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局安全生产要点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电局安全生产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电局安全生产要点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确保不发生人身事故、电网和设备考核事故为首要任务,以保护人的生命、规范人员行为、提高员工素质为根本目的,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动员全员参与,激励全面投入,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全方位控制,进一步改进人、设备、管理三要素,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水平,努力实现20__年度安全生产零事故,为XX电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保证。

二、安全目标

1、不发生生产性重伤及以上的人身伤亡事故,控制三人及以上的生产性轻伤事故。

2、不发生责任性主设备损坏和电网事故,不发生二级及以上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不发生万元以上的负同责及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不发生生产性火灾事故。

3、不发生误操作和误调度及继电保护误碰、误接线、误整定、室内小动物、设备污闪等人员直接责任事故。

4、农业变电事故率低于0.1次/台·年。

5、农业送电事故率低于0.5次/百公里·年。

6、配电障碍率低于3.5次/百公里·年。

7、全局安全日3个100天,力争实现全年无事故。

三、工作要点

1、固化安全观念。治行,先治心。抓实安全生产,关键要固化正确的安全观念。

——安全发展,是对安全工作地位的科学把握。投入安全,就是投入发展;安全发展,方能稳固长效发展。安全与生产,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服务,殊途同归,并不矛盾,矛盾在于认识的偏差和不到位。要牢固确立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抓经济,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安全就是抓服务的观念,增强践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工作方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安全责任的全面全员到位和安全工作的全面全方位落实。

——人员发展,是搞好安全工作的一项十分急迫而重要的目标和任务。离开人员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扎实有效的安全发展。人员发展,核心在提升素质,关键在心智改善。着眼安全生产,人员发展重在加快提升全员安全素质,重中之重是不断提升全员对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自觉认识,急中之急是加速提升能安全、会安全的技能,适应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安全管理高要求。惟其如此,预控才能到位,可控才有把握,能控才能实现。着眼安全,追求人员发展,要舍得投入抓安全教育,千方百计抓实安全教育,下定决心抓出教育成果。立足安全,追求人员发展,要突出学以致用,加大投入,强化对技能“短板”的加长培训,尤其是各专业技师的培养,力争关键专业都有技师人才。重点优化考核体系,创新用人机制,形成自发自动自觉学技术勤钻研的学习风气。

——和谐发展,是实行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和谐促进平安,平安有助和谐。立足和谐促平安,着力营造全员皆言、全员可言、全员善言,言安全发展大计,言安全生产之不足,言安全生产之隐患的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立足和谐促平安,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以忠诚企业、关心自己、关护他人、关爱生命的朴素观,引导激励凝聚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全员关注安全生产,全员倾心安全生产,全员确保安全生产。

2、优化安全环境。任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环境。搞好安全生产,实行长治久安,同样需要充足的投入、完善的机制、健全的组织作保证。

——良好的投入环境,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方面要做到人员优选,好钢用在刀刃上,确保安全、技术职能机构完善,安全网络健全,人员充足、力量充沛。另一方面要做到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安全隐患整改、两措计划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激励、生产环境改善等资金投入。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离开严格的制度约束,安全生产难有保障。不仅要注重制度建设,确保行有章,为有规,着力追求作业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更要强化制度执行观念,加大制度执行力建设,营造严格严厉的制度执行环境。结合实际,尤要重视优化、创新安全激励机制,从制度上、机制上培育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安全工作氛围。

——良好的组织环境,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安全系统性质,决定安全生产离不开方方面面、条条块块、里里外外、全员全面全方位的齐心协力、同抓共创。百分之百落实行政各级安全责任,发挥行政各级安全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要突出发挥党工团的各自特色作用,更好地动员引导激励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谋安全抓安全。切实抓好党、团员身边无违章无事故责任区活动;围绕安全主题活跃QC、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活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组织技术攻关,完善、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或老大难问题;总结经验,早作计划,进一步抓实“安康杯”竞赛;加大职工代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针对安全生产典型事件,褒优贬劣,广为宣传,广泛开展安全大讨论。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通过对员工人性关怀,情感尊重,激发负责、敬业的精神,服从、诚实的态度,增强安全生产“软”动力。

3、强化安全管理。首先,要健全三个体系,即风险评估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事故调查体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强化安全生产预防意识和基础管理,增强员工安全风险和危

害辨识能力,形成安全生产预防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工作管理规定》,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电网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制订应急预案管理规定,规范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各级应急机构,加强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和处理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体系,严肃责任追究。加大事故监察整改力度,严肃事故调查处理、责任追究和“说清楚”制度。认真总结交流安全管理经验,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积极吸收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水平。其次,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安全考核,做到层层细化、量化。推行安全生产积分制度,实行积分奖励,形成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的你追我赶的激励制度。再是,改进安全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安全目标管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保证措施,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大力倡导严、细、实工作作风,始终把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放在安全生产突出位置,紧抓基层、基础、基本不放松。采取以点带面等科学的工作方法,成立专门的攻关小组,确保线路通道、电力设施外力破坏、雷害、违章作业等影响全局安全生产的难点问题得以根本性的解决。注重科技兴安,扎实推进生产MIS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智能开票系统等的应用,加快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的采用。四、工作措施

1、立足源头,加强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的着眼点是生产有序、作业高效、行为安全。无序生产,导致意外与事故,有过不少血的教训。忙而不乱,忙而有序,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抓实生产计划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预控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合理的计划来之于对全局工作、自身现状、问题因难的清晰把握,不善总结,不善分析,不作理论联系实际,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计划的执行,计划必然流于形式,不仅无助安全,反而累及安全。严格生产计划管理,既要注重计划制订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协调好年、季、月、周计划,按部就班,层层推进,一环扣一环,又要坚决反对追求计划执行率而少安排甚至不安排工作的消极做法。加强对计划编制质量、计划执行的考核,促进有限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生产工作效率,确保生产工作质量,助推安全生产。

安措、反措作为生产计划的重要内容和生产计划的主要编制依据,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分解,科学安排,有序实施。

停电计划、检修计划作为生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好坏,直接影响安全指标、经济指标。临时安排、计划外工作坚持严格管理、严肃考核,按程序报批,严禁擅自作为。

2、持续改进,强化变电运行检修管理。变电运行检修,所承担的安全风险大责任重。切实抓好变电运行检修管理,是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随着电网发展,电压等级提高,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以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带来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变电运行检修管理,既是我局生产工作亮点,又是安全压力最大所在。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居安思危、自我加压、持续改进的要求,加速提升运行检修水平。在人员安排上,要立足发展,立足长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XX电网不断状大,积育运行力量。在人员素质上,要有只争朝夕,全力改进的决心、信心和紧迫感,多形式学习,多途径培养,力争在技术层面、技师、高级工队伍培养上,变电运行检修这支队伍能够再出亮点,再创荣耀,再作贡献,成为全局学技术长技能的先进榜样,更好地适应110千伏电压等级运行要求。在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上,要坚定决心、树立信心向运行检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制度建设、设备巡视维护、危险点分析与预控、设备停复役操作、缺陷管理、预防性试验、标识标志管理、图实相符、设备检修管理等,都要立足三化要求,取得明显成效。针对继电保护、自动化专业在运行检修管理中的困难和不足,生技、调度、信息、运行部门要认真吸取20__年冷水变事故教训,健全两大专业工作规范、管理制度,加大力量投入,梳理存在的问题,明确面临的不足,总结取得的经验,吸收人家先进做法,改变两大专业在安全生产中的“短板”现状。加强变电所解锁钥匙和接地线管理,重视变电所内的所用电、直流系统、交流保安电源和不间断电源等系统设备的管理,防止因上述设备的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运行工区要成为学习型单位,无违章无事故集体,沟通协作服务优的典范。在工作作风上,要发扬光大运行队伍一贯的传统,以更加高涨的工作激情,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负责的责任感,更加团结的集体风貌投入工作,为赶超兄弟单位运行检修管理水平,为稳固全局安全生产而积极作为,开拓进取。

3、规范实效,进一步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完善“两会”(安全生产分析会、安全员例会)、“两措”(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反事故技术措施)、“两票”(工作票、操作票)、“两薄”(班组安全活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着力实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完善安全监督和反违章管理规定,制订、规范安全监督标准,健全常规监督、专项监督、事故监察三者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继续抓好春(秋)季安全大检查、重要活动和节假日安全检查。强化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两票三制、班前班后会、应急预案管理规定、继电保护专业规范、电力建设工程分包管理规定等执行情况的专项监督。继续抓好全局安全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强硬强势,狠抓配网安全管理。配网安全管理,既是重点,更是难点。点多面广,人员复杂,设备落后,网架薄弱,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配网安全管理主要目标,是坚决杜绝农配网高、低压触电、倒杆和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在措施上,一要加大投入,加快网架改造,杜绝装置违章,积极开展标准化线路、标准化开闭所的创建工作。二要高度重视配网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做到运行分析、设备巡视、数据测量等流程化、统一化,以坚决的态度推广作业标业卡,使用好标准作业卡。三要改变培训方式,严格上岗证制度,强化岗位练兵、实战演习,积极开展技术比武,坚决淘汰安全意识差、安全技能弱、发展潜力小的人员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和担当生产重要岗位工作。四要进一步完善配网目标管理,重视追求目标的过程管理,事前多谋,细化措施;事中严控,及时纠偏。要注重目标的层级管理,一级保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要重视目标的阶段性考核,严字当头,严格考核,始终保持目标考核的压力。五要建立配网运行分析制度,交流运行管理经验,分析障碍事故原因,落实防范改进措施。

5、攻坚克难,推进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通过近几年开展专项整治,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外力破坏现象仍有发生,电力通道清理依然困难,用户设备缺陷导致扩大停电事件还是不少。为此,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规定》,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继续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要进一步规范重要防护地段安全标识、警示标志的使用,加强易受外力伤害线路区段的管理,特殊区段特殊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得以处理。要坚持以属地管理与采取多种技术防范措施相结合,提高电力设施保护能力。依靠政府支持,强化电力设施及安全用电考核力度,强化行政监管,加大打击偷盗、破坏电力设施犯罪行为的力度,建立三线交跨部门例会制度,从源头上治理违章交叉跨越、危害设施安全。结合XX实际,重点治理农户砍伐树木、用户设备故障引起的扩大停电事件。

6、形式多样,深入开展反违章活动。违章是事故的薮源。反违章,是反事故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反违章人人有责。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要围绕各自职责,结合各自特点,积极开展安全稽查,倡导安全行为,治理违章作业。反违章,须用铁腕手段,手软不得,心慈不得,坚决反对老好人做法,对违章视而不见,姑息迁就。反违章,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既要突出重点领域,始终把生产班组作为

反违章的重点对象,抓紧抓严抓实,又不能忽视领导层、管理层的违章指挥,这些层面的违章犹如蝴蝶效应,对安全“软实力”构成极大的破坏。反违章,要善于总结吸取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违章记分制度、说清楚制度、作业点评制度,深入开展无违章班组、无违章个人创建活动。反违章,同样需要转换角度、转变观念,坚持反的同时,着力安全习惯的培养,把《XX省电力公司现场作业安全生产要点》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严格落到实处,尤其要突出新进职工、农电工安全习惯塑造,“水未来时先筑坝”,通过强化安全习惯德育,从一开始就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培养他们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为反违章打下良好的基础。7、全面动员,积极开展第二轮安全性评价工作。安全性评价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规范管理、创新提高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超前发现和消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改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实现事故和危险因素的预控、可控和在控。坚持全面开展、全员动手,精心部署、专项考核,严格按照省公司安全性评价查评手册,进行评估评价整改。总之,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使全员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基础资料更为健全,电网结构更趋完善,设备状况更显健康,安全风险明显降低,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8、提高认识,确保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与改造,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组织开展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排查隐患,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制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规范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报告、调查和考核工作。

