案例抛出,引导学生思考;其次,教师给学生讲解法律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再次,教师要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案例分析方案,引导学生归纳;最后,教师公布权威的案例分析方案,引导学生总结。

(2)构建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应用案例教学这一方法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构建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此来提高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教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角色辩论法、头脑风暴法、情境演绎法、实景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形成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

3.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1)完成传统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传统教学资料一般指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具以及辅助教学资料等。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首先要实现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具以及辅助教学资料的信息化,即完成电子教材、电子课程标准、电子授课计划、电子教案、三维或四维立体化教具以及电子辅助教学资料的编制。

(2)优化PPT课件的制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的发展,运用多媒体上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在通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就是PPT。制作PPT课件是当前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但并不代表所有教师都能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功效,给学生最直观、最有画面感的视觉冲击,PPT课件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3)制作网络视频课。教师要在完成课堂授课任务的前提下,完成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网络视频化,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满足学生课后学习的需要,真正实现学生所期待的线上线下学习。教师可以边上课边录课,也可以借用学校的录播室录课,还可以采用相关软件录屏,完成课程的视频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世界大学城这样的网络平台,将自己的视频课上传,真正实现了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网络视频化。

(4)建立试题库。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建立配套的试题库,满足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需要。试题库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知识的难度、广度和延伸度。因此,在试题库的题型上,要与国考、省考接轨;在试题库的内容上,综合历年国考、省考的相关法规试题;同时还要尽可能收集更多的工程纠纷案例,建成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库。

(5)利用世界大学城、QQ、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在线互动答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世界大学城、QQ、微信等网络平台为教育者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世界大学城、QQ、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课后在线互动答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1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不够重视

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就读,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初中阶段成绩不好,就读中职学校的目的是要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术。因此,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重视,认为文化课学习对就业和薪酬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学好专业技术,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职业就好,所以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并不重视。

1.2语文课程和学生专业学习需求不够紧密

中职《语文》教材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组成,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开设三个学期《语文》课程。所用教材是2019年5月进行第四次改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改版后的教材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口语表达、写作、诵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写作模块,教材安排的应用文写作有“留言条”、“托人办事条”等,这些单据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他们更需要的是类似“护理案例”的与专业相关的写作指导。

1.3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技能有待提高

中职学校以向社会培养、输送技术型人才为主,中职语文教师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授课专业、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观念,但目前很多中职语文教师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教材方面,教师也看到某些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之间联系不大,但是单靠自己的能力或教研组的能力也没有办法把课程内容构建、重组、拓展到理想的效果。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方面,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但也仅停留在PPT、音频、视频等比较简单的运用,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

1.4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考核方式仍停留在期中、期末考试卷面分为主,有些参考平时成绩也是以平时提交作业的次数、背诵的课文、默写的能力来统计,这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不合符职业教育的特点。

2超星学习通和学习通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学平台顺应需求而生,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几年以来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主开展教学。这是一款在互联网学习时代背景下,由超星公司根据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需求,推出的移动终端在线教学平台,集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课堂互动、学习预警、学习评价等功能。课堂互动功能丰富,如:签到、选人、抢答、投票、测验、主题讨论、多屏互动、随堂练习。除此之外还能实现手机投屏、课堂同步等远程教学功能。三端(手机端、电脑端、白板端)一平台融通,数据统计和反馈快速,应用方便快捷,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非常符合将线上信息化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需求。

3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下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3.1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资源有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教材助教光盘的教案和课件,教学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线上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拓展的需求。超星学习通为中职《语文》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平台,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全体语文教师为一个教师团队,建设中职《语文》校本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清单、课文原文、知识链接、教案课件、课前检测、课后练习等教学资源,满足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

