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17 04:0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技术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122-01
电工技术基础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适合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为目标,突出电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锻炼,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一、简化理论教学内容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培养的目标,适当删减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化或删除一些在实际应用中极少用到、学生不易理解的理论知识,如适当删减“直流电路”这一章的电源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叠加原理等内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中职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20分钟,在课堂上不少学生看课外书、玩手机,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用分组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组5~6个学生;其次把知识点融入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中,每个学生在组内分工明确,大家协同开展学习研究;最后,组内和各小组之间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方法。电工技术基础的很多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在课堂上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应化抽象为形象,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通过感性、形象而具体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抽象概念的难度。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学生对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就会感觉很抽象,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学生迅速、了解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二)类比引入教学法。电工技术基础课的某些概念和原理表达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采用类比引入教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区别它们之间的异同。如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在学习磁场的知识时,对比引入电场的概念,学生可以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也有助于学生顺利学习新知识,并区分了磁场和电场的不同之处。
(三)贴切学生实际法。教师可以以学生生活中的事物为例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感到所学的东西就在身边。例如,学习变压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手机充电器入手,让学生知道手机充电器就是一个小型变压器,它把220V的电压变成几伏的电压就可供手机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列举生活实例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以及用电工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工作流程包括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学生完成效果评价阶段。例如在完成“导线的连接”这个任务中,学生围绕中心任务完成了“导线的剥削方法”、“导线连接的步骤和工艺要求”、“导线绝缘层的恢复”等小任务,其中融合了“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单股导线一字、T字形连接方法”、“电工胶布的使用”等知识点,教师明确任务,学生开展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比赛,最后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作总结评价,评选出最佳作品。可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其成就感也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能使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上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企业对一线操作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机电类毕业生的就业率,首先,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其次,把企业的要求与课堂进行对接,应在课堂上融入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最后,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把课堂放到企业当中,让学生经常接触到最新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理念,丰富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毕业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连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 (4)
篇2
【关键词】中专 《电工技术基础》 实验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28-01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较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在于内容抽象,不便于理解。而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而言,要全面掌握和理解电工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的规律,培养其具有一定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难度。其原因在于,首先,职业中专的学生电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知识储备不够,学习方法并不科学,对学习也并不感兴趣,由此他们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感觉到各种困难,而另一方面,则由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掌握多种测量仪器的使用。由此,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大纲所需要的内容,又要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则应使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 《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法目的
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使用实验教学法的目的,首先在于,实验教学法能对学生实现基本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其次,能验证以及加深学生对电工相关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以及处理实际的问题;再次,实验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准确使用电流表、万用表、电压表、功率表以及常用的电工实验设备等,会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仪器;同时还能够按照电路图的准确接线,准确读取仪表上的数据并记录下来,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出实验的结果。要使学生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电路图的原理将相关的配件连接成为实物图,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工实验设备以及电子仪器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理论和实践协调统一的综合人才。
2 《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方法
2.1联系生活创造教学情境
在《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联系生活中的情境创造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探究电工技术的知识,形成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目的。联系生活中的用电情境,从而给予学生适当的刺激,推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致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勤思考,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思维进程进行精心设置,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避免用“是什么”提问,而应多用“怎么办”、“为什么”等问题呢方式进行发散性的提问。
‘
2.2自主学习
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在规范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自身的28
考试EXAMINATIONS思维能力。以提问为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时,可在复习了混联电路后引入复杂电路概念,而后提出:节点是什么?广义节点又是什么?网孔与回路是一样的吗?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并举例?由此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2.3电工实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且有效缓解有限学科时间与无限问题的矛盾,教师可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当中的探究部分内容引入电工实验当中,使学生了解到具体实验的做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技能,同时也知道学生了解和研究电工问题的实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以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为主,将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实验,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践动手的机会和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活动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个性潜力与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培养,将学生锻炼成为一个自主性、独立性、流动性以及创造性都较强的综合人才,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切实需要。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要求设计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学生已在之前的教学中学习过“安装日光灯电路”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该类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所学发挥想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将学生设计的电路以模拟实习的方式进行装接,检验其所设计的电路是否正确。
篇3
关键词:问题链 思维过程 案例探究
当前,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已越来越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中,也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职业学校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职业性。职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成为社会各个系统、各个行业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因而职业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电工技术基础是职业教育中应用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智力,最终掌握电子技术操作技能,是值得教师长期关注和探索的问题。为何这门课程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非常难学的,甚至被称为“魔鬼课程”呢?怎样才能掌握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有效方法呢?笔者觉得采用“问题链”教学应该是一条可操作的有效的解决途径。
“问题链”以老师引导为中心,把《电工技术基础》依据知识、能力、思维层次分成多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最后解决问题,掌握对应相应的概念知识以及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一、设计问题链,明确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立足概念,正确求解
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基础,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要利用低起点,分层次的方法,把概念变成一组组的问题,帮助学生递进式理解内容,慢慢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
案例:电压的求解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只v电压是容易的,但电压和电位的区别就难了,主要是分不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电压是为了衡量电场力做功能力的大小引入电压这个物理量。A、B两点间的电压UAB在数值上等于电场力把电荷由A移到B所做的功W与被移动电荷电荷量q的比值。电位的概念:正电荷在电路中某点所具有的能量与电荷所带电荷量的比叫做该点电位。
在如图1所示电路中,VA=9V,VB=-6V,UBC=-11V,
VD=0V,试求:UAB、VC、UCD、UAC、UAD、UBD各多少伏?
