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绿色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绿色管理体系

篇1

摘 要 现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经济,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迫使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也不断变化、创新、向绿色管理体系迈进。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是以绿色财务管理的理论为基础,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融入其中,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获取利益的目标。本文首先简单阐述绿色财务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建立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 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体系构建

一、现代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概念

绿色财务管理就是在相同基础上把社会背景的效益性、现代企业的盈利性、自然资源的有效性和环境的保护性进行思考比较的一种财务管理理念,解决企业发展与社会生态无法和谐共生的问题是其主流思想,有些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损坏了生态环境,这是不道德的,所以建立绿色财务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是关系到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之,就是要现代企业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并运用到企业的建设发展中,让企业管理者把眼光放开,不仅仅局限在自身企业的发展,还关注到其他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长远发展。所以建立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对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有重大作用。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与传统财务管理有很大区别,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更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更强调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协调,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1.绿色财务管理系统能使企业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和发展。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加强,当选择消费品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逐渐了解到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所带来的各种危机、伤害和严重程度,选择商品的方法也逐渐向“绿色化”靠近。一个想要赢得市场竞争地位很长时间的企业,就要取得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应该积极使用绿色财务管理的政策,并通过绿色生产获得绿色经济利润,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前途。所以,构建绿色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的产品“绿色化”,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2.绿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被大众关注,人们逐渐了解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现今法治环境良好,对任何一个想长久持续发展下去的社会经济活动来说,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公众的理解,法律许可和批准也是很重要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资源的消耗者,它对保护资源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构建绿色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改变传统的经济模式,获得公众、政府和法律的支持和认可,帮助企业实现盈利的目标。

三、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1.筹集资金方面

构建绿色财务管理系统,筹集资金主要有融资渠道、绿色筹资率、绿色项目融资所占比例。企业筹集资金的融资过程中要采用绿色融资方式,这样可以反映社会公众是否认可企业绿色项目。绿色融资率是指企业所有融资项目中,绿色项目融资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绿化和环保程度。比例越高,企业的绿色融资能力越强,企业的绿色融资效率越高。

2.投资率方面

投资效率在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中分成绿色投资率和节能率。节能率是在绿色投资前单位产品能耗的消耗比例。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进行绿色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反映了成本节约和环境效益。节能率越高,绿色投资的效率越高,节约成本越多。绿色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投资的企业项目比例,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

3.操作效率方面

筹集资金主要分为绿色业务成本率、现金平衡度,惩罚变化和绿色工艺条件优惠。绿色经营成本率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共或消费者的理解,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的声望,另一方面可扩大其市场份额。在被认同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大宣传成本投入,成本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所以这个成本投入,要结合企业的利润情况而定。现金使用程度是指现金流入占一定时期内的现金需求量的比例。这是需求平衡原则在财务管理,保持工作的资本状态平衡上的要求,这样既可以保持充分供应资金,也可以避免闲置费。绿色财务管理也理当如此。这个指数最好是接近一致。这个指标反映实现绿色财务管理中减少环境问题的程度,也反映了政府鼓励绿色项目,反映了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可得到的无偿资金数量。

4.经济效益方面

构建绿色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企业经济效益贡献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和项目净流量。企业的贡献值指的是企业交税后的净利润,税收和工资的和。企业贡献价值由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职工的总贡献量反映出来。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最终的所有人比例占初期所有人权益的比例,通过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反射资本价值。要注意,在计算最后的权利所有者利润时,必须要清除新增加的投资和国家政策变化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反映企业资本的价值。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得到现金净流量,但我们关注的不是所有的现金流量,因为企业持久的现金需要只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才可以满足。

总结: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倡导循环经济。人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热点,因此建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相信随着我国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而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沈宏益,毛阳海.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管理论坛.2012(7).

篇2

Chang Yuan

(Nanch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Nanchang 330038,China)

摘要:“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绿色服务和环境管理理念在物业管理中也愈发流行,在低碳经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绿色物业管理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须,是不断满足业主需求的必由之路。

Abstrac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life. Green servic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dea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green property management is a trend, more a necessary to meet owner's requirements.

关键词:绿色建筑 物业管理 启示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property management;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117-01

1国内外绿色建筑相关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各国建筑业追求的目标,面对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推行绿色建筑、智能建筑、节能建筑刻不容缓。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1.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英国于1990年提出的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综合评估系统,也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其采用了一个相当透明、开放和比较简单的评估架构,主要评估条款包括管理、能源、健康舒适、土地使用、选址的生态价值等九个方面。美国LEED体系分场地规划、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和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建立了可以识别的全国性“认证”来改变市场走向。多国GBE是有加拿大等14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共同提出的,具有很好的通用性与灵活性,适用于办公建筑、集合住宅、学校建筑三种建筑类型,其评估内容主要涉及了资源消耗、环境负荷、室内环境质量、成本等六大方面;澳大利亚的NABERS评估对象为已使用的办公建筑和住宅,是一个对建筑实际运行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它分为办公建筑综合评估、办公建筑基础性能评估、办公建筑用户反应评估、住宅评估四个方面。此外,日本CASBEE、德国DGNB、法国HQE也较为有名。

1.2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主要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该体系包括6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和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每种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3类。其中,控制项为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1、2、3星级。

2运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实行绿色物业管理

2.1 “四节”与“一环保”相结合,体现“绿色”理念鉴于我国人口资源的严峻形势,转变发展方式,节约资源能源,是现实的选择,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总理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根据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四节”即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它不仅强调了“节”,保证建筑用材、建筑施工、建筑管理充分体现“绿色”理念,还与“保护环境”密切结合,宣传环保意识,提倡环保行为,保证建筑指标与管理效果双向达标。

2.2 过程控制与前馈、反馈控制相结合,突出“过程管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充分体现了管理学的一大职能――“控制”。控制,即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根据动态环境进行纠偏的过程。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行动完成的方向是朝着达到组织的目标,过程控制作为管理中的监督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从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到整体运营管理阶段,实行一系列的监督措施,不仅从源头上遏制了“浪费”、“污染”行为的产生,而且保证整个管理过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2.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级评价制度共同实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的规定,弥补了不同类型企业成本问题,企业可依据自身情况尽力达到指标要求。《标准》吸取了国内外特别是新加坡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近年来绿色建筑新发展,深化评价内容,改进体例及评分方法,创新性强。