9、落实措施,加强交通、消防、治安保卫工作。注重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行车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尤其是车队临时用工人员职业道德、行业规范教育,着力构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驾驶队伍。坚持车辆准证驾制度,严禁非准驾人开系统内车辆,规范租用社会车辆。探索用车管理模式,力求做到方便用车,规范用车,节约用车,效率用车。始终把交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按照《XX电业局违章作业处罚及离岗培训管理办法》规定,对交通违章行为进行违章记分,确保车辆交通安全。

篇2

一、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围绕区政府关于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进一步强化我局监管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作,确保全年无任何重伤、死亡事故和火灾事故。

二、具体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文件精神,着力推进安全生产落实

1、完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严格实行领导班子“一岗双责”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

2、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3、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依法依规对事故发生单位和责任人严肃处理,有力推进安全责任落实。

(二)强化源头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1、严格监管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和安全设施,严格审批条件和审批程序;

2、持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着力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对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生产、已关闭小厂死灰复燃以及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等典型违法行为;

3、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全面开展隐患的排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三)强化专项整治,遏制较大事故

1、抓好消防安全整治,继续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加强对医院,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特种行业设施设备的安全理念。

(四)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抓好安全文化进企业活动,

深入企业,“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2、强化职工安全培训,督促监管企业必须经常性的开展安全培训教育。

(五)强化应急救援,提高应急能力

1、督促、检查监管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2、督促、检查监管企业建立健全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满足自身需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六)强化监管队伍,营造安全环境

1、严格落实主管局的安全监管责任,实行安全生产督办、约谈制度;

2、组建安全监管队伍,定期对各监管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互检;

篇3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隐患就是事故”理念,以防范事故为重点,严格落实责任,狠抓依法治理、基础建设、专项整治和安全宣传教育,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着力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促进全县文化旅游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实现“两化”体系文化旅游企业全覆盖。专项整治取得新突破。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大提升。职业病危害防控取得新成效。行业整体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全面实现全县文化旅游系统2016年度“零死亡”目标。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1、强化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局直属各文化事业单位、各文化旅游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成立由法人或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确保有专门机构,有专职领导,有强有力人员。重点文化旅游企业必须组建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本单位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要向生产经营单位和生产班组延伸。

2、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各文化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新《安全生产法》以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一岗双责制度》,逐级分解、逐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位职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3、强化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改革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暗访暗查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二)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依法治安。

4、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抓好以《安全生产法》为主的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宣传、安全咨询日、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督促企业抓好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普通职工等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法治和自我保护意识。抓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联动约束机制。加强基层安全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安全法规进企业活动,努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安全监管业务培训。重点开展消防、防汛及应急处置方面专项培训和演练。强化培训执法和责任倒查力度,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

5、积极创新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的硬规定、硬约束,加强现场执法和过程执法,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方法,前移执法问责关口,做到事后问责与事前、事中问责相结合,严格事故查处,严格责任追究,规范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行为。推行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或专家参与隐患排查、执法检查等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自主购买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应用,建立不良信息记录“黑名单”制度,完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6、进一步深化行业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今年是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验收年,全县旅游企业要紧紧围绕我市旅游标准化创建活动,积极落实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完成企业标准化创建目标、任务、措施,推动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持续改进、巩固提高。

(三)突出事故预防,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和专项整治。

7、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深入推进“两化”体系建设,实施安全监管企业全覆盖。将“两化”体系建设情况纳入生产安全事故倒查内容,提升运行质量,推进运行常态化。各文化旅游企业,要按照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3个15天”的工作要求,即15天内必须登录一次“两化”管理系统、15天内必须照清单排查一次应排查的内容、15天内必须将排查出的隐患向系统报备。

8、强化重大隐患督办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建立安全隐患整改闭环管理和事故隐患整改不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按照“五落实”要求,推动解决重点问题。督促企业加强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报备工作,建立档案,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控监测措施。

9、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格“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歌舞娱乐场所、网吧、印刷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管理,完善消防设施设备,保证安全出口畅通,应急演练处置到位。积极配合安监局、质监局、消防大队等相关部门在人员密集场所、水上交通、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大整治力度,严格落实“四个一律”(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停产整顿;停产整顿未达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触犯法律的,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要求,始终保持“打非治违”的高压态势。

(四)强化安全监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0、强化消防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完善机构,明确责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扎实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把消防安全贯穿于文化旅游工作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积极配合公安消防、安监、质监等部门,对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网吧、游戏机室、歌舞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等场所消防安全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齐备、完好有效,确保用火用电用气设备符合消防安全标准,消除火灾隐患;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通道管理,保持通道和出口畅通无阻。推进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协作组织建设,年内80%的A级景区建立消防安全联防协作组织。督促企业修订完善消防应急演练方案,确实开展演练活动,务求取得实效。

11、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督导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高星级农家乐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积极配合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星级宾馆、高星级农家乐食品卫生进行监管,督导配齐用好卫生设施,对星级饭店、高星级农家乐的食品采购、加工、贮藏等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检查,监督落实卫生管理措施。

12、强化重要时段安全监管。针对黄金周、旅游旺季、汛期灾害天候、暑期漂流以及重大节日等重点时段,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联动机制作用,积极协调、联合公安、交通、住建、卫生、工商、质监、安监、食药监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对车辆、电梯等游客运载工具,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旅游项目,对易发生火灾、食物中毒及的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内的饮食摊点进行重点排查,保持重点时段良好的旅游安全环境和秩序。重大文化旅游活动期间,与县直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安排专人督办落实安全防范设施设备和管理措施到位,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13、强化日常巡查执法力度。继续坚持局主要负责人每年带队开展两次安全督查、分管领导每季度带队开展一次安全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检查的工作制度,继续实行一季度一例会、一月一巡查、一季度一通报的安全生产巡查通报制度。各文化旅游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天一巡查,分管安全负责人一周一巡查,主要负责人一月一巡查,并如实建立好巡查台账。

14、严格生产安全事故报送和查处。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全面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通报信息机制。严肃查处迟报、漏报、谎报、瞒报行为。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突出职业健康,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

15、结合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督促相关印刷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创建活动,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项目网上申报工作,积极协助县安委会对相关印刷企业开展监管执法。

(六)强化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旅游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16、科学组织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各旅游景区要做好旅游安全风险源、风险点建档登记、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对外公布安全风险信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实施覆盖性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增强安全提示信息的受众面及时效性。

17、强化加强应急管理。督导和指导重点文化旅游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法规,针对自身实际,加强安全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增扩、升级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开展安全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活动,特别是旅游行业突发地质灾害、汛期防洪、火灾、群体性食品卫生事故、旅游交通事故的救援处置。年内各重点文化旅游企业要按相关行业法规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篇4

全市安全生产主要任务目标: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下降10%,工矿企业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万人死亡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步入省先进行列。

2005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及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常规性工作抓深化

(一)深化五项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切实搞好安全生产检查。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抓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分品种、分行业,依据国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从业单位逐一对照,高标准,严把关。坚决取缔非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限期整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二是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评价工作,确保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时限内,全面完成全市 家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工作。三是提高安全检查质量,狠抓安全隐患的整改效果。检查方式多样化、检查人员专业化、检查方案全面化、查出隐患档案化、隐患整改责任化,力戒形式主义,确保检查实效。

年内集中搞好5次全市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同时加大对县(市、区)、市直企业的暗访突查力度,并同定期检查、巡回检查、跟踪检查、全面督查、专项检查以及自查、互查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保证安全检查面达到95%。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一是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咨询日”和“安全知识征文及竞答”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二是逐步建立起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三是编制好2005年安全生产培训计划,配合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举办10期各级安监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格培训班。四是继续做好全市范围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发证和复审,做到人人持证上岗。五是举办安全生产高层讲座。聘请国家局专家到我市讲学,进一步论述发展经济、优化投资环境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使各级、各部门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三)建立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体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确保2005年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完成。一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落实。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签定责任状,层层抓落实。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加强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半年进行一次考核。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审批和执法责任制。按照“谁监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在安监系统内部明确责任。四是细化监管岗位责任。按照分工,从局长、科长到一般干部,对照职责细化岗位责任、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和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到人,互相监督。

(四)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一是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二是加大对事故隐患单位执法的力度,在市局和县局机关专门拿出工作人员作为执法队伍,以罚促改,以关停促改,确保隐患及时彻底整改。三是严肃查处事故,强化批复结案工作。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302号令和国家、省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四是继续发挥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对有法不依,安全隐患严重而坚决不改,导致重大事故的典型,要从重处理,并进行公开曝光。

二、基础性工作上台阶

(五)建立健全乡镇一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实施安全生产有效监管。以省、市两级30个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的机构建设为契机,逐步在全市186个乡镇建立起安监机构,为有效地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奠定组织基础。

(六)安全生产监管逐步向农村、向企业、向安全生产第一线延伸。年底争取80%以上的农村、80%以上的企业、100%的学校、100%的集市贸易和公共聚集场所,都建起安全组织,设立安全监管员,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延伸到位,无断层。

(七)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以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契机,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提高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准入门槛,切实淘汰一批存有重大安全隐患、又整改无望的企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在年内确保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达到95%以上。

(八)继续抓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工作。一是按照省局的要求,按时完成全市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申报工作。二是做好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工作。三是对全市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制定出全市重大危险源分布图。四是按照重大危险源的分级和分类实行分级监察管理。逐步建立起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九)在企业内大力推行交纳工伤保险和风险抵押金制度。确保大中型企业工伤保险交纳率达到100%,小型企业工伤保险交纳率达到30%。从建立企业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费用制度入手,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向本质安全迈进。

(十)切实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严格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和安全评价制度,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不准开工投产。

(十一)加强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设专业化的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抢险救灾能力。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把制订和修订应急预案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边完善,边实践,边提高。同时,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建筑施工企业,旅游景区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年内组织3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队伍,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

三、创新性工作求突破

(十二)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上求突破。按照“抓好试点,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创造性工作思路,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明年适当的时间,组织有关县、市、区安监局有关人员走出去,到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搞得好的广东佛山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加强我市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努力使我市非公有经济的安全生产状况有新的起色。

(十三)在加强对驻沧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上求突破。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的职责划分要求,加强对驻沧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确保企业生产安全。与驻沧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建立必要的协调、通气制度,经常交流情况,沟通信息,保持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一致,防止出现安全监管的盲点和偏差。

篇5

自2000年11月17日建成投产以来,这个班组在“安全、形象、创新”上做文章,不断加强变电站的建设,使变电站的设备状态、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站容站貌和班组建设等项工作不断提高。先后荣获**电力公司“优秀班组”、“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供电局“零违章”优胜班站、文明标兵班站、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基础管理固根基

