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失业保险金领取要求

篇1

失业保险金

据了解,主动离职是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只有员工被用人单位辞退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被用人单位辞退后,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并持终止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失业人员名单、档案等材料。经办机构审核批准后,一般可在下个月领取失业金。

劳动者只需要在经办机构办理银行卡,自己领取银行卡,失业金会直接打卡。除失业金外,经办机构还将在失业期间为劳动者办理医疗保险。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失业人员不能再就业,离法定正常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可以申请继续领取法定正常退休年龄。

继续领取的标准是失业保险金标准的80%,但不得低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女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可一次性领取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生育补贴。

失业金领取标准是什么

失业保险金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规定和省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低于当地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被保险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前累计缴费时间确定:累计缴费时间一年以上不满两年的,可领取失业保险金三个月。

2、累计缴费时间2年以上不满3年,可以领取6个月失业保险金;

3、累计缴费时间3年以上不满4年,可以领取9个月失业保险金;

4、累计缴费时间4年以上不满5年,可以领取12个月失业保险金;

5、累计缴费时间5年以上的,其超过5年的部分,按照每满一年增发一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办法计算,确定增发的月数;

6、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金领取条件是什么

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金领取几个月

1、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2、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3、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条例》规定,缴费时间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12个月,不能理解为缴费时间符合上述要求的失业人员可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篇2

1、失业保险金是国家给予失业人群的最根本的社会保障。

2、但不是所有的失业人员都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3、领取失业保险金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失业保险金领取的条件有三个:缴纳失业保险至少满一年,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办理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

4、符合要求后携带以下证件到所辖社区办理。在公司的解聘报备。

5、公司向社保局递交解聘通知书以及失业证明档案材料。

篇3

【关 键 词】失业保险;道德风险;自愿失业;隐性就业;延缓就业。

【作者简介】魏瑞清,内蒙古财经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失

业保险理论与实务方向的研究。

一、道德风险的内涵

道德风险最早是保险学中的一个概念,指投保人投保后,对其保险标的的注意程度会降低,从而增大了保险标的的风险程度。经济学家对这个概念一般化后,主要指委托人和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不必为其承担责任的行为。这种情况下,道德风险常常被称为“道德败坏”。它包括事前道德风险(即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前者被称为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后者被称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广义的道德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道德风险,还包括由于人责任的有限性等原因导致人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对委托人造成损失的风险行为,即心理风险。在这种道德风险事故中人并不具有不道德或者违法倾向,只是由于心理上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在这些情况下,是由于委托人不能对人的心理、行为准确了解和控制造成,所以也属于道德风险。

本文研究的道德风险主要指狭义的道德风险中事后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常常被称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对于这种道德风险,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它是一种败德行为,是由于人的不诚实和不正直导致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或扩大;另一种认为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使委托人利益受损的情况,并不必然地反映人的道德败坏,它是经纪人最大化自身利益时所产生的一种负面效应。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以上两种情况混杂在一起。

二、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

表现形式

1.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的定义。失业保险产生道德风险问题,最初是由20世纪70年代的劳动经济学家们提出的。他们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力供给行为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工作搜寻理论的出现,为经济学研究失业者的理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具体来说,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失业保险制度下,保险方(失业保险机构)和被保险方(参保人、失业者)两方当事人存在着信息强弱不对等关系,保险双方的其中一方失业保险机构不能观测到另外一方参保人的失业的真正原因、失业期间有无求职要求、是否积极努力地寻找工作等情况,因此处于信息的相对劣势方,而参保人在失业后成为受益方,他(或她)对自身失业原因、生活状况、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搜寻努力程度等都有全面的把握,因此被保险人处于信息的优势方。这样,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便在失业保险领域产生了。

