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10 07:2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技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前 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数控技术及应用上,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近年来,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八九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校外分散实习,两周的学习能使我对数控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更多实践中数控知识和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众多科学技 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习报告网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 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 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 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业的必由之路。
一、实习目的:为了提高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对先进的数控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实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更好的吸收并灵活的应用到工作中。
二、实习时间:2011.4.12-----2011.4.25
三、实习地点: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四、实习单位及部门:唐山市雷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部金工车间
五、实习内容:
,实习报告网
㈡ 实习流程
篇2
关键词:数控技术 调查研究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48-02
随着数控技术应用的普及,企业需要更高技能、更加专业、更具职业化的数控技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为培养能够被行业企业接受的高质量技能人才,课程改革是该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题之一。
1 现状调查
通过对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以及该院近几年数控技术专业从事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未来几年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对数控技术毕业生主要需求在设备安装调试、零件生产与加工、数控编程和设备维修4个方面,企业较缺设备安装调试及设备维修方面的人才。在能力方面,企业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4个方面。企业需求和该院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存在差距,企业对该院毕业生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大部分被调查企业有与该院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订单式培养。企业希望做到厂中校,校中厂,及时与企业做好密切互动,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岗位、胜任工作。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尽可能把理论学扎实,学好基本功,希望能尽早接触工厂实战。
2 课程改革探索
为了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该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2.1 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安排上,注重课程之间的链接和联系,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时间安排,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师资安排,消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层,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岗位工作的过程。
2.2 课程内容与实施改革
2.2.1 整合课程内容
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内容,按照“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整合。一方面,将学生必需的知识综合到专业基础课中去,压缩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内容,使整合后的基础理论知识目标性更强。另一方面,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选取企业真实任务(产品、项目等)为教学素材,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新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与未来的职业工作与职业情境密切相关[1]。
2.2.2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除公共课外的所有课程全部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设计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若干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为主。数控技术专业建有“数控实训室”“多轴加工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和“特种加工实训室”,配置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通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建有高配置的“CAD/CAMC房”,并安装正版“德国KELLER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系统、“CAXA制造工程师”“西门子NX UG”等数控加工类软件,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另外,课程考核方式按照“过程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理念。过程考核贯穿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3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过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
2.2.3 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课程与企业紧密联系能达到更好的实训实习效果。该院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具体的合作细则,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昆山三一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瑞声声光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针对“订单班”有系列举措,如: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合作修订数控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订单班”课程教学及实训计划等。
2.3 课程资源建设
2.3.1 开发校本教材
以整合的专业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凝聚该专业所有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智慧与经验。以企业真实案例或产品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相关知识为支撑,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2.3.2 建设教学资源库
重视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企业生产案例,将生产案例进一步开发,形成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教学库。二是引用企业生产图纸,形成图纸、工具、材料、行业标准等素材库。完善后的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等提供较好的平台。
另外,建设“校中厂”,增加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机械制造生产环境供学生实习、实训,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参观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专业拓展等需要。
3 结语
该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从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中厂”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人员、物质和制度方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推进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胥秋,陈淑花,阳夏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设计、实施及其问题[J].职业技术,2015(3):20-22,25.
