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经济形势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各国经济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经济结构 需求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经济的需求侧管理要适度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基本的政策基调是适度的需求管理,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短期来说,需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增长的环境。我们国家的情况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确实有不同之处。从需求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阶段是供给能够创造和引致一部分需求。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了步履蹒跚的状态,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除了遇到新问题,实际上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仍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际经济新常态第一个最大的不同。
要扩大需求,从总量来说,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不能过度,所以叫适度的需求管理。从国际社会看,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之所以影响深远,就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时,采取的药方是从传统的财政政策转向货币政策,基本政策指向是运用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始终采取的一个原则就是持续降息。降息使企业的财务成本降低,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扩大了需求,代价是持续降息刺激的是劣质需求,不是有效需求。把利率降低,原来不可行的项目按照机会成本就变成了可行的项目,最后酿成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这是非常典型的一味刺激需求、扩大需求来保证增长,但是付出了增长质量的代价,最后束缚经济的增长。
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国家有一个特殊的情况,那就是我们的高速增长是传统计划经济转型带来的高速增长。计划经济给我留下一个非常宝贵的遗产,就是制造了短缺经济,再加上过去我国是一个贫困的国家,这种发展背景和体制背景给我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历史机会。由于供给短缺,所以企业家不需要考虑销路,只考虑有没有能力掌握原材料。只要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很多人抢购,不需要更多的技术门槛和更高的经营艺术,就促成了过去的高速增长。现在这种局面开始扭转,因此我们开始有很多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后,需求开始疲软的现象,首先的反映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
对经济增长下滑速度的这种情况,我们最初称换挡期,后来提出叫“三期叠加”,再后来就是新常态。新常态怎么破解?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命题的提出,是由过去长期需求膨胀转向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为了适应这种历史性变化,所提出的一个举措。
从需求角度来看,首先,需求刺激不能过度,否则就会出现经济泡沫。一定要刺激有效需求,不能刺激劣质需求。其次,需求刺激要有度。2016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给出了GDP的增长区间,这就是体现所谓的适度管理、松紧适度。其中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要控制经济增长的上限。根据这些年的情况,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原则上不超过7%,通货膨胀不超过3.5%。二是经济增长的下限考虑。为了稳定就业,每年能提供2000万就业岗位,中国经济增长要达到6.5%。我国6.5%-7%的经济增长区间兼顾了两个目标,一是通货膨胀的目标在3%左右,二是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我们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宏观经济管理不能是一个方面,应该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各有各的特点。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要松紧搭配。
中国经济双重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来自于供给侧
我国经济发展在兼顾需求管理的同时,重点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西方国家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或者说全球发达经济体的主要矛盾,是在需求侧,主要是需求疲软、需求不振带来的经济增长问题。中国现在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主要方面更多是集中在供给侧,这可能是中国进入新常态之后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第二个不同,也就是经济失衡的重点不一样。
中国经济出现了双重失衡的新特点,双重风险并存,既有潜在的通胀压力,又有所谓的经济下行的严峻威胁。双重风险并存就是滞胀的风险。一方面经济增长动力不够,需要寻求新动力;另一方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潜在压力上升。双重风险并存,和我国过去的情况不太一样。过去要么是通货膨胀,比如1978-1998年;要么是内需疲软,寻求新的动力,比如1998-2008年。现在是同时出现,政策扩张或者是紧缩都有问题,所以需求管理本身确实出现了严重的局限性。就总需求而言,既不能全面扩张,也不能全面紧缩,因而需要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双重失衡的深层次原因不是在需求方面,而是在供给侧。中国的通胀压力,一个是需求拉升,一个是成本推动。这些年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失衡,外汇占款成为增大M2的重要原因。成本推动是由于要素成本结构发生变化,而投入产出结构没有变,消化不了这些成本,所以进入了价格体系。通胀压力大,无论是成本推动,还是需求拉升,都源于供给侧结构性失衡。
经济下行,投资需求疲软,因为产业升级动力不够,没有有效的对货币的需求。我国的消费疲软、需求扭曲,核心是收入分配出了问题。收入差距扩大,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匹配。收入分配扭曲是供给侧的问题,而不是需求方面的问题。所以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深层次的问题都来自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基于上述问题,中国经济从根本性的长期治理来说,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点,是符合实际的。
供给侧改革要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有的政策都首先要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首先站在消费者一方。生产者至少是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所有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出台前,应考虑对企业发生什么影响。其次是产业,所有的政策出台前,应考虑这个政策对于我国的产业,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市场壁垒、准入标准等影响如何。再次,生产者还包括劳动者,一项政策出台后,对劳动者的短期影响是劳动积极性,是否愿意工作;长期的影响则是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的投入、健康和教育,等等。供给侧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供给侧改革是长期的改革,千万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仅仅作为短期宏观政策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解决短期增长问题,而是解决长期、深层次的效率和结构性矛盾,所以要站在生产者一方来制定这些政策。