问题1:确定参考点。参考点就是假定该点电位为零,从题意中可以确定D点为参考点。
问题2:确定电压的方向。电压的方向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即电位降低的方向。在电路计算过程中,事先无法确定电压的真实的方向,常事先选定参考方向。如UAB就表示假设A点的电位高于B的电位,电压方向为A点指向B点。如果计算中的结果电压为正值,那么说明电压的真实方向和假设方向一致;如果计算结果电压为负值,那么电压的真实方向和假定方向相反。
问题3:明确电压和电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的电位之差。两点间的电压又叫两点间电位差。即:UAB=VA-VB。
问题4:电压和电位之间的区别在哪?电压和电位都是反映电场或电路能量特性的物理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电位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的设置有关;电压是不变的,它的大小与参考点选择无关。电位的参考点可任意选择,但是一个电路中只能选一个参考点。
二、设计问题链,解决公式记忆和运用问题
学好《电工技术基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中比较难理解和记忆的公式进行推导,解决公式的记忆和运用问题。
如图2所示,纯电感电路的瞬时功率取值范围。
这道题目也是学生比较害怕的,因为这个要涉及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相互转换,以及纯电感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数值以及相位关系。而且看上去没有任何的已知量,让学生无从下手,所以要运用有关纯电感电路的相关公式,通过已学的数学基础自己动手去推导。
问题1:能不能直接求解?不能,因为题目中没有任何的已知数值,所以发现无法直接求解。
问题2:应该用什么知识求解?有了问题1的准备,就自然想到纯电感电路中的相关内容。
问题3:要求功率,首先要已知什么量呢?电功率是用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公式:P=UI。要求纯电感的瞬时功率,那就得已知纯电感电路中电压的瞬时值和电流的瞬时值。而纯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存在着相位差,电压超前电流。所以应先假设电流的初相位为零,则可得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因为电压超前电流,即,所以,这时就可以根据电压三要素可得电压的瞬时表达式,。再根据功率的公式可推导出该电路的瞬时功率。
问题4:从以上功率的式子中可以看到两个正弦函数的乘积,数学中与之相关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有哪些呢?,把不同角的两个正弦函数的乘积转为同角的正弦和余弦的乘积。又可根据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问题5:怎样求其取值范围呢?大多数同学从上式就知道该电路的瞬时功率是一个正弦函数,而正弦函数的取值是[-1,1],所以会直接代入得到取值范围为[]。
问题6:取值范围出现最大值,但现实中测量出来的值都为有效值,那如何变为有效值呢?这个是比较容易想到的。运用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
代入式子可得其取值范围为[]。
三、设计问题链,解决思维跨度,培养学生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比较单一,比较死记硬背公式,无法灵活运用,不能把一个个单一的公式联系起来使用。
例如将电感为225mH,电阻为60Ω的线圈接到V的电源上。求线圈的感抗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该电路既有电阻又有电感,应该是一个RL串联电路。学生对于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但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元器件串联或并联在一起,就很难去解决。
问题1:根据已知条件,如何找出电路中电阻和感的共同点。
因为该电路为串联电路,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以得到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也就是说流过电阻和流过电感的电流值是一样的。电阻和电感是加在同一电源电压下的,电路中的频率和周期都是由这个电源电压决定的,所以电路中是相同的。
问题2:由问题1就很容易想到线圈的感抗。
问题3:电流瞬时值表达式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本能地觉得难,感到非常害怕,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明白瞬时值表达式是由什么所决定? 瞬时值表达式由三要素所决定,找到三要素就找到了答案。最大值(有效值),频率(角频率,周期),初相位。从问题1中已经已知了角频率,只要求出电路中电流的有效值和初相位就可以了。
问题4:怎样求电流的有效值?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电流和电压、电路中的阻抗有关。根据RL串联电路的阻抗三角形可得
,A
问题5:从哪里入手求解初相位呢? RL串联电路呈现感性,所以电路中总电压的相位超前总电流的相位,总电压的相位已知,只要求出两者间的相位差就可以求出电流的初相位。而其相位差的角度与阻抗三角形的角度相同。利用数学中的反三角函数就可解得。
。所以。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代入三要素可得A。
以上问题从学生的惯性思维入手,顺着此思路提问,让解题自己陷入困境,把条件一个个分开考虑,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更能明白数和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另辟蹊径做准备,提出整体思想,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四、小结
总之,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培养,是传统教学的短处,但恰是运用“问题链”教学的长处所在。“问题链”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置多个问题,使职高学生更能理解,更能正确解题。“问题链”提高课堂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推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电工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满足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陵,王炳荣.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文英,赵国良.职业技能培训教学[J].职业, 2000(9).