330千伏柞水变自建站之初,在借鉴兄弟单位330千伏变电站运行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出《柞水变制度汇编》、《柞水变现场运行规程》、《柞水变典型操作票》、变电站日常工作程序等制度,涵盖了站内全部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制作了柞水变继电保护信息对照操作手册、二次操作典型票,方便了事故处理;按照一流变电站要求,对技术资料与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技术资料采用单元划分,给每台设备建立了完整的出厂、运行、修试资料,做到了规程与需要,资料图纸与设备,档案与修、试相对应,以确保其为安全运行提供依据;按照变电站管理规范,对上墙图表,台板下应压图表等均实现规范定置。积极推广应用变电站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从运行工作日志、调度命令记录到事故障碍运行记录等无笔化;积极结合变电站运行管理实际确立攻关课题,认真开展QC小组活动,多次荣获**供电局QC成果奖项,有效地保障了技术规程和上级管理标准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既提高了运行工作效率,又提高了运行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创佳绩

330千伏柞水变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抓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入手,围绕安全生产的五大责任,即:重大政治责任、巨大经济责任、严肃的法律责任、高度的道德责任和个人家庭责任。做到安全目标、安全培训和思想转化到岗位。建立了以站长为核心,副站长、技安员为核心成员,以值班长为骨干的班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目标,形成“个人保班站、班站保部门、部门保全局”的安全工作常态机制,推动了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同时,把安全意识教育贯穿于全站的各项活动中,利用每次两大值交接班时候召开全站人员参加的安全活动,及时学习传达、讨论事故通报、各级安全专题会议精神、上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和要求,认真总结站内近期安全工作的不足,提出今后安全工作注意要点等。除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外,还在修试、维护工作之前有针对性地讨论工作中的危险点及正确的预控措施,真正在全站形成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懂安全的好局面。

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和“两票三制”,持之以恒开展反违章活动。认真落实危险点控制措施,为开关编码锁制作闭锁牌。编写了完整的倒闸操作典型票,并按照要求定期修订。安全工器具实行定置摆放,规范管理,并设专人管理,确保检查维护到位。春秋季安全检查始终坚持不走过场,注重过程控制的原则,制定周密的计划和重点检查项目,及时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对整改情况进行逐项督促落实,做到了设备检查和缺陷处理全面、彻底,为变电站保持长周期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管理重实效

330千伏柞水变站在多年的运行维护工作中,积极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管理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制定了柞水变月度维护工作程序,使设备运行维护工作有计划安排、检查落实,各种记录、报表填写规范完备,各类设备标志齐全,准确,规范;全面贯彻执行标准化“五卡”作业制度,从设备的倒闸操作、工作许可、修试监督、验收投运、巡视检查等均实施标准化作业卡,有效的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提高了运行维护质量;严格缺陷管理工作,认真按照《**供电局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对发现的设备缺陷能够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分析讨论,提出处理建议、措施和整改期限,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并认真做好缺陷消除的监督落实和记录工作,使设备健康状况一目了然;在修、试工作管理中严格遵照“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应试必试、试必试全”的原则,积极主动加强与检修部门的配合,加大设备修试过程的监督力度,确保设备按周期检修、试验和消缺;扎实开展设备评级工作,实行设备每季度定级上报,以设备评级检验设备的健康状况,以设备评级促进缺陷管理,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设备评级中,提高了设备评级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及时根据**电网变化情况,修订完善柞水变事故预案,以确保事故情况下值班人员能从容应变,不断提高事故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技能培训强素质

330千伏柞水变始终把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当作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坚实自学与现场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业务技能为主,给职工提供了充足的培训教材、专业书籍、图纸资料,通过建立技术问答栏和每月现场培训、现场考问等方法,使技术培训随时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同时请继电保护、检修方面的技术人员到变电站进行知识讲座和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阶梯式培训凸现成效。按照教育培训计划,柞水变每年均派出业务骨干外出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人员回来的传、帮、带,把有关培训内容和信息及时予以反馈、传授,在变电站内部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培训的辐射作用,有效地拓展了培训的方式,增强了培训的效果,提高了全体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

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活动相得益彰。长期以来,柞水变始终把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作为三级培训的一个重点来抓,认真组织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针对本站实际,对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活动进行深刻的总结、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加以改进和提高,有效地杜绝了因事故处理不及时和措施不当引发的严重后果。

文明生产造氛围

多年来,330千伏柞水变始终坚持以增强职工的文明意识为基础,巩固和提高文明生产为目的,不断加强设备生产、生活场所的环境治理和绿化工作,使全站的文明生产整体水平有了显著变化。

柞水变在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素质的同时,非常注重职工思想素质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培养,通过循循善诱的宣传和引导,使职工把爱岗与爱站结合起来,把爱岗爱站与日常的一言一行结合起来。全站职工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注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养成了爱护公物、忠于职守、奋发向上、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树立了良好的班站形象。

通过设立防小动物专责和义务消防员,加强了防小动物和防火灾事故的管理,并对站内各种安全警示牌的悬挂位置和内容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了彻底排查和整改,为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通过推行场所定置管理,划分卫生区域,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使生产、办公和生活场所基本达到了窗明几净,无卫生“死角”,可绿化面积达到100%,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工作环境,向创建“花园式”变电所的目标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民主管理聚人心

为了激发值班人员的潜能和创造性,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330千伏柞水变通过扎实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成效的民主管理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结合变电站实际和职工的思想动态,坚持每月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及时发现和纠正职工中的一些不良倾向。积极组织向困难群体捐助活动,奉献一片爱心。职工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集体荣誉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杜绝了各类违章乱纪行为的发生。

篇6

1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观念更新换代快。由于基层供电所的技术劣势和人才劣势,在技术更新和人才培养上无法跟上电力事业的发展步伐。很多基层供电所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主要凭借工作经验处理供电管理中的问题,对科学技术缺乏信任,对新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缺少认知和接收能力,导致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同时,基层供电所在人才方面的更新缓慢,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导致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整体水平难以提升。

1.2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执行困难

在我国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供电所分布过于分散,很难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总体而言,我国的配电网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供电所在安全管理问题上没有可参考的对象,进而造成管理混乱。此外,在制度、规定的执行问题上,由于供电所本身地处偏远地区,在对上级管理规定的执行过程中易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规定的执行力不足;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因自身技术素养不足和供电所设备条件简陋而无法彻底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无法有效去除一些习惯性的管理方法。

2提高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强基层供电所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选拔基层供电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时,要充分考虑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合适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高技术人才,并提高待遇水平,使其能切实为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服务;加强对基层供电所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工作,对考核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换岗处理;对于电力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培训,以更新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知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的安全性。

2.2完善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基层供电所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国家配电网络建设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设立,并根据管理所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对于供电所的设备管理,要符合相关规定,要严肃处理并及时纠正不按规定存放和使用电力工具的人员;建立完善的监督巡视体系,从而加强对偏远基层供电所的监督管理,确保管理措施的严格执行。

2.3加强对安全管理问题的学习

基层供电所的分布比较分散,每个供电所面对的问题可能不同。因此,应加强不同供电所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安全管理经验,讨论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点和管理难题,互相交流警告易发的安全事故。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实行每周、每月的工作简报工作,列举、分析供电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4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应加强对基层供电所的配网设施建设和日常供电的安全检查工作。要仔细检查配网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区域、技术操作和安全事项等问题;严格检查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比如地线的装设、围栏的设置、标示牌挂点的选择、监护人的安排和危险点的控制措施等;严格检查施工情况,及时报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当出现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时,要及时汇报,不要自行采取措施。此外,在日常供电管理过程中还可开展安全检查和评比工作,以增强供电所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3结束语

篇7

路灯杆通信基站主要是作为宏蜂窝覆盖的补充,以底层的延伸覆盖为主,解决局部盲区或弱覆盖区域的覆盖问题。同时,用于高话务热点区域,可实现无线容量的提升,改善覆盖质量。路灯杆通信基站用于解决点状、线状区域的覆盖或容量需求,如数据话务热点区域、密集建筑的低层覆盖、盲区或弱覆盖区域等。典型场景如下:(1)数据话务热点区域:主要针对人流量大、话务高、数据业务需求比较大的区域,如商业广场、步行街、高校等;(2)城市道路:解决道路沿线因征址困难、基站建设难度大等导致的道路段盲区等问题;(3)密集建筑的低层:解决楼群密集、楼宇间距小、人流量大、话务量大,宏基站难以覆盖到的弱覆盖区域或覆盖盲区等;(4)其他宏蜂窝覆盖盲点:针对因城市发展、新增建筑物阻挡等而出现的局部区域弱覆盖或覆盖盲区等。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需根据待解决覆盖区域类型、路灯杆资源情况以及投资造价而定。

2技术要点

(1)路灯杆选择路灯杆通信基站需结合覆盖目标、覆盖环境等建站条件以及造价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路灯杆进行利旧,基站建设应注意与环境协调一致,同时要避免基站建成后“热装冷用”,达到成本与效益的最优化。为保证路灯杆杆体能够满足基站建设及安全生产要求,在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杆体规格较大的路灯杆。实际应用时,应对具体灯杆的结构、壁厚及基础进行核算,需对不满足荷载要求的灯杆进行筛选,在条件允许和方案可行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加固或重新选择其他的灯杆。路灯杆荷载核算专业性强,且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需委托具备相应专业资质的单位完成相关工作。(2)电力引入及防雷路灯杆通信基站原则上采用220V交流供电,具体引入方案需根据站点引电条件进行选择。外电引入方案主要如下:方案1:直接从路灯电力系统中引电路灯电力系统每隔一段距离有1套供电设施,设有交流配电屏等供电设备,负责对该路段相应路灯进行供电和管理。同时,灯杆旁基本上都设有市政管道及施工维护井,路灯杆通信基站可通过市政管道从路灯系统的配电箱引电。该引电方案的实施与基站建设基本同步,可减免部分建设协调环节,加快基站建设进度,但受路灯管理部门及路灯杆距配电箱距离的影响较大,如路灯管理部门是否允许共用电力系统、引电距离过大等。方案2:单独从供电局引电按照与常规基站相同引电方案,向供电局提出引电申请,引接一路独立于路灯供电系统的交流电。该方案提供的电源相对比较可靠安全,但可能存在引电申请流程及施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等问题。方案3:直流远供部分路灯杆通信基站距宏基站机房较近,且宏基站电源容量充足,可考虑采用直流远供方案进行基站供电。该方案建设实施相对简单,费用相对较低,但受限于周边宏基站的现有条件,同时直流远供方案建设的技术成熟度也有一定影响。引电方案的选择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以上方案中实施难度、建设成本及建站效率最佳的方案。此外,还可尝试其他安全可靠的引电方案,如共用公共自行车停靠系统电源等。正常来说,每处路灯杆都设有防雷接地系统,路灯杆通信基站可进行共用,从路灯杆地下避雷带引出接地引接线,用于基站设备及天馈系统防雷接地。(3)基站传输配套路灯杆通信基站原则上不新建管道,尽量利旧现有管网,从附近基站或光缆交接箱新建传输光缆至路灯杆通信基站,以确保基站与传输设备的连通。传输配套条件也是路灯杆选择的重要因素。

3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管理分析

为切实做好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实施工作,需完善基站建设流程,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保障机制,有效推进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明确建设工作重点以及建设管理思路。