3.2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采取“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提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职《语文》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及管理、课后巩固及评价等环节,现以中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人性美主题单元)为例,具体阐述该单元的混合式教学设计。3.2.1基于学习通平台的学情分析该课程内容面向一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中职《语文》上册的学习基础。为了明确学情,教师针对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特点、考试成绩、学习通平台评价数据等内容综合分析,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单元学前调查,掌握具体学情如下: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口语表达、写作、归纳能力较弱;个性活泼开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就单元学习学情来说,学生对人性的话题比较感兴趣;对善恶美丑的分辨不是很准确;阅读时不能找出关键句,不能归纳文章主旨;课前检测品均分合格。3.2.2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前自主学习以第一单元第一课《合欢树》为例,学生按照教师在学习通上的《学习清单》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学生看完“学习清单”,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随后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前线上学习,在学习通课程资源的“知识链接”中,认真预习课文相关知识,根据学习清单内容查阅资料。学生在学习通“课前检测”模块中自主完成作业,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发现和总结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课堂教学需要重点解决的内容。3.2.3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通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课堂管理方面,用学习通“签到”功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考勤工作,而且保存有详细的记录,可以统计学生出勤率,为学生平时成绩提供参照的依据。用“抢答”功能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在讲授《合欢树》提问“我和合欢树有什么共同之处?”时启用“抢答”功能,抢答到的同学回答正确可以得到5分课堂积分。在积分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提高了参与课堂的兴趣。在课堂展示方面,可以用“投票”、“问卷”、“主题讨论”等功能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如在《善良》授课中,可以发起“你认为金钱、健康、善良、亲情哪个最重要”的问卷调查,教师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知道同学对“善良”的态度。或者将以上问题通过“主题讨论”,在学生提交答案中,可以通过“词云”显示的字体大小来判断大部分同学对金钱、健康、善良、亲情重要性的排序。在课堂学习检验方面,教师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想知道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可以通过学习通“随堂练习”发起检测。如在《善良》授课中,当老师讲完对比论证的知识点,可以“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对比论证”的随堂练习。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通“统计”功能,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在合作探究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任务,结合不同的学生特点,在学习通“分组任务”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固定分组、组长建组、学生自选分组或者随机分组。如在小组诵读《桃夭》的课堂活动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诵读能力来进行组合,每一组都安排一个诵读能力比较强的,带动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共同进步,避免了随意组合导致的强强组合、弱弱组合。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新鲜度。3.2.4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课后拓展和知识巩固课后拓展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如在《善良》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真善美”主题的手抄报,通过学习通上交作业,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并开展小组互评,即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锻炼了运用语文的能力。3.2.5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评价在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模式。一是学习通的“课堂报告”,包括学生签到情况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分。二是学习通的“学情统计”,包括学生对学习通《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库任务点的学习积分和学生章节测验成绩。三是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细化具体的评价标准,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实时评价、多元评价。如评价《桃夭》小组诵读展示时,从课前准备、分工协作、课堂展示几个要素去评价,每个要素有具体评分标准,如课堂展示中,未能按要求完成展示打0-17分;按要求完成展示打18-20分,按要求完成并体现创新精神打21-25分。评价主体由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构成。

4超星学习通平台下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互联网+”时代;教育现代化;转型

一、教育现代化与“互联网+”时代

(一)教育现代化

工业运动带来了工业社会,在这场社会变革中,带来了社会各领域的根本性改变。这个现象被称为为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现象。19世纪为使教育适应工业化生产需要,欧美一些国家先后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使教育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党和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引导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多行业面临改革,顺应时展要求。教育同样面临改革,只有让教育适应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降低了时间成本、调高了效率,为人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对于教育互联网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学习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内容,弱化了大学的等级,使教育更加公平化。当然,这样对传统课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学生上课的“低头”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师想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变得越来越难。有的学校进行了类似“上课收手机、净化课堂”的活动,但收效甚微。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当一种新技术出现,我们应该利用它而不是屏蔽它,于是出现了慕课(MOOCs)、翻转课堂的尝试,互联网技术促使教育变革,让教育变得更加有趣、容易、公平。

二、民办高等教育推进现代化转型

民办高等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在过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出现人们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民办高校在逐步壮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单一资金来源影响下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办学定位不清晰盲目壮大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有力保障、毕业生就业难或就业层次低等问题。

(一)办学条件的现代化

随着民办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设施等办学条件全面趋紧。在现有资金来源单一的情况下,民办高等教育需要注重合理安排资金分配,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线上开发的图书馆、教学课程等。同时随着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也将逐步转变,由以往的老师主动讲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校应搭建运营高效的学习分享平台,建立本校的优秀线上课程,方便本校学生学习,并逐步推广面向全社会。

(二)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政府宏观政策的规范管理、生源的急剧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民办高校普遍遭遇发展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摈弃过去的求大求全发展方向,正确定位,深刻检视自身特点,从规模建设转向内涵建设,实时了解社会需求能力,使学校资源与市场需求、学校规模相适应。运用互联网平台,将学生、教师、企业整合,搭建本校的教学平台,快速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学习方案。立足区域经济特点,引导学生发展“互联网+”的创业发展模式,同时积极努力的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内部核心竞争力。立足现有办学层次、自身特色,专注培养人才,改变旧有的落后教学手段、教育理念,积极主动的进行现代化转型,扭转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观念。