2.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在失业保险领域,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愿失业问题。失业保险道德风险中的自愿失业是指参保人因主观原因而导致失业,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数额失业保险金的行为。在失业保险制度中,失业保险机构在认定参保人失业事实时,很难准确把握失业人员是否因主观原因而导致失业的发生。部分参保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主动自愿失业,冒充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虽然失业保险金的数额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失业人员的现实需要,但失业保险金是在参保人不参加任何工作的情况下发放的,因此失业保险金对于自愿失业者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2)隐形就业问题。隐性就业是指已在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或失业保险主管部门登记为下岗或失业人员,并按期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金,但在实现再就业后未向行政主管部门及时申报就业状况及劳动收入的情况。隐性就业的大量存在不仅会造成巨额失业保险基金的流失,同时也会造成失业保险制度的低效运行。(3)延缓就业问题。延缓就业是指失业人员在失业后由于可以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很可能会为了享受闲暇,而降低自己搜寻工作的努力程度,使自己处于失业状态,直到失业保险金领取到期为止。延缓就业问题在西方高福利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这些国家,政府所支付给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金数额是较高的,一般是按照失业人员在失业前的工资的40%-75%来支付,有的国家甚至是按照工资标准等额支付。按照这个标准,失业人员所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完全可以维持其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因此,这使得西方高福利国家的失业人员宁愿为了享受闲暇领取失业保险金而不去寻找工作,由此造成了延缓就业问题。即使在低失业保险金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失业保险金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但失业保险金的获得并不需要失业人员付出劳动,失业人员仍然可以依靠失业保险金维持基本生活,因而较低的失业保险金也会促使失业人员故意延缓就业。

在我国失业保险领域,主要的道德风险是由自愿失业和隐性就业导致的,而延缓就业是高福利国家失业保险领域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道德

风险的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再加上我国政府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在促进经济增长与保障劳动者福利之间更倾向于前者。因此,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制度本身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失业保险领域的道德风险的规避。

1.失业保险替代率过低,平滑消费功能不足,隐性就业问题严重。失业保险替代率的高低关系到失业保险政策再分配功能和平滑消费功能的大小,失业保险金水平越高,越能平滑劳动者失业后的消费,以至于他们不会因失去工作而陷入极度贫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具备领取失业保险金资格的失业者可以获得低于失业人员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且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失业保险金,具体数额由当地确定。失业保险金水平通常为最低工资的60%-80%,失业保险替代率仅为20%左右。而国际上通行的失业保险替代率为40%-75%。在我国低工资的现实情况下,现有的失业保险金水平不能较好地保障失业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需求,平滑消费的功能也极小。过低的失业保险替代率,导致大量的隐性就业人员存在。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在全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大约有50%-90%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隐性就业。另外中国社科院最新调查显示,至少80%的登记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同时还有其他收入来源。

由此可见,我国失业保险金过低,导致失业保险制度所提供的保障功能极为有限,失业保险所发挥的激励再就业功能发生扭曲,隐性就业问题十分严重。

2.失业保险给付期不合理。《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的累计缴费时间确定,具体划分为三个档次: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时间为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参加失业保险时间越长,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越高。这一规定对于工龄较长、技能水平低的失业者和接近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更倾向于接受失业保险金而暂时离开劳动力市场。尤其是隐性就业人员,会更倾向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直到期满为止。因此,我国失业保险支付期限的不合理会导致失业者的道德风险行为。

3.失业保险基金再就业服务功能薄弱。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不仅为失业者提供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的服务。然而在有限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中,用于再就业的资金微乎其微,如2007年失业保险基金中用于再就业服务的资金仅占失业保险支出总额的10.8%,分摊到当年每个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身上只有45元/月,这对提高失业人员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致使失业人员认为就业服务项目对其找工作没有明显帮助,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造成失业者采取不正当行为躲避就业服务项目的行为发生,进一步滋生道德风险行为。

4.失业保险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体制,由于监督和惩罚不严,道德风险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在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中,申请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和取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享受资格条件对“非自愿失业”和“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缺乏足够的、有效的监督手段和可操作的措施,致使失业保险机构无法甄别出失业者失业的真正原因,对导致道德风险的隐性就业无法及时发现。由于监督机制的缺位,停领失业保险金的限制条件“无正当理由拒绝合适工作”这一条款,很难真正实施。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审核、监督和惩罚,损害了失业保险的公平性,降低了人们对失业保险的信任度。

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正是由于失业保险制度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难以规避,失业保险制度不能真正发挥其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三大基本功能。为此,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规避失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1.增加决定失业保险金水平的参数,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替代率。目前我国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过低,不仅不能保证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而且还产生了隐性就业等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在制定失业保险金水平时,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失业保险替代率,切实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失业人员在失业前的工资水平、家庭负担、年龄等。在计算个人失业保险金时,应当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相联系,规定工资水平上限,超过上限的部分不缴纳失业保险费,领取失业保险金时按同一基数计算;有抚养子女和赡养无经济来源的老人的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金要高于没有家庭负担的失业者。这样才能保证失业保险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减少失业保险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

2.缩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相配合,可以达到减少失业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目的。国际上失业保险待遇的平均期限是六个月到十二个月,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则是每年的待遇领取期限不得超过十三周。这些标准值得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下加以借鉴。只有适当缩短我国的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配合失业保险替代率的提高,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失业保险领域内普遍存在的隐性就业问题,从而使失业保险制度健康良性地发展。

