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投标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课程投标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线课程投标方案

篇1

1.威客教学平台猪八戒网创办于2006年,是中国较大的文化创意和在线服务交易平台,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悬赏竞标类威客网站,交易对象的涉及领域涵盖创意、生活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领域。猪八戒威客网的任务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适合金额低的简单的悬赏招标任务,一种是适合金额高的复杂在线任务。猪八戒威客网具体任务流程:雇主任务—雇主全额托管赏金给猪八戒网站—众多服务商(在猪八戒网称威客为服务商)在规定期限内交稿—雇主选稿—中标公示—验收并付款给中标的服务商—雇主给予服务商评价。基于网络扁平化的威客任务交易流程使得信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具有机动、灵活、简便,不受地域、时间、工作方式限制等特点。所谓英雄不论出处,猪八戒威客网为草创期、事业起步阶段的个人和团体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社会需求市场和相对公平、合理、透明的交易平台,这恰好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了完全与市场接轨的教学实训平台,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前期基础。

2.实施课程选择标志设计与制作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共51学时。相对于VI设计、包装设计、印刷设计等设计周期较长、内容较复杂的课程,标志设计课程实施较为灵活方便。其教学内容可以大体分为logo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和吉祥物设计三大较为独立的设计项目,学生仅仅需要掌握CorelDraw或者Illustrator绘图软件,设计与制作周期较短。因此,标志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非常适宜讲究速度和效率的威客任务。与此对应的是,猪八戒威客网将logo设计作为主推服务项目(图1)。在首页导航栏“全部服务分类”一级下拉菜单中,位于第一选项的精选服务和第二选项的“品牌形象/LOGO设计”的二级下拉菜单中,分别在“主题市场”“精选服务”“品牌形象设计”三个菜单栏中设置了logo设计专场或标志(logo)设计服务项目。从中可以看出猪八戒威客网对于标志(logo)设计服务项目的重视程度,优质的宣传展示位置也暗示了标志(logo)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是猪八戒网站的重点服务项目,这为标志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实施创造了较为成熟的基础。

二、威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1.实施目标威客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猪八戒威客网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使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和技能争取中标,从而获得项目开发机会,最终将自身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并借此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经济报酬。标志设计课程是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技术与职业素养综合培养的核心课程,通过交互式的威客网站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实践锻炼过程中,掌握未来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实施对象实施对象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第三学期大二学生(学制三年)。之所以选择大二学生,是因为他们在大一已经修完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如设计色彩、设计素描、构成基础等,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设计软件操作能力,也具备一定的独立设计意识,正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实践项目锻炼自身的方式跨入设计这个行业。

3.实施管理课程总体实施思路是利用威客网络平台,通过实际任务引领学生在锻炼职业能力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并不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更重视学生从威客网络平台获取知识的实用性、技能性、市场应用性。教学实施指导措施如下:第一,在学生人员组织方面,根据标志设计的行业惯例,以个人为设计主体;针对特别项目,若除了单独标志设计以外还有其他设计项目的,可以2~3人成立设计小组进行。第二,在猪八戒网上进行注册后,每名学生的任务完成流程相似,这里不再复述猪八戒网的投标流程。第三,在选择具体任务的时候,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个人兴趣进行项目的选择。第四,教师要根据标志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实际项目,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可偏离教学大纲的范围。第五,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整体方向,发挥主动引导作用,用最少的干预鼓励和支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4.教学实施计划表标志设计与制作共51课时,根据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专业阶段化授课的排课方式,以一个月为教学周期,具体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表1)。

5.考核措施课程考核根据学生的职业素质、所完成作品的质量、社会认可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高职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目标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单纯以知识目标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将职业素质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1)考核评价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课程成绩评定以实际项目实践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大纲规定,平时成绩占40%,命题操作占60%。平时成绩以项目实施过程为考核依据,命题操作以项目实施结果为考核依据。学生所投作品被雇主采用则考核成绩为优秀,但是不以此为唯一的评判标准。(2)具体考核要求第一,在猪八戒网注册,完成3次标志设计投标,分别为图形类标志设计、字体类标志设计、吉祥物类标志设计。第二,每次标志设计完成设计方案2个,每个设计方案包括标志图形、标志标准制图、标准颜色、设计说明、标志应用效果图。第三,将与雇主沟通的次数和内容整理成一份汇报表,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课程结束后每个人提交设计方案画册一份。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 动漫专业 产学研一体化 威客 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毕业生尤其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化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实践教学成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关键。近几年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增加了社会实践的机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动漫等数字媒体专业提供了很好的项目实践平台。本文以高职动漫专业威客创新实践教学为例,探索高职动漫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高职动漫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传统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堂练习、专题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由任课教师自己安排命题、指导、考核和评价等工作。由于教师长期忙于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布置的实践内容大多数是虚题、假题,与真实的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实践指导作用。虽然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许多客观原因使互利共赢、长期稳定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大多数局限于浅层表面形式的合作。教学过程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时间成本,二者冲突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实践能力,理想中的校企合作模式难以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困乏,学生实践锻炼机会更少。

2互联网威客网站为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猪八戒”、“威客中国”、“一品威客”等互联网威客网站已成为交易功能完善、商业模式清晰的服务类产品在线工作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人们可以将知识、智慧、经验和技能转换成实际收益,解决非实物的服务类产品交易问题,充分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尊重知识产权的新理念。“需求方”雇主企业或个人可以待解决的问题或任务等招标信息;“供货方”威客根据招标需求进行投标完成任务,用知识和技能等无形智力商品换取酬金,雇主与威客双方各取所需达成交易。

利用互联网威客交易平台实施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威客平台上的任务来自企业或个人的真实商业需求,种类涵盖多个行业,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其中动漫行业相关任务有卡通形象设计、漫画设计、电脑插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影视剪辑、特效制作等,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任务和接受任务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注册平台账号,人人可自由参与项目招投标。任务、项目进度、任务参与情况和完成结果都公开展示在平台上,真实透明的竞争环境是最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了解行业动态,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增进交流和学习自主性,积累工作经验。威客平台的激励措施明确,每项任务中标都有报酬,同时累计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提升等级,给予封号和优惠政策。看得见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使学生成就感得到满足,学习热情高涨,有利于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构建高职动漫专业威客实践教学模式

3.1创新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动漫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岗位需求开展专业学习,项目化的技能训练内容明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相关、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在一年级时将简单任务引入专业基础教学中,如在动漫造型设计课程中安排卡通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等任务;在二年级时将专门化任务引入到专业技能教学中,如在电脑CG插画课程中引入插画设计任务,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中引入网站动画、FLASH动画和AE动画等任务,在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中引入三维模型、工业动画、建筑动画、特效制作等任务;在三年级时结合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引入复杂度较高、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多的影视动画项目,如影视动画创作课程引入影视动画片、广告宣传片、企业形象片、影视栏目包装等动画制作任务。将威客任务纳入专业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实践难度复杂度逐级提升,层层深入的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扎实打好专业基础,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3.2创新定位师生关系

常规教学组织过程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学习。威客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更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业余时间自己做威客,而不是仅仅把威客实践教学作为一门课程。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协作或个人单干的形式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大家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努力。合作共赢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自愿参加实践活动,主动钻研未知领域,更好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3.3创新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在威客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必须共同面对真实的任务需求,共同解决实践过程中随时遇到的不可预见问题。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只有熟悉威客平台的运营方式,增强项目设计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

3.4创新改革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常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由教师对学生的答卷、作品、论文等进行成绩评定,课程评价只限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领导评价等,属于内部评价体系,具有自限性。基于互联网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威客平台及时得到行业反馈,可以结合任务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评价更加开放客观。威客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有“中标、入围和落选”三种状态,“中标”说明作品得到雇主认可,满足市鲂枨螅弧叭胛А彼得髯髌肪弑钢斜昵敝剩专业技能得到赏识;“落选”说明作品不符合任务要求,作者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评标结果、比对投标作品优劣,可以让师生知晓差距,拓宽眼界,明确努力方向。在投标设计作品前,组织学生团队分析任务需求,讲解创意灵感和设计过程,同时展示设计作品,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进交流沟通。在任务结束及评标结果后,及时让学生总结经验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从完成任务的态度、团队协作情况、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3.5创新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

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为实践教学提供典型案例,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威客平台上的实践教学案例资源丰富,同一任务的投标作品琳琅满目,充分展现创意作品的无限可能性,有利于动漫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作教学,为学生拓宽眼界、开拓思维、启发灵感提供真实教学案例。在参与威客实践完成任务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任务参与过程中的需求分析、方案草图、技术难关、协作问题以及与客户交流沟通等资料进行整理,按照任务完成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分解整理归档资源库,及时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展示出来,有利于营造真实的专业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任务、高效完成任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实施高职动漫专业威客实践教学模式

4.1项目引入阶段

选择一个长期运行稳定的威客网站平台,给学生进行威客网站操作演示,解析威客平台的商业运行模式。结合成熟的任务案例进行讲解,从分析任务需求、沟通对接客户,到开展设计制作,再到投标完成任务,让学生明白威客工作流程。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人左右,鼓励以团队小组形式完成项目,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团队组长负责做好任务分配和项目管理。在教师引导下,小组之间竞争意识强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团队活力。教师筛选项目任务时要选择与课程教学要求相关、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和当前学习重点,与学生团队一起筛选任务,并最终确定参与的项目。