(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篇7

关键词:MOOC;SPOC;翻转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21-02

引言

翻转课堂等模式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潮流,如何应用好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MOOC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过程为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但因呈现方式单调、针对性指导缺失、在线参与度不足、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导致学习者难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1]。信息技术在实体教学中的应用逐渐从边缘化走向内核式,把迈向深度学习视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目标与诉求[2]。在MOOC狂热消退以后,其在线教育与线下实体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可能会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模式[3]。因此,如何利用MOOC资源,采用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大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应用于《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探究该模式的有效性。

一、课程介绍

《电路原理》课程为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学必修课,也是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着重知识的梳理、学习方法的启迪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准确理解及灵活运用,力图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电路理论知识,开拓思路,培养能力。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1.线上考核:学生可以选择三次通过SPOC线上课程考核,获得SPOC线上课程考核成绩,并以最高的成绩作为本项成绩。

2.过程考核:本项目为竞争性考核,课程组将制订详细公开的过程考核方案,包含自学检查、课堂交流、平时作业、讨论、项目完成等为考核对应,以学期整个过程为考核时间段,以获得最高过程成绩小组为权值100,其他小组计算相应的相对过程考核成绩0―100分。

3.期末考核:所有学生需要参与学院组织的本课程的期末统一考试,即与另外的平行非试点班统考,获得期末考试成绩。

课程学习的综合成绩以上述三项成绩按照30%、30%、40%的比例综合评定。

三、学习组织实施

我们以学堂在线的清华大学《电路原理》MOOC资源为依托,以“翻转课堂”为课堂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SPOC翻转课堂的试点模式。

1.自主学习: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能够协作讨论。

2.线上检测: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在老师控制下按时完全。老师课前将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通过视频学习,并在网上完成一些基本练习,已检查学生自学情况,便于老师掌握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3.课堂组织:课堂探究的问题由教学团队提前拟订方案。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伴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

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之后,派出学生代表对小组的讨论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成果演示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四、其他工作

1.针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教学团队每学期都设计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课前观看MOOC视频的投入时间、对翻转课堂的感兴趣程度、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自身能力的提升、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学生提升了对SPOC翻转课堂的兴趣,只有30%的学生说兴趣没有提升,69%的学生喜欢讨论式教学,3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讨论式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视频可以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只有极少部分认为没有作用。

2、教学研讨与交流。《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从项目确定开始,组建了专门的课程组,课程组负责该课程的计划制订、教学组织、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为了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实施,项目组经常组织教学研讨,项目组全体成员全程参与。项目组完成的教学研讨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的制订与编写、教学内容的确定、授课计划与考试方案的制订、网络课堂内容的组织与建设、网络学生答疑、网络作业批改、阶段性测试的出题考试与总结、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分析、期末考试结果分析等多项内容。

五、总结

经过几学期《电路原理》SPOC翻转课堂的试点施,从与平行班级的对比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大部分学生课前养成了提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即将讲授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网上MOOCs资源提前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与同学进行讨论,有的放矢。

2.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以前的课堂主要是老师讲解,有时候老师想组织讨论,但由于时间紧,而且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很难组织一次像样的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课前的网络自主学习,发现了问题所在,课堂上就能够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

3.提高了课堂效率。简单的内容,课堂上老师不再重复讲解,课堂上主要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没有提出的重要的知识点,由老师提出来,归纳总结。因此,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

当然,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个课程实施进度与大纲的要求的总体协调与把握,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老师课前备课内容如何达到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双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翻转课堂如何组织实施,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调动绝大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梦娇,邹霞.基于MOOCs环境的深度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2014,(7).

[2]张静.学习科学视域中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变革[J].中国电话教育,2013,(4).

[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

[4]张强,张海峰,唐岩,于歆杰.电路原理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J].实验教学研究,2016,(01).

