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12-20 17:3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家校合作的策略

篇1

关键词:家园合作;兴趣;小班幼儿

早期幼儿阅读方面的启蒙教育,隶属儿童接触书面语言、掌握词汇结构及读写学习的范畴,包括广泛的学习内容,促使儿童在家园合作等多途径感知活动,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共同实施教育,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养成终身阅读学习的好习惯。

一、家园合作早期阅读的作用

阅读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熟悉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心灵之门,搭建了一架生活与知识的阶梯,是全面了解知识的最佳工具。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加深相互之间的交流程度,指导幼儿学会阅读,不仅能使孩子产生愉悦的阅读心理,还能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对启迪幼儿的童心,陶冶高尚的情操,掌握学习技巧,拓宽视野,为今后打好坚实的读写技能基础,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家园合作激发小班幼儿阅读兴趣的途径分析

1.积极营造温馨的阅读区环境

小班的幼儿在视觉、听觉和知觉方面发育都处于初级阶段,语言表达方面仅限在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出现语言的病句,甚至颠三倒四,令听话的人十分费解。家长是孩子表达的第一接受者,也是孩子最愿意进行交流的对象,因此,积极营造温馨的阅读区,让幼儿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随意地在阅读角中阅读自己喜欢的材料,通过亲子间的对话及互动进行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幼儿阅读与语言发展的共同进步。

2.组织家园合作式的亲子阅读活动

小班的幼儿在听说能力及行为规则方面基本上已能够参与到集体阅读活动,对阅读材料的识别和思维活动都带有极大的直觉感应,只是观察力还停留在阅读材料的肤浅表面,所以,在幼儿园的应餐后,老师可以组织幼儿8~10分钟集合,带进阅读室,让他们拿着色彩鲜艳、活泼有趣的图书进行阅读,幼儿之间允许相互交换图书、画片,鼓励他们边看边说,相互指出书中的精彩内容,由此享受到集体阅读的,使幼儿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对于那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在家里听了父母曾经讲过的故事,教师可引导他们在小伙伴面前大胆地述说故事的情节,带动其他的小伙伴也随着去说、寻找相类似的图书去阅读。

3.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阅读活动

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家庭和幼儿园内中的电视、录像DV司空见惯,幼儿对电视、录像等电子设备都有着不抗拒的心态。因此,每周组织幼儿以开展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后的语言拓展游戏。让幼儿和家长在活动室单独相处几分钟,对阅读环境进行短暂的熟悉,随后两人一起对着图片或影像资料进行看图说故事,使幼儿的阅读充满着愉快的心情,主动地阅读,分享共读的全过程。在共读过程中,家长要适时地让幼儿学习动画片中的角色,绘声绘色地模拟动画片中的人物,揣摩故事中的角色心理,用最贴切的语言去表达对角色的理解,从而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本好的图画书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二是用形象精美的图画反映故事的来龙去脉。这样可以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造型生动、色彩斑斓的图片,理解书中所反映的故事内容。在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中,老师邀请家长参加阅读活动,督促孩子M行独立自主的阅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翻页的规则与口念的语言对应,心情随着阅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即与书本互动,从主观意识上阅读与自己是相互联系的,有助于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5.家园合作给幼儿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会通过看、听得到不同的信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看法也是迥然不同的,开放式的共读模式会减少封闭性的阅读情形,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幼儿思考、提问及争议,幼儿就会情绪激昂,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这样往往会使幼儿的语言及思维得到大幅度提高,开启家长、老师、幼儿三者之间交流互动的金钥匙,增强阅读趣味性,鼓励幼儿回家后经常去看图书,并在家长、朋友面前讲故事、表演故事,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展示完自己的表演后,家长发出真心的、积极的回应,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满足他们的表演欲。如此这般,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一定会更加高涨。

总而言之,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孩子养成科学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形成自己的阅读判断思维能力,理解阅读材料中呈现的美与丑,感知阅读作品中的优美语言和画面,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家园合作;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37-02

一、前言

近些年,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头等大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致力于人才的终身教育和全面培养。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儿童的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抓好幼儿的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社会中对两种教育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作为幼儿的两种基本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已家庭教育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其一,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家”“园”合作新模式的优势,才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正确道路。

二、幼儿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园教育概述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部分,以幼儿园为教育场所对幼儿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肩负着幼儿的知识启蒙和健康成长等重任。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幼儿身心和和谐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基本上采取“保”“教”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注重幼儿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此外,幼儿园教育还要求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幼儿在社会中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是社会的产物,人在社会中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幼儿园教育为人才的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定的,引导幼儿直接感知自然环境,在对空气、花鸟等的欣赏中幼儿对人类的自然环境产生热爱,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社会责任感。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幼儿园主要采用合作、分享等教学模式,通过幼儿之间的情感与话语交流,促进幼儿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加快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三、幼儿家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伴随人的终身发展,对人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教育,另一方面指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教育。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属于后者,主要指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幼儿家庭教育的灵活性格体现在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上,幼儿和家长接触的时间较长,家长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出现错误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及时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不会出现中断,稳定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首先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幼儿营造了爱的摇篮,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安全感,有利于幼儿形成稳定、活泼的性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会带给幼儿心理阴影,从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在教育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最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对幼儿“爱”的尺度,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不要对幼儿过分溺爱,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属于我国教育体系,是在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家庭教育局限于家庭之内,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对幼儿的教学比较随意。再加上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家长本身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教育掌握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即使在幼儿园放假期间幼儿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要以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促进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之中都能健康成长。