4.2执行任务阶段

学生团队首先要研究分析任务需求,明确完成任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共同合作做好设计任务。组长负责工作分工和M度安排,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把握项目进程,监控项目质量。教师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整个任务执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动向,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适时鼓励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在任务成果投标前组织答辩活动,学生小组面向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展示作品,阐述投标方案,讲解任务完成过程。指导教师点评小组作品,团队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善投标作品,最后上传作品,完成投标流程,等待任务者的评标结果。

4.3评估总结阶段

篇3

工程建设招投标是一种规范的交易方式,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它由招标人提出工程的各方面具体要求和施工的各种条件,邀请一定数量的投标者参与投标活动,并严格履行法定的招投标程序选择中标人。招投标作为一种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普遍采用招投标作为工程发包的方法。我国自1984年开始,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行招投标制度,2000年1月1日以来执行的《招标投标法》,对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实行招标投标采购方式时间较短,所以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不统一;另一方面,由于招投标保密性的要求,造成违规操作隐蔽性较强,很难理清内在的原因和关系,对一些违规违法行为难以界定,导致惩治困难,使其完全背离了招投标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找出并理清这些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势在必行的工作。

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目前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招标单位盲目压价招标是为了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以达到招标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招标单位压价幅度大大偏离了公平这一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特别是有些招标单位违背对投标报价书应全面评估、合理中标及综合考虑的原则,只注重标价的高低,谁的报价低就把建设工程发包给谁,有时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国家政策、法规和价格规律,拼命压低标价迫使投标单位让利垫资,任意取消国家给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将不合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强加给施工单位,致使施工单位无法承受,严重扭曲招标投标的真正意义。同时在评标中一味追求低报价,没有把技术标的评价置于突出位置,造成中标价失真,给日后的合同履行留下隐患。“招投标就是报价的竞争”,这种片面的认识把招投标工作引入误区。其结果造成:第一,施工单位盲目压价,使微利的建筑企业雪上加霜,渐入窘境;第二,中标后偷工减料造成质量隐患以致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第三,中标后无力完成任务,影响工程进度。我们经常看到在招投标活动中,那些施工质量差、工期无保证、信誉欠佳的队伍,往往采取压低报价的方式实现中标的目的。而一些招标单位恰恰陷入这种圈套,评标时不注重对各单位的报价、工期、施工方案、质量业绩、企业信誉及在建工程情况作综合评价,被低报价所迷惑,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殊不知,由此形成的后患是难以估量的,其最终结果往往是要么开发出劣质工程,要么在施工阶段不得不进行工程变更。这对于招标人来讲,可以说不但眼前的低价利益全部丧失,甚至还有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陪标、围标、串标现象严重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为中心转移到以“项目”为中心导致的。一些部门滥用权利,把项目工程内定给个别施工单位中标,别的单位只能作为陪衬;或者是一家施工单位借用多家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投标,锁定中标范围,无论哪家中标实质上都是他自己中标;又或者是投标者之间进行串标,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从而获得中标资格,从表面上看,其投标行为是合法的,而实质上是掩盖其违规操作的非法行为。以上这些现象都直接导致《招投标法》中要求的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无法得到根本落实,由此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严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更重要的是它会给建筑项目留下诸多安全隐患。标底的编制和审查不严谨、评标不科学目前,很多招标单位缺少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工程技术、工程预算和基建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委托机构编制标底,或者委托私人代编标底、编制标底前往往未经图纸会审,采取几个人突击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常常由于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熟悉图纸设计深度不够,从而导致标底中存在错项、漏项、重项等诸多缺陷。因此,标底的准确和严谨程度是目前招投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这一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又会成为中标单位日后扯皮、索赔及调整中标价等事由的依据。

另一方面,评标办法不够科学合理,评标工作量大,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招标单位在编制评标办法时为方便省事,采用重定性、轻定量的评分方法,致使有些综合能力差的单位仅凭报价低就获得中标。再者,招标单位为节约成本,有时投标单位四五十家,要求五个专家在半天时间内就要评出前三家投标单位,如此工作量是专家们所不能胜任的,评标往往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此外,由于评标过程是保密的,致使他人根本无从得知操作过程是否公平、公正。笔者曾参与过多次评标,有的项目专家评分差距甚远,甚至可以说一两个评委就能主导整个评标结果,这种情况下评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多头管理监督缺位虽然我国制定了《招标投标法》,招投标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地区还是存在管理漏洞,招投标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规定不明确,实际操作中存在多头管理、监督缺位的问题,当真正发生问题时,难以追究监管部门责任,监管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招投标工作专业性强,对于监管人员要求的素质较高,但现实的情况是,监管部门人员的能力有限,很难在招投标的前期、中期、后续工作中都进行监管,难以做到全程跟踪与监督,对于招标投标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难以发现,致使监管缺位,违规违纪行为乱象丛生。

招标机构不规范目前,招标工程的操作都是由招标机构来完成的。因此招标机构的操作水平尤为重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招标市场发育极不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健全,致使一些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行业自律,协助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施工单位中标,或者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选择有倾向性的单位中标。而且,对于机构的工作成果,目前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评价标准,导致责任划分不明、相互推诿、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招投标方违规舞弊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违规舞弊这样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于招标方具体表现为:一是索要或收受投标方的贿赂;二是搞假招标,即根据事前已经确定的“意向单位”的企业特点、获奖情况、报价及施工技术方案等要素,为其量身打造评标程序及评标办法,使其理所当然合法地中标;三是任意肢解建设项目,规避招标或关照某些“特殊”的投标单位。而对于投标方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投标人的资质和级别不符合标准,挂靠现象严重;二是投标方相互串通搞“陪标”;三是投标方有意压低标价或者故意串通哄抬标价投标;四是投标方为了获得中标,高薪聘请有经验的招投标人员编制标书,标书内容上记录的单位资质、能力等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而实际上却并不具备标书中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问题对策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实行招投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严格规范招投标活动首先要严格依法行政,进行规范管理与监督。认真履行法定的职责,通过检查、稽查及现场监督等方式,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对招投标各参与方的监督检查。尤其要认真调查、核实和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要实施必要的行政处罚,并将处理结果告之有关当事人和投标人。其次是要加强招投标市场建设。要努力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三公原则。第三是中介机构的规范问题。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招标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招标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建立竞争有序、运作规范的招标市场,使招投标事业规范健康地发展。第四是交易中心与政府职能部门分开,使服务建设市场的责任清晰明确。一切建设工程应该全都纳入到有形建筑市场中进行交易,打破地域和行业保护现象,缩减串标陪标现象。

而且,要规范评标活动,招标人应当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从评标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为进一步减少专家抽取和通知上的人为因素,可以考虑实行评标专家自动语音通知管理,为保证公平公正性,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前要绝对保密。另外,在评标之前,招标人须向评标委员会提供招标文件、图纸技术资料、主要技术规范(标准)等相关文件资料,以保证评标专家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和熟悉相关内容。在评标过程中,一方面,须告知评标委员必须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在专家参加评标时,如发现与招标人、招标机构或投标人有利害关系要主动回避,对于某些评标专家的违规行为,诸如私下接触投标人、行贿受贿、向招标人征询中标人意向、暗示某些投标人或排斥特定投标人等行为,监管部门应给予严厉处罚。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评标专家培训及上岗管理,增加评标专家的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专家随时调入专家库,而对评标不认真、职业道德差的专家要严肃处理,严重的取消评标资格并从专家库中清理出去,同时,监管部门还应适时对评标专家的专业水平、工作实绩及职业道德状况等进行考核,以此保障评标专家的整体素质和评标程序的公平公正。

建立工程建设招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建立招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让违纪违规者无处躲藏,增加违法成本,才能警示他人。首先,招投标监管机构应尽快出台招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对招投标违法行为及时记录,并通过招投标网站或媒体对外公布。其次,监管部门要将信用等级记录作为招标机构资格认定、投标人资格审查、中标人推荐和确定及评标专家考核等活动的重要依据,使违法失信者受到应有惩戒。再次,除记录招投标违法行为者的信用记录以外,还应该尽快建立招投标市场主体和所有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同时,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投诉举报案件的处理。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规范投诉受理审查程序,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对有重大影响的投诉一经查实,应从严处罚。事实上,这些措施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净化招投标市场,优胜劣汰,公平竞争。

加大对招标机构的培育和发展招投标机构在招投标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机构是否依法规范操作对于招投标行业事关重大。因此必须加强对招标单位机构的约束,促进其规范从业。目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政府部门可开设业务培训课程,加强对招标机构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和执业道德教育;第二,监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招投标程序和过程的监督,对招标文件的重要条款要严加监控,防止招标人设立背离三公原则的条款,同时,要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保证招投标工作的依法进行;第三,充分发挥监察局共同参与的监督职能作用,对业主的行为进行更深入的规范和约束,缩减业主对招标的干扰,规范国有投资及国有投资占主导地位工程业主的行为,以促进招标行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建立招投标过程中信息公示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应赋予投标人和潜在投标人质疑招标主体错误决策的权利,这不仅可以鼓励招标主体做出正确决策,而且能够使招投标过程的实施具有自我监督的特性。但现实的情况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不够透明,正是因为信息不公开,才导致招标投标双方违规舞弊,陪标、围标、串标乱象丛生。因此必须建立招投标过程信息公示制度,这一制度应包括公开内容与形式,公开时间与区域,并规定公众特别是招投标活动的直接参与人可以针对公开情况提出询问、质疑、投诉。同时,在制度中还应直接赋予全社会参与监督的权力,并建立奖励机制,对于查证属实的问题给予投诉人一定奖励,以此来调动全社会尤其是招投标活动直接参与者参与质疑与投诉的积极性。只有将招投标各方置于公开透明的阳光之下,使招标人、投标人、机构、评委都在社会层面的相互监督之下,加大违法成本,才能真正保障投标者公开、公平地参与竞争。