[5]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

[6]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

[7]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覃遵S,徐洪智,张彬连,黄云,郭鑫.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SPOC Flipped Classroom in Circuit Principle Teaching

CHANG Ji-bin,YAN Li,ZHU Jia-fu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

篇8

随着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高职高专开展信息化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我校通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在线教学资源的实效性、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深入研究《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思路,阐述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设计方法,使在线开放课程成为学生探究通信知识的出发点,学习者通过在线课程资源编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以在线分享新资源、新观点、新见解,以供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和讨论,这样的动态资源汇集,使得资源库的内容变得十分丰富。因此,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能够实现知识的创造和分享,推进我校“通信技术”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开放课程;教学资源;通信技术

0引言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有限地课堂教学不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1,2]可以作为延伸课堂教学的工具,通过课后的在线学习,有效减轻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而导致教学深度不足的压力,分层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且,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让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因此,研究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开始研究建设开放教学资源的时间比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着力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建设和教学,哈弗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也组建“公开教育资源图书馆”。在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C和BryanA提出了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的课程模式[3-5],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同年9月,加拿大学者GeorgeS和StephenD应用这个概念开设了第一门真正的MOOC课程。近年来,国内高效的资源库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2013年我国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6-8],同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加入了MOOC在线教育平台edX平台,并分别推出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课程。随着“国家高职示范性建设”项目、“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等专项教学资源库建设资金的投入、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牵头启动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9-10]等,为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条件,进而大大的推进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进校园网络建设,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课程资源,上传和更新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实现在校师生共享优质资源的目的,从而很好的促进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制作技术含量不高,资源库维护措施不够完善等。因此,本文以《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在线资源的建设思路。在线资源建设从传统的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学习,体现着学习中心的转移,关注学习者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从兴趣和需求出发,在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和先进的学习工具支持下,将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并同化知识的学习行为,按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自发组织学习圈,随时随地展开学习。

1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框架

本文所构建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框架如图1所示。教师通过网络提供教学资源,并定期进行更新维护,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在线课程上的知识,并通过作业进行自评,教师和学生可以约定好某一个时间进行在线实时互动交流,学生也可在其他时间里给教师留言反馈,同时,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协作互动。学期结束,教师将根据制定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2在线开放课程的模块

2.1课程建设团队

团队成员要求分工明确,任务明确,完成的时间节点明确,团队成员分为三个小组:课程设计小组主要负责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和监督微课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小组主要负责课程资源的开发、微课资源的开发以及辅助资源的开发;技术支持小组主要负责微课的录制、教学资源的上线、美工设计等。

2.2课程整体设计

在进行合理的课程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拆分知识点,知识点以微课的方式展示。本文首先分析学习者基础知识,针对学习对象分析授课内容并进行课程结构设计;其次将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分解,并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了解知识结构;再将知识点关联起来,组成一项教学任务。具体的课程整体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

2.3教学单元的设计

本文以“射频拉远单元”教学单元为例进行教学单元的设计。首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情景式教学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讲授教学单元中的知识点,知识点素材包括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和虚拟仿真类等,并科学标注资源属性,以便于资源重组和检索,实现智能化推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得知识点的讲解变得有趣而易于学习。

2.4教学活动的设计

本文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丰富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本文主要设计的教学活动包括:任务的、课题提问、练习测试、讨论互动、知识拓展等。

3结语

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能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所需内容进行学习,由于平台互动功能的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求助老师、同学,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学生将有机会学习到在线课程资源以外的知识。而且学习者可以自由安排学习任务的时间和地点,方便了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而且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节约了成本,使得优秀的资源实现网络共享。本文系统化分析碎片知识,并建立碎片资源库,使学员掌握用碎片化学习补充和强化解决单个问题的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提供资源智能搜索和信息自动推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面向教师提供在线备课、在线上课和网上技能测评等教学辅助支持,面向学生提供在线上课、在线技能测评、项目实训等多种学习辅助支持,这将给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推动通信相关领域的人才培训培养的实践改革,提高通信类专业课程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有效的推进了我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谭园园,吕国瑛,孙迦,等.在线开放课课程设计研究[J].信息技术,2014(23):26-27.

[2]王友富.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7):56-59.

[3]郑勤华,陈悦,陈丽.中国MOOCs学习者学习素养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2):38-45.

[4]王伟,段明义.浅析在线开放式教育新模式—MOOC[J].无线互联科技,2014:235.

[5]袁莉,StephenPowell,马红亮.MOOC与高等教育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5):3-5.

[6]李海峰.中美在线开放课程的对比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1):58-78.

[7]封莎,王平.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1):59-62.

[8]邓永霞.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体验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5年.

[9]沈丽燕,赵爱军,董榕.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62-67.