2.4 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建立整个生命周期监测机制绿色建筑的评价是一个过程管理,而不是最终的一个标签,另一方面,还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全年能耗模拟和评估。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建筑物及其物业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从建筑物的建造方法、材料选择、装修过程、设备运行等方面都要体现绿色物业管理的精神。

3实行绿色物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规模化管理,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目前除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的绿色物业管理市场尚未形成。物业管理行业充分号召各主体企业遵照《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要求,并结合各企业自身特点,以不同程度推行绿色物业管理,进而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协会应在尊重企业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桥梁,随时向政府反映企业在推行“绿色物业管理”中的问题困难,并定期协助政府开展物业管理行业“环保质量”调研和统计工作,为政府制定改革方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提供预案和建议。

3.2 规范化管理,操作流程与评估体系配套施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予以了详细的指标规定,而绿色物业管理在遵循其基础上应有配套的管理绩效界定和评估标准。不仅如此,操作流程也需要制定详细的细则和条例。物业管理企业应定期对评价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如果有所不足,就应进行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可通过对体系不断修正与完善,达到改进绿色管理的目的。

3.3 开放化管理,学习先进方法并加以创新施行开放化管理,应将绿色物业管理延伸到规划、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这种生命周期监测管理机制具有良好的监督效应。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尚在起步阶段,应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为绿色物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那么,作为房地产行业后续阶段的物业管理,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操作流程和评估体系十分必要。因此,物业管理企业需要在学习国外先进做法的前提下,加以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91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7

重庆市已经构建了2个部级农业环境以及农产品安全质量相关检测机构,11个市级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相关检测机构和9个区县级农产品相应质量安全检测站,可以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比较全面的数据资料,可是质量安全管理效率依然有待提升。

1 体系建设研究具体内容

站在系统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建设来说,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下列方面。

1.1 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理论

深入分析并且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应管理系统的具体结构、主体和该系统运作所具有的复杂性,详细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所处研究背景、产生的意义以及价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应管理体系的具体理论研究,重点是调查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对象[1]。

1.2 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依据重庆市农产品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现状、产生的问题、问题出现根源和有效解决方法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并且提出合理处理问题的对策以及措施。尤其对于不法分子造成的投机取巧、产品弄虚作假、刻意哄抬价格以及鱼目混珠等现象,应该采取有效的打击手段和相应制度性管理措施。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应措施

比较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以及国外有效体系,找出我国具体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2]。结合重庆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构建实际情况,分析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 明确体系建设具体指导思想以及目标

通过过去的不断实践,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以及标准化体系具体框架已经基本上形成,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管理体系的体制建设带来了基础以及前提条件,可是依据实践效果可知,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运行管理比较落后、缺乏检测能力以及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等。

2.1 指导思想

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来说,不仅应该保证生产质量,还需要严格的监管,检验检测方法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主要支撑[3]。针对农产品具体质检体系的构建以及管理,一定要遵循公益这一原则,采取依法推进以及规范建设手段提升体系运行管理实际水平,依据科学规划、有效布局、公正为民以及技术优先方针,显著提升这一质量监管体系所具有的服务能力。

2.2 构建目标

应该科学有效地推进农产品合理质检体系的构建,对运行保障、项目以及机构管理和团队建设进行不断的强化,增强技术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为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产品安全提供服务,大力推行合法资质的有效认定,提高体系运行管理水平,构建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具体市场准人体系、科学质量检测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监管体系等。

3 建议

3.1 建立差异化分层次具体质量安全体系构建政策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体系慢慢产生了一种分层次发展趋势,对于基础性以及高端性农产品来说,其采取的生产方式、实际消费方式以及销售方式均具有非常大的差别[4]。所以,需要依据其不同特征建立差异化具体支持政策。生产基础性农产品的时候,为了确保其质量安全,当地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建设支持无公害相应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且对农民合作社里面的治理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合作社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发展保持一致,大力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农超对接。在生产相应高端性农产品的时候,当地政府要将引导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制定发展规划,奖励那些创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企业,并且提供一定投融资支持,比如财政投资参股、贷款担保以及J款贴息等。

3.2 制定可行性比较高的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规划

当地政府必须基于目前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衔接的条件下,结合本地土壤、水质以及空气环境条件与农产业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绿色无公害农业有效发展 [5]。选择条件比较适宜的位置规划发展相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打破行政区划开展规划工作,大力扶持本地规划区里面的龙头企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正确引导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里面的农户把那些承包地利用租赁以及入股方式移交给龙头企业,从而有效提高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具有的规范化以及集约化程度。

3.3 建立农产品产业链具体整合机制

整合农产品整个生产、加工以及销售过程能够对农产品安全质量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建立农户、农业合作社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个产业链具体整合机制,必须对合作社以及村级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大力支持以及鼓励跨区域、复合型以及多功能合作社的有效发展。针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可以将龙头企业当做主体,开展产业链整合工作[6]。主动引进实力比较强的龙头企业来有效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业链,并且支持企业在农产品产业链前端有效控制品种,在其中端有效控制生产以及加工过程,在其后端有效控制产品销售市场,保证农产品从生产环节一直至销售环节都足够安全。

3.4 不断提高农产品相应质量安全技术

不断提升公益性农技具体推广服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所具有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强度,构建专门满足生产者实际需求的合理农技服务机制。大力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对相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有效改造升级以及科研攻关工作,对绿色农产品生产以及认证技术规范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更加细化,促进其和国际标准相符。

3.5 对管理体系构建中政府合理购买服务机制进行探索

应该选择达到标准要求的相应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并且签订农产品质量相应委托检验检测具体协议,委托其有效检测某一片区里面的农产品质量。当地政府应该提供检测需要的机器设备以及技术指标,严格监管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产生的行为,并且支持中介机构以及第3方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追溯系统进行研究。其中前期让当地政府出资委托相应企业追溯其中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到后期的时候就引导和别的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并提供有效质量追溯服务。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健康带来保障,是使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目标的关键。所以,我国各个地区应该结合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情况,构建可靠性比较强的管理以及检测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以此来让绿色农产品生产以及认证技术规范,尽量和国际标准接轨。

参考文献

[1]张冬青.RFID技术在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和困境[J].学术交流,2011(5):130-132.

