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通道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通道管理

篇1

1. 哪些项目可走“绿色通道

2009年,江西曾出台了《江西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试行方案》,规定重大产业项目可走“绿色通道”。此次出台的《办法》,再次明确了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的项目范围。《办法》指出,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是指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的,以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为重点,以统一受理、信息共享、限时办结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办理制度。凡是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产业项目,包括加工制造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均可申请进入绿色通道,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审批和备案的重大建设项目,办理省建设条件审批时,可参照执行。此外,江西还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纳入可走“绿色通道”的项目范围。

省发改委为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的牵头部门,负责绿色通道有关文件的制定、并联审批系统开发及日常维护。并具体牵头负责基本建设领域的省重大产业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后的各项具体工作。省工信委负责其“三定方案”规定的核准、备案的重大产业项目进入绿色通道后的各项具体工作。省监察厅负责对各有关部门实施省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系统的履职情况进行全过程监察。具有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的省、市各相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方式,各自负责纳入绿色通道的重大产业项目的具体审批事项,项目审批权责不变。

2. 统一受理制、项目代办制、快速转办制、并联审批制和办结告知制

《办法》规定,凡进入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内的重大产业项目,项目策划、项目审批和项目运营各环节,实行“统一受理制、项目代办制、快速转办制、并联审批制和办结告知制”五项制度。

统一受理制。项目申报材料按管理渠道,由省发改委和省工信委等牵头单位分别统一受理。申请人将申报材料报送统一受理单位。申报材料应提交书面纸质文件(材料)若干套(图件应报送若干套,具体数量视情确定并公布),同时报送电子文件。牵头单位负责将有关申报材料(或通过网络系统)分发各重大产业项目并联审批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不再将申报材料逐个单位分送。建立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统一网络审批服务平台,创造条件,逐步实行项目申报、受理电子化。

项目代办制。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涉及的各审批单位应免费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咨询、专业等便民服务。

快速转办制。项目统一受理后,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由牵头单位对重大产业项目并联审批事项通过电子件在并联审批系统内进行快速转办。

并联审批制。对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系统内的审批事项,由牵头部门进行统一受理并转办后,各相关审批单位对所有审批事项按定义好的并联审批流程,进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审批事项办结后,将审批结果上传至并联审批系统,整个项目审批各环节实现即时信息查询和结果共享。并联审批流程分为审批类、核准类、备案类三类。

办结告知制。项目审批相关单位在完成相应行政许可或审批后,及时将办理结果告知项目申报单位。

3. 重大产业项目审批流程共四个阶段

《办法》规定,适用审批制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过程分为咨询认定阶段、项目可研阶段、项目初设阶段和项目施工许可阶段等四个阶段。

此外,适用核准制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过程分为咨询认定阶段、项目申请报告核准阶段、项目建设条件审批阶段和项目施工许可阶段等四个阶段。适用备案制的重大产业项目,审批过程分为咨询认定阶段、项目备案阶段、项目建设条件审批阶段和项目施工许可阶段等四个阶段。

为确保“绿色通道”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江西省将成立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对“绿色通道”运行工作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查处干扰影响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违规违纪行为。《办法》要求,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前审批许可事项涉及项目所在设区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各设区市要参照省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机构,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上下联动,提高效率。

相关链接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平均办结时限提速近15%

自2011年2月1日起,天津市级部门首批110项审批事项及权限下放滨海新区。此次全区行政审批服务提速主要措施包括:新区所有审批部门实施的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同级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集中审批服务,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进入“中心”的审批事项全面实行“一审一核、现场审批”最简化的审批程序。

篇2

关键词 绿色通道;车辆检测;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019-02

国务院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其中规定“可对整车并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予以降低或免收通行费”。在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得到很快发展。随着“绿色通道”政策的实施及其政策长期性的影响,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车流量大增。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加强对绿色通道车辆的管理,避免假冒绿色通道车辆逃避正常规费,搅乱正常的通行秩序,需要对绿色通道中违规夹带和伪装的车辆进行鉴别。那么绿色通道车辆检测管理系统的建设就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

1 系统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人工鲜活农产品检测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受主观因素影响、货物易损耗等弊端。

在高速公路出口进行检测会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通行。人工检测方法落后,对绿色通道中违规夹带和伪装的车辆进行鉴别能力差,而且对于检测员内部作弊的监管没有有力的证据进行查处。

2 系统的设计思路

解决检测效果问题。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使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绿色通道车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检测的人力成本和车辆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从而保证“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的稳定落实,避免违规车辆道路通行规费的漏征漏收。

解决监督管理问题。检测要留下检测数据,独立的检测数据还不能完全解决监管问题,要与收费系统数据进行联网,根据高速公路封闭联网收费的特点,让检测数据出入口的交易数据关联,形成车辆在高速公路通行完整的数据链,会对绿色通道车辆内部和外部作弊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2.1 检测设备的选型和选址

检测设备,可以选用利用射线辐射成像原理,射线源发出的扇形射线穿透封闭车厢和内部货物,被另一侧探测器接收。由于物品不同部位密度不同,因此对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则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强弱也不同,将强弱不同的信号经图像处理后,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就形成了车辆内部物品的轮廓和形态,通过视线查看就可知封闭车厢内装载物品。系统还要能够计算出货物的装载率,检测成像和检测结果的生成要快速,要求在10秒内完成最好,这样也能让车辆通过检测设备后在检测亭需要做的操作在时间上结合起来,使整个操作过程快速、顺畅。如现在河北、辽宁等省使用的TC-SCAN绿色通道检查系统。需要定义接口规范,来实现扫描检测系统与流程控制系统的集成,完成数据的自动融合实时上传,减少人工干预。

因为检测设备造价很昂贵,动辄几百万元一套,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检测站点根据高速公路路网选在绿色通道车辆汇集较大主线上的服务区中,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在收费站建检测点只能检测本站经过的绿色通道的问题。

2.2 系统检测流程设计

由引导员通知检测员有车辆需进行检测,此时检测员启动就绪按钮,车道自动栏杆抬起后被检车辆驶入检测车道并通过检测区进行检测。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对车厢扫描的图像,待车辆停靠检测亭并进行绿色通道类别申报时,检测员在系统界面上点击所申报的相应类别按键。此时系统将进行自动判别并自动生成判别结果,检测结果共分为三类:①绿色通道车辆;②非绿色通道车辆;③待确认绿色通道车辆。若检测结果显示为绿色通道车辆的,则检测员向通行卡写入绿色通道车辆标识并放行。若检测结果显示为非绿色通道车辆的,检测人员首先向申报人员告知其检测结果。系统流程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干预,并考虑操作过程异常的处理和检测车辆的安全。

流程说明:

1)系统初状态为,前、后自动栏杆落,前、后通行灯红。

2)车辆到达时,操作员通过观看屏幕上的车辆侧面摄像机视频,选择是免扫描车还是需要扫描车辆后,前自动栏杆抬起。

3)车辆向前行驶,压到前地感线圈时,抓拍车头和车侧面图像,并通知扫描系统开始进行扫描。

4)车辆进入扫描门架,扫描系统开始进行扫描及图像处理,并对车辆的车牌号进行识别,操作员需要选择扫描处理后的图像传输给车道控制系统。

5)车道系统收到前地感线圈和光栅的车辆离开信号后,前自动栏杆落下,前通行灯变红。

6)如果没有收到车辆扫描系统传送的扫描图像和车牌识别信息,操作屏幕显示等待状态。车道系统收到车辆扫描系统传送的扫描图像后,系统进入确认车辆判定结果状态,需要操作员选择:①绿色通道车;②不满足绿色通道条件车;③假冒绿色通道车,选择一种状态后进入读写卡状态。

7)选择为绿色通道车,需要读写通行卡。这种车在出口会认定为已检测的绿色通道车,予以免费放行。对于其它情况系统只记录通行卡内的信息,不对通行卡做写操作。

8)读写通行卡后,操作员将卡拿开,然后按确认键抬后自动栏杆放行,数据打包上传。

9)车辆通过后,后自动栏杆自动落下,可以开始下一辆车的操作。

3 绿色通道检测车道系统

绿色通道检测车道系统,完成车辆扫描检测整体流程的控制,生成检测数据,实时上传中心服务器系统。系统要对以下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3.1 无透视检测图片车辆

对于等待透视检测图片,最多等待20秒(可设置),如果取得则进入判定是否为绿色通道车辆状态,如果超时也进入判定是否为绿色通道状态,并置无透视检测图片的通行观察码。

3.2 不可读卡

如果卡不可读,需要手工输入卡号后才可继续操作。(出口监控员,可通过WEB系统查询该车辆是否为绿色通道车,或通过出口验货是否为绿色通道车)

3.3 卡读后写失败

如果卡可读,但写数据失败,系统提示后(需要告知司机),继续操作。(出口监控员,可通过WEB系统查询该车辆是否为绿色通道车,或通过出口验货是否为绿色通道车)

3.4 黑名单车辆

可判断车辆是否在黑名单表中,实现自动报警。

4 绿色通道检测中心(分中心)稽核系统

绿色通道检测中心(分中心)稽核系统,能够对各检测点的数据进行检测图像审批。审批界面要看到检测抓拍图像,透视检测图像,入易图像,出易图像和数据,这样可以清晰的查看到车辆在高速上完整的数据记录,依此来判定检测过的车辆在出口是如何放行和操作的,避免检测点检测不是绿色通道的车辆在出口又检测成绿色通道情况的发生。这种事后审核、数据全程监控对作弊者是一个很大的震慑。

5 绿色通道检测中心服务器系统

绿色通道检测中心服务器系统,负责处理所有检测点上来的检测数据,完成与收费系统交易数据的匹配,为整体系统提供数据处理的支撑。系统能够完成数据的自动备份,对于超过保存时间的数据进行离线存档处理。系统提供完善的日志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

参考文献

篇3

5月-2016年5月绿色通道救治模式下的5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并与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非绿色通道严重创伤患者(对照组)的救治效果比较。结果:绿色通道组52例患者,救治成功51例,死亡1例,救治成功率为98.08%;φ兆48例患者,救治成功42例,死亡6例,救治成功率87.50%,绿色通道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救治; 绿色通道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ZHAO Hong-mei,WU Yi-chen,GU Hui-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33):096-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Method:The treatment effect of 52 cases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 in the green channel mode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48 cases (control group) with the non-green channel from January 2012 to October 2013.Result:Green channel group of 52 cases,51 cases of successful treatment,1 case of death,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as 98.08%,the control group of 48 patients,42 cases of successful treatment,6 cases of death,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87.50%,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of the green chann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Severe trauma; Treatment; Green channel

First-author’s address:Hua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Huai’an 223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3.028

严重创伤患者伤情严重,常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部位,临床上常见延误处理、漏诊、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情况,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1]。需要多学科多专业协作处理,提重创伤,尤其是多发伤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缩短创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保证严重创伤患者系统化及一体化的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是急诊科医师需重点研究的课题。2014年5月始本院急诊科畅通了急性创伤急诊绿色通道,规范了创伤救治模式,增强了急诊科及绿色通道相关人员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意识,显著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进入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2±8.7)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0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9例,刀刺伤12例,火器伤1例;受伤到急救时间5~56 min,平均(20.4±3.6)min。单个部位伤12例,平均简明损伤定级(AIS)(3.2±0.6)分;多发伤40例,平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24.2±2.8)分,院前指数评分(PHI)3~5分。52例患者均为开放性损伤,估计失血量800~2600 mL,平均(1748±208)mL。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以2012年1月-2013年10月急诊救治的严重创伤(ISS)>16分或简明损伤定级(AIS)>3分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6±11.2)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刀刺伤11例,事故及高处坠落伤10例;从受伤到急救时间8~64 min,平均(21.2±2.4)min。单个部位伤13例,平均AIS(3.1±0.8)分,多发伤35例,ISS为(23.8±3.2)分,PHI 3~5分。48例患者均为开放性损伤,估计失血量700~2700 mL,平均(1698±286)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建立和完善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由门诊部牵头,对绿色通道涉及到的相关科室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对绿色通道涉及到的各相关科室有严格的服务时限。相应硬件设施和合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关键,并结合日常不间断的培训演练,需要时,才能达到迅速、有效的急救目的,从而畅通绿色通道[2]。因而固定急诊科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从事创伤急救工作,同时浜们谰壬璞负颓谰纫┢返取;颊叩酱锛闭锟坪笥晒潭ǖ囊绞进行创伤急救工作,根据需要进行胸、腹腔穿刺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如需特殊检查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及绿色通道服务人员全程护送,同时根据需要行止血、包扎、固定、气道支持和液体复苏等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如需紧急手术,通知创伤手术室做好手术及接诊准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全程护送直接送入手术室。所有术前准备均在急诊科完成,检查结果直接送手术室。建立以急诊科为中心、多科室协同合作的一体化创伤急救小组,组长由急诊科主任担任,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各有关科室密切配合,保障绿色通道畅通,定期对各组员进行急救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提前将医疗器械及药品准备充分[3]。有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流程及相应的工作流程,组织创伤小组成员、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定期进行培训演练,定期对创伤急救绿色通道质量控制(检查、分析、改进)。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所有工作均按流程执行。记录两组患者到达急诊科的时间、处理措施、绿色通道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绿色通道组52例患者救治成功51例,救治成功率98.08%;对照组48例患者救治成功42例,救治成功率87.50%,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国内目前对急诊创伤患者暂时没有统一的救治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救治效果是应遵循的救治原则[4]。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促进了创伤学人才的培养,创伤急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严重创伤救治成败的关键所在[5]。本院建立和完善了创伤救治的急诊绿色通道,规范了重症创伤的救治模式,提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

