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冶金产业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冶金产业分析

篇1

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区域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单元在这一潮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得到政府部门、实业界和学者等各界人士的重视。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三大区域之一,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大经济增长极之后的第三大增长极,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比如将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与上海浦东、深圳开发区并列的国家级开发区,从而将滨海新区的开发与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次国家发改委2006年编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标志着国家对京津冀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口号。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是打造我国经济增长极、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还是协调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手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是区域产业一体化(叶堂林,2011),也就是区域内的产业实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状态。区域内产业形成分工合理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区域内产业竞争力,乃至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区域产业发展过程,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过程,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最先从不合理的状态转变成为分工与布局合理的状态,势必要伴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即某个地区落后的或者被淘汰的产业需要转移到其他适合的地区发展。

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对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祝尔娟(2009)从京津冀三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整合与升级存在良好的现实基础。邢子政等(2009)也认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并不严重,从三次产业这种比较大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相似度比较大,但是从工业行业内部或者更细分的工业内部的优势产业来看,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并不大。可见京津冀区域具备良好的产业合作的条件并且产业一体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那么,经过这些年国家政策的调控和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实现到什么程度了呢?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的分工现状如何呢?京津冀地区是否存在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该地区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特点如何?上述问题成为学术界乃至各级政府普遍关心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京津冀地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与演变过程,并且分析产业在区域内的转移情况,以期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为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 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实证研究

1. 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本文借鉴大多数学者(Krugman,1991;梁琦,2004)用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构建方法,计算公式为:

Zij=■|xki/xi-xkj/xj|(1)

其中,k表示产业,i,j分别表示地区,xki和xkj分别表示地区i和j的k产业产值,xi和xj分别表示地区i和j的总的工业产值。如果两地区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那么这个指数为0,反之,这个指数为2。指数越大,说明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差异越大。

本文所用的数据是以二分位分类的工业产业数据,来源于国研网。所用的数据从2003年~2011年,之所以选择2003年开始,是因为2003年开始使用新的行业分类代码,国研网的分行业统计数据也从2003年开始。

2. 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从表1中可以看出,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11年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该区域的两个最重要城市间的分工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也可以看到,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三个城市之间的专业化指数里是最低的,众所周知,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区域的两个超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比较接近,导致北京和天津的工业结构也比较类似。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08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为0.83,到2008年达到0.94的高水平,说明北京与天津的分工水平一开始就比较高,并且随着一体化进程分工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2008年~2011年,专业化指数在0.90~0.94之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与河北的专业化分工在2008年达到0.94的高水平之后,难以进一步提高。天津与河北的专业化指数在2003年~2006年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不断下降趋势,说明近些年来,天津与河北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天津自身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还有吸纳产业发展的空间,导致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天津和河北省竞争从北京市或者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产业。

以Krugman和Venables(1995)、Puga和Venables(1996)为代表的学者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研究产业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产业首先集聚在一个大城市,当这个大城市集聚程度达到饱和之后,产业从这个大城市转移一部分到第二大城市,因为第二大城市由于规模经济更加接近第一大城市,是承接从第一大城市转移产业的最佳地点。当第二大城市也达到饱和时候,产业将会从第二大城市转移到第三大城市,以此类推。北京市是京津冀区域最大城市,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的地价、房价和工资等不断上升,显示出北京市的集聚程度达到或者接近饱和状态,北京市需要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或者在产业链中地位比较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最容易转移到天津,其次才是河北。从京津冀内部各地区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变化趋势来看,北京与天津之间的专业化指数不断上升并且幅度最大,而北京与河北的专业化指数虽然也有上升但是幅度不大,说明三个城市之间的分工主要发生在北京与天津之间,或者说北京的产业转移主要转向天津。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指数在2006年~2011年之间呈不断下降趋势,也进一步说明了,随着北京市的产业逐渐向天津市转移,使得天津市的工业结构与河北省的工业结构越来越大。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与北京相邻的周边河边地区比如唐山和秦皇岛等地建立工业园区主动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未来河北和天津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有可能会呈上升趋势。

3. 京津冀各地区工业产值份额演变情况.本部分通过分行业的工业产值比重份额来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情况,试图找出哪些行业已经转移,哪些行业正在转移。表2是京津冀内部各地区分行业的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可以看到,2003年,北京市有优势的产业有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可见北京市的工业中优势行业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天津市产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可见天津市优势行业除了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之外,还有资源型行业;河北省有优势的产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疗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可见河北省的优势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行业。

到2007年,北京市除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他绝大多数行业的比重都下降。天津市行业产值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绝大多数行业产值比重下降。河北省行业产值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可见,从2003年~2007年之间,北京市一些行业在逐渐退出或转移出来,转移到河北、天津或者其他地区。

到2011年,北京市除了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之外,其他产业均有所下降,说明北京市的工业行业再继续退出和转移出来。天津市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的行业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河北省产业比重上升的行业有非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可见,2007年~2011年之间,北京市绝大多数行业进一步转移出去;天津市转移出去的行业不多,而且有许多行业在转移进来;河北省的产业正在承接北京市和其他地方转移出去的产业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从各行业产值的加总起来的比重来看,北京市工业产值比重从2003年的0.29下降到2007年0.26,到2011年下降到0.19,可见2003年~2007年间,北京市的工业产业转移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转移的规模还不大,2007年~2011年间,工业产值比重下降幅度明显,下降了7个百分点,说明这一阶段是产业转移的快速时期。天津市工业产值比重2003年、2007年和2011年分别是0.29、0.28、0.28,说明天津市在这两个时间段几乎没有发生产业转移,因为天津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没有达到像北京一样的饱和状态,一定程度上还是扮演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河北省工业产值比重2003年~2007年间从0.42上升到0.46,上升了4个百分点,2007年~2011年间从0.46上升到0.52,上升了6个百分点,可见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在后一阶段发展更加迅速。从这两个阶段的产业转移综合比较来看,也可以看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在2007年~2011年间得到快速发展。

三、 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以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和产业份额的结构变化方法来研究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现状及其演变过程,得出北京与天津、北京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天津与河北之间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低。从2003年~2007年之间,北京市一些行业在逐渐退出或转移出来,转移到河北、天津或者其他地区。2007年~2011年之间,北京市绝大多数行业进一步转移出去;天津市转移出去的行业不多,而且有许多行业正在转移进来;河北省的产业正在承接北京市和其他地方转移出去的产业从而得到快速发展。总的来看,北京是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而天津产业转移得很少,因为天津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没有达到像北京一样的饱和状态,还是扮演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

基于此,京津冀地区应该更加注重产业分工与产业转移,进一步引导北京的产业很好的转移出来,同时为天津和河北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天津和河北之间应该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分工与合作,天津不能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将北京转移出的产业都承接过来,不要与河北争抢从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而是有选择性的承接。

参考文献:

1. Krugman, Paul, Geography and Trade,MIT Press, Cambridge,1991.

2. Krugman, P, and A.J.Venables,Globali- zation and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s, Quar- te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857-880.

3. Puga, D.and A.J.Venables, The Spread of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Economics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 rnational Economics,1996,(10):440-454.

4. 梁琦.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世界经济,2004,(12):32-40.

5. 叶堂林.“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产业升级与整合研究.开发研究,2011,(1):23-26.

6. 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经济地理,2009,(6):881-886.