[3]吴更芳.电子技术专业智力技能培养的几点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4]刘志平.电工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便于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性能,因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满足现代社会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有助于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运行。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满足经济社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即使是在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复杂的地区,也能够有效的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使用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维护工程的稳固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注重采取合理的防渗措施,尽可能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干扰。就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基础灌浆施工实际成本较高,并且一旦防渗工作出现差错,会严重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性能,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 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当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选用适宜的基础灌浆施工技术,从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1 普通灌浆加固技术的应用要点
就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通灌浆加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主要包含水坝体帷幕灌浆技术以及水坝基础灌浆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灌浆加固技术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因而在对普通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施工前的灌浆准备工作,对灌浆相关数据进行记录,以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及时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的灌浆孔和裂缝进行有效的清晰,确保其满足普通灌浆加固技术应用中的实际要求,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开始正式的基础灌浆施工之前,应当将灌浆段的水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掌握好对灌浆孔的清洗力度和清洗效果,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的灌浆操作。灌浆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相关的灌浆原理,严格按照灌浆操作的标准规范进行灌浆操作,并对水灰比进行合理的控制,结合工程实际及时调整好浆液的浓度,促进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防渗效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性能的发挥提供可靠的保障。
2.2 化学灌浆施工技术的施工重点
在对化学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化学灌浆泵进行施工操作,严格按照标准的施工工艺进行灌浆操作,从而有效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加固效果,对裂缝进行有效的修复,在此基础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性能的有效发挥。那么在对化学灌浆泵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内在的驱动方式进行合理的选取,再次基础上对灌浆方式进行合理的把握和控制,有针对性的对化学灌浆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尤其是化学灌浆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以促进不同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透技术的应用重点
相比一般的施工技术,开挖量小、工程造价不高、施工便捷等是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优势。因为这种技术不需要占用太大的面积,所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利用这些技术施工不但可以有效增强堤坝的防渗透能力,还能缓解洪水带来的压力。进行钻孔时,必须对漏堵进行填充,在进行施工时,同时进行套管和钻进的工作,以保持正常的孔循环。在进行钻孔时,钻孔角度必须保持垂直,且必须保持低于1%的偏斜率。在向下植入喷射管的过程中,利用泥浆固壁钻孔放置到钻孔孔洞的底部。在进行高压喷射灌浆时,若采用不同的喷射方法,则相应的基础参数也会存在差异。
无论在哪一种地质环境中,使用同一种灌浆方法,水压、浆压以及气压都会保持一致。随着底层的变化,灌浆速度也会相应的加快或放慢。经过实践检验可知,通过高压喷射灌浆这种施工技术对水库的安全性可以大大提高,有利于稳定建筑基础,保持牢固的建筑基础。
2.4 无塞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重点
无塞灌浆施工技术同样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采用自上而下灌浆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进行循环的灌浆,而且不需要等待凝固就能够节能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因此该项灌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筑施工在采用无塞灌浆施工技术时应该注意,在进行钻孔施工的过程中,将钻孔的长度和宽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当钻孔施工结束之后,应该用水将孔内的残渣清除干净,当孔干燥之后进行灌浆施工。无塞灌浆施工技术采用的浆液通常是由水、粉煤灰、水泥以及外加剂等混合制成的,在进行浆液拌合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浆液的含水量,当浆液制成之后还应该进行养护,以此保证浆液的保水性及和易性。
结束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耗时较长且施工存在一定难度,因而相关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客观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的实际特点进行灌浆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计划的设置,尽可能减少灌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促进灌浆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更好的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显.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3):144-145.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在施工范围上也是非常广的,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流动性也是非常大的,在施工管理中对结构类型、质量要求和施工方案都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面临的自然条件也是不同的,这样就使得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对施工工程的进度是有很大影响的,同时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是整个施工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要面临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为了更好的保证基础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要对基础技术进行很好的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施工质量,这样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提高质量。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具体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承受的荷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在运行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地基和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的出现和地基不稳以及地基质量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施工在地基条件方面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也是非常多样性的,因此,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在进行处理的时候,要避免和减少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样能够减少事故过程中导致的损失。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场地的情况进行勘察,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隐蔽工程,在进行隐蔽工程施工的时候,在质量方面一定要进行保证,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就是隐蔽性施工,在工程结束以后对其质量进行检查和检测是非常困难的,出现质量问题也是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的。只有在建筑物使用的过程中才会慢慢发现问题,出现质量问题进行返修和修补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也能避免施工单位的维修成本增加。在进行基础施工的时候,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对施工场地的勘察报告和技术文件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水利工程施工,通常都是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的,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工期通常都是比较紧张的,同时在施工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影响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很好的安排和调动。在工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施工方案和机械作业在效率方面要进行提高。
2 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地基的情况非常复杂,在很多的施工中通常是会遇到不良地基的情况,这些地基存在着一些缺陷的,因此,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要求。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不良地基的缺陷对整个施工工程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的地基在地质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导致了地基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地基中存在着岩石结构面,这样不能更好的满足上部结构的抗滑稳定性要求,同时地基在局部也会出现剪切破坏。地基在渗漏量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的地基在空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空隙过大会导致水库出现漏水严重的情况,同时,地基也非常容易出现破坏的情况。地基在沉降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是非常容易对建筑物进行破坏的,也是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变形的情况。很多的建筑物都是由于地基的强度不够导致失稳情况出现,在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坍塌情况。在对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沿着进行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来一个槽边的轮廓线,逐一的展开作业,要保证地基与基础的硬度能够承受建筑物上面的全部荷载结构。
3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常用的方法
3.1 锚固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位置主要是山区。众所周知,在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锚固法才逐渐被应用到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中。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工程量。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坐落在山区,那么必须对基础进行特殊的处理,以此才能有效的保证基础长期的稳定性。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基础坐落在山区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3.2 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将预应力管桩运用其中,有效的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预应力管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种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近些年来,预应力管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震动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等方法是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预应力管桩在沉降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技术方法为:静压法;锤击法。静压法主要是通过桩机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施加一定的力,将预应力管桩压到地面以下;锤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设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首先对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最终所使用的方法。
3.3 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质量。水泥土就是将水泥与水搅拌均匀之后,然后进行相关的反应,以此来达到所要求的强度。水泥土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基进行加固,使得基础能够长期的处于稳定的状态。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一般在50cm左右,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以及也能很好地满足基础的承载能力。土壤的质量、密度以及水泥掺和量都与水泥土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水泥土进行搅拌之前,一定要对上述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保水泥土的质量。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施工质量,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基础处理技术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保证。基础工程和地基工程在整个施工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施工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史云海.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19:202.