(二)幼儿家庭教育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科学、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可以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幼儿园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保持一致,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保持连贯性,幼儿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能够显著提升;反之,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左,幼儿园教育的难度会相应加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之下降,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

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学内容具有同步性,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科学逻辑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则侧重与对幼儿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幼儿的智力、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五、幼儿教育新道路——“家”“园”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翼”,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我国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家”“园”合作的幼儿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要注重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一方面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幼儿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家访,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在幼儿心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言传身教,做到尊重教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严格要求,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1、加大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增强“家”“园”合作意识

目前,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对幼儿的教育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进行“家”“园”合作的宣传,比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共同致力于幼儿的教育工作。

2、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幼儿园应该积极的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亲子运动会、家园主体活动、亲子音乐游戏等亲子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都进行了深入的情感交流,为幼儿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也拓宽了幼儿教育的视野,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相互信任、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合作。

3、定期进行家访活动,深化“家”“园”合作层次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机会,但是“家”“园”合作不能流于这些表面的文体形式,“家”“园”合作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家访是增加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定期进行家访。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家访工作,制定明确的家访目标和家访内容,在家访中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结合家访的结果,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园”合作的教育水平

提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是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水平的基础。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幼师的选拔工作,聘用热爱孩子、有亲和力、专业素养高的综合人才,提高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素养。幼儿园定期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和教育,邀请幼教专家举办讲座,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另外,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切实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终身教育中同等重要,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亲子活动等教育平台,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239-240.

[2]黄绪云.重视家庭教育 突出育人地位——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1,(2):67-68.

[3]廖贻.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标与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57-60.

篇3

关键词:集创游戏;合作意识;合作规则;内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29-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模式还存在单一化现象,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途径多依赖于主题性教学活动。幼儿园应重视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利用幼儿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领域课程元素,将其改革为集体性的创作游戏,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尝试、练习合作,丰富幼儿积极的合作体验,从而逐步萌发他们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一、艺术创作游戏集体活动让幼儿体验“怎样愉快的合作玩艺术游戏”

(1)教学设计策略接入点。游戏是合作的开始,游戏是艺术的引领。维果茨基认为游戏的核心要素是想象和规则,规则能促进儿童自我规范的发展与道德萌芽。艺术为游戏创设了想象的情境,情境自然产生了规则。情境规则为幼儿游戏预设了合作的可能与技能。而这种预设是儿童乐于接受的。在活动中协商产生的规则是自发自律的规则。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合作意识特点多以简行合作为主,在合作中肢体语言的使用占很大比重。如在找身体节奏游戏中幼儿主动倾听并互相击打身体部位,以及在歌唱游戏中的呼应,律动接龙游戏中的轮替等。这些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艺术合作游戏,简单而明确,直接而具体,将合作的最基本要素渗透于趣味性的艺术游戏中。幼儿为了参与游戏明晰了规则,为了快乐游戏必须遵守规则,在一次次的肢体互动中,一次次的集体游戏中体验着合作的乐趣。在中班年龄段的幼儿中主要开展以小组分工合作为主的艺术游戏。如音乐情境游戏的角色分配,长音的大象走,短音的小兔跳,休止音时灰狼出现……在音乐的感染与分辨中,中班的幼儿可以投入自己的角色分工中并自我控制角色的出场与退场。另外,在美工塑形游戏中的组合创作,综合艺术集体游戏中的互通影响等,能让中班幼儿在游戏需求的本能引领下,在艺术趣味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轮流、等待、交换等合作要素,逐步培养合作意识,逐步遵守合作规则。而在大班则主要开展以集体协商合作为主的艺术游戏,游戏中多元呈现主次强弱合作、难度递进的层次合作以及更高程度的互相促进合作,游戏中的规则设计也更加复杂和高层次。大班可以设计既有个人创作,又有小组合作和集体互动的综合艺术游戏。如在大班艺术游戏“披萨”中,幼儿可自行设计单块披萨,与小组同伴组成完整的披萨玩的节奏游戏,最后集体传递所有的披萨,练习他人设计的节奏型游戏。多重渐进的游戏玩法设计,不但让大班幼儿有多层次的合作机会,而且引领幼儿体验个人与集体艺术交流汇聚的效果。