[2]王可山,李秉龙.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现状、问题与建议[J].调研世界,2010(6):7-9,13.

[3]周宁生,苏生平,冯咏芳,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建之我见[J].上海蔬菜,2011(5):9-10.

[4]戴萍,卢伟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和对策[J].北京农业,2014(36):291-292.

[5]李晓峰,康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2,6(11):3-5.

篇4

HSE管理体系(Health Safety and Enviromen Management System)即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是按照戴明模式建立起来的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以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为特征的科学管理体系。

戴明模式(PDCA)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四个阶段的循环组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HSE管理体系循环链体现了多层次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概念。它是企业现有的多种健康、安全和环境要素按照上述标准和要求建立起来的动态体系,其有效管理是通过控制那些关键过程和活动实现的。在具体的企业生活中,HSE管理体系将健康、安全、环境融为一体,将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天性逐步变为保全生命质量、保护环境的持续利用与追逐利润并重,使企业的管理目标特别突出了人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现代石油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深入发展的现实环境下,石油行业与世界接轨、与行业同步是现实所需、当务之急。HSE管理体系是我国石油业与国际石油界缩小差距、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壁垒的有力武器。只有遵循同样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标准和规则,才会与国际同行站在同样的企业高度上,争取到业界的认可和尊重以及拥有国际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在世界市场上的国家利益和权威,也才能更多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和吸纳更多的先进人才,实现技术创新和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建设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和谐企业的内容包括职工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和企业的安全、发展以及企业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和贡献等。HSE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职工的健康安全、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一道屏障,实现企业内部团结友爱、充满活力、诚实信用、健康安全、绿色环保、开拓创新的和谐发展。这对职工、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局部的和谐才会有社会整体的和谐。

(三)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HSE管理体系能够满足国家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要求,为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原材料、能源的绿色生产、消费提供一种路径。由于石油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它本身具有建设HSE管理体系的现实性和必要性,石油行业在生产、储运和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作为一个能够减少损失、控制灾害的HSE体系,它的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宏观来讲,只有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企业职工人身健康得到保障,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得到提高,才能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三、现代石油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系统的HSE管理方法和科学的HSE管理模式

目前虽然不少企业已经有了一套现行的有效管理模式和制度,但是它们各管一方,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有时各行一套,尚未形成科学、系统、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使得统一标准的系统的HSE管理体系难以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科学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发挥。另外,HSE管理体系的思维模式与国外的管理思想存在较大差距,如普遍缺乏国外的高层承诺和“零事故”思维模式,所以科学的系统的统一的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仍旧是一种现实的期待。

(二)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HSE管理体系

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的更新换代加速,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强,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以此为标准并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在现有的环境中具体地分析企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关键要素的变化发展并进行重点控制,实现HSE管理体系的动态循环和修复,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应变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不断地实现HSE管理体系的创新和优化升级

篇5

关键词:绿色施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企业责任。

中图分类号: TQ63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施工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力发展绿色施工,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能够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发展绿色施工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的改善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下面就施工企业对“绿色施工”的发展和改进谈一些体会。

一、 绿色施工的概念及管理

1、绿色施工的概念

今后建设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走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便应运而生,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2、绿色施工的管理内容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5 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与目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二、 绿色施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绿色施工管理现状

与国外相比,绿色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仅仅关注的表层上绿色施工,如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不全面、不完整,对绿色施工技术也是被动接受,仍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

2、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1) 绿色施工意识缺乏

由于缺乏大力度的宣传,再加上建筑行业多用的是农民工,教育水平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节约等缺乏意识,工地的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存在对绿色施工概念理解单一,对传统的一些不良做法已习以为常。

2)绿色施工成本较高

因绿色施工往往存在选材范围小、成本高(绿色建材),先期投入大(如钢制大模板、提升脚手架等虽然综合效益好,但是常常由于制造成本较高而得不到采用),政府没有相应的要求和补贴等原因,施工企业都不会主动实施绿色施工,其结果必然是绿色施工叫的高、说的多、而做的少。

3)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利用的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仍采用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对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用的不够。

三、 绿色施工的发展前景

1、国家对绿色建筑列入中长期规划

我国政府在 2006 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把绿色建筑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国家绿色建筑标示、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开展。查阅有关资料显示,2012 年 5 月 6 日,财政部与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联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国家将通过财政激励机制等多种手段,对星级绿色建筑进行补贴,力争到 2015 年新建绿色建筑 10 亿平方米,并大力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 75%以上,到 2020 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今年以来,我国已关于推广金太阳、长江中下游及北方地方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多个文件,绿色建筑产业市场空间预计将达上万亿元。这预示着中国绿色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推动绿色施工,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此次出台“实施意见”,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此前,中国已将绿色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从这方面来看,绿色施工必将在建筑企业被全面推广,这种全新的施工理念也将带给建筑企业经济、社会、环保 等多重的应用价值。

四、 施工企业对绿色施工管理研究与改进

科学管理与施工技术的进步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唯一途径。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责任职责层层分配、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制订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则是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和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奠定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

绿色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等。要真正实现绿色施工就必需把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的人员统筹起来,建立以项目部为交叉点的“纵、横”二个方向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即:施工企业以“企业-项目部-施工公司”形成“纵向”的管理体系;建设单位牵头。设计院、施工方(项目部)、监理方参加形成“横向”的管理体系。把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单位的人员都纳入到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模式。施工企业是绿色施工的主体,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关键和核心。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建立“纵向”管理体系、成立绿色施工管理机构、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2、加强绿色施工理念力度

要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职工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尽早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3、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和ISO14001 环保认证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工程施工特点,系统考虑质量、环境、安全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自身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及实施指南。成立企业和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4、明确各单位对绿色施工的职责