篇3
[关键词]数控技术 实践教学 改革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升级,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数控技术专业就包含其中。数控设备操作、数控编程和数控设备维修等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方向的转变,突出从业能力培养,就必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加之,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发展速度过快,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却又跟不上,造成实践基地的实训设备相对数量少、规模小,设备的规格型号过时、品种单一,难以真正发挥出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同时由于受经费限制,实践基地还缺乏现代化实际生产设备或模型的购置,与生产实际缺乏联系。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又是为了应对评估,学校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校企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实习过程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学校只是安排学生到工厂或车间参观,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真正动手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根本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职业技术培训过程发生断裂,不能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积极推动着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但目前我国职业技术类院校仍存在着实践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挥空间。虽然,实训指导教材从实习目的、实训设备、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很全面。然而每次实习,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习步骤简单地操作一下,实习就算完成了。这样做,实习的效果很不好。特别是遇到几人分组的情况,有些学生只看不动手,更谈不上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思维障碍。
3.缺乏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
一些高职院校尽管有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但是缺少科学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结果实践教学比较松散。教师把学生带到实习场地,再随便派其他教师顶替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只负责安全管理及考勤,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考核仅停留在出勤及报告,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控制及评价,实践教学管理松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往往由于考核体系的不严格,没有压力,对实训的重要性也就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的目的完全没有达到。
二、关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1.实践基地的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原有的实验、实训场所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必须进行扩建或重建。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结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情况和专业需求,充分考虑实践训练基地(中心)的硬件条件、设备功能及环境,利用虚拟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以实现最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实训室建设经费。如我院在原金工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了数控虚拟加工车间、数控实训车间以及设立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数控虚拟加工车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基本的数控编程知识,初步熟悉各类数控机床控制面板的操作;数控实训车间的工作环境与社会上同岗位接近,做到“墙上有标语,地上有警戒”,以确保训练过程的真实工作氛围,购置数控设备时,设备的型号及控制系统的选用全部以珠三角地区企业使用的数控设备现状为参照。
到生产一线进行实际训练并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因此,我院充分利用广州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依托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指导力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实用技术,感受真实的岗位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目前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主要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广州机床厂和广州机械研究所南海加工基地等。
2.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灵魂所在,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安排实践教学时,遵循了各种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累计进行的原则,做到在校期间不断线。一年级主要安排基本技能训练,包括钳工实训、普通车(铣)床实训、测绘及CAD绘图实训等,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各种操作规范及安全要求进行严格地考核以达到职业素质训练的目的;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包括机械制造基础实训、数控工艺课程设计、数控车床专题、数控铣床专题、电加工专题以及综合型实践教学项目。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技术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获得数控车(铣)床中(高)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最终通过完成一些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相关的学习情境,如通过一个产品的设计、制定工艺规程、进行制作到完成装配获得成品的综合型实践教学设置,来达到使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知识的目的。该综合型实践教学项目比课程设计要求高,但低于毕业设计的难度,一般称之为“学期项目”。目前学期项目中较为典型有:蒸汽机模型、手动冲压机模型、手机外形注塑模和车刀垫片冲压模等。三年级的实训教学内容则强调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实施有偿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的接轨。
3.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的灌输,轻能力的培养;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随着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靠单一讲解或演示的教学模式远不能完成教学目的,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势在必行。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为:在数控虚拟加工车间实施“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完成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程序编制及虚拟加工操作的教学,为实际操作机床做好铺垫;在生产实训车间实施“示范――模仿”和“环境――模拟训练”式教学。通过这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充分利用模拟实际职业环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技能和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例如,在实施综合型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时,采用“环境――模拟训练”教学模式。首先提供若干中等复杂机构的装配图及零件图,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原则组队并选择项目,然后由学生自行组织和管理完成图纸分析、加工工艺分析、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加工后零部件检测、产品装配以及综合检验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该教学模式既为企业挑选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长时间考察的机会,也为学生实现与岗位零距离接轨提供保证。
4.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要达到实训教学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其他教学条件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改革考核方法,综合考核各教学环节及相关因素,建立考核项目全面、计分明确、考核措施具体、区分度高的量化考核标准。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原有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主要由实习态度、作品质量和实习报告构成,采用5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这种评分制度区分度不高,计分模糊,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与职业要求也相差甚远。例如,加工一个零件,企业以各道工序均达到图纸要求为合格;而我们的评分标准则以能正确完成多少道工序作为评价结果。后者得分高,但也可能是废品。为此,改革后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为采用正确完成多少个零件作为主要评定指标,在良品率达标的前提下,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包含是否按时打卡、穿戴工服、操作规范等),实训报告仅作为参考标准。该评价标准体现了职业要求,使学生的训练态度、成本意识等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属技术应用型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提高了数控专业学生的工程实现能力。如我院06届“数控技术”专业共有67名学生,通过数控车(铣)床专题训练后,有67名同学获得数控中级工证,获得比例为100%,有31名同学获得数控高级工证,获得比例为46%。学生在全国数控大赛广东地区选拨赛中有八人次获奖,最佳成绩为团体二等奖,个人最高奖项为广东省第五名。
总之,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经过一些列改革和探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能力的训练,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洋.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2009,8(2):74-77.