篇9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搜索信息上百度,购物选择淘宝,交流用QQ群,阅读文章是微信朋友圈推荐,人们习惯用互联网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网络课堂和视频也成为许多人学习知识的途径,在线教育的发展使传统教育迎来新的革命,传统教育机构只有拥抱互联网才能不被颠覆,通过整合线下内容和教师资源,实现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联动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二、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在线教育的路径选择

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在线教育是指教育机构通过线上展示或试听吸引受众,受众在线上完成课程支付,教育机构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在线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新东方在线、e学大、学而思网校。

(一)在线教育的路径选择

1.自建在线教育网站和APP手机客户端。开展品牌形象传播、产品营销推广和预付款,线上销售线下服务,适合品牌强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学大教育、好未来等。网络建设需要系统研发、资源整合、推广和运营,开发成本高,后续的运营和维护投入大;传统中小型教育机构实力弱、品牌知名度低、网站访问量有限,这种方式成功机率小。2.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借助全国布局的第三方平台引流,能迅速推广带来用户,互联网企业通过战略布局已搭建了强大的第三方在线教育平台,如百度教育、淘宝同学和腾讯课堂,这些大而全的平台适合中小型教育机构低成本入驻,如中公、华图等。这些平台的特色各有不同,百度在PC端强在流量和技术,导流作用显著;淘宝用户的支付方式较便捷,更适合售卖录播课程;而QQ群的最大优势是便于师生交流,适合需要培养用户粘性的教学。成功的在线教育首先通过第三方平台入口聚拢潜在用户群,提供丰富的分类课程的线上展示引发用户的教育消费需求,进而通过在线支付锁定这个教育消费行为,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下面就以三大互联网巨头搭建的在线教育平台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作为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入驻的选择参考。

(二)在线教育平台的比较分析

有竞争力的在线教育平台要针对教育机构和学员的产品诉求,围绕产品进行资源建设,建立生态系统。1.百度教育。百度教育是百度公司的在线教育平台,优势是拥有教育流量和大量教育机构资源。百度文库数据显示,2013年8月百度教育上线,涵盖4165门学习、4777门工作、1066门生活及其他四大类课程,每月覆盖4000万教育用户,产生的教育相关的检索达5.5亿次;线上全资收购传课网,使百度传课成为百度教育的重要模块,线下投资万学教育,布局在线教育;支付工具是百付宝,移动端有百度钱包。百度推广积累的几十万家教育机构资源,其中很多机构向在线教育转型,看好百度教育流量的用户集聚能力。2.淘宝同学。淘宝同学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在线教育平台,优势是电商基因带来的用户资源和消费习惯,2013年12月淘宝同学上线,提供线上线下教育、教材教辅等产品和服务。投资英语培训真人在线教育平台TutorGroup,以及投资超级课程表,作为移动端大学生细分市场在线教育入口;支付工具是支付宝,移动端有支付宝钱包。优米网、沪江网、环球网校等150家教育机构入驻,以在线视频课程为主,重点推广直播互动课程。3.腾讯课堂。腾讯课堂是腾讯公司的在线教育平台,优势是QQ、微信的社交功能和用户流量。2014年4月腾讯课堂上线,为QQ用户提供语言学习、技能培训、考证考级等方面的课程培训,推出QQ直播课程;支付工具是财付通,移动端有微信支付;入驻机构有2500多家,课程总计10000多门,直播课和录播课、免费公开课与付费课的比例大致都是8:2。新东方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微学明日”,侧重研发移动学习产品,整合新东方的内容资源以及腾讯的互联网技术与用户粘性,构建在线教育生态圈。腾讯课堂提供三项优惠政策:一是免费开放,不参与机构的任何分成。所有机构只要具备教学资质,符合法务标准,就可入驻;二是流量扶持。为入驻机构提供8亿多的QQ用户流量支持;三是工具功能的服务;专门的运营推广团队帮助机构做好域名、页面、网站、QQ群认证等服务。[4]近几年,许多互联网企业都在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机构入驻,为企业开拓网上销售渠道提供发展的良机,传统教育培训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路径选择,大型机构可采用市场全面化策略,既要自建网站和手机APP客户端,也要与大型在线教育平台深度合作推广,或成立合资公司开拓在线教育业务,因其线下的强大实力与互联网企业谈判中有更多的语话权。中小型机构可采用市场集中化策略,只与在线教育平台合作,不同特色的平台推送不同的课程,做好整合营销,加强同类课程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对高校发展在线教育的启示