要推动这个过程条件很多,首要的是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能因为政府的不当决策而影响生产者,更不能实行歧视性政策,引发不公平竞争。哪些地方应该是市场起作用,哪些地方应该是政府起作用,还是遵循那句话:规范公权,尊重私权。对市场主体的竞争权利(不是私有化),对市场竞争主体有哪些利益、权利、责任,政府要有充分的尊重和法治化的保障。深化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的秩序,真正维护市场主体应有的权利。同时,对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推进加深加快,对政府的职能转变到位,就能够有效对政府的公权加以规范。此外,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和制度举措直接针对生产者,而不是直接针对市场需求;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影响企业行为和产业结构,而不是仅仅作用于需求总量,因此更要强调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公平性、有序性,强调政府干预的精准性、规范性、法治性。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6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富论坛的演讲整理编辑)
【参考文献】
篇2
【 关键词 】经济贸易;抵御风险;客观分析;经济形势
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在劳务或商品等方面进行的贸易活动,所指的就是国际贸易活动。国际贸易为了平衡利益,虽然受到国家税收管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国际贸易是处于国家的利益,所以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欢迎,同时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也充分反应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关系。随着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按照各国的优势,为了得到更低的成本,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模式,可以说这是一种世界级的分工表现,充分反应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1)背币汇率变化风险
合作双方在在贸易中都会得到所需要的利益,这样才能签订合同,但是为了使供货方组织生产,交货期一般都比较长,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但是由于时间过长,货币会因为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动而波动,尤其是在经济动荡比较大的时期,这就会对导致企业的实际收入产生不利的影响,货币的波动对企业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外币升值,那么对本国的货币贷款,以及进口的关税、增值税都会受到影响增加,这就导致了企业增加了成本,成本增加了必然就减少了在贸易中的利润,这是所有企业都不愿见到的结果,所以为了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政策风险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运用,促使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在利益不断增加的同时,摩擦也在不断地加剧,贸易壁垒以及反倾销,对国际贸易的步伐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有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支持本国的企业发展,会设置贸易壁垒,将外国的产品利用政策基础本国市场,使得本国的企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贷款风险
世界贸易组织自从建立以后,建立了国际贸易制度,虽然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不得不说比浅议更加密切了,哪一个国家都不希望看到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贷款的风险问题在国际贸易中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贷款的进行必须是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必须确认贷款国有支付能力,并且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交还贷款。
(4)合同风险
运输风险也是包含在合同风险当中的。在FOB贸易合同中规定,在货物经过装运越过船舷,那么由进口商承担出现的风险。如果出口商没有货物的保险单,那么在运输过程中放生了风险,保险公司就不会给予任何赔偿。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在运输过程中是很难进行预测的。另一方面,如果有合同或者相关协议,那么出口商是不能将货物转手卖给其他客户的,否则就是违反协议,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二、对贸易风险的抵御措施
(1)对美国和欧盟要重点关注
当前,全球的经济复苏有可能停滞,世界的经济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不确定和不稳的因素正在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甚至面临着下滑的危险。这对于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加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世界的经济形势变化必须要紧密关注,尤其是美国和欧盟这两大中国的贸易伙伴的经济变化情况。当前美国在控制债务增长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而欧盟的经济则是由于债务危机的蔓延,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对于全球经济极具增长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特征,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必然会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并且进行妥善处理。
(2)有助于抵御经济风险的几项措施
1、有机结合中长期财政整顿计划和短期的经济侧记政策。财政的整顿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实施良好的经济政策,需要一个稳健的财政政策为前提。但是,在当前也要清楚的看到,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稳健的财政政策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经济的增长的。
2、要妥善应对危机,要增强信心相互扶持。当前的危机从某些方面来说其挑战性以及严峻性甚至已经超过了08年的金融危机。目前,世界的总体经济正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世界各国都能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应对危机,促使最大范围的控制了危机,从而实现了短时间内经济得以复苏。但是有些国家当前的实际财政情况是比较困难的,以至于出现了经济负增长的情况。如此一来,我国就需要提高政策的灵活性以及针对性,对经济调控的力度以及节奏要进行宏观性的把握。
3、对经济问题的政治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要持坚决的反对态度。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以及困难,为了恢复正常的经济增长态势以及改善财政状况,有些情势比较严峻的国家不得不消减社会福利以及财政紧缩,面对这样的情况做好公众的工作,促使合力应对经济困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实行经济政治化或者贸易保护的做法,不但伤害了个别国家,对自己也是严重的伤害,所以我们更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政治化的实施。
4、我们要看市场的具体反应,增强市场的信誉度,要对市场进行分析,然后才出台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以防止市场的反应与政策措施出现过大的落差。重点就在于要把政策准确地转化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行动,以进一步增强市场的信任度,市场的信心在某些意义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经济贸易的风险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对经济贸易中所存在的风险必须要重视,并且要采取相对应的预防对策。(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 全球宏观 经济形势分析
一、全球宏观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较上年显著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报告中显示美国2012年经济增速仅为1.8%,欧元区为1.1%,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2%。整体上看全球经济宏观形势仍然处于疲软状态,尤其是两大发达经济体,欠发达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受两大经济体危机的冲击不是很大。