[2]朱瑞国.浅论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18:188.
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迅猛发展,其对于基础处理工程施工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切实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当认真对待每一个施工环节,除此之外,不仅要对淤泥层段的闸室基础施工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而且还需要切实加强复杂地质段的地基和基础处理方案的制定。以此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一、基础处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公益事业。为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我国加大了对水利水电建设的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工程体系。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标准,选择先进的技术,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对基础质量的重视程度。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想水利水电基础和地基的强度可以承载整个建筑的质量,就要考虑工程的耐侵蚀性、耐久性、抗冻性和防潮性;要想工程基础的每一项特性都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就要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就要留出足够的工作面,保证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2、在建筑施工中,为了防止基础结构被破坏,要根据基准灰线切割,将其切成1个槽形的轮廓线,并沿着轮廓线施工。在建造地面排水设施和降低地下水时,要根据地质资料,充分考虑尺寸的大小,保证施工质量。
3、我国地缘广阔,地貌地形多样。在水利水电选址中,不能保证所有的地基选址都在条件良好的地质区域。由于水利水电建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经常会遇到比较差的地基,很难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其中,主要的不良地基有软弱黏性土,俗称软土,它是由具有高压缩性的淤泥质土和淤泥组成,这类土质主要是黏性沉降物,所以,其承载力低,主要分布在江河冲刷地;杂填土是由生活垃圾土、工业生产垃圾土和建筑垃圾土堆积而成的,经常出现在矿区和传统居民区;湿陷性黄土的土质亲水性强,本身的自重应力大于其他土质,所以,它的含水量高,容易沉降,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区。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就是软土地基。
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具体要求
1、施工时间的选择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施工时间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水利水电的施工时间一般选择在枯水期,在枯水期水量较少,方便就行水下建设。如果选择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水下的施工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施工建设也不方便。水利水电工程在枯水期建设,也就是决定了其施工工期较为短暂,所以施工要保障工作的效率。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容易扰或中断,所以最好机械化施工,加快施工的节奏。
2、图纸环境结合施工
在施工的时候,按照之前设计人员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施工。设计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应当勘测现场,将实际与现场相比较,杜绝图纸出现错误导致施工出现问题,提前发现问题进行改正。
3、重点关注隐蔽工程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隐蔽工程。隐蔽工程的问题一般很难发现,但是隐蔽工程的问题带来的问题确实非常巨大的。在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的问题不能被直观的发现,只会在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若干年使用后才会发现问题,但是隐蔽工程的问题很难被解决,这就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隐蔽工程,将其放在重中之重。将隐蔽工程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4、做好前期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寻址,规划,设计。这些工作时非常重要的,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依据。因为地理条件和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水利水电建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程度,就必须防止甚至杜绝出现任何形式的错误。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勘测现场和规划设计工作。
5、打造良好的地基
地基是任何建设与工程的基础,一个房子没有良好的地基,那么房子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对于一个工程浩大的水利水电来说,这点是尤为致命的。要严禁杜绝发生这种情况。对于新闻上报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问题,大多都是地基的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
1、锚固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都在山区,但是在山区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师有很大的困难的。不仅要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大山交通运输等不方便的一系列的问题。对于这一严峻的现象,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的运用日益广泛。锚固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主要作用是降低工程的工程量,使得工程能快速安稳定安全的进行。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位置是在山区,那就需要进行特殊处置,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可以说,锚固法为我国山区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
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建造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造的过程中,一般都会运用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主要分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虽然都是预应力管桩,但是两种预应力管桩的作用效果确实不一样的。就近些年来而言,预应力管桩取得了不错的额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预应力管桩的技术也已经逐步完善。就目前而言,预应力管桩现在的方法有多重多样,如静压法,射水法和震动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较为常用的。静压法,锤击法是预应力管桩在沉降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所谓静压法,就是通过使用桩机,使其对预应力管桩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预应力管桩压倒地下。而锤击法的作用是加快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速度,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造的质量。
3、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质量。水泥土就是将水泥与水搅拌均匀之后,然后进行相关的反应,以此来达到所要求的强度。水泥土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基进行加固,使得基础能够长期的处于稳定的状态。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一般在50cm左右,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以及也能很好地满足基础的承载能力。土壤的质量、密度以及水泥掺和量都与水泥土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水泥土进行搅拌之前,一定要对上述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保水泥土的质量。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期长,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施工现场错综复杂、情况多变,为此,我们应先从思想上对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充分重视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然后从更多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才可能涌现出更多切实可行的优良技术,进而推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更好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颖. 浅析水利建设中不良地基处理加固与施工[J]. 科技展望. 2014(24)