3.建立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并与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关联。目前,我国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相似,都涵盖了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但是失业保险没有建立起个人账户制度。对于那些终身未失业过的劳动者而言,他们将没有机会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另外,从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看,大多数失业人员急于连续领取全部的失业保险费而不是延迟到再次失业时领取。据辽宁省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6%的失业人员由于实现再就业或待遇期满而终止失业保险待遇支付,其余94%的失业人员在条例规定的最长有效期内领取全部的失业保险待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社会公众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持续性不信任。失业者想方设法在最长有限期内领取全部失业保险金,从而进一步加深道德风险行为。所以,应尽快引入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并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衔接。在失业保险个人账户的模式下,每个参保人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在特定的银行存款账户里存储失业保险金,待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将失业保险个人账户的全部转移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使失业人员充分认识到“今天较少的待遇提取意味着明天更多的养老金”,这对促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监督与惩罚措施。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与失业保险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为了使失业保险制度更好地运行和发展,政府就应该对失业人员的相关资格条件实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惩罚。失业保险管理部门必须要求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定期上报他们的工作搜寻情况,同时提供证据证明其正在积极地寻找工作,如搜寻工作的次数等。如果失业人员无法提供相关证明,他将有可能受到少领或停领失业保险金的处罚。这样,失业人员为了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就会积极主动地与管理部门配合,同时也可以增加自己再就业的机会,道德风险问题就会因为“监督与惩罚”的存在而部分得以克服。

参考文献:

1.刘燕生:《社会保障的道德风险与负激励问题》,[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2.黎 民:《公共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刘小艳:《失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及其激励机制探讨》,载《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篇4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对大力实施失业保险所起作用给与肯定,并初步分析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对策和措施,一直失业保险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失业保险;再就业;现转

失业问题不仅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考验,更是全世界诸多国家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逐年递增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失业率呈增长趋势,所以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对国家稳定和发展尤为重要。

二、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失业保险所面临的压力,是由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将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是由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深度和我国的就业形势所决定的。虽然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使我国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目前的制度属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另一方面,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所以,无论从失业保险制度法律法规角度,还是社会经济形势发展方面,失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失业保险保障覆盖面较窄

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但是,我国目前享受失业保险的主要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而从我国就业结构观看,75%的就业岗位是有中小企业提供的,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企业没有为员工参加失业保险,这是因为企业和个人参加失业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对参保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不愿为员工参保和员工个人参保积极性不高,所以当前失业保险保障覆盖面较窄。

(二)失业保险资金筹集力度不够

失业保险资金筹集不足,对失业者的保障能力就会下降,有些企业与缴费不同步,其原因包括多方面,主要有第一:一些“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因自己企业员工流动现象频繁而不愿意投保,只有其中很少一部分为员工参保,即使是已参加的失业保险的企业,效益好的不愿缴费,效益不好的企业又交不起费。第二:有关劳动保障部门执法不严,执法力度不够,不能正缴失业保险资金,所以导致失业保险资金筹集不到位。

(三)失业保险待遇及保障水平较低

由于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企业拒绝参加保险和瞒报、少报、拒缴、失业保险费情况经常出现,而这些企业部分员工早对失业习以为常,根本不了解失业保险,即使有些员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失业后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但由于近两年社会平均员工普遍较高,物价上涨,而失业保险待遇是最低工资的70%,这个水平对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水平都很难,有资料显示,河南省总工会对6508明失业职工调查,由34%的人靠节衣缩食度日,20%靠亲友救济,只有3.3%人靠失业保险维持生活。所以我国目前失业保险待遇还较低。

(四)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审核标准不严谨

我国《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领取的条件为:所在单位和本人以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以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这三个条件应同时具备。”但还不够具体完善,缺乏相应的完善的审核机构,也缺乏具体详细的资格审查条例,导致有些失业者一边拥有就业收入,一边领取失业保险金。

(六)执法力度不够,手段单一

一方面劳动保障部门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力法规,对有些不良现象做不得到有法可依,导致有些人投机取巧,利用法律的不完善谋取小利。另一方面,失业保险机构没有处罚权,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投入、网络建设方面都很滞后,保障监督作用很难发挥。

三、对策及建议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重要项目之一,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对社会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为了更多失业人员能享受到失业保险的权利,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合理制定失业保险覆盖面