7. 邢子政,马云泽.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倾向与协同调整之策.现代财经,2009,(9):50-5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号:11&ZD049)。

篇2

【关键词】房地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中国的房地产业在2000年前后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后取得了迅猛发展,2007年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第十六个年头,今天的房地产业正以开发规模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改变着国家的经济结构,并切实的改善着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但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2006年11月之前国家各部委的有关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现今房地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评述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2002年,我国城镇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占GDP的7.55%,占固定资产的17.9%;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106.12亿元,同比增长28.5%;2004年,完成投资13158亿元,同比增长1.6%;2005年,全国房地产投资15759.3亿元,比去年增长19.8%;200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月回升,1-6月同比投资增长速度已达24.2%,超过上年同期增速0.7个百分点。可见,房地产业投资已在我国形成较大的规模,并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2、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目前房地产价格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使普通居民无力购买所需住房。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主要是由于商品房的成本因土地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健全而提高,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不规范。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数据分析,2006年上半年各月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分别为6.3%、6.4%、5.9%、6.4%、6.1%、6.6%,可见,一季度涨幅回落,二季度开始反弹,但总体水平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3、商品房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影响中国房地产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学者分析,住房供应结构中经济适用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等政府调控房源应占总房源的30%——35%比较合理,但现在市面上商业营业用房、别墅、高档公寓的比率较大,无法满足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引发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造成以上事实的原因,除了房地产商贪图大的利润之外,还由于土地使用权的费用是一些地方财政非常重要的来源,商品房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地方的税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地方政府在决策上的偏激性也导致了商品房结构失衡。

4、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2006年以来,外资投资房地产增长较快,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机构直接购买在建项目和成熟物业等较为集中,至6月底,新设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同比增长25.4%,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7.9%;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商品房一季度结汇同比增长2倍以上。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过猛,市场准入规则不够规范,扰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房地产销售市场上也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而在“售楼中心”设出之前,房地产开发商对“期房”的大肆宣传和炒作成为现今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投机者借助“期房”获取了较大的经济利益,而普通的房地产消费者却因为所购买的“期房”与现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由于普通的房地产消费者掌握有关建筑业知识的有限性)造成了心理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损失。此外,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对现房销售时的房价优惠打折等一系列的优惠活动,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对策

下面结合2006年度出台的国家对房地产业发展各方面的调控政策,具体分析一下加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

1、加强商品房结构规划的管理。针对我国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006年5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即新“国六条”出台,2006年5月29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等。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制,成为我国商品房不合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要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就需着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此外各地还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计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只有有效的调整了商品房结构,才能解决商品房市场供求失衡的状况。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税收来调控商品房结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根据人均居住面积来征收税款,根据各地方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测量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我国城镇人口标准居住面积,对超过标准的居民征收房地产征值税;二是通过调节高收入群体购买高档住房的市场调节价,实现高收入群体和低体收入群体的贫富之间的转移支付,以此来调节住房结构的矛盾。2、加强房地产价格的调控。2006年5月9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力求通过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共六个方面的内容来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的趋势。加强房地产价格的调控,首先要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因此,必须大力的加大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量,建立房地产价格形成和监管体制,严格规范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况调节价格的增长幅度,制定一系列使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能够充分享受到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监管细则;此外,还应发挥土地的调控作用,将大块土地分成小块投放到市场中去,形成房地产开发商竞争投资开发的局面,通过市场竞争来调节房地产价格,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第三,形成合理的商品房价格构成和销售价格体制,对投放到销售市场中去的商品房要明确其销售价格构成及销售价格计算标准;最后,要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的附加费用及炒房,减少面积等非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打击。3、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2006年7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商务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联合《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2006年9月4日,针对个人转让住房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有关扣除的规定不够明确、详细,及对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不到位,影响了执法刚性,造成税收收入流失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联合《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境外购房主体购买境内商品房的外汇管理。目前境外热钱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要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市场准入、开发经营管理、严格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管理,就要提高部分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注册资本金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明确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设立、股权和项目转让等程序,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在贷款、结汇等方面的行为,严格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所有地税开始强制征收房产出售个人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在房地产交易场所设置税务窗口,一并征收房地产交易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要求各税同步征收,使得个人所得税不能再自愿缴纳,可让缴纳个税与房屋过户直接挂钩。同时还要区分不同类别房屋,分别规定其原值,允许合理扣除按揭购房贷款利息和装修费用等,使得现行政策更具有操作性,减轻纳税人的税负。建立缜密的房地产投资规则,严格审核投资条件和投资项目。保证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收益,及规范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使二者协调的发展,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4、加强房地产金融信贷调控。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率是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是央行收缩信贷采取的紧急措施。2006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率0.18个百分点。2006年5月8日,建设部宣布将各档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2006年5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2006年8月1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此次利率调整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理论上讲,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本利率,一方面可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购买需求,增加购买负担和风险,从而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房地产业的开发和经营成本,控制房地产的开发规模,从经济角度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量,减少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量。然而,以上各项政策的出台并未抑制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因为以上两者均将负担和风险转嫁给了真正具有住房需求的消费者,让越来越多的真正具有住房需求的消费者放弃了购房的行为,对房地产市场呈观望的态度。这样一来虽能暂时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但并不能彻底解决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

就出现的问题,采取分档次的还贷利率不失为一个不可行的办法。对购买不同档次、不同面积的商品房的贷款购房者实行不均的还款利率,是利率与消费者购买商品房的档次、面积成正比,这样就可以使普通百姓切实的在金融调控政策中受益,又可以调节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逐步的改善商品房的结构,规范商品房市场的供给。

5、加强土地使用管理。房地产业开发的是土地产品,目前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有效的严把土地“闸门”就能够有效的控制房地产市场的供给。2006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对各地和各部委提出了方面的要求,严把土地“闸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将提高一倍。具体包括:一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提高一倍,并按照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征收;二是地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额缴入省级国库;三是主要参照基本农田面积和土地开发整理重点任务分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此外,《通知》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管、收缴程序、清欠、监督检查等也作出了规定,中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将提高1倍。

篇3

1我国冶金企业当前节能减排生产技术情况

随着我国钢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工艺技术,如干熄焦技术、高炉喷煤技术、以及炉外精炼技术等,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相比于国外,我国冶金企业在有效利用能源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具体展开分析,此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烧结、焦化、炼铁及转炉等钢铁生产工艺上。由此可知,为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及环保的目的,冶金企业就需要加大对传统工艺的改进及新技术的应用力度[1]。

1.1焦化方面

①干熄焦技术:通过应用此种技术,可将80%左右的红焦显热进行回收,并降低焦化工序约60kg标煤/t左右的能耗。除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外,干熄焦技术还能大大减少采用湿熄焦技术时排放粉尘、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量,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②炼焦配煤优化系统:配煤指的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均匀配合两种及以上的单种煤料,从而制造出焦炭;而炼焦配煤优化系统则是将经验配煤的方法有效转变为精确度高的数值化配煤方法,在节约煤炭资源、降低配合煤成本、确保焦炭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冶金行业朝着科学化、精细化方面发展。

1.2烧结方面

①烟气烧结技术:在利用低温烟气余热进行发电时,需要应用到梯次科学利用废气温度以及高效、低耗余热回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在开展低温烟气余热发电建设项目时,通过应用上述核心技术,可大大提高烧结矿的发电量。②催化燃烧烧结助剂:除电能外,烧结还需应用到焦粉或煤等,而将催化燃烧烧结助剂加入其中,则可进一步促进烧结效率及烧结矿强度与厚度的提高,进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3炼铁方面

1.3.1高炉喷煤助燃剂:在采用高炉开展喷煤操作时,关键技术是将喷吹的煤粉燃烧完全。我们可通过检测除尘灰来得到煤的具体含量,但,除尘灰中会含有50%及以上的碳粉,这就表明在高炉中,将喷吹的煤粉并没有燃烧完全。此时,为实现喷吹煤粉的燃烧效率及利用率的提高,就需要将助燃剂添加在煤粉中[2]。1.3.2TRT与CCPP发电技术:①TRT(即回收透平高炉煤气余压发电装置)指的是将高炉炉顶煤气的余热及余压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驱动发电的一种发电装置。通过应用此种装置,可起到充分回收高炉内煤气余压能量的作用,同时还发挥出了改善炉顶压力控制品质、净化煤气的作用。②CCPP(即联合燃气与蒸汽的循环发电装置)指的是将低热值高炉煤气作为燃料的一种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此种发电装置可借助高炉中富余、放散的煤气进行发电,既可实现大量电能的获得,同时还能达到煤气零排放标准,极大程度上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绿色环保的意义。