[2] 于洋. 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J]. 科技展望. 2014(24)
[3] 张巍霞,吴静.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11)
篇7
【关键词】对口升学 电工基础 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06-0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职专学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对口升学”政策。对口升学是国家从高校招生计划中选择部分专业,拿出专门指标,对希望继续深造的职校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为优秀的中等职业类学生提供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对口升学计划是属于当年高招计划的一部分,对口升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和同年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对口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和相应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湖北省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方案》,对志愿参加湖北省普通高校中职对口单考单招的优秀学生,单独注册中专学籍。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通过考试引导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从2009年起,我省中职对口升学考试的专业课考试调整为职业技能考试,考试性质为水平考试,全省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集中评卷、统一发放证书。该考试的成绩作为参加中职对口升学的入门资格,成绩合格者方能报名参加文化基础课考试,但成绩不计入对口升学考试总分,一年后参加对口高考。我校在2010年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成功升职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2011年9月招收了第一届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口升学班,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考试需考两个科目《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机械基础》,我很荣幸地承担了首批两个对口升学班共120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段教学经历中,我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也总结了一些该课的教学心得,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面临的困难
1.上课时间短
我们9月1号开始上课,而2011年湖北省中职技能证书考试在10月15日进行,考试时间为10月15日上午笔试。仅仅有1个半月的学习时间,且中间还有国庆长假,这么短的时间要把一整本书的内容讲完,而且这门课绝大多数题目都需计算,所以从时间上来说是非常紧张的。
2.教学任务重
我校是第一年招收对口升学班,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考试指定教材也是一周后才到。因为是两个班,只有这两门专业课轮换着上,所以我和另外一名任课老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白天都在上课,下晚自习后还要抓紧时间备课、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辛苦的。
3.学生基础差
报考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是应届高考考得很差的学生,高考总分一、两百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本来就差,且文科、理科学生都有,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样需要大量计算的一门课来说,文科生学起来非常吃力,更别提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了。
二、教学心得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费尽心思对教材内容做了一些处理,具体如下。
1.这门课开始的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电学的部分内容,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中已经学过,可直接以复习的形式,将常见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等它们的符号、常用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及重要公式等直接介绍,不用推导过程,还可借助少量例题和习题加以巩固。这样,即使不太熟练的学生也可通过模仿来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课程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尔霍夫定律是求解电路最重要的定律,具有普遍适用性,也是很多其它电路求解方法的基础,一定要详细讲解,让学生重点掌握。
讲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前,要先通过一个复杂电路图,让学生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然后将定律的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熟记,再通过一、两道具体的例题掌握该定律的用法。该定律的内容有两种数学表达形式,即■I=0或■I入=■I出,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重点讲第一种,第二种可不讲或简单提一下,不要两种都讲。因为电流是有方向的,不同的方向又决定了它们在方程中的数值前的正负号,而这两种表达式中的正负符号规定是不一样的,学生非常容易弄错。
讲解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前,要先将定律的内容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熟记,再通过一、两道具体的例题掌握该定律的用法。该定律的内容也有两种数学表达形式,即■U=0或■RI=■E,我也只讲第一种,第二种干脆不讲,不然也容易把电压数值的正负号弄错。选择第一种数学表达式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在这种表达式里,各类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其数值的正负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后面的求两点之间的电压这个内容是一致的,为后面的这个知识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学习后面这个内容时又巩固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实际上后者可看成前者的一种特殊形式。
3.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是电路的基本元件,在初中物理课的基础上,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并可将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对比,如磁场与电场、磁路与电路等,这样不仅可以了解相互间的异同,也更容易掌握和识记。
对于电容元件,主要理解电容概念;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及其公式;掌握电容器串、并联性质及等效电容和安全电压的计算;理解电容器储能特性及在电路中的能量转换规律。
对于磁场部分,主要讲磁场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系数的概念;电感器储能特性及在电路中的能量转换规律;变压器是利用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换的,重点讲它的变压、变流、变阻抗作用。这些知识揭示出电和磁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也为将来学好交流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了基础。
4.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是学习后续课程电机、电子技术和变压器的重要基础,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分析与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确定不同结构和不同参数的各种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相位关系及功率大小。这些分析与计算既与直流电的知识有密切联系,要用到直流电中讲过的许多概念和定律,但由于交流电又具有不同于直流电的特点。因此,表征交流电特征的物理量、影响交流电的电路元件又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在学习中应引导学生对比直流电来研究交流电,可以加深对交流电特性的理解。这部分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我着重讲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的概念及矢量图分析方法、阻抗、功率及功率因数、几个重要的公式等,讲感性电路和容性电路时还可要求学生对比记忆。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上学习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分配几乎全部采用三相制,着重讨论负载在三相正弦电路中的连接问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对称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