3.1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流程

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且建设流程较长,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需对项目方案和建设流程进行严格管控。参考建设流程如图5所示。

3.2基站建设工作重点

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尚不多,可参考借鉴的经验及案例稀缺,建设方案和管理模式仍需深入探讨与摸索。(1)建设方案可行性分析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规划需结合现有城市路灯资源情况,确保杆体承重、外电引入等技术可行性,并对网络覆盖需求及投资方案合理性进行分析,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建设方案不可行或建成后达不到效果,造成投资浪费。(2)制定建设指导意见在基站建设实施前,制定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指导意见初稿,随后根据试点建设经验修改完善,由点到面,为大范围内开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3)试点建设及经验总结各城市的建设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建设方案和管理模式也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路灯杆通信基站试点建设是检验建设方案及管理模式可行的有力工具,在大规模建设实施前应提前进行试点建设,摸索出成功经验,排除潜在风险,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确保建设流程、管理模式的合理性。路灯杆通信基站试点工作不仅限于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验证,更应注重建设流程、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4)签订合作协议路灯管理部门同意租赁其路灯杆进行通信基站建设是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的前提,因而与路灯管理部门签订合作协议至关重要。省公司层面签订总体框架协议总体框架协议需就合作方案、租赁费用、职责分工、协作机制等问题达成一致。该环节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建设流程、管理模式、建站成本等。获取路灯资源信息从省公司和分公司这2个层面出发,获取城市路灯资源信息,包括路灯位置、路灯杆高度及杆体尺寸等,为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提供条件。签订基站建设合作协议根据网络规划覆盖需求,结合路灯资源情况,与路灯管理部门协定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方案,签订基站建设合作协议,就具体建设实施细则达成一致,包括设备安装位置、引电方式、防雷接地等。合作协议的管理是基站建设管理的重点,总体框架协议的签订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依据,基站建设合作协议是规范建设流程和规避建设实施中纠纷的关键。(5)建设实施协议签订后,根据建设指导意见和网络建设需求,开展设计、采购、施工等具体建设实施工作。

3.3基站建设管理思路

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涉及到建设单位、合作单位、路灯管理处以及市政等管理部门,各环节人员分散、错综复杂,管理不得当时很难形成一致的建设思路,容易出现混乱,对项目管理、成本造价及工程质量控制不利。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管控,基站建设建议采用一体化管理机制。路灯杆通信基站建设一体化管理的主要思路如下:(1)制定各单位、各部门一体化协同机制,由土建专业主管负责整个机制的总协调;(2)在建设单位主持、监理单位组织下构建一体化基站建设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包括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3)建立明确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4)建立一套与一体化协同机制相适应的考核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计划实施管理,提升工程信息准确性和工程实施可控性。建设一体化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减少沟通障碍,确保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序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工程质量,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篇8

文章根据电网企业资产的管理特点,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入手,阐述在电网企业中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以广东电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构建起广东电网公司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科学体系。最后,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实施效果,提出实施推广的核心关键点与建议。

【关键词】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价值管理;广东电网公司

一、广东电网公司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背景与必要性

企业财务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其维系着整个企业的生计和发展,每一项业务、每一项管理、每一项决策都关系着企业和社会资源成本的耗费或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围绕着财务目标来展开。然而,传统的电网企业由于其自然垄断经营的企业属性,企业难以完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竞争创新思维和机制。在这种模式下,财务管理较封闭,财务与业务以及整体经营环境的管理融通和衔接较弱,因而,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经营分析以及辅助决策重要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受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大多还是基于统计意义上的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典型问题。

一是资产价值管理观念淡薄,只重视设备资产的性能表现而忽略资产价值管理,只重视投入而轻视产出效益:

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作机制,传统的基于职能的“分段式”资产管理模式使得各部门工作目标不一致,缺乏有效衔接。业务信息无法共享;

三是关键业务环节的决策方法有待完善。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风险评估与管理、状态监测与检测、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

四是历史资料和数据不全,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难以全面支撑科学决策。如电网资产的设备台账、运行维护数据等信息缺失,账、卡、物长期不一致等。

如何规范、有效地提升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的水平。在确保电网资产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用和效益,通过强化资产管理。推动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变革,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这是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和资产运营过程当中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

长期以来。电网资产管理面临诸多困惑:第一,在电网建设大规模投入的同时如何考虑投入的效益和扩张的成本?第二,设备招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做到既清正公廉又质优价廉?第三。如何防止电网工程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低效建设和低劣产品进入。以减少工程建设和以后的运行成本?第四,电网资产设备修理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评估依据是什么?第五,为什么近年来固定资产报废净值越来越高。物资库存量却越来越大?第六,如何理解资产保值增值的本质内涵?提高资产的质量和运营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

广东电网是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供电地域广阔,资产庞大,是典型的投资密集型和资产密集型企业。截至2010年12月底。全省共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含电缆)69594千米,变电站2301座、主变压器4741台、变电容量37027万千伏安。如何解决以上管理困惑,提升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对广东电网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虽然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通过开展创建国际先进电网企业活动,安全生产、电力供应、电网建设、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水平都上了新台阶,资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站在实现国内国际领先目标的高度来全面审视,公司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广东电网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因此造成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使用寿命短、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等问题。

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解决公司长期面临的资产管理难题,转变公司资产经营管理模式。广东电网公司必须对旧有的资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变革,通过引入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现代化资产管理手段。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以资产价值管理链条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一体化,切实提高资产管理绩效。

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电网企业有着明显的社会和经济两重属性。从电网企业的社会属性来看。电网企业是国家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畅通,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它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企业资源为社会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因此,电网企业资产运营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不断提高资产运营的可靠性。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同时,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电网公司还需要尽可能地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减少对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浪费。从电网企业的经济属性来看,电网企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占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使命,因此,电网企业运营必须关注于资产价值链管理,并通过合理安排资产的初始投入及后续运营支出,有效控制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电网企业投资收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广东电网公司作为南方电网下属的特大型国有供电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履行其经济使命。因此。广东电网资产运营不但要考虑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还要统筹兼顾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实现四者综合最优,才能全方位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公司根据电网企业固有的双重属性特点,将国际上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理念、多目标决策理论和价值链管理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全新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 Management,简称“LCAM”)理念。

(一)基本思路

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针对公司资产管理薄弱环节,以国际成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为基础,系统谋划、突破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广东电网特色、界面清晰、统一协调、科学高效的现代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资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以及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级供电局等的纵向贯通,最终实现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如图1所示)

三、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内容

为了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最优的战略目标。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从五方面开展工作,包括建立统一明确的管理策略;贯穿资产生命周期各阶段、互相衔接的业务流程;层次清晰、科学、全面的评估考核体系:适应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协调一致的组织架构;以及建设集成高效的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资产管理策略是纲要,是从公司战略角度对资产管理策略做出较为明晰的界定。即明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目标、实施原则和策略等纲领性要点。

业务流程是载体,通过业务流程、表单设置将公司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各业务环节有机衔接的资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组织架构是保障。通过建立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既考虑了原企业职能管理的现实,又引入了现代流程管理的先进理念。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平稳过渡,为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评估考核是推手,通过建立全面、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根据评估考核的结果,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信息系统是支撑,通过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支持评估考核和分析决策。

(一)管理策略

1 资产管理总体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制定资产管理策略,从公司战略角度明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目标、实施原则。总体策路的制定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强调管理目标的先进性。改变传统资产管理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不协调的状况,强调以资产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综合最优为目标。

强调管理手段的先进性。以“流程管理”代替传统的“职能管理”。建立全方位的评估考核体系,搭建先进、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强调管理模式的先进性。打破传统的条块化、分段式管理模式,建立从资产规划、设备采购、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营、报废退役等各阶段、各业务环节紧密衔接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

2 细分管理策略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按其业务过程,主要分为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等五个主要业务环节,各环节的策略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核心。支撑综合最优目标的实现:

第一,规划设计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进行项目优选和设备选型;建立项目优选和项目群投资组合分析模型。

第二,设备采购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进行设备采购:引入“大物流”管理理念;建立LCAM评标方法。

第三,工程建设管理策略:实现资产建设的过程管理与价值管理、物流管理一体化;建立固定资产、生产设备、物资相对应的分类标准化目录,从源头上保证“账、卡、物”一致。

第四。生产运营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基于资产状态评估结果和运维策略优化安排运维检修;建立作业标准化、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备品备件的整体规划、合理存储、及时配送。

第五,退役报废管理策略:以LCAM综合最优为目标。将退役,报废资产的技术经济性评估结果应用到规划、采购、运维等各资产管理的各业务环节之中;建立资产退役和报废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估模型;建立退役资产再利用方式的评估模型和方法。

(二)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资产管理策略实施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将公司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紧密联系起来,以核心业务流程贯穿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协调各具体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强调流程中的跨部门协作,完善跨部门交接的流程关键节点设计、相关职责以及交接控制点,形成各业务环节有机衔接的资产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环节。实现价值流、物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在各个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的业务流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流程进行再造:

一是资产策略及状态评估。建立闭环的技术政策评估、制定、执行、反馈;实施设备风险评估。并将结果应用于作为技改、大修等工作。

二是规划设计阶段。建立,更新中长期电网规划:在可研设计阶段引入全生命设计理念,对项目技术经济性进行量化评估;平衡基建、技改规划;引入项目优选;在初步设计阶段引入全生命设计理念。

三是设备采购阶段。统一物资管理组织架构和流程、信息系统、设备选型标准、物资调拨配送:明确LCC评标;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评估模型;完善供应商关系管理,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四是工程建设阶段。强化项目实际用款与项目进度比对;建立项目阶段性回顾机制,对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进行定期的回顾。

五是生产运营阶段。结合状态评估结果制定技改、大修、维护等计划,实施优化检修;对运维信息、成本信息进行合理的归集。

六是退役报废阶段。建立退役资产再利用平台,进一步完善废旧物资招标处置;加强设备信息输入及时性、准确性,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将退役报废信息反馈至立项环节,充分利用可再利用的资源。

(三)组织架构

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开展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以及建立符合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的新型组织架构模式,包括了战略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职能明确的三级组织架构。为了促进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层次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广东电网组织架构模式由原来的以职能驱动的“条块化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流程管理”为导向、流程与职能结合驱动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

战略决策层:按照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对整体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和系统管理,明确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目标、方向和原则。

管理层:对决策层负责。进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日常协调和策划管理工作;建立以跨部门协作为基础的归口管理机制。

执行层:按照管理层制定的工作目标、流程、制度规范和完成指标开展工作,制定执行层的业务流程及作业标准、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以及执行层信息化应用。

(四)评估考核

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是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效的重要推手。通过制定包括资产使用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绩效指标,建立全面、可行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估考核体系,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以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和相关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1 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

从关键绩效指标、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三方面进行衡量。关键绩效指标:衡量整个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实现情况;结果性指标: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实施效果;过程性指标: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业务流程的及

时性、规范性和先进性。

同时,从关键绩效指标出发,与业务流程挂钩,将资产管理目标逐级分解、逐层细化,形成金字塔结构的评估指标库。

2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来反映资产全生命周期综合最优的实现程度。

设计综合指数T的计算方法,T取决于可靠性、周期成本、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四方面的实现程度。