3.1 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特点 严重创伤救治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配合,对严重创伤救治应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无论采取何种救治模式,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是救治严重创伤的最终目标。在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由分诊护士负责登记在案,并向患者发放“绿色通道”卡,按月统计并上报门诊部备案。登记内容应包括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有效联系方式)、就诊科别、诊断、进入通道时间、转出通道时间、去向。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享有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及全程陪护、优先畅通的服务。各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优先为持有绿色通道卡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患者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将追究责任,通过以上相关的规定以保证绿色通道的运行正常。同时加强管理绿色通道的质控工作,并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更好地完善创伤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3.2 创伤急救的时间 伤后1 h已被公认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黄金时间[6]。这里的“黄金时间”概念,也就是争取在伤员到达院内后,能够得到高水平创伤救治人员、设备、技术运用为一体的良好的院内运行管理机制做保障,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并获得确定性治疗[7]。施建国等[8]研究发现,创伤救治小组的建立减少了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室的诊断和处理上的延误,使急诊处理时间显著减少,同时可使严重创伤患者得到更快更正确的治疗。但在我国现有急救模式下主客观原因使多数严重创伤患者在伤后黄金1 h内得到确定性治疗难度较大[9]。自2014年5月本院创伤绿色通道完善以来,由急诊科固定的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创伤救治及创伤救治小组统一指挥,规范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模式,各个相关科室紧密配合,有效缩短了临床反应时间,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缩短了,绿色通道组入院至手术室平均时间为(49.9±12.8)min,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98.08%,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患者的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团队有效运作,建立起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10-11]。本研究最大限度的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确保了“黄金1 h”的救治效率,这与董宏伟等[11]严重创伤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研究结果相一致。

3.3 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屈纪富等[12]研究发现,大力加强创伤医师队伍建设,特别注意强化创伤急救的时效观念,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指导下不断完善创伤急救流程,培训各种创伤急救诊治技能,从而提重创伤救治成功率。如何提高急诊救治对创伤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减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减少严重创伤并发症发生,是医院急救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13]。急救绿色通道保证了救治的“时效性”和“整体性”[14],即改多科会诊为专业化的创伤单科诊治;改分科诊治为系统化创伤专科诊治。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的目的就是要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突出“时效性”和“整体性”,为严重创伤患者提供了更为专业化、一体化、系统化的救治。由于院内急救流程的一体化和规范化,以及救治设备的不断完善,从而缩短了院内各个流程中的等待时间[15]。缩短了患者的院内滞留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是衡量急诊患者处置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16]。急诊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其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伤势严重来不及抢救、伤情诊断不明、抢救不及时、因检查耽误或漏诊延误时间[17]。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室逗留时间为(23.3±4.1)min,患者入院后的各个反应时间均大为缩短,增强了创伤急救人员的急救意识,也为严重创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赢得了时间。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涵盖院前急救、急诊科、ICU及手术室等相关科室,需要各个科室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助救治工作,较好地完成入院到急诊、急诊到手术室的对接,缩短了各个环节、步骤间的交接时间[18-19]。为挽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绿色通道管理模式下的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缩短了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可有效提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若患者费用不足执行院内欠费审批制度,正常上班时间在门诊部审批,其余时间在总值班室审批。《“绿色通道”欠费审批单》一式两份,急诊收费处和检查科室各留一份,按月由门诊收费处统计,并上报门诊部/总值班,母鞣矫姹Vち舜瓷思本鹊摹笆毙性”和“整体性”。急诊绿色通道的运行模式从制度上保证了“三无”患者、危重患者、无经费患者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避免了见死不救、互相推诿,甚至拒收患者的现象发生,同时为无陪护患者积极联系家人,解除其后顾之忧,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与张连阳[20]的研究相符合。

总之,本院建立和完善绿色通道管理模式下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规范了创伤救治模式,不但提重创伤救治的效率,而且也改善了严重创伤患者结局;提高了创伤急救人员的素质和相关科室的急救意识。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生命及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创伤急救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姜保国,王天兵.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13,11(29):485.

[2]王会,王玉梅,舒阳.畅通绿色通道重要环节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8):1585.

[3]白建忠,吴宗明,李一凡,等.多科协作创伤救治模式探索[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3):247-250.

[4]曾登芬,李希西,程丽霞,等.急救绿色通道模式下204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2):108-110.

[5]康德,陈桂喜,石聪辉,等.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重创伤救治水平的临床研究[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3,1(3):26-29.

[6]沈爱华.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10(32):1580.

[7]程晓斌,毕玉田,黄坚,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程序的建立[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3):226-228.

[8]施建国.姚远.周继红,等. 规范创伤救治模式促进严重创伤救治质量的作用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2):1110-1113.

[9] Barrett T W,Brywczynski J J,Schriger D L.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Club.Is the golden hour tarnished?Registries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J].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0,55(3):247-248.

[10]段岚,樊有炜,霍明立,等.严重创伤急诊滞留时间对抢救成功率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7(8):702-704.

[11]董宏伟,周兵摇,李国政.严重创伤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250-251.

[12]屈纪富,刘明华,文亮,等.强化时效观念,优化救治流程,大力提重创伤救治成功率[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3,1(1):8-10.

[13]姚元章,孙士锦,谭 浩,等.严重创伤院内急救的时效性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03-106.

[14]姚元章,张宇,孙世锦,等.急救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4):268-270.

[15] Mc Cusker J,Tousignant P,Da Sil-va R B,et al.Factors predicting patient use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2,184(6):E307.

[16]胥阳,陈j,化伟,等.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影响因素及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7(12):254.

[17]程晓斌,赵先柱,张连阳,等.多发伤院内紧急救治规范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4-7.

[18]戴领,胡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39-40.

[19]沈伟锋,江观玉,干建新.创伤急救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2(2):114-117.