5.瞬态过程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简单介绍并做简化处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瞬态过程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趋势,不要求定量计算,但要掌握换路定律的内容,会确定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三个要素,且在计算时明白各支路电流和电压都遵循基尔霍夫定律。
三、教学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内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与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
2.我尽量降低对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的教学要求,减少定量计算,帮助学生从定性分析、实际应用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水电项目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建设时期发挥着非常关键的功效,它的建设品质对群众的生活有着很关键的意义,因此要高度的关注项目的品质。在项目建设时期,基础项目的建设要引起国家的关注,对项目的总体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一、当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经常采用的一些施工技术。
在当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种。
1 水利水电基建的全新规定
1.1 要细致严谨的分析场地的地质状态,而且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基础项目中应该有细致的建设图以及数据信息。
1.2 在开展基建项目以前要对场地开展细致的规划布局,要清除干扰建设活动的物质,假如是无法清除的那么就要设置显著的标志。在建设区域中,对于那些或许会干扰项目的管线沟渠等要认真的处置,避免在建设的时候产生负面作用,干扰项目的总体进程。
1.3 当在山地区域开展建设工作的时候,要提前对所在区域的地质状态进行细致的分析,针对或许会出现滑坡现象的区域要认真的处置,防止在建设的时候有突发问题。假如在建设区域中有坡度较陡的山地的话,就要查看它的周围是不是石块等,假如有不安全物体存在,就要细致处理,防止其对项目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1.4 在建设的时候,要认真的检查机械,要规划好装卸的区域,而且要设置好通道,确保车辆能够通畅的运行。
1.5 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1.6 确保建设场地平整,而且要确保表层有坡度,以此来实现排水的标准,针对暂时性的排水设施要恰当的布局。设计时假如未对排水有细致规定的话,那么在施工时应该做出不大于百分之二坡度的排水沟。
2、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假如混凝土质量没问题,振捣工艺流程过关,那么混凝土的状态就会较为平均密实。使用控制水量以及坍落度的方法,借此来增强振捣工艺的可操作性。在这个时候非常容易出现缺陷(密度下降、空隙)。一般说来,与易性较好的砼进行振捣,其过程完成也相对容易,这个时候材料的流动强度以及可塑造性都较为足够,方便振捣的完成,并且固水以及聚合性等方面都较好。就目前我国而言,想要提升易性外加剂,最为普遍的办法就是加入减水剂。
(1)水工模板技术。近十年来这种水工模板技术在混凝土大坝工程施工建设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竹木胶合板以及钢模板在很多大程度上代替了木模板,而且模板的型式大多也是使用滑升模板以及悬臂模板等等。
(2)混凝土双掺技术。首先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大坝的坝体可以掺粉煤灰,由此可以节省很大数量的水泥,并且能让混凝土与易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借此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绝热升温,从而提升其抗裂性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一些中型和大型水坝施工建设当中大力推行这种技术,在仅存碾压混凝土当中的掺量能够高达45%~65%,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掺量也能够达到25%~35%其次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坝体进行各种外加剂掺合,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性能与质量,并且可以节约水泥用草,是减少成本有效的措施,一般是使用合适的外加剂,比如:脱模剂、防裂剂以及减水剂等等。
二、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些相关建议。
1、对于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水泥的强度就和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关系,而且石子的直径也会直接影响到骨料总数的变化,导致配级问题出现变化,并且让新生成的混凝土易度以及强度发生改变。想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不仅仅是要在质量方面严格把关,并且还要在常规检查外,了解其变化规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调整。如果发现了有的原料超标,应该立即向上级部门上报,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提升。
2、提升水利水电单位员工素质,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当中,人是施工的主体,那么施工质量必然和工作人员有着极大的联系,当下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时候发生的事故,都和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对此,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之前对于施工人员的选择必须要严格谨慎,对于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必须要有一定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并且还要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相关培训,增强其自身素养,建立起来人才数据库。安全部门对于施工人员素质应当进行规范。并且实施激励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并且在单位内部做好安全意识的宣传工作,强化广大一线员工对安全意识与施工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绩效工作和其考核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3、依法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管理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凭,从根本上改变那些没按照规矩进行的施工习惯和方法,纠正过去只注重施工,而放松管理的情况,并且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务必要严格执勤,仔细检查,及时的发现以及消除质量问题,从用行政方式管理转变成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
4、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更是关系到对水电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的表现。一方面要在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来提高技术含量;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科学的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来保证施工的安全平稳开展,减小因为管理不到位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同时,还需要将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之中,使工程对于周围环境以及居民的影响都降到最低。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才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项目,也是作为水利水电工作者不懈的奋斗目标。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施工人员对于各个环节都要考虑的周密细致,如果某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不仅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还会严重损害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人员要提前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因素考虑进去,在这里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结语: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技术以及质量想要得到提升,就必要通过多种渠道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水利水电建筑应该具有功能,对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当中,技术与管理的交换使用必须得到重视,这样才能让水利水电工程发挥作用。本文就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以及其管理方式的改善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并且有针对性的指出了其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点所在,希望能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丽荣.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科学之友,2012(20):91-92.
[2] 强勤国.浅析水利水电施工中几个技术要点问题的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0(2):157-158.