考虑各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参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制定企业自身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在“横向”的管理体系中,建设单位应向设计、施工单位明确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场地、环境、工期等保障条件;设计单位应在材料选用等参照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主动向施工单位作整体设计交底;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督责任,审查绿色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措施,并实施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5、绿色施工管理实施的关键

实施管理是对绿色施工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策划、落实和控制,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措施与手段主要有:

1)明确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限值进行管理。

2)实施动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3)制定专项管理措施,根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制定各阶段绿色施工具体保证措施。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把绿色施工制定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各项管理中去。

6、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性措施

1)结合“四节一环保”制定专项技术管理措施将四节一环保及相关的绿色施工技术要求,融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增加节材、节能、节水和节地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

2)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企业应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绿

色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应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还应逐步更新机械设备,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专利技术。

3)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发达国家绿色施工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情报化)施工,这是一种依靠动态参数(作业机械和施工现场信息)实施定量、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

五、 结束小结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发展绿色施工势在必行。施工企业更应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尽快掌握并推广绿色施工技术,用绿色施工的管理理念去组织施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本施工企业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

一、引言

开展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的特点之一,绿色大学的教育体现在学校的管理、学校的校风、师生言行、教学和学习氛围等等各个方面,其中,学校的管理及其运行是相当重要的方面,学校整个运行有着很强的教育性,它比单纯的环保知识的课堂教学更有行为教育意义。所以,绿色大学应当将环境管理的思想纳入日常全面管理工作中,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参与性环境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 ]。ISO14000的核心内容,如持续改进、污染预防等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所遵循的可持续发展等指导思想基本一致,而绿色大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学校建设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将ISO14000标准的理念引入到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中,能够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必然会为大学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

结合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实施学校环境管理,能够产生使学校的环境教育由集中于课堂教育转向面对全校和社区,由偏重显性课程转向发挥隐性课程等一系列的作用,既能够全方位带动环境教育的开展,又同时检验环境教育的效果,无疑能够推动学校环境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

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介绍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融合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一种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体系标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一直以来,管理专家和环境专家都在寻找一种系统地管理环境问题的方法。1992年,英国颁发了BS7750—1992《环境管理体系规定》标准;1993年7月10日欧共体正式公布了《环境管理审计规则》(EMAS);德国于1995年依据EMAS制定了《环境审计法》及三个条例;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环境管理委员会(ISO/TC207),正式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和工具方面的标准工作,其核心任务是研究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规范环境管理的手段,以标准化工作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ISO14000系列标准中编号为14001—14009这一部分,它是整套标准的“龙头标准”,是唯一的规范性标准[ ],它要求在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必须适当地控制各个基本要素,通过要素的有效实施,实现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过程。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分为五大部分:①环境方针;②规划;③实施与运行;④检查与纠正措施;⑤管理评审。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ISO14000体系又可分成17个要素,这17个要素构成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而按照17个要素(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执行程序就构成了运行体系[2]。

三、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

3.1 体系的构建目标

在当前环境问题的危机中,学校教育在推波助澜,扮演着物化人性再生产者的角色,真正的环境教育应该是对整体教育的重新思考,为现代学校教育重植人性根基[ ]。而绿色大学是在当今生态文明时代,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绿色教育和绿色管理的大学,未来建设和发展将会把环境管理概念融入日常环境教育之中,把学校的环境管理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来抓。

学校环境管理是环境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方针、指标、管理方案、检查整个过程及其生成的各种程序、规范和制度本身都可以成为学校的环境教育,或者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环境教育来说,环境管理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 ]。而环境管理和环境教育最终目的是相同的,即是培养人们良好的环境行为来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借鉴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就是试图为环境管理融入环境教育寻找对策[ ]。

3.2 体系的构建原则

①符合14000的普适性原则

ISO14000体系适用于任何类型、规模、以及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下的组织。基于ISO14000标准构建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同样符合普适性原则。绿色大学在现有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管理的各个领域纳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其他各个管理层面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环保意识,起到可持续发展功能区的社会示范作用。

②针对绿色大学特点

绿色大学提供了全体师生参与的学校氛围,表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学校管理方面的要求。而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正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本质观,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制定和规划各项管理的方针和政策。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切合绿色大学的特点,强调各项环境管理工作要令学生以及现实社会获取最大的满意,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③强调全过程管理

ISO14000要求组织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控制环境因素,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绿色大学构建环境管理体系时,本着在实施管理时,做到事先控制准备过程,事中控制实施过程,事后控制整改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原则,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例行监测、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手段的实施对环境教育以及相关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 #p#分页标题#e#

④强调绿色大学整体功能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构建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通过改进与优化绿色教育的结构要素,采取必要的结构改革措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相关知识的绿色人才,以实现环境教育与管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改进与优化绿色科技的结构要素,对社会绿色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适时改进与优化绿色校园等相应的结构要素,始终保持模范绿色校区,更好地为全社会的绿色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3.3 体系构成

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五个组成部分:一是理念系统,二是策划系统,三是制度系统,四是监控系统,五是改进系统,并由此构建了科学的运行机制.

(一)理念系统

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以下基本观点: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本质观,环境管理服务于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关心重点由最初的单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逐渐地转移到现代的对整个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审视、对人类未来生存形态的思考,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环境教育及管理中的集中反映[ ]。

②坚持“满意的管理观”。环境管理的全过程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管理是否有效,是保证环境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不断提高满足学生和社会要求的能力,就是提高环境管理的有效性。

(二)策划系统

实施环境管理的监控首先应该对环境管理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好事先的策划工作,这可以保证所建立的体系本身的质量,以及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根据ISO14000的要求,做好事先的策划工作。

在实施环境管理监控中可对环境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的制定、调整,管理方法的改革以及各项环境管理监控措施的出台等等,都做好事先的策划工作,并根据绿色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在环境管理方面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制定监控目标,对环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层次解决,始终坚持“绿色人才的培养,以及绿色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为环境管理监控的目标。

(三)制度(文件)系统

绿色大学采用ISO14000标准的模式编制文件,文件分为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报告记录四个层次。除了满足ISO14000标准要求,制度系统还应保障文件的适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以及文件间及不同活动和职责间的顺畅衔接。

制度系统对作用、职责和权限需要做出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建立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