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未来一段时期,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美国从2007年至2011年通货膨胀率依次为0.1%、1.6%、1.5%、3.0%;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依次为2%、0.3%、1.7%、2.8%;新经济体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依次为7.6%、6.2%、7.4%、6.1%,由数字可知,美国和欧元区通货膨胀水平呈现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通胀压力仍旧整体高于发达国家,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带来的新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各国物价平均水平上涨,企业成本趋高,人均购买力下降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二、大宗商品价格
国际大宗商品通常划分为能源、基础原材料、大宗农产品和贵金属四大类。能源类大宗商品主要有原油、煤炭等,基础原材料主要有矿石、一般金属等,大宗农产品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等;贵金属主要有金、银等。以其中最要的石油为例,2008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从虚拟的金融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遭受打击。各行工厂都没资金继续运作机器生产了,因此对原油的需求量自然大量减少,国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油价因此出现一波持续下跌行情。2009年实施刺激经济,受世界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增加、全球流动性过剩、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美元持续贬值等因素影响,2009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原油价格强劲反弹,2010年全面走强。2011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各个国家普遍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原油价格一度持续攀升,之后又高位波动持续到现在。估计2013年~2014年大致在100~110美元之间,油价不光是一个经济产品,也是一个政治产品,取决于很多因素。
三、全球失业水平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各国的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更多企业陷入不景气,最终呈现出失业水平继续升高的恶性循环,从的《世界经济展望》可以得知从2007年~2011年全球平均失业率依次为5.9、6.1、6.6、6.5、6.1;欧元区的平均失业率依次为7.2、8.0、10.9、10.1、10.3;同时美国的平均失业率为4.6、5.8、9.5、10.1、9.1。因此2009年各国失业率是近年来几乎最高点。2010年随着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宽松的经济政策,政府加大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才得以有所下降,2011年在全经济正温和复苏之下欧元区引发了债务危机,随后美国也出现了债务危机,相比2007年发达国家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在这短短五年内的两次危机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虽受到一定的冲击,但相对而言不是很严重,相反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未来时间里,如何破解就业困局成为各国下一阶段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的关键所在。
四、全球金融市场
2011年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担忧引发金融市场反复大幅剧烈震荡。2011年8月8日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之后的首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出现抛盘,8月前两周,全球股市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9月5日,意大利、西班牙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然升高,引发全球股市再次暴跌。截至9月15日,与年初相比,美国标普500指数已下跌4.9%,法国CAC股指下跌22%,伦敦富时100股指下跌11.2%,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7%。股市的大幅缩水,那么资金都流向了哪里?观察近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发现:9初金价攀升至每盎司1895美元的纪录高点,由此可见其中一些资金纷纷涌入了黄金寻求避险,说明投资者们的信心不足,对市场前景不乐观。
五、全球宏观政策
总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发达国家内生动力不足、债务负担沉重导致进一步实施财政刺激的空间不大,只能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公开承诺将零利率维持至2013年,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5%不变,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0.5%的纪录低位,同时将定量宽松计划下的债券购买规模维持在2000亿英镑不变。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新兴经济体货币紧缩步伐放慢。土耳其央行去年8月初率先降息;巴西央行也于8月31日突然将利率从12.5%下调至12%,结束了始于年初的最新一轮加息周期;俄罗斯、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央行均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只有印度央行于9月中旬再次加息。目前看,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高通货膨胀压力,过早放松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积累,货币政策仍需偏于紧缩。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会继续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背景下,新兴市场需避免本币过快升值以保持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必然加大,甚至可能爆发贸易战和汇率战。
六、结论
篇4
正逢金融危机渐渐消退,欧洲多国债务危机却逐渐显现。在其影响下,许多国家开始审视因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世界一些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正试图从刺激经济政策转向财政紧缩。在此,G8峰会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恐怕是力不从心了,而G20峰会的多边国际合作与协调机制更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在“后危机时期”。
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G20成员在多边合作与协调的机制下,通过协调一致的刺激经济政策,共同渡过了艰难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期,这是有史以来国际经济不可多见的全球性宏观政策的合作与协调。
从金融危机到金融市场稳定、从经济衰退到经济复苏的周期性规律,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经济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阶段;其次是经济出现明显复苏迹象和金融市场逐步恢复稳定的周期性逆转阶段;最后是经济的全面复苏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与活跃阶段。
第一阶段,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的多边合作与协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显示了G20多边合作与协调的活力。各国不断出台的利好经济、金融数据证实: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的势头得到抑制。然而,虽然这标志着全球经济基本走出表退时期,金融危机也已经过去,但不能说明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由此步入了全面复苏的时期,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特征依然处在由衰退和危机向复苏过渡的转折阶段。