(2)教学组织合作化策略。合作是游戏的形式,合作是艺术的表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儿之间如果不能合作顺利,游戏则无法顺利进行,艺术作品也无法顺利完成。小班幼儿合作特点:自我为中心,交往的被动性。在小班组织开展艺术游戏时,主要强调合作的快乐。如增加合作游戏的时间和次数,引导幼儿初步明确游戏规则意识,丰富幼儿的合作游戏情绪体验等。研究中发现,教师与全体幼儿同样是花朵主题的绘画,以大花园的集体合作画展示,比起单独展示小班幼儿个人的绘画作品要好得多。两者对比,前者带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审美愉悦。中班幼儿合作特点:开始愿意主动合作,但仍然缺乏合作技能。如产生分工不明确、合作矛盾等。在中班组织开展艺术游戏时,主要强调学习合作,强化游戏中合作的规则,启发幼儿根据艺术游戏需要主动提出合作需求,并丰富幼儿合作游戏的技能。例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锯木头”中,两两合作的“伐木工”和“木头”必须彼此配合音乐做出有节奏的“抚摸”和“生长”,“锯木头”和“木头断了”等互相配合的动作。大班幼儿合作特点:已能体验合作的快乐,能主动发起沟通互动或合作游戏,能自主协商解决。在大班组织开展艺术游戏时,主要强调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大班幼儿能沟通创意,共同设计,相互支持与帮助。在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孩子们为了变成不被猫发现的石头老鼠,小组间能够共同设计造型,并合作抱团坚持造型控制不动,团队荣誉感和游戏求胜精神,成了大班幼儿艺术创作表现的内在驱动力。

(3)教学整合艺术化策略。艺术是合作的需要,艺术是游戏的成果。在小班以情景化艺术游戏为主,整合艺术游戏时,注意提取相同艺术形象元素,创设相符的艺术情境,使之转化为同一合作命题(即任务感)。在小班综合艺术活动“七彩下雨天”中,下雨的情境音乐让幼儿乐此不疲地选择喷画材料在各种自然及生活物品上表现雨点及雨天的朦胧。简单重复的艺术教学原则引导小班幼儿逐步深入地围绕同一目标游戏与合作,更引导幼儿感受和发现单一的艺术元素在与他人的合作游戏中会形成多重放大的效果,更有趣味性。在中班以合作化艺术游戏为主,则要注意提取相同艺术特征元素,触发相通的艺术灵感,使之转化为同一合作行为(即趋势习惯)。在中班综合艺术“快乐鱼儿游”活动中,幼儿分组听音作画,在同一张画纸上一起用画笔带着小鱼游泳、吹泡泡等,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任何引导,绘画作品上表现出奇妙的和谐感,点线面绘画的艺术特征呈现高度艺术匹配感。在大班以综合表现性的艺术游戏为主。在大班音乐游戏“饺子”中,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旋律变化,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分组讨论包饺子的程序性动作,并选择图片,小组设计合作饺子造型,直至最后的集体煮饺子玩法,都来自于师生的合作讨论,如没有锅怎么办,谁来搅拌,何时下锅等。幼儿能自发提出几人牵手团圆做锅,选出厨师,配合音乐休止点――滑音作出信号。

二、一日生活环节中的集创游戏让幼儿体验“随时可以合作玩游戏”

幼儿一日生活中蕴含大量的合作游戏的机会,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将艺术游戏合作化的改革改进与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课程紧密联系和进一步拓展呢?幼儿园应在户外、早操、欣赏练习、区域、自由活动等各种一日生活环节进行渗透。户外活动时开辟“合作游戏自由区域”,幼儿可以和同伴自由组合玩各种合作游戏,如歌谣式的双人游戏“炒豆子”,三人游戏“套圈”,小组游戏“丢手绢”等,以及与美术结合的“画格子追捉游戏”“叠叠组合塑形钻爬游戏”等,让幼儿练习巩固,突破和创新合作游戏玩法。早操活动中融入集体艺术合作游戏元素,让幼儿将早操锻炼与集体舞游戏相结合,节奏、律动、序列游戏的变化,同伴、小组、班级、年段间进行合作交流。

三、家园合作的集创游戏让幼儿体验“家人也是合作游戏伙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家庭,不但肩负孩子的养育教育使命,也是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和家长游戏沙龙的形式,从教育专业的角度让家长明确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尝试以“集体艺术合作游戏体验”为主题开展新颖的家长游戏沙龙。一群成年人在“搭肩蹲蹲坐的集体舞游戏”中乐得东倒西歪,在“贴面具抢朋友的艺术游戏”中激动得手舞足蹈。作为集创游戏的园本特色文化,现场的团体游戏带给家长的感受是无可比拟的。从2012年至今,幼儿园以班级游戏、年段游戏、全园游戏等多种集体组合形式,组织家长们走到户外开展亲子集体艺术游戏活动。如听音泡泡吹画、亲子背靠背配乐线描画等活动,让家长耳目一新的同时,体验到亲子游戏的创意。幼儿园还组织开展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从第一届艺术节开始,邀请家长们观看全体幼儿的音乐美术艺术游戏。从“2012年,舞动节拍、快乐同行”文化节到“2015, 游戏艺术,创作美好”集创游戏校园文化节发挥了独特的家园合作宣传效应,家长们的教育参与度不断提高,合作教育的效应不断加强。