1.4炼钢方面

回收利用转炉煤气:转炉内部在冶炼过程中,一直处于高温状态,当温度为1600℃左右时,就会发生碳氧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也即转炉煤气。在转炉炼钢时释放的能量,其载体主要是高温媒体,此时,为达到负能炼钢的目的,继续将煤气回收的数量及质量尽可能提高。②干法除尘技术:当前,冶金企业主要采用煤气湿法与煤气干法来净化回收氧气转炉炼钢。其中,相比于湿法除尘,干法除尘具有更为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干法除尘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净化效率,无需进行污水处理;且具有较小的系统阻损与较高的煤气发热值,可直接利用回收的粉尘,充分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2冶金企业节能减排生产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1焦炉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非回收型炼焦技术应用愈发广泛

现阶段,我国部分冶金企业主要采用最为先进的7.63m超大型焦炉作为焦化系统,热能回收则采用了干熄焦技术,装煤系统则采用了负压抑尘无烟技术,可进一步促进焦化系统朝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此外,美国的Sesa炼焦公司为降低生产焦炭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大了非回收型炼焦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力度,通过直接燃烧化工副产品而获得热能,在生产时不会排放明显的污染物,大大改善了焦炭产量及质量[3]。

2.2COREX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应用

当前,在炼铁系统中,应普遍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有煤气回收、富氧喷煤以及双预热高风温热炉等。而作为一种成熟的炉外炼铁技术,COREX熔融还原炼铁的概念便是在熔融状态下,通过借助碳转变成二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从而完成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在理论上,通过应用此种技术,可实现碳的最低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2.3氢冶金技术的应用

在冶金企业中,其炼钢系统采用的技术主要有煤气回收、全连铸以及气化冷却等,同时还加大了冶金固废的综合处理及再生利用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应用这些新型的技术,可将污染物的排放降至最低。考虑到焦炭及炼焦煤等资源的匮乏,对传统冶金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大氢冶金工艺的发展力度,是切实可行且具有显著优势的。在开展铁氧化物还原反应过程中,通过应用氢气,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获得廉价且丰富的氢气资源。

3结语

篇4

引言

金融业是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高度相关的产业,金融业的产品和服务与制造业和服务业关联关系密切。金融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在全社会进行经济资源配置,能够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增加值贡献,因此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本的形成和配置效率。制造业和服务业各部门对融通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需求离开不金融业,同时,金融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各产业部门投入和产出。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不仅存在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且还存在着深远的波及效果。计量分析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关系,科学评价金融业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产业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金融业的产业绩效,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里昂赐夫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应用,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应用手段日益现代化。中国的投入产出表编制相对较晚,1987年才有第一部投入产出表问世,对金融业投入产出的研究就更为滞后。近年来,陆续有学者利用投入产出分析表和投入产出模型研究金融业产业关联问题,但多限于单一个行业或单一地区,比较多的成果是研究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如张道奎研究了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利用199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测算了中国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1] ;高雷、李芬香同样是研究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所不同的是利用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中国金融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2];罗军同样也是运用2002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中国金融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其进展是除进行产业关联分析外,还分析了投入结构、使用结构等[3]。对金融业动态的、全方位的投入产出分析则刚刚开始,可检索到的研究成果仅有耿献辉利用全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了中国金融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4];姚战琪对中外金融业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5] 。

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学术界对金融业投入产出的研究多限于保险业,全面、系统、动态的金融业产业关联研究成果甚少,且研究不够细致深入。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方法,使用多年度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动态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果,准确评价金融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从而判断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准确定位金融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金融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产业部门都既是投入又是产出,金融业也是如此。金融业产业关联体现在,作为金融业的产出就是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作为金融业的投入就是其他产业为金融产业提品或服务,正是这种互为提品或服务的经济技术联系,构成了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关系。这种关联关系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影响便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金融产业关联效应。

(一)消耗联系

若以Aij表示j产业对i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以Xij表示j产业生产对i产业产品的消耗量,以Xj表示j产业的总产出,则任意的两个经济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如式(1)所示:

Aij=(i,j=1,2,…,n) (1)

依据以上的公式和全国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年度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分别计算2000年、2005年、2010年中国金融业发展对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表1);以及2000年、2005年、2010年中国各产业部门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下页表2)。

从表1的排序可见,金融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供需关系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其中金融业发展需求较大的产业部门多数为第三产业,如信息传输、运输仓储邮政、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说明我国金融业的产出主要依赖第三产业部门为其提供中间投入。此外,金融业对机械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和炼焦、燃气及石油加工业等制造业直接消耗系数也较高,表明金融业的发展已严重依赖于制造业部门的中间投入。金融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说明金融业的发展与第一产业的产出无关。金融业对第三产业产出的直接依赖程度较高,说金融业仍以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主,金融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

从下页2表可以看出,以金融业作为中间投入并关联紧密的部门大多数为服务业和制造业,如运输邮电业、食品制造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其中关联水平呈上升趋势的部门有运输邮电业、食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等。这说明,金融产业发展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多数部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中间投入品,而且这种关联水平正在不断上升。

(二)产出结构与投入结构

从投入产出表的横行来看,每个产业的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构成总产出,即总需求等于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之和,用i产业的中间需求与总需求之比表示中间需求率,如式(2)所示:

Gi=(i=1,2,…,n) (2)

式(2)表明,i产业中间需求率越高,说明该产业提供的其他产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越多,用于最终需求的越少。

中间投入率反映某产业的产出消耗其他产业中间产品的比重。从投入产出表的纵向来看,每年产业的总投入等于中间投入与毛附加价值(最初投入)之和。j产业的中间投入与j产业总投入之比就是中间投入率,如式(3)所示:

Fj=(j=1,2,…,n) (3)

式(3)表明,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消耗其他产业中间产品数量越多,其附加值就越低。

依据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年度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金融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2000年、2005年、2010年金融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2005年、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流量表计算得出。

由表3可见,我国金融业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时期的中间需求率都比较大,甚至大于70%,且有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0.74586上升至2010年的0.77473。这就是说,中国金融业的总产出中,满足最终需求的比例相对较小,有70%以上的产出是在满足其他产业的中间需求,说明中国金融业属于中间需求型产业。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金融业的中间投入率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0.38466上下降至2010年的0.35017。这说明中国金融业的中间投入率比较低,是高附加值的产业。

根据钱纳里、渡边经彦等经济学家对不同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的产业所做的划分,中国金融业中间投入率低,中间需求率高,属于中间需求型基础产业。因此,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性,容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应该先行发展。

二、中国金融业产业的波及效应分析

产业波及效应体现在三个方面:投入产出表中第一部分某个的产业数据的变化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或受其他产业的影响;投入产出表中第二部分某个最终需求项目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及各产业部门的影响;投入产出表中第三部分某个毛附加值项目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及各产业部门的影响。

(一)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某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反映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程度。用投入产出表中里昂惕夫逆矩阵纵列之和的平均值,与全部产业里昂惕夫逆矩阵纵列之和平均值的平均表示影响力系数,如下式所示:

Fj=(j=1,2,…,n) (4)

如式(4)所示,若影响力系数Fj等于1,则该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程度是全社会平均水平。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越大。若影响力系数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影响力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生产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就是该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所提供的产出量。用投入产出表里昂惕夫逆矩阵横行之和的平均值,与全部产业里昂惕夫逆矩阵横行之和平均值的平均表示感应度系数,如式(5)所示:

ej= (5)

如式(5)所示,若感应度系数ej等于1,则该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满足程度是全社会平均水平。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大,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满足程度越大。若感应度系数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满足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满足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依据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年度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且有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0.59912下降到2010年的0.41251。这表明,中国金融业对其他各产业创造的需求较少,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小。2005年和2010年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明中国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满足程度较大,或者说,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他产业部门对金融业形成越来越大的需求压力,如果金融业发展滞后,有可能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二)生产诱发系数和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