T=∑(四项目标完成情况×各自的权重),建立以下的管理综合指数模型。

(五)信息系统

建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的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撑。内容包括流程细化和业务蓝图设计,搭建系统应用架构,系统功能详细设计、集成开发及测试等。目的是建立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紧密集成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覆盖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固化业务流程,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度统一。从而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益化,支持评估考核和分析、决策。

上述五项工作内容分别贯穿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实施步骤及阶段性目标

根据管理现状和地区差异,广东电网公司遵循“统一谋划、分步实施”“瞄准最佳、分段达标”的实施原则,逐步建设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主要的步骤和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形成总体方案(2009年2月至2009年3月)

成立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组;制订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体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设计实施方案(2009年4月至2009年7月)

明确管理对象,制定资产分类分层原则和编码规则;完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策略、组织架构及评估考核体系设计,为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试点阶段(2009年7月至20lO年9月l

在试点单位完成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实现试点单位的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闭环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

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lO年10月至2011年12月)

完成资产管理的流程优化和制度建设,完成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省、市公司及直管县分公司的推广实施工作,全面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闭环管理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LCC),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达到国内领先。

第五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完成管理分析及决策支持模型在公司的全面应用,全面实现资产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综合最优的管理目标。资产管理关键绩效指标迈进国际领先行列。

五、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成果

广东电网公司资产全生命周期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资产管理对象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第一,统一项目编码体系。公司制定了基建、技改、修理、科技、信息和小型基建六大类项目全省统一的项目编码体系,从项目立项源头就赋予项目“身份证编号”,统一了各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交流语言”,也是为了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统一规范的大计划、大预算项目管理打下基础。

第二,统一物资编码体系。公司制定了全省统一的物资编码体系,在设计院编制设备材料清册的源头就应用统一的物资编码,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过程,统一了各部门在物资管理中的“交流语言”,同样也是为了在信息系统中实现统一规范的物资管理打下基础。

第三,制定统一设备资产目录。公司将财务资产目录和生产设备分类融合在一起,同时满足了财务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是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账、卡、物一致”管理目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第四,开展设备资产清查工作。对于存量资产,试点供电局以统一设备资产目录为基础,进行主网设备资产清理,通过设备台账与现场实物核对、现场实物贴标验证、设备台账与资产台账核对三个步骤。试点供电局清理399座变电站,1124回输电线路,涉及资产卡片14.36万张。资产原值396.03亿元,第一次完全实现了存量主网资产的“账、卡、物一致”。对于增量资产。创新性引入RFID实物标识技术,从资产源头进行跟踪,确保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账、卡、物一致”。

(二)制定并实施管理策略,落实价值管理理念

以资产价值链为主线,设计了涵盖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及退役报废五个阶段的19项资产管理策略。明确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的目标、内涵和实施方法,明确了各业务环节需要重点推进的关键管理变革内容或管理提升点。

在落实资产价值管理理念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第一,设计应用项目优选准入模型,提升项目投资决策水平。设计并在年度计划、预算编制中应用了基建、技改、修理、科技、信息、小型基建六大类项目的优选准入模型。在项目优选模型中设置“安全生产评价因素、财务评价因素、其他评价因素”等内容,强化项目投资收益评价,通过定量的评价,对项目实施的优先级别进行评分、排序,辅助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二,设计应用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模型,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设计并在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了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型,可以对单个资产在各业务阶段发生的成本进行细化分解并实时归集。

各级管理人员能实时获取资产在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生产运营、退役报废等各个业务环节的成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资产价值链上的业务流程和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可以增强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控制能力,实现实时监控和实时分析,为下一步实现综合最优打下基础。

第三,大力推动闲置物资再利用,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规划、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价,以及完善库存定额管理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闲置物资的产生;另一方面,完善废旧物资管理办法,对废旧物资分类标准进行明确定义,通过技术鉴定对废旧物资所处的状态进行评估,确定不同阶段设备的处置方式,包含资产退役策略、资产调拨再利用、报废物资处置。将退役,报废资产的技术经济性评估结果应用到规划、采购、运维等各个资产管理业务环节之中。2009年挖掘利用闲置物资7.4亿元。

第四,设计高级检修策略模型,科学制定检修方案,有效节约检修成本。以设备状态评估和风险评估为基础,研究、设计了广东电网公司高级检修策略模型,为公司检修方案的制定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保证检修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广东电网公司所属输电、变电、配电等一次、二次设备的两个核心环节(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环节、当期检修策略环节)导则、制度、工具的编制。共制定11类设备状态评价及风险评估导则(其中一次输变电设备3类,配电设备3类和5类二次设备)。通过对高级检修策略模型的试点实施,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检修策略模型的合理性。

(三)再造业务流程,并通过信息系统予以固化

公司对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四大业务的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优化重组,设计了161项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修编制定了28项管理规范和制度,形成了紧密结合的制度与流程体系,打破了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明确了各级单位和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了一贯到底的业务流程,使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业务高度融合。使省、市、县三级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促进公司向集团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管理方向的转变。

(四)设计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

公司研究设计了资产全生命管理指标体系,从资产使用的可靠性、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全生命周期成本四方面着手。设计了50项管理指标。包括8项关键绩效指标,21项结果性指标;21项过程性指标。选取了部分当前可统计的指标。如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等,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以促进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全省的推进实施。

为全面有效衡量公司内部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绩效,公司研究设计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评价模型。公司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设置综合指数比较四项目标完成情况,设计综合指数T,用于量化评价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绩效。T取决于可靠性、周期成本、使用效率、使用寿命四方面的实现程度及其相应的权重。

根据电网企业特点,以“负荷增长、安全运行、资产状况”为影响资产管理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设定27种业务情景,由专家评分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组合。公司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业务情景,得到权重系数组合。例如,某供电局负荷增长平缓、安全运行状况十分稳定、资产年龄较短、设备运行状况健康,就选择相应的业务情景,在综合最优权重评分表中得到相应的权重系数组合:α=14%、β=33%、γ=20%、δ=33%。

(五)自主开发并实施“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

公司自主开发基于SOA架构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采用全省大集中的部署方式,将信息模型与业务需求相契合。建立了项目、设备、物资和财务各模块之间的紧耦合关系,通过有效的集成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业务蓝图设计和流程细化阶段,对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完成应用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和基础设施架构设计,以指导开发阶段的详细设计;将业务流程再造阶段的161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细化为224项;将影响系统设计的关键业务提取出来进行专题讨论。形成28项关键业务解决方案;结合关键业务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功能的概要设计,共设计了721个概要设计功能点。

在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阶段,共开发了3375项功能、331个菜单、7250个界面原型、25000个源代码文件。研究了业务流程设计和系统的功能、集成等298个问题;多次组织专家组对系统界面原型和系统功能进行审查。形成254条意见;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系统功能评审,保证系统开发满足业务需要;从省公司本部和试点供电局抽调了21名内部专家,参与系统开发工作,培养了一批懂业务和技术的内部专家。

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于2010年6月底在省公司本部、广州供电局、深圳供电局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情况良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正在向全省其他供电局推广。

六、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成效

广东电网公司通过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成效:

第一,实现四大业务的“横向融合、纵向贯通”

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是广东电网公司自主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首个企业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东电网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自主开发软件实现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四大业务高度融合的电网公司。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贯穿计划发展部、工程建设部、物流中心、财务部、生产技术部等核心资产管理部门,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公司从职能化管理往流程化管理方向的转变,同时,使省、市、县三级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固化了一贯到底的业务流程,实现纵向贯通。促进公司向集团化、一体化和集约化管理方向的转变。

第二。建立保持资产“账、卡、物”一致的长效机制

首先,通过对存量资产开展实物清查和实物标识工作,按照统一资产设备目录的要求,建立资产卡片、设备台账及资产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理清“家底”。

其次,借助于信息系统,对资产的新增和变更、报废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账、卡、物”联动,防止“前清后乱”。规划设计阶段,建立初设设备资产台账,以及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在资产设计过程中进行溯源跟踪;设备采购阶段,引入实物标识管理手段,在设备出厂即贴标。赋予资产“身份证编号”。在资产形成过程中进行实物跟踪;工程建设阶段,建立起物料和设备的对应关系,通过“自动转资”,实现对新增资产的实时管理i生产运行阶段,通过资产与设备联动,确保设备的变动(调拨、盘盈、盘亏)同步触发资产变动;在退役报废阶段,设备退运自动触发资产处置(闲置、报废)。

第三,建立规范化、自动化的项目管控方式,实现“自动转资”

在规划设计阶段。从源头开展闲置物资、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按照标准模板建立WBS结构,应用典型设计方案,加快设计进度:建立初设设备资产台账,在设计时就建立设备台账和资产卡片的对应关系。在设备采购阶段,项目管理部门按照设备材料清册,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给物资部门进行采购,提高申购准确性;建立以概算为基准的设备购置费用控制体系,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在工程建设阶段,建立三级进度控制标准,自动生成投资统计数据。避免虚报谎报;通过WBS实时控制费用支出,避免随意超概;实时建立领用物资和设备台帐的对应关系,设备来源清晰可查。在项目投运阶段,通过电子化移交以及实物标识核对等手段,设备资产信息全面准确的移交给生产运行部门。在竣工决算阶段,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分摊费用、出具报表、转增资产。实现“自动转资”。

第四,财务、业务充分融合,实现“业会合一”

一是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会计核算凭证均根据相应的业务操作自动生成,如系统在处理领料单据时。即自动生成相应的物资出库的会计凭证,确保财务核算信息准确、及时和可追溯:二是财务管控要求与业务操作流程融为一体,有效降低了财务控制风险,如在物资采购流程中,财务人员通过在线进行采购单、收货单、发票三单匹配。确保采购付款的规范性,有效控制了付款风险;三是将财务预算控制贯穿于业务操作全过程,实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实时控制,结果实时反映,如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时,对于超出概算的。系统会自动进行提醒甚至予以拒绝。

七、经验分享

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战略思路、目标、体系建立的内容,剖析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其他企业在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参考:

第一,切实转变资产管理理念

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专业和单位,必须树立系统管理理念,旧有的部门(专业)本位主义必须被彻底摒除,各部门(专业)不仅应关注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管理工作对整体工作的影响,才能保证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顺利推进。流程管理理念、价值管理理念、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等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必须落实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工作之中。

第二,注重资产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引入及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目的,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培养公司资产管理的核心能力,全面提升公司资产管理水平及管理绩效。进而促进资产和企业运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工作必须要注重公司资产管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资产管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资产策略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资本性项目实施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资产信息管理能力等。

第三,重视数据的收集和积累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当中,大量的决策模型需要数据支持,比如“高级检修策略”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设备参数及运行数据予以支持;大量的决策方法需要数据验证。比如应用LCAM评标时,供应商所提供的设备运行费用、可靠性、故障等信息需要收集和积累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予以验证:大量的决策分析需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比如预算编制时所使用的设备运维定额成本,需要在分析每类设备运维成本历史数据的基础上予以制定;大量的评估考核需要通过数据来反映和落实,比如资产管理指标的应用和考核、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需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计算结果来反映并予以落实等等。因此,数据的收集和积累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技术上讲,数据越充足,越准确,所应用的模型和分析结果就越能反映现实,就越能为公司资产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第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实施自然也无法离开一个高效的、充分集成的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的支撑。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将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将不同业务条线的关键信息进行充分集成和共享,提高数据发掘能力,为报告、决策支持和计划工具提供支持,以满足不断增长、日趋复杂的资产管理业务需求。