在线教育的发展给高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带动教育行业的教育教学创新,许多院校纷纷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微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但是也仅仅是比赛或小范围内试点,多数高校目前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压力使实施在线教育的动力不足。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与高校在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需求层次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先进的市场理念引领下的在线教育成功经验对高校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组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在线教育是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冲击很大,因此需要组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构建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在线教育专业管理团队,改变工作惯性和思维,总体谋划大学在线教育模式,尤其是指导教师团队配合做好线上服务,这是在线教育极为关键的组织因素。

(二)选择在线教育平台进行合作

高校要对线上发展的业务、线下运营的业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等决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在线教育推广方案。可以尝试与三大在线教育平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和整合能力使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部分高校在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未来信息技术将全面渗透高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但是,对于全面素质的提升,比如社会发展能力、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等,还要依靠在校园完成,校园文化的熏陶,校风、学风的熏陶,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线教育并不能全部取代传统教育。

(三)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体验

线上推出试听吸引学生到线上听课后,如果教育服务缺失,课程质量与期望相差悬殊,学生就对课程失去兴趣,影响主动学习的效果;在线教育平台处于发展初期,线上教学模式还在探索中,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只有平台和教育机构自律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才能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做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篇10

关键词:设计管理;双平台;移动互联平台

1现状与问题

艺术学院2013年初次在本科三年级教学大纲中开设设计管理课程,课时为32/学期,作为一门全年级专业理论课,至今已教授了11级、12级两届学生,授课人数平均每届200人左右。基于教学大纲的修订,13年以后入校的本科生设计管理课程将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开设。

1.1设计专业学生的不足

(1)多数学生设计管理意识淡薄。本科单元式授课模式使得部分学生专业基础与设计实践学习产生脱节,要么过分关注设计理论,要么执着在意软件技术,授课时发现,不少艺术设计本科高年级同学虽在分析某些设计现状中,能提出自己观点和想法,但是还无法整合系统地消化设计项目,实现创新落地,对团队分工、设计创业即使兴趣浓厚,但基于对设计管理相关信息知识的陌生,无法合理实践。

(2)以创意推动创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不足。无可否认,国内多数高等院校设计教育长期以包豪斯的基础理论马首是瞻,但设计专业课程中商业运营、资源管理等方面交叉学科内容的缺失,使得大学生难以应对当代多变形势、把握设计创业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创新观念被动、基础薄弱,导致创新力无法与创业率形成正比。

1.2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

(1)全年级统一授课,师生实际交流不够。国内外许多高校设计管理课程设置为小班授课,以项目为实体,双向式交流,实践课程内容。但是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和教学大纲,目前设计管理课程仍是以讲授学科理论为主,单向式开展教学,以一对百,每次授课时间分散且短,师生实际交流效果较差,使得相关知识和信息都只能表面传达,即使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但课程中普遍学习状态呈现出被动。

(2)课时较短,课程无法延展、消化。根据已完成的课程安排来看,32课时被分配为每周两天下午的两节课,跨8周完成。但是设计管理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交叉性强,且无法像其他高校那样与实际项目结合授课,因此学生课后普遍反映“似乎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断断续续,知识点多,节奏太快,不少部分难以消化理解,理论应用性转换较难等等问题。

1.3交叉教学现状

设计管理课程中包括管理学等部分知识内容,但目前本校艺术学院设计管理课程少有跨学院交流机会,或是跨学科授课安排。学院之间师生交流较少,课程内外资源共享不多。不仅课堂上设计专业的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感受陌生,课后也无法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补充学习、扩充知识,常常半途而废。对比国内开设相关学科课程的高校,本校“设计管理”课程创新及发展较缓。与现状需求存在矛盾、课程大纲有待成熟、教学形式较为简单、以及可鉴授课范本稀少等问题,突显教学改革课题刻不容缓。

2本科阶段开设“设计管理”专业理论课的必要性

调研发现基于设计管理知识交叉性强、实践变化多等特点,国内外不同院校课程的开设也各具特色、层次分明。作为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管理在本科阶段开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于社会需求,设计管理理论基于实践经验,这对大学生项目创新、管理创业具有促进意义。当下国家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以“中国创造”为动力引导新经济模式的变革。作为一门交叉课程,“设计管理”不仅教授设计项目流程程序,还对如何持续整合资源、进行长远更新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普及,可为大学生有效创新、合理创业提供一定现实指导,有助于激发学生投入设计创新、文化创业的建设中去。