在处理失业保险覆盖面问题上,要与时俱进,要长远规划,就2009年我国GDP以8%左右幅度增长,大约能提供900万个新增岗位,但我国大中专毕业生人数达700万,年满18周岁的新增劳动力大约600万人,城镇化所转移的劳动力约800人,此外还有数十万复员军人,总需就业人数约2200万人,所以重心应放在大学毕业生及农民工就业的问题上,首先,国家应把大学毕业生化为失业保险范畴内,让未就业的大学生能获取失业保险金,供其生存并帮助尽快就业。其次,农民工主要在中小企业工作,流动性大,就目前我国经济实力还不能将其全部划为失业保险范围,所以有关部门要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合理制定参保政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为员工参保,这样就可以为部分农民工参保,以保障其生存。

(二)加大失业保险金的征缴力度

在合理制定失业保险基金缴费比例下,加大执法部门监督作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事实就是收取失业保险金,要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挪用公款行为存在,确保失业保险金及时收取和发放。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渠道和形式向企业和员工宣传缴纳失业保险金的作用和目的,提高员工参保积极性,让企业和员工从根本上认识失业保险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确实是为了保障员工的自身利益,从而使失业保险金征缴到位。

(三)事实也待遇及保障水平合情合理

纵观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待遇的调整和改革,都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社会平等的人文价值之间寻找一个中间路线和平衡点,既提高经济效率又提高人的自我依靠应是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经济和道德出发点,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纵观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待遇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是失业者工资的40%-50%比较适合,这样才能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还可提高失业者参保积极性,此外还可根据失业者情况一次性多发几个月,以更好帮助失业者创业。

(四)强化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管理,真正发挥其最大作用、加大失业保险执法力度

总之,建立和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不断地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失业;培训;探索

近年来,沂水县积极探索失业职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工作思路,针对失业人员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转换能力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在保证失业人员合理流动,促进资源的重新合理配置和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1.关键有效的三个探索

一是制度探索。失业保险制度是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遭遇失业风险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有两大功能:即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又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从而抑制失业。根据失业保险制度的这一目标,为发挥其抑制失业和促进就业的能动作用,该县制订了失业人员与职业介绍衔接的再就业推荐制度,规定只要失业人员不挑不捡,24小时内推荐安置就业,推荐就业试用期内不停止失业金的领取。真正发挥失业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减震作用。

二是管理探索。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失业保险覆盖面较窄”“领取失业保险金资格的审查还不够规范”的问题,该县推出了失业人员都要享受失业救济保障的措施,完善失业人员进入救济的程序,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严格审核失业人员申领失业金程序,对处在劳动年龄,非自愿性失业,失业前有一定时期的连续工作并交纳失业保险费,及时申请失业登记的失业者,给予特殊的通知提示,以免错过失业金申领登记日期,失去享受救济的权利。但对已经隐性就业的坚决查清,停发失业救济,防止有些人一边拥有就业收入,一边领取失业保险金。根据失业职工参加就业培训难以管理的特点,探索推出了《培训协议书》,规定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期间与失业职工签订《培训协议书》,明确培训内容、目标、时间、考核等一系列责任义务,对一定时间内学习考核不合格的,免费转入下一期学习。对学习期间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属培训机构责任的,由培训机构承担,属失业人员责任的,又失业人员承担。签订《培训协议》的特点是让培训效果说话,失业职工到课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合格率98%以上,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达100%。

三是培训探索。建立失业保险与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在失业金领取期间,参加创业培训并创办项目的,可以一次性将未领完的救济金一次性领取,作为项目启动资金。灵活运用失业救济金申领期间做好各类培训工作,探索了办理失业金领取手续时填写《培训意向书》的做法,让失业职工自己选取培训意愿,参加创业培训还是技能培训。在专业选择上,照顾失业人员的特殊情况,设置了可供选择的驾驶、微机、烹饪、美发、电工、电气焊等专业,每期报名人数都十分火爆,失业人员参加培训报名率达99.9%。

2.促进培训让事实说话

一是让失业人员说实话。首先让大龄失业人员说实话。大龄失业人员主要原因是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随着现阶段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很多大龄失业人员采取非全日制、临时性、阶段性和弹性工作时间等多种灵活形式实现就业,事实已不想再参加再就业技能培训,但为了能领取失业金,填写《培训意向书》只是在办理失业手续时的应付,对这类人员要引导参加;其次让低龄失业人员说实话。低龄失业人员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有的想跳槽,有的纯粹为了婚后育婴,有的想通过失业期间学驾驶,获得培训补偿,这部分人也不是想通过学习重新获得再就业机会。