生产诱发系数是指某产业最终需求某项目的变化对各产业生产额的影响,用某一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产业生产额与其最终需求之比来计量。生产诱发系数越大,说明每一单位最终需求对该产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也越大。各产业最终需求项目对某产业的生产诱发额与所有最终需求项目诱发额的合计之比,就是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以此测量最终需求项目对各产业部门生产对的影响程度。

依据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年度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中国金融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和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揭示各最终需求项目(消费、投资和出口)对诱导金融业作用大小的程度,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见,2000年、2005年、2010年三个时期中国消费、投资和出口对金融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呈现增长的趋势,消费引起的诱发系数从2000年的0.05368上升到2010年的0.08444;投资引起的诱发系数从2000年的0.03953上升到2010年的0.05553;出口引起的诱发系数从2000年的0.03989上升到2010年的0.06500。这表明,最终需求对金融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在增强,即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投资和出口,所诱发的金融业的产出不断增加。从消费、投资、出口三项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系数比较可以看出,消费对金融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最大,对金融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最强,说明金融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消费的增长。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不断实施,消费增长对金融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会愈加明显。投资和出口对金融业的生产诱发系数相差不多。从最终需求依赖度系数来看,我国金融业属于消费依赖型产业,金融业对消费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2000年、2005年、2010年三年的依赖度呈现下降趋势,金融业对消费的依赖度较高与生产诱发系数的结果一致。金融业对投资的依赖度系数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金融业对出口的依赖度系数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结论与政策建议

篇5

【关键词】 投入产出 金融业 产业关联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业的地位越发重要。从国内看,金融业已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从国际看,金融业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2月份,央行了《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2010年11月,央行又提出要认真做好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下一步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文章应用2007年全国42个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对我国金融业与其他部门的关联状况进行了分析。

二、基本原理

本文对金融业的分析是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利用2007年42部门国家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测算。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表或者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要素之间(作为生产单位或消费单位的产业部门、行业、产品等)投入和产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投入产出表是以所有部门的产出去向为行、投入来源为列而组成的棋盘式表格,主要说明两个基本关系:一是每一部门的总产出等于它所生产的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和,中间产品应能满足各部门投入的需要,最终产品应能满足积累和消费的需要;二是每一部门的投入就是它生产中直接需要消耗的各部门的中间产品,在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投入决定于它的总产出。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某部门在单位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各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用投入产出表上各种产品的年总产量去除它对某种相应产品的消耗量,便可得出单位产品的消耗量,即直接消耗系数。其公式为:

aij=(i,j=1,2,…n)

其中:x表示j部门为获得当期总产出而对i部门的消耗量, Xj为j部门的总产出。aij表示j部门单位总产出对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与直接消耗之间共同消长的线性比例关系。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个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计算公式为:

bij=aij+bikakj(i,j=1,2,…n)

式中:b是完全消耗系数, aij是直接消耗系数, bikakj是间接消耗系数。

3、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是用来反映产业部门的感应度,也即前项关联度的指标。它是指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用公式表示:

Si=(i,j=1,2,…n)

Si为感应度系数,qij为里昂惕夫逆矩阵(I-A)-1的第i行、第j列的值。

4、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指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时引起该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它反应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它是衡量产业后项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也称为后项关联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Tj=(i,j=1,2,…n)

Tj为影响力系数,q为里昂惕夫逆矩阵(I-A)-1的第i行、第j列的值。

三、金融业的投入产出结构分析

根据2007年42部门全国投入产出表,可以得到金融业的投入产出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中间投入部分占到约31.1%,增加值占到约68.9%。

1、中间投入结构分析

从2007年投入产出表基本流量表看,金融业总投入19481.0亿元,其中,用于对42个产业部门的中间使用为14556.2亿元,占总投入的74.7%。新创造的增加值为13431.3亿元,占68.9%。从金融业对三次产业的消耗结构看,中国金融业不消耗第一产业,消耗第三产业的比重为79.28%,消耗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0.72%(中间投入总额为:6049.7亿元),如图2。

再次使用42个产业部门基本流量表,可见,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金融业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保证(如图3)。我国金融业对这6个产品部门的消耗占其中间投入总量的70.29%。

从基本流量表看,金融业总投入19481.0亿元,中间投入额6049.7亿元,占总投入的31.1%。总产出中,除中间使用外,最终使用4372.1亿元,其他项的使用额为552.7亿元,所占比例均较小,分别为22.5% 和2.8%。中间投入和增加值投入的比例说明,金融业是一个中间投入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并且,相比较而言,金融业的中间需求率较高而最终需求率较低,说明该产业具有原料产业的性质。

2、金融业增加值的投入结构分析

增加值是生产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它反映了生产的真正效益。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共计13431.3亿元,从中国金融业的增加结构来看,生产税净额为1516.1亿元,占总增加值的11.29%。劳动者报酬3488.8亿元,占总量的25.98%。营业盈余为8232.6亿元,占总增加值的61.29%。固定资产折旧为193.8亿元,占总量的1.44%(图4)。

四、金融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1、前项关联分析

金融业感应度系数表示当整个经济系统中各行业的最终需求都增加1个单位时,金融业因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它反映了整个经济系统中各行业对金融业的需求程度,也既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前向关联程度。显然,感应度系数越大表明金融业的基础性越强,对其他产业的制约也越强。从表1可以看出,金融业的感应度系数为1.1296,说明金融业受到的感应度高于各产业平均水平,在42个产品部门中列第14位,这表明目前我国金融业受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的程度较大,即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保险业的推动作用较大。显然,金融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

2、后项关联分析

金融影响力系数表示金融业对整个经济系统中各产业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生产需求的影响程度,即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程度。很明显,影响力系数越大,金融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作用越大,这样金融业就越是经济系统中的主导产业。从表1知,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6127,说明金融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度小于各行业平均水平;在2007年全社会42个产品部门中列第40位,这说明我国金融业最终使用的变动对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较弱,因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弱。说明目前金融业在我国还不是主导产业。

五、金融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以社会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1为界,可以将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度系数的组合分为四个类别。由于我国金融业感应度系数Si为1.1296,而影响力系数Tj为0.6127,从表2中产业关联分类标准可以中看到,我国金融业属于其中的第三类,即需求拉动力小,供给推动力大的产业,也就是属于强制约力、弱辐射力的产业。由于感应度系数较大,所以金融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作用相对也较大,尤其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它将首先受到社会需求的压力,进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影响力系数较小,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比较小。

六、结论

我国金融业感应度系数Si为1.1296,而影响力系数Tj为0.6127,可见,国民经济对金融业推动作用较大,但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我国金融业属于产业关联分类标准中的第三类,即需求拉动力小,供给推动力大的产业,也就是属于强制约力、弱辐射力的产业。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但目前在我国还不是主导产业。

2007年金融业的总产出额约为19481.0亿元,占总产出的2.4%(总产出额约818859.0亿元),表明目前来看金融业对我国GDP的贡献还较弱。长远来看,金融业应该重视自身行业的发展,加强行业内部合作,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政府部门也要加强金融监管,使我国金融业尽快发展壮大,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悦、李平、孔令丞: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剑: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福建省主导产业选择[J].黑河学刊,2009(4).

[3] 罗军:中国金融保险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 马剑: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商业时代,2009(13).

[5] 李铁、马宇:对我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的分析[J].物流科技,2002(2).