篇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势头迅猛,电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供电公司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财务核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存在不少问题和难题,比如工程物资管理混乱、资金浪费现象严重等等。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节约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了摆在供电公司各级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工程财务管理流程,并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严格予以落实,方能有所改进。

二、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县级供电公司的电力工程管理流程来说,一般是公司编制年度工程项目计划建议,按照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规定程序于每年年末上报相应管理部门,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审批。被纳入财务预算的工程项目由财务部门根据批准的工程计划和项目进展情况,及时筹措和拨付资金,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财务监督;施工过程中由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生产工艺、施工进度进行全过程管理;待工程完工后,根据项目立项书、预算书、施工合同、验收报告、决算书等资料,财务部门办理结算及资产入账手续。

上述管理流程表面上不存在什么缺陷,但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财务部门职能的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物资管理、承包商的选择、管理部门的协调等关键环节与领域存在一些缺陷。

1.供电公司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存在诸多问题

就目前的工程管理流程而言,大部分工程资料在工程竣工前与财务管理部门关系不大,一般都在工程竣工后才集中到财务部门,其对整个工程进展情况不能进行动态的掌握,由于资料信息在部门之间传递的滞后,财务工作只限于核算与结算阶段,财务部门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记账、算账部门而已,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

由于不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财务部门在编制决算时,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并不全面或者说不够准确,不能真实的反映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影响今后工程的资金计划预算。这对于财务参与整个企业预算工作十分不利。

就资产的交付而言,电力工程完工后缺少财务部门的参与,一般都是由工程管理部门与外部承包商进行交割,这不利于今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容易造成工程资金监管的漏洞。在工程决算过程中,财务部门的职能也常常得不到有效发挥,往往是工程管理部门主导整个决算,甚至有些公司的工程管理部门单凭外部承包商提出的工程概算决算书仓促予以认定。

2.资产管理混乱,账实管理职能不分

目前,县级供电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身兼工程材料保管职能,造成实物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等情况。一是许多企业对于各种工程物资的储存、分类、领取等管理混乱,不具备专门的储存条件,乱堆乱放,各种用途物资混杂不清,比如冰灾修复工程等专项资金物资与其它材料区分不清,甚至导致难以盘点清楚的情况,容易发生工程材料的被盗、被非法侵占等意外损失;二是没有专门的物资保管人员,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这极易造成舞弊的可能;三是领料渠道混乱,例如在会计上应做资本化处理的线路技术改造等项目出现导线等主材从备品备件中领用的情况,而实际上备品备件已从材料费、修理费等科目结转到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项目结算书中材料与实际项目领料出入较大,财务决算不能反映真实工程成本;四是缺乏现代物资管理技术,比如物料管理信息系统等,不利于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也不利于强化内部控制。

3.合同管理混乱

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它是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对于工程项目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也是确定工程建设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款结算的主要依据。目前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事前并不签订合同,往往在项目实际完工后才予以补签;小合同大结算或概算总承包等现象时有发生;合同签订包工包料条款,却往往出现承包方向发包方领料情况,或者合同对双方供应设备材料范围和具体结算方式未予明确;有的合同没有约定付款的具体方式以及付款条件,造成不能合理、科学地控制付款进度,对于付款的审核也难以依据合同行事,以致资金管理的失控;有的企业由于对合同审核把关不严,往往造成合同条款前后矛盾,势必给工程管理增添了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合同管理的混乱,往往造成工程后期管理的困难,比如双方互相扯皮,甚至导致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下降等情况,也给财务结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承包商的选择问题

随着国家对电力投资力度的加大,工程外包队伍越来越庞大,但外包施工队伍往往良莠不齐,若对工程外包不加强管理的话,则势必出现众多工程质量隐患和违规违法行为。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在发包电力工程时,往往并不遵循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法规,而是运用不恰当招标方式使关联单位中标,或者将整体工程合同分解使单个合同金额低于招标限额进而以便关联单位参与工程施工。

目前,我国各地通常的招标限额大致为合同估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货物和服务、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工程。特别一提的是,这些限额针对的都是单项合同,对于整体工程应避免肢解,但实际中许多企业却往往背道而驰,在选择承包商时尽其所能规避招标限额,对关联企业予以特别照顾。

5.工程项目变更随意

工程合同变更本属寻常,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合同不可能一成不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履行必要的手续。发生变更时,合同双方以及监理方(需要监理的合同)应及时协调,签订合同变更签证,涉及到设计变更的部分还需要同设计方协调。然而,工程项目在实际中存在任意变更的情况,经常不按标准规范办事,比如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更换、变电站充电机和蓄电池等直流系统改造等技改项目的实际施工不按初步概算和计划执行,随意增加或变更;或者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投资金额,以致决算金额大大超过概算;有些虽然表面上办理了设计变更手续,但实际上是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企业对于这些变更常常把关不严,以致工程成本失控。

6.财务核算未严格遵循会计标准

在财务核算中,企业应该严格依据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等进行会计处理,但由于会计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中对于工程项目的财务核算常常不按规定严格办理。比如,工程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项目管理部门仍未结算的,财务上应按规定将工程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然而实际中许多企业并不这样做,致使年末资产虚高,利润虚增;又比如,对于借款费用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致使当期资产虚低,利润虚减;还比如,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未停止资本化,致使期末资产虚高,利润虚增。

三、若干建议

1.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恰当划分部门职权

目前,财务部门在电力工程管理方面的职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应该对各部门的职权进行恰当划分,并且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便提高财务部门对于工程管理方面的参与力度。另一方面,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在部门之间分权是必要的,但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很重要,如无良好的沟通机制,则在工程管理这一比较复杂的领域将必然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比如某些项目管理制度针对特定部门制订下发,而其他部门却不加关心、不去了解,从而造成了项目管理上的混乱,又如在领料问题上,如果缺乏沟通,则必然出现领料混乱的结果。

因此,无论是从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还是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来看,建立健全一个权责划分清晰、部门沟通无碍的信息渠道是很有意义的。

2.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供电企业在工程管理中,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资本金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内“五制”管理,这是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要将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化,以项目法人为主导,加强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严格执行工程签证程序,抑制工程随意变更问题,以控制工程成本;对于外部队伍的选择要按照承包商管理制度进行,并且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不能变相规避招标程序;要建立健全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合同要按归口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分部门会签审查制度,应通过精细化的合同会签审查制度,加强对工程风险的专业化控制,从合同谈判、订立、履行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控制,确保将工程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3.加强工程物资管理力度

工程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常常是供电企业在工程管理当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于包工不包料的工程合同,物资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成本的控制。供电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工程物资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要创造条件满足工程物资分类储存、分类管理的要求,尽量减少领料混乱、材料被盗丢失、非法侵占等现象;要严格执行定期盘存制度,做到工程物资账实相符。

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监督

2008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财务管理,其技术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具备成本核算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还需掌握施工流程、工程预算等知识。为此,财务人员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转变观念,恪守职业道德,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判断意识,方能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应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合同有关条款办理付款,并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以确保国家和企业工程资金运行的安全、合理和有效;要加强工程财务决算真实性,以降低建设项目实际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工程竣工决算一般需要外部审计机构的验证,但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对于工程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更加熟悉企业内部情况,能够对工程建设进行动态跟进,随时掌握各种信息,对于工程项目可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而外部审计往往仅局限于事后的验证;另外,内部审计还能为外部审计提供内部资源支持,有助于竣工决算审计的顺利进行。当前,在内部审计方面,供电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内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提升内审人员的素质,规范内部审计作业,强化内部审计对工程管理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电力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管理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凌智勤.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06(11):65-68

[3] 庄学兵. 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J].管理视界,2008(6):34-35

篇10

XX饭店现有职工108余人,5个部门,6个班组,是一个以宾馆服务为主体的企业单位。2003年是良友创建文明单位之年,无论在经验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项空白。而图发展求生存的强烈愿望为饭店创建文明单位提供了内在动力。我们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出创建规划,并在一个“新”字上下功夫,力求将创建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先后二次组织领班以上干部,到市精神文明十连冠单位——盐业三批取经。学习他们在争创十连冠道路上的典型经验,结合实际,在饭店推出了一系列创学习型企业,争智能型职工的新举措,如加大培训力度,建立相约星期五特色学习小组,争当复合型职工(万能工)等,把创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饭店奠定了创建文明单位的良好基础。

一、创建工作与创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智能型职工,是新时期赋予饭店实现发展规划的神圣使命,饭店党支部负有推动此项工作开展的重大责任。因此,饭店党支部将“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智能型职工”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带头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钻研企业管理技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必须身先士卒,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有的党员在学习中与员工结成互帮对子,用党员的先锋模范行为影响员工,还有的党员把学习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在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的员工,带动员工共同进步,在党员认真学习的示范效应推动下,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高涨,在饭店形成一个人人自觉学习、个个争当智能型职工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创建工作与饭店中心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创争进程。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将双文明建设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推进饭店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饭店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全员技术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而技术与文化素质的提高又来源于学习和创新。2003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主题,结合全总素质工程的目标要求,明确创争主题,找准所需要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职工内在需求的关系。提高员工服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技能素质,增强饭店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占有率,达到利润的最大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制定“创争”活动规划时,我们提出与饭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使职工的学习符合饭店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要求,又要兼顾职工的岗位需求与事业发展,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此增强饭店竞争市场的内力。为此,我们根据开展创争工作前的经济考核指标,分段、分块制定新的经济考核指标,将原来的经济考核指标作为基础指标,开拓营销渠道、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指标作为力争指标,通过广泛开展创争活动所挖掘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潜力指标,并将指标分解到各部门之中,让员工知晓,让员工为实现经济指标,启动自身的营销思维,达成营销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团队作为的共识,把良友介绍给五湖四海的宾客,要达到这些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学习新的知识,提高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努力实施“树一块牌子,占一方市场”的竞争策略,把形象树立同经营发展的大环境相结合。同样,不论工作千变万化,围绕饭店经营效益提高的方向不能变。因此,要走向大市场,参与竞争,没有优势也不行。遵循“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水平”的原则,走出饭店小圈子,奔向市场大天地,在扩大营销范围的同时,加大文明品牌的宣传力度,结合实际,重点在探索精神文明创建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上下功夫,把创建工作纳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2003年尽管遭遇非典的袭击,但上升趋势不变,2003年光客房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0万元,刷新近五年营收记录。今年以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加大营销力度、夯实饭店内力、提高全员素质的措施,营收记录再创辉煌,客房的营业收入有望达到522万元,再次刷新近六年的营收记录,饭店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XX饭店真正站起来了。