(四)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建立的关键性工作是要全面识别绿色大学环境管理的主要过程,并针对管理的主要过程,设计管理控制点,制定管理标准。同时,建立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检查与评估、管理质量投诉、满意度调查等手段有机结合的环境管理监控体系。

(五)改进系统

持续改进是基于ISO14000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精髓,其主要通过日常检查、目标管理、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发现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符合项”,通过分析原因,及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使环境管理的改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控机制。

四、基于ISO14000标准的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保证运行机制

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基于ISO14000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区别于传统管理的重要方面。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参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PDCA管理模式:策划(P)—实施(D)—监控(C)—改进(A)即P—D—C—A的方式循环,从机制上确保对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实行实时、动态的监控管理,推动环境管理的不断发展和环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是个动态的,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环系统,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而是通过管理评审等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实现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1]。

绿色大学环境管理体系首先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方针,指引管理工作的实施。

环境方针必须包括的内容如下:(1)学校承诺污染控制及污染预防,提出污染控制对象;(2)学校承诺持续改进,提出改进方向;(3)遵守环境法规及其他相关要求;(4)建立科研、生产部门及后勤部门的应急系统,制定相关方案;

(一)规划

(1)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是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手段,其结论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

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需求和可能性;②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明确组织产品;③收集、分析和评审组织现有与环境相关的制度、职责、程序等信息资源和文件,作为体系的基础。

(2)行动计划:包含以下的内容:①方案制定的必要性;②方案执行和相关人员组成和分工;③经费预算及其分配;④方案实施时间和工作进度安排,每项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⑤检查或考核的方法和要求。

(二)实施与运行

绿色大学环境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及其各自的职能如下:

① 校长

主持大学的全面工作;制定和颁布环境方针;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环境管理目标;批准和颁布《环境管理手册》;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大学的环境负最终的责任;落实组织结构,确保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确定和沟通;落实各级各部门环保责任;主持环境评审等。

②主管副校长

按照ISO14001标准建立、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向校长汇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负责与相关方协调环境问题,联络认证机构;审核环境目标、指标与环境管理方案的可行性,批准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主持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组织管理评审等。#p#分页标题#e#

③基层部门

基层各部门是具体贯彻执行环境方针和目标的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与指导等。

下面就一些部门的职责具体介绍:

院长/系主任:选择环境教育的课程,指定环境课程的实施方式以及环境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组织制定本院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指派相关负责人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本院工作,对院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等。

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大学整体环境因素的识别,进行汇总登记;组织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对校园整体环境绩效的检查、监督;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等。

科研部门:负责识别科研活动中环境因素;做好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科研活动中的环境管理方案;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科研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等。

生产部门:编制清洁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控制物料的使用并负责产品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开展节约资源、材料及其再利用的活动;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的分类和管理工作;对生产过程中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等。

(三)检查与纠正措施

在实施建立绿色大学环境管理方案和措施的过程中,根据制定的计划目标和工作进度安排,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以实现不断改善学校环境的目标。

(四)总结工作

体系经过一段时期试运行,管理者代表组织培训合格的内审员实施内部审核。审核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与ISO14000标准的符合性等内容,审核结果形成文件并报送最高管理者。此后,最高管理者应组织中层管理者对内审结果、目标指标完成情况、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需要等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持续适用,充分和有效。

至此,环境管理体系已完成一轮PDCA循环。组织在实施改善的同时,环境管理体系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 ]。环境管理体系是通过建立内部组织机构和各环节工作评估、监控和反馈系统,加强管理控制,实现对环境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监控,形成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闭合体系,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稳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宏立,付永川.论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在绿色学校创建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6,6:95-96.

[2] 沈剑.ISO 14000与学校环境管理关系浅析[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4):42-44.

[3] 黄敬文.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2002,16(1):67-70.

[4] 刘雙赫,裘奇龙,朱亮.构建国际绿色贸易制度的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2):110-111.

[5] 张剑青.企业15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与审计[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1.

[6] 翟亚军,方淑芬.ISO14000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资源与环境,1997,(2):23-26.

[7] 高德胜.找回失落的人性——论环境教育的转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2):1-6.

[8] 吴祖强.ISO14001与绿色学校[J].环境教育,2001,(5):31-32.

[9] 朱琨.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应用于高校环境教育的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4):92-98.

[10] 吴祖强.关于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20-26.

篇7

【关键词】四节一环保;工程项目;现状;措施

1 绿色施工管理形势分析

1.1 绿色施工管理现状与问题

客观上讲,绿色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仅仅关注的表层上绿色施工,如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不全面、不完整,对绿色施工技术也是被动接受,仍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不能系统地运用适当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绿色施工全过程管理,更不用说企业把绿色施工能力做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1.2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1.2.1 绿色施工意识缺乏

由于缺乏大力度的宣传,再加上建筑行业多用的是农民工,教育水平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节约等缺乏意识,甚至没有概念,工地的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存在对绿色施工概念理解单一,对传统的一些不良做法已习以为常。

1.2.2 绿色施工成本较高

因绿色施工往往存在选材范围小、成本高(绿色建材),先期投入大(如钢制大模板、提升脚手架等虽然综合效益好,但是常常由于制造成本较高而得不到采用),政府没有相应的要求和补贴等原因,施工企业都不会主动实施绿色施工,其结果必然是绿色施工叫的高、说的多、而做的少。

1.2.3 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利用的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意识淡薄,仍采用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对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用的不够。且企业管理中存在不规范、不科学、随意性大等问题,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企业制度、绿色施工等问题的研究。另外,在企业结构上,中小型企业偏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可持续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1.2.4 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对绿色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的技术标准,如缺乏建造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定额等,政府相关部门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更多是关注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部分业主单位虽然在施工招标中,要求企业通过ISO14001环保认证,但并没要求施工企业把绿色施工的技术与管理纳入施工的全过程。监理单位对绿色施工的管理也缺乏力度。

2 绿色施工的概念及管理理念

2.1 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导则》作为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明确提出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绿色施工”不再只是传统施工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施工文明、企业形象等,也不再是被动的去适应传统施工技术的要求,而是要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依据“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去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2.2 绿色施工管理范畴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5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3 绿色施工的意义