[6] Machado G,Schaeffer R,orrell E. Energy and carbon embodi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Brazil: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

篇6

关键词:钪产业;承载力评价;可持续发展

稀有金属钪(sc),是由化学家尼尔森发现并且命名的化学元素,位列元素周期表的第21位,半径为0.16406,原子量44.96。沸点2730℃,密度为2.99,赋存于地壳中丰度是6~40g/t。表1是岩石中钪的丰度的介绍。与sr、se的丰度相近,所以将其纳入稀土金属族。

1 稀有金属钪的发展现状

1.1 稀有金属钪的储量及分布情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钪储量约200万吨,基础储量约389万吨。钪金属在许多矿石中的含量是微量的,目前还没有找到品位高到足以单独对其进行开采的钪金属矿。钪作为副产品材料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进行生产。钪的独立矿物较少,目前已知仅有3种:钪氧矿、铁硅钪矿和水磷钪矿。

国内钪储量约65.7万吨,占世界储量的32.5%,是钪储量较丰富的国家,但对其开发利用程度则相对较为薄弱。目前主要含钪矿物为:铝土矿、磷块岩矿、钒钛磁铁矿、钨矿和稀土矿。主要分布于华北、贵州、华南、广西等地。

1.2 稀有金属钪的价格走势分析

钪的市场变化很快,价格起伏很大,市场需求量大时,价格猛涨,相反则狂跌。

表1 不同纯度钪的价格(美元)[1]

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网 http://usgs.gov/

国内目前出售的钪产品主要有钪金属块、钪粉、钪溶液试剂等产品类型,由于钪产品的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一部分销售钪溶液试剂用于实验室或者小规模科研生产等,瓶装价格一般300~600元/瓶,钪金属块的价格在40000~60000/kg,钪粉、氧化钪等价格稍低,在20000~30000/kg左右。但相比其它稀有贵金属,价格还是相当高的。

随着国内电光源、铝钪合金以及相关电子、国防产业的发展,国内和国际市场钪的需求量逐年加大,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钪产品的价格较为稳定,略有波动且呈探底回升趋势。

表2 1962-2012年世界钪金属价格(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网—http://usgs.gov/ [2]

注释:国际上氧化钪名义价格保持不变,而其他的钪化合物纯度比上一年增加了,钪的国际供应保持稳定。2011价格略有增加,而总的市场仍然很小。

国内目前出售的钪产品主要有钪金属块、钪粉、钪溶液试剂等产品类型,由于钪产品的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一部分销售钪溶液试剂用于实验室或者小规模科研生产等,瓶装价格一般300~600元/瓶,钪金属块的价格在40000~60000/kg,钪粉、氧化钪等价格稍低,在20000~30000/kg左右。但相比其它稀有贵金属,价格还是相当高的。

随着国内电光源、铝钪合金以及相关电子、国防产业的发展,国内和国际市场钪的需求量逐年加大,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钪产品的价格较为稳定,略有波动且呈探底回升趋势。

1.3 稀有金属钪在国内外的需求情况分析

钪的市场需求随着世界各国对新材料产业的不断扶持和发展而继续扩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出口量约40kg,国内销量约20kg。2000年之后,由于俄罗斯生产钪低价销往国际市场,影响了中国钪的出口。近期国外发展制造应用钪铝合金的电池,也大幅增加了钪的需求[3]。目前,世界金属钪的销售量约450~500公斤,中国约为60~70公斤,占世界总销量的13.4%~14%。

1.4 稀有金属钪在国内外的供给情况分析

国外钪的供应自1992年大幅度增加,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为西方世界供应大部分钪合金和金属化合物。九十年代初期,前苏联大量抛售其过去的储存货物,钪市场在世界上呈现了供过于求的态势,由此降低了钪的生产。

国内生产钪金属的主要厂商有上海东升钛白粉厂、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所、江西赣州钨冶炼、广州钛白粉厂、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等[4]。

1.5 稀有金属钪的应用现状及提纯技术

有金属钪凭借其独特的性质,二十年来在激光、电光材料以及作为合金的添加剂和改性剂方面应用较好。含金属钪的材料已经或者将要用于航天、核能、冶金和军工等领域,且发展迅速。其中纯度大于99.9%的氧化钪主要用于固体电解质和特种陶瓷。钪铝(sc-al)合金主要用于生产导弹和制造航天器等,纯度大于99.9%的金属钪主要用于光学工程等领域。

金属钪现已在许多工业领域应用的较为成功。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应该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主要运用含钪的选钛尾矿为提取原料,采用预处理磁选、加剂处理电选的工艺分离出蕴含在尾矿中的长石和钛辉石,含钪量分别为114 g·t-1, 121 g·t-1。但是主要提纯工艺有钙还原蒸馏法和熔盐电解蒸馏法生产金属钪[5]。

2 稀有金属钪的承载能力分析

2.1 模型建立

(1)现有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指现有矿产资源储量能够支持的国民生产总值量。

计算公式为:kx=(kl×kc-kp×kn)/kd

式中:

kl— 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kc— 矿产资源经济可利用系数=可利用矿区可采储量/全区保有储量

kp— 期末矿产品产量

kn— 矿产品合理储备年限

k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矿产品消耗系数

(2)现有矿产资源经济平衡: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现有的矿产资源量计算出的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与根据国家规划的经济发展速度计算的累计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平衡。

计算公式为:px=kx-gnp1

式中:kx—现有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

gnp1—累计国民生产总值

2.2 评价分析 :

根据2008年全国采矿平均技术指标,钪金属贫化率取3.28%,回收率取65%。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可知,全国2008年纯钪产量为120kg,预测2015年纯钪产量为190kg,预测2025年纯钪产量为270kg。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钪消耗量为0.38千克/亿元。各项指标计算结果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稀有金属钪资源很丰富,如果没有“限采保城”的制约,按目前的开采规模,我国的钪资源会满足目前开采与发展的需求。其资源承载力是可持续的。

稀有金属钪资源的现有资源经济承载力为正值,并且其现有资源经济平衡表也为正值,即钪资源经济与国民经济发展平衡。稀有金属钪的发展速度与经济的发展速度平衡。

3 对稀有金属钪的市场前景分析及发展建议

3.1 稀有金属钪的市场前景分析

历史上,我国钪的销售分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且以出口为主。20世纪70到80年代,我国钪产量相对较少,主要出口国是日本,美国和欧洲。出口量约40千克,国内销量约20千克。90年代初,欧洲及日本急需钪且需量较大,因而我国有近10个厂生产钪,产能猛增至700千克左右,产量达150千克,出口约130千克,国内销量约20千克。2000年以来,因俄罗斯生产钪价低并且抛向国际市场,所以冲击了我国的出口市场。近年来,由于国内多数地区对钪的相关产品的产销较为重视,对钪金属的回收提取也更加高效。我国钪的产量从占世界27%回升到50%,目前占世界产量比例有所回落,钪销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总量约450kg,国内销量则占到世界的14%。但是随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增加对钪的需求,钪业的发展应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

3.2 关于稀有金属钪的市场前景发展建议

(1)完善生产技术,加强应用研究

经过模型分析,我国金属钪现有资源储量足以支持市场需求及应用,因此暂不需要进一步开采新资源。但是因钪原料来源的品种多,且较为复杂。由于目前钪的生产工艺技术方法较多,所以必须积极开展钪制品应用的研究,开拓新用途,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联合营销工作,促进市场发展

在现有资源储量的基础上,为了完善生产技术,促进市场发展,我们应将各家名企联合起来,组建大型集团,进而掌握稀有金属钪的产量和话语权;并且应该延长稀有金属钪产业链,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竞争,取得更大效益。

(3)完善发展规划,推动钪业发展

国内钪的相关工业虽然起步晚,但是由于基础条件较好以及丰富的资源储量,钪工业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甚至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我们要利用这些优势,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延伸钪金属产业链,使我国金属钪应用工业的发展达到从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的终极目标。

r>

(4)节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节约型的资源消耗战略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它通过运用综合措施,使资源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配置与高效、综合、循环利用,使稀有金属钪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替代。

4 结语

近几十年来,我国金属钪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前,我们应该将钪工业的重点放在开发利用优势钪资源,创新改良生产技术,开发应用范围,深入市场联合相关行业进行营销,维持市场价格,做好规划更科学的发展钪工业,从而更好的推进钪工业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钪. http://wenku.baidu.com/view/d92d1a533c1ec5da50e27029.html.

[2] usgs. metal pr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2010[j].sience for a changing world,2012.149.

[3] 地壳及岩石元素丰度. http://wenku.baidu.com/view/efb0b186ec3a87c24028c4c4.html .