二是让培训学员说参加培训的实话。失业保险机构与职业培训机构、职业介绍机构互相信息共享,使失业保险反失业功效能够充分发挥,让失业职工按照市场需求接受职工培训,并且真培训,按照学校管理模式搞好培训衔接,只要有一个失业人员报名,也要开班教好他,让他出去说学到的技术和轻松找到就业岗位的喜悦。例如今年第一期68名失业人员顺利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应知应会考试,并全部凭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在厨师班,学员麻源美一连做了6道菜,赢得了考评员的高分。电工班的杨恩林、刘玉江实践考试高分过关。目前已被佳艺纺织聘为维修电工。扎实推进失业人员培训,与每名参培人员签订技能培训协议书,变“要我培”为“我要培”,确保了师资、技术的专业技能培训,也保证了失业人员凭真技术实现新的人生就业价值。目前,全县有1500名失业人员凭技能培训学到的技术,分别实现了创业、再就业。失业人员培训班由此红火起来。

篇6

我第一个实习的科室是呼吸消化内分泌科,是一个内科的综合科室,也是我们医院的一个重点科室了。刚进科室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当时感到很迷茫啊。当时去的时候正好是上午医生刚刚查完房,在处理病例,我就站在那里,手足无措的,现在想想还有点好笑,当时正不知道干什么时一个学妹把我从那种窘境中解脱了出来,她告诉我在科室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干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我很感激啊,当时心里热乎乎的。后来带教我的老师忙完后给我介绍了有关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情况,并嘱咐我以后什么有什么不懂得话可以问她,或者向那些学妹请教。最后并严肃的告诉我再跟病人作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语言和用词,免得给病人和医院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好在学校时老师有讲过关于和病人交流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要不当时肯定要被我的带教老师的那种严肃态度吓掉三魂六魄了。

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技能操作。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诊疗技能。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遇到老师没空解答时,我们会在工作之余查找书籍,或向老师及更多的人请教,以更好的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病历的书写,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这些培养了我们书写、组织、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先后在呼吸消化内分泌科,急诊科,泌尿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实习工作,在这些科室里,我见到了很多病人,见识到了很多疾病,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呼吸消化内分泌科,带教我的老师是一名糖尿病专家,跟着她,我了解了有关糖尿病的概念,症状,诊断,治疗措施,预后以及糖尿病的预防等。通过其他老师,我还学到了肺结核,肺气肿,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肝炎,肝硬化,在医院实习期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我们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我们在内、外、妇、儿各个科室里,都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能较正确地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临床常用诊疗技能。本着三基、三严的精神,培养和提高了我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这段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们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因为我们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用某些点线来代替面,用特殊代表个别。总之在感谢一附院培养我们点点滴滴收获时,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对护理事业尽心尽责!

劳动监察机构提出案件处理报批表,案件处理报批表应当写明被监察单位或个人,违法事实及处理意见等。处理完成后,应制作劳动监察处理决定书。劳动监察处理决定书包括以下内容:1.当事人基本情况;2.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违法事实;3.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4.处罚决定;5处罚决定的履行期限;6.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7.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8.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制作好劳动监察处理决定书后,应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送达必须有送达回执,当事人应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送达之后的步骤是回馈。当送达回执收到时,可以开始调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后,应当立案归档,将案件记录下来,制定卷宗。另外,劳动年检也是劳动监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年检主要是在每年的特定时期对企业劳动用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企业在劳动用工中的违法行为。

在劳动监察科实习了两个星期之后,我被安排到养老与失业保险待遇核定科。养老与失业保险待遇核定科主要负责审核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为符合发放条件的人员发放相应的养老金和失业金,并在每季度对失业金的发放对象是否符合失业金的发放条件进行审核,以及在每年对养老金的发放对象是否符合养老金的发放条件进行审核,还能办理退取养老保险的业务。

篇7

其实,这些跳槽的员工我们HR也要照顾其感受,我们并不是只会招人,我们更要会安抚人。

那么,关于离职证明又有哪些法律规定呢?为什么会这么麻烦呢?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通常称为离职证明。

离职证明中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信息。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用工风险,很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入职时,要求劳动者提供原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这样,劳动者才能获得和新单位签约的机会。

一个新公司需要,一个原公司不愿意开,造成了上面那位通薪粉宝宝的困扰。今天小薪就以此为例来说说,当用人单位拒开离职证明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一、不仅要出具离职证明,还要办理社保转移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接着往下看~

二、不出具离职证明,要赔偿

可能有很多通薪粉宝宝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具离职证明,主要是便于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而考虑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是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的必备条件。

没有离职证明,劳动者可能无法享受失业待遇。

三、不交接工作也必须为其开离职证明吗?