[2]王仕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7,(33):574.
篇4
一、专业技能训练与“四大模块”
二年级起就要进行数控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进行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培训,利用其所学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完成对一些不太复杂的零件从编制加工程序到实际操作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并进行工件的检测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本着“精讲多练、学以致用”的办学宗旨,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与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过程:
(1)普通机床的认识与实践。主要完成普通车床、铣床等结构、原理以及操作;
(2)数控机床的认识与实践。主要熟悉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结构、原理,零件的装卡、对刀以及操作与简单编程;
(3)数控编程学习。主要学会手工和电脑编程;
(4)数控生产实训。完成学生从学徒到生产的过程;
(5)综合训练。完成由图纸、编程、装卡、对刀、加工及检验的过程。
以上每一个环节都实行单个考核、循环实训。
针对数控技能训练,采用分阶段、分层次的目标教学法,建议安排7周的数控加工实训。其中两周的数控加工认识实习,主要让学生对数控机床操作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开设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等相关课后,安排两周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在开设机械制图和CAD/CAM软件应用课程后,共安排两周CAD/CAM软件应用实训;在开设数控机床结构、数控系统原理与维修课后,再安排一周数控系统调试与维护实训。内容采用模块式结构,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熟练尽可能紧密结合,按内容的类别及关联程度,组合成知识、技能一体化的四大模块。使学生达到《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等级标准》对中级工的技能要求,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工的技术理论和操作技打下了基础。内容分四大模块:
模块一:数控加工基本操作实训 要求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操作方法,掌握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和数控加工工艺过程、特点。理解数控加工和普通加工的本质区别。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数控仿真软件的操作和使用。
模块二:数控编程操作实训 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全过程,包括零件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过程、确定定位方案、工件装夹、刀具及切削用量选择、零件中基点坐标计算、数控程序编制及零件加工和零件测量。
模块三:CAD/CAM实训 要求学生熟悉CAD/CAM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典型CAD/CAM软件的使用等知识,利用CAD/CAM软件对较复杂零件进行三维造型,根据所学数控加工工艺知识选择合理的走刀路线,生成刀具轨迹,并后置处理后进行自动加工。
模块四:数控系统维修与调试实训 通过专用周的系统训练,主要培养学生针对典型数控系统进行机床调试的能力,从而掌握对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及维修的能力,并且掌握数控设备日常及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的能力。
二、 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与“半工半读、工学交替”
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数控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如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一些企业或工厂,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岗位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生产第一线操作者的角色改变,毕业后能尽快顺利的适应工作,缩短磨合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边讲边练、先讲后练、先练后讲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建议和省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所在我校联合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使数控专业在技能教学方面实施目标化教学,按照数控加工中级工教学目标进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并在鉴定前再进行针对性的数控技能强化训练。除保证数控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外,每年举办数控中级工培训。数控专业每年约派80%的学生在毕业前半年进入企业,由校企共同实施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培养计划。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特别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院把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在就业单位进行,企业按用人意向,安排培训和顶岗实习,指派专人辅导,由学校和企业按照教学要求共同考核,合格的留厂就业。学院应积极推行订单教育,按照企业要求实施动态培养策略,紧跟生产技术、管理发展动态,以现代生产技术、管理零距离的要求组织教学,毕业生上岗达到零适应期的目标。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值得借鉴
这种模式类似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Duales System),即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在德国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值得我们借鉴,实施厂校合作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外,我以为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训实践的好处有:
四、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我院在建设新校园和评估时期,已自筹资金在我院新校区建成数控实训基地。基地建成以后,购置了数控设备,扩大了基地规模,改善了实训的条件,提高了办学的水平。但这还远远不够,数控专业实训基地包括: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机加工实训基地、CAD/CAM实训室、数控系统维修实训室,还要建设的专业相关实训室有:气动液压实训室、MPS实训室、机器人创新室等。
建议学校在购买数控机床建设实训基地时应考虑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数控系统“主流”产品。另外实训设备也应该考虑适当的配置一些其他的系统,尽量做到综合搭配。比如开放式数控系统虽然价格比较昂贵,但是有条件的话,学校还是应该考虑购买一些。在这些数控系统中,除了具有传统的RS232接口外,还应备有采用TCP/IP通讯协议的以太网接口,为数控机床联网提供基本条件。由于当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数控机床的单机加工向制造过程的集成,而实现制造业集成的前提首先是开放式数控系统的采用,假如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开放式数控系统,对实现网络化制造没有认识,这样的学生也将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然数控设备一般都比较昂贵,单靠学校自筹经费、或靠国家和省厅立项拨款来解决经费的问题是非常被动的,学校可以采用与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将企业的生产基地直接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且需要这方面人才的企业也是乐于与校方合作的,因为通过这种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快的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增强职业意识,有利日后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数控技术应用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实施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我们集中精力对高职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实训课程内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诸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现在取得了有效成果。