篇7

关键词: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分析

一、互联网模式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概述

文化产业是指以生产和向社会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日常文化需要。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逐步显示出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潜力。

根据我国文化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4万个,与上年相比减少了0.45万个;从业人员160.76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47万人。2013年我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总收入为2033.8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6.5%;利润总额635.11亿元,增长16.1%。目前,在我国文化产业中,80%是中小文化企业,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产业人员总体比重的75%,实现产值约占文化产业总产值的60%,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中小文化企业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创新融资模式,改善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造成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难的原因

文化产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难题。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中小文化企业的自身原因

(1)我国文化产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在文化产业链中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两端,即文化产业链中内容原创和文化衍生两端。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比较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风险比较高。

(2)在我国中小文化企业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较少,能够被抵押的资产较少。文化产业的资产主要有无形资产和一些较少的固定资产组合而成。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因此,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

(3)行业信息缺乏透明度,不利于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行为。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喜爱偏好在文化市场中变幻莫测,金融机构很难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变现能力、财务报表、盈利能力、企业业务水平等事项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监督和考察,与常规企业相比,对于中小文化企业金融机构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承担较大的风险。

2.金融机构的原因

(1)传统金融机构观念落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长期以来,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房地产等传统的大型工业企业中。面对文化企业这片尚未开垦的土地,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何抓住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机遇,比较准确的地对文化产业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财务预测、风险评估,如何根据文化产业的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还学要一个研究和适应的过程。

(2)我国金融机构在文化产业领域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在具有专业化分析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性的降低投资的风险。然而,文化产业由于其特性,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同时也会带来高额回报的行业。因此,金融机构面对文化产业企业的融资服务时,必须要有文化产业领域融资的专业性金融人才,才能对文化产业企业的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估,掌握文化产业的创意开发和产品运作方式。

(3)银行的信用体系比较单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在我国银行的信用评级标准中,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不符合银行的信用评级要求,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银行贷款对信用等级的要求较高,因此,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3.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主要倾向于国有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文化产业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规模较小,资质不高,很难获得政府部门的文化产业项目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缺少对中小文化企业的考虑,阻碍了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2)政府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文化产业是一个兴起的产业。在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很多还处于空白,现有的法律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会使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困难之处。由于在知识产权的认定、评估和抵押时,很难做到清晰的界定,有许多比较模糊的地方,进而就会导致许多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持观望的态度。

三、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新思路

1.深化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加强文化产业市场的主体地位,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产业市场体制和制度的阻碍,文化市场缺乏主体意识,导致许多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等等,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缺乏市场经济运作能力,市场化水平比较低。没有一个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发展的活力和思路,这些文化产业制度和体制,始终制约着文化产业结合互联网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发展进程。只有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才能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思维变革,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积极的去了解互联网环境下金融领域的新思路、新动态和新的发展方向中小文化企业可以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根据自己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实现企业新的融资方式与渠道开拓,有效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克服企业的盲目性融资,做到积极主动的提出有针对性的融资方案,从根本上缓解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难。

2.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依靠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相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企业和个人在内的许多客户的交易信息、资金额、信用度等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跟踪,从而有效的改变当前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对金融市场进一步的划分,重新定位服务的客户群体,提高对中小文化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利用互联网平台全面的了解借款的信用等级情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借款人的信息挖掘和整理,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为根据借款的情况,设计出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有效的简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短、急、繁”的特点,设计出完全符合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3.建立文化产业互联网融资平台

当前在我国虽然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但是在文化产业这一块,还没有出现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主要是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文化产业在利用互联网融资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首先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完善相关的技术难题,需要建立与文化产业特点相适应的文化产业融资平台。为文化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创意、文化品牌等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评估、抵押贷款、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平台,解决当前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不足,从而有效的解决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困境。

4.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

在文化产业领域,由于文化产业的资产主要有无形资产和一些较少的固定资产组合而成。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在文化产业领域不能照搬其他产业的融资模式,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文化产业发展,又与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相适应的道路。中小文化企业必须要结合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建立专业化的评估体系,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用保证,只有把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文化产业领域的资金需求。

四、结语

中小文化企业在互联网融资过程中,需要做到信息的正确分析,企业风险的控制以及企业信用的维护。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的创新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小文化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模式,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欧阳神州.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2014.

[2]汪渝.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影响研究[J].企业研究,2013.

[3]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化.2014.

篇8

关键词层析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蒙特卡罗模拟

1引言

在风险识别估计的基础上,把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程度以及可能性就是风险评价,它是应用各种风险分析的技术,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或是两者相结合,来处理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过程。风险评价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对策选择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作用。

2各风险评价方法分析

2.1定性评价方法

2.1.1调查和专家打分法

通过风险识别将工程项目所有风险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再利用专家经验,对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再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然后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值;最后将每个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风险因素的得分,再将各风险因素得分求和,求出工程项目整个过程风险的总分。总分越高,说明风险越大。

2.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是美国数学家A.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层次结构模型。先确定评价的目标,再明确方案评价的准则,然后把目标、评价准则连同行动方案一起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2)因素两两比较评分和判断矩阵。层次结构模型做出之后,评价者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经评分可得若干两两判断矩阵。

(3)计算各判断矩阵权重、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

求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wi:

wi=■(1)

将wi归一化,计算wi=■(2)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λmax=■■(3)

(3)式中,(Aw)i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计算CI,进行一致性检验。在算出λmax后,可计算CI,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CI=■(4)

(4)式中n为判断矩阵阶数,查表得随机一致性指标RI,并计算比值CI/RI,当CI/RI<0.1时,判断矩阵一致性达到了要求,否则重新进行判断,写出新的判断矩阵。

2.2定量评价方法

2.2.1模糊数学法

在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中有很多影响因素的性质和活动无法用数字来定量地描述,它们的结果也是含糊不定的,无法用单一的准则来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学者L.A.Zadeh于1965年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对模糊行为和活动建立模型。

(1)隶属度的概念。设A是论域X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对任意x∈x,都对应一个数μA(x)∈[0,1],称为元素x对A的隶属度。实值函数μA:X[0,1],则xμA(x)称为A的隶属函数。

模糊子集A完全由其隶属函数μA描述,X中元素x与A的关系由隶属度μA(x)给出。x与A的关系已不是简单的属于A或不属于A,而是在多大程度上属于A。

(2)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步骤。①确定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普通集合。通常用U表示,即U={u1,u2,∧,um}。其中,元素ui(i=1,2,∧,m)代表影响评价对象的第i个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评价,通常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②建立综合评判的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通常用V表示,即:V={v1,v2,∧,vn}。其中元素vj(j=1,2,∧,n)代表第j种评判结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用不同的等级、评语或数字来表示。③进行单因素模糊评判,求得评判矩阵R。在进行综合评判时,首先需要对单一因素做出评价,然后再在单一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综合评价。设因素集U中第i个元素对评价集V中第1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1,则对第i个元素单因素评判的结果,用模糊集合表示为:Ri=(ri1,ri2∧,rin)(i=1,2,∧,m)。以m个单因素评判集R1,R2,∧,Rm为行组成矩阵R,即为模糊综合评判矩阵。④确定评价因素权向量A。一般说来,在评价工作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给各因素μi赋予一个权重ai,且要求■ai=1。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U上的模糊集:A=(a1,a2,∧,am)。⑤建立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确定R、A之后,通过模糊变换将U上的模糊向量A变为V上的模糊向量B,即得到综合评判模型B=AOR=(b1,b2,∧,bn)。其中B称为综合评判向量,“O”称为综合评判合成算子。⑥对评判结果B分析处理。综合评判向量B的元素bj(j=1,2,∧,n)称为模糊综合评判指标,简称评判指标,其含义为: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时,评价对象对评价集第j个评价元素的隶属度。

2.2.2蒙特卡罗模拟

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是一种模拟技术,即通过对每一随机变量进行抽样,将其带入数据模型中,确定函数值。一般而言,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一个实际问题,基本步骤如下:

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模拟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进行相应概率分布的多次重复抽样;将抽样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