事实上很多用人单位不出具离职证明是因为劳动者不配合办理离职交接手续。

那么,用人单位能否以这个理由进行抗辩?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从上述法律规定看,出具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劳动者是否交接并非用人单位出具离职证明的前提条件。

因此,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未进行工作交接而拒开离职证明是不可以的,但可以在劳动者办结工作交接前拒付经济补偿金。

四、不出具离职证明如何赔偿?

如用人单位不依据法律规定给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可能会给劳动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享受自主创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等造成阻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因此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无法提出正当理由,拒绝出具离职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劳动者有权索赔。

索赔的途径有以下三种方式:

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协调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劳动者有权向当地的劳动争议委员会提起赔偿之诉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五、劳动者主张赔偿的举证责任

1)法律虽规定了用人单位有赔偿责任,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也就是说,劳动者应当举证证明存在具体损失及损失的具体金额,并且证明该损失与用人单位不出具离职证明存在因果关系,否则难以获得支持。

2)有公司可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员工举证很难。其实,以下这些证据,都能证明是用人单位拒开离职证明而使劳动者遭受了损害:

劳动者的辞职信,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已存在书面辞职的事实;

快递签收单,证明劳动者再次书面辞职的事实及与原单位已收到该辞职信的事实。

3)离职交接单则证明了劳动者从原单位离职前进行了离职交接手续;劳动者与新单位的劳动合同,证明劳动者在新公司的月薪标准。

其立论的依据是:如果劳动者没有提出辞职,何来随后的工作交接。同时,对于劳动者工资损失系因原单位拒绝出具离职证明而造成的事实认定。

为了证明该事实,劳动者提供了与新单位的劳动合同,拟证明新单位录用了劳动者并许以月薪工资。

关于 离职证明 ,通薪粉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1)工作交接不是开具离职证明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工作交接制度中明确离职证明的开具是离职流程中的最后环节;但千万不能写不交接即不开具证明之类的明显违法条款。

篇8

公共就业服务就是“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为解决就业问题而进行的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围绕着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所形成的一系列内容、机构和制度系统。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包含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项主要内容。职业介绍的主要任务是:求职登记、企业用工调查与登记、劳务市场信息收集、就业与用工的指导与咨询,以及就业预测预报;就业培训的主要任务是:面对失业青年、妇女和残疾人等开展的就业前训练,失业职工转业训练;失业保险的主要任务是:失业救济、失业医疗补助、失业职工管理以及对失业职工的再就业给予帮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家资金、税收和就业政策支持和主办单位扶持下,举办各类生产经营网点,直接安置失业人员。

二、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状

(一)农村就业服务不能满足求职者多样化的需求。陕西省当前的提供的就业服务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其职能局限在单一的岗位匹配、简单的职业指导。但是求职者的文化层次和教育背景不同导致需求是多样化的,低层次的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二)职能划分不明确。就业服务产品种类繁多,有公益性较强的,也有可营利的。由于这些职能没有得到科学划分,致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履行职能、财务管理等方面暂时无法实行归口管理。一方面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承担免费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求职服务;另一方面又开展营利性的劳务市场业务。趋利机制使得服务机构更偏好于提供可收费的服务产品,而对难以获利的服务产品不愿提供,即使在政府强制要求下,也不过是聊以塞责而已,服务的质量因而难以得到保证。

(三)就业服务多头管理,形不成合力。公共就业服务的各项职能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强。就业服务涉及面很广,牵涉到劳动者从开始求职到进行技能培训,以及就业后跟踪服务和失业后寻求帮助等各个环节。从我省当前现状看,由于就业服务涉及部门多,布局不合理,形成了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格局。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运作、统一协调。机构部门多、人员多、办事程序多、推诿扯皮多,甚至连统计都很难统一。部门间缺乏主动性,直接影响到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由于办事环节多,程序复杂,一件事往往要跑多个部门,办多个手续、盖多个章、过多个关卡,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难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供给的竞争性市场。就业服务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特点,就服务强度看,有自助服务、一般服务和强化服务;就服务层次来看,有全国性劳动力调配、市场信息的传播和就业政策的解释,也有地方辖区的就业安排和指导;就服务主体来看,有政府行政性就业机构、民间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这样,就业服务格局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是,我省当前的就业服务市场基本还是政府为主导的垄断格局,运行效率低下,同时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力量弱小且不规范,二者难以有效合作限制了就业服务功效的发挥。