积极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完善电子招投标管理系统,加强对交易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构建完整的电子招投标监督平台和监察体系,其中包括网上电子报名、电子资格预审、招标文件资源下载以及电子标书和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等。通常,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交易平台是以数据电文形式完成招标投标交易活动的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是满易平台之间信息交换、资源共享需要,并为市场主体、行政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平台。行政监督平台是行政监督部门和监察机关在线监督电子招标投标活动的信息平台。电子招投标的前提是积累基础信息,形成招标投标相关主体的大数据。显然,电子招投标可以消除时空屏障,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招投标市场,实现信息共享,营造阳光招投标环境;与传统方式相比,电子招投标在提高采购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更容易利用技术手段解决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串通投标、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电子化招投标是大势所趋,它对于促进招投标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自主选学机制;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78-03

一、研究背景

1.主体错位现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此外,教师培训还存在着教师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工学矛盾条件下教师参训难等问题。

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培训的“主体错位”。传统的教师培训思维下,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的培训客体。培训管理者及培训专家团队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培训的规划与实施,在课程结构设计、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方式选取以及培训资源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培训客体缺少必要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上各种问题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将“主体”让位于教师,为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力,形成自主选学机制。

2.自主选学机制

自主选学机制是指参训者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由参训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机构与参训学员共同发展的一种继续教育联结关系和运行方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加强学员选派管理,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有必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设实现自主选学机制的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目前,浙江等省市构建了具备自主选课功能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管理平台。除了自主选学机制,招投标机制仍然是分配培训资源的重要方式,为此该平台将同时支持教师培训项目的招标评审工作。

二、系统设计原则

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设计合理,符合用户使用习惯。②可联通性。适应上级有关教师培训的文件要求,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能够聚合各培训机构的课程信息。③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采用开放体系结构,充分考虑系统升级、兼容、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可扩展性,提供相应的应用开发接口。④安全性和保密性。具有完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禁止越权操作,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自动异机备份。⑤高性能。支持注册用户数和同时在线用户数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平台采用B/S架构,可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支持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可采用J2EE标准或.NET技术,在数据交换上提供XML支持。应用系统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要采取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三、系统总体架构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集招标评审、自主选课、学分记录、资源聚合、统计监测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的教师培训管理、课程资源共享和培训信息公开等,转变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模式,提高教师培训管理水平。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在线访问该平台,按照权限类别可将用户划分为省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校级用户、培训机构用户、公众用户等6类,其中,公众用户仅限访问前台门户系统,而其他用户除此之外还可以访问后台管理系统。

采取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构建分布式和多级式的“省一市一县一校”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集群。①每级用户负责本级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可以创建本级管理员、本级培训机构、本级数据操作员、本级主管领导、本级评审专家等用户角色,对本级数据进行查询、管理、统计和输出等。上一级用户可以查阅和统计其下辖所有子级用户的开放数据。②各市(县、校)级单位可以定制本地化管理子平台。从分级角度来看,平台集群由省级平台、各级本地化平台构成。其中,省级用户使用和管理的平台称为“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仅用于管理实施省级培训项目(即国培和区培项目)。如果某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或校级用户)要利用本平台实施和管理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可申请开通拥有独立访问网址的本地化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某市、某县或某校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四、功能需求设计

1.招标评审

(1)项目。省级、市级、县级和校级单位可以相应级别的培训项目。校级单位的培训项目属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经过招标评审,由学校确定后直接遴选和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市级或县级培训项目时,进入招标程序,需指定评审用评分表(评分表的指标项可以动态添加和设置)。

(2)项目申报。经培训项目单位审核后,培训机构方可具备申报资格。培训机构申报时,需要填报投标信息及上传培训方案。

(3)项目评审。项目单位对投标培训机构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二审;维护和管理评审专家库,从评审专家库中委派若干名专家完成二审;按照得分排名,输出评审结果报表。经项目单位审定后确定评审结果,在平台上公布定标结果。

(4)学员选配。项目单位将已定标项目的培训名额逐级分派下发至学校,由学校遴选和组织教师进行报名。平台提供一定智能性或辅助功能,实现选配的均衡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避免重复派送教师)。培训机构确认学员名单,并向学员发放培训课程表及通知书。

2.自主选课

该模块用于培训机构申报建立课程项目,并供教师自主选学。培训管理单位依据教师选择培训机构的课时总量,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

(1)自选课程申报。培训机构每学期在开放申报的时间段内申报自选课程,提供课程基本信息、开班信息、学分信息、预学片段等。经专家组审核,以及培训管理单位(教育厅或教育局)审批后,申报课程方可开放。

(2)自选课程报名。在自主选课开放的若干个时间段内,教师自主报名选课,培训机构对自主报名名单进行复核。报名人数达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进行“确定开班”操作,并可以进一步设置每个培训班期的课程表,发放课程通知书。报名人数达不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取消办班,或组织二次报名。

(3)选课情况统计。按时间、培训机构统计选课的人时数,并可自动计算选课结算费用。

3.学分记录

该模块用于登记学员学分及培训记录,提供查询统计功能。培训机构可以对培训学员录入成绩和评价;教师可以查询已完成或未完成的各级各类培训项目信息,查阅在各年度的学分统计数;各级单位可以查询本区域内所有教师的培训记录及学分统计信息。

4.资源聚合

该模块基于开放接口将生成性资源或本地特色资源的索引信息进行聚合,供全省教师共享使用。其中,生成性资源来源于各培训机构的学员作品或案例;本地特色资源来源于省级资源平台征集、引进、自主开发的资源。平台提供资源审核、评价的机制,以便遴选优质资源。

5.统计监测

该模块用于监测培训的基本信息、过程信息和质量信息,具备项目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统计、区域培训统计、机构培训统计、学分评价统计等功能。项目信息统计可以按学科、培训班期对基本信息、报名信息、选课信息、成绩评价信息等进行统计,可以对起止时间、所在地区等字段进行透视筛选。区域培训统计可以对某区域内幼儿园、中小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参训情况进行统计,例如参训人数(率)、完成人数(率)、满意率等。

6.门户管理及前台门户系统

门户后台管理具备常见的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功能,可以设置栏目、、审核和管理文章,将信息在前台门户系统进行公开。前台门户系统主要用于公开新闻公告、政策文件、培训简报、招标通知、统计报表、优秀成果等,分为省级门户系统、培训项目门户系统以及各市(县、校)本地化门户系统。

篇5

[关键词]转型发展;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问题;发展策略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收官之年[1],也是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五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第十个年头。①2020年8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逐步实现“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形成全国一盘棋、一体化办学格局”的目标。[2]2020年末—2021年初,国内广播电视大学纷纷更名为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也于2021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广播电视大学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被开放大学所取代。在国内众多广播电视大学纷纷转型升级成开放大学的背景下,在试点开放办学模式的十年探索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开放大学并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在原有电大基础上的涅槃重生。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开放大学不再像广播电视大学一样只局限于学历补偿教育,而是追求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融通。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国家政策指向是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基石,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其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目标指引,摆脱自身办学困境是其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深层原因。在探索开放大学模式的这十年中,作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一环的非学历教育,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如何审时度势地发展非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大学之路,是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国家开放大学将非学历教育划分为两大类,公益类(社会教育)和市场类(职业培训)。反映在组织机构上,以北京开放大学为例,学校的非学历教学部门为职业培训部和社会教育部,同时在职能部门设有终身教育处,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在形式上,开放大学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并举融通的局面。非学历教育的合作形式,基本为B2B(与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合作)、B2G(与政府部门合作)、B2C(与广大参训学员、行业专家等合作)。[3]“开放”是开放大学的核心,B2B、B2C和B2G的合作方式,也正是开放大学追求开放办学、合作共赢的最好体现。在开放大学探索非学历教育的这几年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定制能力有待提升

开放大学在电大基础上发展而来,过去几十年只需围绕国家开放大学的业务开展工作。2012年后,率先挂牌的开放大学开始积极地开展自主业务,开放大学的自主业务本身就在起步阶段,师资力量也尚薄弱。而非学历教育面对的人群广泛,需求多样,有针对基础教育校长、教师的培训,有针对老年人及社区人员的城市休闲培训,有针对各行各业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开放大学希望教学岗的教师能够在做好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在职业培训部、社会教育部等非学历教学部门发挥作用,然而事实上,由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专业差异,学历教育师资尚不足以支撑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稳定的师资,缺乏根据市场需求的课程定制能力,这势必会影响到开放大学的市场竞争力。