三、创建文明单位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不断创新创建载体。

1、围绕大局,找准创争活动切入点。

“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是饭店创建文明单位的主题工作,是完善饭店提挡升级夯实内力的重要实践。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主要靠人。员工作为人力资本是饭店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将人力资本化为饭店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围绕大局、服务饭店、服务员工,找准创争切入点?为此,饭店在开展调研中,发现饭店“人才链”中缺乏高素质的操作工人和能工巧匠,特别是原来饭店的一些一线员工文化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剖析这个薄弱环节,极大地增强了饭店加快培育高技能、高素质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地将这项以提升员工素质为宗旨的工作锁定在一线职工,以班组为单位,引导员工增强认真学习、提高内力的自觉性。把一专多能争做复合型人才作为参与实践的必要条件。在各班组积极利用晨会、班组学习会、工间休息段等机会,把服务知识、专业技能、营销理念等涵盖面较广的学习内容融会其中,并针对难点和疑点,组织专题讨论,求证释疑,通过反复实践,把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还与饭店的媒体宣传(良友动态、厂务公开)紧密配合,设立富有特色的班组园地,专刊班组学习、闪光心灵和信息快车等符合班组与职工实际的栏目,将班组学习情况通过园地形式交于职工,如此往复,真正达到层层推进,形式与效应相呼应的良好结果。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积极投身到“争当智能型职工”的行列中去,通过自学方式,达到提高目的,出现了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外知识的好景象,成就了一批具有复合型专业技能的人才,夯实了饭店创建工作的内力。

2、整合资源,确定“创争”活动“落脚点”。

善于依托、运用各种组织资源,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操作系统,是XX饭店开展“创争”活动充满生命张力的组织保障。饭店党支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成立创争领导小组,提出清晰而系统的意见,将培养一支良好职业技能素质的人才纳入发展规划之中,明确提出到2006年培养出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术人才规划,并明确要求员工教育经费必须保证达到2.5%以上。工会从维护职工的发展权出发,立足班组,立足岗位,鼓励一线班组创建学习型班组,提高技能和知识的含金量,积极推进以“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为主体的企业文化阵地,由工会扶持,各班组承担运作,全面开展“相约星期五”读书活动,将创新学习贯穿于不同层面的学习之中。围绕“相约星期五”,在管理层推荐有助更新理念的《像大师一样思考》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饭店服务应知应会1500题》等读本,拟定学习计划,确定每期主题,营造学习交流氛围,不断增强创新思维的能力,感悟市场竞争的真谛;在客房创建富有自身工作特色的“晨会morningcall”学习小组,以“创学习型班组、争智能型职工”为主题,把“相约星期五”特色小组的学习,作为深化创争活动的主线,在实效上面下功夫,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要学习的服务技巧和工作技能要点由领班通过每日一次的晨会对员工进行讲解,并在工作中予以实践,每双周五对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集中解答,帮助员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知水平。在技能操作中,除要求掌握本职技能外,还为每位员工提供了为期2周的轮岗实践机会,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并在每单周五采用“塔式递进”的考核办法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技能操作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奖金结合,把重要的接待工作交给服务水平优秀的员工,将重要岗位的天平向优秀员工倾斜,在班组中形成人人努力学习、敢于竞争、勇攀塔尖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班组;在工程部我们成立了技改创新小组,每逢周五进行工程维修技术的学习,并结合实际,不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攻克技术难点,比如对于电能浪费问题,他们组织学习相关技术,提出调整控制节电器的设置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通过学习攻关,今年节约电能约15000元左右。在总台班组,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建立了“英语大家学”学习小组,通过学习,提高员工的服务接待水平。在餐厅,通过“2点技能场”特色小组的学习,不断推动员工服务技能的提高。通过“相约星期五”这一主题学习日的学习,我们努力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激发职工努力+提高的学习动力,把夯实内力融进饭店“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的宽阔平台之中,形成“月月有活动,阶段有”的态势。在各班组开设提高职工文化与技能素质的相约星期五特色学习小组,此为动力,我们还通过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现场考核、班组考评等实践形式,不断检验“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工作的成效,提出用3-5年的时间优化一批职工。事实证明,循序有效的活动开展,切实可行的组织落实,以及良好氛围的形成,极大地丰富了文明单位的创建内涵,奠定了创建发展的扎实基础。

3、立足岗位,创争体现个性化。

2003年以来,我们在提高总体创建水平的基础上,适时启动“精品”工程。就是通过优中选优,充分发挥先进示范群体作用,进行典型引导。并将“旅游黄金周”及“争做优质服务标兵”相结合。大力宣传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此中,我们以“建学习型班组,当智能型职工”为核心,以“做可爱良友人、塑文明良友情,建美好良友家”为目标,以贯彻“优质服务、诚心经营、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为重点,传承务实和敬业的传统的发扬,激发全员创新和发展的动力。在服务中,“十字”(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礼貌用语不离口,积极营造“宾至如归”的温馨氛围,使宾客满意而来,乘兴而归,打造我们的服务品牌。客房部员工始终用心用情为宾客服务,积极营造家的氛围。为方便宾客,他们在房务中心自备药品箱;遇有客人身感不适,他们就会及时送上亲切的问候和实在的帮助。一次有位客人因招待朋友,多喝了一些酒,把食物吐在地毯上不算,还弄得服务员身上都是脏物,但服务员毫无怨言,耐心把客人扶到床上,递上茶水,把温馨融合在点滴举动之中,客人醒酒之后,连声致谢,并表示回去后要大力宣传XX饭店优质服务好风尚,动员他人到良友来感受文明、热情和关爱。还有一次,服务员做房时,发现客人不慎遗忘的手机、钱款等贵重物品,他们焦急万分,通过总台的住宿登记查询客人的地址,想方设法与客人取得联系,几经周折,终于将物品交到了客人手中,使客人深受感动。椐统计就2003年,客房服务员上交的手机不下20部,钱款也达数万元之多。除客房服务员之外,其他部门的文明之举也比比皆是。2003年的春节前夕,安徽洋河集团的业务员因急于招待客户,忘记锁上轿车的门窗,里面有七八箱价值数万元的名牌衣物和高档白酒,饭店保安发现后,除派人看管外,在店内打遍电话寻找失主,经过近一小时的努力,终于联系上失主,当浑然不知的失主看到此情后,直拍脑袋,惊呼:“好险!”并连声致谢。再如工程部职工为保证饭店夏季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不断穿梭于楼面闷热的夹层内,认真检修,使饭店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始终保持良好。诸如此类的事迹不胜枚举。因此在饭店广泛开展的优质服务竞赛中,先后涌现出王电来、陈开沅、邵建英、白雪琴、佘春霞等五名优质服务标兵,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2004年,我们继续推进深化优质服务活动,不断创新优质服务内容,丰富优质服务内涵。在饭店我们将重创1588品牌作为重点,以此为龙头,带动饭店优质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达到示范群体效应的目的。为此,我们在客房的各个楼面向所有宾客定出服务公约、作出服务承诺,并在饭店全面开展双迎优质服务活动,进行岗位能手和服务明星的评比,期间,员工们认真学习服务技能知识,努力弥补不足部分,互相帮助,缩短差距,在部门和班组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经过服务与岗位技能的考核,涌现出闵娜、辛建慧、程立孝、王翠霞、刘征涛、邵红侠等六名岗位能手,并在各部门挂牌上岗,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周围,以能手的形象提升饭店,房务中心还将印有“1588优质服务班”字样的3面流动红旗,授予在优质服务月技能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并挂在他们的工作车前,让1588品牌融进岗位,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1588服务班的成长。

4、立足班组,创争实现团队化。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劳动知识性的最佳体现。我们把创争活动的根基扎在饭店“细胞”-班组之上,以班组为基本队伍,将文明单位的创建渗透在班组建设和优质服务基础之中,细化在班组创优达标的建设之里,而努力把创建工作中的条框转化为可量化的操作制度,形成以“岗位规范和岗位铭言”为抓手的主题工作,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在文明单位的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房务中心1588服务班和工程部等具有代表性的文明班组。丰富了创建内容。期间,我们把班组达标作为文明单位的重要创建内容,纳入饭店的整体考评体系中,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操作,摒弃“单打一”的操作法。在创建过程中,我们还严格按照创建要求,指导各班组建立规范统一的台帐,详尽记录班组建设的每一次工作轨迹,在量化指标上加大考核力度,不足部分督其整改,保证台帐的规范性和连续性。以实效促达标,在各班组中形成一个“力达标,争创优”的良好势头。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班组考核力度,除要求详尽记录台帐外,还综合文明班组考评要求,编制考评表,对台帐中的各类内容逐项考评,对考评中发现的不足,限期整改,跟踪检查,并由工会主席提出努力方向,在“厂务公开”栏张榜公布考评结果,使文明班组的考评工作趋于正规。

在做好台帐考评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为班组搭建创争平台,鼓励各班组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今年我们还为饭店“1588”服务班和盐业三批小包装班组结为创争友好班组牵线搭桥,共同签订创争协议,定期召开创争工作交流会,交流创争经验,提出努力方向。通过班组创争结对活动的开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创建文明单位与全员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全员培训工作是推进饭店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创建文明单位的又一次挑战。为此,我们以“奉献岗位,优质服务等”为主题,开展以“强化岗位技能、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教育培训活动。要求员工通过“文明言行,示范窗口”来展示岗位新风和饭店风采。

1、抓好员工培训,规范工作职责。

文明单位的创建,实质上是夯实内力的开始,是提高职工素质,落实凝聚人机制的最佳体现。结合实际,围绕服务和维保技术上的难点、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和业务接待中的弱点开展培训工作,尽量在培训方法和实际运用方面下功夫,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培训氛围,力求使受训员工感兴趣、听得进、学得快、运用顺,调动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2002年,我们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在饭店窗口岗位开展初级宾馆英语培训活动,并以考带训、以考促训,对于基础较差的员工,多次施行课后辅导,字句纠正,不断推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2003年我们利用饭店“非典”停业间隙,结合实际,对饭店窗口岗位员工再次进行宾馆英语的提高培训。我们请经过英语B级考证合格的员工当教员,自编教材,创新教员和员工课上互动的培训方法,把宾馆情景英语对话和解难答疑作为课堂的主题内容,而课后结对复习、逐个施以辅导,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这样大大丰富了培训过程,调动了员工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最后进行的笔试、听力和口试考核中,成绩优异率达到95%、合格率为100%。在日后的经营工作中,员工的英语接待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得到住店宾客的交口赞誉。我们还在工程和客房部推行考证和内部跟班培训相结合的新思路,提倡以一专多能为目标,帮助职工创造提高自身实力的条件。在短短的二年中,取得了工程部11名职工全部拿到低压电工上岗证;客房部一名职工拿到旅游英语B级证书,以及办公室一名职工拿到初级园艺师证书的好成绩。有效推动了“争先赶超”新局面的顺利展开。另外,我们还外请在宾馆服务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店授课,集中纠正员工服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强调服务招式从严规范、工作纪律从严要求。开始有的员工不能很快适应,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屡见不鲜,针对此情,部门领导配合老师一起,本着“强化培训,耐心纠正”的原则,对他们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训,员工们的服务技能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适应高标准的优质服务工作夯实了内力。今年我们又为提高新进职工的素质和技能,使之尽快与发展迅速的饭店同步提高,增加了岗前培训内容,根据“先培训、后上岗”,“边培训、边上岗”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新进职工进行循序渐进的岗位培训。把员工手册、安全知识、岗位职责、服务标准作为基本内容,通过授课、考核、讲评,以及跟踪考评等手段,向饭店和部门提供录用转正依据,将岗前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对46名职工进行了岗前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2、拓展管理人员思路,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饭店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因此,今年我们加大对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先后输送了1名营销人员参加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培训;2名房务中心领班参加市旅游局举办的“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岗位职务资格”的考证培训,丰富了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提高了管理实务技能,并在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房务中心的2位领班,在参加培训前,对平时的管理工作也倾注了较大的精力,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但终因缺乏系统的培训,在疲于忙碌繁杂事务工作的同时,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难以发挥班组工作特有的作用,经过培训后,他们将学到的管理知识融于实际之中,突出工作重点,发掘班组职工的潜在能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职工分挑担子,变“单管”为“齐管”,不断灌输新的服务理念,创新新的管理模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在对部分管理人员进行外送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在内部提高方面化了一些功夫。今年上半年,由冯伟智副总经理自编教材,对25位领班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主题较为新颖的经营与服务理念的培训,通过案例剖析,把市场细分、定位和经营服务有机结合,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顾客让渡理论”在经营工作中的实际意义,使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受益匪浅。