G20合作与协调机制架构形成的初衷,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表退的情况下,使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大局,切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多迫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承担风险才有可能渡过难关,实现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
在形式上,G20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是以不同经济体国家的独特方式来协调经济、金融政策的多边架构。虽然,G8峰会在这方面曾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G8峰会在主导全球经济,金融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等方面不断受到质疑。
篇5
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美国的危机,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1933年,罗斯福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是经济复苏。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2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断扩大。同时,美国黄金和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的债务国。
1973年,有石油危机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元再也无法按固定汇率兑换黄金,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1980年,里根采取对内振兴经济,对外重振国威的措施,来恢复美国经济。
1992年克林顿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积极推动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权地位。
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状况大大优于其他发达国家。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率先进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国的政治经济都有所提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发展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的辛苦是巨大的,尤其是国民经济。
1967-1968年,在全国内战的局面中,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交通运输阻塞,市场供应紧张,日用消费品短缺。
篇6
一、美国经济强劲复苏。2016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2%,超过市场预期的3%,创两年以来最高。11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1.7%,创两年以来最大升幅,接近2%的通胀目标。失业率降低至4.6%,创造9年以来最低,已经接近充分就业目标。10月个人收入环比0.6%,高于市场预期的0.4%。平均工资同比增长2.8%,为2009年以来最快增速。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创历史新高。2016年9月,平均房价超过2006年7月的峰值,表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最严峻的时刻已经过去。经济学家预测,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6%、2017年为2.3%,2018年为3%。2017年特朗普的政策组合为“松紧搭配”,即宽财政、紧货币。
二、欧元区失业率回落,通缩风险缓解。2016年第三季度欧洲元区19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接近危机前水平。欧元区失业率下降至9.8%,为危机以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创造2009年以来最低纪录。通缩风险缓解,11月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为0.6%,创2014年以来新高。欧洲中央银行预测,欧元区通胀率将于2018-2019年前后接近2%的政策目标。先行指标走强,2016年11月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3.7,为2014年以来最高。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1个月高于50。2017年欧元区的政策组合为“双松搭配”,即财政政策小幅扩张、货币政策极度宽松。
三、公投脱欧后的英国经济好于预期。2016年三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英国各项宏观指标均超出预期。其中,服务业PMI指数超过行业枯荣线;制造业PMI达到55.4的高位,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建筑业PMI重回增长区间。英国失业率下降为4.8%,为11年最低。通胀率上升至1.2%,创两年以来最高。在英国公投脱欧之后,这一系列超出预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使得国际市场重新看好英国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英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2017年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极小。英国政府也表示,尽管不确定性是各方关注焦点,但英国经济依然强劲,市场已经从脱欧的震动中冷静下来,当前宏观经济超出预期表现了英国经济的韧性。2017年英国将继续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中性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
四、日本经济形势好转。2016年第三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高于市场预期的1%,为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失业率进一步降低至3%,为主要发达经济体最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和2017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5%和0.6%。2017年日本的政策组合为“紧松搭配”,即财政政策逐步紧缩、货币政策继续宽松。
五、印度建立统一的消费税体系。2016年第三季度印度经济增长7.3%,是目前世界各国增速最快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全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达7.6%。从2017年4月份开始,印度将建立全国统一的消费税体系,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消费税体系,不仅会在短期内增加联邦政府的税收收入,更重要的是可能长期利好印度企业和市场。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影响
一、前言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自成一体,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努力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低碳经济”的出现给这一状况带来了改变,因为低碳经济理论不再局限于一隅,而是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世界各国都紧密联动起来,共同进行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变,低碳经济也通过此一点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