1、科学合理的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1.1 确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掌握了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需求信息,并多次邀请天津市机床总厂、天津液压机械集团公司、天津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星电子集团公司等诸多企业领导、专家共同研讨,明确了企业数控技术人才的现状和岗位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培养中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元互动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1.2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计划
确定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符合认识过程的“实践——理论+实践——实践”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在工学交替教学中不断上升。把落实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作为重点。各主要课程都设计了理论与实训一一对应的教学环节。对专业技术,要求直接为职业岗位服务,强调应用性;对专业技能,重点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强调实用性,通过参加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检查学生的实际技能。
2、工学结合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学结合”式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以往“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群)需要的知识、技能为依据,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为核心,即从就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入手,确定职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上岗条件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而理论课的设置严格按照实践课的要求确定,使课程体系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优点,它讲求实用实效。
我院从2007年开始,在数控技术专业设立工学结合试点班,教学中坚持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适应本岗情况的总满意率达98.8%。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运用专业知识方面的总满意率达100%。由此可见,我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基本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德才兼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采用了相应的工学结合的程体模式,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加大现场教学,实行“五合一”(即“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3.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以典型零件(产品)加工的全过程(金属材料的性能分析—— 制造毛坯方法的选择—— 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的确定---产品检验—— 产品应用)为主线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分析的能力。如在讲毛坯制造的方法时采用录像教学;在讲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的确定时,采用录像、实物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刀具的讲解中重点讲解刀具和刀套的类型及选用。通过典型零件将课程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并增加新的工艺知识,使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加工方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达到本专业要求的相应知识和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2 项目教学为载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数控加工技术实训》项目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部达到数控加工技术四级(中级工)的技能水平,使较优秀的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围绕这一总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按其包含的基本技能,将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再分为三个子模块:金工实训模块、数控加工模拟实训模块和数控机床操作(专项技能)实训模块,每个子模块又包括多个实训项目(实训任务)。坚持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相结合,学生的实训成绩的评定由职业技能取证代替(即以证代考),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数控车床实训项目的学习,学生全部达到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技能水平,部分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通过加工中心实训项目的学习,学生全部达到加工中心操作工初中级技能水平,使部分较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
篇6
论文摘要:根据职业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数控仿真软件引入数控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弥补措施。
1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减少高额的设备投入,解决实习设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的问题。
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集机电、通讯、传感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它具备“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特点,这就决定了其高额的成本。因此,数控专业的的实训教学若单单依靠购买数控机床则投入过大,若采用数控仿真进行实习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2)提供多种机床多种系统,解决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的数控设备型号多样,并且数控系统更新较快,对学校而言不可能将所有系统配齐。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与工厂所用不符。而数控仿真系统则具备“一个软件多种系统”的优势。如上海宇龙仿真软件就拥有FANUC、PA、SlEMENS、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车、铣、加工中心等多种型号机床操作过程的仿真,弥补了实习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3)实现虚拟加工,减少实训费用。
数控仿真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它完全模拟零件的切削过程,能检验指令正确与否,并用三维动画实时模拟显示程序路径和工件图形,从而真实的再现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并且在模拟加工过程中不会有机床、刀具、材料的损耗,极大的减小实训费用。
(4)安全性高,便于初学者学习。