四、结束语

近几年,幼儿园“集体艺术创作游戏”在幼儿合作意识培养教育领域,进行一些原创性的探索和建设,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和拓展。艺术领域的合作化游戏活动课程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环节更加自由、充实和愉悦。隐性活动课程推动了幼儿园家园工作的改进。幼儿游戏化的合作教学方式对幼儿园各领域课程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幼儿园的“集体艺术创作游戏”园本特色课程将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加以整合、紧密联系,打造最大的教育合力,彰显了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和多样化。

参考文献:

篇4

(一)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孩子和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学习,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待人接物、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家长做得好,孩子会去模仿,良好的榜样就给予了孩子最好的学习。

2.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当今社会,好多家长都认为,我花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上学,老师就必须要看好,管好,教好,要是老师有哪里做得不好我就要去质问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家长们的家园共育思想很薄弱,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要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一起合作。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老师要及时与家长反馈交流,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后,在家庭教育中多多督促,多多注意,这样孩子才会不断进步。

3.家长是幼儿园主要的教育力量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家长与幼儿的关系,生活起居都在一起,教育无时无刻不存在生活中,家长们能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好多都要通过实际生活去实践,去体验。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能增强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程度,而且能使孩子更加感兴趣,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在幼儿园里,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必不可少的同伴,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每个阶段都学习不同的本领,还有好多的同伴一起快乐游戏。

二、农村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认识存在偏差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环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如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相对来说就更加专业,更有计划,因此两者的配合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具有一致性。在我国,好多农村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还不够成熟,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安安全全的就可以了。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完完整整地将孩子交给她,回家了孩子也不需要去管。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不仅要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还要关心幼儿在家的学习以及生活。幼儿园要有足够的家园共育意识,这样才能把最好的教育留给孩子。

(二)家长的思想、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方法良莠不齐

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好多都不是很高,往往为了家里的生计都顾不上孩子,有的还是爷爷奶奶在家抚养,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们没有更多时间去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爷爷奶奶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给不了孩子良好的教育,反而会把孙子孙女当成是“掌中宝、心头肉”,做什么事情都会包办代替,由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经济水平的限制。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长往往为了家里的生计,为了给孩子美好的将来,只顾着赚钱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每天回到家之后都已筋疲力尽,哪怕是陪孩子说说话,给孩子讲个睡前故事也都成了奢侈的事情。

(三)老师没有与家长达成合作的共识

老师在工作中没有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和游戏情况。老师应该多与家长交流,说说孩子优秀的地方和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好的要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并给予表扬,不好的要共同商量应对方法,帮助孩子去改正。老师想要赢得家长的信任,获得家长认可,就应该尊重家长,友好地对待家长,把家长当作自己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师工作做得好,态度认真、友好,相信家长会更敬重、信任老师,更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工作,这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关系,使家园合作良性循环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家园共育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意识

幼儿园组织老师学习家园共育的知识和方法,鼓励老师和家长交流,多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幼儿在家庭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

1.家长开放日:定期让家长来园参观或和幼儿一起活动

2“.爸爸妈妈老师制度”:家长可以不定期来园和老师一起组织活动

3.亲子游戏:家长来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举行各种活动

4.夏令营活动:幼儿园和家长一起组织的野外活动

5.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推选产生,参与和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6.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方法等

(二)老师主动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合作

当幼儿园教育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合理需求,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提高。家园工作中,教师应尽量主动接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应时刻要求自己做个有心人,善于用心观察孩子在园的一举一动,主动向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才会化被动为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老师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获得家长认可,就应该尊重家长,友好地对待家长,把家长当作自己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师工作做得好,态度认真友好,相信家长会更敬重、信任老师,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工作,这有助于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关系,使家园合作得到良性循环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家长配合教师和幼儿园的工作

篇5

关键词:家庭 幼儿园 社区 合作共育

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幼儿成长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重视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是当今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实践模式。本文通过对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家、园、社区三方的资源合理配置,为幼儿的发展谋求新的道路。

一、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内容简介

幼儿教育涵盖包括家庭、幼儿园、社区在内的全方面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从幼儿出生就置身家庭教育中,作为幼儿最初的成长环境,家庭生活中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称之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导,作为学校教育机构的分支,幼儿园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与监督下,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并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担任着不同的职责。然而,随着国家及社会对家、园教育的日益重视,社区教育也随之逐渐受到家长、教师的关注。作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与延续,社区教育能够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通过在社区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性活动,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的场所。因此,对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形成三方教育的合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地作用。