(3)立足于学生实际,设计管理课内容全面,可为大学生提供层次多样的设计知识储备,为实现从“作业”转换为“成果”打下坚实基础。课程知识点不仅能培养大学生切实可行地解决设计项目,更关注对其团队建设、项目开发、任务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宏观角度,整合化解日常本科单个课程乃至人才培养上出现的部分问题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3)立足于学科建设,独具特色的设计管理课,既可为本科设计课程开启一扇窗,也可在学科之间架起多座桥。鉴于“设计”与“管理”专业之间复杂多变的理论结构体系,设计管理对于侧重设计的同学而言是深化管理意识的尝试,而对于侧重管理的同学则是探讨设计创新的平台。学科间优化合作,才可实现更具发展力的特色教育。

3设计管理课的“双平台”教学改革

如今,国内设计管理短期进修教育与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硕士到博士)教育体系较为成熟,基于研究生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较丰富,教学效果好,但在基础较薄弱的本科阶段,设计管理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授课模式较滞后;授课内容偏向品牌设计且较少触及多学科;照搬国外教育经验,较少从实际出发设计课程;授课形式结合移动互联的案例较少等等。本文重在研究本校艺术设计本科阶段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管理”的内容设计及授课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相关学科或课程教学方案,寻求更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方式。归纳整合,改革初探,作者设想到结合移动互联平台,打造“双平台”教学法——“公共理论交流平台”与“线上团队项目平台”,实现设计管理课程“课前课后×线上线下”交叉性授课管理。

3.1“课前课后”——横向扩展课程内容、拓展授课形式、打破时空局限

(1)课前扩展课程内容,课后巩固学习热情。在授课时发现多数学生理解“设计管理”流于字面,认为是枯燥的理论讲解,提前产生抗拒。而“双平台”可在方便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课程、课后复习巩固基础的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组团设计的平台,打破学生对课程的误会,紧密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2)课前拓展授课形式,课后丰富辅导方式。目前年级授课方式单向、单一,是设计管理课程开展的最大问题。作者认为,利用学生生活中最常触及的移动网络媒体来改良教学形式、创新辅导方法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公共理论交流平台”与“线上团队项目平台”从两个不同角度切入,联系课上,贯穿课下,定能带来授课方法的革新。

(3)课前打破时空局限,课后可跨专业、跨年级互动。目前设计管理课程以年级统一授课的形式开设,这对于平时小班上单元课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跨专业交流的机会,但是在授课时发现,学生并不关注这个机会。专业理论课程虽有时空限定,但是作者仍希望“设计管理”的作用能突破时空,结合“双平台”教学,使得学科课程能跳脱书本,真正实现跨专业、跨年级的传播互动。

3.2“线上线下”——纵向更新信息资讯、深化交流辅导、延长教学时效

(1)线上更新信息资讯,线下引导主动学习设计管理课程中,以案例代入理论授课,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可目前课时紧张,许多案例讲解被压缩。建立“公共理论交流平台”可以将许多无法课上讲解剖析的案例补充上线,并且实时更新设计信息,这样有利于带动线下学生自主独立地强化课程知识。

(2)线上增加交流机会,线下保持状态连贯为解决专业理论大课单向授课的弊端,“双平台”——“公共理论交流平台”与“线上团队项目平台”皆可为师生提供多形式的交流,“公共理论交流平台”可实现资讯互联、留言互动,“线上团队项目平台”以团队、课题项目、比赛等作为纽带串起师生,使得设计管理相关知识持续影响学生创作实践,有助于学生保持良性设计状态。

(3)线上延展教学实践,线下延续教学效果例如,国外设计管理本科教育重视应用性课程与实习,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设计项目,但本校设计管理课偏重学科普及,现有课程定位与安排不利于开展课上实践。通过“线上团队项目平台”的搭建,从设计具体问题探讨学习,化解线下理论与实践无法兼得的矛盾。叶圣陶曾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者初谈本校艺术学院本科“设计管理”专业理论课“双平台”教学法改革设想,相信贯穿课前课后,跨越线上线下,便可实现互通启发、持续互勉。

参考文献

[1]陆玥屹.英国高等院校设计管理专业设计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1.5

[2]张立巍.日本设计管理教育方法探索及启示[J].装饰,2012.3

[3]叶召友钟夏杜宏忠.对国内高校设计管理教育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