[3] 胡翔.有关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4] 谢卫东,李福军.溪洛渡水电站右岸坝肩槽开挖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0(5):8-10.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水利水电;地基基础;施工要求;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将工程的质量高度的重视起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于基础工程的施工是比较关键的,它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对整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进一步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创新以及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水电的施工技术的创新起到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灵活的掌握并且运用各种各样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只有充分的掌握好,并且运用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的、全面的展开相关的管理、控制工作,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进而才能够从本质上去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这里我们仅仅探讨一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要求
1、对于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并出具相关的报告,在基础工程上要有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和资料。
2、在进行基础工程之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详细的部署安排,对场地上影响施工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如果是不能清理的那么应该有明显的标识物。在施工场地内,对于可能会对基础工程有所影响的沟渠管线等要进行妥善的处理,防止在施工的时候对其有所破坏,影响的工程的整体进度。
3、3在山区地段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事先对当地的地质水文
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查,对于可能会有滑坡现象产生的地段要进行开工前的妥善处理,以免在施工中有突发现象的出现。如果施工区域内有比较陡峻的山坡,那么应该检查其附近是否孤石或者是危岩等物体,如果他们有不稳定的现象,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免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
4、对于施工中,机械设备进场的通道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安排好卸车的地点,对通道要进行必要的加宽加固处理,保障施工机械的通行顺畅。
5、测量放线的定位控制线(桩)、水准基准点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复核,符合设计要求,并办理预验手续,且应妥善保护及经常复测。
6、对于施工的场地要保证其清洁平整,并且表面上要有一定的坡度,以适合排水的要求,对于临时排水设施要合理的设置。在设计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排水方面的要求的话,那么在施工时应该做出不大于百分之二坡度的排水沟。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几种方法
目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
1、根据施工地区地质以及现场土方情况,以及结合安排开挖作业顺序,在作业面展开工作。
2、根据施工地域地质条件、开挖尺寸,尽量防止地基的土地结构遭受破坏降低地下水位与地面排水位。
3、对于浅性基础地面,如果不需放坡的,则先沿着测量的基准灰线直边切出槽边的轮廓线,然后再展开作业面。
四、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技术
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结构组成的地基,承载能力很低,一般≤50kN/m2,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1、软土基础的特性。
1.1软土一般情况下都是有比较大的孔隙,在含水量上的比例也比较大,淤泥和淤泥质土在含水量上一般是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之间,有时在液限上的比例甚至会更高,可能会达到百分之二百。
1.2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
1.3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四、软土地基施工的新技术
1、换土法
淤泥层较薄的地基建设,排除表面的淤泥、泥炭等软土,增填、换填以粗砂、水泥、灰土、砂壤变软土土质构造,大幅度增强地基的透水性和承载能力。
强夯法
在6m~30m的高空使用80kN夯锤自由下落,制造强大的重力打击挤压土壤,缩小土壤颗粒间的缝隙,增加土质的硬度,夯实土质。滨海沉积层河、流冲积层的地基,或者由泥炭、粉土、黄土、杂填土等构成的地基,使用强夯法夯实土质,增强土壤的承受力。
加筋加固法
在地基中埋置抗拉能力非常强的土工合成材料,土层中颗粒和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提高地基强度。或在地基表面平铺强硬度土工合成材料,平摊荷载,抵制塑性剪切破坏,减小成面的破坏力,增强地基对巨大荷载的承受力。
桩基法
淤土较厚、含水高、孔隙大的地基,不能用改变土质性能的技术来做地基基础建设,要在地基上建造混凝土桩,避开与软土接触[1]。
动力排水法
软土地基中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介于50%~70%之间,而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一般介于1~2之间,天然含水量最高甚至可能达到200%,在地基建设中排除软土中的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排水法有砂井排水固结、塑料排水板法等。用吸附能力强的吸水材料吸收干净软土水分,大大增强土壤的集结力、支撑建筑的承受力和反作用力。或者逐步增加软土土层的有效压力,在土层间形成优质的排水出路,预先沉降软土土颗粒使淤泥凝结成坚硬的土壤,增强土质的承载能力,为建造坚实的地基的创造条件
旋喷法
利用旋喷机深入软土层高压喷射水泥,固化水泥浆液与土体,使两者混合凝固硬桩子,提高地基防渗系数。
7、高压喷射灌浆法
液化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浆、粘土水泥浆及各种化学浆(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等),而后将液体高压注入软土介质中,从而加固淤泥软土地基。高压喷射灌浆法有常见的无损贴嘴灌浆和打孔埋管灌浆两种,无损贴嘴灌浆比打孔埋管灌浆更有发展前景。
8、振动水冲法
使用振冲器插入软土地基,振动、冲击荷载,在地基中形成填充砂、碎石的孔,然后振实或夯实每一土层,加固软土地基。
9、硅化加固法
借助电渗原理,用网状的注浆管把氯化钙溶液与溶液注入土中,生成硅胶凝物质或活化土颗粒,提高土颗粒之间的连接性以达到增加土体的强度,扩大加固范围。
五、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1、地基基础必须留余足够多的工作面,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2地基基础要具备足够的防潮、抗冻、耐久、耐侵蚀等能力。
3、要确保地基变形值在容许范围内,且保证它在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内,才能避免建筑物开裂、倾斜变化等等。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在施工时一定要控制好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为建造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得到完善,施工方法得合理的规范和创新,在基地基础建设尤其在软土地基基础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水电地基基础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带动水利水电事业迈向了新纪元。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02.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 工程 基础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基本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要求比较严格,工程又常处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地基处理不好就会留下隐患,事后难以补救,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目前水利水电基础施工的新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1.1不同类型的基础施工
在进行浅基础施工时,如果不需要放坡,应先要沿着测量基准灰线的直边切割出一个槽边的轮廓线,并一一展开作业面。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及挖方尺寸等条件综合考虑,以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