由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虚拟加工技术,所以学生的错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机床,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使学生可以抛开思想包袱大胆地、独立地进行练习。
(5)可对程序校验、模拟加工,减少占机调试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在实际加工时,一般要反复检查程序,并利用机床的图形模拟校验功能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这就导致占机调试时间过长。并且图形模拟也无法对刀具的干涉、运动中与夹具的碰撞、工件上一些细小的结构等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所以在加工之前,可以将程序输入仿真软件,先模拟加工,观察零件的加工过程,并初步检验零件的形状尺寸,最后将正确的程序导入到数控机床中,既可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加工的安全性。
2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1)仿真加工缺乏真实感.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际加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并要求其具备相应的“听辨能力”,能根据机床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及时调整参数,减少机床发生故障和停机的概率。而在仿真中,便无法学习到真正的“听辨能力”,并且一些严格的操作规程也无法得以实施。如加工过程中不要把头和手随意伸进机床中、加工前关闭机床安全门等,这些环节在仿真时往往都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在练习时出现的撞刀等现象也毫不在意。如果学生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会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安全操作,严格要求,并给学生讲解仿真与实操的差别。
(2)工艺参数设置随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编程与操作练习时,往往容易忽视切削用量、刀具的选用,零件的装夹等问题。同时仿真软件也无法判断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矫正尺寸精度等。如果学生在仿真时忽略了这些内容,在实际机床上加工时也会不自觉的忽略这些对数控加工十分重要的部分,从而导致加工的工件无法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更有甚者发生碰撞等事故。因此,教师一定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加工中的要求来做,如正确装夹零件,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对刀的步骤和动作也要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习惯。
(3)仿真加工与实际机床有一定差异,易使学生产生错觉,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虚拟加工技术起步较晚,现在的仿真软件与实际机床还存在一定差异。如利用车刀在数控仿真系统上加工工件时,只要背吃刀量不大于刀刃长度就可以直接切削。而在实际数控机床上加工,则会因为受到机床、刀具和材科等性能的影响,不可能选取太大背吃刀量。再如切断刀在实际加工中只能用来切槽或者切断加工。而在仿真系统中即使用来车削外圆也不会有错误提示。又如实际加工中,G00无法完成工件的切削加工,而在仿真时即使错误的使用G00切削工件,照样可以完成切削而不会报警。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反复强调,避免误导学生。同时要合理安排仿真软件与实际操作的时间和顺序。
综上所述,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既可以提高数控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还可以缓解学校的经济压力,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只有在教学中将仿真训练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摆正仿真软件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位置,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职 数控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数控技术专业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本人结合10年来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进行探讨。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培养目标既不是研究型也不是简单的操作型,为此我们对无锡及周边地区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市场所需的数控人才层次,进行正确定位。针对我校情况,确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机械、电子、微电子技术的综合知识,具备数控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数控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加工、维修工作的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人才的就业岗位分析为:工艺规程的编制及实施;数控程序的编制;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数控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车间生产与质量管理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实现,需要有一定的模式。各制造业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的模式,主要有: (1)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模式。即以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以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2)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BET模式。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4)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建教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实施教育与训练,强调实务教学特色,注重职业证书的获取,以技能考核检验教育成效,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证书。上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其本国或地区技能人才的培养。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我校地处我国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努力,明确数控专业特色为“零距离”、“不断线”、“双证书”。
“零距离”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始终与企业“零距离”。学院利用地处无锡新区的独特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等途径,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目前已有多名企业专家级技术人员受聘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学院则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跟班实践。
“不断线”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始终贯彻三个不断线,即外语训练不断线、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不断线、专业技能训练不断线,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滚动式”顶岗培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双证书”是指学生毕业时同时应具有毕业证书和本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并把技能证书作为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课程教学改革