(二)质量保障机制欠缺,项目的可持续性不佳

近些年,开放大学在非学历培训方面积极探索,在培训项目上,有合办和自办两种。合办项目,即与各类机构合作开发项目;自办项目,如通过开发市场渠道或投标,承接来自政府、教育局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委托项目等。与各类机构合办项目,形式基本为开放大学提供培训场所等硬件设施或少数师资,合作机构负责项目方案策划、招生、专家邀请等核心部分。由于合作机构的质量不同,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合作项目往往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自办项目,则需要开放大学根据甲方需求提供培训方案,负责招生、项目运营和管理、项目评估等全流程服务。而自办项目的质量并不可观,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开放大学缺乏师资,师资需要外聘且不稳定;其次,开放大学并未形成从市场渠道开发、项目方案设计、项目运营和管理、项目评估等环节在内的流程闭环,这使项目管理人员一人担多职,无力顾及培训质量及服务能力;最后,开放大学在培训硬件设施方面还有待改善。如学校食堂及住宿方面是否有相应的承载力可以解决学员的食宿,培训教室是否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人群的需求等。这些如不能满足,会大大降低参训学员的学习体验,降低开放大学的服务能力,从而影响培训效果。总体上,关于非学历教育项目,开放大学缺乏相应的质量保障机制。这使非学历教育关注规模而忽略内涵质量发展,势必会影响非学历项目的黏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规模效益,精于深耕打造拳头项目

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整体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在初期往往容易在与社会各类主体的广泛合作中迷失方向,而忽略深耕打造拳头项目。开放大学要走出一条与普通高校错位发展的路子。如何错位发展呢?国内普通高校也有继续教育学院等非学历培训机构,他们起步早、经验丰富,而且依托学校的优质学历教育资源,组织机构较完备,项目管理人员、专家师资都较充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放大学如何找准发展方向,深耕一个领域,打造属于自己的拳头项目,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非学历教育市场非常庞大,面对社会成员多样的培训需求,如果开放大学没有雄厚的学科基础做支撑,缺乏针对具体需求的项目定制能力,没有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对市场钝感,那么,将开放大学放到非学历教育市场这个池子里,与普通高校、各社会培训机构去竞争,会完全失去竞争力。

二、发展策略

(一)夯实学历教育学科基础,扩充专业门类,提升项目设计和定制能力

对一所高校来说,学历教育是非学历教育的基础。一所高校学历教育发展得好,才能更好地履行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同时,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开放大学应积极引进优质人才,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市场敏锐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成员发展需求,积极开拓新的专业门类,开发和积累优质课程资源,盘活教学岗教师资源,激励教师在做好学历远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能够将学历教育资源进行转换,使其更好地符合非学历教育项目的需求。这样,既提高了非学历教育项目的专业性,又积累了稳定的专家资源,同时真正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资源共享。具有50年历史的世界成人远程教育巨头英国开放大学,一方面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全方位的教学服务成为全英最受在职大学生欢迎的大学,另一方面英国开放大学又与各类组织合作,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卓越的学习和发展解决方案,是英国各类公立、私营及第三方机构的智库。如英国开放大学为合作组织提供员工发展与学习方案,包括员工培训课程(短期课程、证书、文凭以及本科和研究生学位)、提供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方案等。英国开放大学有600多个学习模块,涵盖了广泛的学科,课程资源充足,足以满足并适应各种学习需求。[4]这也是转型发展期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

(二)完善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流程设计,制定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监控机制

一个培训项目至少包括市场渠道开发与拓展、课程研发、项目管理和运营、项目验收与评估的环节,反映在组织架构上,应包括渠道市场部、研发部、项目执行部、后勤部门等,同时应设置相应的项目人员,从顶层上设计项目的流程和标准,实现微观项目层面的质量监控。同时,从学校的宏观组织架构上,也应设有质量监控部门,以制定非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监控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5]

(三)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下潜心浸润市场,向内注重内涵建设,向外寻求合作共赢

篇6

关键词:EHR系统;人力资源;项目实施;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3-3432-02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跳跃式的发展,以网络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形势下的现代企业间竞争愈来愈直接地反映为人才战略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的转型,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就日显重要。为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快速反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EHR系统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种需要,所以说企业实施EHR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运营和管理的效率。

2 EHR系统概念

那么什么是EHR系统呢?它实际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是基于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它通过与企业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1]。EHR中的“E”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electronic,即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二是efficiency,即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3 EHR系统在企业的实施

明确了什么是EHR系统以及企业建设EHR系统的根本目的后,我们来讨论企业如何成功实施EHR项目的问题。

首先企业要给EHR系统一个明确的定位,EHR系统作为一项管理技术,只能服务于管理,而不能替代管理。EHR系统要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改进的基础之上[2]。只有企业对于自身人力资资源管理现状有了清醒的认识,结合企业管理基础和现阶段管理需求对难以支撑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必要的改进,才有可能在实施EHR之前做好规划设计。人力资源改进方案的成功实施,为EHR系统提供设计指引和实施基础,EHR系统成功上线,为人力资源改进方案提供技术支持。两者的紧密结合,互不可分。

为保证EHR系统的成功实施,企业应从考虑实施EHR系统的一开始就要牢记以下八项法则:1)取得高层管理者理解支持,包括预算、人力、时间、决策支持;2)确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优先次序,全局规划,分步实施;3)完善现有HR制度和优化作业流程,引入合适的管理模式;4)建立精悍的企业、EHR系统开发、顾问咨询机构联合实施小组;5)实施前向所有部门、人员进行宣导,创造良好实施环境;6)向管理者、HR执行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7)充分考虑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的整合,实现数据分享;8)详细实施计划,并全程记录,根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为保证EHR项目的成功实施,企业应对即将实施的EHR系统需要提供哪些功能进行科学、冷静的规划。

一般来讲可以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有效缩短管理周期;提供专业分析工具,提升决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各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值、自助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项目实施前的系统功能规划工作。EHR系统应该是标准化、规范化及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能满足HR部门业务管理需求,通过它提供的各种功能HR管理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联系起来,使得EHR系统成为企业实际全面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纽带,为HR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提供的功能是不同的。下面来具体介绍:

1)对企业高级管理者来说,通过使用EHR提供的功能首先可以做到不需要通过HR部门的帮助,仅通过自助式获取就可以得到企业 人力资源的状态信息,并获得各种辅助其进行决策的人力资源指数。其次,可以在网上直接履行与HR有关的职责,并了解和掌控企业有关的人力资源信息。

2)对于HR部门来说,EHR是其进行管理活动的基础,通过EHR提供的功能可以对员工的人力资源活动进行管理,计划、控制、分析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3)对员工所属的部门管理者来说,EHR是其参与HR管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EHR提供的功能部门管理者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在线查看下属员工的人事信息,更改员工考勤信息,向人力资源部提交招聘、培训计划;对员工的转正、培训、请假、离职等进行审批,并能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

4)对于员工来说,通过EHR提供的功能可以在线查看企业规章制度、组织结构、重要的信息(如内部招聘信息、个人的薪资、福利等)、注册内部培训课程,提交休假申请、更改个人数据,进行个人绩效自处理,与HR部门进行在线沟通等。

方案规划要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人力资源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将项目目标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首先,从行政事务管理、组织机构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入手,提高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其次,从招聘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三个方面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最后,从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成本评估、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等几个方面入手,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一步到位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脱离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只会造成投资成本加大,实施周期延长,未来升级换代代价增加,项目实施实施风险加大,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下面来讨论为成功实施EHR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

1) 成立项目组,进行方案选择和供应商选择、确定工作。其中的子项工作包括:

① 成立项目组,推进项目实施工作。项目组成员除了HR部门的关键业务人员和有经验的IT管理人员外,还应该有企业的管理者代表参与,以加强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项目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要立足企业实际,设定现阶段EHR项目的建设目标。项目组应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者、HR管理人员、部门经理、普通员工甚至外部用户等企业内外部与业务相关的不同角色进行充分沟通的方式确定出满足符合企业自身业务需要的、合理的建设目标。

② 确定项目预算,预算应包括三个部分:即软件系统费用、实施费用以及相应的运行环境建设费用。软件费用一般指软件许可费用及每年的升级维护费用;实施费用则包括了软件配置、数据转换、培训以及定制开发等方面的费用;运行环境建设费用包括与EHR系统相配套的其他软件系统投入以及相应的硬件投入等。

③ 确定项目建设方式。如果企业内部能为EHR项目提供所有必需的IT资源;HR部门是否有足够的精力与专业知识来完成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并自始至终能指导IT部门的开发工作,可以考虑自行开发的方式,否则外包是明智的选择。

④ 编制、发送RFP(需求建议书)。为了对供应商进行选择,项目组应编写RFP(需求建议书)。需求建议书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企业情况概述/HR管理现状,项目的建设目标、实施范围、需要支持的员工数量、需要支持的用户数量,功能需求描述、性能要求,现有IT基础设施环境描述、技术要求,项目进度要求,对供应商的报价要求等,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已实施过的主要用户名单及联系方式,对供应商答复RFP及提交项目建议书的注意事项等有详细要求。编制完成后发送给可供选择的各供应商,然后留出一定时间供供应商编写方案建议书,提交投标文件。

⑤ 制定评估建议书的标准,完成建议书评估工作。将RFP中涉及的所有关键条目提取出来分类排列,根据其对用户的重要程度指定不同的分值权重,以表格的形式制定出评估建议书。项目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参与项目建议书的评估,而且最好是分别进行,避免互相影响。根据供应商的方案建议书和系统演示效果,项目组完成评估,确定进入下一轮的供应商名单。