二、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问题

首先,幼儿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所受关注程度不高。以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即便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家、园、社区合作教育仍然存在着重视度不高的问题。相关调查显示: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活动仅仅是在学期初、学期末等特殊时期进行,有的幼儿园只有在问题出现的情况下才使用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案解决眼下问题,致使家、园、社区合作呈现随意性,缺乏计划性的特点,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研究无法有效进行。

其次,家长与教师观念的分歧。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常常自认为是幼儿教育的专家,时常要求家长配合其工作,致使家长处于被动的境遇。对于一些高学历的家长,其具备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可能会与教师在家、园合作中出现冲突,如沟通不当,会产生观念上的分歧,而对于学历相对较低的家长来说,一味地服从教师的指挥,完全成为家、园共育教育的执行者,缺乏培养幼儿的实践创新。这两者都可能会影响家、园合作共育的良好发展。

最后,家、园合作共育的活动过于单一,无法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目前,幼儿的家、园合作教育中以召开家长会或举行亲子活动等形式的活动为主。然而,在教育咨询,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社区教育实践的活动中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未能使社区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致使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缺乏互动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

三、促进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建议

1.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增强家长意识。一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增强家长的家、园意识。基于家、园合作共育重视度不够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幼师的素质问题。全面提高幼师的素质,使幼师重视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其次,幼师应将家、园合作共育的意识传递给家长,增强家长家、园合作共育的意识,这样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家、圆共育的积极性。

2.加强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与家长进行积极交流。在育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与家长的观念存在着分歧,为了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教师首先应学会换位思考,家长也应主动积极地与教师交流沟通,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有效开展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将家、园、社区合作共育落到实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区教育各有各的优势,除了充分开展家长会、亲子活动的家、园教育的同时,也应有效利用公共设施在内的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性的幼儿讲座,派专业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的指导,充分地加强与促进社区合作的共育。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论述,三方的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以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加强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长、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而可以确信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对幼儿的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幼儿教育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玉兰.关于家、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的几点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6(04):93-96.

篇6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我们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游戏、奖励大苹果等形式积极地引导孩子自己拿勺子吃饭,不要老师喂,不掉米粒,吃饭时不翘小椅子。针对能力差的孩子我们也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自己用餐。我们还请用餐习惯好,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孩子发勺子,餐后当“小老师”监督用餐的孩子,以此来鼓励其他孩子吃得干净些、迅速些。现在我们班孩子的用餐秩序和习惯有了很大的提高。

2.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孩子们的衣服也减少了,我们就鼓励他们自己穿脱裤子、鞋子,小便时自己拉好松紧带拉裤子,拉好后再让老师检查一下,慢慢的,孩子们都学会了自己拉裤子,午睡的时候他们也知道拉好松紧带自己脱裤子。在孩子们午睡的时候,我们还会指导他们将裤子翻正放在床边,起床时再一个个地指导他们将有漂亮图案的穿在前面,鼓励他们自己穿裤子,自己整理衣裤。现在到起床的时候,只要我们发出起床信号,孩子们就会很快地穿好裤子和鞋子,并整理好自己的衣裤。

3.自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园双方的配合,一方面,我们加强家教的宣传和指导,及时告知家长培养的重点和灵活的策略,争取家庭的同步培养,以巩固教育成效。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以激发、增进家园合作,例如,“我会劳动”照片征集,“能干小宝贝”评选,将幼儿在园参与劳动的照片,以及在家自己进餐、刷牙、叠衣服等生动的画面与全体家长和幼儿分享,让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而更热情地投入到家园配合工作中。

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奠定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基础,初步为顺利升入中班作好了准备。

二、利用绘本,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本学期我们图书馆增添了很多绘本图书,我们两位老师利用空余时间先去进行了阅读,然后挑选出比较适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情感基调比较清晰的绘本来进行集体教学,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性情感。如今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分享,独占玩具的现象频繁出现,所以我们挑选了绘本《小兔乐乐》《差一点儿》《摘果子》等绘本给孩子们进行了教学。这些故事都讲述了伙伴间友爱互助的故事,故事中朋友之间同分享、互帮助的情节,能给予幼儿很好的榜样作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首先让幼儿体验合作、相互帮助带来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然后又组织了两两合作的体育游戏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另外,我们还鼓励孩子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幼儿园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看,感受分享的乐趣。小班幼儿的思维又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我们又选择了绘本《星星警察》,还制作了课件,设置了夜晚森林的场景,这时一只小老鼠贼头贼脑的出来了,他们一看就知道这只老鼠要出来偷东西了,当“小老鼠”偷了“小公鸡”的“米”时,他们都很着急,特别是“小老鼠”还得意的唱歌,孩子们都气坏了,纷纷说到:要赶走小老鼠,要叫警察叔叔来抓老鼠……在随后的阅读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很高涨,对作品所表达的爱憎情感体验也特别深刻,很好地促进了他们积极的社会情感的发展。在母亲节前夕,我们又寻找了一个关于爱的教育的绘本《最好吃的蛋糕》进行了集体教学,故事中鼠妈妈过生日,小老鼠三兄弟的钱只够买一个大饼,他们把舍不得吃的奶糖、红肠和花制作成了蛋糕,妈妈说这是最好吃的蛋糕。之后还给幼儿简单地欣赏了《我爱你》《妈妈抱抱我》《我想要爱》等绘本,欣赏了这些故事之后,我们还注重情感经验的迁移,组织了亲子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折纸的手段送妈妈一份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绘本的力量真是无穷的,通过对绘本的欣赏和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情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密切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园的教育固然重要,家庭的教育更重要,我们主要通过电话、面谈以及家校路路通等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我班家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积极配合,在“家宾有约-家长助教活动中”,我班的许廷睿妈妈也是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还制作了课件,她组织的教学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庆六一活动中,家长们更是积极报名参加表演。此外,每次下发的调查表家长们也都是用他们的巧手,呈现了一幅幅丰富、精美的作品;在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收集方面以及成长档案的制作上,家长们也是全身心地投入,每次都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们老师深受感动。