篇4

1. 影响重大项目实施进度的因素主要有三

项目建设被誉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按照紧盯大企业、大财团,大招商、强招商,招大商、招强商的要求,很多地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在这些重大项目上,往往审批速度慢,推进难度大,实施周期长,对项目建设造成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影响了重大项目“落地开花”的速度。

影响重大项目实施进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土地手续审批与办理进度缓慢。土地确权、转性、挂牌和使用权等手续办理过程时间周期长,程序复杂,同时,又常常与规划等环节交叉,严重影响了项目推进速度。二是规划手续审批与办理环节复杂。在土地权属明晰的情况下,项目规划手续涉及规划方案初步设计的审核批准,以及两证一书的办理(土地规划许可证、项目建设用地许可证、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规划办理环节众多,办完所有规划手续多达288个工作日,办理过程十分漫长。三是项目拆迁难度大。城关区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用地均为毛地,由项目实施单位承担拆迁安置工作,因目前现行补偿标准存在争议,客观环境因素均不利于拆迁,加之部分拆迁户无理抬高补偿标准,致使项目拆迁难,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建设进度。

2. 为审批项目“瘦身”,使办事效率“提速”

机关效能是机关干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的综合反映,是投资发展环境的关键要素。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需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早在2008年的江西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就曾表示,2009年在全省乡镇以上各级党政机关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公共服务部门,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为重点、以依法高效、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的“机关效能年”活动。基本要求是: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力争使江西省项目审批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推进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及其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克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与此同时,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以3个月为限,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集中清理,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政府工作质量。要求清理工作务必完成“三个至少缩减30%”的任务,即: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至少缩减30%、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至少缩减30%、单项行政审批时间在各自承诺的时限基础上至少缩减30%,切实达到“审批时间最短、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目标。

2009年4月1日,随着省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顺利通过,江西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圆满结束。经过清理,省级行政许可项目精简47.2%,省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精简54.1%,行政审批事项的平均办理时限缩减46.5%,大幅超过30%的预定目标。这次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标志着江西省在提高行政效能、打造高效政府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次清理工作的完成,带来三个最直接的变化,一是行政审批项目的减少,将给企业更大的自,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二是行政审批项目的下放,将更加方便人民群众办事,减少办事成本。三是行政审批时间的缩短,将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进一步转变政府形象。这次行政审批清理,是江西省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江西省在中部崛起的新跨越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 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制度

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对重大产业项目服务水平,扩大内需,促进江西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江西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赣效能发〔2009〕1号,以下简称《办法》)要求,江西省政府于2009年制定了《江西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试行方案》。

方案规定,凡由省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产业项目均属于重大产业项目,全部进入“绿色通道”,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国家核准、审批和备案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办理省建设条件审批时,也参照施行。凡属“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内的重大产业项目,项目策划、项目审批、项目运营各环节,实行统一受理制、项目代办制、快速转办制、并联审批制和办结告知制“五项制度”。

另外,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把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工程可研报告合并为一道程序。项目建设单位在提交工程可研报告及环评、规划和用地预审等有关申报材料后,项目即进入“绿色通道”;实行核准制的项目,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及环评、规划和用地预审等有关申报材料,项目即进入“绿色通道”;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向省投资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后,项目即进入“绿色通道”。项目建设单位申报材料,由责任审批部门实行统一受理,责任审批部门负责将有关材料分发各有关单位,建设单位不需将申报材料逐单位分送。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网络审批服务平台,逐步实行项目申报、受理电子化。

与此同时,“绿色通道”制度还对相关部门的办理时限提出了要求。实行审批制的项目在工程可研报告审批时,相关部门3个工作日内必须提出书面意见并盖章确认,省投资主管部门在12个工作日内办理可研报告批复;在建设条件审批上,项目建设涉及的相关部门或单位,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入并联审批,最长的为5个工作日,最短的为1个工作日;在项目竣工验收上,由项目业主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验收,时限为2个工作日。

为确保“绿色通道”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江西省将成立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工作领导小组,对“绿色通道”运行工作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查处干扰影响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违规违纪行为。方案要求,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前审批许可事项涉及项目所在设区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各设区市要参照省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机构,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上下联动,提高效率。

2009年11月4日召开的江西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建设现场会强调,加快推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要突出重点,全面建成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网上并联审批系统。系统的规划要坚持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监察、统一管理和维护;系统的运行要满足外网申请功能、内网办理功能、办件管理功能、电子监察功能;系统的管理要实现“三个便利”,即:便利申请人、便利经办人、便利管理人。

2011年印发的《江西省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工作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设作为工作任务之一。其中提出了3点具体要求:

1.重大产业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制度。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进入绿色通道,实行“统一受理、项目代办、快速转办、并联审批、办结告知”的绿色通道制度。国家核准、审批和备案的重大产业项目,办理省、市建设条件审批时,参照施行。

篇5

【关键词】颅脑损伤; 院前; 急救

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但死残率则处于第1位。进几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取得长足的进步,基层医院医护和监护条件较差,对颅脑创伤病情变化认识不足[1]。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许多乡镇基层医疗单位, 还存在着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简陋,工作条件差,交通不方便等情况。尤其是西部地区显得尤其突出,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没有CT。在这种条件下, 基层外科工作中不能对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但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显得十分重要。有效的处理及时转运可防止并发症, 减少残障, 提高抢救成功率。2007年1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137 例颅脑损伤病人, 现将院前急救及转运总结如下。

1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 年7 月我院收治急救颅脑损伤病人137 例, 男85 例, 女52 例; 年龄6岁-72岁, 平均40岁; 急救车出诊35 例,亲属护送入急诊科102例;车祸伤69例,打击伤27例, 坠落伤31例, 其他10 例; 现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 3-5分6例,5-8分19例, 8-12分44 例, 12-15分68 例;有头皮损伤99例;合并其他器官脏器损伤9例。

1. 2结果转院治疗110例,途中死亡2例;住院治疗27例。

2急救与转运

2.1院前急救随时做好急救物品准备, 接到急救电话及时出诊。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 应使伤员迅速安全地脱离危险环境, 排除可以造成伤害的原因,防止各种原因产生新的损伤。快速评估病情,根据GCS评分及时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 检查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对有创口病人紧急包扎,出血较多病人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呕吐、呛咳病人, 紧急进行呼吸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根据情况紧急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缓解呼吸困难。当确认呼吸道已畅通后,给予吸氧。当上述措施采取后仍不能减轻缺氧症状者,则给予辅助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或已停病人,行紧急辅助呼吸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以确保呼吸道通畅。观察现场了解致伤原因、暴力情况和病人受伤、意识、出血量等, 以便向接收救治人员提供伤情记录,帮助伤情判断,以指导治疗。其他脉搏细数或测不清者,首先建立起1条或2条通畅的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提高血压。血压过低者,可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适量应用升压药物。脉搏洪大且慢、呼吸减慢并合并有瞳孔一侧或双侧散大者,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和血压的前提下,紧急给予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有合并伤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病情较重,及时与有条件治疗的上级医院联系争取最短时间内转院治疗。

2.2 转运途中的救护 经过现场紧急处理后, 在病人呼吸道通畅、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情况下, 立即转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抢救。对病人正确搬运、迅速转送,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再损伤。颅脑损伤伴昏迷病人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在途中应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块,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如无禁忌,应使伤员平卧,保暖。途中保持输液通畅,及时补充血容量,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如遇较重的患者及时与上级医院联系,多数采用上下级医院对接的方式畅通绿色通道,尽量缩短转运等待时间有利于抢救工作。对于脑外伤患者判断是否使用脱水药物的标准主要依靠有无严重的颅内高压的表现,不盲目使用脱水药物。