⑥ 通过供应商用户参观调研,对供应商的实力做进一步判断,对第一次系统演示时被忽视或未给出满意答复的问题通过系统再次演示做进一步求证。

⑦ 对供应商进行排名,对RFP再次进行补充与调整,确定最终方案,通过商务谈判敲定供应商。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应包括项目实施期限,二次开发及后续费用、实施项目组人员构成等内容。

2) 项目进入方案具体实施阶段,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期限要求,推进项目实施。其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包括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① 由企业方、供应商共同组建项目实施团队,明确项目实施团队成员职责。从人员结构构成上包括了企业决策层、人力资源业务部门业务人员、IT人员、项目实施顾问等,这些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紧密配合是项目成功的保障。EHR项目实施中会涉及政策修订、管理方式转变、各种业务标准的修订等,企业决策层和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予配合尤其重要。

② 掌控项目实施进程并做好先期规划。对项目人员到位时间严格要求,项目严格按实施计划推进,明确项目关键时间点和项目里程碑。双方定期进行工作阶段总结,供应商定期提交进度总结和下阶段实施规划。

③ 企业应立足于自己,不能单独依靠供应商的实施顾问,建立自己的,包括IT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内的核心小组,为系统上线、实施顾问离场后,独立应对业务变化要求做准备。

④ 实现知识全面积累并做到学以致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详细记录各种操作,编写项目日志并及时整理,实现了系统知识的全面积累。一方面可为本公司人员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便于更好地掌握供应商所提供的报表开发工具,提升自我开发能力,降低后期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

⑤ 严把数据导入质量并提供相关支持。归根到底,EHR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输出数据。原始输入数据的质量高低对后期输出结果有重大影响。因此数据收集、数据审核,以及数据导入工作至关重要,需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保证。

⑥ 实施中注意改进企业的相关制度和信息结构。EHR系统实施不应只是单纯的将现行的制度和报表计算机化。而是应该充分地回顾本企业的相关政策和信息组成, 去掉不合理的成分,将改进的建议报告给企业的决策领导并争取付诸实施。

⑦ 注重项目成果推广并抓好培训工作。新系统在运行后无疑改变部分员工已经熟悉了的工作方法和习惯。为保证数据采集、更新能够及时、准确、完整,有必要建立科学的程序性文件,做到有章可循,减少和杜绝各种特例情形。要做好有效的培训工作,加快EHR系统推广进程,让更多的人尽受并得益于EHR系统为其工作所带来的方便。

⑧ 实施过程中对于实施商提交的成果严格进行功能测试,对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问题扩大,影响项目实施进展。

⑨ 从项目开始阶段,就注意采取各种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现行的EHR 大都基于网络技术, 系统安全与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要保证系统内的信息不被不具访问权限的人获取和篡改, 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对数据库进行加密, 同时还要进行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 建立日志文件, 跟踪记录用户对系统每次操作的详细情况,并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使数据可以恢复。

3) EHR项目风险。

篇7

1制定合理的编程类实践课程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课程开设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实践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实际需求,以《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CCC2002)》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等为指导,以对所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为归宿,制定和不断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系列化的编程类课程体系和编程类课程群[1-2],以Java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开设为例,可以分阶段开设,按完整的Java技术路线组织,如在低年级开设“JavaSE程序设计和应用”课程及其实践课程,在较高年级开设“JavaEE程序设计和应用”和“JavaME程序设计和应用”课程及其实践课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了一门编程语言基础后,出现继续深入的困难和技术“断线”现象,如只学完了JavaSE部分的知识,不知道进一步的Java学习方向等[3]。目前,大多数院校开设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专业选修课程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课非常重要,如:学生选修了“Java程序设计”的先修课,在高年级时可以建议其去选修“JavaWeb编程”课程;若学生选修了“VB程序设计”的先修课,在高年级时可以建议其去选修“ASP(ASP.net)Web编程”课程等。在选课系统中增设关于每门课程的内容简介和授课教师的介绍,这样做有以下好处:一是在课程名称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授课的重点,可以回避学生从一个笼统的“XX程序设计”名称上产生误会,认为这门课可以将该编程语言的所有技术都包含进去;二是通过课程内容简介,让学生更加透明地了解每门不同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重点,从而根据自己的知识需求和兴趣有目的地选择课程。所有代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师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地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完整和系统,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和课程冲突;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从更高高度把握实践教学规划,而不仅是只关注自己所教授的那门编程课程。将实践教学系统地规划到理论教学、实验课、课程设计、学年和毕业设计以及创新实践等各个不同阶段和各部分中,逐步落实,如图1所示。

2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归宿

为了切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动手、交流和表达、持续学习、适应和协调、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4],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实践项目的设计应以实际应用为背景

任何的应用和创新都是源于现实的需求,再小的实践项目,都需要有调研与需求分析过程。引导学生在编程实践时学会思考“某一种编程方法会运用在哪些实际项目中”、“哪些是通用的软件模块”、“接口方法如何”、“如何将不同成员开发的模块集成在一起,怎样测试”、“在单台计算机上开发并测试的项目如何到网络环境下”、“能用吗”、“如何改进”等问题,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自身要研究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具体要求、研究如何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2.2明确毕业走向,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经验表明,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体有以下几种走向:考研深造、直接进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通过考公务员等方式进入事业型单位从事技术性或文职型工作岗位等。因此,在高年级阶段,应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意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其专业技能。

2.2.1加强基本编程思维和方法的训练编程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对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学生要进行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和其对应的基本编程方法的引导,达到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地学习其他编程语言和技术。若没有培养起学生基本编程思想和能力,即便学生学习了再多门类的编程语言,仍不能提高能力,有时反而还会导致学生在各种编程语言和技术中徘徊不定,遇到问题不能快速进行编程和技术选型。

2.2.2培养科研型、技术工程型人才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编程思维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引导学生在高年级阶段根据自己的毕业走向有针对性地强化编程训练,以快速适应即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挑战。对于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可以将他们吸收到教师科研队伍中。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尽早熟悉科研工作,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意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5]。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自己运用Matlab进行科学计算、数字图像处理、Simulink仿真、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研究时,通过带动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不仅奠定一定科研基础,还会熟悉Matlab及其相关编程方法、运用Multisim进行电路系统的设计和仿真[6]等。对于将自己毕业走向确定为软件项目开发等的学生,可以将其吸纳到教师软件项目开发小组中来,或吸纳到由指导教师牵头并组建的学生软件项目开发小组中,让学生熟悉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和方法。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技术选型,在社会需求量较大的众多软件技术如VisualC++、.Net技术、Java技术等中锁定一种,进而锻炼和培养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

2.3鼓励学生通过专业资格认证

对于所有学生,首先都应鼓励他们通过专业资格认证,如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中的四级网络工程师、四级数据库工程师、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方向考试,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资格认证考试,SUN公司的Java技术认证,Cisco公司的网络技术认证等。通过这些专业资格认证的考试的准备和资格获得,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而且对该方向产生更大兴趣和信心。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专业程序设计竞赛,如ACM竞赛、ITAT竞赛以及其他竞赛。通过参与竞赛,拔高学生的编程高度、拓展编程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3拓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通常,实践教学被纳入正常的教学学时中,学时有限、实验室固定,这对于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很不利。

3.1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拓展实验平台

以利用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程序在线评测系统(POJ)”为例,该系统具有可以运用各类编程语言进行在线程序编写和即时评测的强大功能,其上的题目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很高的创新性,可以充分地帮助学生提高通过编程解决反映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7],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引进或自行研制开发基于Web工作流的程序设计综合管理系统[8-9]。通过该系统,由教师在课前提交实践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等,让学生在实践课前通过该平台预习实践内容、查阅资料,进行相关的设计和初步实现,课后书写实践报告并通过该平台提交。教师评阅完毕后,学生可以看到批阅结果,根据批阅意见,继续完善实践项目。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积累多年的程序设计项目、程序设计方法、历届优秀学生的程序设计作品和实用开发工具等在该平台上,以供学生共享。开通师生用于交流程序设计经验的论坛和即时答疑空间。

3.2软件创新实验室建设

成立计算机软件创新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承揽实际软件工程项目的能力,和进行计算机软件相关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快速适应社会需求或深造发展的需求能力。

3.2.1软件创新实践开展流程和制度建设

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应具有严格的流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由学生组成创新实验小组,创新实验项目由指导教师规划和安排,进入创新实验室时应向计算机科学学院报送创新实验项目安排表或软件项目投标书等。完成创新实验和实际软件项目开发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相关资料和成果归档保存。软件创新实践项目和软件项目开发一定要以“系统观点”进行,即问题或大或小,都要通盘考虑,按照系统科学方法[10]和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如图2所示。组织项目开发人员,首先,进行角色划分,如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编码和美工设计人员等,然后,当系统设计完成后,就要明确分配任务,形成任务分解表并落实到个人。由于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不足,可由指导教师担任项目的总负责人,定期督促和检查项目进度和估算项目成本等[11]。在创新实验室日常管理环节上,可以建立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下,让全体参与创新实践的学生形成排班和轮流值日的管理制度[12]。