世界范围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给世界各国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这时人们才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各国开始在国内实行对高污染、高消耗企业的限制政策,但是因为全球国家各自为政,而且还存在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加价购买的手段在别国建设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不公平现象,国际上的节能减排一直没能实现,直到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提出低碳经济理论,并认为低碳经济是与传统高消耗高增长、单纯追求GDP的发展模式相反的,以低污染、低能耗与低排放为主要目标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提倡改革能源与产品结构,降低气体排放,推动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在这之后低碳经济才开始为世界熟知,开始在世界范围中被认可。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发展
(一)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
首先,由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应用,导致了国际商品贸易的变革。哥本哈根国际环境会议之后,低碳经济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国际商品贸易中低碳经济开始对一些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而且由于各个出口贸易大国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纷纷开始在国内实行低碳经济政策,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产品出口征收重税,限制国内与低碳经济不适应的企业发展,主要贸易大国的高污染产品的减产对国际贸易的整个形势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
其次,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应用还会对国际贸易量和贸易结构的划分产生影响,因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基于传统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施行的更高层次更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领域明显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发展中国家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结构的问题上徘徊,很难顾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时候面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困难还要硬着头皮发展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这样一来发达国家取得了低碳经济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处在国际贸易的不利地位,必然导致国际贸易利益的重新分配。
(二)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与低碳产业的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应用,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形成的国际共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首先一个就是碳排放量的问题,虽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都认同了本国的碳减排量,但是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可能有的国家国内经济形势较好,减少一些重污染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就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碳减排政策,超额完成了碳减排任务。有些国家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削弱高污染企业就意味着国民经济的严重危机,所以实行了较为宽松的减排政策,导致减排任务没有完成。面对这种情况国际社会于2005年签订《京都议定书》,议定参与决定的国家可以进行碳排放权的购买,没有完成碳减排量的国家可以向超额完成的国家购买排放权,这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创新,在国际贸易领域开创了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形式。[3]
四、中国如何有效适应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
(一)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开发利用新能源代替传统的碳能源,加快新的减排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国内企业对国内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改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力行节能减排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在这一领域主要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创新,我国要加大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科技投入,推动能源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早日实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和进口国,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无可置疑,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我们的贸易额确实很高,但是我们的贸易出口结构却并不合理,在我国出口产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两样就占据了总出口额的半壁江山,低碳经济行业的出口额微乎其微,这样的出口贸易结构在国际贸易中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因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利用了我国的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污染了我国的环境,生产出的产品却供给他国消费,这带有一种明显的污染转嫁的性质,所以我国一定要推动贸易结构的优化,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增加科技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推动我国贸易实力的提升。[4]
(三)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的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匮乏导致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只能以煤炭为能源进行工业生产,而煤炭作为能源运用有相当大的不便和严重的污染,不仅在煤炭燃烧时污染严重,在煤炭的开采、运输、储存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可以说煤炭能源的利用过程就是一个污染过程,我国一定要开发新的替代的清洁能源来代替煤炭能源,改变国内能源结构的现状,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中的清洁能源例如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新的清洁能源,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推动我国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与快速普及换装。
五、结论
面对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与快速恶化的形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面向未来、面向经济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政策,在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政策,我们要始终坚持贯彻低碳经济在国内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在国际贸易形势上低碳经济也起到了关键性的领导作用,引导国际经济发展模式向更加亲近自然的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靠拢。
参考文献:
[1] 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马凤.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物流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篇8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首先是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美国经济在平衡中强劲发展,与日本和以德国为例的欧洲国家经济低迷的经济发展形成对照;其次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发展快速,而拉美、非洲等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却极为缓慢;最后则是美国经常财政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顺差多以国债方式资本输出到美国,由此形成世界经济的“双循环”。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相对很缓慢,我国也将面临风险。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问题。
1.对世界经济与发展的影响
这一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失衡,不同于第一次全球经济失衡,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失灵了,美国一边扩大贸易逆差,一边让美元贬值,造成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虽然不平衡下的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并没有如人们预计的那样悲观,前三季度美、日、欧投资消费形势乐观,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全球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和并购投资也有所增长。但这轮全球经济失衡的领域很广,原因多样,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定性,复杂性超乎想象,其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虽然目前全球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不明显的,但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相当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资源、能源、市场、技术和人才及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约束下,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
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来自现有的世界经济、贸易、货币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经济的非均衡性发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国经济出乎意料地增长强劲,而日欧近年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增长期;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率超过西方国家的同时,两者总体经济的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其次,近年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不平衡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和服务转移或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其国内转而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促进经济结构提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加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往往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新产品,为此贸易不平衡日益扩大,而各国的贸易、汇率政策等多种因素往往助长了这种趋势。最后,全球性的储蓄投资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内在根源,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由于经济体制、消费习惯、人口结构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原因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加上国内投资途径少、效率低,过多的储蓄没有全部转化为投资,对应为贸易顺差;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扩张性政策下消费经济的趋向不断加强,使得逆差不断扩大。
2.美国方面的原因
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国内政策。首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前美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近年政府大规模减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及个人收入和资产价值快速增长等因素都极大地刺激了个人消费增长;而美国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其公共开支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不断扩大。其次是储蓄不足。在消费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即储蓄占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不断下降。1995年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大约在4%~5%,而从2005年开始降至负数,这表明消费者不仅将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开支,而且还动用了储蓄或进行贷款消费。最后,为自身利益对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施加影响。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及环境破坏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把产品由这些国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国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本国市场巨大需求的同时,却对出口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美国巨额的商品贸易逆差。
三、全球经济失衡的对策建议
1.全球性对策建议
全球失衡的调整,需要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努力。为此世界各国应对促进全球经济失衡的有序调整进行积极的对话和磋商,并加强相互间的政策协调。第一,通过更多的战略合作加强南北合作。工业化国家应利用其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为消除失衡负起主要责任,按照“新千年发展目标”,切实履行在消除贫困、资金援助、债务减免等方面的承诺,同时按照蒙特雷共识,努力实现发达国家把国民收入的0.7%用于官方发展援助的目标。第二,加强南南合作,加快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从本质上提升各方面的实力才能实现对全球经济不平衡及现有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和矛盾的根本性解决。而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应在分享发展经验、贸易、投资和援助等方面帮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并立场一致地争取平等有利的发展环境,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双方应该加强紧密合作,各自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各国货币政策弹性,在调整中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稳定发展中逐步消除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状态。第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各国在一些涉及世界经济发展全局和各国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协调,采取集体政策行动,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改善多边贸易体制,切实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第五,主要大国进行汇率合作型调整,即主要大国之间重新签订一个“新广场协议”,根据不同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最优升值幅度分类,合作调整汇率,或者是美国削减财政赤字,以避免汇率调整中的“囚徒困境”。