三、优化陕西省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建议将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一致定位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行政管理类的事业单位,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其职能在于就业失业管理、促进就业政策执行、公共就业服务监督管理等,建立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是公共就业服务的行政管理平台和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提供自助服务和满足一般就业服务需求的同质性就业服务,如政策咨询、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劳动保障事务等。

(二)建立以求职者需求为中心的流程化服务。求职者是农村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方,而政府劳动部门服务的供给方。政府劳动部门通过求职者提交的服务诉求来提供服务方案。当然,政府劳动部门也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向营利性就业服务机构购买就业培训服务和就业安置服务。为保证营利性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政府劳动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甄选营利性就业服务机构,为了加强服务过程的竞争性,可以尝试赋予服务接受者一定程度的选择权。例如让求职者在政府招标产生的多个服务供应商之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机构,来加强服务过程的竞争性,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的提高;其次,政府劳动部门通过和甄选出来的营利性就业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正式把就业培训服务和就业安置服务委托给营利性就业服务机构。最后就是支付服务费用。

(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只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素质,他们才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政府可以举办大型的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来吸引农民工参加,通过科技培训来提高农民的能力水平。坚持培训与就业结合,培训为市场就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协调发展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职业培训紧密围绕劳动力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积极的职业培训服务。

四、农村失业者租赁项目

篇9

第二条县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租赁补贴的申请、审核、发放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以下简称租赁补贴),是指县人民政府向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由其自行到市场承租住房。

第四条租赁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部门预算。

第五条租赁补贴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由县房产管理局按规定使用,县财政部门负责监督。

第六条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租赁补贴,以家庭为单位,以户主名义提出申请;户主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推举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作为申请人。申请人为非户主的,还应当出具其他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共同签名的书面委托书。申请租赁补贴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本县县城城镇常住户口满5年;

(二)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

(三)家庭人均月收入在850元以下;

(四)家庭主要成员之间须有法定赡养、抚养或扶养关系;

(五)县政府确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发放租赁补贴:

(一)享受过房改购房、集资建房或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优惠的;

(二)已由社会福利院收养的;

(三)因离婚失去自有或共有住房(含租赁公有住房)的;

(四)租房或投亲空挂方式入户的;

(五)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得申请廉租保障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标准如下:

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按保障的面积标准与家庭现住房面积差发放:租赁补贴=(保障面积-自有面积)×补贴标准

1、低保家庭每月每平方米补贴6元。

2、低收入家庭每月每平方米补贴4元。

每户每月补贴金额不足50元的,补足50元;1人无房户每月补贴120元。

第九条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提供以下资料,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住房保障申请表,按照要求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1、婚姻状况证明;

2、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薄;

3、房产证、公有租赁证等家庭住房状况证明;

4、家庭收入情况证明(包括工作单位的收入证明、养老金领取证、失业保险金领取证以及其它灵活就业等收入情况说明)。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5、孤、老、病、残的,还需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材料;

6、书面诚信申报承诺书;

7、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二)居委会应当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核查申请人的情况,提出初审意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民主评议,并在社区内公示5天。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居委会将申请材料、初审意见和公示情况一并报县民政部门。

(三)县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审核并出具意见,将符合保障条件的申报材料转交县房产管理局。

(四)县房产管理局应在收到民政部门送交的材料之日起15日内,会同县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对申请家庭的户口、人口、住房、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复审,并提出复审意见。凡复审符合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条件的,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即予以登记,纳入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范围。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复查。

第十条租赁补贴拨付、发放程序:

(一)租赁补贴资金按季发放。县房产管理局每个季度根据实际发放需求填写《县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资金申请表》,同时附该季度享受租赁补贴的《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花名册》,送县财政局审核,县财政局审核后将租赁补贴专项资金拨付到县房产管理局专用资金帐户。

(二)县房产管理局按要求将租赁补贴金额存入以申请人身份开设的个人银行帐户。

(三)低收入住房困难租赁补贴家庭,到市场寻求符合自身条件的住房,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第十一条各居委会应当每半年将已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人口、收入及住房变动情况上报镇政府,镇政府审核后再报县房产管理局,县房产管理局将会同财政、民政、公安等部门核查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租赁补贴额度;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停止发放租赁住房补贴。

第十二条享受住房租赁补贴保障的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保障资格:

(一)未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人口及住房状况的;