为保证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按“必需、够用”为原则设置课程体系。数控专业的学习主要涉及到识图、造型、加工工艺、编程、维修等,因此开设的主干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努力减少其它系统性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实训课时,如数控加工实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CAM实训等,确保理论与实训教学课时比例达到1:1,让学生在各类数控实训中强化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同时开展正常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控技能的培养。
四、教材的辅助建设
为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教材建设不容忽视。近几年高校教材的改革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但不可否认的是精品教材还占少数,数控专业作为较年轻专业,许多数控教材自成体系,内容重复,缺乏数控专业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而且许多教材参照本科教材的模式,过分强调基础理论,实用性和综合性不够;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为此,我们尽可能安排双师型教师承担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强调授课教师应敢于打破教材体系,结合数控生产实际,注重课程与岗位需求数控前沿的关系,自编讲义作为补充教材。同时由于数控专业课程的图片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强调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进行直观性教学。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它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用相应的实践教学来深化。实践教学采取与理论教学体系并行、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既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以强化学生各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目前我们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建立了数控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就业前获取数控职业技能,实现“双证书”目标,目前已建成AutoCAD实训室、Pro/E 3.0实训室、数控编程仿真实训室、快速成形技术实训室、EMCO数控工业系统培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特种加工实训室、机械拆装实训室、钳工操作实训室等,可满足数控专业各类实训的需要。
实践性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外长期合作的实训基地有:绿点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德森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华达电器有限公司等。绿点、明和还成立了冠名班。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中去,深入到具体生产岗位,能感受生产氛围, 拓展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实际生产劳动过程的组织方法及企业文化等具体工作内涵,有助于学生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校内校外实训的运作,有效地保障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了学生“零距离”上岗目标。
六、结束语
数控技术是高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如何培养出理论知识过硬、又拥有专业技能的数控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方法。近几年我校致力于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在课程改革、教材的辅助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寻求满足无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符合数控高职教育规律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受欢迎的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凯峰.培养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实践.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孙逸华,朱国文. 职业技术教育数控人才培养、培训现状调查报告.2004-5-12.
[3]张德强. 数控技术教育改革与研究[J].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4).
篇8
您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XX学校20XX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现得知贵单位招聘,我相信我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拓创新的热情和踏实进取的作风能得到您的赏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对这种先苦后甜的感知和对人生的不断追求,促使我不懈地努力奋斗。我力求自己成为有技术、有思想和有纪律的优秀毕业生。目前我已完成了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等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参加了车床、铣床与钳工的实训。我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指导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并在努力下取得了数车中级证书。现在的我已具备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
我深深认识到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地从各方面锻炼自己,让自己综合发展。我认真、积极、负责的做事态度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电脑方面,我已填补了过去的空白,从入学前的一无所识,到现在已能对Windows系统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基本维护。同时,在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中,我更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将有助于我以后更容易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从而能使我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更好地与四海同仁一道,共创贵公司辉煌的明天!
三年专业知识的所学,增长了我的见识,锻炼了我的才能,升华了我的思想,磨砺了我的意志。在中专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我思索人生,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的三年。在校期间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友善,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上,攻攻不倦,勤奋刻苦,成绩良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能胜任贵公司的工作而准备。我在为挤身成为贵公司的一员而努力,希望得到贵公司同样热情的回应!
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为了补充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我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期刊,尽量使自身更快成长为一专多能型人才。三载匆匆,现在的我深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未来的辉煌要今天自己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
尽管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很自信,我相信我有能力在贵院干得出色。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心尽责,让您满意。在此,我期待您的慧眼垂青,静侯佳音。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会为我们带来共同地成功!
此致
敬礼!