3 讨论

颅脑外伤的急救需要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 途中医疗监护及院内的强化救治, 对于维持病人的生命, 减轻病人痛苦, 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 缩短伤后手术时间, 尤其是脑疝发生后的手术时间, 争取在双瞳孔散大前手术治疗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急性脑疝最关键的措施。对颅脑损伤病人现场的抢救工作,最初的重点应是呼吸与循环的复苏和支持。即刻纠正伤后发生的呼吸暂停与低血压至关重要, 若有延迟可造成脑缺血缺氧性损害[2]。颅脑损伤起初仅为部分性损伤, 但数小时、数天后会有继发性损害。而脑缺血缺氧是继发性损害的主要机制, 重视改善颅脑损伤后脑缺血缺氧对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供氧是预防脑缺氧发生脑水肿的重要措施。躁动不安和舒适状态改变是脑外伤病人的一个常见表现,也是提示该患者病情可能较重或脑疝前期表现,应高度重视。特别是当病人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入安静时, 应提高警惕、找出原因对症处理。不可盲目使用脱水药物,尤其是颅内出血没有停止的患者使用脱水药物可能短时内加重病情。但是当有脑疝发生的时候应及时有效的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为手术创造机会。

总之,基层医院在颅脑外伤的急救与转运工作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做好院前急救与转运工作, 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可防止并发症, 减少残障。为了节约时间, 医院与医院之间需密切配合, 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尽量缩短伤后至手术的时间, 在急救与转运过程中突出一个“急”字, 分秒必争,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儿科; 心肺复苏; 急诊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57-02

随着临床对医疗卫生知识的深入研究,心肺复苏的技术也不断提高,儿科心肺复苏原理与成人类似,但是也有一定的不同。在疾病类型方面、救治成功率方面,儿科急诊心肺复苏均有一定的特点。儿科心肺复苏中包括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和复苏后的临床治疗[1]。本文研究分析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并对患儿预后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患儿89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38例;患儿年龄5~13岁,平均(8.99±1.02)岁。其中心跳停止使用心肺复苏者43例,呼吸停止使用心肺复苏者46例。从其他医院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17例,直接入院就诊53例,急救车转入19例,其他方式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10例。从发病到入院进行心肺复苏时间为2~99 min,平均(31.31±7.98)min。排除入院后已经宣告死亡的患者。

1.2 方法

急诊心肺复苏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复苏过程严格地按照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指南进行。成立抢救小组后,对患儿实施抢救。患儿平卧位将口鼻分泌物清除,垫软枕,使用心肺复苏囊给氧后进行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使用心肺复苏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所有患者的疾病类型、救治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救治成功情况

呼吸停止患儿的心肺复苏率高于心跳停止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疾病类型

患儿疾病类型前三位为:意外伤害、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中意外伤害37例(41.57%),心血管疾病23例(25.84%),感染性疾病18例(20.22%),恶性疾病8例(8.99%),其他疾病3例(3.37%)。意外伤害又包括:窒息17例(19.10%),严重创伤12例(13.48%),溺水5例(5.62%),中毒3例(3.37%)。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6例(17.98%),严重心律失常4例(4.49%),心肌炎3例(3.37%)。感染性疾病包括:脓毒血症8例(8.99%),脑脊髓膜炎4例(4.49%),重症肺炎4例(4.49%),胃肠道感染2例(2.25%)。恶性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5例(5.62%),恶性肿瘤3例(3.37%)。其他疾病包括喉头梗阻2例(2.25%),癫痫1例(1.12%)。

3 讨论

使用急诊心肺复苏是儿科生存链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包括基本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2]。基本生命支持中,主要包括气道管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道管理中要求临床医护人员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对有呕吐的患儿要注意清除呕吐物、鼻内分泌物等,并将头偏向一侧。人工呼吸中,要注意正确地评估患儿的潮气量,再给予呼吸支持。胸外心脏按压在胸骨下1/3,要注意避开肋骨与剑突[3],使用腹部按压对婴幼儿的危险大,并可能导致肝损伤,因此笔者认为,对年龄大的儿童可以使用手掌根部按压,对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则使用双手环抱的方法。

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气管插管、循环、除颤、药物。延续生命支持则为复苏成功后进行的密切监测与持续治疗。在89例患儿中笔者均使用了气管插管的方法,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长度,保证安全且有效的插管效果[4]。

本次试验对89例急诊儿童心肺复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首先表1中提示,呼吸停止患儿进行急诊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较高,高于心跳停止心肺复苏患儿(P

从疾病类型方面可以看出,意外伤害是89例患儿的主要病因,占41.57%。这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加强健康宣传,提高对儿童的监护,降低小儿生活中的各项不安全因素。

笔者认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开始时间呈负相关,患儿复苏开始的时间越短,其成功率越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要早期启动心肺复苏,以缩短呼吸心跳停止到接受有效心肺复苏的时间,缩短呼吸心跳停止到入院就诊的时间[6]。

综上所述,在儿科急诊心肺复苏中,患儿多为意外伤害和心血管疾病,以呼吸停止患儿的救治成功率较高,需要不断加强儿科急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早期的院外服务系统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医院可以开通绿色通道,促进呼吸心跳停止的患儿得到早期的救治,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赵丽华.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特点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49-51.

[2]张成晔,钱素云,曾健生,等.急诊室小儿心搏呼吸骤停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复苏效果评估[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1):1237-1241.

[3]李春盛.纪念现代心肺复苏术诞生50周年暨对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展望――心肺复苏指南从经验到科学[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1013-1014.

[4]孙洪章.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110.

[5]李璧如,王莹,钱娟,等.儿科院外心跳停止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后[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3):223-226,229.

篇7

【关键词】 急性颅内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围术期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7.6.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6-0059-03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 Treated by Solitaire AB Stent/SONG Yuan-yuan,ZHOU Gui-zh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6):59-6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 of Solitaire AB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Method:60 cases of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y occlu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treated with Solitaire AB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perioperative nursing,including preoperative establishment of easy access,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blood pressure control,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tc.Result:In this group,59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removed,

1 case died of symptomatic cerebral hemorrhage;postoperative mRs score 0 point of 20 cases,1 point of 21 cases,2 points of 9 cases,3 points of 5 cases,5 points of 3 cases,6 points of 1 case.Conclusion:Actively carring out emergency work before surgery,observing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hanges closely,paying attention to control blood pressure,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early swallowing and limb function,language training,can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rapidly,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effects of the Solitaire AB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treatment.