(二)家庭被取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格连续满一年的;

(三)因家庭收入、居住条件等情况发生变化,已不符合保障条件的;

(四)其它违反相关规定,不符合享受住房租赁补贴的。

第十三条取消保障资格决定的,县房产管理局应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县房产管理局应按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送县财政局备案。

第十五条县房产管理局应对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的发放户走访巡查,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便准确掌握领取租赁补贴家庭相关情况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县房产管理局按季统计汇总租赁补贴发放的人员与资金情况,报县财政局。并于每年向县财政局提交年度汇总报表,作为编制下一年度全县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预算的依据。

第十七条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的有关工作人员、、的,应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

篇10

期间,我区新城建设与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大量拆迁群众的社会保障和就业安置亟需解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虽然承受着巨大社会压力,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劳动和保障事业仍全面、稳步、开拓性地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区人力资源市场大楼,所有街道和社区建立健全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站);按照“六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完善了对所、站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考评办法,强化目标管理和监督,确保期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采取政府公益性岗位安置、灵活就业和企业吸纳三种方式,帮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鼓励企业开发岗位吸纳“4050”等困难群体就业,给予企业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简化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发放范围。对促进就业的各类职介机构、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别给予相应补贴。五年来,新增就业岗位60534个,实现再就业19509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2839人,成功创建充分就业区和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再就业培训11381人。

就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促进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主动到企业上门服务,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扶持区域内各类企业健康发展。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0828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为26347名中止缴费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续保手续;32218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办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养老、失业、生育保险净增人数逐年增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续保率达90%以上,全区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万余人;按时为失业人员、被征地老年农民、城镇困难老年居民、农村老年居民、插队下放三无人员、三线老军工等困难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及生活困难补贴。

维权服务进一步强化。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协助企业建立工资支付制度,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力度,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较好地处理了劳动争议庭审超时限问题。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通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征缴”等专项执法行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与企业建立交流与沟通机制,指导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意识。

二、形势与发展机遇

期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也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全球经济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将继续影响经济复苏进程,短期内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另外,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不同行业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失地农民、大龄失业职工等弱势群体就业困难;依法征缴社会保险费与企业参保意识消极的“瓶颈”,企业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会保险、克扣拖欠工资、劳动时间过长而不支付加班工资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等。与此同时,我们拥有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条件:一是期间取得的成绩为期间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期间政府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稳定,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上将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和政府援助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佳就业环境,促进劳动者更充分就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从业素质;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基金征缴,建立覆盖面更广、层次更科学、运行更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会保障体系更强的稳定功能;继续完善工资分配调控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仲裁工作,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利益,全面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主要目标:力争到期末,新增就业岗位48000个;新增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0000人;实现再就业15000人;帮扶3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培训6500人;在职职工培训5000人;新生劳动力培训2000人;创业培训1500人;培育自主创业者3250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20000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管理服务社会化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落实老年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及其他各类人员的生活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保障老年人员的基本生活;所有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劳动争议按时结案率达100%,全方位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和用人单位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措施

(一)以充分就业为重点,进一步开拓就业再就业发展空间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通过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加大投入,支持创办新企业,吸纳和推荐劳动力就业。抓住机遇,创新思路,采取措施,逐步释放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承载力和吸纳力。

完善劳动力动态管理机制。全面实施就业备案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与用人单位建立用工信息联系点,采集实用性岗位信息,每年对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定期公布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

建立职业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工作模式。积极与区教育局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充分整合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完善联合办学模式,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培训工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高质量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结合“再就业援助”活动,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模式。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信心,帮助他们完善创业构思,提供再就业孵化基地。

继续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以“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就业援助的针对性,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拓宽政府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和规模,并优先吸纳就业困难对象。

(二)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扎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继续与有关部门实行联动工作模式,加大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的工作力度,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灵活就业人员为扩面重点,从落实社保政策和改进服务手段上着手,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有社会保障。

做好养老、医疗保障的有效衔接。继续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加强政策宣传,使原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员了解转保政策和办理流程,及时办理农保转企保手续,通过适当补缴费用,将他们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范围;确保被征地农民“三保”(社保、农保和基本生活保障)有效衔接,对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帮助他们用其基本生活保障个人帐户资金缴纳社会保险费。

稳步推进医疗保险扩面工作。扎实推进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城镇居民医保扩面成果。

进一步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发挥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建立服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落实好社会化管理各项服务制度,督促企业依法缴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坚持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大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用人单位守法经营的观念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以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打击非法用工为重点,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维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