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的笔记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心理学的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该学科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学好这门课有助于学习心理学的后续课程,有助于学习其他的教育理论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知识、抽象内容比较多,对于“教”和“学”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学”,相对说来难度更大。因此恰当的通过教学模式、方法、优化课程资源等,能促进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坚持的原则
1、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该学科的学习,应达到三方面目标:
(1)认知性方面。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课程,使学生能了解每一章的心理学知识脉络,认识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识记理解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内容;学会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理论、方法解释现象;
(2)技能性学习方面。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将普通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提高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生活态度、求实科学态度、宽容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2、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原则
对教学内容的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促进理解与应用。运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也包含讲练结合思想。理论与实际包括学生整理笔记、做习题、做小论文等。做好学生的体验活动。
3、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的传授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处在“入门”的地位。所以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传授的原则,有利于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课程,有利于学习的正迁移。
4、坚持教学过程的教学互动,发挥双主体的作用
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既不单纯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不过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为此教师要系统、准确、有深度地掌握好教学内容,学生要在学习中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才能做好学习过程的主体。
5、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教学的原则
知识是无限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运用思维、记忆、强化规律、学习理论等促进教学。
6、重视学科发展前沿的介绍
心理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个学科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成果,如情绪对认知与行为的影响、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进展等。
二、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质量,普通心理学课程,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讲授内容的不同进行教学。
1、在讲授中“分析、案例、互动”相结合教学模式与方法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重点是每一章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等。所以要细致讲解分析概念与规律、分析概念与规律的每一部分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学概念、规律、原理、理论有所理解。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直观性,所以运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释一定形象化、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解。
2、体验、讨论、教师导向结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叫学生进行讨论,对某种理论或某些有普遍性的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写课程小论文,既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也可以使学生加深了对心理学概念、原理、理论地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的职能是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导向。
3、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扩大学生的视野,既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学习知识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的机会。另外,每章讲授结束之后,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巩固学习效果。布置各种不同的作业,如案例分析报告,评价报告等。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
1、精选教学基本内容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张述祖著《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格里格·津巴多著,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这几本书比较经典。 教师在仔细阅读基础上,形成一个有层次、有系统、有深度、有逻辑性的,既有实用性又有学术性教学内容。
2、增加大量的研究资料与图画资料
为学生的学习增加有趣的与形象性材料。
3、关注新成果
增加反映学科新成果的内容。
四、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又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试内容应注重考评学生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能够考评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评。
篇2
关键词:师范教育;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45-02
作者简介:任国防(1976-),男,河南安阳人,讲师,博士,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公共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区别之一。它担负着向学生传授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从教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等重要任务。然而,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普遍不佳。调查发现,多数高师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不满意或不太满意,“怀着希望开始,带着失望结束”,“必修课”变成了“逼修课”。导致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多,如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某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教材体系缺乏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等等。为了增强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我们以少数几个教学班作为试点,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么学"等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所要预期达到的结果,明确教学目的是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因此公共心理学教学首先要为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服务,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未来从事教育活动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其次,通过公共心理学教学还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与自身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知识,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促进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第三,公共心理学教学还应该担负起传授研究方法的重要任务,作为未来的教师不能仅限于接受心理学知识,还应该学会发现、学会研究,做“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应当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表明[1],公共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未来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能初步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能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更高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培养自我调控能力,能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和维护学生心理的健康;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伦理要求,能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二、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适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为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的。有人认为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教材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教材体系不科学和教材内容陈旧过时。因此,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深化改革的中心和重点应该是教材体系和内容的改革[2]。