篇9
【关键词】经济 金融形势 经济政策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一种良好趋势,国民产值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在这种良好的趋势下仍然存在一些经济运行上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容易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就业率有所下降等。我国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找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制定出解决对策和措施,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
(一)出口形势不乐观
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在今年一月、二月都呈现负值,这说明我国今年一月、二月的商品出口金额出现了下降。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春节假期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全球的经济形势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15年,全球经济整体出现萎缩状态,各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量都有所下降,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在去年的商品出口量占全世界总出口量的12.3%。而在今年年初,这一比重则达到了13%[1]。但是这并不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有所好转。相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开始大力扶持制造产品出口,出口贸易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各个国家正在从疲软的经济形势下恢复过来,在出口贸易上对我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要积极寻求出口贸易的新出路,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贸易需求会出现增加,我国必须抓住这一良好机遇,与欧盟、韩国、澳洲等地区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促进我国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往来。我国政府要对出口贸易予以扶持,加强出口贸易管理,对外贸企业的税收采取优惠政策,降低我国出口贸易的压力。
(二)投资增速大
从我国的投资形势来看,今年年初的投资增长速度有了明显增加,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2各百分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长了2个百分点,建筑项目的投资总额增长了9.4个百分点,工业产品总收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个百分点[2]。这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和优化当中,企业在扩大产品的生产小说规模的同时,也在积极利用各项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企业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大大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投资增加,比如原材料和生产资料等。
(三)消费能力增长
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于基本生存之外的花费也越来越多。对这些巨大消费潜力的合理挖掘,能够带动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国在今年年初推行减税政策和支持产品创新的政策,这大大提高了我国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让服务业得到了良好发展。政府的这种行为,伴随而来的是我国人民消费能力的大大提升。我国目前城镇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居民的意识发生了转变,消费意识大大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基本生活需求更多转向其他需求,这就为服务业和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二、我国应该采取的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方面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形势来看,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政府的当前目标是将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下,不要让财政赤字的金额超过2.18万亿元这一数值。我国政府要从财政预算着手,通过调整财政预算的分布,来控制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督促我国的各项产业向着高科技、智能化、全自动的新型产业转变。为了降低我国的财政赤字,我国要对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采取减税政策,为新兴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减轻其发展负担。我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财政预算的分布不均衡,前半年少后半年多,这不利于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调节。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货币政策方面
我国的信贷行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贷款的利率逐渐降低,信贷业务的运营水平比较低,这是由世界上复杂的金融形势决定的。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要采取比较稳定的货币政策,让信贷业务的增速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提高信贷业务的运营水平。政府要尽量避免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的稳定,确保我国货币的价值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如果货币政策太宽容,就会由于溢出效应造成泡沫经济泛滥,资产价格虚高,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三)加强投资有效性
在2016年,我国要将投资增长的速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加强投资有效性上。首先,我国的财政预算中要挪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项目的建设当中,优先完成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强债务管理,限制置换债务的数额限度,避免由于政府债务而产生经济风险。最后,我国政府要放松对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让更多的资金流入到发展薄弱的环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加强投资有效性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要始终坚持财政与金融的协调发展,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情况。
(四)扩大房地产需求
房价的居高不下,不仅是困扰着我国人民的生活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过高的房价给买房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抑制了人民的购买需求,不利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此,我国应当适当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提高员工住房公积金的金额,或者降低二手房交易的税费,刺激人们的购房需求。我国要积极抑制房价上涨的速度,建设更多的保障房来缓解房源紧张的状况。
我国的经济形势与世界金融形势息息相关。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要积极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问题,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加强投资的有效性,有效带动资金流动和行业发展,扩大房地产等行业的需求,降低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J].金融纵横,2015.