3.2.2软件创新实验实施方案

由指导教师牵头,引导学生创新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承揽软件开发项目和创新实践探索研究[13]。课题研究一般是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到研究的课题中,共同完成大型的实践项目。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团队承揽学校及校外的应用开发项目,进行项目开发。由主持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教师带领其他教师和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组织实施和完成“以应用为核心”、“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4实践项目的设计与监督

4.1实践项目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实践项目设计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的质量。在长期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平时实践、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原创性差和缺乏创新性等问题,究其原因有:

(1)为了与程序设计理论教学配套,平时的程序设计实践项目中“验证性”项目和没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示例性”项目比重较大。

(2)一些通用性的程序设计实践项目,诸如“XX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XX网站的开发与实现”等的相关开放资源非常多,其整个软件的设计开发背景和需求、分析和设计过程,以及实现的全部源码都是有现成可参考的。若实践项目如此命题,则导致部分学生将查阅参考资料变成了“复制—粘贴”,这样,不仅没有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反而还让一些学生养成了不劳而获、抄袭剽窃的坏习气。

(3)虚拟和笼统的实践项目较多,比如对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背景是自定的而不是源于实际用户的开发需求等。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没有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磨砺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各阶段指导和检查时,必须严格把关,对实践项目题目的设计本身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原创性和创新性。不断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积极主动地发现需求,比如:在历届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发现有个别考生携带U盘等电子介质作弊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开发一种能够监控和防止利用电子介质作弊的软件;学校的各机关部门和学院都有开发和维护各自部门网站、开发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需求,这些需求往往很具体,具有特殊要求和差异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项目开发团队承揽和开发这些项目;教师面临缺乏专有的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和交流的系统和在线收发、批阅作业的系统,可以将这样的需求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等。

4.2加强对学生实践效果的检验和监督

要注重从贯穿整个本科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诸如各项编程类基础实践项目、创新性和研究性实践项目、各级各类的专业程序设计竞赛、本科学年设计、本科毕业设计等具体环节入手,全程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改革对学生程序设计课程考核的机制,加大实践考核在成绩、能力评价中的比重;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做的实践项目进行提问、讨论、答辩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效果,发现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地改善程序设计实践效果。

篇8

关键词: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45-06

商科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主阵地。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如何发挥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与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就业能力,达成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领会“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落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响应 “互联网+”行动计划,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服务社会经济建设需要,进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将根据“现状问题对策措施效果”的思路,展开研究。

一、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国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1]。美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3)强调人才培养特色;(4)完善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形成“夹层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就读+1年工程实习+1年在校就读[2]。其优势在于:专业选修课范围广、科目多,专业方向自主选择,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英国高等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构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终身培养体系[2]。总体上,发达国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目标性、系统性与实践性,强调与行业协会、企业、项目单位合作。

(二)国内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能力培养、培养特色、培养认证上。培养模式上:孙春玲等(2005、2008)探讨了专业协会介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的机制[3];任宏(2007、2009)提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四个平台”人才培养体系[4];2010年起,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尹贻林等(2013)借鉴英国皇家工料测量师学会的经验,设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陈健等(2013)借鉴游戏的成就系统理念,创新工程管理人才教育模式[6];袁竞峰等(2014)创建“一体两翼”型核心能力结构,并提出人才培养途径[7]。能力培养上:方德斌等(2010)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8]; 王学通、杨秋波等(2011、2013)分析了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育人体系[9-10];刘颖等(2013)探讨了地方建筑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夹层制”实训教学模式创新[11];严玲等(2014)构建了国内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模型,提出工作坊实践教学建议[12]。培养特色上:王雪青等(2011)比较了教育部工程管理特色专业,提出应采用CDIO 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企业参与和教育国际化[13]。培养认证上:严玲等(2012)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认证制度的作用机理与导入机制[14]。与国外比较,我国商科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差距: (1)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2)人才智能结构不够系统;(3)与企业、行业协会对接不够顺畅;(4)没有较好反映时代诉求。

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智能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关注政策导向、院校特色、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落实“互联网+”,校企应满足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新要求。二是,商科院校主要培养高级财政管理人才,应重视大商科背景下财务、项目等管理能力的养成。三是,人才培养主要以“就好业、创成业”为出路,应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培养更加适应转型升级的三型人才。四是,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应遵循“基本素养支撑,核心理念引领,关键能力导向”的思路。因此,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智能结构要求呈现“兴”型结构(如图1所示)。“兴”型人才是一种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素养支撑层

人才素养是人才的内在品质,有人才支撑作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既要反映“依法治国”、“互联网+”的时代诉求,也要满足“法治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主要包括法律素养与信息素养。

1.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即认识和运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能力,包括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知识、意识、观念及信仰等。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合同法》《物业法》《招标投标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房地产估价规范》《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法律法规。

2.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认识传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运用它们的能力,包括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理解、认识及利用等。《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与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移动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可行性研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能实现决策过程、施工过程、运维过程等方面的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智能化,了解建筑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态。

(二)理念引领层

人才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宏观要求,有人才培养引领作用。本层主要包括系统思维、工程方法、创新精神、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等。

1.系统思维

对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整体、全局观念,考虑各部分间的联系与作用,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与外部环境间的物质、能源、信息等交换活动。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运用全局、关系、反馈等思维方法重点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各指标、工程造价各部分、工程施工管理各环节以及物业管理各对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具备与管理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的沟通技能。

2.工程方法

以系统、集成的观点为统领,从建筑工程管理的宏观现象出发,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综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操作,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预测、设计、实施和评估。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复杂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系统工程分析、数理统计预测、工程经济分析、管理运筹控制等方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程式化、规范化、数量化、制度化。

3.创新精神

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新思维、新技术、新方式,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进行管理创新、技术改造、制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新企业创建过程的商业模式、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物流管理、税务筹划、投融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行业新发展。

4.团队意识

在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策划与实施中,懂得识别团队目标、定位团队角色、调整团队关系及促成团队任务。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与项目的复杂性,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在“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开放发展”的合作框架中,重点掌握团队组建、团队沟通、团队激励的本领,有效完成工作任务,达成工程管理目标。

5.实践能力

掌握图纸分析、预算编制、施工组织、运营管理等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工具、技术。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以解决建筑工程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重点掌握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工程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

(三)能力导向层

人才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有人才培养导向作用。本层主要包括识图绘图能力、算量计价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等。后两项能力是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

1.识图绘图能力

认识、理解、绘制各种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包括掌握图纸的设计原理、构成元素、绘制手段等。建筑工程项目在形式上,表现为点、线、面、结构与材质的综合体,可通过一套纸质或电子的图纸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呈现。“看得懂图、绘得出图”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专业基础能力。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注重培养图形识别、分析能力。

2.算量计价能力

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计算和价格概预算的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组成结构复杂,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与分项工程等。建筑工程造价构成项目繁多,分为人工、机械、主材、辅材等。同时,各地区技术规范标准存在差异,算量计价方法也有不同。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算量计价的能力,尤其应培养图形、清单等算量计价能力。

3.项目管理能力

对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目标纷繁、人员众多、过程复杂、环境多变等特点,建设方、施工方与监理方需要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有效管理工程项目,从而保障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与质量控制等目标的达成。计划、生产、验收、图档、合约、质量、安全等管理是重要内容。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重点掌握利用专业软件管控投资、进度的能力。

三、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

根据 “兴”型人才的智能结构要求,通过目标、课程、内容、方法、考核、基地等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的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该培养体系,具有理论传授、技能锻炼、素养提升、思维训练、就业导向、创新强化、团队建设等职能。

(一)调整培养目标

“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一批具有系统思维、工程方法、创新精神,强调团队合作,能适应建筑工程管理行业中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工作岗位需要的“会算账,善管理,懂法律,有技术”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

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加入公共基础课,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管理运筹学、审计学加入学科共同课,增加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课的学时,设置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沙盘模拟等独立实验环节,进行房地产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估价、BIM认识与应用等课程设计,增加校企合作指导分量。

(三)改革教学内容

开设“名企名家”管理、技术类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行业等方面的发展和趋势。增加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聘请企业一线人员进入第一课堂开展答疑解惑,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单位和工地现场观摩、学习、交流。

(四)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建立专业教育“双导师”制,从校企选拔一批在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理论知识丰富且专业技能高超的人员充实导师队伍。校企协作开发工程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人员共用、数据共通。

(五)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学生可以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报告、课程论文、实施方案等进行考核。课程考核主体多元化,授课教师考核学生理论知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考核学生专业技能部分,侧重考核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

(六)加强基地建设

校企双向互动,以提效率、增效益、出效果为导向,在人员、资金、设备、设施、制度等方面共同投入,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建设。同时,注意两者功能定位,校内实训基地侧重单项专业技能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侧重综合专业技能提升,重点加强与工程管理行业协会、工程造价事务所、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房地产经营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工程审计事务所等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四、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兴”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措施

以 “兴”型人才智能结构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培养体系为行动指南,具体培养措施如下。

(一)素养培养措施

法律素养培养措施:(1) 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协会的行政主管介绍建筑工程法律法规。(2) 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工程造价师、建造师、物业管理师讲解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以及典型案例。(3) 工程审计事务所的行政主管、审计师介绍在行政诉讼、纠纷化解以及标准订立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信息素养培养措施:(1)信息技术行业协会、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2)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相关协会、学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BIM、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典型应用。(3)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工程审计事务所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介绍所在企业推进BIM、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两个方面的素养可以采用课程模块、专题讲座、观摩交流等形式培养。