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可以说不计其数,而且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编写的教材。除了教材门类多之外,公共心理学的教材内容也很庞杂,而且有些教材相当低劣,除了充斥着科学性错误外,还大量存在堆砌材料的现象,如某公共心理学教材在介绍人格理论时,竟然罗列了l2种,比某些专业心理学学生所用教材上介绍的人格理论还要多,而且每个理论也只是泛泛而谈,严重影响了可读性。这种理论性有余、应用性不足的状况,也是多数学生感到公共心理学枯燥、难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教材体系上看,有些教材实际上就是普通心理学的翻版或压缩版,有些则是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咨询内容的简单拼凑,凡此种种均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以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依据。那么哪些是学生们现在和将来最需要的内容?根据对高师学生、高师公共心理学课教师及中学教师的调查和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初步确定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公共心理学概论、认知、情绪、动机、智力与创造力、人格、学习和教学心理、青少年心理特点、心理健康与辅导、师生关系、品德心理、研究方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确定既考虑到了高师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又照顾到了高师生自身心理调节的需要。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我们突出应用性和操作性,不仅使学生学到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教书育人的能力、方法和技能。例如,在学习智力和创造力的内容时,我们不仅介绍有关概念、原理和理论,我们还通过智力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状况,讨论如何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智力,从而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进行智力测验和分析方法,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再如,我们在学习情绪这部分内容时,不仅介绍了情绪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经常采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并让他们思考所采用方法的依据及实际效果,然后结合所学理论,评判自己调节情绪的方法并尝试新的调节方法。除了这些固定内容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现象或问题进行思考并允许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交流和讨论。例如有位同学的弟弟正上初中,但出现了游戏成瘾的症状,屡教不改,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于是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讨论游戏成瘾问题,课下查阅资料,积极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进一步增加了大家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兴趣。
篇3
[摘要]性格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塑性。学校是形成一个人性格特点的摇篮之一,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小学阶段的影响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 性格 培养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性格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既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可塑性。学校是形成一个人性格特点的摇篮之一,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小学阶段的影响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体验。
一、借助集体,以群育性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良好的班集体能为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接一个新班总是首先利用半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花很大的精力建立起一个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核心力量、正确的集体舆论、良好的风气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朝气蓬勃的班集体,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集体里受到集体教育。
然后,改变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学生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会影响其性格。地位较低的学生,已形成自卑、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不良性格特征。这就需要教师格外关注这类学生,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设法提高学生在班级里的地位,对于纠正其不良性格是大有裨益的。
二、关爱学生,以情育性
性格的重要内容是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必然要求有良好的行为方式,而这往往表现为良好的习惯。不良性格特征大多表现为许多不良习惯。例如,鲁莽的人的行为有急躁、冲动、冒失等习惯,而自信的人大多有行为稳健、从容的习惯。因此,培养良好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助于改变性格的内在品质和结构。作为教师,其自身修养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生性格的养成。教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每天以最佳状态呈现在学生面前,适当的装扮、得体的服饰、清洁的个人卫生,优美的姿态,婉转的声音……这将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向师性特别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他们不仅把教师当作模仿的榜样,而且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因此,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激发起自信心,努力向上。教学中,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都是教师制胜的法宝,它们会时时刻刻向学生传递出教师的关爱,给学生勇气和信心。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成就良好的性格。
三、寓教于学,以教育性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更富有创造性,因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强自立,勇敢自信,具有开拓精神的性格,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教好每一堂课,注意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如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中懒狮子依靠爸爸、妈妈的错误想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想象假如懒狮子继续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从中分析故事对大家的借鉴意义,使大家知道小学生要勤奋学本领,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在生活中试一试,人人争做自立自强的小学生。又如司马光的教学,通过读中感悟,使学生体会到司马光勇敢。爱动脑筋,做事不慌张,因而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事要冷静思考,积极勇敢,培养开拓精神。
四、投身实践,以行育性
性格总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些活动包括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结合各科综合实践,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汇总活动发现,在共同实践中锻炼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的良好性格。劳动可以改变学生身上存在的好逸恶劳、怕苦怕累、依赖别人、自私任性等性格缺陷,要求学生在校认真履行值日职责,在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使他们常常接触劳动,体会劳动的苦与乐,增进了解父母,关心父母,从而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认真负责的良好性格。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性格是在一个人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环境、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的影响,逐渐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耐心的细致教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的终身着想,抓住有利时机,结合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上接第78页)那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的课后学习呢?
(1)养成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
小学生课后及时巩固已学知识的能力十分缺乏,要养成课后整理笔记、归纳整理课文重点词组及句型、及时复习、积累错题的习惯以及早晚朗读的习惯。
(2)在作业布置方面要侧重培养写的能力
可多设计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习题,如学写简单的句子、仿照课文编写对话、搜集相关英语资料等。
(3)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
例如制作英文卡片、书写竞赛、手抄报或海报等,让学生锻炼写的能力,举行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短剧表演等,让学生锻炼说的能力,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英语素材
在娱乐中学英语,既轻松又有效。如逛超市看看商品说明,搭公车或地铁时留意有关的英文表达方式,时学习景点的英语表达,听听英语歌曲,看看英语电影。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因此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扩展和使用转化,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