【Key words】 Acute intracranial arterial occlusion;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 404000,China

急性B内动脉闭塞是引起患者死亡的第3位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临床研究表明,在神经组织损害不可逆前,恢复血供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rt-PA药物溶栓改善神经系统预后具有一定效果,但获得良好转归的患者出血发生率依然较高。血管再通改善转归的效果良好,但血管再通不完全易导致严重后果。神经介入技术和装置的发展及应用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机械装置取栓治疗这一方法,而机械装置取栓治疗不仅获得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在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方面取得一定成效[1]。本研究主要对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术前建立绿色通道,加强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病情的有效康复,现就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共60例,均行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2~80岁,平均(66.6±12.5)岁。临床表现:突发失语,单侧肢体偏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8±4.8)分。包括基底动脉2例,颈内动脉6例,大脑中动脉38例,大脑中动脉合并颈内动脉14例。本组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为4~7 h,均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术治疗疾病。

1.2 手术方法

本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后即刻行DynaCT检查。根据患者病情,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行扩血管、扩容治疗,3 d后口服波立维、拜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治疗时间窗较窄,术前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建立卒中急救绿色通道,联合多科室实施一体化全程救护。患者入室后,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全面开展影像及实验室检查,做好皮肤准备工作,并留置导尿,进行安全转运。

1.3.2 术后护理

1.3.2.1 病情观察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监测脉搏、血压、心电及呼吸,观察患者肢体活动、瞳孔、意识等情况,评估格拉斯哥评分,注意血压变化,预防脑再灌注损伤。股动脉穿刺易形成血栓,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和温度等;穿刺部位使用砂袋压迫4~6 h,注意观察有无瘀斑或渗血。

1.3.2.2 呼吸道管理 术后吸入氧气2~4 L/min,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气体交换不足。本组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采取头高30°~45°卧位,给予口腔护理4~6次/d,雾化吸入2~3次/d,予以翻身拍背、吸痰等处理,注意操作轻柔。整个过程中注意加强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管理。

1.3.2.3 原发病护理 本组3例患者有心脏换瓣病史,20例患者有房颤病史,术后发生快速房颤,均予以心率、心律监测,绝对卧床,维持补液,同时服用华法林,期间通过观察肢体末端、眼睑有无水肿予以对应处理;其中心力衰竭患者3例,积极给予利尿、强心、补液治疗后好转。4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术后6例患者血糖升高,静脉泵入胰岛素50 U+生理盐水50 ml控制血糖,病情稳定后,口服降糖药,并进行饮食宣教,均好转。

1.3.2.4 并发症护理 (1)下肢深静脉血栓:颅内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术后患侧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病情严重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予以抗凝治疗,术后48 h后进行肢体主被动活动2~3次/d,10~20 min/次,同时予以高维生素C、高蛋白、低脂低盐饮食。另外,饮水可促使血流量增加、血液黏稠度下降。本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症状性脑出血:出血部位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部分患者豆纹动脉易受损出血;术前长时间持续血管闭塞患者血脑屏障受损严重,血管再通、脑组织再灌注时容易出血[2]。术后需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是否加重。本组CT检查确诊8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即刻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脱水、护脑等治疗,其中1例患者死亡,其余好转。(3)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通及血液再灌注会加重原有症睿发生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会加剧脑水肿,因此早期血管再通十分重要;同时予以钙通道阻滞剂、神经保护剂、脱水药物治疗[3]。术后除观察病情变化外,还要加强血压监护,控制收缩压为120~130 mm Hg。本组1例取栓24 h内出现意识障碍,立即静滴甘露醇250 ml,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0例停止抗凝治疗,予以神经营养支持、抗炎、降压、脱水治疗后好转。

1.3.3 康复护理

1.3.3.1 吞咽困难 重视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对预防营养不良及肺炎具有重要作用[4]。采用文献[5]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吞咽障碍患者,确诊后及时调整进食及食物性状、食器大小等,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期间注意预防误吸和肺炎的发生,不能进食者予以鼻饲,改善营养状况,避免出现脱水。本组吞咽困难患者4例,其中呛咳1例,予以鼻饲,调整抗生素后好转。

1.3.3.2 语言训练 首先筛查失语症,对患者能够表达的语言、表情和手势的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加强交流和沟通,消除其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护理人员注意根据患者的言行举止予以相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语言训练注意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调整训练方案。

1.3.3.3 偏瘫肢体管理及训练 良姿位摆放和关节活动训练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身体康复。肩关节半脱位是常见并发症,良姿位摆放能够减轻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6]。仰卧位摆,(1)上肢:上肢和肩部下分别垫软枕、毛巾,手略高于肩,手心向上;(2)下肢:髋下和膝盖下分别垫毛巾,膝关节微屈曲,脚下放软枕,脚尖向上。侧卧位时上肢伸直,双下肢微屈曲,上肢间和两腿间分别抱软枕、垫软垫,患侧卧位时患侧肩部向前伸出。早期予以肢关节被动活动,注意动作缓慢,手法轻柔,关节活动范围适度;关节活动能够减轻关节肌肉挛缩,对后期康复具有一定作用。部分患者需要进行Morse跌倒与Braden压疮评分[7]。高危因素患者的床边要挂有标志,警示注意避免跌倒,加强皮肤护理,同时依据皮肤受压状况进行翻身。本组无关节畸形和压疮发生。

1.3.4 出院指导 出院后予以抗血栓剂,告知用药注意事项,有出血倾向时及时进行检查,并对凝血功能进行复查。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坚持肢体及语言功能训练。给予饮食指导,鼻饲患者定期更换胃管,评估吞咽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及管饲方案。

1.4 评价标准

依据NIHSS评分量表与mRs评分量表评价。其中NIHSS量表评分标准为:0~15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有轻度症状,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16~18分,患者临床表现为中重度情况,生活基本不能自理;19分以上,患者症状极为严重,有生命危险。

mRs评分标准为:0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分,症状轻微,能正常工作与生活;2分,患者有轻度残障,能简单处理个人事务;3分,重度残障,需要人协助;4分,重度残障;5分,严重残障,卧床不起;6分,死亡。

2 结果

59例患者均取栓成功,造影显示血管再通,失语、偏瘫等症状明显好转,意识逐渐清醒;1例因症状性脑出血死亡。术后第3天和第7天NIHSS评分分别为(12.2±0.4)分和(8.7±0.6)分。出院后随访,mRs评分显示:0分20例,1分21例,2分9例,3分5例,5分3例,6分1例。

3 讨论

颅内较大血管闭塞容易诱发急性缺血性卒中,其病死率高达53~92%[8]。机械取栓是快速、安全恢复血管再通的主要方法,由此挽救缺血脑组织,可对患者病情进行改善。根据有关研究,急性颅内动脉闭塞临床死亡率较高,其中,直径超过2 mm的动脉闭塞造成患者死亡的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53%~92%。当前,3 h内采用静脉溶栓法治疗与6 h内采用颈动脉接触或药物溶栓是该病症较为常用的两种方式,然而大部分患者在进入医院治疗时已经超过了静脉溶栓方式的时限,甚至有部分患者处在6 h内动脉溶栓的临界点,导致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上受到影响。机械取栓的优点为:血管再通率提高,预后改善;再通过程缩短,治疗时间窗延长到8 h;脑出血转化发生率降低。机械取栓方式采用较为直接的方法来取出血栓,从而实现患者血管畅通的目的,相对于药物溶栓,不仅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还能够缩短再通时间,从而降低患者颅内缺血组织细胞损伤。

参考文献

[1]张菊华.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o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41-43,49.