(二)理念培养措施

系统思维培养措施:(1)在生产实习环节,组织学生进入建筑工地观摩,并与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岗位人员交流。(2)在专业实习环节,企业负责人、岗位导师、专业导师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企业观摩,了解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可行性研究、工程概预算、工程施工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操作实务。(3)在毕业设计环节,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介绍工程管理实务。

工程方法培养措施:(1)校企分别抽调人员,共同出资开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精品案例库,将其导入专业课程教学中,重点掌握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2)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和在线研讨等介绍工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3)校企联合在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进行工程技术中心申报、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开发、核心教材编写、软件技能认证、职业发展讲座、骨干师资培训等。

创新精神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专题讲座、校企交流等介绍企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机遇和挑战。(2)成立教师工作室,在智慧工程管理、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工程投融资、工程风险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申报与承担校企合作科研课题、工程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对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计入相应学分。(3)校企联合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

团队意识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专题讲座宣讲激励团队合作的制度和措施。(2)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优秀管理或技术团队通过研讨会介绍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3)利用暑假组建学生夏令营,深入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团队工作一线观摩学习,并开展正反辩论、素质拓展和集体游戏等活动。

实践能力培养措施:(1)校企联合在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申报技能实验室、综合实训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并在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校企双导师制。(2)组织学生到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进行跟班作业和顶岗实习,根据学生表现推荐就业岗位。(3)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生产实践与技术攻关,确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题目。

(三)能力培养措施

识图绘图能力培养措施:(1)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图纸设计与分析人员通过专题讲座进行技能传授与案例分析。(2)校企分别抽调专业骨干教师、工程管理核心人员,共同出资设计与开发建筑工程图纸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实际工程图纸导入专业课程教学中。(3)校企联合建设建筑手绘、建筑CAD等实验室,配置好绘图软件,邀请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图纸设计与分析人员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工程制图课程设计。

算量计价能力培养措施:(1)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工程算量计价。(2)事务所、企业的工程造价师通过专题讲座讲解《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各级各类《工程预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并剖析典型案例。(3)校企联合建设工程算量与计价实验室,配置好应用软件,企业的工程造价师结合工程管理实践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工程项目估价课程设计。

项目管理能力培养措施:(1)工程项目管理协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工程项目管理。(2)建筑工程管理软件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介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里,利用BIM、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管理的思考和实践。(3)校企联合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与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互联网+”工程管理实验室,配置好应用软件,建筑工程管理企业的行政主管、技术专家结合工程管理实践进行实验指导。(4)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BIM认识与应用课程设计。

五、培养成效

湖南商学院于2009年开办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向为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上述人才培养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省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单位,成功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成功申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50%以上获得一级建造师、工程造价师和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1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工程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为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建立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4个高标准专业实验实训室,获批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互联网+”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平台,与广联达、斯维尔、鲁班软件等知名企业形成密切合作,建立6个校外实习基地,并联合开展横向研究,编制1项省级工法。三届毕业生中,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90人通过培训获得行业执业资格证书,40%以上进入中国建筑、中核建、中铁建等知名企业就业,就业相关度80%以上。

六、结语

文章针对商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兴”型人才智能结构,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对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审计等人才的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方案

,突显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经管特色,强调基本素养、核心理念、关键能力的系统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在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审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胜任能力,促进学生、学校、企业的联动和共赢。

参考文献:

[1]王雪青,杨秋波.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6):36-39.

[2]刘贵文,彭瑶,吴博.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49-51.

[3]孙春玲,尹贻林.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终身教育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41-144.

[4]任宏,晏永刚.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80-83.

[5]尹贻林,刘一格.应用型本科专业能力测评的探索与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89,119-123.

[6]陈健,孙雷,徐进英,陈天衡.借鉴成就系统理念的工程管理教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3):117-119.

[7]袁竞峰,李启明,杜静.高校工程管理一体两翼专业核心能力结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16-120.

[8]方德斌,黄本笑,殷永飞.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能力培养教学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35-140.

[9]王学通,庞永师,禹奇才.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7-79.

[10]杨秋波,王雪青.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56-561.

[11]刘颖,刘亚臣,宋洁然,朱丹.“夹层制”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沈阳建筑大学工程管理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3):83-86.

[12]严玲,闫金芹.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工程管理类专业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4):80-88.

篇9

一、学习提升、不断进步

(一)扎实深入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县委和局党委要求,在xx一中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学校党员教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开展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活动,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学校承诺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使公开承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使创先争优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完成了干部在线学习任务。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正确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用其统领工作全局;通过学习,坚定了党的信念,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在工作中能较好地遵法、守法、用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同时也使自己理解政策,把握政策的水平明显提高。

(三)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看名校特色,学管理经验,我进一步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更新了学校的管理方法,在校内完善了学校班主任选聘体系,实行了“年级组--备课组纵横管理”模式,坚持开门办学的思路,规范办学行为;逐步完善了教师考核和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管理工作日臻完善,也更人性化。

二、忠于职守、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一)多措并举,创新德育模式。

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常规工作有计划且有序开展,重视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等。加强家校联系,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开展。一年来学校共举行国旗下讲话30多次,每次一个主题演讲,领导讲、教师讲、学生讲,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共青团组织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主题报告会、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全方位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突出安全教育重心地位

我始终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完善了安全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巡查,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将《xx一中校园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处置措施)》中的内容在各班级张榜公布,一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学生的安全技能演练,如安全自救、紧急疏散、消防逃生等;

2011年初,就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明确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学校几次对教室、宿舍、水电卫生设施定期检查维修。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了食品、交通、防火、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知识培训。安全防范措施到位,有人防、物防、技防,全面推行校方责任保险,着力创建平安校园。

(三)求真务实,努力推进各项管理效能建设。

注重加强学校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努力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有效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在班子中,我充分发扬民主,有重大事情集体商量决策,不搞“一言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四)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

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鼓励课题实验与教学实践相结合,2011年xx一中有两项省级课题开题。同时在校内大力提倡年级组教师集体备课,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鼓励举办一年一次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每次都有大量外校教师来校交流。此外学校大力支持并承办市、县各项教研活动,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积极的教研工作,扎实的教学管理,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规范办学行为上,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建立收费公示制度,严厉查处、制止乱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除高三毕业班外,高一高二周末坚决不补课。

2011年高考喜获丰收,学校本科达线稳中有增,二本以上达线率73%,一本以上达线率超46%,重点院校录取率有大面积提高。

(六)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后勤管理工作积极有效。

2011年底,学校克难攻坚,加大力度,新校区建设各项主体工程顺利封顶。

校内完成了国家贫困高中学生资助工作,按照个人申报—班级推荐—学校评议—组织公示的程序,公平公开,阳光操作,稳妥地把好事办好,一大批寒门学子受惠,在社会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始终关注教职员工的生活,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2011年在外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确保他们的福利待遇。

三、廉洁自律

(一)率先垂范,严格自律。过去的一年里,我对工作认真负责,勤于思考,用心谋划学校建设和发展,恪尽职守。一切以学校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之间利益关系。在公务活动中,能做到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在财务开支、来人招待方面力求节约,坚决维护财务管理制度。

(二)民主管理,按章办事。凡需采购的物品、工程招标和服务,学校均首先向采购中心提出申请,经上级批准后,按照规定的方案进行操作处置。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较大的基建项目经班子集体研究,报上级领导部门按程序招投标、审计,重大事务由班子讨论决定,并予以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廉洁奉公,依法治校。在利益面前,从不伸手,在名誉面前,主动让出。本着对党负责、对教育事业和对学校负责的态度,不计个人得失,不怕累,不埋怨,勤思考,勤努力,勤奉献,树立了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依法办学,坚决按照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办事,绝不做损害教育形象和领导班子形象的事,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大局。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随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总觉得自己所学甚少,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自己能力还不够,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使自己的履职水平,治校艺术更上一个档次。要积极适应建设高标准校园文化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2、学校质量虽有所提高,但与周边同类学校比还嫌缓慢,底气与后劲都显得不足。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还有待加强,学校各项考核、规章制度没有能更好的落实到位。

3、教师队伍建设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仍有少数教师奉献意识淡薄,还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名师队伍尚未建成。

4、学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办学特色。作为百年老校,要挖掘底蕴之所在,并不断传承。

五、今后的工作设想、措施

1、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治校水平。

2、抓教师队伍建设,抓教育教学精细管理。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增强教职工的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帮助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走专业发展之路。

篇10

在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园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八个大字不仅镂刻在各个教学楼的墙壁上,还体现在一堂堂专业教学、实训、评价的课堂和实训室里,更凝聚在全校教师团队对人才培养的点滴行动中。“中职学校是施行教育的一个本体,应该具备独立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在探索中将特色凸显出来,使这一套人才培养模式变成我们学校拿不走的资本。”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团队的集思广益之下,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为目标,率先打通了全省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渠道。

在“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引领下,为构筑中职的“人才大厦”,全校师生合力将“创新”做到了极致:学生可以主动选择喜欢的配套专业、课程和老师;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升学、中高职衔接、就业和创业四个方向的成才之路;老师让学生的每个学期段都能学有所获、评有所得;学生毕业时需别出心裁地完成一份毕业设计——这种具有学校特色的“三选择、四方向、多期制、一设计”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既与浙江省中职的课改要求相一致,又离不开前期的数据调研、中期的三大专业主体推进和后期两条配套支线的环环相扣。