篇7

长三角家庭教育的本次论坛是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面临转型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刚刚后举行的,论坛始终围绕着“家校合作与家庭教育”的主题进行。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出席了论坛活动。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常务副所长汤林春、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陈振华分别致辞并介绍了上海市和宝山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的情况。

论坛听取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谭虎教授有关“家长委员会”的专题报告。由于谭教授主持过“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发展现状”的调研并参与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起草,他对文件制订过程的介绍和内容的解读,对与会代表准确地理解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提供了可靠的、有力的依据。

论坛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郁琴芳、杭州市富阳市富春二小胡群亚和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章佳三项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介绍。特殊人群家庭教育特点与指导对策的实证研究、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感性发言和学校与家庭互动方式的理性提炼,她们为大家展示了家庭教育研究中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不同风格。

宝山区中小学向论坛代表展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集体性指导活动。宝林三小、泗东小学和泗塘中学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围绕“让我把幸福告诉你”、“合理团队共同成长”和“家校携手凝聚育人合力”等主题,采用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小品表演、童话人物穿插和家长现场谈体会等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为代表们展示了宝山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一幅生动画面。活动还引导论坛代表自然地介入到指导活动之中,将指导活动的互动状态从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和亲师互动,进一步提升到展示单位与与会代表间互动的高度。

论坛分“家校合作中的组织管理”、“家校合作中的亲师关系”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三个分论坛进行了成果交流和研讨,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疑惑和应对策略。

论坛颁布了本届论坛获奖研究成果100项的名单,表彰了长三角地区学校系统家庭教育指导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对长三角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研究将发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论坛认为,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1)优化资源配置、硬件设施建设和保障经费投入力度,不再是突出矛盾;(2)保持学生良好学业成绩,不再是教育发展的全部价值追求;(3)教育资源均等配置和教育质量标准化,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新诉求。

论坛认为,我们面临的新的形势是:(1)公共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公众直接参与的意识和可能明显增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和信息平台增多。(2)家长与学校互动的参与意识、互动渠道、互动手段和互动内容发生明显变化;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开始出现,互动的主动性、渠道、手段、内容和频率发生明显变化。(3)自然形成的家长沙龙、家庭互助小组、家长博客群、家长QQ群等成为家长互动的新形式。

篇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它赋予了家长工作全新的内涵――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则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成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资源。一直以来,我园十分注重探索家园合作共育的新途径与方法,但目前,从总体上看,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有限,具体表现在:1.幼儿园工作与家长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2.实际开展的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3.幼儿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4.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尽人意等问题。因此我们尝试探索幼儿园家园配合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完善家园共育机制,转变家长家庭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在引导帮助家长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并提高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使家长从幼儿园工作的挑剔者、监督者,真正变为合作者、参与者,实现家园协调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二、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多渠道的宣传家教新理念

通过召开“推行家庭教育现代化”试点班家长会,开展《做最好的父母》等专题讲座,并通过园刊《七色花》、班级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等渠道宣传家教新理念,让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产生互动,积极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新理念,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充分发挥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各司其职,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点带面地推进班级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着引领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更紧密、实效更强。

1.发放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班级家委会分发调查问卷,征集家长在家教中存在困惑的热点问题,如“如何让孩子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等,选出家长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根据问题,家委成员们先进行相关家教知识的学习,找到解决的对策与方法,再组织召开班级交流会,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组织部分家长进行相关的家教经验交流分享,使家长的实际家教疑难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带动班上更多家长学习和掌握更科学实用的家教方法。

2.开展读书交流会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家长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书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前,由班级家委主任以微信的方式将读书交流的主题发给所有家长,请家长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在读书交流会时进行交流讨论,促进家长在家庭教育当中不断反思,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育人素养的目的。