绿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管理技术。绿色施工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切实可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

3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科学管理与施工技术的进步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唯一途径。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责任职责层层分配、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制订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则是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和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1 奠定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

绿色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等,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施工就必需把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人员统筹起来,建立以项目部为交叉点的“纵、横”二个方向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即:施工企业以“企业-项目部-施工公司”形成“纵向”的管理体系和以建设单位为牵头单位、由设计院、施工方(项目部)、监理方参加的“横向”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都纳入到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的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是绿色施工的主体,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关键和核心。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建立“企业-项目部-施工公司”“纵向”管理体系、成立绿色施工管理机构、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3.1.1 加强绿色施工理念力度

要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职工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工能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增强推行绿色施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早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3.1.2 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和ISO14001环保认证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工程施工特点,系统考虑质量、环境、安全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自身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及实施指南。成立企业和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3.1.3 明确各单位对绿色施工的职责

考虑各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参照相关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制定企业自身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绿色施工还需要建立一个以建设单位为协调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与的横向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应向设计、施工单位明确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场地、环境、工期等保障条件,组织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应在材料选用等参照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主动向施工单位作整体设计交底;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督责任,审查总体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措施,并要实施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2 绿色施工管理实施的关键

实施管理是对绿色施工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策划、落实和控制,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措施与手段主要有:

3.2.1 明确控制要点

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限值进行管理。

3.2.2 实施动态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3.2.3 制定专项管理措施

根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制定各阶段绿色施工具体保证措施,如:节水措施、节材措施、节能与节地措施、环保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措施等,并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

目前,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但关键是落实。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把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工地管理、工序管理、现场管理等各项管理中去。只有参与施工的各方都按绿色施工的要求去做,抓好绿色施工的每个环节,才能不断提高绿色施工的水平。

3.3 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性措施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措施,是绿色施工目标实现的技术保障。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制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强制性规定,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和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企业的技术能力,措施应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3.3.1 结合“四节一环保”制定专项技术管理措施

将四节一环保及相关的绿色施工技术要求,融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增加节材、节能、节水和节地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细化施工安全、保护环境的措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3.3.2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企业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要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型施工企业要逐步更新机械设备,发展施工图设计,把设计与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专利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3.3 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发达国家绿色施工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情报化)施工,这是一种依靠动态参数(作业机械和施工现场信息)实施定量、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施工中工作量是动态变化的,施工资源的投入也将随之变化。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依靠动态参数,实施定量、动态的施工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工程任务,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

4 结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受到政府、业主、施工企业影响,还和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实施绿色施工,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加强管理,履行绿色施工的社会责任,更需要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拓展、需要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支撑、需要全社会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9):7780.

篇8

1.1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情况直属工程公司成立后,结合行业政策性文件要求和集团总公司管理制度规定,立足公司实际,相继了《项目管理实施手册范本》(第一版)、《公司管理手册》、《项目现场管理制度》[2012(一)]、《项目现场管理制度》[2013(二)]、《直属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及管理岗位职责标准》、《直属工程公司项目经理部管理岗位安全生产职责标准》、《直属工程公司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示范工程)工作方案》、《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建筑施工安全资料管理标准》、《建筑工地农民工学校资料管理规程》、《施工质量自检评价报告编写范本(A、B、C系列)、《直属工程公司竣工项目成本审计方案》、《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指南》等21个管理标准、《项目底线管控办法》、《直属工程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工程标准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员工工作日记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项目信息化管理办法》、《直属工程公司竣工资料管理办法》等13个管理办法,了《分供分包招标文件、合同范本及合格名录》45个。对体系文件公司做到了动态管理,以适应发展的新要求。

1.2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运行情况公司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通过把好“三关”和做好“两大评审”来科学全面评价公司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三关”:一是把好以“项目开工交底会、项目现场服务和指导”为主的项目启动关,项目开工前,公司召开项目交底会,分部门进行交底,学公司、直属工程公司系列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有针对性地讲解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管理重点,起到了“提示、提醒、提供”的作用,实现了公司管理团队与项目管理团队有效对接和融合;项目开工进场之初,公司管理团队深入项目部进行服务和指导,面对面解决项目初期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公司管理制度和标准分部门、分岗位面对面、手把手的详细交底,通过全面深入层层交底,确保了项目从一开工就按公司管理体系要求实施运行。二是把好以“每月例行检查、项目‘四大专题例会’”为重点的过程管控关,通过例会检查和四大专题例会这两项工作的常态化,及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促进了生产的顺利实施。公司根据项目的差异化情况,每月都有针对性的开展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根据例行检查和公司项目实际情况,公司定期召开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经营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综合管理四大专题例会,通报项目实施情况,学习讲解规范文件、工作标准和各类政策性文件,使公司每位员工很好的掌握国家、行业和公司的管理要求。三是把好项目竣工审计关,为完善竣工项目的后续管理,公司编制了《直属工程公司竣工项目成本审计方案》工作标准,每个竣工项目均要实施竣工项目成本审计,通过审计理清项目债权债务及盈亏情况,系统总结、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及得失,详细地披露相关经济数据,为项目的结算及后续管理提供了经济依据,堵塞漏洞,以实现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两大评审”:一是指贯标审核,按集团总公司QES管理体系要求,对公司的质量、安全、职业健康运行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进行持续改进;二是指公司年度管理评审,对公司部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情况、部门工作绩效情况、部门管理工作改进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评价,真正实现PDCA管理和管理闭合,达到持续改进。此外,公司加强年度经济运行分析,通过全面分析公司经济运行状况,发现问题,作好预警,及时整改,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经济的健康良好运行保驾护航。