[2]柏慧华,祝晓娟,范莉花,等.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0(9):40-44.

[3]纪玲,杨丽平,施如月,等.1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并腹主动脉闭塞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13):1275-1276.

[4]应彩羽,陈琴蓝.143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82-784.

[5]张丽,陈圣攀.新型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6,16(2):52-54.

[6]朱文燕,叶日春,沈虹,等.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急性脑梗塞动脉取栓术31例术中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14-15.

[7]董丽,张敏,王慧,等.Solitaire支架联合Neuro导管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术中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9):2005-2007.

篇8

【摘要】目的:对颅脑损伤患者于急诊救治中所应用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我科急诊救治的3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论:评估颅脑损伤患者其伤势情况,需要具备准确性与时间性以及预见性;观察患者病情需具备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对患者进行护理需要全面整体。而急诊专科的护理观察能够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救治以及预后,也是降低患者其病死率与伤残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急诊救治;颅脑损伤;临床护理

目前,患者急性的颅脑损伤为急诊科最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大多有发生突然[1],并且伤情重[2],以及病情多变[3],和并发症多与死亡率高等特点[4]。怎样提高患者颅脑损伤其抢救成功率与生存质量已经成为目前急诊救治与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我科急诊救治的3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旨在对颅脑损伤患者于急诊救治中所应用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我科急诊救治的3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178例,有女性患者122例;患者年龄在15-75岁之间,其中145例为车祸导致,71例为坠落伤,44例为撞击伤,20例为塌方砸伤,20例为其他。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被明确诊断为135例脑挫裂伤,60例硬膜外血肿,35例硬膜下血肿,40例外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原发性的脑干损伤,72例颅内血肿,35例颅底骨折,40例脑疝。12例并发失血性休克,31例肋骨骨折,16例血气胸,9例肝脾肾破裂,10例腰椎骨折,8例骨盆骨折,55例四肢骨折,60例颌面部损伤。

2 护理

2.1 急诊抢救护理: 需迅速了解患者病情,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与性别以及年龄,和受伤的原因与时间以及部位等,还包括伤后是否出现意识障碍,是否存在中间清醒期,以及肢体的活动情况。同时立即通知急诊医生,检查患者其意识与瞳孔以及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判断伤情;如发现患者心跳与呼吸骤停,需立即心肺复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工呼吸与人工循环建立起来,同时建立静脉液路。使患者取适当的,予以吸氧,在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以辅助呼吸。在患者生命体征较稳定后,需尽早进行脑CT与X线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做进一步的明确诊断;还需尽快通知脑外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如有手术指证则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并积极做好术前的准备,同时通知手术室进行相应的准备。

2.2 呼吸道管理: 呼吸道管理为抢救患者最重要的措施。由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以及误吸和舌后坠等均能够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所以接诊后需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将头偏向一侧,同时清除口腔与呼吸道内的异物,避免由于呼吸道的堵塞所引发患者的窒息。如有呼吸困难以及呼吸停止者,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以及气管切开,并进行人工的机械通气。而吸痰则能够兴奋患者咳嗽反射的中枢,进而出现低氧血症以及颅内的高压,所以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能够超过15秒。患者颅底骨折与耳鼻腔出现血液漏出,在吸痰时则应严禁从其鼻腔吸引,避免加重患者病情或者引发颅内的感染。

2.3 颅高压护理:患者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与呕吐以及烦躁不安和意识障碍等,再必要时需应用颅内的监测仪,如果颅内压增高,需及时汇报急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而脱水疗法则为减轻患者脑水肿,以及降低其颅内高压最重要的措施。同时需立即建立其输液通道,于15分钟内快速的滴入250 ml甘露醇以减轻患者脑水肿,从而能够迅速降低患者颅内压,以及预防进一步的脑损伤发生。同时还需予以高流量的氧气吸入以改善其脑组织缺血与缺氧,进而减轻患者脑水肿。

2.4 转运: 患者的生命体征趋向于相对的稳定后,需转运到脑外科进行治疗或者手术室进行手术。在转运的过程中需及时迅速,避免在急诊室过多延误。预先需制定好绿色通道的管理制度,在转运时需注意摆好其与姿势,同时保持车身的平稳,以避免过多的震动与搬动头部,引起患者颅内出血加重以及颅内压的增高;患者出现躁动则需予以四肢适当的约束,避免坠床与误伤。患者转入到住院科室以及送手术室,则需由专人进行护送。如患者进行CT与X线影像学检查时则需带液体以及氧气,需由专门的护士护送,配备简易的呼吸器。并于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5]。

2.5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颅脑损伤后,其家属与意识清醒的患者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恐惧与焦虑心理,所以需作好及时的安慰性解释,而医护人员则需保持镇静,在抢救工作中密切的配合,通过快捷的应变能力与熟练的急救能力取得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任。并及时向家属反馈抢救的信息,以取得其理解与支持。其心理护理需贯穿于临床护理活动的始终,而针对不同的患者其不同的心理状态需采取相适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同时恰当的解答患者与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有效的改善护患之间关系,还能够减少医患纠纷,以及提高临床救治的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评估颅脑损伤患者其伤势情况,需要具备准确性与时间性以及预见性;观察患者病情需具备敏锐的临床观察能力,对患者进行护理需要全面整体。而急诊专科的护理观察能够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救治以及预后,也是降低患者其病死率与伤残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金美,张玉华. 急性颅脑损伤422例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J].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 24 (4) . 219,221

[2] 柯杨,张创成,于新民等.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外"120"急救护理60例体会 [J]. 武警医学, 2001, 12 (3) _1 . 153

[3] 毛晓慧.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62例的急救与护理 [J]. 职业与健康, 2002, 18 (9) _2 . 163-164

[4] 李丽.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护理体会[J]祝您健康•新医药, 2010, 01 (5) . 70,69

篇9

深入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为总的行动纲领,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为主题,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服务经济发展为主要抓手,以解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建成国家生态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2、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3、淮河流域重点达标断面达到国家阶段性考核目标;

4、环境安全和谐稳定;

5、向上争取资金不少于2500万元;

6、完成排污费征收600万元,服务性监测费创收150万元。

7、建成省级生态村1个,省级绿色社区1个、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社区10个、绿色学校5所。