简言之,蒙特卡罗方法就是模拟随机变量x1,x2,∧,xp的函数η=η(x1,x2,∧,xp)得到的抽样值η1,η2,∧,ηN,经统计处理后得出的η的概率分布或各阶矩阵的统计估计,最后得到问题的近似解,是一种独具风格的方法。

2.2.3网络模型法

网络模型有关键线路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和图形评审技术(GW)。

CPM假定项目各工序时间是确定的,只要工序的条件不变,为完成该工序所需时间就不变。不能反映风险因素对项目总工期的影响,因此在风险评价方面作用不是很大。

PERT也要找出项目工序的关键线路,项目各工序时间和总工期都是随机变量。根据概率假定总工期服从正态分布。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一般都缺少先例,每个工序开始、结束以及持续时间都是不确定的。PERT把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工期成本风险归因于随机性,通过对这种随机性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出项目工期和成本的风险情况。此外,PERT还通过确定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核实工序时间以及所用资源识别出有关风险。

2.2.4等风险图法

工程项目风险的大小不仅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关,而且还与风险损失的多少有关。评价风险的大小见附图。

在附图中,工程项目风险量的大小R为风险出现概率P,和潜在的损失值q的函数,表达式R=f(Pr,q)。曲线越靠近原点,表示风险量越小,反之越大。因此:R2<R1<R0。

R具有下列性质:

(1)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般认为,潜在损失对R的影响较大;

(2)若两种风险的潜在损失相类似,则其发生频率高的风险具有较大的R;

(3)风险评价图中每条曲线代表一个风险事件,不同曲线风险程度不一样。曲线距离原点越远,期望损失越大,一般认为风险就越大。

(4)工程项目风险发生频率与潜在损失的乘积就是损失期望值,即风险量大小是关于损失期望值的增函数。因此,可得到图中等风险图的大致形状。在风险理论中常用下列公式来计算R:

R=R=f(Pr,q)=Pr·q或R=■priqi(5)

(5)式中,i(=1,2,3,∧,n)表示工程项目的第i风险事件。

3比较

调查和专家打分法适用于项目决策前期,这个时期往往缺乏具体的数据资料,主要依据专家经验和决策者的意向,得出的结论也只是一种大致的程度值,它只能作为进一步分析参考的基础。优点在于方法简单、易懂、节约时间,并且适应性很强,但有时需要更精确的结果,该方法就难以奏效了。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可细化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因素体系和权重体系,使其更为合理;对方案评价,采用两两比较法,可提高评价的准确程度;对结果的分析处理,可以对评判结果的逻辑性、合理性进行辨别和筛选。既可用于评价工程项目标段划分、工程投标风险、报价风险等单项风险水平,又可用于评价工程项目不同方案等综合风险水平。这种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易操作;不足之处在于它受计算规则的限制,不易于在复杂项目中应用。

模糊数学把定性的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定量描述,为工程管理和风险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对工程项目风险的描述,实际就存在模糊性,大多数工程的风险都很难给出具体的风险率或可能的损失,同时,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又是一个涉及多项因素的多目标过程,所以,将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运用到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是必然的。这种方法的结论也没有得出项目风险程度的确切值,只能判断项目大致的风险度,

网络模型法中常用PERT,用PERT进行项目进度风险评价比较方便,附加的工作量不大。它用于解决这样一类项目问题:该项目由各项活动组成,实施每项活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但完成每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十分复杂,具有不确定性;此外,又需要合理地确定完成项目的时间。

蒙特卡罗模拟法是一种多元素变化分析方法,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相关性的辨识与评价,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并把这种不确定性在成本方面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既有对项目结构分析,又有对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价,因此是比较适合在项目中应用的一种方法。超级秘书网

4结论

综上所述,每一种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的提出都是伴随着具体工程问题的出现和需要而产生的,都有其特点,都有它们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风险评价中必须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评价方法,取长补短,从工程项目的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对用不同评价方法评价出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得到工程项目某一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这样才能为后阶段的风险防范制定可行的、合理的对策,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宜家骥.多目标决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王桌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 住房抵押贷款 投融资平台 金融风险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增加贡献巨大。2000―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54%,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高达26.61%,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以及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分别由2000年的15.14%和5.02%上升至2009年的19.15%和12.84%。2010年,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五项税种合计实现税收收入6527.88亿元,加上房地产营业税、建筑业营业税和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全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合计为12255.09亿元,土地和房产相关的税收总额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6.74%,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为37.48%,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30.18%。如果考虑房地产对银行信贷和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拉动,这一比重将更高。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金融业也累积了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及时化解将会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房地产信贷结构基本分析

按所占比重的高低,个人购房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其中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分列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前三位。

表1中,我们系统整理了2008年和2009年H省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具体流向。按照房地产开发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开发建设环节和销售环节。其中,开发建设环节分为地产开发和房产开发。从相对规模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大致占整个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39%,而销售环节的购房贷款大致占61%。房地产开发环节的贷款中地产开发贷款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比重约为11%,房产开发贷款占比约为28%。地产开发贷款中主要是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大致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10%左右。房产开发贷款中主要是住房开发贷款,约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19%。购房贷款包括企业购房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其中,绝大部分购房贷款用于个人购房,2008年个人购房贷款占当年商业银行信贷余额的60.91%,2009年这一比重为60.87%。个人购房贷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个人购买新建住房(一手住房)的抵押贷款,2008年抵押贷款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比重为45%,2009年这一比重进一步升为49.06%。

透过H省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具体流向我们发现,个人购房贷款是联系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最为重要的枢纽。

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分析

从2008年和2009年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流向来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近一半投向个人购买新建住房的贷款,个人购房贷款是联系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最为重要的枢纽。尽管抵押贷款有房产作为抵押,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也不高,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仍然起着警示作用。

表1中,2008年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合计为1053.07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0.34%,个人购房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2.39%;2009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增至1391.55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降为18.47%,个人购房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1.24%。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根据央行的政策报告,“截至2009年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2%,占比较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而据报道“美国的次级房贷仅占美国整体房贷市场的7%~8%,即使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至20%,也不过占美国房贷市场的1%左右”,金融市场通过风险的放大效应和加速机制迅速将危机扩散至各个领域。

虽然抵押贷款有房产作为抵押,但当抵押房产的市值大幅下降至小于个人贷款余额甚至有进一步下降预期时,房贷的违约事件就有可能发生。如果房地产价格普遍大幅下降,那么房贷违约可能大量增多,商业银行的呆坏账可能迅速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也许会演变成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会进一步波及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

三、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分析

表1中,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中贷款流向较多的除了个人购房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外还有地产开发贷款(其中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2007年11月19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明确了土地储备的概念,即“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的大规模收储与一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17号),土地储备资金来源于: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其中,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举借的贷款规模应当与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相衔接,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超计划、超规模举借贷款。

但据我们的实地调研,H省W市2009年土地储备资金来源结构中90%的资金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根据《财经》2010年第8期的报道,2009年北京市国土局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3家银行建立了资金合作关系,市、区两级储备机构共筹措银行贷款约1169亿元,几乎与当年北京实际完成的土地储备投资金额相等(1165亿元)。

2007年之前,土地储备中心要获得银行贷款必须有土地使用证作抵押;而在国土资发[2007]277号文件之后,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担保的形式便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银行有放贷的需求,在政府信用的担保下,银行更愿意提供土地储备贷款。

2010年4月1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第十次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土地储备中心的实质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以土地、财政补贴资金、股权等作为资产,建立的资产和现金流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主要用以实现债务融资,进而将资金用于土地收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膨胀。根据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均达10家以上”。“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为49710.68亿元,占比46.38%”。这些融资平台主要发挥为政府建设项目融资的作用,从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以政府建设项目融资功能为主的共有3234家,占49.18%,兼有政府项目融资和投资建设功能的有1173家,占17.84%。这些通过融资平台及其他途径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

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形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还衍生出了“银信政”等信托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但银行借贷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从借款来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

在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担保和偿还上,地方政府除了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更多的也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出让收入,因为很多市、县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是“吃饭财政”,用于建设的财政资金相当有限。“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而实际上,作为抵押担保和未来偿还本息的土地出让收入,通常是被高估的未来预期的土地收益。一旦房地产市场转向,土地一级市场遇冷,不能够顺利出让,极容易引发地方债务违约甚至是引发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来为其融资平台提供抵押担保而获得信贷资本,这些资金大多被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来支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而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城市土地的大幅增值以及城市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迅速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一方面用于偿还债务本息,另一方面用于进一步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这种以借贷资金进行土地开发、储备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营土地”、“经营城市”推高地价和房价,以未来出让土地的收益偿还债务本息以及下一步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在这种地方债借贷模式下,资金能够正常循环运行是建立在未来持续上涨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价格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土地开发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而且有些地方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具有较明显的结构性风险。在预期投资收益无法保证、财政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资金链一旦断裂,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的显性化。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已支出的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和土地收储整理的债务资金合计为69434.33亿元,占支出总额的72.23%。这一庞大而不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巨大隐患。

四、结论

尽管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不高,但我们看到,从土地一级开发土地储备整理开始到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到房地产销售环节,乃至城市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各种主体如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或是购房者个人都与银行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传统借贷关系为主的方式将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内,一旦危机爆发将使得银行体系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12).