3.开辟“爱心漂流书吧”,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向家长发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倡议,组织家长参加“好书推荐”“亲子阅读助成长”“学习型家庭互助苑”等活动,鼓励家长收集优秀的家教书籍,投放到班级的“爱心漂流书吧”中,让家长自主借阅、分享,提高家庭的文化品位和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同时,在协助互学的氛围中,促进幼儿间的交往、家庭间的交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4.发放家庭教育指导式菜单

班级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班级实际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式菜单,全面指导和调动家长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比如发放“亲子关系测验”等指导式菜单,并开展了“我的亲子教育”征文活动,引导更多的家长关注家庭教育。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交流讨论

家委会充分利用班级QQ群和微信,由专人负责,每日上传一则优秀家教经验进行分享,转发提供家教的网址、资料、交流讨论热点话题、探讨群里家长提出的问题等等,一起带领更多的家长共同参与,学习!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园同步教育活动

1.召开体验式家长会

教师面对面地以座谈,体验的方式和家长沟通教育幼儿的各项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也了解幼儿在家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教师调整好教育计划和对每个幼儿的个案计划,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2.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助教

为了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及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促进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幼儿园定期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并积极改进家长开放日的形式,除开展全班性的开放外,试点班还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向家长开放,活动结束后,及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关注点是什么,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哪些误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家长各抒已见,教师发表看法,以促家园达成共识。

3.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建立班级“亲子共读角”,让家长利用接园时间,自主选择读本进行亲子共读,并及时将读后的感想写在便签纸上粘贴在亲子共读角中分享。开展丰富多彩的“迎新年、庆元旦”亲子同乐活动,如:亲子时装秀、制作美食等等,各种亲子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家长、幼儿和老师的距离,更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

4.开展分层、分类指导活动

入园前夕,针对小班新生易产生分离焦虑的情况,园家庭教育指导师特设计“孩子入园,家长准备好了吗?”宣传单,帮助准备入园的新生家长了解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的方法与对策,使孩子入园后更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建立形式多样的家园联系方法

创建多样沟通方式,畅通家园联系渠道,在班级门口设置家教宣传栏,定期为家长推荐育儿文章,此外还加强了向家长宣传幼儿园近期重大活动和教育活动,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园的教育动态。同时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建立家访联系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每个幼儿建立发展评估手册,定期以书面交流的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在家园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促进教师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教育形成合力。

篇9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案例分析 应对措施 共同教育

情景再现一:幼儿园开展活动,一位小班幼儿家长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有意义的镜头。第二天,家长将冲洗好的照片带到班上。离园前,老师将有幼儿镜头的照片分发到对应的小朋友手上。事后老师正在整理桌椅,做下班前的准备。琪琪的妈妈拉着琪琪来了,她气冲冲的对老师说:“为什么琪琪没有照片?你们做老师的真偏心,琪琪的座位也在最后面……”说完,拉上琪琪头也不回地走了……

分析: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关注方式和支持程度不同。部分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且有主动关心的意识,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活动及照片的缘由,但是又很在意活动中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程度,所以会发生这一幕。

2.案例中教师处理照片的方法也有欠妥的地方。一方面带照片的家长是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应给予感谢,另一方面应考虑到部分家长由于不清楚照片的来源,而对老师产生误会。教师可将这些照片作为布置主题墙或相关专栏的材料,设置一个关于此活动的集锦专栏。这样既能促进活动的深入,又能淡化家长对照片的过分注意。

3.案例中,家长从照片联系到孩子座位在最后,从而得出“老师真偏心”的结论,说明教师平时工作中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为此,拟采取以下措施:⑴主动与生气家长沟通,说清照片的来源,并不是琪琪表现不好,其实琪琪在各方面表现还是很好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⑵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家园小报可引导家长参与讨论,让家长互相交流。也可在家长学校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情景再现二:晨间活动时,老师在接待幼儿。丫丫来了,她很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老师回以热情的微笑,并蹲下来拥抱丫丫,然后指了指操场一端的玩具筐说:“丫丫,自己去拿玩具吧。”丫丫的奶奶看了很生气:“老师为什么不帮孩子拿玩具,我交那么多费用,上你们幼儿园,就是让孩子得到好的照顾……”

分析: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还未被家长接受,特别是祖辈的观念,由此也可看出家长对后代的溺爱程度。

2.收费高并非幼儿园的行为,但也可以理解,每一个家庭花费较多的钱,选择好的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好的照顾。

3.从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同时,也要更新家长的科学育儿观念。

应对方法:⑴幼儿园要运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⑵教师要适当改变培养孩子的策略:既然家长不愿孩子多做事,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培训,逐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能急于求成,造成家长误解。⑶对于幼儿园的高收费问题,一方面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家长的信赖,另一方面要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将幼儿园的收支情况公开,使家长能理解。

情景再现三:肖雅在家饭菜一口不吃,每天用奶瓶喝流质食物。入小班以来,老师运用各种方法来纠正她不良的饮食习惯,经过一个月时间的锻炼,肖雅终于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吃蔬菜时也不恶心了。老师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长,家长很开心,但也有点半信半疑。国庆长假后,肖雅有哭闹情绪,家长了为了安抚她,每早入园时,都带一瓶牛奶,说:“小孩一喝奶,就不哭了。另外,我们也担心她在幼儿园吃不饱。”老师强调了这样做的危害;但是家长我行我素,自行其是。现在孩子拒绝吃午饭,吵着要喝奶……老师的努力前功尽弃!