3、扩大英语培训范围,提高服务接待水平。

总服务台、房务中心以及餐厅等饭店优质服务的重要窗口,英语水平的欠缺,直接影响饭店经济工作的发展。因此,为提高英语会话水平,今年我们继续外送1名总台服务员参加市旅游局的英语B级考证培训,并结合“相约星期五”特色小组的学习,加大内部英语会话培训的力度,根据各班组不同的工作特点,编写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分层培训,分段提高。比如总台服务员的英语水平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培训中,我们的着重点放在提高上,以自听录音、课堂讲解与情景模拟相结合,达到会话自如的目的,参与培训的10名职工在英语会话水平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在对餐厅服务员的英语会话培训中,则据其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从加大单词量方面着手,采用课堂逐句教读,频繁抽读,加上生动且富有情趣的角色互换等示范演练,加深印象,并在课后进行跟踪考评,现场纠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通过如此反复,餐厅服务员的英语会话水平提高较快,为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拓展培训范围,推进培训力度也是今年我们英语培训工作的新重点,尤其是对保安人员的英语会话培训更是可圈可点。今年下半年,我们根据保安在实际工作中因言语不通而难以与外宾沟通等问题,为他们度身定编了符合实际的《宾馆保安英语会话》培训教材,并于9月上旬对9名保安人员进行了英语会话培训,加大口语和听力方面的培训力度,注意活学活用,实行不定期的跟踪考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此项培训不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真正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4、创新实务培训内容,提高服务技能水平。

在对职工进行英语会话培训的同时,我们不忘对职工操作技能的培训,根据职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我们有的放矢地将一些案例编制成培训教材,进行案例剖析和如何处理等实务操作培训,尤其是在对总台的案例剖析培训中,我们采用提出案例,课堂探讨,论证取正的培训方法,让职工在课堂互动中得到提高。而在对餐厅职工的服务意识培训中,我们则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互换等生动的形式,把案例融于其中,便于职工真正掌握。

针对饭店工程部维修保养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紧缺技工(高低压电工、制冷工)严重匮乏等状况,今年我们加大外送考证培训的力度,先后外送2名职工分别参加市安监局举办的高压电工的考证培训和市劳动局开办的初级制冷工考证培训,总费用为1830元整。与此同时,工程部在饭店内部加紧对职工进行“万能工”传帮带的培训,为他们创造诸多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勤练、苦练、科学练,为争当“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练好内功。

5、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生产是饭店工作永恒的主题,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应对能力,今年我们不惜化费较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安全培训之中。在外部,我们先后派送保安班组的6名职工参加市消防局开办的消防设施设备操作考证培训;1名职工参加消防安全管理知识考证培训;1名职工参加市安监局的安全员上岗资格考证培训,总费用达到3,630元整。为加强安全治安防范管理,今年我们在保安和总台班组共外送10名职工参加治安上岗证的考证培训,总费用为1,000元整。通过培训,职工的消防安全和治安防范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内部,我们利用职工岗前培训的机会,将消防安全、治安防范、安全生产等知识作为重中之重,详细讲解,在考核中,除必须掌握的应知知识外,现场考核灭火机的操作使用等应会能力,在职工进入岗位之前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我们还以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店82名职工观看了主题为《血的教训》的录像,并自编《安全生产法》测试卷,对全店105名职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法》知识测试,取得了合格率100%、优胜率95%的良好成绩。另外,我们还借“11.9”全民消防日的东风,于11月2日邀请了区防火监督处和警署领导,为饭店60余名职工进行了消防知识的培训,将2004年的安全培训工作推向。

6、建立健全培训评估制度,正确反映培训绩效价值。

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与其科学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为使培训工作留下可以寻鉴的印迹,向领导和部门提供考评职工的依据,便于系统管理,今年年初我们为参加各类培训的职工建立了个人培训档案,详细记录了职工在职期间参加各类培训的过程和结果,正确反映职工的技能水平现状。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参加各类培训的职工建立了培训效果跟踪考评表,详细记载职工通过培训后发展提高的全过程,为饭店后备人才库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五、创建文明单位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宽创建思路,延伸工作主线。

沿着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轨迹,创争活动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员工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打开了新的空间。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的成果及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员工的技能层面,深刻影响了饭店的管理、机制和人文环境,它把员工紧紧凝聚在饭店,从心底里催生了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员工持续学习、不断创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为饭店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开展系列活动,营造创争氛围。

2003年年初,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文明单位的创建要求,贴近不同层次的职工,设计不同的工作方式,激发他们心向饭店、爱店如家、争创文明单位的积极性。为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关于开展“八个一”系列活动的号召,我们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八个一”活动为载体,在职工中广泛推进班组歌声比赛;饭店品牌语征集;激情迸发讲话;营造气氛献花;爱我饭店金点子;聚焦善美摄影;开阔视野读书等活动。以各部门为单位,班组园地为媒介,不断焕发创造饭店发展前景的热情。无论在“非典”肆虐事段,还是经营势头良好期间,职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把“八个一”活动的开展作为搞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并将其实实在在地服务于经营工作之中。如征集良友品牌语、爱我饭店金点子以及营造气氛献花活动的开展等等,为促进饭店优质服务、增收节支和绿化环境等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八个一”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创建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饭店团结职工、携手互进的凝聚过程。

2、积极唱响班组歌声,增强职工奋发向上的进取心。

在2003年将“八个一”系列活动推向的班组歌声比赛中,我们把催人奋发的《新良友之歌》作为班组歌声比赛的必唱歌曲,以检阅各班组职工的精神风貌激发其努力拼搏、奉献企业的旺盛斗志。各班组积极排练,卯足劲要在班组歌声的赛场上尽显风流,用团结奋进的昂扬歌声,昂首挺进充满希望的2004年,使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企业凝聚职工的力度。随着职工倾情献花和聚焦善美摄影等活动的蓬勃开展,更使2003年的“八个一”活动在上下互动、集体参与的良好氛围中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文明单位的顺利创建添上一抹亮丽的色彩。

3、积极创新“送温暖”工程,丰富文明单位的创建过程。

如何继续搞好“送温暖”工程,体现凝聚力精神,是创建工作的不竭动力。自2002年至今,我们坚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一日捐”帮困活动,并得到积极的支持与配合。2003年四至六月,“非典”灾难席卷全国,饭店受其影响,损失较重。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广大职工以无畏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尽管经营受了影响,个人收益打了折扣,但45名职工还是以无私的精神向战胜“非典”的白衣天使们捐款1110元。今年九月,总工会发出救助灾区贫困人员倡议,饭店83名职工又一次慷慨解囊,向灾民捐去了满怀爱心的钱和物。我们还积极创新送温暖工程,将帮助病困职工胡明宏和许正生作为工作重点,除实在的物质补助外,我们还不断在精神上予以“助困”,鼓励他们要有战胜病困的信念和决心,带领他们感受饭店的巨大变化,并积极为胡明宏儿子联系助学事宜,倡议员工捐款助学,以解燃眉之急。另外我们对退休(病困)职工徐祥元除物质帮助、医院探望外,还积极为其联系养老院,使其真正感受到饭店的关怀、组织的温暖。每年夏季我们还对内退职工进行高温补助,重燃他们对饭店的新希望。一次次的行动,一笔笔的捐款,情谊深厚,其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良友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情怀。更是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的最佳表现。

5、积极深化职工子女成才奖励工作,拓宽创争工作新思路。

关心职工不仅仅是嘘寒问暖,还应向更新的方向发展,在给职工送温暖的同时,还要给他们送希望。因此,积极关注职工子女的成才,是新时期“送温暖”工程的新举措。为此,我们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与18位职工和他们的子女共同签订《职工子女成才协议书》,并邀请受助职工子女代表发言,畅谈感想,坚定发奋学习报效社会的信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成才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作为家长,在教育子女努力学习的同时,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自身素质的提高就在于不断学习,做智能型家长,以良好的身教激励子女勤奋学习、健康成才,为此,我们设立专项成才基金,到目前为止,已有5名职工子女因艺术、考学、评优等突出成绩而得到共计2000元人民币的成才奖励,拓宽创争工作新思路。

六、推进“爱岗爱企加快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进程,提高职工自觉学习、参与企业管理的工作能力。

2003年9月,历时五月之久的体现良友精神和文化时尚的品牌语言、激情迸发一句话及倾献智慧金点子征集活动,在职工的积极参与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期间,广大职工开动脑筋,积极思索,用最认真的态度奉献出146条征集语,其中不乏立意新颖、表述贴切、质量上乘之作,字里行间透出职工心系饭店的主人翁姿态。我们从146条征集语中,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条经典之作,以付诸于实际工作之中。其中金点子的采纳则丰富和完善了经营销售和增收节支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仅客房用品的充分利用和水电煤的能耗节约,使各项支出均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献计献策活动的进程,今年3月,我们又在全店范围内广泛开展爱岗爱企加快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以部门、班组为单位,发动职工围绕饭店经营管理、营销难点、服务(工作)质量、开源节流、安全生产等五个方面内容,提出内容创新、切实可行,且合理性、针对性、操作性结合俱佳的建议和计策。职工们结合饭店实际,从身边做起,群策群力,提出对饭店发展具有较大帮助的可行性计策,并运用班组讨论、数据对比、实地求证等环节,进行层层论证,力求保证所提计策和合理化建议的质量,努力提高采纳率。截至3月16日,饭店共收到88名职工倾献的210条计策,参与率达到86%。

本着对饭店建设有一定适用性和需求性的标准,献计献策领导小组于3月17日-21日对职工在计策表中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类、筛选,撷取其中34条,根据质量、实用性、适用性进行分类处理,分级采纳实施,条件具备的即被实施,条件尚不具备的,创造条件尽早组织实施,实施率达到16%,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公司。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在实施过程中,饭店献计献策领导小组根据实施计策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按照部门分别落实、逐条实施。对有些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长远发展利益,且需花费一定财力和物力的项目,饭店不惜追加资金投入,起初有些干部职工不能理解,认为献计献策活动只不过是走走过场,何必要花费精力财力兴师动众,领导小组针对这种想法,多次召开座谈会,重申此次献计献策活动的重要性,将选中计策的实施和对促进饭店发展的意义向干部职工讲清楚,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达到共同推进的目的;对有些单个部门不能独立完成的项目,领导小组亲历亲为,动员多个部门联手实施;对较难实施的计策,领导小组也亲自研讨论证,创造条件尽力实施,并对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组织协调,迅速解决。另外,我们还每隔二星期召开一次由全体中层干部参加的献计献策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汇报计策实施进程,请与会人员找差补拙,不断完善计策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