8、建成环保监控中心,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标准化站标准。

9、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符合二级标准天数达96%,县域内主要河流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环境承载力有所增强。

10、完成上级下达的其它重点工作任务。

(三)重点工作

1、提振信心,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建设

(1)2013年通过国家生态县创建国家考核。

(2)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生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污染治理,因地制宜推广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稳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现农村环保“三清两化一长效”(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环境管理长效)的目标。加强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环保工作水平。

(3)加强水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改善全县河流水质;加大农村河道管护力度,推进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

(4)深入开展创建及环保宣传,特别是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5)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行动计划》,积极研究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

2、提升标杆,强化考核,全面落实污染减排

(1)精心制定年度减排计划,细化分解指标,健全减排统计、监测与预警、考核三大体系,把年度目标考核与季度减排通报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减排奖惩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2)加快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继续实施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水平。加快开发区北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力争2013年建成试运行。

(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每镇开展1家清洁生产试点;对超标或超总量排污企业、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质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全县列入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指导县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

(4)积极配合省、市环保部门编制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规划,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加大机动车尾气检测力度,加快淘汰城区范围内燃煤锅炉,加快淘汰黄标车。

(5)密切关注上级资金政策动态,积极组织企业、单位编报环境治理项目,争取上级环保资金,助推减排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

3、提高实效,严格监管,全面深化环境执法

(1)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环境保护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突出抓好化工、涉重金属、食品、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专项整治,对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和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督察。深化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奖励制度。

(2)突出抓好环境安全,建立和完善我县渔业和农业污染事故调处机制,分步规范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强化水质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3)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监督管理和运行维护,充分发挥自动监控系统在环保执法中的特有功能。

(4)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制度,细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确保空气自动站、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实时掌握排污动态。

(5)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协助相关单位领取安全许可证,加大对违法企业查处力度,确保涉源单位领证率、检查率100%。

4、提速审批,把握底线,全面服务项目建设

(1)把好项目审批关口,加强规划环评工作,实施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环保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2)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建立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库,强化新、扩、改建项目环评审批、工程建设、“三同时”全过程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好新污染,防范环境风险。

(3)着力健全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坚持提前介入,提供帮办服务。

(4)深入开展“下乡入企项目服务”活动。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帮助企业方便、快捷办理环保手续。

(四)、保障措施

1、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继续实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把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2、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篇10

【关键词】创伤;急诊;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62―02

随着现代交通、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多发创伤的发生率迅速增高,多发性创伤在急诊科是非常多见的一种病。多发伤指单个致伤因素引起的多系统或多器官的严重损伤( 至少要有两个器官有严重损伤) ,伤情重,变化快,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紊乱,病死率高,临床上稍一延误即可造成患者死亡。因此,进行急救护理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赢得生命的关键[1]。护理工作是急诊急救过程中重要因素关系着抢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提重创伤患者护理质量,有利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现对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153例严重创伤患者护理情况予以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153例,男94例,女59例,均为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2.3±5.7)岁。所有伤员均在10min~1.5h内接收救治,就诊时心跳呼吸停止12例,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休克。

1.2 损伤部位及原因 交通事故98例,刀刺伤23例,由坠落造成的损伤19例,其他13例。损伤部位:颅脑44例,运动系统42例,胸部37例,腹部23例,其他10例。152例中抢救脱险138例(90.1%),死亡15例,急诊抢救室死亡8例,院前已死亡4例, 3例送手术室抢救无效死亡。

1.3 急救护理措施

1.3.1快速评估伤情 多发伤是一种变化迅速,伤情复杂的动态损伤,当多发伤患者到达急诊抢救室时,护士应简单询问病史,分秒必争地迅速评估伤情,严格按ABBCS法进行:检查患者(A气道)有无堵塞、是否开放,(B呼吸)动度和频率,(B出血)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环)脉搏、血压和末梢循环,(S感知觉)患者意识情况、对刺激反应状态[2]。1.3.2 准确执行各项抢救程序 注重抢救黄金时间1h的概念,遵循“先救命后治疗”原则,,争取抢救时间,按急救程序(VICSO)抢救患者,V(Ventilatian)指通气,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和最主要的措施,通气障碍是严重创伤患者最常见死亡原因。首先要清除呼吸道异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入氧气,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153例患者中,有23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气管切开。I(infusion)指输液抗休克,防止休克的恶化。严重创伤患者常伴有休克,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伤后6-8小时(第二个死亡高峰)主要抢救内容[3]。首先建立2~3条静脉通道,要保证静脉通道畅通,采用静脉留置针或配合医生深静脉置管,以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153例患者均建立了静脉通道,并给予了补液治疗。C(control bleeding)指紧急控制活动性出血。有效的控制活动性大出血是早期进行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有明显的外伤出血,给予加压包扎,填塞,钳扎等止血。S(supervise)多功能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电监护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心肺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O(operation)手术。需要马上手术治疗者,应直接送手术室治疗对自缢、中毒、各种大出血、电击伤、休克等建立十多种抢救程序,按部就班的执行标准的诊疗程序。

1.3.3 有预见性的协调各科室工作,做好术前准备多发伤一般涉及多个系统器官,需要多个专业处置,为了保证抢救时间,护理人员要有预见性的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相关的工作,使其

他专业人员尽快处理患者。使急诊科真正地成为生命的绿色通道。危重创伤患者的手术率79.35%[4],危重创伤患者多需要手术,在抢救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紧急术前准备,如配血、备皮、皮试、插胃管等,并快速联系手术室,及时开始手术。

1.3.4 做好心理护理

突发事件给患者及家属心理造成了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无助、悲伤、内疚和愤怒等创伤后应激反应,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积极主动观察,以娴熟的技术、温和的同情心、关心的语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快而有序的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给患者安全感,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伤痛的信心[5]。

2 讨 论

急诊抢救工作中的体会如下: ①科学规范、合理有序的急救护理是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的有力保证。如我们采取的甲乙丙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即在抢救中甲护士负责呼吸道管理,乙护士负责循环系统,丙护士负责对外联系,做术前准备,补充急救物品、药品,通过为采取科学规范的分工制度,使各项工作同时穿行,且有条不紊,能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②熟练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严重创伤的急救水平,主要反映反应速度和反应质量上,接诊抢救应分秒必争,争取在“黄金 1 h”内使伤员的生命体征平稳,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与熟练的各项抢救技术,在接诊后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慌,快速、准确地实施各项技术操作,提高抢救效率。在急诊急救工作中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李学霞,杨春霞. 严重多发性创伤74 例的急救护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 22) : 2040.

[2] 贺欣,李群,童新明.严重多发性创伤74例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91-92

[3] 张建波,马俊勋,何忠杰,等.创伤急救白金十分钟--快速判断伤情启动创伤小组[J].中国急救医学,2006,17(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