2公司创经济品牌效益情况

直属工程公司成立六年来,由于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有效地防范了风险,提升了管理质效,公司经济效益稳步攀升,从刚成立初的几百万元利润到现在的年利润几千万元;公司也形成了以合同约定创优目标、以优质服务带动工程创优、以工程创优促进质量安全、以创优品牌赢得经营市场的创优模式,工程创优成绩喜人,2009年至2014年,公司累计承建施工项目近百个,获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1个、芙蓉奖5个、湖南省优质工程7个、四川省“天府杯”金奖1个、江西省优质工程奖1个;获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3个;获全国首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1个、全国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达标竞赛优胜工程金奖1项、全国工人先锋号1项、获国家专利证1个、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1个;通过省级工法立项2个。公司所属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进度等均良好运行,未发生任何质安事故,无市场不良行为,公司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省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100%,多个项目获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示范工程、市优良工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广泛应用与推广绿色施工,项目管理规范有序,平稳可控。同时根据管理体系要求,公司人才建设和工程品牌成效突显,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的发展机遇,实现了从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向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融资•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的高端经营,有效地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于直属工程公司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生产经营、经济品牌效益、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公司先后获得了集团2010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文明单位;获集团总公司本部2009年度、2011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文明单位以及获援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3结语

篇9

关键词: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要点

目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发展势头最好的是绿色施工,在能耗方面冲破原有选材局限,根据建筑地域地貌优势,进行选材,并大面积应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追求在尽量不改变原有条件下,获取最大工程效益。遵守在施工过程中动态平衡人、建筑、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是绿色施工原则。绿色施工是整个工程核心,从选材到施工,从策划到验收每一步都要落实“降低损耗,减少污染”政策,规范绿色工程操作,引进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制定科学合理施工方案,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1室内装饰装修绿色施工管理要点

1.1提高绿色施工意识

改变社会对绿色施工理解,采用宣传单,讲座、贴标语等方法,让绿色理念进入居民生活,并潜移默化改变民众观念。对于施工单位进行系统培训,将绿色施工宗旨进行理解吸收,并规定企业单位建设人员谈谈对绿色施工认识,这样有助于掌握建设人员了解程度,利于工程开展。只有深刻认识绿色施工,绿色价值和行为才能在社会流行起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才能进行零距离渗透,室内装修装饰工程才能得益于绿色施工。

1.2建立完善绿色法律体系

完善健全科学合理法律体系能够规范绿色施工,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能随之大面覆盖。虽然以前就有《绿色施工导则》、《绿色施工施工评价标准》出台,但这远远不够。在施工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对材料利用率加以标准化,对污染物排放指标加以提高,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可以进行绿色工程示范单位评比,激发企业之间竞争热情,促进绿色发展。建立长期,系统,复杂,全面的法律体系,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对已知成果进行积累,最终整理成规。在法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标准,务必做到有违必惩。在对材料选择上,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在施工每一步骤中,要把好质量关,还要提高环境污染物排放清洁指标。绿色施工不应该只停留在国家倡导阶段,而要落实到施工现场,监管局还未施加压力。在新事物到来时大多数人总是不愿轻易去接受,只有在迫于压力情况下才愿意去了解。在技术更迭迅速信息时代,应该利用好互联网来进行绿色施工施工宣传和推广,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1.3加强健全的绿色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建筑装饰工程绿色施工有效实施首要条件时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绿色施工技术管理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因此完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以制度管理作为支撑确保技术管理有效开展时非常必要。在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过程当中,要明确人员权责,指导施工人员工作开展。同时,通过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做好施工技术等文件管理工作,为装饰工程绿色施工顺利奠定良好基础。

1.4转变对环境能源看法

随着岁月流逝,教育条件越来越好,对环境看法从原来以人为本转变为以自然为本,在本质上两者并不矛盾,两者相辅相成。自然环境是保证人类利益之本。对自然进行保护,才能持续发展。人类从自然取材,应用于生活,但生命是平等,大自然资源并不专属于人类,它属于每一条生命,所以不能过度开发利用,要为千百年后子孙留下宝贵资源财富。对能源上看法要从原来可利用转变为可再生,致力于研究可替代新能源,摒弃不可再生能源。在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利用上,也不能浪费,研发先进技术,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减轻资金的负担。

1.5分析绿色施工可行性、经济性

根据目前我国国情判断,绿色施工是可实行的,在技术和管理上都有所准备。在节能减排,构建节能型社会的号召下,绿色施工是一项很好项目,更要注重绿色工程质量检测和工程评价。对绿色施工成本进行控制,更关注的是所带来的影响和价效,使其将节能高效,舒适健康的性能展现出来。我国室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还有待完善,大量基础工作需要去践行。实施绿色施工政府向导作用也处于一个极重要位置,但关键是企业要做好落实工作。在设计装修方案时,就要量化各方面因素,施工,监管等方面要糅合绿色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在施工过程中所衍生的问题要在专业人才分析下不断改进,积累经验,提高企业施工质量。在对绿色施工评估中要遵守节约资源和环保,促进可持续发展总则,并要兼顾考虑设计周期内,建筑性能与节能之间辩证关系。

1.6全面渗透绿色节能思想

在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应该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运用,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建筑能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要选用高效节能材料,不仅能够减少成本投入还能够满足民众需求,获取最大利益。绿色节能思想渗透有助于我国推行节能减排政策,还发动了更多人去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和谐社会。

2施工经验总结

在装修工程结束时,召集各工作人员说出对绿色施工过程中看法,并做好记录,针对难点进行讨论和攻克,在下一次施工将问题的处理上做出优化。技术人员也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的强化,定期参与培训和考试,了解不足,提升施工水平,并且要提升自我素养,在质量检测时不能出现受贿等不道德行为,在工作中要严谨,调整仪器精确,并准确测量,达到高效检测,为工程负责,为居民负责。

3结语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绿色施工是一种新潮,也是未来主宰城市中心。大力推管绿色意义重大,因此,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对绿色工程单位进行激励,做好带头作用,以小众化带动全局,逐个突破。虽然绿色施工发展还有一段很漫长时期,但建设人员必须提高绿色施工意识,才能促进绿色产业崛起,将人们带入一个绿色社会,便民利民。

参考文献

[1]陶发达.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用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建筑学研究前沿:英文版,2012(6):221.