设计总“蓝图”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修筑大厦之前需要提前勘察地形

要修筑中职的“人才大厦”,需要先勘察好地区的中职人才“地形”,然后才能设计人才培养的“蓝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拒绝“换汤不换药”,而是从“根部”着手:根据既有的专业架构,学校到绍兴市的相关龙头企业和合作密切的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近三年从事的行业、岗位的从业比例、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等进行了广泛的数据收集和统计。

“制之有衡,才能行之有度”。学校根据调研结果将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进行了一次“换血”——以从业人员在行业和岗位的占比数量决定课程开设的内容和开课时间比例:将占比大的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为课程的内容,其他的则缩减或淘汰;以岗位从业人员的比例大小决定课程体系,将从业占比大的岗位的要求设置为核心课程,加强实验实训力度;将占比小的岗位的要求设置为选修课,同时缩减实验实训投入;以“项目化课程”作为所有专业的教学方式,加快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衔接的“理实一体化”进程;以多样性、专业适应性和动态性为评价模式的制定标准,各个专业建立自己独特的评价机制。

经过一年多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方案制定和专家论证,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建立起遵循“三选择、四方向、多期制、一设计”的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修筑“人才大厦”的总设计“蓝图”。

为保障蓝图最终转化为现实的“人才大厦”,学校的领导团队和执行者专门组建了五个项目建设团队和七个专项建设团队,纵横相接,编织成一张“执行网络”。同时,学校以“专家+校领导+中层+项目负责人”的“四个一”模式,由专家指导、校领导挂帅、中层主阵、项目组长负责,保证“人才大厦”总蓝图的顺利“落地”。

主体施工,“添砖加瓦”

——在修筑“人才大厦”时,夯实桩基和主体工程是重中之重

作为“人才大厦”的主体,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三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染整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定制了特色的子模式,为构筑人才大厦“添砖加瓦”。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鲁班匠士”评价模式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构建了“一主线、双证书、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主线”即以学生的专业能力递进培养为主线,三年的课程设置和实训安排始终围绕学生是否能够最终获得企业和岗位要求的能力,设立相应的课程标准和实训项目。“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在毕业时,建筑专业每个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都必须至少达到中级。为做好“三结合”中的产学结合,学校成立了两个产学研工作室。一是与杭州恒润仪器公司合作共建的建筑测量仪器检测工作站,公司专门派了一位技术人员在学校进行常态化驻点,学生在实训遇到疑难时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提高了实训效度。二是造价咨询工作室,与嵊州中天招投标有限公司合作,将公司的实地造价咨询资料作为学生开展造价实训学习的一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真实状态,更能激发学生对学好工作技能的认同感。

传统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考评零碎而分散,学生虽然上了力学课、测量课、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等课程,但企业对学生掌握这些技能究竟到何种程度无法直观地了解,使学生难以更快地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岗位。为改变这种状况,本专业老师制定了“鲁班匠士评价模式”,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个针对性的技能大纲,到毕业时生成个性化的技能反馈,与原有的针对课程评价的体系形成并列,使课程评价与技能评价得以相互补充。

“鲁班匠士评价模式”实行技能量化考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老师将细分后的技能模块形成要点和体系,并将这些标准编制成“技能考核册”,成为学生的第二本“技能证书”。无论是绘图、CAD制作、验算还是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得到清晰定性或量化,既可以作为优秀毕业生推荐的参考资料,也方便用人单位了解学生所具备的专项技能,成为学生的一份直观能力展示样本。“技能考核册”还成了教学改革的参考资料,通过分析专业特点、学生在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不足,倒逼教学和课程体系作进一步的改革,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专业教学—实训—考评”的自动革新循环链。

染整技术专业:“校协共建、分段培养”模式

身处“纺织之都”的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发展“染缸经济”——纺织品染整经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染整技术专业是绍兴市柯桥区印染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与协会共同量身打造了“校协共建、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协共建”涵盖了绍兴市280余家印染企业,以学校染整技术专业为中心点,以“点”对“面”,让学生能够与地区最成熟的染整企业接触,在先进的印染轧染生产线及气流染色车间操作。“分段培养”建立在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基础上,染整技术专业将学生的三年学习期进行科学细分,分别实行“习岗”“轮岗”和“顶岗”,让学生从入校到最终毕业始终与实际操作挂钩,更符合对实际染整人才的要求。学生第一学期的“习岗”不仅要在课堂学习染整专业知识,还要到浙江七色彩虹印染有限公司、志仁印染有限公司等企业体验企业文化、了解基本岗位要求;第二至第四学期是“轮岗”,每个学生都需在前处理、去杂质、染色、印花、后整理等各个岗位进行轮换操作能力,跟着企业员工进一步深化专业操作;第五至第六学期为固定岗位期,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带着任务操作,以“准员工”的身份染整出优质的布料和衣物成品。

精良的设备是学生学习的“武器”,染整技术专业带给学生最先进的印染设备,建造了“实景式印染产品订单加工”实训室,实训由原来的在小小的烧杯里对布块进行染色实验变成将一整匹布投入大的染缸机器染整,同时面对的场景与实地工作的场景相一致。这种实地工场式的操作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训练中真实感受到染整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问题,在多次的“摸爬滚打”中过渡为一个胜任实地工作岗位的“职业人”。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自主菜单式”评价模式

“递进式、分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特色所在,为确保学生在这一模式下的每个阶段学有所得,专业老师实行“项目化教学”,以若干实际项目为学习的内容,每一 个项目涉及的知识面不再单一,碎片式的知识点和专业理论被老师打破重组,按照科学规律建立彼此的关联。学生在学习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每涉及到一个步骤的理论点,老师就适时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更深刻地领会专业知识要点,将其定义为下一段“任务台阶”的“铺路石”。

学生的能力千差万别,不应该用同一把尺子量出“长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老师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的“一刀切”模式,转而采用新型的多元动态评价机制,自主创新了一套名为“自主菜单式”的评价模式。

这个独创式的评价模式摒弃了只注重实训成品质量的单一考量方式,由老师先制定一份技能的“考核菜单”,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勾选出几项考评项目作为“子菜单”,形成每个学生“私人定制”的考核表。在实训课堂上,学生制作一幅控制电路图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一个总体分数,而是将机械操作过程纳入考核体系,每个学生的工艺、准确度、速度、对元器件的选择、故障排除情况等都被纳入评价范围。在执行完一个任务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拥有了参与评价系统的主动权,在同一个任务中实现了各显其长,在每个任务阶段都能找到自信。这种灵活的、差异化的评价路径,将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节点“点亮”,其学习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在全员的努力下,获得了质的提升。

配套工程,“全网”覆盖

——在“主体建筑”搭建好后,离不开对整栋“人才大厦”的网络覆盖和一系列配套工程

在各个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都树立起来后,这座中职的“人才大厦”主体初具规模。但要打通“大厦”内部各个区块的隔阂,快速做好模块之间的协调,真正发挥这座独具一格“人才大厦”的功能和魅力,离不开贯穿教学、实训过程的配套工程:一是编写《成长发展指导书》,为学生入门引路;二是打造互联网络学习平台,以“网”促教。

《成长发展指导书》里见“真章”

“师傅引进门,修行看个人。”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引下,重新定位了学生职业教育“引路人”的角色,以自主编写的《成长发展指导书》为载体,引学生入专业学习之门,为学生拨开有关专业知识的“迷雾”,找到未来的出路。

学校每个专业的《成长发展指导书》都打上了自己特有的烙印,但都图文并茂、简明易懂。这本简单而又翔实的指导书是学生入校接触的第一本书,开篇从专业细微处开始讲起,以小见大,打开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变成了陪伴在学生身边的贴心“专业向导”。指导书的编写以学校做的当地相关行业企业和中职毕业生从业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成“走进专业”“认识职业”“专业培养”和“走进职场”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做出了预设、指明了方向。

在新生入学第一周,专业老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是带着学生学会看这本人手一册的专业指导书,学生在由浅入深地了解中,对本专业的现状、用人需求、专业能力、薪资水平、发展方向等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而循序渐进地明晰了未来的学习之路该往哪个方向使劲,将来的职业规划该向哪个版块深入。与此同时,学生在进校初期对专业的模糊认识和误解消除了,对所学专业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并产生了一心向学的内驱力,增进了今后正式上课时的干劲。

E-learning平台传感“教学做”

为把学生培养成公民素质、人文艺术修养和职业精神兼备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成长的“自然式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接受熏陶。

面对E-learning这个网络教育新兴词汇,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在了实际行动上:以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为依托,学校将E-learning平台扩展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

E-learning平台的全校全专业覆盖,包含了专业学习、评测、实训内容,实现了实体与虚拟教学的一体化。平台分成“公共教育资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平台”三个模块,同时三个重点专业呈现出不同的区隔: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自主设计开发了建筑仿真软件,软件的建模基于学校既有的完备建筑施工实训工场,供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并虚拟操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门设置了自己的网站,包含大量课程视频、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和作业超市,方便学生在“网络自助餐厅”自行取用;染整技术专业集全专业教师之力,将印染设备的操作流程、实施方法和设备内部结构做成立体三维动画,放到资源平台库供学生模仿和反复练习,然后才“转战”实体印染设备,衍生出实训教学和实训设备使用的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