[2] 陈志勇、陈莉莉:财政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J].财政研究,2011(11).

[3] 慈冰、张有义:储地利益链[J].财经,2010(8).

篇10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物流;投入产出分析;产业关联分析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将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关联分析相结合,利用2009年“京津冀”所涉省、市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对“京津冀”区域物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利用2007年京、津、冀三地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并针对京、津、冀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鉴于物流业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三个投入指标:固定投资与生产总值之比、运输线路长度全国占比、从业人数全国占比;五个产出指标:货物周转量全国占比、货运量全国占比、客运量全国占比、客运量全国占比、生产总值全国占比。

一、“京津冀”区域物流业投入产出分析

在投入方面,北京物流业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和从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都较高,但受地理位置和区域面积的限制,其运输线路长度占全国的比重较低;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物流业的三个投入指标水平均很低,但河北省物流业的投入指标整体水平较好。产出方面,北京物流业的产出主要集中在客运方面,货物运输量较少;天津物流业产出则集中于货物运输,客运较少;河北省货运和客运方面的产出较为平均。总体来看,在“京津冀”区域内,京、津、冀三地物流业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依赖和互补,这为发展“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从发展情况来看,“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和“长三角”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京津冀”产业结构趋同,且均以资源密集型的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物流业的运行效率对区域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至关重要。

二、京、津、冀物流业产业关联分析

产业关联的实质是资源在各个产业上的优化配置问题。产业关联分析,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计算相关的关联系数,通过对系数的分析揭示各产业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产业关联分析包括中间投入分析、中间消耗率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分析、完全消耗系数分析以及产业间的结构分析和产业的波及效果分析。下文对京、津、冀物流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所有数据由《河北经济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市统计公报》公布的2007年度的投入产出表整理计算得出。

(一)京、津、冀物流业产业特点分析

中间投入率是某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反映了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产业购进的原材料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某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率就越低,两者反向变动。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所提供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反映了各产业的总产品中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为各产业所需求。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就越带有原材料供应产业的性质。

1.京、津、冀物流业中间投入率、需求率分析

京、津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很低,分别为13.403%、7.122%,说明其物流业为“高附加值、低带动力”的产业,而河北省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为52.387%,说明其物流业为“低附加值、高带动力”的产业;京、津、冀物流业的中间需求率分别为9.109%、7.122%、86.727%,可见京、津两地的物流业为生活服务业,而河北省的物流业为生产服务型。综合来看,京、津两地物流业的中间投入率、需求率均很低,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而河北省这两个指标都较高,说明河北物流业可以很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2.京、津、冀物流业中间产品的比重

中间产品是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活动为本产业和其他产业所提供的中间产品和服务,反映各产业为社会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服务的支持。“京津冀”物流业的中间产品比重都较小,其中,北京为9.10,天津为12.818,河北为5.531.数据说明在整个区域内物流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持力度较小,没有发挥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和整个经济体的带动作用,因此,在“京津冀”区域内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有待大幅提高。

3.京、津、冀物流业地区依赖度分析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物流业的发展也必将与其他地区经济、产业的发展相联系。地区间的依赖度主要由流入和流出来反映。北京物流业流出比重较高,流入比重较小,其中,流出比重为73.432%、流入为17.631%。说明,北京物流业对外部的辐射作用较大,而外部对北京贡献较小的。天津物流业的流出流入比重分别为86.342%、138.749%,说明天津对外交往密切,物流业对外部依赖程度较高,这与天津制造业发达,原材料需求量大有关。河北省物流业对外交往情况与天津相反,其流出比重最高,为121.321%,流入比重为66.272%,其对外依赖度程度较高,物流业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的比重较高。这说明河北省物流业的发展对外部的辐射作用较大,同时也与河北省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高有关。

(二)京、津、冀物流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1.直接关联分析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产品的供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生产以及任何一种产品,都会成为其他或其他行业生产的投入要素(最终消费品的生产除外),同时,它也会以其他产品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在产业的技术供给方面,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技术水平层次相当的生产手段,它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相互关联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使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产业关联可分为直接前向关联和直接后向关联。直接前向关联是某产业部门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直接后向关联是某产业部门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直接前向关联系数、直接后向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分式别为:LF(i)=xij/xi;LB(i)=xij/xj (i,j=,1,2…n)(1)

式中,xi为i产业的全部产出,xj为对j产业的全部投入,xij为i产业为j产业提供的中间投入(也可以理解为j产业对i产业的中间需求)。

北京和河北物流业的直接前向、后向关联系数均较低,说明其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天津物流业的直接前向、后向关联系数均较高,分别为1.308、0.727,表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关联度很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2.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指某一产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直接消耗自身和其他产业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当某一产业部门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直接和间接消耗各部门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完全消耗系数揭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直接、间接联系,它更全面地反映和刻画了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

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公式为αij=xij/xj,式中,xi、xij同式(1)。记A=(αij)是由直接消耗系数构成的矩阵,B=(bij)是由完全消耗系数(bij)构成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且B=(E-A)-1-E,其中是单位矩阵。

计算结果显示,京、津、冀三地物流业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情况很相似,物流的发展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均最高,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为明显。这充分说明,在“京津冀”区域内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步伐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都有很好的促进带动作用。

3.分配系数分析

各产业部门产品的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hij=xij/xi,式中,xi、xij同式①。其经济意义是i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分配给(销往)j产业部门作为原材料的产品数量占i产业部门生产总量的比重。计算结果显示,京、津、冀物流业的中间产品(服务)主要销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物流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636、0.368;0.414、0.352;0.387、0.124,这说明“京津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

4.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分析

在产业结构系统中,某一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发生波及作用。通常把某一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叫感应度,而把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作用叫影响力。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感应度和影响力是不同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感应度较大的产业将首先受到较大的社会需求压力,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通常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一般情况下,感应度和影响力都较大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感应度系数为nqijqij,影响力系数为nqij/qij,式中qij为完全消耗系数表中对应的元素。计算得出京、津、冀物流业的感应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975、0.523;1.12、0.699;0.966、0.527。数据表明,京、津、冀物流业的感应系数较大而影响力系数偏小,这说明京、津、冀物流业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容易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结论

以上对“京津冀”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表明:区域内物流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支持力度较小,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天津物流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度很高,发挥了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京、冀两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度较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京、津、冀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感应系数较大而影响力系数偏小,物流业的发展受限于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会制约其他产业的发展,易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京津冀”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北应充分利用紧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建设辐射整个区域的现代化物流枢纽,以高效的物流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刘满芝,周梅华,杨娟.基于DEA的城市物流效率评价模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6).

2.梁家豪,杜胜群,雷勋平.长三角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9).

3.楚岩枫,刘思峰等.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研究[J].企业经济,2007(12).

4.焦文旗.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障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8(35).

5.张子麟,武建奇.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经济与管理,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