分析:1.从案例中看出肖雅还有可塑性的,经过老师一个多月的训练已初见成效,但老师仅注重了训练幼儿,忽视了和家长的互动,仅仅告诉家长成效是不够的,必须让家长亲眼所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证明,逐步让家长相信。

2.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孩子是有耐心的,能坚持正确的引导,但同时我们要知道,成人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都很困难,更何况孩子!我们要树立信心,强化引导的力度。

篇10

关键词:家园共育;现状分析;实施策略;教学成效;问题反思

一、家长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我们觉得家园共育开展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首要条件在于家长观念的转变。然而,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的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使他们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管理,因而在此方面的能力都很弱。家长层面,虽然他们的学历、各方面素质也较高,但在孩子教育方面他们更加注重如何选择一种有效的途径,让孩子习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对于自主管理能力,他们觉得到了一定的年龄,幼儿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发展。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会不自觉地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教育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鉴于上述论述,我们通过家园合作,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参与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建立良好的“亲子”“伙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更多成功和快乐。

二、家园合作中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实施策略

1.教师家长

(1)转变家长观念,了解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口头和书面宣传,让家长明确自主管理能力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拍摄一些能够反映幼儿自主管理能力表现的照片,并在幼儿园大厅进行公开展示,让家长亲临孩子的世界,许多家长在看了孩子的照片后,都不由地发出感慨,原来自己的孩子在家里任何事都不肯做,但在幼儿园却这么能干,逐渐的他们也感受到了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孩子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2)多渠道培养家长指导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意识

情境描述:某日放学时

老师:您的孩子在这里吃饭吃得很好!

家长:真的吗?那他在家里为什么都要阿姨喂呢!

有时候老师根本无法想象出孩子在家里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家长也经常不相信老师为他们描述的孩子的在校表现。

在幼儿园类似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可见,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进行自主管理的指导很有必要。今天,我们要引领家长对幼儿自主管理进行科学的指导。关键要看家长如何降低“身高”,躬身引导,与孩子一起获得新知。

(3)教师分层导入,推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

我们将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拓展到家长和家庭中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分层导入,彼此间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只有让家长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伴随家长在指导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隐性指导策略,分阶段创造适宜的合作氛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三个阶段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有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同时发生。

第一阶段:感受实施

以幼儿园为主体,通过入户指导,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方式、方法,体验这种参与式活动的乐趣。

第二阶段:活动参与

在幼儿园协助下,逐渐让家长参与到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指导中,建议家长在家请幼儿扮演“家庭小助手”“家庭管理员”等角色,指导幼儿进行自主管理活动,同时组织多个家庭进行“户外野餐”“农家体验”等活动,建立以家长为主的交流平台。

第三阶段:携手发展

幼儿园逐渐淡化指导功能,通过建立家长同伴QQ群、家长沙龙、家长互助组等形式,做到家长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建立真正的平等、合作关系。

2.家长幼儿

家长在家庭中指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能较好地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这样的指导过程中,家长套用幼儿园“三步曲”来进行指导。

第一步:在家庭中提供自主管理的机会

适宜的作息安排会对幼儿的自主管理产生相当的影响和制约。在家庭中家长最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个性化、灵活安排和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段。如:晚餐后幼儿可以灵活自主安排自己想进行的各类小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自主阅读、即兴表演、搭积木等;睡觉前幼儿可以自主安排如厕、洗漱,在环境创设中更好地帮助孩子了解一日作息,和孩子一起通过绘画和小制作等方式,将一日作息制作成幼儿能看得懂的时钟图样,有些能干的孩子还自己动手自制创意闹钟,张贴在卧室的墙壁或柜子上,孩子明确了各个时间段应该做些什么,可以进行怎样的安排,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形成时间概念,学习制订活动计划,建立起自主管理能力。

第二步:在活动中积累自主管理的经验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由内在意图启动的,因此,应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发其学习主体的活动意图,注重积累自主管理的经验。

(1)服务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其年龄特点,积极创设各种适宜条件,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其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例如:小班幼儿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穿脱衣物、摆放鞋子,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等。中班幼儿家长指导其扣纽扣、叠被子、整理自己的物品、柜子等。大班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强,则要求相对提高,大班幼儿家长指导孩子根据冷热增减衣服,鼓励孩子学习系鞋带,