篇10
【关键词】WTO 贸易 现状 建议
WTO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它各成员国的利益均衡下的产物。我国自加入WTO以后,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不否定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WTO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同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全球性的经济贸易合作的时候,更要学会利用国际贸易组织中的条款实现自我保护。
当前就业问题和经济增速问题,是世界各国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并给国家带来了很大政治压力。所以很多国家不得不开始重新将自己的贸易保护政策实行升级,以适应当下不断发展的贸易趋势,我国也不能例外,在现有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制定出符合国际形势的贸易保护政策是对我国经济至关重要。
一、贸易保护的现状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促使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不抬头,很多国家都在提高关税来实施对本土的贸易的保护,美国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更是毫无遮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以后,欧洲又出现的债务危机以及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导致了当前世界国家经济恢复形式不容乐观。虽然目前,已经相对于经融危机时期好了许多,但是仍然要引起重视。
现在,我国在世界贸易的总排量不断上升,所以遭到贸易不公平现象也是越发的多,这明显对于我国是一个不公平的对待。例如在2008年我国因为反倾销和补贴的案件就高达全球案件的百分之三十六和百分之七十三的比例,而在2009年更是有增无减,到2010年以后更是有百分之四十八的案件针对我国。
二、当前我国的贸易的严峻形势
(一)反倾销方面
反倾销的定义就是说,国家为了保护本土贸易实行的保护政策来对付其他国对于自己国家的倾销手段。而倾销就是在指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将原本销售的价格调到市场价格以下,甚至更低来加大商品的销售量,这种做法会严重损害进口国家的利益。才能够1986年开始,我国就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回复我国原始的地位,并且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提高市场开放程度,降低了很多商品的关税,一些国外企业就趁此机会占领中国的本土市场,造成我国许多厂商被迫退出中国贸易圈。比如由于国外感光材料的倾销,导致我国的彩卷市场急剧下降,就拿当时的1996与1998年来比较原来的销量降低了13个百分点。而且后来很有国有的胶卷企业还不得不跟柯达进行合并。
(二)反补贴方面
所谓补贴其实就是国家对已一些重点产业的扶持,为了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间接或者直接的进行现金补贴和财政优惠。但是在国际贸易的机制下,过多的补贴会导致国外的产品受到很大冲击,造成了贸易现象的不公平现象。例如在其他国家对于自己国家的本土产业造成了相对性的危害时候,就可以采取措施来进行保护。
由于我国现在生产水平还比较低下,对别国进行补贴的方式还是主导着我国的贸易市场,这样的方式大大的不利于我国本土贸易的发展。
(三)保障措施方面
在世界贸易组织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遭遇着进口产品不断增加并且其涉及的产业也在逐渐增加,这样的情况导致我国的本土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拿农业来作为例子,在2003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额就已经高达了170亿美元,并且还出现了贸易逆差,但是在此之前是一个顺差的现象,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采取保护政策来进行本土贸易的保护。
三、我国应对贸易保护制度的主要政策
(一)短时期内的应对措施
我国短时期内的经济结构还有世界性法律都不可能发生太大的改变,我们更需要充分发挥这方面的又是来应对贸易中的不公平待遇现象。
(1)外交途径。通过不断的与国外进行交涉,表达我国对现有的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启动谈判程序,就莫伊不公平事件进行协商,最终得到解决。
(2)依靠WTO来维权。WTO组织实际上是为解决各个国家的矛盾所存在的一个平台,当我国遇到不公平案件时候,应该通过世贸组织来进行解决,在法律内解决。世贸组织规定了国际贸易的一些法律规则,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3)采取相同的保护措施。我国也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国人口基数非常大,对很多产品的实际需要也很多。如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必然会牵制到很多国家,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取得不好的效果,所以采取时候要适当。
(二)长期的应对措施
这是一条非常长的路,在解决贸易问题的时候,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
(1)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目前来看,我国是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并且我国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大型国家,由于西方国家的需求一直比较高,所以我国的销量也高,但是近几年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形势的原因,已经很大程度减少了进口。对于这种形式我们不是要一味的要求恢复之前的出口量,而是转换思想,把出口的东西大力发展成有附加值的产品,降低原来的产品出口。
(2)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我国现有出口的都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的共同点就是附加值比较低,而且很多国家已经就此实行了贸易壁垒,使得我国此类产品出口大受打击。因此我过应该努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减少因为质量标准带来的限制出口。
(3)市场多元化发展。我国目前的出口集中在以美国为主的几个大市场,因为单一市场出口很大,所以对于他们国家的产品打击很大,因此特备容易遭到贸易保护政策的打击,而且这样我国所承担的贸易风险也很大。所以我国应该扩展国际市场,不应该对一个国家的出口具有明显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