篇10

关键词:SEQ教育;HSE;GMP;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职业素养

随着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能满足医药行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双高计划”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产业急需和产业高端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中的医药原料制造、绿色制药技术、药品制造与质量控制、医药流通与医药健康服务等职业岗位,我校梳理现有专业,打造以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核心,包括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支撑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SEQ教育是指安全意识(Safety)、环保意识(Environment)和质量意识(Quality)教育。在新时期《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背景下,培养具备SEQ意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尤其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坐标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简称,HSE管理通行于国内外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发展成一系列成熟的管理系统和方法。GMP(GoodManufacturePractice)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制药行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基于HSE和GMP管理有机融合的SEQ理念培养,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和SEQ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产业急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进行HSE/GMP管理体系结合SEQ教育机制内涵研究开展探索。

1SEQ教育研究现状

1.1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现状

新时期,随着药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面临政策监管下的安全生产、环境压力的严峻形势,企业也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外及我国香港地区,工业体系、制度发展及职业理念较为完善。除了企业本身开展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在教学或管理中建立健康安全和环保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环保、安全理念教育,包括引入各类EHS体系、QHSE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1-2]。

1.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中,也有许多学者尝试开展实施相关安全、环保、质量教育模式。阳富强等[3]提出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构建QHSE管理体系,以来源于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安全氛围来开展高等教育。刘军军[4]提出将EHS文化融入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的策略,探讨了EHS文化的构建意义。菊[5]通过对接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改革,将HSE理念融合渗透进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刘朝阳等[6]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展“双高计划”,创新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特色项目,南通职业大学于2019年启动专业群SEQ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了包括SEQ文化建设、SEQ素养提升等方面的研究[7-8]。

2SEQ教育研究必要性

2.1社会层面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保事件。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每年都有两起以上重特大事故,如2019年3月江苏响水化工安全生产事件。而这些安全、环保有关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各方面影响极大。通过事故调查,表明大多数生产事故为责任事故,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见当前安全生产、环保问题的确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2.2行业层面

制药、化工生产制造业是化学药物危害、工业中毒、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重大生产事故高频发生的行业。制药、化工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商品,有其特殊性,生产工作人员独特的工作环境和频繁接触各类化学品、设备决定了其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医药、化工生产环节普遍重视产品质量,但从业者对行业安全、环保意识不强,知识欠缺。虽然也要求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等岗前培训,但培训效果不佳,防护依从性差,往往在生产中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

2.3企业层面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构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迫切的需求。目前在企业内运行的管理体系,以(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l8000)为现代企业组织中并行运行的三大主流管理体系标准。但是,三大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重复点、交叉点,如何把(质量Q)、(环境E),(健康H)、(安全S)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组织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是许多学者着力研究的热点。

2.4教育层面

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下,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必备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当前国家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中,大多数职业学校和专业教育,虽也在随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但对学生或者未来岗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育的力度仍然不够。目前,在制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虽也涉及到一定的安全等职业素养教育,但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有的脱离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医药行业的专业性不契合,对直面未来一线药品生产岗位的工作人员———制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仍较薄弱,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3SEQ教育内涵研究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开展SEQ教育,尤其是专业性契合度高的安全、环保、质量等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现实要求。而基于HSE和GMP管理体系结合的SEQ教育,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3.1SEQ教育的坚实基础

HSE管理开展事前风险分析,确定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以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和环境污染。GMP作为药品生产强制性的准入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质量要求,形成可操作的作业规范,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作为成熟的现代管理体系,两者均为企业生产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和质量意识的建立提供了有利基础。因此,基于HSE和GMP的管理体系,开展SEQ教育,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3.2SEQ教育的内涵体现

对HSE和GMP两者内涵价值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是构建特色SEQ教育和实施的关键。HSE强调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管理,但未纳入质量控制;GMP作为制药行业质量控制规范,虽也包含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但未强化生产安全、环保等管理范畴。HSE和GMP两种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不仅是制药相关行业的迫切要求,也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开展SEQ教育的内涵体现。工业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意志和活动的体现,只有生产者具备了相关SEQ的工作理念,相关工作行为才能高效地开展和有效地实施。因此,在工科教育中,进行SEQ教育,培养未来岗位人员的SEQ理念和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意。

3.3SEQ教育的重要支持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造符合HSE和GMP规范的真实情境是SEQ教育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比如,实训基地中建设药物制剂GMP实训中心,完全还原真实药品生产情境,安全文化氛围浓郁,管理制度健全,作风严谨、运行规范和环境整洁,具备了培养完全与真实岗位对接的技能人才的条件。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执行真实的HSE分析任务和GMP规范情境下的生产实践,完成全生产链条中的HSE和GMP实践任务,能有效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的教育内容融入到育人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中,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照相关职业要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其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3.4SEQ教育的实际载体

除了建立真实生产情境氛围外,与行业内、区域内地方的优秀企业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规范或者生产产品为模板,基于全面安全、环保管理和质量管理理念,开发面向企业的真实的实践工作项目。比如,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HSE安全管理,GMP生产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方法、设备和工具等,以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实训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所融入的安全、环保和质量理念和规范。而通常企业与SEQ有关的工作项目包括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安全作业、风险排查与治理的培训,制定符合企业标准的安全操作文件和应急救护措施等。通过一系列工作项目的训练,逐步让SEQ理念渗透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

4结束语

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和智能制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针对产业对未来员工职业素养的全面要求,开展SEQ教育研究,培养学生SEQ理念,是一项必须且复杂的工作,涉及管理体系、教育场所、师资水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目前,在制药、化工制造业,暂未看到有效整合的案例,相关职业教育领域的安全、环保或质量的培训或教育探索研究普遍不系统、不全面。探索SEQ教育的机制与内涵,开展SEQ理念教育,培养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优秀全面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让学生以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体现了高职教育与时代潮流的契合。

参考文献:

[1]余涛,杨忠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48-252.

[2]刘迎辉,黄开胜,江轶,等.国外一流高校BSL-2病毒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3):1-8.

[3]阳富强,毛亚军,陶菁.QHSE管理体系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2):273-276,92.

[4]刘军军,葛阳,马家欣,等.高校机械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26):377-378.

[5]菊,林洁,胡鑫鑫,等.融合HSE理念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8):353-355,48.

[6]刘朝阳,徐仲玉,马小思,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3):6-9,76.

[7]万志敏,王婷,吴炜,等.SEQ文化建设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40-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