篇9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数控技术专业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63-02
就当前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来看,依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数控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机械性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难以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专业的数控技术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教育改革体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数控技术专业中来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数控技术人才。
1 现代学徒制的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它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专业的老师手把手地进行知识技能教授的一种形式,它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现代学徒制的产生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以及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模式,它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结合,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专业人才的培养[1]。
2 现代学徒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
2.1 提高认识
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学习知识,又可以在企业中实践,实现双向发展。然而就目前来说,许多学校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现代学徒制难以得到全面开展,使得学生难以学到真正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了更好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技能,学校就必须提高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要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优越性,要积极实施现代学徒制,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寻找专业的企业,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推行的根本,传统的学徒制主要以学校组织为中心,这与现代学徒制相违背,而要想更好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就必须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市场调查,选择与专业相符的大型企业合作,建立有代表性的专业指导部门,由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企业岗位,明确岗位任务,以及完成岗位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学校,更要有针对性进行专业教育,围绕实际来进行专业教学,如:数控加工、CAD制图、模型制作、三坐标测量等,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数控能力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要时可以安排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师傅来指导学生学习,配合学校教师完成专业实践教学,从而更好培养人才[2]。
2.3 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
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各有特点,对于企业师傅而言,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强,能够更好指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专业的实践能力;而学校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学校教师理论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在现代学徒之中,实现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可以更好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的数控技术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数控技术能力和水平。让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到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通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让学生具备一些企业实战的经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双向发展[3]。
2.4 搭建校企合作网络平台
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搭建校企合作网络平台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学徒制实际上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企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辅导学校教师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对于企业而言,人才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制胜的法宝和保障,通过现代学徒制,企业可以在学校中选取那些能力突出的人才直接进入到企业,为企业所用。而搭建校企合作网络平台有助于现代学徒制的更好开展。一方面,学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向企业技术人才进行询问,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企业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数控技术专业水平和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辅助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数控技术和数控操作能力[4]。
3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效
3.1 缩短了企业与学生的磨合期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育人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通过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快速接受企业文化,通过现代学徒制,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能力,让学生与企业之间实现零对接。
3.2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数控技术专业在作为社会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让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掌握专业的数控技术和专业能力,从而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数控技术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校企共同参与,通过企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指导,加上学校教师理论知识的教育,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军.现代学徒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29):16-18.
[2] 杨永和,熊方圆.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校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策略与实践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5(16):30-32.
篇10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ized talented person's demand is increasing, but the current vocational training of 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cannot satisfy enterprise 's "appetite ", enterprise of this kind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s mostly performed " be neither hot nor cold ", and the enterprise's " thirst after talents ", but not willing to introduce this kind of graduates is mainly because of their expertise "however hard ", " skill advantage is not obvious ". , which makes CNC technical application specialty graduates were " no use ".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major, combining the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curriculum importanc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trategie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combin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TH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的内涵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是指学校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是何时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倡导校企合作,倡导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工作。一般来说,这种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通过具体的方案进行合作,学校可以联合企业来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二者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培养数控人才的目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主要是由校内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培训构成的,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到企业数控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这样,学生毕业后就不再会陷入“满脑子理论,上机操作难”的境地,能够有效地提升毕业人才的竞争力。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当前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数控人员主要是指从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员,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熟练掌握机床操作技术,对机械加工工艺有所了解,具备对机床进行基础维护的能力。中层次的数控人员主要从事技术工作,包括对机床的检修和运行维护等,高层次数控人才主要是具备高学历和极强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他们多负责技术指导。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我们不难看出,拥有数控机床操作经验、数控机场操作技术是其基本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工学结合步伐,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数控人才。具体来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是激烈的,这种竞争体现在学历竞争上,更体现在技能竞争中,对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竞争中的地位。工学结合课程的设置和构建,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工作实践中,会累积一定的操作经验,会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巧等,这些都会成为他们走向社会,找到好工作的“秘密武器”,相比于工学分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更具竞争力,更受企业“青睐”,更能适应企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工学结合课程的设置可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可以在同类学校的竞争中高举特色化大旗高歌猛进。当前,有很多所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但是各校在该课程的设置上都存在不重视对学生“工作能力”培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个学校能抓住机遇实现校企合作,能抓住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投其所好”,设置工学结合课程,那么不但会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数控人才,还能提高学校在企业领域的知名度,让学校成为企业招揽人才“摇篮”。 学校知名度提高后,会得到更多社会力量和各企业的关注,学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化办学中来,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和社会力量可以为数控专业学生打造一个全新的实训平台,可以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可以进行多项科研成果的研究,构建更适合企业需求的办学体系,有利于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