1.2控制地基与基础的强度
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时,应确保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足以承受建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因此,必须确保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等都满足要求。此外,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必须确保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范围内,以防止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变化等。
2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方法
2.1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区域的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要掌握区域的地质条件,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具体施工方案,考虑地质特性,如果施工地点地形复杂,应该把周围不稳定因素考虑进来,如地震带、水源、空气等是否允许开工动土; 若施工地点在山区,还应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形、岩层和地貌等,避免因可能发生的泥石流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土地开挖前若遇到如公路、沟壑、树林、管道、建筑物、农田等阻碍施工,应该妥善处理,选择避开或进行拆除并补偿占有者一定金额。对施工区域的装卸区、桥梁、道路等进行加固、加牢和加宽,以保证交通工具和施工机械顺利安全通行以及装卸货物空间的安全性。
2.2土地开挖过程中,经常会有滑坡、塌崩和危岩等情况产生,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定位桩、定位线,标高、基准点和基槽等进行二次放线测量,进行校验检测,并记录校验数据看其是否仍然符合设计要求,一旦出现问题,立即解决。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的环境也应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整理,设计合理的坡度,合理设计排水坡度和构造给水与排水设施,当设计没有特别的要求时,排水坡度应该≤3%。如果开挖的土地基准点低于地下周围水位的基槽,根据准备工作中的地质勘察资料这个重要依据,采取有力措施下降地下周围水位的基准线,通常情况下,开挖的土地基准点应当高于周围水位的基槽 0. 5 m 以上,才可继续后续的施工。
2.3如果地基施工区域是浅基础,那就可以运用以线带面的方法,先以基准线为参照,分割一条基槽轮廓线,以该轮廓线为基点,根据大致施工区域,扩大周围作业面积,进而顺利开展后续工作。在地下周围水位基准线降低和建造给水与排水设施这两个工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施工区域的状况,从当地地质特性和以前施工经验出发,摸索有效方法防止地基结构被损坏。在进行浅基础施工时,如果不需要放坡,应先要沿着测量基准灰线的直边切割出一个槽边的轮廓线,并一一展开作业面。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资料及挖方尺寸等条件综合考虑,以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
2.4地基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或构筑物载荷,要求地基需具有足够的牢固度,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时,应确保地基与基础的强度足以承受建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能承担建筑物的全部重量,确保地基具有防护潮湿侵蚀、抵抗低温、耐腐蚀等能力。同时对地基的耐久性也有很高要求以确保地基的牢固,为使地基足够稳固,应该确保地基受力面充分够用,这样,可以预防地基的变形值在允许的安全范围内,确保建筑物不出现倾斜、下沉、塌方等情况,确保建筑物或构筑物在地基上的安全性。此外,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必须确保地基和基础有足够的工作面。地基变形值的范围也应该在许可范围内,以防止建筑物的开裂、倾斜或者标高变化等。
3不良地基处理技术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袤辽阔,而且从西至东,地形地貌种类众多,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选址中,很难确保地基都能选择在地质条件好的区域。受天然因素影响,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经常会遇到不良地形地貌,即不良地基,这种不良地基难以使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保持稳定。从成因和特点看主要将不良地基分为以下 3 类:1) 软弱黏性土,俗称软土,主要由淤泥和压缩性高的淤泥质土组成,压缩层主要是黏性沉淀物,承受载荷能力低,主要出现在江河冲刷地区。2) 杂填土,主要由工业生产垃圾土、建筑垃圾土和生活垃圾土堆积组成。主要出现在我国传统居民区和传统矿区。3) 湿陷性黄土,由于其较强的亲水性,加上黄土本身自重应力较其他土质大,所以导致黄土含水率较高,容易导致沉降,广泛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下面详细分析 3 种不良地基的施工技术。
3.1透水层防渗技术
透水层的定义为土体中能透过水的土层。透水层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品质,更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如在湿陷性黄土土层进行施工,由于其较强的亲水性和较大的自重应力,使得很有可能造成透水层大量吸取水份,严重则会造成渗透型管涌,影响地基承重能力,轻则存在安全隐患,重则造成建筑物的安全事故。解决透水层问题,目前主流方法是将水玻璃高压加载,向混凝土进行高压渗透喷射,用该混凝土构筑水泥墙进行防渗。
3.2土层板块移动预防技术
像杂填土这样的土质,由于其土层黏性弱,在大陆板块自身运动作用下,导致土层失稳移位和地基下沉,由于土质压缩层孔隙变大导致抗弯强度减弱,影响整体工程的安全。针对土层板块移动的特点,为了防止它继续向周围移动,波及到更广的范围,可以用混凝土将其四周墙体封实。然后使用灰土挤密桩法,所谓灰土挤密桩法,是指将土层爆破出孔,在孔内注入灰土,然后用夯锤夯实,使土质变得密实。
3.3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由软弱黏性土构成的地基称为软土地基,由于其主要由淤泥和压缩性高的淤泥质土组成,压缩层主要是黏性沉淀物,导致其空隙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强的特点,因此它承受载荷能力低。在施工过程中,为提高其承受载荷的能力,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其施工技术主要有:1) 强夯法。用几十吨的重锤,起吊到高处,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反复对地面进行夯实。可使其承重能力提高到 5倍以上。2) 加筋法。在软土地基中加入抗剪能力强的物质,提高土壤的韧性和强度。3) 硅化加固法。将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加入土中,由于化学作用,产生胶凝物质,使土质更为牢固。此外,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常用技术还有排水固结法、旋喷法、振动水冲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桩基法、灌浆法等。4)旋喷法。旋喷法主要用于地基防渗,主要通过利用旋喷机具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于土层预定浓度,而后对其予以提升,以产生高压,挤迫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经过凝固硬化结成桩子,以达到提高地基防渗的目的。5)振动水冲法。振冲法主要采用振冲器对混凝土进行振冲,利用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对土层进行分层振实或夯实,以加固地基。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该法主要是将荷载平摊于地基,在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平铺于地基表面地土工合成材料将可以对面形的破坏起到组织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破坏的扩张,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4.结语
地基的是承受建筑物或构筑物载荷影响的土体,地基工程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地基施工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质量管理,而且要掌握好一些施工技术,要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实现施工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确保水利水电地基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冯秋,曹国刚.水利水电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9( 10) : 187 -188.
[2] 葛云燕,霍亮.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03) :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